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更好的怎么处理人际关系. 怎么样确定,这...

主要是和各部门的及公司高级领导之间的关系,干好本职工作作用不大呀!
这是典型的办公室文化疑惑,一般来将,办公室的人际关系难处理有多种复杂的因素构成,以本人经验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情况是必须注意的:
1、个人素养方面
A、个人有真才实料的才干,这标准不是你认为可以就行;、
B、自己能够有包容之心;
C、个人的协调能力是否足以应付这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D、合时宜的变通思想(仅有变通是不行的)--是世界变化太快还是你思想没变;
2、外部原因
A、周遭的人,都是物以类聚(拍马屁的人居多),快走人吧,兄弟。
B、产生“干好本职工作作用不大呀!”的慨叹,估计是你离群了吧,怀才无所用是多余的,历史就告示我们,不要在一个树上吊死啊!
其他答案(共7个回答)
汇报工作,逢年过节放个信息,去领导家看看
小妹妹,你一个人要在这么压抑的环境里服务那么多厉害角色,真是辛苦你了!看来你真的是个做事挺较真的人,我能理解你所感受到的困惑,因为,我也曾经因为年轻和较真而在单...
俗话说:事在人为.注重感情投资,让身边的人觉得跟你一起工作很开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前提。人是世界上最有感情的。要注意发现和了解身边每个人的一些实际困难...
在下属面前不要摆架子对他们好一点就可以啦!1、力求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善于及时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同时忠于职业操守。助理或文秘要很感觉敏锐,对周围发生的事,能够见...
这个和简单呀、规划好部门、没个部门一个主管、出问题找主管、给主管配助手、主管请示领导、但领导必须培养一个特有能力而能信的过的助手、就OK
一、认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问题是自我为中心。自己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事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人已所欲”人最难认清楚自己和别人。
二、投射。人往往常犯...
谁住过石家庄天滋大学生求职公寓 ,怎么样?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如何更好地与父母沟通? - 人际交往 - 知乎
我的图书馆
如何更好地与父母沟通? - 人际交往 - 知乎
NO1:张佳玮谢邀。假想有一群人,大半辈子都没什么选择,被迫吃萝卜,并被告知萝卜是世上唯一可以吃的东西。久而久之,他们也会愿意相信,萝卜是世上唯一可以吃的东西,其他的都是邪门歪道。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所以,如果他们所生养的孩子,有一天忽然告诉他们:不只是萝卜可以吃,白菜黄瓜、鸡肉猪肉都可以吃,这群人就会觉得很崩溃。他们的选择通常是:尽量否定这一切,因为一旦接受了“其实除了萝卜,还有许多可以吃”,那他们的人生固守就会失去许多意义。我们的上一代,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大多数人吃了许多苦,选择也不多。他们经历了单一的生活,觉得安全感是很重要的。一旦告诉他们有很多元的选择,他们会觉得不安全,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失去了意义,诸如此类。所以,不要用语言去跟他们沟通,用行动。我父母从小不太管我,因为我总是能拿到可以的成绩、可以的中学、可以的本科来给他们看。当然,在大学一年级,我爸妈还是试图给我规划一条路。我没试图反驳,只是安安静静的写书出版、经济独立。绝大多数爱子女的父母(某些纯粹过管人瘾的不算),在发现子女的经济独立,确切说,是“儿子/女儿挣钱比我多啦”时,就不太会那么强横的来管束了。所以,沟通时,别试图用语言去动摇父母长达数十年锤炼出来的价值观——没有人会愿意听几句话,就改变自己的人生信条、承认自己的许多坚持没有价值——而是直接给出你可以经济独立的行动,让自己不再是一个从属的子女,而是作为一个对等的人,沟通会方便许多。NO2:匿名用户以我个人的经验,不要跟父母沟通。基本上是无用功,而且会让你更加挫败,沮丧,怀疑。我从小就在做跟父母沟通这项工作。我的父母也是60年代生人,出身农村,文化水平有限,经人介绍相处一年后结婚。婚后吵架不断,从我有记忆开始就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架原因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吵架的激烈程度却像是对彼此有深仇大恨,双方都是脸红脖子粗,声音尖利,拍桌摔碗,互飙脏话,乃至动手。而且他们吵架从来不避我。这是我童年的阴影,是我小时候最大的烦恼。起初是非常害怕,躲在房间里瑟瑟发抖。大一点之后开始尝试劝架。小孩子劝架没有任何技巧,就是哭着抱住一方,求他们不要生气,不要再吵了,求他们有什么气冲我来吧。可是没有任何用处,他们吵的激烈,眼里只有对方,根本无视我。甚至发展到最后,因为我的劝架,他们吵的更激烈了,好像有人观看的群架打的更酣畅一样,本来还只是嘴上吵,我一劝,就慢慢开始动手了。到我读初中的时候,就萌生了跟他们沟通的念头。劝架的时候不再哭喊,而是努力讲道理给双方听。什么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互相谅解宽容的重要性等等。可是还是丝毫没用。记得有一次,我劝他们足足劝了一晚,嗓子都哑了。结果我妈来了一句“我真是高兴,我闺女这么会说”,而我爸则不耐烦的说“你不懂,少在这边装模作样唱高调”。后来还尝试过一些其他沟通途径,比如写信。给父母双方都写了很长的信,可以说是字字都带泪。但是结果呢?我爸没有任何反应,而我妈,我相信她看都没看。这个过程非常折磨人,我的整个童年期和青春期都因此感到万分沮丧,甚至有些抑郁。到了高中,我放弃了。学习那么忙,每天回家都累死了,实在没力气去做他们之间的调停员了,反正做了也没用。而这时候我父母居然是这种反应:他们不适应我的放弃。先是表现在我妈那里。有一次她跟我爸吵完,看我无动于衷,就坐过来跟我哭诉。我劝了她几句就去干自己的事了,她就开始骂我冷血自私,直到把我骂哭。然后她看上去满足多了,抹着眼泪说“你看你爸这是干什么呀,把一家人都搞得鸡飞狗跳”。这种事发生多了,我也不乐意被利用了。她再这样做的时候,我就回呛她,说我从小到大做的够多了,是你们自己不愿改变。然后她就哭天抢地,说都是我爸的错,关她什么事,说我不孝顺,冷血自私,学历越高越目中无人等等。然后就演变成我跟母亲的吵架。那段时间一度同情父亲,觉得母亲应该也是用同样无理取闹的方式对他,所以才导致吵架。可是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让我改变了这一观点。有一次跟母亲吵完,很沮丧很难过,哭的眼睛都肿了。爸爸要带我出去散心,我不想去,他就硬拉我去。出去后给我买了两支雪糕,接着开始了对母亲的控诉。他说了足足有两个小时,从他们刚结婚时开始说起,把我妈大大小小让他感到不顺心的事全都说了一遍,事无巨细,让我惊叹于他的记忆力。最后郑重其事地跟我下结论:你妈妈精神有点问题,可能是某种神经病。当时我已经高三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到重新认识父亲。我不敢相信作为一个中年男人,他竟然能那么幼稚。以前看他总觉得威严且成熟,顶多是脾气有些暴躁,可是这次他的形象开始崩塌了。后来他又抓住几次机会控诉我妈,每次都让我对他更失望几分。至此我彻底放弃了沟通这件事。他们再吵架,再努力的想把我扯进他们的战争中,我都绝对保持沉默,无动于衷。可是奇怪的是,慢慢的他们吵的反而没那么频繁,也没那么激烈了。现在我独立了,经过几年的艰苦的努力,坚持自学心理学知识,基本克服了家庭带给我的心理阴影,抑郁也很长时间没有复发了。我现在要做的是,不被他们影响我的行为模式,不把悲剧延续到下一代。他们现在在神坛之下。我能客观的评判他们,并不因为他们带着父母的光环我就对他们有所差别。他们只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弱点,他们在做父母这项工作上,并没有很成功。但是这不代表我就完全抹杀他们对我的好,他们只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尽了最大努力抚养我,那些伤害只是因为无知。越是无知反而越不容易摆脱无知,因为思维局限。所以我再也不会尝试跟他们沟通,我只是尽孝道,陪着聊些无关紧要的话,同时设定自己的底线,不允许任何人跨越,哪怕是他们。终于我们的关系都和谐多了,他们开始懂得尊重我。这是因为我的坚持,更是因为我的独立。我也深深明白了:人跟人之间是有界线的,哪怕是父母子女之间。界线是什么意思呢?不要试图按自己的意识改造对方。对方不是你,没有义务配合你。你也不是对方,没有权利要求对方。与其改变对方,不如设定边界。各人互不跨越对方的边界,就能和谐相处。————————想不到有这么多朋友关注我的回答,感谢。有很多朋友跟我有同样的经历,希望你们能摆脱阴影,过好自己的人生。@tuna鱼 的留言给我启发很大,我发现自己这篇回答有片面之处,因为的确有通情达理、可以沟通的父母存在。以下是我对他的回复,也算是这题的一点补充:回复 tuna鱼 :谢谢你的评论,对我有很大启发。这题我的确片面了,的确存在通情达理的父母。不过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通情达理的话,他们自己就能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无需儿女去承受他们的关系压力,儿女只需要处理好本人与父母的关系就好了。多年来尝试去理解父母,找寻父母行为背后的思想动因,也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去分析他们。成果就是,我现在能够理解他们,也非常同情他们(在这过程中我明白了,人的每一个弱点的形成背后都有深深的伤害),但是不再妄想改变他们了。首先就是因为他们拒绝改变,长大后我也试图推心置腹地跟他们聊聊他们的心理,聊到他们的苦衷的时候,我妈就哭眼抹泪沉浸在自怜的情绪里无法自拔,我爸也是自怜身世觉得自己一辈子被这个女人耽误了;可是到我开始给他们一些改变现状的建议时,哪怕我说的非常委婉,收到的反馈都很不好。我妈就又开始指责我向着我爸,而我爸还是那句“你不懂”。乃至到最后,他们纷纷把矛头对准我,好像他们的关系处不好,都是因为我调停不力。你说的对,他们都深信权力法则,认为在家庭里谁声音大、谁更会伤害别人,谁就有话语权。他们从来没有共赢意识,不认为妥协和宽容能带来任何收益。他们只想为自己争取最大权力,压制对方为自己服务。这种想法大约来源于旧式封建家庭的遗毒,加上童年经历了那个人心惶惶、互相毫无信任的时代,最终造就了这种思维。所以我也不期待能改变他们什么了。这是他们自己的人生,若自己就是选择过这样的日子,别人是无法插手的。其实我跟他们相处中,他们还是用权力法则那一套对付我,若我一直和善宽容,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试探我的底线。所以跟他们相处如果想保持平衡,我必须时不时冷落或暗讽他们一下,这样反而会一直维持比较和谐的局面。据我观察,我的公婆也有同样的倾向。我觉得时代影响了那一代人,他们身上都有某种共性。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说自己的父母开明通达,我都非常羡慕。能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本心,这需要多强大的心灵或多优越的条件。我们这一代人能做的,也许就是理解他们,尽正常的孝道,最主要的就是拒绝复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NO3:知乎用户我给的建议正相反,你要做的是放弃沟通。父母的观念不是你塑造的,是他们在几十年的人生里,通过一件件遇到的事、一个一个交往的人总结出的。甚至是你父母的父母在他童年时给他植下的,根深蒂固,不可改变。亲身体验铸造的观念是最牢固的,除非再通过亲身体验才可能逆转,一个三十岁人的观念是30年形成的,全改了恐怕也要30年吧。一来一去60岁了。所以我对改变所有成年人的三观都不乐观,何况已经迈入老年的父母?以他们的年龄你觉得乐观吗?当然,你可以抗争,去尝试你所谓的“沟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和上一代,尤其是未受过良好教育的长辈交流,本质上是跨维度交流。什么是跨维度交流? 一个三维生物看见地上有根长绳子,从一头拿起来看看。这个行为在地板上的二维生物看来,就是本来挺长的一根线突然急剧变短。你和二维生物去解释其实线没有变短,那是鸡同鸭讲,二维生物的脑力处理不了三维世界的新观念。这么一说感觉很残忍,但这就是目前两代人之间“沟通”的真相:你们是两个维度的人。除非你用他听的懂的语言去讲,不然百分百会被误读。远的不说,就在知乎里面,鸡同鸭讲的局面我们见得还少吗?这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呢。就算你历经折磨,成功的做到了在一两件事情上的“沟通”,但你有算你的成本吗?这种“沟通”的成本比你想象的要高很多:首先会消耗你的精力和能量,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每消耗一次需要时间恢复和补充。其次这种“沟通”会消耗父母的健康,因为你这种“沟通”的过程不可能平和,平和则无效果。最后的结果我可以告诉你一定是一家子全痛苦。而且会伴随大量的负能量弥散在家庭中。这些负能量最终一定会转嫁到你的另一半身上,后果很可能是你意料之外的。“沟通”的收益呢?只是家里多了两个什么都和你观点一致的老人家?收益和成本不成正比,这是明显的亏本生意。不要去做亏本生意。----------------------------------------------------------------针对楼主的问题补充一些具体操作吧1. 下一代的协助抚养问题,从高到低的要求分别为1智力教化、2性格训练、3喂食清洁、4安全防卫。要做的是将老人的协助严格限定在3和4。混淆了界线会导致大家庭和小家庭间无尽的冲突,如果你的另一半又比较观念新颖有主见,结局一定是混战。2. 父母之间的争吵问题,这个要理解为他们的一种奇特的对话方式。因为表达能力和情商的有限,这是目前他们之间最有效的解决矛盾和宣泄情绪的方式。你做的只能是画好界线,比如不允许在孩子面前、你妻族面前吵架。其余时候,只要没有打起来,你就别去掐火,你掐了他们也不懂该怎么正常交流,反而减少了一个宣泄渠道。负能量总会找到出口,最后必然是其他家庭成员遭殃。3. 对小辈的嫌弃和碎嘴,也是他们在表达能力和情商都不高的局限下对子女的一种关心方式。虽然是关心没错,但是形式是不够尊重的,以施加他的意志和愿望为主。如果不是碍于是亲人,换成是老板同事的话,很多人早就掀桌了。比较低成本的反制手段是消极反馈。也就是不和父母正面还嘴也不给予任何回应。次数一多,他们那头的“沟通”积极性就会下降。这个过程比较痛苦,但是其实是代价最小的。再补充。我看到楼主一直在强调孝顺这两个字,说明你没懂古人的智慧。孝顺的正确解读就是我的意思。“孝”和“顺” 从字面上理解是赡养和顺从,但是我可以告诉你:顺从的本质就是放弃交流。是的,你没看错。沟通和交流一定是伴随着冲突的。把这种冲突全部规避掉,搞一个营造出来的假象。这种表面的和睦讨巧,其实有很大的价值,我管它叫“伪沟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顺”的真谛。没错,你是好吃好喝的供着老辈。逢年过节你也会奉上笑脸说点让他们哈哈一乐的吉祥话,也许兴致来了你还会教教他们玩电脑发微信。但是这种交流是不对等的,是你在“降维”,“降频”,在迁就他们的理解力。你永远不会和他们讨论你内心真正的难题,你感情上的挣扎,你对世界的理解。这些话题你留给了你觉得真正懂你在说什么的人,和你在同一个维度的人。孝顺,就是赡养加伪沟通。就是我说的放弃真正的交流。放弃治疗,皆大欢喜。降低期望,天下太平。你好好参悟一下吧。NO4:猪猪:不请自来,我要提供点和父母有效沟通的正能量。之所以答这个题,我曾经和楼主有很相似的想法,觉得对父母最大的好就是帮助父母解决他们最核心的问题(更多是心理层面),使他们能舒畅幸福地生活,相比之下,买个礼物简直就是无关痛痒的毛毛雨,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从我十几岁开始。而且,我也是这么做的,更重要的是,我几乎成功了。我和我妈什么话题都能聊,很多朋友听到我和我妈打电话,都不相信我在和我妈打电话,以为是和好闺密聊天呢,而且多半以为我是姐姐。不,确切地说,我最多只能算成功了一半,我只成功地实现了和我妈的无障碍沟通,而在我爸爸这里是彻底的失败,而且很遗憾地,我二十岁出头就永远失去了影响我爸的机会(他去世了)。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和父母沟通是可能的,但要分人。不要一竿子打死所有人。有的父母从小就建立了和孩子顺畅的沟通,他们的孩子可能压根不用发愁如何跟父母沟通的问题,我正在努力成为这样的父母并保持下去。有的父母相对比较容易被影响,他们的世界对孩子敞开着大门,比如我妈就是这种,孩子相对主动有意识地去影响他们是可能的。还有的父母相对比较固执一些,不愿接受新东西不愿改变,甚至生活中一些非常小的细节问题上,这样的父母想沟通往往非常难,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得等机会,也许哪天发生些重大的事情,也许有转机。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如果很幸运你的父母相对容易沟通容易被影响,你要怎么去做呢?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我能和我妈顺畅沟通这事,我妈也有一半功劳,一个巴掌拍不响。其实是我妈先向我敞开了心门,从我进入青春期开始。真的很奇怪,小时候我妈跟我距离很远的,我跟我爸亲跟我爸玩都是,补充一句我是女儿。然后突然有一天我妈就把我当成闺密了,话说我妈不是那种八卦的人,平时也没几个闺密。我妈完全没有家长的架子,非常坦诚地跟我交流她的想法,比如她那时候就跟我讲,她看过书上面说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她觉得特别认同,但她周围很多朋友就接受不了这样的观点(难怪她没什么闺密)。从这一点看,我妈能做到这样真是很了不起,我很快被她收为闺密啦。而且,我妈接近我不是为了所谓能更好地管我,不是的,她从来不管我的事,不干涉,不教育。于是,我可以很放心地跟她分享我的想法,我的同龄人的想法,我和别人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和她那个年代的人的想法又有什么差异。从那时候开始,我决定影响我妈。是我妈先敞开了心门给我,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大一些也会开始影响我妈,但肯定不会那么早,效果应该也没有这么好吧。我相信,我妈真的只是找个闺密这么简单,没有想着要影响我,而我当时确实是想着要影响她。一来想帮助她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烦恼问题(主要是心理层面),也就是我最前面说的这是我当时觉得对父母最大的好。二来我也有点小私心,我想我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我看过听过周围太多负面的案例,在孙辈的教育问题上,在不干涉孩子小家生活的问题上,大家其实可以做得更好,而我现在有机会早早开始影响我妈,就不用等到我要结婚生子了才来开始企图影响。于是,从我十六岁起吧,我开始主动影响我妈,我跟她分享我的成长,我的梦想,我的价值观,我妈都很理解很支持我鼓励我,是我的后盾。我的学业、工作、感情、家庭,我妈见证了我的成长轨迹。我甚至跟她科普我的工作,云计算是干什么的,大数据能解决什么问题,互联网广告又是怎么回事,她都能听懂。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一样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我妈对我的信任,她知道我有能力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对我很放心,就更不会到了老年企图来干涉我了。现在我在享受着多年沟通影响的成果。我妈现在在帮我带孩子,她特别好,不干涉我们的生活,摆正自己是来帮忙的角色不越界,在育儿的问题上绝大部分都努力按我们的想法去做,我妈还去参加了正面管教家长课。我虽然是个在职妈妈,我们家的育儿环境非常理想,我们几乎主导着孩子的一切。(ps: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的育儿实况直播的文章,微信平台“蒙台梭利家庭育儿实践”或者“mtsljt”,博客http://.cn/luyt1)我还有第三个问题想说,这是我这几年新的成长,关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界限。我想说的是,即使我这么成功的搞定了和我妈的关系,我意识到自己还是越界了。什么意思?尤其在我有了孩子,我体会到每个个体都有他自己分内的事,是只能他自己去面对去解决的。即使是襁褓中的小婴孩,他们自带成长的蓝图,是他们自己学会了说话、走路、适应环境,家长的辅助角色的力量微乎其微,我们做多错多,往往是在干涉孩子。同样的,当年我妈自己的一些问题,比如和我爸的关系问题,和她父母的关系问题,工作上的问题等等,现在看来我干涉得太多了,即使我当时可能真的帮到了她,看似帮助她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我还是越界了。我过早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注意,我不是在说如果家里有什么经济上的困难、生活上的困难,那一家人肯定是要互相帮助的,我说的不是这些。我说的是本该自己处理的事情,比如我妈和她最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这不是我该管的事,可当时我和我妈闺密呀,我就插手管了。最重要的是,现在看来,当时看似帮助她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其实没有,只有她自己去解决才是真的解决,我的代劳并没有真正的效果,最多给我妈了点安慰剂效果,却耽误了我妈去真正面对处理问题。如果我不出手,退一万步说我妈也没去处理问题,那些问题也不会比我干涉的情况差到哪里去,可能还会更好的。我们家孩子两岁就知道,跟爸爸闹了矛盾要找爸爸解决,跟阿婆(就是我妈)有了分歧要跟阿婆解决,找别人没用。这里就是想回答题主的问题,你的初衷非常好,你是个很善良很实在的人,但是对于父母的关系这种问题,你管不了也不该你管,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没错你很好心想帮他们一把,可是真的没有用,他们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是他们的人生,你管不着。你仅仅需要处理的,是你和他们的关系层面,仅此而已。对于那些父母比较难沟通的,也同样如此,对孩子尚且不该管太多,何况是对成年人的父母。最后,在说一点正能量吧。我的公公婆婆也是比较难沟通的类型,当年我家孩子刚出生,为了一个简单的”宝宝哭不是只有饿一种情况“,完全没法沟通。可是现在我们变成了”育儿专家“,我老公的姐姐最近生了孩子,在喂养方面他们终于有了一点点转变,相当不容易的转变。面对难以沟通的父母,我们也不要永远放弃,要寻找合适的机会,如果有机会可以一试,如果没机会那大不了还是影响不了嘛。NO5:罗林题主好,你的烦恼是如何和父母更好沟通,特别是在下一代教育以及调和父母关系两方面上。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也会面对沟通的问题,当然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还是有所不同的。心理咨询师会事先规定好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在咨询中努力扮演客观、中立和共情的角色。在家庭成员内部可能无法完全做到,因为彼此之间有非同寻常的血缘纽带。不过,心理咨询中的一些原则和建议,你也是可以借鉴参考的,毕竟不同情况下的沟通有相似地方。心理咨询师是怎么看家庭呢?我们会把家庭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这个系统内部有不同的家庭成员。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交流,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咨询师会跳出家庭局部的角度,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每个成员,特别关注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如控制、合作、情感、责任)。家庭系统就像一个小“太阳系”,每个成员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也受到其他成员的引力牵扯。仅仅改变某个成员的轨迹,也会影响其他成员的轨迹。时如果我们开始仅想强力改变一个成员,但一不慎会引起所有成员的无所适从,小“太阳系”可能会乱套甚至解体。为了避免局部视角造成整体混乱,咨询师会坚持客观中立的原则。所谓客观中立指的是,咨询师不能放弃冷静判断,陷入情感偏颇的泥沼中去。当然面对感情深厚的父母,你不可能完全客观冷静。但也要小心注意,不能过度偏向一方,或者持对立立场。比如,小红觉得争吵中,妈妈比较可怜,就帮妈妈对付爸爸。或者,小明觉得争吵中,爸爸比较委屈,就帮爸爸对付妈妈。这样的结果无非是,一方得势一方失势,但无法解决彼此矛盾。毕竟这不是三国式的军事斗争,一定要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客观中立,意味着你要先理解每一个家庭成员,而不是偏听一个甚至完全一厢情愿。在家庭咨询中,咨询师会好好倾听每一个人的想法。特别是互相争吵不可调和的双方,咨询师会先让他们轮流和自己交谈,让他们彼此先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如果很多误解是因为心里话咽在肚里说不出来,那么尽量帮助对方把真实想法说出来,意味着沟通的成功完成了一半。你现在已经离家独立自主了,分久的父母憋了很多话要说。父母作为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彼此相比也压抑了很多话。这些压抑和苦闷,你有耐心倾听么?如果题主能够让父母把话说出来,使得真实的沟通成为可能的话。那么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学会重构问题。重构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大家都能看到问题对自己的影响,同时也让每个家庭成员都不会受到指责。比如说在下一代教育的问题上,当事人有当事人的想法,父母有父母的想法。大家的观点不同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一方觉得自己很愚昧、很落伍,任何人都不愿意继续下去,等于对方在变相指责他们。题主在交流问题的时候,会不会也出现这种倾向呢?当然,也可能有父母控制过度的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更需要他们理解控制的消极面,而不是用一方的控制取代另一方的控制。如何教育下一代?如果这个问题看成是争夺教育主导权,这个问题肯定是非此即彼无法调和的。那么能否适当地转化问题成为,父母如何参与到下一代的抚育。这样就不再是争夺控制主导的问题,而是学会合作分享的问题。父母有自己的经验和方式,有些可能不适合当前社会。但是通过合作分享的模式,他们可能更好接受这个问题。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关于孩子是否应该多吃零食,家长A和她的父亲B产生冲突:A:爸,你又给小孩买零食了!B:小孩喜欢吃,就给他买一点呗。A:我明明给孩子说过,不准他多吃零食的,你怎么还给他买啊。B:不就是一点零食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吗。A:爸,你不是在鼓励小孩不听我的话吗B:你不是还不听我的话嘛!什么大不了的事,处处和你爸作对!A:……这个假设对话中,家长和她父亲的谈话核心,围绕着谁来控制小孩,必然会引起双方的冲突。如果从理解对方,合作分享的角度,可以产生这样的对话:A:爸,你看小孩吃饭的胃口不好!B:哦,我给他买零食了,大概零食吃多了,少吃一点饭吧。A:那营养会跟不上发育的,老师已经说他体质要注意了。爸,你也替我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改善他体质吧。B:呃,要不有空我多带他爬爬山吧。A:你现在身体也不太好,医生说你不要过度劳累的。B:呃,那你说该怎么办吧。A:我小时候你不是教育我,要多多运动、少吃零食。你看你的教导下,我现在体质多好啊。B:呵呵,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以后少给他买零食吧。尽管是一个虚拟的对话,但是可以给大家一个启发。如果从合作分享的角度看待家庭问题,很多家庭中间的小矛盾会迎刃而解。当然重要的前提是,双方都要意识到过度控制的危害,并乐意采用合作分享的方式。题主说,你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会不会无意也用控制的方式呢。如果可能是这样的话,改变家庭沟通的途径,也许该从改变自己开始。 另外,你提到调和父母矛盾的问题。在家庭伴侣共同参与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更多关注伴侣间的互动模式,特别是互动中融入、控制和情感方面。咨询师希望,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容忍别人的观点。如果双方出现过度控制、激烈冲突,咨询师愿意成为沟通彼此的桥梁,让双方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倾听双方看法的过程中,咨询师会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彼此的情感纽带,一个是控制和主导权。作为应对方式,咨询师一方面发掘改善关系的动机,帮助其回忆早期相识的美好感觉;另一方面会提关系中的过度控制,协助他们意识到破坏性争论对关系的危害。作为子女的你,可能达不到咨询师那样客观冷静,但你同样可以成为沟通父母的桥梁,先学会耐心倾听他们的看法,而不是急于偏袒甚至指责。也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关系的美好。作为父母爱情的结晶,你更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双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你可以帮助他们回忆;双方沟通中的不良模式,你可以帮助他们感悟;双方对彼此的愿望期盼,你可以帮助他们传达(当然可以适当过滤一些指责和控制的话题)。当然你要先做到的是,先适当控制自己的主观情感,不要让自己情感表达的愿望,打破调节父母关系的努力。作为家庭系统的成员,我们是同棵大树上的绿叶,彼此分享着养料和水分。家庭的成长与和谐,才能滋养和支持我们。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更需要的是,让家庭这棵大树享受阳光,让水分和养料均衡分享。运送养料和水分的过程中,我们的合力才能构成粗壮的树干。希望我的观点给题主有启发,也欢迎认同的朋友多点赞。NO6:柔王丸这种事的核心是“如何和三观不同的人相处” 实际上对社会上所有非你主体之外的人相处,都在遇到这个问题,但是 父母,子女,配偶,三者 遇到的问题最迫切,影响力最大,也最无法逃避。解决问题的本质是“相处” 不是“说服”,无论是沟通,理解,还是求同存异,本质上都是在尽量不损害各方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让各方呆在各自的“心理舒适区”切忌“输出价值 观” 除非对方因事件遭遇价值观可能起到变化NO7:笔名钢铁感觉像是找到自己的影子,我跟你的情况一样,首先父子关系,是在父亲的极度权威中长大的,小时候是怕。大了懂事了,是尊重,觉得更多的时候是父母的不容易,所以他在我面前发脾气,或是特别固执,摆家长作风的时候,我更多的时候是顺着他,不较劲。他们夫妻关系也是那样,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吵架。我爸大男子主义,特别要面,容易极端。我妈说话特别恶毒,总是能用语言找到我爸的软肋,现在60多了还经常动手,是双方都动手的打架,我妈总是挨打,不过嘴上从来没输过,我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怕过你吗。有三件事让我逐渐找到和父母的相处方式。第一,我家在我05年毕业的时候搬来了北京,当时在南三环30万买了一套房子,我毕业后工作挣得所有钱也都给家,每个月会给我点钱零花,像买衣服都是我妈领着我去的,我不抽烟喝酒,长得丑也没女朋友,所以基本上没怎么花钱。因为从小家里就管的比较严,所以当时的想法特别单纯,我们就是一家人,共同努力,为家做贡献。到了09年初的时候,家里卖了老家的房子,这时候手里有40万的现金,我建议再买个房子,我爸的建议是换个大点的,但最终的结果是我爸认为房价还会跌,跌到05年的价位。所以把原来南三环以60万的价格卖出去,在西边租了一套房子。我当时就反对,认为房价会涨,可是我爸非常强势,他认为对的事情不容反驳,在09年中的时候房价开始涨,我去北三环看一个房,价格都定了,我打电话劝他,我爸非常确定的跟我说,要是还把他当爸,就不要提这个事了。最终,我预见了房价会上涨,可是却没有机会了。这件事给我的感觉是,不要觉得父子就一定是一个整体,一个人要独立首先就是经济的独立,只有你自己有可支配的资源,你才能为自己负责,像我爸,他卖自己的房子,花自己的钱,我只有建议权,但本质上跟我是没关系的,不管挣也好,赔也好,这是我爸自己的事情,我没资格埋怨,要怨也是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觉醒,让自己独立,不成为家人的附属,自己挣钱为自己负责。第二件事,是当时房子卖了后,我爸是个特别大男子主义的人,坚持认为自己没错,所以不买房,恰巧当时股市不错,就把所有的钱投进股市,结果不用说,我们在卖房子之后又一大失误就是炒股,当时什么都不懂,在最开始赔了以后,我爸就觉得这东西太厉害了,玩不了,就认损失,赔了算了,我当时觉得我们已经房子就卖错了,这股市是唯一的翻盘机会,只有在股市上才能轻易的挣钱。当时真是红了眼,平时买衣服都舍不得,可在股市上一天赔个几千都没感觉。可惜不是一个励志的反转股市,最终我们在股市上赔了很多钱,我爸不再让我管帐号,而我当时还不服,管他要了十万自己炒。后来这十万也全都赔进去了。如果说卖房让自己学会经济独立很重要,那股票赔钱就让自己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钱更重要,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死的更快。第三件事是结婚,媳妇很好,很善良,之前自己的性格有些像我爸,东北人大男子主义,觉得我说啥就是啥,一切要以我为中心。但是在慢慢的婚姻过程中会发现,其实你为对方考虑的越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说伤害对方的话,对方对你就越好。两个人实现良性循环。而婚姻感情好,就和家里人也和谐,和工作的同事也和谐。每天都是积极的状态。首先你要是一个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个体,然后是独立的小家,再是独立的大家。要先做好自己,才能脱离不断的纠纷。我同意你的孝顺的说法。我也是在父母面前从来不说反对的话,他们要做什么,我会看他们的情绪提出我的意见,如果我爸开始反感或是生气,我立刻就不说了,顺着他呗。成年人他也有承担的能力。我的立场就是坚决不啃老,房子啊,结婚啊,都没用他一分钱,而我爸这种大男子主义的人,反而很内疚,觉得对我有亏欠。现在马上准备要孩子,我就做好了一定不让父母过来照顾的打算。他们肯定控制不了他们的脾气和这么多年的生活习惯。与期操那个心,不如我让我媳妇不上班了,专心在家带孩子。当我不在向他们索取,而是有原则的付出的时候,我就有了话语权。然后向他们灌输照顾孩子多辛苦,你们出去玩呗,自由自在的生活多好。说多了他们也就觉得带孩子累了。像我跟我妈就是说,别看我爸总说要给我带孩子,那是因为他不用做饭收拾什么的。到时候就累我妈一个,何必呢。我这我自己能忙的过来,坚决不用你们操心。距离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双方有了距离,也就有了神秘感。我天天给父母打电话,问他们在干什么,报告我这的情况,他们吵架的话我也听不见,也不烦心。这样的关系是我这么多年,觉得最自在的时候。-------------------------------------------------------------------我也给答主一个建议。就是垃圾桶方法。1,首先我们要感恩父母对我们的养育,其次是父母之所以会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无法反思和正式自己。那么我们也就不强求。那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就让自己在这样的家庭的环境当中郁闷下去,或是事不关已,看他们在争吵仇恨中消磨不多的生命吗?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做点什么。2,做什么呢?就是让他们开心呗。顺着他们说呗,今天我妈说你爸就是畜生,我陪他去医院打针,他心情不好就踹我腿,你说他还是人吗。我就附和,我爸怎么这样,太不像话了,我妈哪对不起他,至于下这么重的手吗。其实我妈给我唠叨这些不是想让我给她出什么主意。而就是一种情绪的发泄,那就发泄好了。我站在你这边,跟你一起分泄。当我爸跟我说,这辈子就毁在你妈手里了,我干什么事业她都搅活,要不是她搅活,我早就发达了。我就跟着说,是,我妈就是目光浅,只看小钱,不看大钱,她根本没有你的那种眼光和格局。说完我爸也特开心,想着还是儿子站在他这边。当他们把情绪垃圾和负能量都倒在我这边的时候,在他们的内心,就开始有满足感了,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是有人站在自己这边的。自己是正义的,对方是错的,因为自己有孩子的支持。这样他们就开心啦。3,接下来还有问题。就是当垃圾倒在了我这里,我成了垃圾桶,会不会造成我心里的烦脑。之前会,不会多看了心理学的书,自己掌握了如何去梳理情绪的方法后,这些就已经不是事了。更多的是当成一本有意思的书,和一个经典的标本案例。透过他们之前的关系,我更能印证书上说的道理,把抽象的描述变成具体的活生生的实例。反而让自己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我不知道我表述的是否准确。就是他们不在是扮演父母的角色,而是印证我明白更多道理的工具。这样你在附合他们的时候就会轻松多了,用旁观者看戏的心态。4,还有个问题,就是这样的墙头草会不会让父母真的感情更加激化,最后真的离婚或是恶化。我觉得不会,要离婚他们早就离婚了。像他们这个年代过来的人,不会懂得爱,不会因为爱而结合,也不会因为爱而分开。更多的是过日子的心态。不管怎么打,怎么骂,怎么闹,最终还是要过日子,一方有病了,另一方还是要照顾,今天打完骂完,该做饭挣钱,还是得做饭挣钱。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过日子的一部分。而我就是让他们在这种过日子当中,不孤独,不压抑,有自己才是对的心理暗示,不心情郁结就够了。NO8:知乎用户 我跟楼主差不多的情况,父亲63年生人,母亲65年生人。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也和父母有过短暂的矛盾时期。确实,有矛盾的时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本质的原因还是家庭权力的变化。小的时候,父母是家庭里绝对的权威,等到我们毕业了工作了赚钱了,开始意识到自身的权利,决定的权利。这是所有矛盾的本质。 有个愤青片里说,不管是谁,你不花他的钱,就可以不听他的话。权力的变化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你去争取。 所以怎么带孩子,多半还是谁赚钱多谁说了算。至于具体的,你要举出例子说明,父母带孩子比爷爷奶奶的效果好,一点都不难。 不过男的和女的有区别,中国一直就是个男权社会。所以女儿就算赚钱多,要有权力还是挺难的。古语说,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你有文化改变不了几千年的基因。(从楼主说爷爷奶奶来看,楼主是男的。) 这也容易处理,你和父母说家乡话,和同事说普通话,和老外说英语,不是也没问题么。跟什么人说话顺什么人的思维走。至于他们之间的矛盾,你说,你们俩都听我的,我来拍板,就没矛盾了。 父母的担心也不同,妈妈可能就是习惯性的,你住在赤道上她冬天也忍不住问你冷不冷。父亲担心多半是你还不够成熟。60年代的人现在也50岁左右了。谁不想撒手不管,整天唱戏打麻将钓鱼练太极呢。不放心还是因为你不能。也许在大学学习,在城市工作,你的知识刷新了几遍,比他们领先了好几个数量级,在生活经验上,还要学好些年。三十而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觉得方向就是这样的,怎么做每个人不一样,希望咱都早日达到,与楼主共勉。NO9:I'm waiting.题主想知道如何跟父母沟通的方法,高票的答案就不要泼冷水了。就我个人给父母洗脑的成功经历与题主分享一下。要与父母沟通,要做到两点:1. 糖衣炮弹: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都包装起来。父母比我们多活了几十年,通常都会因为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而不愿意听别人的劝告。更何况是比自己小了二三十岁的后辈。(想象一下一个小学生跑出来对你说,叔叔/姐姐,我来教你一些人生道理,是不是很想抽他)。想要与父母沟通,就先要让父母愿意与你沟通。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想要表达的包装起来,引诱你的父母来听。一种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先把父母夸一顿,例如您的人生经验丰富,对我帮助很大云云;然后在告诉他们,“美中不足的是”,说出你的真实想法。2. 身份对等:不要让父母把你当成一个小孩,需要与父母建立一个平起平坐的地位。还是那个小学生的例子,谁都不愿意跟一个小自己二三十岁的后辈交流。除非你在某方面让父母折服,让父母明白你是一个大人,有自己正确和独立的思考。这需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多与父母聊天,和他们聊他们关心的话题,并且多阐释自己的观点;并且在任何可能的机会展示自己靠自己能力取得的成绩,让他们对你感到信任和自豪。做好这两点,父母就很好说话了。都是自己多年的斗争经验,从前父母都很固执己见,不管是对于他们自己的事,还是对于我人生选择的事;现在家里的大小事父母都要听我的意见,他们也学会了尊重我各方面的选择。希望对题主有用。来源:知乎。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处理人际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