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际 航 空 电 话 ι ...

【昂际航电面试|面试题】-看准网
公司地址 暂无 公司介绍
昂际航电面试
面试地点:昂际航电-上海
第一轮 电话面试 招聘经理简单了解了一下我的工作经历等(大约...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面试结果:感觉靠谱
面试难度:有难度
面试感受:很好
面试地点:昂际航电-上海
面的是HR培训实习生,公司在园区,环境不错,国企加外企的基因...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面试结果:面试通过
面试难度:困难
面试感受:很好
这里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分享你的工作感受,让更多的职场新人获得帮助!
面试地点:昂际航电-上海
面试过程:一共四面,死在最后一面上面。纯英语面试,最后一个是...面试官的问题:
问1. 以前公司和现在公司的工作感受。2. 遇到困难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答1.以前公司加班多,现在稍微合理一些。2. 首先谷歌,然后找公司经验丰富的专家。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面试结果:面试未通过
面试难度:巨难
面试感受:不好
面试地点:昂际航电-上海
第一轮是电面,人事一开始会用中文问一下关于你做的项目方面的问...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面试结果:感觉没戏
面试难度:有难度
面试感受:不好
面试地点:昂际航电-上海
第一轮是电话面试, 主要询问有关现在工作的内容,提出一些基础...面试官的问题:
问对DO178B的理解,写出简单代码的对应需求。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面试结果:面试通过
面试难度:有难度
面试感受:很好
面试地点:昂际航电-上海
因为公司初期招人还真没什么难度,几个同事从美国面试,做了几道...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面试结果:面试通过
面试难度:有难度
面试感受:很好
面试地点:昂际航电-上海
少数裔美国人,你懂的。英文面试,技术交流,聊其他的较多。可能...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面试结果:面试通过
面试难度:一般
面试感受:一般
面试地点:昂际航电-上海
明天面试,待面试结束再分享面试经历,说是英语面试,让直接去现...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面试结果:感觉没戏
面试难度:有难度
面试感受:一般
面试地点:昂际航电-上海
面试了三轮,第一轮是HR有个15分钟的电话面试,询问一些基本...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面试结果:感觉靠谱
面试难度:一般
面试感受:很好
面试地点:昂际航电-上海
电话面试一轮, 主要聊现在工作内容,对航空知识的理解,分享一...面试官的问题:
问DO178B的概念, 写出相应代码的需求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面试结果:面试通过
面试难度:一般
面试感受:很好
在昂际航电工作过么?
给TA打个分吧!
向该公司老鸟提问
2回答 · 1关注
1回答 · 0关注
来自工作1年-前员工的点评
来自工作1年-前员工的点评
来自工作5年-在职员工的点评
来自工作1年-前员工的点评
来自工作1年-在职员工的点评
来自工作1年-在职员工的点评
来自工作6年-在职员工的点评
来自工作1年-前员工的点评
来自工作1年-前员工的点评
¥23814月平均工资
高于同行业
来自 5职业,7员工分享
平均¥36000
来自2员工分享
平均¥19500
来自2员工分享
平均¥22650
来自1员工分享
来自1员工分享
来自1员工分享
看了该公司的还看了
昂际航电面经:想知道昂际航电怎么样?看准网()免费提供昂际航电招聘、昂际航电工资、昂际航电面试、评价、工作环境招聘及员工等昂际航电的信息。
内容索引:
优秀公司:
行业公司: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爆料数十万公司信息爆料
互助职场人在线互动
工资公司实际工资查看
改简历专人改简历提高工资
老鸟私聊求助能挣钱
输入手机号,下载看准APP
扫码下载看准APP或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看准
广告等垃圾信息
违禁信息(色情、欺诈、非法传销)
不友善内容(诽谤,人身攻击、骚扰、侵犯隐私)
违法、政治敏感内容
感谢您的举报,我们会尽快处理~
扫描二维码下载&&&&&搜索&“昂际航电”&&&&&等老鸟等你来聊
订阅公司信息
订阅成功!
小贴士:问题描述的越清楚,越能吸引老鸟来回答哟~
请输入问题
向老鸟咨询
把你关于昂际航电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这里的15位老鸟很乐意为你解答~
写下问题吧~
提交成功!请静静等待老鸟们回答~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邀请微信好友帮忙解答
下载看准APP
立享畅读全站爆料CAD产业发展回顾与思考(二)
在讲述国外CAD发展的同时,也可以看到CAD在中国最早的应用情况。
一、以普及三维实体建模为己任的SolidWorks迅速崛起
1、CAD产业发展模式的演变
最初各大飞机和汽车公司都是为了自身的产品设计需要而抽调少数专业人员去研制CAD软件,以后逐渐发展为独立核算的信息系统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从1965年起开发CADANCE系统,并未产生实效,当事人PatHanratty从中提取二维绘图、曲面造型和数控加工编程等功能,形成Fortran小型软件包AD2000,将源程序转让给CV、CDC、UG、Calma、Auto-Trol等,加快了这些公司的成长。法国雷诺汽车厂在PierreB&zier领导下独立开发了Unisurf曲面造型、SurfAPT曲面加工和RA3D实体造型系统,以后并入Euclid,Euclid又并入达索/CATIA。以上各类软件从技术基础、应用功能、产业发展模式看,不妨称之为第一代CAD产品。PTC/ProE着手将曲面、实体与参数化特征造型融为一体,并且引入风险投资,标志了第二代CAD产品的开端。SolidWorks则沿着PTC/ProE的发展道路前进,开创了风险投资模式下CAD快速创业的新典范。
2、SolidWorks精心策划起家
SolidWorks创建于1993年12月,总部设在美国麻省Concord,离Boston市MIT不远。创始人兼CEOJonHirschtick最初任MIT机械系CAD实验室主任,1987年与MIT毕业的研究生创立了Premise公司,开发Windows环境下微机版变量化设计软件DesignView,1989年秋产品上市,1991年公司并入CV,任CV的产品工程部经理。Jon为SolidWorks制定的业务方针是促进三维实体建模技术的普及,使它成为机械设计的主流工具,让当前使用二维绘图或混用二三维系统的80万设计人员及早转入以三维设计为中心,用实体主模型统一支持产品装配、出图和满足后续生产的其他需求;将三维设计软件推广到所有中小企业,使每个设计人员人手一套微机系统。这就要求软件采用标准化界面、容易上手,产品模型可以自动进行装配和出图,产品价格合宜。在具体实施上SolidWorks采用精品策略:公司主要领导人在PTC、CV、Aries等主管过产品开发、销售,阅历丰富;全球范围精选代理商形成销售网,要求销售人员精通业务,代理机构健全、稳定,服务支持到位;广罗人才,副总裁RobertZuffante是MIT机械系Gossard教授名下硕士,负责系统结构设计,叶修梓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梁友栋教授名下硕土、柏林工业大学CAD实验室Nowachi教授名下博士、MIT海洋工程系设计实验室Patrikalakis教授名下博士后,长期从事曲线、曲面理论和应用研究,1995年12月进SolidWorks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复杂曲面功能的研究开发;在软件开发中采用最好的几何平台ACIS、Parasolid和约束求解DCM组件。正是由于SolidWorks的发展策略得当,领导班子得力,员工素质高,1994年获得三笔风险投资,1995年11月产品上市,在AutoFACT展示会上重演了当年Pro/E赢得观众一片叫好的火爆场面。1996年销售额US$700万,并获得第二批风险投资,1997年销售额达到US$2700万,1998年一季度末已有6千家客户,使用1万5千套软件,在43个国家建立了160个代销点。这样的快捷发展速度超过了AutoCAD,也超过了Pro/E。1997年6月达索用US$3.1亿收购了SolidWorks,不改变原来的管理班子和业务运转。以上材料主要参考中国工程图学学会CADDM期刊1998(1)p70-80叶修梓写BriefIntroductiontoSolidWorks。
3、Solidworks近况
2002年12月底和北航同事聊天时听到有关SolidWorks的一些情况,并不准确,仅供参考。公司共400多人,其中软件开发80多人,分成三个组:造型技术30多人,其余为装配和绘图。40多人作质量保证,80多人作服务,近200人作市场。销售完全请人代理,年收入US$1~2亿元,为纯利润。80%用户是小公司,只买2~3套,美国市场占50%,日本20%,欧洲30%。造型技术组有三位俄罗斯人,1988年毕业的乌克兰大学女博士过去在PTC任部门经理,64岁老太太在CV主管实体造型组,另一位60多岁老先生也是数学出身。英国剑桥来两人,一人作DCM。每三个月出一次更新版,解决客户提出的种种操作功能问题。每个新版都用二千多个较复杂的测试题自动考核,运行性能不能低于老版本。每个用户每年缴$1500元服务费。SolidWorks软件作得非常细致周到。
4、SolidWorks成功之路
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精心策划,一步到位,的确难能可贵。Pro/E开创了新的交互设计模式,被工程界很快接受,但是菜单层次仍嫌多,操作不够简便,工作站配置仍嫌贵。SolidWorks采用微机Windows环境,充分发扬Windows的界面风格,屏幕上显示特征树,用电子表格管理零件清单,允许欠约束草图输入,尽量简化交互操作,合理制订产品价格,既要远低于工作站版系统,又要有利可图,保持发展后劲。总之,要全力以赴,推陈出新。
二、网络时代CAD要想跟上形势发展不容易
1、Spatial的曲折道路
2000年10月美国CADdesk和upFront.eZine杂志的两位编辑登门拜访SpatialTechnology设在Boulder市的总部,想了解为什么她要卖掉自己的财源ACIS而将宝押在Web上,改作PlanetCAD网站服务。Spatial坦率承认竞争不过Parasolid,ACIS的合同收入不足以支撑软件快速更新的需求,她签不到任何新合同,而Parasolid有好爸爸,即使Parasolid免费提供使用,UGS也能养住她。当初达索与SDRC竞标收购ACIS,Spatial愿意卖给达索,可以获得全球最大CAD系统CATIA的第一手文件格式。当然,她的心情非常沉痛,像是出卖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当出售生效后,Spatial只能一分为二,PlanetCAD搬到马路对面的新楼。
Spatial花了好几千美元大肆宣传PlanetCAD网站,想通过服务器向客户提供CAD软件远程服务。可是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后,她才发现用户不愿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寄托在防火墙之外的网络软件上。2002年春微软在筹划·Net构想时同样醒悟到了这一点。于是她从出售ACIS得到的2千多万美元中用200万发展专供自动处理CAD数据交换的ASP基础结构软件,可以处理60MBCATIA文件。2000年5月她收购了PrescientQA软件,用于检查机械CAD图样一致性和实体造型建模质量,如分层(layer)、最小圆角半径、曲面自相交等,并可作一定程度的自动修补。PlanetCAD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每月花掉一百多万美元完善Prescient功能,但是销售所得收入甚微。还开发Connect软件,又称CADCast,可从网上研究与跟踪各家供应商的业务背景,自动将产品数据送向供应链,并自动完成日志记录。3DShare用来翻译和修补3D实体模型,有网站版和局域网服务器版,可以直接翻译IGES曲面,SAT,STEP,Pro/E,CATIA文件,最大容量为60MB。不支持装配件、IGESBrep实体、Pro/E2000i(因已加密)和3D线框。发现最多的用户是将CATIA数据送入用Autodesk系统设计的机械产品中。有12~15%文件不能修补,至少有一张面失败。翻译3-4MB模型大约收费US$75-100元,一般用4小时,比手工修补便宜。为EDM加工服务商提供报价综合服务,美国有350家EDM加工服务商,以后可以扩大到国际范围。至于ACIS,Autodesk是最大用户,按理由她收购ACIS最合乎逻辑,但是Spatial宁愿选择达索,因为达索拥有3种实体系统,业务上更有经验。Spatial的目标是用ACIS取代SolidWorks中的Parasolid,免得向UGS付版税。遗憾的是2002年5月PlanetCAD卖给了美国最大的Autodesk销售商AvatechSolutions。现在送入网址出现的却是。
2、AvatechSolutions简介
Avatech创建于1997年,由四家领先的Autodesk增值代理商CAD-PROSystems,CADworks,NECAD,和PremierDesignSystems联合组成,为制造业、建筑设计、土木工程和地理信息市场提供设计自动化和质量保证产品及服务,全球有2万家客户,美国占1.8万家。主要经销产品除了Autodesk外,还有ProofPositive用于检查、修补Inventor63D模型;PrescientQA用于自动监控和完善工程部门的设计数据质量和贯彻设计标准;SCSEnvoy将产品数据安全、快捷、自动传送到供应链中指定对象;以及ANSYS的DesignSpace,MSCvisualNastran等。日达索与Avatech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扩大smarTeamPLM产品在北美市场的销售和服务。Avatech将不代理EDSPLM产品。截至日第一季度Avatech的销售额为US$670万,前9个月的销售额为US$1900万。
3、ImpactXoft向网络CAD进军
现代飞机、汽车生产要求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精益、敏捷的协作网,保障原器件供应和经管转包设计制造。面向网上协同设计的新一代CAD系统,可以设想为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体系结构,由中央服务器统一管理大型复杂产品的单一数据源,而分布各地的设计、制造人员在各自的子系统上开展工作,可以浏览相关业务的部分产品结构和安装系统。中央服务器不断检测各地工作站的设计进度,应答相关设计查询,调度设计更改的相关发送和审批,生成单一产品数据源的部件更新版。ImpactXoft(读作Impactsoft)创建于1999年6月,倡导了用并行方式开发产品的新一代SPD(SimultaneousProductDevelopment)特征设计软件,2001年2月向媒体发布IXSPeeD构思和IXDesign软件。IX将PDM嵌入CAD内,可使身处异地的协同设计人员共享同一个CAD模型,服务器跟踪每个设计员正在从事的项目,接受所有更改通知,并立即传送给设计组其他人员。同一局域网上的设计组不必单设服务器,只需将共享模型放在网上某台计算机的公用文件夹内。不同专业人员可在各自系统内保存产品模型的不同子集,如美工修饰汽车外观,只使用曲面模型;强度校验调用汽车外壳和内板结构;系统配置关注汽车内部结构和安装设备规格等。汽车外壳的更改可以自动反映到工装设计中。另一重大突破是采用功能建模,IX的功能特征要比Pro/E,SolidWorks,SolidEdge,UG,Inventor和CATIAv5更能直接表示产品行为,例如IX的lip特征可以在塑料盒的上下两半对口上自动产生配合面,手机面板上的开孔可以根据按键自动确定形状和尺寸。为了方便特征的修改,IX采用工作坐标系来定位特征,因此零件形状不再受特征树的生成顺序影响。过去子特征都是建立在父特征的某个面上,一旦删除父特征,子特征就难以生存。现在用局部坐标系定位特征,每个特征都能并行独立删除和替换,同时又能建立特征间的关联,使得一组特征协同实施更改。IX还混合使用线框、曲面和实体,如同Inventor和CATIAv5。1988年1月Pro/E上市时每个站位要US$1.25万元,而2001年12月每套IXDesign单用户软件的年租金是US$1500元。作为协同设计的服务器版,三年合同收费起价US$3万元,可供10个CAD站点同时设计一至两种产品。如果15个CAD站点同时开发三种产品,三年收费5万元。这种单用户软件适合于小型工业设计或工装制造企业使用,而较大规模的企业可以购置服务器版与上述小厂合作。IXDesign是继Pro/E之后首次问世的全新机械CAD系统,原计划在2001年9月举行产品发布会,后因9.11事件而取消。公司的经济状况较好,2001年2月前得到第一笔US$300万风险投资,5月得到第二笔US$1000万元,同时在争取另一笔US$450万资金。丰田Caelum公司愿意代理销售日文版。IXDesign支持6种文字,兼有ACIS版和Parasolid版,将要添补PTC的Graniteone版。可以读写的文件格式有STEPAP203,IGES,JamaIGES,VDA-FS,ACIS和Parasolid。可以读写AutodeskDXF和DWG中的几何数据,但不能处理文字和图注。
4、IX创始人AttilioRimoldi
AttilioRimoldi1999年6月创建ImpactXoft,标志了CAD产品开始进入第三代体系结构。Rimoldi毕业于意大利米兰工业大学核工程专业,1969年进AlfaRomeo,开发赛车的放样软件。1976年进入CV,在欧洲市场销售CADDS3和CADDS4。1981年到美国Alabama州Intergraph,以后主持开发EMS基于实体的机械电器设计系统。1991年Intergraph将Rimoldi派回欧洲,在意大利建立欧洲机械技术中心,为销售EMS作舆论准备。EMS计划于1995年在SolidEdge之前上市,她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Rimoldi1992年9月重返CV作技术咨询。这时CV已并入Prime计算机公司,Prime自身难保,于是去Boston市几家公司任高层执行官顾问。1994年回到CV主管软件开发,感到积重难返,他中断了几个项目,将CADDS5的大部分开发移到印度,1997年到SanDiego监管命运多蹇的Pelorus,这是CV想用以取代CADDS5的又一次失败尝试。同年4月,即在PTC收购CV前6个月,Rimoldi来到硅谷,进意大利公司CADLab(现Think3),任业务发展副总载,因人事不和三个星期后去AdaptiveMedia(现)任顾问,开发协同浏览CAD模型的Vuent软件,又去VisionaryDesignSystems(前Alventive)短期任职两个月,了解了IronCAD2.0。他在CV,AdaptiveMedia,Think3,VDS等公司的经历以及这些公司的产品特色都对他创建ImpactXoft起了积极作用。
《CADReport》认为,Rimoldi和PTC创始人Geisberg有很多共同点,两人都是很晚才成为美国移民,都是资深的CAD老手,见过很多编写拙劣的软件,同时又坚持了要发展更完美的CAD技术的信念,都能从个人经历中汲取失败的教训,锐意创新,不重蹈覆辙。
5、IX还有艰巨的路程要走
IXDesign根本改变了工程界十多年来刚适应了的特征造型操作模式,又要让多人共同参与设计一个产品,树立和谐合作的新风尚,这在具体实施中都要加强组织、培训工作。新的软件要想得到工业界的认可,还须满足4个基本条件:(1)要有足以与CATIA,Pro/E,UG,SolidWorks,SolidEdge和Inventor相媲美的三维造型和出图能力;(2)有相同的产品建模速度;(3)不比现有系统更难学习和使用;(4)可以与其他CAD系统交换数据,数据格式的转换速度不能低于现有系统。公司在2001年时有52个程序员,其中25人在印度Madras和Bangalore作子承包,由SanJose的公司总部遥控,只有4人编写使用手册,人力显得并不充裕。IX必须经营有方,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才有可能最终超过以上几种主流名牌产品。以上主要参考CADReport2001February和2001December。
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回溯历史凭事实探索规律&&
四十年来各种CAD系统不断产生,又不断融合、消亡,至今形成全球范围的三大高端主流系统达索/CATIA、EDS/UG和PTC/ProE,这种产业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飞机、汽车和造船工业是制造业的巨头,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的支柱产业。这些工业又都是使用全尺寸放样、样板和标准样件作为外形配合的协调工具,对数字化设计制造的要求最为迫切。因此,CAD的应用开发自然先从这些骨干企业开始。最初,大型企业的计算机主导配置是IBM主机和2250光笔图形终端。其中最早获得成功应用的系统有美国麦道公司的CADD和洛克希德公司的CADAM。CADD用于F15战斗机的研制,对外不开放,只提供协作单位Northrop公司使用;同时在小型机上开发数控加工编程系统,用于F15等的零件制造,以后发展为UG系统。法国达索飞机公司开展CAD活动稍晚,但是晚有晚的好处,对CAD系统的功能开发从一开始就考虑得更加周到,避开二维,直攻三维,将产品命名为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应用,简称CATIA,一举覆盖了曲面、线框、实体、加工、机构分析和机器人操作规划。达索善于学习,近学雷诺,远学洛克希德,又与蓝色巨人IBM结盟。雷诺汽车厂就在巴黎,周恩来总理曾在这里勤工俭学,意大利广场附近的Godefroy旅馆门边钉有铜牌,纪念他在此寄宿。1968年末贝齐埃(P.B&zier)在雷诺厂配置了一台数控绘图机和一台数控铣床,1972年起用CAD/CAM技术设计汽车车身外形和加工模具。他领导研制了Unisurf曲面造型、SurfAPT曲面加工和RA3D实体造型系统,还开发了多种工业机器人。雷诺的这些前沿实践为达索提供了另一渠道的直接借鉴。
以CADAM和CATIA为代表的IBM主机版CAD系统的开发进度较慢,市场回报速度也慢,从下表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基于16位小型机的CV、Intergraph等小型CAD系统一度在CAD市场上领先,直到1985年后IBM(即CADAM和CATIA)的年销售额才达到US$7.5亿,稳居市场份额首位。在这7.5亿中CADAM占大头,CATIA只占几千万元。
能否这样认识,CV、Intergraph等小型机系统虽然在年前后红极一时,年销售额从不到5千万美元迅速跃升到5-7亿多,但是这些快速成长企业的人员素质和技术基础终究赶不上大器晚成的达索/CATIA和麦道/UG。在IBM主机版CATIA,超小型机VAX版UG、工作站版Pro/E和微机版AutoCAD等稳步形成的品牌壁垒下都难以生存,只有逐个被兼并到这些优胜企业中去。
2、企业要求CAD集成和面向PLM
CAD是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引发了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锋芒所指,所向披靡,使得所有企业禁不住先用为快,于是价格较低的各种小系统自然成为首选目标。这时大多数CAD用户正处于幼年的自发阶段,连波音这样的大公司也不例外。波音飞机公司应用和开发CAD/CAM技术的历程很值得研究,她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其突出标志是使用成套小型机系统,累计共有247个CV站位和160个Gerber站位,用于机械和电器设计。这些系统的典型配置是一台小型机(如PDP-11,Nova,HP,Prime)连接4到8个图形终端,价格在10万美元上下。这种配置在应用中逐渐暴露出一个尖锐的矛盾,即系统间互不连通,不能与IBM主机上建立的飞机外形主模型直接通信。于是波音着手建立信息交换网,将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联网,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使不同系统融为一体。这项工程称作CIIN-计算机集成信息网络,1978年投入使用,据说耗费了4千万美元。1979年12月波音向美国国家标准局NBS提出倡议,制订IGES图形交换标准,并积极参与标准的草拟。1980年1月NBS颁布了IGES1.0版。经过不断修订,IGES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异构CAD系统之间的曲面数据交换。
第二阶段年,着手自主开发CAD/CAM集成系统,称作TIGER计划。系统采用模块化层次结构,可以运行于IBM主机、IBM/PC、VAX和Apollo四种机型操作系统。前后共投入250人年,耗资3千万美元,最后因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中途下马。其中NURBS曲面系统后来被应用于ACIS平台。
第三阶段1985年末,波音访问达索,决定清一色采用CATIA,逐渐取代现有的多样化系统。1989年9月我们去西雅图访问,波音当时使用IBMS等4台主机,每台主机连接350至450个5080图形终端,交互响应速度较慢,而且主机一旦出现故障,将有2000人窝工并且大量丢失数据。运行费高,每个图形终端的使用费包括主机、通信、软件等在内,大约每年10万美元,1600个终端就是1.6亿。
1990年10月波音启动新一代客机B777的全新设计,采用复合材料部件、电传操纵等新技术,全面展开三维实体建模。日首架飞机推出装配厂房,全厂工人汇集厂房前,热烈庆祝了一整天。再隔一年,1995年5月飞机以成批生产的节奏交付使用,飞机出厂直接投入航线飞行。一架全新大型客机,以50亿美元投资4年半时间从设计到批生产无故障一步成功,同一架飞机可以互换安装RollsRoyce、GE和P&W三种型号发动机,这不能不说是飞机设计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时777的订货周期是18个月,计划缩短到12个月,以后再缩短到6个月。为此波音正在改造原有的800多套管理系统,将这些系统电脑化,并向卓越工厂(BrilliantFactory)的目标迈进,设想用计算机自动记录工人的生产活动,从中发现窝工、低效环节,进行优化,迭代提高生产效率。由此对CAD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产品设计数据要一体化集成,而且CAD要面向PLM产品全生命期管理,实现CAD/CAE/CAM/PDM/ERP全程一体化。这时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传布,广大CAD用户已经从自发上升到自为阶段,学会了从更广阔的视角来选择CAD系统。独立的小系统如果不能与主流系统挂钩,融入PLM体系,被用户选购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3、CAD厂商的发展和生存越来越艰难
压力来自多方面。计算机硬件不断降价,摩尔定律断定微处理器的速度会每18个月翻一倍,而贝尔定律则认为如果保持计算能力不变,微处理器的价格和体积每18个月减小一半。在网络时代计算将无所不在,而且收费将越来越低。乔治·吉尔德曾预测,未来25年里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比CPU的增长速度快得多。CAD软件同样在降价,但是开发和维护成本却在不断上升。源码越攒越多,编程语言越来越杂,计算误差的控制越来越难,而广大用户总会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要想满足这些要求的难度越来越大。回到表1,在年,CAD厂商年销售额达到5-10亿美元好像并不很难,而15年后,日美国EDS宣布将用9.5亿美元现金收购SDRC,目的在使合并后的UGS和SDRC在数字化、网络协同、全生命期产品开发的全球软件市场上占据首位,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2000年度UGS和SDRC的销售额分别为US$5.26亿和4.52亿,EDS为192亿。
《航空知识》1996(12)汪亚卫写世界航空工业发展大趋势一文指出:由于冷战结束以及世界性普遍的经济萧条,美、欧及前苏联大幅度裁减军费,使得军用飞机的市场萎缩,企业合并出现高潮。美国航空工业企业原来规模很大,近年来通用动力公司、格鲁门公司、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罗克韦尔公司、威斯汀豪斯公司等昔日大企业已被并入其他公司。美国大公司的数量减少,而实力却在大大加强,政府的扶持与保护仍然十分重要。1996年12月波音与麦道宣布合并,交易金额133亿美元,翌年销售额可望达到480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航空航天公司。美国的大型客机在1979年时有3种:B747、L1011和DC10,现在只剩波音一家,与欧洲空中客车相对抗。Chrysler汽车公司原在美国名列第三,1993年销售额为US$436亿,纯利润24亿,1994年销售额522亿,纯利润37亿。1998年并入德国DaimlerBenz集团,成为DaimlerChrysler,生产的客车品牌有Maybach,Mercedes-Benz,Chrysler,Jeep,Dodge等,2002年度收入US$1588亿,共售出客车405万辆,商用车48.54万辆。这些举足轻重的超大型飞机、汽车公司的兼并必然连锁反应到CAD厂商之间的市场再分配。波音和Chrysler原来就是CATIA的忠实用户,欧洲经济的增强只会有利于CATIA。
4、认真探索寻求超越
国外的各种产业都在激烈的竞争和兼并中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并未破坏生产力,相反在快速推动生产力前进,至少CAD产业是如此。互联网的创建一开始完全依靠美国国防部的策划和投资,授权专家负责突破关键技术,短短几年内使全球五花八门的计算机都顺利进入了Web,可见计划和市场经济具有互补性。波音的TIGER计划,20年后由CATIAV5自然实现。
国外CAD产业发展的40年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最生动的教材,我们要认真研究,寻求对策,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国家重视航空工业的数字化技术建设
1、山沟里的飞机工厂
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1964年我国启动三线建设,在贵州安顺-带山沟里分散部署了飞机工厂。1975年夏我们北航703教研室教师来厂学习CAD技术,工厂已经小批生产歼6战斗机。飞机的机头罩和进气道曲面外形是1974年国防工办请中国科技大学常庚哲老师来厂用孔斯曲面构造的,数控加工了机头罩的成形模。一台TQ-16计算机和武藤大台面绘图机放在山洞里,为七八台牧野数控铣床单建了厂房。模线车间在几里之外,紧接山洞盖的厂房。宿舍都是乾打垒土坯房。2002年10月北航50周年校庆,厂里校友送了一座贵州青名石,铭文以本文第一句开头,后面写道,我们这些北航的学子以山的骨、山的格、山的魂为鉴,为祖国的大三线建设做出了毕生的奉献。
2、新中国第一个高级技术代表团出访美国
日,中美双方互派大使后一个月,航空工业部代表团出发考察美国飞机工厂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状况。团员是各厂、所、校的总设计师、总工艺师和气动、结构、制造、试飞专家。代表团受到Douglas和Lockheed飞机公司的热情接待,由各方专家全面介绍和陪同参观了公司全貌、在研型号、机翼的气动设计过程、风洞、模线绘制、静动力试验室、试飞过程组织与数据采集、装配车间、拥有上百台数控机床的加工车间,以及CADD、CADAM等等多种多样软件,并提出了双方合作研制、生产飞机的种种建议。Lockheed公司还派了两架公务机将代表团从加州送到乔治亚州,再送到华盛顿。代表团5月20日回国,团员们对于CAD技术在飞机生产中的应用内涵获得了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
3、中德合作开发CADEMAS系统
1982年德国MBB公司军用机分部向我航空部来函建议合作开发VAX版数控加工编程系统。1983年2月航空部先遣小组去慕尼黑面谈时,德方将合作项目扩大为共同研制飞机三维几何设计、数控加工和产品数据管理集成系统,于是我方急忙办理签证延期,充分交流磋商了三个星期,达成共识。此后双方又互访两次,进一步落实计划,从1984年起工作正式启动。中方由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625所)牵头,厂、所、校派人参加,双方各约20人,在MBB连续苦干了4年。用IBM主机、5080图形终端、Fortran77和C语言研制了LOGICA复杂曲面设计系统,带CATIA和CADAM接口;APTX-GI自由曲面零件几何定义与数控加工编程交互系统;RMI小型通用网状几何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出色完成了原定计划,为我国培养出一批CAD业务骨干,有力推动了国内CAD软件的自主开发。LOGICA等系统在国内陆续移植到Apollo工作站和486微机上,应用于歼8改型和直升机等型号研制。
4、成绩回顾
625所是航空部内最早从事CAD/CAM技术应用开发的主导单位,在新机研制的全机数模建立、大型复杂整体结构件的三至五坐标数控加工,以及先进柔性制造系统和CIMS系统的示范创建中,都起了最得力的技术中坚作用。约从1963年起625所课题组着手研制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系统,历经TQ-16机的SKC和CAM251批处理系统、IBM主机版APTX-GI系统,发展到1991年1月通过部级鉴定的CAMS系统。CAMS应用于新型号的研制,用140万元人民币的研制费取代了从国外引进类似源程序所需的140万美元。数模课题组约从1965年起从事飞机数模软件的研制,历经使用悬臂梁弯曲变形的力学模型、小挠度三次样条曲线、B样条曲线曲面,发展到1994年1月通过鉴定的微机版CADS系统。CADS采用NURBS曲面,应用于新型号的全机数模重建。原来该机建立理论外形时采用波音在1970年代的曲面建模方法,在数据库中存储离散点集,用相对密集的点构造小片棱面来逼近飞机外形。这样构造飞机外形,调用数据方便,计算简单,但在进气道内外唇部等曲率变化突然的部位,用以构造结构件外形时,发现等距面的计算误差太大,难以投产。于是625所协同工厂突击开发NURBS精确曲面系统,用CADS系统重新逼近业已生产定型的飞机理论外形,作到整体逼近误差小于0.1毫米。整个项目投资80万元人民币,耗时一年半,而从国外引进类似源程序则要200万美元。
从1980年起,625所引进法国Forest-Line公司技术,与该公司合作生产大型三、五坐标数控龙门铣床,共两个系列、十个品种规格。1985年航空部所属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303所)向意大利DEA公司引进桥式测量机技术专利,合作生产IOTA系列的标准型和精密型测量机共24种型号。
所建成FMS北京实验中心,投资4千万元人民币,配有两台五轴、一台四轴铣切加工中心,装卸站、立体仓库、刀具库、六轴刃磨机、在线测量机、液压校正机、清洗机、巷道堆垛起重机等,可以生产1m以内中小型飞机结构件。
成都飞机公司和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都是我国CIMS应用工程的示范企业。此外,各飞机工厂还自行研制了数模和数控加工编程系统,如成飞的C-SURF,西飞的AD80和NC87,上飞的飞龙-79绘图系统和飞龙-81四坐标数控自动编程系统,汉中陕西飞机公司的MAPT微机自动编程系统等。西飞研制的飞豹全天候超音速歼击轰炸机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就是用AD80的孔斯曲面建立全机数模并用NC87绘制全部理论模线和结构模线并加工飞机零件,以后又通过自编的接口程序将AD80数模等价转换成CATIA的B&zier曲面。南昌飞机公司用自行开发的NCP33曲面加工系统为强5改型机、K8教练机加工了多种吹风模型。
中美联合生产MD-82飞机
这是中美建交以来规模最大、有效时间最长、技术交流最广的一个技术合作项目,由上海飞机制造厂与麦道公司联合生产25架MD-82双发喷气中程大型客机。日正式签订合同,日,我国计委批准生效。麦道公司负责提供原材料、发动机、机载设备和技术支援,中方负责机体结构组装、部分制造和总装试飞。日上飞正式开铆首架飞机,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从机场直奔上飞检查生产状况,同年7月5日首架MD-82完成试飞,交付我国民航使用。以后又增加MD-83型,总生产量达到35架,其中5架返销美国。日上飞组装的首架MD-83出厂,该机安装了国产水平尾翼等10个部件。上飞引进并实施了麦道公司成套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从1985年起,麦道有150名专家在上飞工作,共移交了25吨技术资料,向上飞职工累计进行了4.2万小时课堂培训和6.4万小时在岗训练,这对加速我国民航工业现代化起了重大推动作用。1995年8月中美签约继续合作生产20架MD90型150座干线机,要求机体国产化制造率达到70%。除上飞外,还有成飞、西飞、沈飞参加。MD-82/90采用相同的机身驾驶舱,1994年10月麦道与成飞签订了转包生产100个机头的合同。机头共有3500项零件和1800项标准件,使用4000多项工艺装备。日成飞交付首架MD90-30机头,7月15日由上海港运往美国。日西飞交付承制的MD90-30左、右机翼盒,长34m,最大宽度3m多。日我国生产的MD90-30大型客机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证。
此外,沈飞为德国宇航空中客车公司加工100架份A320应急舱门,以及翼肋、A300机翼舱盖等。西飞为法、意联合设计的先进支线客机ATR-42生产150架份外翼盒,长7m多;为波音生产737-300垂直尾翼500架、水平尾翼150架等。以后波音又与沈飞、西飞、上飞签订了转包生产0机身48段、垂尾、平尾等合同。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为美国GE公司转包生产涡轮盘,1993年获GE颁发的"产品免检"证书,日庆祝向GE交付第2000个涡轮盘。(以上材料引自《航空制造工程》和《航空知识》)
航空工业任重道远
日温家宝总理一行来北航看望师生,在谈到我们一定能打胜这场防治"非典"的战役时指出:"困难才能见真情,困难才能见团结,困难才能见意志。"又说:"最近我收到王大珩先生的一封信,…他信里最惦记的是中国大型飞机的制造。解放50多年了,我们能造汽车了,能造战斗机了,但是我们还不能造大型客机。…我总想什么时候中国的大型飞机能够制造成功并且上天。我相信,这个愿望是能实现的,可是实现这个愿望是非常艰巨的。我看这付重担就在在座的同学们身上。"时隔不久,5月25日总理来到王大珩先生家,就王老最近写的一份关于加快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建议说:"我国幅员广阔,一定要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这方面,我国拥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人才和较好的基础,航空工业今后的发展要着重解决好规划、体制和人才问题。"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海际空快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