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一统事法家 儒家提出的还是儒家提出的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562
总量:5734354

2018届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Ⅲ 第13单元 第26讲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018届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Ⅲ 第13单元 第26讲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通用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14:23:32
下载量:64次
文档大小:1014KB
所属资料:
文档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 3-1-26“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1张(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 3-1-26“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1张(新人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64次
资料类型:工作计划
文档大小:2.54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内容 评价 积极 积极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禁锢了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三纲五常” 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剖析 考查 角度 (1)诸子百家的积极影响。 (2)儒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仁、德治、民本思想;教育思想。 (3)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原因(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方式(吸收其他思想)、表现(主要内容)。 (4)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形势需要、儒学适应)、途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对汉朝、对历史)。 剖析 命题 预测 (1)将历史上的思想、活跃期联系起来归纳共性、比较不同,尤其是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以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方面切入点考查诸子百家主张及影响。 (3)以素质教育切入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4)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从内容、地位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5)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明清思想批判、新文化运动中对儒学的批判从原因、方式、实质、影响的角度进行比较考查。 (6)以祖国统一为切入点考查大一统思想。 高考历史总复习 必修三 第1单元 人教实验版 必修三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
讲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总复习 必修三 第1单元 人教实验版
主干网络感知:
单元特征概览:
一、中国古代思想演变
1.先秦百家争鸣,汉新儒学成为正统。
2.宋元明清儒学不断发展完善至最后遭到批判。
二、中国古代科技和文艺
1.中国古代科技享誉世界。
2.古代中国文学百花齐放,艺术更是异彩纷呈。
课 标 要 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 点 解 读
1.(1)“百家争鸣”的背景、概况及影响。
(2)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及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3)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异同。
2.(1)董仲舒新儒学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地位。
(2)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及影响。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条件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____①____。
(2)士的活跃:社会下层的士受到各____②____统治者的重视。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3)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____③____”。
(1)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____④____为宗旨的思想流派。
(2)百家争鸣:各学派____⑤____,又彼此吸收、融合。
(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⑥____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文化: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发展的____⑦____。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⑧____”。
(2)政治:强调统治者要____⑨____,主张“________”。
(3)教育:主张“__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
①孟子:主张实行________,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________”。
②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___”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________规范人的行为。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点拨提升1: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区别以及儒家思想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区别: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尽管如此,其精神仍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积极意义:(1)“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2)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5)“民本”和“义利观”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6)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1.(2011·山东乳山调研)《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
A.兵广粮足       B.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解析] 材料叙述的是孔子的治国方略。在孔子看来,治国方式有“足食”“足兵”“民信”,但最重要的是诚信,即“民无信不立”。故本题选D项。
1.春秋:老子
(1)唯心论:认为世界万物本原是“________”。
(2)辩证法:世间万物在不停地运动,矛盾双方________。
(3)政治思想:提出“________”,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2.战国:庄子
世间万物都是________,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四、法家:韩非子
1.主张:主张君主要________,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2.影响:迎合了建立________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
点拨提升2: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法家是以法治国而不是依法治国,法律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它只是君王用于统治的工具。这与以民主为基础的现代法治有根本上的区别。现代法治没有谁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而法律是由民主选举出来的机构制定的。民主是现代法治的重要基础。
2.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英国《权利法案》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解析] 韩非子的“法”是为君主服务的,是君主进行“人治”的工具;《权利法案》中的“法”对君主的权力进行了各种制约,强调议会主权。
(1)客观:________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________为患,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主观:董仲舒把________、道家思想糅合到儒家中加以改造。
(1)提出“_______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宣扬“________”,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提出“________”,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1.政治: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________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1)教科书:规定儒家“________”为官方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
(2)中央,兴办________,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地方: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儒学在民间处于________地位。
1.有利于扭转________的局面,被汉武帝接纳、并付诸实践。
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
点拨提升3: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影响
3.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解析] 汉代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的基本思想,如仁政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当时统治者的统治需要,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这是对先秦儒学的发展,故本题选C。
答案:①重大变革 ②诸侯国 ③学在民间 ④发展学术 ⑤相互批驳 ⑥思想解放 ⑦基础 ⑧仁 ⑨以德治民 ⑩克己复礼 有教无类 仁政 性本善 仁义 礼乐 道 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相对的以法治国 大一统 诸侯国 匈奴 法家 春秋大一统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儒家学说 五经 太学 独尊 内外松弛 主流思想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及其对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实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地》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春秋繁露·深察民号》
材料四 董仲舒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1)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国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汉武帝时阶级矛盾激化,南北边境不宁,王国威胁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4)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观点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答案: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发展: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深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并融合了阴阳家、道家及法家的思想,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2)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考 题 实 例
[例1] (2011·福建,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治国,由此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但在中国历朝实际采用的是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由题干材料也反映出该特点。因此正确的答案是D项。
[例2] (2010·山东,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从材料中体现的是爱无差等,即兼爱,属于墨家的思想,故B项正确。
[例3] (2010·天津,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通过提取材料中“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靡然乡风矣”等信息,可以看出在汉代儒学地位提高,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仅是表层信息,未触及实质,C项为错误项,儒学在民间兴起始于春秋时期。
[例4] (2009·安徽,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涉及知识点较为常见。做好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所限定的关键词语“中央集权”,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筛选、辨别,去伪存真。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项和B项都强调统治者要实行“德政”,C项强调了思想上的统一,符合题意,即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项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 。
考 向 剖 析
1.(2011·湛江统考)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解析] 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是这一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B项,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秦朝;C项,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期;D项,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
2.(2011·潍坊一模)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解析] “民为贵”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浓重的等级观念,A项显然错误;“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B项错误;D项反映了心学的“致良知”思想,也是错误的。
3.(2011·扬州期末调研)“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解析] A、B、C、D四项分别是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天人感应,所以D项符合题意。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思想的专制原则
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解析]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奉为官方教义,形成了思想专制局面,这与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如出一辙。
5.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
②包含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③使儒学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④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代董仲舒儒学思想的理解能力。汉代儒学宣扬的“天人感应”有助于神化王权,同时也增添了儒学的神秘色彩。其中关于君主要实施仁政的主张,是对儒家“仁政”思想的继承,故①②③均正确,而④中的“完全继承”则与董仲舒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思想不符。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春秋大一统 是吸收了儒家思想和发家思想综合吗?还是只有儒家思想?上课时,老师说时儒家思想,可大一统不是发家的吗?
明天你好prEU3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春秋时期,应该是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影响比较大的包括儒家、法家和墨家等几个主流思想.你们老师所说的春秋大一统应该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的概念,而董仲舒不管是从社会的设想还是后来统治者接纳他的学说,都主要是提倡儒家思想的.董仲舒在他的贤良文学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他提出的"春秋大一统"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也是他推行儒家学说的一个表现.上面几楼的回答应该是把春秋大一统的时间大致定在秦朝,那是秦始皇所采用的主要是法家学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春秋时期法家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view/22147.htm#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家 儒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