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哪一年开始的

陕西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登录官网
陕西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登录官网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关于陕西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登录官网的内容,现在跟随yjbys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欢迎大家的阅读!    2016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通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政策,使我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16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学生处【2016】17号文),现就做好我院2016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2016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毕业生毕业确认工作  毕业确认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还款意识,降低贷款违约率、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贷款毕业生可以通过毕业确认环节,核对贷款合同信息,合理制定本息还款计划。请各系高度重视,做好相关宣传工作,组织做好2016届毕业学生离校前贷款确认工作。  时间安排  各系及时安排并督促2016届有生源地贷款的毕业生(具体名单见附件1)务必于6月9日前自行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学生在线服务系统”修改其个人信息并完成贷款确认手续。  毕业确认流程  (1)学生登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网,选择“学生在线服务系统(生源地)”进行登录(借款学生用身份证号登陆,初始密码为八位生日数字,如“”;如果密码不正确可去学生生源地所在资助管理中心重置密码)。打开在左侧导航栏最下方“毕业确认申请”菜单,认真核对文本区显示的信息;  (2)学生点击在文本区下方“申请”按钮,打开申请页面,务必将工作单位、家庭联系人、家庭地址、家庭电话、手机号码、即时通讯(QQ号码)等信息补录进系统,基本信息发生变动的同时核改;  (3)学生在提交申请前,务必认真核对贷款本金、借款日期、还款起止日等关键信息,若有问题,请联系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处理;  (4)学生对所有信息填写和核对无误后,提交申请;  (5)6月16日前,学院登陆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查看并审核申请毕业确认的学生信息,并在系统中导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毕业确认表》一份交给学生,一份学院留存。对信息未填写完整或有误的同学申请的“毕业确认申请”,学校将不予审核,由此造成的影响由学生本人自行负责。  其他事项  (1)请各系务必通知到每一位生源地贷款学生,并在6月9日之前提交确认申请;  (2)如学生因休学等特殊情况不能正常毕业,请各系于6月9日前将名单报送学院205,学院将统一报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修改生源地贷款系统中学生信息;  (3)继续读研贷款毕业生也要进行毕业确认,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到生源地学生资助中心申请办理还款计划变更。审批通过后继续享受国家财政贴息政策。如未及时变更,产生的利息自付。  二、学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续贷工作  申请对象  已成功办理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学年度需要继续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以下简称“续贷”)  续贷流程  (1)请各系高度重视学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有续贷申请需求的学生,每年应至少登录学生在线服务系统2次,并完成个人信息的更新和维护。为避免学生因疏忽无法申请续贷,请各学院做好宣传,并告知有贷款意向的学生务必于5月底前登录学生在线服务系统,维护、更新个人信息。  (2)在国家开发银行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需登录个人用户填写续贷声明。续贷声明内容需认真总结陈述个人学习、生活情况和贷款意愿等信息,并提交续贷申请(详见附件3)。  有续贷意向的学生于6月10日前登录学生在线服务系统填写续贷声明。  (3)学院登陆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进行审查,确保续贷声明内容客观真实、积极向上。(系统操作路径:续贷声明审核)为保证学生顺利续贷,请于2016年6月底前完成审核工作。  相关要求  (1)凡成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当年在校不可同时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2)续贷申请:在学年有续贷需求的学生须在学生在线服务系统中填写续贷声明,并提交。续贷申请为2015年新上线功能,具体后续流程务必咨询当地资助管理中心。  (3)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网址:.cn  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呼叫中心联系方式:95593
本文已影响人
行业名企导航
推荐名企讨论区
推荐热门话题当前位置: >
> 资助政策
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
信息来源:
山东政法学院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帮助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财教〔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以下称“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陕西籍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借款人是指向开发银行申请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陕西籍学生及其家长(或法定监护人)。  第四条 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委托代理发放机构是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称“委托代理行”)。  第五条 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照“防范风险,方便贷款”的原则,由借款人在户口所在地的委托代理行就近办理。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为保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成立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省际协调领导小组,由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开发银行的负责同志为成员,以加强对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的领导。  第七条 省际协调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解决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调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开发银行间的关系,组织宣传相关政策,落实有关工作。  第八条 省教育厅为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牵头单位,按要求成立陕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心(以下称“省资助中心”),并负责对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指导各市、县建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下称“市或县级资助中心”),制订相关管理考核制度。组织、指导、考核和监督市县级资助中心开展贷前贷后管理和本息催收工作。定期向省财政厅和开发银行通报工作情况;归集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保证及时足额向开发银行划拨;建立并加强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各高校的信息联结机制,及时向高校、市县级资助中心和开发银行提供借款学生的动态信息。  第九条 省财政厅负责在年度财政收支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加强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 开发银行按照国家信贷政策,科学合理设计贷款方式和期限结构,制订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操作规程,负责审核、发放和管理贷款,确保贷款渠道畅通,使符合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申请获得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根据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承贷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高校和就业单位三地的贷款产品、信息和信用联结,形成贷款学生借款期间全过程的信用管理。  第十一条 各市、县要成立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资助中心,人员编制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调剂整合。市级资助中心主要负责本地区贷款工作的统计汇总、监督检查等工作。市、县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参与协调有关事项,足额安排市、县级资助中心业务经费。  第十二条 县级资助中心作为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操作机构,具体负责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贷前组织及贷后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入学前户籍为本县(区)的高校新生和在校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等信息;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调查、认定;建立学生信用和贷款资格评议小组,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名单,测算贷款需求,编制贷款预案;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初审等管理工作。  (二)接受高等学校、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的委托,建立与贷款学生家庭的联系制度,跟踪了解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受开发银行委托催还贷款;负责向省资助中心、高等学校和经办银行定期报送贷款学生的有关信息等,加强与高校沟通,避免重复贷款。  (三)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会同当地有关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在本县(区)范围内,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工作。  第十三条 各有关普通高中要配合县级资助中心及开发银行,提供当年高考招生录取情况及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情况,协助做好贷款申请、审批和发放等工作。有关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督促学生毕业后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根据有关县级资助中心需要,协助提供国家生源地信用贷款学生的相关信息。第三章 贷款对象及条件  第十四条 凡参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陕西籍学生,均可在户口所在地申请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第十五条 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和家庭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4.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学生。  5.学生本人、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和家庭居住地均在本县,原则上就读中学也应在本县,经县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也可以是跨县就读的。  (二)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家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无不良信用记录;  2.家庭经济困难,全部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符合以下特征之一。  (1)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  (2)孤儿及残疾人家庭;  (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  (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  (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  (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  (7)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  (8)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  (9)其他贫困家庭。第四章 贷款金额、期限和利率  第十六条 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学年6000元,主要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贷款实行一次申请,分年发放。  第十七条 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借款学生正常毕业所需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学制超过4年及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包括第二学士学位)的借款学生,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自付本息的期限。除非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展期。  第十八条 贷款利率按贷款发放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执行,不上浮。  第十九条 贷款利息按年计收。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利息由借款人自付。学生在校期和毕业后2年为宽限期,宽限期满,开始还本,按借款合同约定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借款期末全部还清,鼓励提前还款,除应付本息外,提前还款不加收任何费用。第五章 贷款程序&  第二十条 贷款申请。借款人填写统一的贷款申请表,向县级资助中心提出借款申请,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一)借款人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  (二)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三)学籍证明:新生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及其复印件;在校生凭《学生证》及借款学生所在高校出具的未在高校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  第二十一条 贷款审查及合同签订。县级资助中心收到借款申请后,在一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于当日与申请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签订合同。合同一式正本四份,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各持一份,县级资助中心持二份,其中一份存档,一份待合同回执寄回县级资助中心报开发银行。合同签订后,由县级资助中心当日将相关资料转交委托代理行,为借款人开立个人账户。  第二十二条 合同回执是“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校回执单”。借款学生携带合同回执到学校报到,由学校按照合同回执要求填写并盖章,借款学生须在规定期限前将合同回执寄回所在县级资助中心。县级资助中心将借款合同和合同回执整理汇总后,与汇总表一同逐级上报省资助中心,由省资助中心统一报送开发银行进行审批。  第二十三条 贷款审批。开发银行在收到省资助中心报送的贷款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对贷款进行审批,借款合同于开发银行审批后生效。开发银行将审批结果汇总,于1个工作日内送交省资助中心,省资助中心在接到审批结果后5个工作日内下发给县资助中心,由其转交委托代理行备案。  第二十四条 贷款发放。开发银行按审批结果将贷款发放至县级资助中心在开发银行开立的账户(暂未成立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代为开立账户)。委托代理行于贷款资金到账1个工作日,将贷款资金划付至借款学生个人账户,之后根据借款学生就读高校要求,将贷款资金从个人账户划付至借款人就读学校的账户。第六章 贷款贴息、本息回收&  第二十五条 贷款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贷款利息实行全额贴息。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和考入地方高校跨省就读学生,其贷款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在省属高校就读的,其贷款利息由省财政负担。  委托代理行于每年度结息日(12月20日)前30个工作日进行预结息,县级资助中心将预结息情况逐级上报省资助中心汇总,省资助中心报开发银行审核确认,开发银行确认后,省资助中心向主管部门提出贴息申请。中央财政负担的贴息资金,按照中央财政有关规定办理划付手续;省财政负担的贴息资金,由省资助中心归集后在年度结息日前直接划付开发银行。  第二十六条 借款学生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借款人自付,其计息期自借款人取得毕业证书当年9月1日(含1日)起,当借款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发生退学、开除、死亡、失踪等情况时,自办理有关手续之日的下月1日(含1日)起由借款人自付利息。  第二十七条 学生毕业后贷款进入还款期,县级资助中心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于贷款本息到期日前与委托代理行核对借款学生名单、贷款金额、期限、利率等信息,由委托代理行计算还本付息金额。县级资助中心应提前通知借款人在个人账户预存相应款项。委托代理行于结息日或还本日从学生个人账户扣收贷款到期本息,并划转至结算帐户,及时出具扣收清单。第七章 风险补偿金管理&  第二十八条 建立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风险补偿金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15%确定,由开发银行实行专户管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帮助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财教〔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以下称“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陕西籍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借款人是指向开发银行申请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陕西籍学生及其家长(或法定监护人)。  第四条 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委托代理发放机构是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称“委托代理行”)。  第五条 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照“防范风险,方便贷款”的原则,由借款人在户口所在地的委托代理行就近办理。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为保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成立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省际协调领导小组,由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开发银行的负责同志为成员,以加强对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的领导。  第七条 省际协调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解决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调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开发银行间的关系,组织宣传相关政策,落实有关工作。  第八条 省教育厅为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牵头单位,按要求成立陕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心(以下称“省资助中心”),并负责对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指导各市、县建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下称“市或县级资助中心”),制订相关管理考核制度。组织、指导、考核和监督市县级资助中心开展贷前贷后管理和本息催收工作。定期向省财政厅和开发银行通报工作情况;归集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保证及时足额向开发银行划拨;建立并加强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各高校的信息联结机制,及时向高校、市县级资助中心和开发银行提供借款学生的动态信息。  第九条 省财政厅负责在年度财政收支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加强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 开发银行按照国家信贷政策,科学合理设计贷款方式和期限结构,制订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操作规程,负责审核、发放和管理贷款,确保贷款渠道畅通,使符合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申请获得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根据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承贷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高校和就业单位三地的贷款产品、信息和信用联结,形成贷款学生借款期间全过程的信用管理。  第十一条 各市、县要成立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资助中心,人员编制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调剂整合。市级资助中心主要负责本地区贷款工作的统计汇总、监督检查等工作。市、县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参与协调有关事项,足额安排市、县级资助中心业务经费。  第十二条 县级资助中心作为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操作机构,具体负责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贷前组织及贷后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入学前户籍为本县(区)的高校新生和在校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等信息;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调查、认定;建立学生信用和贷款资格评议小组,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名单,测算贷款需求,编制贷款预案;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初审等管理工作。  (二)接受高等学校、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的委托,建立与贷款学生家庭的联系制度,跟踪了解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受开发银行委托催还贷款;负责向省资助中心、高等学校和经办银行定期报送贷款学生的有关信息等,加强与高校沟通,避免重复贷款。  (三)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会同当地有关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在本县(区)范围内,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工作。  第十三条 各有关普通高中要配合县级资助中心及开发银行,提供当年高考招生录取情况及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情况,协助做好贷款申请、审批和发放等工作。有关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督促学生毕业后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根据有关县级资助中心需要,协助提供国家生源地信用贷款学生的相关信息。第三章 贷款对象及条件  第十四条 凡参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陕西籍学生,均可在户口所在地申请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第十五条 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和家庭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4.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学生。  5.学生本人、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和家庭居住地均在本县,原则上就读中学也应在本县,经县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也可以是跨县就读的。  (二)申请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家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无不良信用记录;  2.家庭经济困难,全部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符合以下特征之一。  (1)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  (2)孤儿及残疾人家庭;  (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  (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  (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  (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  (7)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  (8)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  (9)其他贫困家庭。第四章 贷款金额、期限和利率  第十六条 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学年6000元,主要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贷款实行一次申请,分年发放。  第十七条 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借款学生正常毕业所需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学制超过4年及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包括第二学士学位)的借款学生,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自付本息的期限。除非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展期。  第十八条 贷款利率按贷款发放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执行,不上浮。  第十九条 贷款利息按年计收。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利息由借款人自付。学生在校期和毕业后2年为宽限期,宽限期满,开始还本,按借款合同约定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借款期末全部还清,鼓励提前还款,除应付本息外,提前还款不加收任何费用。第五章 贷款程序&  第二十条 贷款申请。借款人填写统一的贷款申请表,向县级资助中心提出借款申请,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一)借款人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  (二)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三)学籍证明:新生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及其复印件;在校生凭《学生证》及借款学生所在高校出具的未在高校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  第二十一条 贷款审查及合同签订。县级资助中心收到借款申请后,在一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于当日与申请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签订合同。合同一式正本四份,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各持一份,县级资助中心持二份,其中一份存档,一份待合同回执寄回县级资助中心报开发银行。合同签订后,由县级资助中心当日将相关资料转交委托代理行,为借款人开立个人账户。  第二十二条 合同回执是“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校回执单”。借款学生携带合同回执到学校报到,由学校按照合同回执要求填写并盖章,借款学生须在规定期限前将合同回执寄回所在县级资助中心。县级资助中心将借款合同和合同回执整理汇总后,与汇总表一同逐级上报省资助中心,由省资助中心统一报送开发银行进行审批。  第二十三条 贷款审批。开发银行在收到省资助中心报送的贷款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对贷款进行审批,借款合同于开发银行审批后生效。开发银行将审批结果汇总,于1个工作日内送交省资助中心,省资助中心在接到审批结果后5个工作日内下发给县资助中心,由其转交委托代理行备案。  第二十四条 贷款发放。开发银行按审批结果将贷款发放至县级资助中心在开发银行开立的账户(暂未成立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代为开立账户)。委托代理行于贷款资金到账1个工作日,将贷款资金划付至借款学生个人账户,之后根据借款学生就读高校要求,将贷款资金从个人账户划付至借款人就读学校的账户。第六章 贷款贴息、本息回收&  第二十五条 贷款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贷款利息实行全额贴息。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和考入地方高校跨省就读学生,其贷款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在省属高校就读的,其贷款利息由省财政负担。  委托代理行于每年度结息日(12月20日)前30个工作日进行预结息,县级资助中心将预结息情况逐级上报省资助中心汇总,省资助中心报开发银行审核确认,开发银行确认后,省资助中心向主管部门提出贴息申请。中央财政负担的贴息资金,按照中央财政有关规定办理划付手续;省财政负担的贴息资金,由省资助中心归集后在年度结息日前直接划付开发银行。  第二十六条 借款学生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借款人自付,其计息期自借款人取得毕业证书当年9月1日(含1日)起,当借款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发生退学、开除、死亡、失踪等情况时,自办理有关手续之日的下月1日(含1日)起由借款人自付利息。  第二十七条 学生毕业后贷款进入还款期,县级资助中心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于贷款本息到期日前与委托代理行核对借款学生名单、贷款金额、期限、利率等信息,由委托代理行计算还本付息金额。县级资助中心应提前通知借款人在个人账户预存相应款项。委托代理行于结息日或还本日从学生个人账户扣收贷款到期本息,并划转至结算帐户,及时出具扣收清单。第七章 风险补偿金管理&  第二十八条 建立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风险补偿金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15%确定,由开发银行实行专户管理,作为专项风险拨备,主要用于防范和弥补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负担;在省属高校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各分担50%。中央财政负担的风险补偿金,按照中央财政有关规定办理划付手续;省财政负担的风险补偿金,由省资助中心归集后于每年12月20日前直接划付开发银行。  第二十九条 建立风险补偿金激励约束机制。风险补偿金超出贷款损失,超出部分由开发银行奖励县级资助中心,用于弥补县级资助中心日常工作经费;风险补偿金不足以补偿相应的违约贷款本息时,不足部分由开发银行和县级财政部门各分担50%。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呆坏账由国家开发银行按国家有关政策自主核销。  第三十一条 各市、县级资助中心可结合当? &v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