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现在迷上了电脑游戏,不我一个人看书写字也不写字,该怎么…

12,576被浏览2,029,018分享邀请回答763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zhihu.com/question/26575570/answer/11月17日后续更新,可不看:这几天收获了2k+的赞和100+评论,我试着在评论区和一些有价值的回复进行讨论,同时也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激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更多思考。让我觉得有必要将一些扩展性的问题表达清楚,以免产生误解。因此,尽管以下内容与问题相关性已经不大,但我还是记录于此,给抱有相同疑问的知友表达一下我的态度。首先,大多数人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是极其困难的,而在诸多习惯之中,“获取成就感的模式”要改变起来是最为困难。它伴随的不仅是内心价值观的部分坍塌和重建,更重要的是涉及外在的关注点甚至是专业技能的改变。简单举例,一个重度网瘾的人想要变得积极求学且小有所成,首先他就必须将原先的“以游戏成就为荣”的价值观转变为“以现实成就为荣”的价值观,这种崩塌与重建会造成一段时间的自责,“我过去做的一切都是浪费时间”,和焦虑,“我从现在开始努力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这个过程会损耗一部分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对自己产生怀疑,失去信心。其次,他必须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让自己的关注点从游戏转向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梳理各学科的思维逻辑,及时应对各种因为他过往的不作为而产生的问题。在过去,他只需要逃避了之,如今却必须承担责任,连带之前的所有欠债。这又会激发新一轮的焦虑,贬斥,自我怀疑,价值感的不断削弱……在这关键的转变时期,旧的成就感来源已不能再使用,新的成就感还未来临,直到学业方面真正有进展之前,这种青黄不接的状态会一直延续,当负面情绪堆积到一定程度,人会极度想做些事来放松自己,你认为他会选择做什么呢?大多数人妄谈改变,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曾尝试过改变。有过自我改造经历的人,不会随意低估其中的困难。其次,绝大多数人没有改变的必要。这句话看似残酷,其实非常实在。一方面,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可能发生改变?答案是经历大变的时候。平静的生活过得好好的,谁也不会没事找事改变原来过得去的生活模式,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么个懒到掉渣的东西。但一旦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不幸崩塌,人在重击之下会变得格外能承受,格外能思考,格外开放容忍有担当。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从未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和责任,一场车祸下来父母双亡,大部分人都能借此厄运短时间快速成长;一个思想平庸的青年,从未思考过生活的意义,一次误诊让他精神崩溃,再愚钝的人也会想明白很多过去想不通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外在环境的崩塌改变了我们的自我界限,让原本固守的价值观和意义感整合重组,形成更加深刻的观念体系,这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心智的成熟。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成熟的机缘:有的人家境殷实,数十年丰衣足食遇不上大的挫折,有的人天性聪慧,能博取众人的喜爱从不用怀疑自己;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成熟的愿望:至少应该没有人想刻意经历苦难。从这一点来说,自我改造是上天赐予苦难者的礼物。一生平顺的人自然无须改造自我。另一方面,不是每一个尝试改造自我的人都能获得成功。想要改变自己,需要否定过去相信的很多东西,平常人往往无法分清人和事的界限,将否定过去的信念转化为否定自己,最后,很多人都在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事物的迷茫中大量内耗,失去前进的力量。自我改造往往还面临着巨大的外界压力,因为当今社会的世俗观是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个人的价值观与之相左,必定会受到冲击,我们要与之抗衡的,除了我们自己,首当其冲的还有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他们虽然都是以爱的名义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却不一定都能理解你,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你一些不必要的压力,阻止你从他们习以为常的那种生活中脱离。人常说,成熟的过程往往是抛弃亲情的过程,这未必是在让我们真正地抛弃亲人,只是告诉我们,在精神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无法依靠外在的任何人。过往习以为常的协助来源,如今已不可用,甚至成为阻力,这会让每个人都开始不由自主怀疑自己。我们必须在心里一遍遍地推导自己的目标,完善每一个步骤,才能在外界的杂音中保持心境坚定。同样,外界的评价是倾向于结果论者,若你改造自我的结果是获得了世俗认可的成功,那么他们会对你推崇备至,若结果是失败,他们便多了一个固守自己原有生活的理由。你在过程中的全部努力和个人体验,将被完整地忽视。最后一方面,从宏观上来看,改变世界掌握真理突破自我的永远是少数人,作为平民百姓终生最高的任务就是保全自己尽量没有坎坷地度过这一生。爱折腾的和爱安稳的,这两者没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都是一种人生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最后一点,绝大多数人内心深处厌恶改变,害怕自由,没有能力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在选择专业、工作、甚至结婚对象的时候,多少人听从了身边人的安排而放弃了发出自己的声音。而等到学习工作婚姻不顺利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心安理得的将罪责推脱给当初那个身边人?在顺从的那一刻,我们心底其实是松了一口气的,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将不必为这个选择的结果负责,如果进展顺利,我们省掉了做决定的麻烦,万一进展糟糕,我们还有一个可以责备的对象。大多数人害怕做选择,害怕听从自己,因为那意味着无论成败,都是自负盈亏,无法责怪给别人。他们也同样害怕自由,因为没有了依附的标准,他们根本不知道事物的本质是好是坏。人潮汹涌时,只需随着众人的方向前进就行了,哪怕前方是悬崖,也不止死我一个。可当身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每一个方向看着都像前方,每一个前方看着都有危险,真正的目的地在哪里……焦虑了,压力了,内耗了。哎,还是问问长辈/恋人/朋友的意见吧,我自己就打会儿游戏/刷会儿手机/逛逛淘宝/出去吃一顿好了。私人公众号:陈诺Whatever(id:chennuowhatever),用来写些类似文字,欢迎关注。 (二维码自动识别)18K9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一篇600字的我迷上了电脑游戏的作文_百度知道
写一篇600字的我迷上了电脑游戏的作文
我有更好的答案
怎么可能不失败,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向小明哥哥请求让我也打一仗,而我却全然不知。我顿时就被这个游戏所吸引了,妈妈却突然“蹑手蹑脚“地走进了我的房间,小心点,三国使我快乐,三国使我了解历史,有一回。  有一天,我就对三国入了迷。  说入迷,这我可一点儿也不夸张,忙问小明哥哥他叫什么名字,他说这是策略类游戏《三国志六〉。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三国“,又随风飘拂的各色旗帜,还有戎装待发的士兵,而且还不时地出现一系列的历史故事动画。这时,骂骂“原形毕露”地“狰狞”着说:“限你一分钟之内给我睡着:“老骥伏枥,不就可以在‘方便’的时候看‘闲书’了吗?”,上面的三国书籍我都会仔细地看一遍。可以说,从那时起!” 我一看到妈妈,立刻傻了眼,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说胡话,知道自己理亏..,你明天考试一定考不好!”  妈妈的“诅咒”一向都是很灵的,果然数学没考好。“这回我可真是走麦城了!”我想。果然,只要我去书店,准会跑到历史书那里,无论我看得懂与否。不过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为了少挨一顿骂,我便偷偷地把那些已经惨不忍睹的“残片烂简“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单刀赴会去也  我迷上了三国  你们知道这里的“三国”指得是什么吗?可能你会说:“三国演义”,我“惨败而还“。在我正读得兴起之时,我都迷。可是,你要问我是怎样迷上三国的,我用妈妈的单位里的电脑玩“超级玛丽”,看见旁边李阿姨的儿子小明哥哥也在玩电脑,但是与我玩的却不一样,比谁写得多,电脑三国游戏.。而且,为了看三国书籍,我还没少挨骂呢!  那是在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继续看我的三国?!”我还“傻里傻气”地说:“我乃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是也!”妈妈可能也意识到了我看书入了迷,看卷有益,如鱼得水,他对你的今后学习一定会有所帮助的。我接过书定睛一看,于是便冲着妈妈傻笑。可是,由于我是第一次玩,我怏怏不乐地上了床,因为三国已经给我带来了快乐,我想:“如果我要是把三国书籍放进洗衣机的滚筒里....,放虎归山,刮目相看。“这还不是撞到了我的枪口上..,我在电视里看到一条有关于什么滚筒洗衣机的广告。我从中得到了启发?”  就这样,我确实“悠哉游哉”了几会,便提高声调对我说:“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但是光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就能让我“垂涎三尺”了!对于这本将近五百页的书,我当时真的一口气就把他全读完了。从此.不过,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仅仅是一部分,无论是电脑游戏还是《三国演义〉,或是正史《三国甚至有关三国的漫画或者是FLASH,这可是有真凭实据的:“汝乃鲁子敬。”妈妈大概以为我是在于她顶嘴,由于第二天要考试,所以妈妈就强迫正在看文言版三国演义的我去睡觉!  就这样:“乐极生悲”一点不假。一个星期日,爸爸用洗衣机洗衣服,全然不知里面还藏有我的“精神食粮”,直接就把衣服给洗了。衣服是干净了:“你之所以会输。小明哥哥对我说。可是常言道,便“开玩笑”地说:“尔为何事?”我转过身子对“鲁肃”说。待妈妈关了门以后,我“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打开台灯,而轮到我发言时,瞎打。你用文官打仗,哇噻。原来是一本《注音版三国演义〉,由于考得不好,所以家长不让我看所谓的“闲书”了,三国使我拓宽思维,三国使我得到放松,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那还是在我六岁的时候!我刚一拿到书,就爱不释手地翻看?”我若无其事的回答,望梅止渴,身在曹营心在汉”几个。在它的屏幕上,有一幅大的中国地图,上面有星罗棋布的城市。可是我还不死心,我真是他爱三国了,我真的迷上了“三国”?我送你一本我小时候看过的书,势如破竹,乐不思蜀,最后,别的同学只能说出的成语只有“三顾茅庐,可是我的那些三国书籍全都毁于一旦了。  其实,我也利用三国增长了我的知识,有一会我们作文班的老师给我们举行了一场比赛,就是让我们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写出从《三国演义〉中演变出来的成语,我说出的成语就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应接不穷,里面的内容我虽然当时不能够理解透彻,自己也融入了情节之中。妈妈见我对她的进入“无动于衷”,不由得“火冒三丈”,冲着我大喊:“你看我是谁,还“变本加厉”地读出了声。当时我正在读《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一段,不忍心地对他们说了声“bye bye”..”最后,我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冠军,在同学们羡慕的掌声之中,我想到:原来三国给我的学习也助了我一臂之力啊,是因为你还不懂得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
采纳率:44%
不过打完我们总是很快就和好了,因为要赶时间玩电脑,互相都做让步每当我放暑、寒假或周六周日放假,我写完作业就开始玩上了电脑,有时一玩就没完没了,就连我爸妈都治不了。有时我也和我哥视频玩网络游戏《穿越火线》,一会儿就手痒了,就在我眼前晃悠,就怎么也忍不住了,冲过去就玩起了电脑。就连我去我哥家因为我们都想抢电脑,所以就打了起来。我还玩一些抢类的游戏因为我开始玩上《穿越火线》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玩具枪。每当我走到有电脑的地方,那些新奇的玩具枪
有一次,我大姑让我登秋千网看作文,我立刻把秋千网登上了,就看了一眼积分,然后我开始玩上了游戏。过了一会儿,我大姑看见我在玩游戏,没看网上的文章,就把我骂了一顿,然后让我睡觉去,我看大姑脾气暴躁,看她脸红脖子粗的,我再不动弹脸就得扇仲,我只好慢吞吞地走向卧室,不得不上床睡觉。我心不甘,情不愿地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又走进了电子游戏《穿越火线》,我打得正入神的时候,忽然有人大喊:“老孙头,你白毛都快掉没了,还在玩呢?”我听见大叫,也把我大姑给叫醒了,我大姑说:“干啥呀!脑袋没长全,还会作恶梦了?”我说:“嗯,做恶梦了。”
我躺在床上,害怕地想:我以后再也不玩电脑游戏了,要好好学习,不然它会害了我一辈子呀!正如岳飞所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不要掩饰了,检讨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电脑游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06-04-12 22:16
opticaltiger
原创 & 17:28:59
一直很想有个自己的书房,可以惬意地徜徉在书本以及思考的海洋里。小时候读书欲很强,有多强呢?不是小强,是很强。有例为证,刚识字的时候特别爱看小人书,然后经常周末的时候跑到街上看小人书,那个时候看小人书很便宜,黑白的2分钱一本,彩色的5分钱一本,随便你看到什么时候,我是经常一看就一个下午,一直看到老板收摊。那时候看了很多小人书,什么西游记,三国,岳家将,杨家将,红楼梦,七剑下天山,燕子李三,铁道游击队,黑猫警长,少林寺等等等等,甚至还有关于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共同抵抗苏联的连环画,我已忘记了书名,但是我敢肯定很少有人能够看到这种小人书,因为历史时代背景的问题啦。不过那个时候最爱看的还是蓝精灵、丁丁历险记、黑猫警长等等,因为其他的看不太懂,另外不认识的字也比较多,比如看西游记,里面猪八戒经常说“俺老猪”,那个“俺”字当时并不认识,就读“奄老猪”,快成阉猪了。
后来父亲给我买了彩色版的连环画,就是纸质硬些的铜版纸,也就是不能像其他小人书用来擦屁股的那种纸,因为比较硬。大小大概有四分之三A4纸那么大。总共三本书,有三国演义,聊斋还有一本我忘记了,好像是红楼梦。我当时高兴极了,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阅读一番,真是被里面的精彩内容所吸引,比如威猛的张飞喝断当阳桥;威严义气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帅呆了的赵云没败过一次仗没受过一次伤。还有聊斋里妖魔鬼怪神仙和人的复杂而又奇怪的事情。真是栩栩如生,犹如昨日又览一遍一样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还有我曾经一个人独自坐在家门口,看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嘿嘿傻笑,哈哈大笑。还有我曾经把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神州擂》看了七遍,就到现在我还记得东方一杰的八卦莲花掌。
总之,在我从识字到初中毕业,我得读书欲都是很强滴,但是,到了高中,因为生理的变化以及学业的压力,使我的注意力渐渐移到了plmm以及模拟高考上面了,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话分两叉,各表一枝,且说…怎么变成文言文了,赶紧换过来先。
因为读书欲比较强,但是没有很多书可以读,而且父母也没有按照年龄循序渐进的教育。说实话,那个时候,父母还在为生计奔波呢,哪里还顾的上咱小屁孩的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能吃的上饭读的起学,那就是小康啦。再说了那个时候有几个家庭有这么超前的教育思想?我记得有位名士分享他的儿童启蒙经验,就是家里的书柜,不同的高度摆放不同的书,最矮的一层放着看图识字,再高一层是看图背诗,再高一层是新华字典+名家散文小说,再高一层是名著,再高一层…..那是天花板。因为孩子长得越来越高,他就可以取得到越来越高柜层的书了。这样,他读的书也就越来越多,知识层面也就循序渐进,系统而又完整了。怎么样,名士就是名士,知识渊博不仅体现在著书立做方面,还体现在下一代的教育方面。
但是在当时我家乡那个小县城,有几个能够有这样的条件和思想呢?我不敢说没有,但是我敢说不超过10个!
扯远了扯远了,说到哪了?对,说到欲望很强但是无法得到满足,大家不用担心我会变态,因为当时恰巧有个条件可以疏导我读书的欲望。那个时候我父亲是居委会的主任,居委会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你就是再想往下面基也没得基了,当时居委会因为无固定办公场所,据我记忆就搬过三次家,所以单位订阅的报纸无法直接寄到单位,这样就先寄到我家,然后我父亲再拿到单位。这样我就有可供阅读的材料了。
不过经常看报纸会有些后遗症的,比如我的语文老师说我的作文像报纸。而且我最不擅长抒情的散文,最擅长写杂文和小说,因为人民日报上经常有时评和抨击文章,以及法制日报上经常有犯罪、抓罪犯、犯罪被抓、罪犯被抓以及为什么犯罪、为什么要抓罪犯和为什么犯罪而被抓的故事,所以我比较擅长写小说,当然,不是描述犯罪的小说,虽然写作的手法类似。
正因为小时候读书欲很强,读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书,所以语文的底子要比数理化好的多,也导致了我这个理科生高考的时候理科拖后腿,反而语文成了救火员,也导致了我大学四年极其痛苦极其悲惨以及极其矛盾的命运。本来理工科就不怎么感兴趣,结果还学了一门深奥的光学,你说惨不惨?
考上大学后以及参加工作后,由于理工科对我长期的摧残,以及工作生活的压力,使得我的读书欲急剧下降,心变得十分浮躁,结果就是沉迷游戏,沉迷短暂的爽一把,过把瘾,而不能沉下心来读书了。
所以,我现在很想有个书房,可以重拾以前读书的欲望,可以安静地去读书学习,可以恢复原来被别人夸过的自认为幽默的有点钱仲书的写作技能。
但是自从毕业一直都是租房子,租的都是自己认为性价比高的房子,其实是哪个便宜租哪个,谁让咱刚毕业的时候没有遇上好时代的呢,没有银子啊!
租的房子既是很便宜的又是合租,自然是只能满足吃喝拉撒和临时落脚了,要是想提升到精神生活享受层面,就有点奢求了,甚至是妄想。一般合租的房子自己住一个房间,该房间具有多种功能――客厅、饭厅、自习室、网吧、棋牌室以及空想的地方。
这次准备买房了,所以希望在买房子的同时能够满足自己的多年期望。想象一下,自己的书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白色的墙,深色的地板,现代气息的书桌和台灯。书架上面摆满很多很多的书,书架是那种开放式的,没有玻璃的那种,因为这样取书方便。
最后,书房里要有一座沙发,可以斜躺的沙发,对于不抽烟的我来说,斜躺在沙发上,最能够迅速进入思考。如果没钱买沙发的话,我就买一个躺椅,也是不错的选择。我喜欢简约而精致,这些东西已经完全足够,当然,还需要怡静的心情和红袖添香了。
希望马上就能实现吧,只要房价能跌下来。
发表于:06-04-12 22:20
书房.文人
日出版&199期 文化版  浏览次数:<font color="#ff
.发表意见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本文相关图片(点击浏览)
&&&&中国文人,大凡都有个书房。
  书房,可谓大,有可谓小。大,是因为它包容了几乎全部的文学思想及艺术生命。从塞外到关内,从大江边到杨柳岸,各种文化联想的载体;以及各种感情:爱、恨、仇、怨,都既不羞涩也不干瘪的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书房是文人逃离现实又升华现实的最广阔的天地。在没有喧嚣的书房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感叹,是千百年的沉淀以及自身风风雨雨杂糅统一的另一种生命。在文化的汪洋大海中,文人终于得到了痛苦的升华;在文化的挺秀高峰前,文人也终于领悟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与天地齐寿。至于小,是因为书房的实际空间,占地面积是很小的。通常,一张书桌,周围摆上几百本书,开扇窗,加个门锁,便造成了自己的一份天地。若是对书房讲究的文人,其设计书房尽管有些特别的风格:依山,旁水,建个亭,放个琴。不过,恐怕他他自己也知道,书房建的太大,也就失去了意义。宽大的书房不易把灵魂缩聚。思维散了,懒了,文化的追求也就变成空的了。
  书房是文人的标志。本来文人的情操总似与现实不容。于是寂寂书房通常就是苦闷文人心头得以解脱之地。也恰恰是这种不容,这种苦闷,又可以使文人在书房中创造出绝无仅有的文人气质,千古流传的文学精髓。没有书房的文人是十分可怜的。
  对于书房本身来说,它算不得什么,它的价值是文人赋予的。文人经历着风雨,文人又把这种风雨在书房里倾于笔端。于是,书房也就与文人连成了和谐的一体。文人赋予书房的是多方面:国仇,家恨,疾世……往往,不同的书房名就是这些不同思想的写照。对于一些出名的文人来说,他们的书房又代表着一种历史的标志,人文的标志。文人赋予它的是文人自身的那份崇高,也就赋予了它能被后世瞻仰的资本。当然,对于文人自身来说,倘以被后世瞻仰为目的而勉强在书房里创造,书房就始终在红尘中,书房对文人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书房绝不仅是一个屋子里堆上几本书。书房也是需要灵性的,文化的灵性。这就与文人的思考创造相连。既然书房的价值是文人赋予的,那么,没有文人的书房也就无意义了。甚至连日常普通的屋子都不如。毕竟,它里面都是些与日常不太一致的书。这些书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有时简直就是一种枷锁。
  书房,可谓就是一种大的文化,不光是书房里所创造的,还在于它自身。看到一个书房仿佛就看到一个鲜活的灵魂。从古到今,无数的书房记载了无数的文人,无数的文人有在书房里写着无数的思想,最后沉淀为最为厚积的中国文化。
  书房是文人的书房。它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诚然,有没有书房的文人。但我相信;每个文人其实都想有个书房,至少他想在那儿无拘无束地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乡下工作,所谓的书房,其实不过一间狭小的盛书的卧室而已,然倨称书房。
我的书房是蜗居也是净土,洁白而明亮,是陋室也是乐园,有苦也有乐,人生有顺有逆,有乐有忧,春风得意时可忌踌躇满志,身处逆境时能止心绪不宁,得志淡然,失意泰然,大风大浪亦能心静如止。
朋至,书房中品酒品茶品人生,指点世界,唇枪舌战,评论人生,通宵达旦,世界变得太小了,任由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侃者主宰了。友去,收拾战场,拈几个字,回味起来,颇有得意,绝非书中所求。
工作无规律,闲时蛰居独坐,以书为伴,探幽人生,纵观历史,俯仰天地万物,冒一时英豪,充片刻隐者,昏昏然悠哉游也,昭昭然忧也虑哉!然小书房连着大世界,大世界何尝不是个大房?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求学致知之至理。
书中自有许许多多人生内涵和故事,也刻着我求学的辛酸,人生的苦辣,仕途的窝囊。我无“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膜拜,亦无“唯有读书高”的感叹,但悟出了读书提高修养、提升人生境界的些许内涵,毕竟暴戾的性情已温和了许多,看待人和事有悟性了。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唯有读书,人才能立,而后国才能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年已不低,如日中偏,仕途坎坷,然则当惜时金,探书山,问学海,不遗余力。
长春市 王文央
   自诩为“文人”的我,很喜欢舞文弄墨,也很喜欢附庸风雅。时不时地用牙缝里挤出的零用钱买上几本流行的小说,在饭后的悠闲里,随手翻上那么几页,仿佛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就可以随风而去。每当遇见熟人谈及自己登在小报的小文,我会忘却了自己是个凡人,仿佛我已经成了人人皆知的大作家。这种愉快的感觉,常常鼓励我忘却岁月的艰辛,坚定地向前走。
  作为小职员的我,当然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尽管早已从农村走进了城市,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梦想,然而,微薄的经济收入,刚刚改善才两年多的住房,两室一厅的居住环境,使我很难找到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爱书的我,喜欢写作的我,多么渴望拥有自己的书房,多么渴望在夜深人静之时,假如再有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我可以坐在自己的小书房里,或挑灯夜读,或伏案疾书,那样的意境,真是做神仙的感觉。
  然而,生活仿佛总要与我开玩笑,爱书的我,喜欢写作的我,却因为没有自己的书房,只有让自己忍受“创作”的冲动,在痛苦难以忍耐的时候,走在大街上,叼一只劣质的烟卷,免费为这个城市巡逻,等到心平气和了,创作的灵感也忘得一干二净时,我才会在疲惫之中走回自己赖以藏身的小“窝”。
  在“劳作”了一天的时候,在晚饭后,我多么渴望在属于自己的小书房,可以捧一本小说放肆地阅读。然而,夜深的灯光影响了妻儿休息,常常遭到他们的抗议。我只好躲在卫生间里,就着昏黄的电灯,遨游在书的海洋。就在我陷入书的梦境里,如醉如痴的我,常常想,随着的生活质量当会得到不断改善,而我也会拥有属于我自己的书房,那么,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入静的我,当不会再担心有人前来干涉。希望那一天不会太远。
作者: 眉山紫桐 类别: 诗歌散文 总点击: 38 推荐票数:0 最后更新:
童年哪有什么书房呢,读书写字都在农家灶旁放置的一张黑黝黝油腻腻的餐桌上,也顾不上干净不干净,擦擦,便趴在上面写作业,一字一画抄写《唐诗三百首》,母亲升火做饭的时候,会有温暖的火苗从灶里探头探脑伸出来,锅里有腊肉青菜的香味,混合着唐诗,那滋味才叫做幸福的滋味。
少年时,举家“农转非”,非农身份使我失去了那片山、那座瓦屋、那冬天屋檐上吊着的冰棱。但我得到了一间水泥地的属于我一人的一间房,十平方左右,父母把它布置成我的卧室兼书房,我在这间房里度过了十年的艰苦而又美好的读书生涯。说它是书房是溢美之辞,房里不过一床、一桌、一椅、一柜,全是最老旧的样式。窗外有小花园,靠窗是一棵雪松,四季青葱,我至今仍能记起那床花棉被的温暖,那些翻烂的历史、地理课本。有一年寒假,是最为奢侈放纵的一段时光,我在小屋里闭门读《红楼梦》一个月,背熟了书里绝大部分的诗词,在沉浸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的强说愁的年纪,我甚至会将院里怒放的李花夹进书里去,学着黛玉伤春。也是在这间小屋里,我将《源氏物语》里的诗、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飞鸟集》、《诗经》、全部的三毛、张晓风、余光中作品手抄在自己装订的三十多本笔记本里(因为没有钱买书)。至今右手无名指呈弯曲的畸形,是十年不停地写字写出来的,对文学的热爱,是长着骨头连着筋的与生俱来的东西,永远无法割舍,与环境、家庭、教育无关。
那十年的寒窗,承受着升学的压力,痛恨着教科书,最大的愿望是将来有一间雅致的书房,有宽敞的书橱,有大把的时间读我喜欢的唐诗宋词,那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高中一毕业,我便将所有的课本交给了收荒匠,(这造成以后我想查一些遗忘的资料的不便)。我仅仅是想彻底与从前的桎梏告别,将那些我仍是喜欢的地理、历史、汉语言作为那段岁月的陪葬。那时我没想到我错了,人生的桎梏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巩俐在功成名就获得国际影坛认可时说:“没有人能真正过上理想中的生活。”理想生活不过是挂在驴嘴前一块永远也吃不到的萝卜。
我现在终于有了一间真正的书房,虽小,却有一面墙的大书橱和整橱的书,有紫砂的茶具,有文朋画友相赠的挂画,粉墙、明窗、地板被擦得雪亮,书与书之间随时保持纤尘不染。我的书房里有一位老师专门为我写的两幅字“紫桐荫里闲开书卷,艳李香中信笔丹青。”将我的两个名字嵌进上下联,寄托了文朋书友的一番美意。可是很惭愧,我在这间书房里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有了时间,有了买书的钱,却少了那份心情。
前不久,在一份杂志上看到我喜欢的成都女作家洁尘辞职,从硝烟滚滚的俗务中毅然抽身,成了一名没有单位的写作者。有的,是大把大把的寂寞和一间“听得见蛙鸣”的位于双流县华阳镇的书房。虽然她现在物质生活丰裕,但要彻底丢掉能带来金钱保障的所谓“工作”仍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物质的欲壑难填,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超脱,但是洁尘华丽一转身,她那纤弱素净的背影上面写着拒绝、冷漠、智慧和高贵。就象她那支妙笔,同样透出冷艳、唯美、理想、拒绝和寂寞。她从不写迎合什么的文字,文学创作是来自内心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她又是如此兰心慧质,这便是我喜欢她的原因。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很多人在三十岁以后虽然还活着,但是是被借了魂的。世俗的价值观将个人的理想、意志全部覆盖。洁尘拒绝的便是这种覆盖。她从职场走向书房,去完成也许是少小就有的理想,这种理想的实现也许不会带来丰裕的物质生活,却可在最大程度上燃烧内心的激情,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我曾经的一位同事,也是位文笔清丽的女作家,因不堪俗务纠缠红尘扰攘而调到一个专事文学创作的“清水衙门”。她走之前,我送给她十四个字“也堪斩马谈方略,还是作陶看野花。”对世俗价值观念的拒绝,真的需要一种超脱的勇气。
在我三十岁时我确定了下半生的价值观:虽然不得不为五斗米而摧眉折腰,但要铭记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足矣”。物质的欲壑难填,权势、地位、荣誉更是皇帝的新衣,繁华的都市缤纷热闹,戏散之后,揭下面具,苍白的心灵,仍需要净手焚香,走进我永远寂寞的书房。
&&&&&& 张艳秀
&&& 有人逛街,有人逛超市,有人逛网站,有人逛名胜逛公园,而我今天有幸逛了两个书房。用逛足见其多,但机会难得更显示逛的价值。去拜访李长明老师,恰好李老半个世纪前的同学李文治老人同时登门。于是,我有幸逛了两位老人的书房。
&&& 李老的书房充满文人气息。西墙上是荣誉榜,张贴着李老历年来的获奖证书,上至国家级的创作奖小到市级的优秀通讯员奖。荣誉榜的一侧是一幅概括性的名人字画,上书:声韵醉人。李老辛勤耕耘,著述颇多,相声、快书、吕剧皆喜闻乐见。他又有表演的天赋,所以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一片笑声。
&&& 北墙上是李老七十大寿时,别人赠送的一副对联:宁静致远明乾坤,淡泊名利长岁月。像李老这样的老人,每天仍笔耕不辍,而且还忙于喜庆司仪的工作,老年生活充实而快乐。他说祝寿那天有人送给他四句话:古时七十很少有,今天七十不算奇。今年恰好正七十,再活七十没问题。而那幅对联正好道出了李老长寿的秘诀。
李老坐在写字台前,背后是一个大书橱,他亲笔签名送给我们每人一本他主编的《菜乡文艺》。书橱上的奖杯,书橱内摆放整齐的荣誉证书,都曾见证这位老人走过的道路,铺满锦绣。
&&& 李文治老人的家是一座二层小楼。他的书房在二楼,是大儿子专门设计的。东墙一面窗户,靠东墙一张大写字台,其余全是花花草草。从书房直接走上阳台,阳台上是李文治老人放松休闲的好去处,他养的各色花草摆满阳台。李文治老人爱花,他说别人丢弃的花,他都捡回来种上,可以看出他是个怜香惜玉的老人。老人也爱拍花,他有四五十本影集,仅花的影集就占了四十本。一个娃哈哈八宝粥的瓶罐里开出了一朵艳丽的仙人球花,他拍下来。昙花开败了,他也拍下来,取名挂红灯。最近儿子陪他爬泰山,儿子怕他累着,建议坐缆车,他坚决不坐,七十多岁的老人,坚持着爬到南天门,并且用相机记录下沿途的所见。这些大大小小的影集都盛放在他书房的一个书橱里。我们到来,李文治老人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平时一般密不示人,而我们却有幸翻看了老人长达十年的摄影历程。1992年退休的李文治老人,有轻微的脑血栓,但自从拿起相机,骑着自行车开始寻找每一个值得拍摄的镜头,疾病就远离了,如今他已经走遍了寿光的角角落落,拍摄的照片也陆续参加了各类影展,上了报纸。
&&&& 两位老人年逾古稀,但他们热爱生活,勇于表现生活,虽然表现生活的方式不同,但他们的追求和爱好同时表明了老年人健康向上的爱好有利于保健养生。
&&& 中国有这样两句古话:“家有老,是个宝”、“老人健康,儿女有福”。两位老人的子女都是老人爱好的积极支持者,他们和儿女住在一起,他们的儿女却都为老人布置了宽敞舒适的书房。我想,儿女的孝心才让两位老人眷恋着自己的爱好乐在其中,儿女的支持才是老人的坚强后盾。两位老人在追求中颐养天年,我衷心祝愿两位老人健康长寿,越活越年轻。
名家的书房
日期:&作者:董宁文&来源:解放日报
《我的书房》封面
  书房如同一本摊开的书,里面写着人们的际遇和好恶,写着人们的学养、情趣和风格。推开名家书房的门,我们能听到一颗颗真诚心灵的怦怦作响―――这是读名家之作时难以体味到的。
  书房又并非完全属于个人,它们的主人常常与国同运。从书房这个窗口,我们能窥见国运兴衰、人世沧桑,它不啻是一面历史之镜。
  《我的书房》(岳麓书社出版,董宁文编)一书中,集录了60位名家对自己书房的描摹,或长或短,或简或详,写照着每一位文人学士在这片天地间辛勤耕耘的犁迹。
  丰一吟:我的“手枪柄”
  我父亲在缘缘堂时,据说曾以楼下西房为书房。但我小时候看到他已经搬到楼上中间的书房兼卧室了。抗日战争以后,有时一家人只住一间房,条件好的时候,才有父亲单独的书房兼卧室。即使在建国后,父亲住上了陕西南路的西班牙式小洋房,基本上也还是书房兼卧室。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书房似乎一定是兼卧室的。
  父去世,我家从陕西南路迁到漕溪北路后,我有一间15平方米的房间,不仅书房兼卧室,还兼起坐、会客用,有一阵子还兼吃饭用。
  两年半以前,我家改善了住房,女儿女婿买下了现在的斜土路2200弄内的公寓套房,面积几乎翻了一倍。我以为可以住得宽敞一点了。哪里知道,现在流行厅大房小,我的房间还是只有15平方米,而且是手枪式的。那“手枪柄”最多两平方米,充当了我的“书房”。
  我坐东面西,左手是南窗,前面的书桌紧靠西壁。人坐在椅子上,椅子只能往后退一步,多退一步就是东墙了。右手是我写文章用的电脑,再过去就是我的卧床和起坐的沙发、藤椅。我那已经15岁的胖外孙不肯一人独居一室,还要跟我挤一张床,把杂七杂八的书啦、光盘啦、玩具啦,堆在我房里。不过,他怎么堆也不敢侵犯我“神圣”的书桌。我书桌上的东西,谁也不会动。这是最安全的地方。
  客厅确实很宽大,但我只是在那儿放了四个书橱,难得会会客。要说我的“书房”,应该就是那两平方米的“手枪柄”了。面对着这“手枪柄”,很难拍照,所以我至今没有拍一张“书房”的照片。
  文人雅士往往有一个斋名,请书法家题了字悬在壁上。我也有一个斋名,叫“石珊棂”。因为无论在旧居或新居,我家都住在13楼。但我只请人刻了一枚图章,没有写成字挂在壁上。壁上只挂了我父亲书写的陶渊明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正因为“岁月不待人”,我工作时,不愿意随便站起来去放东西。如果要把东西放到别处去,我往往先在旁边小凳子上放一下,工作做完后,再站起来一一放到该放的地方去,这样可以节约许多时间。为此,我的椅子左、右、后,常常安排一些小凳子,专供我临时放东西用。没有小凳子的时候,就把东西放在地上。在这种时候,我犹如四面受困,动弹不得。但我如果能在这两平方米里坐上半天,就很有收获,大部分东西都可取诸左右,方便极了。
  所以,我的“书房”不是“何陋之有”,而是“何小之有”,乐在其中。
  范用:书房也要老老实实
  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因为他完全被书柜给包围了。他是书的奴仆,又是书的主人。
  ―――戈宝权有一间书房,算得上人生幸福。人在书房,可以享受到一片宁静。
  人们说:“书神”、“书香”就在这里。“室雅何须大”,大了就和书房不相称了。在照片里看到外国的书房,简直是个厅,给人的感觉像是图书馆;我看过李翰祥的书房,即有此种气派,他是大腕。
  素食为斋,据此,书斋当是朴素的,书生本色。周作人诗云:“请到寒斋吃苦茶。”
  架上的书,不是摆设,是供主人阅读的。而且大卷十几卷精装,神气十足,未必能显示它的主人是个读书人。
  做人要老实,书房也要老老实实,朴实无华。
  邵燕祥:我的“堆书”之房
  这张照片像正常的书房吗?
  我从一九九八年七月移居新的公寓楼,在第11层上有了这间书房。这还是前两年的照片,现在堆得更广而高了;高莽说像个坟堆儿―――新旧书籍报刊堆成的“坟”。
  搬来时,有几只盛着旧书的纸箱,至今还未拆包,就置放在阳台。
  这些书,有的是曾读过的,自然有一份“书缘”,还有待读的,属于我说的要在余年“读平生未读之书”,这一部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了。
  有些报纸如期刊,是已阅但因有值得再读或保存的文字而留下的(有些期刊则是成套保存的);还有些是我离开这间书房到外地去,这个期间漏读总想补读,却留下来一直没得暇补读的。
  “文革”中有言,由大乱达到大治。我这里大乱无疑矣,但不是我发动的,大治我所愿也,不知如何达到?难道必得通过裁汰才能还我窗明几净么?可又怎么忍心割爱,从哪里下手呢?
  辛丰年:“书斋”垮了
  由于某些不值得一说的原因,最怕搬家的我最近偏偏碰上了这种倒霉事。怕搬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怕搬书。书搬起来最麻烦,也最重,每搬过一次都是书斋的天下大乱,也叫人心乱如麻。
  年已八十,这回肯定是最后一次搬家。比起“文革”中搬家来,这次好像心里更乱。那时没有什么书斋,把几十斤书送进废品站之后,所剩已无多,是扔掉还是带着去劳动改造,都很难决断。可是如今这次,面对的是二十多年来积聚的几千本书,许多是读了还想再读的,有一些是读过不止一两遍的,还有几乎天天要翻要查的工具书,所有这些同我朝夕相处,坐卧与共(我的“书斋”即卧室)的书,要统统搬到新居去是办不到的,无处可放。像鲁迅那样租一处房子来放点书吗?租不起。这却如何是好!
  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分散处置,取消名实难副的“书斋”了,一部分书叫外地工作的儿子搬去,塞进他那早已塞满了书的车库。一部分书分赠友好。他们是和我有共同语言的爱书人,但并非藏而不看的藏书家。
  至于我自留的,仅仅装了几个纸箱。但为了挑选这一小堆书,却也煞费了思量。
  暮年散书,岂止是惆怅而已!然而也想得开。留下自己最爱读也值得我用剩下不多的时光、视力和脑力去温读的书(鲁迅、金克木、钱钟书、知堂、张爱玲、李敖),好好消化它们,这比一味沉溺于浮光掠影的杂览是更可取的吧。
  杨绛:随处都是书房
  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食堂。但每间屋里都有书柜,各人都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如今剩下我一人,我的书桌位置不适,撤了。南窗下、北窗下原先不属于我的书桌,都由我占用;各室大大小小的书柜,也由我一人掌管。我翻书、找书,还约略记得什么书在哪个柜里,但每当我坐在南窗下或北窗下工作时,往往忘了身在何处;我的书房在哪里已无从捕捉了。
  流沙河:灵魂之所安也
  说来不好意思,我家书室仅有三橱书。橱是老式双扇玻璃门的,容量小,不常开。书在橱中大睡,要好几年才被唤醒一回。醒来后,翻一翻,查一查,又送回去睡了,不知再见又是何年。《阿房宫赋》说秦宫女“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正像书的命运。台岛诗人痖弦《寂寞》诗曰:
  一队队的书籍们从书斋里跳出来抖一抖身上的灰尘自己吟哦给自己听起来了书无人读,这是今日繁华场中的一大寂寞。
  书室门外还有一橱,也藏着书,命运比秦宫女更苦些,只能被视为楚逐臣,翻翻查查都轮不到,却又不想抛弃。内人卧室还有一架,是她的书,我用不上。我卧室大床上有书八堆,堆高尺五以上,估计册数不到两百,皆属宠姬,夜夜倚床读之。白日坐在书室写写小文,常常跑回卧室翻书查证。可见菁华不在书室之中,而在卧床之上。这些才是我的命根子啊,计有《十三经注疏》、《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说文解字集注》、《说文解字段注》、《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世界历史辞典》、《古文观止》等等。谁来把这些书抄没去,等于打断我的双腿,让我坐以待毙。回溯大半生,幸好年轻时读了一些书,五七年罹祸后又读了一些书,赖此点滴积蓄,今日得以溷迹士类,讨碗饭吃。
  书室十分寒伧,我却乐在其中,或读或写,终日恬然。窗外市声车声,鼓膜听起茧皮,也就听无声了。每日午饭后,躺在马架椅上,看《参考消息》,迷离朦胧半醒半睡之际,世界烟云过眼,亦算秀才知了天下事。室内决不装修,水泥地面,白灰刷墙,要让房屋也能呼吸,把它当作活物看待。我爱我的书室,惟此为我灵魂之所安也。
  每逢周日,必有友人来,少则二三,多则五六,各据一席,喝茶谈天。主题不出阅读范围,皆能说长道短,互相笑傲戏谑。时有噪声,不免惊扰邻室,误以为书室内在吵架。浮生又得半日之忙,忙在嘴巴,而心态则大闲。此为我家书室一大乐事。寒暑无阻,风雨亦至,这种大乐事已延续七八年了,真不容易。&
&&& 每去朋友家作客,不在意人家的客厅陈设,更没兴趣关心卧室厨厕,我总是想参观一下人家的书房。看了许多人家,一般说来,我看
不外乎4种类型:一是豪华壮观型,书架众多而且款式一致,制作精 良,书籍的排列整齐有序,蔚为大观。当然,这种类型的书房必须有 个前提:住房条件好。否则,像我那破庙般的陋室,是怎么也壮观不起来的。二是古朴典雅型,一般见于老教授、老学者,住的是老房子,书架也老得颇有点文物价值了。三是简单随意型,也不管平装精装,书脊厚薄,大开本小开本,或直立或倾斜于书架之上,或平躺横卧于
案头枕边。四是杂乱不堪型,这种类型的书房,书的数量之多和屋子 的空间之小,矛盾难以调和,放不下足够数量的书架,于是麻袋纸箱,床下梁头,就都成了可怜书籍们的栖身之所。我把我的书房归于3、
4类之间:虽然杂乱,但是还没有惨到不堪的地步。
&&& 最近又去了一位朋友家,对他的书房我却不知该如何归类了,真是见所未见。此公是省电台住开封记者站的阎永福。近年来从媒体的
报道中得知他搜集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卡片,而且很善于管理和利用这 些卡片,我便来了兴趣,登门造访了。一进书房,扑鼻而来的是一股 故纸味和臭墨味――他又热上了书法。1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除了
靠窗的书桌,四壁被书架围得严严实实,书籍全都用牛皮纸包着皮, 所以一屋子都是牛皮纸的土黄色,看上去很有点像是街上出租武打言情小说的小店。颇为醒目的是那几个特制的大抽屉,里边装着4万多
张卡片。墙上贴着资料分类表,桌上的一个大本子记录着资料分类的 细目,天文地理,草木花卉,人物习俗,文艺科技,历史掌故,中外 古今,无所不包。他说,只要是在我资料库里有的内容,你随便说出
一个,我都能很快地查出来。我试了试,还真灵!据他介绍,他的卡 片尺寸是16cm×12cm,因为这相当于一般书籍的版芯大小,如果你要 摘的资料是书本上的整页内容,就可复印下来,比起手工抄录要省去
很多气力。如今,他接受了包括我在内的朋友们的建议,正在积极考虑用电脑管理资料。
&&& 从阎永福的书房,使我不禁想起一种社会现象:有些并不读书的青年,结婚布置新房时,想借几本装帧豪华的书,来装点一下。我很
想对这些朋友说一句:书,还是装在肚里吧,它能起到一切营养素都起不到的作用,它会带你进入一种新境界,它会让你有力量。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文坛采编 日期: 19:11:16
 书房这个词语,最初是从老年人的口中听到,但那是读书人的事,对我这样住在风雨飘摇的茅屋中的农家子弟来说,那是一个遥远的梦,即使背起书包上学读书,一回家就同大人一起为生计忙碌,只在晚饭过后,趴在饭桌上匆匆促促地完成家庭作业,温习功课,或在看会儿书,只能坐在母亲边上,借者那盏昏暗的油灯,听着纺车的嗡嗡声,以求一星半点的收获。
  当我真的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跳出农门,成为一个教师,似乎拉近了我同书房的距离。
  盼望已久的瓦房,终于代替了破旧霉暗的茅房,可就那么四间房子,一家人住进去,依然十分拥挤,作为长子,我总算有了自己的房间。在父亲眼里可有可无的书房,自然没有存在的余地。在我的房间里摆一张写字台,已是父亲下了很大的决心了。我可以坐在写字台前象个读书人的样子读书、写字了,觉得十分满足。而书就让它与我同处一室,也随处可放,放得最多的是如古人所说的"年年岁岁一床书"的床头,反正是与书为伍了,也可以调侃一下,书房就是卧室。
  当四处的楼房,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时,我知道新的时代来临了,我家也于1985年建起了楼房,可建好后,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楼房的格局仿照四邻,而人家根本没有考虑什么书房,虽然居住的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楼上楼下建筑面积有二百五十多平方,书房依然没有。好在房间大,除了放床柜、写字台等家具外,还可以放一口书橱,许多年添置的几百本书,找到了安身之处。友人对我说,房间这样大,可以把它隔开,不就有书房了,可还没等我实施,儿子出世了,忙碌了一天,夜深人静时,想坐下来读读写写,一听到儿子的哭声,心中所有的情绪,早以荡然无存,还能做些什么呢。父母妻子为哄孩子随手拿起我的书,给他看,儿子拿在手里揉揉搓搓,儿子会爬会走了,又自己去拿书玩,又撕又咬。看着自己的书一本本不成样子,只得把书收起。我只盼着有一天,拥有一间象样的书房。
  经济建设的热潮一浪接着一浪,乡村悄然改变了面貌,一个个新型的集镇正向四周扩展,在镇上买房成为一股潮流,加上学校相对集中,我也到了镇上工作。就此,买了一套三居室的住房。除了房间、客厅、橱房、卫生间外,我终于拥有一间象样的书房。
  如今,有空,泡上一杯茶,坐在书房里,或打开书本读书,或摊开稿子写作,或坐着沉思......真正的不受外界的干扰,拥有一个完整的空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绝的前所未有的满足。
  处在一个热新月异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正改变着一切,信息时代悄然来临,作为拥有书本知识的书房,再也不能仅仅拥有书本、书桌之类流传千古的东西,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学校广泛应用。因而,我新近买了一台电脑,放在书房,看着一张小小的光盘,拥有千百本书的容量,真正的让人感到时不待我,一切再也不是从前,虽然还不能熟练地运用电脑,发挥它的潜力,可我深深地知道,它将带我跟上这个时代。
& 来自:&&录入时间: 19:43:41&&
书桌的方向和位置
  风水中所说的方位,顾名思义包括方向和位置两个概念,那么书桌的方向应该向着哪里呢?一般来说,将书桌对着门放置比较好,比如您书房的门是向南的,就将书桌也向着门放置即可;这是方向问题,那么位置呢?这里要注意一点,书桌的方向要对着门,但在位置上却要避开门,不可和门相对。不然受门外煞气直冲,不但精神无法集中,而且这种长期受冲的书桌位置,必定给事业带来损失。这是书桌放置的最基本规则,精确的文昌位要根据"八宅派"法则来定。请参看"八宅派选宅法则"一栏。
书房的靠山
  透明的玻璃帷幕建筑是一种流行的趋势,但是,作为一个事业的主持者或重大决策的执行者,座位切不可背靠玻璃,这种"背后无靠"的情形是经营者的大忌,必然损及财运及事业的发展。同样的,在您家的书房里,也要避免背后无靠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在校就读的大中小学生,书桌座位的背后最好能靠墙,这样就基本避免了背后无靠的发生。
书房的角煞
  靠窗的书桌,要注意窗外十公尺以内其它房屋射入的尖角,尖角距离越远影响越小,越近影响越大。
  书桌同样忌讳"横梁压顶",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也要装设天花板将之挡住。当然,更忌横梁压在坐者的头顶或书桌上,否则事业的经营必然困难重重,更会影响身体健康及精神状态。
心猿意马的书桌
  每一间书房都应该有窗,因为有窗的房间,空气以及光线均较为理想,所以书房当然以有窗为妙。
  但有一点请注意,书房的窗不宜对正书桌,因为书桌"望空"在"家相学"来讲是不太适宜的。撇开风水不谈,就环境而言,书桌正对窗户,人便容易被窗外的景物吸引分神,难以专心工作,这对尚未定性的青少年来说,影响特别严重。因此,为了提高他们学习时的注意力,家长应该避免把他们的书桌对正窗户。
文昌星的颜色
  书房的颜色,应该按照各人不同的命卦和各个套宅不同的宅相具体来配,您如果有兴趣,可以参看"八宅派选宅法?一栏。在这里,谈一些简单的规则,我认为书房的颜色应以浅绿色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文昌星(有些称为文曲星),五行属木,故此便应该采用木的颜色,即是绿色为宜,这样会扶旺文昌星。&另外,撇开风水不谈,单以生理卫生而言,绿色对眼睛视力具有保护作用,对于看书看得疲劳的眼睛甚为适宜,有"养眼"作用。
  当然,这是最基本的说法,相当于星座与属相之类,如果严格从风水角度来谈,就要以"八宅派"风水为准了。
书柜的八字真言
  关于书柜的摆放位置,我认为只要记住以下的八字真言即可,"书桌坐吉,书柜坐凶",书桌应该摆放在吉利的方位,而书柜则刚好相反,应该摆放在不吉利的方位来镇压凶煞。至于如何定出套宅的吉凶方位,请您参?八宅派选宅法则"一栏。
难以聚气的书房
  任何房间宁可小而雅致,忌大而无当。有些家居比较宽敞的住家,将书房设置得很大,其实在这样的书房里看书或者写作,都难以集中精神,因为"聚气"是风水学中基本原理之一,在这样大的书房里,实在是难以达到"聚气"的,难免精神会分散,而且如果您是老板或是经理,在如此之大的书房里"运筹帷幄",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妨碍,不可不慎。
文/江南先生&& 发表于:日&& 推荐指数:☆☆☆☆☆
曾读过某先生的一篇文章,叫《五十岁我有了自己的书房》。文中先生诉说五十岁之前那段坎坷不平的生活,渴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而终不可得的无奈和辛酸。现在先生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房,不知他在书房里所做的与他所想的是否一样――静静地读书,静静地写文,静静地享受此生余下的时光。近读萧乾老先生的《人生点滴》,里面也有一篇文章叫《我的书房史》,其中有一段也是谈对书房的憧憬:“我老早就憧憬有一间书房――一间不放床铺、不摆饭桌,专门供读书写文用的地方,对于读书人或文学工作者,不应说它是奢侈,那就像木匠的作坊。”虽然先生说他大半生可望而不可及,毕竟小半生曾有过一间书房属于自己,所以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温馨、那么甜蜜。
萧先生曾留学剑桥,住在王家学院。书院不仅给了他一间卧室,还给了他一间书房。萧先生描写道:“除了卧室还给我一间书房,北面窗户濒临剑河,东面则对着著名的王家书院教堂和大草坪。那幢楼建于十四世纪,但设备完全现代化,长沙发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上七八位来客。书房门楣上照例漆着我的姓名。”虽没有过多着笔,但字里行间透着一份惬意。一个读书人做学生时就拥有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书房,是件令人羡慕的事,何况这书房还在剑桥的王家学院里,那不只是令人羡慕,更是令人向往了。
萧先生回国后,在复旦大学教书。大学也给了一幢日本式平房。有卧室、客厅,还有间小书房,虽比不上在剑桥的条件,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已是莫大的幸运了。解放后,先生身世坎坷,到一九八四年才拥有自己的书房,虽然是迟到的“礼物”,但在知识分子中已很不错了。于是先生对书房有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它得出活儿。是呀,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书房,却不能像木匠那样出活,要它何用?难道仅仅是附庸风雅吗?
我对书房的奢望始于大学三年级,那时已隐约知道自己这一生没什么大出息,只能与书打交道了。因为在大学的三年时间里,我省吃俭用,买了好几百册书。床头、床壁、宿舍的共用壁橱属于我的那部分,还有箱底放的全是书。书多了,自然也就想到书房了。不过,那里我对书房的奢望仅是放书,而不是想拥有书房能出活啊。近二十年过去了,我已拥有了家室,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旧房子,却无法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虽然家里有好几个书橱,书橱里摆满了书,却构不成书房,因为它们摆在客厅,没有书桌,也没有独立的空间。客厅是面南朝阳的一间,有阳台,每天洗的衣服要晾在阳台上,哪能清静下来,加上冰箱、微波炉没地方放,也挤在客厅里与书为伴,就更清静不下来,而一个毫不清静的地方,又怎么能成为书房呢?
在我的眼里书房在一套房子里应是独立的一间,关上门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不受外界的一切干扰,既没有哗啦噼拍的晾衣声,也没有冰箱的嗡嗡声,更不能有电视的叽哩哇啦声。书房里除了静之外,只能是轻柔的音乐,至于其它音响都会影响书房的品质。书房不仅要静,书房的主人也应是一个很安静的人,安静地读书,安静地写作,安静地抽着纸烟,与书房一起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如今,我的同龄人大多拥有了自己的书房,而我想独立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恐怕只能成为梦想了。因为我穷,我目前的经济收入还不足以让我在十年内买一套新房,也就是说到五十岁我还不能完全拥有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书房。不过我倒不为此抱屈,因为我虽渴望拥有书房,但我更希望有一个平常心,如老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身立命度日,有空坐在杂乱无序的桌子前写自己喜欢的文字,已是上天莫大的恩赐了。
虽然我无法在十年内拥有自己的书房,可在我心里书房的设计也不知打了多少次草图,最后还是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影像。四壁图书,有一书桌,桌上有灯、有笔、有纸,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有一木制的躺椅,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有几盆文竹或吊兰,点缀在书橱的四周。至于其他摆设,不宜多,多则有损书房之品质。&&&
或许这对许多人来说,显得有点简单,但对我,已是过于奢侈了。我也希望到我五十岁,能安安静静地坐桌前写一篇《五十岁我有了自己的书房》,那将是怎样一个令人愉快的心境呢。
作者:陈彤  发表时间: 21:02:36  总点击数:383 评论次数:1
本文地址:http://blog.daqi.com/article/1184.html
&&&&&& 一般说到书房,就觉得那是一个很风雅的房间。我过去以为,作为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整间的书,都是自己喜欢的,然后在一个专门的房间里爱不释手。后来,我修正了自己这个想法,我觉得如果书房是为读书设计的,那就是图书馆了。古人常说“文房四宝”,“文房”就是书房的意思,古代人在书房里做什么?你以为他们就是读书吗?不对
,他们除了“歌以言志”、“文以载道”,他们还做点“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事情。书房,那是古代文人给自己设计的私人娱乐场所。
  我曾经参观过李香君故里,就是那个著名的古代妓女,被列为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一幢雅致的小楼,拾级而上,依次是起居室、书房和卧室。我当时想果然是一代名妓,人家还有一间自己的小书房,哪个妓女在本职工作之外还喜欢读书呢?看来开卷果然有益,对于提升人的素质大有帮助,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后来经过旁人指点,才晓得,李香君是什么妓女?一等一的妓女,只有下等妓女才在床上接客,上等妓女一般是在书房,先要酬唱应答,弄点《满庭芳》《苏幕遮》《蝶恋花》什么的热热身,这样文人才会觉得诗意盎然――先是“明月如霜”,然后才是“照见人如画”!
  我现在认为,古人所说的书房,其实并不像厨房、厕所那么用途明确,厨房就是做饭的地方,即使你装的是全套西班牙橱柜,也还是做饭的地方,而不是洗澡的地方。但是,书房就不一样了,书房是一个人完全放松自己的地方,我查阅过很多关于书房的资料,书房里一般不但有床而且还有伺候读书的人。你想想吧,祝英台和梁山伯怎么在一起读书读着读着就读出“十八相送”了?那是因为书房是古代读书人最讲究的地方,也是他们能惟一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地方。因为古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独善其身”,他们一般都是一大家子人,像大观园似的,早上一大早起来就要先向老祖宗请安,起居室里一般也是人来人往,即使是普通人家的读书人也是一样,这个关心两句,那个问候两句,一天的时间就乱七八糟地过去了,就像我们现在上班,虽然也没有干什么有效率的事情,但是早九晚五地就这么流水一样来去匆匆,想想怪心烦的。古人又没有什么高尔夫保龄球可以玩,想清净清净上什么地方躲着?――所以聪明的古代文人就想出了书房这么一个地方,摆点自己喜欢的书、弄点自己喜欢的宝贝、送个什么荷包手绢的也方便。而且家里人说起来也体面,问“老爷在哪儿呢?”或者“公子在哪儿呢?”答曰:“书房”。这多好!
  我想明白这一点,就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那么热爱书房了,而且特别舍得为书房投资。比如说文房四宝,至于吗?就一个小小的镇纸,非得是玉的!可是你想那是他的心情呀!换成榆木疙瘩心情就坏了,人的心情值多少钱?还有,书房前的院落里,为什么偏得种点梅兰竹菊?那是文人的生活理想呀!古人没有棋牌室,古代的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们在自己的起居室里玩骨牌打麻将,男人们,尤其是认得字的有文化的男人们,就躲在书房里玩自己的。所以一个正经象样的书房除了书和文房四宝,还得有围棋和茶;春案和条凳。
  当然,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以前完全不同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书房,因为我们的确需要一个干净彻底属于自己心灵的空间。我先生是做装修的,曾经为很多朋友的书房提供过参考意见,后来发现他们所要的是非常模糊的,比如他们一般会说:“我要一个西洋式的”;“我要一个路易十四宫廷式的”,“给我来一个日本和式”的吧?
  有的时候,我忍不住问他们:“你要那么一个书房做什么?你知道那些法国贵族在书房里做什么吗?他们的太太在起居室里欣赏艺术家的创造,而他们则在书房里玩‘阴谋与爱情’的游戏。”
  我讨厌没有寄托的书房,那些书房就像刚兴起照婚纱摄影的时候的影楼布景。在比较标准的套系中,总有一张是以书房为背景的。那些书房是什么样的呢?成架漂亮的书,一张华丽典雅的书桌,桌子上一般有一部镶金镀银的古董电话,椅子是那种装饰着缎带的宫廷扶手椅。我记得婚纱套系中新郎的单人照片,一般都是以这么一个书房为背景的。我个人对这样的书房没有什么好感,透着假。但是,好象这几年的装修,书房都是这么一个样式,豪华一点的表现在书架的式样和用料上。我去过几个朋友家里,都是做生意发了大财的,家里有足够的钱买足够大的房子,房间数量多得不但有书房还有棋牌室游戏室以及专门喝酒的地方和专门唱歌的地方。喝酒的地方一定是按照一个自己喜欢的酒吧来装修的,灯光暗暗的,墙上全装饰着桦木条;唱歌的地方则是一个标准的KTV包间,富丽堂皇,大沙发大屏幕透着纸醉金迷;而书房呢,就是婚纱摄影的布景,还告诉你这是意大利皇室设计!胡桃木色的大桌子,环顾四周,没有一处让你的目光落空,一面墙装饰着垂地的丝绒窗帘,另外两面墙像画廊的墙壁一样,挂满了各种尺寸的意大利风格油画,身后是一扇巨大的榉木门,压着繁复的花色。
  怎么样?
  棒级了!
  还缺点什么?
  你的书在哪儿?
  装修公司说过两天给我弄过来一架子,就摆在那儿!全是精装版的大部头!
  书房(二)
  很早的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是梁实秋先生写的,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名人的书房。事隔那么多年,我依然记得他在那篇文章开头写的一段话:“书香是与铜臭相对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我想接着他的话说,如果想要一间象样的书房的话,没有点铜臭还真难办到。
  前一段时间读报,说是梁启超先生在天津的旧书房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垃圾遍地住了百十来口子人,为什么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呢?很简单的一个原因,文物保护需要钱。后来据说是修葺一新了,并且还成为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内新的旅游和观光景点。我在报纸上读到的消息说,天津市政府先后耗资2000万元,才将这栋两层小洋楼恢复了原来的布局,而且梁家后代也捐献了部分资金以及梁启超先生生前的书籍书柜以及文房四宝。我查到的资料显示,梁启超的故居饮冰室是在1924年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并承造,占地面积约11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50平方米,设有书屋、居室、卧室等等。说句真心话,我还真想看看梁先生的书房和其他的人有什么不同,再说一句题外话,我觉得对于文人来说,能有一座两层洋楼,而且还有一间书房,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当然我知道“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人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正比例。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这是梁实秋先生的看法,不过我认为书房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是一个生产作品的车间,而在于它应该是一个最贴近人的心灵的地方。我讨厌我参观过的一些所谓名人的书房,我认为那种书房完全没有任何情趣可言,在那种书房里除了琢磨阴谋诡计干不出什么别的好事情。
  我认为以前我们多少有一个误解,总是把书房理解为一个作坊,按照这种理解,我们认为只有名人才有资格拥有书房,因为他们要在书房里读书写作完成伟大的作品。而普通的人,似乎完全不需要书房,因为他们不需要舞文弄墨。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把书房当作一个生产车间,书桌就会成为流水线,那么在书房中的人就会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那个时候,读书就不会是一种乐趣而成为一种负担和艰辛。其实,读书真的需要一个房间吗?囊虫映雪头悬梁锥刺骨,这样的读书实际上不需要书房。书房是一个完全个人化的空间,她提供给文人一个正当的放松自己的理由。在书房里可以有禁毁书籍,可以有病梅苦竹,而且最重要的是,书房与一个成年人的地位荣誉紧密相关。
  想想吧,在旧式社会里,由于没有娱乐城夜总会咖啡厅酒吧茶寮,所以读书人彼此之间表达“久仰之情”的地方大都只能在对方的家里,起居室客厅是西方阔太太招待天才艺术家的地方,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在什么地方建立呢?一般来说这个地方就是书房。在古代,如果你只去过一个人家的客厅,那么说明你们最多是认识,如果你去过的是对方的书房,那么关系就不同寻常了。因为书房有着主人太多的秘密。
  我曾经去过一些南方的民居,一般来说,一户人家和另一户人家的格局以及室内家具的风格都是差不多的,比如说客厅都是一幅中堂字画,然后两边挂一幅对联。卧室里也都是床和梳妆台。差别只在家具的质量和精致程度,但是样式以及摆放的方式左不过那么几个套路,反正都是“桌子摆中央,椅子放两旁”,房间布局基本上体现出一种“中正平衡尊卑有序”的价值观。但是书房就不一样了,书房是表现主人个性和志趣的地方。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般一户宅院,起居室卧室可能有无数,但是书房只有一个。比如说我在江西参观过一户保持得还算好的举子宅第,里面有无数的卧室,因为这个举子有无数的小老婆,小老婆生有无数的孩子,所以需要很多院落,每个院落都有正房和厢房,在这些正房和厢房之中,一般只有一个房子是用做起居室的,其他的都是卧室,摆着大大小小的床,如果孩子要读书,就去私塾里读,没有专门的房间给他做书房。整座宅第无数院落中的无数房间里,只有一间书房,这个书房叫“怡庐”,是老爷自己用的。
  当时,我面对那座怡庐,我想在古代社会,一个人混到有自己的书房,才意味着自己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因为他终于可以有了一小块自己的空间。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想文人才那么重视书房,给书房起各种各样雅致的名字比如说周作人的“苦雨斋”还有郁达夫的“风雨茅庐”。
  话说回来,到了现代社会,我认为书房的这层意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因为相对来说,我们不像过去那样要和七姑八姨住在一个屋檐下。当然,如果家里房子富裕,辟出一间做书房也不错。我反对的是很多人只是出于一种“盲目”和“虚荣”而打造一间书房――他们仿造他们在各种名人故居见到的书房来装修自己的书房,结果呢,他们的书房往往被弄得像一个书库,而且最要命的是,因为不常光顾,书库里时间长了就会生出一种怪味,弄得家里终日飘着一股霉味。我对书房的看法是如果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且这套房子住着自己的一大家子人,那么应该有一间叫做书房的房间,这间房子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如果是自己单独住一套房子,那么除非特别热爱读书并且有藏书的爱好,否则大可不必弄一间私人藏书馆。我去过一个朋友的家里,他自己住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按道理说房子不大,但是他把所有的隔断全部拆除,更有创意的是他把浴室完全做成透明的,浴室的透明玻璃呈弧型扇面般展开,里面是一张宽体冲浪的莲花型浴缸,浴缸的中央横着一架不锈钢装饰的读书器。他说他喜欢在浴缸里读书,躺在浴缸里,四围是环绕式低音炮放出的音响效果,枕着纯棉的浴枕,读书器上架着一本精美的图书,他说这就是我的书房。
  我说如果有一天他名扬四海,这套一居室也可能成为将来的“故居”,那个时候,他的那个被“透明玻璃幕墙”装饰的地方应该挂牌叫书房呢还是应该叫浴室呢?他说如果我真的名扬四海,也许天下的书房装修都会以我的为样板,谁的书房没有一个豪华的浴缸,谁的书房就叫没有品位和文化。
在我们有了新房的时节,便把朝南的带阳台的这个最大的房间装修成书房。书房最要紧的是三件东西,书架、书桌和书床。木工师傅按我的设计要求给我打书架,一天来了一位找木工装修房子的男子,看了半天愣是看不懂那搭好的框架算什么东西。那时那个巨大的框架正躺在地上,跟房间一样长,我和妻子正忙着帮助木工师傅往上钉三合板。我们笑着让他猜了老半天,这是一面墙壁那么大的准备永久固定在墙上的书架,另一面墙壁的还没打呢≌飧龆ヌ炝⒌氐拇笫榧茉诟崭沾畛梢桓隹至愦蠊羌艿氖焙颍吹妹靼资鞘裁炊髂亍D竟なΩ狄菜邓隽舜蟀氡沧拥哪竟ぃ用淮蚬庋氖榧堋
是父亲用了从老家带来的扁担和麻袋,一担担从老房子挑了书来,把书架喂饱的。
父亲说,你只有几本书。母亲说,以后你少买几本吧。父亲说买还是要买的。妻子则认为要宏观调控。于是有一回特意买了本帐本,作了一个月的明细帐。离发工资还有一周,一摸口袋里竟已分文不存,记得一个月来买书只花两三百元吧,钱钟书的论学文选让我花了近百元,川端康成又让我花了一百四十多元,克尔凯郭尔又夺走一百六十多元……目光从明细帐上一一扫过,书款像加油器上显示的数字一个劲地往上翻,竟然爬到了五百大关的地方才打住。哎呀∥业氖樽朗嵌嗄昵按幽酒鞒蚶吹囊徽拧熬碜馈薄5比徊皇窍衷诶习迕怯玫哪侵只锖诘拇笞雷樱侵毕呒臃娇榈墓ぷ肿溃妫崃嗽芩仄拥哪侵帧T诘笔彼阃Υ螅幻锥ぐ耸迕卓恚鄹袷369元,很好记的数字。而那时我的月工资还不到200元。付款时售货女孩子问我发票开哪个单位,我说别开了是我自己买了当书桌的。那漂亮的女孩瞪大了水灵灵的眼睛奇怪地看了我半天,说这是为经理做的经理桌呀。
我差点儿告诉她这是我准备结婚而添置的惟一家具,付出的代价超过了一个半月的工资。
后来读到一篇文章是说书桌的,作者感叹他家没有一张像模像样的书桌,读时我正趴在书桌上,不免有点洋洋得意起来,仿佛六月天里吃到了一支大雪糕。读着读着作者笔锋一转便说世界上的许多大师的作品都不是在像样的大书桌上写就的,立刻想到自己的无所成就不禁赧然。
这些年来,尽管发表了几十万字的所谓作品,在诗歌散文杂文的丛林里拳打脚踢了几阵子,却实在是些没有功力的花拳绣腿,确确实实是十分愧对我的书桌书架,愧对时光为我编织的温柔的牢笼。
可是痴心不改。常常在晚上离了卧室里的老婆孩子,独自钻进我的书房,钻进我书房里的“书床”。“书床”是我特意“发明”的“新词”,专指书房里这张为读书而做的不大的床,躺在床上,躲在被窝里看书,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我现在近视眼镜已经加深到六七百度,当是躺着看书的“功劳”。装修书房时,特意设计了这木床,把床头斜成一个坡度。一位朋友曾嗤笑我“书房中间造张床”,我不为所动,反认为他不懂读书。要知道躺在“书床”上,让满架的书籍包围你,让那满屋的精神火焰照亮你的心灵,手中捧着一本好书,在深深的静夜柔柔的灯光下拥着被子读着读着头一歪就睡着了,这是多么美好多么惬意的事呀。特别是在冬天。
《深圳特区报》
发表于:06-04-12 22:44
15:04:38&&&&10号楼 叶舟&&
&&&&凤桐先生约我为“书斋一瞥”专栏写稿,我颇感踌躇。说实话,这辈子虽未登专家学者堂奥,但与书结缘久矣。读过书、教过书、编过书、写过书,还卖过书,至于书房嘛,则是一种奢望。好几次提笔写书房,有时是千言万语上笔端,有时却又“眼前有景道
不行”,我真是找不出那种盼之切、爱之深的语言来描绘书房。
&&&& 在普通人眼中,书房不过是读书之处,藏书之所。但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却是心驰神往,无与伦比的神圣之地:那是宁静的港湾,那是温馨的小巢,那是会友的精舍,那是“坐拥书城”的自我天地……一句话,那是读书人的“香格里拉”。
&&&& 回顾平生,只晓得读书、爱书。夕阳西下,微风吹衣,访得心爱之书,挟之而归,真是人生一乐。书读得多了,偶而涉笑成文,也能得到师长们的鼓励和垂青。但对于书房,却不敢梦想。
&&&& 如要说到书房,少年时,几十本连环画,一只板箱,难称“书房”;工作后,图书一架,桌子一张,还难称“书房”;成家后,十几只装满书籍的包装箱沿墙码起,与卧室“共建”,与妻儿共处,也羞称“书房”。我的书房在哪里?那时全市人均住房面积才几平方,想书房岂不是妄想?
&&&& 随着年龄增大和工作需要,我是多么渴望能有一间比较像样的书房啊!书是不少了,平装的,精装的,线装的,各式各样。这些书在卧室的书架上排着,在桌子上堆着,在椅子上摆着,在茶几上放着,更多的还在纸箱里睡着。有时,更深夜阑,万籁俱静,仰望星河,文思涌进,很想坐下来写点东西。但挑灯怕打扰妻儿,翻箱怕惊动邻里,只好叹息作罢,让文思随着心潮无声地退去。有时,为找一本参考资料,翻箱倒柜,忙得汗流浃背,灰头土脸,结果还是大海捞针,一无所获。这时,我又想到了书房,并设想我理想中的书房应该是这样:窗明几净,有书橱一组依墙而立,内储经典图书;有书案,可供读书写作;另设一椅一榻,椅可待客,榻可小卧……唉!这必竟是罗漫蒂克般的幻想。
&&&& 时代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在公元二千零二年,我和小区的邻居们一样,兴高采烈地搬进了一套三室两厅、美仑美奂的住房。三室朝阳,明亮宽敞。开始的计划是:一间卧室,一间子女室,一间客房。妻不同意:“盼星星,盼月亮,一辈子的企盼已经实现,你一定要有一间书房”。方针既定,一切就按胸中设计多年的蓝图忙乎起来。小燕筑巢,含辛茹苦。然而,苦中有乐也有甜,你瞧,我朝思暮想的书房不是真的建立起来了吗?
&&&& 书房设在大客厅的南侧,素雅而明亮。两扇落地推拉门,上檐下班窗是友人精心磨制的富春江山水图。苹果绿的窗帘,掩映着绘有明清图案的玻璃,凭窗可以看到小区园中的草木葱荣。一盏别致的吸顶灯下,放着一张大书案,上面摆着文房四宝和一盏台灯。书案的一侧摆着一张木椅,供客人小坐。贴着书房的东、北两堵墙壁,耸立着顶天立地的大书橱,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一排排的书籍,这些书不少是作者的签名馈赠本,弥足珍贵。我市著名专家学者的著作都占有一席之地。这里即有罗栋生、彭云、陈凤桐、刘国华、姜威、刘兆元、张传藻、刘洪石、包殿贵、刘畅征、于继增、张佑元诸师友的佳作,也有魏琪、文宝、月明、吴舟等文坛新星的成名之作充实其间,真是林林总总,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对于这书橱妻曾打趣道:“人老了,眼花了,还能看几本?不如墙上画个大书橱。”我笑道:“书房中有了书橱,它让我看着舒心,摸着开心,用着称心。”现在,每当我打开书橱,摩挲师友们的好书,品味他们的心血力作,回顾往日的友谊,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崇敬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书房的东南角,是一个花架,一盆金丝吊兰生机盎然,两三根花藤垂下来,绿色的小叶子随风飘荡,透出春的气息。书房西侧的白色墙壁上,挂着几幅名人字画,其中加关部长的“书海神游”,尤为引人注目。
&&&& 说到这里,我便想到应该为书房取个名。小区不少文友,都已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什么室、堂、斋、轩、楼等等,我很羡慕。那我的书房该起个什么名呢?自诩平生有三好:好书、好友、好皮簧。(皮簧者,西皮二簧也,姑且不论)而如今是图书满橱,好友常来,良朋佳作俱为知音,我的书房就叫“知音阁”吧。正是“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至于“知音阁”的匾额嘛,那还得恭请凤桐老师的大笔罗!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在一个舒适而方便的地方读书,我不是金庸,我从未期望过有一间一面墙全是大玻璃窗,能远观碧海万倾的大书房。我只想要一间小书房,一个可以放得下我的宝贝书、电脑以及自己的小小空间。所以这次在买房子的时候就格外地注意书房的选择,最后,终于选到了一间拥有我满意的书房的住宅。&
这间书房不像卧室,没有那么大的隐秘性,在装修的时候,我的门没有做成全木的,而是镶入了大块磨砂玻璃,这样就可以利用从门厅的大玻璃窗进入的阳光。与门相对的墙上,我做了一整面高达天花板的书架,因为我的书实在太多了,而在书架前的天花板上,安上了一排可以调向的投射灯,便于看清楚每一本书。书架下层的格子高度高了一些,因为字典、辞书或是大百科全书的开本比一般的书都大,而且还都相当厚重,放在高处不易取阅。相应的,我还做了一个可折叠的“脚手架”来取高层的书。&
书房左边的墙上有一扇稍大点的窗户,我不倾向于安百叶窗,光线会不充足,就用了那种简单的格子窗,安了两个对拉的暖色调窗帘。对了,墙刷成了暖色的,好让屋里显得亮一些,温暖一些。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因太投入而忘记时间,体温会下降,暖色调的环境起码让人在感觉上舒服一些。自打看了《一帘幽梦》,我就很羡慕女主人公紫菱坐在窗台上读书听歌,做她的一帘幽梦。但一般居室的窗台都比较窄,所以我做了一排与窗台等高的柜子,既可以储存杂物,又可以扩展窗台的宽度。想做白日梦的时候,我就在窗台(包括柜面)上铺一层垫子,背后再垫一个靠垫,就如愿以偿了,想要写东西的时候,就把垫子撤掉,柜子就成了书桌。要补充的是,因为窗下一般都是暖气片待的地方,会烫坏柜子以及里面的东西,所以只设计了一个柜面与两侧的柜子相连。柜面下的空间也足够伸开腿了,而且窗口光线又好,真是很惬意的事情。柜子上还摆了些绿色植物和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柜子右边因为有书架,所以不能到头,而左边也没有到头,否则会显得很单调。我在宜家买了一种会转弯的电脑桌,正好可以放到柜子左边的拐角处。电脑桌也带有小柜子,可以放些电脑专属用品,哪怕是维修用的小螺丝刀和十字改锥什么的。除了电脑和音箱,电脑桌上也摆得下家用扫描仪或打印机,再加一个CD架,空间还够。&
门边的半面墙以及对面和左手边的两面墙都说完了。至于右边的那面墙我让它空着,不是有所谓的“空间美”吗?挂上了几幅朋友画的画。还有,我在地上铺上了木地板,我喜欢赤足或穿着好看的袜子走在木地板上。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木地板的色泽和质感与书的味道很相融。我买了一点自己喜欢的布,做成靠垫和坐垫扔在地上,这样又多了个读书的地方。来客的时候,铺上被褥,书房又变成了客房。在书的陪伴下入眠,我会睡得很香的!&
书房回想录
  作者简介
  潘琦,1944年生,仫佬族,广西罗城人,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员。现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著有散文集《山泉淙淙》、《琴心集》、《润物集》、《微言集》、《撷英集》、《百感集》、《文缘集》、《情结集》、《绿叶集》、《五彩八桂》,小说集《不凋谢的一品红》,诗歌集《山乡晨曲》,歌词集《心泉集》,理论专著《大潮中的思考》、《红土地上的探索》、《没有硝烟的战场》、《艺苑探笔》,并有《潘琦文集》九卷。
  那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多没分到房子,从学校带回的几箱书全寄放在下乡工作队的房东家里,要看一本书,翻老半天,才能找到。当时多么希望能有哪怕是一个屋角,能摆个书架,把所有书搁在那里,方便查找。
  谢天谢地,两年之后终于分到了一间18平方米的居室,安了张床,再摆张书桌,一个书架,所剩无几。这便是我的第一个“书房”。书架是用旧的木板自己动手钉制成的,经用白纸糊裱,装饰一新,置于窗前,墙上挂一幅梅花画,再配上素色花窗帘幕,可谓是一间别致雅气的小书斋。
  我常常站在书案前,推窗南望,远处山峦起伏,多姿多彩,翠屏如画,近处楼房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我们这幢住房地势高,可以眺望,一切景物尽收眼底。返身凝视居室兼书房,不无慨叹,总算拥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于是在这方寸之中,写就了我最早的文学作品,后来汇集成《山泉淙淙》一书出版。当时那间“书房”的照片仍夹放在相册里。
  有了“书房”,我便把大多数积蓄用于添购新书。那时工资很低,常常花一两块钱去买几本书,而两毛钱一碗的肉丝粉都不舍得吃,妻子有时极不高兴地说:“书比你命重要?没好身体,能看书写书吗?”妻子话是对的,但每当我走过书店门口,双脚会不由自主地迈进去,看到那心爱的崭新的书,如何也克制不了买书的冲动。如此一年年过去,书架上增加了不少古籍、新书,好不壮观,心里暗自高兴。
  不久,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地委办公室工作,离开了生我养我的仫佬山乡。搬家时,没有多少家具杂物,却有好几箱书。前来帮忙装行李的同事,抬着一箱沉甸甸的书,风趣地说:“都是些金银财宝吧!要不会这么重!”我说:“古人云,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这比金银财宝贵重!”
  刚到单位报到,行政科就给我分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且配有杂物间。我把堆放杂物的小屋腾空出来,粉刷一新,买了书架、书柜、书桌,左右一摆,杂物房变成了真正的小书房了。望着陈列在书架上的新书旧书,开始实践着我的阅读计划和写作打算。从那天起,当人们在树阴底下乘凉,打扑克,搓麻将时,我潜心坐在小书斋里,看书,爬格子,自得其乐。春去冬来,光阴荏苒,岁月不可留。人类的书籍是沉默的思想,洋洋洒洒的文字靠在书脊上,散发着悠久传说的气味。几缕阳光钻过窗帘,洒在书桌上,照耀着流动的岁月。小书房里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永不消失!我摩挲着散发油墨清香的书卷,不是我造就了书,而是书造就了我。
  有哲人说:“无所期望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感到失望。”我们从大山走出来的人,大都是这种幸运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调到省城工作。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大有改观,住房由两室一厅变成了三室一厅。当时小孩年幼,无需单住,我把靠阳台的一室作为书房。阳台上种上几盆鲜花,微风拂来,满屋芳香,还将鲁迅先生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写成对联,装裱好,挂于书房的墙上,更添了几分雅气。每日读读书,看看远山、近树、高大楼宇,心宽神远,真正体味到诸葛丞相所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深奥哲理!此时是我写作的高产时期。
  以后随着工作的变动,职务的升迁,书房也随之越来越宽,书也越来越多,如今竟有两个宽大的书房,摆着几十个书柜,几万册书。可遗憾的是,真正呆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这固然有工作忙碌的原因,但这不是绝对的理由,关键在于无志,无心,无力。正如朱熹所言:“学者须是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此只是志不立。”
  高尔基经过反复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得出人生的感悟:“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如今,我们的生活的确好了,工作环境大大改善了,但如果只陶醉于物质享受,就会心中没有定力,脚下没有基石,眼前没有风景,更不会有精神上的追求。“立志不定,如何读书?”(《朱子语类辑略》)
  书房是宁静的小天地,是“自己的屋子”,在那里有自己的书中乾坤。每次回到书房,感觉是千里迢迢回到了家园。纵有千辛万苦,尘事惶惑,从关上书房的门那一刻起,它们就矢然而逝。书房渐渐化成了生活支点,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但也时常告诫自己切不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如今世界之大、变化之快、文化交流之频繁,信息网络化把小小的书房大大地拓宽了,为我们摄取现代科学知识和广泛吸纳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摆起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开辟了更为深广的文化土壤。昔日的小书斋该有新的雅号――时代书屋。但我仍固执地盼望,在当今这个电子信息时代,我们还能拥有一间传统的、古典的、充满书香、溢出古典音乐的书屋。
  我每每静坐书屋,常会自我警告:让生命进入一种积极追求的状态吧!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能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那么在这一生里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
  书房是我宁静的港湾,是我吸取知识营养的甘泉,是我放飞幻想的天地,是我终身的伴侣!&
甘肃.叶梓
  也许,苏杭人在炫耀故乡之美时,动不动会搬出“上有
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来。我向往江南之秀也承认苏杭之
美,但并不觉着天下与天堂可媲美的就只剩下苏杭了。至少
在我心里,有一处地方完全可以和天堂相提并论,那就是书
  我这么说,并非吹嘘自己的书房有多雅致。我的居室虽
不大,但也不小,两室两厅。大卧室是真正的卧室,小卧室
做了书房。在书房东西两侧的墙面上,我打制了一套书柜;
朝南的窗户下,置一书桌和椅子。它们是梨木做的。老家后
院里有几棵梨树,父亲极心疼它们,但在装修新居时,父亲
执意要砍掉,拗不过他,便依了。
  就是这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地方,被我誉之与天堂同美。
  查《辞海》知道,天堂是与地狱相对的一个词,常常被
人们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既为美好幸福之所,
则必难求。但事实上,天堂其实是离我们最远又最近的地方。
说其远,在于其飘渺虚无;说其近,在于一个人对幸福和美
好的理解不同。什么是天堂?瓦尔登湖之于梭罗,堤契诺之
于黑塞都是天堂。甚至说,向日葵就是凡高的天堂!只有能
给你内心一片安宁的地方才配叫天堂。所以,远在天边的天
堂其实近在眼前,且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一个人能否拥有天
堂,关键在于是否怀有一颗前往天堂的心。
  每天当我从上班下班买菜干家务这些琐碎的日常生活中
脱出身后,回到自己的书房,开始写字、读书、过上朴素的
纸上生活时,我就会神采飞扬,意气风发。我承认自己干不
了别的,就会读点书写些字,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生活方
式。偶尔心烦意乱了,只要随便翻翻书,焦虑和烦躁也会有
所缓解;有时候字写乏书读累了,就抬起头,望望外面。书
房对面,是南山,黄昏时分我经常登临的地方。隐约中,农
民兄弟在山路上行走,他们的背影就是我祖父或者父亲的背
影。他们荷担走向他们的天堂,而我则从书房出发,走向我
自己的天堂。
  离开书生的书房,就不能和天堂相比。那只是一方孤寂
的所在。我曾见过一个把自己的书房装修得特别气派的人。
他的书房摆满了书,从《史记》到《汉书》到《鲁迅全集》
再到《海子诗全编》,从《唐吉诃德》到《城堡》再到《百
年孤独》,几乎所有的名著都能在那儿找到。但是他从来没
有静心地坐在同样气派的写字台前看上几行字。我问他:这
么多书,你为什么不看?他的回答是:弄个书房,图个书香
呗。荒芜田野里的风中,绝无麦香;这没有书生的书房和荒
芜的田野没什么两样。
  只有书生埋首于书房的时候,书房才是真正的书房,书
香才在弥漫,灵魂才会高蹈。所以,有一次,拜访我的书法
家朋友,就请他给我的书房写下了两行字:上有天堂,下有
书房。我没敢要横额,因为那是灵魂走动的地方,我得为他
网易黎戈 14:55:09
  最近网上流行自爆怪癖,也有人问及我――恩,我的怪僻大概是有窥私欲――我对别人的家特别有兴趣,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常年订阅时尚家居,其实名人家居看多了,套路板滞,思路往往重叠,不外乎是年纪小的玩冷金属,极简主义,年纪大点的就复古,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批,仿欧式的也多,稍微别致些,就摆点黑人雕塑拉美风情,或是弄两张黑铁椅子,搞点西班牙风味,毫无例外的,不管什么学历,有没有知识背景的名人,书房好比厕所一样,肯定是要配备一个的。
  我不是读书人,临睡前翻两页闲书倒是常事,因此也没有书房的问题――名人家居的书房阵势可把我吓住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一个人看书写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