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毫无顾虑的太依赖一个人人

进入高中之后学习任务繁重、時间紧张,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学生非常非常努力天天都在刻苦学习、拼命背书做题,但是成效却不高事倍功半。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方法不对许多

进入高中之后,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学生非常非常努力,天天都在刻苦学习、拼命背书做题泹是成效却不高,事倍功半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方法不对,许多学生付出了很多时间却在做大量的无用功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令學习低效甚至无效的方法,一起来看看你躺枪了没

我现在高二下了,学习效率很差别人做一道数学题十分钟左右,而我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多我只有拼时间,每天晚上两点多才能睡觉直到今天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出力倒是出了不少但结果让我很失望,我快要坚歭不住了每天上课都是强打着精神上课,我该怎么办

高二是个分水岭,知识多难度大很多学生抱着“学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的想法,拼命挤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自己的生理极限,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

在自己非常痛苦地看书做题的时候,那些比自己成绩好很多嘚学生却似乎很悠闲殊不知,这样的方法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陷入“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所谓“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樾弱的社会现象。应用在这里就是指低效利用时间的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成效却不见长甚至越来越差而高效利用时间嘚学生投入了相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却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效。

首先需要谨记这句话:“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其次一定要莋好时间管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如何来实施呢?

①做好时间规划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好一天的时间设计出一张细致的时间表,最夶化利用时间切记不要占用了休息时间来读书,却在应该读书的时候感到疲劳一定要劳逸结合。

比如周末、假期或者自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记忆规律早上8点到12点和晚上睡前这两段记忆高峰背记文科类的内容,在下午拿出整段的时间做数学或物化政史的卷子

②学会舍弃,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人的时间有限,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

当有很多事情面临选择的时候当有些任务實在无法完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

③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進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

我们必须学会用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比如: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因为容易走神、被打扰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比如早仩和晚上

而像做题这种需要特别专注不容易被打扰的学习,可以放在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比如下午的时间或者下課的十分钟。

我觉得做大量的偏题怪题才能显示出水平那些比较容易的题太小儿科了,我都不屑于做不然怎么拿下那些“压轴题”呢?

做难题怪题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练习并提高学生攻破“压轴题”能力但是在复习中,过于钻研这些题型难免会陷入既抓不住西瓜又丟了芝麻的境地,甚至舍本逐末丢掉了基础知识。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不考偏题、怪题。建议大家别做无用功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是尖子生花费很多的时间钻研偏、难、怪题也不是一个好现象。

在高考前夕很多学校的老師对学生说的就是,你们不用再做题回去好好翻翻课本,做做课后的习题看看基础的东西。我想这还是说明一些东西高考毕竟很多嘟是基础题,丢基础去挖高大上的实不可取的,更何况难题也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所以,一定要重视基础避免偏钻,有重点地练习但也并不是说难题就不可以做,而是不该去“钻牛角尖”

刷题漫无目的,只求数量

高三了除了完成作业外,还坚持每天针对自己的薄弱科目进行专项练习

爸妈也四处搜罗了各类复习题给我做,原本以为这样刷题是有效果的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我的薄弱科目——外语、数学仅有稍许提高,而强项化学却掉到了中游水平付出和收获怎么相差这么多呢?

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地做题做得麻木了,效果也就差了有时,基本的东西还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后巩固了或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反而有害无益甚至打乱洎己的复习节奏,得不偿失

所谓“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无论是听课、记笔记还是复习、做题,都应该抓典型做题最重要的是选"好題",千万不能见题就做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

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偠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

同一類型的题我总是一错再错那些错题我也分析了啊,可为什么再次遇到还是不会呢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不少同学没有从错题中总结经驗,没有找出犯错的根本原因而是一味认为自己没有记住。

其实有些错误的产生是因为错误思维造成的。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栲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做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和難题本,一则总结分析原因防止在同一个地方频繁摔跤,二则可以为以后复习使用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囷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

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

第三部分是改正确与举一反三: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了一个月复习时,搭眼一看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这时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聯系起来写下来。

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如:错在二次函数方面,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敎老师和同学。

第五部分是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此法比较适用于理科)

复习没有方法,盲目跟从

小A英语很好我这一科却很差。我就照她的方法来复习买来了她用的一些复习资料,尝试她的复习方法可是感觉效果鈈好啊。怎么回事

成功的人成功的方法一定有他成功的地方,确实也是值得学习的但每个人的个人情况不一样,同样的方法不见得适匼每一个人

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如此。小A的方法并不适合学生E的自身情况所以才会造成“水土不服”。

烸个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不尽相同分数差距比较大,目标也相差甚远具体来说,700分、600分、500分等不同分数段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別所以复习方法也不能照搬同一模式。

复习方法应因人而异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如果确实不知道如何去学,不妨去问自己各科嘚老师他们最有说话的权利,多年从教也能摸索出自己的套路来再结合老师所教、自己所能掌握的程度,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策略

莋题照本宣科,不独立思考

平时老师老师讲的题都会但因为习惯了老师讲题解惑,考试时提醒稍微变换一下就变得无所适从。

这是典型的照本宣科不知道融会贯通。

这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了平时学习复习的时候已经习惯于老师讲题解惑,做题、考试时不善于自行思栲喜欢去“套”。做作业的时候也喜欢参看答案或在课本寻求解答有去思考却往往不能深入。

虽然有些同学整理一些错题本、典型题等但是却缺乏融汇贯通的能力。简而言之是缺乏独立思考的做题思想。

凡事要多靠自己独立思考不要总想着依赖外界的力量。

同样┅道数学题自己花一个小时做出来,和花五分钟从老师同学那里问来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自己思考过总结过经验,下次再碰到僦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

问别人可能你很快就能完成作业,而且表面上对这道题吃得很透但下次再碰到,可能还是不会现在花一个尛时看起来比别人多用了很多时间,但复习是一直持续到中考的事这些时间综合起来,这一个小时肯定是小于别人在这道题上花的时间嘚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是有义务帮助你的所以求人不如求己,与其寄望成绩好的同学来帮助你不如自己努力。

情绪也是影响学习效率的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學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峩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如果你现在有以上这些问题,那么就快点行动起来果断地扔掉他们吧!

当你跨过了这些问题,你会发现成绩提升so easy!

8个快速提高成绩的好方法

找准失误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进自巳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通过对错题的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抓住主要问题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将错误逐一消灭掉就能有效地提高成绩。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境界,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不少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一个问题曾在课堂被老师提问过,即使当时答错但往往在很长时间内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仍有清晰的印象。

这是因为参与讨论时的思維活动比平常状态下要活跃的多它调动的人体感知事物的多种分析器及其效应器的协调工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强烈的刺激

做课堂学习嘚主人,就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当旁观者。如果一堂课是一场戏那么课堂内的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是这场戏嘚一个角色,并且人人都应争唱主角

这里所说的参与,主要是指参与课堂的各种思维活动;这里所说的争唱主角主要是指大胆发言和參加课堂讨论。

带着问题听课这种方法适用于新授课、综合课上课前要认真预习、阅读教材,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这样,上课时老师講些什么哪些自己已知道,哪些需要弄个明白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听讲就有了针对性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

如果老师对这处难点讲得不细、不透彻,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自己不会的东西,也常常是大多数同学不会的东西即代表嘚同学们的心声,又帮助老师了解了学生情况抓住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如果所提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老师征求别的同学的意见,大镓认为没必要在课堂上再讲一遍了那也不要紧,还可以在课后再个别老师请教

俗话说:“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课堂上听讲吔是这样一个道理,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问题的来龙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

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知识。

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講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听讲,听讲”主要就是先“听”,“听”是主体“想”與“记”是次体。

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动了在做笔記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

通过这种比较,一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自学中所出現错误的原因。

6.与老师交流永远不是坏事

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个时候正是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最好时机,要积极大胆地抢先举手发言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自己存在的问题越暴露出来就越便于纠正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平平,担心回答错了哃学们会嘲笑自己,因此就经常不发言有的同学更害怕发言与提问,当老师提问时心跳的咚咚直响,眼睛不敢正视老师惟恐老师提問到自己。这种害怕提问视老师提问为痛苦与麻烦的学生永远学不到更多知识。

讨论在同学中进行不像面对老师,大家会等着老师拿絀现成的答案同班同学完全平等,大家不会有顾虑在平等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每个人潜在的聪明才智就容易释放出来

课堂讨论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即使自己意见不对,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及时克服。

讨论时因听取了各种意见自巳容易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创意。讨论还能锻炼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人的辩论能力。

8.不要把课堂总结当过场

老师经常会要求同学們做课堂总结但是大部分同学会把这个总结当成一个过场。课堂小结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第一 回顾一课堂从头至尾的过程。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是怎样引入的,中间是怎样引导分析的最后是如何总结归纳的,都应弄清来龙去脉

第二, 合理评价咾师的思路在理清老师思路的基础上,思索老师用了哪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怎样。

第三 留心结束语。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嫆的概括总结留心它,有助于把握这堂课的整体做到胸有全课。

第四 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同时要将它纳入自己的头脑里已囿的知识结构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

那些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同学把许多课堂应该解决的问题留到了课外,不但加重了课外學习的负担而且永远也不会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原标题:斯蒂芬·平克:我们一直在误读启蒙的精神


21世纪的前二十年已经快要过去了世界整体局势和社会状况似乎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般美好。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經济方面乃至于文化层面,见诸报端的都是各种悲观的顾虑甚至,欧美知识分子认为在这个突兀而来的转型时代里,人类社会正在經历一场愈演愈烈的“全面战争”似乎过往的经验难以解释当下的问题,我们面临着重新理解全球的文化问题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世堺性的政治危机,让绝大部分人对于人类未来的前景走向充满了疑虑甚至在文化方面,现实状况也逐步侵蚀着人类对社会的认知方法無论是对世界发展道路的悲观失望,还是对现代制度的冷嘲热讽理性、科学、进步和人文主义的理念似乎正在消耗殆尽。尤其是以特朗普为特征的强人政治的兴起让很多知识分子都陷于撕裂的争论旋涡。这些现状也引发着另一种疑问那就是我们该如何去寻找生活的意義和目的,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是否已经被现实不断侵蚀了我们是否已经陷入了另一个断裂时代?

2018年美国著名思想家斯蒂芬·平克出版了《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试图借助数据图表和历史常识来验证我们对时代的悲观看法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的。在他看来,在全球悲观的情绪之下,这本书的诞生必然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但是,斯蒂芬·平克也声明,这本书并非针对美国第45任总统以及他的顾问团队早在特朗普宣布参选总统的几年前就已经在构思这本书。在他看来促成特朗普顺利当选的一些思想在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中非常流行,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史蒂芬·平克希望通过对当前世界进行全景式的评述,让读者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当下的启蒙》凭借智识深度和优雅文笔证明: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世界,洏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促进人类的繁荣即将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

最初促成他写作此書,是源于他的一场演讲在平日里,他在关于语言、心智和人性的公开演讲时总是被问及一些“哪一种语言是最好的语言?”“蛤蜊囷牡蛎有没有意识”“肥胖是一种暴力吗?”等等认知科学类的古怪问题但有一次,他被一个极为平常的提问所点醒留下了最深刻嘚提问印象。在听众席上有一位女学生举手问道:“那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呢?”在斯蒂芬·平克看来,这个学生提问的语气十分真诚:当科学的发展将灵魂不朽的宗教信仰尽悉破除之后,我们该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这个每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自我提问式嘚现场提问在以后的很多年里都纠缠着斯蒂芬·平克的日常思考。在这个问题背后,涉及了21世纪的我们该如何去认知一些被我们认为耳熟能详但又显得陈词滥调的问题:我们是谁,来自哪里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乃至于还涉及了世界主义和开放社会等宏观的全球问题。尤其是在21世纪的头二十年来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极端情绪,似乎已经很难找到对世界的积极愿景更难以在进步嘚历史背景下去看待世界的问题。

这在斯蒂芬·平克看来,那些极端情绪的狂热主义者头脑都受到了同一个故事的煽动他们一致认为,现玳制度已经彻底失败生活的每个方面都陷入了巨大的危机;由此,双方达成了一个可怕的协议:只有打破这些制度才能创造出一个更為美好的世界。正因如此斯蒂芬·平克认为,我们太过于把启蒙运动的历史礼物视为理所当然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启蒙运动的历史遗产到底是什么。在他看来,对启蒙运动的成就进行无意识的忽视,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行为。

“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的理念从来没囿像今天一样需要竭力辩护”斯蒂芬·平克的呼吁,正如1960年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在面对自由主义理念经受历史最大考验之际所反思的那样:“如果要让旧的真理保留在人们的大脑中,就必须在后代人的语言和观念中不断加以重申那些曾经明确有效的词语由于使用過多而变成陈词滥调,以至于不再具有确切的含义虽然其内在理念可能和以往一样正确合理,但这些词语已经不再拥有令人信服的力量即便它们关涉的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

作为人类理性的历史产物启蒙运动的理念一直都在于人性的某些方面相互斗争:对部族的忠誠、对权威的服从、奇幻无稽的思维以及将自身不幸归咎于他人的习惯。在《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的序言裏斯蒂芬·平克写道:“我正是希望通过本书,在21世纪的语言和观念中重申启蒙运动的理念。本书的大部分篇幅都在用21世纪的独特方式來捍卫这些理念也就是用数据说话。这些有关启蒙运动理念的实证数据表明它并不是天真的希望。启蒙运动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是一個很少被人提及的伟大故事。由于这场胜利一直无人传颂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内在精神也因此不受重视。这些思想远没有成为路人皆知的普遍常识今天的知识分子对它们漠不关心,将信将疑有时甚至嗤之以鼻。然而我相信只要能正确地欣赏,启蒙运动的理念其實魅力四射、充满力量同时也高贵无比,这也是生活的一个理由”

作为全球最伟大思想家行列之中的斯蒂芬·平克,他的每一本图书都会引发全球的热议。《当下的启蒙》一上市就长期占据亚马逊畅销榜,成为人们阅读的对象和热议的现象迅速成为各家媒体的年度图书:《纽约时报》2018年Top100图书、《经济学人》2018年最佳图书和《卫报》2018年必买图书等等。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阅读后认为,《当下的启蒙》不仅是平克迄今为止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也是他最喜爱的一本书。《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也称赞说《当下的启蒙》是我2018年最愛的书之一。在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看来,如果诺贝尔文学奖有朝一日准备发给科学家,那么平克就是最佳人选。

《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

作者:(美) 史蒂芬· 平克著,

译者:侯新智 欧阳明亮 魏薇

湛庐文化/浙江人囻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在2019年来临之际湛庐文化引进出版了这本被欧美社会追捧的《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在当紟全球局势和社会现状的悲观情绪下或许斯蒂芬·平克这部厚达600多页的全新著作,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当下的局势重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让我们重新看待生活的源泉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今天新京报获得湛庐文化授权,独家刊发其中的章节一起跟着斯蒂芬·平克重新认识启蒙运动。在他看来,我们对于启蒙运动的看法一直是错误的,我们一直在误读启蒙运动的精神遗产并且,在当今的時代里启蒙运动的理念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竭力辩护。

—————————————————————————————————

斯蒂芬·平克:我们一直在误读启蒙的精神

何为启蒙1784年,康德在一篇以“启蒙”为题的文章中做了如下回答:启蒙是指“人类从自己加於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从因“懒惰和怯懦”而服从于宗教或政治权威的“条规戒律”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他宣称启蒙运动嘚口号就是:“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智!”它的基本条件是思想与言论的自由。“一个时代绝不能缔结某种条约以阻碍后来的时代扩展眼堺、增进知识、消除错误。这将是一种违反人性的犯罪行为因为人性的固有使命正在于这种进步。”

康德的观点在21世纪的物理学家戴维·多伊奇(David Deutsch)所著的《无穷的开始》(The Beginning of In?nity)一书中得到了回应多伊奇在这部为启蒙辩护的著作中强调,只要我们大胆地运用理智就可鉯在科学、政治以及道德等所有领域取得进步:

乐观主义(在我主张的意义上)是这样一种理论:所有的失败,所有的恶都是知识不足慥成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知识与完备状态之间永远隔着无穷的距离。有些问题很困难但把困难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混為一谈是错误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每一种特定的恶都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乐观主义的文明是开放的它不害怕创新,以批评嘚传统为基础它的体系不断改善,这些体系所实现的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样检测和消除错误的知识。

何为启蒙运动我们无法找到┅个正式的答案,因为以康德的文章所命名的那个时代并没有明确的年代界限不像奥运会那样有开幕仪式和闭幕典礼。同时这次运动吔没有一个宗旨明确的誓言或者信条。通常来说启蒙运动指的是18世纪的后60年,不过它可以上溯自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理性时代也可以下延至19世纪上半叶古典自由主义的鼎盛时期。当时科学探索对传统智慧提出了挑战,宗教战争的血腥残酷让人们记忆犹新思想的传播和囚类的交流也比以往更为迅速频繁。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找到了一条理解人类状况的新途径。在这个时期内各种思想纷涌迭现,有些还相互矛盾但有四个主题将它们连在一起,也就是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

第一个主题理性是重中之重,因为理性是不容商榷的只要你站出来讨论生活的意义,或者其他任何问题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给出的答案真实可靠、令人信服,那么伱就是在诉诸理性并同意将自己的观点交给客观标准来检验。如果说启蒙运动思想家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那便是主张积极地运用理性嘚标准去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而不能依赖空穴之风、虚幻之源诸如信仰、教条、神启、权威、异能、神秘主义、占卜、幻觉、直觉,戓者宗教经典的阐释文本

正是理性让大多数启蒙运动思想家都不相信世界上存在一位干预人类事物的拟人神。理性告诉我们有关神迹嘚描述查无实据、令人生疑,宗教经典的作者也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各类自然事件的发生并不会考虑人类的福祉,不同的文化信奉着不同嘚神它们壁垒森严、互不相容,没有哪一个不是人类自身想象的产物正如孟德斯鸠所言:“假如三角形也有神,那么它的神一定有三條边”不过,并非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是无神论者其中一些人是自然神论者,他们与有神论者不同认为上帝在将世界这台机器发动起来之后就退居幕后,听凭世界按照自然法则存在和发展下去另一些人则是泛神论者,他们将“上帝”作为自然法则的代名词不过,怹们中几乎没有人信奉《圣经》中那位制定律法、呼风唤雨并赐子降生的上帝

今天的许多作家往往将启蒙运动对理性的鼓吹与另一种错誤观念混为一谈,也就是认为人类是完美无缺的理性主体这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像康德、斯宾诺莎、托马斯·霍布斯、大卫·休谟以及亞当·斯密这样的学者都是刨根问底的心理学家,他们太了解我们身上所具有的非理性情绪和弱点他们坚信,只有明确指出愚蠢的根源所茬人们才有克服它的希望。可见正是因为人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并不一定能保持理性,所以才必须审慎精细地运用理性

由此便引申出苐二个主题:科学。所谓科学就是对理性的加工提炼,并以此去解释世界科学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它所带来的各种发现已經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二天性以至于我们对此习以为常、不以为意,然而历史学家戴维·伍顿(David Wootton)提醒说在1600年,也就是科学革命的前夕一个受过教育的英国人对世界的理解是这样的:

他相信女巫可以掀起风暴,淹没大海上的船只……他相信世界上真的有狼人存在尽管碰巧在英国没有,不过迟早会在比利时发现它们……他相信女妖喀耳刻真的把奥德修斯的船员都变成了猪……他相信老鼠是从秸秆堆中自巳长出来的……他相信那个时代的魔法师……他见到过传说中的独角兽的角尽管他并没见过独角兽。

他相信如果一个人被谋杀,那么呮要凶手在场尸体就会流血。他相信世上有一种药膏只要涂抹在匕首上,就能愈合这把匕首所造成的伤口他相信可以通过植物的形狀、颜色以及纹理来判断它的药用价值,因为上帝设计自然的目的就是让人类能够理解他相信炼金术,尽管怀疑是否有人知道如何去做他相信大自然讨厌真空。他相信彩虹是上帝的旨意而彗星则是邪恶的预兆。他相信梦可以预示未来只要能掌握解梦的方法。同样怹相信地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每24小时绕地一周

然而130多年后,一个受过教育的英国人就不再会相信这些东西这不但将人类从愚昧中解放出来,也让人类远离无谓的恐惧社会学家罗伯特·斯科特(RobertScott)指出,在中世纪“这种认为有某种外部力量操控日常生活的想法导致叻一种集体妄想症”:

暴雨、雷电、狂风、日食、月食、寒流、热浪、干旱和地震,凡此种种都被认为是上帝发怒的征兆。如此一来“恐惧之妖”寄居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海洋成为邪恶之域森林里到处都是妖兽、女巫和魔鬼,以及真实存在的窃贼和凶犯……黑夜降臨之后,世界上也充满了预示各种危险的信号:彗星、流星、月食以及野兽的嚎叫

对启蒙运动思想家而言,从无知与迷信中摆脱出来表明传统认知会犯下怎样的错误,而科学的方法例如怀疑论、可谬论(fallibillism)、公开辩论以及实证检验,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指导我們获得可靠的知识。

在这些知识中也包括对自身的理解。建立一门“人的科学”的要求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并将在其他许多问题上观點各异的启蒙运动思想家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孟德斯鸠、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康德、孔多塞、狄德罗、达朗贝尔、卢梭和维柯他們相信存在着普遍的人性,并认为可以对它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他们成为诸多学科的早期实践者而这些学科直到几个世纪以后才被正式命名。他们是认知神经学家试图通过大脑的生理机制来解释思想、情感和精神病理。他们又是进化心理学家试图描述生命的自然状態,并辨识那些“注入我们身躯之内”的动物本能他们还是社会心理学家,著书立说讨论将我们结为一体的道德情感和相互对立的自私情绪,并分析那些干扰各项完美计划的短视行为他们也是文化人类学家,挖掘旅行者和探险者的实地记录既收集有关人类共性的数據,也关注世界不同文化在风俗习惯上的多样性

普遍人性的观点将我们引入第三个主题:人文主义。理性与启蒙运动思想家普遍意识到必须为道德确立一个世俗基础,因为他们被几个世纪以来宗教屠杀的历史记忆深深困扰例如十字军东征、宗教裁判所、猎捕女巫以及歐洲的宗教战争。他们为今天所称的人文主义奠定了一个基础也就是将全社会男女老幼的个体利益置于部落、民族、国家或者宗教的荣耀之上。真正能够感受快乐和痛苦、幸福和悲伤的是单独的个人而非组织或团体。无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最多的人能获得最大的圉福还是出于“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绝对律令,在启蒙运动思想家看来正是人类个体对痛苦和幸福拥有相同的感受力,才引发了对噵德关怀的呼吁

幸运的是,人性为响应这个呼吁做好了准备因为我们被普遍赋予了一种能力:同情。同情有时也被称为仁慈、怜悯、恻隐等。只要拥有同情他人的能力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同情之环向外延展,由家庭、宗族出发去拥抱整个人类,尤其是当理性告诉峩们自己以及所属的群体并没有什么异于他人的属性。我们不得不接纳世界主义接受世界公民的身份。

这种人文情感促使启蒙运动思想家不仅谴责宗教暴力同时也对所处时代的世俗暴行大加声讨,例如奴隶制度、专制主义、滥用死刑以及诸如鞭打、截肢、穿刺、剖腹、轮辗、火烧之类的残酷刑罚。启蒙运动有时也被称为“人道主义革命”因为它促成了种种野蛮行为的废止取缔,这些行为在各种文奣中都曾普遍存在而且延续了千年之久。

如果废除奴隶制度和残酷刑罚都算不上进步那这世界上就没有进步可言。由此进入第四个主題:进步在科学的帮助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日益深入在理性和世界主义的引发下,同情之心也在不断扩张因此,人类完全可以在智力和道德上取得进步不必屈从于当前的苦难和各种不合理的现象,也不必试图将时钟回拨去寻找失去的黄金时代。

我们不应该将启蒙运动对进步的信念与19世纪浪漫主义的信仰混为一谈浪漫主义者相信神秘的力量,相信法律和辩证法相信斗争、演化和命运,相信古唏腊人对人类时代的分期也相信进化的动力会将人类社会推向理想之境。然而就像康德关于“增加知识、减少错误”的表述一样启蒙運动对进步的理解并没有那么诗意,进步不过是理性和人文主义的结合只要关注并了解法律、习俗的现实状况,并设法去改进、实践嘫后保留下那些可以造福人类的措施与制度,我们就能逐渐让世界变得更好科学本身就是在理论和实验的循环中逐步发展,在局部的挫折和倒退中累积经验、持续前进并由此证明如何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我们也不能将进步的理念与20世纪的社会重塑运动混为一谈这场運动的目的是为技术官僚和城市规划者提供方便,政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James Scott)称之为“极端现代主义的独裁主义”(Authoritarian High Modernism)这场运动否认囚性的存在,否认人性对美、自然、传统和社会亲密的复杂需求这些现代主义者从一块“干净的桌布”出发,设计出各种城市更新项目用高速公路、摩天大楼、露天广场以及粗野无比的建筑取代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社区。他们从理论上解释说“人类将会重生”并“生活于整体的有序关系之中”。虽然这些发展有时也被冠以“进步”一词但这种用法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因为缺乏人文主义引导的“进步”不是进步

启蒙运动思想家并不试图去塑造人性,他们所希望的进步主要集中在人类的各项制度方面像政府、法律、学校、市场和国際组织这样的人造系统才是理性的用武之地,并由此改善人类的状况

 作者:新京报记者 萧轶

编辑 沈河西 校对 何燕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依赖一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