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志11水浒和比起老三国志11水浒来有什么不足 还有水浒

新水浒传和三国有什么区别?- 百度派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 prevData.uname }}
:{{ prevData.content }}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0 || contentType !== 1" class="separate-line">
:{{ item.content }}
新水浒传和三国有什么区别?
问题说明(可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这种pk法好像有点特殊,把两部完全不同的电视剧拿来比。但也不是完全的“关云长pk秦叔宝”,这是因为水浒与三国之间本来就有着很多联系,二者的作者就是同一人(这话有点不严谨,但老罗一正一副,也算说得...
这种pk法好像有点特殊,把两部完全不同的电视剧拿来比。但也不是完全的“关云长pk秦叔宝”,这是因为水浒与三国之间本来就有着很多联系,二者的作者就是同一人(这话有点不严谨,但老罗一正一副,也算说得过去)。  水浒与三国,最大的区别就是:三国有正史与演义之分,编剧可以在二者之间取舍;而水浒那就没什么正史之说了,只能以小说和民间的一些传闻为准。我对《新三国》的看法是:和正史差得远(年份年龄一团糟),和演义相比也改得较多(经常有以bug去修复bug的现象)。而《新水浒》是:基本忠实于原著,对原著中的bug改得还算漂亮。比如将鲁智深打桃花庄放在从五台山回东京的路中,这是原著中很大一个bug。想想从山西回河南,怎么回跑到山东去转一圈?《新水浒》将这一段放在鲁智深救完林冲后从沧州返回东京的路上,地理位置就正确了。  从电视剧本身而言,《新三国》用的是同期声+后期配音,有名有姓的人物基本六成以上都是原声;而《新水浒传》则完全用的后期配音,可能除了张涵予是本人配音以外(他本身就是配音演员出身,本人配音也是情理之中),基本都是配音。这一点是倾向于《新三国》的做法,多用演员的原音可以使得演员对角色的诠释更加完整。当然了,《新水浒》用的配音演员都是一线的大牌,音质是没得说的。李立宏老师的情况,李立宏这次配了晁盖和卢俊义两人。李立宏的声音很特别,听一下就能听出来,可能太适合在同一电视剧中为多人配音,因为他的声音实在是太特别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晁盖和卢俊义有一种“置换”的感觉,前者死了,后者来了。当你闭上眼睛听时,更有这种感觉,卢俊义就是晁盖附体。再加上晁卢二人在梁山上的地位,更加有穿越之感。(李立宏在《新三国》中同时为王允和王朗配音,但这二者是毫不相关的角色,所以没有这种感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提问{{title}}
新水浒传和三国有什么区别?
,才能进行回答
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请&nbsp点击此处&nbsp查看你的答案
提问{{title}}
1人关注了此问题从新三国到新水浒
名著的翻拍,总是会引起热议,好与不好,各有见解。新版的四大名著,我只看过《三国》和《新水浒》,闲来小评一下。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拍出来的戏,自然会有很大不同。这就难免会将新旧两版进行比较。其实比较,并不是为了比出个谁好谁差,只是能更好地知道,两部戏中各自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先说《三国》,两个版本的三国,拍摄年代差了整整20年。相比之下,新版三国的文戏方面制作的很好,与老版相比,新版让我对很多小角色印象深刻,好比陈宫、荀彧、郭嘉、程昱、鲁肃等等。还有曹丕的狠,奸,这才是曹操的儿子,才能抢上继承人的地位,而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这些人物的性格更加饱满,特点更为突出,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不像老版,除了曹操,诸葛亮等一些实力派演员演技高超外,其他的都如云烟飘过,没啥印象。这只能说是年代造成的,二十年前演员的演技,当然是不能和现在比了。虽说台词过于现代,但是人物刻画比旧版细致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
但是,最大的优点,同样也是其弊病所在。旧版的,把重点全都放在那几个主角身上,其他的人总觉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完美的凸显了主角们的超凡机智,神机妙算。而新版的,小角色的地位上升了,性格饱满了,相对来说,就把主角的地位拉下来了,哪怕演得再好都会觉得,曹操不再那么阴,诸葛亮不再那么神了。并不一定是演得不好,也不是曹操,诸葛亮等变笨了。只是有些风头,被小角色们抢去了。
再说武戏方面,动作设计的比旧版的的确好看不少,但有些地方有些夸张。还有场面戏做得不好。三国讲的是三个国家打仗的事,战争场面,自然马虎不得,旧版的每一场战争,其规模,其人数,都可以用恢弘一词来形容。但是新版的,却总是将战争场面一笔带过,或是几个人意思意思,最令人期待的草船借箭,变成了泛舟西湖,大气磅礴的铜雀台赋诗,却连个捧场的都没有,真是令人失望。虽然将重点放在了文戏上,但是三国毕竟是三国,是需要恢弘的战争场面,然而,却连那些经典段落都没做好,有些令人失望。
其实,新版三国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易懂,看的不像老版的那么累。更容易理解,这可能也是时代不同造成的,表现手法变了。
总之,新版三国最好去当一部文戏去看,去分析,理解单个人物,不要在这部戏中,追求什么气势,什么恢弘的场面,毕竟对待事物,我们需要的是汲取其好的一面,而不是浪费口舌,精力,时间,去批判其不足的一面,与其这样,不如不看。
如今,《新水浒》热播,闲来无事,便将新《三国》和《新水浒》对比了一下,(
对比只是为了找找优点与不足,能比就比,何必在意谁跟谁比)发现《新水浒》占了好大的便宜。主要是在人物刻画方面,两部戏都是人物众多。但《三国演义》里人物虽多,但却只局限于君主,谋士,武将三类人,想要突出一下小角色,又会抢了主角的风头,要是不突出,就谈不上进步,连唯一的看点也会丢掉。但是《水浒传》却不一样,一百单八将,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色,任你如何演绎,如何刻画,谁也抢不了谁的风头,反而让戏更加有看头。
再就是武戏方面,《水浒传》多是好汉单打,动作设计的好看,打的痛快就行。《三国演义》是
马上厮杀,大刀长矛,不能太花哨,不好设计。还有战争场面,三国那是纯粹的战争戏,谁也没有闲心数数一共打了多少仗,战争场面势必投资巨大,也许就是因为这点,新《三国》能躲则躲,最终变成了文戏。而《水浒传》的战争场面屈指可数,曾头市,祝家庄,高塘,辽,方腊。完全可以把战争场面做精,做好,做的恢弘。事实证明,《新水浒》,并没令人失望。文戏精致,武戏豪爽,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总是有人拿《新水浒》与旧版比较,我也谈谈观点,个人觉得,旧版的四大名著,《水浒传》是比较失败的一个,重点似乎并没有放在人物性格上,而是简简单单的讲故事,告诉你晁盖劫了生辰纲,鲁达打死镇关西,林冲风雪山神庙…………,最后好汉都齐聚梁山,虽说也是官逼民反,但似乎重点并没放在这,总是会让人觉得,梁山聚义是一件大喜事,好汉都愿意上梁山拜把子,然后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乐得逍遥。最后都是宋江一心想当官,想招安,结果把兄弟害了。其实好汉上梁山,没有几个是自愿的,都是被逼上的,这一点新版《水浒》演绎的很好,更加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注重表达人物的情感,特别是林冲这个人物,他的那种无奈,那种悲愤的心情,很到位。其实英雄好汉也是人。也许是太注重细节描写,内心刻画,所以少了老版那种干干脆脆三拳两脚完活的痛快劲,情节有些慢,很多喜欢逛看热闹的人都受不了,但是这只是前期对几个主要人物,到后来,好汉越来越多了,情节就紧凑了不少。再就是气氛渲染的特别好,情谊演的很真挚,有人说《新水浒》的兄弟情过于暧昧,分别的时候依依不舍,有些儿女情长,一点也没有好汉的豪爽劲。各位可知,当时不比现在,见不着面可以电话,可以视频,可以短信。那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为什么“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句诗会流传千古,那是因为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真正免得了“泪沾襟”呢?这也许是现代人这辈子都感受不到的。
对于原著,这一版还是比较尊重的,其实原著也不是完美无缺,原著中的故事并不是很连贯,讲完这个好汉讲下一个,而这部小修小改,使故事更加连贯,比如第一集宋江出场,奠定了其中心人物的地位,比如将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等情节放在护送林冲之后,使他俩的故事有了交叉,联系更紧密了。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修改,只是为了尽善尽美,有人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熟读原著,总是批来批去,说这不对,那不对,也不想想,文字与画面,是两种表达方式,好比宋江,旧版的宋江,是够尊重原著,但是搬到荧幕上,就失了那味,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最终怨恨宋江,葬送了梁山好汉,怎么看怎么不像当大哥的。而新版的,宋江的领导能力,很早就凸现出来了,而且很有心机,很老练。
看新水浒,总是感觉像暗讽现代,比如高衙内调戏林娘子那近似“我爸是李刚”的段台词,比如镇关西的强行拆迁坑害百姓,比如鲁智深拔完杨柳在栽上的环保意识,还有好汉的对白中的只字片语,都能联想到现代的一些弊端,这是导演编剧的用心,还是巧合呢?也许观众都觉得跟现代太密了,却只顾着批判电视剧“很现代”,却没人反思一下现实社会。与其总是去挑里面的毛病,倒不如多思考一下,你自己,做得怎么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都在说《新三国》,来评论下《新水浒》吧
三爷版的李逵还是挺有戏的,还有秦明李忠战死那一幕很好看虽然和原著差的很多,但视觉效果和人物形象觉得要比新三国好
这些回帖亮了
看水浒只看片段——风雪山神庙、武松杀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新版水浒比新版三国高了好多档次
看水浒只看片段——风雪山神庙、武松杀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新水浒就没打算雷人,虽然有槽点,到还算良心
主题曲《兄弟情》直接被撒贝宁毁了
兄弟今生两家姓,兄弟来生一个妈
引用4楼 @ 发表的:主题曲《兄弟情》直接被撒贝宁毁了
兄弟今生两家姓,兄弟来生一个妈
撒贝宁唱的?
新三国红楼最大的原罪是珠玉在前。
水浒~~
引用5楼 @ 发表的:
撒贝宁唱的?
没看过了不起的挑战么?每次轮到其他人做危险的挑战时,他就贱兮兮的唱这两句,太逗比了。
兄弟相逢三碗酒,兄弟论道两杯茶,兄弟上阵一群狼,兄弟怀旧半天下……
真激情 听着好爽哈哈
引用2楼 @ 发表的:看水浒只看片段——风雪山神庙、武松杀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武松单臂擒方腊你都不看么!
引用9楼 @ 发表的:
武松单臂擒方腊你都不看么!
方腊出场以后就不看了 受不了水浒那帮人被玩
整体来说算是相当不错了。。老水浒9分这个8分
新三国也是8分,满分100分。。。。
引用11楼 @ 发表的:整体来说算是相当不错了。。老水浒9分这个8分
新三国也是8分,满分100分。。。。
陈建斌真心不能和鲍国安比啊一个是大嗓门的老混混,天子拜将都背着手的痞子一个是不露而威,举手投足间王者之气尽显的一代之帝王
袁咏仪的林娘子亮瞎了,虽然袁咏仪巅峰可是港姐,你记住了90年代的港姐相当于欧洲金球奖,袁咏仪巅峰是欧洲金球先生级别的女神,岁月是把杀猪刀,袁咏仪年轻的时候演什么林娘子啊,直接李师师,潘金莲和李师师的差距等于中超MVP和足坛第一人。
引用6楼 @ 发表的:
新三国红楼最大的原罪是珠玉在前。
水浒~~

新红楼是演员和市场评估跑偏了,新三国是从编剧导演就开始烂
老版水浒也经典,不过水浒本身就是一帮古惑仔吃肉喝酒打打杀杀,现在我们虽然拍不了大气凝重,但拍这种戏还是挺拿手的
袁咏仪和武松之外 都不错
新水浒比老水浒的亮点在于把108将拍完了(尤其加上了关胜,董平,张清,孙立)还有战争场面更大些,尤其是活捉高俅。其他没了。最受不了就是每回明明男人热血剧,动不动有个女声啦啦啦的配乐。
新水浒最大的悲哀在于,明明是良心剧,主角宋江,吴用,高俅,鲁智深还有主题曲明明都很不错,但都比不上老版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新版还不错,情节比老版详细多了,鲁智深坐化看哭了
《新水浒》挺不错的,相比之下,《新三国》太难看了,根本看不下去
《新水浒》虽然比其他几部翻拍的好一些
但感觉拍得略偶像剧化了
张涵予把宋江演得有些伟光正了
武松气势不足
奸臣们似乎有些酱油化
只有我觉得新水浒拍的还行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41人参加团购188.00元&729.00元
900人参加团购1147.00元&1399.00元
878人参加团购75.00元&299.00元
372人参加团购249.00元&499.00元
697人参加团购319.00元&890.00元
211人参加团购349.00元&1099.00元
193人参加团购908.00元&969.00元
301人参加团购238.00元&799.00元
382人参加团购149.00元&229.00元
554人参加团购185.00元&299.00元
644人参加团购138.00元&599.00元
462人参加团购359.00元&849.00元为什么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
金圣叹先生曾经说过,“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为什么呢?因为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有人认为,前者权谋太重,后者杀气太浓。水浒里面多是打打杀杀,年轻人气盛,读了那些好汉的事迹容易心生反叛,不服管束;三国里比较多的用到权术与谋略,老年人经历丰富,老于事故,看了三国之后更加心领神会,如果把权谋用在生活中会增加不稳定困素。《水浒传》里的各路英雄豪杰大多是以一幅侠肝义胆的面目出现,虽然“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爽总是让人觉得痛快大气,可惜仔细一看却发现,倒在好汉们刀下们的贪官污吏和恶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好汉们滥杀无辜的场面也不乏见。例如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一节虽然一怒之下杀掉几个谋他性命的仇家,但捎带也杀了好几个无辜百姓和贫苦良民。并且在杀完人以后在墙上用蘸鲜血写几个血淋淋的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许当豪杰不杀两个人显得有些没有底气,但是杀人到了如此不看青红皂白之地步,的确让人觉得有不寒而栗之感!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好汉”,你敢潇洒地和他高谈阔论一番“该出手时就出手”么?
“少不读水浒”中重要的涵义,在于冷静地意识到水浒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各路豪杰固然让人快意,然而打家劫舍的行径毕竟不为社会所容。小孩子如果从小看水浒入迷,舞刀弄枪倒也罢了,如果发展到有那么一天拿某人脑袋来祭刀岂不危哉!水浒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们正因为杀人抢劫太多,无法在太平社会里立足,于是只好“逼上梁山”。他们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网络一群喽啰成天干着劫富济贫的所谓义举。其实水浒故事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荡寇志》的小说,是从反面对这些好汉加以抨击的,用统治者和良民的视野来评价那些好汉们。不管怎么样,“少不读水浒”说明了老百姓和普通读者的愿望无非是希望少年们不要去学那些好汉们的各种壮举,最后依然被招安屠杀不说,起码不至于混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大概是“少不读水浒”的真义吧。&
而“老不读三国”就有些抽象了。首先三国故事是被无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其次三国故事不但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被奉为经典。三国演义的故事,其实是中国式智慧的一种集中浓缩。譬如其中的各种权谋、计策,譬如魏、蜀、吴各个军事集团的发起和结盟。譬如如何去发现和招揽运用人才,譬如,如何管理和抢占地盘。说穿了,《三国演义》中的各种故事,其实是一部汉朝军阀混战和各种人物智慧进行较量的争夺史。罗贯中将一个个名士、政治家、军事家们经过一番文学的描绘,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现代的管理科学不断地在研究和采用三国故事中的谋略,我们无法计算到底有多少人熟读了三国故事而且将其谋略烂熟于心,且运用自如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无法计算出到底有多少人被别人用同样的三国计谋将计就计,置于绝地。
当人老了的时候,按照中国人的说法,便是“耳顺”“古稀”的时候了。人生早已是过眼烟云,最好能一笑置之。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便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便是到了大境界,得了大修行,便是活的明白。然而,这毕竟是少数人才可以做到,五十仍在“困惑”,六十愤世嫉俗的人大有人在。正因这样,人们便告诫“老不读三国”。这里除了告诫年老体衰以后要抱平常心,不要劳神费力地为一些事情斗个你死我活外,更重要的或许是对白驹过隙般的匆匆人生之真谛有了淡泊却深刻的认识。
近几年,所谓“大话”、“厚黑”和“无赖”的哲学文字比较普及,其实,这正说明了一种现象,那就是:竞争的本质就是寻求差异性,你和人家一样,怎么分出胜负?高手过招,差别就在于那么一点点速度和技巧上的差异。历史上很多人评述汉高祖刘邦是个无赖,可是人家属于帝王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以来,有武将足以保命,而有谋士才得以发展。”吴载灯说,“刘备在没有诸葛孔明的时候,和两个结拜兄弟到处投靠,四处为家,一直都无法建立自己的基业,关羽和张飞都是乱军阵中取上将首级的人,足以让刘备不死,但是也没发展,所以,在企业内部一定要文武兼有。”
那么“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认为,西游记里讲的是四个和尚的事情,佛教禁人欲,男的看了之后容易受到人物影响,只顾翻山越岭,不看路边风景;红楼梦里描写女性的故事较多,而且多以悲剧结束,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细密,容易受到里面人物影响,心怀悲悯,不利于身心健康。
也有人说“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是怎么回事呢?《红楼梦》&觉得老爷们不会爱看的&太阴柔&看后带到生活中会有种娘娘腔的感觉;男不读红楼——女儿作态。读了红楼梦,学会了云雨。《西厢记》其实就是古代的黄色小说(可能严重了一点)。女不读西厢——私奔。才子佳人的故事,只会让女子怀春。
还有人如此评价说:“三国乱思,西厢乱行,红楼诲淫,水浒诲盗。”还有句老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为什么古人会这么说?古人既然认定庄子的《庄子》、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杜甫的《杜甫诗》、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及王实甫所编的《西厢记》元曲剧本,共称为六才子书,照理应该多鼓励一般人常看这些书才对呀!但是为什么又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把《水浒传》、《西厢记》也列名其中呢?只因水浒诲盗,三国乱思,红楼诲淫,西厢则乱行耳。
少不看水浒:君不见《水浒传》中讲的无非是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勾当?书中所描述的尽是呼啸山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情节。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看了之后难免会神而心向往之,以为这种生活肯定再快活也不过,容易受此书之影响只学会了铤而走险叛逆造反,以致毁其一生。
老不看三国:整部《三国演义》写的则几乎全是权谋算计,读了之後难免会让人起而傚尤工於心计,成了老奸巨猾。尤其是蜀汉孔明壮志未酬身先死,老年人阅读之余总会掷书三叹,感慨万千,大有虽欲再创事业却有心而无力,以致郁抑消沉不已。
男不读红楼:《红楼梦》一书中则尽是儿女作态了,心性未定之时,男读红楼梦,恐会落得只有憧憬红粉堆中厮混,一心幻想云雨之事,忘却功名进取之意。
女不读西厢:至於《西厢记》书中虽然不过是才子佳人的故事而已,但是对於女主角莺莺私奔情节描述太过详尽且带咸湿。让怀春女子看了常会把持不定,傚其败行坏了家风也。
因此,仔细想想,“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还真有其道理!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1水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