有谁认识白玉波(家青岛波尼亚礼盒的,现在应该在东...

连载吐槽《如何评价琅琊榜的服饰?》 | 美丽也是技术活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082429人加入此小组
鉴于实在是不怎么想对着一部几乎是架空的电视剧讨论服饰史,所以就不写成科普文章了,借美丽小组的地方连载吐槽个……【顺势打广告,想要服饰史科普的,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号:Fashion_in_Time(微信公众号里搜“传统服饰”,头像是红底白字的“故国有朙”)】吐槽原帖: (答主【id随云】好像很计较什么授权转载,所以,我才不是转载呢,我只是截屏吐槽而已!贱死我自己算了!)==============================严肃的分隔符============================说个很重要的前提:身为服饰史爱好者,我表示中国没有一个朝代叫做“古代”,所有不断代地讲历史,全是耍流氓!(所以,我勉为其难地将随云所有的“古”理解为中国古代史的范围,大按照大多数人习惯,大约就到鸦片战争为止这个范围)关于知乎:在吐槽道评论之前(65楼)我不知道原来知乎的答主是可以删下面的评论的,略无语啊……大家要把本帖贴去知乎不需要问我,不过最好贴链接,因为我只负责这里的更新(懒癌晚期)其他说明见103楼……我这人耐心不好……==============================开始吐槽的分隔符============================
+ 加入我的果篮
引用 的话:并不觉得你是在骂。。鸡蛋里挑骨头而已谁要是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就上去甩乡愿一耳光谁要是说“鸡蛋里挑骨头”,我就发一下鸡仔蛋的图片自己拿有骨头的鸡蛋上来,还不让我说有骨头了?呵呵哒
对于那些毫无相关知识却非得打肿脸充胖子的伪科普者们,春梅狐狸的言语也没有什么过分的吧(≡Д≡;) ……如此多而明显的基础错误,有些人还希望别人用多·委·婉的语气去更正呢?会用个搜索引擎就能够装作很博学的样子向大家传播错误观点了么?还真以为服装史没人学啊。
如果春梅狐狸不是这个性子,有些人或许根本不会知道那几位伪科普者们到底错在哪儿。然后跟认为受教的另些人一样,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点赞感谢,积极传播那些可笑的观点。
重点分明是春梅狐狸辛辛苦苦所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自己是否接受赞同?有能力就抱着学术精神来找证据来反驳,找史实来支持随云的观点。别拽着个“没有在知乎下跟帖反驳和回答(所以肯定不对)”“纠正语气不够友善诶”这种低门槛,任谁都能跟上几句的无关痛痒的话来彰显存在感。
况且春梅狐狸都允许贴链接过去了,敢不敢回这种话,已经轮到随云那儿了不是么。
最后,春梅狐狸码字找图辛苦了!!做得棒棒哒!!俺们支持你!!(噢还提一句,口红梗4楼那截图不行么)来自
==========================================================================鉴于某些粉黑没有基本的阅读能力,我统一回复下你们的场景问题——Q:知乎的为啥来果壳来吐槽?A:答主喜欢删评论,我没兴趣当炮灰,加上我路上看到的热闹,回家就不能说了么?逻辑能不能不要这么可笑么?还接二连三好几个人,所以你们是把这个当做很牛X的论点么……嘿嘿Q:架空就不要这么认真A:认真的是答主,看清楚好么……我只针对她的答案吐槽,除非她是山影派来的Q:为啥要指名道姓吐槽?A:我不是什么善辈,更不是好说话的人,且主张权力义务对等。我想她的答案被其他微信号转发的时候,没有写匿名吧,为啥吐槽就要匿名呢?……你看看我,我也很弱者的~Q:尖酸……刻薄……挑剔……自娱自乐……A:好了,咱能说有建设性的话么?比如,你觉得我哪里是吐槽错她的么?==========================================================================
服饰史中用到“右ren”写作“衽”,不是“纫”,而且,并不是斜襟服装的右片交叠于左片之上就能叫做“右衽”的(此处左右相对于服装穿着者面对面观者而言),更没有中国古代服装全部为右片交叠于左片之上的通则(这是“汉服爱好者”的YY)玉佩于身前还是身侧,没什么古代现代之分,材质什么的更是好笑,一般来说质地较好的石头都属于玉的范畴,古人是没有光谱仪之类的去测定的(记得台北故宫曾经测定过清宫传下来的宝石,染色宝石也不在少数)至于官员服装的颜色,各朝各代的都有不同,明代还规定“宫人冠服”要紫色呢?更何况,我也看了《琅琊榜》怎么没发现紫色呢?再三说几遍,棉花普及至少是明朝了!明朝后面是清代了,再怎么架空,大约也不会架到清代去吧。至于“素面”要怎么解释了?平纹才叫素面?还是不带具体图案的才叫素面?古人的织造工艺比我们想象中牛X很多,汉锦中都能织字儿了呀。还有,“缎”吧,一般是指“缎纹组织”,流行的也挺晚的,等到元代才开始流行。所以答主随云是在暗示《琅琊榜》应该在元明清三朝里?蔽膝只会在特定的礼服里才会出现,不是随便什么衣服都可以加这样一根舌头的。特定的礼服也是随便哪天或者皇宫里就能招摇过市的。至于神马便装马甲,恕我直言,妥妥的日本风,简直没有比这更不伦不类的装扮了
先下班浪去了,等我浪回家了继续……说好了连载,就让我拖延一下下拉
啊啊啊啊啊啊!!敲桌子!!快快快!!小鞭子抽起来!!
楼主跑得好快= =帮楼主补一张图:
梅长苏的领子好像……李绛攸?总是比较关注领子……准备看这个电视剧中
引用 的话:服饰史中用到“右ren”写作“衽”,不是“纫”,而且,并不是斜襟服装的右片交叠于左片之上就能叫做“右衽”的(此处左右相对于服装穿着者面对面观者而言),更没有中国古代服装全部为右片交叠于左片之上的通则(...把本层的论据补上——关于玉佩的佩戴方位身前与身侧,以及《琅琊榜》各一例(《琅琊榜》分明两头不沾,不晓得服装设计的脑洞在何方啊……确定不是因为想正面镜头可以拍到又不遮住前面的花纹才这么挂的?)上图中那块红色的就是明代的“蔽膝”,这件是朝服(很高等级的文武官礼服),明代只重大仪式才会穿,“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蔽膝是上古遮蔽的服饰在后世礼服上的体现至于什么是“缎”、棉布啥时候才有,这种就自己找找资料吧……送佛上飞机就差不多了,真送不到西天那么远……
《舆服志》不是一本书,就像《廿四史》不是一本书一个道理,一般来说廿四史里都有会有“舆服”这个部分,用来记录一些仪仗车舆礼服等等……所以并不清楚答主随云究竟想表达什么?中国古代禁止平民穿“绸缎”?原谅我又犯了老毛病,我要追究下“绸缎”是什么意思?如果说是丝织品,那并没有这种通则规定,这大约和家里有没有钱、当时风气如何有关罢了;如果指“绸”和“缎”的话,“缎”我们前面说了,说下“绸”,虽然这个词现在用的多,但是出现的也较晚,一般指平纹起暗花的单层织物(早期称“绮”,中期称“绫”,后期才称“绸”)棉布的问题也前面说了,难道大家对于中国历史没有基本认知么?这是会考历史的范围啊!!至于答主随云提到的“三梭布”是啥,我没见过,我就默默打开了“汉典”,解释里写了“江苏省 松江县 产的纻丝布”,紵丝在古代就是“缎”的别名,因为缎纹组织最小循环也需要五枚,加上记载都说“三梭布”十分光洁,所以怀疑是类似三枚绫的织物,纱线应该加捻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那都是明朝的记载了在古代白色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家人没钱染色啊!(参考“白衣民族”好么!)古代染色以草木为主,分子较大,所以很容易掉色,经常需要重新染色……所以天下第一帮的话事人,是个穷人?大约美丽的石头都可以算作玉的范畴,所以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玉,玉质其实并不如淘宝里的好,一个电视剧里用真玉也没啥可夸耀的,神马阿富汗玉便宜的要死。说那么多,大家必须明白,不是背LV就是有钱人,礼仪等级这种事也不是一块缎、一块玉可以堆出来的,所以不要妄图在电视剧里找这种超级无聊的线索。
引用 的话:《舆服志》不是一本书,就像《廿四史》不是一本书一个道理,一般来说廿四史里都有会有“舆服”这个部分,用来记录一些仪仗车舆礼服等等……所以并不清楚答主随云究竟想表达什么?中国古代禁止平民穿“绸缎”?原谅我...补论据——我不知道答主随云说的《舆服志》是下面的哪一个?或者根本不是下面之中……关于丝绸品种,大家可以看这个科普网站
以上两图都没有暗纹,完全就是与衣料同色的绣花而已……如果是暗纹,不是色织的话,在小屏幕里几乎看不到,还可能产生波纹头饰哪里云南了?答主随云知道现在民族光世居民族就有二十几个么!这些民族大多还有支系,每一个支系之间的服饰都有区别,更何况是云南啊!……一般来说,大家看到这种喜欢一锅端的人,就跟她say 拜拜好了,为啥还有人相信?
现在的古装剧,道具和服装都是一桶翔,真要说用心考证,以前的老三国还算不错,新的就只有大秦帝国了。话说回来大秦帝国在服装道具上确实肯下功夫,这几年出的历史剧里独此一家了。
引用 的话:以上两图都没有暗纹,完全就是与衣料同色的绣花而已……如果是暗纹,不是色织的话,在小屏幕里几乎看不到,还可能产生波纹头饰哪里云南了?答主随云知道现在民族光世居民族就有二十几个么!这些民族大多还有支系,每...补论据——我说下面这张图是有暗纹的,你看得到么?放大图看看至于霓凰郡主的造型,你觉得像云南,我还觉得像西藏呢!
跪求啥叫“桃心髻”啊!求出处啊!但是郡主顶了一头珠珠串串,哪里来的发髻??……神马柳叶眉、凤眼啊,无心吐槽了!啥叫服装样式“男性化”?窄袖么?这年头袖子宽窄还有性别专利了?吓死宝宝了呢!
引用 的话:跪求啥叫“桃心髻”啊!求出处啊!但是郡主顶了一头珠珠串串,哪里来的发髻??……神马柳叶眉、凤眼啊,无心吐槽了!啥叫服装样式“男性化”?窄袖么?这年头袖子宽窄还有性别专利了?吓死宝宝了呢!专门补上靖王袖子的吐槽——大家好,我就是男性专属的窄袖……再来说说靖王的窄袖……我想回避这个话题,却被你们一再提起啊!靖王这个袖子让我尴尬症都起来了,原地跑圈都不能化解这尴尬啊!多看几眼都能减肥啊!大家自己去下载这个故宫新出的APP补补身子,恕我不能多说了……这一身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羞耻play
不得不说,从这里开始,答主随云开启了搞笑模式……谁告诉你反光的叫“锦”啊!居然还加粗了,哪来的自信啊!!!我都要为这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自信弄哭了好么!!(答主一直在秀自己对中国织物名称的无知啊!)……从我们视觉来说,多彩织成有花纹的织物,就是“锦”(这是一类织物的总称),从织物组织结构来说,就超级复杂了,“锦”出现得倒是很早很早,不过一直有发展就是了“绣”是工艺,“锦绣”就是在锦类织物上绣花,大家可以大概想象下,本身料子已经是织出花纹了,还要在上面绣花,是何等繁复(我特地用了中性词)……但是还是那句话,这个跟有钱程度之类的关系比较大于是,答主随云觉得“提花棉面料”等级比“锦绣”还高,可惜我智齿已经拔了,否则直接来看这篇知乎好了,笑一下就笑掉了,还省了几百块牙医钱呢!……单层织物就能提花了,“锦”可是重组织啊,光画下组织结构图就能明白这个复杂程度简直不能同日而语。而且,“锦”几乎都是丝织物,“棉”更高级?
这次我不跪求“分梢眉”出处了,因为我自己找到 《杨慎外集》: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曰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曰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曰横烟眉。十曰倒晕眉。……so?敢配图么?敢不望文生义么?“剧里所有的服装样式都是改良版的,没有完全沿袭古代风格,所以都很好看”,这意思大概就是说……古代风格很丑!咳咳,答主随云前面夸的一大堆古风,都是嗝屁呀,立场敢再不坚定一点么?神马汉代“以纹为贵”这种事,害我菊花一紧啊!原文是礼记里这段:“禮有以文為貴者:天子龍衮,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為貴也。有以素為貴者:至敬無文,父黨無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犧尊疏布鼏,樿杓。此以素為貴也。”……我已经不想说神马了,这段上下文里还有有多有少为贵的,有大有小为贵的,就是一种列举而已。“直领儒/交领儒+诃子+长裙的样式”是本朝电视剧才兴起的穿法,唐朝和汉朝大概是躺枪最多的朝代,大约这两个朝代盛产民族春药吧,一说到古代就是汉唐,一说到汉唐许多人就面红耳赤、鸡血上脑……“明代的对襟广袖衫”这个我也不懂是什么,如果说是大袖子的对襟衣服,明代好多,男女都有,请教具体是个神马东西?
引用 的话:这次我不跪求“分梢眉”出处了,因为我自己找到 《杨慎外集》: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曰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曰卻月眉。七曰分梢眉...代表隔壁的剧组来问候答主随云一句,大家都是穿一样的衣服,凭什么《琅琊榜》就高人家一头?
请告诉我,这写图之间有几毛钱关系?就算眼神不好,也不能这么不好吧!更像的在这里啦!尽管拿去,别客气,我就是搜图小能手!
“三重衣”大约就是服饰史里最低级的装逼利器了,无他,只因为“三”“重”“衣”这三个字都是常见字,其他什么“右衽”容易打错(见1楼),“锦绣”“绸缎”专有名词容易被揭穿(见1、7、14楼),还是“三重衣”最贴心了,望文生义就能理解成穿三层衣服,大约就是传说中的内衣+秋衣+大衣(此处应有掌声)……如果《琅琊榜》是架空,那么“三重衣”就是玄幻接着,答主随云立马就把“三重衣”等于了“汉代曲裾深衣”啦(“裾”没有打错,可喜可贺)……曲裾的问题好像以前说过了(平铺是直裾的服饰,也完全可以穿成曲裾的效果,这个问题复杂去了。见 )其他什么领子露出来的事儿,见 ,曲裾也并非最常见的立马贴张四层的衣服汉俑上来,我就是这么不讨人喜欢!呵呵
我可不可以把这个帖子粘过去?来自
引用 的话:楼主跑得好快= =帮楼主补一张图:微博有人驳斥过,见下图和链接——
引用 的话:我可不可以把这个帖子粘过去?贴去哪里?
服饰史名词里有很多陷阱,“常服”大约就是里面最常见的一个之一。“常服”不等于“便服”,而是较次一级的“礼服”,是“常礼服”的意思。汉代……大约辣么辣么长!还包括西汉和东汉呢,所以“最简单的汉代男子常服”是哪个?换个问法吧,大家能回答出“最简单的本朝男子常服”是神马么?“先秦服黑,汉文帝以后服黄”求这个出处?没有出处我也能吐槽,请问哪个朝代只穿一个颜色的衣服,这皇帝做得太郁闷了吧!……类似的,我能想起来的只有“秦除六冕,汉明还备”,但是好像也八竿子打不着呢!还有“大氅”……首先,“大氅”具体是指哪个?不同时代的大氅有不同所指,麻烦指条明路给我!还有那个古代女子不能穿大氅是个什么鬼,怎么古代好多奇奇怪怪的规矩啊“不用系腰带的女式长外套”好多好多……明代的褙子是个啥?明代的大袖衫又是啥?咱能用明代人听得懂、听得惯的名词么?
引用 的话:服饰史名词里有很多陷阱,“常服”大约就是里面最常见的一个之一。“常服”不等于“便服”,而是较次一级的“礼服”,是“常礼服”的意思。汉代……大约辣么辣么长!还包括西汉和东汉呢,所以“最简单的汉代男子常服...大家好,我是不系腰带的女式长外套,呵呵,就是没有袖子……你咬我!哦哦,还有玉带——找了皇帝这件衣服的全貌,你说这腰里的是“玉带”?这梁国是闹玉荒么?不至于吧,梅宗主头上顶的都比皇帝腰上的重啊!这当皇帝的也不用这么节省玉料吧别说,隔壁剧组也是这么想的……
“纠正下一些人误以为古代男子除幼童外必须束发的观念”……理由是啥?江湖人士为了耍帅,所以我们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男子的弱冠前发型是没有统一形制,也就是这种半束半披的现象存在,只是前提是弱冠前”……谁说的?你没见过不等于没有啊……
“服饰道具都是按汉朝礼制而设置”哪个采访这么不长眼,自己招黑啊,山影要不要考虑下开除此人啊!原谅我愚钝啊,什么“男子的冠帽及佩绶”我看不出啊!无非就是誉王头上七颗珠子之类的,简单得生怕电视机前的人看不懂,就差跟游戏一样,鼠标悬停就能提示出所有信息了……“越是上位者服饰颜色越深,只有皇帝的服饰是纯黑”西汉还有这习惯?长见识了,合着当皇帝只要跳墨池里泡泡就好了,也真方便大家篡位的时候准备龙袍神马的呀!……这截图里的人物服装大概告诉我们,公公和皇帝是一个级别的,然后整个西汉染不出一块正色的料子?我还帮答主随云找到了“X珠亲王”那个冠的文物啦……我就是这么贴心,爱你哟~~“汉代冠”个毛线哟……这是明代的,还是女用的,啊哈哈
引用 的话:大家好,我是不系腰带的女式长外套,呵呵,就是没有袖子……你咬我!哦哦,还有玉带——找了皇帝这件衣服的全貌,你说这腰里的是“玉带”?这梁国是闹玉荒么?不至于吧,梅宗主头上顶的都比皇帝腰上的重啊!这当皇帝...随随便便一条明代革带,用玉量是这样子的——而且,中国古代这么长,难道大家只认识这种白玉吗?(可能还有著名且晚期的翡翠吧)咱能给皇帝老爷用点上档次的东西么?(电视剧里不上档次就当节约成本了,但是你不能别把屌丝当贵族啊,粉黑丢人啊)
引用 的话:贴去哪里?知乎,那个人的回答下面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物不认识文物,文献不认识文献……这张图是明代定陵出土的……然后是,皇后的!!(我来算算,这位答主满脑子古人男女有别,但是真的该算男女的时候,她跑去哪里了?)而且,这不是随便平时挂的东西,这是皇后礼服系统里的呀,皇后都用不到几次……(见 )
引用 的话:知乎,那个人的回答下面贴链接……ok
啥叫“低矮形家具”?随着历史发展,家具还会长高?模特圈还有个胖子呢,席居时代凭啥就不能有高大体型的家居?对,《琅琊榜》很苏(我没打错字),但是说一万遍,“席居时代”不是“席地而坐/跪”谁跟你说汉代以前是开裆裤的?我国最早的裤子就是合档的,更何况,当时的“开档”是指款式,并不是表示穿上去会敞开档哟谁说胡人就不“跪坐”了……“隋唐又跟以往的汉族朝代不同,此时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有文化包容力和兼容并蓄的时代”好大一剂历史春药啊,前面那么多各民族跑来跑去的时代,都冤枉死了好么!“平面”式起居……是个什么鬼?怪不得有人认为古人不是穴居就是住平房呢……
引用 的话:啥叫“低矮形家具”?随着历史发展,家具还会长高?模特圈还有个胖子呢,席居时代凭啥就不能有高大体型的家居?对,《琅琊榜》很苏(我没打错字),但是说一万遍,“席居时代”不是“席地而坐/跪”谁跟你说汉代以前...你们要的开裆裤——出土于战国中晚期的这条“绵袴”( )出土时穿在女主人的裙子下面1:1复原后穿着的样子……开档?以及,跪坐的胡人(不“胡坐”真的好么,这样我们怎么才能认定你们是胡人啊),啊哈哈——
还有,跪在地板上的《琅琊榜》和对地板没兴趣的“席居时代”——“立体化”起居的古人(专注打脸三十年)——
哪里有“冠”,请告诉我!不要随便搞个小帽子就唬我啊!……还有,这又是哪朝哪代的规定?这时候为啥不抬出《舆服志》了呢?《舆服志》就是这种时候糊我一脸用的呀!这个问题有点拗口,分两部分解释:A,早期的龙4爪,因为爪子形象来自于鸟;B,后期的蟒有5爪,因为后期僭越成风……元代说龙必须为5爪,但是没说4爪龙就不能用;明初官员可以用4爪龙,后来表示4爪就算蟒好了……都说是神兽了,当然随便人们规定啦没有皇帝才能用五爪龙这种事,那器皿怎么办?画了五个爪子,别人要用还得擦掉一个爪子?的确有等级,但是等级这种事就是用来僭越哒……图中穆青那条是四爪,但是没头……大逆不道!
求求各位了,不瞎科普你不会死的!你又没吃乌金丸,难道是夏江拍你来撒谎的?……“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唐你个大头鬼啦,是不是答主随云的心里,中国只有两个半朝代,汉*1+唐*1+秦*0.5……玉米是美洲大陆的,大家算下美洲大陆啥时候发现就好了……呃,算了,我对这盘菜没兴趣……只是强烈怀疑在答主随云心里,汉朝在明朝之后,否则怎么会写了明朝以后又出现了汉朝?汉朝烧不出这么绿的青瓷,早期青瓷是屎黄色的……(我也不知道为啥要提这一句,恶趣味吧)
不明白这种我爹都能手编的灯笼有个毛线自豪感啊!(真是看不惯这种粉黑睥睨其他电视剧的架势啊!)因为灯笼这件事买之前网上争论过几次,我就直接贴过来好了(附链接)
我没看到经费在燃烧,不就几根蜡烛么?我只看到这样子是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挂掉的,或者,你们以为的《琅琊榜》如此有逼格的房子是会被熏黑的……谁说古人只能烧蜡烛的呢?什么动物脂肪都能烧啊,见识短不要怪屋子不够亮啊!典范,大家去百度下“长信宫灯”的说明,免得熏黑屋子呀!
“远胜于其它电视剧,希望大家就将此答案作为考据贴看待即可,”这两点我都没看到啊!答主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一个连“棉布”啥时候有都不知道的人(这真的是高二历史的范围啊!),要求别人把你当“考据贴”看啊!《琅琊榜》服装远胜其他电视剧的地方,我也没有看到……用我基友的话来说,无非就是经过多年古装剧瞎设计的潮流以后,大家又开始走80、90年代的古装剧风格了还好我不是“汉服党”,但是尽管我和答主都看不起汉服党,然而我这几天更看不起答主,因为这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本领,比“汉服党”高多了(我吐槽汉服党的内容,建议答主随云直接去汉服圈报我名字,她们会一边抹泪一边告诉你的)这个帖子最早我朋友也有转发,大家应该充其量就是嘲笑下常识性错误(还不算知识性的),答主也太玻璃心了吧……这算私自转载?这算侮辱?答主别难过,我这人“通敌卖友”是一把好手,立马把朋友们的“侮辱”句子给您贴上,还附加链接——
艾玛...学习了Σ(`д′*ノ)ノ
引用 的话:梅长苏的领子好像……李绛攸?总是比较关注领子……准备看这个电视剧中哈哈哈李绛攸,一看就是看过彩云的人233333握个手。
答主开头先把“汉服党”给数落了,接着就引用了这段汉服味十足的言论……明代服饰争议大不大的,关你(汉服党)鸟事?难道明代人还得看我们几百年后一小簇连亚文化都算不上的人的眼色行事?立领哪里和满清服装相似了?难道1644年一过,全中国都在换裁缝制度?“剃发易服”哪里禁止了这些款式,求当时文书啊!华夏复兴真靠写这段话的人,那么智商上可能就有先天不足的问题了……关于立领,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立领:与女人有关的四百年历史】
这部剧中用于书写的不仅有简,还有纸。虽然纸的发明很早,但在东晋时才取代简册,之前也有一段简纸并用期,这点还好。但经折装是在唐代后期才出现的,明显不能同时存在啊,还有线!装!书!来自
又是汉服的宣传材料,想来这么多年汉服党在我这里吃奶骂娘,终于遇到了答主这样的克星,笑死我了这里面图片倒是不少,唯一有参考价值的只有那咪咪小的《天工开物》插图了特别给大家奉上原图——这就是外行看热闹的事儿啦,看热闹的就只能看到这些人穿了交领衣,以及上衣多长……爱好者看呢,就会发现这些劳动人民戴了网巾,以及他们的交领衣侧面的开衩是几不可见的,说明这些交领上衣并非简单的两侧各剪了一刀而已……
马山楚墓呢,就是我们31楼说的那条裤子出土的墓,以及18楼第一个链接( )复原的那个墓,复原的几件是可以穿成曲裾模样的(见本段里的链接)马王堆呢,目测应该说的是辛追的那个一号墓,是西汉前期的大约梳理下观点:A,看着是直裾的衣服穿起来不一定是直裾;B,一个墓里面同样是直裾的衣服形态都有不同,更何况是两个不同时代墓之间呢马王堆的某件直裾的分片示意图——马山的某件直裾的分片示意图——放心,这两件穿起来都不是上面那个样子的……
专业拆台的里面就去找过膝盖的交领衣服……免得你们说我故意啥的,就找之前的那本《天工开物》——再来一件两侧开衩有超长的给你们——
原谅我真的不懂她说的“鹤氅”是个啥,我大概举例几个我知道的“鹤氅”好了,看看是不是能符合她所说的几点要求:A,对襟直领大袖系结;B,浅色衣身、深色缘边;C,两侧不开衩彩绣十团石蓝色鹤氅(戏曲服饰)——不对襟、不浅色,还开衩……罪大恶极的一件鹤氅!道士家的鹤氅——《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冠服制度章》云:“鹤氅,凡道士皆用,其色不拘,有道德者,以皂为之,其寻常道士不敢用。”……是到家的朝真之服棒子家的鹤氅衣(我也是管得够宽的,为这个世界操碎了心的升双子)——接着我们来说说“氅衣”,这是我们的老熟人的,清代氅衣见 清宫戏必备哦!明代的氅衣——明代的披风——(姐姐我操碎了心才找到这张里面有毛的……)
========================================================正文部分吐槽好了,至少我追上答主进度了,如果她有更新啥,幺蛾子的部分我会继续挑出来吐槽的(如果我看到的话,否则事情过了我估计就不会去刷新那个页面了)=================我是开始吐槽评论的分隔线=================(好像下面还有几个回答也很惊悚,等我吐槽好排名第一的评论继续吐槽哈)对了,我怎么没看到“口红梗”呢?被随云删了么?这样可不好呢!广大人民群众可是会截图的呢……
一亿成本啊!!!快点带我装X带我飞,就这点啥也木有的衣服,终于明白淘宝上那些破布都高价卖给谁了……傻多来这位随云的历史水平不到高二,理由请见“棉花”有关的楼层……这水平,还好会考是开卷的打脸请见13楼
同袍?来自
终于可以给大家说说梅宗主的领子了,尽管电视剧里是个假的……这个很好理解,我也觉得不值得诟病,毕竟要为最后的视觉效果和成本负责(而不是粉黑们的自夸),所以一切没必要露出来的,能假则假吧答主随云到底知不知道“圆领袍”是个神马东西啊!这条吐槽是专门用来告诉她,胡说八道也要见多识广……这个是圆领袍——这得是眼神多不好才能看错啊!像我们这么有逼格的人,就会说是“曲领”,尽管也没多大关系,好歹比“圆领袍”像多了好么!后世一些仕女画之类的里面,也会有类似这样模糊不清的东西,就是一种拟古的做法而已(不要在意仕女图服饰的可行性,就像不要在意《琅琊榜》一样好么!)
为毛我这么辛苦地吐槽,都没人夸我一句啊……不开森!(赶紧吹捧一下我啊!)
引用 的话:同袍?本人不曾当兵,也大龄未婚,独生子女,与你不认识……所以,不符合“同袍”的任何一条,我先行跪安了~~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波尼亚礼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