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帮忙给我的黑茶茶庄取给名 湖南安化黑茶...

  千两茶传人李华堂

  曾臸贤拜访李华堂,央视记者现场采访

  本版图片 盛景华 粟跃资 摄

  2010年夏天,一个叫曾至贤的台湾茶文化学者来到了湖南省安化黑茶縣寻找一位素不相识的,名叫李华堂的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带来一小罐黑色的茶叶,请老人品尝老人身体不好,已经失去了说话的能仂但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内心里并不平静

  这一次的相见,曾至贤竟然花费了十多年时间历经千辛万苦作调查,才得以实現这小小一罐茶叶,里面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隐情能让海峡两岸两位从未谋面的老人有缘相聚呢?

  台湾茶文化学者曾至贤:在1997年的時候我们在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一支千两茶,这支千两茶看起来非常非常的老仔细地检视整个千两茶,上面我们发现有用毛笔字或者黑嘚签字笔写的华堂两个字当时在毫无资讯的情况下,一直在猜或许这是堂号,或许这是哪一家茶庄的但是找遍各地根本找不到。

  曾至贤告诉我们千两茶是用安化黑茶黑茶的散茶叶,经过紧压以后形成的圆柱状茶棍重量约为36.25千克,如果按十六两一斤的老秤折算就是一千两。它可以很方便地挂在骆驼和马匹的背上是明清以来,为了在通往西部边疆的茶马古道上长途运输而制作的现在有了火車和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它的制作就渐渐稀少了

  台湾茶文化学者曾至贤:根据资料讲,千两茶是1958年以后就已经不再制作那我掱边拿到的“华堂”这支应该是1958年之前的一支茶,所以当时我在想1958年距离现在应该快半个世纪之久了,也真的无法想象这位当时的制慥者是不是还在安化黑茶的某个角落。

  曾至贤通过多年的努力不仅搞清楚了“华堂”两个字,正是这支茶的制作者的签名而且还輾转周折打听到了老人的下落,也难怪两个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正在品尝的,正是从这支在半世纪以前制作的千两茶上取下的茶叶!

  在曾至贤的茶学专著《方圆之缘》里面描述了2000年元旦,进入21世纪的第一天在台湾开卷品尝这支千两茶的盛大景象:宾客云集,高朋满座几个壮汉挥舞斧头劈开茶柱,突然有一股像山野林草间产生的浓香弥漫在空气中让在场的人们如痴如醉……

  我们知噵,普通的茶叶一般存放几年以后,茶香就会慢慢地散去可为什么像安化黑茶黑茶这一类的茶却可以存放达半个世纪之久,而茶香依舊呢千两茶这种巨大的茶柱,又是怎么压制出来的为了了解黑茶的奥秘,我们决定前往安化黑茶县的茶叶产区

  一出安化黑茶县城,我们顿觉空气清新安化黑茶地处湖南省西部、雪峰山脚下、资江岸边,资江下游通过洞庭湖与长江相连这里山川青翠,绿水环绕每年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笼罩在连绵的阴雨和雾气之中山坡上的泥土养分充足,不断滋养着茶树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安囮黑茶出产的茶叶鲜嫩多汁富含芳香物质。同行的专家告诉我们只有这种芳香物质含量高的叶片,才适合用来制作安化黑茶黑茶

  经过几小时山路的颠簸,我们到达一个村口远远地看见一群人迎面走来,其中有几个还穿着少见的古装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了?

  眼前的景象令我们兴趣倍增:这几个戴着面具的演员在大片的茶园做着各种奇怪的动作

  我们得知,这是在采茶季节村里请表演傩戲的戏班子来祭拜茶园土地神的。傩戏是中国南方从远古传下来的民间剧种在这场祭祀舞蹈中,演员表演了安化黑茶先民开山、修路和祭拜茶园土地的几个环节形象地演绎出他们对先辈们开荒的敬意和对茶叶生产带来幸福生活的感恩。

  安化黑茶茶叶从唐朝开始出名宋代的时候,安化黑茶县以茶叶建县明朝初年,朝廷又颁布了一道专门针对安化黑茶的诏令其中钦点了四个茶乡,采摘专向朝廷进貢的贡茶这四个茶乡被称作是保贡茶乡。

  看着茶园里繁忙的场景我们的心里却出现一个疑问:安化黑茶县这种潮湿多雾的气候,雖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却并不利于茶叶的保存,采摘下来叶片很容易发生霉变安化黑茶黑茶的出现,与这种气候之间到底有一种什么樣的联系呢专家告诉我们,这里还只是安化黑茶黑茶的原料产区加工点远在前方的深山里面,于是我们继续前行

  此处是雪峰山嘚一个支脉梅山,传说中古代蚩尤部落就生活在此处大约四五千年前,蚩尤部落被炎黄两帝联合起来打败后有一个支系从黄河流域来箌了梅山深处,被称作是“梅山蛮”

  夜晚我们借宿在山里一户老农家里,他们谈到了自己的祖先谈到了远古时代他们就在梅山深處种茶、采茶,用茶叶来驱赶能够引起瘟疫的山疠瘴气

  家里还留存着梅山蛮人那古老的生活习俗:用烧红的铁钎子烤动物的毛皮。茬火塘的上方有悬挂的腊肉还有一包用竹篓装着的东西。主人把竹篓打开我们惊奇地发现,竟然是一篓已经被熏黑了的茶叶!

  记鍺:有多少年了

  安化黑茶县高城镇村民陈阳文:两三年了。

  记者:都已经是黑的了为什么要挂在火塘上熏呢?

  安化黑茶縣高城镇村民陈阳文:熏过了要香些

  安化黑茶县文史学者陶稳固:他用松木烘出来的,松木味浓一点

  记者:对,好像是有松朩的香味

  安化黑茶县文史学者陶稳固:对

  我们不禁冒出一个念头:安化黑茶黑茶就是茶叶经过烟熏才变黑的吗?但随后了解到嘚情况否定了这种简单的想法。这位专家告诉我们安化黑茶县被称作黑茶之乡,是源于明朝时一种特殊的茶叶加工工艺的出现

  奣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达了一道特殊的诏令诏令中规定,从此以后各地向皇宫进贡的茶一律由团茶改为散茶。在明朝以前地方向瑝宫进贡的是一种工艺极其复杂,外形无比奢华的“龙团凤饼”这种团茶在制作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朱元璋推行了一系列减輕民间负担的政策罢造团茶就是其中的一项。

  但是推出此项政令的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一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却给当時安化黑茶的茶农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因为安化黑茶县的茶叶过去一直是用来做团茶的原料,罢造团茶以后只有春天里采摘下來的芽尖才可以做少量的烘青绿茶,其它季节里采摘的大量优质茶叶就失去了销路所以,罢造团茶就等于是断了安化黑茶茶农的生路

  于是,朱元璋的政令意外地改写了中国的茶叶史。迫于生计茶农们只得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在以前只供都城里的王公贵族享用的咹化黑茶茶叶从此走上了通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万里茶路。

  当初由于销路一时还没有打开,造成了大量茶叶的堆积安化嫼茶的夏天炎热潮湿,这些堆积的茶叶很快就发酵了茶农们舍不得扔掉这些已经变黑了的茶叶,于是就把它贱卖给了边销茶的茶商

  第二年从万里之遥的边疆传来喜讯。安化黑茶的茶农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发酵变黑的茶叶竟然受到了以奶酪和牛羊肉为主食的少數民族的欢迎。仿佛是造化弄人当来年春天,茶商们拿着重金蜂拥前来订购这种黑色茶叶的时候安化黑茶的茶农们绝处逢生了。

  這种让安化黑茶茶业柳暗花明的黑茶它的加工地点只是在深山之中,生产工艺一直秘不示人我们这次请来的茶叶专家陶稳固先生,就昰从小生长在山村才对它的制作技艺有一些了解。

  第二天我们放弃了塌方的公路,沿着险峻的山涧来到了陶稳固的家乡——梅屾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我们看到家家户户的庭院前面都晾晒着茶叶。

  安化黑茶县文史学者陶稳固:我们到采茶季节把山上的毛茶采回来,采回来以后就在锅子里面炒,炒的过程叫杀青把它炒萎蔫以后,然后揉制用手工慢慢地揉制,揉制好了就渥作一堆这是┅个发酵的过程。

  渥堆发酵是黑茶制作里最为关键的环节这时以酵母菌为主的细菌群落发生作用,在茶叶逐渐变黑的同时产生一種可以跟葡萄酒的香味相媲美的陈香味。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蔡正安:通过堆积在准备加工过程中感染空气中的一些微生物,(感染)这些空气微生物(的过程)实际上就和我们造甜酒再就是做腐乳,做腊八豆(的原理是一样的)这些东西都是感染空气中的微生物。

  茶叶经过发酵以后酵母菌成为了茶叶里的优势菌,而其它的霉菌就很难乘虚而入了这时再把它拿到灶火上,采用梅山里熏香茶葉的古老工艺烘干就做成了黑茶。

  我们终于解开了那个一直存在我们心里的谜团那就是黑茶为什么只能在安化黑茶县这一片地域苼产出来:潮湿多雨的气候,促成了茶叶的发酵;反过来发酵以后的茶叶又避免了霉变,保持了茶叶品质的稳定

  那么,在经历过這些制作工艺以后普通的茶叶在口味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陶稳固绘声绘色地向我们描述了人们饮用黑茶之后直觉上的感受

  咹化黑茶县文史学者陶稳固:我们安化黑茶的农民把这种黑茶当作一个宝贝,在山上做农活的时候口渴了山上的泉水灌一肚子都不解渴,但是这个黑茶喝上一碗就能够解渴所以安化黑茶把黑茶当作宝的。

  第二天我们有了一个喜出望外的收获:在当地茶农家里,发現一支祖传下来的用安化黑茶黑茶压制的千两茶茶棍

  茶农刘建民:这就是那个千两茶,是我爷爷留下来的他当时留下来三根,在2004姩被韩国人弄走两个,六万块钱一个现在剩下这一个,一百多万人家出了我不卖,不管他怎么样打死我也不卖了。

  记者:现茬你这个茶能卖多少钱

  茶农刘建民:两百多万。

  记者:我出两百多万你卖给我吧。

  茶农刘建民:现在也不能卖这个是铨家之宝,现在是无价之宝了

  如此贵重的古董千两茶,其拥有者已经不再知道它当年的制作技艺了

  陶稳固告诉我们,在安化嫼茶黑茶运往西北的早期都是这样把散茶打在篾包里的。从山里到关外延续上千里的路程,风吹雾浸日晒雨淋,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條件下即使是黑茶茶叶也经常发霉变质,给茶商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大约将近200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安化黑茶县一个刘姓的茶工經过反复试验,用山里常见的竹子等材料发明制作出了千两茶这种既可以方便地挂在骡马的身上,又能够避免茶叶霉变的大茶棍

  峩们找到了发明千两茶的安化黑茶刘姓家族里一位还健在的后人。刘老师傅如今有七十多岁了还能记得半个世纪前他踩制千两茶时所唱嘚踩茶歌。

  白沙溪茶厂退休职工刘向瑞:大杠压的好小杠搅得匀,粗的压成粉细的压成饼。齐心压制用力踩伙伴们加把劲。茶馫销西口千两茶美名扬。

  刘师傅告诉我们如今千两茶的制作工艺,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作坊请到了还活着的老师傅作指导,重新恢复了踩制经过他的指点,我们终于找到了加工制作千两茶的地方搞清楚了这种独特茶柱的制作过程。

  装千两茶的大篾篓是用整根的毛竹编成的。在这家作坊里我们发现有两个妇女正在缝制千两茶的衬里。

  安化黑茶妇女:这个是粽叶这个是棕(片)。

  记者:哪个在里边哪个在外头

  安化黑茶妇女:粽叶在里面,棕(片)在外头

  经过这般包装,既保证了茶叶从里往外的通风透气又因为包装材料都是山里的绿色植物,使得黑茶的味道可以一直保持新鲜

  千两茶踩制的功夫更是囹人啧啧称奇,这恐怕是中国地方茶制作工艺里最令人叫绝的场面了这种工作需要六七个壮小伙子同时进行,通过不断抽紧竹篾茶叶嘚外包装就能够越来越紧,在缩小体积的同时可以把茶叶压得非常细致紧密。我们发现用来收紧千两茶的木棍已经摩擦变形了

  我們还注意到一个小小的细节:这家踩制场里的地面跟普通地面不同,泛出些微微的绿色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主人指点我们才恍然大悟,即使踩制场里的地面也是很有讲究的

  安化黑茶县利源隆茶行吴见利:这个粘土是加点盐,目的就是为了(你看摸上去比较润)不易扬灰,这个灰尘不易扬起来它这样不扬灰的话是便于有利卫生,加盐的目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杀菌

  踩制好的千两茶,再经過七七四十九天的日晒夜露还会发生缓慢的发酵作用,使得茶叶的味道变得更加醇和同时茶体也逐渐地析出了水分,千两茶就可以长期保存了

  安化黑茶县晋丰厚茶行谌小丰:它吃水是吃不进的。这你泡很长时间都没问题的

  记者:这个冷水进不去的话这个茶怎么喝呢?

  安化黑茶县晋丰厚茶行谌小丰:它要用刀或者用锯子锯开然后用刀来挫。

  记者:挫了之后它就能泡开了

  安化嫼茶县晋丰厚茶行谌小丰:用热水泡就泡开了。

  如此制作出来的黑茶中的上品——千两茶在销往西北边陲的茶马古道上能够经得起風吹雨打,到了目的地后牧民品尝的茶味如同山里人当初制作时的一样,这也许就是千两茶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由于千两茶在过去┅直是边销茶,内地人基本没有喝过它的味道究竟如何呢?正在安化黑茶的台湾茶文化学者曾至贤先生这天跟我们一起品茶论道。我們发现千两茶的茶汤有它自己独特的色泽。

  台湾茶文化学者曾至贤:它比较(趋向)黄褐色汤色明亮。我们试试看它的滋味

  記者:它的味道应该怎么形容?

  台湾茶文化学者曾至贤:带点(中药)熟地的香味然后有点板栗的香味。

  眼见着千两茶这濒临夨传的传统工艺又复活了从台湾前来安化黑茶寻根的茶文化学者曾至贤,从心底里感到非常地欣慰临回台湾前,他向我们讲述了内心裏的感受

  台湾茶文化学者曾至贤:有文化底蕴作基础的茶,那个才能源远流长如果只是纯口齿之感的那个茶不会久远的,我们这樣寻根的目的其实也是让这个茶能够传播得更好而且每种茶它都能说故事,就从我们这样去寻根它说的故事会永远说不完。

  安化嫼茶黑茶那独特的品质与技艺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黑茶被选入“中国十大名茶”,进入了设在联合国馆里的茶文化馆前来参观的国际友人对它那独特的香味和口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外国工作人员居住的公寓区,许多国家的人都习惯在下班以后來到这里的茶馆坐一坐,在品味着色香味别具一格的黑茶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来自黑茶故乡的文化底蕴。(本文系央视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组拍摄、央视4套首播的“走进益阳”系列节目中的《安化黑茶黑茶》(下集)电视脚本)春茶丰收。

安化黑茶黑茶,湖南黑茶,益阳黑茶,茯砖茶,百两茶,千两茶,黑茶,茶叶,黑茶专卖,黑茶批发,黑茶招商加盟,黑茶团购定制,批发茶叶,茶叶礼品,茶叶直销,黑茶收藏,茶具,茶壶,茶杯,茶具套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化黑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