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护国寺小吃本名是什么?

无论在这儿吃过多少次 你都不知道“护国寺”背后的秘密!
【导语】历经岁月,庙墙一点点消失,火灾又一次次抹去那些木制的殿堂,护国寺也缓缓地在城市的背景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提到护国寺,吃货们都会情不自禁脑补“护国寺小吃”。护国寺小吃之于北京,就像牛肉拉面之于兰州,羊肉泡馍之于西安,代表一座城市对美食的执念。护国寺小吃 张宁/摄豌豆黄、驴打滚、豆汁儿、糖卷果、馓子麻花……数不清的小吃,是大多数外地人体验北京小吃的“启蒙地”。而对北京人来说,清晨在这儿吃个芝麻烧饼、喝一碗热面茶,便是每天正确的打开方式。北京小吃的“招牌”像遍地开花的庆丰包子铺一样,北京城遍布护国寺小吃店。它的龙头,在西城区东北部的护国寺街。护国寺街路北93号、人民剧场对面儿的那家,是北京人心中最正宗的一家。护国寺小吃总店 张宁/摄
天儿擦亮,街道上还留着洒水车喷洒在花草上的气息,这里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进门儿是几十年不变的老国营味儿,夹杂着面茶的香、糖火烧的甜、豆汁儿的酸……每天都如此热闹 张宁/摄透过玻璃橱窗,背后整整齐齐的码着老北京的各种小吃,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麻团儿、姜丝排叉、焦圈儿……光是看着就流口水了。护国寺小吃 张宁/摄
不过,这些都是北京人解馋的小吃。大早上来这儿的馋主儿,为的是一口热面茶。北京小吃的名儿,总有一些“名不符实”。比如,麻豆腐不是豆腐,面茶也不是茶。面茶是用糜子面熬成的糊糊,颜色嫩黄。盛满一碗后淋上芝麻酱,撒上芝麻盐和干姜粉。面茶 北京日报图吃北京小吃,得学着点闲劲儿,不能急。面茶端上来,心急的人一口下去,会烫得叫出声来。像北京大爷,拿俩核桃买碗面茶往位子上一座,先揉着核桃,聊着闲天,家长里短抖搂完了,手里也冒汗了,面茶也温了,正合适大口喝。在老北京,喝面茶讲究不用勺不用筷,用手托碗,转着圈儿吸溜干喝。喝完以后,碗净,手净,嘴净,才够劲儿。喝完面茶,再来个烧饼夹肉,就可以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出了护国寺小吃的门,漫步在这条街上,你会庆幸吃饱喝足了才出来。 不然,整条街一家挨一家都是小吃,饿着肚子怕是挪不动脚的。合义斋炒肝、满广记老北京爆肚、新川面馆、老北京炸酱面……满眼都是小吃店,说是吃货的天堂,一点也不夸张。满广记爆肚 张小英/摄
若对这儿不熟悉,一定会好奇,为何护国寺街小吃扎堆儿呢?这还得从它的历史说起。命途多舛的古刹顾名思义,这条街和小吃店,都得名于京城名刹护国寺。但由于历史太久远,护国寺的踪迹难寻,很多人都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您要是走在街上问一个老北京,护国寺还在吗?他一准儿会说,早不在了。其实,紧挨着百花深处胡同,在几幢高楼的包围中,还藏着护国寺仅存的金刚殿。现存的护国寺金刚殿 张小英/摄红墙、绿琉璃瓦、斑驳彩绘,早已失去了当年皇家寺庙的辉煌与气魄,尘封在闹市中。护国寺原本是元代脱脱丞相的宅邸,被改建成崇国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赐名大隆善寺,后又改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这座寺庙被大加修缮,正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是当时京城数一数二的大庙。
如此算来,护国寺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但它的命途实在多舛。明末清初曾毁于兵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毁于庚子事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又遇大火,1920年1月,再遭火灾。清末《燕都杂咏》中曾叹息道:“萧条古寺太荒凉,惹惊沧桑漫断肠,皆因当年一把火,枯木残碑泣夕阳。”到上世纪70年代末,护国寺只剩金刚殿和地藏殿。遗憾的是,日又是一场火灾,地藏殿从此消失。为什么护国寺总被火灾困扰?昔日繁华的庙会老一辈的北京人应该还记得,隆福寺、白塔寺和护国寺的庙会,数当年北京最热闹的地儿了。过去做生意的小贩都逢庙会必赶,因为庙会上游人多,买卖好做。护国寺的庙会逢七逢八,每次都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大到文物珠宝,小到针头线脑,在这庙会上就没有买不到的。《燕京岁时记》载:“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之一大市会也。”不过,最让人心动的还是那些卖小吃的吆喝声,扒糕、切糕、豌豆黄、艾窝窝、豆汁儿、面茶、老豆腐……哪一样都看着透亮闻着飘香。寺庙的香火和庙会的“烟火”混杂成了一种特殊的气氛。据说,有一次炸油条的小贩因为粗心,酿成了一场火灾,烧毁了护国寺的大部分庙宇。历经岁月,庙墙一点点消失,火灾又一次次抹去那些木制的殿堂,护国寺也缓缓地在城市的背景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护国寺街 张小英/摄而大庙门前的护国寺街于2009年至2011年经过改造,重新成为了一处热闹的商业街,护国寺街的鎏金大字赫然昭示街头。不管怎样,当人们走过这条古香古色的老街,品味过护国寺小吃之后,总会对“护国寺”的传说充满遐想。金刚殿的琉璃瓦 张小英/摄
别忘了,寺庙的金刚殿还留在旧城的灰瓦中,它的故事就会继续。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ruichenli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老北京的三座护国寺
老北京的三座护国寺
护国寺是古代重要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目前全国尚存大型护国寺19处,分别在北京、温州、衡山、滁州等处。老北京护国寺曾是八大寺庙之一,据《顺天府志》载:“护国寺,旧称崇国寺,元僧定演建也。”定演俗姓王,生活于金末元初,今河北三河人,7岁入大崇国寺,拜善选为师,后被任命为崇国寺住持。元灭金时,崇国寺毁于兵火,后定演获元世祖赐号“佛性圆融崇教大师”,1284年前后,经元世祖赐地,得以在元大都重建崇国寺。明代宣德四年(1429年)改称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重修时,改名大隆善护国寺。明末清初时,该寺再度毁于兵火,清康熙六十一年(1721年)重修后,正式定名护国寺。清代末年,护国寺屡遭火灾,重修不及,遂致破败,如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存世,《燕都杂咏》中曾称:“萧条古寺太荒凉,惹惊沧桑漫断肠。皆因当年一把火,枯木残碑泣夕阳。”有趣的是,北京另外还有一处护国寺,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即八宝山褒忠寺,又称黑山护国寺。此寺是为了纪念著名太监刚炳而设。刚炳祖籍交趾(今越南),在靖难之役中表现突出,善使120斤钢叉,被明成祖赞为刚铁。刚炳后跟随明成祖北征蒙古,战功卓著,死于疆场。明成祖建黑山护国寺以祀之。黑山护国寺在明代颇有知名度,曾被7次重建,而参与重建的太监冯保、陈矩等人自成体系,与以王振为代表的太监系统泾渭分明,后者围绕法海寺活动,前者则以黑山护国寺为中心。明清太监老年需依靠寺庙养老,故得势时会向寺庙投资,既赡养前辈,也为自己将来留后路。据《宛署杂记》载:“皇亲王伟庄房一所、地七顷,系抄没冯保房、地,在夏庄村。”冯保曾与张居正联手把持朝政。张死后,冯保孤掌难鸣,被太监张诚揭发,家财皆被抄没,从这条记录看,冯保居然在八宝山附近有“地七顷”,基本囊括了八宝山一代所有的土地,则黑山护国寺显然已成其放债、收租的中心。清代时,黑山护国寺又8次被重建,都是由当朝大太监主持,晚清的李莲英、崔玉贵、小德张等都曾参与,据光绪时期《黑山护国寺题名碑》所记,在光绪末年的重修中,共387名太监捐资,占当时太监总数的19.45%。有趣的是,碑上李莲英的职位“长春宫二品顶戴花翎总管”中的“二”被描成“三”。据清制,太监最多只能三品,恰逢慈禧六十大寿,破例赐他二品,李莲英不肯接受,经恭亲王劝慰,勉强接受,但对外仍自称为三品。除了护国寺与黑山护国寺外,老北京还有一个小护国寺,据《北京资料》称:“小护国寺坐落内二区北沟沿四十三号,建于清初,属募建。本庙面积一亩,房屋十间;附属房屋十五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本寺管理,出租。庙内法物有佛像观音像,钟鼓鱼磬各一件,经典十三部,另有柏树两棵。”这个寺太小了,所以知道的人更少。本文主要内容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权威、责任、实用,展示文化内涵
作者最新文章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00b83e17fe4cb4-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北京护国寺本名是什么?_百度知道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北京护国寺本名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名护国寺,又称西寺,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修缮,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
采纳率:6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护国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
小学始建于1954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了。学校占地面积3796平方米,操场面积1386平方米。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学校环境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
绿色的人工草坪,优雅的教学环境,浓厚的人文气氛,使学校充满活力。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先进的计算机教室,宽敞的多功能厅,专业的音乐、美术、科学、劳动、写字教室,藏书丰富的师生阅览室,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小屋”和保健室,各个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护国寺小学是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乐园。
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教科研相结合,形成了“教育不能放弃质量,教师不能放弃责任”的教育理念,依靠独特的地域文化,逐渐形成以传承经典为龙头,以养成、感恩教育为灵魂,开展“博爱、博学、博览”的“三博”教育,着力培养博爱的校风、博学的教风、博览的学风,建设博爱的学园、博学的花园、博览的乐园,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教育平台,实现小学校---大发展、小学校---大课堂、小学校---大教育的旗帜鲜明的教育理念,努力办成让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和谐学校。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学校历史
学校于日成立在市教育
局备案,当时除小学部外上有幼儿园,校名为“私立辅仁大学教育系附属小学及幼儿园”。1950年10月私立辅仁大学国家接办改国立。1952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附校中、小学移交北京市教育局,校名即为: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校长履历
姓名:汤国强 性别:男 年龄:43岁 日[1]
小学高级教师 大本学历
1989年毕业于西城师范
199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大专)
2001年毕业于北京市市委党校(大本)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结业
年西城区武定小学
2000年-2001年西城区太平桥小学
2002年西城区华嘉小学
任北京市西城区华嘉小学教导主任兼教科室主任负责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西城区科研学科带头人。
2006年华嘉小学副校长
2009年护国寺小学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
2010年护国寺小学书记、校长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师资力量
任志军同志,1969年2月出生,今年35岁,现担任西城区护国寺小学副校长,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
任治军同志于1988年毕业于西城师范学校,毕业时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并于1988年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88年分配到护国寺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工作。先后参加了区级评优课及第二届“金秋杯”的教学比赛,并获奖。多次获得“五四”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曾三次获得“希望杯”,并获得过“区先进工作者”“德育现金”“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及3%提前晋级的荣誉。94年被提为教学主任,96年开始担任副校长职务,一直主抓教学等工作。科研论文多次获国家、市、区级奖项。2003年获得西城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国学课程
学校有了自己的校本课程——国学。我校有一名兼职教师担任国学的教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开展不同的教材,一二年级是《弟子规》,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让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故事的动画,教学生会读,会背,能理解意思,还教学生吟诵,学生都很喜欢。我们知道吟诵是最切合中华经典的诵读方式,它不仅让经典诵读变得趣味横生、寓教于乐,而且凭借其音韵之美让吟诵者快速记住篇幅浩大的国学经典;吟诵尤其能起到教化人心、提升文化品位、涵养君子品质。此外,我校还在学习《道德经》,目的是让学生能有较高的素养[2]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校网.[引用日期]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校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国寺小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