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金融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去什么地方军...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_百度百科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Liaoning Jidian Polytechnic
坐落在中国最美丽的边境城市——,与朝鲜新义州市隔相望。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65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辽宁仪器仪表工业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现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占地566亩,总建筑面积15.38万平方米,现有浪头和仪表园两个校区,浪头校区位于丹东市临港产业园区北环路,仪表园校区位于丹东市新城区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点,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学院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合作创办了股份合作制的黄海汽车工程学院,与丹东中金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理事会管理模式的北方黄金珠宝学院,学院牵头组建的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被省教育厅确立为辽宁省首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学院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工作宗旨,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想方设法促进毕业生满意就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并荣获“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与海尔集团、华晨宝马、中国华录集团、沈阳机床、沈飞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中国第一重型集团、东北炼化公司、奇瑞汽车、中国水电六局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与北京、天津、沈阳、大连、丹东及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2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良好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2012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7.07%,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仪表园校区
1965年3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辽宁仪器仪表中等技术学校,校址设在丹东市振兴区福春街(丹东光学仪器厂院内),隶属辽宁省仪器仪表工业公司,由丹东市仪器仪表工业公司代管,丹东光学仪器厂亦是学校实习工厂。校长由丹东市仪器仪表工业公司经理李日升兼任,常务工作由副校长王殿祥同志主持,高勇同志任党支部书记。
日,经辽宁省革委会(辽工发字017号文件)批准,撤消辽宁仪器仪表中等技术学校,学校人、财、物并入丹东光学仪器厂。
日,经辽宁省革委会(辽革办发[79]46号文件)批准,恢复辽宁仪器仪表工业学校,由省机械工业局主管,党的工作由丹东市领导。学校性质为中等专业学校。设有自动化技术、测试仪器、光学仪器三个专业,学制为二年至三年,学校规模为六百人。校址设在丹东市振兴区桃源街814号。
日,省教委([1993]89号文件)批准我校为省重点中专学校。
1999年起,经省政府批准,开始试办高等职业教育。
日,被国家教育部([2000]3号文件)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5月31日,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日,经省政府批准,辽宁仪器仪表工业学校正式改制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政[2000]6号文件),办学性质为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隶属于省教育厅管理。规模暂定为5000人,开设现代机械制造等十三个专业。
2004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2006年11月,成为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
2007年11月,学院高质量通过了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顺利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8年11月,学院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股份制的二级产业学院——黄海汽车工程学院。
2008年12月,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09年6月,丹东市新城区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218亩,建筑面积达10.1万平方米的仪器仪表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
2010年10月,仪器仪表学院校区落成,12月底师生入住,学院分为仪表园校区(主校区)和浪头校区(黄海汽车工程学院)两个校区办学。
2011年10月,学院成立辽宁省首家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 ——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
2012年6月,学院与丹东中金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建的二级产业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学院正式揭牌。
丹东市第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成立于1997年,设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处。鉴定所设所长一名,常务副所长一名,兼职副所长4名,专职工作人员两名,现有各职种考评员55人,其中高级考评员28人。具有劳动社会保障部35个职种(初、中、高)级证书的鉴定资格。[1]
序号  工种名称  工种代码  1  热工仪表修理工  09-026  2  维修电工  09-031  3  无损检测员(08年新颁布)  09-037  4  加工中心操作工  09-041  5  无线电装接工  36-002  6  无线电调试工  36-003  7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36-018  8  计算机调试工  36-026  9  计算机系统操作工  36-028  10  计算机操作员  36-322  11  制图员   46-001  12  音响调音员   46-019  13  数控车床操作工  46-502  14  数控铣床操作工  46-504  15  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   46-557  16  计算机维修工   46-558  17电工仪表修理工   09-029  18  电气设备安装工   19  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   20  电器设备安装工   21  车工  09-018  22  钳工  09-015  23  电工  09-030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分为中心馆与黄海校区分馆两部分,总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馆内设有中心书库、过刊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自习室。馆内各借阅室、阅览室均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全部实行开架借阅。  图书馆现有藏书22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21万余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约1万余册。每年订阅中外文现刊540余种,报纸60余种。电子资源包括CNKI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及其它电子资源。经过多年建设,我馆已形成以机械、电子、信息、工商管理、仪器仪表、汽车维修等为主,丰富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其他类书刊为辅的特色藏书体系。[2]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8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20人,150人具有硕士学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90.6%。有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有省级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丹东市首届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3人,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1人、千层次人才1人,万层次人才9人,有12人担任教育部、辽宁省和机械行业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有27人担任丹东市科技评审专家。
学院设有国家、省、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培训基地10个,开设32个职种的中、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2012年2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共23500余人次,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天鹅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日本新日本学院、美国KETTERING大学、美国德锐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依托校内的培材韩国语教育中心向韩国培材大学输送留学生。
学院占地面积566余亩,建筑面积15.38万平方米。现有浪头和仪表园两个校区。
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体,机电类和仪器仪表类专业为特色,兼顾汽车、工商、信息技术和黄金珠宝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科研技术服务并重发展的高职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840人,设有机械工程系、自动控制工程系、信息工程系、黄海汽车工程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学院、仪器仪表系、材料工程系、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等10个教学单位,开设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材料成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汽车工程、黄金珠宝加工、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制造类服务业、应用语言等11个专业群,51个专业方向。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和“物流管理”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等7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品牌、示范专业,有省级精品课14门,有15项教学改革成果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自动控制工程系是我院的主要教学系部之一,设有2个专业群共计8个专业,有1个国家级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现建有电工电子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50%以上,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
自动控制工程系
自动控制工程系秉承“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理念,努力探索打造专业群人才培养特色;近两年先后在国家、省、市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20余名教师参与相关专业教材主编及参编,2名教师为国家教育部下设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完成10余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一项,获丹东市科技成果一项,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自动控制工程系前身是辽宁仪器仪表工业学校仪表科,1999年学院试办高职教育后,在仪表科基础上成立自动控制工程系,伴随学院的几十年的发展,自控系也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自动控制工程系秉承学院“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办学理念,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拼搏进取,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自动控制工程系现设有4个专业,分别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现有1个国家级试点专业,1个省级对接产业示范专业;建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基地,1个省级财政支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师资基地专业点2个。
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自动控制工程系设有20个专业技术实训室和2个研究室;拥有移动和工业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气动控制技术、电梯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机床电气维修技术、PLC应用技术、总线及组态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先进的实训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千万元。“东北地区机器人技术培训中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培训基地”均设在我系。
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造就了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自动控制工程系学生在历届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一项、获省级特等奖两项、获得省级一等奖两项、获省级二等奖一项、获省级三等奖一项。2009年全国高职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制作项目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011年全国高职技能大赛机器人项目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光伏发电项目获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一项、获省级特等奖两项、获得省级一等奖一项、获省级二等奖一项、获省级三等奖一项。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机械手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赛项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化工仪表维修工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
自动控制工程系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团结同学,教育同学,管理同学,服务同学”为宗旨,以团学活动为平台,以素质拓展为载体,以组织建设为保障,努力构建“育人型、服务性、学习型、实践性、创新型”组织和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新体系。坚持围绕学风建设抓管理,培养优秀品质与职业技能兼备的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技能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自动控制工程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顶岗实训等培养模式,与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海尔集团、中国华录集团、沈阳机床、沈飞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中国第一重型集团、中石油东北炼化公司、凌钢集团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多年来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仪器仪表系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65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辽宁仪器仪表工业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仪器仪表系是学院主要教学部之一,开设有生产过程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无损检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共5个专业。现建有1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副高级职称占50%以上。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
仪器仪表系对接丹东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于2009年成立,该基地为省级重点产业基地,确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是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各类专用仪器仪表、电子与电工测量仪表、医疗仪器及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元器件及材料五大类。作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园区重点对接高校之一,我院仪器仪表学院校区于2010年10月落成,2011年10月,学院成立辽宁省首家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辽宁仪器仪表职业教育集团。仪器仪表系秉承“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服务产业集群,促进教育与工业产业集群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努力为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同时,依托仪器仪表产业园区,我系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以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切实培养学生对接典型岗位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仪器仪表系拥有“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共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建立了检测技术等多个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拥有“EDA仿真”、“单片机技术”、“总线技术”、“控制仪表”、“DCS控制系统”、“现场仪表安装与调试”等10多个实训室。同时与“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丹东通博电器有限公司”、“丹东思凯电子有限公司”、“丹东东发热工仪表有限公司”、“丹东海德热电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造就了师生过硬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
仪器仪表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鼓励教师学习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构建突出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探索“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模式,校企共建应用型教材,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我系教师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建有《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综合训练》、《检测技术及仪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51程序设计》4门省级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CAD》2门院级精品课程;《检测技术及仪表》1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软件项目一等奖,《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项目二等奖,《智能仪表制作实训》课程获得辽宁省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三等奖。另外近两年我系教师先后在国家、省、市等刊物发表教科研论文几十篇,10余名教师参与相关专业教材主编及参编,完成10余项省市院级教科研项目,其中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多项,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一项,获丹东市科技成果一项。
仪器仪表系积极探索“技师班”、“导师制”、“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仪器仪表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仪器仪表系也始终围绕学院“以学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就业工作宗旨,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毕业生满意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我系与鞍钢、凌钢、吉林航空、燕山石化、海尔集团、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三菱电梯等多家企业建立良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
机械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四个专业。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007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2009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
机械工程系现有在校生909人,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2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6人(教授4人,副教授12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9人,“双师”素质教师2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现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公共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等6个课程组。
近几年来,机械工程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承担了省、市教科研课题近20余项,技术服务项目7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6项。4人被聘为全国机械类高职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被聘为国家创新基金评审专家,7人被评为丹东市科技评审专家;现拥有《机械CAD/CAM技术与应用》、《制造精度设计及检测》、《机械工程材料》省级级精品课程3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院级精品课程2门;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机械工程系始终秉承教学、科研、生产、职业培训于一体的建设理念,拥有生产性实训工厂、技术应用中心、系内教师自主创建的丹东鑫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此外,机械工程系还是全国数控培训网络辽宁分中心、教育部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建有数控加工、机床拆装与调试、液压与气动、精密测量等10个实训室,可开展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中、装配钳工等4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年培训、鉴定2000余人次。
机械工程系坚持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提升师生专业技能水平。2008年,在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AutoCAD机械设计”技能大赛,三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六名同学获得优秀奖;2009年,在辽宁省首届“华中数控杯”高职高专职业教师数控维修技能大赛中取得第一名;201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产品快速成型与加工”项目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辽宁省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在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在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中荣获“数控加工中心装调与维修项目”二等奖。通过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使参赛师生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升。
机械工程系依托于丹东市装备制造业,与丹东克隆集团、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辽宁表业集团等企业合作,创新实施了“技师班”、“导师制”、“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为促进学生就业,机械工程系广泛拓展就业渠道,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先后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芜湖奇瑞汽车集团、天津一汽丰田汽车集团等上百家省内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岁月曾著风雨,更待满树繁花。机械工程系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抢抓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建设高职教育品牌专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材料工程系
材料工程系是学院重点发展建设的骨干系,设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三个专业,在校生555名。
材料工程系现有教师19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高级职称教师7人、中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7人;拥有5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机械行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1人,市级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1人。
材料工程系现有三个专业均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辽宁省高职教育品牌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承担全国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点建设任务的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为对接产业集群辽宁省示范专业,是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控培训系统合作伙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808D数控系统实训基地。
近几年,学生、教师连续在全国及省各类高职技能竞赛中获得荣誉,其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省级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教师编写著作、教材近20部,在国级家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省级教学改革成果15项、市科技成果奖2项,院级精品课3门。
材料工程系有价值2000余万元、技术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教学实习、实训条件优良。建有冲压生产车间、模具电加工车间、模具数控加工车间、数控设备生产车间、机械加工生产车间,总面积超过2000平米;建有钳工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实训室、注塑成型实训室、型砂性能检测实训室、材料成型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数控系统电器调试实训室、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等17个与企业全面接轨的实训室。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材料工程系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广阔的就业空间。多年来,材料工程系建立了以辽沈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与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汽车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三一重装、沈阳金杯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沈阳三洋重工集团、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尔、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福鞍集团、山崎马扎克大连有限公司、大连STX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结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连续多年就业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7%以上。
材料工程系始终坚持“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立了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体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全系教师齐心协力,积极完成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任务,为进一步增强材料工程系综合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重点专业,创建精品专业、特色专业而努力工作。
信息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成立于1999年,在办学过程中,长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技能与岗位需求零距离”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目标定向化、教改指导行业化、培养模式企业化、能力培养工程化、教师队伍双师化、资格认证多元化、教考手段现代化、产学合作多样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初步构建起面向社会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信息工程系现有在校生815人,教师41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高级职称14人(教授2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2人),中级职称23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名,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21人,外聘企业兼职教师15人,形成一支学历水平高、实践经验比较丰富、集教学科研与一体的优秀教学团队。《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末期优秀成果获奖三等奖,近几年来,共完成教研项目41项,横向课题34项。现有省级精品课3门,院级精品课8门,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按专业特点划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工业设计两大专业群。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含网络工程和网站建设两个方向)》、《软件技术》(含北大青鸟特色班)》、《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计算机通信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动漫设计与制作》十个专业(方向)。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院示范专业。
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力度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拥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印刷技术》、《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24个实训室,实训教学设备齐全、精良,配备了用于多媒体教学的专业软件和投影仪、视频展台等设备,可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竞赛活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丹东考点和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鉴定站均设在信息工程系。学生在辽宁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竞赛中,获全省第四名,二等奖,在辽宁省计算机技能比赛中,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和团体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中取得优秀奖和辽宁赛区二、三等奖。2010年在辽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嵌入式产品开发”比赛中,学生代表队分获第一名和第三名,并代表辽宁省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嵌入式产品开发”大赛。2010年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辽宁省初赛,在平版制版工的比赛中,包揽了一、二、三等奖全部奖项,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11年辽宁省高职院校计算机组信息安全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芯片及维修与信息服务大赛中获一等奖。在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组信息安全赛项中荣获三等奖,芯片级维修与信息服务赛项中获优秀奖。2013年,我系教师在辽宁省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中网络课程项目比赛中分别取得团体一等奖,4名学生荣获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高职组辽宁省选拔赛获一等奖。2014年,7名学生在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个人赛省赛(软件类)中获一等奖,将代表辽宁参加全国大赛;在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软件创业团队赛选拔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其中获一等奖队进入全国前20名,进入全国总决赛;在全国总决赛中个人赛中3名学生获得三等奖,4名学生获得优秀奖,软件创业团队赛获二等奖。在丹东市首届“鸭绿江杯”青年创业大赛中,我系代表队获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辽宁赛区平版制版工的选拔赛“学生组平版制版工的比赛”中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参加了职工组比赛,获一等奖。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同国内有影响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同神州数码网络公司、华为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网络大学丹东教育中心和网络实训室,学生在完成网络综合实训后,可以直接考取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认证和华为3COM网络工程师证书。2008年,被选中作为300所高职院校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捐赠单位之一,并加入了思科网络学院理事会。还同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合作,建立了方正印艺产品授权培训中心,通过教学和培训,学生可以取得方正飞腾、方正排版操作员的资格认证,为毕业生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就业创造了条件。2011年先后又与北邮3G、海纳科技、恒祥装饰、达荣科技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联合办学、校外实训基地等深层次合作关系。
信息工程系注重对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几年来,先后承担了《辽宁五龙金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的建设》、《招生用电话自动应答服务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与招生系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系统》、《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室建设》等多项科研项目。承担了两项省级教研课题,完成了20余项院级教研项目。全系共出版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70余篇。
信息工程系在就业工作中实行“顶岗实习、择优推荐”的模式,多年来,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3%以上。2011年计算机通信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广告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达100%,并形成规模就业的形势。
信息工程系坚持把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以突出专业技能带动职业素养”的建设上,围绕专业技能的培养来抓管理。学生会及各个社团组织开展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大赛、计算机装机大赛等各类大赛。辅导员和班导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活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帮助学生进行技能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北方黄金珠宝学院
北方黄金珠宝学院(原工商管理系)成立于2003年,是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黄金曲静珠宝集团合作建设的校企合作二级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学院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化办学模式,摒弃传统的书本课堂教学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完全实现学校教学实训和企业生产制作的零距离。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就业渠道灵活。
北方黄金珠宝学院下设黄金珠宝系和工商管理系,现开设10个专业: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首饰设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应用韩语专业,商务日语等专业。由曲静珠宝集团与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投资建成了具备国内同类院校水准较高、功能齐全的实训室与生产车间,拥有良好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条件。
北方黄金珠宝学院秉承依托企业,紧贴行业,服务地方,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办学之路,始终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经过几年的努力,现有教师41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29人,具有双师证书的教师95%以上,研究生12人,英国留学MBA硕士1人,韩国留学硕士2人,英语外教2人。
电子商务专业是辽宁省品牌专业,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物流管理专业是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人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1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被聘为国家教育部工商类高职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被聘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实践教学委员会理事。
近3年,全体教师还积极参加科研和教研活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十一五”末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2门课被评为辽宁省省级精品课,完成省级教研课题4项,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院级科研基金项目2项,院级教研项目多项,在国家、省、市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公开出版主编、参编教材20余部,两部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教材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
2007年,“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室设计方案”获首届中国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大赛团体一等奖,2008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营销大赛,获全国第一名。2009年,参加辽宁省首届高职高专物流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010年,参加辽宁省高职高专物流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代表辽宁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011参加第一届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
北方黄金珠宝学院是宝玉石鉴定师、钻石分级师、首饰设计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物业师、秘书、公关员、营销师等职种的培训鉴定点。
黄海汽车工程学院
黄海汽车工程学院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检测技术及应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6个专业,其中“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受益于校企深层次合作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充分利用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设备、技术及人力资源,并享受“曙光奖学金”,毕业后优先安排在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业,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师10人,占42%;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人,占34%;“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85%。黄海汽车工程学院拥有“公差与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数控模拟”、“数控维修”、“模具拆装”、“检测技术”、“焊接技术”、“/CAM”、“汽车维修”、“”、“汽车检测”、“实习工厂”等14个实训室。教学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3]
建校半个世纪以来,学院遵循“厚德 笃行”的校训,在实际工作中凝练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学院精神。学院多次荣获“省文明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思政工作先进单位”、“省平安校园”和“丹东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下面是近三年学院所获荣誉
一、2010年度获得主要荣誉
■ 荣获&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称号;
■ 荣获&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称号;
■ 荣获&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荣获省、市两级&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 荣获丹东市&温暖助学先进单位&称号;
■ 有1项科研成果(JB-4CH经编送经测长仪)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 学院当选为中国计算机教育学会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理事会理事单位;
■ 2010年,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荣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辽宁赛区一等奖,包揽了全国印刷行业大赛辽宁赛区平版制版工项目一、二、三等奖,在辽宁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第八届大运会丙组团体总分第二名,辽宁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特等奖。
二、2011年度获得主要荣誉
■ 荣获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委荣誉称号;荣获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荣获辽宁省“平安校园”荣誉称号;荣获丹东市先进党委荣誉称号;
■ 荣获丹东市思政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丹东市全民读书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荣获省、市两级“先进团委”荣誉称号;获得2011年丹东市领导干部篮球赛冠军;
■ 荣获丹东市第八届公众科学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被评为“全国优秀考试站”;
■ 学院第六职业技能鉴定所被评为“丹东市先进职业技能鉴定所”;
■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对接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省级示范专业;
■ 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专业成为教育部“支持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立项建设专业;
■ 生产过程自动化实训基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 “具有产品生产(服务)特征的材料成型技术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成为省财政支持的创新型实训基地项目;
■ 荣获国家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 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成果奖三等奖1项;
■ “以千名先进模范进大学校园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 2011年,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首届国际贸易职业能力技能竞赛总成绩一等奖,在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有1人荣获一等奖,4人荣获二等奖,2人荣获三等奖,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1人荣获特等奖,1人荣获一等奖,在辽宁省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辽宁省选拔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院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数控设备装配与调试竞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荣获辽宁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
三、2012年度获得主要荣誉
■ 学院成为“国家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  ■ 学院成为“省教育厅第一批高校科技服务县域经济试点单位”;  ■ 荣获“辽宁省平安校园”称号;  ■ 荣获“丹东市文明单位”称号;  ■ 荣获“丹东市创先争优先进党委”称号;  ■ 荣获“丹东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 院科协荣获“丹东市先进高校科协”称号;  ■ 荣获中国职教研究会优秀教研成果三等奖1项,省高教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职教论文优秀奖1项。有一项科研成果荣获丹东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省社科联决策咨询成果奖;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实训基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创新型实训基地;  ■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  ■ “以自动灌装机电气控制与检测装置产品为纽带的自动化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省财政支持的创新型实训基地项目;  ■ 学院学生荣获第二届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竞赛业务主管组综合技能一等奖,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高职院校第一名),丹东市第一届创业大赛优秀奖。学院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第三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辽宁赛区平版制版工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1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1个团队获得二等奖,在辽宁省教育软件大赛中1人获得二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
厚 德 、笃 行
严谨、求实、勤奋、创新
艰苦创业、真抓实干
敬业、爱生、博学、专精
勤学善思、诚实求真
办学理念:
规模适度、质量第一
打造特色、铸就品牌
学院新媒体中心,致力校园文化传播,传递校内学生心中正能量。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实现网络新格局。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社团三十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院社团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机电学院所成就的硕果。[4]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高校微博模块:
在这里快速了解高校动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