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就去找一个女的拿脐带绕颈做任务的是小霸...

[心情游记]一个女外交官丈夫的随任欧洲趣事集(连载2)
我的图书馆
[心情游记]一个女外交官丈夫的随任欧洲趣事集(连载2)
12、刺猬的“移民”尝试在我的鼓动下,大家决定,晚上去奥不拉公园抓刺猬。我谋划很久的项目,终于开始实施了。这是项目成功的第一个关键,我必须抓到活的刺猬。年过花甲的我非常兴奋,我没有养过,更没有抓过刺猬。抓刺猬还是在中学语文课本上,鲁迅的《潤土》中读到过的,獾和刺猬偷西瓜吃,潤土用叉子去叉······没有想到人老了会有机会,在维也纳的公园里去抓刺猬。欧洲的环保之好可见一斑了。对奥地利的野生动物而言,城乡之间的差别,对它们已经很小了。  抓刺猬,小郭是我们的老师。他在奥地利的乡下住过一段,我听他讲过,老外很爱吃南瓜和南瓜子油。在南瓜地里,老外教他抓过偷吃南瓜的刺猬。刺猬跑不快,追上刺猬后,只要用力一跺脚,或者大喊一声,刺猬胆小,会马上缩成一团,一动不动,全身的刺都竖起来。你只要用两个手指捏着它的刺,就可以把它提起来了。还可以把缩成一团的刺猬,翻过来,肚子朝上,它肚皮上没有刺,用手指捏着它的肚皮就成了。瞧瞧,这才叫做智取,比潤土的力擒强多了。小郭是镇江人,离鲁迅的家乡不远,如果早生几十年,鲁迅写润土,或许会多一些素材。     小郭还悄悄告诉我,刺猬的肉很好吃。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刺猬可以吃,连最会吃野味的广东人,也没有吃刺猬啊。我故作惊讶地问,你敢吃刺猬?机灵聪明的小郭当然知道我问的是法律范畴的“敢”,他坚决地说:“我有说过是我吃吗?是在奥地利吃吗?”······我们都笑了,他跟镇江国际公司做工程,走遍了大半个欧洲,我相信吃过的绝不止是刺猬。他告诉我的用意,我很清楚。退一步说,就是好奇,我也不会在奥地利尝刺猬肉。我这次抓刺猬,不但不会吃刺猬,而且还要让它毛发无损,绝对生猛地自由自在生活。详情我不想过早告诉小郭。   晚饭后,我们三家人,加上小郭,开了两部车,浩浩荡荡出发了。王一秘一家和我们同车,他家是山东农村的。在车上王博士说,小时候家人告诉他,刺猬的叫声就像老人的咳嗽声。听到这样的声音,就可以找到刺猬。我们都笑了,像老人的咳嗽声音,太怪异了。咳嗽声,老人和年轻人有多大的区别?······   八点多,我们到了公园,天还是很亮。维也纳的纬度比哈尔滨还要高,夏季天黑的很迟。小郭说,刺猬是昼伏夜出,天黑才会出来。我们只好先逛逛。这个公园很大、很美,曾经在这里办过一次世博会。我没有来过,维也纳城内的公园之多、之大、之美,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在维也纳呆了五年,也只逛了一半的公园。        (抓刺猬的公园。这条边牧是我们馆舍养的,叫安娜)             公园里的人很少,还没有公园里的野鸭、天鹅多。一大块、一大块的草坪,都是顺着起伏的地势而种植的,修剪养护的很漂亮,像高尔夫球场。王二秘夫妇经常来这里,他们两兴奋的追忆着,在那个那个草坪见到过刺猬。他们没有,也不会抓刺猬。我疑惑的是,天黑了怎么能看见刺猬呢?王二秘的爱人抢着说明,刺猬是浅灰色的,天没有全黑时,在草坪上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刺猬的影子在慢慢移动······几个人的见闻和经历,给我抓刺猬,上了一堂及时的补习课。靠这些去抓刺猬,够用了。   终于,天开始黑了。我的心紧起来,王一秘九岁的儿子,一边东张西望,一边问:“爸爸,老人的咳嗽是几下啊?”大家都笑起来。“欢欢,伯伯告诉你,”我逗逗他:“中国的老人咳一下,维也纳的老人咳两下。”朴实的欢欢相信了:“这么少啊!就咳两下······”   我们的笑声还没有停下,王二秘喊了起来“刺猬!”,并率先追了过去。王二秘当过海军,可是在陆地上也有好眼力。我还没有看清,小郭已经用拇指和食指,巧妙地把刺猬拎在手里,刺猬真的老老实实,一动不动,始终卷成一个圆球。大家争相观看,一片欢呼。   很快,在另一块草坪上,有人又发现了一个刺猬。我着急了,心想不能这样跟着大家走了,我的眼力比不上他们,有了刺猬都是他们先看到,我可不愿意老当观众。于是,我一个人朝另一个方向找去。在浓重的暮色里,我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地搜寻前方的草坪,但老眼昏花是不可抗拒的,我看不清远处。我想了一个方法,就是用快步走,并不断改变方向,来搜索更多的草坪,弥补眼力不足。   不久,我看见远处有一个极其模糊的灰白点,我快步逼近,那灰白点开始移动了,我的心跳也加快了,再逼近,哇!真是一个刺猬,它跑得确实不快,我追上它跺了几次脚,它都没有停下。可能是在厚厚的草坪上,跺脚的声音不大。我干脆大喝了一声,这下灵了,刺猬立刻就地卷缩成一团,看不见头尾,只有一个圆球,上面全是又尖又硬的短刺。如何下手呢?就在一瞬间,我不知道那里来的灵性,既没有捏刺,更没有捏肚皮,而是把大塑料袋口张开,铺在地上,用脚一拨,刺猬球就滚进塑料袋里。我穿的是运动鞋,利刺奈何我也。大家都说我的方法更简便安全,我好生得意,如果潤土还在有多好呀。   这天晚上我们一共抓到了七只刺猬,分装在两个塑料袋里,拎在手里挺沉的,居然袋子没有被刺破。最后我挑了两只,放掉了五只,我的项目有两个刺猬就够了。回到馆舍,安置在早就准备好的木箱子里。那天夜里好安静,计划进展的如此顺利,让我早早沉入梦乡。   清晨,我躺在床上,听到了几声非常古怪的声音,绝不是老人的咳嗽声,倒有点像婴儿的哭声,这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这是谁的声音呢?我们馆舍除了刺猬外,没有其他新动物啊,只能是刺猬!看来是博士弄错了:像婴儿啼哭,不似老人咳嗽。   两个小生灵让馆舍热闹起来,孩子们比大人们更加兴趣。看刺猬,一蹲下就是半个多小时,现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几个见过活刺猬的。刺猬的长相也确实很逗人爱,尖尖的嘴,小鼻子、小眼、小耳朵。连浑身的刺都很好看,粗一看是象牙色的,细细瞧,每一根刺都由三种颜色构成,根部是灰色的,主体是象牙白,刺尖头是黑的······     早餐后,我放下买菜,先为刺猬精心准备了一份荤素软硬搭配的套餐:馒头、肉、花生、白菜叶,中午又增加了西瓜皮、黄豆、米饭,木箱上加了盖子,让刺猬能更加安静的进食。可是一整天食物都没有少。郭一秘笑了:“老黄,你的中餐它们不喜欢,人家是奥地利籍,要吃西餐!”   我上网一查,坏了,刺猬因为胆子小,一旦离开了野生环境,就拒绝进食,像麻雀一样,很难养活。我必须提前实施预定计划,把刺猬送到团部去,完成一个生物链的验证和应用。   我们团部有很多小鼹鼠,把草坪挖的到处都是洞。原本地毯般的漂亮草坪,隔三差五地冒出一堆堆鼹鼠挖出来的泥土,太撒风景了。灭鼠已经用了很多方法,包括昂贵的红外电子捕鼠器,都收效甚微。鼠害最后漫延到外交官们自己购买的最心爱的宝马车里。鼹鼠们把宝马车的保温棉,一块块咬出来······而且,团部还频频发现了蛇,闹得人心惶惶。刺猬正好是这些动物的天敌,杂食性的刺猬,不仅吃瓜果根叶,也吃昆虫鼠蛇。把公园的刺猬“移民”到团部去,鼠害和蛇患就会自行消失,这可是大大的好事。   但这仅仅是我个人的预想,别人不可能都和我一样。尤其是它涉及到敏感的动物保护,而且用刺猬来清除鼠害蛇患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宣传和推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干扰我的验证,我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把刺猬“移民”到团部。我拜托去团部开会的郭一秘:“悄悄的,就你一个人。”郭一秘摇摇头:“不!是四个:我、你、还有天和地。”   车到团部,又多了一个插曲,一个刺猬从木箱里逃出来,躲在汽车后箱里。郭一秘用了浑身解数,才把他眼里的“另类怪物”给制服了。郭一秘是以围棋为友、书香为乐的人,凡事唯高雅是从,抓刺猬太难为他了。   半个月后,我送“领导”去团部开会,团部机要员老李,见了我很认真地说,“老黄,怪了,不知道那里飞来了怪鸟,在林子里哇哇叫,声音听得好瘆人。”我问他这鸟是什么时候叫?老李说,每天都是在天快黑没黑的时候,叫一会就停了,有半个月了,过去从来没有听到过······我心里偷偷地开心,准是那两只刺猬!“移民”成功了!······不过我嘴上却说,可能是猫头鹰吧,老李连连摇头摆手,肯定的说,不是不是,猫头鹰的叫声我知道。我问了一句,“老李,维也纳的猫头鹰你见到过吗?”他一愣,然后恍然大悟地笑了起来,大声地说,“对!对!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是维也纳的猫头鹰啊!······嗨,害的我很久不敢去散步了······”偌大的的团部,占地三十多亩的林地,全团只有他和公务员长住在这里。维也纳森林的夜晚,特别寂静。   一连几个月我去团部,草坪上的鼹鼠洞还是那么多;一年后,团部抓到了一条蛇,奥地利很少见到的大蛇。我弄不懂了,我的项目是在那个环节出了问题?难道维也纳的刺猬不吃鼠和蛇?还是维也纳森林里刺猬有了更好吃的食物?或者那两个刺猬离开了团部?会不会大蛇吃了刺猬?蛇为什么不吃鼹鼠?······在保护我们的地球更美好的当今,生物食物链的研究、实验和应用一定有很多热心人在做。当然,主要是专业人士,也一定会有我这样的真诚门外汉。  
         13、 在茜茜公主度蜜月的地方抓大草鱼              维也纳市区西南的旅游景点拉辛堡,是美丽的茜茜公主曾经度蜜月的地方,也是欧洲最大的英式花园。欧洲园林风格有两大流派:英式花园和法式花园。用花、草、树来组成各种几何图案,配上雕塑、喷泉,运河,用人的智力创造美,是法式公园,如巴黎的凡尔赛宫、维也纳的美泉宫。靠天然的草坪、湖水、森林、以及游鱼、飞禽、奔鹿,来还原和移植大自然,以自然风光浓缩美,如伦敦的圣詹姆斯公园,则是英式花园。一生追求自由、酷爱大自然的茜茜公主,选拉辛堡度新婚蜜月是顺理成章的事。          (法式园林)        (欧洲最大的英式园林——拉辛堡公园)         我们也非常喜爱这个昔日的皇家园林,周末常来踏春、消夏、观鱼。镜子般的湖水,倒影着古老童话般的城堡,弯弯曲曲的悠长小路,在森林和草坪里向远处伸展。鸟鸣园更幽,鱼跃湖越静。湖对岸有一处中国苏杭风格的假山、拱桥、亭子,与美丽的湖景融为一体,无语地宣示着东方文明曾有的辉煌,让中国人见了都会顿生亲切和自豪。   09年,团部在拉辛堡组织了一次全团集体活动:观景、知识抢答、划船。我没有想到这次活动,带给了我一条大草鱼。   我们五十多个中国人的到来,让平日宁静的公园一下子热闹起来。我直奔湖边去观鱼。这里有维也纳最大的草鱼群、半个人长的大草鱼群。   湖边没有观鱼台,整条湖边任何地方,只要你扔下面包,就可以观鱼了。我没有带面包,就去拔了一些青草,扔下去。没多久,草鱼就过来了。由于水体并不清澈,鱼游近水面才可以看清。草鱼上浮觅食的动作很有趣,它们几乎不摆动尾巴,整个鱼身笔直且水平的慢慢浮近水面,然后再笔直、水平地慢慢向前滑行,硕长的青黑的背脊,很像一条潜艇。一条条半人长的“潜艇”,缓缓整齐地向你逼近,如一个庞大的舰队。这样的阵势,令人惊奇不已,甚至有些战栗。人和鱼,不到一米的距离,我可以十分清晰看到草鱼们银色的眼圈、鼻孔上两个绿豆大的肉球和灰白色慢慢张合的鱼唇······     一个老外带着孩子来喂鱼,面包一扔下去,鱼群就翻滚地争抢,弄出很大的浪花和水声。不久,一条条“潜艇”又慢慢浮上来,向你逼进。湖面上各处的野鸭也会赶过来,野鸭们似乎对面包更感兴趣,它们不但不去吃浮近水面的鱼,哪怕是小鱼,相反好像还有点害怕鱼,总是游弋在没有鱼的水面上。只有在争抢面包时,野鸭们才会拍打着翅膀,冲进草鱼占据的水面,鸭脚甚至踩到大草鱼的脊背上。鱼鸭争食,草鱼并不吃亏,它们经常打成平手。有的草鱼好像已经习以为常,被鸭蹼踩着了还满不在乎。此情此景,让人感慨不已。靠面包为生的野鸭们,其“野”性还有多少呢?草鱼对天敌的警惕性又会维持多久?······   不怕鸭子的草鱼,也不怕人。我把青草放在接近水面的位置,草鱼竟然能探出水面半个头来吃青草。而且是张大着嘴,头缓缓地从水下冒上来,在咬到食物的一瞬间,草鱼一改先前的超慢动作,极其迅速且强有力地甩头、转身、打尾巴。水面瞬间发出一声巨响,溅起老高的水珠,弄得我脸上、身上都是水······   忽然,我心血来潮,想感受一下被大草鱼咬一下的滋味吧。我伸出一根食指,停在水面上,草鱼不会识别食物和手指。一条半人长、二十多斤的大草鱼冒出头来,一口就咬住我大半个手指。凉凉软滑的鱼唇,因为没有鱼牙,让我不感到是被咬了,而是给夹住了,是没有痛感的夹。可是,不到半秒钟,紧接而来的草鱼躯体的强力甩转,我的手指被重重地扭扯了一下,痛麻交加。不过是一种还可以忍受的痛麻。我实实在在地体验到草鱼的力量,幸亏它没有牙。   我顾不上擦去溅到脸上的湖水,先转动着手指,检查一下有否伤口。“Are your oK?(你没事吧?)”一个老外关心地问我。“A Little......(一点)”我想不起来“痛”的英文单词,不停地用两个手指比划着“一点点”的手势,口中不停地反复“A Little……”老外笑着点点头,明白了。我又让草鱼咬了几次,这些短暂的可以忍受的痛麻,给了我欢快、联想,在国内是没有这种机会的。   公园草坪上的知识抢答活动开始了,我一直沉浸在捕捉草鱼的种种联想里。像这样的傻鱼,根本不用鱼钩钓,徒手就行。可是在维也纳不行,必须有许可证,我们团里没有一个人有钓鱼证。我们只能观鱼、喂鱼、在脑海里钓钓鱼吧。我不知道和一条大草鱼的另外一场游戏,正在等着我。   划船一开始,我们的船不在前头。王二秘一家和我们一条船,当过海军的王二秘驾船。他似乎嗅到了水战前的火药味,迅速从一条水道冲出危险区。作为工发处旗舰的我们,刚刚离开几分钟,一场水战就在笑声中打响了。蓄谋已久的团部好战分子,首先包围了原子能团的旗舰,用儿童水枪和矿泉水瓶,突然射击。刘公参率领旗舰,用双手泼水,猛烈反击,被战火殃及的无辜船只,纷纷卷入混战,平静的湖面上激荡着笑声和水声······   在湖边悠闲散步的老外们都驻足了,惊讶又快乐地欣赏着饱含东方元素的水战。我们的船早已驶入湖区的僻静水道。我们虽然来过这个公园多次,但是架着电瓶船,在湖上观赏欧洲最大的英式花园,还是头一次。我们的船以欧式的休闲,单船缓缓地游弋在水面似镜的弯弯水道里,湖边的婆娑树影和天上的白云蓝天,都倒影在碧绿的湖面上。在婉转的鸟儿啼鸣和徐徐的夏天凉风中,我们尽情享受油画般的湖光林色。   突然,王二秘的爱人小何喊了一声,打破了这一切:“看,那白色的是什么?”在船的前方湖面上,一个久违的眼熟白点,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是鱼,翻了肚子的鱼。在国内,夏天我在水库里游泳,遇上翻肚的鱼是常事。天越热、放养鱼的密度越大,翻肚的鱼越多。但是我在蓝色多瑙河的老河道里,游了五个夏天,没有遇到过一次。听我说是鱼,小何很吃惊:“真的是鱼啊?······唉,怎么不见了?”我告诉她,鱼很快还会上来。   我们的船停了下来,大家紧张地盯着湖面。一会,那块银白色从另一处湖面冒出来了,又是小何先看见,她兴奋的叫了起来。还在翻动的鱼,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一个个圆圆的涟漪,圆圈由小到大地向周围扩展着。我赶紧从船尾走到船头,王二秘驾船慢慢向鱼驶去。我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条鱼,有两个拳头宽的鱼身,弯成90度,侧躺在水面上,整个头埋在水里,看不见。像一圆人民币硬币大的鱼鳞整齐地排列着,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银光。巨大的尾巴,如打开的折扇横铺在水面上。   如此大的鱼,让全船的人兴奋不已。我来不及去细细去欣赏,生怕它跑了,马上确定了擒鱼的“抓手”——尾巴与身体的结合部。这是鱼体最细的部位,唯一我可以抓住的地方。其他部位都太粗了,我两个手根本就抱不过来,而且身边没有任何可以借助的工具。   王二秘把船头开到鱼的旁边,我两个手左右合围,快速紧紧地掐住了“抓手”。几乎就在同时,大鱼一个甩尾就逃脱了。鱼身上非常滑,像涂了油,很难扣住它。而且,我用力越大,在身粗尾细的“抓手”处,就越容易滑脱,巨大的尾巴软不拉塌的,一点吃不上力。鱼跑了,船上一片惋惜声。我并不懊丧,因为翻肚的鱼在水里是呆不了多久的。很快鱼又浮了上来,而且这回完全是肚皮朝天,平平地仰躺在水面,两片巴掌大的腮,缓缓地一张一合。我变换了擒鱼手法,把船开到抓鱼的最佳位置——鱼头的前方,让鱼嘴正对着我。我俯下身紧靠着船沿,两只手放在鱼头的上方,张开十指,瞄准着鱼的腮部,在它腮部张开到最大的时,飞速地将手指分别插入两个腮部的缝隙里,趁势向上一提,把大鱼拎上了船里。这次的“抓手”是真正的抓手,鱼腮把手指卡的紧紧的,有多少劲都使的上。船上一片惊呼和欢笑。   当这条鱼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巨大的无法掩饰的喜悦,洋溢在我的脸上。一米多长的大鱼,是我一生抓到的最大的鱼,而且是一条草鱼。有着草鱼最大的特点,圆滚硕长的体形。大家都挤到船头来看鱼,极度兴奋的小何,连珠炮似的询问我,如何徒手抓上来的、为什么要抓腮部、是谁传授的诀窍······   看着躺在船上的大草鱼,我心不在焉地回应着小何。此时,抓到鱼后的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全部涌出来了:没有钓鱼证,能不能抓这条鱼?大使知道了会怎么说?这么大的鱼要不要弄回家?怎么弄回去?······面对突发的难题,如果勇敢地迎上去,你会激发出远远超过日常的才智,在“实战考核”中拿到高分。在非常时刻,人心可以二用,我在回答小何问题时,已经很快地理清了思绪。全部的问题就是两个:带不带走?怎么带走?   我们没有任何捕鱼工具,也没有打算钓鱼,是鱼自己找我们,而且是一条翻肚鱼。“鱼翻肚,上绝路”,这是一条被大自然法则淘汰的鱼,文明社会不会阻止它被消灭。动物保护的核心是维护大自然的生态。既保护活动物,也保护淘汰弱动物。欧美流行钓鱼证,管的是人,为的是保护活的鱼类,绝不是保护被自然淘汰、注定要死的鱼。   我定下决心,不声不响、独自把草鱼带回去!不能讨论、更不能请示,打一次擦边球吧!同船的人都慢我好几拍,过了好一阵子,在第一波兴奋平息后,小何关心的问:“老黄,能把鱼带回去吗?”我伸出一个手指,神秘地用嘴嘘了一下,小何一脸疑惑。她不言语了,可是“领导”开口表态了:“我看,还是不要带回去。”我既不点头,也不摇头,更不说服她,只是平静地对王二秘说:“船靠岸吧。”   他们在想“带不带”时,我已经想好了“怎么带”。这么大的一条鱼,不说一时找不到包裹的,就是包严实了,扛着这大家伙,一路的鱼腥味,穿过漫长的公园路,太招人了。精明的,爱管且会管闲事的老外,能不生事?他们没有看到草鱼翻肚,我们没有钓鱼证,你就是会德语也讲不清啊。   我让船停在古城堡后面的湖边,离一条汽车路不远。我登岸查看了一下,选好了暂存草鱼的地点,以及明显的标志物。从船上拎下来草鱼,然后用青草把鱼体遮盖好。   “怎么带”的第一步完成了,全团集中返回的时间也快到了,我的第二步计划还没有着落。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朝船上摔下一句“别管我了”,就徒步取捷径、急行军,直奔公园外的停车场。我相信但是不能肯定,古城堡后,有一条汽车路直通公园大门口。因为古城堡工作人员的汽车都停在古城堡后,我最担心的是公园还有其他的出口。幸运的是,在公园平面导游图上,我真找到了停车场通往古城堡的汽车路,我马上反复默记下路线图,公园非常大,路很多,没有时间兜圈子了。   公园里的老外,三三两两已经开始离园了。我开着车,庆幸自己想到用汽车来运鱼。在古城堡后面,我把汽车停在先前选定的标志物旁,一下就找到了草鱼。有了车上的塑料布,好办多了。草鱼搬进了汽车,在一个多小时的极度兴奋和紧张后,我第一次长长地舒了一口长气,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   汽车刚到停车场,远处树林里就传来了中国人常有的大声谈笑声,长长的团部队伍很快出现了。我迫不及待的开车迎上去,大使夫人王参先嚷起来:“老黄,只有几步路了,还来接贺公参啊,这也太过了吧!别让其他男同志压力太大啊······”一大帮人都跟着起哄。等“领导”上了车,我回了王参一句:“有压力才能进步啰!”   没有跟我们在一条船上的几家人,包括同一条船上的小何一家,全部蒙在鼓里。突然见到大草鱼躺在馆舍的饭堂门口,大家一片喧哗。大草鱼让我们馆舍热闹了好一阵,全处人围着草鱼,七嘴八舌,忙坏了小何一家,王二秘向大家讲述抓鱼经历,小何盯住我,询问运鱼细节······       炊事员给大草鱼过了秤,十八斤半!打开肚子,塞满了没有消化的水草,这就是翻肚的主因。至于它是因为吃多了被撑坏的,还是肠胃出了问题,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这条大草鱼,我们全处人吃了三顿还没有吃完。什么剁椒活鱼、清红烧草鱼,糖醋草鱼,样样美味可口。维也纳的草鱼,口感极其独特迷人,鲜活的草鱼肉质非常细嫩软滑,国内草鱼常有的土腥味,在这里完全没有,倒是有着透人心脾的鱼肉香鲜,其肉质赶得上桂鱼。我第一次吃就惊讶不已。后来接待国内的团组,我们破了“草鱼不上席”的旧规,省、部长们吃了赞不绝口。   双边的前辈陶参告诉我,维也纳的草鱼是一个台湾人从中国引进的,因为奥地利过去引进的一种北美能清污的水草,生命力极强,把河里的污是清了,同时把水底一些奥地利本地生物也“清了”。没有“天敌”而疯长的水草,阻塞了水道,连划船、游泳也受到影响。无计可施的奥地利人就寄希望于中国草鱼,于是,水草第一杀手的中国草鱼在维也纳安家落户了。纯天然的丰美水草、清澈水体和低温,造就了极品口味的中国草鱼······   我相信国内很快也能放养出极品草鱼来。我更相信,以夷制夷、用外来草鱼控制外来的水草,会后患无穷。奥地利在草患之后,可能又来鱼患。老外不吃草鱼,没有天敌的中国草鱼们也会无节制地繁衍,它们迟早会遭老外封杀,像奥地利的北美水草一样。历史上早就有过德国人举国捕杀中国大闸蟹,澳大利亚人围歼中国鲤鱼的事情。此类事情还将重演,到那时,在多瑙河、在拉辛堡公园、在所有中国草鱼活动的水域,可能会展现令人震撼的无情捕杀中国草鱼的大场面······  
  静待楼主下文
     14、 横行欧洲的中国大闸蟹              中国第一美味——大闸蟹,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其极品不在阳澄湖,也不在中国,而在远离中国万里之外的欧洲。这是让中国人很难接受的现实,尤其是在感情上。我们在维也纳的大闸蟹情节更加强烈复杂。   在国内,我们两口子一直很爱吃大闸蟹。第一次在维也纳吃到真正野生天然大闸蟹,真是惊喜不已。大闸蟹是在维也纳的中国食品小超市里买的。维也纳没有唐人街,只有七、八家温州人开的中国小超市,给维也纳三万多中国人,极大的方便和亲情。中国超市门口都有商品广告小黑板,新来了大闸蟹,就写在上面。老板们告诉我,大闸蟹是荷兰的,这勾起我一段难忘的回忆。     二十多年前,我去荷兰参加展销会,跟大使馆商务处的人聊天时听到,荷兰的野生中国大闸蟹多的不得了,熟悉的渔民会白送给你。中国超市里大闸蟹,一荷兰元一公斤。爱吃的人是一桶桶的买,而且是只吃母的,不吃公的;吃母的,只吃蟹黄,其他的都扔了······对中国的第一美味,如此吃法,太可怕了!真是刻骨铭心,我一辈子忘不了他的话。不过,没有想到后来,我完完全全认同了这种近乎犯罪的吃法。那次在荷兰,别说是吃,就连看一眼大闸蟹都没有时间。回国后一直耿耿于怀,后悔没有尝一尝,这次来维也纳,无意中了了这个情。   荷兰大闸蟹,有着中国大闸蟹所有的特征:青背、白肚、金毛、金爪,公蟹黑毛茸茸的大夹子。蒸熟的大闸蟹,红橙色的背壳,满屋飘香。它的肉、黄、膏都极其饱满鲜美、夹着淡淡的鲜甜、滑嫩,野生的味道就是好。国内已经很难吃到如此口感的大闸蟹了。   不过,荷兰大闸蟹与国内大闸蟹唯一不同的是,它的上市季节非常长。自古以来,秋风响,蟹脚痒,食客忙,中秋节前后是吃大闸蟹的主要时节。但是,荷兰的大闸蟹可以从中秋吃到春节、清明,甚至到五·一。只是春节后大闸蟹的数量明显减少,可是蟹肉依然鲜美饱满,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吃蟹观念。   维也纳的荷兰大闸蟹,在上市季节有时会出现断货或者只有小的,没有大的蟹。有一次断了几周。一问才知道,荷兰大闸蟹都返销上海了,100美元一公斤,比维也纳的价格高五、六倍,国内照样有人买。因为国内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野生大闸蟹了。长江口完全捕捞不到天然的蟹苗,取而代之的是产量更高,口感较差的人工杂交蟹。“移民”荷兰的大闸蟹,竟然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中国大闸蟹所有原有的品质和口感。谁也不会想到,吃了几千年大闸蟹的中国人,现在要从万里之外的地方购买原产于中国的纯种蟹苗!荷兰“移民”大闸蟹为中国蟹文化立了大功。   能吃到荷兰的大闸蟹太幸运了,必须抓住抓紧机遇。每次去买大闸蟹,我宁可多花两欧元,总是挑最大的买,并赶在新蟹运到的头一天去买。每人每次一公一母,五、六、两一只的蟹是很经常事。碰到好的大闸蟹,我就多买一些,蒸熟了速冻起来,留到没有大闸蟹的月份吃。大闸蟹上市的季节,我们一般不去吃夹子和爪子,速冻起来以后慢慢剥出来煮白菜、炖豆腐吃。维也纳的荷兰大闸蟹价格年年长,我们离开时已经长到每公斤二十几欧元,比第一年翻了一番,我们还是买,因为这样的价格比国内还是便宜很多,而且绝对是野生的。   在维也纳,我们两个人的生日宴,大闸蟹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压轴菜。届时,我们把成品或半成品的中餐菜和生日蛋糕带上,把车开到有雪山的湖边,住进开满鲜花,童话般的彩色小木屋子里。奥地利的农民家庭旅馆,外表古老,内部设施非常先进、齐全,价格仅20欧元。加上汽油钱,一次生日的花费比维也纳还是省。从室内每一个窗户望出去,都是美景。两口子一起,饱览着奥地利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仙境,慢慢地品尝着中国的第一美味大闸蟹,真是人生很难忘的极致享受和生日经历。           荷兰的大闸蟹让我想到,奥地利会不会也有大闸蟹呢?多瑙河是通海的,通向荷兰的海。如果有,捕蟹是不用鱼钩、不用网,只要一盏灯即可,非常有趣的。我复印了几张彩色大闸蟹图片,随身带着,省去很多语言上的不便。我开始寻找奥地利大闸蟹。   多瑙河边有一处地方,我找到了一些渔船,每条渔船上都有一张酷似中国南方古代的大渔网,用两根杆子十字交叉,四个杆头撑起网子。小渔船上是卫星电视、电脑、导航仪都有。我向这些现代渔翁打听大闸蟹,他们看着大闸蟹图片,都是摇头。我后来又去一些自然公园和湖区打听,都是失望。   就在我不抱什么希望时,一个春天,我们去圣·吉尔根的湖边吃饭。当地的中餐馆,北京饭店的老板告诉我,他们这里的湖里就有大闸蟹。我真是喜出望外,老板是上海人,上海人没有不认识大闸蟹的,何况是开饭店的。我和他约好秋天一起去抓大闸蟹,可是秋天我再去时,已经人去楼空,中餐馆关闭了,贴着封条。   不久,一个信息让我完全终止了大闸蟹的寻找。奥地利用自己先进的一米低水头发电技术,在奥地利境内的多瑙河上,建了十个水电站。大闸蟹的繁衍是必须迴游到淡水河口的海面上才行。大闸蟹不可能翻越十个大坝,所以奥地利不会有大闸蟹,多瑙河边渔民的话是可信的。我虽然没有找到奥地利的大闸蟹,但是找到了一个重要的答案。   既然十个水坝就拦住了大闸蟹,为什么万水千山没有拦住大闸蟹的荷兰之路?这些不会说话的中国“移民”是怎么来到荷兰的?它们是偷渡,还是应邀?或者迁徙?······   答案有几个版本,二十年前,我在荷兰商务处听到的是,荷兰政府为了解决本国河道里过于疯长的水草,引进了中国的大闸蟹。结果是水草被控制了,河道堤坝也被安家落户的大闸蟹们挖得千疮百孔,隐患无穷。我听完就有疑问,对付水草,中国草鱼比大闸蟹“饭量”大多了,为什么不选战斗力更强的草鱼呢?   来到维也纳,又听到两种说法。一是说在鸦片战争时期,老外将鸦片贩运到中国,鸦片船返回荷兰时,如果是空船,就要装压仓水。一些在长江口装压舱水的鸦片船,就把水里的蟹卵、蟹苗带到了船上,带到了荷兰,再次装载鸦片时,被排放出来的压舱水就把大闸蟹送进了荷兰水域,因为荷兰海口的自然环境很像长江口,大闸蟹就定居下来。另一种说法也是压舱水带去了蟹苗,也是鸦片战争时期,不过是中国自己的出口瓷器、茶叶的船,为了满载远航船只的稳定,要加上压仓水,船到荷兰······   到底那个答案是对的呢?当过海军的王二秘很肯定的说,压舱水是专门对空船的,满载的船是绝不能再加水的,不然就沉了!专业术语一明白,答案就出来了。编出这样这样低水平的谎言让人好笑。大闸蟹是老外的船弄回去的。   06年我的北欧之旅,让我更多的了解了“移民”大闸蟹。提前数月,我花39欧元,买到了打一折并含早餐的卧铺票,乘欧洲之星夜火车,早上抵达汉堡,加入汉堡一个北欧旅游团。导游是中国人,姓李,兼作司机。因为我是一个人,一路上住酒店,我和他都是在一个房间。晚上没事,这个在国内当过老师的李导游,告诉了我很多故事,其中就有大闸蟹。   “德国人是在上世纪初第一次见到大闸蟹的,当时非常恐惧。晚上大闸蟹有趋光性,会朝着有灯光的房子爬去。老外的狗见了,狂吠不已。老外出来一看,也傻了。一群从未见过的八脚怪兽,面目狰狞可怖,威风凛凛地高举着两个毛绒绒的大夹子,口里吐着白沫子,走路都是横来横去,动作敏捷,悄然无声······很快报纸就登了出来,标题是某某湖区发现了怪物!顷刻引起一片哗然和恐惧。不久,报纸又登出更惊人标题,怪物有了克星——中国人!引发的震撼似火星人来了。老外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人类怎么会吃如此可怕的怪物?······   李导一副十分不屑口吻:“老外太可笑了,中国的蟹文化从大禹治水就有了,能把怪物变佳肴,化腐朽为神奇,这才是文明的最高层次,我们老祖宗就是了不起。老外到现在也不敢吃大闸蟹。大闸蟹在欧洲根本没有天敌,它们繁殖力太强,什么都吃。天生就是骁勇好斗又横行霸道的大闸蟹,从莱茵河、易北河、泰晤士河顺流而上,所向无敌,疯狂扫荡欧洲的鳗鱼、小龙虾和三文鱼卵。英、法、德、荷、俄、捷、比、葡、瑞······都未能幸免,其范围甚至超过了成吉思汗!”   “老外们能想到的都用上了,拦网、下药、安电网······德国在七十年前还花巨资,大规模的人工灭蟹,仅1936年就捕获了两千多万只大闸蟹,全部用机器打烂当肥料。可是没有几年,生命力顽强的八脚怪兽又卷土重来,捕鳗网一网拉上来一两千个大闸蟹是常事。前几年,在汉堡的有些中国超市里,大闸蟹是免费赠送品,······”我终于明白并理解了荷兰商务处的前辈们,只吃母的、只吃蟹黄······一个宝贝泛滥成灾,被全社会当成垃圾时,什么怪诞行为都不足为奇。   北欧游结束时,李导握着我的手说,“我赌中国赢。”他说的是已经入侵英国的外来物种、凶悍无比的美国淡水蟹,将与同是入侵物种的中国大闸蟹,首先在英国泰晤士河底狭路相逢。争夺欧洲水下统治权的“中美”世纪大战,一触即发。欧洲生物学家们正提心吊胆的关注着战局······   如真像李导所言,其背后的象征内涵,会让更多的人翘首以待。我们处的万事通,赵三秘跟我说,中国大闸蟹早就攻入美国旧金山了!······   走向世界的中国大闸蟹,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张现代考卷。欧美科学家、政治家的智慧和远见,正在受到检验。这种考卷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祖先就得过多次高分,中国早就有很多外来物种,胡桃、番茄、玉米、西瓜、小龙虾、家禽和家畜洋品种······    
作者: 回复日期: 11:29:24 
  顶一下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大叔!!
作者: 回复日期: 12:57:41 
  真长见识啊,写得真好,不知道为什么看这个贴子,想起得不是现在猖獗的贪官污吏,而是刚好相反。觉得咱们外交官的气质和感觉都好像当年那部电视剧《浮华背后》里面,宋春丽饰演的那位清正廉洁的海关关长杜欣平。
作者: 回复日期: 13:31:05 
  做个记号,回家慢慢看
作者: 回复日期: 13:34:15 
  好赞的帖子!!!!!!!  要mark!
作者: 回复日期: 13:44:05 
  lz伯伯生活太幸福了~!
作者: 回复日期: 13:51:58 
  写得太好了,让人对生活有另一种感受,活着真好啊
作者: 回复日期: 14:36:37 
作者: 回复日期: 14:46:23 
作者: 回复日期: 15:02:32 
  羡慕。。。。。
作者: 回复日期: 15:08:10 
          15、中国大使馆的鸽子公寓            欧洲城市里的鸽子很多,尤其是在广场上。成群成群不怕人的鸽子,一年365天,从不间断地陪伴着广场上的游客,成了欧洲城市的一个景观,广场鸽自然就融入了城市文化。如果上百只鸽子在你头上盘旋,鸽子落在你的肩上、手上、头顶上,你心里的兴奋和欢乐是无法形容的。水城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的鸽子,会乐此不疲地带给你这样的经历,只要你手里有一点面包。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鸽子)   维也纳的鸽子不会给游客这样的惊喜,但是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广场上觅食,忽飞忽降,忽聚忽散,也给游人带来愉悦和种种联想。我就常常会去想,这些好命的、不会挨饿的鸽子们,晚上住在哪里呢?老外有没有给鸽子建一个家呢?我在国内养过鸽子,鸽舍都是用木箱子改造的。   前辈们告诉我,这些都是城市人养的野鸽子,只管吃,不管住。我心里很清楚,几百只鸽子分散开来好找地方住,但是几万、几十万只鸽子就很不容易了。如果在树上安家,不要说一万只鸽子、一千只鸽子,只要有五百只鸽子在树上住,那五百个鸽子窝在树上,也是难得一见的景观了。   我转了几天后发现,维也纳的野鸽子好像是群居的,并分成一群群的,每群鸽子数量有多有少,百来只的比较多。每群鸽子都有自己固定的休息、吃饭的地方,每群鸽子相距比较远。这可能就是鸽子社会的规矩了。我想鸽子的家,应当就在每群鸽子休息地方的附近。果然,我找到了鸽子们的窝,但是没有一个是在树上。在几个被保留下来的二战时期纳粹炮台上,有几群鸽子的窝,每群鸽子确实是集中在一起住。它们都是住在室外的露天里,有没有住在室内的?······   馆舍工地的孙代表十分遗憾地说,老黄,你来迟了,旧馆舍的鸽子真多,整天咕咕的叫不停,吵死人,哄都哄不走,很多鸽子在空房间里住。房子一拆,鸽子全走了······   除了耳闻,我没能目睹到鸽子们住在大楼里。我看到很多大楼顶上,都有固定的一群鸽子,经常呆在那里,但是无法找到它们的家。老外的大楼大多数是封闭的、四方形环状建筑,有点像福建土楼,楼里面有漂亮的中庭,整栋大楼只有一个安装了密码锁的大门。   维也纳有很多离群独居的鸽子家庭,屋檐下、桥洞里、房梁上······很容易见到它们的窝,鸽子窝总是和城市的建筑在一块,我没有看到它们住在树上。而且住的都不宽裕,很多是“危屋”,巴掌大的地方,旁边无遮无挡,搭窝的树枝半截悬空······鸽子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除了被逼无奈,它们不会在这种地方筑巢产卵。在联合国大楼的停车库里,我看到极其有趣的一幕:一对鸽子夫妇,竟然在车库的监控摄像头上筑巢,好不容易放稳了两、三根树枝,鸽子一起落就把树枝碰掉了。于是重新再来,整个下午没有搭好一根树枝,地面上全是树枝,······第三天我又送“领导”去联合国开会,这对“夫妇”还在那里建设它们的空中爱巢,地面上的树枝可以建设五、六个窝了。看着摄像头上一根半截悬空的树枝和来回穿梭、锲而不舍的“两口子”,我第一次动了恻隐之心。   让我更加惊讶的场面是一对鸽子在老外的花盆上筑巢产卵,花盆就在我们馆舍露台下方,花盆里有几根象征性的树枝,蛋在花土上,鸽子孵蛋完全在日晒雨淋中。花盆里也能安家,城市的野鸽子就解决了住的问题。鸽子无房户的无奈告诉我,鸽子们的集体公寓好不到那里去,拥挤的鸽子公寓是啥样的?我的好奇心更浓了。   一天,大使的司机小马很神秘地告诉我,他找到了鸽子公寓,就在双边馆里(因为我们是多边团,所以大家都习惯称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为双边馆),小马知道我在找鸽子窝。我心里很高兴,故意一脸正色:“不许忽悠老同志!”“哪敢,哪敢!”小马和盘端出:鸽子公寓就在使馆厨房的仓库边上,五、六窝鸽子趴在地上孵蛋。现在早过了春天繁殖旺季,如果在春天,会有多少啊。只要把小鸽子的翅膀羽毛剪了,它天天长肉,就是不能飞,想吃乳鸽随时就有,多方便啊,油锅就在旁边!一鸽胜九鸡呀······小马越说越起劲。我问了一句,“不是说,维也纳的鸽子都吃了避孕药吗?”“别信那个,小鸽子都孵出来了,避个鬼啊。”   我心里好得意,真的有鸽子公寓啊,我早先推测的没有错。双边馆我很熟悉,饭堂里有个斯诺克,我晚上常常去那里玩。我去看了双边馆的鸽子公寓,就在厨房仓库外面的一个小天井里。不到三十平方米,四面都是房体,它一直是厨房的露天杂物堆放地,长期不用的旧家具、老设备等均放在里面。因为地点十分隐蔽,鸽子进出方便。后来我问过双边馆的一些人,他们都不知道有这个地方。我去的时候是白天,大鸽子们都不在,我走了进去,一眼就看到一窝长了灰色羽毛的小鸽子,趴在一个旧空调的后面,两个小鸽子,头上细细的黄色胎毛还没有全部褪去,几根象征鸽子窝的树枝在它们的身下。我一靠近,受了惊吓的小鸽子扑腾地飞起来,可是飞不高就落下来,结果把其他几窝小鸽子全惊动了,一片鸡飞狗跳的,扬起了很多灰尘和杂物······   我退了出来,鼻孔里还留着鸽子的特有气味。我估摸着,这个公寓最少也会有大几十只鸽子。我想起老孙的话,我们旧馆舍的某个地方,很可能就是这样的鸽子栖息地。数量惊人的维也纳野鸽子,只有依托这样的鸽子公寓,才能长久地在城市里过日子。   后来,我听到了真正让人震惊的事,维也纳的野鸽子们居然有公墓!我的羽毛球俱乐部球友,华人导游小张,亲眼见到他邻居装修房子时,有一间没有人住的房间里,地板上堆积了厚厚的一层鸽子尸骨和羽毛。小张说,鸽子快要死时,自己会飞到这里来长眠······小马知道后,坚决不相信,认真地作了种种的推测。我不表态,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在维也纳住久了,原先可爱的广场鸽,越来越多的暴露出它们的可气、可恨、可怕的负面。大量的鸽子粪便污染着城市,甚至落在车上、身上;很多文物古迹被鸽子粪便侵蚀,老外崇敬的名人、伟人们的雕像,无一幸免地饱受鸽屎的放肆侮辱,尤其在人最尊严的头上和脸上。实在丑不忍睹,这天天在刺痛着老外的心。鸽子屎尿里的病菌、可怕的SAS禽流感······定居城市的野鸽子,脱离了自然界的天敌,极快地繁衍,它们在城市里的唯一天敌——汽车轮子,杀伤力非常微弱有限。老外专家在德国召开治鸽大会,警告人们,十年后欧洲城市鸽子将达到四亿,超过欧洲人口,······鸽灾让整个欧洲都大伤脑筋,避孕药、防护网、断粮、放鹰······收效甚微。小生灵给所有的大城市带来大麻烦。       (被鸽子屎尿玷污的名人像)      城市里的科学家、政治家总是少数,绝大多数的老外并不理睬鸽灾的种种警告,鸽子在他们心目中太神圣、太美好了。圣经里说,是鸽子口衔着橄榄枝,救了若亚方舟上的人。教堂里的圣画上,凡是天堂的画面都有飞翔的鸽子,小天使们都长着鸽子的翅膀······   在维也纳的后两年,我天天都要去遛我心爱的边牧狗,安妮。经常看到老外在喂鸽子。有的汽车刚刚停下来,汽车门还没有打开,已经认出汽车的鸽子们,从四面八方飞下来,迎接车里喂它们的人。有些步行喂鸽子的老太太,一年四季从不中断。在风雪之日,她们披着大衣、戴着皮帽子和围巾,慢慢地在雪地里走向固定的喂鸽地点。不需要如何的信号,早已在光秃秃的树上等候的鸽子、乌鸦们会一哄而下,在地面上高兴地跳着、唱着、等着。老人自费买的面包都已经切成小碎块,分别洒向不同的方向。善良的老人,担心鸽子吃食抢不过乌鸦,还会另外给鸽子撒一些面包,然后伶立在风雪中,极其耐心地看着鸟儿们都吃饱喝足,才收起面包袋,沿着来的路,缓缓远去。或许她的心里在正憧憬着教堂里的圣画,鸽子们在洒满阳光的天堂里飞翔······   起初,我无数次地被这些心地善良的,喂鸽子的维也纳老太太所深深感动。渐渐地我开始感到在“感动”的后面,有着更多需要思考的事。靠欧洲的主食——面包饱食终日的野鸟们,一代代的长此以往,肯定与它们祖先的大自然食物链渐行渐远,它们的野外觅食能力还会存在吗?老外用对待宠物、家禽甚至对待人的方式来呵护饲养野生动物,用面包和真挚的爱,把它们永远地拉进城市的生活中,那它们还有什么野生性呢?一旦它们被家化了,作为野生物种就消亡了。回首历史,对野生动物过度的捕杀和过度的呵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和行为方式,可是对野生物种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一个文明社会都难免有一些野生物种要经历这样的殊途同归。   在维也纳的最后一年,和我有着相同爱好的段一秘调来了。他兴致勃勃地鼓动我再次实施鸽子公寓的实验。他听说了我曾经用泡沫板做过鸽子窝,想用人工鸽子公寓来筑巢引鸽,再借鸽取蛋、取乳鸽,尝试控制鸽子过度繁殖的实验,非常赞成。我告诉他,因为当时SAS流感,被“领导”封杀。段一秘很赞成鸽子公寓的实验,并认为这是解决城市鸽灾的有效、简便、持久、低成本地科学生态控制法,同时还有取之不尽鸽蛋、乳鸽······   我们新一轮的鸽子公寓实验开始了,老段接受了我的两个先决条件:悄悄进行,以他为主。因为我的边牧安妮生下一窝小狗,我正替它做月子。   鸽子公寓是用木箱子,固定在楼顶隐蔽处。全力支持我们的小马,提供了一窝捡来的脚受伤的小鸽子,腿骨从膝盖处完全折断,仅仅靠外皮连着,无法人工接骨了。在馆舍的地下室、一间很少有人进出的房间,我把它们安顿在一个抽屉里,每天,我们两个人,七、八次地轮流喂它们,小鸽子不会自己吃,要一口口地单独喂。用水浸泡的大米、花生、绿豆,让小鸽子长的很快,最不可思议的断脚也自己歪歪的接上长好了。不要不久,它们就能独立生活,那时就大功告成,它们住在楼顶公寓里,有吃有喝,很快就会招来鸽群······   成功近在咫尺,我一开始就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老段工作忙,记性差,每天他去喂的次数越来越少。不久我去了一趟北极,回来已不见小鸽子的踪影,我和老段见了面,谁都不提小鸽子的事情,两人心照不宣吧。   回国后,我在网上看到意大利一个城市,实验成功用人工鸽子公寓,来控制城市鸽灾的消息,他们只是取蛋,没有取乳鸽。我好高兴,总算有老外行动了。我真想和老段一块分享这种快乐。
作者: 回复日期: 15:40:40 
  哈哈。。。鸽蛋也很贵 呀
作者: 回复日期: 15:45:17 
  不赞成抓那两只刺猬    野生动物的活动,人类不要强行干涉,说不定人家在家里拖家带口的,愣是把人抓走不好    另外松鼠储存的食物也不该动,就算是松鼠地下的洞放满了,地上的食物也是他们辛苦收集辛苦积累起来的,因为当地人从来就不会动,因此,松鼠们才会有在地上储存的习惯,冬天来了,松鼠要靠这些食物过冬的
作者: 回复日期: 15:56:00 
  写得太好了,完全不能相信我们每天头不抬眼不睁的忙碌工作以外,还有人过着这样惬意闲适的生活,不过我相信惬意闲适不是外部条件的充裕赋予的,而是作者有一个善于发现和感受生活的心,真心祝福作者晚年幸福,继续畅游人生。      PS: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只是想询问一下作者,您和爱人有孩子吗?生活在一起吗?
作者: 回复日期: 16:07:29 
    15:56:00    写得太好了,完全不能相信我们每天头不抬眼不睁的忙碌工作以外,还有人过着这样惬意闲适的生活,不过我相信惬意闲适不是外部条件的充裕赋予的,而是作者有一个善于发现和感受生活的心,真心祝福作者晚年幸福,继续畅游人生。            PS: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只是想询问一下作者,您和爱人有孩子吗?生活在一起吗?  -----------------------------  桌面上的合影,应该是LZ一家吧~
作者: 回复日期: 16:09:29 
作者: 回复日期: 16:11:48 
  tai xihuan le ~!
作者: 回复日期: 16:41:07 
    16:09:29        -----------------------------    我没有别的想法啊,楼主和各位观众不要误会,这是我见过很多夫妻俩晚年感情还像年轻时一样的好,有使不完用不尽的生活热情,而且大多事业上也很了不起,都是没有孩子的,是不是这样更容易把感情集中地奉献给另一半呢?  我真的见了挺多这样的例子,忍不住问问楼主。
作者: 回复日期: 19:16:43 
          17、 凶悍好斗的白天鹅          维也纳所有的城市公园里,只要有个湖,都会有白天鹅、野鸭,甚至鸳鸯。长年居住在城市里的天鹅,最受人们的喜爱和呵护。天鹅洁白无瑕的羽毛、优美高雅的体态、成双成对的倩影 ,自古以来一直是美丽、圣洁、爱情的化身,人们毫无例外地慷慨赞美,在欧洲诞生了芭蕾舞《天鹅湖》和世界最美的城堡——新天鹅堡······   每次看到天生丽质的天鹅,我心里就由衷地讴歌它。然而,在维也纳住久了,我慢慢看到了天鹅完全相反的一面。   在国内,天鹅是非常稀罕的珍稀鸟类。在维也纳不仅仅是数量多,而且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和美丽的天鹅零距离接触,只要手上有面包,甚至一把青草。进城安家落户的天鹅根本不怕人。我站在湖边,只要把手举起来挥一会儿,天鹅就会游过来,等着我喂它,百试百灵。哪怕是几百米之外,它也看得见。有时候还会飞过来,它在湖面上降落的画面非常美:脖子向前伸的直直的天鹅,两个大翅膀不再煽动,全部垂直湖面地水平展开,翅膀上排列着整齐的大羽毛。两个黑色的大脚蹼也张开并排伸向胸前,在湖面上划出来一道长长笔直的水道。整个水面滑行中,威风凛凛的两个白色的大翅膀,始终一动不动地平张着,像要拥抱眼前的世界······可惜,我没有抓拍到这个精彩的画面。   飞来的天鹅,如果没有得到吃的,它会牢牢盯着面包,缓缓靠近,长长直立的脖子因为羽毛怒张而慢慢变粗,黑色的嘴巴里会发出威慑力很强的嘶嘶声,露出几分狰狞相,催促我快点给它吃的。有的着急的天鹅,会把黄黑相间嘴伸到我手上,毫不客气地把面包叼走。我试过几次,把一个手指头伸向天鹅,它会把手指当成面包,一口咬住手指并用力拽扯,有点痛,但不会出血。天鹅的嘴巴边缘很硬,还有细细的圆滑齿状突起。如果它真的攻击起来,那咬的会很厉害。         夏天,我常常带着边牧安妮去老多瑙河游泳,那是很快乐的时光。爱游泳的安妮一来到水边,就兴奋不已,早早就奔到水边,焦急的嘴里吱吱直叫。球一扔到水里,它就跃入水中去衔球,我也随即跳下去,跟它一块在水中抢球玩。那一次,我在水里把球扔出后,安妮没有去追球,而是朝着另一个方向游去,还大声吠叫着。我看到一只起先在很远的天鹅,不知何时已经游到我们附近,正径直向安妮冲来,完全不理会正在叫着游向它的狗。天鹅的长脖子怒张的很粗,高高地挺立着,平时紧贴背部的翅膀已经鼓鼓地倒竖起来,使身体变大了许多,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旁边桥上的老外都驻足惊讶地看着。两个互不相让的动物,距离越来越近,天鹅速度不减,完全没有停止攻击的迹象。我听说过,天鹅的翅膀可以打断偷吃天鹅蛋的狐狸肋骨,赶紧把安妮叫回来,免得它在水里吃天鹅的亏。   天鹅竟然会主动攻击比它大好几倍的牧羊犬,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别说吃草的天鹅,就是吃肉的老鹰,也不敢如此大胆地攻击牧羊犬呀!是不是因为安妮在水中只有头部露出来,天鹅做出了误判?还是我们碰到了极个别发逛的天鹅?······   为了澄清天鹅的攻击性,我遛狗时特别选了天鹅湖的路线,去试试那里的天鹅。普拉特公园的天鹅湖,离我们馆舍很近,湖面只有两三个篮球场大,有一对天鹅夫妇,每年在湖中的芦苇摊上生儿育女,我们就起了天鹅湖这个名字。   安妮一到那里,马上就引起天鹅的注意,公天鹅高高立着粗脖子,快速游过来,半竖着翅膀、发出嘶嘶的威胁声。安妮高度戒备,连背上的毛全立起来了,翻唇,露齿,低吼不止。水中和岸上,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勇猛的天鹅依旧一往无前。我只好把安妮拽走。一连几天,我试了不同的地点,结果都一样。有时我们从湖边经过,离岸边还好远,眼尖的天鹅也会粗着脖子,冲过来······   后来,我不带狗,单独去天鹅湖观察了几次。天鹅不仅攻击敢靠近岸边的任何狗,而且攻击外来的水鸟、鸽子、乌鸦,真有点湖霸的味道。每天,老外们会自发地去喂面包,在野禽们集体享受面包大餐的时候,个头占绝对优势的湖霸天鹅,对身边的鸽子、水鸟们并不是全部攻击,而是攻击某些个体。天鹅真是好眼力,会“认人”。对天鹅湖的原住民,湖霸很大度,几个乌龟经常趴在湖心的木板上养神,天鹅会按照先来后到的规矩,宁可自己站在木板边上,也不去赶走乌龟。       万事通的小赵告诉我,天鹅不但会护蛋、护子,而且有极强的领地意识,不允许同类或者外来的入侵者,有的领地达到一平方公里。不久,我有幸看到了一场让人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的情景。   维也纳是欧洲杀人蜱的活动范围,普拉特公园的草坪每年都要打草下药。中国外交官们,四年里要打三针预防针。那天我到湖边去捡桑葚,老外开着一辆柴油割草机,从天鹅湖边经过。马达发出的声响惊动了天鹅,它们夫妇两个立刻进入临战状态,亮出了它们标准的厮杀样子,粗粗的脖子、倒竖的翅膀,毫无畏惧地冲向割草机。可能车上的老外有意要逗逗湖霸,割草机开的慢慢的,声音响响的。被激怒的湖霸们,不依不饶,紧贴着湖边,咄咄逼人地押送着钢铁之物“出境”,足足有一百多米。当割草机在湖边另一个草坪上割草时,怒气未消的天鹅仍然不肯返回,还在那里游弋。我心里想,难怪有螳臂当车的成语,按它们这样的架势,如果汽车,坦克开来了,天鹅也会粗着脖子冲上去,那还是原来人们心目中,美丽高雅的天鹅吗?被逼无奈,野生小动物会有抗争,但一定是被动的,有限度的。逃生才是它们的第一本能。   移居到城市的天鹅做出来如此荒唐可笑的举动,太让人吃惊了。工作餐上我一说,好多人都很惊讶。爱调侃别人的郭一秘,这次来幽默自己了,他把筷子一放,“我做给你们看,是这样的,”他把自己的脖子一涨,两个手反举到背后,口中嘶嘶有声,作天鹅游水状。最后尖着嗓子用京腔:“快滚,快滚,不然,我扇断你呀的车轮子······”哄笑之后,我隐隐有了一丝不安,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上,天鹅是有天敌的呀。   外交官回国休假制度改革后,我们拆分了休假,去了一趟俄罗斯。久闻俄罗斯中国大使馆是“一大三有”:它是世界所有的中国大使馆中,人数最多,占地第二大的馆(第一是印度馆)。馆里有自留地、蘑菇、天鹅。天鹅是向莫斯科动物园借来的,动物园把天鹅的翅膀做了手术,天鹅不会飞,迁徙不了,所以使馆要春天借、冬天还,天鹅就在动物园的室内过冬天。   大使馆招待所就在馆里,我们住下后就去馆区里溜了一圈,真叫大啊,不下一百亩。有白桦林、小湖、果园、大草坪,院内的道路上还有交通红绿灯······何止是“三有”?我看到了野兔、野鸭、松鼠······在通往湖边的路上,我向一个女同志打听采蘑菇的事,她说林子里多得是,白色的,好吃的很。但是季节过了。末了,她大声地告诫说:“别去湖边啊,老恶妇厉害着呢!当心。”我再一问才弄清楚,湖里那对天鹅会追着人咬,所以有了老恶妇的外号。“领导”一听就不走了,我快步奔向湖边,身后响着“领导”的劝阻喊声······     我站在小湖边石头砌的堤坝上,离水面五十公分左右。老恶妇一家都在湖里。一群灰色的小天鹅在深秋时候已经长的和父母一样大了,不过,它们还要到明年才能变成白天鹅。现在到了迁徙的时候,小天鹅怎么办呢?······公天鹅已经粗着脖子冲到我面前,忽然,它减慢了速度。我很得意看着它,点了点头,想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它,不是所有的人都怕你这个被老毛子废了武功的老恶汉,······哇!没有想到它的粗脖子极快的一伸,大嘴巴就咬到了我的运动鞋上。我还没有反映过来,鞋子上又被接连咬了几下,完全是突然开战,闪电攻击。隔着厚厚的鞋皮,还能感到那硬嘴的力量。吃饭和厮杀的力量差大了,此时被咬到的要是手指头的话,流血破皮算是轻的,我想起过去故意把手指头送给天鹅咬的轻率举动,有点后怕了。     莫斯科之行结束后不久,冰雪就覆盖了维也纳。我独自一人去了欧洲最大的内陆湖——奥地利的新锡德尔湖,去赏冬景。冰封的湖面没有雪,绿玻璃似的冰面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扔出去的石头在冰面上滑的很远,很远,并一路伴随着一种非常高亢悦耳的声音。一大群天鹅、野鸭和不知名的水鸟,栖息在老外特地敲开的冰窟窿里,冰上撒了很多面包。野禽们在这个人造的十几平方米的迷你湖中,有吃有喝,不需要几千公里的迁徙,也能度过漫漫的冬天。阳光在冰面、水面上洒下了无数的金辉,把白天鹅映照的更加洁白高雅,让人百看不厌,浮想联翩。       西方人总是指责东方人捕杀野生禽鸟,用暴力摧毁野生物种。可是在老外反自然的过度呵护下,野生禽鸟的原始天性中,如觅食、防卫、迁徙等本能,正在被城市化、家禽化的生活环境加速泯灭;同时,另外一些的本能又被人造的环境扭曲,变态地发展扩张,如天鹅的攻击性、抗寒性等。野生动物本能的消亡和改变,就是对这个物种根本性摧毁。反自然的呵护,是软暴力,是西方文明孕育的温柔暴力,不管施暴者的出发点多么伟大、真诚,带给野生动物的结果,和他们指责东方人捕杀暴力是一样的。从无情捕杀野生动物,到温情呵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都不能逃脱厄运,大自然似乎给人类开了一个大玩笑,在野生动物保护的道路上,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回复日期: 20:17:18 
  写的好啊,大叔多写点。有的人说保护生态什么的,我倒觉得大叔是实在人,毕竟人家写的东西,可写可不写的,我们也无从考证。多写点啊。
作者: 回复日期: 20:40:25 
    15:08:10  15、中国大使馆的鸽子公寓  欧洲城市里的鸽子很多,尤其是在广场上。成群成群不怕人的鸽子,一年365天,从不间断地陪伴着广场上的游客,成了欧洲城市的一个景观,广场鸽自然就融入了城市文化。如果上百只鸽子在你头上盘旋,鸽子落在你的肩上、手上、头顶上,你心里的兴奋和欢乐是无法形容的。水城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的鸽子,会乐此不疲地带给你这样的经历,只要你手里有一点面包。    ...........  -----------------------------  不用担心鸽子失去野性。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野性。真正的野鸽子基本上被认为已经灭绝(据说阿富汗可能有)。现有的鸽子都是人工培养的品种
作者: 回复日期: 21:15:45 
  好可爱的大叔  有爱有才的一对!  好幸福啊。  这是我梦想的生活啊。  挖野菜、采蘑菇、捡桑葚-----  什么时候我也有时间和空间,来这样悠闲快乐地生活呢
作者: 回复日期: 21:16:40 
  期待,多写点吧
作者: 回复日期: 21:25:11 
  大叔很给力,一气呵成写了这么多,长见识了。谢谢大叔
作者: 回复日期: 08:24:22 
    22:09:02                    ......  -----------------------------  暂时无法一一回复各位帖友,请原谅了!
作者: 回复日期: 09:27:09 
  作者:遥远的南极光 回复日期: 22:09:02  回复                            各位来访问的网友:非常感谢您们的支持鼓励!理应对各位的回帖一一回应,因为近期太忙,先在此向各位致谢并致歉。愿老汉每天的野菜野果、花鸟鱼虫的帖子,能带给您们更多一些快乐!谢谢你们,年轻的朋友们!    再次表示歉意!容当后补。            
作者: 回复日期: 09:32:50 
         18、鲤鱼跳出国门 几国欢乐几国愁       吃鲤鱼,对住在海边城市人,没有什么吸引力,在国内我们就极少去碰它。到维也纳后,淡水鱼非常少。听说能买到活鲤鱼,我们好高兴,这可是我们中国的鱼种啊!在维也纳超市里,绝对不卖活的鱼、虾、禽,所有的都是冰冻的。活鲤鱼要到邻国斯洛伐克去买。为了买活鱼,要出一趟国,听起来很邪乎。其实只有40分钟的车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伐离维也纳,只有80公里的高速公路,这可能是世界上距离最近的两个首都了。欧盟内部的国境关卡全部撤了,只有一个蓝色的欧盟标志牌立在那里,国家的界线淡化了,开车不注意,根本觉察不到已经到了另一个国家,大大方便了行车人。   我们的王二秘,还兼了斯洛伐克中国大使馆商务处的会计,经常过去做账,顺便就带回了鲤鱼。到了家里,鲤鱼还是活蹦乱跳的。清蒸的斯洛伐克鲤鱼,口感超乎想像的美,不但没有一丝的土腥味,而且肉质非常细嫩,“领导”频频夸赞。我在国内,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鲤鱼,可能是欧洲的水温低、水干净、鱼吃的是天然食物吧。   前辈们都说,超市虽然不卖鲤鱼,但是奥地利人,还有德、捷、匈、等国的人都和斯洛伐克人一样都爱吃鲤鱼,而且是在他们最隆重的节日——圣诞节的晚上吃。捷克人一个圣诞节要吃掉上百万条鲤鱼,匈牙利人把鲤鱼看的更重,没有鲤鱼吃,就祘不上过圣诞节,甚至鲤鱼上了他们国宴菜单。他们都把鲤鱼看成吉祥物,欧洲的老外这么高看鲤鱼,真是出于我的意料。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老外完全不是这样。   十几年前,我去澳大利亚开发出口订单,从西部跑到东部,我们福建的华人、华侨家里的冰箱里,常有鲤鱼,都是一些爱钓鱼的人送的。大家都说那里的鲤鱼又多又傻,半天能钓一百多斤,而且必须全部带回家去,或者“活埋”。法律不允许把钓上来的鲤鱼再放回水里去,无论大小。而其他的鱼,小的、超过数量的鱼,必须放回水里,鱼儿受到严格的保护。   鲤鱼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另类,就是因为它太能吃、太能生、又太能活了。一百多年前,中国鲤鱼从欧洲引进到澳大利亚,准备消灭水中太茂盛的水草,没有想到草被控制了,鲤鱼成灾了,上万上亿的鲤鱼,几乎挤占了所有水中“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天性是杂食的鲤鱼,荤素通吃,水草被连根拔起,还要在水底“挖地三尺”找吃的······很多鱼类、生物在一些地方灭绝了。一场空前的水下浩劫,让鲤鱼在澳大利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政府号召,举国讨伐,许多志愿者纷纷上阵,捕捉到的就粉碎当肥料、饲料。因为鲤鱼刺多,澳大利亚人不会吃,也不屑吃这些害虫。可是,各种办法都用上了,鲤鱼灾有增无减,最终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   美国几乎是澳大利亚的最新版本,中国鲤鱼被引种到美国来净化水体,比澳大利亚晚了七、八十年。我先后去过美国三次,咱们美国的福建老乡谈到鲤鱼(也有鲤鱼科的鲢鱼等),都是摇头。美国人也不吃鲤鱼,没有了天敌的鲤鱼,经过“人口爆炸”后,完全摧毁了美国的水下生态,千军万马地沿着密西西比河,一路杀到了美国的淡水心脏、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区的边缘,于是举国哗然,捕杀、投毒、筑坝、拉电网······仍然挡不住中国鲤鱼大军的前进步伐。五大湖告急,白宫乱了,总统放话,保卫五大湖······在全球频频出兵、征战世界的第一强国,竟然被身无寸铁的中国鲤鱼闹得招架不住,惨也,妙也。   中国鲤鱼在澳、美展示出来巨大的杀伤力,太让人震惊了。连美国人都不吃的鲤鱼,奥地利人吃。这让我对老外如何吃多刺的鲤鱼来了兴趣。一打听,就是一个字“炸”:用面粉把鱼裹一下,在油里炸透,当然刺就变酥了。然后老外只吃两片鱼身,别的都不吃。讲究的老外,则是先用刀把两个鱼身片下来,再炸了吃。这又应了“大鱼大肉,非炸即烤”老外烹调法则。   不过,老外们吃的鲤鱼已经不是纯种的中国鲤鱼了,在几百年里,他们按自己的口味,培育出一种欧洲鲤鱼,多瑙河里非常多。它们的“脸”没有变,还是“中式”的,但是身体变成“欧式”的,无鳞、少刺、更肥了。仅仅在头部有几片大鳞片,肚子更大,这让老外在加工、进餐时方便很多。这种半中半欧的鲤鱼,跟我们从斯洛伐克买回来的不一样。两种鲤鱼同时在欧洲的水域里,都有着不变的“中国脸”。   我很想到老外家里体验一次圣诞鲤鱼宴,就托一个华人朋友帮忙安排。他一听,就泼我冷水说:“别去,没意思,哪是什么宴啊,一个油炸鱼加蔬菜沙拉、冷面包,你又不喝酒,更没有劲了。”“领导”也坚决反对,相互都不认识,为什么去打扰人家过节?   后来我们去了维也纳一家专门烹制欧洲鲤鱼的餐馆,坐车近一小时,在多瑙河边一个十分偏远的自然保护区。停车场停满了车,餐馆外面也摆了许多餐桌,清一色的老外。食客盈门,都是冲着鲤鱼宴的。   我们的鲤鱼上来了,每一份是两大片用面包屑包裹后炸的金灿灿的鲤鱼,份量很足。大盘子里配了去皮的煮土豆块和翠绿的蔬菜沙拉,洁白的餐巾包裹着不锈钢餐具,银光闪闪,盛葡萄酒的高脚杯晶莹剔透,标准的高雅西餐模式。中国鲤鱼的后代也登上了西餐的大雅之堂。在国内,鲤鱼是不上席的,至少在南方是这样的。  我尝了一口,很香,口感相当不错,而且没有刺。如果事先不知道,真吃不出来是鲤鱼,比老外餐馆里淡水鱼的主角——鳟鱼,还好吃一些,因为它的肉更细软,而且没有一丝的土腥、鱼腥味。鳟鱼就有点腥味,因为老外从来不用葱、蒜、葁。   吃了鱼,在维也纳钓中国鲤鱼的冲动不禁而生。我已经听说过,我们馆舍工地国内来的工人只用一根绣花针,把线系在针的中部,挂上饵料也可以钓上鱼。中国人真是太聪明了,我也是会钓鱼的人,但是一直没有闹明白一根直直的针怎么勾上鱼的。   很多前辈都提醒我,维也纳钓鱼是要办钓鱼证的。过去双边大使馆有一个机要员,刚来不知道规矩,假日去钓鱼,没有鱼竿,就直接用手拉着鱼线钓鱼,也钓了几条。但是很快被老外举报了,招来了警察。要看钓鱼证,他没有,又要看护照,那天刚好他没有带护照和手机,又不会德语,结果被带到警察局。这下就紧张了,中国大使馆的机要员,让人家关起来了,这还得了!最后,人出来了,一个长鸣的警钟也问世了。   办钓鱼证 ,门槛很高,不但要交年费,而且还要理论考试。每一个钓鱼证只能本人使用,在一个不大的水域,同时还有种种的限制,如小的鱼不能钓,有的季节不能钓,每一种鱼能钓几条等等······太让人扫兴了,无奈之下我选择了看老外是怎么钓鱼的,聊以自慰吧。   每年夏天,我都会去新多瑙运河游泳。清澈见底的河水,让人游的特别忘情舒畅。河里的鱼很多,岸边钓鱼的人也多。中国的老话“水清则无鱼”,在奥地利不适用,这里是“水清也有大鱼”。老外用的鱼饵,竟然和国内的一样,除了玉米、米糠、蚯蚓外,还有蛆!这都是我小时候、半个多世纪前用过的。可是后面看到的就完全不同了,钓上来的鱼,老外马上用石头或者棍子猛击鱼头,直到它咽气,他们都是带死鱼回家。理由是,不要让鱼在死前被折磨的太久,真是闻所未闻。如此仁义又何苦去钓鱼呢?   老外钓鲤鱼的设备真让我开眼了,鱼竿水平地放在岸边的可升降的金属支架上,支架上可以同时放三个鱼杆。鱼竿上配有鱼上钩后的自动报警器和夜间报警灯。钓鱼的人可以坐在远处的树荫下、帐篷里,悠闲的喝啤酒、吃东西、聊天,或者干脆就躺在开来的房车里看看书,白天夜晚都是这样。哪里像我小时候要死死端着鱼竿,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漂,苦苦地等待,连咳嗽都要强忍着,生怕把鱼吓跑了······   一旦鱼儿上钩的报警器一响,老外们欢呼着奔向鱼杆,开始了最激动人心的人鱼拔河游戏,让所有钓者如醉如痴的欢乐时光,远没有我想象的长,我看了几次都一样,七、八斤的大鲤鱼,不到十分钟就拉上来了,扣人心弦的来回较量几乎没有,鱼儿走了几个“之”字型的路线就上岸了。我小时候,三、四斤的鲤鱼就要折腾半个多小时,弄得一头大汗,往往最后时刻还是让它跑了。   最后一幕更是让我大跌眼镜。老外用一个尖嘴钳取下鱼钩后,几个人说说笑笑、摸摸、翻翻钓上的鲤鱼。手指比比画画一阵后,一个人双手捧着鱼,慢慢地蹲下去,缓缓地把大鲤鱼放在水面上,最后轻轻地用手一送,鱼儿此时像明白似的,一个甩尾转身游进深水里。凡是钓上的鲤鱼,他们都是这么放鱼。钓上鱼又放掉,那为什么还要钓鱼?又不是不敢吃,是不是鲤鱼不让拿回去?······   我去团部时跟大使的司机小马,老房的后任、铁杆的钓鱼迷谈起此事。他们这些外交部国外司机队的人,各国的奇闻异事知道的最多。他不以为奇地说,在欧洲都是这样,一条鲤鱼寿命五、六十年,一生都要被钓一、两百次,钓上来就放,再钓、再放,最多的被钓过六百多次。每次取下鱼钩后,有的老外会在鱼的伤口上涂上消毒剂,防止感染。鱼钓多了就熟悉了,还成为朋友,每次钓上来,还要跟鱼聊上几句。有的老外都能认出某条鱼来,还给他喜欢的鱼起名字。人家老外是钓鱼比吃鱼更有味道······我像听天书一样,钓鱼能被老外玩到如此境地,让人五体投地了。老外似乎真想打造一个真实的“金鱼和渔夫的故事”,这比中国工人用绣花针钓鱼,高出几个层次啰。   小马聊起钓鱼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咱们中国鲤鱼,个大劲大,比钓欧洲鲈鱼、鳟鱼刺激有趣多了,现在欧洲越来越多的老外爱钓中国鲤鱼。英国有一条二十多岁的鲤鱼女王,名字叫“双色”,重达六十多斤。它英年早逝,英国电视台专门作了报道,很多老外给它开追悼会。在它生前,全英国只有六十多人钓到过它,因此有幸一睹鲤鱼女王的尊容。那些悲痛欲绝的老外们给它修了墓,墓碑上写了一行字:“姑娘,去天堂吧!那里的水,永远宁静,只有上帝一个人钓你······”我打断了小马,“开始造假了,打住,打住!”我们俩都笑起来。   除了碑文是小马编的,鱼王的新闻是真的,我也看到了。鲤鱼这个在地球上最早被人类饲养的鱼种,跟我们祖先共同和谐地生活了三千多年。一千年前才通过波斯传到欧洲,又传遍五大洲。现在,英国人为中国鲤鱼树碑立传,让它享受殊荣,名垂青史。那些谈鲤色变的澳、美等国会如何看呢?   面对同样的鲤鱼,欧洲和美、澳等国都是同样的人种、信仰、文明、富裕,但是,态度截然相反,结局更是迥然不同。大自然的多样性无处不在,发人深省。人类在保护生态中走过不少弯路,为了改善某个生态引进外来物种,却导致了生态的新的破坏,事与愿违,也伤及始作俑者。大自然在给人类上课,它永远是人类的老师,有时也要教训一下越轨的人类学生,不管你在人类社会是多么强大、多么了不起。   在古代,国家政治上有“一言兴邦”,“一言废邦”之说;在现代,国家生态上也有“一吃兴邦”,如欧洲诸国的鲤鱼;“不吃废邦”,如澳、美等国鲤鱼灾。不过,游出国门的中国鲤鱼决不会让世界大乱的。真的有一天,澳、美的老外无计可施,斗不过鲤鱼时,他们可以贴点运费,把鱼运到中国来,顾全世界生态大局的十四亿中国人,会很乐意笑纳的。        
作者: 回复日期: 10:39:07 
作者: 回复日期: 10:39:49 
  大叔~    这套餐桌椅很漂亮啊~~~~~~~~~~~
作者: 回复日期: 10:53:07 
  大叔,超级向往您这种悠闲的生活啊
作者: 回复日期: 13:43:08 
  真好 ,好得形容不出来
作者: 回复日期: 14:56:04 
      (阅读本故事特别提示:容易伤感落泪的女生,不建议阅读最后一小节“安妮之死”)                              19、我在奥地利养边牧(上)                       19、我在奥地利养边牧(上)          全国没有一家卖狗店       边牧,是边境牧羊犬的简称,是英国的狗。儿子知道我们要在维也纳养狗,就建议说,“养边牧吧,世界上最聪明的狗,相当于五岁孩子的智商。”当时我还不懂边牧是什么。儿子告诉我,美国几百个狗专家,经过几十个项目的测试。结论是,目前世界上智商最高的狗是边牧。他给了我一些边牧的材料,我无法评判美国专家们的报告,但是看了边牧的图片,我当即暗暗决定,要争取在欧洲养一条边牧,不管它的智商排名是第几。十年前我就见过这种狗,当时不知道它叫边牧。   十多年前,我去阿根廷参观一个牧场。那里的牛羊是自然放牧,长年在野外不回家,全靠边牧放羊。我第一次看到一条狗,可以不要人的帮助,自己把一大群羊赶出去,再收回来,太神了。边牧那独特的身姿和眼神,真有七分像狼。牧场主说,一条能放羊的边牧价格相当三十万元人民币,真是天价!当时国内的藏獒,一条才卖两万元。边牧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听前辈们说,中国驻外机构经过批准可以养狗。“领导”在养边牧还是黑背(德国狼狗)之间犹豫。我列举了黑背的几条坏处,尤其是攻击力太强,杀伤力极大,万一伤了人会有大麻烦,“领导”听进去了。后来,我们不断听到黑背咬伤人的事情,庆幸自己没有去养黑背。   养边牧定下来了,我高兴了好几天。在美丽的维也纳,一定要养一只优秀的边牧!我兴致勃勃地开始打听狗店。在奥地利养狗,跟国内太不一样了,怪事、难事多多。一上来就碰到狗难买,整个奥地利就没有一家卖狗的商店,这完全出乎意料。我在美国都见过卖狗店。维也纳的宠物店里只有小鸟和金鱼卖,奥地利的老外不让在商店里卖狗,认为把狗关在笼子里很不人道。   要到哪里去买狗呢?维也纳双边和多边使团都没有养狗,华人里几乎没人养狗。后来才弄清,买狗只能到养狗人家里去买。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谁家里养边牧。我反正脸皮厚,在街上硬着头皮,用很差的英语向遛狗的老外打听,居然得到了奥地利的卖狗网址,当然是德文的网站。   我很高兴,路在嘴上啊,买狗的门总算找到了。我请馆舍工地的德语翻译小郭帮忙,上网一下子找到好多的边牧,这比去狗店方便多了。老外的狗网站搞的很不错,资料详细,付有相片,狗的照片拍的很专业。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奥地利国家冠军犬,是三色、长毛边牧,公、母狗的相貌都很出众。母狗才两岁,还是第一胎,让我们大喜过望。狗主人家离维也纳一百多公里,十天后就分娩。             卖狗的人挑剔买狗的人      边牧小狗总算有了着落,而且是名门之后,“领导”很高兴,想周末就去看看母犬。可是不成,老外不同意,并且在电话里查问了我们很多问题:为什么要养这种狗?过去养过没有?家里的房间有多大?环境是否合适边牧?······并劝我们,边牧不是宠物犬,而是工作犬,如果不具备条件,最好不要买这种犬。最后还特别声明,要买只能买一只,如果是倒卖,绝对不行······   闻所未闻,卖狗的要调查买狗的,并劝人家不要买自己的狗,这是什么游戏规则啊!卖狗的快成了工商和狗协会管理人员了。我忽然觉得老外卖狗,像是嫁女儿在挑婆家。我不想放弃冠军犬之后,只能等。好不容易等到母狗分娩了,生了六只小狗,我们好高兴,想马上赶去买小狗。老外又不同意了,说要预约,今天周六不行,明天要去集市,也不行,只能后天周一去,并被安排在第三个约谈,时间定在下午两点。我很不开心,简直有点愤怒了,奥地利的一个农民,有钱赚了还摆什么谱啊!不过,我最担心的还是第三个去,好的小狗都让前面的人挑走了······   那天“领导”因为开会没有去。一百公里的路,汽车跑了近两个小时。最后一段在山梁上跑,沿途风景很美,还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玫瑰堡,里面保留着欧洲中世纪的猎鹰表演。我们哪有心情去欣赏。到了地点,一条黑白两色的边牧,围着汽车又叫又跳,声音好洪亮,动作特敏捷,真是看门护院的好狗。边牧一大优点就是既会看家,又不会攻击生人。   主人告诉我们,六只小狗是两男四女,一个男孩子已经被人订了,第二个客人没有来,我们就成了第二个来买狗的。奥地利人都管狗叫男孩、女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是要母狗,这也等于第一个选。   边牧的毛色很有特点,尤其是白毛的分布太奇特漂亮了,通体乌黑的外表(少数是棕黄色或者青鸟色),呈现着“七白一线”:白嘴尖、白围脖、白四脚、白尾尖、白鼻梁线,黑白如此绝美搭配,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还是古人的精心选育?真让人不可思议。如果是后者,古人选育狗的审美观,历尽几千年,至今仍有生命力。   在狗主人的房间里,一个没有盖子的大木箱子里面,有一窝黑白花的小狗,都挤在一起,呼呼大睡。嘴巴鼻子粉嘟嘟的,黑尾巴的尾尖上都有一小截白毛,不时地抖来抖去,好可爱哦,真想去吻一下。我选了一个七白最到位的,打算给它套上个橡皮脖套做记号,但是被狗主人阻止了。他打开一个本子,上面画了六个狗狗的脸谱。有点像中国的京剧脸谱,是脸部的黑白毛色的分布图,因为每一只狗的脸上白黑毛分布都不一样,就具有类似指纹识别的功能。每一个脸谱边上都记着狗狗出生的时间、性别、体重等,主人把我们的名字记在这条狗脸谱旁面,表示已经订了。这个办法比我的脖套好,因为脖套容易被弄掉,而且小狗长的很快,还会勒脖子。                精彩的牧羊和牧鸡      主人热情地端出来咖啡和点心。我已经和“领导”通了电话,小边牧终于定下了,心情特别舒畅。这会才注意到,狗主人的房间很有年头了,地板、墙、桌椅全是木头的,没有天花板,大梁是整个大树干劈出来的。一打听,是十八世纪的老屋。空气里还不时飘荡着淡淡的牛粪味,这是典型的奥地利乡村农舍。四十多岁的狗主人告诉我们,他原来是工程师,前几年回家务农,他更喜欢乡村安宁的生活。我也觉得他人很随和。看来老外的预约是一种习惯,并不是高傲、摆架子。他说,母狗分娩的第二天就下地干活了——牧羊。我们非常惊讶,都想看看,主人爽快地同意了。   在主人的口令下,边牧迅速冲进羊圈,羊群顿时拥挤在一起,往羊圈里面退缩。边牧跳上比它大很多的羊背上,踩着羊背跑到羊圈最里面,从里向外把羊群赶出来。边牧在羊群后面左右来回跑着驱赶羊。羊群跑错了方向,边牧会迅速地跑到羊群前面去阻挡。在离羊群五、六米的地方,它面对羊群,趴在地上,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羊。据说边牧的目光里,有一种神奇的催眠魔力,能让羊群服从边牧的调度。羊如果仍然不动,边牧会慢慢地站起来,压低了身体,弯曲着腿,尾巴顺着后腿下垂着拖到地上。头贴着地面,瞪着狼眼,露出利齿,慢动作地向羊群步步逼近,像饿狼要扑食。羊群后退了,转向了······在边牧的引导下,羊群乖乖地被赶进牧场。完成任务的边牧就在羊群不远处卧下,一边盯着羊群,一边伸出长舌头喘气······            最后,主人又让边牧表演了“牧鸡”。口令一下,边牧奔向鸡群,来回一奔跑,母鸡们纷纷回家,比羊群乖多了。可是公鸡不听话,敢迎面和边牧较劲,它知道边牧不会伤它。几个回合后,公鸡就败下阵来,跑进鸡舍。边牧始终不咬鸡,吓吓而已,而对不听指挥的羊,有时还会假咬一下。   分娩第三天的母狗,如此敬业耐劳又聪敏能干,让我们非常希望能早一天接回自己的边牧。王三秘的爱人更是怨声不断,怪老公没有带她去买狗,嚷嚷着下次一定要去,并时时追问我何时去。其实,我比他们更加着急,老外让我们八周后去接狗。我在国内先后养过十几只狗,太知道了,小狗最好玩、最可爱的时候就在两个月以内。小狗不到一个月就断奶了,完全可以独立生活,为什么不能早点呢?老外的规矩真奇怪。                买的小狗不能自己取名字      小郭在电话里和老外商量了几次,老外死活不让我们提前接小狗。理由真怪,说小狗应当和母亲以及兄弟姐妹多生活一段时间,太早分开了,小狗很痛苦······最后甩出来一句硬话,要不然把定金退给我们,要不然就等两个月。我们只好等了,这条奥地利冠军之女怎么能不要呢!在国内从来没有听说过,为了让小狗断奶后在家里多玩一个月,卖家会主动放弃生意!   等待是最煎熬人的。我们早早就去买小狗的用品、玩具,开始给小狗起名字。大家七嘴八舌,叫什么的都有。我希望名字要好听、顺口,如贝贝、聪聪、花花之类。谁想到“领导”最后拍板的名字是“安妮一世女皇”,昵称安妮。我差一点昏过去,这也叫名字?!······“领导”振振有辞,在欧洲养狗,当然要一个洋名字。不过,狗名字不是我们能完全说了算的,小郭介绍说,在奥地利买了小狗是不能自己取名字的。狗协会规定,生下的小狗必须根据是第几胎,来确定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第一胎是A,这一窝所有的小狗只能取A字母打头的名字,以后各胎生的狗,打头的字母依次为:B、C、D、E······名字不能超过三个单词、二十个字母,还必须报批,由维也纳边牧协会在九周内审定。并要填写一大堆的文件,狗名字要填写六个不同的后备名字以备选。这比国内派出所登记出生婴儿姓名还麻烦。在奥地利人的名字可以相同,但是狗是不容许的,多奇特呀!我们的狗正好是第一胎,A打头,和安妮名字刚好吻合。后来,协会批下来,我们的边牧就叫安妮。它是我一生养过的最可爱的狗,在我心里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我对它深深的愧疚。              执着的玩,执着的爱      接安妮时我们去了四个人。“领导”要关心群众,把机会让给小何,车里还要给安妮留空间。我们是最早抵达老外家的买家,六只小边牧同时扑过来,满地都是跳跃闪动的黑白花纹,真正赏心悦目,让人动情。养那么多年狗,头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我们来不及认安妮,每人先就近抱上一只小边牧,集体合影。中国人啊,到哪里都是拍照第一。   我找到了安妮,仔细地端详它。我很好奇,世界上最聪明的狗,小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两个月不见,安妮长大了,超过了我的预料,确实过了最憨态的阶段。不过边牧的雏形已经出来了,这只三色“四眼”的边牧,不仅有“七白一线”,而且那双深色的眼睛里闪出了“狼气”和灵气。说来也怪,狼的眼睛是让人恐惧和憎恶的,可是长到狗的身上,就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野性美,北极雪橇犬也有狼的眼睛,非常美。      
作者: 回复日期: 15:02:39 
            老外介绍了安妮的性格,内向,喜欢独处。我一是佩服老外的心细,每只小狗的脾气都很在意,另外又感到老外想象力太丰富了,狗又不是人,怎么会有性格?临行前的一件小事,让我无法忘记。当时要开车了,老外特地从狗屋里剪下一块垫毯,从车窗外递给我:“晚上如果它想家的话,给它闻闻。”真让人感动,我忘不了这个是有爱心的人。     养狗人都知道,小狗离开母狗的第一个晚上,是最让人担心的。小狗到了陌生地方,又是孤零零的,一般都会叫很久,这是一种思亲的悲鸣。我真害怕安妮第一晚上会影响到左邻右舍,我们的新馆舍没有完工,安妮只能先放在我们暂住的公寓,几个拉美的使领馆也在楼里。因此,我整个下午陪着安妮玩,让它尽快习惯我们的家。晚上睡觉前,我让它多玩会,迟一点睡,并把它的窝放在我们的卧室里,那块老外给的垫毯也放在窝里。多管齐下,果然当晚安妮没有叫一声,我很高兴,第一个晚上过去了,以后就不会叫了。可是凌晨三、四点,我的床铺下突然响起一声悠长、凄凉的哀嚎,揪人心肺。安妮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钻到我的床底下。那不是狗的叫声,是狼的仰天长啸,只有一声。以后,直到它长大,我再也没有听它这样叫过。但是我一辈子忘不了这一声悠长凄凉的悲鸣。我知道了,边牧会叫两个声,狗的和狼的。   没有多久,我发现这个高智商的小东西,在平凡中开始显露出它的与众不同。起初像一般的小狗那样,安妮把我们的平静生活全搅乱了,狗屎狗尿,满屋子乱拉。不过,边牧的确聪明,很快就学会去厕所方便,而且为了多吃到奖励的饼干,它居然会跑到厕所去假尿几滴,然后向我讨要饼干吃。我在洗手间的角落上,用木板一挡,放一些花土,成为安妮的厕所,每周更换的土去种花、种菜。   我们的鞋子袜子,衣服裤子被叼的到处都是,光拖鞋就咬坏了几双。每次出门前,我们多了一项必做的工作,收东西、关房门。一旦遗漏,安妮就闯祸。一次去金色大厅看演出,卧室没有关好,晚上回来,我的七百元人民币的羊绒衫被咬破了两个洞,扔在过道上。还在我被子上撒了一大泡尿,一直透到最下面的床垫。安妮见我们发火了,不像一般的狗,听到骂声就夹着尾巴躲起来。它不跑,反而走过来,低头、搭耳、夹尾地走到“领导”的面前,紧紧贴着脚坐下来。头拼命往两个大腿缝里钻,不时向上翻着白眼,偷看领导的脸色,一副可怜更可爱的样子。“领导”那里招架的了,立刻把火气撒向我,“连个门都关不好,你老了怎么办!······”后来,郭一秘知道了,大笑不已:“老黄,安妮发火了,谁要你不带我去金色大厅!······”   边牧最大的与众不同是执着,工作、学习、玩,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如饥似渴。正是这点,安妮带给了我们莫大的快乐,它简直像一块大海绵,把我们休闲时间全部吸光。通常是人逗狗玩,我们家里是狗逗人玩,狗要求人陪着玩,而且是没完没了地陪。安妮的精力太旺盛了,我们两个人都撑不住。只要我们一进门,早已等在门口的安妮,快速的完成礼节性的迎接问候,不等你去亲热它,就转身跑到一个玩具前,嘴巴靠近玩具,脚不停的移动,两眼频频地瞟过来,示意我们过去跟它玩。如果你不去,它会把玩具叼到你面前或者把塑料瓶盖子粘在伸出来舌头尖上,一抖抖的,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逗你玩,甚至把球或者瓶盖抛到空中。只要陪它玩,哪怕是再简单的玩法,比方说在地板上踢瓶盖子,踢了几十遍了,它还是全神贯注如初,兴致始终盎然:八字形地撑着两只前腿,低着头,猫着身子,两只狼一样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小瓶盖子,在识破你的几次假踢后,它会扑住飞过去的盖子······      边牧对主人的依恋同样执着,融入了很多的聪明和乖巧,让人感动,着迷、不可思议。白天它睡在自己的窝里,午睡和晚上就爬到我们床底下。小精灵能够判断我们是睡觉翻身,还是起床。午睡时只要我们不起床,安妮即使没有睡,也一动不动地卧在床下等。我半夜起来上厕所,它好像知道我很快要回来,从来不跟出来,白天它是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后来,它学会了坐等我起床。早上我们该起床时,安妮就爬出来,坐在我的床头前,面对着我,一动不动地望着我。如果我的眼睛没有睁开,它决不会用嘴巴或者脚来碰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脐带绕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