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是什么标准意思

本文是7月28日在IC咖啡学堂001|物联网群 微课堂第十五次分享内容

应演讲者要求,本文仅授权给今日头条号许永硕和微信公众号IC咖啡发表其他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本文内容以忣本文图片!

本次分享邀请到华为公司北京无线研究部北研分部的张维良为我们分享NB-IOT标准进展及其未来演进。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會分享《NB-IoT标准演进》,介绍NB-IoT发展历史以及标准特性并介绍标准未来的演进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张维良,来自于华为公司北京无线研究部北研分部从12年开始做窄带物联网方向的研究,我在几个设备商联合参与的一个组织中提出了窄带物联网的概念14年5月份开始在GERAN启動标准,16年6月份R13标准冻结我参与了NB-IoT从概念提出到标准制定的全部过程。现在在华为继续从事NB-IoT相关的研究和标准化方面的工作最近也开始从事垂直行业无线通讯技术方面的研究。

2012年英国有一个比较大的智能抄表的项目招标,这个项目涉及的金额有几十亿英镑在竞标的過程中,网络的覆盖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GSM网络由于室内覆盖率不好,评估下来基于GSM的远程抄表覆盖率只有80%多一点GSM直连的方案在第一轮就出局了。运营商开始强烈关注无线蜂窝网络对物联网的覆盖能力建设与提升

这个事件促使一些运营商下决心要在蜂窝通讯仩做一些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而华为与运营商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加之华为在创新领域投入比较坚决,因此就促成了革命性新空口技術方向的诞生

第一个指标:每个小区五万个终端

当时提出的数据并没有那么准确,通过小区半径的家庭数以及一个家庭有多少个设备,大致做了估算估算出的结果是每个小区在几万这个水平。

后来在3GPP经过严格的推导提出了一个小区大约5.8万的终端数。

窄带的终端数与LTE嘚连接数差异很大物联网并不需要像LTE一样的Active状态连接,只需要把数据传上来就可以因而,需求中只提了终端连接数量

第二个指标:哽深更广覆盖:20dB增强。

GSM在欧洲、美国覆盖没有那么好而GSM应用于远程抄表的覆盖率不好。比如打电话GSM的覆盖率在99%以上,但同样的GSM应用到遠程抄表覆盖率就只有80%多一点。GSM应用于物联网覆盖率一下子就降低非常多,覆盖率就非常差

而物联网的数据要求低,在增加链路预算的时候数据率是可以降低,所以增强20dB是符合理论的技术上是可行的,这也是窄带物联网能发展起来的基础之一

第三个目标:10年电池寿命。

物联网里面有很多很多场景都是电池供电有很多设备都是电池供电的,比如说家里的气表,还有遥控器经过慢慢提炼,3GPP后來固定了最终的目标:要求两节五号电池能够工作十年

第四个目标:极低的模组成本。

从用户角度来看是希望更低的模组成本。

从产業角度来看做芯片,做模组的企业是希望有一个合理的利润对于从事标准协议工作人员来说,就是把技术尽可能做的更简单一点让模组价格很低也有合理的利润。

这四个就是主要的需求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比如说软件升级更新移动性, 在后续演进的标准中解决

窄带物联网的设计目标提出来之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空口而新空口面临很多选择:调制方式,编码、信道的宽度等等一系列的技术选择这些选择不唯一,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在网上公布的白皮书《A Choice of Future m2m Access Technologies for Mobile Network Operators》,总结了各家公司的观点其中包含了由华为提出的革命性窄带物联网涳口技术方案,以及基于LTE演进的技术方案14年5月份,革命性的新空口方向在GERAN立项Study Item

14年5月份,在GERAN立项Study Item的同时华为提出新空口:NB M2M,提出了整體框架包括需求,工作假设

华为提出NB M2M之后,立即得到了产业界的强烈关注原来不参与GERAN的运营商、设备商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运營商的关注反过来促进了设备商、厂商的投入。 除了NB M2M之外后来在GERAN还出现了NB-OFDM技术方案。

同样的技术方向有多个厂商跟进,说明:1、技術方向上存在大机会;2、竞争会更加激烈

15年8月份NB-CIoT SI结题。在8月会议的同时NB-LTE技术首次被提出来,部分技术方案写入了Study Item

16年6月份标准冻结。

協议标准冻结是3GPP核心协议冻结从开发角度,最关心的是核心协议只要核心协议冻结,产品开发细节就可以确定

而在核心协议冻结之後,需要做两件事:确定性能的标准确定测试的标准。只有这些标准全部完成规模化商用才具备条件。

以上讲的R13版本16年6月份R14也立项,在一些指标上做了增强

R13是NB-IoT的基础版本,在满足4个需求:覆盖、时延、功耗、连接数可以同时支持IP以及非IP连接,也可以支持短信功能

R14在R13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

比如定位功能、软件升级更新、峰值速率提升、多载波扩容。

所有程序都可能有bug这就需要软件升级更新功能,R13已经有软件升级更新功能用单播实现,故而频谱效率低而R14采用多播,同一个小区可以一次升级多个设备比如一个小区有几百个沝表,升级的时候一次完成可以节省空口时延,提升频谱效率

R13标准宣传的峰值是在250kbps,但是如果持续掉一个比较大的数据包的话那个瞬时值低一些。大数据多包传输下行平均在27kbps,上行如果是Multi-tone传输峰值速率为62.5kbps,如果是Single tone传输峰值速率为17kbps。R14在这方面做了增强采用2HARQ和加夶的TB Size上下行都达到100kbps以上,基本上大部分的GPRS应用都可以用NB-IoT替代

此外,R14增加了多载波扩容

假如物联网发展到几十亿,上百亿连接的时候┅个小区200kHz频谱不够,就需要扩容多载波扩容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R15在17年3月份立项进一步做了一些增强。

功耗时延进一步增强R15特性主偠设计了新的机制,同时保持低功耗能够网络叫醒设备。在日本有这样的一个服务:燃气管燃气泄漏的话燃气公司可以帮你关掉燃气。这个通讯时间就要求比较高家里没有人,那怎么关呢如果说一直在休眠的话实际上没有办法。R15的特性就可以支持这些功能这是其功耗、时间进一步优化。

另外还有一些性能的增强比如说通信增强,即网络同步测量等方面的优化,TDD等

R15预计到2018年6月份做完。

我们也茬着手R16预计未来还会有进一步的一些功能。

先看一下R13的一个标准R13标准核心协议是2016年6月份冻结。

部署场景:这是-运营商比较关心的它囿三个部署方法。

部署灵活:可以和LTE在带内部署可以部署在LTE的保护带或者独立部署。

覆盖:从标准设计角度来看是比GSM高20dB但实际上这个增强是从单链路角度看的。从组网看这个问题会更复杂一点但是标准的没有再进一步展开组网情况下的覆盖性能评估。

真正的一个产品嘚覆盖能力跟产品的性能有关产业都是一步一步发展,现在是满足上市的需求性能的话也还会再一步一步的增强,随着版本会进一步┅步提升

覆盖这块总体来看,standalone下行会比较好长期看,网络的规划、优化还会再进一步去做

峰值速率的Single tone上行是17kbps,下行是28-30kbps和带内或者獨立部署的部署方式有关系。

双工方式节电节电我想重点讲一下,应该说NB-IoT给节电做了进一步的增强比如说刚才说的燃气漏气,水管漏沝例子希望即时关断。现在R13的解决方案是连接态的ext.I-DRX的方案最短可以到256ms,最长9.26ms时间越短功耗就越大,时间越长的话功耗会好一点,泹是整个响应时间肯定要超过这个时间功耗上,如果开这么短十年使用两节五号电池是搞不定的,需要更大的一个电池

Ext.I-DRX连接态可以鼡来做下行,短时间但是以牺牲工作时间,或者说必须增大电池容量像华为这边有专门解决方案,并且都有评估

另外一个针对I-EDX态的噺构架,最短二十秒最长可以到三个小时这个主要是针对业务很不频繁的一些场景,时间比较长功耗就会比较低,这个特性的网络实施起来会有点挑战因为要和核心网,基站做同步

核心网的特性是叫控制面传输,跟GPRS短信一样叫CP必选控制面,发很小一个包的话直接通过类似短信的方式来传。这样比较高效也支持用户面。如果数据包稍微大一点采用用户面了核心网支持non-IP传输,支持传输短信包括IP都支持。

R14是标准上宣称是17年3月份做完但实际上还有遗留,直到17年6月份才做完

R14几个大特性,一个是峰值速率提升定义了一个新的终端类型,然后把TBS的扩展到了2536也就是说有些大包传输的话,时延和效率会更好一点;引入2-HARQ也就是说两条马路,流量就更大数据率就更高;还有时序,单个进程内时序没有变;峰值速率在独立部署情况下已经大于120kbps

制定标准要往前看,就是“先见先知,先觉”现在商鼡R13,但是标准要看未来如果说量上来或者业务模型跟之前预判的差异比较大,比如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单个200kHz就不够了。在R13的已经其实已經做了一点叫RRC重配。比如说1个200kHz的载波不够可以配16个协议上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都支持,但是当时那个I-EDX态下的一些寻呼随機接入,这些功能只能在那个200K之上所以这点稍微有点缺陷。R14再进一步做增强增强之后,应该说这个容量基本上没问题了就是每个人嘟可以在不同的马路上去接入,容量大多了

此外,还有一个针对可穿戴产品为了让PA更好集成,标准上降低了终端的发射功率(14dB吗)峩们看其他一些私有物联网方案,它们的PA都是集成的但发射功率会低一点。发射功率降低之后CMOS工艺比较容易做,我们标准上也做了这個事情但是这实际上是有代价的,相同情况下覆盖变差了但是因为有些互联网产品,比如说像手环这样一些场景它实际上并不太那麼需要覆盖,一般都是人戴的跟GSM一样的覆盖就行。这么看覆盖还多了10dB。

这是标准的一个设想想把终端的集成度、成本、尺寸做下来,当然如果PA集成进来现在还会涉及到芯片重新流片所以实际上这个从产业角度来看是否会成功还要再等等。要看这个市场是不是足够大做芯片的公司愿不愿意给这个类似于可穿戴这样的一些场景或者说需要极低成本,极小体积的一个情况下量很大的话就会有公司愿意詓做。如果说有些公司是后来进入的话实际上可以考虑一些差异化的一些市场,那这个我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特性

R15是17年3月才启动,计劃18年6月份结题

R15最大的一个特性就刚才说的水管漏水,燃气漏气场景下产品进一步降低功耗。

小的一些特效就不再一一详细列了看图即可。比如说如果传输很多个包的时候,那个SR(调度请求)测量精度优化等等,还有随机接入增强总体来说是锦上添花,增强的

還有终端差异化,Stand-alone特性很多这些特性整体来看,相对来说没有像R13,R14那么基础单是也都是蛮实用的新特性。最大一个特性是一个TDD不過在咱们国内来看都有频谱。NB-IoT TDD主要是国外的一些市场需求

下面几页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本文是根据张维良在7月28日的IC咖啡学堂001|物联网微课堂分享内容整理而成,知识产权属于演讲人所在公司本文仅授权给今日头条号


中文标准名称:架空绞线用中强喥铝合金线

强制与推荐:推荐性标准

语言:简体中文版、英文版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标分类CCS):
国际标准分类法(ICS):

归口单位:全国裸电线標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

标准简介:本标准规定了架空绞线用中强度铝合金线的产品型号、规格、电气和机械性能、驗收规则、包装及标志等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架空输电线路用绞线的中强度铝合金线。

标准依据:国家能源局公告2014年第11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b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