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就要受到排斥的意思吗?

我觉得,今天,我有点Gay - 壹心理
我觉得,今天,我有点Gay
发表于 06:07:26
心理导读:1979年,瑞典还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聪明的瑞典公民对此规定感到愤怒,奋起反击——他们纷纷请了病假,病假原因是“我觉得今天我有点gay”。文:伪装的天涯——故事——我睁开眼睛,耀眼的午后阳光从指间流泻下来。午休时间,日光暖暖的,烘得人无精打采。趴在栏杆上看操场,整个校园就像沉在阳光的海底。走廊的另一头传来足音。前一刻我下意识地扭头去看,后一刻--时间停住了。&他在发光啊……&我呆呆地想。那个男生高高瘦瘦,一只手塞在牛仔裤口袋里,另一只手拎着本旧旧的物理书,闲闲地侧着头不知在看什么,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踩碎了一地的阳光。他越走越近,我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都涌上头顶,耳边只能听到血液在血管中涌动的声音。赶紧低下了头,屏住呼吸假装认真地盯着自己的手,听着背后的脚步声一点点走近,又一点点走远……那一年,我12岁。 ————
美国性学家金赛曾经写道:&如果不将人分成同性恋者或者异性恋者,而是将他们视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性恋经历和一定程度的异性恋经历,这样或许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类的性向问题。&
3秒钟快速问答:同性恋的反义词是什么?
我猜,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不假思索的答道:当然是异性恋啊。
不过聪明的你,一定能想象到我在电脑屏幕这边奸笑着摇头,no no no,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来掰扯掰扯。
首先,让我们从人类的&性&扯起。&性&,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受到生理、心理、社会和主观选择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生理性别(biologcial sex)是最先奠基的那一部分。得到游泳冠军的精子健将一头扎进卵子姐姐怀里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日后我们的口头禅是适合用&蛋疼&还是&乳酸&。
可是,长了喉结的人都认同自己是男人吗?摔!你让变性前的金星姐姐情何以堪!人家可是从小就坚定地认为自己住错了躯壳哦!所以说一个人心理上将自己视为男人还是女人,即&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也是构成性别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然后呢,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社会家庭和文化传统在性别方面会教给我们很多东西。小到男生摔跤了不要哭要剪短发,女生应该玩玩娃娃过家家;大到男性要承担责任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女性要温柔坚强找个好老公,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性别的社会角色&,就是社会对男性化或女性化行为定义的文化规范。
那么,性取向又是如何获得的呢?
有网友说,&你若安好,便是基佬&这句话,堪称2013开年金句。但是亲爱的宅男腐女们,搅基哪有这么简单!要赶上现在的基友热潮,你还有这个天赋(遗传和基因)。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其他哪种因素,能像生理因素一样,对人的性取向产生如此确定的影响。
一般一个典型的同性恋者,在TA的童年或者青少年早期就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向。曾经有个男生跟我说:&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如果看到漂亮姑娘,我也会赞叹和欣赏,但是看到帅气的男孩子,我就会脸红心跳。这种感觉是不会骗人的。&如果我们能像理解&生而异性恋&那样,理解这种&生而同性恋&的自然性,歧视、误解和寄望他们会&改正&这样的事情,应该就会少一点吧。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快速问答。
学界认为,性取向不是一块硬币的正反面,请你把它看做一条谱带:想象一条平面上的线段,如果线段左边端点是绝对同性恋,右边端点是绝对异性恋的话,越往线段中间去,就越可能体会到两种性别都会激起心中涟漪(换而言之,双性恋)。而且,处在性取向的绝对两端的人是不多的,大部分人,都是位于线段内部稍微往左或者往右偏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理论意义上,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除了自己惯常的性取向(同/异)之外,或多或少都曾经体验另一种性取向在自己心里激起的柔情~(注一)
注一:性取向是指一个人在情感、浪漫、与性上对某一性别的人有耐久的吸引。性取向里的&性&并不单单指&性行为&,这种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耐久吸引,包括了一个人在爱、依附感、亲密行为等非性方面的内在深刻需求。就像一个禁欲或从未发生过性行为的人,并不是&无性恋&一样,一个人即使跟同性发生过性行为,却没有浪漫或情感上的耐久吸引,也并不是同性恋。——故事——第一次看见沈佳明的时候,他刚从操场上回来,舍友告诉我说,这位就是我们的年级长了,叫沈佳明。后面说的什么,其实我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汗水在他的皮肤上闪闪发亮,却拖曳着我的心脏一路狂跳。我快步走上去,打了声招呼,嘿,我叫……陈雨。我突然嗫嚅了。他似乎并没有注意看我一眼,而是忙着用毛巾擦脖子上淋漓的汗水。我觉得很尴尬,来不及过渡,丢下了一句,下次打篮球的时候叫我一声,然后匆匆的走了。&好啊,喂,那个,那你哪个宿舍的啊?&沈佳明在我身后喊了一声。&520&我扭过身,倒退着喊给他,操,520宿舍,我自顾自的脸红起来。 ————
同性恋既然是天生的,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推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不,同性恋。同性恋所占的人口比例的真正数值,到目前为止并无确切答案。著名的金赛报告研究受访的美国男性,研究出同性恋人口占总人口比率10%,而很多其他调查结果则认为该比例约是从1%到4%,当然这些调查中不能排除隐瞒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古代最早的对同性恋的记录来自商朝。而作为西方文明的滥觞,古希腊早在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就盛行着同性恋。在古代希腊,男性的同性之爱在贵族阶级和富有公民中间,是高贵和充满着精神追求、智慧追求的行为。同时,希腊男性并不排斥异性性爱。只是,妇女和男子之间的爱是世俗之爱,目的是满足肉体的欲望。而男子之间的爱才是高尚的精神之爱,目的是建立稳定、矢志不渝的感情关系。虽然男同性恋不排除自然欲望的满足,但男性之间的爱情才能激发相爱者的勇气和其他高贵品质。
在那个年代,希腊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被排除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之外,并且基本上不具备文化素养,被当做功能性的附属品。并且在希腊人的观念里,女性没有理性思维能力,是毫无节制的肉欲的象征。男性若常与妻子共处,会被认为是没有勇气,耽于肉欲,而受人耻笑。在铁血的斯巴达,男孩只能在母亲身边长到7岁,就要去过集体生活,并且由年长的男性管理和教导。这些给男同性恋的发生提供了社会温床,也使得女同性恋寂寂无闻,几乎没有得到记载,只能从女诗人萨福的诗歌中做一管窥。——故事——&给&,我把水丢进沈佳明怀里,他坐在场边正用绷带裹着脚踝的。佳明扬了扬眉毛:&哎,谢谢啊!多少钱?&他把钱包掏出来,找了十块钱给我。这时候,我看见了他钱包里的照片,一个穿黑色连衣裙的女孩子与他在樱花前合影。他高大帅气,穿着我最喜欢的那条牛仔裤,女孩甜蜜的依偎在他的肩膀上,就像一只栖息在芦苇上的鸟。沈佳明递给我的十元钱,我没有接好,掉在了地上。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去打篮球了。我开始一个人夹着书上课,下课了戴着耳机去食堂打饭。沈佳明打电话叫我打篮球,我都是说,最近身体受伤了,不能打球,休息休息。一连半个月,终于有一天,沈佳明踢开我宿舍的门,大声嚷着:&你小子怎么不去打球,操,不会泡了女朋友,重色轻友了吧,什么身体不好啊,蛋疼吧你?&他的话让我忍不住想笑,我好喜欢他这种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举重若轻的样子。无论对打球,还是学习的事情,他都似乎能够凝聚所有的注意力,在他身边,就觉得世界在他视野聚焦的地方变得温顺而安静。&我……&&我什么我,有病看病,没病打球,瞎JB啰嗦。&他一屁股骑在我身边的椅子上,趴在椅子靠背上看着我。他身上有淡淡的烟草味,我看了看他。房间里只有我和他两个人。校园里的喧闹像是潜水时岸上的声音,空洞而辽远。可是我不敢告诉他。然后我居然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医生说,我踝骨那里有个骨节,不能打球了……&&操,这么严重。&沈佳明收起了一脸的嬉笑,他没经过我同意,一把拉起我的裤腿,看了看,嘟哝一句:&那你好好休息吧!&然后拉开门走了。房间里又剩我一个,只有淡淡的烟草味道,在我的床沿,我的桌旁,盘亘不去。 ————“同性恋能够被矫正吗?”总有&善良&的人忧心忡忡的问这样的问题。
那我问你,异性恋能够被矫正吗?
神马?!异性恋为毛需要矫正啊?!
有异就有同啊,大家都是天生的,那你说为毛不先矫正异性恋呢!
认为同性恋需要矫正的心理根源,一是因为作为&大部分人&,我们天生对群体中的&异己分子&容易产生刻板僵化标签式的认识。公众对同性恋不够了解,而他们又很容易被大众传媒打上&滥交、艾滋&的标签(因为各种微妙的不能诉诸于口的原因,中国的同性恋知识普及一直挂着预防艾滋病的旗号,这不自觉地给了公众非常负面的暗示)。另一方面,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都明确表示对同性恋报以白眼。通常宗教对性取向的观点,是基于对什么是&自然&的考虑。而宗教宣扬的理念,已经深深植入了教派影响下的市民观点中,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持续向外发散。不过现在已经有很多开明教派及教徒,不再认为同性恋是错误的,而是正常与自然的。
说完了观念,再来说说实操。
有人试图矫正同性恋吗?当然有,现在的&矫治& 通常采取的是行为主义的方法。
我认识的一个同志男生告诉我,他有过一段怀疑自己性取向的时期。他决定试试矫正,因为他想弄明白自己,也给家人一个交代:&我首先是个男人,然后才是同性恋。&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心态,他真的接受了一段时间所谓的&矫治&。矫正的方法,给他放映一些图片,图片的主题有男有女。在看图的同时,有仪器连着他的身体,一旦对男性图片有生理上的反应,就对他施加电击(看过《发条橙》的童鞋请自行脑补)……&那个苦,真不是人受的!&他苦涩地摇摇头。&那后来呢?&&后来?做了几次治疗之后,我不但对男人没兴趣,甚至对人都没兴趣了……&早在1973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就明确地宣称,同性恋并不是任何一种精神疾病、心理失调或情绪问题,并且将&同性恋&正式排除在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DSM)手册之外。2001年,中国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出版,也不再将同性恋收录在内。任何试图用外力手段改变人类性向的行为,不论是对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这时候有人说了,我看过这样的例子呢!在军队啊监狱啊这种性别单一有封闭的环境,有的人是会变成同性恋的!那这就说明,性向是流动的啊!
亲,还记得我们开头介绍的&性向谱带&吗?我们说,有的人,是处在谱带靠近中间的地方的。如果这样的人是中间偏向异性恋一方,这也就意味着他并不十分偏离同性恋倾向。这样的人如果长期处在纯同性的封闭环境,就比其他人要容易发生同性恋行为。这是一种情境性的行为,一旦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就容易回归原来那个比较稳定的性取向。(提醒one more time:发生同性恋行为,不代表就是同性恋。性取向,是某个性别对你产生的长期和耐久的浪漫和吸引)——故事——大学的最后一年,我决定要去日本深造。不再去打球之后,我跟佳明的接触少得可怜。可这并不能阻止我越来越剧烈颤抖的思念。每次路过他们寝室门口,我都下意识会扭头去看。可是即使遇到,我也不知该开口说什么,只是微笑点头,然后擦身而过。如果我不是gay,我至少敢去大胆的追求我所爱的,如果沈佳明跟我一样是gay,我也敢冲破所有的世俗与他在一起。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如此孤独的爱吗?天然的界限,本能的距离,让我和他永远只能在世界的两端,我发出自己炽烈的光,他感受到的只是一抹平凡的友谊。我像沉在黑暗的海底,回忆中每个关于他的瞬间,都伴随着深深的窒息。临走那天,没几个人来送我。看到沈佳明身影的那一刻,我死死地咬住下唇,制止自己不知能否名为幸福的苦涩晕眩。我知道,面对他我需要保持微笑,或者也像别的所谓的男人那样,轻描淡写的拍拍他的肩膀。但是,我不是别的所谓的男人,我只能尽可能的绷紧自己的面部肌肉,努力堆出一个笑的样子,给他一个老朋友的拥抱。而我的心却在寂静的紧绷中,无声断裂。一个人在异国生活,听起来很孤独。可是对我来说,却比大学时自由得多。我可以不受约束地想念他,一遍一遍地在脑海里勾勒他扬起眉毛时脸庞的弧度,手腕清癯的线条。我学会了抽烟,也用他喜欢的那种须后水,似乎这种气息帮我建筑了一种庞大的幻觉:不论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似乎有他的身影在旁。有时候,夜深了,我躺在自己的铺位上,看着在幽暗处,会幻觉出他的脸来。他就在我的对面,抽着烟,脸上是时而疏懒时而专注的神态。我喜欢戴着耳机,在日本长野宁静的凌晨街道上跑步,这个时候,我能暂时忘记一切。但是我的耳机始终空着一边,软软地垂在胸前,不论什么时候,为那个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人留着。&————
作者:写完之后,想讲点题外话。写文章的逻辑,是把混沌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掰出来,展开来摊到大家面前,还得指点着说这儿那儿又是哪儿。可是对于同志群体来说,这样的文章就像是一个悖论。一方面,现实情况需要在大众媒体平台上,对TA们多些诚恳的、靠谱的介绍;另一方面,其实TA们期望得到的,其实就是不被外界观看的普普通通的生活,是不让人惊异不被人猎奇不需要别人用另一种眼光看TA们的日子。不管这种眼光,是满含轻蔑还是饱含怜悯。TA们想要的,只不过是&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有跟爱人在阳光下手牵手的权利。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参见美国的同性恋权益支持项目(中文宣传片戳),或者同性恋公益组织网站(,)图片来自pexels
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师/高校心理教师
有时,在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
300.00元/50分钟
好评率100%
巴布哇拉卡
高中发现自己是个拉,兜兜转转大学向爸妈出了柜,好在爸妈都比较开明,至少没逼我,只说希望我走寻常路。但平心而论,我真的做不到明明看着女生会心动,却要强迫自己和一个无感的人在一起的感觉。爱就是爱,不管别人理解还是不理解,不管什么时候能遇到自己对的人。只想坚定不移的立在原地,不迁就,不妥协,可以孤独终老,但不能失去自我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岛,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吕丽萍夫妇“反同”言论掀骂战 同性恋有罪?
日 16:13来源:凤凰网时尚
【事件起因】
吕丽萍转发同性相关争议言论惹恼蔡康永
6月26日,网友&冯伟牧师&发微博称:&纽约州议会昨晚通过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提案。这是美国第六个通过类似法案的州,也是最大的一个州。求神怜悯这片日益堕落的土地!即使有一天若这里法律规定反对同性恋会被判刑,我也仍然要传讲:同性恋是罪。神爱罪人,但神恨恶罪!信靠耶稣,胜过罪恶,出死入生。&吕丽萍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评论,&弟兄姊妹转起来!&
随,&冯伟牧师&再发微博,书1: 26-27 &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已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吕丽萍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评论,&给力。&
蔡康永也在自己的微博里发表言论,表示对此事的关注。
以下是蔡康永微博全文:
&唉,台湾报纸也开始报导吕丽萍用微博鼓吹仇视同性恋的事了。吕小姐,你仇视的同性恋,并不是受伤不会痛的抽象名词,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呀!你此生合作过的剧组,提携过你的媒体,看你戏给你奖的支持者,其中多少同志对你善意成全?不管信什么教,光从做人最根本的道理来说,鼓吹仇视这许多成全过你的人,可以吗?&
&她是金马影后,所以台湾关切,我也在意,毕竟我主持时郑重以礼相待;2,和长者讲理我选择讲人情义理,而非抽象的文明尊重。至于常引用圣经的人,不妨看看圣经对异性恋有哪些要求。宗教可以与时俱进的;3,李敖先生对同志是讥讽嘲弄,但不是定罪,不一样;4,很多同志仍在排斥中受苦,这样的讨论再徒劳,也是一线微光。&
【各方回应】
孙海英:不识蔡康永 人有态度很正常
6月26日,吕丽萍转发一位牧师反同性恋婚姻的微博,引起轩然大波,除了一些同志团体号召抵制外,29日晚蔡康永也批评吕丽萍,称其不懂做人的道理。30日,孙海英受访时反问&谁是蔡康永&,并称&人有态度很正常。&[]
李银河:吕丽萍的言论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
李银河称:&蔡康永的反应是是同性恋人群的正确反应。现在社会越来越包容,而且基督教是提倡自我批判,而不是批判别人。现在公共知识分子应该更加包容,而不应该走向闭塞和偏激。吕丽萍的言论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
宁财神:同性恋不是弱势群体 他们缺乏必要的自信
蔡康永的微博发出不久,宁财神也发了自称是&找骂贴&的微博,&我对同志并不反感,见到真爱的伴侣也会支持和祝福,但这次的大反击,让我觉得,你们缺乏必要的自信,你们又不是残疾人,也不是被夺走家园的少数民族,何必那么激烈呢?&[]
信飙脏话怒骂吕丽萍:同性恋干你屁事
反应最为激烈的当属信,他甚至发出了粗口,&再说一遍,人总是只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事,对于只是剪了辫子,脑袋还停留在古代的清朝中年发福的大叔大婶,我还是那句话,我爱谁&&&他妈的干你屁事?&[]
伊能静:真正的爱没有分别心 真正的尊重没有歧视
伊能静表示真正的尊重没有歧视:&神创造一切,同志的灵魂亦由他创,他必深爱。神若称父,他不会因孩子的性向而决定爱不爱他,父母只会陪伴孩子。倘若父母因不满孩子的性别而不爱他,那这父母爱的只是自己的期望。&[]
同志组织:号召抵制&孙吕&作品
同性恋亲友会联合创办人阿强认为,同性恋在中国并不违反任何法律条文,而吕丽萍作为公众人物,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用她自己的宗教信仰对全球数以亿计的同性恋群体进行私人审判,其言论对同性恋人群造成伤害,并可能加深大众对同性恋者的偏见,恶化了性少数人群原本就艰难的生存环境。[]
【专家观点】
杨谨(情感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同性恋是人性的一自然流露,并非内心的扭曲
20世纪初,世界医学界否定了同性恋性取向与道德相关的观念。认识到同性恋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并非内心的扭曲,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情感的发展。经过医学专家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认为同性恋的形成有如下缘由:遗传因素:携带有同性恋基因的个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易于发展成同性恋细胞。这就说明,同性恋的性取向有70%是遗传基因所产生的结果。性激素影响:胎儿的大脑受何种性激素的影响,决定了个体细胞未来的性取向。如果男性胎儿未得到睾丸激素的影响,而是受到母亲卵巢的雌激素影响,男性胎儿大脑就会女性化;女性胎儿如果受到睾丸激素的影响,女性胎儿大脑也会雄性化。还有家庭影响、社会风气等多种原因形成的。目前在关于什么因素决定一个人的性取向问题上仍存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关于环境和基因方面的争议)。
丁力(情感及两性问题专家)
同性恋文化的发展历程,说明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从未停下过
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应该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尊重人性尊重伦理发展的必然过程。主流和非主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仅仅是人多与人少的关系。但并不意味着,人多说的道理就是对的,人少说的道理就是错的。简单的二元论在今天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来看,已经是需要再更新了,想想近代同性恋文化的发展历程,就说明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也没有人可以阻碍它的发展。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我们应该尊重这个过程的发展。
【相关链接】
孙海英公开斥责同性恋是犯罪 被批愚昧没教养
不愧为一对&模范夫妻&,之前,孙海英因斥责同性恋是犯罪,而引起了众多同性恋人士的激烈反应!对此,孙海英坚持认为:&什么同性恋、双性恋、一夜情、包二奶、换偶等现象就是犯罪!我有证据!&不少娱乐圈内的&同志&:程青松、崔子恩等纷纷站了出来,驳斥了其愚昧无知。其实多年以来,同性恋话题在娱乐圈一直是一个禁忌。不少艺员同性恋者对自己的性取向仍十分忌讳。[]
同性恋已在中国除罪化
1997年新版《刑法》删除流氓罪,标志着同性恋在中国除罪化。
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范围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分别是:荷兰(2001)、比利时(2003)、西班牙(2005)、加拿大(2005)、南非(2006)、挪威(2008)、瑞典(2009)、葡萄牙(2010)、冰岛(2010)、阿根廷(2010)。
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已实现部分地区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爱尔兰等多个国家已立法承认民事结合的同性恋伴侣关系,并保障双方享有近似异性婚姻配偶的法律权利和福利待遇。
美国纽约州在当地时间日成为全美第6个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地位的州,其他5个州分别是马萨诸塞、康涅狄格、佛蒙特、新罕布什尔、爱荷华和首都华盛顿特区。
调查显示:七成网友认为同性恋应该被尊重
现在大家对同性恋是什么态度呢?凤凰网时尚曾经做过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网友觉得&同性恋作为少数派也应该被尊重&。同时,有近六成的凤凰网网友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并表示:&另一种形式的爱,也应该被理解和祝福&。
网友观点:
黑龙江网友-山县有朋:社会要对同性恋的人持宽容的态度,要对别人生活方式持宽容的态度这样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同性恋,自古就有。
山东网友-hualinnew:无论尊重、理解、支持,有一点应该做到,那就是主流价值观需要珍视。性的泛滥、性伙伴的无限扩展最终会扭曲爱的真实内涵,接下来摧毁的会是什么?
纯正的GAY有追寻爱的权利,但也请清新认识爱的内涵。
四川网友-沧海之日:同性恋作为一种现象,只要不妨碍他人、公共秩序和社会,应该允许它的存在。但是不应该过分强调同性恋者的同性权利和自由。现在我们的专家、性学者、人权学者等都在极力的强调这个,我觉得有违天道。毕竟同性恋是妨碍人类繁衍发展的一个异类。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时尚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时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车琳]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时尚博主: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话题:gay交友软件被封禁,到底是谁的错?
话题:gay交友软件被封禁,到底是谁的错?
与生俱来就属于gay这是改不了的事实也无法需要去改变,而相反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内心不再排斥我们,我虽然没有向所有人出柜,但是当我把事情告诉我姐后除了第一天惊讶,我们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而有什么。其实,也感激和谢谢同志社交软件找到如今的他,我们相爱四年。
其实从最早开始的社交软件jackd到后面的zank与blued、G友。。。等等,同志社交软件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成为了我们交友聊天的很好平台,也是zank让我寻找到了人生的重要一部分。
但是从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行为便在我们的眼帘中层出不穷,比如说在看直播的时候秀肌肉的会不会在吃瓜的群众不断挑逗下展现更多不为人知的部位?但是最近社交软件zank出事了,4月2日zank因为软件平台直播涉黄、涉政等原因被永久封禁,看到这里莫名有点小心酸,社交让我们更好的相知相遇,却又在各种因素下消失,在翻了一下zank的官网也看到了发出声明提到说或将永久封禁。下面是zank官方微博发出的封禁声明:来源微博
其实关于直播的事情,有时候我倒是会点进去看看,但是近两年已经彻底不上社交软件了,一来没有合适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交,毕竟我个人收到的信息颇为多的是情况照片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二来我们的想法不再会有以前的纯粹,想想当初认识我男友的时候那份纯粹的感觉多好。
而此次zank涉黄被停播可想而知在直播的全民时代,有的人渴望能够通过直播一夜暴富或者一夜爆红,在这样所谓充满梦想的幻想里开始涌现的是一群20来岁年轻小伙的直播生涯,他们会为了别人给刷礼物出卖自己色身体,他们也会为了别人的欢颜笑语满足别人的挑逗,亦或者通过打扮成各种各样的人丰富自己的直播过程,其实小文真的想说:我们爱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在百无聊懒的生活中,我们吃着瓜却不能越吃越过。来源网络
其实zank的封禁有说不出的滋味和感觉,尽管已经很久没有上这些社交软件,但是也为我们敲醒一个警钟任何一个社交和公共平台,文明交流是为了保障彼此建立友情和寻找爱情的基本,只有不断提高这些才会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尊重和认可。我们没有因为一时的兴趣刺激毁坏了一个圈层,任何都有好有坏但是我们同志圈子有更加大的完善空间。当然小文不反对直播不反对男扮女装,从心底来说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都是因人而异。网友不断调侃:工资刷礼物,你得到了什么?
社交软件为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半,善待圈子善待一切,感谢zank让我在五年前找了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我亦孤独久已,风雨相依相伴已心随!
作者最新文章一场同志运动何以被历史铭记?|同志|游行_新浪新闻
一场同志运动何以被历史铭记?
  新浪新闻专栏作家:政见CNPolitics
  张跃然 / 政见观察员
  张浚逸 / 政见特约观察员
  1969 年 6 月 28 日凌晨,纽约,一家名叫 “石墙” 的同志酒吧,美国警察又一次野蛮地冲进同志群体集会场所,大肆地进行搜查、拘捕行动。然而,与以往逆来顺受的态度不同,这一次,酒吧里的同志们发出了愤怒的呐喊,用肉体和拳头对抗着警察的行动。这就是同志运动史上著名的 “石墙暴动”(Stonewall riots)。在这之后,同志群体又连续五个晚上聚集在石墙酒吧附近,进行抗议和示威。
  长久以来,“石墙暴动” 都被看作是美国同性恋平权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人们熟悉的历史叙事中,石墙暴动被称作是美国的性少数群体 “第一次”、“公开”、“大规模” 地对公权力的暴虐与歧视进行反抗的运动,是同志解放运动的重要催化剂。不过,石墙暴动在集体记忆中的崇高地位与铁板钉钉的历史事实真的相符吗?在历史上,是石墙暴动第一次点燃了美国同志解放运动的星星之火吗?
  事实并非如此——印第安纳大学的两位社会学家回答道。在 2006 年发表于《美国社会学评论》上的一篇论文中,她们指出:石墙暴动,既不是美国性少数群体第一次公开反抗警察暴力,也不是 TA 们第一次进行政治动员。在 1960 年代后期,性少数群体与警察在美国多地发生了许多次大大小小的冲突,有些冲突的规模和烈度并不亚于石墙暴动。
  那么,在这些冲突中,为何单单是 “石墙暴动” 成为了集体记忆的焦点?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两位研究者系统比较了石墙暴动和四起与石墙暴动时间相近、性质相似、但却几乎被完全忘记的暴动事件:1965 年发生在旧金山的新年冲突、1966 年 8 月发生在旧金山的康普顿骚动、1967 年发生在洛杉矶的针对警方搜捕的街头抗议、1970 年发生在纽约的 “蛇窝酒吧抗议”。
  研究者发现,石墙暴动真正的特殊之处,不在于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性少数群体对抗警方的行动——相似的行动早在 1965年 就已经在旧金山发生——而在于它是第一个同时满足了两个重要条件的同志暴动:第一,同志活动家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去发起、组织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第二,这次暴动被当地的同志活动家们认定是值得纪念的。这两项条件之所以同时在 1969 年的纽约(而不是其他地方)出现,背后则有复杂的政治、历史原因。
  被建构的历史意义
  在 1969 年石墙暴动发生之前,同志解放运动就已经在民权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的影响下初具雏形。种族平权、性别平权、反对越战、新左派运动……高潮迭起的街头抗议使得同志群体也开始重视街头政治运动的意义。这一切在纽约显得尤为突出,因为纽约市政府部门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态度一直在 “宽容” 和 “压制” 之间摇摆,同志维权人士很难通过和政府的私下协商解决问题,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采取街头公开抗议等 “极端” 方式维权。
  从 1965 年开始,纽约的同志社群就已经组织了不少公开街头活动,并掌握了一套吸引媒体注意力的方式。到 1969 年初,纽约同志们已经在著名的同志社区 Greenwich Village 成立了同志解放运动小组。换句话说,在石墙暴动还没发生的时候,纽约的同志活动家们就已经具备了组织公开街头活动的意识经验和组织基础。
  因此,当石墙暴动发生的时候,纽约的同志活动家们根据之前的活动经验迅速意识到,这一事件中包含着重要的政治可能性,可以有效推动以街头抗争为核心的 “激进” 政治路线。已经形成的组织基础,使得 TA 们可以迅速参与到事件中来、影响事件的走向,借助石墙暴动来传播 “同志解放” 的精神。为了扩大事件影响,同志活动家们开始用带有武断、夸张色彩的宏大叙事来描述石墙暴动的历史意义,“第一次”、“见证历史” 这样的语言渐渐出现在 TA 们对事件的表述中。
  而 1965 年发生在旧金山的新年冲突,虽然被普遍认为值得纪念,但当时的同志活动家们却缺乏举办公开纪念活动的意识与能力。一方面,旧金山相对开放的政治文化,使得旧金山的同志活动家更愿意通过软性的协商方式解决与警方的矛盾,排斥搞公开活动、街头运动的 “极端路线”;另一方面,同志群体也缺乏媒体渠道向其他地区的性少数群体宣传旧金山发生的事。这两点,注定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并不可能。
  换句话说,石墙暴动的历史意义,很大程度上是被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的纽约同志活动家们建构出来的。与此同时,多年以来组织街头活动的经验、积累的资源、与各大媒体之间建立起的关系,使 TA 们既有意识、也有能力发起大规模的公开活动来纪念石墙暴动,并使这种活动长期化、成为固定的仪式。石墙暴动刚刚过去几个月,纽约的同志运动组织便决定:要在事件一周年的时候,发起全国性的公开游行活动作为纪念。
  被认可的纪念价值
  另外,石墙暴动之所以能引起纽约主流同志活动家们的高度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事件正好发生在纽约同志社群生活的核心——Greenwich Village。同时,这一事件的参与者中,既包括同志社群中占有主导话语权的那部分人(中产白人男性),也包括同志社群中的边缘人(女性、跨性别人士、少数族裔等),因此更容易激起广泛的热情。
  而反观另外三次几乎被历史以往的对抗性事件可以看出,它们都不被当地的同志活动家们认为有什么纪念价值。
  1966 年的旧金山 “康普顿” 骚动,发生在性交易活动和跨性别人士集中的区域,因而为主流的旧金山同志活动家(大多是年长中产白人男性)所不齿;同时,这些活动家正致力于维持和警方的良好关系,自然也不愿意过问警民冲突。1967 年的洛杉矶抗议,并没有实质上改变警方对性少数人群的态度,被当地同志活动家们普遍认为是个失败,自然谈不上纪念价值。1970 年纽约 “蛇窝酒吧抗议” 发生时,纽约的同志活动圈子已经开始将石墙暴动打造成 “第一次”、“同志运动的起源”,并如火如荼地准备周年纪念,于是其他类似事件便自然而然在石墙暴动的光环下黯然失色了。
   从 “石墙暴动” 到 “同志骄傲游行”
  当我们对比 1965 年的旧金山和 1969 年的纽约,便不难发现,美国同志平权运动在这中间经历了巨大的发展,而这正是石墙暴动得以被广泛纪念的关键。短短几年时间内,美国各地的同志平权组织的影响力和动员能力获得迅速积累,街头运动的路线逐渐被同志群体接受,一个全国性的同志运动组织、通讯网络也在成型。
  因此,当 1970 年,纽约的同志活动家们号召各大城市以游行的方式纪念石墙运动时,洛杉矶、芝加哥等地的同志组织纷纷响应(即使 TA 们并不相信关于石墙暴动历史意义的叙事,但仍愿意把这当做公共动员的机会),在自己的城市组织了石墙暴动纪念游行——这在五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这些纪念游行在各地获得成功,它们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逐年扩展到更多的城市、甚至是美国以外。石墙暴动纪念游行,渐渐获得了一个更被人熟知的名字:同志骄傲游行。年复一年的游行,进一步强化了纽约同志活动家为石墙暴动打造的历史叙事,“石墙暴动是美国同志运动开端” 的说法越来越深入身心,成为一种符号象征。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 “石墙暴动是美国同志运动开端” 的历史叙述中时,恰恰忘记了更为关键的历史背景:美国的同志解放运动早在石墙暴动之前就已经蓬勃发展,民权运动的巨大能量给予了同志群体参与街头政治、激进抗争的勇气——这些条件汇聚在 1969 年的纽约,才使得石墙暴动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意义、最终走向神坛。
  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从来都不是由一起孤立、偶然的突发事件导致的,而是无数社运人士前赴后继、深耕细作的结果。石墙暴动并非同志解放运动的开端——恰恰相反,围绕这一事件的政治动员,恰恰是同志解放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王彦飞
文章关键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斥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