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杨丽萍是不是聋哑人人,今年25岁。因为家庭困...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5岁才知道自己是聋哑人,29岁上春晚一夜成名!富商苦追8年无果有些人也许会一夜成名,流芳千古,也有的人就像流星一样,一闪即逝,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主角,也许说出她的名字你没有印象,但我相信你一定看过她的舞蹈,曾被誉为中国最顶尖的艺术家之一。大家还记得春晚上那个震撼人心的舞蹈《千手观音》吗?当时震撼了全国人民的舞蹈,将一个舞者千姿百态的美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就是该舞蹈的领舞者——邰丽华。也让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认识了她,她也因此红遍了大江南北!节目播出后,大家都对邰丽华进行了人肉搜索,原来她是一位聋哑人,作为一名舞者,正常人要练到这种程度就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可见当时对于一个聋哑人来说,要付出多少汗水才换来了春晚上几分钟的经常表演。1976出生的邰丽华来自湖北宜昌的一个寻常家庭,从小就对音乐有着很大的兴趣,听到音乐之后会跟着跳起舞来!可是噩梦突然降临,在她只有2岁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而注射了大量的霉素,从此再也听不见世间的声音了,那时候她还小,只是看到了父母满脸的愁容和担心!在5岁的时候由于和同伴玩耍,她才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同,自己是一位聋哑人。
上一页&1共5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聋哑人走丢13年后找到父母 曾2次因盗窃被判刑
一家人喜极而泣。京华时报记者陶冉摄
向大巧的父母为民警送上锦旗。
向大巧安慰姐姐。
昨天上午,聋哑人向大巧在京与分别了13年的父母团聚,一家人抱头痛哭。13年前,年仅12岁的向大巧在京走失,与父母失去了联系。由于他将自己的姓氏“向”,错写为“何”,导致警方一直没能够帮他找到家人。直到不久前,海淀公安分局圆明园派出所民警任宝国经仔细筛查,发现向大巧实际姓“何”,最终找到了其父母,一家人才得以团聚。这13年来,志愿者郝悦一直照顾着向大巧。
久别重逢一家人相拥而泣
昨天中午11点,海淀区明光桥学院派小区一间房屋内,今年25岁的聋哑人向大巧双手紧紧握住志愿者郝悦的手,眼睛望向窗外。这里是郝悦朋友经营的一家宠物猫休闲屋,向大巧常来这里照看猫咪。
中午11点30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郝悦站起身来走向大门,向大巧紧跟在郝悦身后。郝悦将门打开,向大巧的父亲向绍明最先跨进屋内。当看到向大巧后,向绍明“哇”地哭出声来,一把将向大巧抱入怀里,随后挤进屋的向大巧母亲苏绍玉也赶紧上前抱住了儿子。向大巧抱着父母,眼泪簌簌流下,嘴里发出“哦哦”的闷响。此时,志愿者郝悦退到了人群后面的角落,冲着向大巧微笑。趁大家不注意,她还偷偷擦拭了眼角的眼泪。
随后,通过郝悦用哑语手势做翻译,记者询问了大巧未来的打算。向大巧用手语表示,自己曾想到过能见到父母,这次真的见到父母了十分高兴。目前,他准备和家人回四川过年,随后还会回来看看,将来在四川或北京工作都行。当郝悦用哑语手势转达记者“想对郝悦说些什么”的提问时,大巧用手反复指了指自己的心脏。“他说自己会一直想念我的”,郝悦说。
聋哑人走丢父母苦找多年
向绍明说,2003年,他和妻子在京打工,将向大巧也一起带到了北京。当年4月12日下午5点,年仅12岁的向大巧出门玩耍,直到吃晚饭时还没有回来。“以前大巧会出去捡废品卖,但也不会这么久不回来。”向绍明说。
久久不见儿子归来,向绍明夫妇连忙发动亲戚和工厂工友数十人外出寻找,并打电话报警。但一直到次日凌晨3点,仍未找到向大巧。苏绍玉坐在马路牙子上哭成了泪人,一度昏厥。警方介入调查后,询问了附近的孤儿院、救助站,均未发现线索。
多年来,向绍明夫妇一直未放弃过对儿子的寻找,他们走遍了北京各个区县的街巷村落。因担心儿子被乞丐拉去行乞,向绍明还专门前往各区地铁站等乞丐乞讨集中的地方查找询问,仍然一无所获。“我曾拿着孩子照片给乞丐们看,都说没见过。”此外,向绍明夫妇还发动亲友四处张贴寻人启事,也没有获得线索。“可能孩子不在了”,母亲苏绍玉说,她经常整夜无眠,“我曾想过孩子被拉去卖了器官,又想过被打断腿成了乞丐,一想到这儿,我心里就和割肉一样疼”。
日,向绍明夫妇离京返回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临走前他们仍拜托留在北京的亲友帮忙找寻儿子的下落。
因写错姓氏民警难寻线索
向大巧也不记得自己当天怎么走丢的,据志愿者郝悦回忆,向大巧曾通过手语告诉她,走丢那天,他看着周围陌生的道路不知所措,后来曾乘坐过一段公交车,最后到了昌平区。由于肚子饿又没钱,向大巧从路边商店偷食品吃,被店主发现打了一顿,送到了派出所。
在接受民警问询时,没有上过学的向大巧无法表达,只能在纸上用手划出了自己的名字,然而由于不怎么识字,他把“向”错写成了“何”。然而就因为这一个错字,派出所民警一直未能查找到向大巧父母的信息。最终,向大巧被送往河北省廊坊市民政局下属一家孤儿院。
曾误入歧途决心改过自新
2003年底,当时正在上大二的郝悦成为一家救助机构的志愿者,在前往孤儿院做志愿服务时遇到了向大巧。“我当时会哑语,和大巧交流,知道了他的遭遇,开始关注他。”
此后,郝悦和救助机构负责人商议,将向大巧接到了北京市第三聋哑人学校上学。为满足入学条件,郝悦和另一名志愿者每周五都将向大巧接到家中居住,每周日再送他回校上学。
2008年起,17岁的向大巧结识了校外曾参与违法犯罪的聋哑人。“大巧开始学坏,因为打架被学校劝退,后又曾两次因盗窃被判刑。”郝悦说,2008年向大巧因多次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后,她和其他志愿者给向大巧租了房子、找了工作。但向大巧并不想工作,他和社会不良人员越走越近,甚至开始从郝悦手中骗钱。
2008年和2010年,向大巧两次因盗窃被判刑,后经未成年人犯管教所民警教育,决心改过。2011年,20岁的向大巧走出管教所,主动找到郝悦,提出自己要找工作。随后,向大巧先后在搬家公司和汉堡店等地打工。
民警经筛查找到孩子父亲
郝悦说,向大巧在学校学习期间,班主任曾找到了她,称向大巧想起了父母和姐姐的名字是“何绍明”“苏绍玉”和“何苏”。得到线索后,郝悦立刻和曾办理大巧案件的派出所民警联系查阅户籍系统,同时通过自己的人脉寻找大巧家人,然而始终未能有所突破。
2015年年底,一次偶然机会,海淀公安分局圆明园派出所民警任宝国通过朋友认识了郝悦。当得知向大巧的遭遇后,任宝国打算再去查询下向大巧家人的信息。
任宝国在公安内部户籍系统输入了“何绍明”的名字,发现全国有100多位同名男子,但没有一个是向大巧父亲,查询“苏绍玉”和“何苏”也同样无果。调查再次陷入僵局,任宝国并未因此放弃。他分析向大巧走失时只有12岁,根据这条线索,他从查询出的数百人中,选出了年龄在40到60岁之间的人,并对这些人的家庭信息进行查询。
当任宝国在查看一名为“苏绍玉”女子的家庭信息时发现,“苏绍玉”的丈夫是“向绍明”。“我当时恍然大悟,很有可能大巧小时候没搞清楚自己的姓,将‘向’写成了‘何’,而他自己和父亲本来是姓向的。”此后,任宝国经与向绍明在北京的房东、四川老家的村干部了解,确认向绍明在北京打工时儿子丢失,并最终通过电话与向绍明取得了联系。
接民警电话夫妇连夜来京
“我当时接到电话以为是骗子呢。”向绍明回忆,今年1月30日早上10点,由于曾接到过诈骗电话,向绍明对任宝国打来的电话产生质疑,当属地公安机关和政府出面证实后,向绍明的寻子希望再次被点燃。经查看任宝国发来的向大巧照片,向绍明认出了照片中的男孩正是自己当年走失的儿子。“当时我和孩子他妈一下就叫出了声,和同乡借了辆车,连夜开车往北京赶。”
昨天凌晨,向绍明一家开车抵京。任宝国通过郝悦将这一消息在前一天告诉了向大巧。向大巧得知父母找到了之后十分高兴,他前往商场给自己买了一个大号行李箱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同时也给郝悦买了一份礼物。“孩子太高兴了,看他激动地打着哑语,我的心里真心为他高兴。”郝悦说,从2003年认识大巧以来,自己一直把他当做弟弟看护,如今弟弟找到了亲人,自己虽有不舍,但还是希望郝悦能回到家人怀抱。郝悦称,由于此前救助机构刚给大巧上了北京市昌平区的户口,向大巧将来的户籍是留还是转,还需再做商议。
京华时报记者常鑫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聋哑人走丢13年后找到父母 曾2次因盗窃被判刑
07:25 &&来源:
&&编辑: 喻倩媛 &&责任编辑: 马兰
一家人喜极而泣。京华时报记者陶冉摄
向大巧的父母为民警送上锦旗。
向大巧安慰姐姐。
昨天上午,聋哑人向大巧在京与分别了13年的父母团聚,一家人抱头痛哭。13年前,年仅12岁的向大巧在京走失,与父母失去了联系。由于他将自己的姓氏&向&,错写为&何&,导致警方一直没能够帮他找到家人。直到不久前,海淀公安分局圆明园派出所民警任宝国经仔细筛查,发现向大巧实际姓&何&,最终找到了其父母,一家人才得以团聚。这13年来,志愿者郝悦一直照顾着向大巧。
久别重逢一家人相拥而泣
昨天中午11点,海淀区明光桥学院派小区一间房屋内,今年25岁的聋哑人向大巧双手紧紧握住志愿者郝悦的手,眼睛望向窗外。这里是郝悦朋友经营的一家宠物猫休闲屋,向大巧常来这里照看猫咪。
中午11点30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郝悦站起身来走向大门,向大巧紧跟在郝悦身后。郝悦将门打开,向大巧的父亲向绍明最先跨进屋内。当看到向大巧后,向绍明&哇&地哭出声来,一把将向大巧抱入怀里,随后挤进屋的向大巧母亲苏绍玉也赶紧上前抱住了儿子。向大巧抱着父母,眼泪簌簌流下,嘴里发出&哦哦&的闷响。此时,志愿者郝悦退到了人群后面的角落,冲着向大巧微笑。趁大家不注意,她还偷偷擦拭了眼角的眼泪。
随后,通过郝悦用哑语手势做翻译,记者询问了大巧未来的打算。向大巧用手语表示,自己曾想到过能见到父母,这次真的见到父母了十分高兴。目前,他准备和家人回四川过年,随后还会回来看看,将来在四川或北京工作都行。当郝悦用哑语手势转达记者&想对郝悦说些什么&的提问时,大巧用手反复指了指自己的心脏。&他说自己会一直想念我的&,郝悦说。
聋哑人走丢父母苦找多年
向绍明说,2003年,他和妻子在京打工,将向大巧也一起带到了北京。当年4月12日下午5点,年仅12岁的向大巧出门玩耍,直到吃晚饭时还没有回来。&以前大巧会出去捡废品卖,但也不会这么久不回来。&向绍明说。
久久不见儿子归来,向绍明夫妇连忙发动亲戚和工厂工友数十人外出寻找,并打电话报警。但一直到次日凌晨3点,仍未找到向大巧。苏绍玉坐在马路牙子上哭成了泪人,一度昏厥。警方介入调查后,询问了附近的孤儿院、救助站,均未发现线索。
多年来,向绍明夫妇一直未放弃过对儿子的寻找,他们走遍了北京各个区县的街巷村落。因担心儿子被乞丐拉去行乞,向绍明还专门前往各区地铁站等乞丐乞讨集中的地方查找询问,仍然一无所获。&我曾拿着孩子照片给乞丐们看,都说没见过。&此外,向绍明夫妇还发动亲友四处张贴寻人启事,也没有获得线索。&可能孩子不在了&,母亲苏绍玉说,她经常整夜无眠,&我曾想过孩子被拉去卖了器官,又想过被打断腿成了乞丐,一想到这儿,我心里就和割肉一样疼&。
日,向绍明夫妇离京返回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临走前他们仍拜托留在北京的亲友帮忙找寻儿子的下落。
因写错姓氏民警难寻线索
向大巧也不记得自己当天怎么走丢的,据志愿者郝悦回忆,向大巧曾通过手语告诉她,走丢那天,他看着周围陌生的道路不知所措,后来曾乘坐过一段公交车,最后到了昌平区。由于肚子饿又没钱,向大巧从路边商店偷食品吃,被店主发现打了一顿,送到了派出所。
在接受民警问询时,没有上过学的向大巧无法表达,只能在纸上用手划出了自己的名字,然而由于不怎么识字,他把&向&错写成了&何&。然而就因为这一个错字,派出所民警一直未能查找到向大巧父母的信息。最终,向大巧被送往河北省廊坊市民政局下属一家孤儿院。
曾误入歧途决心改过自新
2003年底,当时正在上大二的郝悦成为一家救助机构的志愿者,在前往孤儿院做志愿服务时遇到了向大巧。&我当时会哑语,和大巧交流,知道了他的遭遇,开始关注他。&
此后,郝悦和救助机构负责人商议,将向大巧接到了北京市第三聋哑人学校上学。为满足入学条件,郝悦和另一名志愿者每周五都将向大巧接到家中居住,每周日再送他回校上学。
2008年起,17岁的向大巧结识了校外曾参与违法犯罪的聋哑人。&大巧开始学坏,因为打架被学校劝退,后又曾两次因盗窃被判刑。&郝悦说,2008年向大巧因多次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后,她和其他志愿者给向大巧租了房子、找了工作。但向大巧并不想工作,他和社会不良人员越走越近,甚至开始从郝悦手中骗钱。
2008年和2010年,向大巧两次因盗窃被判刑,后经未成年人犯管教所民警教育,决心改过。2011年,20岁的向大巧走出管教所,主动找到郝悦,提出自己要找工作。随后,向大巧先后在搬家公司和汉堡店等地打工。
民警经筛查找到孩子父亲
郝悦说,向大巧在学校学习期间,班主任曾找到了她,称向大巧想起了父母和姐姐的名字是&何绍明&&苏绍玉&和&何苏&。得到线索后,郝悦立刻和曾办理大巧案件的派出所民警联系查阅户籍系统,同时通过自己的人脉寻找大巧家人,然而始终未能有所突破。
2015年年底,一次偶然机会,海淀公安分局圆明园派出所民警任宝国通过朋友认识了郝悦。当得知向大巧的遭遇后,任宝国打算再去查询下向大巧家人的信息。
任宝国在公安内部户籍系统输入了&何绍明&的名字,发现全国有100多位同名男子,但没有一个是向大巧父亲,查询&苏绍玉&和&何苏&也同样无果。调查再次陷入僵局,任宝国并未因此放弃。他分析向大巧走失时只有12岁,根据这条线索,他从查询出的数百人中,选出了年龄在40到60岁之间的人,并对这些人的家庭信息进行查询。
当任宝国在查看一名为&苏绍玉&女子的家庭信息时发现,&苏绍玉&的丈夫是&向绍明&。&我当时恍然大悟,很有可能大巧小时候没搞清楚自己的姓,将&向&写成了&何&,而他自己和父亲本来是姓向的。&此后,任宝国经与向绍明在北京的房东、四川老家的村干部了解,确认向绍明在北京打工时儿子丢失,并最终通过电话与向绍明取得了联系。
接民警电话夫妇连夜来京
&我当时接到电话以为是骗子呢。&向绍明回忆,今年1月30日早上10点,由于曾接到过诈骗电话,向绍明对任宝国打来的电话产生质疑,当属地公安机关和政府出面证实后,向绍明的寻子希望再次被点燃。经查看任宝国发来的向大巧照片,向绍明认出了照片中的男孩正是自己当年走失的儿子。&当时我和孩子他妈一下就叫出了声,和同乡借了辆车,连夜开车往北京赶。&
昨天凌晨,向绍明一家开车抵京。任宝国通过郝悦将这一消息在前一天告诉了向大巧。向大巧得知父母找到了之后十分高兴,他前往商场给自己买了一个大号行李箱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同时也给郝悦买了一份礼物。&孩子太高兴了,看他激动地打着哑语,我的心里真心为他高兴。&郝悦说,从2003年认识大巧以来,自己一直把他当做弟弟看护,如今弟弟找到了亲人,自己虽有不舍,但还是希望郝悦能回到家人怀抱。郝悦称,由于此前救助机构刚给大巧上了北京市昌平区的户口,向大巧将来的户籍是留还是转,还需再做商议。
京华时报记者常鑫
原标题:分别13年走失聋哑人与家人团聚
你可能感兴趣的: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冯燕飞:考中三所大学的聋人考生(组图)_网易新闻
冯燕飞:考中三所大学的聋人考生(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冯燕飞家的房子比较简陋,墙上的瓷砖已经开始剥落  冯燕飞家住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三里旺村,今年已经25岁,在所有申请捐助的贫困生中,这是个“超龄生”。从外表看,他还像个稚嫩的少年,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不说话的时候显得有点害羞。说话的时候,他会用眼睛专注地看着你,生怕你领会不了他话语的意思。
  7月10日,冯燕飞收到了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该校聋人工学院的录取分数为260分,而他的成绩是320.5分,高出了60.5分。
  8月5日,记者来到冯燕飞家采访时,他和妈妈乔玉华早早地就等在院门口。
  A 3所大学向他伸出橄榄枝
  与村里别的人家相比,冯燕飞的家显得有些简陋。房子还是冯燕飞父亲冯宝忠与母亲乔玉华结婚时盖的,二十几年没有翻修过。去年冬天,因为承受不了雨水雪水长期的侵蚀,五间房塌了三间。实在没法住了,冯宝忠与乔玉华不得不从太原城里打工的地方回到家里修房。在这个尚有两个成年儿子在求学的家庭里,每一笔花销都得精打细算,如果想好好修,就得四处借贷。最终,冯宝忠夫妻只是将塌了的房子草草修了修。
  乔玉华在自家院子里种了豆角、西红柿、黄瓜、菠菜等蔬菜,还栽了苹果树、枣树、桃树等果树,这样,全家就不用花钱买蔬菜水果,省掉一笔生活开支。
  乔玉华给记者拿来一沓儿子冯燕飞在太原聋人学校就读时获取的各种奖状,去北京、天津、南京参加各大学聋人学院高考时的准考证,还有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冯燕飞腼腆地看着妈妈做的这一切,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从冯燕飞的奖状可以看出他在太原聋人学校学习阶段的努力。年度,他因期末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学生,并获得300元奖学金;2012年4月,在学校举办的作文大赛上,他获得高中组一等奖,在第二届中学数学学科竞赛中,获得高中组一等奖;2013年12月,在学校举办的第一届高中语文学科竞赛中,他又获得高三年级组二等奖。
  乔玉华为儿子取得的这些成绩感到骄傲,“这娃就是好学!”这是她对儿子的评价。
  今年3、4月间,冯燕飞曾在班主任耿慧萍的带领下,与同学一起参加了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单考单招残障生考试。
  冯燕飞在3次考试中的发挥都不错,成绩优异,3所大学都向他伸出橄榄枝。冯燕飞内心是有倾向性的,他更想去天津理工大学,因为那里的考试更难,题型更深,要求更严格,所以,他坚持认为那里的教学质量也会更好。最终,他放弃了另外两所大学,选择了天津理工大学。
  B 14岁时因为一次意外致聋
  冯燕飞并非先天性耳聋,也非注射药物所致,而是由于一次意外,这次意外发生在他14岁的时候。
  2003年秋天,冯燕飞升入清徐县一所中学读初一。他的优秀很快就在班里显现出来,每次月考,他都名列前茅。不过,冯燕飞性格内向,很少和同学交流,只是喜欢默默地学习。
  当年12月中旬的一天深夜,学校的集体宿舍已经熄灯,冯燕飞和同学们就快要进入梦乡的时候,宿舍里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黑暗中,学校外面的5个人,围殴了冯燕飞的下铺同学。那一夜,宿舍里的咒骂声、讨饶声、厮打声、惨叫声,把冯燕飞吓得躲在自己的被窝里,完全不敢出声。别的同学也像他一样,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围殴事件随着5人逃走结束,下铺被打的同学已经奄奄一息,浑身是血。得知消息的校长、老师们立刻把这位同学送到医院急救,冯燕飞等人也被通知要为当晚发生的打人事件作证。
  冯燕飞没有形容他当时被惊吓的程度,记者无从得知。事后,他也没有告诉父母在学校曾经发生过的这次打架事件,只说要去外村二姨家住几天。
  很快,二姨发现冯燕飞有点不对劲,和他说话,他总是显得很茫然,仿佛没听见,叫他吃饭,叫几次也不来。一开始,二姨有点恼火,后来发现只有对着他的耳朵大叫他才能听见。二姨立刻把这一发现告诉了乔玉华,乔玉华和丈夫赶来把冯燕飞接回家。观察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得到了一个心碎的结论:孩子聋了。
  接下来,是漫长的求医之路。冯宝忠、乔玉华两口子带着冯燕飞跑遍了北京、天津、湖南、太原的大医院,得出的结论一致:神经性耳聋。就是因为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导致的耳聋,很难治愈。冯宝忠夫妇无法相信这一事实,又找了一些中医给孩子喝中药、针灸,都未见效。家里的钱花光了,冯燕飞被鉴定为二级听力残障人士。
  从此,冯燕飞便休学了。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困境,他去亲戚开的印刷厂打工,帮忙做点杂务。农忙时,他也会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但是,看到调皮的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他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他还是想上学。
  C 休学7年后进入聋人学校
  休学的7年里,冯燕飞并不快乐。乔玉华夫妇看着孩子紧锁的眉头,也为他着急。“可是,他的耳朵已经听不见了,怎么去正常的学校上学呢?”乔玉华说,当时她和丈夫都愁死了,不知道怎么帮听力残障的大儿子圆他的上学梦。
  2010年,乔玉华偶然听人说太原有个聋人学校,对学生的年龄没有限制,随时可以入学。而且,将来还能参加聋人高考,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她赶紧带着冯燕飞去了太原聋人学校。
  21岁的冯燕飞经过简单测试,被安排在初三年级学习。他成了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同学们都把他当成大哥哥。他也是班里最刻苦的学生,同学有问题都爱问他。
  在这里,冯燕飞学会了手语。他用手语和同学、老师交流。班主任耿慧萍很喜欢冯燕飞。在她眼里,冯燕飞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他生活上很节俭,不乱花一分钱。聋人高考都是单考单招,学生报哪个学校都要事先想好。以冯燕飞的成绩,考很多大学聋人学院的本科都不成问题,但他出于对经济因素的考虑,选择了天津,目的就是不想多花路费。”
  耿慧萍说,还有一件事也让她特别感动。太原聋人学校每年暑假都会安排高三应届毕业生到外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心里,她很想让冯燕飞参加。“他是个刻苦的孩子,学习本身没有问题,再有一些社会实践经验,对他将来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况且,当时他已经知道自己被天津理工大学录取,精神上没有任何压力。就因为怕花钱给家里添负担,他后来放弃了这次社会实践,我感到特别遗憾。”
  今年,太原聋人学校有两个班共42名高三毕业生,全部得以继续升学,有的是本科,有的是专科。“冯燕飞是佼佼者,考的大学最理想。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为他骄傲。”耿慧萍说。
  学业是第一位的我不想放弃梦想
  冯燕飞虽然是聋人,却仍然习惯用声音语言与外界交流。在乔玉华的帮助下,记者与他进行了一段简短的交流。
  记者:21岁还坚持要去聋人学校上学,当时凭借的是什么样的动力?
  冯燕飞:想念书,就是想念书。休学7年,我每天都梦想着有一天还能背上书包走进学校。打工的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下班回家抱着各种书看。
  记者:你今年25岁,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很多人在你这个年龄都结婚了,有没考虑过婚恋问题?
  冯燕飞:我现在一无所有,没有资格也没有时间考虑谈恋爱的事。在我心里学业是第一位的,先把4年本科读下来,将来站稳脚跟,有了事业和稳定的收入,再想这些。
  记者:如果家里没钱供你读书怎么办?
  冯燕飞:在报考大学之前,我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也曾决定要放弃。但我父母一直鼓励我,说只要我想上大学,他们不管怎样都要供我上出来。上个星期我在读《山西晚报》的电子版时,突然看到了“爱心圆梦·助学行动”要资助贫困生上大学,就赶紧让我妈帮我打热线电话报了名。我不想放弃梦想,阿姨,真的。
  记者手记
  即便残疾也不能阻挡梦想
  梦想其实是很强大的东西,一旦它在你心里形成一个小小火焰,就很难再熄灭,总有一天会以燎原之势,改变你一生的命运走向。
  在冯燕飞身上,记者看到了这一点。他内向、胆小、脆弱,一次打架事件就把他惊吓到了致聋的程度;然而,他执著、坚定、勇敢,敢于挑战生命带给自己的苦难。残疾,也不能阻挡一个人的梦想。
  冯燕飞也许是这次“爱心圆梦·助学行动”里年龄最大的考生,他的梦想曾中断过,但凭借坚定的信念又得以延续。这一次,他还将继续向前。
  梦想照进现实,照耀的也许就是像冯燕飞这样的梦想者。
  本报记者 张瑾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爱心圆梦·助学行动”的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山晚公益”(微信公众号:sxwbgy)。欢迎您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实现梦想照亮前程。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聋人学生就业成难题 拒收单位认为影响企业形象-残疾人,就业-北方网-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最新新闻排行
聋人学生就业成难题 拒收单位认为影响企业形象
&& 07-06-19
&& 07-06-01
&& 07-05-31
  下周一就要毕业离校了,13名来自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毕业生,正为就业问题而苦恼。他们曾试着参加一些招聘会,但看着人山人海的就业人潮,自己就没有了信心。“许多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谁会用沟通存在一定障碍的聋人大学生呢?”这是大家共同的担忧,更何况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听力,只能依靠手语和纸笔来交流。
  这13名聋人大学生都是本市人,他们通过电脑与记者交流时表示,聋人大学生因为身体残疾,要比一般正常毕业生更珍惜岗位,希望本市企业能给他们一次就业机会。
  【现状】
  十三名聋人大学生
  没有企业愿意接收
  据聋人工学院的副院长李强介绍,该学院本届聋人毕业生51人,其中有13名本市学生――12人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1人为服装艺术专业毕业生,他们都是四年制本科学历。他说,今年是聋人工学院本市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本届毕业生都很优秀,甚至个别方面有超常表现。他说:“他们曾经多次参加招聘会,但结果都是失望而归,至今没有一家企业愿意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这在我校十多年历史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据介绍,一般情况下,聋人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要回到户口所在地解决就业问题,而往年本市毕业生在毕业前,大多数都能找到工作或者有了明确的求职意向,从事特教教师、公司文员、计算机维护等职业。
  李副院长认为,虽然影响聋人大学生就业最重要的原因是语言交流不方便,但这些孩子利用手写、短信和计算机都可以交流,并且聋人大学生因为身体残疾,将会更加珍惜岗位,希望本市企业能给这些优秀的聋人大学生一次就业机会。
  【经历1】
  第一次参加招聘会就碰“钉子”
  李冉为了让自己更有个性地去参加当天的招聘会,她前一天晚上叮嘱妈妈第二天早上6点就叫醒她,为的是能够早点进入招聘会的现场,多待一会。
  来到人才市场大厅后,没有参加人才招聘会经验的她显得有些慌乱,一时还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观察一会儿后,她慢慢挤进人群,寻找和抄写适合自己的张贴在公共板上的招聘信息。
  现场设摊的大小单位有近百家,她一家一家地仔细寻找合适的岗位。走了七八个摊位,她发现眼前的某广告公司正在招聘平面设计人员。看见招聘招贴上的“平面设计”几个字,两眼放出异样的光彩,赶紧靠上前。“聋子?不好意思,我们不招聋哑人。”招聘工作人员一口拒绝了。李冉用手语说,自己的平面设计做得非常棒,也是大学生,可以先看看“作品”。“我们真的不招聋哑人。”招聘工作人员合上了她的“作品”,招呼站在她身后其他等着面试的求职者。
  李冉一直满怀希望地站在招聘工作人员面前,被拒绝后,看得出她有些失望。在招聘会现场的五六个招平面设计人才的摊位前,她重复着递简历然后遭拒绝的过程。虽然用人单位只言片语,但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不招聋哑人”“没法和其他员工沟通”。
  【经历2】
  五十份简历只送出去了三份
  王磊的求职经历同样不平坦。第一次参加招聘会,他精心准备了50份简历。都知道聋人找工作困难点,准备多投点简历以扩大目标。第二天早早来到了招聘会的现场,他特别自信把所有的简历都发完。
  他从一个个的摊位前走过,寻找着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每次看到合适的工作,王磊都会主动出击,但是对方一旦知道他是聋人以后,就不再和他交流,连简历都不会留下。半天的时间,他已经和不少单位有过了接触但是没有一家愿意留下他的简历,也就是说没有单位愿意给他机会。王磊已经在招聘现场跑了好几个来回了。
  到中午的时候,终于有一家用人单位表示考虑考虑,并让他留下了一份简历。对方让他耐心等待半个月,因为以前没有用过聋人,要考虑考虑的。后来又有两家单位留下了他的简历。虽然50份简历最后只投出去3份,但是王磊还是很高兴。可是半个月过去了,投出去的简历也如石沉大海没有了音讯。
  【调查】
  800元月薪就知足
  采访中发现,这13名聋人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都表现出非常着急的心情,并且不敢与家人谈及工作的问题。在求职过程中,他们都先后参加了十多场招聘会,虽然有部分同学曾经与用人单位达成过意向,但是都是在等待中没有了消息。他们都希望能够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果让他们做一名保洁员或者是送水工,他们认为这四年大学就白上了,所学的知识将没有应用的空间了。面临就业压力,多数人对薪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够达到800元就感到知足了。
  记者用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8个简单的问题折射出这13名聋人大学生真实的心理活动。
  1.当初参加聋人高考,是不是就有就业的忧虑?
  所有的同学都回答“是”。他们表示,当初考大学的时候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点的工作,不至于在家里吃闲饭,成为家庭的负担。可现在依然找不到工作,觉得大学白念了。
  2.最想从事的工作是什么?月薪多少?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服装设计、文员等。同学们最想从事的就是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多数同学认为月薪在800元,可以满足个人生活就足够了。
  3.如果毕业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没有工作,将有什么打算?
  多数同学认为,他们会继续努力去找工作,直到找到为止。在家里待着依靠家长活着,心里将过意不去;要自己养活自己,并改变家庭的现状。
  4.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观念是否要改变?
  一致回答“需要改变”。有的同学认为可以先实现就业然后再择业。
  5.在求职中有没有受过不公正对待甚至是歧视?
  所有的同学都回答“有,而且很多,已经习惯了”。有位同学表示,有的用人单位一看是聋人,从态度上就有点蔑视,根本不看求职简历。有位同学表示,在求职过程中曾经受到过言语的歧视。
  6.父母对就业有没有特别迫切的心情?
  有8位同学回答“父母很着急”,而且由于家庭条件不好,需要他们来共同维持家庭生活。
  7.有没有信心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有6位同学回答“有”,而有7位同学回答“不知道”。
  8.有没有自主创业的想法?
  3位同学有自主创业的想法,10位同学没有这方面的考虑。有位同学表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自己会想点创业的点子,不过现在还没有创业的好点子,所以目前依然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在没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同学中,认为连工作都没有找到就谈创业,有点不符合实际。
  我把孩子都问烦了
  最近,今年24岁的王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告诉记者,在家长面前,最担心的就是提到“工作”两个字。“每次当妈妈问起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无言以对,她问得我都烦了。”
  王磊的母亲张庆珍说,王磊是在小时候因为注射药物引起了耳聋,好在还多少保留了一点点听力,使劲大声说话他也能听得到。“其实我知道孩子心里烦,但是家长心里也非常着急呀,每次不由自主地问完后都后悔了。聋人大学生找个工作怎么就这么难呢?”
  尽量不提工作问题
  今年27岁的王建莉是13名同学中年龄最大的,她不但是一位聋人,而且还是一名脑瘫患者。她常对家人说,自己太大了,现在要是不找工作将来就更加难找工作了。父母知道她的心理压力大,所以在她的面前从来不提找工作的事,相反劝她不要着急。“我妈也是一名残疾人,也一直没有工作,父亲是一名工人,工资很低,弟弟也正在上大学,平时还要打工。生活压力这么大,我没有找到工作感到有点内疚。”
  王建莉的母亲说,在她怀孕的时候,羊水破裂最终导致了王建莉的耳聋和脑瘫。“四年大学生活,让她更加坚强,她梦寐以求的就是能在毕业之前找到工作,让社会认可自己。”
  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聋人工学院的老师分析,聋人大学生就业困难除了其身体状况致使其处于竞争劣势之外,社会偏见更使得他们就业难上加难。不少用人单位就觉得残疾人会有损企业形象,降低工作效率等。
  一位老师认为,要促进和解决聋人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用人方面要逐步转变对残疾大学生的偏见;另一方面,残疾大学生自身也要调整求职心态,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要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能因为受挫而丧失信心。
  用人单位
  担心影响企业形象
  两家用人单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他们有一天招聘残疾大学生,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因为这些学生虽然生理上有先天缺陷,但经过后天努力,他们中很多人不但有真才实学,而且比一般人更多一分韧劲。
  4家用人单位则坚决表示不要残疾大学生。他们认为,残疾人可能行动更为不便,所以不要残疾大学生。也有企业认为,残疾大学生将会影响企业形象,即使有真才实学,也不会考虑。
  13名聋人大学生求职意向
  刁飞 男24岁文员、设计员
  仉宝 女26岁CAD图形设计、文员
  于虎 男24岁计算机方面工作
  王磊 男24岁图形设计、网络维护等相关工作
  刘欣 女24岁平面设计或美容化妆工作
  王枫 男24岁网站图文设计、网管
  徐文超男 24岁计算机软件应用类工作
  王建莉女 27岁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
  孙颖 女22岁平面设计方面工作
  蒙晓羽女 24岁特教老师或其他个人适合的工作
  傅 男25岁适合聋人的所有岗位
  李冉 女25岁有关计算机操作工作
  于妍 女23岁教师、服装设计和文员
&& 07-05-21
&& 07-04-17
&& 07-04-07
我来说两句:
 精彩热图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丽萍是不是聋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