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上海人大人的上海本地人被其他上海本地人看不起像样…

从周立波现象剖析上海人本土意识的觉醒
从周立波现象剖析上海人本土意识的觉醒
  周立波,何许人也?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滩工人家庭,从小顽劣,后以自己喜剧天赋考入上海滑稽剧团,其出道前接触最多的还是上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80年代之后迅速走红,深得滑稽泰斗周柏春老师喜爱和真传,其表演风格以冷面滑稽见长,后一怒为红颜与丈人为敌深陷囵圄,90年代后远走日本经商,近几年回国后在关栋天的支持下借鉴日本清口表演模式开创海派清口之先河,取得成功!被余秋雨先生喻为上海滩百年出一个的&活宝&!  上海滩,上海人?上海作为移动城市开阜百年来五方杂处,四海一家,精英荟萃,在上世纪30年代人口已达450万,其中移民比例高达95%,常期居住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多达20万人,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国际金融中心,与伦敦,纽约并户的世界七大都市之一,无疑:三四十年代成为上海滩名副其实的黄金岁月!上世纪50年代大量资金去往香港,台湾,但上海仍以一已之力长期贡献了全国财政的七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之后以浦东全面开发为标志上海经济已保持20年快速增长,目前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于全国省部级单位第一位,上海正全力建设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人是一群极富争议的群体,这在大陆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长期的优越感,毕竟上海在全国独领风骚已近百年,海派文化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深深影响着上海人的思维,上海男人事业心强,为人精明干练,懂生活睛趣,注修边幅的老COLOR拿着烟斗,喝着咖啡看着英文报纸成为上海男人的标签,上海女人气质高雅,眼界极高,无论谈吐还是举手投足都有着雍容华贵,她们永远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周立波生活在上海滩,与我们中的无数人一样,在这座奇特的城市中书写着每个人的故事也侧目种种的光怪陆离,一千个作家笔下的上海滩与上海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无疑三十年代上海最红的作家张爱铃对上海和上海人的理解诠释或许是具有相当的说服力的:那就是上海滩的孤傲和上海人的孤傲,正因为骄傲所以就会孤单!说得太好了,也就是在如今面对社会转型的各种阵痛,孤傲的上海人更渴求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于是周立波横空出世了,他用沪语和上海最广大的中产阶段进行了一次次绝佳绝生活的对话,他将许多上海人想说但不曾说,不敢说的话说了出来,将许多上海人生活百态戏剧化的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人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震撼就此产生,影响波及深远。从高房价,白领生活,炒股一族,恋爱观,城市精神等几种特定片断入手的剖析加上极富感染力的表演手段将社会转型期人们复杂而又脆弱的心理进行了深刻的演绎。在120分钟766次的欢笑声中,人们花上比票价高一倍的近1000元走进了剧场,这说明什么?这恰恰说明上海人本土意识的觉醒!  笔者注意到周立波在言及上海的海派文化与上海人的奋斗精神时,台下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让人唏噱惊叹,这正是长期饱受争议,忍辱负重但又不去辩驳的1800万上海人对上海城市的强烈归属感与对自己身为上海人的强烈自信心的表现终于在此时此刻被周立波一个人所激发所触动所喷涌,这不是不是一个周立波的神话,也是上海滩这座中国大陆最具个性城市的一次城市精神的动员!从这个意义上讲周立波不仅对滑稽艺术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更对上海滩这座城市作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  当&乃伊组特&成为上海滩2009年最时髦的词汇,当周立波指挥台下二千观众高呼&乃伊组特&时,当虹口足球场三万球迷异口同声&乃伊组特&时,我明白:压抑已久的上海人本土意识终于被唤醒,于是文化现象变成了社会现象,沪语学习班再一次兴起,上海人所未像现在那样珍视自己城市的荣誉,恋小家的上海人终于走出家门将自己的大爱奉献给了他们生活着的这座城市,近50万世博志愿者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共镶盛举。。。  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周立波喝彩,我们完全有理由为上海喝彩,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自己喝彩,因为周立波开创了一个用喜剧感召人性的时代,因为上海重回黄金时代已成定局,因为上海人的进取与奋斗精神始终未歇!更因为上海人终于将自己的心声传遍了整个世界,向世界召示着我们的城市精神与文化!
回复:  很多外地人讨厌上海人就说上海人总是有种优越感,我觉得,难不成为了让全国人民喜欢就要有自卑感? 优越感有时候似乎是和我国传统文化的恭谦礼让表明上背道而驰,实则不然,上海有太多让上海人感到骄傲的地方,有种优越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这不说明上海人就看不起其他地方人,事实上现在外地许多城市的建设,经济,福利不亚于上海,如果CCAV不再象几年前无故黑沪,让某些yp冒充上海人演那种低级庸俗小品,那么大家会越来越和谐
  周立波,使我们更加爱这座城市,更加有一种优越感,现在我走到大街上腔调都2样了  有个笑话,我在看个段子,然后我旁边一个同行也在看,是个福建人。  周说:其实海派清口是以上海话和普通话之间转换来演绎的。有些东西上海话不能表达,必须要用普通话,不这样有时候会造成误会。比方说这句话&周立波出书了&我马上就笑翻掉了,福建人朝我眼睛乱翻:&人家出一本书这句话怎么你就笑成这样&  哎,所以阿拉投胎在上海也绝对属于路道粗额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有人问为什么别人说上海人可怜
6841 次点击
10:57:34 发布在
&&&&我想我在上海住了20多年了,有很多上海亲戚,在上海上学过,我来谈谈这个事,下面说的绝对代表大多数上海人的特点,不代表少数上海精英人物。&&&&第一,上海人无知而自大。&&&&上海人很有点井底之蛙的味道,虽然见识很多,比如对一些商品,上海人接触的比较多,所以比较识货,但是并不了解上海与外地的优势和区别在哪里,常常看到上海人说我们上海人喜欢如何如何,其实,这些事情,这些食物,这些服饰,,,外地人比上海人更早就流行了,但上海人自己不知道。&&&&上海人甚至鄙视节约和自己手工制作物品,过去上海人都是工人,那时候的上海人是幸福的,实惠的,现在上海人已经沦落到了看到手工制作或改装的东西或看到节约的人就会想到外地人,同时给与鄙视,这实在是太可怜可悲了,最可悲的是,看不起节约的上海人,几乎都是穷人。&&&&上海人很不容易接受新东西和新观念,除非这个东西是某国外品牌的产品或者是国外观念。&&&&第二,上海人虚荣心很强。&&&&上海人攀比风盛行,这也导致上海的家庭很容易在这个氛围中变得很不平静,为了攀比,上海人随意撒谎,比如号称自己又去哪里哪里旅游了,又买了什么什么包包了,其实很多都是假的和假货。而某些“老实自卑的人”就可怜了,硬撑着逼着家里人买真货。&&&&第三,上海人中很多小偷&&&&不要怀疑这句话,外地人恐怕并不知道这个事实,上海人中的小偷远远多于外地人,上海人中大多数都是弄堂长大的,瘪三家庭绝对占绝大多数,很多人都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上海人常常骂新疆小偷,新疆小偷也只占领了郊区的菜场地段,其他的商业区、公交车。。都是上海本地小偷。这是指职业的,那些非职业的、有小偷小摸习惯的上海人多得很,区别是这些人的偷摸是即兴发挥的,在安全的基础上做的,而不是逼着自己一定要完成某个目标。&&&&第四,上海人不尚武&&&&这个可以算优点,也可以算悲剧。大多数上海人遇事通常不会在心理上做好打架的准备,常常被人逼得措手不及,其实不是上海人胆小,真要做好心理准备了,会和外地人没有区别,外地人我也知道,绝大多数虚架子而已,但是外地懦夫往往在上海混的如鱼得水。而很多父辈去外地工作的上海人,在外地打架狠的人却不在少数。&&&&由于上海人平时不打架,所以拉帮结派现象很少,除了单位里的小团体,我们知道不打架的小帮派都不太铁,所以上海人总是个体,没有合力,很容易被管理。不过,与此对应,上海人中也有人“进化”得很讲理,讲理的人其实是很有力量的,愤怒的讲理的人,会很有能量,这些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第五,上海人认“牌子”&&&&上海人的思维方式很原始,只能通过认牌子来判断人。比如你是某重点中学的,那么上海人就会对你很关爱,即使是陌生人也会很爱护你,甚至能宠着你向着你,注意,是陌生人哦,这在外地绝对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真真是很可爱的,不过如果你的牌子是留级生或者补习生之类,那么就悲惨了,歧视你也是果断的,最讽刺的是,这种歧视实际上带有对自己的否认,潜台词是"噢哟,其实和我一样是瘪三噢"。&&&&第六,上海人的小资情结&&&&讲到上海人的时尚和自豪,很多人就会想到小资。很多人希望自己是小资,说话小资,生活小资,,,,,其实小资过去是羡慕洋人,以学洋人为时髦,到了今天呢,小资以是学过去赶时髦的人的样子为精神享受,换句话说,是别人粉丝的粉丝。&&&&很多小资从来没喝过像样的绿茶,或者说这些吃饭吧唧嘴的人根本喝不起稍微好一点点的绿茶,这些人整个家庭里都不会有一个人懂绿茶,但是不妨碍他们经常说"我喝咖啡的",以前还有人会说“我不抽云烟,我抽外烟的”,最最离谱的是,他们身边的其他上海人竟然会被他们唬住了,顿生仰慕,从此又诞生了一批新准小资,也就是别人粉丝的粉丝的粉丝.....&&&&第七,上海话的语言能力越来越低。可怕的是,这是思维落后导致的。&&&&由于第一个原因,上海人的圈子越来越小,你会发现很多上海人朋友圈子里说的话都一样,语句和语气完全一样,词汇量极少,而且同样的话,几个人每天都在反复说,每次还都能说的很开心,整个上海都这样,上海话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单薄并不是因为曾经对上海话的打压造成的,其实之前就已经这样了。&&&&你若去买东西,外地营业员会跟你说这东西怎么怎么个好法,好在哪里,可你要是遇到上海营业员,只能听到:“老好的”、“老灵的”、“不要太好哦”、“真的老好的”、“老多人买的”、“绝对老好额”.....,精彩的是,于此对应,上海顾客会问“啥牌子?今年新款吗?啊?要1050块啊?噶巨啊?1000块来赛伐?”....&&&&在外地,一个新词语新东西出现,就会很快融入当地方言中,而上海人不知为何完全做不到这点,这种区别代表了什么呢?我认为上海人实在是在退化中。能力越来越弱,虚荣心越来越重,圈子越来越小,见识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愿意工作,思维越来越模式化,却越来越自大。&&&&总结,有外地人总是说,上海人有啥了不起,往上推几代还不都是农民,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真相更悲催,上几代是农民的那些人,是带着农民思维,却要过着高节奏、承担高生活压力的人,他们其实远远不如在山里种地,靠在树边悠闲抽烟的农民,&&&&当然了,这样的理想农民,现在是没有的,所以,现在的农民,我也是绝对不愿意与之打交道的,还是和上海人打交道好一点。至少来说,上海人一般不占人便宜的,嗯,是这样,另可偷偷拿一点小东西,也不明着占人便宜。&&&&不仅上海人,其实香港人,日本人也一样,都有很多很多共同点。这是绝对特殊的群体。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0:22 &&
今年新款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3:24 &&
评价某一族人是否该死的唯一标准――是否祸害别人。除此之外的其他毛病都是小节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8:18 &&
对的,支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3:42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5:03 &&
我很喜欢老上海,现在的上海和全国很多城市都被那嘎嗒人给毁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5:50 &&
楼主接触的都是些怎样的上海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7:21 &&
楼主来自哪个嘎达的?一般来自小城市或是穷乡僻壤的人生活在上海很憋屈,一直把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为上海人的问题,但是在上海能够活的很潇洒的,都对上海人特别有好感,并不断学习上海人特有的优点。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1:46 &&
楼主是这样生活在上海的:住着群租房,吃的老乡开的盒饭摊,用着老乡出售的地摊货,开着偷来的电动车?所以到处被讲着南方话的人鄙视(这其中其实包括了江浙人)认为上海人到处歧视他。所以,楼主把不幸都归结为上海人的不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58:21 &&
楼主真是无知无畏啊,大葱地里看上海,视角很独特,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一个中国最先物质文明的城市,竟被你说的还不如你们村庄,这种狭隘的农民意识注定导致你的眼瘸。在今天世界文明的环境下,能写出这样的缺德帖,你他妈不是找抽就是贱。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1:58 &&
能写出这样的缺德帖,你他妈不是找抽就是贱。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4:18 &&
&&&&现在的农民,我也是绝对不愿意与之打交道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6:52 &&
11:10:22&&的原帖:今年新款吗?这是陋猪的自卑心态的自然流露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8:16 &&
11:13:24&&的原帖:评价某一族人是否该死的唯一标准――是否祸害别人。除此之外的其他毛病都是小节陋猪寄养于海,一直抑郁成疾。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01:30 &&
11:25:03&&的原帖:我很喜欢老上海,现在的上海和全国很多城市都被那嘎嗒人给毁了。哈哈,戆得得的都是陋猪这样的缺西和野无蛋
共 6841 次点击,27 个回复& 1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有人问为什么别人说上海人可怜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上海人如何看台湾人? - 简书
上海人如何看台湾人?
我坐在咖啡馆,对面坐着妻,我还是在写一些东西,像海底的鱼吐着泡泡,和昨天晚上不同的是,这不是上海的庄13 café,背景已换到了台南,这是一家叫“窝树林”的咖啡馆,妻坐的位置不同,在我对面,我不是用笔记本电脑,代之以百年不用的笔记本和水笔。 我一向以不擅写命题作文著称,因为我容易偏题。于是我的岳父,一位教育心理学教授,让我写一篇文章,题目是《上海人如何看台湾人?》于是,我坐在窗前,开始观察周遭。在台南,平日夜晚的咖啡馆里,人这会儿也不多。在这时候,台南人都在各种食肆大快朵颐,或是大逛夜市。这家店的布置颇为优雅空灵,水泥地面,木质桌椅散发着奇特的芬芳。偌大的店里只坐着我们两人,显得寂寞又哀伤。音乐刚好满足我挑剔的耳朵,是带点恶作剧的精灵唱法,妙极了。台南是骑在机车上的城市,百姓亲切纯朴,一点也不机车。适才从住处一路走到保安路的街角,立即掉入美食的迷宫。赤坎棺材板本店是必去的,不熟台湾美食的看官别误会,此棺材非彼棺材也,是油炸的吐司中间淋了鸡丁和海鲜组成的奶油浓汤,从日据时代一直卖到现在,从李安,到陈水扁,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味蕾统统投降。另外,不到此处消灭一碗有名的鳝鱼意面,不能声称已到达台南。我始终无法用手机清晰捕捉这道名菜,因为一见到它,一眨眼就空盘了,我也完全不记得中间的过程,每次都这样。吃完这两道名菜,美食之旅才刚刚开始,在保安路的街角,又一次在去年牛肉汤小店的同样位置坐下,迅速消灭了一碗琼枝玉液般的牛肉汤以及一盘酸辣牛肚。妻说对面有不错的猪血汤,于是又去喝。停不下来的节奏,我在台南就是七宗罪里暴食而亡的宿命。在这家猪血汤的老店,店家能端倪出眼神闪烁的我不是本地人,因为我的拿东西的动作不够熟练。在彼此不信任打量的刹那,我发现店员是个生硬的彪形汉子,他转过身我发现他的小腿上刺满了纹身,怀疑是混黑道的。但他真的像明朝人,张罗着亘古以来没变过的经典美食。妻答不上来台南有多少人。在中国大陆,百万、千万级的城市很多,可真正了不起的城市并不是以人口数量计算,当大家把每个个体的生活过得鲜美可乐的的时候,这个城市才不是苍白的。在台南我看到的所有人和上海人的外表没有太大的区别。这里的人头发不是绿色,也没有三条腿,可是人的气质完全不同。在大陆我只有在书本上读到“温良恭俭朴让”,而在台南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是这样的。一个陌生的出租车司机,从他友好的下车帮你搬行李,到热情的谈天,就可看出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确定的认识。好比说,他知道今天晚上能吃到一顿非常美味的家常小吃,这足以慰籍他的心灵,并且昨天、今天、明天,皆是如此。 夜已过八点时分,窗外不时的开过几辆机车,人口密度是适宜的,无拥挤感。台南的节奏,像是一条隽永的小溪。大家遵守秩序,波澜不惊。而不久前的早上,我在飞机上还遇到几个老乡——上海人。他们显现出来和台南人不一样的特质,让我感觉不太舒服。我们所搭乘的华航是一家服务、设施都很出色的航空公司。空乘小姐虽徐娘半老,但都是在法国培训过的,修养极佳,举止之妥帖让人也心旷神怡。有一个空中先生是一位老帅哥,脸上的皮肤虽然有点松弛,可他就像英伦管家一样善解人意。座椅前的小屏幕里亦提供了大量的影片,一路观赏,不禁时光如梭。就这样,飞机风平浪静的飞行了45分钟,我正打算蠢蠢欲动掏出我的笔记本来写点文章。我有个极为奇怪的爱好,喜欢在移动的物体上写东西,而且速度越快,写出来的效果约好,比如地铁和飞机。在飞机上写作,快速的经过像气球一样的漂浮在空中的灵魂或idea,随便摘取一个气球皆成文章。可是,前方忽然响起了男人生硬的普通话,说得十分吃力,后来改成了上海话,这样就利索多了,可是他们说得没完没了了。在整个大机舱里显得十分突兀。他们就这样旁若无人的聊天。我停下了笔,被迫听他们在说什么,内容相当的乏味,听得出是第一次去台湾,此兄带着2个老人,隔座中年人主要是在听他吹牛,应和为主。他说,台湾在80年代的时候也算亚洲四小龙之一......高雄现在有地铁吗......后来呢说到上海房价什么,当然这是这些中老年喜爱的话题,又聊了一把房价,还有他说上次去澳大利亚什么什么,又准备去韩国。然后又提到台湾人是说客家话的,客家话不好听。这里引发了一大段关于他对各地语言的议论,最后还说某某人上海说得很好......我并不反对他一知半解的言论,台湾讲闽南话其实比客家话要多。可是他聊得实在太响了,我想上前提醒他们能不能聊轻一点。妻感受到了,对我轻声说:“可能他们是初次去台湾有点兴奋,并且大概他们说话声音一直是这样响的,不习惯轻声细语。”我想飞机反正也快到了,并且他们离我们有些远,于是作罢。后来,我闲着也是闲着,反正也写不了东西,忽然想到岳父大人的命题作文——上海人如何看台湾,于是我想,这不是绝好的素材么,我就开始听起了他们对台湾的印象。其实后来他们也没有聊什么台湾,他们的印象也仅仅是停留在台湾人说客家话而已。这几个上海人不能代表所有的上海人。我想,在上海,老中青对台湾的看法有差别。没去过台湾的中老年人对台湾的理解很多停留在以前,比如四小龙和客家话,还有哭得半死的台湾言情剧。中年上海人有一批不喜欢台湾人,很多称台湾人为台巴子,主要是90年代赴大陆的台商对他们形成的不佳印象。至于年轻一代对台的看法又有不同,因为如今两岸开放旅游,很多80后90后都去过台湾,和我一样亲身体验了台湾浓浓的人情味和较高的文明素质。“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大陆的物质逐渐丰饶,年轻一代人的文明素质将会改善提高,这是可以预期的未来。而在两岸越来越开放的现今,彼此难免有误会和冲突。对于台湾人来说,看到一群口袋有钱、脑袋贫穷的“陆客”在岛上大剌剌的行为举止的时候,难免心情复杂。有趣的是,我与妻之间在相互同化。妻有时被台湾人指出有大陆腔,而我也被大陆朋友误认为是台湾人。有个上海朋友评价我像台湾人,理由是看上去挺斯文的。其实我还挺有辱斯文的。尊重他人是文明社会的体现。我希望,有一天在上海飞往台湾,甚至是飞往北京的飞机上,不会出现有上海人以及国内游客会旁若无人的喧哗。这不是因为他们更像台湾人所以比较高级,而是他关心周边的人,这就是文明素质。我相信,早上那几个飞机上的上海人没有看到周遭安安静静的其他人,也没有注意到其实有很多人被打扰,并且有些困惑的看向他们。如果要问这些上海人如何看台湾,答案很简单,他们没有看见任何人。
The way you go is not the real way.
简书签约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