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称哈尔滨冰城网为冰城

哈尔滨为什么叫冰城30字_百度知道
哈尔滨为什么叫冰城30字
提问者采纳
4-6月份为春季,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因为以上气候的原因,南部地区2-4℃。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1毫米。9-10月份为秋季,有时也会出现暴雪天气,属于过渡季节,冬季漫长寒冷,气温月际差异很小,全年平均降水量569,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气候温热湿润多雨。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气温达38℃,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冬长夏短,漫长而寒冷干燥,9月份平均气温为10℃,一般在8~10℃左右,所以被称为“冰城”,最低气温曾达零下37,降雨明显减少;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四季分明。气温月际变化强烈、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春,为各季之最,7月份平均气温19-23℃、气温最低的大城市。11-次年3月份为冬季哈尔滨位于最北端.7℃(日)。7-8月份为夏季,时间较短,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是中国纬度最高,易发生春旱和大风。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变幅较大,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冰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53)(18)(68)(96)(66)(18)(60)(26)(28)(90)(19)(75)(22)(101)(300)
2016年05月25日(伦敦综合电)联合早报社
场动联合早报们营收锐减,自2011年以来已经裁掉了约三分之一的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员。(法新
&经济不确定性和投资者的审慎态度导致今年第一季成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弱开局,全球12大投资银行的第一季营收较上年同期减少25%。
油价重挫、近零利率及中国经济疑虑,令投行遭受打击;中国经济忧虑引发年初金融市场一波震荡走势,而这段期间通常是资金最有斩获的时期。
根据金融业研究和分析机构Coalition
Development的数据,投行的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FICC)部门,今年第一季的交易较上年同期减少28%至178亿美元;这方面的业务尤其与经济情况密切相关,自2011年以来,相关营收已锐减49%,而这个业务部门的交易员及销售人员也比五年前少32%,总人数为1万8300人。
这段期间,瑞信、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和高盛集团等银行为了节省成本,纷纷裁减FICC部门的员工。
Coalition所追踪的12大国际投行包括: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巴克莱(Barclays)、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花旗集团(Citigroup)、瑞信(Credit Suisse)、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高盛(Goldman Sachs)、汇丰(HSBC)、摩根大通(JPMorgan)、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和瑞银(UBS)。
曾在华尔街最赚钱
高盛首季净利暴跌60%
华尔街投行如今已不再金光闪闪,曾是华尔街最赚钱的高盛,第一季净利暴跌60%,所有核心业务的营收较去年同期全线大幅降低。
根据Coalition的调查,投行的其他部门也一样惨淡经营。投行的证券部门是2015年的亮点,但是在今年第一季,营收同比减少20%至117亿美元,自2011年以来,证券部门的营收累计减少11%,员工人数则减少了12%。
为并购提供咨询服务,并为股票和债务提供包销服务的投资银行部门,同比的营收减少25%至78亿美元,因为交易活动减少且资本市场活动走弱。这个部门的营收自2011年以来累计减少23%,员工数减少14%。
(iStock图片)
黄向京/报道
最近,本地裁员风又吹,不少行业前景不明朗,这样低迷的氛围如何影响职场里上司与下属的关系?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针对1921个受访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专横上司训斥完员工,事后再通过一点安慰来补偿,这并不一定有用。
在职场的江湖规矩里,不能忽视上下级关系。最近,本地裁员风又吹,不少行业前景不明朗,这样低迷的氛围是否让职场里上司与下属的关系更为紧张?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副教授林玉萍(Sandy
Lim)受访时说,裁员不仅是影响被裁的员工,也会影响还在公司工作的员工的士气。尚在工作的员工心理倾向更加焦虑,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是下一个被裁的对象。长期下来,这将对员工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当这些员工工作压力已经很大,又缺乏上司的支持。
也因此,擅长研究职场不文明现象的林玉萍说:“每当就业情况不够安稳,如果主管还用工作的安稳性来‘威胁’员工,情况会更糟。主管应该克制这样做,否则会削弱员工对主管与公司组织的信任感。”
上司恩威并施产生不确定因素
新加坡全国职场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国人的职场幸福指数只有59分(满分为100分,以68分为幸福的最低标准),林玉萍曾撰文指出,让职场人不开心的因素不只有薪金和待遇,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企业文化,以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门里上下级之间复杂的关系。
她说,有些上司在员工的教导、协助和提供反馈的过程中,表现得有点反应过度,动辄专横无礼,咄咄逼人,令人不快,这往往来自对属下员工的不佳业绩表现。上司的负面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到下属的身心健康,最终造成他们的情绪疲劳和抑郁烦闷。相反的,许多老板也会表现出支持态度,当员工面对职业压力和个人问题时,他们会给予鼓励安抚,员工因此感受到关爱和价值所在。
然而,现实是,好像没有一个老板会一味地和风细雨,也不会永远专横无礼,通常兼具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当专横上司训斥完员工,事后再通过一点安慰来补偿,这会起作用吗?国立大学商学院对1921个受访者进行调查,发表在《应用心理学》期刊的研究结果显示,这并不一定有用。
调查发现,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员工的两个特点——自我价值感或自信心(Self-esteem)和职场生活质量。自我价值感较强的下属,哪怕上司脾气再火爆,也可以通过给予一点社会支持(物质上的安抚或者心理上的安慰)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荷,及其他不利于健康的问题。而对于自我价值感不是特别强的下属来讲,上司的恩威并施很可能会让他们感受到更大的工作压力。
同样的,职场生活质量(对职业与工作环境满意度)较高的员工,更能从上司的支持中受益;而那些职场生活质量低的员工,更可能会因为上司的恩威并施而倍感压力。林玉萍说,这得归结到,员工能承受多少不确定性因素。
阴晴不定的上司会让员工饱受折磨
她指出,阴晴不定的上司会因为管理方式不一致,而传递混乱的信息给下属,以致恩威并施的策略失效。这样的上司一会儿举手赞成,一会儿又傲慢无礼,让员工捉摸不定,怎么能产生信赖?这种反复无常就会造成工作产生不确定性。调查发现,当员工能够处理好上司不经意间制造的不确定时,他们很可能会得到上司的支持。而那些自我价值感不强,工作生活质量又差的员工,却饱受这种不确定性的折磨。
那么,深受其害的员工该如何改善情况呢?林玉萍认为,这些员工应该跟其他同事交谈,寻求支持。她说:“很多时候,一名员工并没意识到不是只有他或她一个人获得上司这样的对待。我最近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当一人发现到其他同僚也受上司一视同仁的对待时,他或她会感觉压力减少,并减少自责。”
员工应该怎样“提醒”阴晴不定的上司而又不用担心饭碗不保?林玉萍的建议是:如果你已为某上司工作一段时间,找个正确的时间点(比如:上司没那么紧张压力),与上司交谈,让对方知道你欣赏他或她的优点,还有传达信息混淆产生的困惑。她说:“有时候,了解上司是知道为什么他或她传达混淆信息的好方法,比如主管可能因为工作或家里问题而脾气暴躁。”
员工对主管的反馈(比如360度反馈意见)也有用处。林玉萍指出,这些反馈应与主管的工作表现评估无关,而是以培训发展为目的,否则,员工的反馈不会真实坦白。
人在江湖<span STYLE="font-size:9.0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16年05年13日& 联合早报
很多朋友通过面簿分享——墨尔本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40岁以上的人最理想是每周工作三天。
研究对象是年过40岁的6500名澳大利亚男女。研究员测试他们的脑力,发现一周下来,随着工作时间增加,他们的认知能力会提高,但超过25个小时后便有走下坡的迹象,疲劳与压力开始产生影响。
参与研究者须在限定时间内朗读单字、倒诵数字、完成字母和数字配对等,每周工作25小时的参与者成绩最好;每周工作40小时会出现轻微认知能力退化;每周工作55小时或以上,成绩比完全不工作还不如。结论是:工作虽有助刺激大脑,但时间过长会对大脑造成损伤,40岁以上的上班族如果每周工作三天,工作表现将处于最佳状态,这年龄层的人若从事兼职工作,可同时保持大脑活跃,又不至于精疲力竭、压力过大。
不过,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教授佐恩斯(Geraint
Johnes)针对这份报告指出,从第25个小时开始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其实非常微小,第35个小时之后才比较明显,并会对工作表现产生影响,因而对每周最好工作三天的结论质疑。
且不理会学术界的争论,站在普通人的立场,无论是25个小时或35个小时,都说明了我们目前每周工作45个小时是超过的。
多出来的时间做什么
笔者有幸,半年多前开始每周工作三天的半退休生活,所以看到这个报告时,多少有点“沾沾自喜”。
谁不想每周只工作三天?但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当初决定转做兼职,身边有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最常被问及的问题是:多出来的时间做什么?最实际的问题是:金钱上会有困难吧?
很多企业对兼职员工是有“歧视”的,例如无法享受全职员工的医药福利,也没有升迁机会。雇主可能觉得兼职员工没有百分百投入工作,因此没对他们一视同仁。其实,如果领的是三天的薪水,投入的是三天时间,算不算已经百分百投入了呢?反观一些人,领的是五天的薪水,投入的是四天的时间,但雇主反而愿意相信这些人投入得更多。
我也是经过一番挣扎才做出这个决定。你若问这划算吗?我想这要看你如何衡量了。是,在金钱上我不比从前富足,但在时间上,我有多两天的时间可以陪自己及妈妈。收入少了一半,时间却多了一倍,虽然是不便宜的代价,但换个角度看,我用金钱换了时间。
中年人更易对上班感觉厌倦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体能和精神状况会走下坡。墨尔本大学针对40岁以上的工作人士做研究相信并非偶然。这个年龄层的人,工作了超过20年,正处于“中年危机”的阶段,身心变化,让他们比其他年龄层更容易对上班感觉厌倦、疲惫,甚至沮丧。
如果你发现自己到了星期三或星期四便疲累不堪,无法支撑到星期五,若条件许可,你或许要认真考虑减少工作时间。多出来的时间是不怕没有地方用的——可以多睡两个小时;可以多读一本好书;可以多去一次健身;可以培养新的兴趣。多出来的时间,能让生活更充实,更健康。兼职并非没有收入,只不过收入少了。
近日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大学众多的学校包括耶鲁等名校,已经过度招收中国留学生,因为中国留学生有钱付全额学费,表面上看这是学校的简单趋利行为,但其更深层的含义就不仅仅是挣钱那么简单了。
以下分5个方面我来说明这个问题,
1.学校方面,
学校主要看中的是学生的付款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未来回报学校的能力。
就付款能力来说,确实哪个国家都有富人,钱不是问题,但学生的能力就不同了,
学生能力在申请大学时具体体现的是SAT/ACT的考试分数,录取学生的分数越高,
学校在排行榜就越有优势,因为SAT分数是学校在排行榜排名的主要参数。
例如学校同样是录取中国和印尼两国学生,学生都付全额学费,那么就学生能力来说,
中国学生的SAT将比印尼的学生高出很多,所以录取中国学生,不仅具有学费的保障,
而且还有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保障和学校排名的保障,除此之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使得今天的中国学生更有能力,在学生毕业后在经济方面回报学校,同时还有可能在荣誉方面为学校增光添彩。
另外,学生的学费对于美国有钱的大学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学校完全有能力给相当比例的学生全额资助,学校看重的是今天的投资和未来的回报的关系,美国名校的经费来源几乎完全来自校友的捐款,只有很少的比例来自学生的学费,所以不要以为上了美国名校交了学费就算完事了,任何一个美国名校的学生,无论是上学期间得到或没得到学校的资助,终生都是学校的欠款人,在学生毕业后的一生之中,无论经济能力如何,学校每年都会提醒你别忘了捐款,哪怕你是穷困潦倒,你的母校都不会忘了你。
所以美国学校今天多录取中国学生的考虑不仅仅是眼下的学费那么简单,更多的学校的后力和未来长久的良性运转。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学校不仅今天有钱赚,明天还有钱赚还有荣誉可得。
2.媒体方面,
媒体的主要关注的是学校这一做法的不阳光的一面,众所周知,校园多元化是美国大学的核心价值之一,,通常来说,多年来美国名大学录取国际学生的比例一般在15-25%之间,这已经成为美国人对美国大学学生多元化的一个共识,那么由于种种原因如经济危机,拨款减少等原因,或唯利是图等,学校为了一己私利,而破坏多年来一直比较平衡的国际学生的比例,这在媒体看来,就有责任向公众曝光,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美国大学的趋利真相。这对学校是一种约束和制约,总的来看媒体的做法是恰当和富有责任的。
3.家长方面,
家长协助学生选择学校,很多情况是看重学校的学生种族多元化的现实情况,在校园学生多元化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到来自世界不同的文化和学生的价值观,对学生全方位了解世界有积极的作用。无论是中国的家长还是美国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孩子的同学大多数来自单一的国家,例如国际学生的多数来自中国或韩国或刚果或巴西等,假如我的孩子希望去耶鲁的公众健康学院,据耶鲁招生办的统计数据,该学院2015年录取的国际学生66名,其中来自中国的学生就有42名,这就意味着我的孩子的国际学生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国内,那么我就会给耶鲁校长写信质疑学校的这种做法,有悖于耶鲁大学的学生多元化的核心政策和价值。同样国内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耶鲁读书也不希望孩子的同学多数是来自国内,否则赴美国名校留学的真正含义将大打折扣。美国大学校园学生的多元化,不仅仅是美国学生家长所关注的,国内的学生和家长也同样关注,那么,学校由于种种理由过度招收单一国家学生的情况,就必须给予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坚决杜绝这一不那么阳光做法的继续和蔓延。
4.学生方面,
在没有被录取前,学生较少关注校园学生的多元化现象,但一旦入学就会觉得不对,例如,有的国内学生反映,在数学课上同学都是国内来的,甚至老师也是可以用中文上课,那么如果班上没有讲其它语言的学生的话,老师可以直接用中文上课了,这还是到美国留学吗?还有的情况是本来有巴西学生和美国学生也选了某一课程,一到课堂发现满教室都是中国学生,他们自知学不过中国学生,如果继续这门课一定拿不到好成绩,于是选择退课另选其它,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当今的美国大学包括名校屡见不鲜,如果这一情况不得到改观,留学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得利的是学校,被坑害的则是学生,中国留学生小团体现象,在美国媒体多次曝光,由于学校过度招收中国学生所带来的弊端,在近年来不断出现,一方面说明一些美国大学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完全没有做好应对大比例中国学生教学和生活准备,另一方面新的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校园已经存在的大比例中国学生的现象还了解不足,那么当学生到校后,与想象中的美国大学出现巨大的反差,可能一时难以应对。
5.其它学校方面,
过度招收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目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不是主流方向,美国的主流名校哈佛,普林斯顿,MIT,斯坦福,布朗,达特茅斯,宾大,乔治城,霍普金斯等在扩招国际学生方面特别是过度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方面的做法是相对保守和适宜的,个别学校包括,耶鲁,宾大,杜克,纽约大学,南加大,香槟等美国名校在过度招收中国学生方面虽有所放纵,但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和美国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和质疑,相信一些走的太远的学校,在取得了些眼前利益后会有所收敛和改观的,在2015年,几乎所有美国名校都加大了黑人和墨西哥学生的招收比例,一改过度招收中国学生的现象,但这一改进尚需要些时间,相信在2016年的美国大学招生工作中,不会大幅度改变招收中国学生的政策,逐步改进逐步回归到合理的比例是比较现实的,但无论如何,美国大学校园高比例中国学生的现象,既然已经出现,完全改观回到10年几乎是没有可能的,所以新的留学生适应美国大学的新情况,及早做好心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综上的几个方面,美国大学过度招收中国留学生,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不利,但对学校的近期收益不可否认,对媒体是一个炒作热点,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充分了解并做好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跟上司或同事用餐从衣服的搭配、点餐的选择到谈论的话题,都是一门学问,新加坡礼仪学校董事安佐丽娜分享用餐应注意的事项。
黄靖晶/报道2016年05月13日&联合早报
上司或同事提出聚餐,上班族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认识平时在职场上一起奋斗的伙伴。不过,跟上司或同事用餐毕竟不如跟家人朋友一样来得随心随意,还是应该注意一些基本的用餐礼仪。从衣服的搭配、点餐的选择到谈论的话题,都是一门学问。
新加坡礼仪学校(The Etiquette School
Singapore)董事安佐丽娜(Yvonne
Anjelina)受联合早报访问,分享用餐所须注意的事项,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跟同事用餐的基本礼仪
安佐丽娜指出,跟同事一起用餐,是认识工作伙伴的一种好方式,从中可能会发现大家有共同的兴趣或嗜好。
她说,在用餐时候应该注意几点:不要盘点一些吃的时候比较麻烦、吃相也不佳的食物;不要随意拿同事盘上的食物来试吃,除非同事愿意共享。如果打算要共享食物,那便应该在开始吃之前就问同事,而不是等到自己吃了好几口后,才问同事要不要尝几口。
此外,别把手机放在餐桌上,更不要在餐桌上传手机简讯或是讲电话。如果在等紧急的电话,先告知一起用餐的同事。还有,对同桌所有的人,以及服务生都要有礼貌。
跟上司用餐的基本礼仪
如果是跟上司用餐,安佐丽娜列出应注意的事项:要准时,不要让上司和其他人等你;到场的时候,先跟上司和在座的人握手,再坐下;不要点最昂贵的菜肴,尤其是当你知道是上司请客;别喝酒,尤其是你的酒量不好。
她也提醒说,不要提早离场或在吃完甜品后就匆匆走人,特别是一定要向上司致谢后才能离开。还有,无论是跟上司或同事用餐,都要注意进餐礼仪,比如使用刀叉的正确方式。
用餐时应聊什么?
跟上司和同事一起用餐时,应该聊什么课题?又有哪些话题需要避开?
适当的话题,能让用餐气氛轻松和谐,相反的,一个有争议性、敏感的话题,则让气氛僵硬与尴尬。
安佐丽娜建议,谈话的时候切记不要用粗话,尽管气氛是轻松的,还是应保持专业形象。谈话内容,避免询问过于私人的问题,或是可能会对在座的上司或同事不礼貌的问题。
除非聚餐是谈公事,否则还是别谈跟工作有关的事情,而是应该利用这机会来认识同事,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对方聊聊自己。例如,可以聊大家有哪些兴趣或嗜好,或是放假的计划或最近去过什么地方旅行。在谈话中,或许可以知道许多对方的生活琐事,可成为大家下次见面再聊的话题。
如果谈到最近的新闻课题,还是尽可能避开跟政治或宗教有关的话题,因为这些课题很容易会冒犯对方。如果被要求评论政治这样的敏感话题,还是应尽量给中立的答复,然后转向新话题。
当然,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例如讲话或笑时不要太大声,避免引来其他桌用餐者不必要的目光,毕竟餐馆是个公共场合。
用餐时吃什么?
在点餐的时候,最好选择在中低价位的食物。安佐丽娜说,除非上司主动建议你点波士顿龙虾(Boston Lobster)或顶级牛扒(Prime Beef
Steak)等比较昂贵的食物,身为下属最好还是避开最贵的选择。比较安全的做法,是点跟上司一样或类似的食物。
用餐的速度最好能够配合其他用餐者,别太快或过慢,尽量大家在相同的时间用完餐点。
穿着方面,安佐丽娜的建议是看场合而定。尽管用餐的气氛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但毕竟不像跟朋友一起,因此还是需要穿得比较端庄,如“办公室休闲风”(Business Casual),即介于正式和休闲的服装。
男士可以不打领带,除非是需要西装的隆重晚宴;女士可以选择衬衫搭配裤子或裙,记得别穿得过于暴露。
&&2016年05月09日
联合早报钟芝娜/报道(特约)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9岁2004年,年仅17岁的李疏独自从中国江苏来新加坡读书,从英文不及格努力到以6科全A成绩被大学录取,并用三年半提前修完国大经济学与数学双学位。求学期间,他先后带领家族13个弟妹来本地求学,也不断尝试开发多个领域业务。12年后的今日,他与7名伙伴,其中4人来自新加坡,合创的互享科技集团,已成具规模的教育与传媒科技企业。
2004年,17岁的李疏第一次走出国门,来新加坡参加本地初级学院的入学考试。顺利进入义顺初级学院就读的他,却发现很难适应本地的英文教学,课程听不懂、课业跟不上,一份别的同学只需要45分钟就完成的英文理解与写作,他却需要花上整整一天时间。连续多次阶段考试,英文总是不及格,父母劝他返回中国,他却坚持选择留在新加坡继续学业。
为了能尽快提升英文水平,他用了4个月时间背完整本牛津英文词典,并坚持每天读英文报纸、听英文广播。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的初级学院学习,让他不仅适应了本地生活,也以A水准6科全A的成绩同时被国大、南大录取。最终,他选择了国大经济学与数学专业的双主修课程。
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李疏家族中的一些弟弟妹妹也相继从江苏老家被送到新加坡读书,他是大哥,自然要照顾弟弟妹妹,帮他们办理入学手续、辅导功课、照顾起居。就这样,他也成了这群弟弟妹妹中的“家长”。
2007年8月,他如愿走进了国大校园。进入大学后,他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去酒店兼职做服务员,挣零用钱补贴生活。然而第一次做服务员,工作仅仅25分钟,他就放弃了,“因为我不会一只手既拿叉子又拿刀帮顾客分鸡肉,被主管大骂。我意识到,这不是我想做的工作。”
小“家长”开拓留学中介业
在那时,因为办理自己和弟妹从中国到新加坡留学的系列手续后,李疏对这些流程已非常熟悉。几经思考,他找来自己的高中同学做合伙人,正式创办公司,做起了留学中介的业务。
由于经常往返中国、新加坡,不安分的他还发现另条生意路子,从广东东莞、浙江义乌进口流行T恤、创意商品到新加坡,再通过武吉士、牛车水等年轻人聚集地方的小店分销、售卖。就这样,他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大学一年级,学业成绩不错的他,也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对于一个年仅20岁的大学生来说,这份微小的成功让他信心倍增。2009年,他想退学全力以赴拼搏自己的事业。这一想法却遭父亲极力反对。退学不成,李疏只能想办法尽快修完大学课程,于是从大三开始他跟着高年级学长、学姐一起上课,想用3个学期把原本6个学期的课程全部读完,提前毕业出去创业。
因为初次创业成功,李疏在他身边的中国留学生圈子中渐渐成了创业者代表,周围想要创业的同学开始找他取经。就这样,他一边自己创业,一边参与朋友、同学的创业项目,最多时候,他是16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然而,好景不长,因为精力与验有限,这16家公司在李疏大学毕业前相继停业、倒闭,创业挣来的第一桶金也就这样耗尽了。
“现在回头看,我想我的一生注定是跟‘创业’有关的。老天注定,让我在20岁前尝到了创业甜头,又让我用挣来的第一桶金明白了‘创业’不是你做得越多,就挣得越多。相反,创业是认准一个方向的坚持。”
开办一对一补习中心
2010年下半年,李疏通过来家里给弟弟、妹妹补习的英语老师了解本地课外补习市场情况。同年年底,他和两名学弟创办第一家一对一补习中心。
2011年,李疏进入新加坡创薯传媒科技集团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在公司上班,下班后跑去管理自己的补习中心,周六、周日也完全泡在补习中心。一年下来,他与合伙人共同经营的补习中心共招收了148个学生,这个成绩让他曾咨询的补习老师们都非常惊讶。
2012年6月,李疏的一名合伙人在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一家美国顶级科技公司的工作机会,全职创业、管理他们的补习中心。这件事,再次触动了他想要全职创业的想法。
同年9月李疏在陪同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学校领袖与管理课程的校长们走访中国上海、杭州两地知名学府后,感受到了中国教育市场前所未有的创业机会,于是下定决心辞职创业。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回国创业。
就这样,他把新加坡补习中心全权委托给合伙人。2012年冬天回到中国南京。
传统补习转型在线教育
回到南京后,李疏开始深入调研中国的教育市场,几经思考,他决定转战在线教育。他开始在南京组建团队,从俄罗斯、美国、瑞典请来老同学、老朋友,加入他的公司一起创业。
经过两年努力,李疏和创业伙伴们的付出终于初见成效。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他们构建了一整套集新媒体营销、在线直播、社群运营为一体的在线教育解决方案。
2014年12月,他们的公司互享科技集团获得了新加坡风险投资家李汉士百万新币的投资。
去年,李疏和创业团队围绕留学服务、语言培训、校园新媒体、大学生实习等模块加速产品研发与产业布局,先后创办或投资了多个在线教育项目,累计粉丝与注册用户约20万人,全年服务受众超过1.27亿人次。
“互享的目标是成长为一家在线教育的生态型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借力新媒体营销,重塑传统教育行业的各个细分模块,通过吸引、投资最优秀的行业精英或创业团队,实现全产业链条的多维发展。”李疏在定位他们的创业公司时说。
目前,互享在新加坡、上海、南京和香港均设有子公司或分公司,全职员工40余人。“与优秀的人一起奋斗,是一件幸福的事。正如我们当初为互享这家公司命名时的初衷一样,我们希望找到一群最优秀的创业伙伴,‘互’相伴、‘享’未来。”创业的路上,幸运的他找到了7位年轻的合伙人,而其中4名来自新加坡。
叶慧莲&#8725;文2016年05月06日
(作者是亚鹰猎头公司董事经理)
和同事相处时,如何把握进退,才能在有利益下全身而退?大功告成时,要如何拿捏分寸,才不会招来上司和同事的妒嫉?一个人若想要在职场中长久发展,就必须弄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圆满解决所有的难题和走出困境。
1.重视礼仪,内外兼修
职场绝对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地方,很多人通过对方的衣着打扮来做出判断。第一印象,往往很难改变。职场中的穿衣之道,不是“贵”,而是“得体”。俗语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有了“金装”之后,别人就会敬畏你三分。身在职场,微笑是你的一部分,如果微笑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和好感,做什么就会事半功倍了。
一个人每天平均花至少8小时在工作上,所以同事间的相处是非常重要的。职场人要会说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且尽量说好话。在职场里,要多多跟上司沟通,做事之前先请示,清楚了解他要的是什么。尽量避免争辩,那是最不聪明的说话方式。最好的方式是避免争论,顺着对方的意思走,然后逐渐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对方。打开心门的最好钥匙是真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让对方敞开心房,说出心中话。
3.让自信成为个人标签
人在职场需要有强大的自信,有了自信之后,才能熬过苦难期,克服一切障碍。别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劣势。有什么缺点,可以靠后天努力来弥补,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用技能来抬高身价,照样能够成功。
当公司是自己的
如果你认为公司不是你的,那么你的心就会离公司越来越远。如果把公司当作是你的产业来服务,你就会燃起新的干劲和力量。不管是在工作时间之内,还是工作时间之外,作为公司的一分子,都要有共度患难的使命感。
有靠山,好办事
职场上有很多东西,你不主动学,没有人会告诉你。所以你需要多花功夫,经常向上司取经。这不但能够丰富你的知识,开拓视野,还能拉近你和上司之间的距离。在人情社会中,有靠山的人,不仅可以依靠靠山的威力,快速帮助自己营造属于自己的、更庞大的人脉道场,而且还可以借用靠山本身更高层次的、更为雄厚的人际网络。
联合早报05 06
你在职场中有好朋友吗?职场中有没有好友的差别,从员工每天走进公司的那一刻就产生了影响,新加坡专业经理学院讲师钟骏源说,孤独不是一种“病态”,它是一种情绪反应,是告诉个体他需要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与陪伴。
你孤立于自己的职位上吗?或是感觉自己正过着孤独的职场人生?“职场孤独”是目前很受西方职场界关注的问题,美国学者奥兹西利(Hakan Ozcelik)及巴塞德(Sigal
Barsade)教授曾发表论文指出,职场孤独会严重影响工作表现。职场“孤独症”不仅对个人有害,对整个工作团队也会受影响。
在环球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设计的“理解员工的工作投入度”问卷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在职场中有好朋友吗?”这问题的提出似乎也意味着,职场中“有好朋友”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有意思的是,英国咨询机构Relate调查指出,英国上班族中有42%的人在职场中没有好朋友。康乃尔大学执行董事米兰达(Steve Miranda)告诉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职场上如果没有朋友,就会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态度。米兰达认为,职场中有没有好友的差别,从员工每天走进公司的那一刻就产生了影响。
孤独是一种情绪反应
新加坡专业经理学院讲师以及人力部核准工作优化顾问钟骏源说,有研究显示,那些在职场中感觉孤独的员工,有很多是不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或是他们提出看法却不被接受,久而久之就会有孤独感。
钟骏源说:“孤独不是一种‘病态’,它是一种情绪反应,是告诉个体他需要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与陪伴。”
钟骏源也提醒道:“孤独会带来一连串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失落、空虚、无聊、烦闷,从而影响到动力、生产力,集中力与工作表现。孤独是社交、情绪、生理与认知出现偏差引发的。”
钟骏源认为,“企业主管应重视员工的职场孤独,尤其是某些较为‘独来独往’的工作性质”,同时,也可通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调查来了解员工的情绪状况。
钟骏源建议,在职场中有孤单感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待人处世的态度,对人主动一点,多打招呼,不要让自己看起来高傲或对事情漠不关心。
摆脱职场孤独感从4C着手
钟骏源认为,员工想摆脱职场孤独感可从“4C”着手
:也即关心(Care)、好奇心(Curiosity)、欢庆(Celebrate)和撰写(Compose)。
——关心:有些人天生害羞,凡事被动,很容易给人高傲或对人对事冷漠的印象,但与其被动,不如主动关心同事;多展现自己的善良与乐于助人的性格,多与同事分享生活感受、美食与相处时光。
——好奇心:保持一颗好奇心而不是批评心,拥有好奇心能使我们多去了解别人,欣赏别人,例如不太忙碌时,和同事聊聊天,一起喝咖啡或吃午餐,从而拉近距离。
——欢庆 :寻找时机如生日、节日、喜事与同事欢庆,这是拉近距离很有效的方法。
——撰写:学习放松,多冥想、静思、阅读,写写短文,总之,别胡思乱想,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
企业主管可参考REST模式
钟骏源说,雇主或是企业主管也须注意甚至协助解决职场孤独这个问题,以打造一个健康的企业环境与文化,让员工对公司有参与感,并建立起归属感,而不会有孤独感。
钟骏源建议,企业主管可参考REST模式,也即:认可(Recognition)、鼓励 (Encourage)、支持(Support)和表达感谢(Thanking )。
——认可:雇主或是企业主管应该给予下属的工作能力和成绩适当的认可。
——鼓励:成功的主管往往也能对下属做出鼓励,给他们信心,而不只是一味批评或谴责。
——支持:在职场中,如果下属感觉到老板或上司是支持他们和重视他们,往往会使他们对公司与同事更感亲切。
——表达感谢:适当地对员工的付出与成绩表达谢意,也能在职场中释放出温馨感,协助员工摆脱孤寂感。
职场人生是一条漫漫长路,除了努力工作,也该避免自我孤立,让自己在职场上过得热闹一点,开心一点。
·2016年05月01日(联合早报网讯)25岁的成都女孩冷梦梅在澳大利亚被谋杀一案,受到无数华人的高度关注。
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最新消息:当地时间4月29日(周五)下午,警方在悉尼Campsie警局将一名27岁男子逮捕,该男子涉嫌杀害中国留学生冷梦梅,被控谋杀罪,他被拒绝保释。警方称该男子与冷梦梅相识。
嫌疑人的身份引起多方猜测,正当众说纷纭时,澳大利亚媒体纷纷曝出惊人消息:嫌疑人并非外人,正是冷梦梅的姨夫Derek
据了解,Barrett现年27岁,来自澳大利亚中海岸的Gwandalan地区,与冷梦梅的姨妈结婚。
4月30日,Barrett在Parramatta
Bail法院出庭。在庭审过程中,他一直保持沉默。据悉,目前他已被扣押,5月4日将再次出席庭审。
(联合早报网编辑:薛之白 )
& &成都25岁女孩悉尼家中遇害
27岁澳籍姨父被控谋杀(组图)
冷梦梅姨妈和姨父的婚礼照。
冷梦梅与姨妈姨父生活照。
监控画面中的冷梦梅。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元玲
  25岁的成都女孩冷梦梅在澳大利亚被谋杀一案,受到无数华人的高度关注。
  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最新消息:当地时间4月29日(周五)下午,警方在悉尼Campsie警局将一名27岁男子逮捕,该男子涉嫌杀害中国留学生冷梦梅,被控谋杀罪,他被拒绝保释。警方称该男子与冷梦梅相识。
  嫌疑人的身份引起多方猜测,正当众说纷纭时,澳大利亚媒体纷纷曝出惊人消息:嫌疑人并非外人,正是冷梦梅的姨夫Derek
  据了解,Barrett现年27岁,来自澳大利亚中海岸的Gwandalan地区,与冷梦梅的姨妈结婚。
  4月30日,Barrett在Parramatta
Bail法院出庭。在庭审过程中,他一直保持沉默。据悉,目前他已被扣押,5月4日将再次出席庭审。
  女孩遇害
  成都女孩确认被杀死后浮尸海面
  4月26日下午5时左右,有成都网友发布了一则寻人微博,寻找在悉尼失踪的成都女孩冷梦梅,网帖同时呼吁网友转发,并提供相关线索。
  微博发出后,引发了众多成都市民和海外留学生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寻人,祈祷女孩平安归来。
  巧合的是,就在27日早上,澳大利亚新州警方公开了一张24日打捞起来的亚裔女性受害者的平面绘图,寻求公众帮助确认死者身份。而警方公布的信息显示,这和失踪的冷梦梅体貌特征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性。
  29日上午,澳大利亚警方确认,24日打捞的死者就是失踪多日的冷梦梅,并播放了其被拍摄到的监控录像。录像显示,21日下午3点,冷梦梅曾出现在悉尼的皮特街购物中心购物。然后在当天下午3点坐火车从St
James火车站返回Campsie火车站,下午4点半左右,她抵达Campsie火车站。
  冷梦梅,25岁,成都人,中学就读于成都玉林中学,曾居住于成都市高升桥某小区。她的英文名叫Michelle,2年前从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毕业。在澳大利亚已经生活了5年,一直跟着48岁的姨妈居住在悉尼Campsie区。
  据了解,冷梦梅尸体发现地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海岸的麦觉里湖岩钓场。据称曾遭受过残忍伤害,因为在其颈部发现多处刺伤。而身上没有首饰,没有个人物品,没有文身。
  调查官Gary
Jubelin说,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受害者约在被发现的48小时前遇害,且死前遭受过猛烈的攻击。由于发现地附近有个停车场,侦探们据此认为有运到此处再抛尸的可能。
  据悉,发现地在距当地曼莫拉湖国家 公 园(Lake Munmorah national
park)入口不远处。由于公园附近有很多游客,而且尸体身上没有被岩石撞击的伤痕,意味着被抛进海里时间不长。因此,警方更倾向于判断,女尸应该是被运到此处再被抛下的。
  凶手是谁?
  嫌疑人为死者姨父 为27岁澳籍男子
  虽然澳大利亚新州警方暂未向社会公开嫌疑人真实身份,但据澳大利亚媒体NSW central Coast
News等多家媒体报道,被指控谋杀冷梦梅的27岁男子正是其姨父Derek Barrett。
  据了解,Derek Barrett现年27岁,来自澳大利亚中海岸的Gwandalan地区,近年与冷梦梅的姨妈结婚。
  华西都市报记者看到,冷梦梅的社交软件曾发布多张和姨父姨妈及表弟的生活照片,一家人看上去温馨和睦。
  2015年,冷梦梅上传了一张2012年姨父和姨妈婚礼的照片。此后,她一直和姨妈姨父,以及她20岁的表弟生活在一起。
  据NSW central Coast News报道,29日下午,警方搜查了他们位于Campsie 的房子,并随后逮捕了Derek
Barrett。据了解,Barrett于30日出席Parramatta法院的庭审,并且没有申请保释。下一次庭审定在5月4日,届时他还将再次出庭。
  另据澳大利亚媒体ABC报道,据警方宣称,Derek
Barrett曾是一名IT工作者。目前警方正在调查冷梦梅是否曾遭遇性侵,正等待DNA化验结果。
  侦察官Jubelin说,“对于冷梦梅的家属来说,如今的消息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冷梦梅的表弟陈星宏询问相关情况,对方暂未回应。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多条信息,缅怀逝去的表姐。
  而冷梦梅的舅舅最新发布了一条微博:“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冷梦梅舅舅告诉记者他已经获悉嫌疑人的身份,他表示“现在不管是谁,都会得到应有的严惩。”警方调查死者家中被谋杀
并非外出见网友失踪
  据澳大利亚媒体SMH报道,在当地时间周五(4月29日)下午,冷梦梅的姨父Derek
Barrett,被逮捕并被指控为杀害冷梦梅的嫌疑人。Barrett被逮捕前,人们推测,冷梦梅是外出见网友,并失踪遇害。
  然而,警方判断,冷梦梅在周四回到了位于Campsie的家,并于当天在悉尼CBD购物。并且,就是在家中,冷梦梅被杀害。
  尸检显示,她曾与嫌疑人进行了搏斗,因此受了很多伤,由于力量不敌对方,她最终被刺了20多刀并死亡。
  警方宣称,冷梦梅被刺了20多刀后,被捆绑放入车里。嫌疑人随后驱车100多公里将冷梦梅抛入海里。据监控视频监控到,周日(4月24日)上午7点左右,一辆车进入了Munmorah
国家保护公园,从Campsie 开过来开了有2个小时。警方判断,当时车里就有冷梦梅的尸体。
  虽然此前冷梦梅的姨妈曾向媒体表示,冷梦梅交了一个外籍男朋友,并且面相不善。但是警方随后查明,这个外籍男友并非主要嫌疑目标。
  庭审现场
  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 未申请保释
  据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简称AAP)报道,犯罪嫌疑人Derek
Barrett在30日的庭审过程中一直保持沉默,并且未申请保释,也被拒绝保释。下周三(即5月4日),他将再次被审。
  据了解,5年前来到澳大利亚后,冷梦梅和她48岁的姨妈住在一起。
  在周四晚上,冷梦梅和朋友一直都有联系。3天后,有人在距离100公里外的海里发现了她的尸体。APP报道称,“这就可以理解,冷梦梅的姨妈在周一才去报案她失踪,也就是在尸体被发现的第二天。”
  警 方 判 断 ,在 位 于Campsie 的 家 里 ,Derek
Barrett将冷梦梅残忍杀害,当时冷梦梅的姨妈并不在家。
  杀害时间在4月21日下午4点45分至4月24日上午10点30分之间。
  据悉,冷梦梅的母亲已于30日抵达悉尼,周围亲友和一些大学生都在为冷梦梅的离去默哀。
四合院&六六&2016年04月18日
作者为作家,著有《蜗居》、《心术》等,来自中国安徽,1999年来新。
教育,不是年年一百分最终进入哈佛,教育不是每次都不会发生错误,教育不是让你成为全省状元,教育是植入骨髓的高贵,是危急时刻的镇定,是对社会乃至人类的关怀。这些,不是文凭或者技巧可以替代的。
经常看到朋友圈里家长给小朋友拉票,诸如学校活动评比,幼儿朗诵比赛,班级厨艺比拼等。家长会明确指定票投哪里,如果是多选,便要求把其余票给目前得票数最少的以免引发竞争关系。
这个问题是我弟媳妇开头的,她热衷于各种参赛投票,我刚开始出于情面,帮忙宣传拉票一下,当我发现因为粉丝的力量和朋友圈交友的广泛,我有可能改变这次比赛公平结果的时候,我开始思考。
到我自己儿子的时候,我就不参与了。
我曾经跟儿子一起观赏过他们学校的画展,说实话,在一群卓越而有天分的孩子面前,我儿子的画毫无任何优势可言。我觉得他画得好,只因他是我的孩子,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我做不出让我的朋友们帮着一起爱我或者间接害我的小孩。
我换了另种方式与儿子交流。我问他,你觉得你画得好吗?他点头。我说,除了你以外,还有谁画得好?他会选出二三幅。大众的审美标准基本趋同,优秀是显而易见的。我和儿子一起欣赏他人的作品,儿子会忍不住赞美别人画得如此美丽,然后感叹自己没有这么高的水平。我跟他说:“学会欣赏、仰慕和赞美,也是美德。拥有好德行的人,即使没有什么特长也会被大家喜欢接受。”
不可能每场比赛都胜出
任何一次比赛,其目的就是选拔优秀。我们不可能在人生里每一场比赛都胜出。而且即使胜出了,如果你不是乔丹,你不是马友友,你不是毕加索,你依旧只是流星划过天空。我们看过的比赛多了,我甚至记不住球星脸与名字的对应,但我却记住一个伟大的画面,一个骑手在一路领先的情况下,离终点不远处,车胎爆了,他扛起他的自行车向前飞奔,身后,第二名默默慢行跟随,绝不超越,最终,二人携手越过终点。这大约是我见过最美的比赛画面。除了更高更快更强,我们还有终极目标,那就是发现人性的光辉。金牌易得而一生知己难求。
教育,不是年年一百分最终进入哈佛,教育不是每次都不会发生错误,教育不是让你成为全省状元,教育是植入骨髓的高贵,是危急时刻的镇定,是对社会乃至人类的关怀。这些,不是文凭或者技巧可以替代的。
我们把12年基础教育,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术的精深上,而忽略了道的广博。
我们是成年人,相当一部分是有成就有影响力的成年人。我们呈现在孩子眼里的样子,就是这个世界现在的样子。我们渴望公平美好正义,却带领孩子做着抄小道拼社会关系走后门的事情,你觉得他们会实现我们渴望见到的美丽世界吗?你让那些没有社会关系,凭自己努力的孩子,如何面对这残酷不留一点希望的社会?他们会擦干眼泪,相信这个社会原本就是丛林,到处都是陷阱,只要有机会,就不遗余力厚黑。
我们就这样一代一代远离梦想。
我曾经跟一个母亲探讨过这个话题。她说,可是,别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我说,是的。但是我不做。我不能改变别人影响他们的孩子,但我想让我的孩子成为大格局有理想和信念的人。我于是就要为之努力。
不要让世俗拉低了孩子的品格,和而不群才是我们的方向。
我们不能保证孩子未来伟大,但通过正确的教导,至少让他们远离渺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冰城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