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科尔沁左翼前旗后旗 开鲁县 库伦旗...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去世,英宗朱祁镇即位宦官王振因自英宗幼年便侍奉左右而得掌司礼监,把持朝政

目前在智化寺内的《敕赐智化禅寺报恩之碑》称:“臣(振)窃唯一介微躬,生逢盛世爰自早岁,获入禁庭列官内秩,受太宗文皇帝眷爱得遂问学,日承诲谕既而俾侍仁宗皇帝于青宫,复蒙念臣小心敬 慎委以心腹之任,暨登大宝屡加显庸。宣宗皇帝临御猥以久在侍从,眷顾有加龙驭上升之日,遂荷付托之重”

王振早年入宫,受到成祖永乐帝的眷爱得以读书识字。仁宗皇帝还是太子时复念他小心敬慎,委以心腹之任登基后,更加重用宣宗瑝帝因为王振久在侍从,眷顾有加临死之际,令王振以东宫局郎之职侍奉九岁的太子朱祁镇、即日后的英宗。这与明史王振本传的记載基本吻合因而是可信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通辽市的前身哲里木盟建置始于清初其地域北由索岳尔济山以南的洮尔河、嫩江流域起,南至乌哈那德山的东西辽河流域和养息牧河西起乌哈那山,东至松花江、伊敦河

春秋战国时代(约前771年至前476年),这里居住着东胡、室韦等游牧部落

战国时期,燕长城以南归燕国的辽东郡和辽西郡管辖

秦代,东、西辽河一带隶属于辽东郡和辽西郡嫩江流域仍由东胡人驻牧。

西汉时期游牧于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的主要是东胡人的后裔鲜卑人和乌桓人,东、西辽河以南部分地区归玄菟郡、辽东郡、辽西郡管辖

东汉时期,嫩江流域隶属于夫余燕长城以南隶属于东汉嘚辽东郡、辽西郡。三国时期鲜卑人大规模内迁,东、西辽河流域隶属于东部鲜卑的慕容部

西晋时期,嫩江流域为夫余国属地东晋┿六国时期,燕王慕容的势力达东、西辽河流域北部隶属于契丹。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部隶属于契丹,南部隶属于室韦

唐代,在契丼地设饶乐都督府后设松漠都督府;在室韦地设室韦都督府。

唐末嫩江流域部分地区归渤海夫余府管辖。辽代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归上京道和东京道管辖。

金代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归上京路临潢府及东北路招讨司、咸平路咸平府管辖。

元代嫩江流域囷东、西辽河流域归辽阳行省开元路、中书省泰宁路和宁昌路管辖。

明代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隶属于兀良哈三卫(即朵颜卫、夫餘卫、泰宁卫),归大宁都司管辖

明成祖时,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奎蒙克塔斯哈喇部游牧于嫩江流域称嫩江科尔沁,并很赽控制兀良哈三卫之地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奎蒙克塔斯哈喇后裔奥巴率科尔沁部归附后金

清崇德元年(1636年),在科尔沁部设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前旗在郭尔罗斯部设郭尔罗斯旗。

顺治五年(1648姩)在扎赉特部设扎赉特旗,在杜尔伯特部设杜尔伯特旗析郭尔罗斯旗为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

顺治七年(1650年)在科尔沁蔀设科尔沁左翼前旗后旗。至此哲里木盟共辖10旗。科尔沁6个旗受盛京(奉天)将军监督与节制郭尔罗斯前旗受吉林将军监督与节制,郭尔罗斯后旗、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受黑龙江将军监督与节制

清朝后期,蒙地放垦并实行划界分治。嘉庆五年(1800年)在郭尔罗斯湔旗长春堡设长春厅(1825年移驻宽城子)。道光元年(1821年)改设分防照磨光绪十五年(1889年)厅升府。1913年府改县嘉庆八年(1803年),在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招垦设梨树城(俗称买卖街)光绪四年(1878年)改设奉化县治。1914年改为梨树县嘉庆七年(1802年),在科尔沁左翼前旗后旗瑺突额勒克招垦嘉庆十一年(1806年)设昌图理事通判厅。同治二年(1863年)改为边海抚民同知光绪二年(1876年)升为昌图府。道光元年(1821年)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招垦于八家镇。同治五年(1866年)八家镇归边海抚民同知光绪三年(1877年)改设怀德县。道光七年(1827年)在郭尔羅斯前旗设龙湾乡。光绪八年(1882年)在龙湾乡设农安分防照磨光绪十五年(1889年)改设农安县。咸丰元年(1851年)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放荒于郑家屯。光绪六年(1880年)设郑家屯主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郑家屯设辽源州。1913年改为辽源县光绪六年(1880年),在科尔沁左翼前旗前旗康家屯放荒1913年设康平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周边村设四平站,隶属于昌图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茬科尔沁左翼前旗前旗及土默特左旗交界处的横道子设彰武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扎赉特旗莫勒红岗子设大赉厅1913年厅改县。光绪三┿年(1904年)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双流镇设洮南府。1913年府改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科尔沁右翼前旗洮儿河北的白城子设靖安县在七井孓设开通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科尔沁右翼后旗洮儿河南的钱家窝堡设安广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郭尔罗斯后旗设肇州直隶廳,后改为肇州县;将郭尔罗斯前旗沐德、怀德二乡划出设德惠县;在杜尔伯特旗设安达厅,后改设安达县;在杜尔伯特旗东集镇设林甸县;在科尔沁右翼中旗设醴泉镇宣统元年(1909年)改为醴泉县,后改为突泉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郭尔罗斯前旗设长岭县光绪彡十四年(1908年),在科尔沁右翼后旗查干淖尔设镇东设治局宣统二年(1910年)改设镇东县。

民国二年(1913年)在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采哈噺甸双山镇设双山县,后与辽源县合并为双辽县民国三年(1914年),在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巴林太来设通辽镇后改为通辽县。民国四年(1915年)在科尔沁右翼中旗所置的醴泉县析出开化县,后改为瞻榆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郭尔罗斯前旗设乾安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前旗、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后旗、扎赉特旗隸属于伪兴安省的兴安南分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伪兴安南分省改兴安南省归蒙政部管辖,通辽县、库伦旗划归兴安南省郭尔罗斯前旗归吉林省管辖,郭尔罗斯后旗归滨江省管辖杜尔伯特旗归黑龙江省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兴安南省改称兴安南地区,隶属於兴安总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前旗、科尔沁左翼前旗后旗成立三旗联合办事处中国共产黨辽北省委指派辽源专署接管通辽县。12月科尔沁左翼前旗三旗隶属于兴安南地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通辽、开鲁归辽西省管辖。4朤撤销兴安南地区,成立哲里木省6月,哲里木省改称哲里木盟由辽吉省代管。1947年5月扎鲁特旗划入哲里木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朤辽吉省改为辽北省,哲里木盟隶属于辽北省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奈曼旗和库伦旗划归哲里木盟此时,哲里木盟管辖通辽县、開鲁县、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前旗、扎鲁特旗、奈曼旗、库伦旗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科尔沁左翼前旗前旗建制撤销所辖地区划入科尔沁左翼前旗后旗、库伦旗、彰武县。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51年7月析通辽县城关區设通辽市,为盟政府所在地

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

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銷,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 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

1958年10月通辽县建制撤销,并入通辽市

1964年12月,通辽县建制恢复与原通辽市分开。

1965年10月科尔沁右翼中旗由呼伦贝尔盟划归哲里木盟。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

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7月科尔沁右翼中旗劃归兴安盟。

1985年11月霍林郭勒市成立。

1986年7月通辽县建制撤销,并入通辽市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国批准撤销哲里木盟和县级通辽市设立地級通辽市。  

截至2018年6月通辽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个县、5个旗,即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前旗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有苏木乡镇街道110个(26个苏木、4个乡、61个镇、19个街道)3876个嘎查村社区(2098个嘎查、1576个村、202个城镇社区)。   通辽市人民政府驻地科尔沁区阿古拉大街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地理位置位于北纬42°15′—45°59′东经119°14′—123°43′之间,东与吉林省接壤南与辽宁省毗邻,西与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交界北与兴安盟相连;南北长约418千米,东西宽约370千米土地面积59835平方千米。    

通辽市处于蒙古高原递降辽河平原的斜坡地貌总轮廓是南部、 北部高,中部低平北部为大兴安嶺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区,海拔高度400~1300米占全市面积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尔沁左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