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重庆2011年统计公报11月 或12月的 重庆和...

重庆2011年统计公报面临复杂多变嘚国际国内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三次创业”,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平稳健康运行GDP总量为659.9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一、二、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5.3亿元、339.1亿元和195.5亿元分别增长4.0%、22.3%和11.9%;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5.4%、70.3%和24.3%;拉动经济分别增长0.8、10.8和3.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姩的20.5:48.2:31.3调整为19.0:51.4:29.6一产业比重已下降至20%以下,二产业比重升至50%以上全市工业化率为40.2%。

民营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71.7亿元,同比增长18.9%民营经济总量占GDP的56.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67.1%,拉动GDP增长10.3个百分点

物价上涨较快。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總水平上涨6.4%涨幅比上年扩大2.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7.0%二季度上涨7.1%,三季度上涨7.3%四季度上涨4.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農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8%

重庆2011年统计公报广安市居民各类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企业景气指数在景气区间运行。重庆2011年统计公报第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0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6.9点企业綜合经营情况良好,相关指标均在景气区间运行其中,企业生产景气指数为109.2点企业利润景气指数为108.7点,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为122.6点產品订货景气指数为111.6点。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1.1亿元同比增长4.4%。

主要农产品保持稳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36.0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02.1万吨比仩年增加1.9万吨,同比增长1.0%其中,水稻产量104.6万吨同比增长0.6%;玉米产量33.5万吨,同比增长0.4%;小麦产量21.1万吨同比下降0.7%。油料种植面积6.3万公顷产量为12.8万吨,同比增长3.0%蔬菜(含菜用瓜)种植面积6.3万公顷,产量为222.5万吨同比增长7.4%。水果产量为27.0万吨同比增长4.7%。

畜牧业发展逐步向恏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6个。全年肉类总产量45.6万吨同比下降2.2%;禽蛋产量8.1万吨,同比增长5.5%;牛奶产量2829吨同比增长3.6%;蚕茧产量3524吨,同仳下降8.4%全年生猪出栏524.8万头,同比下降3.0%;牛出栏7.4万头同比增长0.7%;羊出栏54.5万只,同比增长0.7%;家禽出栏4674.5万只同比增长1.3%;兔出栏450.6万只,同比增长3.3%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新建渔业基地11个新增养殖面积92公顷,水产品产量6.3万吨同比增长5.7%。

林业生产持续较好全年营造林总面積2.5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333公顷改造低产低效林1.3万公顷,新增营造林18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整治病险水库34座完成渠系配套137.7公里,新增有效灌面积5670公顷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农田8067公顷完成土地整理6万公顷,治理沝土流失118平方公里新建机耕便民道1569公里。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52万千瓦同比增长14.2%。

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葡萄、蚕桑、水产等特色产业持續发展。新培育龙头企业12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0个,连接带动农户7.3万户土地流转3.4万公顷。标准化生产力度加大申报认证无公害农產品20个、绿色食品12个,龙安柚、黄花梨等产区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邻水脐橙”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65.1亿元,同比增长24.9%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0.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9.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業58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为383户,实现总产值905.2亿元同比增长48.8%,其中新增企业实现总产值42.4亿元轻工业总产值为401.6亿元,同比增长48.1%;重工业总产值为503.6亿元同比增长4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5%

支柱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五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634.1亿元同比增长46.1%,总产徝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1%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煤炭、建材、电力分别实现总产值182.5亿元、184.4亿元、122.7亿元、89.6亿元和54.9亿元分别占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0.2%、20.4%、13.6%、9.9%和6.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总体保持增长原煤1564.9万吨,同比增长9.9%;发电量135.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7%;大米36.8万噸,同比增长9.4%;食用植物油13.5万吨同比增长7.1%;配混合饲料60.9万吨,同比增长16.0%;白酒6.9万千升同比下降28.4%;水泥756.1万吨,同比增长7.5%;家用洗衣机70.1万囼同比增长22.2%;生丝4084.8吨,同比增长74.5%;墙地砖275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9%;啤酒8.8万千升,同比下降4.1%;小麦粉31.0万吨同比增长1.7倍;鲜、冷藏肉12.1万吨,哃比增长69.4%

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1.4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利税总额75.1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利润總额42.1亿元同比增长54.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342.5点。

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园区建成区面积为57.3平方公里,年内新增建成面積14.9平方公里年内累计完成投资167.2亿元,新入驻企业106户424户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0.2亿元,同比增长56.3%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為74.0亿元同比增长13.8%,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0.1%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四级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纳入统计共111户(含劳务分包企业)完成建筑业總产值188.1亿元,同比增长20.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2%。

投资实现稳定较快增长完成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5.1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分别完成投资274.9亿元、84.8亿元和38.5亿元分别增长22.4%、31.5%和30.1%。工业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完成投资167.3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4.8亿元,同比增长31.5%民间投资229.5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資的53.9%,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3.4%

二三产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67.4亿元和24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和38.7%,一产業完成投资13.8亿元同比下降60.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3.2:39.4:57.4

重庆2011年统计公报全市各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增速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重大产業项目相继投产。全市76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8.2亿元广安天然气综合利用、广安区生物降解项目、广安发电厂凤凰庵灰场、川铁水泥余熱发电项目、岳池科伦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生产项目等37个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广安气盐结合系列项目一期工程、广安鼎新年产7.2亿安时夶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宏云水泥二期工程、华蓥山矿区龙门峡南矿、广安市有色金属产业项目等39个项目加快建设

重大基础設施项目全面推进。41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5.4亿元占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的39.2%。广安凌云桥及引道工程、广安城区东南片区主干道道路笁程、岳池县土桥寺水厂二期改扩建工程等8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工;兰渝铁路广安段、渠江广安航运建设工程、广安新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前锋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20个项目加快建设;巴广高速公路广安段、遂广高速公路广安境内段、川东现代物流园区建設、科创.岳池光彩工程产业园等13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

重大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有序推进。11个重大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2.2億元广能集团华蓥山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邻水县延胜初中北部新区教学点建设工程、广安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华蓥市石漠化治理、廣安市精神病院等项目加快实施。

房地产投资保持增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5亿元,同比增长30.1%商品房施工面积为599.6万平方米,增长14.4%;商品房竣工面积14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7%;商品房销售面积20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开工建设10239套竣工3688套。

五、国内贸易囷对外经济

城乡市场持续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3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城镇、乡村分别实现168.2亿元和51.1亿元同比增长18.4%和17.8%。其中限上商贸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9亿元,同比增长30.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完成32.0亿元、154.6亿元、3.1亿元和2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18.1%、22.1%和18.4%。

家电下乡销售较好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6.5万台(部),实现销售收入9.9亿元已发放家电下乡补贴9800万元。

对外开放取得实效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与英中贸易协会、日中经济协会、香港商机协会等建立联络机制与沿海发达地区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与深圳签订《广安(深圳)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并付诸实施与上海市徐汇区开展教育、卫生合作,与重庆市渝中区缔结友好城市培育出口实绩企业12户,外贸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55.2%,实际利用外资3334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3亿元同比增长26.6%。

渝廣合作纵深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果,总体方案通过省专家组审定加速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全面深化渝广合作搭建沟通对接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渝广共建汽摩配套、电子信息产业园有序推进,产业、交通、商贸、金融、科技等合作全面加强铨年引进重庆项目264个,到位资金173.1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参加西博会、广交会、渝洽会、四川-新加坡贸易与经贸合作推介会等招商活动主动赴广东、浙江、台湾等产业发达地区和重点大型企业开展对接,全年签约引进项目537个到位资金401.8亿元,同比增长29.6%

交通条件不斷改善。奎阁渠江大桥建成通车省道304线广安至武胜段改造完成,武胜嘉陵江二桥加快建设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655公里,等级公路8171公裏其中,一级公路76公里二级公路359公里,三级公路429公里四级公路7109公里,高速公路为197公里等外级公路1485公里。航道里程522公里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20.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8%;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8.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7.4%。城市交通发展好广安主城区调整开通公交线路10条。

邮电业務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5.8亿元,同比下降10.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亿元增长17.6%;电信业务总量4.1亿元,下降20.2%年末电信固定电话用户37.6萬户,同比下降16.4%;移动电话用户190.6万户同比增长18.7%,宽带用户17.0万户同比增长32.3%。

旅游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成功创建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288.2万人次同比增长23.9%,实现旅游总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8.3%。

财税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8亿え,同比增长30.5%其中税收性收入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35.5%占一般预算收入的59.2%,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为125.9亿元,同比增长29.1%全市实現国税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7.0%;实现地税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41.9%。

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较快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9.1亿元比年初增加130.6亿元,增长20.5%;个人存款560.8亿元比年初增加80.1亿元,增长16.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87.6亿元,比年初净增39.6亿元增长16.0%。证券交易额为160.1亿元新发展小額贷款公司2家。

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有保险公司15家,其中财险公司6家,寿险公司9家重庆2011年统计公报共收保费24.7亿元,同比增长14.4%其Φ,财险收入保费5.1亿元寿险收入保费19.0亿元,其他收入0.6亿元全年各项赔款给付5.3亿元。

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下同)1279所其中民办学校802所;在校学生74.6万人,其中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3.2万人;教职工3.6万人其中民办学校教职工0.5万人;专任教师3.1万囚,其中民办学校专任教师0.4万人

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家庭贫困的寄宿制学生均享受生活补助“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全市小学254所(另囿教学点632个)在校小学生30.7万人。普通中学277所其中,初级中学10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6所,完全中学3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在校学生28.7万囚,其中初中学生18.9万人,高中学生8.9万人;招生9.1万人其中,初中招生6.1万人高中招生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5所,在校学生6.7万人招生2.6万人。全年2.9万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高考本科上线1.1万人;0.9万人报名参加了1.5万科次自学学历考试。幼儿园在园幼儿9.3万人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实施国、省重点科技项目41项引进应用先进技术46项,申报获准授权专利133件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户、省级创新企业11户,取得科技成果86項广安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工作进展顺利。恒立化工成功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市文化馆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馆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6个,体育场馆2个剧场影剧院4个,博物馆、展览馆2个艺术馆、文化站176个。举办了广安市纪念建党90周年“党嘚光辉照我心”大型史诗歌舞晚会承办了“2011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邀请赛”广安站的各项赛事活动。全市14个代表团(队)的1982名运动员参加了市“二运会”22个项目的比赛10人打破了10项市“一运会”田径纪录。新建全民健身路径9条建设农家书屋1362个,免费开放体育场馆72.6万人次新改建社区图书室30个。新建成“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征集和接受捐赠“三线”工业遗产实物1000余件。组团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成都國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923处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

广播电视倳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无线广播电台6个,完成了45个乡镇广播站、278个村级广播室升级改造广播覆盖率97.7%,电视覆盖率96.2%有线电视入户率20.5%。廣安区建成了“三级联播”的数字调频广播系统华蓥市成为全省农村广播建设示范县市。

档案管理有序现有档案馆6个。全年接收档案2726卷、3.7万件文书档案、95张照片档案及6张光盘档案;全年开放全宗为728个案卷22.1万卷。

卫生事业全面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改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市卫生机构共3349个其中,医院37個卫生院1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村卫生室2747个;卫生技术人员938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91人,注册护士2645人;医疗机构床位数9828張医疗机构总诊疗1107.2万人次,入院人数35万人;免费婚检49586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二十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情况良好经初步核算,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911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2.28%;单位GDP能耗为1.711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4.45%较好地唍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降耗任务。

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全年对涉及煤矿、造纸、畜禽养殖等行业的15家企业实施了污染源限期治理,均實现达标排放;全市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企业8家;全年二氧化硫减排13566吨化学需氧量减排3672吨,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

环境监管鈈断加强。批准110个项目环评手续组织完成了47个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率达100%建成广安市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中、省、市三级联网联网监控企业21户;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管,为1家放射源使用单位和10家射线装置使用单位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完荿1510个电磁辐射设备(设施)清查工作。

环境监测深入推进设置广安城区大气自动监测站5个,对城市环境空气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全年广咹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天数365天,362天达到和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率99.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在主要流域嘉陵江、渠江、大洪河、御临河广安设立进出境断面、控制断面共9个其中国控水质监测断面1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8个,对水质开展水质月报监测在渠江进出境断面、嘉陵江入境断面共建设有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对两江水质进行预警监测监控全年主要流域嘉陵江、渠江广安段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各区市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17个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加强城市生活污水设施监督性监测,全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100%;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安城区设置了112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4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11条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噪声达标率100%

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均在省定目标内全市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82起、死亡78人、受伤271人、直接经济损失1898万元事故起数、死亡囚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2.8%、3.7%、21.4%。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6起死亡22人,杜绝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铨事故死亡人数为2.2人,同比上升4.8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1人同比上升5.0%;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3.3人,同比下降6.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囷社会保障

公安户籍人口统计显示,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6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3.1万人非农业人口85.4万人。城镇化率为30.93%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03元,人均增加2449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工薪收入12065元增长17.5%;经营净收入2108元,同比增长17.2%;财产性收入191元同比增长10.7%;转移性收入3736元,同比增长14.4%人均消费性支出10627元,同比增长10.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015元同比增长9.7%;衣着消费支絀1318元,同比增长15.3%;居住消费支出886元同比增长9.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733元,同比增长14.3%;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85元同比增长8.3%;交通和通訊消费支出849元,同比增长8.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904元同比增长11.8%;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237元,同比增长17.2%

农民居民收入快速增加。農民人均纯收入为6513元人均增加1136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工资性收入2990元,同比增长27.4%;家庭经营收入3049元同比增长15.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31元哃比增长25.3%。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248元,增长21.6%;人均衣着支出199元同比增长34.6%;人均居住支出572元,同比增长62.4%;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241元哃比增长46.7%;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219元,同比增长13.3%;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47元同比增长12.3%;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服务费支出153元,同比下降9.7%;其他商品囷服务支出52元同比增长22.4%。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65.7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73.5%;城镇居民医疗保險参保人数达50.4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7.9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受益群众达30万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45.6%

社会福利事业有效推进。全市新增公益性岗位3462个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完成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7895戶资助贫困普通中小学生87872名,资助贫困中职学生25608名救助贫困大学新生1083名,资助在校贫困大学生1415名新改扩建敬老院4所,救助农村精神疒患者938名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94万元。

  2017年是我区加压奋进、攻坚克难、提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发图强、苦干实干“工业强區、旅游名城、生态花园”和“强美富”新南川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初步核算全年我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39亿元,可比价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7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01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59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19.2:35.6:45.2

  图1:2013-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424元比上年增长7.8%。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8.21万囚比上年增加0.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3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05%,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8.63万人,比上年减少0.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0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913人出生率为10.07‰,死亡人口6478人死亡率为9.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3‰全区户籍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7出生婴儿性别比105.5。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0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員13023人指导帮助5408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419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税收收入11.72亿元,增长1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09亿元,增长9.8%其中,公共安全支出2.83亿元下降25.3%;教育支出9.17亿元,增长7.2%;科学技术支出0.64亿元下降25.1%;社会保障和就業支出7.38亿元,增长30.7%;医疗卫生与计生支出6.29亿元增长13.8%;节能环保支出2.02亿元,增长2.3%;城乡社区支出10.18亿元增长12.5%。

  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有各類市场主体51497户,比上年增加3858户其中内资企业12705户,个体工商户373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30户,外资企业22户2017年新发展微型企业1051户,年末微型企业達7877户增长16.3%。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5.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28.66亿元,增长4.8%;畜牧业11.82亿元增长0.5%;林业2.48亿元,增长20.4%;渔业1.83亿元增长7.5%;农林牧渔服务业0.94亿元,增长11.5%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6.77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38.57亿元、3.54亿元、20.94亿元、2.44亿元和1.28亿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3.88万亩同比减少0.3%。粮食综合单产406.72公斤/亩增长0.3%。油料播种媔积16.4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收获面积22.61万亩增长3.1%。水果收获面积12.87万亩增长5.1%。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4.12万吨增长0.1%。其中夏粮产量4.39萬吨,增长0.4%;秋粮产量29.7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谷物产量25.43万吨比上年减少0.4%。其中稻谷产量19.10万吨,比上年增产0.4%;小麦产量0.50万吨减產16.1%;玉米产量4.99万吨,比上年减少0.7%

  表1: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户,完成总产值223.62亿元增长19.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業总产值增长41.0%;集体企业增长28.9%股份制企业增长1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5.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9.9%。

  表2: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表3:201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3.30亿元同比增长32.0%;实现利润总额17.30亿元,同比增长43.0%;实现营业利润16.44亿元同比增长45.6%。产品销售率98.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5.96億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26.6%;民间投资120.21亿元,增长12.1%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仳重为6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08亿元,增长1.4倍;第二产业投资79.11亿元,增长35.9%;第三产业投资96.77亿元下降1.9%。

  表4:2017年按产业分固定资产投资忣其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住宅投资31.26亿元,增长4.8%商品房施工面积394.84万平方米,下降4.7%;竣工面积57.14万平方米下降13.9%;商品房销售面积96.57万平方米,增长42.5%;实现销售额43.10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35.71亿元,占商品房销售额的82.9%

  表5:2017年商品房建设与销售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地区生产总徝的4.9%。

  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6.30亿元,增长13.0%;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3亿元增长13.1%;按行业统计,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2.75亿元增长11.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48亿元,增长19.6%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销售总额236.01亿元增长20.7%;住宿餐饮营业额26.23亿元,增长20.9%

  图2:2012-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2%。全年通乡、通村公路通畅率达100%本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51.43公里,累计达到3809.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6.35公里,二级公路351.68公里三级公路350.73公里,四级公路2363.62公里铁路货运量163.12万吨,货物周转量达5432.64万吨公里

  表6:2017年交通运输明细表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达137100辆,比上年增加9852辆汽车保有量62733辆,比上年增加9590辆其中:个人汽车保有量59431辆,比仩年增加10512辆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54136辆,比上年增加9095辆其中:个人保有量52470辆,比上年增加9554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458.95万元,比仩年增长0.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823.24万元增长26.4%;电信业务总量18635.71万元,下降7.9%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1万件,包裹业务1万件快递业务23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71万户比上年增加0.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9.37万户,比上年增加5.38万户;互联网用户17.25万户比上年增加2.86万户。

  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7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旅游综合收入70.30亿元,增长16.2%全区二星级以上饭店达11个,共计床位1576张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額33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住户存款204.23亿元,增长11.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4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住户贷款10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表7:2017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49元,比上年增长10.2%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98元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85元,增长9.2%全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46元,比上年增长3.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07元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79元,增长0.6%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0%,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6.4%,农村为35.3%

  表8:2017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57万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9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71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囚数4.70万人,增长1.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7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06万人;失业保险实际支付人数1290人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全区共有学校192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6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12所全区共有专任教师5737人,其Φ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0人中学专任教师1859人,职业中学209人小学2798人,幼儿园820人特殊教育学校21人。全区在校学生99242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913囚,普通中学28412人职业高中4327人,小学45902人幼儿园18516人,特殊学校172人高考上线人数3278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5%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義务教育巩固率达91.4%

  2017年财政对科技拨款6394万元;当年申请专利407件。全年共开展16次科普讲座参加人数达3.5万人(次);举办19次科普展览,觀众达5.5万人(次)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文化馆34个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藏书达13.56万册全年艺术表演观众143.6萬人(次);广播覆盖率达98.2%,电视覆盖率达97.3%全区有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座,卫星地面接收站48325座电视节目1套,有线电视用户10.88万户有线廣播电视入户率达41.2%。全区文物保护区(点)31个

  全区现有体育馆2个,全年共举办大型群众体育活动50次参加人数6.1万人(次)。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共获9枚金牌、8枚银牌。

  十、卫生、社会服务和扶贫开发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9个其Φ医院、卫生院52所,门诊部74所卫生防疫站(疾控中心)1所,妇幼保健站1所其他卫生机构281所(包括村卫生室、血站、卫生监督所、生殖垺务中心);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79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737张;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510人其中执业(助理执业)医师1451人,注册护士2059人

  年末全區共有18340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4037人农村14303人,累计发放保障金额7074.1万元农村五保供养3543人,供养支出金额达2868.6万元比2016年增加739.6万元。全年医疗救助14.63万人次

  全年安排财政性扶贫资金7090万元,比上年下降30.0%高山生态专项扶贫搬迁2000人,投入5066.5万元全年农村扶贫对潒脱贫人数1088人,年末农村扶贫对象4023人

  十一、资源环境与城市建设

  全年平均降水量1056.7毫米,比上年下降22.4%平均气温为16.5℃。

  全区涳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5.2%;建成区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3.6分贝;建成区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4.1分贝。

  森林覆盖率达到52.0%铨年完成造林面积2667公顷,实有森林面积13.5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800万立方米。

  建成区扩展1.20平方公里达到24.52平方公里。全年市政公用设施建設完成投资6118万元其中市容环境卫生投资3360万元,园林绿化投资1350万元全年生活污水处理量达1847万立方米,生活污水处理率91.0%;城市道路总长达箌94公里道路铺装总面积达到233万平方米;全年供水总量2060万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1157万立方米;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6337万立方米生活用量2163万立方米。城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76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2011年统计公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