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90后的叛逆都很叛逆,不听父母的话,动...

听90后话“家风”
我的图书馆
听90后话“家风”
■ 点击上方“拾文化”,与我们一同重拾文化信仰。
又要背起行囊回家过年了,还记得冯导马年春晚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吗?“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绵密的情感让不少人眼泪决堤。不得不承认,我们90后这一代,也开始“老”了,我们的时间都去了哪里?假设一个人寿命90岁,却只有6、7年的时间真正属于自己。在这短暂的数年中,我们为父母做了些什么?或者我们还能做什么?
“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顾名思义,家风关乎传承与守礼。“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国人的心理认同与精神皈依。过年期间家人难得团圆,父母势必又会对子女进行一番说教。说到古人家风,可从《颜氏家训》《朱熹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中窥见一斑。虽然彼此会有不同,但是其核心都是“仁义礼智信”,这也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很多人都读过《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是近代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疏理治家方略,形成了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字诀,“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家教家风,使世代子孙从中受益,尤其值得后人借鉴。
笔者对众多90后进行了关于“家风”话题的采访:“做事要沉得住气,不要太急”、“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男子待人处事要大大方方,待人处事要有眼色”、“忠厚待人,踏实做事”“吃饭不能吧唧嘴巴”。还有位90后自言从小家庭分为比较自由,父母多劝其看书,“不抽烟、少喝酒、不赌博,多看书,家庭成员要平等和谐”。可见,大家对“家风”的记忆,大到修身品德,小到日常习惯,无所不包,已经融入我们每天的生活中,甚至对我们青年人的性格塑造也有重要影响。
90后大多是“小家庭”结构,父母独子的三口之家成为社会的基本家庭单位。没有了四位老人的陪伴,加上忙碌的工作,因而也成为了“家风式微”的时代。在此家庭模式中,父爱母爱全部集中于一个孩子,溺爱不可避免,也就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知名的“李某某之子轮奸案”、“我爸是李刚”等等引起民愤的事情。的确,“家风”很多年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是时候该重提了。
不仅是社会热点的负面新闻,普通父母如果不思考如何做好父母,也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笔者在查阅资料时,看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在著作《爱的艺术》中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如果单一地向母亲方向发展,则孤立无援、不能面对生活甚至厌世,而单一地向父亲方向发展,则往往服从于权威、纪律,却没有能力得到爱和付出爱。”可见,父母的言行身教对子女的成长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如今社会新闻中“90后”成为热点词汇,却多和负面新闻相关。例如“90后盗窃团伙深夜作案被捕”、“90后高中生当众接吻示爱”、“90后嫩模与某某不雅视频流出”等等,大家自然也就形成了90后“脑残”、“很傻很天真”的主观印象。可问题还是出在90后自己身上。反思自己从小受的教育,家庭教育多是缺失的。即便有,也多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现状,很难记到心里,更多的是嫌弃父母唠叨。随着80后的三十而立,90后渐渐成为社会主体,因此家庭教育的弥补关乎民族未来,“家风”应该向时代“示威”了!
冯骥才说讨论“家风”这个话题,关键是怎么把传统文化在人们血液里的正能量发挥出来,由家庭带到社会,由社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东西再回到家庭。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既是形成家风的基础,又通过家风在每一个家庭中传承。家风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发展的载体。因此“家风是什么”,实则是寻根——寻找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
家风需要一个家族、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积淀才能形成。正如同众多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家风在这个急速前进的时代,面临断裂与切割。急于通晓技术层面上的事物,沉溺于物化世界的享乐,在人性道德伦理上的思考越来越浅薄,这是时代病征。朱德庸在他的绘本《大家都有病》中调侃到“现代人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有钱人而不是人”,以及“世界上最容易被牺牲的不是弱者而是原则”。文化和道德的失守,反过来愈发强化时代病征。人们在社会中被异化,焦虑感、负罪感、孤独感愈发严重,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礼义廉耻”。文明的根基就是产生家风的根基。时代快速前进,伦理不断改变,人要在这么不稳定的状况下自处,应该是要找到群体上的、精神上的依靠。追问,是为了反思,反思,是为了寻找。反思我们缺失的生命追求和价值追求,寻找全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家风若是没有了,又何来社会风气风清气正?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平实的语句,将人生故事娓娓道来,不要让父母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今年过年回家,多关心一下爸妈,听听他们的唠叨,这唠叨中不仅是看似无用的嘱托,更有过来人的生活智慧和为人品德。别让“家风”消失在岁月的风尘中,远离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把“家风”带回家!
文丨张晓彤
▍拾文化独家发布丨转载请注明出处
那么问题来了
传统文化和道德既是形成家风的基础,又通过家风在每一个家庭中传承。那么问题来了:身为(准)人父人母,你希望给下一代留下什么样的家风?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到“拾+”社区丨置顶话题丨参与答题就有机会免费获得奖品!提示:每天答题会增加获奖几率。)
社区新增积分兑换,积极参与话题发布和讨论就可以免费兑换礼品哟!!
馆藏&9943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90后最痛恨听见父母说的10句话
90后最痛恨听见父母说的10句话42天的男婴睡梦中离世!90后父母没想到,竟是晚上的这件事情导致……|孩子|父母|睡梦_新浪新闻
42天的男婴睡梦中离世!90后父母没想到,竟是晚上的这件事情导致……
42天的男婴睡梦中离世!90后父母没想到,竟是晚上的这件事情导致……
出生才42天的孩子前晚还在哭喊打闹昨早 却永远闭上了眼睛年轻的父母后悔痛哭却再也挽不回他们的孩子这样的场面,实在让人心痛
昨天(3月18日)上午,浙江近江城市花园发生一起悲剧,夫妻和刚出生40多天的孩子同睡一床,今早起床后孩子被发现不行了,便紧急送医抢救……杭州市三医院急诊大厅,抢救室里的空气格外凝重,抢救孩子的病床四周都拉起了帘子,三四名亲友双手合十低头蹲跪在病床前,沉默着,心情沉痛。“那个小孩才40多天大,刚才好多医护人员接连对孩子进行了抢救,但早就没呼吸了。”隔壁一名穿快递制服的病人家属称,孩子的父母都很年轻:“孩子的爸爸低着头不吱声,孩子的妈妈情绪太激动,已经哭瘫了……后来被搀扶到走廊上,缓和下情绪。”急诊走廊的长椅上,这对年轻小夫妻坐在一起哭得格外伤心,一名女医生连续两次走抢救室走出来蹲在年轻妈妈面前,抓着她的手安慰她。“你才98年,跟我女儿一样大,现在事情已经在了,你一定要坚强些……好在还有老公、家人在,我知道这个坎很难过,但要迈过去……”说到最后,女医生自己也声音颤抖起来。孩子的父母 图来源青年时报10分钟后,孩子的父母相继站了起来,缓缓走进抢救室再看看宝宝,妈妈坐在病床前抱起了已经一动不动的孩子,“呜呜”地哭了起来,其他亲友都不知道怎么安慰她,都继续凝重地蹲跪着。记者了解到,这对年轻夫妻是从外地过来探亲的,住在亲戚家。前天晚上,大人和婴儿睡在一张床上,睡梦中,孩子不知是被被子还是大人的肢体压到了,从而发生了蒙被综合症,等今早被亲人发现,早已没有呼吸心跳。9点26分,孩子父亲在家属陪同下,亲自签了死亡通知单。上午10点半,记者离开医院时,孩子的父母及一家人仍没缓过来,他们沉默地围在孩子周边,都像是丢了魂。图来源青年时报目前,这起意外的原因还在调查中。此类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父母尽量与婴儿分开睡类似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前段时间浙江宁波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待父母发现时已经没了呼吸。最近气温起伏明显,很多家长,尤其是新手爸妈,总想给孩子盖得严实点,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如若操作不当,实则藏有巨大的风险,婴儿极易因口鼻被捂而导致窒息身亡。预防“蒙被综合征”的发生十分重要,相关诊室医生建议,孩子与父母应分被睡眠,最好让孩子单独睡小床,把小床放置在父母床边,这样既可照看孩子又比较安全。在婴孩睡眠时,应该为孩子穿着柔软、宽松、轻便服装,可以露出婴儿脖子。家长必看 1. 尽量给婴儿选用轻柔的被子,不选用厚重的被子,不要给婴儿穿戴及盖被太多太厚,也不宜给孩子用电热毯,更不能蒙被睡觉。2. 妈妈不要贪图喂奶方便,将孩子边喂奶边睡觉,不要喂奶后置于母亲腋下睡眠,以免压迫婴儿口鼻致窒息。3. 在发现孩子被被子等物遮盖口鼻后,要迅速去除被子,必要时迅速到医院救治,防止贻误抢救时机。4. 当宝宝趴着睡时,需将其翻回到仰卧睡姿。5. 同时,为防止窒息,还需避免将孩子放在特别松软的物体上,如枕头、棉被、棉垫等。6. 每次喂完奶后,应将宝宝竖抱,头靠在妈妈肩上,轻轻拍背3分钟左右,让他把吞下的空气排出后侧卧。来源:杭州日报、青年时报、都市快报编辑:三三本稿图片部分源于网络,原作者可通过后台联系小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热点新闻好意外!女大学生阳台晒了2天裤子,结果多了个蛋【健康】千万别再劝别人"多喝热水"了!你有可能是在害他→学霸被爸爸赶出门,只穿一条内裤坐公交车!背后原因令人瞠目结舌长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被我们盯上了!吉林10岁女童走失,陌生女子欲将其带走,多亏了他们…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太形象】70、80、90后同坐一个办公室,竟然是这样!不同年代塑造不同个性。这个时代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三个断层的人群,他们承担的历史使命不一样,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但是他们却处于同用一个办公室,共同为中国未来奋斗。随着90后进入职场,70后、80后、90后“三代同堂”成为“标配”。此时,70后们正在向事业巅峰冲刺,80在感慨青春已逝的同时拼命工作养家糊口,而90后则带着独有的个性和不被70、80后理解的文化杀入职场。都说三岁就会有代沟,更何况十岁?这“三代人”在生活方式、聊天话题上区别到底有多大,看了便知!
上一页&1共5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常90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