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brt1线路图的BRT真的解决了市内交通拥堵...

乌鲁木齐BRT的成长
作者:王媛媛
资料图片  网讯 (记者王媛媛报道)今年8月28日是乌鲁木齐市BRT开通四周年的日子,BRT已累计载客55473.69万人次,运营公里数7767.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941圈(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  根据乌鲁木齐早期BRT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将建设7条BRT线路,7条线互成网络,在轨道交通空白阶段,构成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骨干系统。目前,BRT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7号线已开通。数据表明,BRT配车数占全市公交车辆的十分之一,但分担了五分之一的客流量,BRT已成为市民出行首选。  BRT线路成网  今年首府继续完善BRT线网规划,全长18.54公里的BRT6号线开工建设,全线设置22个站点。BRT6号线位于主城区的东北侧,主要服务米东区和主城区间居民的出行需求。工程北起米东区轮台东路停车场,终点站为北郊客运站,途经122中学、中颐北路、中颐南路、米东区政府、园艺村、古牧地、碱沟西路、米东客运站、稻香南路、开源街、小水渠、轻工学院、永祥街、二钢、卡子湾、恒通街、五建、东路、红光山、东八家户、北郊客运站,预计年内完工。  22个站点中,五建、稻香南路和卡子湾三个站台为中央岛式站台,其余为路中侧或路侧式站台。在轮台东路停车场站台,78米长的站台基础已经做好。新疆胜天工程有限公司BRT6号线项目七标项目经理马建武说:“侧式站台造型基本上和3号线、5号线的站台差不多,站台长度宽在3.5米或4米,长度为75米或78米,为二泊位。  看到BRT6号线开建了,家住米东区客运站附近的吴艳特别开心:“以前从我们米东区到城中心,基本上只能乘坐613路公交车,人多,车挤,比较慢,心里就想着我们米东区也开通BRT就好了,这下愿望终于实现了。”  除了BRT6号线外,今年与阿勒泰路-西北路交通改善工程同步实施的BRT4号线一期工程长14.178公里,设置19个站点,分别为机械厂、轴承厂、植物园西、太原北路、路、厦门路、卫星广场、西路、阿勒泰路北、苏州西街、蜘蛛山、路、嘉和园、阿勒泰路南、头工、博物馆、明园西路、西虹西路、红山站。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目前,乌鲁木齐建设运营5条BRT线路已经成网,乌鲁木齐以BRT为支撑的一体化交通体系逐步形成,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据统计,2010年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约33.72万辆,2014年是74.29万辆。随着车辆激增,有限道路资源已不能满足车辆的激增速度,乌鲁木齐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了BRT和地铁。2014年,乌鲁木齐城市居民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公交占到了30%。  从争议到支持  BRT不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还是一个政策性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个城市资源争夺和分配的问题。按照新的城市交通管理理念,城市的道路资源应该按照车辆运载的“人”来分配,一种车辆运载的人越多,那它就应该享受更多的道路资源。能得到市民的接受和认可,BRT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程。  2011年年初,几十年不遇的寒冬考验着首府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公交驾驶员待遇偏低、人员流失快,导致部分线路的公交车面临“有车没人开”的局面。乘客积压、公交车拥挤的画面每天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与此同时,私家车呈现迅猛增长之势,乌鲁木齐的交通拥堵状况不断加剧。  在这种局面下,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需要一个出路,而这个出路,就是建设城市快速公交,也就是BRT。作为2011年最大的民生工程,BRT的建设几乎是“百米冲刺”。从2011年5月初破土动工,到8月28日BRT1号线和3号线率先通车,11月26日,BRT2号线开通。至此,BRT三条线路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网络。  “还记得从火车站挤上2路公交的人们一定会为找到座位而心中窃喜,还记得乌鲁木齐因《2002年的第一场雪》而声名鹊起,还记得2路大站快车的出现为市民出行带来了不少方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RT的运营将改变传统交通模式,现代化的管理与大容量的公交车将为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相信政府的决策,让我们一同期待!”这是得知2路车要取消后,网友huadengup写的一段话。  有褒义也有贬义,自BRT见诸报端起,关于BRT的话题就一直是网络热点。在刚开始运营的一段时间,部分市民也调侃BRT为“不让通”“别惹它”。  不容争议的是建设BRT涉及面广,私家车、的士、行人、公交乘客,它几乎关乎城市里生活的每一个人的出行,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引起广泛关注则是情理之中。况乎,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并不会一下就达到完美境界,它会有种种问题需要磨合逐步完善。  纵使困顿难行,亦当砥砺奋进。随着BRT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软硬件设施不断加强升级。网络上“一边倒”的态势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到“挺BRT”派。眼下,BRT不仅仅是一种快捷舒适的公共出行方式,而且是一种时尚、低碳的出行理念。正如市民吴馨平所说:“套用那句网络流行语,BRT开始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本来不宽的道路中间又隔开两条BRT专用道,想想就是浪费。而现在完全是依赖BRT了。”  吴馨平家在铁路局,工作的地方在长江路,上下班所走的线路跟BRT1号线重复。2011年,BRT开通后,他依然开着私家车上班,有一次下大雪担心路滑,就没开车,试着坐了一次BRT1号线。真的让吴馨平有点意外,花了不到40分钟的时间,而以前开车得50分钟,从那以后上班基本就坐BRT了。  2012年,乌鲁木齐市“BRT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项目”获得住建部评选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对乌鲁木齐市民来说,这个奖实至名归。  公共交通的崛起  愈艰难,愈要做。改革,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交通拥堵是个世界性的“城市病”,如果不能从有限的空间里挖掘管理的效率,一味依靠扩张道路解决拥堵,最终只会“无路可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乌鲁木齐市就是要发展大公交,将更多的市民从私家车“请”到公交车上来,打造绿色城市交通系统。  为充分发挥BRT快速、大容量的优势,乌鲁木齐通过GPS车载机,用3G分析、对比站台客流规律,结合智能化调度及视频监控系统,采取多种灵活调度方式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大力提倡“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服务为核心、安全为重点,从细节入手创新服务,开展对乘客再耐心一些,服务更周到一些,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的贴心服务,针对“老、幼、病、残、孕”特殊人群,提供主动热情的帮助,冬季在站台内放置暖宝及应急防滑沙和防滑草垫,以保障乘客舒心乘车和上、下车安全,使服务工作更趋人性化,把便民、利民、为民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2012年,捷报传来,乌鲁木齐入选全国首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今后乌鲁木齐市将初步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快速公交(BRT)为支撑、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  目前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正在修建。考虑到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乌鲁木齐BRT规划也开始进行修编。同时结合沿线客流量增长以及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适时安排BRT线路的调整以及设计和建设工作,同时支撑并引导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  无论是出于出行方便的考虑,还是作为乌鲁木齐人民骄傲的资本,BRT和地铁所承载的意义和情感都远不止交通本身。城市框架将被拉开;城市产业发展以此为契机实现升级换代;交通拥堵的状况得到改善,市民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绿色、便捷、舒适……  对于乌鲁木齐来说,公共交通大力发展的结果不仅仅是改变一座城市的速度,它更能让城市发展提速,带动经济不断腾飞。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 (记者王媛媛报道)今年8月28日是乌鲁木齐市BRT开通四周年的日子,BRT已累计载客55473.69万人次,运营公里数7767.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941圈(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  根据乌鲁木齐早期BRT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将建设7条BRT线路,7条线互成网络,在轨道交通空白阶段,构成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骨干系统。目前,BRT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7号线已开通。数据表明,BRT配车数占全市公交车辆的十分之一,但分担了五分之一的客流量,BRT已成为市民出行首选。  BRT线路成网  今年首府继续完善BRT线网规划,全长18.54公里的BRT6号线开工建设,全线设置22个站点。BRT6号线位于主城区的东北侧,主要服务米东区和主城区间居民的出行需求。工程北起米东区轮台东路停车场,终点站为北郊客运站,途经122中学、中颐北路、中颐南路、米东区政府、园艺村、古牧地、碱沟西路、米东客运站、稻香南路、开源街、小水渠、轻工学院、永祥街、二钢、卡子湾、恒通街、五建、河北东路、红光山、东八家户、北郊客运站,预计年内完工。  22个站点中,五建、稻香南路和卡子湾三个站台为中央岛式站台,其余为路中侧或路侧式站台。在轮台东路停车场站台,78米长的站台基础已经做好。新疆胜天工程有限公司BRT6号线项目七标项目经理马建武说:“侧式站台造型基本上和3号线、5号线的站台差不多,站台长度宽在3.5米或4米,长度为75米或78米,为二泊位。  看到BRT6号线开建了,家住米东区客运站附近的吴艳特别开心:“以前从我们米东区到城中心,基本上只能乘坐613路公交车,人多,车挤,比较慢,心里就想着我们米东区也开通BRT就好了,这下愿望终于实现了。”  除了BRT6号线外,今年与阿勒泰路-西北路交通改善工程同步实施的BRT4号线一期工程长14.178公里,设置19个站点,分别为机械厂、轴承厂、植物园西、太原北路、上海路、厦门路、卫星广场、河南西路、阿勒泰路北、苏州西街、蜘蛛山、贵州路、嘉和园、阿勒泰路南、头工、博物馆、明园西路、西虹西路、红山站。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目前,乌鲁木齐建设运营5条BRT线路已经成网,乌鲁木齐以BRT为支撑的一体化交通体系逐步形成,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据统计,2010年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约33.72万辆,2014年是74.29万辆。随着车辆激增,有限道路资源已不能满足车辆的激增速度,乌鲁木齐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了BRT和地铁。2014年,乌鲁木齐城市居民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公交占到了30%。  从争议到支持  BRT不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还是一个政策性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个城市资源争夺和分配的问题。按照新的城市交通管理理念,城市的道路资源应该按照车辆运载的“人”来分配,一种车辆运载的人越多,那它就应该享受更多的道路资源。能得到市民的接受和认可,BRT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程。  2011年年初,几十年不遇的寒冬考验着首府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公交驾驶员待遇偏低、人员流失快,导致部分线路的公交车面临“有车没人开”的局面。乘客积压、公交车拥挤的画面每天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与此同时,私家车呈现迅猛增长之势,乌鲁木齐的交通拥堵状况不断加剧。  在这种局面下,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需要一个出路,而这个出路,就是建设城市快速公交,也就是BRT。作为2011年最大的民生工程,BRT的建设几乎是“百米冲刺”。从2011年5月初破土动工,到8月28日BRT1号线和3号线率先通车,11月26日,BRT2号线开通。至此,BRT三条线路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网络。  “还记得从火车站挤上2路公交的人们一定会为找到座位而心中窃喜,还记得乌鲁木齐因《2002年的第一场雪》而声名鹊起,还记得2路大站快车的出现为市民出行带来了不少方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RT的运营将改变传统交通模式,现代化的管理与大容量的公交车将为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相信政府的决策,让我们一同期待!”这是得知2路车要取消后,网友huadengup写的一段话。  有褒义也有贬义,自BRT见诸报端起,关于BRT的话题就一直是网络热点。在刚开始运营的一段时间,部分市民也调侃BRT为“不让通”“别惹它”。  不容争议的是建设BRT涉及面广,私家车、的士、行人、公交乘客,它几乎关乎城市里生活的每一个人的出行,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引起广泛关注则是情理之中。况乎,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并不会一下就达到完美境界,它会有种种问题需要磨合逐步完善。  纵使困顿难行,亦当砥砺奋进。随着BRT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软硬件设施不断加强升级。网络上“一边倒”的态势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到“挺BRT”派。眼下,BRT不仅仅是一种快捷舒适的公共出行方式,而且是一种时尚、低碳的出行理念。正如市民吴馨平所说:“套用那句网络流行语,BRT开始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本来不宽的道路中间又隔开两条BRT专用道,想想就是浪费。而现在完全是依赖BRT了。”  吴馨平家在铁路局,工作的地方在长江路,上下班所走的线路跟BRT1号线重复。2011年,BRT开通后,他依然开着私家车上班,有一次下大雪担心路滑,就没开车,试着坐了一次BRT1号线。真的让吴馨平有点意外,花了不到40分钟的时间,而以前开车得50分钟,从那以后上班基本就坐BRT了。  2012年,乌鲁木齐市“BRT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项目”获得住建部评选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对乌鲁木齐市民来说,这个奖实至名归。  公共交通的崛起  愈艰难,愈要做。改革,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交通拥堵是个世界性的“城市病”,如果不能从有限的空间里挖掘管理的效率,一味依靠扩张道路解决拥堵,最终只会“无路可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乌鲁木齐市就是要发展大公交,将更多的市民从私家车“请”到公交车上来,打造绿色城市交通系统。  为充分发挥BRT快速、大容量的优势,乌鲁木齐通过GPS车载机,用3G视频分析、对比站台客流规律,结合智能化调度及视频监控系统,采取多种灵活调度方式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大力提倡“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服务为核心、安全为重点,从细节入手创新服务,开展对乘客再耐心一些,服务更周到一些,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的贴心服务,针对“老、幼、病、残、孕”特殊人群,提供主动热情的帮助,冬季在站台内放置暖宝及应急防滑沙和防滑草垫,以保障乘客舒心乘车和上、下车安全,使服务工作更趋人性化,把便民、利民、为民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2012年,捷报传来,乌鲁木齐入选全国首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今后乌鲁木齐市将初步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快速公交(BRT)为支撑、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  目前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正在修建。考虑到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乌鲁木齐BRT规划也开始进行修编。同时结合沿线客流量增长以及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适时安排BRT线路的调整以及设计和建设工作,同时支撑并引导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  无论是出于出行方便的考虑,还是作为乌鲁木齐人民骄傲的资本,BRT和地铁所承载的意义和情感都远不止交通本身。城市框架将被拉开;城市产业发展以此为契机实现升级换代;交通拥堵的状况得到改善,市民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绿色、便捷、舒适……  对于乌鲁木齐来说,公共交通大力发展的结果不仅仅是改变一座城市的速度,它更能让城市发展提速,带动经济不断腾飞。
(责任编辑:HN666)
09/30 23:5109/29 14:4909/14 08:0609/12 22:00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乌鲁木齐brt 一系列问题 . T真的解决了市内交通拥堵问题
乌鲁木齐brt 一系列问题 .
T真的解决了市内交通拥堵问题
乌鲁木齐brt 一系列问题 .
币刷卡都可以吗,资费多少?在哪办?能否和brt通用? 刷卡怎么办卡?资费(月卡啥的) 每个brt站台怎么都有个小房子,里面人是干嘛的?具体讲一下,
普通公交月卡
冬天里面有暖气,可以由公司统一办理1.必须可以2.办卡和乘坐公交是一样的,必须由公司办理月票或者自己办理电子钱包。3.一共有两个小房子,很暖和,里面还有一个是暖房,站口的是检票等工作人员用的,自己不能办。4.公交月卡 应该是月票吧
没有优惠。公交卡和BRT是通用的。1元一次。有部分站点有办卡的工作人员。没有月卡,是充值卡。。。刷卡还是1元。BRT的。有的小房子是工作人员取暖的,也是监督大家刷卡投币的都可以。刷卡的话先办卡,在BRT车站可以办理(比如八楼站就有办卡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既然BRT不能解决乌鲁木齐交通拥堵&&为何不考虑拆除?
据报道,为有效减轻目前BRT一号线客流量大乘客拥挤的问题,缓解友好路路段社会车辆的拥堵。9月6日,继1路和101路等4条普通公交借道BRT专用道之后,乌鲁木齐市又临时抽调了40辆2路普通公交车进入BRT车道运行,运行线路完全和BRT一号线重合。此外,1路和101线又增加了50辆公交车。乌鲁木齐市交通局表示,此次调整是一次临时措施。
&&&&本来对BRT
抱有很高期望值的市民“识得庐山真面目后”,对其感到失望。也许是BRT对乌鲁木齐“水土不服”,也许是乌鲁木齐人对BRT过于挑剔,总之,BRT,想说爱你不容易。
&&&&其实自BRT投入运营以来,就没有消停过。截至上周五,BRT开通后已发生6起交通事故,大多因社会车辆进入BRT车道所致。BRT给乌鲁木齐的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让人对乌鲁木齐今后的道路交通状况倍感担忧。
&&&&乌鲁木齐的道路状况本身就不理想,存在车道窄、主干道车流量大、红绿灯设计缺陷、行人和车辆不守规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还以牺牲人行道和绿化带为代价给BRT腾出专用车道,给道路带来更大的压力,社会车辆通行受阻严重。BRT的中央站台大多修在马路中央及十字路口,占道和影响转弯车辆通行,在车进站停靠时易发生堵塞。乌鲁木齐冬季漫长,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如今的BRT专用通道被整得“非驴非马”。既然BRT不能解决乌鲁木齐实际的交通拥堵,为何不考虑拆除,专辟一条公交专用通道,这样所有的公交都能欢快地跑起来,更重要的是市民不用提心吊胆地横穿马路上下车了。如此既能还原乌鲁木齐主干道的通透感,还把交警、协勤从紧张的忙碌中解脱出来,何乐而不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鲁木齐brt1线路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