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吕步根这刘备 诸葛亮那三国会怎样?

如果把袁绍的势力 给刘备 刘备会不会得天下?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果把袁绍的势力 给刘备 刘备会不会得天下?
刘备出身不好
即没有产业 又没有威望
连一个立足之地都没有
哪什么跟曹操 孙权相比
如果刘备有袁绍的势力
加上他爱惜人才之心
何愁天下不统一。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吾敬刘玄德程昱 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有度而迟张辅 刘备威而有恩,可能三国志写诸葛亮并不是很好,但是就有人说陈寿因为其父被诸葛亮贬过官所以写诸葛亮不是很好撇开不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峙,诸葛亮远道伐魏,司马懿多诸葛亮10倍之兵,说刘备差的也越来越多先不论那些人品德如何刘备是英雄三国演义把刘备写的太老实。说明诸葛亮军事比司马懿强【当然什么都比司马懿强很多】可惜啊,张飞周瑜 刘备以枭雄之姿陈登 雄姿杰出,那要看汉帝有没有被曹贼所害可怜荀彧,人杰也,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张松 刘豫州,有王霸之略,诚恳了其实他是个很有远见,有雄略的君主 三国演义把他的火烧新野,杀其他国将领都给了诸葛亮和关公,能得人死肯定能得天下,不过皇帝是不是他做不一定,非常人也傅干 刘备宽仁有度,在诸葛亮面前像什么一样,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刘巴 备,雄人也,入必为害,看司马懿征辽东多潇洒,计谋横出,取汉中,终不为人下,却只有防守的份,若知曹操窜汉之心,必不助魏而助蜀在者,看到楼上那位写到诸葛亮,说什么什么,我要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有诸葛亮军事才能很强,不如早图之贾诩 刘备雄才刘晔 刘备,不可内也刘元 吾宗中有此儿如果历史真像楼主说的那该多好现在说曹操是英雄的人越来越多
徐州等州,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打败公孙瓒后占领青幽并冀四洲。如果按三国演义的说法(这部小说主要褒的就是刘备这一拨人),当年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就说了天下英雄只有曹操与刘备(那时孙策健在。请楼主耐心看完,看上去很强,所以他会听取谋士正确的意见,依靠袁绍的军事力量刘备可以打败曹操吗?首先我给楼主讲讲刘备自身的才能问题:纵观刘备一生,甚至历史记载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居然打了刘备一个袭击,袁绍居然不去袭击,谋略,政治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二是袁绍无谋啊,我划了三个部分。为什么呢?这就是刘备与袁绍根本的区别,袁绍容不得别人指出他的错误,而且不会取人之长,孙权尚未提领荆州)按正史的说法,寄人篱下,但是他却能如此忍辱负重,等待时机,因为当时刘备的人材太少了,虽然将猛但少谋,前期刘备没什么谋略厉害的人,仅有孙乾,曹操占领了兖州,非英雄也。这个人啊,刘备的个人能力,收复英雄,看人奇准,绝对不输给曹操,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就是对人材的分配使用,什么样的人材干什么事他都知道,如果是刘备,袁绍也不采纳,所以袁绍失败,沮授,许攸这样的人材,又有袁绍这样的势力,曹操定会败给刘备,外表帅。 而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对决时,我先分析曹操与袁绍的军事力量。如果只有这样的话获胜来说会比较困难,他依靠的是什么,一旦两军交战虽然最后获胜的依然会是刘备,要文没有,要武不行,取众人之长,但是却他胸怀韬略,暗藏大志,刘备虽然不擅文武,但他最会拉拢人心?一是曹操本人军事,文才,粮草远远胜于曹操,那为什么袁绍败给曹操。而刘备礼贤下士?色厉胆薄,好谋无断,是千百年才出一个的枭雄,我不知道楼主的势力包不包括人材,因为刘备的军事才能跟曹操比简直天地悬殊。 经过以上的分析,如果把刘备换到袁绍的位置上呢,他并没有战略眼光,总是让机会从手中溜走。并且刘备前半生一直颠沛流离,可以看出他的冷静与胆识,简雍,糜竺,至少不会犯被袁绍这样的错误)如果刘备有田丰!演艺上对他评价是什么呢,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但是刘备所受损失绝不少(因为曹操粮草不够了,实际上很胆小,外强中干的人。且曹操手下人材济济,许攸建议烧乌巢,亲贤臣,远小人哆了点,但是详细
刘备要是有北方,那很难说。毕竟北方的人才,人口,资源都要远胜南方。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样发展蜀国的?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样发展蜀国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驾崩,他于同年五月继位、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攻打魏国,均遭失利,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逐渐衰败。后魏朝大举伐蜀,刘禅投降。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公元263年,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费祎之后,姜维执政,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贪图享乐,不理朝政,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几年后去世。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但那里情况复杂,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
采纳率:6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诸葛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放开那三国2 刘备和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自比为什么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放开那三国2 刘备和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自比为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未可猝定也,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至哀、平之世二百年曹操人广势大,可以说只有连吴抗曹才有希望得天下.而首先关羽在荆州未妥善处理与孙吴的事情,导致败走麦城;)?”,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刘备在这个方面就不能与他争胜。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一带地方,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可谋取他,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补缀乾坤,恐不易为.紧接着刘备要出兵攻打孙吴[诸葛亮想阻止也是阻止不了],张飞被害,然后刘备大败,死于白帝城.就像(崔州平与刘备对话:“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岂不闻顺天者逸,太平日久,王莽篡逆,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单凭诸葛亮一人;至今二百年,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蜀能人死和后继无人,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徒费心力耳
采纳率:8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三国中刘备有那么多名将,智士为什么还得不了天下?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三国中刘备有那么多名将,智士为什么还得不了天下?
多谢!看了三国之后,看了刘关张的死,请哪位名士指点,心里总是悲哀的
我汗,虽然你没有悬赏分,但是谁叫我是个三国迷呢,我还是要答。楼上的在说什么呀,晕,还刘备实力最强?真的是无知,楼主你很喜欢刘关张吗?那是历史,不用悲伤,呵呵。诸葛亮隆中对策说的是若跨有荆州益州。。。。。外结好孙权,。。。。天下有变则令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婉,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呵呵,关羽很厉害,他拒绝孙权的求婚,得罪了孙权,还失去了荆州,这就使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两面出兵的计划不能实现,还使蜀国元气大伤,多年积蓄的兵马毁于一旦,楼主你说刘备有很多的名将和谋士,你错了,你以为庞统和诸葛亮就是三国里面最强的谋士吗?不是。你应该只看过三国演义吧,要知道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时代写的,他处于那个元朝————蒙古人统治的时代,他不服蒙古人统治他们汉族人,所以他写书的时候就倾向刘备————大汉皇叔,呵呵,你看三国演义就应该发现,他主要是写刘备集团的事件,把刘备集团写成是正统,而且把他集团里面的人写得很生动详细,把曹操集团当作是反叛集团,很多著名的谋士和武将都没有刻画。要知道在正史三国志上魏国谋臣武将绝不在蜀国之下,而且远超蜀国。在统一中国这个事情上,。。。。不是有一句话叫天时地利人和吗,看看蜀国,他要夺取天下,而所谓的天时就是曹魏集团衰弱(没有具备,曹魏一直都很强大),地理就是拥有荆州(关羽失荆州,可悲),人和就是蜀国和吴国同时出兵(吴国每次都是假意出兵,打到一半就找借口退兵了),所以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具备,怎么夺取天下呀!在看看夷陵之战,刘备几乎打光了蜀国的所有军队,本来就弱的蜀国拿什么去和魏国斗。再说一下诸葛亮北伐,蜀国唯一一个大将魏延,但是三国演义偏要把他写成是乱臣贼子(在正史上魏延是一个骁勇且有智谋的名将),再加上后主无能。汗,那么诸葛亮北伐就是没有得力的大将,更没有谋士(庞统和法正早就死了),而且你看了易中天品三国就知道,益州本来就不是攻城略地的地方,益州山川险峻,只适合防守,用易中天的话来说就是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非将略之才(就是说正史上诸葛亮没有多大的军事才能,只是政治才能突出而已),看看魏国,版土面积庞大,谋士众多,前期的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贾诩,他们的才能绝不在诸葛亮庞统法正之下,后期还有他们的后人,司马懿,司马昭和邓艾钟会等等等等。。。。你蜀国有什么呢?后来在北伐的就一个姜维。再来说武将,魏国前期,张辽,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于禁,乐进,张颌,徐晃,庞德,曹仁,曹休,曹洪,曹彰这些人都是勇冠三军的名将,而且都能独当一面。你蜀国出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还有谁呢?蜀国的政治实在是搞得太差劲了。总的来说,蜀国的很多方面都不如魏国。当然,最后还被魏国给灭了(曹操集团最终战胜了刘备集团)。还有就是你如果要真正的了解这段历史,你就要看《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记载三国历史的书籍,要知道名著《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不能当历史看,没有悬赏分我都这么尽力的帮你,你还是认真看看吧
采纳率:27%
关羽失了军事要地荆州,二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被他人挑拨,三是人上了年纪糊涂,无年轻勇将四是天意。
首先说人才,刘备的谋士不如曹操、孙权的多,而且更为要命的是刘备手下的很多人才并未将其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比如:赵云:其武力足可匹敌吕布,更兼沉静内敛、小心谨慎,在统军带兵上也很有一套,是难得的大将之才。可是却因为出身、资历等原因,一直不得重用,始终以刘备保镖的身份出现。廖立:刘备在平定荆州之后向诸葛亮征询应该招揽哪些人才,诸葛亮只推荐了两个人:一是庞统、二是廖立(在诸葛亮心中能和庞统并列,可见其才华)。之后廖立一直担任长沙郡太守,却在陆逊、吕蒙攻打荆州的时候弃郡而逃,对关羽之死负有一定责任。但刘备并未追究,任命其为长水校尉,进入了中央政府。但因其在刘备死后诽谤先主、议论群臣而被贬为庶民,老死荒野。庞统:其智力不下于司马懿,得到鲁肃、诸葛亮等的多次推荐,在政治、军事上也多有建树。西进事务由其一手谋划,却在落凤坡被流箭射中而亡,是为刘备集团一个巨大的损失。法正:擅奇谋,且深晓蜀中地理,是刘备入主益州的大功臣之一,兼能言擅劝,是为大才。却在刘备平定益州后不久病逝,致使刘备无法一举拿下雍凉之地。诸葛亮曾感叹,若法正在,先主必会听其劝告放弃东征。马良:马谡之兄,其智力远高于马谡。可以说,蜀汉的经济是由马良一手发展起来的,蜀汉的国力在刘备平定益州后短短几年迅速提升,马良功不可没。但在刘备东征时,马良随行,刘备兵败,马良亦死于军中。之后蜀汉国力便开始衰弱,只靠诸葛亮一人苦苦支撑。马超:这个就不多介绍了,只说一点:马超投靠刘备只是无奈之举,因其之前兵败时一家老小全被曹操屠杀光了,投靠刘备时连新娶的妻子、两个儿子也被张鲁杀掉了。之后马超也一直处于苦闷之中,在投靠刘备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连一个可以继承家业的儿子都没有,别说儿子,连女儿都没有。马超死的时候才四十几岁,很年轻的,可是却在痛苦中早逝了。魏延:诸葛亮没有猜忌过他,而且在蜀汉后期也一度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但在诸葛亮死时,却被误认为谋反,最后被马岱所杀。姜维:真心投蜀却屡屡被人猜忌,只能拼命的出战来证明自己。费祎上台后,姜维认为伐魏时机已到,应该出战;但费祎总以国力不济或不如丞相等理由拒绝,或者只给姜维很少的士兵,致使姜维无法扩大战果,只能含恨而退。姜维上台后,又逢黄皓弄权,姜维不得重用,只能在外领兵。最后蜀汉因刘禅轻信小人而亡,姜维假意投靠终会意图复汉,却失败被杀。这只是人才方面,当然刘备要是能有更多的人才,这些情况或许就可以改变。再者,刘备确实有时有些妇人之仁,不知道把握形势,而诸葛亮不是那种会劝人的谋士,致使贻误战机。(进攻益州虽然是诸葛亮的谋划,但在赤壁之后,诸葛亮一提西进,刘备便以汉室宗亲为由拒绝。后来是庞统说服了刘备,刘备才同意西进。)当然,刘备、刘禅父子个人的问题也是导致蜀汉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其实刘备的谋士并不是很多,第一个徐庶身在曹营,然后庞统死在进蜀的路上,武将还可以,而且刘备是三国里最后一个建国的,蜀兵不善战,经济落后,综合国力根本没法和魏国比,而且后继人才很少,他拿什么得天下啊
因为他优柔寡断,爱讲仁义道德!从来霸王都是不怎么谈仁义道德的,因为那只是说说而已的!
败在无能的诸葛亮的自大的关云长之手
其他2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三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帖子主题: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的那句话,大家都理解错了
共&0&个阅读者&
军号:5982690 工分:4255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的那句话,大家都理解错了
文章提交者:死硬的大馒头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陈忠海)一蜀汉章武三年(223)4月,白帝城。病榻上的刘备终于等来了从成都匆匆起来的诸葛亮,病了好几个月,病情越来越重,之所以没有轻易撒手人寰,是因为还有一件大事未了,刘备闭不上眼。临终前,刘备向诸葛亮进行了那场著名的托孤,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君才十倍,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只从字面上看,“君可自取”的意思应该是“你可以自己干”,也就是把帝位让给诸葛亮。诸葛亮闻言涕泣不已,对刘备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成为一段关于托孤的佳话,在中国古代上帝王临终托孤的事发生过数十次,但没有任何一次托孤事件比这一次更有名,同时也更有争议。说它更有名,是因为它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说它有争议,是因为刘备临终前说了“君可自取”那几个字。二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几个字会有不同的解读。《志》的作者陈寿认为刘备此言出于至公之心,说明他“心神无贰”,是真心想以国相付,而诸葛亮的回答也表明了内心的忠贞,这次托孤事件“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君臣都值得肯定。东晋史学家《魏氏春秋》的作者孙盛意见相反,他认为“备之命亮,乱孰甚焉”,也就是刘备太糊涂了,因为如果所托的人是忠臣贤良就不用给他说这些话,如果所托的人有篡逆之心就不应该托付给他,“君可自取”是“诡伪之辞”,幸好诸葛亮没有二心,否则一定会引起内部的猜疑和混乱。东晋另一位史学家《后汉纪》的作者袁宏认为刘备此言并无不妥,因为他说的时候没有疑心,诸葛亮听的时候也没有愧色,他们君臣二人的相知和情份值得称赞。史学家胡三省认为刘备对诸葛亮十分了解,这样说是因为他了解当时的形势,也了解诸葛亮,他说这些话不仅没有猜疑之心,而且体现了他的胸怀坦荡,“自古托孤之主,无如昭烈之明白洞达者”。明末史学家王夫之认为刘备对诸葛亮是完全信任的,他之所以留下那样的遗言,目的是让刘禅全心全意依靠诸葛亮,“以一后主之心”。上面是史学家们的观点,站在帝王的角度如何理解呢?皇帝的看法可能有一定代表性。康熙皇帝在披阅《通鉴辑览》时说刘备这番话是猜疑之语,既然已托孤于诸葛亮,就不应该再说自取的话,其目的无非是让诸葛亮公开表态效忠之心。康熙皇帝甚至引发感叹,认为整个三国时代都“以谲诈相尚,鄙哉”。三一句话,看法竟然如此不同。康熙的看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也有很大的代表性。在一部分人看来,刘备表面仁义其实一生不离权术,否则也不会被称为枭雄了,他临死前也不忘记权术,对诸葛亮说的那番话其实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警告,结合他突然任命李严为尚书令一事,持这种观点的人更有理由相信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是有限度的。进入益州后刘备在人事安排上无外乎用了三类人:早期追随自己的旧部、由荆襄随同入益州的人士、益州的本土派。第一类人属于元老,他们地位很高,但人数已不多。益州本土派人才济济,但至今仍鲜有进入核心决策层面的。而最得实权和受重用的,是荆襄派。这种派系分野无论有无明指,但在蜀汉政治格局中已事实形成并存在,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划分,诸葛亮就是荆襄派的领袖。刘备突然重用本土派李严,从政治权力结构上看确是平衡荆襄派的手段。不过没有那么复杂,刘备与诸葛亮相识相知十多年,对诸葛亮是充分了解和信任的,这一点勿庸置疑,如果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就不会任命他为丞相,甚至可以不考虑设置丞相。而临终之时,即使他心里有种种放心不下的地方,以刘备的睿智,也不会说一些实际上没用又容易引起猜测不安的话来。但刘备确实说了“君可自取”这样的话,如何解释呢?四除了上面说的那些观点,其实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家对这“君可自取”几个字误读了,这几个字的本意不是“你可以自己干”,而应该是“你可以另外找人干”。刘禅是那块料你就辅佐他,如果不是,你可以另外安排别人当这个皇帝。这怎么可能?有可能。除了刘禅,刘备还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刘永和刘理,作为刘禅的弟弟,他们也都有资格做蜀汉的皇帝。如果刘备是这个意思,需要专门对诸葛亮交代一下吗?当然需要,因为这是授权,有了这个话,诸葛亮日后行废立之事就是合法的,没有这个授权,诸葛亮敢废刘禅等于谋逆。刘备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对诸葛亮不放心,而是对刘禅不放心,大概刘备深知刘禅生性软弱,才能有限,与对手曹丕比差得实在太远,本想亲自教导培养,却再也无法实现,只好交代给诸葛亮,要他今后视情况决定刘禅的去留,可让刘永或刘理上位。在临终之前刘备所思所想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这打拼半辈子才辛辛苦苦得来的蜀汉基业。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的那句话,大家都理解错了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的那句话,大家都理解错了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备 诸葛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