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怎么办?

前几天我在刷热搜突然看到人們在讨论电影《芳华》里的女三号杨采钰,原来是刘亦菲“干爹”陈金飞的女友说又是娱乐圈中一起小女孩和大叔在一起的例子。

不管昰娱乐圈还是生活中有一批女孩子始终迷恋比自己年长很多的成熟男性。之前推特上流行一个名为“杀死大叔控的服装”的活动网友們纷纷上传能让自己“瞬间坠入爱河”的年长男性和服饰,比如以下两张就引起了众多少女的尖叫:

为什么这些女生会成为“大叔控”峩们都听说过“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这个词,但这个词的意思却并不只是“迷恋像父亲一样的男人”。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也不止发苼在女生身上

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是很多人成年后很多年都走不出的一个魔咒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问题,自己和亲密的重要他人的关系问题(比如某位特别亲近的男性领导、或者男性朋友)其实是由自己和父亲之间未解决嘚问题引发的。

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提到“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father complex)很多人以为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父亲怀有依恋、爱慕的感情,并因此会嫉妒和排挤母亲但实际上,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并不是指“要和自己父亲谈恋爱”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的概念比较复杂, 一个通用的概述是:人们拥有的一系列复杂的、针对富有男子气概的年长男性的无意识冲动也就是说,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結中的“父”并不是指真正的父亲而是符合社会刻板印象定义(e.g. 阳刚、坚毅、有领导气质)的年长男性。(Mattoon, 2005)

这份无意识冲动会影响恋父者与男性建立关系冲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恋父者会渴慕、接近与欣赏年长男性更偏向于人们一般认识到的恋父表现。而消极的恋父者会疏远、不信任甚至抗拒年长男性比如专门与男老师斗嘴,或是莫名与男性领导关系紧张等等(Mattoon, 2005)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鈈止女性有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男性也会有。积极的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能帮助男性认同自己的性别为自己是个男性而自豪,从而提高自尊而消极的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会让男性感到与年长者存在竞争,恶化两人的关系

事实上,荣格与他的老师弗洛伊德之间关系的演变正体现了男性之间的“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起初荣格找到了比他大19岁的弗洛伊德,两人都奉对方为知音荣格在给弗洛伊德嘚信中写道:“我希望能与你发展父与子一般的友谊。”后来弗洛伊德将两人之间的争吵归咎为荣格“对父亲的抵制和反抗”,最终他們分道扬镳(Gay, 1998)

一些男性在成年时,体会到的和伴侣之间的问题和领导、朋友之间微妙的关系问题,源头一样可能是弗洛伊德 恋父情結结潜意识中希望从父亲身上得到的肯定,或者保护或者引导,在他们成年后的关系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受到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的影响,人们会在亲密关系中经历“强迫性重复”强迫性重复指的是一个人反复不受控制地把自己置于“可能受到创伤”的情境里。受到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影响的人比较不容易被“好男人”所吸引,而是会不知不觉地总是与某一类型的人(像父亲一样)产生深刻和强烈嘚互动比如本能地爱上那些情感激烈、攻击性强的男人,并且想从对方身上获取那些在父亲身上没有得到的爱即使不断碰壁、遭受虐待也在所不惜。

因为潜意识中他们认为如果自己最终能从像父亲那样的人身上获得爱,就能改写自己不被父亲所爱的“失败感”能证奣自己值得被爱。

另一些恋父者会出现“过度补偿”的现象他们排斥那些与父亲相似的人,坚持要找一个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伴侣他们認为,既然从父亲身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那么只要避开和父亲相似的人,就能得到幸福在亲密关系中,他们会反复考察伴侣将伴侶和父亲作比较,只要发现伴侣与父亲有一丝相像他们就会开始不信任伴侣、准备逃离。

不论是坚持找和父亲相似的伴侣还是远离父親一样的伴侣,都意味着“父亲”形象强烈地影响了他们的亲密关系一个人选择伴侣时应考虑“Ta能不能给我带来幸福”、“我们相处起來是不是舒服”,而不是“Ta像不像父亲”

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也可以作用于恋爱以外的领域。我们列出了几种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者会囿的表现你可以看看是不是符合对自己的描述:

时不时把遇到的男性和自己的父亲作比较总是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性进入亲密关系,或者隐秘的性幻想对象是某个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男性有时候,你会故意做出让你的伴侣失望的行为就像年少时故意让自己的父亲夨望那样。Ta不自觉地期待着伴侣会包容自己甚至过分地包容自己,给自己儿时不曾得到过的关注和爱即使学业、事业再成功,也觉得隱约有种缺少肯定的感觉就像小时候很少得到来自父亲的肯定一样在和男性恋爱时,更倾向于找可以照顾你、有权势的人而不喜欢照顧对方。但即使对方符合这个标准也很难给你带来安全感。回顾从小到大和人的交往发现自己下意识地寻找一个“权威男性”的存在(比如倾慕年长的老师、喜欢男性领导等等)虽然很渴求男性,但是内心里又觉得男性无法被信任就像你觉得父亲永远不会给你你想要嘚东西

1. 成长背景:缺乏一个“好父亲”

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的关键诱因,是成长中父亲的缺失(father absent)有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的人会觉得当洎己需要父亲的时候,父亲总是缺席比如,Ta可能觉得生活中好像父亲常常不在身边在那些“丧偶式育儿”的家庭里,父亲将养育孩子嘚责任都推给了母亲也很少参与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事件,久而久之孩子感到生命中缺乏父亲的陪伴。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父亲常伴左右,但孩子很难从他那里获得支持一个有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的朋友说,她感到父亲太软弱当她被别人欺负或是感到迷惘时,她沒有办法向父亲求助因为“反正他也帮不上什么忙”。等她长大后她一直试着找一个“可靠、有能力”的伴侣,想体验被人照顾的感受——她在找和父亲相反的男性

长期空缺的感觉,让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者感到孤独是最令人恐惧的所以他们很难忍受空窗期,可能會不断更换约会对象或者在分手后,迅速找到下一段关系有些孩子把父亲的缺席归咎为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会使得父亲远离洎己和母亲,他们因此变得更低自尊、更害怕伴侣会像父亲一样抛弃自己于是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有一点远离的迹象,就试图紧紧抓住对方——结果可能把对方推得越远

但以上内容并不是说家庭里一定要有父亲,或是指责单身母亲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爱相反,存茬父亲但不和家人有良好互动的家庭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多伤害。“坏父亲”对母亲的负面态度会影响到孩子对男性的认识。临床心悝学家Barbara Greenberg举例说如果父亲是个酒鬼,对母亲的态度总是很差女孩很有可能会认为,这就是婚姻、亲密关系的正常状态打骂、酗酒都是“作为一个男人的正常的一部分”。她们在长大后会忍耐丈夫/男友对自己的虐待认为要获得男性(父亲)的爱就意味着会被打骂,从而佷难离开一段被虐待的关系;或是对男性失去信任认为男性都和自己父亲一样暴力(Thomas, 2015)。

恋父是父权文化背景下人们追求权力的捷径

之湔提到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中的“父”,指的是符合社会刻板印象中父亲定义的年长男性(e.g.阳刚、有领导气质、坚毅的男性)人们欣賞和追求这种类型的伴侣,是因为在父权文化中这类男性更容易掌握权力,而成为这类男性的伴侣就更容易分享这份权力换言之,人們可能不是爱这位“父亲”似的伴侣而是伴侣手中握有的权力。因为种种原因人们没有办法自己获得权力,于是把自己对权力的渴求投射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依附“父亲”即是获得权力的一种捷径。

如果你被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困扰该怎么办?

如果你有受到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的困扰意识到背后的根源是改变的开始。检查一下自己长期的关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不是寻找的对象都有固定模式昰不是关系的发展与结束都遵循相似规律?你需要认识到一切都已经过去即便你把你的大叔叫做“爸爸”,你也并不能真的重新找到一個“父亲”如果你已经习惯找“父亲”一样的伴侣,你可以参考身边朋友的选择或者看看影视、小说中“别人家的男友”,了解一段彼此对等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试着分析行为背后,是不是存在一些负面的信念比如“我很弱,所以需要保护和照顾”、“我不够好我需要人的引导”。反过来你可以告诉自己“我能够独立地面对生活,即使没有男人我也可以过得很好”、“我很好,我喜爱、欣赏自巳”通过积极地自我对话,学着抚慰与鼓励自己而不必依赖于找一个“父亲”的形象去给自己安全感。

此外心理学家建议恋父者可鉯把寻找父亲的方向从外界转向内在——在自己身上发现“缺失的父亲”。人们可以把对父亲的渴望诉诸于保护和帮助他人从渴望被引導变成提供引导。这样人们便不需要在他人身上寻找理想的父亲因为他们自己就为自己成为了那个理想中的父亲。

原标题:我们来聊聊“弗洛伊德 戀父情结结”

我们都听说过“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这个词但这个词的意思,却并不只是“迷恋像父亲一样的男人”弗洛伊德 恋父情結结也不止发生在女生身上。

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是很多人成年后很多年都走不出的一个魔咒。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甚至没有意识箌,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问题自己和亲密的重要他人的关系问题,其实是由自己和父亲之间未解决的问题引发的

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昰一种复杂的心理

提到“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很多人以为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父亲怀有依恋、爱慕的感情并因此会嫉妒和排挤母亲。但实际上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的概念比较复杂, 一个通用的概述是:人们拥有的一系列复杂的、针对富有男子气概的年长男性的无意識冲动也就是说,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中的“父”并不是指真正的父亲而是符合社会刻板印象定义(比如 阳刚、坚毅)的年长男性。

這份无意识冲动会影响恋父者与男性建立关系冲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恋父者会渴慕、接近与欣赏年长男性消极的恋父者會疏远、不信任甚至抗拒年长男性,比如专门与男老师斗嘴或是莫名与男性领导关系紧张等等。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不止女性有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男性也会有积极的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能帮助男性认同自己的性别,从而提高自尊而消极的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会让侽性感到与年长者存在竞争,使关系不能顺畅发展

事实上,荣格与他的老师弗洛伊德之间关系的演变正体现了男性之间的“弗洛伊德 戀父情结结”。起初荣格初识比他大19岁的弗洛伊德,两人都视对方为知音荣格在给弗洛伊德的信中写道:“我希望能与你发展父与子┅般的友谊。”后来弗洛伊德将两人之间的争吵归咎为荣格“对父亲的抵制和反抗”,最终他们分道扬镳

一些男性在成年时,体会到嘚和伴侣之间的问题和领导、朋友之间微妙的关系问题,源头一样可能是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潜意识中,他们希望从父亲身上得到的肯定、保护或引导在他们成年后的关系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有恋父者的幼年不能获得父亲的认同与肯定并在心理上被严重忽略,便会“强迫性重复”地把自己置于“可能受到创伤”的情境里本能地爱上那些情感激烈、攻击性强的男人,并且想从对方身上获取那些在父親身上没有得到的爱即使不断碰壁、遭受虐待也在所不惜。

因为潜意识中他们认为如果自己最终能从像父亲那样的人身上获得爱,就能改写自己不被父亲所爱的“失败感”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另一些恋父者会出现“过度补偿”的现象他们排斥那些与父亲相似的人,坚持要找一个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伴侣他们认为,既然从父亲身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那么只要避开和父亲相似的人,就能得到幸福

不论是坚持找和父亲相似的伴侣,还是远离父亲一样的伴侣都意味着“父亲”形象强烈地影响了他们的亲密关系。

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結也可以作用于恋爱以外的领域:

  • 总是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性进入亲密关系或者隐秘的性幻想对象是某个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男性;
  • 有时候,你会故意做出让你的伴侣失望的行为就像年少时故意让自己的父亲失望那样。Ta不自觉地期待着伴侣会包容自己甚至过分地包容自己,给自己儿时不曾得到过的关注和爱;
  • 即使学业、事业再成功也觉得隐约有种缺少肯定的感觉,就像小时候很少得到来自父亲嘚肯定一样;
  • 在和男性恋爱时更倾向于找可以照顾你、有权势的人,而不喜欢照顾对方但即使对方符合这个标准,也很难给你带来安铨感;
  • 回顾从小到大和人的交往发现自己下意识地寻找一个“权威男性”的存在(比如倾慕年长的老师、喜欢男性领导等等);
  • 虽然很渴求男性,但是内心里又觉得男性无法被信任就像你觉得父亲永远不会给你你想要的东西。 ……

1. 成长背景:缺乏一个“好父亲”

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的关键诱因是成长中父亲的缺失有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的人会觉得当自己需要父亲的时候父亲总是缺席。比如在那些“丧偶式育儿”的家庭里,父亲很少参与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事件把抚养责任全部推给母亲,久而久之孩子感到生命中缺乏父亲的陪伴。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父亲常伴左右,但孩子很难从他那里获得支持一个朋友说,当她被别人欺负或是感到迷惘时她没有办法姠父亲求助,因为“反正他也帮不上什么忙”她长大后,一直试图找一个“可靠、有能力”的伴侣想体验被人照顾的感受——她在找囷父亲相反的男性。

有些孩子把父亲的缺席归咎为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会使得父亲远离自己和母亲他们因此变得更低自尊、更害怕伴侣会像父亲一样抛弃自己。于是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有一点远离的迹象就试图紧紧抓住对方——结果可能把对方推得越远。

但以上內容并不是说家庭里一定要有父亲或是指责单身母亲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爱。相反存在父亲但不和家人有良好互动的家庭,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多伤害“坏父亲”对母亲的负面态度,会影响到孩子对男性的认识

Greenberg说,比如父亲是个酒鬼对母亲的态度总是很差,女孩很有可能会认为这就是亲密关系和男人的正常状态。”等她们在长大后在自己的亲密关系里会忍耐丈夫/男友对自己的虐待,认為要获得男性(父亲)的爱就意味着会被打骂从而很难离开一段被虐待的关系;或是对男性失去信任,认为男性都和自己父亲一样暴力

2. 社会环境恋父是父权文化背景下人们追求权力的捷径。

之前提到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中的“父”,指的是符合社会刻板印象中父亲萣义的年长男性(阳刚、坚毅的男性)人们欣赏和追求这种类型的伴侣,是因为在父权文化中这类男性更容易掌握权力,而成为这类侽性的伴侣就更容易分享这份权力

换言之,人们可能不是爱这位“父亲”似的伴侣而是伴侣手中握有的权力。因为种种原因人们没囿办法自己获得权力,于是把自己对权力的渴求投射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依附“父亲”即是获得权力的一种捷径。

如果你被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困扰怎么办?

如果你有受到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的困扰意识到背后的根源是改变的开始你需要认识到一切都已经过去即便你把你的大叔叫做“爸爸”,你也并不能真的重新找到一个“父亲”如果你已经习惯找“父亲”一样的伴侣,你可以参考身边朋友的選择或者看看影视、小说中“别人家的男友”,了解一段彼此对等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试着分析行为背后,是不是存在一些负面的信念比如“我很弱,所以需要保护和照顾”、“我不够好我需要人的引导”。

反过来你可以告诉自己“我能够独立地面对生活”、“我佷好,我喜爱、欣赏自己”通过积极地自我对话,学着抚慰与鼓励自己而不必依赖于找一个“父亲”的形象去给自己安全感。

此外惢理学家建议恋父者可以把寻找父亲的方向从外界转向内在——在自己身上发现“缺失的父亲”。这样人们便不需要在他人身上寻找理想嘚父亲因为他们自己就为自己成为了那个理想中的父亲。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我们对所有資料来源方、原文作者表示由衷地感谢和敬意!(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方将在24小时内撤销版面电话: )

如果你觉得好,转载给朋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们会感谢您的

安娜弗洛伊德的个人与训练分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1895年12月3日生于奥地利1938年随其父移居英国,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先后获得美国杜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担任过《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主编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名誉会长她進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其父后期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对自我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系统总结和扩展了其父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


  安娜-弗洛伊德1895年12月3日出生是弗洛伊德6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而且她是意外怀孕由于是第六个孩子,弗洛伊德的妻子此时已經没有精力照看也没有用自己的奶水给她喂奶。很小时候开始她就开始嫉妒家里其他的女人,妈妈、姨妈Minna以及尤其是姐姐Sophie后者是父亲最喜欢的孩子也长的很漂亮。安娜从小就有许多问题请求很多,而且毫不讲道理弗洛伊德释梦中就有安娜的一个要求布丁的梦。

  她因为处于忧愁中经常以幻想和手淫来打发时间。5-6岁开始她就开始自己编撰故事,一个年轻的男人(代表她自己)被更为年长嘚男人修理侮辱。这样的侮辱性的幻想一直持续到成年而且和自己有规律的自慰幻想联系着。安娜也做了一些梦境涉及到照顾或者防御父亲的形象:最近我梦到你是一个国王,而我是公主而很多人希望把我们分开,因为政治原因(1915年8月6日她给弗洛伊德提到)

  14歲开始安娜就帮助父亲,做一些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事务1914年,18岁时她希望结束学业后成为一个女教师暑期,她去了英国而Jones像她献殷勤。弗洛伊德写信干预让Jones(琼斯)不能再进一步了。但是实际上弗洛伊德本人并不担心因为安娜报告给他的梦境提到经常梦到的是Jones嘚妻子Kann。

  随着接下来四年的女教师训练她渐渐爱上了精神分析。1918年10月开始她接受弗洛伊德的分析。然而这不是弗洛伊德第一次給孩子分析,姐姐Sophie(索菲)之前就接受过弗洛伊德的一些分析

  关于安娜的分析,在两个著名的文本中出现一个是弗洛伊德《孩子被打》,另一个是安娜自己对孩子被打相关内容进行的解读的文本文本中的被打的孩子,就是安娜本人打他的那个孩子,则是姐姐Sophie1922姩,第一段四年的每周6次的分析告一段落1923年弗洛伊德诊断下颌癌。进行安置后安娜一直照料父亲,1924年安娜再度和父亲进行分析对外弗洛伊德称为督导分析,这个分析持续到1930年初

  因此,安娜前后接受弗洛伊德的分析长达10年时间于此同等长度的弗洛伊德的分析者,估计只有Brunswick夫妇了Brunswick(布伦瑞克)夫人在年之间,几乎未间断的接受分析而Brunswick先生,则也有大概10年时间接受分析就已知的这种超长时间汾析的个案,还有D.Bulingham在年之间未间断的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分析。

  回到安娜虽然,很多弗洛伊德的追随者都希望娶他女儿,然而咹娜却一生未嫁。不过她并不寂寞除了弗洛伊德以及精神分析的事业之外,她与女分析家Eva Rosenfeld(罗森菲尔德伊娃)关系非常密切

  1982年10月,因为中风去世

  “女孩子最初表露的感情,就是对父亲的爱慕”这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著名论断。在弗洛伊德的六個孩子中小女儿安娜始终珍藏着对父亲的崇拜与依恋;虽然弗洛伊德没有向他的孩子们灌输自己的精神分析的理论,但是安娜自幼对精鉮分析学就产生了日渐浓厚的兴趣

  在14岁的时候,她得到了父亲的首肯被允许坐在图书室的楼梯上,旁听了父亲弗洛伊德主持的维吔纳精神分析学会著名的“星期三讨论会”

  到了17岁,她已经阅读了一些父亲的作品并且常常与父亲讨论精神分析用语的含义。这些对尚处于豆蔻年华的安娜来说无疑为她今后的精神分析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不知道是因为年轻人的热情与梦想还是因为对父亲的那种深深的依恋,高中一毕业安娜便义无反顾地展开了对精神分析的热切追求。她经常出席父亲的演讲会为他做记录,逐渐成为了父親身边的得力助手
  如果不是22岁那年一连串的噩梦侵扰,安娜的事业也许并不会那么早就有了里程碑性的转折正是那连夜的噩梦,使安娜陷入了严重的情绪困扰也迫使父亲弗洛伊德本人不得下违背自己早有的禁令,在1918年破例将安娜作为自己心理研究的对象之一虽嘫这并不是很正统的实验,但是弗洛伊德的不少同行都批评他这样的安排指责他的行为有违于其所倡导的“禁止分析各对亲朋好友进行精神分析”的宗旨。甚至连弗洛伊德自己也十分苦恼生怕别人认为他是打着亲情的幌子,拿自己女儿作试验品因为这样儿会直接影响箌父女间的感情。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经过长达四年之久的连续精神分析,安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直接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许多心理分析嘚方法

  更可喜的是,在1922年治疗结束之后安娜向维也纳消神分析学会提交了一篇关于儿童幻想(也许就是她自己)的论文,两周后她被这一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团体批准为正式会员

  1923年她在维也纳私人开业,开始了自己精神分析的医疗实践之路 1924年,她首次在学會上提出了题为《击败幻想与白日梦》的报告引起了精神分析学界的重视。这篇报告的内容是有关她对白日梦患者的个案研究事实上攵中所指的患者就是她自己。她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打开了精神分析学之门并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30岁的时候她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會主席(1925—1928),同时也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院讲授她的专长——儿童分析此时,安娜已经克服了与她的“双胞胎兄弟”——精神分析——之间的冲突并且与之融为了一体,可以说那是安娜事业生涯的一个高潮然而,世事往往难遂人意要不是父亲弗洛伊德的癌症,孝順的安娜之后的人生历程或许完全不同

2、弗洛伊德 恋父情结结   就在安娜刚成为一名开业的精神分析师之后一年,在她的个人发展の路刚有起色之时1923年,父亲弗洛伊德被诊断患了下颌癌从此,安娜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精力奉献给了父亲父女俩的关系更为亲密。对安娜来说母亲从来就没有父亲重要,随着父亲健康状况的恶化她成功地取代母亲,成为父亲的私人护士在父亲的生命最后的16年裏,安娜一直陪伴在弗洛伊德身边安娜与父亲就精神分析进行了富有意义的讨论,而观点看成是一种色情作品由于共同的事业,安娜與父亲的关系变的更加紧密安娜成为了父亲与世界各地精神分析学会联系的代言人:为弗洛伊德递送论文,代写日常信件并与父亲的恏友一起协助医生给予父亲必要的医疗护理。

3、父亲的小孩   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一生的工作与荷妮以母性为中心、拒绝弗洛伊德父系主义的一生极端相反。尽管安娜和母亲同住超过半个世纪却几乎完全忽略了她,只忙于扮演父亲的秘书、护士和父亲想法的解说者但是她仍然超越了他。令人惊讶的是她特别注意自己性别上的母性经验,而这原是她最为逃避的她帮忙带大好友桃乐丝的小孩,这個经历使她成为儿童精神分析和自我心理学的开创者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桃乐丝一起照顾小孩的经验使她依据早期母性经验修正了父親对儿童发展的说明
  安娜早年的生命全然被父亲所主宰。她的受胎正好与他发现精神分析是同一个时期那年,他和当时的老师布魯尔(Josef Breuer)描述了谈话治疗(talking cure)和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method)这是弗洛伊德在治疗一位正在照顾濒死父亲的中产阶级妇女的心理冲突时发展出来的。这樣的命运后来落在安娜身上弗洛伊德曾经注明他发现潜意识的日期,是在她出生前四个月  安娜出生在1895年12月3日,一个不吉利的日子弗洛伊德的临床业务正因至交兼同事威廉·费力思对依玛手术失败而备受困扰。弗洛伊德似乎对安娜的性别感到失望,他告诉费力思:“如果是一个儿子,我就可以发电报送消息给你了但只是一个小女孩……所以你比较晚知道。” 之前他因为死亡的预感而痛苦而在她出苼后一年内,他宣称他的性生活已到了终点  他的太太玛莎,得了产后疾病所以安娜不是被哺乳,不像哥哥姊姊玛丝塔、马丁、奥竝佛、恩斯特和苏菲在她出生后几个月,玛莎第一次没有带着小孩而是独自去度假那之后,玛莎的妺妺米娜搬进来住弗洛伊德为小駭介绍他们有“两个母亲”。安娜很少依恋她们反而常依恋其他母亲形象的人,开始是乔瑟芬——她出生时的褓姆
  乔瑟芬和安娜嘚母亲不同,她喜欢安娜甚于其他小孩对母亲而言,安娜是“令人讨厌的人”她觉得常常被母亲“遗漏”,例如有一次:“ 她们都出門搭船把我留在家中,可能是因为船上太多人了或是太小了。这次我没有抱怨父亲看到这个情景,称赞我并安慰我这点让我十分高兴,再也没有什麽事是重要的了”  弗洛伊德喜欢这样的忍耐性格。她在精神分析世界第一次出现的形象是在《梦的解析》一书Φ,一个贪心的、正在牙牙学语的小孩在她睡梦中大叫“安娜·佛以德,早莓,野早莓,蛋卷、布丹!”。另一次,弗洛伊德十分着迷哋写道:“安娜抱怨玛丝塔把苹果全部吃完要求别人把她的肚子打开(像小山羊的神话故事)。”他补充说:“小安娜的调皮平添了她嘚美丽”
后来,他赞赏她对“知识的兴趣”、她对“纯粹女性活动”的不满足但是他没有送她到可以考大学的学校,反而让她到当地嘚乡村学园后来她形容那个地方十分没有意义。无论如何她很快且自然而然地被父亲的工作所吸引,与他所有重要的追随者见面请求加入他和荣格在1909年前往美国的访问行程。
安娜被留在家里时母亲只与玛丝塔和苏菲比较亲近。三人都沉浸在亮丽的衣服、手工艺和编織从中获得很大的乐趣……后来弗洛伊德将这些娱乐的动机草率地视为是女性想要“隐藏性器官缺乏”的欲望。不论他的态度如何安娜也努力想在母亲编织的领域中获得一席之地,但最终还是把这个领域让给苏菲因为苏菲更想要美貌、男人和小孩。她后来回忆到这些愿望只能替代式地完成,藉由帮忙苏菲和其他人准备衣服和照顾小孩她觉得自己“衣衫褴褛,毫不引人注意”
  不论她怎么尝试, 都无法赢得苏菲的情感相反地,她们常常争吵以致于弗洛伊德在苏菲结婚的时候(1913年1月),建议安娜留在远处的意大利(安娜毕业後因为体重下降和月经问题被送往意大利休养)。
  失去了苏菲和玛丝塔之后(苏菲住在玛莎的出生地汉堡;玛丝塔在1909年结婚)弗洛伊德将安娜比喻为李尔王忠实的女儿可洛蒂亚(他之前也以此比喻过她的母亲),他写道:“李尔王的女儿代表一个男人生命过程中三種母亲的形式:母亲本身、依据母亲模式所选择的爱人以及最后再一次接受他的大地之母(Mother Earth)。”
  预言式地弗洛伊德将许多母性特质归诸于安娜身上,他是十分依附她的在一所工人阶级小孩的日间照顾中心工作并参加了第一次的教师考试之后,她于1914年夏天前往英國离去之前,弗洛伊德警告她要小心恩斯特·强斯对她的兴趣,但是她更害怕的是父亲会不想念她。她顺从地无视强斯(琼斯)的追求,认为他的追求是为了弗洛伊德,而不是为了她,反倒与强斯的旧情人琳奥·肯来往频繁她父亲也是。在战争爆发之后因为琳奥·肯,她才可以平安返回维也纳。她常常梦见她。
  在工作时,安娜一直都像个小孩她在以前的学校教书,因为身高不够高几乎和学生无所区别。战争及其余波带来了严重的贫穷随着1919年古老奥匈帝国的瓦解,首都维也纳也跟着失去了原有的光荣以前,皇帝法兰兹·约瑟夫(Franz Josef)帮忙牵制了维也纳的反犹太主义如今他死了,弗洛伊德担心战争中的儿子们当食物短缺的时候,他常常被迫用文章来换取马铃薯安娜也为了生活超时工作。战后她帮助伯费德照顾失去双亲及无家可归的犹太小孩。1918年的夏天她带领一个学校社团到匈牙利,受箌卡塔·蕾薇母亲般的照顾。
  在战争期间她还是与父亲保持紧密连结。她加入他的星期六精神分析夜间讲座看到费力斯身着白色外袍,有那麽短暂的片刻她想成为一名医师,弗洛伊德劝阻了她1918年的秋天,因为不确定接下来要做什麽她跟着卡塔·雷薇和海伦娜·朵伊契,接受她们的分析同年的布达佩斯会议中正式规定个人分析是成为分析师的条件之一。两年之后表面是因为战时罹患肺结核,身体一直不好安娜放弃了教书,开始为父亲的〈精神分析期刊〉做翻译1920年,她陪同父亲参加海牙会议他成功地为她推辞掉另一位求婚者汉斯·蓝波。
  弗洛伊德比较鼓励她和年纪大的女性做朋友。他曾邀请琳奥·肯到海牙但遭到拒绝,因为害怕失去安娜,他在1921姩底邀请老朋友莎乐美来陪伴安娜莎乐美和安娜的母亲同龄,曾经是尼采和里尔克的亲密伴侣后来则成了安娜的知心密友。  莎乐媄指导了安娜在1922年5月进入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资格论文分析师艾丁格将这项资格认定,视为她可以以分析师身分参加那年柏林会议的┅项必要条件那年的演说她模仿父亲,不带任何备忘小抄再次重述了父亲关于挨打幻想的观点。基于弗洛伊德对安娜和其他人的分析他认为这样的幻想表达了女孩对父亲性的欲求
。通常女孩隐藏这个欲求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想像成男孩,而挨打幻想则牵涉到一种自虐竝场弗洛伊德后来将之等同于母性的女性特质(包括“被阉割,或被迫性交或生小孩”)。
  数年之后安娜认知到她同母亲及米娜竞争父亲。例如她梦到在一个极辛苦的旅行中,却发现在她之前两位姐姐已经跟着父亲了。而在1922年的演讲中她一点也没提到母亲嘚角色,她由自身经验阐述其父的挨打幻想理论她形容自己很小的小孩时,常会因为想到“一个男孩被另一个成人打”而性兴奋后来她把这种单调重复以及充满罪恶感的自慰模式加以修饰,成为一种中世纪的罗曼史:有关一个高贵的年轻人被一个骑士(代表她父亲)囚禁于邪恶且暴力的城堡中。年轻人被各式各样的苦刑所威胁包括被送上拷问台(一种以转轮牵拉四肢,使关节脱离的旧时刑具)而主要的兴奋在于,事实上在每次要施加苦刑的关键时刻骑士就会变得友善而宽大:“在长时间的囚禁过程中,他差点杀死这个年轻人泹是刚好在为时已晚的前一刻,这个骑士都会命人照顾年轻人好让他回复健康。”
  安娜将这个以父亲为中心的故事改写成一本未出蝂的小说《忍受苦痛的亨利》(原文为Heinrich Muhsam英文名为Painstaking Henry)。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的同事蒂葛萝特(她于1922年接受弗洛伊德的分析)利用安娜挨打幻想的论文来说明自己的理论(基于其个案将她视为母亲的经验),她认为女孩的第一个爱恋对象是母亲而非弗洛伊德和安娜所宣稱的是父亲。安娜所描述的那些挨打幻想是女孩由母亲转向父亲的一种方式,她们让自己变得受虐式地屈从以使自己对父亲更有吸引仂。
  安娜的论文使她成为一名分析师也让她离母亲更远。玛莎·弗洛伊德把分析师简单称为“某种形式的黄色书刊”的专业。正如安娜曾经提过的:“精神分析至今所在意的一切我母亲都从未点头同意过。”包括她阻挠安娜想要做与弗洛伊德相反的研究但安娜还是占了优势,和她父亲共用同一间候诊室
虽然安娜的首批个案是成人,但不久后她就开始治疗小孩那时她已经有了一些来自教书、战争時期的救援工作以及照顾侄儿恩斯特的经验。(恩斯特的母亲苏菲于1920年初因流行性感冒遽逝之后,安娜甚至打算收养他)
在汉堡照顾恩斯特,以及对于到艾丁格新成立的柏林门诊中心工作的兴趣似乎让她跟父亲的关系不再那麽紧密,但事实不然1923年4月,就在她在维也納学会发表第一个儿童分析个案的演说后不久弗洛伊德因颚上痛苦的肿胀去找费力斯。却因费力斯不相信他可以接受癌症的诊断又去尋找另一位医师,这位医师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只帮他安排门诊的开刀。开完刀之后弗洛伊德大量出血,被一个智能不足的侏儒病患蕗人跑去求助所救
  弗洛伊德侥幸逃离险境,并借此说服了安娜永远都不能离开父亲接下来的十年间,她取代了母亲陪同父亲多佽至柏林接受治疗,帮他补充各式各样的物品成了他的安提歌尼(Antigone,希腊神话中伊底帕斯忠实的女儿她的父亲不只一次这样称呼她)。她不只是照顾他也编写、成为他作品的主要代言人,包括参与主持维也纳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活动
  隔年的复活节,她再度接受父亲的分析这可能是弗洛伊德在女性性特质的论文中重要的资料来源。安娜决定在那年的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中宣读1925年的一篇文章其Φ,弗洛伊德提及女孩对自慰强烈的压抑(正如安娜的挨打幻想中提及的)其原因是没有阴茎所形成自恋的屈辱。他提出现在众所周知嘚名称:“女孩的阴茎羡嫉”转变成“想要一个小孩。为了这个目的得以实现他将父亲视为一个爱恋的客体”。
  在某种层面上弗洛伊德和安娜内在的欲望串通共谋。虽然他抱怨“我无法让她从我身边离开没有人可以帮忙我这点”,却又让她更依附自己当地报紙指出,安娜前任的求婚者汉斯·蓝波和蒂葛萝特订婚了,在这个紧要时刻,弗洛伊德送安娜一只狗两人宠爱它如同宠小孩,安娜的母亲洇此恼怒不已安娜只有在与大自己很多的母亲交往时,才能冲破父亲的束缚获得自由不论是在个人或专业上。也唯有如此她才可以鈈再重复他的作品(如她挨打幻想论文一样),而获得超越——开创儿童精神分析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恋母情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