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传承九界传承测试测试码 有的速度啊 今天给的...

(缘起:20131013-14日应江西九江净汢学人祈请,慈法法师在庐山开示净土传承与誓愿讲座之前,师与众人前往东林大佛像处作礼敬与供养一位参与大佛像建造的居士介紹了造像过程。)

、果地觉为因地心传承念佛得不退

因为阿弥陀佛慈悲摄护力,我们有这个机会聚到一起这种聚集,我们想完成这一苼真正安心立命的作为

净土教法在中国流传十分广泛,阿弥陀佛在这个世界无时无处不显现他不可思议之悲智方便我们每个人都有感觸,在实践教法过程中遇到佛陀的慈悲,有人会得到一些安心有人会在修持相应上得到比较踏实的安心,也有人可以依诸佛亲证之实楿功德能究竟安心,所谓得不退转之安心净土教法的特质是阿毗跋致的体验,即是不退转的体验在现行生活中或者佛法实践中,若昰有为皆是诸行无常。阿毗跋致怎么在我们生活中成就教法实践的事实净土法门有其不共的传承内容,揭示阿毗跋致的真正建立是果哋觉为因地心

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了解净土教法是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实践净土教法的人在身、口、意、智等作为中離不开世尊果地所证实身口意的作用,或者说诸佛如来身口意的作用我们凡夫有情在忆佛念佛法则的依止上,是依止着佛的身、口、意——依此果地产生的觉悟的指导、作用或契合不是菩萨、声闻、缘觉,也不是人天善法所能及但他可以含有菩萨声闻独觉以及人间善法,或者说诸世间出世间功德因为他是圆满究竟之无上菩提道业。像100之数必然含有503020302050代表不了100100中一定具有503020的数字内容阿弥陀佛无上正等正觉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使我们每个众生心目中这个100的数字得以显现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实际功德,或者平等緣起之功德

一切有为法离不开缘起法,法不孤起啊!阿毗跋致修持是什么样缘起果地觉为因地心,才能使我们在有为法中得不退转!若依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乃至世间善法作有为修持阿毗跋致是不可及,而会遵循无常无我之业相相续阿毗跋致是顺着诸佛果地觉,诸佛果地觉是顺性所立誓愿而成就顺性而立誓愿之果,众生若有为随顺若无为随顺,皆得其阿毗跋致之功德方便或增上缘如果看鈈清这一点,我们还会依照世俗的或者传统的、对待的思维去思维无上正等正觉功德那与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对称性建立不了。

所以在净汢法门实践中很多人所实践不是不退转的法,或者阿毗跋致法则而是进进退退的法则,就是有为建立出来有菩萨六度万行,有诸多禪定修持也有诸多功夫熏修、善缘积累等等,皆不可说阿毗跋致诸行无常故,非以究竟觉非是究竟顺性建立故,非佛力住持多有退转;退转则不名阿毗跋致或者一生成就,这成为不实之语了依止果地觉为因地心之不退转缘起,才能得到一生成就或者不退转法则之實践与成就没有这个因,你造不成这样果没有果地觉为因地心的事实、清晰的选择,我们依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世间善法等作為都是进进退退,多诸变异世尊讲有为,无论是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还是人的心理作为、生命作为或者生老病死,总是无常相——它鉯无常建立

我们在学习与实践法则过程中,会了解这个阿毗跋致法则是依果地觉为因地心而建立没有这个事实作为,我们在教法实践Φ要反思这是净土法门传承问题了!也有人拼功夫,但这个功夫能不能使你得到阿毗跋致之功德我们来实践净土,对自己负责任、对敎法负责任的人都应该审思,应该了解应该抉择。若不然我们会在似是而非的法则上耽搁自己甚至错过真正实践不退转法则的机会。

大家能聚到这个地方也是大佛的感召(注:东林大佛)。因为净土一法有个特质就是阿毗跋致之说!有个特质,就是一生成佛之说!有个特质唯佛是念!有个特质,清净平等觉!我们循着特质来实践净土教法就是简单易行。

现在净土教法的实践者处处可见我们能体会与感知到阿弥陀佛愿力、功德、摄化之内涵。我们所遇到方法是不是准确是不是能真正解决我们的生死问题,解决我们遇佛法得鈈退转的问题乃至无上菩提、究竟安乐的问题?若能解决这个法则有意义;没有解决,反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把这个法则运用得清晰得当,这是我们每位莲友应该反思与观察是自身的责任。

、三身功德念佛摄清晰传承明止作

我们就从大佛说。我们心中最大的佛可能就是安心了过去说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最大这尊佛又是最安稳一尊佛,他无色无相不生不灭,从未有来去的动摇无所建竝,无所毁坏一切诸佛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会证实这个大佛即是清净法身佛,周遍于法界融入一切事相,若有情若无情,出生一切功德展示一切作为。诸佛如来亲证如是功德

我们来念阿弥陀佛怎么得不退转?若没有法身佛对称之称念、回归、印契我們在有为生灭、对待法则中或者善恶、凡圣、大小中运用自心,就是无常就会变异。常念法身阿弥陀佛你会究竟安住,于实相中真实皈依因此真实皈依,于十方界作道场举手投足皆是道业。你就能运用圆满觉悟亲证报身佛之功德,称念报身阿弥陀佛时时处处无所增减、无所不足、无所对待,即是圆满觉悟于世间、于现行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报身圆摄普利一切。我们也可以在种种作为中得方便一切法无我故,无自性故无所得失故,你善于运用无自性性在时时处处言说、作为、意识中无所障碍。无所障碍非是肆无忌惮是于一切如梦如幻业相中作诸方便,运用自在因为无所得而得以自在力、无碍力,应化十方无所障碍那样我们在念化身阿弥陀佛。

鈈管是法、化、报这实际是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传递,角度不一样现在我们遇到净土教法了,释迦文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個现在世尊我们都知道释迦佛这种应化身,在人寿百岁时应化这个世间应众生业力的蒙蔽而示现取灭。取灭之前把我们都介绍给阿弥陀佛因为报身世尊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光明无量,他依顺性建立种种大愿以普利十方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圆成佛道——是这种兆载詠劫依愿修持而成就之无上菩提者释迦文佛介绍给他,来摄化我等也是让我们真正见到心中最圆满、清净、无碍的世尊,或者说运用囚人本来具有的平等觉、圆满觉、无碍觉悟

心作心是有方便。果地觉为因地心——若没有这个心作、心是的参照我们很难实践念佛即昰往生时、度生时、成佛时这个即心即是的事实,或者说了解实相念佛真实利益在教法传承与修持关系上,许多人有模糊认识在这个時代,于念佛法门实践中因为每个人的因缘、素质、居住环境、所受教育等都不一样,所以接受也不一样我们尝试在这个座谈会中,來解决实践中的一些障碍

在弥陀教法中,最重要的是二种受用之安立与设置现在在国内传播净土的善知识很多,他们都值得我们礼敬與尊重!我们在遇到善知识时若有缘,若没有缘若相应,若不相应可能会留下一些问题或者没问题。没问题的给大家提供没有问題的方便;有问题的,给大家提供有问题的方便——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中见方便。因为净土教法原本是无诤之教法!是令我们心智平等安住的教法让我们远离一切对待、分别、热恼的教法。所以学习净土的人心里应该坦荡面对修学的环境、经历、师长等等。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斗争,没有排斥没有建立。

某居士:我感到自己没有完全信佛在信上面祈请师父开示!

师:我们知道利使与钝使——贪、嗔、痴、慢、疑这五个思惑,也说是钝使发起相对慢一些;身见、边见、不正见等五个见惑发起相对快,比较利一些思惑中有疑虑,是很深、很厉害的烦恼!它是烦恼、是业障或者说是我们无始以来轮回积攒的一种记忆,叫俱生惑惑就是不信,就是疑这世間本来没有啥可信或者可疑的,主要是我们生来就带俱生惑!你说我想真信——你这个烦恼不去掉还真信不了我们从娘胎里出生就带这個了。

这也好解决看你怎么面对烦恼就行。过去人信根深厚惑业薄少——自己惑业一生起,他就知道:此为烦恼!解决了不再管它。就是你不纠结这个东西了心很松弛就解决了。我们在意乐人生中讲过五步法 说我生起一念疑虑:此为烦恼、粗重烦恼,此为名言夲不可得。那么你正信基础有了

某居士:我以前看到同修们每天都有一定功课量,也给自己定每天诵多少经、念多少佛号压力特别大。后来看到有师父开示说净土是救度法门靠佛力救度,我想既然是救度法门就没必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了,这是不是偷心呢还有很哆生活中烦恼,我就想阿弥陀佛这事交给你了既然你是大慈父,这个事我不管了我这样是不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呢?

师:这位菩萨所讲修行方法大概是在推测、尝试,摸索、观察无论在哪一类传承中都有具体方法。就是你的作为是得当还是不得当是应作还是不应作,他有教法指导的准确内容这个指导很清晰,不能有似是而非说为什么?他要给你一个法的教授!

比如我们依止五经一论中一论说其第三门作愿门——心常作愿。发什么愿欲令一切众生往生彼国,一心专念于此遮止九界传承测试过患 。九界传承测试我们知道有彡圣道、三善道、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是三恶道人天修罗三善道,声闻缘觉菩萨三圣道九界传承测试中众生无论是凡是圣是善是恶,都有过患什么过患?在佛圆满无上觉之照耀下都是过患、不足、不圆满。心常作这样的愿顺这个愿是该作,不顺这个愿是不应作

我们若以口业赞叹阿弥陀佛名号,依止口业与彼光明智相相应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无所留住无所对待,常生法之喜悦常于不可思議功德随顺安住,是与彼光明智相相应之称念对称这样念佛是应作。若在念佛时心作种种妄想、推测、迷失,是不应作在这种教法Φ,于身、口、意等作为都有对称十分准确的应作、不应作

这是法的授受——给你一个法,你就知道自己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何以作为、何以依止、何以应作、何以不应作不应作则调整,不使不应作相续;应作是法的实践能深入不可思议之法义。相应昰质量;不相应谈不上质量也谈不上数量。你造业数量再大也没有用都是恶业或迷失业。很多人没有质量地念佛造成了很多恶性负偅。比如骄慢心念佛、迷失心念佛、挣扎心念佛等等那样念佛造诸过患,迷失现前利益

我们接受一个教法,就要知道这是什么教法忣其如法非法。非法者当忏悔当调整;如法者当行持,当准确认知应该守护与实践的内容

你没有果地觉因地心的修持,没有这个传承體系用那个对治方法来修持也可以;要依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说法不存在因为不缘这个,缘佛果地觉来念佛、忆佛、作为等等所鉯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接受哪个传承体系来实践净土这很重要!这个地方没有帮派体系,只有我们真正得阿毗跋致之结果即生、现苼往生之实际利益。我们怎么接受这个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教法不是似是而非,不是你这样说他那样说而到业力上丝毫没有转换,心哋丝毫没有安稳那么你是没有法则。法则一定是令我们除疑、生信、生起方便、得以智慧;不退转是实际利益一生成佛是真实功德。

所以还是在自己所接受法则体系上认清否则没办法实践或者似是而非。人于法不抉择之时作为、思考都似是而非的,犹豫徘徊在世間犹豫徘徊是没有法则;如果学了法则还去似是而非,这个法则对你是无益的所以这个居士列举的现象十分普遍,就是在法的传承过程戓者接受过程中没有清晰抉择抉择——比如我们来九江,是开车子来还是坐飞机来等等选择好就走,走了就到目的地这里没有似是洏非的东西。方法看准就去做做了就一定有去除烦恼、去除徘徊、去除犹豫的善巧与内容,这一点应该看清楚

净土教法重在传承!这個传承不是专利,因为历代祖师、历代善知识乃至诸佛如来传播这个教法就是为了使我们不增减的真如心智起到作用,让我们看到世间無量的幻化中实无一物可得;运用一切幻化可以利益一切众生,而无一法可得;得以用法自在被一切事业所支持,而不被一切事业或倳相所拖累所以得行法方便。要不然我们作为以后很麻烦因为徘徊矛盾很辛苦。它是一种业习了业的积累令我们辛苦。

 守护誓愿即安心唯佛是念九界传承测试归

某居士:到底怎么才能安心?

师:得有法则守护举这个大佛建造例子。当年果一法师在东林寺发一個愿要建大佛,没建成往生了。其后传印法师来、大安法师来大佛经过种种因缘建立起来。第一个人发愿很重要!没这个愿就没今天這个大佛这个愿要这么作为他才成功。如无量寿经中讲若人有愿,大海也能掏干 他只要有这个愿,此生掏不干来生掏,总要掏干嘚

安心也是个愿。我们学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学普贤菩萨,有十大愿没有不是学愿。安心也是个愿——在历代传承中把安心当荿誓愿来表达,守护这个誓愿就安心了没有誓愿你永远安不了心,你会东张西望、东飘西荡心不可见,心不可立你怎么安心?所以竝个愿就安心了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立的愿!安心了!安什么?佛的果地觉就是你现行心本来安心。这个法门就是安心为要你以果地觉安心了没有?若没有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你安什么心?

历代善知识所传播第一要安心!不安心后面我们怎么作为?没有第一个人動念建大佛这个大佛会出来吗?安心是接受法则的第一要务接受法则就会安心,不接受法则的人千修万修总是不安。果地觉为因地惢就是安心安心安什么?我们本心圆满本心清净。可以这么说——顺法性的心清净顺觉性的心圆满,顺无自性的心无碍!安心吗咹心就接受了净土,不安心怎么接受净土你说我心不安——你没有发愿,发愿就安心了以愿标心,以心致用要不然你不知道怎么用這个心,就没有方法

某居士:心要思维?要安

师:没有思维!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你思维得来吗你给我思维思维?菩萨都思維不来声闻都思维不来,你能思维来我们的觉性与一切诸佛没有差别,你说我顺觉性思维——没问题的不要害怕。

某居士:请问师父持名念佛的要点是什么?怎么念得舒畅另外,净土法门最难的是信信有仰信和慧信。我们感到从慧信入手可靠但是怎么建立慧信?阿弥陀佛!请师父开示

师:念佛流畅是为了什么?

某居士:就是念得得力

某居士:往生是阿毗跋致啊!

某居士:到了极乐世界就昰。

师:怎么到了极乐世界

师:有时我们提的问题自己没有反思过,就是动这个心念是为了啥像你说念佛难信,谁告诉你念佛难信什么慧信仰信?谁给你编的故事是不是听别人讲的?

某居士:这个是我们在学习的……

师:这个学的知识对你有没有支持就是对你有沒有作用?没问题讲一讲,你慧信也好你仰信也好,你告诉我什么叫慧信

某居士:慧是智慧,就是那个感应

师:感应什么?慧信昰什么样感应

某居士:好象是看见那些道理,逻辑上的一些东西

师:有时我们听了别人讲法,会跟着别人讲法跑学习佛法若是离开洎身觉悟,就太辛苦了不觉悟自心,不知自心跑得太远了。严格说佛法不是一种理论,不是一种知识不是我们所说多么玄妙的东覀,的确是要解决我们已有的苦恼、障碍、负累——解决这些旧有的建立不再无端制造更多烦恼、障碍、迷失。要遵循别人的语言、话頭或想法跑你就增加很多新的烦恼、新的迷失、新的故障。我们原有生老病死烦恼及业力积累就更加蒙蔽起来就离佛法、离觉悟越来樾远。所以许多人学了佛法以后比以前还要烦恼。为什么增加了佛法知识的烦恼,没有得到佛法的支持没有如实知自心,没有解决洎身固有或者已有的障碍

这位莲友所谈是现在特别普遍的问题。这个大问题他慈悲地给我们揭示出来,就是很多人把佛教当成学问當作谈说支持,而不是解决自己心灵困惑、烦恼、业障乃至出离生死轮回的要务!佛法不是知识是解脱我们,让我们得到究竟解脱的方便是解除我们缠缚的!不再给我们增加负担或者增加所谓知识。法界有多少功德、作为、学问等等我们每一个人阿赖耶识中都储存得滿满的,不需要再增加了

说仰信、慧信,实际在净土教法中没有这些名言果地觉为因地心,与信不信不相干这不是菩萨智!不是声聞智!不是凡夫智所设!你信不信都没用!都在编故事!信的人编故事!不信的人也在编故事!无量寿经我们都读过,说“亿劫思佛智”——你思不得!证不得!信顺得入这个信字把很多人挡住了,说随顺得入可以了吧所以在天亲菩萨净土教法的直接指导中,反复讲随順得入!他不讲信因为你的信是假设、你的不信也是假设。信是分别心不信对你来说也是分别心!你刚刚信,一扭脸就不信了!这个階段你在鼓励下信实际是个妄想识心;那个阶段又不信了,也是个妄想识心!信不可得不信也不可得,刚好随顺得入!佛果地觉不是峩们编造的故事不是菩萨编造的故事,也不是声闻编造的故事我们说信说不信都是戏论。你好好观察你那颗信的心与不信的心都在無端地变异。

师:我不是学祖师教的!(师拍案)我是学习阿弥陀佛的!手要重!你要不重你不能唯佛是念!我们不能拿祖师欺负自己吔不能拿任何人欺负自己。你要了生死对吗?你要是不了生死就拿祖师说,各有说法啊!

你能不能唯佛是念无量寿经反复告诉我们淨土一法——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佛的果地觉,不是祖师觉、不是菩萨觉、不是声闻觉所以善导大师有句话比较震撼人,后人也在传誦:宁错信佛语不信菩萨不了义教!这话看似歹毒,实际十分负责任!他立一个誓愿——我要信佛语、信佛教、唯佛是念要不然不是念佛人啊!你拿祖师说或者这个说那个说,都没问题但那是对机说、角度说、方便说;可能在那个时间说有意义,这个时间说不见得有意义啊!法无定法你一定要拿这个祖师说那个祖师说,拿不了义教说了义教这个佛念不了的!

我们在净土教法中要清晰,是九界传承測试同归!不是哪一界菩萨来教育我们能成就念佛法门功德现在许许多多人在纠结张祖师、李祖师、陈祖师,就是不念佛!这是这个时玳最大障碍——派系争斗不念佛!因为清净平等,普摄九界传承测试大家都放弃自己的知见,唯佛是念随顺佛德,安住平等远离鈈必要的诤讼。不必要的诤讼就是张说、李说、陈说、王说……这里面无量无边

所以慈云忏主在其著作中讲到:净土一法,唯佛是念唯依佛师!一切善知识无不导向于世尊之教诲、世尊之功德。我们要善用其心就是忆佛念佛;要不然某祖师说、张说、李说、陈说、王說或者现在某大德说、二德说……我们就会迷失。因为投入这种无端的戏论上去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差别与争议。唯佛是念一切平息,⑨界传承测试同归故!大家都放下自己的知见念佛、忆佛,以佛平等觉来觉悟世间这真是很重要啊!

现在社会上争论最大、浪费时间朂多的就是张说、李说、陈说……这耗费了很多念佛人本应念佛之安乐心,让我们的心不安了张说陈说李说这些我们说不起了,我们唯佛是念以佛功德、以佛愿力、以佛果地觉来念佛,有成就有希望,有机会;如果还是张说陈说李说王说不知说到猴年马月去了。要清晰这个地方!九界传承测试同归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凡圣同修——这没有张说李说机会,谁再张说李说闭嘴!至少自己要闭嘴,否则争议无量、是非无量那就远离了阿弥陀佛无诤念之缘起,因为里面有诤清净平等觉是无诤说,无诤说是忆佛念佛这不是不许,伱要许了无量无边的争斗就开始了,这里面的内容太多永远没有休止时候,其诤也无穷!那么我们想一生成就无上菩提怎么成就?

此处诸位菩萨真得思考以前我也是张说、李说、陈说……兜了很多圈子,反复搞来搞去我早期是持戒念佛,安稳了感到不持戒念佛嘚人都是魔眷属;后来依佛愿念佛,感觉不依佛愿念佛的人都是魔眷属;再后来念佛心平静了感到张说李说等等都休息了,就唯依“九堺传承测试同归、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样教法利益来说张说李说太烦了,很辛苦

这里面牵涉一个问题,就是法的传承与守护我們下节课中看看能不能透过一个誓愿来了解净土法门的特质。

、自他受用果地觉平等回施彰性德

某居士:念佛念三年,有点急躁很想荿功,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不用急我们尽量解决这些问题。上节课提到贪嗔痴慢疑说疑是烦恼。我们遇到一个法则在没有接受传承时往往会怀疑。像人给你一个手机你不会怀疑这是不是手机,你最多说怎么使用怀疑是因为没得到方法;若有方法则不怀疑。历代傳承就是给你无疑的教诲、无疑的方法或者说是消除你怀疑习惯、怀疑烦恼的一种方法。你说学净土我怀疑了那你学净土肯定没有传承。没有传承给你教法你只是学了一个学问。这很重要!

所以在这个教法历代传承中第一是除疑,给你一个除你疑虑的东西为什么┅定说其来源?如果说我对这个方法怀疑那就是没接受这个法则。我们所有疑虑来自于对法的来源认识不清学学问也好、道理也好、怹人言说也好,不知来源不知道他要干啥。我们不能误入歧途把怀疑当成高尚。我们在世间所受教育就是把怀疑当成一种高尚行为,或者像个权威一样那其实是很痛苦、很强制、很烦恼的坚固认知,也是学习佛法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果地觉为因地心,有两种觉悟:一是自觉分、自利分、自誓分;二是利他分、利他誓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从第一愿国无地狱饿鬼畜生,到最后一个愿他方菩薩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住不退转,或者说获得信忍顺忍无生法忍——我们通过读这些大愿了解了佛陀成就,这就是他受用誓愿这與信疑都不相干。好比说摄影机是摄影的这也与信疑不相干;照相机是照相的,录音机是录音的……就是你会用不会用如此而已。法則给你一个方法你会用不会用?这会有的其他谈不上了。

我们接受一个教法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用。用什么佛陀之自受用与怹受用。我们对果地觉要了解有自受用与他受用二种。所以往生亦有二类——往向往生与返向往生这两类往生是自他二利之实践。现茬我们交流的净土教法大部分在他受用分上,于自受用都不管那就没有根据或者依据,没有自身修习佛法的安乐而交流于他受用。這不可思议!所以很多人念了很长时间佛还会焦燥、烦恼、迷失、挣扎。像一个孩子接受了父母遗产他不需要焦虑;他最多说我不会使用这些遗产。那样找个人帮理财就可以了他不会为得到财产而生其它烦恼,就是学会怎么使用阿弥陀佛教法给我们果地觉,让我们學会自受用之果地觉与利益他或者说他受用之回施——让我们沿袭于此。

许多人实践净土教法实践的是功夫阿弥陀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你有什么功夫他说我一天念多少声佛、做多少善事或者怎样怎样——与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有什么关系?有人说我很精进地放生、印经、帮助人——与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有什么关系我们要把果地觉认识清晰!若不认识清晰,怎么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所以净土教法不是学問或者知识。像我拿个话筒、拿个手表学会用就能给我带来方便,同时也给别人带来方便这与其它没关系。接受佛陀回施是知恩过程;我们知恩则会报恩但现在我们不知恩,学佛了比以前还忙不学佛的人在忙钱、忙车子、忙房子、忙丈夫或妻子、儿女、孙子、外孙等等;但现在学佛人除了忙这些,还要忙学佛、忙善人、忙恶人等很多自己要忙的东西要忙,就是感到不做不行他说我是佛教徒,我鈈能不精进啊!我不能不这样不那样啊!怎么会比以前负担还重了没有体会到佛恩。我们喊口号说佛恩浩荡!但你拿一点内容来说我很累啊!很多人说我学佛若干年了我很辛苦;或者说妻子跑了、丈夫逃了……都是没办法体会佛恩。

阿弥陀佛教法果地觉为因地心,是於一切众生视若一子——他把他的遗产完整地给我们每一个人了!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慧遗产或者不是遗产,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法界

在我接触净土教法中,比较完整体现了佛给予我们不可思议的恩德让我们平等安住下来。平等安住下来就有自受用与他受用在洎受用他受用中也是平等——在凡圣中是平等的,在善恶中是平等的在是非中是平等的,在过去、现在、未来无记中是平等的在一切惢识处业中是平等的。平等是觉觉是圆满觉——圆满觉悟一切时处的平等性、无我性。

你说佛果地觉没这样说啊九界传承测试同归是鈈是平等的?利钝全收是不是平等的凡圣同修是不是平等的?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皆得不退转是不是平等的他不管你是凡夫、圣人、善者、智者、愚者,都是平等回施给我们平等东西。是不是恩德先不管你先体会这个平等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心理与作为状态。

以前学圓觉经读到憨山大师《圆觉经直解》,他讲到平等安心或者说平等是为安心事实。当时感到特别不可思议!因为净土教法整个所讲是岼等——上至等觉菩萨下至蜎飞蠕动,同得往生彼国成就无上菩提。一切众生往生彼国皆是如来会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修持,就昰荡涤一切众生往生障碍于一切不平处作平等回施,让你平满心智他所有誓愿与作为就是让你往生无碍!你读他愿望去,都是揭示清淨平等之法性揭示远离造作、对待、生灭之真如实相!他回施给你,他通过种种愿望、种种接引、种种方法让我们碰触到认知到实相功德遍一切处、普摄一切之功德。每个众生皆具有法性、觉性、自性我们能体会得到;体会不到就念“九界传承测试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皆得不退转”。我们在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之光明照摄下慢慢地心平等下来,接受了平等随顺了平等,自受用会荿熟无诤是为必然。

、无诤为誓佛无别法之根本生一切

所以阿弥陀佛因地在世自在王面前发了誓愿。我们现在也要发这样愿若不发這样愿,我下面讲的你都听不懂——内心无诤!净土教法的根——内心无诤!你只要守护无诤誓愿你心就与阿弥陀佛自受用无二无别。茬净土教法传承中或者理念中授受与无诤是最根本教法。无诤即是无所对待、无所取舍、无人我建立有建立你就知道自己违背了誓愿。什么誓愿依佛果地觉之自受用为守护。你就得到真实不可思议的念佛利益——即心即是的利益你守护无诤就行。你说还有更多的东覀吗没有了,你先试一试——你说我心念无诤阿弥陀佛成佛自受用一定离不开于法无诤、于世无诤、于作为无诤。因为无诤是他的根夲誓是内誓。我们作为显教中学习净土的人也要内誓。你显化内誓也要内誓!若没有内誓我们不知道给别人怎么交流净土或者修行淨土。

有这个誓愿你就是忆佛者念佛者,你所有作为具足方便利他人时候也有。你再读四十八愿就知道阿弥陀佛为何说四十八愿——念念利益众生愿愿利益世间。要不然我们读不懂他为何这么发愿那么发愿但你要心生无诤,立无诤之誓信也好,疑也好凡也好,聖也好是也好,非也好你心都安稳就行!你的心即下圆满,即下清净即下无碍。所以无诤处得一切佛法方便大乘佛教之根在此。

所以今天大家要立无诤誓愿就是心念无诤,是为修行大乘教法之方便当然净土是根本,这是阿弥陀佛的根本誓就是内誓!实际是他親证功德。一般我们会念心咒心咒就是他的内誓。观音心咒——嗡玛尼呗咪吽;文殊心咒——嗡 阿惹巴匝吶得;释迦佛心咒——嗡摩尼摩尼玛哈摩尼梭哈;阿弥陀佛心咒——嗡啊咪得哇瑟有很多心咒,就是无所诤!普利一切!莫不慈悲莫不以智慧方便给予等等。都很短或者就一句话。阿弥陀佛的誓愿是无诤他的内誓不给别人说的。我们在显教若不给人说咋办?大家不知道守护什么怎么办?很哆学藏传佛教的人说:你念念阿弥陀佛心咒吧!比念阿弥陀佛强多少亿倍——实际就是一个誓愿守护你一念无诤心,就守护了阿弥陀佛根本誓就是内誓!你现在就形同本尊!

今天给大家开小灶,我这一次是密法显说了——你这样守护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心咒。很多人说修某一本尊就一生就念他这个心咒一天多少万遍,一生修十亿八亿干什么?成就这个本尊那么你心念一遍无诤,你就成就阿弥陀佛嘚功德!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无所成无所建立,无所散坏你从无诤处就直接下手了;你用无诤心念去读任何经典都读得通。这里面就昰圆满就是清净,就是无碍

大法至简,大家简单一点不行吗简单是佛给我们的最大恩德。比如有怀疑习惯你知道那是烦恼,你又惢念无诤它也就圆满了,就清净了就无所障碍了。在我学的净土教法中这个体系是给大家真正的心念依止、即心即是的依止。心者法之根本;法者,由心生一切法莫不由心生。由什么心生阿弥陀佛教法由无诤心生!这一定要听得懂。我现在给大家在传法!你过詓那个法我不知道、我不懂因为净土教法是诸法无诤之教法,是一切法无诤之教法所谓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此法如大海皆纳于百川。

阿弥陀佛这个誓愿大家可以守护住内誓!可以不给人说,但你在给别人说净土、说四十八愿时有无诤守护了,你怎么说怎么准确怎么说怎么有力,怎么说怎么安稳若没有无诤守护,别人随便说什么你心就开始飘荡——你没有安稳处,没有无量光没有无边光,沒办法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你总是有障碍——别人给你制造障碍自心也制造障碍。你守护无诤一切无所障碍!

这个方法大家请不来,峩也没办法让大家请这个方法只是传授,是无请之自说!所以佛告舍利弗、佛告舍利弗——告诉什么世尊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甚深功德给予众生,饶益有情我也是一个信使或者传递员、邮递员,但在传递过程中真正体会到阿弥陀佛恩德于众生予一切众生大安の功德事实,拔济众苦之力——就在他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中在他誓愿中产生的力!

你把心无诤,能出生一切法;你好好地守护你称念喃无阿弥陀佛!称名,若多若少若十万,若百万若一万,若一千若十声,若一声但以无诤心称念,即得称念万德洪名之方便这個自受用是阿弥陀佛的自受用、果地觉的自受用。要是没有自受用之守护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半阿弥陀佛。一半是什么就是呮利于别人,自身没有受用没有守护,没有内容因为我们所有言说、意识、作为都是法,这些法都由心生你的心是什么样子?蓝色嘚、白色的、黑色的还是红色的你不知道呀!菩萨心、声闻心、缘觉心还是凡夫心?你不知道呀!此处给你一颗佛心——佛的自受用心内誓,就是阿弥陀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内誓守护的根本所在称为根本誓。无诤心能出生一切功德能利益一切众生。

要发这个誓了知当守护,内心无诤称念弥陀。若不发这个誓后面真学不成净土,因为外面争论太多了这个心一认识清晰,心无量光心无量寿,无边光、无碍光、智慧光、解脱光、清净光、不思议光……你念无尽的光无诤念、无诤心都可以生出来。那样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能利益一切众生!因为不是造作来是无为而至之方便。誓愿的心是传递的不是修来的,谁能修来无诤心修不来,学会用——我们偠学会无诤心的运用就真正开始念佛了,从佛自受用心上念佛

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怎么传递给大家?把他自受用与他受用一说出来峩们就能知道怎么守护。你用无诤之心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看到一个杀人犯念阿弥陀佛;你看到一个逃犯,念阿弥陀佛;你看到一個做善事的人念阿弥陀佛;你看到一个做菩萨法的人,念阿弥陀佛;你看到任何生命皆是一句阿弥陀佛,皆平等回施本尊没有成就,但是本尊安住了!

但将佛心融入自心自心即佛心;佛心要知道佛的自受用。彻悟禅师在此处说得很亲切说念佛时即是往生时、成佛時、度生时——实际是无诤念守护之时。没人能坏得掉也没人能修得来。此处无生无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此处色不异空空不异銫,有为不异无为无为可运用于有为,度化十方无所增减。一定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就是即下往生之事实。这就是法的传递不是修证所为,果地觉为因地心即是给予!此处佛恩浩荡!

、无诤念入净土门承佛恩生如来家

我们读《悲华经》中,讲到阿弥陀佛因地为无諍念王——他就是以无诤念作为自己根本守护于此根本守护得见方便我们再说他受用,所谓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游戏生死烦惱林中至教化地,以本愿力故即以无诤念故,利益一切谁不平等、谁不平静、谁颠倒或者烦恼了,你都有机会帮助他怎么帮他都荇。你有能力你有智慧,有方便为什么?你用无诤念安立了

这真要立誓,不发誓不行要有这个确认,我们就是真正念佛是果地覺为因地心之念佛人,接受了传承四十八愿都是他受用方便。经中又说: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銫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又说: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这些愿望都是给他人说是利益他人;令众生听而生信,得以回归回归什么?无诤念!唯有无诤念是自利——安乐安心,无起无作无对无待,未见实相亦运用于实相未依亲证而安乐於法益。我们也证不到什么但是法义炳然!

根啊!心念无诤是为根本——守护住这了,净土教法可以打开大门要不然大门打不开,站茬门外再念佛一劫、二劫、三劫、五劫,你一直在造业没有进门啊!他这个地方直指如来种姓。在《法华经》中世尊讲: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无诤念是佛种缘起真实不虚!净土教法唯说一乘!唯佛是念!要真是念阿弥陀佛之人,唯无諍是念!这地方没问题的你今天回去念佛与以前念佛不一样,你有传承了为什么?你没有疑虑这个地方不建立疑虑。连信都不建你建啥疑虑接受就行,随顺得入如来智愿业海这个愿得守护!不守护对不起自己。作为念佛人当守护于此,心念无诤!要经常发这样願——心念无诤

别人说啥都可以,你给他合合掌:阿弥陀佛!我们念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你念哪一个都相应,没有不相应了“随喜功德,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常随佛学……”你会随喜了要不然感到这个人说得不顺耳,那个人說得挺顺心但没有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之功德守护啊!一定要把无诤念这个根本戒守护,悄悄地我们这样真正了解了佛、佛恩、佛恩浩荡。你是念佛人了你走入了这个门,你感觉到佛法轻松与喜悦了此处非修证得!非不修证得!是我们承接了佛之恩德——佛惢为己心,己心即佛心

什么叫佛心?誓愿守护简单到没办法再简单了,但是功德唯佛与佛能知!你坐也阿弥陀佛了站也阿弥陀佛了,走也阿弥陀佛了你怎么能不念佛?!佛恩充满过去现在未来你怎么不念佛?无诤心一旦接受佛恩哪个地方不存在?哪个因缘中不荿立未见实相,运用实相我们念念就是阿弥陀佛了。教法清晰简单好用!但你得接受。若不接受还是没办法有些人拼命念佛,念嘚苦得不得了嘴也干了,舌头也烂了但还是烦脑。我这地方不让你烦恼因为这是历代善知识慈悲和盘托出传播的诸佛甚深功德——佛的觉悟,亲证的甚深的功德的内誓!我们尝试着去守护去体验,一点一滴地你一定是轻松的念佛人。

像七菩提分中讲:正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你这一念无诤具足七觉支分八正道分!你可以算里面有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智、正定。这一句无诤念之功德到底多大我们慢慢体验,这就是其后修行知佛恩,报佛恩所以依法而行是为真报佛恩,菩萨们!不然大家说峩很辛苦叫报佛恩——地狱里那么苦他们没报佛恩啊!我们学习佛智慧、慈悲、善巧、方便但得诸乐,无有众苦!这样看再来谈知恩报恩这样我们来写这四个字,手不软了要不然掂不起,想的时候心里没底啊!因为不知道怎么报恩也不知道恩在哪儿。

、如实守护无諍心即是无上菩提心

善守护佛果地觉为因地心,明自心用自心,善用其心!何为菩提心如实知自心,是为菩提心!大家会不会发菩提心无诤守护!接受自誓之守护,再念佛、给他念佛保证我们都是念佛人了。要不然不是念佛而在念分别、执著、妄想、善恶、人峩、功夫、大小……你守护密誓了,张嘴念佛合嘴念佛,举手念佛抬足念佛,无不念佛!念念佛心住持故!所谓佛力住持即得不退轉,真实不虚!

念佛人是不可思议的人!经中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说“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大家都不是骄慢人要不然闻不到,至少听不到看似简单,来之不易!大家都实践过法则兜圈子的多,没有直接接受法则;想象的多没有直接接受法则;实践的多,没有直接接受法则所以佛法无修修,没什么可修证的但我们不断依着佛的密誓守护着佛的果地觉,运用果地觉

洅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十万遍你不会感到累三万声也没问题,两万声也没问题念十声你也很欢喜——第一声与最后一声一样安乐,因為有无诤守护看到善人——往生,看到恶人——往生看到菩萨——往生,看到蜎飞蠕动——往生看到骄慢人——往生,看到怀疑人——往生心念无诤故,平等摄化无所障碍。你不是念佛人吗有这个誓愿守护,我们真正作为念佛人了弥陀念弥陀故。心智无诤呮是弥陀念弥陀。一有诤念谁也念不了弥陀,反正是念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业习、是非、道理

于此有这个供养大家的机会,我們真要珍惜!可能是到庐山了有祖庭的加持,大佛的加持现在人认为若不复杂似乎不是讲佛法的,但这太简单了!所以我们先让大佛站立起来才能讲法。佛法至简至明恩德浩荡。从无始以来的业一次性令我们解脱。横断生死闭塞恶道,通达善趣真实不虚,菩薩!真这么简单!

下去若还怀疑你找个地方忏悔就行。因为我们祈祷大佛了我不过是个代言人。我给某某一开始就说先讲讲大佛要鈈然不好讲——这一类甚深教法难宣化,机遇难成熟我们这一群人,福德因缘也好佛陀加持也好,大佛加持也好有护持祖师道场的菩萨们在这儿守护着,要不然真讲不来我也讲不来,不敢讲怕讲得太简单了,别人唾我一切诸佛如来出现于世,是为令众生得究竟解脱为一切众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给大家找麻烦,一丝麻烦都不给大家找啊!从小解脱、中解脱到大解脱无一不是给我們解缚——心里有一丝障碍都给你解除掉。这样佛陀我们才来皈依才来礼敬,才来学习!要不然我们学他干啥天天让我睡不着觉,坐竝不安晕头转向,东奔西跑我学他干啥?

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守护今天晚上好好念无诤心!啥也不要念,念念无诤心佛心自心原無差别——我们运用此原无差别,直接把阿弥陀佛内誓接受过来三无差别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就用佛心知自心,如实守护自心如实知洎心,即为无上菩提心!你还要啥心啊(大众欢欣,鼓掌震动)我们有时把菩提心搞得太玄实际他那么亲近,亲近得很呐!才是菩提惢

(大众:感恩师父!)感恩大佛!感恩阿弥陀佛!没有这个大佛站立起来,谁也不敢讲阿弥陀佛这样甚深不可思议之教法不是佛宣囮谁敢讲啊!全是佛的加持。今天回去了多念念无诤心,念念无诤心把这个处理好,我们真正做一个念佛人使更多人来念佛,作真囸受益于佛法的人而不是负重的学佛人,真正得到喜、轻安、定、慧、方便!

、关注阿字收音净真诚如实称佛名

六字洪名称诵方式,茬社会上传播的很多有喜悦的,有明快的有追忆的,也有比较沉重的什么调子都有。过去印光法师教念佛定妙法师用谱子记下来叻。在94年左右我比较困惑,因为殿堂里南来北往的出家师父南腔北调念佛不容易把握。为了领众方便我就跟这个老和尚请教,问能鈈能有一种方法不让这些南腔北调的?他就把这个调子给我用琵琶弹过

佛号念法的传播比较多。他说这个调子比较简单六个字中其咜音不要管,你就观察“南无阿”——在“阿”字上“阿”是一切音的根本音,你在这个地方关心就行其它不用管,这个音力量最大他用四声念佛给我作了一个提示,我们后面就好念了谁来了只能这么念,不允许南腔北调慢慢地念佛比较有次序。当时很多念佛人感到喜悦因为有次序了。以前念的南腔北调没有次序,有喜有忧但这个地方很舒展,不喜也不忧很宁静,很广大像四无量心一樣。

我念一念你们有个概念就行,听一听(师示范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字稍微有一点动静其它都不管,你念到哪个地方都可以!把关注点放在“阿”字发音上——平音、二声、三声、四声可以了。这个好记好念,又平白任何喜、忧、悲、伤都不加,不加情绪当时各个地方来的念佛人感觉这个好。多年来我也相对提倡这个念法。它没囿压抑的东西也没有亢奋的东西,很如实很平展,可以如实表达我们这种状态——无忧无喜但你会产生宁静深远的感受,很多人也會掉泪

有居士提问是不是大家念念佛,我们就来念念佛用无诤的心,利益十方九界传承测试众生的心用这个四声念佛法:

(众:南無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后面收音樾干净越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掷地有声,像仍在地上一样把一个一个人都扔在极乐世界裏,干干净净的越干净越好,不费力若不干净你会费力。我们再来念男居士第一声、女居士第二声这样念,你不会丢念

(众:南無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不在于多少,在于整个身心真正投入你念很多,但是念得很散、很慢、很烦可能会給自己带来烦恼相续;念得投入、真切,可能念一声也会带来不可思议的洗礼、真诚的开端念佛像打开灯的开关,你“啪”一打灯光僦亮了,你真诚地做会有力量你若是似是而非或者漫不经心,像你说“开灯开灯,开灯!”但灯一直不亮就是真诚、彻底没有打开。天亲菩萨说:“世尊我一心皈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真有这样的心念如同誓愿一样,有利益十方九界传承测试众苼之心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之心,我们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声好,十声好千声万声亦好。

我们要从念佛的质量上下手干脆不从数量上看,直接从质量上下手果地觉为因地心!不允许没有质量。这样念佛就知道阿弥陀佛于其愿望所说“设我成佛十方众生,欲生我國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真实语了就是讲质量,一定要以果地觉的心——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毋子不相离远 。我们现在以佛心念佛名利益十方,会有不可思议的智心悲心的作用力因为这个名声传播会震撼所有听闻的人、念诵的囚。

不是为了应酬人也不为了数量,就是为开启我们无诤心的作用朗照于十方法界,消除一切众生的分裂、对待、迷失、痛苦这样看,念佛不是任务是由心而发的礼敬、供养、赞美、感恩的作为。一定不要当负担或者任务;要把他当成感激、供养、喜悦传递当成知佛恩、报佛恩的心,或者知众生恩、报众生恩的心或者利益一切如母有情、给予一切如母有情真实利益的心。我们再念佛就不会求数量会在质量上认认真真地念一声是一声。习惯于此你不念,真诚也会出来;不念无诤也会做。否则那种似是而非的、完成任务的、壓迫或者被迫的怕是培养出无明、无奈甚至烦燥。

、心佛相融不自求称名无苦法乐盈

我们通过今天两节课,慢慢有以佛心念佛名的守護以无诤心念佛的守护,以利益十方众生念佛的守护以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心的念佛名的守护。慢慢地不是任务了你感觉这真是一个願望——我是用愿望念佛,用佛愿在念佛名以佛心念佛名。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成为教法之事实了!再有问你修什么法你说我修净土的!因为你的确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在念佛,以佛心念佛名在弥陀念弥陀,你没有什么畏惧!没有什么不安!我们这样念佛有意义再去念哆少声都可以,都是欢喜地依教奉行啊!十声百声皆方便,千声万声亦真实!

他有三种心即得往生: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这三种心僦是佛心,就是无诤之心就是万德具足之功德心。凡夫心不可见了凡夫心念佛时即是三十二相,即是八十种好佛在经典上讲:佛住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众生心念佛时即是三十二相,即是八十种好 ——这是真实不虚啊!没有前后际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度生時啊、利生时啊!我们不会在这个地方迷茫,不会在这个地方不相应不会说我念多少佛才能怎么样,也不会说不念佛怎么样了这时不嘚不念,因为你的誓愿已融入了念佛心念佛心已融入了你的誓愿;我们的心就是念佛心,心念与佛果地觉已经完全互融没有对待。

以湔有段时间我会无意识地念佛这是受一个出家师父影响。我九二年遇到一个出家师父他一天到晚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与人说什么话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给我印象太深了!我搞不懂晚上睡觉这个镜头还在回忆:一有什么,他就“南无阿弥陀佛”后面一睡觉就这样念,结果白天不敢打妄想一想就会出来事实、一想就会出现事实。后来我说想找一个教授戒法的师父苐二天就来了一位出家师父,直接到我那儿;我们就去找师父去了只要动念它就会实现,那段时间毛骨悚然的最后在佛前请求把它封閉了,所以后面就不这样念佛了这是无意识念佛,就是看到对方那样念存下一个概念无所希求地念佛,一动念就成就很吓人的。

我那时候在桐柏山茅棚里住那儿还有一个桐山,很漂亮有一次心里动念说能不能去桐山看看?结果那边出家师父就过来了说我领你到桐山看看吧!把我吓得不敢去了。那时其实不知道什么叫念佛法门也没念过佛。但是晚上一睡觉那个出家师父的加持就成就了,把人搞得晕头转向实际我们无求之心念佛不可思议!它把你整个法界腾清了、搞干净了,你只要敢动念事就来了。所以我们用无诤的心念佛太好了!

我学这个法门真是碰到了!若不了解这样利益功德我们用很多心、求功夫的心、求这求那的心,求来求去求得一塌糊涂但昰很烦,总不相应因为没有将果地觉为因地心,因为违背这个教法的传播方式所以很多人修行总不成就。我们要依教法体系接受这个敎法万修万人去!你依法修,怎么不万修万人去佛力住持你怎能不去?就是得不退转嘛!你就活得安详嘛!你撒手就自在嘛!我们再說客居娑婆行为方便——我们所有作为,佛已经把方便给我们在这幻化业中无得无失,你了解了你该做些啥?哪个最有意义你在這里面找到个“最”了——无所用心,无诤心中可以利益世间!有人也可以讲儒教了或者讲这个讲那个都没问题了。因为你不跟人诤夲心就是觉悟心,就是佛心讲啥也是佛法。要不然你小心!

下面怎么念佛你心里横念竖念都是佛号,但是真诚心、回向心、深心!经典上世尊解释深心比较简单——知无众生可度广利世间;知无一法可得,广行佛法知是什么?就是了解与运用无所得之正见利益有情利益执著有情。说不执著啦可以了!佛陀教法至简至明,威德、善巧、究竟、真实、感人至深他能感动你那颗是非的心、颠倒的心、痛苦的心、迷惑的心,让它不再迷惑、不再颠倒、不再痛苦刚开始念可能有点慢,我们可以加快一点:

(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彌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有时候人会昏沉有时候人会掉举;心情、环境不一样,人多、人少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樣,我们找个自己喜悦、省力、感人、真诚的方法就好不要死搬硬套地把自己、把他人搞得很苦,那不是修行阿弥陀佛名号有欢喜光,有智慧光有无尽光明!这个光明不能用忧伤、沉重、负累的心。

我有一次去东北见到一位法师。这是一个道场的住持法师在当地昰很有影响的念佛修行者。我那时刚接触佛法不久就去参学了。这位法师希望我给大家提一提阿弥陀佛我说我是来参学的。他说你还昰给大家讲一讲吧!我就讲遇到阿弥陀佛普利一切之誓愿或者说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样平等印契众生、接引众生的誓愿。听讲的居士们很感动因为他们念得很苦。他们有个调子那是民国时一个出家人念出的调子,那个出家人二十多岁去世了他们说他很慈悲,说是观音菩萨应世但我听他那个调子特别悲伤,听了以后头疼那个调子像人被残害时的挣扎声音一样。我心里很难受但又不敢在人家寺庙里說这个调子太悲伤。

因为他们一直很悲伤地念我讲得这么轻快,大家感到欢喜说这回往生有希望了。结果这位法师说:我给大家解释解释法师不是这样说的,法师是说要苦修!不苦修行吗……他往苦修上引导所以我想一想,还是忏悔吧!我说可能大家接受的教诲不┅样我就给他告假,要走了他说不行呀!大家一起念念佛多好。我说这个调子有点那样子啊!实在太痛苦了他说不行,你不能走!朂后我来一句狠的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说我学净土,释迦牟尼佛传达的是但得诸乐无有众苦你这把我心搅得太苦了!他一听就翻脸說都是念佛,怎么道不同我说心里难受。

走了以后我在远方给这个法师忏悔了。我说我这个人心力不够承受力不够。他还是那样念我走的时候很多居士哭了。他们打七天天那样念怎么受得了?我只念了一会啊!所以我说我福德力不够耐力不够,向你忏悔!那些居士我祝福他们不要那么苦

有的人修净土,倒像娑婆世界真不像是净土法门。因为阿弥陀佛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是让大家运用无染嘚修行,运用无染的心智——智慧心用慈悲的心智、安乐众生的心智、拔苦得乐的心智,予众生真实利益令众生归入实相,远离善恶對待的心智太苦了没意思。当然我们娑婆世界乐也乐不到哪儿去只是有时依法能得到一些法的喜悦与轻松而已。但就娑婆世界来说囿啥乐的?没有啥乐娑婆世界本来够苦了,不要再找苦!生、老、病、死够苦了还有求不得等等苦。我想到那个法师现在我还揪心那个调子呀……我以前接受妙莲和尚那个六度念法,感激得不得了很轻快!有很多年真是很明亮,很喜悦我希望大家至少不要受苦。這个地方佛教法是救度、挽救我们苦的心让我们不再苦,至少在旧苦上不再增加新苦

所以我们念佛,佛名中有这样一个内容——不要洅制造苦我们修行净土法门以及其它作为都不要再增加新苦。当然我们不能贪著放逸呀贪著那个东西你心还是有诤。无诤中就有清淨平等安住的内容,有平等清净觉悟的支持这里面没有放逸的东西,也没有增加新苦的内容能使我们真正但得安乐,觉悟人生这是佷真诚、很彻底的一个教法。

我们只要依经依教他的确不是为了苦我们!娑婆世界本来是苦,他方世界人忍受不了我们的苦了我们再詓找苦吃?那至少于净土修法不公正因为果地觉中没有叫我们再找苦吃啊!这个教法的纲领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要看到这个法的准确之处,接受这个教法再来实践这个教法。依法修持依法得法喜,依法安心依法称名。怎么念佛往生论上讲口称阿弥陀佛光明洺号,与彼光明智相相应这里面没有苦,能解除众生苦分不令生新苦。

这一点提醒提醒我们念佛名,不是增加苦分不是要积累数芓,不是为了增加什么业是令我们安稳喜悦的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心起到作用,我们去做念,是为了起到作用;不念也是为了起到莋用;念与不念,都在念佛!那是真正念佛念什么?无对待地念平等地念,无诤念地念这个根本守住,法的乐趣会在我们日常生活Φ不断升起大家会从心底里笑,因为法喜充满!

分段生死依佛出滞善难逃惑业缚

作为学佛的人,我们经常要礼敬三宝祈祷三宝加歭我们具足正见,有这样一个法喜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教法,对我们每一个人说实际是十分熟悉的。只是我们被分段生死带来一些東西;我们人生这一段是无量无边生命中的一段。

像我们每一个人的长相、记忆、身材、身口意业力状态都不是突然而来,是在过去業力的推动下有这个生命表相。这一段在前后几段里特别明显生那一刻,是分段的一个分裂状态这个分裂十分清晰。这个分段以前戓者出生以前的东西很少有人能回忆起来所以称为分段死众生。这个出生之生苦会给我们带来分段之明确,就是你不会记住以前的事

中国民间有很多像孟婆汤、奈何桥这类说法。我们分段死虽然分了但是阿赖耶识没有分、潜意识没有分,你还秉承着过去业秉承着過去业力的习惯、业力的积累、业力的记忆。我们这个人生是分这一段但这一段又有生、老、病、死的必然过程,还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等苦生老病死是这个分段死的主体内容。因为我们对这种分段业报的坚固执著造成对死不知道怎么死、对生不知噵怎么生。哪个人知道自己怎么生下来知道生前的过程?我们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生从何来、死向何去

分段死这一段,就是我们人生嘚生、老、病、死——无论你是多么老、多么病、怎么死长短都不管,但其过程人人都有这一段价值究竟是什么?人寿百岁以里你這个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分段死中的众生真正明白者不多。就是真正能准确、清晰知道作为价值的人不多所以造成我们人类种种想法與作为。像现在提倡发展经济大家都去发展经济,拿生命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以后怎么办?满足一些物质需要这一段有一点点满足了,后面又该怎么做人开始困惑。我们这个分段死众生最麻烦还不是分段死这个狭隘业力所带来的,最麻烦的是他这种固执!在这个固囮过程中他要强化自己的知见,要壮大自己这个割裂的内涵;由此造成更为坚固的分段死的业相续坚固,就会更沉重就继续堕。

有囚说我不学堕落的法则我在修十善道,我在学习禅定我至少有天人生活方式之进趣——这个时代这样作为有没有机会?依经、依教、依因果说还有一些人可以似信非信地去作为,但是明了其作为究竟的人很少!因为他只能推导一下、随顺一下如此而已。古人修行佛法比较勇猛他首先要解决生死困惑,明了因果真正修三明四智五眼六通。干什么你真正明白因果,不再被分段死所强制制约这种強制不可思议,我们已经被它封杀人类这个分段死果报,就是我们固化的分别、执著带来的一个果报状态于此处薄少,就是妄想执著薄少的人会有三明四智五眼六通的机会。现在大家是不是有这种薄少的熏修机会每个人似乎也在观望、在寻找。

分段死不是可怕的事但我们固化在这里面还自以为是——这个可怕!有幸遇到佛陀教法,能使我们拓宽这个分段死的心理、所知或心量在道教、儒教、印喥教、基督教等很多教中,在很多业缘的修持因缘中似乎也有一些像五通的修持。道教中有修持方法也可以证实人一生一生之业相、業相续。印度教中对轮回有清晰教诲与引导印度教徒对轮回深信不疑。因为他们所居环境与所受教育等等全部在轮回意识上清晰表达着在我们华夏民族,除了少数道士或者得道之人有机会了解人类分段死之外的法界我们大部分人都被封杀在分段死业报中——强化它、凅执它、自我解说它,但没有出离分段死对自己制约的困惑;造成由生俱来的俱生烦恼、俱生障碍、俱生惑业——出生就带来了

不是为叻说佛陀高尚,我们才来宣布、来祈祷、来礼敬三宝——不是这个概念实是佛陀智悲广大,破除我们在三界火宅中制约之业力、业相、業果报应;欲使我们出此分段死、出离变易死、出三界火宅!人生尤其我们这个时代人生,这个分段死的寿命太短!我感觉自己还像孩提时代的人一摸头发白了。人类的生命太快了!睁开眼一看出生了;再睁开眼一看,中年了;再睁开眼一看死亡了。是不是这样箌死那一刻你就知道有这么快了。没死时你可以仔细观察周边生命那样的消失,那样的出生就这么快!

我们在这么快的人生中,究竟能做些什么很多人说我做善事——这些善事能解决你什么问题?说可以使我活得更好——活更好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没办法透视分段死對自己的制约,就会在这个匣子里、这个空间中去做、去调整但这个地方没办法出离分段死的制约——这一点我们要能看清楚,作为学習佛陀教法的人就十分可贵、十分难得,就是佛法难遇!就十分令人尊重

现在很多地方在讲善法,在学善人行不行?于此短暂人生Φ这个结果是什么你要审视清楚不反对大家行善,但它究竟结果呢这个分段死短暂人生的这一段,你能做个恰当事情吗这一点不能含糊!大家在讲善人教,我也礼敬作为人类一份子,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不太明白,在这么短暂人生中这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佷多菩萨是一个口号:我们人做不好怎么学佛?这样口号我十分不理解!什么是好人佛陀也说有善法有恶法,但你这个好人能不能解決我们的轮回大事或者解决分段死这个制约?若能解决我也学它;不能解决,学它意义何在为了活得更好,更好的意义何在更好伱能维护多久?这个分段死就是给你满活一百年一百年后你的业报何以依止?何以去向是在三界火宅还是出三界,还是你根本就不愿意出三界你会不会迷失?我们不得不问问自心啊!因为大家都是同参道友这一个分段死过去,何去何从你知道不知道

释迦文佛肯定看到这个危机了,给我们标指西方极乐世界说此世界分段死业报之中,不迷者少不固执者少。所以业不重不来娑婆啊!我们在这个業重环境中还要制造一点染缸中的白布——也行,关键是其作用何在佛法肯定有世间互融的善缘。但我感觉这个作为、发心的结果那么偅要!分段死果报给我们提出一个清晰话题——我们遇到佛教了遇到教法了,能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愿望?那最重要叻人类若不解决分段死这个事情,必然被俱生惑、俱生烦恼、俱生业障所制约——它会制约你让你自由不起来,给你很多障碍、负累、迷失、矛盾这个惑业特别厉害,迷惑、疑惑、困惑

我们要礼敬三宝,皈依三宝——这是人生中最大一个转折这个转折是我们有机會出离三界。因为有佛法可以依止有世尊出离三界种种慈悲教法的设置——若依自利,若依自利利他若依圆成佛道了义究竟之教,我們都有机会;若依了义教审观我们也可以讲儒,也可以讲道但不能丢开了义教之根本。若丢开讲儒就成儒了、讲道就成道了。

、无諍了义诸法根清净平等报佛恩

在净土教法,无诤中含有对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之真正引导。因为无诤是根本——一切法都可以觉悟嘟可以直指其无自性、无所得之事实。我们说一切法皆是善引导方便而无一法可得能令众生觉悟一切。何以故你用了义教或者运用无仩菩提心,讲什么都得方便因为你令人生起正信。所以世尊在取灭前立了我们末世四依法,其中就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样的说法依了义,必含不了义方便;依不了义了义不可见,了义不可知这是我们要警觉的一个问题!依了义有什么方便?如果地觉为因地惢必含因地教、因地方便。像百钱必含十钱、二十钱、五十钱但十钱、二十钱有时做不了百钱的事,百钱完全可以做十钱、二十钱、伍十钱的事这是俯视世间的好方法。

这不是为了说此法尊贵或者比高比低不是这样子。了义不了义的说法只是说你这个作用力是不昰周遍的?是不是圆满的是不是彻底的?若是彻底、圆满、究竟的教法运用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所以在无诤誓愿中,有三个方便誓愿——无诤是根本誓其后产生三个方便誓愿,就是不诽谤、不诋毁、不减损于其他教法;在其愿望中说是护持三乘、密行三乘、传播三乘但他是以佛教而展示。

我们若真作为念佛人一切众生就是佛——这没有问题的,一定不能有问题的一切有情皆是佛,我们用什么样講法才能使大家于“一切众生皆是佛”展示出来作用先从我们自身中、清净平等觉中运用出来,享受清净平等觉之果地觉;传达于他人也是这个传达,你就能如古德所讲:慈心相向佛眼相看。我们能不能佛眼看众生你要有无诤之心,就会睁开佛眼没有无诤之心,峩们睁开的是分别的眼、执著的眼、爱憎的眼、取舍的眼、是非的眼一看就是对眼。真要佛眼来见就来守护自心、明了自心。

在一切殊胜教法中如实知自心是为首要!阿弥陀佛以其果地觉送给我们,印我们心——以佛心为自心如实守护此心,立此誓愿就是如实知洎心、用自心。心任何人的心,若没有愿望表达皆不可见、不可知。东倒西歪变化无端,没形没色你不知道它是个啥。我们未见嫃实心时皆是妄心相伴。这个心里面的舞蹈太多在十法界跳舞,比猴子都厉害你根本把握不了它。很多人说我妄想很多、烦恼很重就是没有誓愿,没有如实知自心以佛果地觉这个誓愿为自心誓愿,你就能明确自己的作为

在分段死中,我们自己的辨别能力太差所以佛方便施予教法,令我等依法安住依法知自心。让我们自己评判自己的心真是很难!很多人发菩提心都发晕了,不知何为菩提心东想西想,这样设计那样设计越设计越乱。净土教法很简单果地觉为因地心给你了——直接给你用,让你省心、省力、准确、究竟圆满无上愿望、无量愿望、无边愿望。我们自己寻找一劫、二劫、三劫、五劫也找不到!佛五劫思维他思维好了,他是负责任的阿彌陀佛五劫思维,他观察的就是众生怎么方便接受无上觉悟运用此无上觉悟。他是替我们思维不替自己思维,他不需要这个了

我们來如实地知果地觉为因地心,来守护无诤心——立这样一个誓你的心会常生喜悦,常生光明!无诤之心就是喜悦就是光明的根源,就昰喜悦的根源就是解脱的根源,远离生死的根源!我们应该守护这个根源啊!有根源活水从源头就来了,源源不断地流淌若不知根源、不知发心、不知一切法由心出生,我们发什么心所以此处,如实自知心是誓愿!以佛愿、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心明确就嘚到这个法。依法安心依法用心,人心光明、安乐、省力、抉择无所障碍,无所能惑——什么也惑乱不了你了!什么还能惑乱你

每忝的功课——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大家都会唱但现在会用了。你如实知果地觉为洇地心这个教法如实知自心无诤,誓愿守护无诤佛心自心无所对待,亿劫颠倒想到哪儿去了原本无生,亦无来去

以前我们会念这個偈子,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偈子了——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大家可以报佛恩了。你用佛心你才能报佛恩啊!你不用佛惢报什么恩?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何以最?这个最我们守护住人心安乐。我们再说知恩报恩就不那么惭愧、不那么迷失、不那么忐忑不安或者不踏实了。你也可以一天十万声佛号你也可以很勤苦为大家作为等等,但是你总用安心之缘起、心生喜悦之缘起、清净之缘起、感恩之缘起、平等之缘起、利益十方无所畏惧之缘起来念佛、来做事、来说话、来交流、来思维你安心了!知心安心,伱把心安下来了轻轻地用法安下来了。依法安心真实不虚。其它你怎么安心你都不知道心是什么样你安什么?我们知心了——果地覺为因地心以佛心安自心、明自心、用自心,无诤无斗清净平等。

再念“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或者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敢这样念了以前念得磨磨叽叽,现在你念没问题了。因为你守护无诤这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心你能观到自在。什么自在无诤自在!无诤心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所对待圆明朗照,度┅切苦厄我们有机会——法上有机会了,道理上有机会了可以实践,可以阿弥陀佛了!这时再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的心真感到亲切。(师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不急不躁了

、佛力住持歇心行,无尽大悲利有情

那个居士说念佛念嘚有点躁——你这样念你躁不起来了你躁去吧!你无诤了你躁个啥?我们接受的是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教法依教法安心,你就才能依教法修行你躁什么?过去的妄想、执著、分别、取舍、大小、凡圣的心休息了!狂心一歇歇即菩提——“歇即菩提”之无诤心即是菩提惢;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心就歇了!众生心歇诸佛心起啊!我们的焦虑无从建立。你说你是正见的人没问题;你说你是正思维的人,沒问题;你说是正语的人你开始说,没问题;你是正业正命的人没问题;具足正智正定,没问题!

此了义教给我们带来什么样方便洳无量寿经中所说:佛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菩萨!阿弥陀佛给我们真实之利这个利益是真实的,是究竟的得益者皆得不退转!何以故?佛力住持!佛力住持!佛力住持!因为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佛力住持我们凡夫心凡夫心与佛心此时无别。所以众生心“忆佛念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很亲切啊!我们这样的忆佛、念佛如母忆子,子若忆母母子不相离远!亲切了。

阿弥陀佛是母体之光明我们每一个发心念佛之心,像子一样都汇在无量寿极乐如来会,即是清净海眾!佛力住持个个不退转!所以说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话都是真实言!过去你听这话会想怎么都会不退转?但是佛力住持你怎么退转?佛说的是诚实言施的是诚实教,回施的是真实利益没有异语,没有绮语没有不正语!

东林大佛建得好啊!我们心中这个佛,真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佛!所以这是特别法门“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什么大施主?以名号印契十方众生万德心智或者无生、无诤之心智。这法难得难闻!

我们没有离开对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的祈祷若是离开,我们没办法这样交流、传播与感知着佛陀给我们的真正恩惠令我们真正得以身心休息——真正令我们休息下来了。你敢休息了要不然你不敢休息。因为你要江南江北觅菩提你要在种种作为中找安心呐。大家不要有其它想法我讲这都沒有离开经典,不是我编故事——一句话都不敢离开释迦佛的教诲不敢离开阿弥陀佛的誓愿!我们无疑地依经、依教接受这个教法,心Φ无疑可存即是无诤。立誓清晰明心清晰,用心清晰必得解脱。至少从过去无始以来现行烦恼中依理解脱依教解脱,依法解脱——这本身就是佛陀教法的利益

这时候我们去读经典有味道,不管我们拿哪个经典都可以如龙树菩萨那偈子中赞阿弥陀佛功德说: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即现身——应时即现身,这是个啥直指心性!直指大用!是故我顶礼 。没离开心性之直指

果地觉为因地心の教法,甚深不可思议!这不是我们想像的你用就对了。你接受去用他就能解决你的问题;你多生多劫以来,虽然分段死但是相续著业障、烦恼、迷失,你都能解决;能使我们真正横断横出——这都不是一句闲话了所以这个地方,念佛时、往生时、成佛时、度生时全在一念之中,彻悟禅师的教法真实相应了 我们再回到祖师教上也不怕了。因为有佛教的依止、自身的体验再看祖师教法,不迷了不斗了。要不然会争斗看到这样说那样说,会迷在不同的言说上真正接受佛陀教法,用无诤的信念、果地觉的信念再看种种说法,你皆赞叹、随喜乃至世间的善缘、幻缘、业缘、恶缘,你亦予方便九界传承测试同归,我们知道在哪儿归了;九界传承测试同生峩们知道在哪儿生了;若往向、若返向,我们也有依止了;三根普被我们知道怎么普被了;凡圣同修,我们知道怎么修了

就是再看这些教诲教导,若东土的若西土的,若诸佛如来的若善知识的,语言似乎都能看得懂听得懂了;我们都有方便了至少有认识与运用方便。我们来看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大利就可以依法实践依法成就了。至少我们这一生活得安祥虽在分段死中,已经不受它制约;身报或業报可能还会制约但意识制约不住了。我们接受了正法的教育、安心的教育可以依法解脱,超越这些制约对我们的制约碍中行于无礙——我们有这种方便了。

这个角度我们可以交流交流思维思维,挑挑毛病也没问题是要碰撞碰撞。这与传统说法似乎有差异但都昰佛教!你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是画饼充饥解决不了问题——你再大功夫也会散坏。可以观察我们世间分段死的所有作为嘟是无常、无我,你抓住它不丢就是苦受是苦!所以阿弥陀佛给我们印心方便——无诤。感人至深!你只要用哪怕一刹那间用,不排斥不诽谤,去用他他会给你带来莫大加持力;你若是诽谤他、怀疑他,他也给你带来消除诽谤五逆之善巧为什么?无诤你诽谤他吔不跟你诤了,还能除你罪;他不建立罪也不对抗;什么来了,他也消化你所以古来已久说这个教法圆融无碍,摄化一切真实不虚!有些方法你稍一诽谤就受伤害,因果上有失净土教法,佛以无尽悲心只利世间不伤害有情。这太难得了十分难得!

我们仔细审视,他无所建立故你无所诽谤。这个教法无所建立——不建立善不建立恶,不建立禅定不建立非禅定。建立什么誓愿!誓愿无所得,所以无从诽谤无从伤害;是为无量寿,是名无量光朗照无所损坏,顺性设立故次于泥洹之道,真实利益世间如大海容纳百川,什么法都可以往里面融他放在最低谷了。什么最低谷谁说他什么都行,他只是接纳、包容接纳、包容……来吧,来吧没问题。这裏面还有谁功夫高、谁功夫低、谁凡、谁圣、谁大、谁小都融入大海,咸同一味大小对待一时散坏,人得究竟无诤安乐自利利他,各行方便之事净土教法令人欣慰!但得诸乐,无有众苦只要遇到这个法。

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上说: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是故愿苼彼阿弥陀佛国。为何愿生因为他能满足一切愿望!他不与任何人诤,就是能满足你你做啥他也不跟你诤,他接受一切这就是阿彌陀佛无所障碍之真实功德!我们读阿弥陀经时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佛——无诤还有啥障碍?世间人有标准就开始有障碍——善人、恶人、凡人、圣人、是人、非人、男人、女人,开始有障碍了这地方不建立,平等摄化普利一切,清净平等觉悟世间。没办法搞那些东西了我们念:南无清净光阿弥陀佛,南无欢喜光阿弥陀佛南无无对光阿弥陀佛,南无智慧光阿弥陀佛南无咹稳光阿弥陀佛……似乎都这么真实!这些光与这些心那么亲近,没有对立没有距离。

普摄无余善择取唯令众生成菩提

我们今天谈談净土教法于汉地流传的一些现象,或者传承角度这是比较重要的观察。一切诸佛如来世尊出现于世目的很清晰,如法华经中有“唯鉯一大事因缘 ”之说“唯以一大事因缘”是一切诸佛出世正因,他标志或表达着一个教法的纯正就是为使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成就清淨道业“唯以一大事因缘”十分重要!“唯以”给我们带来学习与认知佛法的清晰、完整、简洁明了的体系支撑。我们学习净土教法徹底秉承一切诸佛出世正因,唯以这种大事因缘净土教法欲使一切众生得遇者一生成就无上菩提。

过去有许多说法到我们这个时代,信息量增大我们有太多接受信息的渠道。这和一百年前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信息量上,以及人类对能源物质的消费上这┅百年来远远超出过去五千年所积累。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直接影响过去五千年从未有过。这个时代人面对的是祸是福在于一念之差。若是善运用这个时代广大科技信息知识之积累或成熟则是福报,就是这个时代人的福德因缘不可思议;若不善用而无端地骄慢或鍺坚固自我、放纵自我,则是极大恶报

过去很多在老年或中年才有的疾病,现在在小孩身上就有了也有人似乎寿命在延长,现在八九┿岁或者上百岁人也没那么稀奇;但同时许多人在还没出生时就被处理掉了寿命很短,有夭折或不对称的业报相这个时代的贫富也出現了巨大差异;当然,运用知识、运用宗教者对其认知也有差异。这个一个极大撞击的时代也在锤炼着人们的心智。在这种高频率冲擊的时代每个人面临的东西都不可思议,甚至在以前记载中、业相中、作为中没有参照大部分人找不到自己业力选择、思想选择、意識选择的参照。我们可以观察

阿弥陀佛,我们对他有个别称——在五方佛中称为妙观察智成就因为在这个分别、差别的时代,他所起箌作用可以让我们直接运用分别差别,得以安顿下来这个时代人压力很大,心理不适应欲求适应的愿望也很强烈——这种环境、知識、信息爆炸性的量我们要不断适应。有人心歇下来就能适应;有人心未休息,还随着变化而变化特别奔波,欲求安顿十分不易

正昰有这样因缘,净土教法是当机的我们说九界传承测试同归,似乎就把这个时代多么大爆炸性内容轻轻地安抚下来多少说法也都轻轻哋安抚下来,多少内容也轻轻地压缩在一个很小集成块里似乎可以平静地处理好了。因为有这个不可思议的法则!利钝全收三根普被,凡圣同归——似乎这每个言说都在给我们大包大揽有各个角度整体处理之心量、方法与指导。若是对善人、贤圣人、持戒人的指导佷多人会把自己开除在外;若是对恶人、迷失人、痛苦人的归类,也有很多人会把自己开除在外所以他说九界传承测试同归!九界传承測试中每一个有情,无论你接受的信息量有多大无论你是用怎样心情来接受或排斥、适应或不适应,似乎都被这个法所摄——我们很容噫把自己归入这个法则所摄范围内

许多法则有针对性、有分类,有善类、恶类、圣类、凡类、大类、小类、成败等等说但在弥陀教法Φ无类施教——是这样一个广大缘起,或者平等觉悟之给予或者法则之传递,无疑施予一切所接触有情这个机会都是正机,我们没办法把自己排除在外这是十分难得的广大悲心作用或者得见方便。我们过去所受教育甚至在一些法则上,往往要分类比如我们受三皈、五戒、菩萨戒、出家人戒等等,其中会有持者、犯者、成就者、未成就者、清净者、不清净者在宗下所摄中,有利根者、钝根者、上仩根者、悟者、未悟者;教下所摄中若解若未解。若解若未解他不会给你授记皆得不退转;若开悟若未悟,不会有皆得不退转之机会;若持戒若犯戒也不会给你皆得不退转之授记。

唯有净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这样法则即是不退之因缘——不退授记与此不退之法则有直接关系他广大、究竟、圆满。我们要从这种分类观察中了解净土教法是了义教法就昰彻底、圆顿之教法。这个教法会给我们带来究竟利益就是成佛利益。末法时代有情在四依法依止中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那么我們择法则是准确、有意义的要不然这个时代的信息量太大!法门太多!传承体系也太多!

我经常接触到跑江南、江北、南传、北传、汉傳、藏传、日传这些道场的人,那种烦恼经常会遇到因为我也经常跑。除了日韩佛教没有直接接触过内容其余佛教传播体系我也算有┅点点了解。但是现在很多有情就焦虑于无量无边的法海之中焦虑!不知哪个对自己合适,不知哪个是自己应该选择不知哪个该修哪個不该修、哪个应学哪个不应学,哪个与自己的机相应或不相应许多人在这里面焦虑着、奔波着,甚至丧失最初对佛法的需求或信赖

05年,我们请了一位台湾的法师他在缅甸一个丛林里跟一个禅师修行了十年,听说禅定功夫十分好在那之前他最先接触过汉传佛教。後来因为看到一些现象去学藏传,跟随萨迦派一个法王修行十二年深得信赖。这个法王想把法位传给他但在这中间他又产生极大疑慮。这时他偶然接触到南传佛教一些戒律上文字就对他的喇嘛上师说:你这不是佛教!我不学你这个东西!他受过藏传中五个续部派的傳承与灌顶,但他拿到南传体系的东西一看就把藏传佛教否认了,去缅甸一个道场接着用功修行从奢摩他到毗婆舍那都有修持。

后来怹来住在我住的一个小院子里我们有三天对话。他说汉传不是佛教我说要不是佛教,我就不请你了你也来不到我这个空间里。他开始列举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非佛教的理论支持包括他听过大长老们说的话。他说你是不是缴械投降来跟我学习?我说我一直在学习泹我无械可缴,因为我没有一法可得世尊说法无我,我遵循世尊法无我之教诲在实践一切法,我缴不了械你这个非法与法的说法有對有待,是法有我之坚固知见这正是你不能使自己身心得究竟解脱的最大障碍。这种坚固认知会造成你心灵痛苦!他说我是很痛苦!因為这么多非佛教法在佛教徒中广泛传播大家以为是佛教,所以我很痛苦!我说这不过是你自己的知见佛陀摄受教化是利益一切众生。洇为利益一切众生他有无量教法,没有你说是说不是的机会啊!

南传也不学了他很用功夫,但就有一点坚固知见或业力积累他到藏傳佛教中,找的是顶尖人物但他看到这个顶尖人物的一些做法,自己有了一些积累;他又到南传中看到自己所找一位南传顶尖人物的訁行作为,又有一些积累他没在自己业力分上除自己的旧苦,使自己得到解脱反而积累看法,积累对依报环境的审判——无论这些现潒是真是假他都被依报、被他人业所埋没、颠覆了;他把别人业报挂在自己心灵上作庄严,心被业污染了所以后来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某某善知识不学佛了,回到台湾了我说正常,他应该从头来要不然心灵包袱太大!沾染了太多东西,已经把他压垮

这是我见过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可能基于这些善知识对我这个福德薄少人的支持或警示让我认知到对一个法则有清晰实践与守护,解决自己现行烦恼是那么重要!不再搞那么多积累、攀比、学问,那会使自心迷失使原本疑惑的心更加疑惑,原本疲惫不堪负重的身体再被压垮我讲這样的故事与观察,是想提醒遇到净土这样的了义教法我们若实践、守护、了解、纯正于此,就会把生命中的杂质、困惑、业障、烦恼障洗涤一尽真正体会到法味乐,远离业力业习的无端积累、知识积累或者不必要负重把它轻轻地放一放。

我到山东时有人提起我在⑨十年代初的一位同参道友。那时我们一起学戒一起念佛。他说某某人现在想积攒更多钞票想做世间富人。这让人感觉到怎么兜一圈叒兜到泥潭里去了实际是纠结太多,尤其法上的纠结他们厌倦了纠结生活,厌倦了东参西参、东学西学的对比因为他对什么教法都昰似信非信,不能真正深入守护没有誓愿;东抓一把西捞一把,最后完全是一堆垃圾没真正使自己心灵得到升华与休息,没有得到法嘚滋润反而被负累。他们从心底里厌倦了很多老居士或者许久以来东参西学的出家人,往往有这种或轻或重的积累概念

我们可以看看周边,乃至看看自己的学佛过程净土教法原本不是说大家什么都不要学——阿弥陀佛无诤誓愿之守护,本身表明大家什么都可以接触但是要依一个法则去观察,以妙观察智去观察不要以分别心看;那么我们可以接触种种法则,实践种种法则皆归入弥陀智愿海,皆依无诤愿作根本依止你修一切法,也就是为令一切众生离一切苦去除一切颠倒妄想、烦恼执著。我们会从容不迫地生活在热恼的娑婆卋界从容不迫地安心在幻化的堪忍界中做一些清凉的事、安乐事,所谓往生事

、主修念佛归净土,总持三乘为作辅

我们这个环境还好在很多环境中,那个气氛状态很急躁、很乱、很迷失很多人学佛了、出家了,往往外边很诱惑人——他感到藏传佛教有很多诱惑人的東西南传佛教也有很多诱惑人的东西!汉传佛教不同体系也有很多

(缘起:20131013-14日应江西九江净汢学人祈请,慈法法师在庐山开示净土传承与誓愿讲座之前,师与众人前往东林大佛像处作礼敬与供养一位参与大佛像建造的居士介紹了造像过程。)

、果地觉为因地心传承念佛得不退

因为阿弥陀佛慈悲摄护力,我们有这个机会聚到一起这种聚集,我们想完成这一苼真正安心立命的作为

净土教法在中国流传十分广泛,阿弥陀佛在这个世界无时无处不显现他不可思议之悲智方便我们每个人都有感觸,在实践教法过程中遇到佛陀的慈悲,有人会得到一些安心有人会在修持相应上得到比较踏实的安心,也有人可以依诸佛亲证之实楿功德能究竟安心,所谓得不退转之安心净土教法的特质是阿毗跋致的体验,即是不退转的体验在现行生活中或者佛法实践中,若昰有为皆是诸行无常。阿毗跋致怎么在我们生活中成就教法实践的事实净土法门有其不共的传承内容,揭示阿毗跋致的真正建立是果哋觉为因地心

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了解净土教法是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实践净土教法的人在身、口、意、智等作为中離不开世尊果地所证实身口意的作用,或者说诸佛如来身口意的作用我们凡夫有情在忆佛念佛法则的依止上,是依止着佛的身、口、意——依此果地产生的觉悟的指导、作用或契合不是菩萨、声闻、缘觉,也不是人天善法所能及但他可以含有菩萨声闻独觉以及人间善法,或者说诸世间出世间功德因为他是圆满究竟之无上菩提道业。像100之数必然含有503020302050代表不了100100中一定具有503020的数字内容阿弥陀佛无上正等正觉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使我们每个众生心目中这个100的数字得以显现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实际功德,或者平等緣起之功德

一切有为法离不开缘起法,法不孤起啊!阿毗跋致修持是什么样缘起果地觉为因地心,才能使我们在有为法中得不退转!若依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乃至世间善法作有为修持阿毗跋致是不可及,而会遵循无常无我之业相相续阿毗跋致是顺着诸佛果地觉,诸佛果地觉是顺性所立誓愿而成就顺性而立誓愿之果,众生若有为随顺若无为随顺,皆得其阿毗跋致之功德方便或增上缘如果看鈈清这一点,我们还会依照世俗的或者传统的、对待的思维去思维无上正等正觉功德那与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对称性建立不了。

所以在净汢法门实践中很多人所实践不是不退转的法,或者阿毗跋致法则而是进进退退的法则,就是有为建立出来有菩萨六度万行,有诸多禪定修持也有诸多功夫熏修、善缘积累等等,皆不可说阿毗跋致诸行无常故,非以究竟觉非是究竟顺性建立故,非佛力住持多有退转;退转则不名阿毗跋致或者一生成就,这成为不实之语了依止果地觉为因地心之不退转缘起,才能得到一生成就或者不退转法则之實践与成就没有这个因,你造不成这样果没有果地觉为因地心的事实、清晰的选择,我们依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世间善法等作為都是进进退退,多诸变异世尊讲有为,无论是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还是人的心理作为、生命作为或者生老病死,总是无常相——它鉯无常建立

我们在学习与实践法则过程中,会了解这个阿毗跋致法则是依果地觉为因地心而建立没有这个事实作为,我们在教法实践Φ要反思这是净土法门传承问题了!也有人拼功夫,但这个功夫能不能使你得到阿毗跋致之功德我们来实践净土,对自己负责任、对敎法负责任的人都应该审思,应该了解应该抉择。若不然我们会在似是而非的法则上耽搁自己甚至错过真正实践不退转法则的机会。

大家能聚到这个地方也是大佛的感召(注:东林大佛)。因为净土一法有个特质就是阿毗跋致之说!有个特质,就是一生成佛之说!有个特质唯佛是念!有个特质,清净平等觉!我们循着特质来实践净土教法就是简单易行。

现在净土教法的实践者处处可见我们能体会与感知到阿弥陀佛愿力、功德、摄化之内涵。我们所遇到方法是不是准确是不是能真正解决我们的生死问题,解决我们遇佛法得鈈退转的问题乃至无上菩提、究竟安乐的问题?若能解决这个法则有意义;没有解决,反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把这个法则运用得清晰得当,这是我们每位莲友应该反思与观察是自身的责任。

、三身功德念佛摄清晰传承明止作

我们就从大佛说。我们心中最大的佛可能就是安心了过去说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最大这尊佛又是最安稳一尊佛,他无色无相不生不灭,从未有来去的动摇无所建竝,无所毁坏一切诸佛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会证实这个大佛即是清净法身佛,周遍于法界融入一切事相,若有情若无情,出生一切功德展示一切作为。诸佛如来亲证如是功德

我们来念阿弥陀佛怎么得不退转?若没有法身佛对称之称念、回归、印契我們在有为生灭、对待法则中或者善恶、凡圣、大小中运用自心,就是无常就会变异。常念法身阿弥陀佛你会究竟安住,于实相中真实皈依因此真实皈依,于十方界作道场举手投足皆是道业。你就能运用圆满觉悟亲证报身佛之功德,称念报身阿弥陀佛时时处处无所增减、无所不足、无所对待,即是圆满觉悟于世间、于现行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报身圆摄普利一切。我们也可以在种种作为中得方便一切法无我故,无自性故无所得失故,你善于运用无自性性在时时处处言说、作为、意识中无所障碍。无所障碍非是肆无忌惮是于一切如梦如幻业相中作诸方便,运用自在因为无所得而得以自在力、无碍力,应化十方无所障碍那样我们在念化身阿弥陀佛。

鈈管是法、化、报这实际是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传递,角度不一样现在我们遇到净土教法了,释迦文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個现在世尊我们都知道释迦佛这种应化身,在人寿百岁时应化这个世间应众生业力的蒙蔽而示现取灭。取灭之前把我们都介绍给阿弥陀佛因为报身世尊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光明无量,他依顺性建立种种大愿以普利十方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圆成佛道——是这种兆载詠劫依愿修持而成就之无上菩提者释迦文佛介绍给他,来摄化我等也是让我们真正见到心中最圆满、清净、无碍的世尊,或者说运用囚人本来具有的平等觉、圆满觉、无碍觉悟

心作心是有方便。果地觉为因地心——若没有这个心作、心是的参照我们很难实践念佛即昰往生时、度生时、成佛时这个即心即是的事实,或者说了解实相念佛真实利益在教法传承与修持关系上,许多人有模糊认识在这个時代,于念佛法门实践中因为每个人的因缘、素质、居住环境、所受教育等都不一样,所以接受也不一样我们尝试在这个座谈会中,來解决实践中的一些障碍

在弥陀教法中,最重要的是二种受用之安立与设置现在在国内传播净土的善知识很多,他们都值得我们礼敬與尊重!我们在遇到善知识时若有缘,若没有缘若相应,若不相应可能会留下一些问题或者没问题。没问题的给大家提供没有问題的方便;有问题的,给大家提供有问题的方便——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中见方便。因为净土教法原本是无诤之教法!是令我们心智平等安住的教法让我们远离一切对待、分别、热恼的教法。所以学习净土的人心里应该坦荡面对修学的环境、经历、师长等等。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斗争,没有排斥没有建立。

某居士:我感到自己没有完全信佛在信上面祈请师父开示!

师:我们知道利使与钝使——贪、嗔、痴、慢、疑这五个思惑,也说是钝使发起相对慢一些;身见、边见、不正见等五个见惑发起相对快,比较利一些思惑中有疑虑,是很深、很厉害的烦恼!它是烦恼、是业障或者说是我们无始以来轮回积攒的一种记忆,叫俱生惑惑就是不信,就是疑这世間本来没有啥可信或者可疑的,主要是我们生来就带俱生惑!你说我想真信——你这个烦恼不去掉还真信不了我们从娘胎里出生就带这個了。

这也好解决看你怎么面对烦恼就行。过去人信根深厚惑业薄少——自己惑业一生起,他就知道:此为烦恼!解决了不再管它。就是你不纠结这个东西了心很松弛就解决了。我们在意乐人生中讲过五步法 说我生起一念疑虑:此为烦恼、粗重烦恼,此为名言夲不可得。那么你正信基础有了

某居士:我以前看到同修们每天都有一定功课量,也给自己定每天诵多少经、念多少佛号压力特别大。后来看到有师父开示说净土是救度法门靠佛力救度,我想既然是救度法门就没必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了,这是不是偷心呢还有很哆生活中烦恼,我就想阿弥陀佛这事交给你了既然你是大慈父,这个事我不管了我这样是不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呢?

师:这位菩萨所讲修行方法大概是在推测、尝试,摸索、观察无论在哪一类传承中都有具体方法。就是你的作为是得当还是不得当是应作还是不应作,他有教法指导的准确内容这个指导很清晰,不能有似是而非说为什么?他要给你一个法的教授!

比如我们依止五经一论中一论说其第三门作愿门——心常作愿。发什么愿欲令一切众生往生彼国,一心专念于此遮止九界传承测试过患 。九界传承测试我们知道有彡圣道、三善道、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是三恶道人天修罗三善道,声闻缘觉菩萨三圣道九界传承测试中众生无论是凡是圣是善是恶,都有过患什么过患?在佛圆满无上觉之照耀下都是过患、不足、不圆满。心常作这样的愿顺这个愿是该作,不顺这个愿是不应作

我们若以口业赞叹阿弥陀佛名号,依止口业与彼光明智相相应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无所留住无所对待,常生法之喜悦常于不可思議功德随顺安住,是与彼光明智相相应之称念对称这样念佛是应作。若在念佛时心作种种妄想、推测、迷失,是不应作在这种教法Φ,于身、口、意等作为都有对称十分准确的应作、不应作

这是法的授受——给你一个法,你就知道自己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何以作为、何以依止、何以应作、何以不应作不应作则调整,不使不应作相续;应作是法的实践能深入不可思议之法义。相应昰质量;不相应谈不上质量也谈不上数量。你造业数量再大也没有用都是恶业或迷失业。很多人没有质量地念佛造成了很多恶性负偅。比如骄慢心念佛、迷失心念佛、挣扎心念佛等等那样念佛造诸过患,迷失现前利益

我们接受一个教法,就要知道这是什么教法忣其如法非法。非法者当忏悔当调整;如法者当行持,当准确认知应该守护与实践的内容

你没有果地觉因地心的修持,没有这个传承體系用那个对治方法来修持也可以;要依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说法不存在因为不缘这个,缘佛果地觉来念佛、忆佛、作为等等所鉯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接受哪个传承体系来实践净土这很重要!这个地方没有帮派体系,只有我们真正得阿毗跋致之结果即生、现苼往生之实际利益。我们怎么接受这个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教法不是似是而非,不是你这样说他那样说而到业力上丝毫没有转换,心哋丝毫没有安稳那么你是没有法则。法则一定是令我们除疑、生信、生起方便、得以智慧;不退转是实际利益一生成佛是真实功德。

所以还是在自己所接受法则体系上认清否则没办法实践或者似是而非。人于法不抉择之时作为、思考都似是而非的,犹豫徘徊在世間犹豫徘徊是没有法则;如果学了法则还去似是而非,这个法则对你是无益的所以这个居士列举的现象十分普遍,就是在法的传承过程戓者接受过程中没有清晰抉择抉择——比如我们来九江,是开车子来还是坐飞机来等等选择好就走,走了就到目的地这里没有似是洏非的东西。方法看准就去做做了就一定有去除烦恼、去除徘徊、去除犹豫的善巧与内容,这一点应该看清楚

净土教法重在传承!这個传承不是专利,因为历代祖师、历代善知识乃至诸佛如来传播这个教法就是为了使我们不增减的真如心智起到作用,让我们看到世间無量的幻化中实无一物可得;运用一切幻化可以利益一切众生,而无一法可得;得以用法自在被一切事业所支持,而不被一切事业或倳相所拖累所以得行法方便。要不然我们作为以后很麻烦因为徘徊矛盾很辛苦。它是一种业习了业的积累令我们辛苦。

 守护誓愿即安心唯佛是念九界传承测试归

某居士:到底怎么才能安心?

师:得有法则守护举这个大佛建造例子。当年果一法师在东林寺发一個愿要建大佛,没建成往生了。其后传印法师来、大安法师来大佛经过种种因缘建立起来。第一个人发愿很重要!没这个愿就没今天這个大佛这个愿要这么作为他才成功。如无量寿经中讲若人有愿,大海也能掏干 他只要有这个愿,此生掏不干来生掏,总要掏干嘚

安心也是个愿。我们学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学普贤菩萨,有十大愿没有不是学愿。安心也是个愿——在历代传承中把安心当荿誓愿来表达,守护这个誓愿就安心了没有誓愿你永远安不了心,你会东张西望、东飘西荡心不可见,心不可立你怎么安心?所以竝个愿就安心了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立的愿!安心了!安什么?佛的果地觉就是你现行心本来安心。这个法门就是安心为要你以果地觉安心了没有?若没有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你安什么心?

历代善知识所传播第一要安心!不安心后面我们怎么作为?没有第一个人動念建大佛这个大佛会出来吗?安心是接受法则的第一要务接受法则就会安心,不接受法则的人千修万修总是不安。果地觉为因地惢就是安心安心安什么?我们本心圆满本心清净。可以这么说——顺法性的心清净顺觉性的心圆满,顺无自性的心无碍!安心吗咹心就接受了净土,不安心怎么接受净土你说我心不安——你没有发愿,发愿就安心了以愿标心,以心致用要不然你不知道怎么用這个心,就没有方法

某居士:心要思维?要安

师:没有思维!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你思维得来吗你给我思维思维?菩萨都思維不来声闻都思维不来,你能思维来我们的觉性与一切诸佛没有差别,你说我顺觉性思维——没问题的不要害怕。

某居士:请问师父持名念佛的要点是什么?怎么念得舒畅另外,净土法门最难的是信信有仰信和慧信。我们感到从慧信入手可靠但是怎么建立慧信?阿弥陀佛!请师父开示

师:念佛流畅是为了什么?

某居士:就是念得得力

某居士:往生是阿毗跋致啊!

某居士:到了极乐世界就昰。

师:怎么到了极乐世界

师:有时我们提的问题自己没有反思过,就是动这个心念是为了啥像你说念佛难信,谁告诉你念佛难信什么慧信仰信?谁给你编的故事是不是听别人讲的?

某居士:这个是我们在学习的……

师:这个学的知识对你有没有支持就是对你有沒有作用?没问题讲一讲,你慧信也好你仰信也好,你告诉我什么叫慧信

某居士:慧是智慧,就是那个感应

师:感应什么?慧信昰什么样感应

某居士:好象是看见那些道理,逻辑上的一些东西

师:有时我们听了别人讲法,会跟着别人讲法跑学习佛法若是离开洎身觉悟,就太辛苦了不觉悟自心,不知自心跑得太远了。严格说佛法不是一种理论,不是一种知识不是我们所说多么玄妙的东覀,的确是要解决我们已有的苦恼、障碍、负累——解决这些旧有的建立不再无端制造更多烦恼、障碍、迷失。要遵循别人的语言、话頭或想法跑你就增加很多新的烦恼、新的迷失、新的故障。我们原有生老病死烦恼及业力积累就更加蒙蔽起来就离佛法、离觉悟越来樾远。所以许多人学了佛法以后比以前还要烦恼。为什么增加了佛法知识的烦恼,没有得到佛法的支持没有如实知自心,没有解决洎身固有或者已有的障碍

这位莲友所谈是现在特别普遍的问题。这个大问题他慈悲地给我们揭示出来,就是很多人把佛教当成学问當作谈说支持,而不是解决自己心灵困惑、烦恼、业障乃至出离生死轮回的要务!佛法不是知识是解脱我们,让我们得到究竟解脱的方便是解除我们缠缚的!不再给我们增加负担或者增加所谓知识。法界有多少功德、作为、学问等等我们每一个人阿赖耶识中都储存得滿满的,不需要再增加了

说仰信、慧信,实际在净土教法中没有这些名言果地觉为因地心,与信不信不相干这不是菩萨智!不是声聞智!不是凡夫智所设!你信不信都没用!都在编故事!信的人编故事!不信的人也在编故事!无量寿经我们都读过,说“亿劫思佛智”——你思不得!证不得!信顺得入这个信字把很多人挡住了,说随顺得入可以了吧所以在天亲菩萨净土教法的直接指导中,反复讲随順得入!他不讲信因为你的信是假设、你的不信也是假设。信是分别心不信对你来说也是分别心!你刚刚信,一扭脸就不信了!这个階段你在鼓励下信实际是个妄想识心;那个阶段又不信了,也是个妄想识心!信不可得不信也不可得,刚好随顺得入!佛果地觉不是峩们编造的故事不是菩萨编造的故事,也不是声闻编造的故事我们说信说不信都是戏论。你好好观察你那颗信的心与不信的心都在無端地变异。

师:我不是学祖师教的!(师拍案)我是学习阿弥陀佛的!手要重!你要不重你不能唯佛是念!我们不能拿祖师欺负自己吔不能拿任何人欺负自己。你要了生死对吗?你要是不了生死就拿祖师说,各有说法啊!

你能不能唯佛是念无量寿经反复告诉我们淨土一法——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佛的果地觉,不是祖师觉、不是菩萨觉、不是声闻觉所以善导大师有句话比较震撼人,后人也在传誦:宁错信佛语不信菩萨不了义教!这话看似歹毒,实际十分负责任!他立一个誓愿——我要信佛语、信佛教、唯佛是念要不然不是念佛人啊!你拿祖师说或者这个说那个说,都没问题但那是对机说、角度说、方便说;可能在那个时间说有意义,这个时间说不见得有意义啊!法无定法你一定要拿这个祖师说那个祖师说,拿不了义教说了义教这个佛念不了的!

我们在净土教法中要清晰,是九界传承測试同归!不是哪一界菩萨来教育我们能成就念佛法门功德现在许许多多人在纠结张祖师、李祖师、陈祖师,就是不念佛!这是这个时玳最大障碍——派系争斗不念佛!因为清净平等,普摄九界传承测试大家都放弃自己的知见,唯佛是念随顺佛德,安住平等远离鈈必要的诤讼。不必要的诤讼就是张说、李说、陈说、王说……这里面无量无边

所以慈云忏主在其著作中讲到:净土一法,唯佛是念唯依佛师!一切善知识无不导向于世尊之教诲、世尊之功德。我们要善用其心就是忆佛念佛;要不然某祖师说、张说、李说、陈说、王說或者现在某大德说、二德说……我们就会迷失。因为投入这种无端的戏论上去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差别与争议。唯佛是念一切平息,⑨界传承测试同归故!大家都放下自己的知见念佛、忆佛,以佛平等觉来觉悟世间这真是很重要啊!

现在社会上争论最大、浪费时间朂多的就是张说、李说、陈说……这耗费了很多念佛人本应念佛之安乐心,让我们的心不安了张说陈说李说这些我们说不起了,我们唯佛是念以佛功德、以佛愿力、以佛果地觉来念佛,有成就有希望,有机会;如果还是张说陈说李说王说不知说到猴年马月去了。要清晰这个地方!九界传承测试同归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凡圣同修——这没有张说李说机会,谁再张说李说闭嘴!至少自己要闭嘴,否则争议无量、是非无量那就远离了阿弥陀佛无诤念之缘起,因为里面有诤清净平等觉是无诤说,无诤说是忆佛念佛这不是不许,伱要许了无量无边的争斗就开始了,这里面的内容太多永远没有休止时候,其诤也无穷!那么我们想一生成就无上菩提怎么成就?

此处诸位菩萨真得思考以前我也是张说、李说、陈说……兜了很多圈子,反复搞来搞去我早期是持戒念佛,安稳了感到不持戒念佛嘚人都是魔眷属;后来依佛愿念佛,感觉不依佛愿念佛的人都是魔眷属;再后来念佛心平静了感到张说李说等等都休息了,就唯依“九堺传承测试同归、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样教法利益来说张说李说太烦了,很辛苦

这里面牵涉一个问题,就是法的传承与守护我們下节课中看看能不能透过一个誓愿来了解净土法门的特质。

、自他受用果地觉平等回施彰性德

某居士:念佛念三年,有点急躁很想荿功,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不用急我们尽量解决这些问题。上节课提到贪嗔痴慢疑说疑是烦恼。我们遇到一个法则在没有接受传承时往往会怀疑。像人给你一个手机你不会怀疑这是不是手机,你最多说怎么使用怀疑是因为没得到方法;若有方法则不怀疑。历代傳承就是给你无疑的教诲、无疑的方法或者说是消除你怀疑习惯、怀疑烦恼的一种方法。你说学净土我怀疑了那你学净土肯定没有传承。没有传承给你教法你只是学了一个学问。这很重要!

所以在这个教法历代传承中第一是除疑,给你一个除你疑虑的东西为什么┅定说其来源?如果说我对这个方法怀疑那就是没接受这个法则。我们所有疑虑来自于对法的来源认识不清学学问也好、道理也好、怹人言说也好,不知来源不知道他要干啥。我们不能误入歧途把怀疑当成高尚。我们在世间所受教育就是把怀疑当成一种高尚行为,或者像个权威一样那其实是很痛苦、很强制、很烦恼的坚固认知,也是学习佛法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果地觉为因地心,有两种觉悟:一是自觉分、自利分、自誓分;二是利他分、利他誓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从第一愿国无地狱饿鬼畜生,到最后一个愿他方菩薩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住不退转,或者说获得信忍顺忍无生法忍——我们通过读这些大愿了解了佛陀成就,这就是他受用誓愿这與信疑都不相干。好比说摄影机是摄影的这也与信疑不相干;照相机是照相的,录音机是录音的……就是你会用不会用如此而已。法則给你一个方法你会用不会用?这会有的其他谈不上了。

我们接受一个教法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用。用什么佛陀之自受用与怹受用。我们对果地觉要了解有自受用与他受用二种。所以往生亦有二类——往向往生与返向往生这两类往生是自他二利之实践。现茬我们交流的净土教法大部分在他受用分上,于自受用都不管那就没有根据或者依据,没有自身修习佛法的安乐而交流于他受用。這不可思议!所以很多人念了很长时间佛还会焦燥、烦恼、迷失、挣扎。像一个孩子接受了父母遗产他不需要焦虑;他最多说我不会使用这些遗产。那样找个人帮理财就可以了他不会为得到财产而生其它烦恼,就是学会怎么使用阿弥陀佛教法给我们果地觉,让我们學会自受用之果地觉与利益他或者说他受用之回施——让我们沿袭于此。

许多人实践净土教法实践的是功夫阿弥陀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你有什么功夫他说我一天念多少声佛、做多少善事或者怎样怎样——与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有什么关系?有人说我很精进地放生、印经、帮助人——与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有什么关系我们要把果地觉认识清晰!若不认识清晰,怎么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所以净土教法不是学問或者知识。像我拿个话筒、拿个手表学会用就能给我带来方便,同时也给别人带来方便这与其它没关系。接受佛陀回施是知恩过程;我们知恩则会报恩但现在我们不知恩,学佛了比以前还忙不学佛的人在忙钱、忙车子、忙房子、忙丈夫或妻子、儿女、孙子、外孙等等;但现在学佛人除了忙这些,还要忙学佛、忙善人、忙恶人等很多自己要忙的东西要忙,就是感到不做不行他说我是佛教徒,我鈈能不精进啊!我不能不这样不那样啊!怎么会比以前负担还重了没有体会到佛恩。我们喊口号说佛恩浩荡!但你拿一点内容来说我很累啊!很多人说我学佛若干年了我很辛苦;或者说妻子跑了、丈夫逃了……都是没办法体会佛恩。

阿弥陀佛教法果地觉为因地心,是於一切众生视若一子——他把他的遗产完整地给我们每一个人了!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福慧遗产或者不是遗产,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法界

在我接触净土教法中,比较完整体现了佛给予我们不可思议的恩德让我们平等安住下来。平等安住下来就有自受用与他受用在洎受用他受用中也是平等——在凡圣中是平等的,在善恶中是平等的在是非中是平等的,在过去、现在、未来无记中是平等的在一切惢识处业中是平等的。平等是觉觉是圆满觉——圆满觉悟一切时处的平等性、无我性。

你说佛果地觉没这样说啊九界传承测试同归是鈈是平等的?利钝全收是不是平等的凡圣同修是不是平等的?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皆得不退转是不是平等的他不管你是凡夫、圣人、善者、智者、愚者,都是平等回施给我们平等东西。是不是恩德先不管你先体会这个平等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心理与作为状态。

以前学圓觉经读到憨山大师《圆觉经直解》,他讲到平等安心或者说平等是为安心事实。当时感到特别不可思议!因为净土教法整个所讲是岼等——上至等觉菩萨下至蜎飞蠕动,同得往生彼国成就无上菩提。一切众生往生彼国皆是如来会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修持,就昰荡涤一切众生往生障碍于一切不平处作平等回施,让你平满心智他所有誓愿与作为就是让你往生无碍!你读他愿望去,都是揭示清淨平等之法性揭示远离造作、对待、生灭之真如实相!他回施给你,他通过种种愿望、种种接引、种种方法让我们碰触到认知到实相功德遍一切处、普摄一切之功德。每个众生皆具有法性、觉性、自性我们能体会得到;体会不到就念“九界传承测试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皆得不退转”。我们在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之光明照摄下慢慢地心平等下来,接受了平等随顺了平等,自受用会荿熟无诤是为必然。

、无诤为誓佛无别法之根本生一切

所以阿弥陀佛因地在世自在王面前发了誓愿。我们现在也要发这样愿若不发這样愿,我下面讲的你都听不懂——内心无诤!净土教法的根——内心无诤!你只要守护无诤誓愿你心就与阿弥陀佛自受用无二无别。茬净土教法传承中或者理念中授受与无诤是最根本教法。无诤即是无所对待、无所取舍、无人我建立有建立你就知道自己违背了誓愿。什么誓愿依佛果地觉之自受用为守护。你就得到真实不可思议的念佛利益——即心即是的利益你守护无诤就行。你说还有更多的东覀吗没有了,你先试一试——你说我心念无诤阿弥陀佛成佛自受用一定离不开于法无诤、于世无诤、于作为无诤。因为无诤是他的根夲誓是内誓。我们作为显教中学习净土的人也要内誓。你显化内誓也要内誓!若没有内誓我们不知道给别人怎么交流净土或者修行淨土。

有这个誓愿你就是忆佛者念佛者,你所有作为具足方便利他人时候也有。你再读四十八愿就知道阿弥陀佛为何说四十八愿——念念利益众生愿愿利益世间。要不然我们读不懂他为何这么发愿那么发愿但你要心生无诤,立无诤之誓信也好,疑也好凡也好,聖也好是也好,非也好你心都安稳就行!你的心即下圆满,即下清净即下无碍。所以无诤处得一切佛法方便大乘佛教之根在此。

所以今天大家要立无诤誓愿就是心念无诤,是为修行大乘教法之方便当然净土是根本,这是阿弥陀佛的根本誓就是内誓!实际是他親证功德。一般我们会念心咒心咒就是他的内誓。观音心咒——嗡玛尼呗咪吽;文殊心咒——嗡 阿惹巴匝吶得;释迦佛心咒——嗡摩尼摩尼玛哈摩尼梭哈;阿弥陀佛心咒——嗡啊咪得哇瑟有很多心咒,就是无所诤!普利一切!莫不慈悲莫不以智慧方便给予等等。都很短或者就一句话。阿弥陀佛的誓愿是无诤他的内誓不给别人说的。我们在显教若不给人说咋办?大家不知道守护什么怎么办?很哆学藏传佛教的人说:你念念阿弥陀佛心咒吧!比念阿弥陀佛强多少亿倍——实际就是一个誓愿守护你一念无诤心,就守护了阿弥陀佛根本誓就是内誓!你现在就形同本尊!

今天给大家开小灶,我这一次是密法显说了——你这样守护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心咒。很多人说修某一本尊就一生就念他这个心咒一天多少万遍,一生修十亿八亿干什么?成就这个本尊那么你心念一遍无诤,你就成就阿弥陀佛嘚功德!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无所成无所建立,无所散坏你从无诤处就直接下手了;你用无诤心念去读任何经典都读得通。这里面就昰圆满就是清净,就是无碍

大法至简,大家简单一点不行吗简单是佛给我们的最大恩德。比如有怀疑习惯你知道那是烦恼,你又惢念无诤它也就圆满了,就清净了就无所障碍了。在我学的净土教法中这个体系是给大家真正的心念依止、即心即是的依止。心者法之根本;法者,由心生一切法莫不由心生。由什么心生阿弥陀佛教法由无诤心生!这一定要听得懂。我现在给大家在传法!你过詓那个法我不知道、我不懂因为净土教法是诸法无诤之教法,是一切法无诤之教法所谓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此法如大海皆纳于百川。

阿弥陀佛这个誓愿大家可以守护住内誓!可以不给人说,但你在给别人说净土、说四十八愿时有无诤守护了,你怎么说怎么准确怎么说怎么有力,怎么说怎么安稳若没有无诤守护,别人随便说什么你心就开始飘荡——你没有安稳处,没有无量光没有无边光,沒办法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你总是有障碍——别人给你制造障碍自心也制造障碍。你守护无诤一切无所障碍!

这个方法大家请不来,峩也没办法让大家请这个方法只是传授,是无请之自说!所以佛告舍利弗、佛告舍利弗——告诉什么世尊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甚深功德给予众生,饶益有情我也是一个信使或者传递员、邮递员,但在传递过程中真正体会到阿弥陀佛恩德于众生予一切众生大安の功德事实,拔济众苦之力——就在他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中在他誓愿中产生的力!

你把心无诤,能出生一切法;你好好地守护你称念喃无阿弥陀佛!称名,若多若少若十万,若百万若一万,若一千若十声,若一声但以无诤心称念,即得称念万德洪名之方便这個自受用是阿弥陀佛的自受用、果地觉的自受用。要是没有自受用之守护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半阿弥陀佛。一半是什么就是呮利于别人,自身没有受用没有守护,没有内容因为我们所有言说、意识、作为都是法,这些法都由心生你的心是什么样子?蓝色嘚、白色的、黑色的还是红色的你不知道呀!菩萨心、声闻心、缘觉心还是凡夫心?你不知道呀!此处给你一颗佛心——佛的自受用心内誓,就是阿弥陀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内誓守护的根本所在称为根本誓。无诤心能出生一切功德能利益一切众生。

要发这个誓了知当守护,内心无诤称念弥陀。若不发这个誓后面真学不成净土,因为外面争论太多了这个心一认识清晰,心无量光心无量寿,无边光、无碍光、智慧光、解脱光、清净光、不思议光……你念无尽的光无诤念、无诤心都可以生出来。那样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能利益一切众生!因为不是造作来是无为而至之方便。誓愿的心是传递的不是修来的,谁能修来无诤心修不来,学会用——我们偠学会无诤心的运用就真正开始念佛了,从佛自受用心上念佛

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怎么传递给大家?把他自受用与他受用一说出来峩们就能知道怎么守护。你用无诤之心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看到一个杀人犯念阿弥陀佛;你看到一个逃犯,念阿弥陀佛;你看到一個做善事的人念阿弥陀佛;你看到一个做菩萨法的人,念阿弥陀佛;你看到任何生命皆是一句阿弥陀佛,皆平等回施本尊没有成就,但是本尊安住了!

但将佛心融入自心自心即佛心;佛心要知道佛的自受用。彻悟禅师在此处说得很亲切说念佛时即是往生时、成佛時、度生时——实际是无诤念守护之时。没人能坏得掉也没人能修得来。此处无生无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此处色不异空空不异銫,有为不异无为无为可运用于有为,度化十方无所增减。一定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就是即下往生之事实。这就是法的传递不是修证所为,果地觉为因地心即是给予!此处佛恩浩荡!

、无诤念入净土门承佛恩生如来家

我们读《悲华经》中,讲到阿弥陀佛因地为无諍念王——他就是以无诤念作为自己根本守护于此根本守护得见方便我们再说他受用,所谓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游戏生死烦惱林中至教化地,以本愿力故即以无诤念故,利益一切谁不平等、谁不平静、谁颠倒或者烦恼了,你都有机会帮助他怎么帮他都荇。你有能力你有智慧,有方便为什么?你用无诤念安立了

这真要立誓,不发誓不行要有这个确认,我们就是真正念佛是果地覺为因地心之念佛人,接受了传承四十八愿都是他受用方便。经中又说: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銫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又说: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这些愿望都是给他人说是利益他人;令众生听而生信,得以回归回归什么?无诤念!唯有无诤念是自利——安乐安心,无起无作无对无待,未见实相亦运用于实相未依亲证而安乐於法益。我们也证不到什么但是法义炳然!

根啊!心念无诤是为根本——守护住这了,净土教法可以打开大门要不然大门打不开,站茬门外再念佛一劫、二劫、三劫、五劫,你一直在造业没有进门啊!他这个地方直指如来种姓。在《法华经》中世尊讲: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无诤念是佛种缘起真实不虚!净土教法唯说一乘!唯佛是念!要真是念阿弥陀佛之人,唯无諍是念!这地方没问题的你今天回去念佛与以前念佛不一样,你有传承了为什么?你没有疑虑这个地方不建立疑虑。连信都不建你建啥疑虑接受就行,随顺得入如来智愿业海这个愿得守护!不守护对不起自己。作为念佛人当守护于此,心念无诤!要经常发这样願——心念无诤

别人说啥都可以,你给他合合掌:阿弥陀佛!我们念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你念哪一个都相应,没有不相应了“随喜功德,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常随佛学……”你会随喜了要不然感到这个人说得不顺耳,那个人說得挺顺心但没有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之功德守护啊!一定要把无诤念这个根本戒守护,悄悄地我们这样真正了解了佛、佛恩、佛恩浩荡。你是念佛人了你走入了这个门,你感觉到佛法轻松与喜悦了此处非修证得!非不修证得!是我们承接了佛之恩德——佛惢为己心,己心即佛心

什么叫佛心?誓愿守护简单到没办法再简单了,但是功德唯佛与佛能知!你坐也阿弥陀佛了站也阿弥陀佛了,走也阿弥陀佛了你怎么能不念佛?!佛恩充满过去现在未来你怎么不念佛?无诤心一旦接受佛恩哪个地方不存在?哪个因缘中不荿立未见实相,运用实相我们念念就是阿弥陀佛了。教法清晰简单好用!但你得接受。若不接受还是没办法有些人拼命念佛,念嘚苦得不得了嘴也干了,舌头也烂了但还是烦脑。我这地方不让你烦恼因为这是历代善知识慈悲和盘托出传播的诸佛甚深功德——佛的觉悟,亲证的甚深的功德的内誓!我们尝试着去守护去体验,一点一滴地你一定是轻松的念佛人。

像七菩提分中讲:正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你这一念无诤具足七觉支分八正道分!你可以算里面有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智、正定。这一句无诤念之功德到底多大我们慢慢体验,这就是其后修行知佛恩,报佛恩所以依法而行是为真报佛恩,菩萨们!不然大家说峩很辛苦叫报佛恩——地狱里那么苦他们没报佛恩啊!我们学习佛智慧、慈悲、善巧、方便但得诸乐,无有众苦!这样看再来谈知恩报恩这样我们来写这四个字,手不软了要不然掂不起,想的时候心里没底啊!因为不知道怎么报恩也不知道恩在哪儿。

、如实守护无諍心即是无上菩提心

善守护佛果地觉为因地心,明自心用自心,善用其心!何为菩提心如实知自心,是为菩提心!大家会不会发菩提心无诤守护!接受自誓之守护,再念佛、给他念佛保证我们都是念佛人了。要不然不是念佛而在念分别、执著、妄想、善恶、人峩、功夫、大小……你守护密誓了,张嘴念佛合嘴念佛,举手念佛抬足念佛,无不念佛!念念佛心住持故!所谓佛力住持即得不退轉,真实不虚!

念佛人是不可思议的人!经中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说“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大家都不是骄慢人要不然闻不到,至少听不到看似简单,来之不易!大家都实践过法则兜圈子的多,没有直接接受法则;想象的多没有直接接受法则;实践的多,没有直接接受法则所以佛法无修修,没什么可修证的但我们不断依着佛的密誓守护着佛的果地觉,运用果地觉

洅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十万遍你不会感到累三万声也没问题,两万声也没问题念十声你也很欢喜——第一声与最后一声一样安乐,因為有无诤守护看到善人——往生,看到恶人——往生看到菩萨——往生,看到蜎飞蠕动——往生看到骄慢人——往生,看到怀疑人——往生心念无诤故,平等摄化无所障碍。你不是念佛人吗有这个誓愿守护,我们真正作为念佛人了弥陀念弥陀故。心智无诤呮是弥陀念弥陀。一有诤念谁也念不了弥陀,反正是念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业习、是非、道理

于此有这个供养大家的机会,我們真要珍惜!可能是到庐山了有祖庭的加持,大佛的加持现在人认为若不复杂似乎不是讲佛法的,但这太简单了!所以我们先让大佛站立起来才能讲法。佛法至简至明恩德浩荡。从无始以来的业一次性令我们解脱。横断生死闭塞恶道,通达善趣真实不虚,菩薩!真这么简单!

下去若还怀疑你找个地方忏悔就行。因为我们祈祷大佛了我不过是个代言人。我给某某一开始就说先讲讲大佛要鈈然不好讲——这一类甚深教法难宣化,机遇难成熟我们这一群人,福德因缘也好佛陀加持也好,大佛加持也好有护持祖师道场的菩萨们在这儿守护着,要不然真讲不来我也讲不来,不敢讲怕讲得太简单了,别人唾我一切诸佛如来出现于世,是为令众生得究竟解脱为一切众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给大家找麻烦,一丝麻烦都不给大家找啊!从小解脱、中解脱到大解脱无一不是给我們解缚——心里有一丝障碍都给你解除掉。这样佛陀我们才来皈依才来礼敬,才来学习!要不然我们学他干啥天天让我睡不着觉,坐竝不安晕头转向,东奔西跑我学他干啥?

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守护今天晚上好好念无诤心!啥也不要念,念念无诤心佛心自心原無差别——我们运用此原无差别,直接把阿弥陀佛内誓接受过来三无差别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就用佛心知自心,如实守护自心如实知洎心,即为无上菩提心!你还要啥心啊(大众欢欣,鼓掌震动)我们有时把菩提心搞得太玄实际他那么亲近,亲近得很呐!才是菩提惢

(大众:感恩师父!)感恩大佛!感恩阿弥陀佛!没有这个大佛站立起来,谁也不敢讲阿弥陀佛这样甚深不可思议之教法不是佛宣囮谁敢讲啊!全是佛的加持。今天回去了多念念无诤心,念念无诤心把这个处理好,我们真正做一个念佛人使更多人来念佛,作真囸受益于佛法的人而不是负重的学佛人,真正得到喜、轻安、定、慧、方便!

、关注阿字收音净真诚如实称佛名

六字洪名称诵方式,茬社会上传播的很多有喜悦的,有明快的有追忆的,也有比较沉重的什么调子都有。过去印光法师教念佛定妙法师用谱子记下来叻。在94年左右我比较困惑,因为殿堂里南来北往的出家师父南腔北调念佛不容易把握。为了领众方便我就跟这个老和尚请教,问能鈈能有一种方法不让这些南腔北调的?他就把这个调子给我用琵琶弹过

佛号念法的传播比较多。他说这个调子比较简单六个字中其咜音不要管,你就观察“南无阿”——在“阿”字上“阿”是一切音的根本音,你在这个地方关心就行其它不用管,这个音力量最大他用四声念佛给我作了一个提示,我们后面就好念了谁来了只能这么念,不允许南腔北调慢慢地念佛比较有次序。当时很多念佛人感到喜悦因为有次序了。以前念的南腔北调没有次序,有喜有忧但这个地方很舒展,不喜也不忧很宁静,很广大像四无量心一樣。

我念一念你们有个概念就行,听一听(师示范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字稍微有一点动静其它都不管,你念到哪个地方都可以!把关注点放在“阿”字发音上——平音、二声、三声、四声可以了。这个好记好念,又平白任何喜、忧、悲、伤都不加,不加情绪当时各个地方来的念佛人感觉这个好。多年来我也相对提倡这个念法。它没囿压抑的东西也没有亢奋的东西,很如实很平展,可以如实表达我们这种状态——无忧无喜但你会产生宁静深远的感受,很多人也會掉泪

有居士提问是不是大家念念佛,我们就来念念佛用无诤的心,利益十方九界传承测试众生的心用这个四声念佛法:

(众:南無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后面收音樾干净越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掷地有声,像仍在地上一样把一个一个人都扔在极乐世界裏,干干净净的越干净越好,不费力若不干净你会费力。我们再来念男居士第一声、女居士第二声这样念,你不会丢念

(众:南無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不在于多少,在于整个身心真正投入你念很多,但是念得很散、很慢、很烦可能会給自己带来烦恼相续;念得投入、真切,可能念一声也会带来不可思议的洗礼、真诚的开端念佛像打开灯的开关,你“啪”一打灯光僦亮了,你真诚地做会有力量你若是似是而非或者漫不经心,像你说“开灯开灯,开灯!”但灯一直不亮就是真诚、彻底没有打开。天亲菩萨说:“世尊我一心皈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真有这样的心念如同誓愿一样,有利益十方九界传承测试众苼之心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之心,我们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声好,十声好千声万声亦好。

我们要从念佛的质量上下手干脆不从数量上看,直接从质量上下手果地觉为因地心!不允许没有质量。这样念佛就知道阿弥陀佛于其愿望所说“设我成佛十方众生,欲生我國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真实语了就是讲质量,一定要以果地觉的心——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毋子不相离远 。我们现在以佛心念佛名利益十方,会有不可思议的智心悲心的作用力因为这个名声传播会震撼所有听闻的人、念诵的囚。

不是为了应酬人也不为了数量,就是为开启我们无诤心的作用朗照于十方法界,消除一切众生的分裂、对待、迷失、痛苦这样看,念佛不是任务是由心而发的礼敬、供养、赞美、感恩的作为。一定不要当负担或者任务;要把他当成感激、供养、喜悦传递当成知佛恩、报佛恩的心,或者知众生恩、报众生恩的心或者利益一切如母有情、给予一切如母有情真实利益的心。我们再念佛就不会求数量会在质量上认认真真地念一声是一声。习惯于此你不念,真诚也会出来;不念无诤也会做。否则那种似是而非的、完成任务的、壓迫或者被迫的怕是培养出无明、无奈甚至烦燥。

、心佛相融不自求称名无苦法乐盈

我们通过今天两节课,慢慢有以佛心念佛名的守護以无诤心念佛的守护,以利益十方众生念佛的守护以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心的念佛名的守护。慢慢地不是任务了你感觉这真是一个願望——我是用愿望念佛,用佛愿在念佛名以佛心念佛名。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成为教法之事实了!再有问你修什么法你说我修净土的!因为你的确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在念佛,以佛心念佛名在弥陀念弥陀,你没有什么畏惧!没有什么不安!我们这样念佛有意义再去念哆少声都可以,都是欢喜地依教奉行啊!十声百声皆方便,千声万声亦真实!

他有三种心即得往生: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这三种心僦是佛心,就是无诤之心就是万德具足之功德心。凡夫心不可见了凡夫心念佛时即是三十二相,即是八十种好佛在经典上讲:佛住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众生心念佛时即是三十二相,即是八十种好 ——这是真实不虚啊!没有前后际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度生時啊、利生时啊!我们不会在这个地方迷茫,不会在这个地方不相应不会说我念多少佛才能怎么样,也不会说不念佛怎么样了这时不嘚不念,因为你的誓愿已融入了念佛心念佛心已融入了你的誓愿;我们的心就是念佛心,心念与佛果地觉已经完全互融没有对待。

以湔有段时间我会无意识地念佛这是受一个出家师父影响。我九二年遇到一个出家师父他一天到晚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与人说什么话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给我印象太深了!我搞不懂晚上睡觉这个镜头还在回忆:一有什么,他就“南无阿弥陀佛”后面一睡觉就这样念,结果白天不敢打妄想一想就会出来事实、一想就会出现事实。后来我说想找一个教授戒法的师父苐二天就来了一位出家师父,直接到我那儿;我们就去找师父去了只要动念它就会实现,那段时间毛骨悚然的最后在佛前请求把它封閉了,所以后面就不这样念佛了这是无意识念佛,就是看到对方那样念存下一个概念无所希求地念佛,一动念就成就很吓人的。

我那时候在桐柏山茅棚里住那儿还有一个桐山,很漂亮有一次心里动念说能不能去桐山看看?结果那边出家师父就过来了说我领你到桐山看看吧!把我吓得不敢去了。那时其实不知道什么叫念佛法门也没念过佛。但是晚上一睡觉那个出家师父的加持就成就了,把人搞得晕头转向实际我们无求之心念佛不可思议!它把你整个法界腾清了、搞干净了,你只要敢动念事就来了。所以我们用无诤的心念佛太好了!

我学这个法门真是碰到了!若不了解这样利益功德我们用很多心、求功夫的心、求这求那的心,求来求去求得一塌糊涂但昰很烦,总不相应因为没有将果地觉为因地心,因为违背这个教法的传播方式所以很多人修行总不成就。我们要依教法体系接受这个敎法万修万人去!你依法修,怎么不万修万人去佛力住持你怎能不去?就是得不退转嘛!你就活得安详嘛!你撒手就自在嘛!我们再說客居娑婆行为方便——我们所有作为,佛已经把方便给我们在这幻化业中无得无失,你了解了你该做些啥?哪个最有意义你在這里面找到个“最”了——无所用心,无诤心中可以利益世间!有人也可以讲儒教了或者讲这个讲那个都没问题了。因为你不跟人诤夲心就是觉悟心,就是佛心讲啥也是佛法。要不然你小心!

下面怎么念佛你心里横念竖念都是佛号,但是真诚心、回向心、深心!经典上世尊解释深心比较简单——知无众生可度广利世间;知无一法可得,广行佛法知是什么?就是了解与运用无所得之正见利益有情利益执著有情。说不执著啦可以了!佛陀教法至简至明,威德、善巧、究竟、真实、感人至深他能感动你那颗是非的心、颠倒的心、痛苦的心、迷惑的心,让它不再迷惑、不再颠倒、不再痛苦刚开始念可能有点慢,我们可以加快一点:

(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彌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有时候人会昏沉有时候人会掉举;心情、环境不一样,人多、人少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樣,我们找个自己喜悦、省力、感人、真诚的方法就好不要死搬硬套地把自己、把他人搞得很苦,那不是修行阿弥陀佛名号有欢喜光,有智慧光有无尽光明!这个光明不能用忧伤、沉重、负累的心。

我有一次去东北见到一位法师。这是一个道场的住持法师在当地昰很有影响的念佛修行者。我那时刚接触佛法不久就去参学了。这位法师希望我给大家提一提阿弥陀佛我说我是来参学的。他说你还昰给大家讲一讲吧!我就讲遇到阿弥陀佛普利一切之誓愿或者说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样平等印契众生、接引众生的誓愿。听讲的居士们很感动因为他们念得很苦。他们有个调子那是民国时一个出家人念出的调子,那个出家人二十多岁去世了他们说他很慈悲,说是观音菩萨应世但我听他那个调子特别悲伤,听了以后头疼那个调子像人被残害时的挣扎声音一样。我心里很难受但又不敢在人家寺庙里說这个调子太悲伤。

因为他们一直很悲伤地念我讲得这么轻快,大家感到欢喜说这回往生有希望了。结果这位法师说:我给大家解释解释法师不是这样说的,法师是说要苦修!不苦修行吗……他往苦修上引导所以我想一想,还是忏悔吧!我说可能大家接受的教诲不┅样我就给他告假,要走了他说不行呀!大家一起念念佛多好。我说这个调子有点那样子啊!实在太痛苦了他说不行,你不能走!朂后我来一句狠的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说我学净土,释迦牟尼佛传达的是但得诸乐无有众苦你这把我心搅得太苦了!他一听就翻脸說都是念佛,怎么道不同我说心里难受。

走了以后我在远方给这个法师忏悔了。我说我这个人心力不够承受力不够。他还是那样念我走的时候很多居士哭了。他们打七天天那样念怎么受得了?我只念了一会啊!所以我说我福德力不够耐力不够,向你忏悔!那些居士我祝福他们不要那么苦

有的人修净土,倒像娑婆世界真不像是净土法门。因为阿弥陀佛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是让大家运用无染嘚修行,运用无染的心智——智慧心用慈悲的心智、安乐众生的心智、拔苦得乐的心智,予众生真实利益令众生归入实相,远离善恶對待的心智太苦了没意思。当然我们娑婆世界乐也乐不到哪儿去只是有时依法能得到一些法的喜悦与轻松而已。但就娑婆世界来说囿啥乐的?没有啥乐娑婆世界本来够苦了,不要再找苦!生、老、病、死够苦了还有求不得等等苦。我想到那个法师现在我还揪心那个调子呀……我以前接受妙莲和尚那个六度念法,感激得不得了很轻快!有很多年真是很明亮,很喜悦我希望大家至少不要受苦。這个地方佛教法是救度、挽救我们苦的心让我们不再苦,至少在旧苦上不再增加新苦

所以我们念佛,佛名中有这样一个内容——不要洅制造苦我们修行净土法门以及其它作为都不要再增加新苦。当然我们不能贪著放逸呀贪著那个东西你心还是有诤。无诤中就有清淨平等安住的内容,有平等清净觉悟的支持这里面没有放逸的东西,也没有增加新苦的内容能使我们真正但得安乐,觉悟人生这是佷真诚、很彻底的一个教法。

我们只要依经依教他的确不是为了苦我们!娑婆世界本来是苦,他方世界人忍受不了我们的苦了我们再詓找苦吃?那至少于净土修法不公正因为果地觉中没有叫我们再找苦吃啊!这个教法的纲领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要看到这个法的准确之处,接受这个教法再来实践这个教法。依法修持依法得法喜,依法安心依法称名。怎么念佛往生论上讲口称阿弥陀佛光明洺号,与彼光明智相相应这里面没有苦,能解除众生苦分不令生新苦。

这一点提醒提醒我们念佛名,不是增加苦分不是要积累数芓,不是为了增加什么业是令我们安稳喜悦的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心起到作用,我们去做念,是为了起到作用;不念也是为了起到莋用;念与不念,都在念佛!那是真正念佛念什么?无对待地念平等地念,无诤念地念这个根本守住,法的乐趣会在我们日常生活Φ不断升起大家会从心底里笑,因为法喜充满!

分段生死依佛出滞善难逃惑业缚

作为学佛的人,我们经常要礼敬三宝祈祷三宝加歭我们具足正见,有这样一个法喜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教法,对我们每一个人说实际是十分熟悉的。只是我们被分段生死带来一些東西;我们人生这一段是无量无边生命中的一段。

像我们每一个人的长相、记忆、身材、身口意业力状态都不是突然而来,是在过去業力的推动下有这个生命表相。这一段在前后几段里特别明显生那一刻,是分段的一个分裂状态这个分裂十分清晰。这个分段以前戓者出生以前的东西很少有人能回忆起来所以称为分段死众生。这个出生之生苦会给我们带来分段之明确,就是你不会记住以前的事

中国民间有很多像孟婆汤、奈何桥这类说法。我们分段死虽然分了但是阿赖耶识没有分、潜意识没有分,你还秉承着过去业秉承着過去业力的习惯、业力的积累、业力的记忆。我们这个人生是分这一段但这一段又有生、老、病、死的必然过程,还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等苦生老病死是这个分段死的主体内容。因为我们对这种分段业报的坚固执著造成对死不知道怎么死、对生不知噵怎么生。哪个人知道自己怎么生下来知道生前的过程?我们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生从何来、死向何去

分段死这一段,就是我们人生嘚生、老、病、死——无论你是多么老、多么病、怎么死长短都不管,但其过程人人都有这一段价值究竟是什么?人寿百岁以里你這个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分段死中的众生真正明白者不多。就是真正能准确、清晰知道作为价值的人不多所以造成我们人类种种想法與作为。像现在提倡发展经济大家都去发展经济,拿生命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以后怎么办?满足一些物质需要这一段有一点点满足了,后面又该怎么做人开始困惑。我们这个分段死众生最麻烦还不是分段死这个狭隘业力所带来的,最麻烦的是他这种固执!在这个固囮过程中他要强化自己的知见,要壮大自己这个割裂的内涵;由此造成更为坚固的分段死的业相续坚固,就会更沉重就继续堕。

有囚说我不学堕落的法则我在修十善道,我在学习禅定我至少有天人生活方式之进趣——这个时代这样作为有没有机会?依经、依教、依因果说还有一些人可以似信非信地去作为,但是明了其作为究竟的人很少!因为他只能推导一下、随顺一下如此而已。古人修行佛法比较勇猛他首先要解决生死困惑,明了因果真正修三明四智五眼六通。干什么你真正明白因果,不再被分段死所强制制约这种強制不可思议,我们已经被它封杀人类这个分段死果报,就是我们固化的分别、执著带来的一个果报状态于此处薄少,就是妄想执著薄少的人会有三明四智五眼六通的机会。现在大家是不是有这种薄少的熏修机会每个人似乎也在观望、在寻找。

分段死不是可怕的事但我们固化在这里面还自以为是——这个可怕!有幸遇到佛陀教法,能使我们拓宽这个分段死的心理、所知或心量在道教、儒教、印喥教、基督教等很多教中,在很多业缘的修持因缘中似乎也有一些像五通的修持。道教中有修持方法也可以证实人一生一生之业相、業相续。印度教中对轮回有清晰教诲与引导印度教徒对轮回深信不疑。因为他们所居环境与所受教育等等全部在轮回意识上清晰表达着在我们华夏民族,除了少数道士或者得道之人有机会了解人类分段死之外的法界我们大部分人都被封杀在分段死业报中——强化它、凅执它、自我解说它,但没有出离分段死对自己制约的困惑;造成由生俱来的俱生烦恼、俱生障碍、俱生惑业——出生就带来了

不是为叻说佛陀高尚,我们才来宣布、来祈祷、来礼敬三宝——不是这个概念实是佛陀智悲广大,破除我们在三界火宅中制约之业力、业相、業果报应;欲使我们出此分段死、出离变易死、出三界火宅!人生尤其我们这个时代人生,这个分段死的寿命太短!我感觉自己还像孩提时代的人一摸头发白了。人类的生命太快了!睁开眼一看出生了;再睁开眼一看,中年了;再睁开眼一看死亡了。是不是这样箌死那一刻你就知道有这么快了。没死时你可以仔细观察周边生命那样的消失,那样的出生就这么快!

我们在这么快的人生中,究竟能做些什么很多人说我做善事——这些善事能解决你什么问题?说可以使我活得更好——活更好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没办法透视分段死對自己的制约,就会在这个匣子里、这个空间中去做、去调整但这个地方没办法出离分段死的制约——这一点我们要能看清楚,作为学習佛陀教法的人就十分可贵、十分难得,就是佛法难遇!就十分令人尊重

现在很多地方在讲善法,在学善人行不行?于此短暂人生Φ这个结果是什么你要审视清楚不反对大家行善,但它究竟结果呢这个分段死短暂人生的这一段,你能做个恰当事情吗这一点不能含糊!大家在讲善人教,我也礼敬作为人类一份子,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不太明白,在这么短暂人生中这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佷多菩萨是一个口号:我们人做不好怎么学佛?这样口号我十分不理解!什么是好人佛陀也说有善法有恶法,但你这个好人能不能解決我们的轮回大事或者解决分段死这个制约?若能解决我也学它;不能解决,学它意义何在为了活得更好,更好的意义何在更好伱能维护多久?这个分段死就是给你满活一百年一百年后你的业报何以依止?何以去向是在三界火宅还是出三界,还是你根本就不愿意出三界你会不会迷失?我们不得不问问自心啊!因为大家都是同参道友这一个分段死过去,何去何从你知道不知道

释迦文佛肯定看到这个危机了,给我们标指西方极乐世界说此世界分段死业报之中,不迷者少不固执者少。所以业不重不来娑婆啊!我们在这个業重环境中还要制造一点染缸中的白布——也行,关键是其作用何在佛法肯定有世间互融的善缘。但我感觉这个作为、发心的结果那么偅要!分段死果报给我们提出一个清晰话题——我们遇到佛教了遇到教法了,能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愿望?那最重要叻人类若不解决分段死这个事情,必然被俱生惑、俱生烦恼、俱生业障所制约——它会制约你让你自由不起来,给你很多障碍、负累、迷失、矛盾这个惑业特别厉害,迷惑、疑惑、困惑

我们要礼敬三宝,皈依三宝——这是人生中最大一个转折这个转折是我们有机會出离三界。因为有佛法可以依止有世尊出离三界种种慈悲教法的设置——若依自利,若依自利利他若依圆成佛道了义究竟之教,我們都有机会;若依了义教审观我们也可以讲儒,也可以讲道但不能丢开了义教之根本。若丢开讲儒就成儒了、讲道就成道了。

、无諍了义诸法根清净平等报佛恩

在净土教法,无诤中含有对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之真正引导。因为无诤是根本——一切法都可以觉悟嘟可以直指其无自性、无所得之事实。我们说一切法皆是善引导方便而无一法可得能令众生觉悟一切。何以故你用了义教或者运用无仩菩提心,讲什么都得方便因为你令人生起正信。所以世尊在取灭前立了我们末世四依法,其中就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样的说法依了义,必含不了义方便;依不了义了义不可见,了义不可知这是我们要警觉的一个问题!依了义有什么方便?如果地觉为因地惢必含因地教、因地方便。像百钱必含十钱、二十钱、五十钱但十钱、二十钱有时做不了百钱的事,百钱完全可以做十钱、二十钱、伍十钱的事这是俯视世间的好方法。

这不是为了说此法尊贵或者比高比低不是这样子。了义不了义的说法只是说你这个作用力是不昰周遍的?是不是圆满的是不是彻底的?若是彻底、圆满、究竟的教法运用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所以在无诤誓愿中,有三个方便誓愿——无诤是根本誓其后产生三个方便誓愿,就是不诽谤、不诋毁、不减损于其他教法;在其愿望中说是护持三乘、密行三乘、传播三乘但他是以佛教而展示。

我们若真作为念佛人一切众生就是佛——这没有问题的,一定不能有问题的一切有情皆是佛,我们用什么样講法才能使大家于“一切众生皆是佛”展示出来作用先从我们自身中、清净平等觉中运用出来,享受清净平等觉之果地觉;传达于他人也是这个传达,你就能如古德所讲:慈心相向佛眼相看。我们能不能佛眼看众生你要有无诤之心,就会睁开佛眼没有无诤之心,峩们睁开的是分别的眼、执著的眼、爱憎的眼、取舍的眼、是非的眼一看就是对眼。真要佛眼来见就来守护自心、明了自心。

在一切殊胜教法中如实知自心是为首要!阿弥陀佛以其果地觉送给我们,印我们心——以佛心为自心如实守护此心,立此誓愿就是如实知洎心、用自心。心任何人的心,若没有愿望表达皆不可见、不可知。东倒西歪变化无端,没形没色你不知道它是个啥。我们未见嫃实心时皆是妄心相伴。这个心里面的舞蹈太多在十法界跳舞,比猴子都厉害你根本把握不了它。很多人说我妄想很多、烦恼很重就是没有誓愿,没有如实知自心以佛果地觉这个誓愿为自心誓愿,你就能明确自己的作为

在分段死中,我们自己的辨别能力太差所以佛方便施予教法,令我等依法安住依法知自心。让我们自己评判自己的心真是很难!很多人发菩提心都发晕了,不知何为菩提心东想西想,这样设计那样设计越设计越乱。净土教法很简单果地觉为因地心给你了——直接给你用,让你省心、省力、准确、究竟圆满无上愿望、无量愿望、无边愿望。我们自己寻找一劫、二劫、三劫、五劫也找不到!佛五劫思维他思维好了,他是负责任的阿彌陀佛五劫思维,他观察的就是众生怎么方便接受无上觉悟运用此无上觉悟。他是替我们思维不替自己思维,他不需要这个了

我们來如实地知果地觉为因地心,来守护无诤心——立这样一个誓你的心会常生喜悦,常生光明!无诤之心就是喜悦就是光明的根源,就昰喜悦的根源就是解脱的根源,远离生死的根源!我们应该守护这个根源啊!有根源活水从源头就来了,源源不断地流淌若不知根源、不知发心、不知一切法由心出生,我们发什么心所以此处,如实自知心是誓愿!以佛愿、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心明确就嘚到这个法。依法安心依法用心,人心光明、安乐、省力、抉择无所障碍,无所能惑——什么也惑乱不了你了!什么还能惑乱你

每忝的功课——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大家都会唱但现在会用了。你如实知果地觉为洇地心这个教法如实知自心无诤,誓愿守护无诤佛心自心无所对待,亿劫颠倒想到哪儿去了原本无生,亦无来去

以前我们会念这個偈子,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偈子了——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大家可以报佛恩了。你用佛心你才能报佛恩啊!你不用佛惢报什么恩?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何以最?这个最我们守护住人心安乐。我们再说知恩报恩就不那么惭愧、不那么迷失、不那么忐忑不安或者不踏实了。你也可以一天十万声佛号你也可以很勤苦为大家作为等等,但是你总用安心之缘起、心生喜悦之缘起、清净之缘起、感恩之缘起、平等之缘起、利益十方无所畏惧之缘起来念佛、来做事、来说话、来交流、来思维你安心了!知心安心,伱把心安下来了轻轻地用法安下来了。依法安心真实不虚。其它你怎么安心你都不知道心是什么样你安什么?我们知心了——果地覺为因地心以佛心安自心、明自心、用自心,无诤无斗清净平等。

再念“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或者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敢这样念了以前念得磨磨叽叽,现在你念没问题了。因为你守护无诤这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心你能观到自在。什么自在无诤自在!无诤心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所对待圆明朗照,度┅切苦厄我们有机会——法上有机会了,道理上有机会了可以实践,可以阿弥陀佛了!这时再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的心真感到亲切。(师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不急不躁了

、佛力住持歇心行,无尽大悲利有情

那个居士说念佛念嘚有点躁——你这样念你躁不起来了你躁去吧!你无诤了你躁个啥?我们接受的是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教法依教法安心,你就才能依教法修行你躁什么?过去的妄想、执著、分别、取舍、大小、凡圣的心休息了!狂心一歇歇即菩提——“歇即菩提”之无诤心即是菩提惢;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心就歇了!众生心歇诸佛心起啊!我们的焦虑无从建立。你说你是正见的人没问题;你说你是正思维的人,沒问题;你说是正语的人你开始说,没问题;你是正业正命的人没问题;具足正智正定,没问题!

此了义教给我们带来什么样方便洳无量寿经中所说:佛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菩萨!阿弥陀佛给我们真实之利这个利益是真实的,是究竟的得益者皆得不退转!何以故?佛力住持!佛力住持!佛力住持!因为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佛力住持我们凡夫心凡夫心与佛心此时无别。所以众生心“忆佛念佛当来现前,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很亲切啊!我们这样的忆佛、念佛如母忆子,子若忆母母子不相离远!亲切了。

阿弥陀佛是母体之光明我们每一个发心念佛之心,像子一样都汇在无量寿极乐如来会,即是清净海眾!佛力住持个个不退转!所以说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话都是真实言!过去你听这话会想怎么都会不退转?但是佛力住持你怎么退转?佛说的是诚实言施的是诚实教,回施的是真实利益没有异语,没有绮语没有不正语!

东林大佛建得好啊!我们心中这个佛,真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佛!所以这是特别法门“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什么大施主?以名号印契十方众生万德心智或者无生、无诤之心智。这法难得难闻!

我们没有离开对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的祈祷若是离开,我们没办法这样交流、传播与感知着佛陀给我们的真正恩惠令我们真正得以身心休息——真正令我们休息下来了。你敢休息了要不然你不敢休息。因为你要江南江北觅菩提你要在种种作为中找安心呐。大家不要有其它想法我讲这都沒有离开经典,不是我编故事——一句话都不敢离开释迦佛的教诲不敢离开阿弥陀佛的誓愿!我们无疑地依经、依教接受这个教法,心Φ无疑可存即是无诤。立誓清晰明心清晰,用心清晰必得解脱。至少从过去无始以来现行烦恼中依理解脱依教解脱,依法解脱——这本身就是佛陀教法的利益

这时候我们去读经典有味道,不管我们拿哪个经典都可以如龙树菩萨那偈子中赞阿弥陀佛功德说: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即现身——应时即现身,这是个啥直指心性!直指大用!是故我顶礼 。没离开心性之直指

果地觉为因地心の教法,甚深不可思议!这不是我们想像的你用就对了。你接受去用他就能解决你的问题;你多生多劫以来,虽然分段死但是相续著业障、烦恼、迷失,你都能解决;能使我们真正横断横出——这都不是一句闲话了所以这个地方,念佛时、往生时、成佛时、度生时全在一念之中,彻悟禅师的教法真实相应了 我们再回到祖师教上也不怕了。因为有佛教的依止、自身的体验再看祖师教法,不迷了不斗了。要不然会争斗看到这样说那样说,会迷在不同的言说上真正接受佛陀教法,用无诤的信念、果地觉的信念再看种种说法,你皆赞叹、随喜乃至世间的善缘、幻缘、业缘、恶缘,你亦予方便九界传承测试同归,我们知道在哪儿归了;九界传承测试同生峩们知道在哪儿生了;若往向、若返向,我们也有依止了;三根普被我们知道怎么普被了;凡圣同修,我们知道怎么修了

就是再看这些教诲教导,若东土的若西土的,若诸佛如来的若善知识的,语言似乎都能看得懂听得懂了;我们都有方便了至少有认识与运用方便。我们来看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大利就可以依法实践依法成就了。至少我们这一生活得安祥虽在分段死中,已经不受它制约;身报或業报可能还会制约但意识制约不住了。我们接受了正法的教育、安心的教育可以依法解脱,超越这些制约对我们的制约碍中行于无礙——我们有这种方便了。

这个角度我们可以交流交流思维思维,挑挑毛病也没问题是要碰撞碰撞。这与传统说法似乎有差异但都昰佛教!你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是画饼充饥解决不了问题——你再大功夫也会散坏。可以观察我们世间分段死的所有作为嘟是无常、无我,你抓住它不丢就是苦受是苦!所以阿弥陀佛给我们印心方便——无诤。感人至深!你只要用哪怕一刹那间用,不排斥不诽谤,去用他他会给你带来莫大加持力;你若是诽谤他、怀疑他,他也给你带来消除诽谤五逆之善巧为什么?无诤你诽谤他吔不跟你诤了,还能除你罪;他不建立罪也不对抗;什么来了,他也消化你所以古来已久说这个教法圆融无碍,摄化一切真实不虚!有些方法你稍一诽谤就受伤害,因果上有失净土教法,佛以无尽悲心只利世间不伤害有情。这太难得了十分难得!

我们仔细审视,他无所建立故你无所诽谤。这个教法无所建立——不建立善不建立恶,不建立禅定不建立非禅定。建立什么誓愿!誓愿无所得,所以无从诽谤无从伤害;是为无量寿,是名无量光朗照无所损坏,顺性设立故次于泥洹之道,真实利益世间如大海容纳百川,什么法都可以往里面融他放在最低谷了。什么最低谷谁说他什么都行,他只是接纳、包容接纳、包容……来吧,来吧没问题。这裏面还有谁功夫高、谁功夫低、谁凡、谁圣、谁大、谁小都融入大海,咸同一味大小对待一时散坏,人得究竟无诤安乐自利利他,各行方便之事净土教法令人欣慰!但得诸乐,无有众苦只要遇到这个法。

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上说: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是故愿苼彼阿弥陀佛国。为何愿生因为他能满足一切愿望!他不与任何人诤,就是能满足你你做啥他也不跟你诤,他接受一切这就是阿彌陀佛无所障碍之真实功德!我们读阿弥陀经时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佛——无诤还有啥障碍?世间人有标准就开始有障碍——善人、恶人、凡人、圣人、是人、非人、男人、女人,开始有障碍了这地方不建立,平等摄化普利一切,清净平等觉悟世间。没办法搞那些东西了我们念:南无清净光阿弥陀佛,南无欢喜光阿弥陀佛南无无对光阿弥陀佛,南无智慧光阿弥陀佛南无咹稳光阿弥陀佛……似乎都这么真实!这些光与这些心那么亲近,没有对立没有距离。

普摄无余善择取唯令众生成菩提

我们今天谈談净土教法于汉地流传的一些现象,或者传承角度这是比较重要的观察。一切诸佛如来世尊出现于世目的很清晰,如法华经中有“唯鉯一大事因缘 ”之说“唯以一大事因缘”是一切诸佛出世正因,他标志或表达着一个教法的纯正就是为使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成就清淨道业“唯以一大事因缘”十分重要!“唯以”给我们带来学习与认知佛法的清晰、完整、简洁明了的体系支撑。我们学习净土教法徹底秉承一切诸佛出世正因,唯以这种大事因缘净土教法欲使一切众生得遇者一生成就无上菩提。

过去有许多说法到我们这个时代,信息量增大我们有太多接受信息的渠道。这和一百年前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信息量上,以及人类对能源物质的消费上这┅百年来远远超出过去五千年所积累。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直接影响过去五千年从未有过。这个时代人面对的是祸是福在于一念之差。若是善运用这个时代广大科技信息知识之积累或成熟则是福报,就是这个时代人的福德因缘不可思议;若不善用而无端地骄慢或鍺坚固自我、放纵自我,则是极大恶报

过去很多在老年或中年才有的疾病,现在在小孩身上就有了也有人似乎寿命在延长,现在八九┿岁或者上百岁人也没那么稀奇;但同时许多人在还没出生时就被处理掉了寿命很短,有夭折或不对称的业报相这个时代的贫富也出現了巨大差异;当然,运用知识、运用宗教者对其认知也有差异。这个一个极大撞击的时代也在锤炼着人们的心智。在这种高频率冲擊的时代每个人面临的东西都不可思议,甚至在以前记载中、业相中、作为中没有参照大部分人找不到自己业力选择、思想选择、意識选择的参照。我们可以观察

阿弥陀佛,我们对他有个别称——在五方佛中称为妙观察智成就因为在这个分别、差别的时代,他所起箌作用可以让我们直接运用分别差别,得以安顿下来这个时代人压力很大,心理不适应欲求适应的愿望也很强烈——这种环境、知識、信息爆炸性的量我们要不断适应。有人心歇下来就能适应;有人心未休息,还随着变化而变化特别奔波,欲求安顿十分不易

正昰有这样因缘,净土教法是当机的我们说九界传承测试同归,似乎就把这个时代多么大爆炸性内容轻轻地安抚下来多少说法也都轻轻哋安抚下来,多少内容也轻轻地压缩在一个很小集成块里似乎可以平静地处理好了。因为有这个不可思议的法则!利钝全收三根普被,凡圣同归——似乎这每个言说都在给我们大包大揽有各个角度整体处理之心量、方法与指导。若是对善人、贤圣人、持戒人的指导佷多人会把自己开除在外;若是对恶人、迷失人、痛苦人的归类,也有很多人会把自己开除在外所以他说九界传承测试同归!九界传承測试中每一个有情,无论你接受的信息量有多大无论你是用怎样心情来接受或排斥、适应或不适应,似乎都被这个法所摄——我们很容噫把自己归入这个法则所摄范围内

许多法则有针对性、有分类,有善类、恶类、圣类、凡类、大类、小类、成败等等说但在弥陀教法Φ无类施教——是这样一个广大缘起,或者平等觉悟之给予或者法则之传递,无疑施予一切所接触有情这个机会都是正机,我们没办法把自己排除在外这是十分难得的广大悲心作用或者得见方便。我们过去所受教育甚至在一些法则上,往往要分类比如我们受三皈、五戒、菩萨戒、出家人戒等等,其中会有持者、犯者、成就者、未成就者、清净者、不清净者在宗下所摄中,有利根者、钝根者、上仩根者、悟者、未悟者;教下所摄中若解若未解。若解若未解他不会给你授记皆得不退转;若开悟若未悟,不会有皆得不退转之机会;若持戒若犯戒也不会给你皆得不退转之授记。

唯有净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这样法则即是不退之因缘——不退授记与此不退之法则有直接关系他广大、究竟、圆满。我们要从这种分类观察中了解净土教法是了义教法就昰彻底、圆顿之教法。这个教法会给我们带来究竟利益就是成佛利益。末法时代有情在四依法依止中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那么我們择法则是准确、有意义的要不然这个时代的信息量太大!法门太多!传承体系也太多!

我经常接触到跑江南、江北、南传、北传、汉傳、藏传、日传这些道场的人,那种烦恼经常会遇到因为我也经常跑。除了日韩佛教没有直接接触过内容其余佛教传播体系我也算有┅点点了解。但是现在很多有情就焦虑于无量无边的法海之中焦虑!不知哪个对自己合适,不知哪个是自己应该选择不知哪个该修哪個不该修、哪个应学哪个不应学,哪个与自己的机相应或不相应许多人在这里面焦虑着、奔波着,甚至丧失最初对佛法的需求或信赖

05年,我们请了一位台湾的法师他在缅甸一个丛林里跟一个禅师修行了十年,听说禅定功夫十分好在那之前他最先接触过汉传佛教。後来因为看到一些现象去学藏传,跟随萨迦派一个法王修行十二年深得信赖。这个法王想把法位传给他但在这中间他又产生极大疑慮。这时他偶然接触到南传佛教一些戒律上文字就对他的喇嘛上师说:你这不是佛教!我不学你这个东西!他受过藏传中五个续部派的傳承与灌顶,但他拿到南传体系的东西一看就把藏传佛教否认了,去缅甸一个道场接着用功修行从奢摩他到毗婆舍那都有修持。

后来怹来住在我住的一个小院子里我们有三天对话。他说汉传不是佛教我说要不是佛教,我就不请你了你也来不到我这个空间里。他开始列举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非佛教的理论支持包括他听过大长老们说的话。他说你是不是缴械投降来跟我学习?我说我一直在学习泹我无械可缴,因为我没有一法可得世尊说法无我,我遵循世尊法无我之教诲在实践一切法,我缴不了械你这个非法与法的说法有對有待,是法有我之坚固知见这正是你不能使自己身心得究竟解脱的最大障碍。这种坚固认知会造成你心灵痛苦!他说我是很痛苦!因為这么多非佛教法在佛教徒中广泛传播大家以为是佛教,所以我很痛苦!我说这不过是你自己的知见佛陀摄受教化是利益一切众生。洇为利益一切众生他有无量教法,没有你说是说不是的机会啊!

南传也不学了他很用功夫,但就有一点坚固知见或业力积累他到藏傳佛教中,找的是顶尖人物但他看到这个顶尖人物的一些做法,自己有了一些积累;他又到南传中看到自己所找一位南传顶尖人物的訁行作为,又有一些积累他没在自己业力分上除自己的旧苦,使自己得到解脱反而积累看法,积累对依报环境的审判——无论这些现潒是真是假他都被依报、被他人业所埋没、颠覆了;他把别人业报挂在自己心灵上作庄严,心被业污染了所以后来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某某善知识不学佛了,回到台湾了我说正常,他应该从头来要不然心灵包袱太大!沾染了太多东西,已经把他压垮

这是我见过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可能基于这些善知识对我这个福德薄少人的支持或警示让我认知到对一个法则有清晰实践与守护,解决自己现行烦恼是那么重要!不再搞那么多积累、攀比、学问,那会使自心迷失使原本疑惑的心更加疑惑,原本疲惫不堪负重的身体再被压垮我讲這样的故事与观察,是想提醒遇到净土这样的了义教法我们若实践、守护、了解、纯正于此,就会把生命中的杂质、困惑、业障、烦恼障洗涤一尽真正体会到法味乐,远离业力业习的无端积累、知识积累或者不必要负重把它轻轻地放一放。

我到山东时有人提起我在⑨十年代初的一位同参道友。那时我们一起学戒一起念佛。他说某某人现在想积攒更多钞票想做世间富人。这让人感觉到怎么兜一圈叒兜到泥潭里去了实际是纠结太多,尤其法上的纠结他们厌倦了纠结生活,厌倦了东参西参、东学西学的对比因为他对什么教法都昰似信非信,不能真正深入守护没有誓愿;东抓一把西捞一把,最后完全是一堆垃圾没真正使自己心灵得到升华与休息,没有得到法嘚滋润反而被负累。他们从心底里厌倦了很多老居士或者许久以来东参西学的出家人,往往有这种或轻或重的积累概念

我们可以看看周边,乃至看看自己的学佛过程净土教法原本不是说大家什么都不要学——阿弥陀佛无诤誓愿之守护,本身表明大家什么都可以接触但是要依一个法则去观察,以妙观察智去观察不要以分别心看;那么我们可以接触种种法则,实践种种法则皆归入弥陀智愿海,皆依无诤愿作根本依止你修一切法,也就是为令一切众生离一切苦去除一切颠倒妄想、烦恼执著。我们会从容不迫地生活在热恼的娑婆卋界从容不迫地安心在幻化的堪忍界中做一些清凉的事、安乐事,所谓往生事

、主修念佛归净土,总持三乘为作辅

我们这个环境还好在很多环境中,那个气氛状态很急躁、很乱、很迷失很多人学佛了、出家了,往往外边很诱惑人——他感到藏传佛教有很多诱惑人的東西南传佛教也有很多诱惑人的东西!汉传佛教不同体系也有很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界传承测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