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与之有关的一首著名战歌名称战歌烧山是什么意思?

当前位置: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开始了
A.北伐战争B.百团大战C.抗美援朝D.台儿庄战役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广东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主要考查你对&&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抗美援朝: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是建国初期三大运动之一。中朝人民联合作战,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亦称抗美援朝战争(日~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抗美援朝:1、原因:(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所谓的“联合国军”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2)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3)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2、时间: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入渡过鸭绿江)-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3、总司令:彭德怀4、经过: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5、战斗英雄:(1)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2)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影响:(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在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2)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3)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4)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解放军跨过鸭绿江:入朝第一名志愿兵——毛岸英:毛岸英(日-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准备出征的彭德怀,便要求入朝参战,并得到毛泽东支持。随后,他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除了彭德怀等几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因“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发报甚多而被美军测出,认定有重要机关并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有两人先后跳出后,木板房便化成灰烬。事后,在两具遗体中,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才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毛岸英牺牲当天,有人便提出要把遗体运回国内。彭德怀虽然难过得一天没吃饭,还是决定就地安葬。后来,彭德怀又提出为他立碑,说明他自愿参加志愿军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在与彭德怀见面时也强调“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并说“你们做得对”。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毛岸英入朝参战虽然只有短短的34天,他没有作出如同邱少云、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那样的英雄壮举,更没有获得任何荣誉称号和纪念奖章。但是,他作为“志愿军的第一人”,其中值得挖掘和品味的东西,以及他和毛泽东在这场战争中,在硝烟散去,在今天中国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环境时留给人民的思考,更显出了他的弥足珍贵。
发现相似题
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46683116173131645117579683084【军歌嘹亮】这些军歌,您会唱几首?
我军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军歌也是我军特有的传统和政治优势。我军军歌伴随人民军队初创时诞生,随着军队的发展壮大而成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的历史上,军歌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成为推动我党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精神力量,感染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战斗和生活。
“三大注意八项纪律”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苏区长征首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军团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是高岗,副主任郭述申,程坦任政治部的秘书长。
10月,红十五军团在甘泉县的老山和县(今富县)的榆林桥,接连打了组建以来的两个较大的胜仗,歼灭了一部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俘虏了几千名敌军官兵,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当地老百姓热烈拥护红军,许多农民踊跃参加红军,一些俘虏也参加到红军队伍中来,一时间红军部队扩充很快,但部队的成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违犯群众纪律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新兵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纪律教育,就成了军团政治部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恰在此时,周士第、王首道率领的中央红军先遣队也到了陕北,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带来了一份《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程坦看到布告后发现,较之红二十五军唱过的纪律歌,内容更加全面和完整,并且更加通俗易懂,大喜过望,于是根据布告内容,参考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苏区时曾经传唱过的红军纪律歌,按照在大别山地区以民间小调填写的一首九字排列的《土地革命成功了》歌的韵律,连夜编写了通俗押韵的歌词,然后和刘华清一起,将歌词填入这支小调中,按照部队行进的节拍,共同反复修改,反复吟唱,经过郭述申审阅后,刊登在军团政治部的《红旗报》上(另一说为《红星报》),当时的歌名叫《红色军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红色军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红色战士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得注意。
第一实行民主的纲领,最后胜利才能有保证;
第二服从上级的指挥,坚决杀敌才能得胜利;
第三说话态度要和好,接近群众言语最重要;
第四买卖价钱要公道,不准强迫群众半分毫;
第五借人家具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六到处厕所要挖好,不准随随便便拉屎尿;
第七优待俘虏要周到,瓦解敌军工作最重要;
第八早起门板要上好,上好门板一律捆稻草;
室里室外赃物要打扫,免得群众心里遭烦恼。
这首歌发表后,由于内容重要,通俗易懂,曲调又是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熟悉的,好学好记,并且还便于在部队行进中歌唱,因此很快在红二十五军以及红十五军团中传唱开来。不久,中央红军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先后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会师,这首歌又迅速唱遍所有红军部队,并很快唱遍了陕甘宁边区。
1935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在今富县举行两军会师的庆祝大会,会上红十五军团高唱《红色军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立即引起全场注意,毛泽东、彭德怀等人听到激动得都站立起来,热烈鼓掌。
斯诺听后,十分感叹地说:“红军的纪律是这样的严明,怪不得国民党几十万大军都打不败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革命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政策、纪律的要求,歌词有了相应的改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总政治部于1950年、1957年对歌词作过两次修订,曲调也略有变化。这首歌成为军营以至地方流行时间最长、流行地域最广的一首红色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和左翼文艺运动的人民音乐家麦新,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谱写了一首响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的《大刀进行曲》。就是这首为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号角”歌曲,召唤起千千万万的抗日军民的抗日斗志,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大刀进行曲》这首歌与“卢沟桥事变”和英勇抗日的北平守军二十九军有关。早在1932年,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考虑部队武器不足,就命令部队自制大刀,成立大刀队。由副军长佟麟阁亲自出面,聘请北平有爱国思想的武术大家李尧臣担任大刀队的教官,教队员们学简单易学、实用性强的“无极刀法”。
日,在长城喜峰口的那次激战中,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率赵登禹、王治邦所辖的旅前去杀敌。11日早晨,赵登禹旅长亲率大刀队夜袭日寇驻地,将喜峰口附近营地里的鬼子在睡梦中用大刀砍死了大半,并杀死了日军一名炮兵大佐,抓获一批日寇俘虏,夺回了喜峰口,中国军队大获全胜。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抗日取得的首次胜利,也是日本鬼子在当时受到的“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大刀队的胜利,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左图为29军在喜峰口与古北口之间的罗文峪布防,右图为威名远扬的二十九军大刀队。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通电全国,要求南京政府和全国各界人民共同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鼓舞下,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第一一O旅奋起抵抗,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他们表示“愿与卢沟桥共存亡”,“日军要求我军撤出卢沟桥,则有死而已,卢沟桥可为吾人之坟墓”。
吉星文团连续击退日军3次进攻。日军第三大队直扑龙王庙和附近的铁路桥。守卫桥头阵地的二十九军只有两个排。他们表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同日军展开拼杀,终因寡不敌众,60多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而日军也在河堤上丢下了上百具尸体。7月8日夜12时许,吉星文团突击队的青年战士用绳梯爬出宛平城,出其不意地将日军1个中队全歼在铁路桥上,夺回了铁路桥和龙王庙,军心为之大振。
在与日本鬼子进行浴血的战斗中,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在北平大红门壮烈牺牲,旅长赵登禹也为国捐躯。当二十九军大部分将士在与日本鬼子的战斗中牺牲的消息传到上海后,作曲家麦新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这年7月底的一天晚上,麦新带着对二十九军阵亡将士的崇敬和对日寇的无比愤恨,为悼念牺牲的将士,鼓励人民群众奋起杀敌,他坐在桌前连夜挥笔疾书:
《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他写完后,首先拿到群众中去教唱。根据群众试唱中提出的修改意见,将原稿作了几处修改。原稿中歌词“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定稿时改作“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成为“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经过几次修改,一首雄壮激昂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就这样诞生了。
同年8月8日,这首歌在上海公开首唱后,反响强烈,很快传遍了全国,鼓舞起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军民们在演唱时,还在这首歌结尾处加了“冲啊”、“杀啊!”的喊叫声,使之更加有震撼力。后来,这首歌还在法国巴黎反法西斯大会上演唱,出席大会的42国代表都给予高度评价。
“我是一个兵”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这是歌曲《我是一个兵》的歌词,词作者陆原、岳仑,曲作者岳仑。这首响彻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歌曲产生在解放战争后期,创作在抗美援朝初期。
《我是一个兵》词作者陆原
1948年秋,东北九纵队参加辽沈战役投入攻打锦州战斗。陆原所在的九纵队二一六师宣传队,在攻打锦州宣传鼓动中十分活跃。10月15日,锦州解放。九纵战绩辉煌,荣升为主力。1948年12月,九纵队参加平津战役,担任攻打天津城的战斗任务。日天津解放。日,四十六军至湖南衡山的富塘村时,忽听一件震撼人心的天大喜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军民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举国上下,一派沸腾!当时,陆原在四十六军一三七师文工队工作,任文美分队分队长兼担写词,岳仑任文工队音乐分队分队长,有谱曲任务。陆原感触万分地说:“我军在毛泽东英明战略旗帜下,所向无敌,百战百胜,主要靠小米加步枪,在解放战争中,只用了三年,即消灭了美援蒋军八百万,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伟大新中国。这一历史事件,在我国是空前的,在世界也是罕见的。”
在这种形势下,陆原作词、岳仑作曲合作创作了《战斗员之歌》:“我们是人民战斗一员,从来站在最前线,生活在枪林弹雨里……”这首歌,因为内容欠新,格调一般而失败了。此时,一三七师驻湖南湘江岸边祁阳县城,师里正在开展“写自己、忆过去”的业余创作活动,快板、顺口溜等如雨后春笋,陆原从中发现一首枪杆诗:“俺是个老百姓,扔下锄头来当兵……”同时有个抗日旧歌:“老百姓,老百姓,扛起枪杆就是兵……”这两首作品的开端,给陆原创作和命题《我是一个兵》以直接启示。
很快,这两者在陆原心头不断磨合,忽然冒出以下四句歌词:“我是中华一个兵,来自苦难老百姓。打败了万恶的日本鬼子,消灭了反动的蒋匪军!”
陆原笔下的兵,是来自老百姓的人民子弟兵,陆原和岳仑两人经过推敲琢磨,写出了“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两位词作者互相提示,你一句、我一句,取长补短,反复推敲。最后形成了:
《我是一个兵》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
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
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
嘿!嘿!嘿!枪杆握得紧,眼睛看得清,
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
歌曲创作出来后第一次在一三一七师通讯连试唱,结果非常好。战士们说:“这支歌好听、好唱、好记,一会儿就会了。”也有的说:“唱这支歌嘛,真比改善生活,吃饺子还香呢。”
《我是一个兵》产生于英雄时代,它对人们的鼓舞、力量和影响是深远的。1959年,新中国十年大庆,在人民大会堂由230名红军将领组成的合唱团,李志民上将担任合唱团指挥合唱《我是一个兵》,作为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及中外来宾等1.7万人的献礼演出;1964年,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闭幕式上,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三军文艺代表团齐唱、轮唱《我是一个兵》。
英雄的岁月 英雄的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这首在抗美援朝岁月中诞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战歌,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响彻朝鲜战场和祖国大地,拨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鼓舞着中华儿女同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英勇厮杀,浴血奋战。
1945年10月,炮一师在东北解放战场成立。 1950年3月初奉命投入开荒生产之中。在该师第26团5连任政治指导员的麻扶摇和战友们一起来到了北大荒垦边。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毛主席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炮兵第一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支预备炮兵部队,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
10月中旬,连队召开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麻扶摇辗转反侧,浮想联翩,昔日“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画卷浮现在眼前,使他的视角落在了“中华儿女”的群体形象上。
麻扶摇想,现在集结在鸭绿江畔的志愿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长期经历内忧外患逐渐培育起来的浩然正气在新中国人民身上的升华和历史延续吗?于是,“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的词句,便跃然纸上。
为了表现指战员把保家、卫国和保卫世界和平融为一体的博大胸怀,同时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他又写下了“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第二个句子落笔后,他便集中于对战争前途的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交战,肯定会付出巨大的牺牲。全国人民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一定能够粉碎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打败美国侵略者。于是,他写下了第三句话:“中华的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这是在号召,也是在呐喊。写完这首诗后,他收起纸笔,感到心舒气畅,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满足。
第二天,麻扶摇把这首诗作为出征誓词的导言,写在黑板上,并向全连同志作了宣讲,大家一致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全连指战员的共同心声。
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当时,连队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当日炮一师入朝时,麻扶摇所在的连队就是唱着这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
后来,麻扶摇惊奇的发现,一支支后续入朝的部队都唱着一首曲调乐观、雄壮而坚定有力的歌曲,歌词与他写的这首诗基本相同。麻扶摇感到万分激动,连队干部战士也都惊喜地问麻扶摇原因,可是当时由于战斗频繁,消息闭塞,麻扶摇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委。直到1953年,麻扶摇才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最后形成的来龙去脉。
原来,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炮一师进行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诗,认为主题思想明确,战斗性强,很适合当时形势的需要。于是,就把这首诗放在第一次战役之后他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修改,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的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增强了读音的脆度。当时陈伯坚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只好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
日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并把这首诗排在标题下面,以突出的位置介绍给读者。这样,这首诗就从朝鲜前线传回国内。当日日夜夜注视着朝鲜战局,情系志愿军的祖国人民读到这首诗时,立即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一天,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后,他深深感动了,并产生了创作欲望,他仅用半小时就谱出了曲。他还接受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把“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国野心狼”为题,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交给了《人民日报》文艺版主编诗人袁水拍。11月30日《人民日报》和12月初《时事手册》半月刊,先后发表了这首歌。歌曲发表后,周巍峙总觉得歌名不够理想。恰在这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旅大市委主办的《民主青年》杂志,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题,在12月1日出版的第117期上以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周巍峙发现后很高兴,认为“战歌”一词用得好,与词的主题思想和曲的旋律都很贴切,于是就将这首歌曲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从此,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就把这首歌曲认定为自己的战歌了。它像嘹亮的进军号角,鼓舞着广大指战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打败美国野心狼”,奔赴朝鲜战场,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英勇作战,对鼓舞志愿军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名,再次向全国推荐。4月2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通知规定,以国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两首歌曲作为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游行的基本歌曲。
作者:叶介甫
编辑:陈晓燕 田萌
文史e家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
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歌烧山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