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房地产有几个镇

梧州是属于广西省地区的吗?_百度知道
梧州是属于广西省地区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市区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东大门。现辖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苍梧县、藤县和蒙山县,代管岑溪市,面积12588平方公里,人口305.43万,其中市区面积1097平方公里,人口45.2万。
梧州市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王朝设苍梧王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苍梧郡(因梧州多刺桐树,又称苍梧花,故以花名定郡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名梧州。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西、广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民国10年(1921年)始称梧州市。1927年梧州市政府成立,梧州为广西最早的省辖市。汉武帝初年,曾于梧州及今广东封开县一带设广信县(属交州苍梧郡)。后来,广信以西称广西,广信以东称广东,两广因此而得名。
梧州市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门384公里,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梧州市基础设施条件日臻完善。交通方面,水运至穗、港、澳全年可通航1000吨船舶,西江二期整治之后将提高到3000吨级。已建成集装箱码头3座,港口年吞能力达700万吨,有5万多吨位的船舶专营港澳航线。溯江而上可通贵港、南宁、柳州、桂林等市。陆路有一级公路通粤、港、澳,距广州280公里,3小时即可到达。二级公路通南宁、柳州、桂林、玉林、贺州等地市。通往所辖各县(市)的均为国道。梧州飞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客机。筹建中的桂林至梧州、南宁至广州(经梧州)等多条高速公路、洛阳至湛江铁路(梧州段)、贵阳至珠海铁路(梧州段)及梧州港等,正在为梧州编织一个全新的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能源方面,电力主要依靠广西大电网及自身火电、水电供给,有6.9万千瓦的京南水电枢纽和1.2万千瓦的爽岛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2.1万千瓦,总投资近60亿元的长洲水利枢工程将于近期动工。邮电通信事业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梧州市区已建成河西防洪堤、河东防洪堤,梧州城区结束了年年被淹的历史。
梧州市自然资源丰富。梧州市地理位置独特。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长年无冬,春秋相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7%。耕地总面积9.5万公顷,是广西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森林面积87万多公顷,林木总蓄积量2528万立方米,是国内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松脂生产基地之一。矿产资源有钛、金、铜等30余种。其中命名为“中国岑溪红”的花岗岩储量21亿立方米。全市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7万千瓦,可开发资源108.9万千瓦。梧州山水钟灵毓秀,山在城中,城将水抱。有风光、胜迹和文物点250多处,有被苏东坡称为“鸳鸯秀水世无双”的鸳鸯江,有爽岛大型天然瀑布群、全国最早建设的孙中山纪念堂、东南亚最大的蛇园、世界最大珍稀保护动物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李济深故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002年2月,梧州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梧州市是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梧州市的火电、火柴、肥皂、电池、机械、纺织、治炼、医药、化工等行业就享有盛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梧州市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市拥有纺织、化工、食品、机械、电子、塑料、制革、制药、服装、造船、轻工、印刷、石材等10多个工业门类。林化林产工业、轻化工业、食品工业、房地产业、对外贸易已发展成为梧州的优势产业。广西红日、中恒集团已先后上市。梧州已拥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名优产品占全广西的14%左右。
梧州市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著名学者梁羽生等均系梧州人。梧州市全市人口中,汉族占98%以上。少数民族有壮、瑶、回、苗、侗等21个,人口51100多人。梧州为粤方言区,城市人口中,半数以上与粤港澳有亲缘关系,语言相通、习俗近同,交往广泛。有定居国外的华侨、外籍华人以及港澳同胞35万多人,国内的归侨、侨眷、侨属有37万多人。岑溪市是广西有名的侨乡之一。
梧州市有许多引以为自豪的全国之“最”、世界之“最”。
(1)梧州是中国最大的松脂生产基地,年产松脂超过7万吨。梧州松香不仅在全国市场享有崇高声誉,而且在欧美、东南亚也有广阔市场。(2)梧州是世界最大的人造宝石加工基地,全世界40%的人造宝石在这里加工,然后销往世界各地。(3)梧州是全国桥梁类型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市区建有8座造型各异的大桥。(4)梧州有储量达21亿立方米,被人称之可与“印度红”相媲美的“岑溪红”花岗岩。(5)梧州有全国建造最早的中山纪堂。
(6)梧州是东南亚最大的宠物(犬只)饲养基地,几乎世界各地的各类名犬都可以在梧州找到。(7)梧州有亚洲最大的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人工繁殖的黑叶猴已经超过100头,其中两头赠送澳门市政厅。(8)梧州有质地最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全国足球训练基地,有22个利用天然草被辟成的国家级训练场。每年冬天,当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梧州已是春光明媚、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世界,全国各地许多青少年足球队都到梧州进行冬、春训练。目前这里正成为中国女足二次创业的基地。
梧州市一直致力改善投资环境。近年来,梧州市努力为外来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市上下达成了“人人都是招商者,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共识,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外来投资优惠办法》、《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招商代理管理暂行办法》、《梧州市外向型工业园区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吸引外商来梧投资。成立了市处来投资服务中心、市外商投资进出口服务中心、市外商投诉中心。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办事制度,诚心诚意为外商服务。日本西铁城、香港卓业、骏业、神农药业和北京华联综合超市等企业纷纷落户我市。
为了抓住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粤港澳台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加快梧州发展,按照自治区党委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以及关于桂东经济区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镇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定位,梧州市先后建立了现代农业实验区和外向型工业园区,并以这两个园区作为梧州市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梧州市现代农业实验区包括43个乡镇,覆盖174万人,拥有92.4万亩耕地。实验区在引进新物种及核心基地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并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扶持,目前已吸引一大批外商前来投资。
外向型工业园区已于2002年初正式动工兴建。其发展目标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动作,培育产业链式的工业集团,塑造国际型的绿色工业形象。工业园区远景规划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十五”期间建成6平方公里。在工业园区投资办企业,既可享受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又可享受西部开发优惠政策,还可享受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的政策。
近年来,梧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五”时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梧州,这个广西的东大门,正迎来加快发展,乘势前进的大好机遇。尤其是总投资达到200亿的河东防洪堤、长洲水利枢纽、洛湛铁路桂东段、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骑楼城”等“五大工程”对梧州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梧州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我们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从梧州实际出发,确定了“十五”时期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00元;全市财政收入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10%;“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0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
为实现上述目标,梧州市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建设东大门,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结构调整、加大投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为重点,以河东防洪堤、长洲水利枢纽、洛湛铁路、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以及“骑楼城”建设为契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博,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的跨越式发展。
2007年,我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经济社会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快速发展势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梧州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新地镇介绍_广西梧州龙圩区新地镇地名网
广西梧州龙圩区新地镇
地名:新地镇隶属:行政代码:代码前6位:450421长途区号:0774 邮政编码:543000车牌号码:桂D行政级别:镇人口数量:约5.29万人 新地镇相关网站:?????????????????
  1、地理位置与地形 新地镇位于苍梧县城南约二十五公里,距梧州市以北三十八公里, 地处岑溪、苍梧、藤县三县交界。东与大坡、广平乡毗邻,西与藤县琅 南、南安乡接壤,南与岑溪太平乡相连,北与苍梧县林水乡交界。镇域 地形呈长方形,属丘陵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主要河流有上小河,自南 向北流贯全乡,境内流程共约三十公里。
2、气候条件 新地镇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21.00C, 最冷 是1月,1月平均气温7.8-14.40C,最热月是7月,7月平均气温27.4- 28.70C,全年无霜期32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410毫米,其中夏半年( 4-9月)为1152毫米,占全年雨量的81.7%,历年平均雨季天数为101 .3天,雨热同季。 全镇全年主导风为北风和东北风,除3-7月盛行东北风和东南风外, 其余各月盛行北风。
新地镇土地总面积约二百三十七平方公里,辖二十个行政村,一个 集镇区,四百二十二个自然村,1994年总人口为52934人,共有10090户。 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全镇有耕地5514.55公顷,其中水田3458.20 公顷。1994年稻谷种植面积3903.13公顷,总产达1673.76万公斤,旱地 1932.95公顷,主要种植甘蔗、木署、花生、大豆等作物;园地151. 62 公顷,以果园为主,主要分布于训村、都梅、富回、洞心、题铺等村; 林地16460.08公顷,其中有林地6584.93公顷。 镇区有普通中学一所,小学二十所,卫生院一间,卫生所二十间。 此外,镇内还设有图书室、文化站、电影院等机构。集镇区内工业企业 主要有钛矿场冶炼厂、矿泉水厂等,是全镇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感谢网友"象仔"分享此内容。]
新地镇区划 121 新地社区
122 回龙村
220 大维村
122 新铺村
122 思贤村
122 都梅村
122 龙窝村
122 新地村
122 富回村
220 古卯村
220 四落村
122 古令村
122 洞心村
220 大同村
220 富禄村
122 题铺村
122 新科村
区划: ? ? ?
?龙圩区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在梧州人眼里南宁人就是真正的村佬【广西乡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615贴子:
在梧州人眼里南宁人就是真正的村佬收藏
从汉代开始到宋代,梧州一直都是岭南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交接点,梧州还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粤语的发源地。在宋代时,岭南一分为二,梧州之东为广东,之西为广西,而梧州从此划分为广西。1929年开始梧州一度成为广西长达18年的省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民国时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广西的财政收入70%以上来自梧州,广西进出口总值有梧州90%的贡献,梧州占广西工业总值的三分之一。当时的梧州凭借西江航运发达,商旅云集,是广西外贸的总出口,有“半个梧州水上浮”之说。
难宁算个鸟 丈着首府收刮广西发达的地方的民脂民膏拿给桂西搞扶贫。
村佬这数据真实吗?
漏洞百出,唐五管有梧州么?民国时期,陆荣廷下野之后,1921年马君武跑到梧州给大炮当了不到一年窝囊省长,最后新桂系上台,省会依然南宁
现在还真不知道难宁在什么地方,那个角落!因为没去过
现在还真不知道难宁在什么地方,那个角落!因为没去过
从来没去过南宁的路过
历史上财政贡献最大是浔州府,取消浔州后财政收入最大是梧州府,南宁那时候是小乡镇而已!
真心某去过广西首府
梧州市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苍梧王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广信县、苍梧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移治广信县城(今梧州市区),辖岭南等9郡,梧州成为岭南首府。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广信县改称苍梧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梧州,辖3县。从此,梧州为历代的州、路、府、道、县治。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总督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西、广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 民国2年(1913年)撤销梧州府设郁江道、苍梧县。民国10年设立梧州市政厅,始称梧州市。16年12月,梧州市政府成立,为广西最早的省辖市。18年,广西省政府曾一度设在梧州。
梧州市是广西工业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梧州便拥有机械、纺织、冶炼、医药、化学、电力、火柴等行业。1933年,梧州有工厂716家(其中小作坊和手工业占大部分),资本总额242.7万元(银毫),有工人4700多人,动力1279.64千瓦。梧州工业资本投资占广西4市(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工业资本总额的73%,在广西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宁靠着在区内靠着着广西卫视宣传这几年才勉强被人们熟知。走出区外大把人不知道。
现在新闻到处播的是人家桂西怎么怎么穷,然后国家给了多少多少钱,再然后搞优惠政策引来了多少企业,,然而梧州除了宝石节和发洪水的时候能露个脸,还是短短的,,个人觉得,政府也不争气,靠近广东,而且梧州人很多亲戚也在,政府却经济搞不起来
壮府南宁看见这几个字就想吐
支持梧州。
难宁是不是越南的,
在中国人眼里,南宁还是村尾最偏僻单门独户的一家。他们不喜欢出门,也不喜欢跟村上的人玩耍,整天喜欢待屋后怕那几株香蕉树。莫名其妙的是常常看不起喜欢出门玩耍的同村人。尤其是村头跟隔壁村很近那几家和东北面很好客那家。人前人后常常毫无顾忌的诋毁人家。
标题哥认同
南宁市区人都是讲白话的,乡下有少数说装话
没有文化就不要吉吉巴巴的,再怎么嚷嚷梧州也还是那么小,那么仍然发展缓慢。若要进步就先谦虚,先学习。你们自己高抬自己,其实别人就没把你们当回事。最可悲的是井底只蛙从未意识到自己只是只蛙!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还是揪辫子
和你说话我都觉得掉十层身价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苍梧县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苍梧县,隶属梧州市,地处东经110°51′~111°40′,北纬23°26′~24°10′之间。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梧州北部。东毗封开县,西邻、,南连、、,北与交界。[1]
2013年,苍梧县辖9个镇,总面积2680平方公里,总人口38.62万人。[2-3]
苍梧县是名茶的原产地[4]
,“”。[5]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六堡茶为。[4]
2016年,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6]
2016年,苍梧县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7]
拥有“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8]
“全国绿色小康县”、[9]
“”、[10]
““全国营造林先进单位”、[11]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11]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12]
“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8]
“全国诗词之乡”[13]
、“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14]
“全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单位”[15]
等称号。2015年,苍梧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8亿元,比2014年增长5.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53亿元,比2014年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8亿元,比2014年增长33.13%;财政收入完成5.33亿元,比2014年增长13.2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8148元,比2014年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534元,比2014年增长8%。[16]
苍梧县建制沿革
南取,置南海、桂林、象郡3郡。县地属。
初并桂林、象郡称,并封其宗人为苍梧王,治。
汉六年(公元前111年),置(今苍梧县及梧州市全境),县治广信城(今梧州市)。[22-24]
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今人和村、岭脚镇等地),县治猛陵(今岭脚镇孟陵村)。广信、猛陵两县隶。郡太守驻广信县(今梧州市),刺史部治所由赢[阝娄]移驻广信县。
天纪四年(280年),由广信县分置新宁县(今大坡镇、广平镇地),县治(今大坡镇城村)。隶苍梧郡。
晋元年(280年),由广信县分置(今龙圩镇、新地镇、林水乡地),县治农城(今龙圩镇),同年新宁县改名。
时,农城县改名,隶苍梧郡。
,今县境内有广信、猛陵、遂城、宁新4县,同隶苍梧郡。
三年(583年),广信县更名苍梧县。同年撤宁新县并入苍梧县。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改名。
隋三年(607年),撤猛陵县并入豪静县。今县境有苍梧县、戎城县,同隶苍梧郡。苍梧县为苍梧郡治所。
四年(621年),复置猛陵县,更名为孟陵县。孟陵县、戎城县隶。
唐八年(634年),孟陵县改隶。
唐年间(650—655年),隶梧州。
唐元年(742年),戎城、孟陵两县改隶苍梧郡。
唐四年(901年),戎城、孟陵两县改隶。苍梧县隶梧州,为州治所。
二年(908年),马殷据定梧州,苍梧县属楚。
八年(950年),刘隐子发兵攻楚,取梧州,苍梧县属南汉。戎城、孟陵两县仍隶桂州,苍梧县仍隶梧州。建制不变。
四年(971年),撤孟陵、戎城两县并入苍梧县。
宋六年(973年),复设戎城县。
宋四年(1071年),撤戎城县并入苍梧县,同时戎城改名称戎圩镇。苍梧县隶梧州,为州治所。
自宋代以后至民国,今苍梧属地均无县以上行政建制。
设行中书省,废州郡,省下设路。苍梧县隶,为梧州路治所。
改路为府,苍梧县隶,为梧州府治所。
苍梧县隶梧州府,为梧州府治所。
清五年(1855年),、率起义军攻占梧州,改苍梧县为秀平县。义军败退梧州后复为清制。
元年(1912年),苍梧县并入梧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复县设道,苍梧县隶苍梧道(民国3年改属郁江道)。
民国十年(1921年),粤军入梧,城内设梧州市政厅,城外各乡镇仍属苍梧县辖。
民国十一年(1922年),撤梧州市政厅,设市政工程处。
民国十三年(1924年),撤市政工程处,设梧州商埠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广西废道设行政督察区,苍梧县隶梧州区。梧州商埠局改为市政委员会。同年撤市政委员会成立梧州市政府,以原苍梧县城区三角嘴及河对面火山至高旺一带为行政区划。
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省设12个民团区,苍梧县隶苍梧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苍梧、两个民团区合并置梧州民团区,苍梧县隶梧州民团区,同年7月撤销梧州市,其辖区域划归苍梧县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以原8个民团区辖域划为8个行政监督区,苍梧县隶梧州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行政监督区改称行政督察区,苍梧县隶梧州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隶第三区,区治苍梧县。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苍梧。
日,苍梧县人民政府成立,与梧州市分治,隶梧州专区。
1951年7月,梧州、两个专区合并称容县专区,苍梧县隶专区。
1958年7月,复归梧州专区。
1971年,隶梧州地区。
日,国务院批准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划归梧州市管辖。
1984年1月,改属梧州市管辖。[25-26]
苍梧县行政区划
苍梧县区划沿革
明代,苍梧县划为:华岳、善教、宣德、宝伦、阜民等5,淳政、通泰、迎恩、水西、育真等5;11乡:东安、吉阳、多贤、长行、浔阳、冠盖、恩德、平政、平乐、安平、须罗。并置东安、安平、长行、罗粒4个,乡以下设图。
清代沿用明制,全县划11坊1所11乡。城内华岳坊、宣德坊、善政坊(善教)、保伦坊(宝伦)、阜民坊、淳政坊、通泰坊、迎恩坊、水西坊、育仁坊(育真)、富民坊等11坊;1所即梧州所,下辖5甲;在城外农村11乡,江南5乡(平乐、吉阳、长行、冠盖、须罗),下辖9图、16堡、1洲、1市、6甲、330村;江北6乡(多贤、浔阳、恩德、平政、安平、东安),下辖11图、15堡、1洲、24甲、710村。
清乾隆八年(1743年),撤销罗粒巡检司,保留东安、安平、长行三巡检司。
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仍置11乡,乡以下设保、闸、甲。浔阳乡辖4个堡,东安乡辖5堡7,吉阳乡辖5堡1甲,冠盖乡辖5甲,长行乡辖6,平乐乡辖1圩、1洲、3堡,须罗乡辖3堡,多贤乡辖6堡,平政乡辖1洲6甲,思德乡辖5甲,安平乡辖6。
清末,苍梧县仍设11乡,编为25图、1所、255甲(城内1所4图45甲,城外分11个乡,21图210甲)。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全县分7区、69乡(镇)、721村(街)、7526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撤销区建制,全县分为37个乡6个镇、691个村(街)、6236甲。
日苍梧解放,全县设戎城、广平、夏郢、贤德、东安5个大区,隶中国人民解放军梧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分别管辖原37个乡镇。日县市分治,苍梧县人民政府同时成立,各区改县隶。
1950年10月,全县调整为10个区69个乡1个镇。
1952年5月,区划进行调整,原9区的六堡上、六堡下、龙冲、凤仪4乡划为一个区,称第10区(驻合口街);原9区的木双、梨埠、黎壁、料口及原第10区的石桥、廉溪共6个乡划为一个区称11区(驻料口);原10区的务平、培中、沙头、大寨、塘湾、新建6个乡划为一个区,称第12区(驻沙头);原7区的京南、古榄、森关、狮寨、合水和长发乡部分的村划为一个区,称第9区(驻长发);原长发乡的外旺、大社、塘楼、中庆、上旺、大庠、下旺等村及古道、思丰、仁庆、倒水等乡划为一个区,称第7区(驻倒水)。区划调整后,即进行划分小乡,全县在12个区内划分为230个小乡。同年11月,奉省人民政府决定,将12区的沙岐、龙科、新村、沙头、大寨、中平、双尚、上洞、塘湾、横江、深塘、大平、茶坪、新建、思艾、参田、石川等17个小乡划归管辖。
月间,区划再次调整为12个区152个乡。
1955年1月,原划归贺县的17个乡中,有沙头等15个小乡重新拨归本县管辖,称13区(驻沙头)。辖16个乡(大寨乡分出中平乡)。至此,全县划为13个区,167个乡、1个镇。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把原168个乡(镇)并为34个大乡、1个镇。
1958年8月,将龙华乡的龙新农业社和扶典乡的扶典农业社划归梧州市管辖。同年9月撤销大乡,成立大坡、广平、新地、人和、长发、六堡、梨埠、东安、夏郢9个人民公社,下辖各大队(即原小乡)。
1959年10月,调整原大坡、人和两公社辖下的部分大队及长洲岛各大队与龙圩镇合并组建城关公社(该公社辖区相当于原长洲区)。
1960年6月,长发公社分为长发和倒水2个公社,夏郢公社分为夏郢和旺甫2个公社,东安公社分为沙头和石桥2个公社,全县公社由10个调整为14个。
1961年6月,成立5个大区和1个区级镇。区辖公社,公社辖大队。全县重新调整为30个公社225个大队。
1962年10月,撤销5个大区和30个公社,恢复1955年1月~1957年12月的13个区、1个镇建制(龙圩镇为区级镇)。区以下称乡(社)。
1966年1月,改区为公社,下辖大队。
1971年2月,长洲公社的竹湾、寺冲、长地、正阳、龙平、龙华、泗洲等7个大队,夏郢公社的平浪大队,旺甫公社的河口、思扶、华堂3个大队以及双桥大队的上屋、下屋等生产队,总共12个大队211个生产队拨归梧州市管辖。同时,撤销长洲公社,并以原长洲公社四合、林水、古凤、恩义等4个大队,从大坡公社划出的念村、思念、寨中、社学、新利等5个大队,从新地公社划出的大恩大队,共10个大队组建林水公社。全县仍为14个公社、镇。
1984年9月,调整原梨埠、人和、长发等行政区辖境,组建木双、岭脚、京南3个新乡。
1988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平、大坡、新地、人和、倒水、夏郢、石桥、沙头8个乡改为镇。
1990年,全县辖9个乡、9个镇,247个村公所,3个居委会和1009个村民委员会,4308个村民小组。[27]
日,原林水镇与龙圩镇合并称为龙圩镇。办公地点设在原林水镇人民政府,同时,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1个经济作物大队。[28]
日,苍梧县的划给梧州市管辖、划给梧州市管辖、旺甫镇划给梧州市管辖。全县辖14个镇。[28-29]
2005年7月,人和镇与岭脚镇合并为岭脚镇,长发镇与京南镇合并为京南镇,全县辖12个镇。[28]
2013年,苍梧县的、、、划给梧州市管辖。梧州市万秀区旺甫镇划回苍梧县管辖。全县辖9个镇。[17]
苍梧县区划详情
截至2013年,苍梧县辖、、、、、、、、9个镇,134个村民委员会。[2-3]
县人民政府驻石桥镇东安街1号。[17]
苍梧县地理环境
苍梧县位置境域
苍梧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梧州北部。东毗封开县,西邻、,南连、、,北与交界。地处东经110°51′~111°40′,北纬23°26′~24°10′之间之间。[1]
总面积2680平方公里。(注:民政部显示面积为2784平方千米,苍梧县政府网站显示面积为2680平方千米。)[2]
苍梧县地质
苍梧县内地层主要有:寒武系、泥盆系、下白垩统—下第三系、第四系、侵入岩。岩性主要为砂页岩,泥页岩,粉砂岩,细砂岩,粉、细砂岩夹页岩,粉砂岩夹砂岩及碎砂屑岩,粘土岩;岩体由灰岩、硅质岩夹粉砂质页岩(灰岩变相)、砂质粉砂岩、页岩夹白云岩、砂岩、石英砂岩组成。[32]
苍梧县位于湘桂褶皱带内,桂林隆起的南西,或称广西山字形构造东南翼的东西褶皱带内;即处于大瑶山褶断束与天堂山褶断束的交汇处。县境北部及中部与大瑶山褶断束一脉相连。地质构造特征主要为高角度的、紧密的、对称的(局部有倾斜)线状褶皱。幅度较大,见到水口群下亚群;方向性明显,伴生有少量的走向逆断层和正断层。多随褶皱构造的消失而消失。此外,岩浆活动欠剧烈,多为花岗岩岩墙。[32-33]
苍梧县地形地貌
苍梧县以丘陵、低山、中山地形为主,平原较少。一般海拔400—600米,平原河谷地段标高20—80米,高耸地段800—1000米,最高峰亚燕顶海拔1046米,座落在县西北部的狮寨乡与贺县交界处。桂东北中山与喀斯特低山丘陵省的东安河流域剥蚀丘陵谷地小区及漓江下游变质岩低山丘陵小区,境内山丘宽广,几乎全为土山,其中石山仅3240亩,分布在石桥附近。山系西北部为大瑶山及大桂山余脉的延伸。[33]
苍梧县内侵蚀地形分布很广,约占总面积60%左右。由寒武系——水口群构成之中切割中、低山地形和寒武系一一水口群、下白垩统、花岗闪长岩等构成的低丘陵地形及残留山(河流阶地地区)等所组成。中切割中、低山呈南北向,分布于西北部地区,由北向低落,海拔一般高700—1000米,比高500—800米;低山丘陵,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海拔100—500米,少数500—600米,比高50—300米,少数400米。残留山分布在石桥附近之冲积平原内,呈孤立的单个山丘残留下来,由碳酸盐类岩石组成,海拔200米,比高100米左右。
侵蚀构造地形,分布于东部和东南部,北部也有发育。由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及寒武系——水口群、泥盆系砂页岩构成之中切割中、低山地形和下泥盆统构成之浅切割低山、山垄地形所组成。中切割中、低山分布于东部,海拔700—1000米,比高500—800米;浅切割低山、山垄地段分布于西北角鸡罩岭、鸡公顶等地,呈北北西,北北东向,山脉与构造线走向吻合,发育于下泥盆统砂岩之上,与低山丘陵线非常明显,呈山垄状延伸,山脊明显狭窄,波状起伏。海拔500—700米,比高100—500米。
——侵蚀构成地形,分布于石桥附近,奇峰屹立,发育溶洞、石芽、竖井、暗河。石顶部一竖井相通,井壁陡直,圆形,直径约5米。
石桥镇石山
、地形——坡地、丘陵,分布于石桥、沙头等地。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山脊很不明显,由微具起伏、高差不大的馒头状山顶所组成。山坡圆凸,两坡对称,坡度平缓(10°—15°)。海拔50-200米,比高20—60米。剥蚀堆积地形,由山前倾斜平原——洪坡积裙表面和火山地形所组成。分布于中低山之坡下,为颇厚(10余米)的山前洪坡积层所构成,坡度平缓(约5°左右),向河谷或凹地倾斜。
侵蚀堆积地形——河流阶地,由河漫滩一级、二级、三级阶地组成。分布颇广,东安河、抚河两侧,及山区较大河流、河谷都有分布。多为南北向,呈狭长带状形。宽200—4000米不等。海拔20—80米。表面平坦,或微具起伏。
苍梧县境内诸山属“五岭”山脉,主要有三大支脉分布于西、北、南三面。西面为大瑶山余脉由贺县蜿蜒至狮寨乡境内,主峰亚燕顶,海拔1046米,为全县最高山峰,延伸到夏郢镇境内的天洪顶,海拔975米;北面为大桂山余脉延伸至沙头镇境内,主峰大木顶,海拔840米;南面为粤、桂两省区界山——云开大山,其余脉延伸至大坡镇境内铜镬大山,主峰鸡心顶,海拔753.1米,延伸至广平镇境内的大金初顶,海拔763米。[34]
苍梧县气候
苍梧县属区,处于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域。夏半年盛行暖湿海洋气团,吹偏南风,冬季盛行干冷的大陆气团,吹偏北风。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年均331天。年均气温21.2℃;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大于或等于0℃总积温为7738℃,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6925.3℃。按四季划分标准,以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季、秋季。苍梧县的四季起止时间为:春季自1月26日始至4月20日止,共85天。夏季自4月21日始至10月20日止,共183天;秋季自10月21日始至1月10日止,共82天,冬季自1月11日始至1月25日止,共15天。
总的来说,县境内,夏热冬暖,雨热同季,适宜作物生长的季节长,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四季均可耕种,并宜于亚热带及部分热带的生物生长繁衍。但水、旱、风、低温、霜冻、冰雹等灾害仍时有发生。[33]
苍梧县水文
苍梧县河流属西江水系,较大河流有、。
桂江:旧称府江、抚河。从昭平县木格乡由西北而东南至思蓬村大平寨流
入苍梧县境内,流经京南、长发、倒水4乡镇。
东安江:位于县北部,发源于贺县石排顶,从北向南流经沙头、石桥、梨埠、木双4个乡镇至广东封开县大洲汇入贺江后至江口镇注入西江。河道总长121公里,县内干流长91.15公里;总流域面积2165.85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1348.93平方公里;天然落差739米,可利用落差108.5米;年径流量18.1亿立方米。最大流量329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流量61.8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3.15立方米每秒。流域内水利、水力资源丰富,为本县水资源和水力资源重点开发地区。构成东安河的主要支流有石川河、深塘河、大平河、六堡河4条。[36]
苍梧县自然资源
苍梧县动物资源
苍梧县内兽类有:野猪、穿山甲、狸、水獭、黄琼、、黄鼠狼、、田鼠、蝙蝠等。
苍梧县内鸟类有:鹰、、猫头鹰、、杜鹃、、喜鹊、乌鸦、罗鸦、画眉、、、啄木鸟、燕子、、、、毛鸡、麻雀、野鸭、黄莺等种类。
苍梧县内鱼类有:、、、鲤、鲮、鲭、鲫、扁鱼、刺巴、倒刺巴、、鲶、、、、桂花鲮、赤眼鳟、胡子鲶、马口鱼、、塘角鱼、泥鳅、鲥鱼(三来鱼)、嘉鱼等。
苍梧县内虫类主要有:蚯蚓、蚂蟥、蜈蚣、蜻蜓、蝴蝶、蜂、螳螂、蟋蟀、蝼蛄、蚁、蜣螂(俗称牛屎虫、推车虫)、地龟虫、金龟子、等。
苍梧县内两栖类有:大鲵(娃娃鱼)、蝾螈(肥螈)、蟾蜍(癞蛤蟆)、青蛙、石蛤等。
苍梧县内爬行类有:龟、鳖、蟹、山瑞(山龟)、蛤蚧、壁虎(盐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青竹蛇、三索线蛇、五寸锦蛇、南蛇、黄梢蛇、乌梢蛇、茅蛇等等。[37]
苍梧县植物资源
食用类有:、枸杞、(香信)、木耳、黄京菌、麻子菌、鸡嘴菌、杨梅、山梨、山楂、(稔子)、喉甘子、榄、万寿果等。
用材类木类有:松、杉、樟、格木、黎、楠、椎、木莲、观光木、紫荆木、牛尾木、荷木、鸭脚木、白花木、槁木、山枣木、桐木、等;竹类有:毛竹、篙竹、丹竹、楠竹、黄桃竹、黄竹、大头竹、马蹄竹、筋竹、勒竹、篱竹、苦竹、紫竹、甜竹等。
观赏类木本类有:杨柳、、、柏、水杉、木棉、槐、梧桐、万年青、相思树、、冬青等;花类有:梅花、杜鹃、菊花、鸡冠花、仙人掌、玉兰花等。
药用类木本类有:首乌、牛七、、骨灵仙、鸡血藤、寄生、两面针、、天冬、、桔梗、紫胡、淡竹叶、百合、金银花、等。
草类有:、小狗尾草、芒草、野古草、、画眉草、马塘草、沙草、、、艾、马鞭草、茅草、蕨等。[37]
苍梧县矿产资源
苍梧主要矿产有8种,分别是:黄金矿,分布在旺甫、梨埠、石桥、狮寨、京南、岭脚等乡镇;黑矿,分布在狮寨、京南等乡镇;矿,分布在沙头镇黄茅山;矿,分布在六堡镇梧洞村;,分布在京南思蓬村;,分布在石桥镇。,分布在石桥镇长腰岭;,分布在沙头镇。[38]
苍梧县人口民族
苍梧县人口
2013年3月,苍梧县总人口38.62万人。[2]
苍梧县民族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苍梧县有、、、、、、、、、、、、、、、等16个民族。其中汉族572123人,占总人口99.4%;瑶族1713人,占总人口0.3%;壮族1611人,占总人口0.28%;其他少数民族105人,占0.02%。在少数民族中,瑶族、壮族是土著人(也有少数瑶族、壮族人是解放后从外地迁来的),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在解放后从外地调来县工作的干部职工及其家属。[39-40]
苍梧县经济
苍梧县综述
2014年,苍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5亿元。财政收入4.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40元,比2013年增长6.50%;农民人均纯收入6050元,比2013年增长10%。[41]
2015年,苍梧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8亿元,比2014年增长5.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53亿元,比2014年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8亿元,比2014年增长33.13%;财政收入完成5.33亿元,比2014年增长13.2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8148元,比2014年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534元,比2014年增长8%。[16]
苍梧县第一产业
2014年,苍梧县粮食播种面积37.2万亩,粮食总产量12.5万吨,六堡茶种植面积6.23万亩,砂糖桔面积6.13万亩,总产量10.65万吨。苍梧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75万亩,网箱面积达
8.81万平方米,规模养猪场34家,规模养鸡场14家。2014年苍梧县水产品产量9439吨,生猪出栏22.27万头,家禽出栏389.18万羽,肉兔产量93吨。[41]
2015年,苍梧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21亿元,比2014年增长4.9%。粮食总产13.27万吨。苍梧县新增六堡茶种植面积5000亩,投产面积达到4.5万亩。2015年苍梧县水果新增种植面积1.5万亩,种植面积达到10.71万亩,其中投产面积7.75万亩,水果产量达到13万吨。2015年苍梧县肉类产量2.5万吨,水产品产量1.05万吨。[16]
苍梧县第二产业
2014年,苍梧县新发展微型企业70家,扶持微型企业50家。其中,登记注册
六堡茶企业12家,六堡茶种植经营微型企业30家,六堡茶专业合作社62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14亿元。[41]
2015年,苍梧县新增2家规模以上企业。苍梧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95亿元,比2014年增长3.6%。[16]
苍梧县第三产业
2015年,苍梧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比2014年增速9.73%。[42]
苍梧县社会事业
苍梧县基础设施
2014年,苍梧县投入1.37亿元,苍梧县134个建制村通硬化道路率达到了100%;投资920万元,开展以贫困村为主的村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21万元,实施37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5.9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628.46万元,实施14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262.8万元,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41]
2015年,苍梧县减贫9305人。整合资金1.08亿元,开展“生态乡村”建设。2015年共完成333个村屯的绿化任务,绿化面积共591.3亩,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35个,完成了74个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饮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方案,建成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完成沟渠清淤联通工程330公里。完成通村屯道路项
石桥镇培中村古民居
目64个,全长73.61公里;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1万亩,巩固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提升森林质量。[16]
2015年,苍梧县完成了岭脚镇人和片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石桥镇传统古村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狮寨、京南长发新区建设;旺甫、岭脚、木双等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镇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六堡特色名镇建设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完成了六堡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污水厂区土建建设和设备安装并调试,完成了沙头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厂区土建、设备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并已投入试运行。[16]
苍梧县社会保障
2014年,苍梧县城乡新增就业人数10983人。苍梧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24人,参保人数7069人,参保人数3438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088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063人,新农保参保人数20.26万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4258人,全县参与人数35.13万人,参合率达到100%。[41]
2015年,苍梧县民生支出11.01亿元,比2014年增长10.5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28%。城乡新增就业人数9611人,累计职业培训4911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9988人,城乡居民参合34875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11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50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313人。[16]
2015年,全县维修改造学校68所,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新建校舍28幢。全年实施公租房建设项目20个,(危旧房)改造项目3350户,危房改造项目2800户。[16]
苍梧县文体事业
2015年成功举办了苍梧县第十届运动会,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文化馆首次
苍梧县世纪广场体育馆
进入全国三级馆等级。[16]
截至2016年,苍梧县主要有三个较大型的体育场所,分别是苍梧县世纪广场体育馆、苍梧县世纪广场篮球场、龙圩镇城东市场篮球场。有两个体育社团:苍梧县冬泳协会、苍梧县沙头镇篮球协会。[43]
苍梧县医疗事业
截至2014年,苍梧县内主要医院有14个,分别是:苍梧县人民医院、苍梧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苍梧县鼻咽癌防治所、苍梧县石桥中心卫生院、苍梧县梨埠镇卫生院、苍梧县沙头镇卫生院、苍梧县六堡镇卫生院、苍梧县木双镇卫生院、苍梧县岭脚中心卫生院、苍梧县人和卫生院、苍梧县长发中心卫生院、苍梧县狮寨镇卫生院、苍梧县旺甫卫生院、苍梧县京南镇卫生院。[44]
苍梧县文化
苍梧县戏剧曲艺
清末民初由广东传入。民国时期,很多广东粤剧戏班到苍梧演出,县城梧州的戏院上演的多为,戎圩及部分农村也办有粤剧班。解放初期,粤剧在苍梧发展很快,龙圩、长洲、林水、新地、广平、人和、旺甫、梨埠、沙头等地组织了10多个粤剧演唱团体。演出有《柳毅传书》、《刁蛮公主》等传统剧目,也有宣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新编剧目。1954年县文化馆组织成立文化粤剧团,到各乡村演出。1979年,县文艺队改为粤剧团,并到广东等地演出。80年代初期,粤剧演出再次进入繁盛时期,大部分乡镇成立有业余
粤剧团(队)。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流行音乐及电影电视的冲击,粤剧和其他民间戏剧一样,逐渐走入低谷。1990年,龙圩、新地、沙头、人和、梨埠等地办有业余粤剧团(队)。县举办的历次文艺汇演,大多数有粤剧曲目参演,其中沙头队的《葛麻》,夏郢队的《会亲》、《陌路情》,县粤剧团的《欢天喜地两亲家》等曾获优秀剧目奖。县文化馆的小粤剧《分配风波》,1981年参加梧州地区文艺汇演,获二等奖。[45]
民国年间由贺县传入,流传于东安一带。民国十五年(1926年),石桥街成立“新明星”采茶戏班,有剧员20多人,师傅是信都艺人廖碧成。的表演和曲调与桂北地区的采调大体相同,唱词、念白都用桂北方言,解放后经改进用本地方言。曲调有“四皮调”、“刘海调”、“神仙调”、“哭调”、“大路调”以及改革小曲近20种,角色有小生、正生、老生、丑生、花旦、丫环、老旦、丑旦、杂角等,乐器有二胡、秦琴、箫、笛子、提琴、风琴、鼓、钹、锣、木鱼、铜铃等。解放前,东安地区有4个采茶戏班,主要在当地演出,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等传统剧目。解放后,经过不断改革创新,除传统剧目外,新编了不少现代剧,并多次参加县、地区举办的文艺汇演,其中《拆篱笆》、《两个封包》、《老红娘》、《苍山凤》等剧目获优秀节目奖。[45]
俗称“”,因从广东潮汕等地传人,也称“外江锣鼓”。以锣、鼓、钹、铃、大笛、喉管、二胡、秦琴8种乐器演奏。比较突出的技艺是“打钹花”,表演者将一只3~4公斤重的大钹放在手心上或头顶上旋转,另一只手用鼓棍打钹边,使钹飞速旋转。更巧妙者用口咬着木棍的一端,另一端垫着钹的顶部,用鼓棍打钹边,让其旋转。八音多在喜庆或丧事时演奏,曲调为广东音乐小曲、杂调等,并有一定的规定,喜
石桥镇抢花炮
庆事穿红色开胸无袖上衣,吹奏《大开门》、《锦帆开》、《雁落平沙》、《八仙贺寿、》等曲调,丧事则穿蓝色开胸无袖上衣,吹奏《丧笛》、《王祥哭灵》等曲调。民国十二年(1923),戎圩开办“兰桂堂”、“新合华”、“新安华”、“新广华”等八音铺。解放初期各地还有八音班演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八音被作为“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批判,禁止演出。80年代后,重新活跃起来,全县大部分乡镇组织有八音班。[45]
流传于旺甫、木双、六堡、沙头、石桥、梨埠等地,初为民歌,七言多句,口语直白,偶句押韵。演唱时依字行腔,节拍较为自由。演唱者有时加上“嘟、呀、啊、有”等衬词,结尾加上一段尾声,尾声的曲调叫“二又”这种曲调由东安一带的山歌演变而成,又称“东安二又”。歌词内容以抒情、颂扬事物为主。民国时期,一些艺人以九山调演唱《孙悟空大闹天宫》、《薛仁贵征东》、《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戏剧故事,九山调逐渐由民歌转化成民间曲艺。解放后,九山调曾多次参加过县文艺汇演,较好的节目有《歌唱思良江》、《颂国长歌》、《计划生育好》等。其中《歌唱思良江》获县首届民间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奖。[45]
苍梧县舞蹈
流传于沙头一带。相传古代该地区的农作物常遭野兽践害,后一农夫发现群兽中有一黄毛独角形类如牛的大兽,疑为群兽之王。有一外来狩猎者名鄂牧,武艺超群,土民求其除患。鄂牧探知大兽栖于一岩洞,便往与之搏斗,后把兽降伏。从此人民安定,五谷丰登。土民为了纪念此事,创立了一种舞蹈,后人称为“木犀舞”。“木犀舞”是以木犀道具,模仿木犀在洞中歇息、出洞、跳跃、骚痒、跳台、觅食、与勇士搏斗、滚地及最后被勇士驯服等动作。该舞以打击乐伴奏,表演时随着打击乐的节奏起舞,表现木犀的各种动作姿态。1985年该舞蹈收编入《舞蹈集成·广西分卷》,1953年、1962年、1987年曾在县举办的民间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47]
流传于石桥一带。相传古时,海龙王六太子被一渔夫网获,一姓张老翁购回
放生。龙王感其恩,派鲤鱼精赐其宝物,并助其子中了状元,鲤鱼精亦不回海,与状元一起辅佐朝政,为民谋福。民感其德,创舞蹈纪念之,后人称为“”。舞蹈模仿鲤鱼闲游、寻食、吻沙、伏坎等动作,随着乐曲起舞,曲调称“鲤鱼曲”,歌词多是歌颂劳动、生活以及祝福。鲤鱼舞在春节、中秋、冬至、元霄等节日表演。春节舞完后,必须把纸扎的鲤鱼放进河中火化,来年再扎新鱼。1987年在县民间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1988年参加梧州市文艺节表演,获“鲤鱼跃龙门”锦旗。[47]
是瑶族民间舞蹈,流传于六堡一带。剧情是瑶族人民为纪念祖先遇难得救而感恩报德祭祀盘古王。盘王舞包括长鼓舞、旗舞、棍舞、刀舞、斧舞、捉鳖舞等,表演时以提脚的动作为主。长鼓舞模仿建造房屋的过程,有锄地、量地、竖柱、上桁条、拉桁条等动作;旗舞、刀舞、棍舞、斧舞等表现与敌人搏斗的动作;捉鳖舞模仿捉鳖的动作,摸鳖、听鳖、探鳖、捉鳖、措鳖、宰鳖、斩鳖、炒鳖、铲鳖等,最后以鳖肉为祭品,供奉盘占王。表演者可以单独表演其中一种舞蹈,也可连贯表演全套盘王舞。一般在每年秋收后举行,届时男女老少聚集一起唱歌跳舞。[47]
流传于沙头一带。每年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用稻草编扎成龙形,龙身插上燃着的黄香,黑夜中香龙起舞,似一条带火游龙在滚动。解放后改用竹篾扎成龙形糊上纸,配以色彩,锣鼓伴奏。1990年参加县民间文艺汇演获一等奖。[47]
又名“舞春色”,始于明崇祯年间,原是乡民和地方官为“祈丰禳灾”而举行的迎神赛会活动,后演变成民间舞蹈。流传于新地、广平、大坡、人和等地。舞鹿儿可1人进行,也可以几个人进行。表演者头戴鹿形道具,身披“鹿衣”。几人手持鱼、虾等形状的灯笼,让表演者绕着走,谓之串灯,后唱打鹿歌,再模仿鹿儿的各种动作进行表演。打鹿歌由演唱者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编唱,主家经商便祝生意兴隆,务农便祝五谷丰登等。罗汉狮舞流传于沙头一带。相传古时当地一罗汉,驯养1头小狮,带其驱赶其它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后人们模仿狮子爬山、跳涧、蹬梯、过桥、嬉戏等动作,编成舞蹈,在春节时表演。[47]
麒麟白马舞
麒麟白马舞
流传于旺甫一带,始于清朝。表演时男演员身挂纸扎白马,女演员身挂纸扎麒麟,各有随从数人。一丑角举罗伞做各种滑稽动作在前面引路,演员以鼓点为节拍边走边舞。解放后曾多次参加县民间文艺汇演。其中1987年、1989年参加县民间文艺汇演分别获优秀剧目奖、二等奖。1989年参加自治区在桂林举办的文化艺术节获优秀节目奖。[47]
苍梧县语言
苍梧县内居民普遍使用。还有少量居民使用客家话、瑶语。
苍梧县通行粤语,又称白话,以白话为母语的,占全县的98%。按主要语音区别特征,大体划分为:东安片,沙头、石桥、木双、梨埠、六堡;抚河片,旺甫、岭脚、狮寨、京南。苍梧白话语音文白异读的字较少。词语中较多保留古汉语成分,例如:“吾”、“妣”、“翁”等词。语法跟广州话大体一致。所记是单音字读音,不记无字音、连读变调、词语及语法。
客家话主要在南五乡一些村内通行。
瑶语在六堡、狮寨、梨埠3个镇的一些山村通行。[18]
苍梧县交通
截至2015年,苍梧县内有一条铁路,火车站苍梧(石桥北)站正在扩建。[19]
截至2015年,公路有G和一条高速公路G65。计划(或在建)的有G、[48]
流经苍梧县境内较大的河流是桂江,桂江枯水期可航行20~50吨级轮驳船,中洪水期可航行40~80吨级轮驳船。[51]
苍梧县旅游
苍梧县景点
龙岩名胜风景区
,简称“龙岩”,为苍梧名胜,位于街区西边约700米,内有。洞长100米,宽60米,南北贯通,中有一洞直贯山顶,仰视可见蓝天,故亦称通天岩。[52-53]
六堡茶生态旅游区
位于苍梧县六堡镇。六堡茶的发源地在苍梧县,六堡镇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乡。这里,有满山遍野的六堡茶树,茶文化特色街,可以探寻神秘的六堡茶文化,又可以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54-55]
仙迹桃花岛乡村旅游区
仙迹桃花岛乡村旅游区位于梨埠镇沙地古殿村,207国道旁,特别适合自驾车游玩。岛上桃花漫山遍野,岛的南面有东安江环绕而过,岛上有着明末清初时期所建的石门古民居、梁氏宗祠和明朝嘉靖年间所建的古殿神社。[54]
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
位于爽岛电站库区内。有众多的河流、半岛、岛屿和原始森林,有充满神奇色彩的皇殿顶以及皇殿梯级瀑布群,有忠义神龟、圣石庙、新圣庙、石观音等景点。库区水面7600多亩,有游艇、碰碰船、游泳池等娱乐设施,游人可在水面游乐。[52]
大爽河生态游乐景区
大爽河生态游乐景区位于梨埠镇大爽河岸上,距离207国道路口约6公里。这里集河流、泉溪、瀑布、石崖、石滩、山林等景观于一体。[54]
飞龙湖风景区
风景区位于梨埠镇凤仪村太平河上游两公里处,其整体规划面积120.98平方公里,由飞龙湖湖区和众多的岛屿、山川林泉、大量的瀑布群以及独特的少数民族村等共同组成。飞龙湖集湖、山、植被、瀑布等景观于一体。主要景区有仙女潭水上游乐区、飞龙湖水上游乐区、皇殿梯级瀑布群、沐洪瀑布、皇殿顶观霞、独松岭、孔屏山、驼峰山、龙凤岛、新圣顶岛朱砂窟等。[54]
苍梧县文物
:位于苍梧县岭脚镇孟陵村,安平河与浔江汇合处。孟陵村浔江滨尚存有千年古榕树,树根有圩心社、牛王社、林婆社等社坛石刻,有“古孟陵县”石刻一块,碑文字迹已磨光,尚存有县衙门遗址,孟陵小学校即原福祜总庙。198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8]
:位于校内。民国三十二年,等五位同志把石桥作为建立省工委预备基地,开展秘密革命活动。现保存有庄炎林等五同志的卧室、工作室和桌椅等。198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9]
石刻:位于京南镇京南街石角头江岸上,石刻文“汉士威彦先生故里”。1987年定为县级保护文物。[60]
石桥镇古拱桥:位于石桥镇街区南面,碑记“建于宋时”,石拱桥基本完好,桥身安然自泰,看不出倾斜或沉陷迹象。该桥已列入苍梧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59]
此外还有:石桥镇石匾、塘蓬村石拱桥、蓬木山石拱桥、念村宫、龙岩石刻;京南镇上岸白北百姓坟碑、太平堡寨、尚书义学石刻匾额;狮寨镇“奉宪批准差役规费章程”碑刻、“奉宪永远禁塘汛祭牛遮监筋茨并纤夫合乡禁革”碑、朱子治家格言碑;六堡镇塘坪础石刻、六堡镇高寨石刻;木双镇木双宫、富禄宫;岭脚镇三界庙;沙头镇铁塘石拱桥。[60-61]
苍梧县特产
为苍梧县特产,属黑茶类。原产于六堡、狮寨、京南等镇。以产的茶著称,清代嘉庆年间(年)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入中国名茶之列。[62-65]
2016年,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6]
沙头迟熟荔枝
,是苍梧县新发展的荔枝品种。系由林水乡(现龙圩镇)古凤村引进的荔枝树种。沙头迟熟荔枝果实大而红艳,色泽鲜亮,果实直径平均达到2.5~3厘米。[66-68]
京南米粉,是采用优质无公害大米和高山泉水为原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工艺有机结合精制而成,米粉具有色泽光亮、柔韧耐煮、幼滑爽口、营养丰富的特点,具有“柔韧耐煮、幼滑爽口”的特点。[69]
苍梧自古是枣子的主要产地之一,所产枣子个大肉厚,是制作蜜枣的最佳原料。苍梧蜜枣就是采用这些地方盛产的鲜枣为原料,经精心加工而成的传统蜜饯食品。形似马鞍,枣身干爽,有糖霜,晶莹透明,酥松易化,清甜可口,蜜香浓郁。[70-71]
石桥地瓜酸
选用石桥独有藤蔓植物“地瓜”(此地瓜非番薯“),采用传统独特配方和现代腌制工艺技术,加入辅料精制而成。具有香、辛、酸、辣、咸的独特味道。[72]
东安古檑糍
东安古檑糍,状如特大号汤圆,馅有萝卜丝、木耳、猪肉、牛肉、香菇等。味道软糯清香。[73]
苍梧县名人
苍梧县名人主要有:、、、、、、、李洵、李世瑞、、罗绅、、黄炳光、、、、、、、、、、谢鼎新、、苏民、、、、、、、、、、、林中、钟思、黄季权。[74]
:(约公元前34年~公元15年),西汉经学家,字了佚,苍梧郡县人。岭南地区最早的经学家,被清代大学问家称为“粤人文之大宗”。《》重要传人,授陈钦,陈钦授(皇帝)。一生研究《春秋》、《左传》,著有《陈氏春秋》(已佚)。
:生卒年不详,字长孙,人。约东汉初年前后在世。父钦习左氏《春秋》,元少传父业。建武初,(公元25年)与、、俱为学者所宗。以父任为郎,抗疏请立左氏学,又请勿令司隶校尉督察三公。光武皆从之,以才高著名,辟司空府。元有集一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传于世。
:(170年~?),名融,字子博。苍梧郡广信人。东汉末年佛学家。苍梧隐士,自幼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他精通诸子百家,成为广西最早研究佛学的人,极力推崇老子的『绝圣弃智,修身保真』的学说。三国初,著有《》(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学说,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
:(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人。汉末三国时期割据一带的军阀。龙编侯。任交趾四十年。著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京南今存“”,而京南镇的桂江边又有士燮碑及大人庙。
:(年),字明伦,号仁山,祖籍梧州。历任、、,官至直隶长芦。他为人端厚,为官清正,任上政绩卓著,还乡造福一方,清誉远播。采访编纂《苍梧县志》。书未成。
:(日-日),字鹤龄,广西苍梧人,,毕业,在老同学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抗战中出任11集团军司令,在出走,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仅在,白崇禧之下。李品仙治军有方,尤其是抗战时期的188及189模范师,即为他一手栽培。
:(1900年—1980年),又名戴锡钊,广西人。先后担任豫鄂皖边区少将党政专员,安徽省政府主任秘书、安徽省田粮管理处副处长、处长(厅级)等职。
:(日—日),字任潮,原名李济琛。苍梧籍。副校长;原高级将领。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1948年就任主席。后历任副主席、副委员长、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日—日),是国内外著名的植物学家,广西植物研究所的创始人。1954年后历任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广西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率领的科考队在广西桂林附近龙胜花坪林区调查中发现我国植物活化石“”,引起了世界植物界的轰动。他研制用野生生产降高血压药物,结束了中国依靠进口原料生产降压药品历史。著作有《广西野生食用植物》等及论文16篇。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广西苍梧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梧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网[引用日期]
.中国茶叶学会[引用日期]
.国务院[引用日期]
.中国农业国际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 [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新疆·天山网[引用日期]
.广西科技信息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国家体育总局[引用日期]
.广西林网[引用日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引用日期]
.民政部[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梧州日报多媒体数字版[引用日期]
.梧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新华网广西频道[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读史方舆纪要》
《水经注·卷三十七》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西江都市报多媒体数字报[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引用日期]
.梧州市统计局[引用日期]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梧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苍梧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梧州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梧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梧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新华网北京频道[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梧州日报[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苍梧县志[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梧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