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特产是什么宿县特色食品是什么?奶奶已经七十四...

安徽省地级市——宿州市-今日电视报安徽省地级市——宿州市作者:今日电视报 / 公众号:jinridianshibao发表时间 :点击【今日电视报】一键关注,【今日电视报】不花钱的电视报!宿州,简称“蕲”,别称蕲城、宿城,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原经济区重要节点,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组群城市,安徽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安徽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网球城市、宜居城市,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宿州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门,有徐南形胜、淮南第一州、奇石之城、马戏之乡、酥梨之都等美誉。东邻宿迁、徐州,西连商丘、淮北,北扼菏泽,南接蚌埠。宿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华东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有“舟车汇聚、九州通衢”之称,国家四纵四横京沪、郑徐高铁在境内交汇并设站。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港经洪泽湖至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宿州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有距今有8000年历史的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年间,因通济渠(汴水)开通,置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宿州有画家4万多人,是著名的书法名城,2015年中国演艺集团联盟在宿州成立。宿州号称云都,拥有华东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是继北京、上海、合肥、济南之后的全国第5家量子通信节点城市。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宿州面积9787平方公里外文名称Suzhou人口651.66万人别名宿县方言中原官话商阜片/徐淮片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所属地区华东、安徽省著名景点皇藏峪风景区,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五柳风景区,龙背墙,闵子骞祠,梨树王风景区下辖地区埇桥区、萧县、泗县、砀山、灵璧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政府驻地埇桥区银河一路火车站宿州站、宿州东站,萧县站、萧县北站、黄口站,砀山站、砀山南,灵璧站,泗县站电话区号0557车牌代码皖L邮政区码300地理位置安徽省北部行政代码341300大学宿州学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委书记史翔市长杨军市树银杏市花月季历史沿革宿州市五千年前,境内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境内有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秦二十四年,灭楚淮北之地设四川郡,郡治设在今宿州境内,因郡内有四条河流(淮河、沂水、濉水、泗水)而得名四川郡。汉,四川郡改名沛郡,辖三十七个县:相县、萧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酂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唐宪宗元和四年(1266年),撤并蕲县、符离、临涣、灵璧4个县置宿州,属河南行省归德府。后梁,置宿州,辖苻离、蕲县、临涣县、虹县,属武宁军。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基本上沿袭未变。宋,置宿州,辖苻离县、蕲县、临涣县,属淮南东路。元,置宿州,辖临涣县、苻离县、灵璧县、蕲县,属河南归德府。明,置宿州,辖灵璧县,属江南临壕府。清,置宿州,属凤阳府。民国,宿州改为宿县,属安徽省。3年置道,宿县属安徽省淮泗道。16年废道,宿县直属安徽省,21年属第六专员公署,后改属第四专员公署。原驻泗县之专员公署迁驻宿城。汪伪时期,宿县属安徽省维新政府(省府驻蚌埠),后属苏淮特别行政区。民国30年属淮海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宿县属安徽省。1949年4月设宿县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署驻宿县,辖宿城市及宿县、灵璧、泗县、泗洪(由泗县析置,驻青阳)、五河、怀远、砀山、萧县(驻龙城镇)、永城等9县。1950年由宿县析置濉溪县,驻濉溪口。宿县专区辖1市、10县。1952年宿县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宿县专署驻宿城市。将砀山、萧县2县划归江苏省,永城县划归河南省。1953年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1955年萧县、砀山2县由江苏省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将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1956年撤销宿县专区,将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等8县划归蚌埠专区。宿州市1961年复设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县。原蚌埠专区所属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等8县划入宿县专区。1964年以宿县、灵璧、五河、怀远4县各一部分地区设立固镇县(驻固镇)。1970年宿县专区改称宿县地区,地区驻宿县。辖宿县、砀山、萧县(驻龙城镇)、灵璧(驻灵城镇)、泗县、五河、固镇、怀远、濉溪等9县。1977年将濉溪县划归淮北市领导。1979年设立宿州市,属宿县地区领导。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宿县地区的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划归蚌埠市。宿县地区1997年,面积9795平方千米,人口532.8万,辖宿州市和砀山、萧县、灵璧、泗县4县。行署驻宿州市。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埇桥区。宿州市设立埇桥区,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埇桥区的行政区域。宿州市辖原宿县地区的萧县、砀山县、泗县、灵璧县和新设的埇桥区。折叠地理环境折叠位置宿州市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16°09′-118°10′、北纬33°18′-34°38′。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襟连沿海,背倚中原,素有安徽省北大门之称。东至东北与江苏省宿迁、徐州接壤,西至西北与河南省商丘、山东省菏泽毗邻,南与安徽省蚌埠、淮北相连。总面积9787平方千米。总人口617万人(2007年)。辖1个市辖区、4个县。市政府驻埇桥区。[2]折叠地貌地处淮北平原东北部。西北黄河故道地势略高,中部有相山丘陵,其余大部为平原洼地。折叠水文主要河流有濉河、新汴河、沱河、浍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和洪泽湖。折叠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774~895毫米,年均气温15.7°C。宿州四季气候变化大,冬季十分寒冷,处于冬季的时间比较长,有四个月之久;夏日炎热,梅雨期持续时间较长。折叠编辑本段自然资源宿州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小麦、玉米、花生产量居全省第一,萧砀百里黄河故道是中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灵璧、泗县均为畜牧强县。煤层气探明储量600亿立方,煤炭探明储量60亿吨,占淮北煤田储量的75%以上,开发潜力巨大,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市已发现矿产28种。折叠矿产资源宿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28种,其中已探明一定储量的有17种,现已开发利用的有11种。从现有资源情况看,该市的资源以能源、非金属矿产为主,保有储量大,主要矿产地分布集中。其特点:一是矿产种类多,潜在价值大。发现的矿产有煤、煤层气、铁、铅、钾、白云岩、石灰岩、石英岩、硬质高岭土、耐火粘土、瓷石、金刚石、矿泉水等;已查明储量的有煤、铁、铅、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硬质高岭土、耐火粘土、瓷石、饰面石材等。大宗矿产为煤炭、煤层气、白云岩、石灰岩、硬质高岭土、瓷石、铁;有找矿前景的为石油、天然气、金刚石、含钾类岩石、石膏、金、铜、铅、石灰岩类观赏石、矿泉水等。二是矿产分布广,优势矿产储量大。煤、煤层气居全省前列,白云岩、大理石(饰面用灰岩)、耐火粘土位居全省第一,瓷石居全省第四。折叠生物资源宿州市森林植被属华北区系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全市计有木本植物60科、110属、275种,其中被子植物56科、102属、260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萧县皇藏峪和市直夹沟林场有两片天然次生林,为淮北地区仅存。林内计有木本植物140余种,对于生态学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据调查,全市共颁珍稀树种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1种(银杏),国家二级保护树种4种,(杜仲、鹅掌楸、厚朴、榉树)。省级珍稀树种4种(青檀、琅玡、紫茎、巨紫茎)。全市古树名木繁多,千年以上古银杏18株、数百年以上树龄的国槐14株、160年树龄杨树1株,140年树龄梨树近400株,500年以上园柏9株,近千年树龄青檀400余株,150年以上古皂荚3株,另外,还有千年以上的桂花,千年以上的黄杨,600年以上的朴树和数百年以上的古白腊、古厚壳树、古黄连木、古尹迁子。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30余种,其中兽类35种,鸟类188种,爬虫类15种,两栖类6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虎、蟒蛇、扬子鳄、鹦鹉、白薇、大鸨、金雕等;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猕猴、天鹅、鸳鸯、鹰类、隼类等。折叠编辑本段人口民族宿州市截止2012年全市总人口651.66万人,比上年增加2.43万人。常住人口537.8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城镇化率34.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8.88万人,出生率为13.65‰;死亡人口4.81万人,死亡率为7.4‰;自然增长率为6.2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9。18岁以下人口139.17万人,占总人口的21.4%,比上年末减少0.4个百分点;18-35岁人口193.3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2万人,占总人口的29.7%,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35-60周岁人口221.09万人,占总人口的33.9%,与上年持平;60岁以上人口98.02万人,占总人口的15.0%,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折叠编辑本段经济概况折叠综述宿州市宿州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民国11年(1922),宿城即有大小商号300余家。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开办的18家洋行垄断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摧残。抗日战争胜利后,宿城商业稍有复苏。解放前夕,全城尚有大小商店263家。建国后,逐步确立了国营商业的主导地位,同时发展了集体商业。1956年,完成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商业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改革开放以后,宿州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12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7%,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5.2%,增幅居全省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474.6亿元,增长11.1%,增幅居全省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381.5亿元,增长10.8%,增幅居全省第1位。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速上升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速回落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持平。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24.8:42.0:33.2调整为24.0:42.1:33.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235亿元,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125.6亿元,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亿元,增长12.3%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40元和9215元,分别增长8.2%、10.5%。节能减排达到省控目标,PM10平均浓度下降12.4%。[3]折叠第一产业宿州素有果海粮仓的美誉。萧县葡萄种植已有千年历史,为全国四大葡萄基地之一。泗县是“中国山芋之乡”。砀山酥梨年产量15亿斤,占全国梨总产量的八分之一,是中国水果生产10强县之一。符离集烧鸡作为中国四大名鸡之首享誉八方。建市前,宿城郊区专业菜农不多,部分农民把种植蔬菜作为副业,自产自销。1980年5月,建立了城西蔬菜公社,至1985年,市郊已发展到7个蔬菜专业队,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近1.8万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除受自然灾害影响外,各种作物的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14年粮食总产79.3亿斤,实现“十一连丰”,小麦单产再创新高。推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20个示范基地及园区完成投资7.9亿元,产值92.6亿元。培育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首位。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900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38家,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农田水利三年提升工程超额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埇桥区蝉联“江淮杯”一等奖,新汴河治理、淮水北调、小农水重点县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新增脱贫人口10万人。深入推进森林增长工程,新造林14.7万亩。林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埇桥获全国唯一的杨木产业示范区称号。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连续六年实现占补平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列入国家试点。折叠第二产业清朝末年,宿城工业仅有一些手工作坊,主要生产小型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民国初年,津浦铁路修通,宿城工业有了发展,私人投资先后兴办了打蛋厂、布厂、袜厂、小型火力发电厂、酒坊、糖坊等。抗日战争前夕,各种厂、坊近100家,产品达100多种。汪伪时期,各类工业受到严重摧残。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厂、坊得以恢复。到1985年,宿州市已形成以机械、纺织、食品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14年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440户。投入持续加大,工业投资532.2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50%、30%。工业用电量增长5.4%。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30亿元。各县区、园区实现首位产业产值292.9亿元,增长24.8%,实现首位产业税收8.2亿元,增长23.8%。四大园区加快发展,市经开区新引进上市公司3家,安特生化二期等退城进园项目相继建成;鞋城获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称号,野力体育等34家企业投产;宿马园区获首批中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称号,入驻项目86个;市高新区建设提速,华为等一批数量可观的现代通信及应用高新企业相继落户。园区截至2016年,宿州设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2个高新区。工业园区国家级开发区宿州市经济开发区萧县经济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砀山经济开发区灵璧经济开发区泗县经济开发区埇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意大利(宿州)制鞋工业园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泉山工业园产业园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中科云智慧(宿州)产业园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折叠第三产业建国前,宿城有3家银楼,8家银行。民国36年3月,宿城人王耕农创办城中信用社。建国初期,宿城设立了10家银行和2家保险公司。郊区信用社逐步发展。1955年,信用社大发展,郊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部建立信用社,并且聘请了协储员。1958年,三八人民公社下属24个大队全部建立了信用部。1970年,城郊区改为城郊人民公社,设诚郊信用社,下设7个信用点。1981年,中国农业银行宿州市支行建立。2012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014.77亿元,增长19.2%,其中,储蓄存款665.08亿元,增长18.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3.32亿元,增长22.2%。保险机构保险费收入30.32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01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1.31亿元。赔款和给付支出8.17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和给付支出4.41亿元,人寿险赔款和给付支出3.76亿元。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2亿元,增长13.6%,增幅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284.1亿元,增长14.3%;乡村零售额60.1亿元,增长10.7%。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34.0亿元,增长13.6%;商品零售310.2亿元,增长13.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家具、通讯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汽车等零售额分别增长17.1%、16.1%、40.2%和12.7%。201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51亿美元,增长21.8%,增幅比1-11月份提高4.1个百分点,增幅高出全省1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其中进口额0.77亿美元,增长22.8%,出口额5.74亿美元,增长21.7%。宿州知名企业皖北煤电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宿州江淮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宿州市符离集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煤三建皖王集团安徽新陇海药业有限公司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事业折叠科技事业宿州号称中国云都,拥有两个在全国都具有影响的云计算产业园:由宿州市政府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世纪互联”合作的“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以及由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建设的“中科云智慧(宿州)产业园”。前者总投资76亿元,是中国在建的最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后者总投资80亿元,是由中科院落实国家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总体要求,国家发改委统筹总体规划、指导全国布局的首个云计算产业示范园区。宿州在加速转型发展过程中,立足云计算首位产业定位,依托智慧互联云计算产业园和华为一站式云服务等,动漫渲染、网游手游、生物医疗、电子商务、终端制造等特色行业迅速兴起,云计算呈现出集群集聚发展和爆发式增长的良好态势,为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宿州电商谷”,是由北京网库互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以宿州高新区为项目载体,是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双方共同选拔和推动一批本市特色产业的企业代表打造单品电子商务平台,并引进其他区域的一批单品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宿州电商谷”。“日,“黄淮海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签约仪式在宿州市举行,这标志着宿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将成为撬动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新支点。折叠体育事业宿州是全国网球城市,2010年宿州投资4亿元,建成占地面积500亩宿州国际网球中心,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中国第三大职业女子网球大赛举办地。宿州承办的部分国家级以上赛事赛事时间中国宿州半程马拉松赛2015年第四届中国鞭陀大赛2015年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2012年宿州国际网球女子网球公开赛2014年宿州国际网球公开赛2015年折叠文化事业2014年,宿州市免费开放6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9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村,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有序推动”的原则,加快建设“一场、两堂、三室、四墙”,搜集、整理、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和文化遗存,实现了“一村一品”。全面完成202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3个高山台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分两年完成,目前已完成建设65%,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折叠医疗卫生该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6个,床位9515张,卫生人员总数超过1.5万人,每千人口床位数1.5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0.79人折叠会议论坛宿州曾经举办过多次国际盛会:2009年,举办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宿州是中国制鞋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永久举办地,2012年至2015年,已连续举办四次中国制鞋产业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举办宿州大数据应用高峰论坛。2016年,中国腐蚀控制发展论坛在宿州萧县举办。折叠交通事业宿州市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十分便捷。京沪铁路位于东郊, 公路网四通八达,水路可连接洪泽湖、淮河,是东部沿海省市经济向中西部梯度发展的过渡地带和交通要道,具有良好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了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公路连霍高速、泗许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徐明高速公路等在宿州市纵横贯穿。在建的济祁高速公路、济祁高速也即将通车。2013年宿州市公路总里程达1278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8.2公里,国道266.2公里,省道524.8公里,县道公里,乡村道路10177.2公里。104国道京福线、206国道烟九线、310国道连天线、311国道徐峡线穿境而过,连接南北、东西各地。全市公路密度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130.69公里和每万人21.15公里。铁路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呈“十”字状贯穿全境,宿淮铁路于日通车运行,京沪高速铁路经过宿州市,并设有车站。徐淮宿城际铁路也在稳步推进设中,为日后宿州的发展奠定了极为快捷的交通。宿州车务段是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运营基层单位,担负京沪干线和符夹线接发列车以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泗县、固镇县、五河县和蚌埠市经济区域的客货运输,管辖符离集、十里堡、宿州、宿州南、陵家桥、曹老集、徐家港等15个车站,全长117.5公里。宿州铁道线路类型名称始发站终点站途径站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宿州东站郑徐高铁郑州东站徐州东站萧县北站、砀山南站徐淮宿城际铁路徐州站宿州站萧县北站、宿州站萧淮客运联络线淮北站萧县北站萧县北站合青高铁合肥西站青岛站泗县站普速铁路 陇海铁路兰州站连云港东站萧县黄口站、砀山站符夹铁路符离集站夹河寨站萧县站京沪铁路北京站上海站宿州站宿淮铁路宿州站淮安站灵璧站、泗县站航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距徐州观音机场70多公里,距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均只200多公里,宿州机场项目也在积极推进。水路宿州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市区域内有浍河、新汴河、沱河、萧濉新河等河流。2013年,有7级以上航道里程176.23公里。其中五级航道142.41公里,六级航道15.73公里,七级航道18.09公里。新汴河和浍河沿线设有5个港口。主要航线由宿州港经洪泽湖至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经大运河至江、浙、沪等地;或经淮河到淮河沿岸各港口城市。市内交通公交车宿州市区有1路,2路,3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2路,13路,15路,16路,17路,18路,19路,21路,22路,26路,27路,28路,29路一共22个班次的公交车。有轨电车宿州选择现代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并完成了线网规划研究。折叠教育事业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级各类学校1776所,在校生97.21万人,招生32.63万人。其中幼儿园659所,在园幼儿21.68万人,招生12.71万人。小学840所,在校生42.25万人,招生8.37万人。初中202所,在校生16.29万人,招生5.63万人。特教学校5所,在校生1813人,招生810人。普通高中46所,在校生10.30万人,招生3.08万人。中职学校24所,在校生6.51万人,招生2.76万人。全市有教职工5.9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74万人。全市有省级示范普通高中10所。列入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学校2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6所,省级合格县区职教中心5所。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1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15个,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4所。高等教育院校名称建校时间学校属性学校类型主管部门办学层次宿州学院(宿州大学筹)1949年公立本科综合类安徽省教育厅 本科宿州鞋业学院2009年公立专科综合类安徽省教育厅大专宿州职业技术学院1950年公立专科理工类安徽省教育厅 大专皖北卫生职业学院1949年 公立专科医学类安徽省教育厅大专宿州技师学院2009年公立专科理工类安徽省教育厅大专安徽中原航空职业学院2015年 民办专科 航空类安徽省教育厅大专萧县师范学校1912年公立专科师范类安徽省教育厅中专+大专 灵璧高级职业技术学校1978年公立专科综合类安徽省教育厅大专宿州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公立专科理工类宿州市教育厅大专基础教育宿州主要中学类别学校列表职业学校宿州工业学校宿州逸夫师范学校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宿州保全中等职业学校萧县技工学校安徽防腐蚀工程技术学校宿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宿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省示范高中安徽省砀山中学安徽省萧县中学安徽省灵璧中学安徽省泗县中学安徽省宿城一中安徽省萧城一中普通高中宿州市第二中学宿州市第三中学宿州市第六中学宿州市第七中学宿州市第八中学宿州市第九中学宿州市第十一中学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折叠历史文化折叠文化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又有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秦汉设立蕲县。隋大业年间,通济渠(汴水)开通,古城宿州随着汴水漕运的兴盛逐步发展起来。唐宪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的治所。披揽前踪,历史似情有独钟,重笔浓墨,在这块土地上写下了许多悲壮激越的诗篇。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称这里“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秦末,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这里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之战,霸王别姬的旷古悲剧在这里绝唱。唐代中叶,宿人庞勋率戎云南的淮北卒起义,回师故里,兵困宿城,鏖战数旬,史卷上留下斑斑血迹。南宋时期,这里又是张浚、韩世忠抵御外侮、抗击金兵的“戎马之郊”。清末张乐行的捻军起义,席卷宿州大地。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在这里拉据。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四师的抗日健儿又在这片土地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刘、邓、陈、粟指挥的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在这里开辟了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是共军在这场战役扭转了内战的形势,蒋家国军开始落于下风,从而奠定了渡江战役的胜败。折叠美术梅花篆字中国文字自诞生之日起,其书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象形到表意,由具象到抽象,完成了对用笔、结体和章法布局的美化与完善构成了汉字的形式美。秦统一六国之后,由李斯在六国文字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形成小篆,统一了文字。官方使用的文字虽然统一了,但作为艺术的字体并没有消失,使得艺术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绚丽多姿。梅花篆字就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朵娇艳的奇葩。它是指在篆字的基础上,利用光学、距离、方位、色彩、水墨等笔法,将花镶嵌字中,将篆字与梅花巧妙地融为一体巧夺天工,富有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达到“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独特艺术效果。龙城画派“龙城画派”,发端于明末,形成于清代中期,发展壮大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书画家有王之麟、许辉祖、吴作樟、张太平、路荫南、侯子安、谢来占、王为翰、袁汝霖、刘云巢等,他们冲破笼罩画坛的“四王”画风,追逐时代新潮,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触写实,师法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技法意趣趋于相同,融合南北,形成了一种新的画风和流派。因其影响较大,活动中心又在龙城,故称“龙城画派”石刻艺术萧县石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雕刻艺术。始于汉代的画像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可谓源远流长。石刻取材于该县山中的青石,青石蕴藏丰富,质地细密,坚硬耐风化,宜于雕镂艺术品。自南朝宋至清末的长期岁月中,萧县石刻艺匠继承、发扬了汉代画像传统,并注重革新和丰富技法。先是唐宋墓前圆雕的出现,使石刻由单一平面刻发展为立体性雕镂,该县李石林村西李姓墓前的石猴、石羊、石马、石人,造型朴拙,线条简洁。明代萧县高浮雕,特别是透雕的新技法,把萧县石刻艺术推向了更高的水平;明代的庄里乡陶墟村牌坊,有20块透雕双面雕,其中包括4块镂空花板,剔透玲珑,技艺精湛;明代万历5年,萧县重建黉学大殿,殿前台阶中部刻有超高浮雕盘龙,造型奇特优美,线条张弛有度,刀法灵活多样。虽然该县石刻精品大多毁于天灾人祸,但石刻艺术却在汉族民间流传下来。折叠戏曲坠子戏坠子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安徽戏曲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坠子戏是一个具有浓郁淮北乡土气息、艺术个性化很强的地方戏曲剧种。其基本唱腔委婉多姿、丰富多彩,抒情性很强,大气动人;花腔小调幽默诙谐,衬词衬腔优美华丽;悲苦的“大寒韵”可催人泪下。坠子戏的表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些表演程式是从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模拟提炼而成的,具有较强的乡土化色彩。坠子戏的剧目大多由单口坠子戏中的“段子话”(说唱小段)与“蔓子话”(大部书)改编而成。其中传统大戏百余出,小戏、折子戏40余出,大小现代戏50多出。四平调四平调起源于安徽省砀山县周寨镇,在“砀山花鼓”的基础上,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为花鼓曲调配乐,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弦乐器,以梆子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取花鼓戏唱腔“四平八稳”之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剧种。由于四平调的演变发展过程脉络清晰,有证有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戏曲发展的缩影”,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日,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砀山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戏埇桥马戏艺术的前身是始于明末清初的民间杂技,到清朝末年已具有相当规模。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埇桥区的篙沟、桃沟、柳沟一带,杂技名人们率先将马、猴子、狗等动物表演引入演出,很受观众喜爱,后又开始尝试用杂技表演的形式来驯化动物,并很快收到成效。至30年代末,诸如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车、老虎钻圈、小狗识数等演出节目已经成熟,埇桥区真正意义上的马戏艺术由此逐步形成。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宿州市的墉桥区被称日上午,中国杂技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命名授牌仪式,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被正式授予“中国马戏之乡”称号,成为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此荣誉的县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鞭打芦花萧县坠子萧县农民画萧县剪纸花鼓戏灵璧钟馗画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砀山唢呐梆子戏灵璧皮影戏花腔渔鼓灵璧琴书萧县石刻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皇藏峪的传说灵璧菠林喇叭砀山四平调砀山年画灵璧磬石雕刻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王氏接骨膏药砀山毛笔制作技艺淮北花鼓戏泗州戏宿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台寺遗址小山口遗址金寨文化遗址涉故台垓下古战场遗址皇藏峪汉墓群闵子骞祠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隋唐大运河遗址萧窑遗址蕲县古城折叠诗歌宿州是白居易故里,白居易曾在宿州生活了22年!这22年是白居易从11岁到33岁的青少年时期,这22年是诗人学习、起步的人生奠基阶段。白居易没有这22年宿州水土的养育就没有后天的辉煌;他那诸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是人们信手拈来的哲理;他描绘的《卖炭翁》、《观刈麦》引发万千劳动者衷心的共鸣;他抒写的《长恨歌》、《琵琶行》令普天下人凝泪动情;他那“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竟化成亿万情男痴女的山盟海誓。苏轼在宿州过上元佳节期间,曾作诗极言宿州上元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白云乡”是用典。《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淮南”,系路名,道名(宋时行政区名),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今属安徽。“第一州”,即指宿州。王绩在东臬(今五柳风景区)结庐隐居,自称东臬子,种黍酿酒,采种中药自用,闲时写诗著文,其中有《新园旦坐》,诗曰:“林宅资余构,园亭今创营。接梨过半箸,从此近全生。凿沼三泉漏,为山九仞成。草香罗户穴,茅茹结檐楹。松栽一当伴,柳种五为名。独对三春酌,无人来共倾。”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王绩把他的别业(别墅)新园起名为五柳,据此,此地得“五柳”之名。苏轼·南乡子(宿州上元)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折叠方言宿州方言总体属于北方方言,各县区略有差别,分别属于中原官话的商阜片(埇桥区、灵璧)、徐淮片(砀山、萧县)、信蚌片(泗县),天津话也源于宿州方言。赛珍珠虽然从小生活在江南的镇江,但是她学习的是北方方言,所以1917到宿州的时候,她很容易听懂本地的方言,还为她的丈夫农学家Buck做翻译。她在作品里面称呼宿县为“南徐州”,是因为按照宿县方言的读音,宿(xǔ)州和徐(xū)州几乎一样不易区分,所以宿县人都自称宿县为南徐州,称徐州为北徐州(1911年民国废州置县开始,使用了1100多年的宿州才改称宿县,所以1920年代的成年人应该会自称宿州,也就是南徐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将“宿州”称为“虚(xǔ)县”(宿县)。折叠饮食宿州的风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午饭吃馒头、饼。只有夹沟一带的少数丘陵中产大米,名为“香稻米”,曾经是贡米。米制品通常只有端午节的粽子。春节期间几乎只吃面食。元宵节做杂面油灯,置于门前、鸡圈等处辟邪。大年三十(腊月的最后一天)早上贴春联,忙活做饭炒菜,全家团圆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点整放鞭炮开饭,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饺子为主,初一早上一大早要带第一锅饺子上坟祭祖且这顿饺子必须是素馅的不沾荤且饺子汤里要放入各种粮食,以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点心有油炸丸子、焦叶子(面片,当地叫“猫耳朵儿”)、蚂蚱腿(细小不长的形似蚂蚱的拐弯的腿一样的面制品,加糖和姜末),这些点心都要在腊月二十九之前做好。年夜饭不是正餐(通常是吃饺子(这个风俗似乎其他地方未见),晚餐也是正餐,准备各种菜品,比较丰盛,当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一挨家拜年,以及进城逛街赶集,初二接姑、姨等亲戚。折叠知名特产嵇康是养生大家,是中国第一个写出《养生论》的宿州人。宿州地处淮河流域,宿州菜是安徽沿淮菜的集大成者,宿州菜有质朴、酥脆,咸鲜、爽口的特色。在烹调上长于烧、炸、馏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鱼”、“香炸琵琶虾”,“鱼咬羊”、“老蚌怀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宿州名点有啥汤、符离集烧鸡、蕲县马蹄烧饼、栏杆牛肉、砀山桶子鸡、萧县羊肉汤、奶汁肥王鱼、浍河鲤鱼等。产自黑龙潭的肥王鱼,加上独特的烹饪技巧,使宿州的奶汁肥王鱼成为其中不可多得的菜品,而符离集烧鸡更将宿州风味的高深烹饪技法表现地淋漓尽致。品过大菜之后,再品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清新爽口,不仅有利于健康,而且更衬出大菜的美味。[4]宿州特产种类名称知名水果萧县葡萄、帽山萝卜、萧县提子、萧县水晶梨、萧国圣桃、萧县石榴、萧县胡萝卜、泗县山芋、砀山酥梨、夹沟香稻米特色小吃萧县羊肉汤、皇藏峪蘑菇鸡、萧县面皮、拔丝、把子肉、杂烩、团子、瓤菜、王二嫂子茶、烙馍面筋汤、糖糕、符离集烧鸡、烧饼、啥汤、地锅鸡、油酥馍、蛙鱼、油炸丸子、草沟烧饼、盐豆、面疙瘩、烫面、肉盒、奶汁肥王鱼、萧县炒碗工艺品乐石砚、灵璧石、萧县剪纸、钟馗画、萧县石刻、砀山年画、磐石刻折叠节日宿州节日名称时间地点伏羊文化节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全市宿州网球节每年十月十七埇桥区龙城十月古会农历十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萧县萧县书画艺术节一月八日至十日(三年一届)萧县砀山梨花节每年三到四月份砀山灵璧奇石文化博览会每年5月6日至9日灵璧砀山酥梨采摘节每年9月19日至10月10日砀山泗州戏文化节每年11月16日(两年一届)泗县孝善文化节每年三月十四日萧县皇藏峪文化旅游艺术节每年四月二十五萧县中国灵璧石文化节每年11月8日灵璧中国马戏艺术节每年10月19日埇桥区展开折叠编辑本段风景名胜折叠简述雄壮的历史又赋予了古城宿州这块土地灿烂的胜迹。这里曾是老子、庄子出入论道之地,也曾留下孔子游说的轮迹。鄢陵季子挂剑徐公墓以践“心许”的掌故誉贯古今,“鞭打芦花车牛返”作为道德文章的典范,使闵子骞成为孔子高足“七十二贤”之端,闵子祠为读书人膜拜了两千五百多年。当年陈涉筑台誓盟的大泽乡涉故台,如今仍高台岿然游人纷至;缘刘邦藏身避祸而得名的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方园50里内山峦叠翠,霞蔚云蒸,千年古刹——瑞云寺掩映在群山林海之中,宛如镶嵌在千里平原上的一颗明珠。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掩香埋玉的虞姬冢;李白饮酒放歌的宴嬉台;白居易留连寓居的东林草堂;苏轼留下墨宝扶疏亭。宿州市境内的五柳风景区,青山、碧水、珠泉、翠竹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浑然一体,登临怀古,令人壮心不已。砀山被国家命名为生态县,境内的百里黄河故道,经过多年改造,已经建成果海绿州。截止2016年1月,宿州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A级景区12家,其中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5家,2A级3家。宿州A级景区4A级灵璧奇石文化园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灵璧现代农业博览园虞姬文化园--3A级钟馗酒文化博物馆虞姬文化园江上青烈士殉难地饮马泉山庄五柳风景名胜区-2A级梅山森林公园突山风景区砀山梨树王景区折叠著名景点类型景点人文景观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虞姬墓、龙脊山、林探花府、虞姬文化园、扶疏亭、林探花府、宴嬉台、灵璧奇石文化园、中国百孝文化园、花果山旅游区、三仙台、萧县博物馆、汉墓群、陶谦墓、苏轼发现煤炭处、朱陈村、车牛返、郭庄、苏迈墓、宿州博物馆、中国宿州白居易文化园、赛珍珠故居、雪枫公园、宿州古城墙、中国古鞋博物馆、永堌古镇、白居易东林草堂遗址、闵子墓自然景观五柳风景区、宿州三角洲公园、砀山梨树王、磬云山、灵璧农业观光示范园、梅山森林公园、黄河故道湿地公园、龙湖公园、龙霄公园、费村、永堌水库、梅山森林公园、凤山森林公园、龙山公园、黄河故道湿地自然保护区、天一角地下溶洞、故道夕照、凤翔体育场馆、岱湖公园、栲栳泉、雾猪泉、麻虾泉、拔枣泉、银河公园、沱河景观带、及柳韵曲溪景区、新汴河风光带、南环公园、宿州市植物园古刹寺庙圣泉寺、天门寺、闵子骞祠、瑞云寺、广济寺、萧县孔庙、龙泉寺、竹林寺、三圣阁、千佛禅寺、粉榆寺战役遗址陈胜吴广起义旧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垓下古战场、涉故台、金寨文化遗址、花甲寺遗址、萧城旧址、大蔡庄遗址、北泉遗址、陶墟遗址、城阳遗址、萧窑遗址、黄庙战役纪念碑、陈展真烈士纪念碑、淮海战役包围杜聿明部中心战场、萧宿铜灵抗日纪念馆符离大道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五柳风景区、天门寺、萧窑遗址、沈峪溶洞、倒流河、朱陈村、闵子祠、泰山又寺、镇头寺、马皇后故里、龙脊山、夹沟镇、清水村、淮北榴园石榴博物馆、陈少沟村、永堌水库、五眼泉、小山口遗址、龟山、永乐大帝雕像、九顶凤凰山、捻军寨、奶奶庙遗址、梁套水库、牛口水库、乾山、黄花洞、白居易东林草堂遗址、符离镇折叠 欢迎关注【今日电视报】,您的关注就是【今日电视报】的动力!相关文章猜你喜欢中国不动产海外投资联盟小邦度假今日安海凤堰旅游爱视官微#统计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特产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