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比武武器刀问价

&&&&&&&&&&&&&&&&&&&&&&&&&&&&&&&&&&&&&&
“我宣布,绿竹村菜刀比武现在——”,女镇长手持话筒,“开始”两字即将喊出口时,她那漂亮的大眼睛越过数千观众,看到村里地主婆的老公正带着一个外地客商模样的小个子,怱怱赶来并往主席台这边挤。
  “我们也要参加!”两人边挤边喊。
  女镇长用目光征求主席台上由政府、村干、村里长老组成的评委和裁判,除村老三爷没点头外,其他都同意了。女镇长又往三爷那多瞄了一眼,只见他正伸手去拿桌上的茶杯,他的手颤抖得厉害。
  女镇长对地主婆的老公说:“每户只能参加1人,你老婆参加了。”女镇长3年前来这个镇当镇长,第一次下乡就来这个村,是地主婆用玉米粥招待她的。
  地主婆的老公指着小个子说:“是他,他是我打工那公司的经理。”
  女镇长把小个子安排在第10组参赛,然后正式宣布比赛开始。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唢呐也吹响了。
  这遥远的村庄叫绿竹村,也叫打铁村,村里四周及房前屋后都是一丛丛的竹林。村子更是以打铁扬名,打铁制刀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村里分上屯和下屯,1000多人口。最近两年,上下屯之间较上了劲。今天的比赛是由上屯发起承办的。
  说是菜刀比武,其实是菜刀砍骨头比赛,规定参赛的每人砍猪骨头限时30分钟,以砍得多且菜刀不崩不坏为胜,如中途菜刀损坏,也就算输了。比赛采用分组淘汰制,冠军奖金1万元。
“走,我们过去看看。”女镇长叫上其他领导和评委走下主席台。93岁的三爷和几位村老,还是居高临下坐在那里。
赛场热闹极了,村里村外赶来的观众伸长脖子,不停地喊着“加油!加油!”正在埋头猛砍骨头的参赛人,手臂上下舞动,菜刀像雪片一样银光闪闪,呜呜带风。
女镇长来到一号桌旁,砍骨头的是个35岁上下的健壮如牛的小伙,菜刀在他手中熟练而敏捷地上下挥动。
“这就是张三,村委主任、厂长。”女镇长向县里来的部门领导和外地客商介绍说。张三是三爷的侄儿,本村铁匠祖师的第六代传人,20岁就开始学制刀技艺,两年前他在村里第一个开办了个体工艺厂,自己既当老板又当师傅,成批的打造出了质量过硬的刀具和农具,远销区内外。如今他是上屯的代表人物,今天的比赛全部由他出钱。对着县里领导和电视台记者的镜头,张三自信地说:“第一名在这里!”
  第一轮比赛很快结束了,各组均有3人出线,共30人参加半决赛。
秋高气爽,午后的村庄显得成熟和稳重,阳光强烈而有力。赛场上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真是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一会儿,又有参赛人拿着已经破损了的菜刀扫兴出列,叹气说:“货比货,比不过;人比人,气死人。”
决赛开始了。张三、地主婆,还有村里的三名大汉进入了决赛,这是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那个最后来的小个子客商,也进入了决赛。
张三信心百倍,手臂保持均衡有力,一堆大筒骨在他的菜墩上变成了小块骨头。
地主婆也毫不逊色。她对制刀技艺“冷处理”最拿手,两年前她老公执意去广东打工学生意,她自己却在女镇长的鼓动下,承包了村里上千亩田地,弄成了县里唯一的一个现代农业园,她变成了“庄园主”,成了下屯的代表人物。上屯一些人眼红了,见她又白又胖,就把她叫做“地主婆”。
进入决赛不久,地主婆渐渐感到臂力不足,突然她觉得有什么东西飞进眼睛里,她用手揉了几下,不但没将不明物揉出来,反而揉出了血……
“快!是骨头碎片!”女镇长心明眼亮,一挥手叫人把地主婆送上了在路边待命的救护车。
“哎呀!”两个大汉的手指也受伤了,一位女护士连忙跑过来。
“嘣”的一声,另一个大汉的菜刀崩裂了一大块。场外观众一片哗然。
主席台上的三爷再也坐不住了,颤悠悠地来到小个子的旁边。这时,哨子响了,比赛结束,全场喊声一片。小个子“耶”的一声与张三同时放下菜刀,还跳起来欢呼着,这时,他看到一部轿车驰进赛场,从车上下来的,竟是他公司的董事长——日本老外!
三爷抓起小个子刚放下的菜刀,紧盯着菜刀上面的“印戳”,他惊呆了!这菜刀和他侄儿张三用的那把一模一样,是他1942年亲手制作的!当年,为支援部队抗日,他组织村里铁匠制作了一批刀具送上前线,也是在当年,日本人曾经摸进他们村……
日本老外在招商局领导陪同下来到女镇长前面,叽哩呱啦说了几句。随行翻译说:“他说,那把菜刀是他老父亲的遗物,老父临终前交代他,一定要他把那把菜刀归还给中国,送到它的产地。”场上的气氛静悄悄地,几秒钟后又沸腾了!
“张三第一!”上屯的群众大声喊。
“张三第一!”下屯的群众也大声喊。
“先等一下!”女镇长急忙拿出手机……
(原载于隆安《龙虎山》2010年第&4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0有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