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亚洲水稻生产最大的气象灾害水稻是什么植物?及原因?

  <font color=#d年6月21日“莲花”携狂风暴雨而来,让福建经受了今年的第一场台风考验,造成该省20.75万人受灾,32.0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100间间,直接经济损失……
  贵州,祖国西南的明珠,以其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而闻名。其实它还是一个资源富集的省份。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527.9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气候变化相关新闻:
                  
 &&&&&&&&&&&&&&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是亚洲许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全球变暖正令冰川消融加快,高原总体呈现暖干化趋势。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行动,遏止气候变暖的话…[]
 青藏高原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明显也是最敏感的地方。联合国数据显示,按照现在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在三十年后,青藏高原百分之八十的冰川都将消失。被世人所称的世界“第三极”即将消失在世界版图之中…[]
 &&&&&&&&&&&&&&
 现在的社会充满诱惑,层出不穷的新奇玩意令人着魔。而且这些令人上瘾的东西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翻新。但是,有一种瘾却持续了130多年,至今还处于繁盛之期,其范围之大,影响之广,可以说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都有着无法预计的影响。这就是——煤瘾。[]
  贵州面临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一种毒品的依赖,已经到病入膏肓的地步。在贵州人们离不开煤,家里烧煤,户外也都是煤,像毒品一样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它也破坏周围的环境。不只是贵州对煤上瘾,全中国都上瘾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严重的气候灾难……[]
 &&&&&&&&&&&&&&
 气候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加剧贫困。直接的影响体现在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加、强度增大,不仅对灾害发生时期的生产活动产生严重的后果,而且会因对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损坏,给灾后恢复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绿色和平与乐施会发布的《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表明:中国的贫困地区和对气候变化格外敏感的生态与环境脆弱地带,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气候变化导致了冰川退缩、干旱加剧、森林植被萎缩…[]
 &&&&&&&&&&&&&&
  6月21日“莲花”携狂风暴雨而来,让福建经受了今年的第一场台风考验,造成该省20.75万人受灾,32.0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100间,直接经济损失3.36亿元。随着全球的日益变暖,类似福建的我国局部地区超强台风……[]
  受“莫拉菲”影响,广西西部、南部出现强降雨,造成南宁的横县、上林、宾阳、马山、良庆、邕宁,梧州的岑溪,贵港的桂平,崇左的天等,玉林的玉州、容县、北流、兴业等5个市13个县遭受洪涝灾害。截至7月19日下午3时43分统计,全区的受灾人……[]
 &&&&&&&&&&&&&&
  广西柳江柳州站出现89.64米的洪峰水位,相应流量26700立方米每秒,该洪水量级相当于20年一遇,为1996年以来最大洪水。5日16时,柳州站水位降至87.84米,较洪峰水位回落1.80米,柳江干流洪峰正在向西江推进,桂江洪水全线……[]
  德国和英国研究人员最近通过比较海平面变化和南极气温的历史数据推算,未来几千年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变,气候变暖导致的冰雪消融也会造成海平面上升约25米。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全球气温、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与……[]
 &&&&&&&&&&&&&&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而我国的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领域之一。预测显示,今后20-50年间,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会使中国2050年的粮食总生产水平下降14%-23%……[]
  “在这片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平试验基地的麦田里,我们想营造出2050年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测试出生长在这种环境下小麦的反应。”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林而达研究员解释道。他曾是这一研究所的所长,并曾担任农科院气象所所长和国家农业部…[]
 &&&&&&&&&&&&&&
  如今提到山东德州,映入人们脑海的已经不仅仅是驰名全国的扒鸡。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早已经成为德州更加标志性的特征。“气候中国行”要推广可再生能源,德州这个已经在全世界太阳能领域享誉盛名的“太阳城”是不能不访的。[]
  在拥有570万人口的德州市,随处可以看到四周许多楼房的屋顶上,密密麻麻的安装着许多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在老城区的普及使用率已经达到了90%,新城区几万户几乎达到了100%。一台售价5000元的太阳能热水器就能解决一家4口人…[]
 &&&&&&&&&&&&&&
 现在的北京严重缺水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当下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很难想象曾经的北京城怎样被各条水脉滋养。我们熟悉的是春天的沙尘暴,夏天的桑拿天和秋冬的干旱。北京的水究竟去哪儿了?作为“气候中国行”的第一站,北京的主题是“水资源短缺”。[]
  2008 年10月到今年2月的一百多天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位于中原的河南省,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全省受旱面积超过六成,为1951年以来之最。不仅仅是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多个省份…[]
 &&&&&&&&&&&&&&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中国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正在面临海平面不断上升的威胁!海平面正在上升,今后还将加速,这将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以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为例,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研究,在有防潮设施情况下…[]
  情人节的时候,某画报的封底大咧咧的对会员推广创意杯子的限量版,广告词是:“送你一杯子,爱你一辈子。”也有人开贴讨论说是不是要送女朋友一个地球仪,寓意:让我给你整个世界。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我这只拉风的印着世界地图…[]
 &&&&&&&&&&&&&&
 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地球数百万年的历史中,随着自然的进化,比如由太阳或者火山突然爆发引起的能量变化增加,气候也发生了许多次变化。今天,当人们谈论起“气候变化”,他们所指的是在过去的一百年所发生的温度的转变。[]
  全球的气候随着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而发生自然的变化,随着地球的不同轨道而变化,并且由于太阳和火山的突然爆发而发生波动。不过,现在出现的有力证据使人们几乎一致认为,显著的全球变暖不能完全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从近几年的变化,以及对未来80年的预测可以看出……[]
  “气候变化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它已经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巨大的物理环境变化。极端的天气状况更加频繁地出现。冰山在融化。海面上冰和雪的覆盖正在下降。动物和植物正在适应着早到的春天。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全球变暖已经迫使海平面的平均值上升了10至20厘米……[]
  在1988年,联合国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以分析和报告相关的科学发现。IPCC的第一份报告发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星球已升高了0.5摄氏度。它警告说,只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停止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才能避免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
绿色生活指南
能源:出行:垃圾: 饮食:家居:【新步步高】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我国旱灾的类型、特点、时空分布与灾情。2.掌握我国受台风、寒潮影响的主要地区及其危害。3.理解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一、旱灾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①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②渐发性气象灾害。2.区域差异(1)旱灾多发中心多发中心③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多发季节春季④夏秋四季⑤夏季(2)不同区域,旱灾特点不同3.时空特点:与涝灾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⑧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2)原因:a.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b.⑨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思维活动1.为什么西北干旱区很少发生旱灾?答案 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所以,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在这里关键是“灾”字的理解与含义。所谓“灾”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的事件。而西北地区的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受灾体,形不成多大的破坏,所以干旱不等于旱灾。二、台风灾害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2.源地与路径3.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4.寒潮影响的地区差异思维活动2.为什么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不易侵入?答案 寒潮在南侵过程中,受沿途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走向山脉的阻挡,势力不断减弱,所以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区,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少。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所以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则因海拔特别高而使寒潮不易侵入。四、气象灾害多发区1.华北地区灾害种类:?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2.华北地区多发原因3.华北旱灾(1)特点: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灾情最重。(2)类型:春旱、初夏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春夏秋连旱甚至连年干旱。(3)灾情a.变化b.原因:国家首都所在地区,各类产业发达,工程设施密集,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都很大。4.华北沙尘暴(1)时间:多发生于春季。(2)内涵: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3)界定: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4)灾情:华北地区损失十分严重。思维活动3.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①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探究点一 我国的旱灾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1年入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94.5%的地区先后遭受干旱,出现了60年罕见的旱情,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范围最广的一年。材料二 教材P45图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1)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2)为什么这些地区易形成干旱灾害?(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主要发生在什么时间?为什么?答案 (1)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分别是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这些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这些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少的季节或年份,就容易形成旱灾。(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主要发生在7、8月份。 7、8月份随着我国雨带的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容易形成伏旱。反思归纳 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旱灾的自然原因迁移应用1 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答案 B解析 我国西南地区是湿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而“十年九旱”出现在半干旱区;盛夏季节,东北地区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长江地区7~8月份在副高影响下形成“伏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城市供水,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说法;华北地区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此时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探究点二 我国的台风和寒潮灾害探究活动 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三个省区)(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3)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答案 (1)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2)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反思归纳 台风与寒潮灾害成因、时空分布及危害灾害成因源地时空分布主要危害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台、闽、浙等省区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迁移应用2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答案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解析 第(1)题,考查形成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和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风暴潮是一种低气压天气系统。第(2)题,考查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读下图,完成1~3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黄淮海平原C.云贵高原D.四川盆地答案 B解析 干旱频次越高的地区干旱灾害越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干旱灾害最严重。2.上述地区干旱表现为( )A.以伏旱为主B.全年干旱C.春旱和春夏连旱D.冬春连旱答案 C解析 黄淮海平原地区,由于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常出现春旱和春夏连旱。3.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出现干旱B.北方水少、耕地少易造成干旱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几率大D.人口增长、工农业的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提高答案 D解析 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耕地少与形成干旱无关;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几率大。新华网北京日电: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14日发布消息:据初步统计,今年第七号热带风暴“苏力”已造成闽浙两省71万人受灾。“苏力”是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最强台风,也是今年在我国正面登陆的最强台风。受其影响,福建中南部、浙江东南部、广东东部、江西东南部等地降下暴雨到大暴雨。据此完成4~6题。4.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海重,北方轻B.内陆重,沿海轻C.沿海重,内陆重D.沿海重,南方重5.下列各组区域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A.桂、滇、黔B.粤、闽、浙C.赣、鄂、湘D.冀、晋、豫6.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 )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 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 ③风暴潮引发洪水 ④低温冷害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 4.D 5.B 6.D解析 第4题,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第5题,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较小。第6题,台风灾害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损害。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冬春季节,频繁南下的冷气团造成有些地区近地面气温低于0℃,而上层气温仍然高于0℃,使得上层云中的水滴一直保持液态。当雨滴落入近地面空气层后冷却,并在较冷的地表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气象学上称为“冻雨”。材料二 ~3日我国冻雨区域预报图(1)图中A省是我国冻雨出现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省份。从天气系统和地形两方面分析其成因。(2)冻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答案 (1)冬季,A省处在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一侧,阴雨天多;海拔高,气温低,出现冻雨的概率高。(2)路面结冰,影响交通;输电设施结冰,电线被压断;危害越冬作物生长,导致农业减产;破坏树木,冻伤果树。解析 第(1)题,注意审题,在冬季,A省处于昆明准静止锋天气系统控制。A省处于冷气团一侧,海拔较高,气温低,易出现冻雨现象。第(2)题,冻雨是由于气温低,从天空降落的雨滴与地面或各种地表物体相接触后即刻冻结的天气现象,冻雨多发生在秋末、初春季节。冻雨主要危害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此外还破坏林木,威胁输电线、电话线,影响交通运输。[基础过关]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常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回答1~2题。1.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2.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B.湖泊减少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答案 1.C 2.A解析 我国江南地区7、8月份由于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热少雨天气,出现伏旱。3.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 )①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②春季和夏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③春季和秋季台风袭击华北地区 ④春季和夏季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 A解析 我国北方地区春季一般不会有台风袭击,也很少出现洪涝灾害。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天气过程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12级。据此完成4~5题。4.在图示天气过程中,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 )A.由东南移向西北B.由东北移向西南C.由西北移向东南D.由西南移向东北5.下列关于台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改善局部地区的淡水供应B.台风到来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可利用风能资源C.台风的形成与运动有利于保持地球上的水热平衡D.台风眼的天气是晴天,这种现象并不能表示台风是一个高压系统答案 4.A 5.B解析 第4题,由于引起台风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从图中可以看出0~6时该地的风向为西北风,此时该地位于台风的西侧,12时吹正西风,此时此地位于台风的西南侧,18时吹西南风,此时位于台风的南侧,说明台风正由东南向西北移动。第5题,台风过境时,因风向在不断变化,且破坏力较大,目前尚不能大规模地加以利用。2012年伊始,整个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经历了罕见的寒冷天气影响,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此完成6~7题。6.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C.山东、台湾、海南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7.对于华北南部地区来说,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 )A.冬半年B.春末夏初C.秋季D.秋末冬初答案 6.D 7.D解析 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的急剧降温,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最大,南方受其影响则较小。华北南部地区以旱作农作物种植为主,秋末冬初突然爆发的强冷空气对晚秋作物影响极大。8.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0年1月以来,新疆等地连续4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60年一遇的寒潮暴雪灾害,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之低,历史罕见,给人民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材料二 下图为“北疆降雪分布图”。(1)据图描述该地降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暴雪的形成原因。(2)分析积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答案 (1)主要分布在山区。原因:一是来自亚洲内部的强冷空气造成强烈降温,加之地势高,气温更低;二是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较湿润气流经山地抬升,形成暴雪。(2)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大量雪水在山区易诱发滑坡、泥石流;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降雪主要分布在山区。该地暴雪的成因与冷空气的南下造成的降温及暖湿空气被山地抬升有关。第(2)题,大量积雪融化造成的洪水在河流下游带来洪涝灾害,在山区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过水地区的水土流失等。[能力提升]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完成9~11题。9.图中等值线M可能的取值是( )A.20或30B.20或25C.25或30D.30或3510.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小的地方B.河流径流量小的地方C.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D.降水变化大的地方11.图中①地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小B.受高压控制C.地下水位下降D.工业用水量增大答案 9.C 10.D 11.B解析 第9题,M位于25和30之间的一条闭合的等值线上,根据等值线原理,其数值有两种可能,即和两边的等值线的数值相等。第10题,我国的旱灾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因为这里农业发达,降水变化大,农作物极易受灾。第11题,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旱灾多发生在7~8月的原因为此时该地受到西太平洋高压的控制,降水较少,形成伏旱天气。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12.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13.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答案 12.A 13.C解析 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14.下图为“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以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解析 第(1)题,认真读图,从图中分析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地区受寒潮影响次数的差异主要与纬度位置及地形有关,纬度位置低,受寒潮影响的次数少,山地的背风坡受寒潮的影响次数少。第(2)题,水的热容量大,浇水可以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2年8月初,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0号台风“达维”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形成了罕见的“南北夹击”之势。材料二 2012年台风“苏拉”和“达维”24小时降水预报图(见下图)。(1)描述台风“苏拉”影响下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2)指出台风“达维”对山东沿海渔业生产的主要影响。答案 (1)由台湾海峡向东西两侧递减。(或者答: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沿海和台湾岛;福建沿海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台湾岛由东向西增加。)(2)强风:颠覆海上船只,影响捕捞业;暴雨:影响沿海养殖场,造成渔业减产;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危害养殖业及渔业生产设施等。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注意“苏拉”和“达维”降雨影响的范围不同,台风“苏拉”影响下大雨、暴雨、大暴雨分布,可知在台风“苏拉”影响下,降水量由台湾海峡向东西两侧递减。第(2)题,台风“达维”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对山东沿海渔业生产影响大。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版本搜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qq.com(#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当前位置:
>>>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写出水稻..
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B&&&&&&&&、C&&&&&&&&。(3分)(2)A、B、C三地均为&&&&&&&&气候区。(2分) (3)本地区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的气象灾害是&&&&&&&&&&&&&(2分)(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商品率低,原因主要是什么?(4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东亚、东南亚、南亚&(各一分)& (2)季风 (2分) (3)旱涝&(2分)(4)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1分)人口众多,消耗量大(1分)机械化水平低。(1分)本题结合区域地理的内容,重点考查了亚洲的农业生产和气候特征。(1)结合上图可以判断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 是东亚,B 是东南亚,C 是南亚。(2)结合上图的信息,根据亚洲的气候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出A、B、C三地均为季风气候区。(3)考查了亚洲的气候特征,本地区主要是季风气候,其特征是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所以旱涝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4)考查了农业区域类型的特征的成因。根据教材的原文说明,因为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人口众多,消耗量大,机械化水平低,所以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写出水稻..”主要考查你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宜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坡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写出水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663220649421855610105720029822224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是什么植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