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在哪里就

洞庭湖为什么这么美?看完这些就明白了--《湖南畜牧兽医》2017年01期
洞庭湖为什么这么美?看完这些就明白了
【摘要】:正1打响洞庭湖养殖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冬日的洞庭湖面上薄雾笼罩,金色的阳光洒向湖面上,波光粼粼。春禁、拆围、放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一年来效果怎样?冬日的早上,记者跟随岳阳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和岳阳市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进入洞庭湖实地了解情况。春节前,李学勇(左二)率领渔政相关人员督查渔业安全生产从岳阳渔政码头出发,渔政执法快艇一路驶向东洞庭湖扁山核心保护区。在三角线水域,一早出湖的
【关键词】:
【分类号】:F326.4;X524【正文快照】:
1打响洞庭湖养殖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冬日的洞庭湖面上薄雾笼罩,金色的阳光洒向湖面上,波光粼粼。春禁、拆围、放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一年来效果怎样?冬日的早上,记者跟随岳阳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和岳阳市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进入洞庭湖实地了解情况。春节前,李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卜跃先;陆强国;谭建强;;[J];人民长江;1997年02期
帅红;李景保;;[J];地理科学;2014年02期
刘飞龙;;[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1期
;[J];造纸信息;2007年05期
尚莒城;;[J];中国人大;2007年21期
钟振宇;陈灿;;[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7期
王凯;;[J];国土资源导刊;2012年03期
卜跃先;曾北危;;[J];环境工程;1990年01期
曾克强,胡欲知,王光晓;[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0年03期
本刊编辑部;;[J];环球人文地理;2013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颜永盛;;[A];洞庭湖发展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李正最;周北达;李广源;宁迈进;黎昔春;;[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邓企华;肖皓夫;;[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聂芳容;;[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张萍;;[A];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钟兴永;吴顺发;;[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颜永盛;;[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邓企华;肖皓夫;丁璞;;[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刘茂松;;[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黄昌林;;[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肖婷;[N];湘声报;2007年
蒙志军?黄纯芳;[N];湖南日报;2007年
姚忠辉;[N];人民长江报;2007年
章涌;[N];湘声报;2009年
侯严峰;[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谭剑;[N];经济参考报;2009年
刘毅;[N];人民日报;2013年
张成云;[N];农民日报;2013年
黄亚文;[N];中国包装报;2007年
谭剑 丁文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琳琳;[D];清华大学;2009年
徐卫红;[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李静芝;[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胡旭跃;[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玲;[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李佩瑶;[D];湖南大学;2016年
吴海文;[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李慧;[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王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赵中花;[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任霞娟;[D];湖南大学;2008年
郭智峰;[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杜冠华;[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刘巧娜;[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李跃龙:我为什么研究洞庭湖?
——《洞庭湖的演变开发和治理简史》出版前言
  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与理解和人类社会的前行脚步紧密相联,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总之,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乃至于由迷信到科学的过程。具体而言,对洞庭湖的认识也存在这样一个过程。    比如中国人有“五湖四海”的说法,其中“五湖”大体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五大湖”的提法本身并不全面。中国真正的大湖在西部,“五大湖”仅限于历史与人文发达的东中部地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准确地表述应该是“五大淡水湖”。洞庭湖在中国的影响太大了,它位于湖北省和湖南省之间,也是两省得名的来源,足见其影响的既深且巨。洞庭湖居“五湖”之首,号称为“海内第一巨浸”,也正因为它的名气,在1962年8月出版的巨著《十万个为什么》,其中《为什么洞庭湖不再是我国第一大湖》一文称:洞庭湖“每年缩小88.6平方千米,其中有的年份缩小的更多,竟达到245平方千米。它的面积在枯水期约有3100平方千米,而鄱阳湖在枯水期的面积则有3350平方千米;在洪水期,洞庭湖约有3900平方千米,鄱阳湖则有5050平方千米。”首次提出洞庭湖降为第二大湖泊。这个说法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有多少人感叹,也有一部分人至今不认同这个说法,还有十分严谨的学者提出一系列数据论证洞庭湖仍然大于鄱阳湖。我个人的看法倾向于:不能以空泛的“大”作简单的排名,对于天然湖泊的论证研究,应由科学的数据作支撑,湖泊是天然的水库,它的面积、湖容、流域、水量乃至于其功能都应该纳入“大”的参照系数,空泛地说三道四和简单化排名没有什么意义。    那么,我们研究洞庭湖的变迁,包括洞庭湖在“五大湖”的地位问题,其科学意义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在于要搞清楚人类活动因素对于湖泊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对湖泊的认识是不同的。即是在相同的时期,人们对湖泊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民间,洞庭湖被视为鱼米之乡、“母亲湖”,从年代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洞庭鱼米乡》,唱词就有“粮船结队下长江”、“金丝鲤鱼装满舱”。在水利工作者心中,洞庭湖又是防洪保安的代名词。1826年由安化人、安徽巡抚陶澍主持出版的道光《洞庭湖志》,用了占全书四分之三的篇幅来收录历代洞庭湖艺文、捃摭和掌故,可以窥视出十七、十八世纪政界知识界认识洞庭湖的视角。春秋时期楚人越过长江向南发展,江南的开发即和洞庭湖发生关联,这里成为楚国的粮仓,洞庭湖也上升为国计民生的重要一环,这个地位一直延伸至今,估计还要进行下去。而洞庭湖有别于其他湖泊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吞吐长江,是长江最重要的甚至说是唯一的调蓄湖泊,它担负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中游地区防洪保安的重要使命,历朝历代上至皇帝下到水工,无人不有这个共识,也不会有任何人怀疑。所以,一个粮食生产,一个防洪保安,是两道弥久不变的考试,一代接一代人走进这个考场。    但是,今天的洞庭湖给人类又出了一道新的题目。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洞庭湖除了急剧巨变,它在变小的同时,其生态和环境也出现了问题,它的水在变少,水质在恶化,土壤在污染,水产在萎缩,生物多样性在减少。我们反思洞庭湖的传统开发模式发现,虽然它为大江大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表率,但它又忽视了湖泊湿地生态功能的建设和保护。当然,这不仅仅属于洞庭湖和湖南省的单个现象,过度开发所引发的生态问题在全国已属于普遍现象。比方我们的近邻湖北,号称“千湖之省”,由1949年前后的1052个下降到目前的309个,已少于湖南省。武汉市号称“百湖之城”,但至目前武汉的城建史事实上演变为填湖史。湖北被网友讥为“湖悲省”。一方面是湖泊水面和容积不断萎缩甚至消亡,并且这一现象已开始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在长沙,既有人工伪造的洋湖湿地,也有靠机械抽水打造的松雅湖、梅溪湖;另一方面是湖泊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对全国131个湖泊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Ⅳ类水质的湖泊24个,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44个;富营养型湖泊67个。一半以上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危害,部分湖泊达到重富营养化程度。最典型的是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造成“5·29”供水危机,令人触目惊心。中国的湖泊已不堪重负,它在呻吟。洞庭湖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太湖、滇池那一类重大污染事件,并不在于我们的保护工作做得比别人好,而是洞庭湖作为调蓄性湖泊换水周期率短、湖泊周边工业布局偏低等因素所致,洞庭湖的生态建设任重而道远。    我从小在湖区长大,老家位于藕池河东支一个叫“八股”的村子,它的东面是华容县第一大内湖东湖。听大人们说,这条河从长江流过来,到流水沟注入洞庭湖。小时候的藕池河河面宽阔,涨水的时候水流湍急,站在矶头上看一个漩涡接一个漩涡,第一次看到轮船,当时我们叫“洋船”,笫一次听到高亢的汽笛声。今天在洞庭湖也难得一觅的江豚,据我母亲说在藕池河发水季节随时可见。这一片脚下的土地到处隐藏着洞庭湖变迁的密码。今天的注滋口在一百年前还是藕池河的入湖口,几十年后随着泥沙的淤积河口下移到刘家铺,1958年围垦钱粮湖开新河,藕池河入湖又下移到流水沟。这三道入湖口每处相隔二十里许。前者是人类活动间接的“功劳”,后者则是我们直接的“成果”。我后来考证,村子东面的沈家山,是历代岳州知府到华容县指导工作眺望洞庭湖的登临点和观光台,它身后的东湖原本与洞庭湖连为一片,但现今的沈家山看到的已是良田万顷,真的是“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岳阳的地方文化研究专家何培金告诉我,他收藏的湖区地契中就有因临水仍未“长”出湖面而留白的。父亲告诉我高祖移入这个叫“八股”的村子,他老人家买下的水面是以荡桨数字为标准的,当今这一片水域已是我家祖坟前无垠的田畴。这些事实都说明现在华容、南县的大片土地都曾经是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水的世界。1981年秋天,我离开这一片故土考入大学。父母亲送我上船,母亲一步一招手,我一步一回头。我的新生活也是从这里启航,从注滋口坐客班溯洞庭湖到岳阳转火车。在我的记忆里,寒假因枯季水少回家已无船可坐只能搭乘汽车了。但是后来无论何时回家都坐不上船了,藕池河航道淤塞严重已没有了客班。听单位湖区的同事说过年从长沙回南县回安乡要坐二天一晚的船,1990年初也已改乘汽车。水乡坐船出行只是一种记忆了。1988年我从四川回湘工作,与洞庭湖又接上新的缘份。次年底省政府决定编修《洞庭湖志》,白发苍苍的史杰老先生挂帅,我有幸成为这支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无数次地聆听到他和其他水利老前辈讲述五六十年代的治湖故事。洞庭湖的这份情感,一结五十年。到2013年这部志书出版,整整15年。    洞庭湖曾经因为全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倍受重视,也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大转变而遭到空前冷落。在、1999年连续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灾害后,洞庭湖的治理和建设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洞庭湖研究也由单纯的水利工程技术角度扩大到建立洞庭湖学的广度和深度。我也能拾掇起曾经的岁月沧桑找到为母亲湖和故园呼吁呐喊的平台。自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起,我每年都围绕洞庭湖的治理和开发提出建议。由我执笔起草的《关于加强湖泊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建议》作为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院士专家建议,把“优先将洞庭湖经济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跨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写入建议上报国务院。我一直认为,我们如果把洞庭湖视为母亲湖,首先就要“孝顺”母亲湖。人类在天然湖泊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以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为原则,人不与水争地,维持湖泊的自然状态,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日,湖南省上报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湖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对于处理好湖区急盼发展、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避免无序和破坏性开发,保障国家粮食、生态、水利和民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洞庭湖区步入新的良性发展时期的一个开端。省洞庭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会自成立之日起,即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规划课题研究作为引领,作为长期生活在湖区的一员,也作为研究会的一分子,为洞庭湖的开发、治理和保护作好调研、提出建议,都是一份责任。按照研究会的安排和分工,我牵头完成的这部著作,也是期望从洞庭湖发展演变的角度,探讨洞庭湖的生成、发展、演变、兴衰等与地质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的关系,理清这种关系不但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关联,对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联,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如何正确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更好的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保护自然,真正做到合理开发自然。如果能部分达到这个目的,这本书的意义就更大。    (作者为湖南省参事室副主任、研究员。《洞庭湖的演变开发和治理简史》已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 09:46:39) ( 09:06:26) ( 09:30:58) ( 14:33:38)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洞庭湖的历史演变过程令人惊叹
大家或许没有想到这就是现实中的洞庭湖一角。
中国历史上的五湖其中就包括洞庭湖,洞庭湖在中国历史上很长时期内是最大淡水湖泊,两千年来,无数文人骚客在此留下湖留下无数墨宝,而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洞庭湖“衔长江,吞远山,浩浩汤汤”的壮阔令我们神往。然而,沧海桑田,由于地质的作用,再加上人为过度的开发,曾经800里的洞庭湖现在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相对宽阔的几段水面。有人发出警告,洞庭湖如果再不拯救,未来我们将无法再看到洞庭湖了,罗布泊的今天就是洞庭湖的明天。事实上,洞庭湖从春秋时期到现在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小再到大然后再萎缩到现在的这样一个漫长过程,最初为4000多平方公里,雄跨湖北湖南两省,然后是北部逐渐消失,南部日益发展,最终又在明清时期达到6000多平方公里的鼎盛时期,可是,后来的洞庭湖又日益萎缩,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竟然从6000多平方公里迅速萎缩到到现在只剩下2500多平方公里了,不知道洞庭湖未来的命运如何?我们或许只能祈求天佑。
现在,大家随着丁丁展现出来的洞庭湖从春秋时期到现在的历史演变镜头来感叹吧。
洞庭湖在春秋时期叫云梦泽,云在湖北,梦在湖南,为现在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烟波浩渺。此图为云梦泽构想图。
春秋时期的云梦泽主要集中于湖北,南部还处在发育初期。
南北朝时期,湖北部门的云泽逐渐萎缩,江汉平原初步形成,汉水水系出现,南部梦泽开始演变为洞庭湖。
南宋时期,湖北部分的云泽已不见,形成江汉湖群,南部洞庭湖面积日益扩大,达到4000多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湖北部分的湖群有扩大成片的趋势,南部洞庭湖进入全盛时期,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
1896年,洞庭湖又开始萎缩,但面积依然近6000平方公里。
上世纪20-30年代,洞庭湖日益萎缩,但洞庭湖还基本能够连成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洞庭湖更一步萎缩,许多湖泊消失,开始形成湖群。
上世纪七十年代,洞庭湖只剩下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等几个相对孤立的湖了。
2007年,洞庭湖已难称湖了,只有几处相对狭长而宽阔的水面,由湘、资、沅、澧等水系连接。所有湖泊面积加起来不过2500多平方公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保护洞庭湖就是‘过节’”-----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第05版:市州新闻
| 标题导航 |
“保护洞庭湖就是‘过节’”
&&&&湖南日报记者&徐典波&&&&通讯员&张脱冬&&&&“又有情况,湖上有人搞坏事。”&&&&“注意安全,迅速行动!”&&&&10月7日18时许,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东线巡逻队员胡伏林、江科明、徐立君等接到举报,来不及吃晚饭全副武装直奔五码头,开始了新一轮的湖上夜晚阻击非法行动。与此同时,该协会会长徐亚平领着志愿者徐沐辉等至南洞庭湖,与志愿者徐建军会合到湘江上暗访巡查。&&&&国庆节假期也不休息?“保护洞庭湖就是‘过节’。”胡伏林告诉记者,“忙是忙点,但近段时间洞庭湖江豚安好,让大家特有成就感!”&&&&近来正值洞庭湖退水落礁,电捕鱼、毒鸟等违法行为高发。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秘书处安排20多名志愿者轮班值守,在东、西、南洞庭湖上钉下“钉子”。志愿者用水陆并进的方式,守护江豚和鸟类的安全。&&&&10月3日上午,协会志愿者张小章等巡逻至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边,发现一伙人准备非法电捕鱼。面对张小章的问询,这伙人谎称“在自己的塘里搞点鱼,不犯法”。张小章耐心宣讲湿地生态保护政策、法规,并拿出手机拍摄取证,这伙人灰溜溜地走了。&&&&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一早,协会西线巡逻队员就接到湖上渔民志愿者举报,有人毒鸟。巡逻队员范钦贵、付锦维、万朋举、刘青林长途跋涉,在七星湖水域新沟闸附近截住毒鸟者5人,发现被杀害的鸟儿7只。万朋举、刘青林拍照取证,范钦贵、付锦维旋即报警,当地保护区执法人员和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办案。&&&&“又有鸟儿被困了!”10月5日中午,范钦贵、付锦维已在红旗湖等水域巡查了近5个小时。他们顾不上吃饭,在网兜中救下白鹡鸰、大麻鳽、小白鹭共5只,后成功放飞。&&&&“因为感动所以来陪陪志愿者。”10月6日上午,湖北豚迷张馨予和李洪鹏刚完婚,便来到江豚保护协会,选择和西线志愿者一起巡逻护鸟。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 .CN, Geo Info. All Righ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洞庭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