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东莞打工酒吧做问一下,,从东莞到铜梁,大概会有多...

我想问一下去东莞东华医院做人流大概要多少钱 急求大神帮助_百度宝宝知道400-000-9164
实时信息:今日案件委托2条&&
用户 yjdc 刚刚发布了案件
热门专长:
按地区找案件
最新律师在线回复
律师在线案件接洽
最新名律时评
最新律师访谈
最新律师成功案例
版权所有:济南中顾法商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号 【济南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备案:20】
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1166号奥盛大厦3号楼16层  光阴似箭,一转眼,来东莞也已经是14年了。这些年里,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娇妻三个爱女,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其他的收获,屈指算来,还真是不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几年,越来越觉得该和东莞说再见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是全家人的想法,所不同的只是现在走还是过两年再走,本来我是想着再过两三年再走的,我太太总是要现在就走,说得也挺有道理:反正是要回的,早点回去就可以早点在家里发展,不好吗?越晚了,岁数越大,回去越困难。后来,在我好说歹说下,总算是同意了再呆两年,谁知道,今年春天一次小型的车祸改变了一切,我太太骑自行车带着两个小女儿上街,被一辆转弯的小货车的车厢挂倒,也不知道是车主真没看到,还是假装没看到真逃匿,反正是一溜烟地跑了,我太太受轻伤,胳膊和腰部巨痛,两个小孩摔伤了在地上大哭,太太給我打了个电话后,就一手抱着一个,忍着疼痛,跌跌撞撞冲进了医院。(出事地点就在医院大门边上)此后的十几天,我们一家四口就是在医院过的,大女儿还要上学,寄托在邻居家里。我们的朋友、老乡知道消息后虽然也是第一时间赶过来看望,但是,也难以掩盖一家人在这里举目无亲的事实,家里人知道了也是干着急,事情又不很严重,不值得大动干戈地过来,所以,我们两人抗起了这一切。十几天后,孩子们都出院了,生活貌似又恢复了正常,但是,这件事情造成的心理冲击却是相当巨大的,太太从此以后是归心似箭,九头牛也拉不回了,而我也算是想开了,牙一咬,心一横,走就走吧,早点回去也好,早点安顿下来,早点开始新的生活,也不错。于是,到暑假时,太太就带着孩子们先回去了,而我,还要在这边善后一下,再过两个月也就该再见了。
  对于一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对于一个奉献了我最美好时光的地方,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有没有留恋和不舍?细想一下,真要说不舍的话,主要也就是在这边结识的朋友们以后再见面的机会真的是不多了,想起来还是很难过,至于其他的还真是不多。以前跟家里比起来,东莞机会多,条件好,现在,随着内地的发展,差距是越来越小了,东莞和内地的收入差距也不大了,而且,内地是处于上升期,东莞是处于衰退期,以后就发展机会来说,真的是比不上内地了。还有,在这边是永远地寄人篱下,做二等公民,背井离乡,举目无亲,所有的事情都只能自己一肩抗下,这样的感觉,如果说男人还比较大条一点,感觉不是很强烈,女人则是无比地难以忍受,所以,在珠三角的外地人,最想要回归的永远是女人。
  人们都说这边气侯好,其实我也觉得不错,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很宜居。但是这两年我才发现,我的孩子们对这边的气候是极度不适应,总是生病,回老家以后却基本不生病。后来我才知道,不仅我家是这样,了解了一下几个回到老家去的朋友,竟然有同感的人不在少数,开始时很是大惑不解,后来想久了,大概知道点了:问题就恰恰出在这还不错的气候上,因为东莞冬天不冷,一年到头空气湿度又大,給细菌和病毒提供了极佳的生存环境,所以这边的空气中病菌含量很高,老家则不同,一到冬天,气温经常零度以下,寒风刺骨,人受不了,同样,病菌更受不了,所以,每年冬天都是空气中的病菌清零的时候,再加上空气湿度小,所以,老家的空气中病菌含量要远小于东莞。所以,小孩子在老家反而很少生病,即使是很冷的冬天。 
  正好这两个月一个人在这边有点空闲,虽然没有生花妙笔,写不出精品美文,但是还是决定在离开东莞以前写点什么,算是我自己十几年的一个总结吧。
楼主发言:55次 发图:0张 | 更多
  顶楼主,你说出了我们这些大多数在东莞拼了十几年的人的想法  
  很真实的流露,马克
  我们外地流浪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也很纠结这个问题!  
  写得挺真实的  
  楼主的老家在哪里??  
  何处是归程?
  我家住在黄河边  哥只能说这么多了。
  楼主的学历是?觉得楼主写得还不错。
  20年前的一个专科,多谢楼上捧场。
  第一章 十几年见证东莞的兴衰  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从那次瘟疫开始说起吧。  2003年2月中旬,春节刚过完没几天,那时我还是大龄单身青年,刚刚一个人从老家过完年回来,还没等工厂开工呢,这场瘟疫就从广东开始爆发了,先是有人高烧住院,后是医院的医护人员多人被感染,很快有人死亡。就在广东还没回过神来时,它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向北传播,一个月的时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了它那狰狞的面孔,大量的人高烧住院,不断有人被夺去生命,全国,不,全世界都陷入了巨大的恐荒。  岁数稍大一点的人一定还对那场瘟疫记忆犹新,世界卫生组织給它起了个名字,叫非典型肺炎,中国人简称它为非典。这个恶魔来得快,去得也不慢,在全国人民的严密抗争下,在所有医护人员的英勇奋战下,当然,党的英明领导也是必不可少的,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到5月下旬,基本上已经是全国解除警报了。  这次瘟疫共造成了全国300多人死亡,如果是单从死亡人数上来看,非典其实算不上是中国特大型的自然灾害,比起汶川地震、长江大水这些大灾来说,那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然而刚开始的时候,它那凶神恶煞的气势却給全世界人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心理冲击,就因为专家一句话,板蓝根断货,成了无价之宝,几元钱一瓶的白醋被炒到了上百元一瓶,甚至有些黑心商人已经开始在准备粮食涨价、盐涨价了,政府这时迅速出手,一边稳定疫情,一边稳定物价,一手打击恶意邨货的黑心商人,一手调拨大量的板蓝根和白醋等紧缺商品支援广东,在广东疫情最为紧张的时候,新上任的胡总书记没戴口罩出现在了广州街头,很自然地和民众打招呼,握手,只为了稳定人心。中国人是稳定下来了,外国人却管不了那么多,他们争先恐后地踏上了回国的飞机,临走前丢下一句话:所有的商业订单全部取消,何时恢复等待通知。  刚刚还在忙碌喧嚣的工厂一下子静了下来,东莞的工厂绝大多数是三来一补企业,两头在外,外商一取消了订单,大部分工厂都没事做了,我所在的工厂自然也不例外。那时是二月底,疫情才刚开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结束,这时候最先坐不住的就是老板了,两百多号工人,呆一天就得发一天工资,还什么活都不干,于是老板决定把工人全部辞退,等有事做了以后再重新招人。那时候劳动合同法还没出台,普工都是没合同的,老板炒人也不用給任何赔偿,所以只用一句话,厂里的普工就全部清完了,只留下了三四十个主要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坚守待命。如果老板能知道只过了三个月一切就恢复正常的话,他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了,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后果很严重。
  到了五月底,疫情结束,订单恢复,工厂准备重新招人开工。按照以前的惯例,只要招工广告贴出去,招个一两百人会在几天之内迅速搞定,再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开工了,谁知这次竟然不同,十天过去了,才招到几十个人,远达不到开工的需求。然而订单不等人,客户只管到时间按订单要货,你工厂什么情况他们不管,到期交不了货违约金高得惊人。无奈之下,工厂出台了新规:所有非生产人员从即日起全部去生产部上拉干活,一时间,工厂进入了新常态:一到上班时间,各个办公室空荡荡,来电话都没人接听,生产线上坐满了工程师、技术员、主管等各色人员。不管怎么说,生产线总算是转起来了,日夜赶工,经过一个月的苦干,总算是把货給赶出来了。随着不断有新员工招进来,人员的缺口也越来越小,一个月以后,工厂总算是又回归原生态了。其实,当时招工如此难招,除了找工的人少这一因素之外,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次裁员事件让我们厂名声臭了,不仅是工资不高,福利不好,唯一的一个优点就是进厂不用体检(其实也不知道这到底该算是优点还是缺点),裁员又这么彻底,结果等再招人时,很多人都是望而却步了。经此一役,老板也是学乖了,从此决定以后即使订单减少也不再大规模减员了,只是取消加班让人员自由流失。  当时我还以为招工难只是因为非典期间的特殊情况,等正常以后就会好转,但是后续的发展证明情况远非如此,从非典以后,再象以前那样,招几个人会有几十人前来应聘的情况是真的一去不复返了,不仅如此,情况还日益严重,工厂招人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主动辞职的工人也日益增多,工厂不得不经常招人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招工的条件也是越放越宽,在非典以前,工厂招工很挑剔,男工除工作特殊需要以外基本不招,女工只招25岁以下的,高中毕业的,还得看着顺眼的,然而,非典后招工条件不得不越放越宽,到05年以后已经基本上到了无条件招工的程度了,不管男女,学历,只要看着不是太刁钻的就招进来。  其实,在刚进入21世纪时,我就曾在联合早报网上看到一篇外国人的分析称,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几年内消失,那时我还在想,怎么可能,中国这么多人,人口红利再过几十年都不会消失的。后来几年的发展证明了我这个外行人的看法错得有多离谱,外国人的结论并不是掐指一算得出来的,而是通过分析中国的人口结构、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情况等多项指标后,再加上与外国的相似阶段情况进行比对,然后才得出来的结论,自然是要靠谱得多。人口红利是不是存在与人口的基数其实关系并不是很大,主要还是看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速度快不快,也就是说,主要是看增量而不是看存量,如果每年都有比较大的劳动人口增量,人口红利就会持续;如果劳动人口增长不快、甚至是负增长时,就算是劳动人口基数很大,也只能说明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
  同样的心理,让我不由自主的来顶楼主的贴子
  已经回家一年了  
  在家里发展得可好?
  回复幸福美满一家人:  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象在其他贴中一样的直接回复。我下个月就回去了,你要有什么事直接说也可以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东莞的情况,非典成了东莞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在这之前的东莞是高速发展期,新的工厂不断开工,大量的人口源源不断地来到东莞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新的厂房和住房不断建成,又不断被塞满。由于毗邻深港,大量产业转移的工厂来到东莞谋发展,給东莞带来了最大的发展机遇,那时的东莞是朝气蓬勃的,在十几年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产业涵盖十分广泛,东莞的表现成了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东莞人也在这一巨大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同时,他们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攫取了大量的财富,每一个东莞人都富起来了,就象歌中所唱的:买了汽车又买洋房,家家好风光。  老子曰:福兮,祸之所伏。风光的背后潜藏着的是危机,伴随着风光而来的是东莞发展的悄然见顶,而非典就成了东莞见顶的一个转折点,其实也不是说因为有了非典,所以东莞发展见顶,而是非典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就算是没有非典的因素,东莞也还是会在这个时段见顶,只不过是转折点不会这么明显而已。打个比方说,就好比是一天的太阳,非典前是上午,非典后就算是中午了,从03年直到08年金融危机时为止,都可以大致上看作是中午11点到一两点钟的样子,到05年左右可以算是12点以前,虽然经济发展已经到顶,但是还在向上走,不管是工厂的数量,还是外来工,都是在增加的,只是增加的比例在缩小,这时的用工情况还是比较富裕的,想招人随时都能招得到,只是人员不再象以前那样充足了,每个厂招工的标准都不得不一再放宽。从06年开始,东莞就算是过午了,只是直到08年以前,还是属于日中的鼎盛时期,虽然下行的苗头开始出现,但是趋势并不明显,然而用工已经开始出现短缺,招工的标准已经是宽到不能再宽了,连待遇最好的企业都已经把年龄标准放到了35岁,很多十年没涨过工资的工厂也不得不开始涨工资以挽留工人。大部分的用工大厂在厂门口挂起了“常年大量招男女普工”的横幅,很多小厂为了招人更是各出奇招,比如我在的工厂就出了个规定:凡是厂里职工介绍员工进厂并做满一个月的,工厂奖励介绍人50元现金。这时,用工紧缺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只是有的工种缺有的工种不缺,国内专家給这种现象起了个专用名词叫“结构性缺工”。那时候,无论是政府,还是国内的各种研究机构都在矢口否认人口红利的结束和用工荒的出现,其实那时候即使是用工荒还不明显,但是人口红利是可以确定已经结束了。  2008年9月份,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残奥还没开始,我因有事要去趟宁波,在广州火车站坐车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广州火车站竟然挤满了要坐车回老家的外来工。当时只是觉得有点奇怪,这个时间段本来不是回家的高峰期,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要回家呢?但是也只是好奇而已,并没有认识到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正在席卷全球,这么多人回家是因为工厂减员,他们没事做了,所以准备早点回家过年。  很快,危机全面爆发,随着奥运会的结束,中国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欧美经济陷入全面衰退,中国的出口连续几个月负增长,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珠三角大量的三来一补企业,越来越多的工厂倒闭或者是搬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求生存,还在坚持的也是大幅度地减员。  按照惯例来说,每当出现经济危机时,大量的失业人口是令各国政府最为头痛的事,但是,这次经济衰退并没有給中国带来大量的人口失业,很多人离开东莞回家就业或者是创业去了,再也不回来了,所以,虽然大量工厂在流失,但是东莞缺工的情况却一点也没有减轻,随着09年下半年经济开始回暖,东莞的缺工情况越来越严重,工人工资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但是招工难的问题却一直在困扰着每一个企业,08年的时候很多厂倒闭是因为没有订单,但是两年以后订单是有了,但是很多厂却不敢接,因为招不到人做事,工资提高得太多了,人是招到了,但是也就没钱赚了。其实,从07年左右,普工的工资一直在提高,06年以前,普工的工资扣去食宿后也就能剩400左右,然后便是逐年提高,到现在连上加班费已经是达到3000左右了,这么好的条件下,东莞外来工的流失速度丝毫不见趋缓。据统计,东莞人口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过1200万人,到2012年初时,看到一个统计,说是东莞东莞外来人口减少了400万人,现在,又是两年多过去了,东莞人口减少的趋势并没有缓解,而且又经历了年初的一次史上最严厉的扫黄,一大半妓院关门,众多在妓院淘金的人不得不转战他乡。这段时间也没有见到过东莞的人口统计数字,不知道东莞现在还有多少人,大约估计一下,这两年减少100万应该是有的,这样算下来,东莞现在的人口总数,户籍人口加上暂住人口,大约有700万左右,这个数据应该是可靠的。从1200万到700万,东莞的人口已经减少了近一半,其实,除去100多万的常住人口的话,东莞的外来人口已经是减半了。
  第二章 东莞外来工的变迁  东莞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外来工的来源基本是这几个省:四川(后面如果不作特殊说明,本文所说的四川同时也包含重庆在内)、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广西、广东,其他省市也有,但所占比例很小,这几个外来工输出大省的人口占比这些年也是在变化的。当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最先走出家门的就是四川人了,到90年代,四川的外来工在东莞的占比一直是最大的,有的工厂在招工时会专门加一条附加条款:四川人不招。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说起来也颇有些哭笑不得,一个厂里如果某个地方的人所占比例太多了,就容易抱团,如果他们的利益与工厂出现矛盾时,他们会聚在一起跟工厂抗争,令管理人员难以招架。在现在来看,这样的招工方式属于严重的地域歧视,现在要是哪个厂还敢这样招工,那他就摊上大事了,但是在那个年代,饭碗比什么都要紧,没人顾得上纠緾这事,那时网络也不发达,就算有人想说也没几个人听得到。到90年代末,重庆成为直辖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战略虽然不是为四川量身订做的,但是几年以后,四川确实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外打工的四川人迅速回流,而其他地方的人还在涌向东莞,这样过了三四年,到21世纪初,在工厂里面已经很少看到四川人了,还在留守的一部分四川人似乎是更喜欢建筑工地等相对更自由的地方工作。随着四川人的减少,以前满大街的川菜馆也日渐稀少,到现在走在大街上已经很少看到川菜馆了。  在非典以后到05年以前,除四川人以外,其他几个劳务工输出大省在东莞的人口还在处于缓慢增长期,每年来的人略多过离开的。在这期间,广西人却是异军突起,本来在上个世纪,广西人出来务工的并不多,但是从本世纪初,广西人开始迅速增加,几年下来,外来工数量的头把交椅就被他们給坐稳了,到05年左右,我在的厂里广西人差不多占到了三分之一,于是总经理就跟人事主管打了个招呼,以后少招广西人,当然也要注意影响,操作上不能太招摇了。  从06年开始,东莞的人口红利期就已经结束了,只是东莞市政府从来就没有认真统计过来莞外来工的具体数字,只知道是人很多,具体哪年增多哪年减少根本没人关心。06年到08年,虽然来东莞的人还有不少,但是离开的人也日益增多,这次不象上次的四川人的回归,而是除广西以外,其他几个外来工输出大省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回流潮。离开东莞的人当然也并不是都选择了回老家,也有的去了江浙沪、京津等地另谋发展去了,那些在珠三角来回流动的不能算是离开,因为外来工在珠三角几个城市之间来回流转是很频繁也是很正常的。这样,在这段时间,东莞的外来工数量基本上是一个动态平衡,没有大的减少。其实本来我们家在这里也不是举目无亲的,只是其他人在06年以后都陆续回去了,到现在就只剩下我们一家还在坚守,等于是说,我们一大家人来东莞(有的是深圳)坐了一次过山车,然后又从起点回到了起点。  到了08年下半年,一切都开始不同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东莞的工厂大量地关门或裁员,再加上内地的发展越来越好,大量外省籍务工人员选择了离开东莞,包括先前一直在增加的广西人,经过几年下来,东莞的外来人口已经差不多减半了。这几年,东莞的外来人口基本上是在单向流出,现在新一代的人已经对来东莞打工不感兴趣了,来的人非常少,而且这个趋势以后还会持续下去。而已经在这里打工的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在想着回去,其实对于大多数的外来工来说,回去是迟早的事,只是有的人选择的早,有的人选择的晚,有的人选择趁年富力强时回去发展,有的人选择在老了干不动了以后回家去养老。  在这期间,有唯一一个省份的外来工在东莞一直没有减少,这就是广东省本地的外来工,有没有增加就不知道,当然按占比来说肯定是增加了。与外省的外来工相比,本省籍的外来工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他们更容易溶入这个大环境,不会受到太大的排外,他们的小孩上学问题、户籍问题等也更容易得到解决,外省籍外来工的回归问题他们也不存在,所以他们是最能抵抗冲击的一群。以后,这个群体不仅不会萎缩,随着广东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他们在东莞的数量还会有比较大的增长,所以说,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本省籍的外来工将会占据东莞外来工的主导地位。
  人口的减少对于东莞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生意都越来越不好做,回想十年以前的盛况,真有些愰如隔世的感觉。那时商场里人头攒动,排队打秤,排队买单,现在商场里面冷冷清清,收银员已经减少了一大半,还是不用排队买单。以前,饭店里面晚上十点以后吃饭的人还是很多,生意好的需要排队等位置,现在就算是生意很好的饭店,也就是六七点钟一阵的生意,过了8点就基本没人了。以前菜市场卖菜的不仅是摊位占满了,连摊位间的过道上都有人摆摊卖菜,买菜的人更是挤破头,现在不仅过道早就清空了,连摊位都空了不少,菜市场无奈之下也不得不开始搞多种经营,只要給铺租,卖什么都行,于是卖水果的、卖衣服的也开始进驻菜市场,就算是这样,也还是有很多的位置在闲置。那时的酒店菜贵得吓人,依然是生意兴隆,现在的酒店也放下了身段,开始推出低价菜,真正做到了星级酒店,排档消费,但是生意依然冷清。公园里以前人是真多,每到晚上到处很热闹,公园里的游乐设施不管是大人的还是儿童的,都有很多人在玩,现在不同了,除了几个比较热门的还偶尔有人玩一下,大部分的设施已经处于半停业状态了。还记得03年中秋节时,酒足饭饱后几个人想去公园玩一下,结果都晚上10点了,公园还人满为患,公园管理部门因为人数超负荷,停止放人进入,还有很多人在门口排队等候入场。  人口的减少和经济的衰退是结伴而行的。当年,经济在上升期时,人口是在增加的,市场是在扩张的,虽然不断有店铺开张,但是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在05年以前那时的生意很好做,凡是开张的生意,只要不是自己经营不善,都是在赚钱的。从08年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人口的减少就代表着市场的萎缩,虽然不断有店铺因为生意不好而关张,但是剩下来的也只是在苦撑,生意并不见好转,因为商铺萎缩的速度赶不上市场萎缩的速度。从08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东莞的GDP增速都是在广东垫底的,外贸出口一直提升不起来,去年的数据达到9%,还算是不错,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身在东莞的人来说,真的没感觉去年的生意比前几年好做,还是不断有工厂在倒闭,在大街上、商场里做小生意的也是经常有人关张。今年虽然经历了严厉的扫黄,但是今年的统计数据不会差,只是眼睛看得到的衰退还在持续,正所谓鸭子凫水,冷暖自知。  其实,这几年也不全是负面消息,也有不少好消息,比如,这几年工人待遇大涨,06年时,大部分工厂的普工工资都是几百元,除去食宿能剩个400左右,个别好厂也有上千的,但是极少。现在,不管是哪个厂,普工一个月拿个两三千太平常了,就算是除去通胀的因素,工资至少也是比过去翻一倍了。所以,这几年如果以购买力来算,东莞外来工的情况滑落得并不严重,甚至略有增加都有可能。以前绝大多数的普工都是在厂里食宿的,只有少部分的高层人员才会选择在外面租房子住,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普工都选择了在外面租房子住,所以现在租房住的人比起6年前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大幅度增加,不管是本地人盖的小产权房,还是正规的商品房,反而是呈现出了日益供不应求的繁荣,租金也是年年上涨,本地人盖房的热情也很高。除了房地产,也有其他的一些行业在崛起,有的店关门了,也有的店在不断开张,这样一看,似乎又没有多大的衰退。
  楼主继续。
  我每次看这样的文章,首先是作者会讲自己在东莞发生的故事很感伤和不幸,后面就是一些列举东莞各个方面包括发展潜力和制造业工人逃跑的不良因素,如果纯粹是写写心情和日记都没什么,如果是黑东莞我觉得没必要。  今年我4月份离开东莞也曾经写过一些在东莞8年点滴,而现在到深圳再回头看东莞的确有它的好,至于楼主说的东莞再怎么差也差不到那里去,和广深珠海那些城市的确没得比,但是和内地一个地区市还是很占优势,从道滘走广深到沙井出口1个小时左右,从黄江上莞深高速到深圳福田1个小时左右,这就是地理优势,到广州同样如此,楼主文章中提到非典时间,我在此做一个更正,我02年上的大学那时候我还是有印象的不是你所说的2000年,胡总也不是那时候上台的,国家主席一般两届一换大什么时候上台你再减去个10年看看。由于时间关系,我有空再回复你这样的帖子  
  今年国庆我回东莞望牛墩去我老妈那里,她给我和我弟弟提起她们那个年代在东莞的情景,相对于你来东莞2000年我老妈比你还要早7年,那个时候她都是几百块一个月都做了好几年,回忆时看得出我老妈那时也奋斗过在东莞,直到现在她一直在东莞最偏僻的镇做着最平凡的工作。  每个人在一座城市待久了都会有点闷,回去发展不是坏事,比如我老家中部大发展武汉正向全球大城市方向发展,到处在搞建设,沿海地区工作机会的确是多点,所以回去创一下也没什么。楼主说到东莞的问题,实际天涯帖子早年有不少人在写,比如一个本地佬写的东莞如何借船出海的问题,我大概也看了有些写的很客观。  我个人在东莞三个阶段我大概说说,97年我读初中暑假来过那时感觉干劲儿很足,99年电视热播的小燕子我在石碣感觉大街上非常繁华吃1.5的河粉都好吃,03年短暂来过如楼主所说我来找工作都是通过中介进厂,那时都不好找工作,直到05年下半年我到东莞今年下半年离开,这中间东莞08年其实还没到金融危机就好多工厂倒闭,比如裕园工业区精成,后面几年东莞就是慢慢涨工资工人还是不好招,再到今年东莞扫黄事件我就离职来深圳  
  其实,人口的衰退和消费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悖论,按理说,一个城市的人口大减以后,伴随着的就是各方面的大衰退,但是东莞外来工消费能力的扩张不仅抵消了人口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造成了少量的正增长,这样的悖论也是比较少见的。这也是东莞本地人对于这几年的人口减少没有感到切肤之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们的房子依然很好租,他们的收入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东莞本地人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村里的每年分红,大约每人有几万元,二是自己私有房屋的出租收入,只要这两部分收入不减少,东莞人就能每天在危机之上安然入睡。  但是,人口危机并没有消除,前几年是机遇好,正赶上工人工资大幅度上涨的时候,工资涨幅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好事。只是这样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到底能持续多久,不管怎么样,外来工的回流还是在不断持续,东莞的外来工人数还在减少,以后要是遇上经济增长放缓、通货紧缩等困难局面时,东莞就会面临雪上加霜的严重困局,这样的一天迟早会到来的,不知道到那时东莞市政府会如何应对。  有人会问:东莞的外来工不会在某个点上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吗?为什么就一定会继续减少呢?起码在近期内,还看不到这个希望,因为现在不管是哪个省,包括广西在内,那些新生代务工人员已经不愿意再到这边来了,如果不算珠三角内部务工人员的流动的话,东莞的外来工净流入人口已经极少了,而现有的存量人员想走的却不少,就今年内,和我们家比较熟的已经走了六家了,是举家迁走,以后再不可能回来了的那种,这种回流方式至少在未来的几年之内量会是比较大的,不管有多少,基本上都是净流出的。一句话,东莞现在已经失去了对外来工的吸引力。
  东莞的问题和发展不是一句话两句话所能说清楚的,就上面涯友所说的地铁问题我大概说说  东莞目前4条地铁要全部通车还有很长时间,深圳目前有5条,在建和规划的大概是到12号线路,6号线路2016年底通车和东莞R1线有接驳点,主要为公明和松岗地区,东莞地铁作为一项珠三角规划纲要中重要一环当然是好事,不过我还是说说这中间的作用和意义,东莞对于深圳交界的几个镇街塘夏,风岗,长安,即使黄江,樟木头其实到深圳都很方便,地铁的意义一是为了提速而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至于所谓 的融入珠三角大家族,有钱你买个小车都划算,看看广深和谐号动车东莞本地人坐的多么,主要还是方便香港,深圳,广州一些乘客,再者东莞本地白领阶层比较少东莞农民工和有钱老板估计挤地铁还是很少,当然作为连接东莞几个镇还是有意义比公交是要快不少.  第2个问题关于松山湖的定位问题,目前我觉得还只能在珠三角广东省内做一点辐射带动,至于全国影响力和国内苏州工业圆,深圳高新园还有很大差距,定位 为省级较好,纵观国内高新区松山湖都没上100强,居然还不如惠州仲恺高新区.而且园区虽然也有象华为这样的大牌,但是华为主要还是将终端制造放松山湖,主要研发还是在深圳以及国内一些城市,所以其他比如金威啤酒,漫步者,亨通光电,生益等企业哪个不是制造型企业,虽然东莞也在有意模仿深圳一些模式比如东莞生态园的建设,深圳有个深圳湾生态科技园,天安集团在深圳投资不少地产搞软件开发,东莞南城也有在做到底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还有关于楼主所说的比如松山湖周边镇街,南城附近都有房地产企业在搞军备竞赛,目前东莞还是处于2线城市也不大可能靠这个拉动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我记得一个事情就是我一个表姐夫在石碣新世纪花园2期买了一套100来平米的房子当时还是一个台商转给他的,所以即使有钱的还是并没有打算长期在东莞安家的意思,再看看深圳邻近的惠阳淡水,大亚湾建设了很多漂亮的房子里面都是空的根本好少人入住,深圳梅观高速到这2个地方大概也就1个来小时,这个说明有些东西不是说你的距离离深圳近就一定有优势,当然这个还包括一些深圳的企业搬迁到东莞和惠州,并没有实质性给当地带来什么.  说了这么多东莞的问题,到底如何解决和突破呢?结合我本人看法说说,东莞的崛起和发展最应该感谢第一批来东莞的人,万事开头难,那个时候也带动东莞制造这个名片,而从2000年之后东莞制造的确如同楼主所说在”衰退”,这个实际上也归结于工业发展规律,任何加工代工行业都必须转型才有发展,从新世纪起东莞领导班子都是深圳一些区干部调过来,从老刘的转型升级到禁摩到现在的阿宝的创新经济,实际上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东莞并不能走深圳模式,虽然深圳处在海关旁边,但是加工贸易却不如东莞,深圳制造大部分是民营为主.  第2制造业东莞该怎么走下去,我想有人以前说东莞在赶农民工走将工厂转移就知道东莞的根还是制造业.08金融危机对东莞有影响,但是没有波及到说东莞不能做这个,今年的扫黄也是在净化一种社会环境,利弊我觉得五五对半有好有坏,这个不重点探讨.以前一位写手也写到东莞该如何借第3条船的问题,早年港企,台资基本上已经不占有优势,更别指望东莞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于深圳转移过来的企业东莞实际也不用太过分拿来主义,比如关外观澜,石岩很多五金行业都会慢慢转移到东莞塘夏,长安等靠近深圳地方主要还是基于深圳地皮房租问题,所以东莞要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和几十年的制造产业经验引入一些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企业  
  我这里离松山湖很远,那边的情况不太了解,只是看过几个报道,说松山湖开发得最成功的就是房地产,企业虽然也有,但是离当时东莞市政府的目标差得非常远,当年松山湖是作为总部经济、科研基地、高端制造业聚焦地等高端产业而建造的,硬件设施很好,连深圳官员来参观后都说,他们建不了这么好的园区。但是十几年下来,当时的设计目标根本就没达到。  东莞的未来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以后近于无解。后面还会有比较多的篇幅来说这个问题。
  松山湖环境是没得说,也有工研院电研院,虚拟大学其实完全是在模仿深圳高新园虚拟大学园模式,大学园是建立起来了,但是配套的孵化企业并不成功,像深圳腾讯,软件园,总部研发机构那些都在那一块,松山湖像这样的软企业并没有,雨林木风虽然算的上是一家软件企业但是人家也是从广州搬迁过来的,东莞外包软件企业的确太少,正如楼主所说搞软件开发不是说一般人能搞的还是需要一些软件工程师来做和配套企业来带动,东莞电子制造业也是有基础的,石碣,石龙,黄江,寮步,东坑,大朗等有不错的基础,但是涉及到一些集成电路芯片,液晶制造核心技术还是没有多少自主专利。东莞以松山湖生态园,南城等来做产业升级理念是好的,但是这些并不是说一天两天能做出来的,东莞还是在制造加工强多做点课题,我上面也举例过,华为模式主要还是为了圈地松山湖,我华为坂田也去过的确周围环境雪象村,岗头村,还有坂田的确不怎么样,但是百草园周围停了不少车子还是里面研发工程师等高技术人才的,这几年华为附近天安云谷,佳兆业,华为科技城,雅宝软件园项目都注定松山湖华为代替不了深圳华为
  第三章 东莞人口流失的原因探析  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东莞的发展时间很短,比他的邻居深圳还要短几年,从80年代开始,东莞有三来一补企业产生,到达到发展的顶峰,期间也就是二十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从一个农业县到成为拥有1200万人口的世界工厂,其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一个城市成长起来不容易,能够发展到东莞这么大的规模,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机会的,全国有这么快发展速度的也就只有深圳和东莞两个了,所以说这两个城市同质度比较高,而且地理位置也相邻,所以,两个城市的成败得失还是可以互相比较一下的。同为高速成长起来的特大城市,深圳顺利度过了瓶颈期,转型成功,成了中国的四大一线城市中的一员,东莞給人的感觉更象是在坐过山车,刚发展到顶峰就开始掉头向下了,从兴盛到衰退,角色转换如此之迅速,从古到今,东莞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个了。  东莞人口的衰退既有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的原因,外部影响主要也就是内地这几年发展加快、用工需求量增大、人口红利消失、在这里,就主要来说一下东莞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深圳在这方面的成功之处,来看一下两者的得失差别。  在20世纪,农民工的打工史就是一部血泪辛酸史,无论深圳还是东莞都是一样的,那是中国劳动力严重过剩的时代,虽然条件恶劣,还是有大量的人不断涌入。这一段越说越令人心酸,还是跳过吧,直接进入下一段。  2003年,广州除了非典以外,还发生了另外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来自湖北的大学生孙志刚在广州打工,在大街上被查暂住证的抓走,第二天在看守所被毒打致死。这件事发生在3月份,但是直到两个多月以后才被媒体披露出来,结果是举国震惊,最后是孙志刚以一人之死换来了国务院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从此,东莞的外来工走在大街上再也不用担心会被抓去樟木头做苦力了。这件事还成就了另外一个节点,从此以后,深圳和东莞的外来工政策有了越来越大的差别。  2003年底,广东省政府发文件规定,各地方为外来工办理暂住证时,只准收取工本费5元,不准提高收费,也不许其他的部门借暂住证搭车收费,从日开始执行。深圳提前就已经正式声明了,完全照章执行,但是东莞就不同了,暂住证收费跟往年一样,所有的搭车收费项目也是一样不少,每个镇、每个村的收费标准虽然不同,有100多的,有200多的,但是就是没有5元的。这年4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一档叫“高价的暂住证”的节目,说的就是东莞高价办暂住证的事。没过两天,东莞市就发文件下来了,要求各镇严查高价办暂住证的事,多么令人振奋的文件,看得人高兴死了,谁知道县官不如现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到头来所有费用一分不少,全部从工资中直接扣除,由工厂代交。  2008年,深圳取消暂住证,改为外来工办居住证,东莞还在办他的高价暂住证。在这年中,市委书记与网友在网上互动,有网友提出,深圳和广州办暂住证都已经不收费了,为什么东莞还在收?市委书记明确答复:广州深圳可以不收费,东莞也一定可以不收费。然而,此后东莞的收费还是照旧。
  2008年8月起,深圳取消暂住证,改办居住证,办理居住证者可享受积分入户、医疗、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东莞在2009年也开始实行居住证制度,只是,东莞的居住证与暂住证的区别就只是名称的不同,办理居住证依然要交100多元,而且,办了居住证后,子女入学、积分入户等依然是遥不可及。从外来工改名叫新莞人,从暂住证改名叫居住证,从妓女改名叫技师,一边是繁荣娼盛,一边搞个宣传片为自己正名,东莞,你为什么总是喜欢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  这两年,深圳大幅度放宽外来工落户限制,他们的目标是在几年内争取达到500万户籍人口,相对于口号提出时的200多万户籍人口来说,深圳的目标就成了户籍人口的倍增计划,该计划完成后,相对于1200万的常住人口来说,户籍人口大约达到四成。到时,深圳将由一个以外来工为主导的城市变成一个以本地人为主导的城市。东莞这两年外来工的落户限制也在放宽,积分的分数要求降低,手续减少,但是,一边是政策的放宽,一边是各镇、村对于落户的各种排斥,还在人为地设置障碍,这样的事情,翻一下东莞新闻就可以看到很多。十几年前东莞的户籍人口就已经是一百多万,到现在还是一百多万,十几年来增长得极为有限,而深圳的户籍人口十几年前少于东莞,但是现在已经达到二百多万了,再以后更是会远多过东莞。  人口的下降造成了企业的招工难,很多企业明明是可以在东莞生存下去的,但是招工难也成了他们离开东莞的理由之一。而企业的离开又加速了外来工的流失,特别是高端的管理、技术、研发等人才的流失,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东莞十年…没有一点归属感
  东莞确实太难让外地人人融入,我也在东莞8年了,但是毫无归属感。小孩的教育是最让我担心的事,其它方面还可接受,希望东莞能加大入户力度,使户籍人口中积分入户的人数远超原土著,这样才能使东莞成为一个大都市。
  逃离东莞的人越来越多了,内地发展也有机会了。
  对于众多的底层外来工来说,子女的入学教育是他们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不是身临其境的人根本就体会不到。在东莞,公立学校是按照一百多万常住人口的规模来建的,外来工子女的入学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除了极少数人能拣到几个剩余的公立学校名额以外,绝大部分的外来工子女只能就读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每年需要交五六千元的学费,6年下来,就是三万多元,如果是在老家上学,这笔钱就可以省下来。要是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在外面打工多挣的钱就都用来給孩子们交学费了,算下来比在家里也没什么优势。  上面所说的其实还只是一个小问题,并非不能克服,就算是自费上私立学校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不是太大的负担,何况从去年开始,东莞市对于上私立学校的外来工孩子们每年都有学费补贴,所以这些也不是太大的困难。但是问题远不止于此,东莞的学校教学质量相当差,主城区的学校什么情况我不知道,大多数的镇、村的学校都不行,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一样,只是公立的与私立的相比稍微好一点而已。甚至是我旁边的那所每学期学费上万的贵族学校,貌似应该是水平不错了,但是教学质量依然是不敢恭维。没有比较不知道,与内地城里的学校相比,这里的学校教育质量差距非常大,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大部分经历过的人都有同感。所以,把孩子放在东莞上学就成了一个很不负责的选择。  上面第二个问题其实还不算是严重的,还有更严重的在后面:外来工的孩子在这里上学,在哪里高考呢?反正现在异地高考还是不行的,说起来是政策在变,以后异地高考的问题会解决的,但是这问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了,到现在还没解决,谁又能保证等自已的孩子要参加高考时这个问题就一定解决了呢?要是在这里上学,回家去高考,那孩子就真的是彻底废了,各省的高考题都不同,教材也不同,就算是在这边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回家去高考也不可能考出个好成绩来,这不等于是把孩子推进火坑了吗?  不用说在这里上完中学回家去参加高考很荒唐,就算是在这里上完小学就回老家去上中学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家里的中学一看不是在本地上的小学,根本就不愿意接收,包括那些小学或者中学上了一半后又回老家接着上的也是一样,转个学有多难就别提了。很多人不得不选择自己在外打工,只把小孩子放在家里读书,上一代人所经历过的艰辛,这一代人还得接着经历,这样长期两地分居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只有放寒暑假时才能有个短暂的团聚,处在这种情况的人,有谁不想着早点回家去一家人团圆呢?  有的人会认为,只要政府把异地高考的问题解决了,或者是一家人把户口都落在东莞就没问题了,其实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就算是孩子在东莞顺利入学了,幼儿园不算,从小学到上完高中,一共需要12年时间,如果家里有两三个孩子,这段时间还要延长。十几年的时间不算短,有没有想过万一工作不稳定怎么办?如果孩子中学上了一半时你需要去其他地方就业怎么办?带着孩子转学好不好转?转学了会不会造成他学习成绩不稳?把一家人留在东莞,你一个人自已去其他地方工作,这可行吗?让你太太一个人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真的是连想想都会害怕,就算是把父母接过来,情况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善,自己多想想就是了。所以说,一家人在远离双方家乡的地方独自生活,真的是很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两难的困境,让人无所适从。如果是在一方的家乡,就算遇到了相同的情况,把家里人留在老家,自己去外地工作也要好得多。
  楼主的确是在东莞生活得比较有阅历的一个人,才如此感慨,对于东莞工业,经济,民工,房地产,人口红利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中间楼主还是提到一个突出问题,东莞未来发展问题和制造业问题,至于楼主所说的孩子落户问题,政策问题实际上深圳也有,一般外来工买房要享受本地人待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楼主也不要抱怨了,我还是就楼主关心的东莞制造问题作下探讨。  上面我也提到过东莞制造虽然在08年遭受重创是金融危机引起,但是这个不是唯一因素,正如楼主所言新生代民工更多的不同于早年民工,再加上东莞外向型经济结构以及珠三角制造成本上涨等因素都是造成东莞企业和工人流失的主因。我没有在广深和广东四小虎其他三个城市待过,也copy下别人的发展模式来对比下东莞模式吧,众所周知顺德,中山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典型,南海我不是很了解,广州为省城各方面都比较平衡,深圳是也是民营企业打天下,但是和东莞民营企业不同,好一点的企业都有人才,政策扶持,比如中国第一部国产手机制造企业科健还有现在中兴手机一个是中科院和三星合作,一个是官员下海经商改制的企业。  顺德和南海和深圳其实都是同步,最强劲是在八九十年代,但是民营集体企业也会面临很多突出问题,现在的顺德和南海就是各例子被合并到大佛山,东莞想必港资台湾企业非常多,当然还有韩国,欧美这种外科植入式企业,利用东莞廉价人力土地和前面几年免税待遇,虽然偶尔也会有一点民营企业但是都不强大,比方说早年一些港台商企业倒闭就被一些内地人买设备和自己一些关系做企业,还有一些就是本身就是在公司担任要职在外面开了一个加工厂等等,实际上东莞工资水平并不低,只是今年官方没有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还是有不少企业已经将底薪调到1600,有的还创造福利比如公司发水果搞抽奖宿舍装空调,我个人觉得官方不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是有原因的,最主要还是基于照顾东莞一些中小民营工厂利益。  当然每一种经济模式都不是短期能复制,只有试着去改革和转变思想才有突破,所以一方面来说东莞某些企业和工人逃离未免不是好事,我这边说说我自己曾经公司的一点真实情况,2010年时候我在大岭山百花洞一个小钣金厂,是几个合伙人开的据说是顺德搬过来的,当时公司租了好大的厂房还自己在里面加工装修了下,公司天天在长安招聘人才,结果是广州智光电器给下了不少订单并不能如期达到,生产,工艺流程,管理都出问题,我估计人家还是按照顺德模式,几个人合伙作坊式生产请来一些东莞本地工人很多无法适应到最后公司只得乖乖关门。第二个事例就是黄江鸿凯企业,这家公司应该说在黄江算是开得比较早的企业,和隔壁一公里之隔的裕园精成倒闭,泓凯算是幸运的,这家96年几个台湾佬在鸡啼岗主打机箱,键盘到现在发展做光电五金,老板还是比较有眼光的一个人。  公司里面机器不是所有都是最好的,但05年后老板车间几乎全部用机械手冲床产量大增加,从开始做台湾华硕,美国惠普和几个台湾服务器机箱(台湾人一般很少做大陆人订单的)到后面接深圳几个液晶电视客户,老板还是大赚了不少,所以路过公司门口会有块牌匾“广东民营高新企业”。我讲这个事是说东莞一些台湾香港企业实际上可以利用自己管理,制造优势做内向型发展。后面我简单说说深圳的发展吧,最开始其实叫得最响和付出实际行动口号“转型升级”城市的其实是深圳,后面东莞也接着在做,将一些纺织漂染电镀类企业转移到惠州,深圳制造面临从关内搬到关外,关外搬到莞惠等地,我上面提到华为深圳搬离坂田至松山湖,也是任总在那里布了个制造基地,不是传说中的华为大总部,了不起也就是一个制造终端总部。目前深圳由于关内关外大开发,每一块地都是金贵,所以这边的制造业随时都面临搬迁命运,至于所谓的归属感我和楼主一样也没有。  
  楼主的确是在东莞生活得比较有阅历的一个人,才如此感慨,对于东莞工业,经济,民工,房地产,人口红利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中间楼主还是提到一个突出问题,东莞未来发展问题和制造业问题,至于楼主所说的孩子落户问题,政策问题实际上深圳也有,一般外来工买房要享受本地人待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楼主也不要抱怨了,我还是就楼主关心的东莞制造问题作下探讨。  上面我也提到过东莞制造虽然在08年遭受重创是金融危机引起,但是这个不是唯一因素,正如楼主所言新生代民工更多的不同于早年民工,再加上东莞外向型经济结构以及珠三角制造成本上涨等因素都是造成东莞企业和工人流失的主因。我没有在广深和广东四小虎其他三个城市待过,也copy下别人的发展模式来对比下东莞模式吧,众所周知顺德,中山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典型,南海我不是很了解,广州为省城各方面都比较平衡,深圳是也是民营企业打天下,但是和东莞民营企业不同,好一点的企业都有人才,政策扶持,比如中国第一部国产手机制造企业科健还有现在中兴手机一个是中科院和三星合作,一个是官员下海经商改制的企业。  顺德和南海和深圳其实都是同步,最强劲是在八九十年代,但是民营集体企业也会面临很多突出问题,现在的顺德和南海就是各例子被合并到大佛山,东莞想必港资台湾企业非常多,当然还有韩国,欧美这种外科植入式企业,利用东莞廉价人力土地和前面几年免税待遇,虽然偶尔也会有一点民营企业但是都不强大,比方说早年一些港台商企业倒闭就被一些内地人买设备和自己一些关系做企业,还有一些就是本身就是在公司担任要职在外面开了一个加工厂等等,实际上东莞工资水平并不低,只是今年官方没有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还是有不少企业已经将底薪调到1600,有的还创造福利比如公司发水果搞抽奖宿舍装空调,我个人觉得官方不定一个最低工资标准是有原因的,最主要还是基于照顾东莞一些中小民营工厂利益。  当然每一种经济模式都不是短期能复制,只有试着去改革和转变思想才有突破,所以一方面来说东莞某些企业和工人逃离未免不是好事,我这边说说我自己曾经公司的一点真实情况,2010年时候我在大岭山百花洞一个小钣金厂,是几个合伙人开的据说是顺德搬过来的,当时公司租了好大的厂房还自己在里面加工装修了下,公司天天在长安招聘人才,结果是广州智光电器给下了不少订单并不能如期达到,生产,工艺流程,管理都出问题,我估计人家还是按照顺德模式,几个人合伙作坊式生产请来一些东莞本地工人很多无法适应到最后公司只得乖乖关门。第二个事例就是黄江鸿凯企业,这家公司应该说在黄江算是开得比较早的企业,和隔壁一公里之隔的裕园精成倒闭,泓凯算是幸运的,这家96年几个台湾佬在鸡啼岗主打机箱,键盘到现在发展做光电五金,老板还是比较有眼光的一个人。  公司里面机器不是所有都是最好的,但05年后老板车间几乎全部用机械手冲床产量大增加,从开始做台湾华硕,美国惠普和几个台湾服务器机箱(台湾人一般很少做大陆人订单的)到后面接深圳几个液晶电视客户,老板还是大赚了不少,所以路过公司门口会有块牌匾“广东民营高新企业”。我讲这个事是说东莞一些台湾香港企业实际上可以利用自己管理,制造优势做内向型发展。后面我简单说说深圳的发展吧,最开始其实叫得最响和付出实际行动口号“转型升级”城市的其实是深圳,后面东莞也接着在做,将一些纺织漂染电镀类企业转移到惠州,深圳制造面临从关内搬到关外,关外搬到莞惠等地,我上面提到华为深圳搬离坂田至松山湖,也是任总在那里布了个制造基地,不是传说中的华为大总部,了不起也就是一个制造终端总部。目前深圳由于关内关外大开发,每一块地都是金贵,所以这边的制造业随时都面临搬迁命运,至于所谓的归属感我和楼主一样也没有。  我本人没在东莞买过房子,倒是租了几年民房,不是很懂这个。我以一个局外人说说东莞房子情况,东莞虽然贵为广深组廊地理位置不错,但是选择东莞买房安家的还是少数。首先东莞一个二手房都在7000多一平米好多还是毛胚房,所以搞下来一套二手房装修下少的也要50万以上吧,新房更不用说,对于一个在东莞3000多块工资的民工买房子不用说有多难,即使像楼主这样的创业成功人士手头有积蓄,买房后还得买车吧!这个时候你得40多吧!房子物业费要给吧,你还能工作多久就快60了吧那个时候人都老年了,你是不是还得给儿子再买房,你房子可只有70年产权哦,你要知道虽然房子有70年产权但是一个房子好多地产商设计寿命为50年,估计还没等到50年你房子还不知道什么样子,那个时候你都老了吧!所以你要考虑到好多问题,即使现在有公积金,有的还可以夫妻两个人甚至更多一起加入买房,这个再怎么得10年吧,所以如果在东莞工资没有个七八千以上的我觉得还是免了吧!还得有份稳定的收入和工作。  第二个说到一个你小孩上学问题,其实还是各地政策不同,我有个同学在宁波人家小孩上的是公办,政策上的东西什么时候放宽你还是慢慢等吧!毕竟东莞还是有很多外来工,都想上公立学校呢!至于楼主提到的民办教育问题,我倒是经历过两个事件一个在寮步坐公交上碰到几个小学还是初中摸样学生,男生和女生说话就是脏话下流话,还有一次在东莞东回老家的火车上碰到一个我们那里的小孩估计也是在东莞这边读书也是满口“卧槽”,从某方面来说学校教育是一方面还有外部环境是一方面,我在深圳这边的中学生有时都打暑假工,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箱里,我个人觉得民办教育还是比较松散。  后面一个落户和融入东莞的问题,我觉得你也没必要太过于感情,看得出你还是很喜欢东莞的,东莞本地人实际还不是很排外,但是有些方面还是本地人管理外地人,特别是行政机构,积分入户对于有些有钱人可能并不管用,如果你是工程师,教授,台湾人,香港人那些,东莞人可能更喜欢,然后你是个大老板稍微喜欢,如果你是个打工的,那本地人还是觉得你是外地人不是“新莞人”,所以有些事情自己能看透但是也不要过分渲染,换个环境未尝不是好事,当然我更希望楼主多提提东莞好的方面,实际上我觉得提好的东西不会让人颓废能更多勾起美好的回忆,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待或许觉得东莞其实也不错。  
  回复石排品管员 :  首先多谢你的回复。  我这里所说的外来工归属问题,不仅仅是东莞存在,而是在所有存在大量外来工的城市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据我观察,东莞外来工的待遇是全国最差的之一,落户、上学的难度之大,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深圳的情况要好得多,这几年中,凡是真想落户深圳的,这几年大部分都是可以实现的,不管是什么学历,什么工种。小孩上学的难度深圳这几年一直都比东莞要容易得多。所以我才会说,东莞在这些方面远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只是这些以后都与我无关了。
  顶楼主。东莞落户确实太难了
  我是重庆的,老家附近这几年大学毕业的都是回重庆找工作上班的,很少有往外地跑的、。我起码有一半初中同学在重庆上班,有些也是在广东打工回去的。我去年也回去上了九个月班,感觉重庆周边工厂的环境还是没办法和东莞深圳比,大多还是铁皮房,村里不通公交车、
  楼主,可以转载吗?同样感觉这里没未来,这两天又查居住证,公交私营…东莞早晚要玩。
  楼主同感,我不喜欢这可我还在这里,我也想回家了,这里虽然有很长时间,可我没有一点留恋感,不知为什么?
  那些打工的学校是不能读的,差的不得了,小孩废了,其实内地读书教育质量是不错的,每个镇都有重点学校,农村的孩子有个机会
  强贴留名
  由此可见,不用说现在的东莞对外来工存在这么大的歧视和排挤,就算是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户籍和小孩上学的问题也都解决了,也还是阻止不了一部分外来工的回流,就算是东莞市政府完全放开落户限制,众多的外来工有多少人愿意把户口从老家迁来东莞也难说。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一点,一家人背井离乡在外地独自生活真的很难,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真是古今不易的真理。而这也正是我义无返顾地选择回归的最重要原因,各位看官应该也理解了吧?只是东莞市政府不理解,东莞的本地人不理解,在他们的眼里,外来工就是来争抢他们的既得利益的,要想保住他们的利益,就必须把外来工千方百计挡在外面,不许他们融入东莞。  花了这么多的篇幅说人口的事,只是因为觉得人在未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30年前,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时候中国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等都很充足,也就是所谓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时中国所缺的就是钱和技术,所以小平同志的提法在那时是很有道理的。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很多情况都不同了,中国人已经不差钱了,科技虽然还是落后,但是差距也没有那么大了,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红利在迅速消失,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之所以把一句说拆得这么散来说,只是怕说得不够清楚,怕有人会看成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其实,我要说的就是人,普通人,那些被当作人才和没有被当作人才的人都算在内,当然,极少数的人渣不包括在内。随着生育率的走低,以后中国的人口将会持续下降,劳动力人口会一年比一年少,劳动力的短缺以后会越来越严重,人力资源将日益成为第一紧缺的资源,如果政府不趁现在还不太紧缺的时候抓紧时间把能争取到手的先尽量多地装到自己碗里来,以后劳动力的短缺将很难再有机会弥补。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得出来,这十几年来,深圳的政策每一次都走在了人口趋势出现变动的前面,而东莞的政策用落后已经表达得不够准确了,更确切地说是在被人口趋势拖着走,是完全被动地、被倒逼的政策改变,这样的落后的政策只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深圳主动出击的成果大家都看到了,不仅是产业转型成功,而且成功地最大限度地把人这一最为宝贵的资源留在了深圳,现在的深圳虽然早已经褪去了特区的光环,但是却成功地跻身为全国一线城市之列。而东莞却从当年的二线城市排头兵日益衰退,被很多个小兄弟超车,成了众多二线城市中的普通一员。更为严重的是,不管是东莞人,还是东莞政府,到现在还是没有觉醒,还躺在以前的成绩上面鼾声如雷。
  .cn/seal/index.php?name=%E6%B7%B1%E5%9C%B3%E9%B8%BF%E7%9B%8A%E6%96%B0%E4%BA%94%E9%87%91%E5%85%AC%E5%8F%B8&str=%E6%80%BB%E7%BB%8F%E7%90%86%E5%A4%84&type=1&see=1楼主说了很多东莞的问题点也提到深圳的优点,那我再接着对比我在这两个城市的优缺点(我深圳待了大概半年多)当然我更多侧重东莞一些好的方面,十年对于你来说在东莞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等若干年再抬头看的话你会觉得东莞还是挺不错的,楼上已经有人提到内地重庆和一些老家县城工作机会和工资问题,也还是说到内地还完全达不到长三角珠三角水平。  费话不多说,直入主题吧!记得前年这个时候我曾被我一个女友骗到安徽宿州,去那里时候我真的很怀念东莞的山山水水,即使今年4月份东莞离职到深圳我也还是觉得东莞有些方面比深圳好很多。比如东莞的篮球氛围确实浓厚好多村都有篮球场,两个CBA球队还新建了一个寮步篮球馆,等你在深圳想找这样的地方真的很少,关外每个地方几乎就是工业区想要说在一个镇上找七八个标准篮球场也别想,当然东莞本地一些小孩子篮球水平也不错。第二个深圳就像你说的人口红利的确很大,到处都是人,租房,坐车哪怕是吃个饭都显得拥挤,在东莞了不起也就是过节时候人挤人,平时不存在这样情况。东莞深圳占地面积都差不多,东莞很多都是标准厂房,深圳就是一个工业区好几个厂深圳一层楼就三个厂,某些方面来说东莞工业比较单纯一点。  如果对于东莞有些文化感兴趣可以去可园,榴花公园,虎门炮台,东纵,南社等东莞特色地方逛逛还是觉得东莞有历史的有文化的城市,而深圳这座城市刚刚上面也提到工业园几个工厂,实际上深圳历史上本就是一个客家人和本地人融合的城市,到改革开放更就是全球化融合,所以要找到一个有点历史废墟恐怕都很难。东莞本地旅游景点有佛教文化观音,隐贤也有广东首屈一指的展览馆,科技馆还有风景如画的植物园,松湖等。楼主一直要讲东莞和深圳比对我觉得不公平,东莞本是靠本地人和外来人口发展起来,深圳有国家特区政策影响和靠近香港和海洋优势,最近东莞也确实在创意产业,像动漫文化都是发展得比较有特色的,我再重点提提楼主关于东莞工业和深圳工业,实际上单论工业制造业的话东莞不见得比深圳差,深圳制造业我上面也提到过好多是搞电子通信像手机,液晶电视终端这块,其他诸如模具,机械加工,五金行业东莞还是很有特色,当然东莞也有像步步高这样土生土长的电子民营企业,还有佳彩科技,勤上光电等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  楼主可能没来过深圳切身体会这边工厂状况,深圳这边工厂企业大部分虽然是保底1808但是好多厂要么是按照26天,要么就是加班费并不按那个比例来算,再加上这边不大包吃住等因素,很多厂说起来比起东莞都不太正规。而东莞除了今年没有定那个最低工资标准外,实际上好多企业已经将底薪提到,东莞还有几个好处稍微正规一点的企业必须签订合同还得给工人买社保,在这方面深圳其实好多做得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这边好多小私人厂老板都不愿意多出那个钱。还有就是大家可能除了听到今年深圳快播员工在市民中心讨薪游行外,很少听到这边工人罢工事件,东莞每年都有好几起工人罢工上新闻我觉得这其实是好事,至少在港台和外资面前我们以法制和自己争取民主权益,对于我们这些农民工阶级实际上是一种进步,相对于我来深圳这边,有好多民工根本就不管老板有没有给签合同有没有给社保,伙食好不好,环境好不好等,反正就觉得老板给我钱我就做事,在东莞如果饭堂搞得不好吃工人会摔盘子,至少说明工人不麻木,而龙华富士康跳楼事件也说明这边工人压力大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不敢”造反”不敢上街堵车罢工,虽然深圳也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但是农民工的机械化死板化还是很多,在这方面zf并没有做到位,或许深圳更多的是照顾到创业者并没有照顾到劳动者利益吧!  关于楼主所谓深圳比东莞好落户这个观点我一直觉得不太苟同,毕竟深圳将近2000万人口,这中间关内房子不要说买就算是租都是天价来的,关外龙华一些地方房价早就过万一平米了,在深圳9000块一个月工资的人都很难买房不要说我们这些苦逼的农民工,我认识这边几个开小厂老板好多都是选择在深圳附近东莞地盘凤岗买房,虽然今年中央出台了一个不限城市和农村户口政策,但深圳好像也是积分入户得在深圳定住10年以上有公积金最好有居住证和一些学历有钱那些,虽然深圳也是一个移民城市也是一个多元化城市,真正想要买房落户也不是那么简单,至于楼主真心说要东莞发展,买房为了升值还是养老还是长期定住等,然后东莞户口值多少钱你可以掂量一下,真想买房落户的话内地一些地方性价比应该会很高,比如我老家武汉黄石等,还有就是你如果变成东莞户口你以后得花多少年学白话花多少年适应他们那种清淡的伙食,你都可以思考一下。我记得我每次离开东莞,让我带点东西回去的话我还真想不出什么,龙眼,荔枝那是要看季节的,东莞腊肠好像卖的也挺贵的,即使是我最喜欢的蒸饭煲仔饭现在也绝种了吧!所以好多年后估计我能在脑海里对东莞估计就是淡淡的回忆。  
  @石排品管员  看了你这巨幅的回复,我还刚刚去网上查了一下,2013年,深圳常住人口1060万,东莞常住人口830万,今年的数据没查到。但是估算一下,深圳的应该和去年的相差不大,这个数据比我以前估算的小一点,可见深圳的人口也是在减少的,只是速度慢。东莞经历过今年初的扫黄以后,现在铁定是不到800万的,与我的估算值700万左右差距不大。  刚才你说深圳2000万人口,不知道这数据是哪里来的。  按1060万常住人口来算,深圳要想达到户籍人口500万,基本上就是一半了,除去很大一部分不想落户深圳的以外,其他想落户的和想上公立学校的这几年基本上都是可以实现的。
  其实如果带了偏见的话,再多辩论也是无解,不过让傍人越看越明或越看越糊涂而已。本人也是工厂,农民工,东莞六年吧,现在的公司,工程部三份之一是本地的八零九零后,订单的本地女孩子也都是本科,英语六级靠上(美企,对英语有一定要求)。如果有打蓝球的朋友,应该会跟本地人接触得比较多,素质如何,可以看看。每每看到网上说东莞本地人就是靠房租跟分红过活就觉得挺搞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认为别人怎么怎么样,外地人一走,本地人就等死这种笑话也见得多了。镇区做出租房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是本地人。  至于居住证,前四年没办过,基本呆过城区和所有镇区,骑车半夜也是跑来跑去,六年来从未被查过居住证,特殊时期车站查的也是身份证,去年的时候在厂内统一办理了一次居住证,首次办理免费,有效期一年(这个比较蛋疼,此前在深圳办是十年),丢失补办是十块,到期更换免费,难道是因为我人品好,从来没遇到过查居住证的?  同厂有不少同事小孩在东城一小(温塘),三小(下桥)读书,都是积分入学。但中学是必须回去这没办法,当然,在这边买房的同事也不少,有两个关系较好的两个同事,年初在寮步丰泰城交了订金,靠近环城路和东城,因为折扣一直在降,目前也是在观望中,未交首付。  以上纯本人理解,不表立场讨论,座标东城。
  我是本省人,也不喜欢东莞。  脏,乱,差,骗子和飞车抢劫多。  除了大家常谈的“莞式服务”文化之外,真没什么文化的城市,没什么书香来熏陶这座城市,到处都是浓重的工业气息。  出道的时候也是从东莞长安开始,06-07年还觉得东莞不错,那时候老家些人每次说打工什么的都有长安、虎门挂在嘴边。  08年以后彻底都东莞没什么好感。
  第四章 东莞的制度之殇  一,夹缝中生存的幸与不幸  东莞是一个夹缝中的城市,南有深圳,北有广州,两个一线大城市把它夹在中间,东莞的作用就是防止这两个大城市合龙。  与广深为邻,既是东莞的不幸,又是东莞的大幸。幸运的是,随着广深的发展,东莞就是毫无作为,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广深的房地产价格高涨,东莞的房地产也会跟风上涨,只是达不到他们的高度。别人淘汰了的产业,限制发展的产业,会优先选择来东莞求生存,这就决定了东莞的发展速度不会很慢的。看看同属于珠三角的惠州和珠海,从地理位置上看其实不比东莞差,但是他们没有处在广深之间,所以他们的发展速度也要比东莞慢很多。  然而,东莞的不幸也是注定了难以改变的,在两个一线大城市的夹击之下,东莞注定只能做广深之间的那条鸿沟,无论怎么发展,都没办法超过其中的任何一个,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一点不会有什么改变。除了可以随着广深的发展水海船高以外,东莞受到广深的挤压和虹吸效应也是很大的,比如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会优先分配給广深,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管是政府的行为,还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企业的行为,结果都是如此,东莞就只能拣广深的瓜落。因为三地地理位置太近,所以有些设施因为广深都已经有了,所以东莞不可能再去投资建设,比如飞机场,广州有白云机场,深圳有宝安机场,都是国际性大机场,东莞处在两者之间,除了放弃建设机场以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再比如火车站,广州有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等几大火车站,深圳也有罗湖站、深圳东站、深圳北站等大型火车站,东莞的铁路交通不得不因此而大为萎缩,只有一个小有规模的东莞东站,以后再难有大的火车站或铁路线会在东莞出现了。广深都有自己外贸出口的大港口,东莞就失去了建设大港口的条件,主要还是得依赖他人的港口来完成大宗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其他的也还有很多是这种情况,比如广深的旅游业都非常发达,东莞的旅游业却被压缩得没有了发展空间;电脑方面,深圳有华强北,广州有石牌西,东莞就只有依靠广深了;广深的IT行业、互联网行业、软件行业、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规模,而东莞在人才储备、发展环境等方面远不能与广深相比,只能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  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局,东莞该怎么办?我认为,既然超车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就可以不去做这方面的规划,东莞现在的最佳策略就是跟紧广深,不要掉队太多,只要努力去做了,这个目标还是可以达到的。要紧跟广深,政府要担负起最大的责任,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规划等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其实,政府在推出一项政策时,肯定是认为它就是对的,不然就不会推出了,至于其中的问题是通过政策执行过程中慢慢体现出来的,所以说,政策的制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只是东莞也有一个有利因素,他的近邻深圳与他同质度很高,就算是现在两个城市差距越来越大,同质度也还是比较高的,或者说,现在的东莞与过去的深圳同质度比较高,所以,深圳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东莞可以多做参考,行之有效的政策直接搬过来用就好了,这样也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至于超车的问题,虽然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的发展谁也难以预料和控制,未来各种机遇会比现在还多,东莞只要做好准备,在适合自己发展的机遇出现时,能够抢先抓住,大力发展,就算是不能超越广深,也一样可以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
  上面楼主和部分涯友提出的问题,诸如“莞式服务”,民工荒,落户问题,治安问题,暂住证问题,制造业问题相信还是存在的,如果再让我将东莞其他问题都摆上这论坛,我还可以挑出一箩筐,东莞的根本问题还是发展问题,虽然楼主的忧患意识值得肯定,但是东莞相对于内地一些省会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上面我也说过即使东莞不发展制造业,民工流失到东莞成为空城的地步,但是东莞天然地理位置就是北接广州,东接惠州,南靠深圳,西靠珠江口南沙开发区,再加上一条东江,这并非所有城市具备这样的优势,我再结合网上一些发展论坛和我在莞的经历,大略展望一下东莞的发展方向吧!  东莞要不想成为死城空城,我觉得未来几十年可能会朝这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这个方向为最保守也是目前东莞的模式,32个镇街从之前的单兵作战到抱团合作(有兴趣可以看看东莞的发展纲要规划等),比如水乡片区以中堂,望牛墩,洪梅等作发展,电子产业规划为石碣,寮步,石龙等,再加上松山湖,生态园这样的高新技术实验田,以及政府规划的创意产业,虎门港,都市高新农业园(东坑,寮步,南城都市农业园等)都是为将东莞转型升级的战略制高要地,好处是东莞本就有各个镇街优势产业,缺点是抱团合作效果并不明显,村镇管理行政体质难以吸引到高新企业,更别说风投金融,人才等,未来大东莞是做大做强制造业还是综合发展诸如房地产业,酒店服务业,都市观光农业,创意产业甚至是软件业,对此我们拭目以待吧望东莞zf能结合实际制定出更好的招商引资政策吧。  第二,行政体质改革,改镇设区,我说的是改镇并不完全是撤销村镇建制,目前除了莞城,万江等区外,东莞其他镇还是保留为村镇级别,之前也有学者提出和规划过,后面不了了之,实际上松山湖和生态园也是一种体质改革尝试,都是从几个镇分一点土地重新规划起来的科技园区,改镇并非一定是去名字化也不是说不可以保留镇村级别,这方面可以学习苏州和深圳,合并相邻镇设大区,街道办,社区,也可以保留原来不发达村镇级别建制,好处是避免底层机构地方化减少地方权利集中化给予其服务办事职能即可,但是这个改革阻力极大,因为各镇街经济实力,地缘文化还有各方利益以及很多公务员都为地方为主,所以这个除非是有魄力的领导者和上面政策使然,光靠试点带动恐怕灰常缓慢,我个人觉得东莞只有进行行政体质上改革才会有更好的前途。  第三,这个只是我个人假想,也是很多人不愿看到的结局特别是本地人,就是网上有发展论坛帖子提到的东莞分化或者是并入深圳等问题让别人来管理和帮你发展,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顺德和南海等都并入佛山就是这个例子,东莞在改革开放时候其实和周边几个城市都有裙带关系的,比如之前东莞为惠州管辖,原番禺有部分地盘都是东莞国营农场来的,据说深圳当时也在东莞靠深圳周边地带要了不少地,整体上并入广深惠我倒觉得目前不大可能,至于说被这几个城市瓜分或者是降低其行政级别归另外一个市管辖我倒觉得有可能。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傍大城市,劣势相信显而易见这个就不用我多赘述了。  
  楼主可能对于东莞了解比较深刻,对于深圳只是一种片面上了解,所以一直认为深圳是东莞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这中间我来深圳有个老乡之前在深圳打工,现在随他老公在东莞,我曾经问她,如果两个东莞或者是三个的话GDP已经和深圳相当了,是不是可以媲美深圳,她高速我这个没法比也比不了,之前我也有一个武汉待过的同事我也问他武汉和深圳对比哪个好,当然我意思是工作机会,他也告诉我东莞工业肯定比武汉好就业机会多,我问他的原因是曾经东莞GDP和武汉相当。  东莞学习深圳经验不是没有,我上面提到过的松山湖虚拟大学以及现在大力开发的省级东莞生态园其实就是在复制深圳南山高新园虚拟大学园和深圳湾生态科技园,楼主也提到过借鉴和模仿的结果效果并不好,有兴趣楼主可以到深圳这两个地方看看再去东莞这两地方走走。东莞这两届领导班子主要是市长书记你可以网上查查都是深圳区里干部调过去的,说明广东省里还是早就想让深圳带着东莞这个小弟,可效果如何呢?刘zhigeng一到东莞禁摩禁猪,产业转型升级哪个不是深圳以前和现在的方向,当然我并没有说他实行的政策不好,在深圳和苏州一些城市老早就实行电动车上街,并非是怕摩托车影响市容和治安,更主要是为了绿色出行和环保,东莞禁了一段时间禁了外地本地禁不了到现在望牛墩中堂还是大把摩托车,我想就算是东莞摩托车全部禁止让一些人全部改为自行车出行照样大街上还会有抢劫的,我这样说楼主可能不以为然,我2012年年初从石排燕窝坐218公汽到黄江到石排公园公汽刚开门时就听到车上有乘客喊抢劫,当时一个30多的男子在拔一个女人的黄金项链,这个是我亲眼所见。  说到底东莞有东莞的特色和发展模式,就算派一个香港过来的领导来管理东莞还不一定搞得好,深圳有高交会,广州有广交会,东莞有加博会,每个城市定位不同,模仿和复制永远行不通的。  
    给楼主展示一下深圳的东西吧
    深圳湾阿里云
  楼上朋友,你这些照片都是穿越回来的吗?日拍的?
  二,小政府,大社会。  小政府、大社会,这是一个我国这些年来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只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目标在东莞早已经实现了。  从东莞开始腾飞的那天起,东莞政府对于各个镇、村就开始实行放养式管理,也就是类似于电视连续剧亮剑中陈赓对李云龙的管理,这样的管理好处就是活力十足,坏处就是麻烦不断。陈赓手下只有一个李云龙,已经是相当头大了,东莞市政府却要面对成百上千个李云龙,想想这局面怎一个乱字了得。  30年前,东莞各村开始招商引资,由于政府的政策放得非常开,所以各个村、镇都是干劲十足,招商引资十分积极,很快大量的港台企业开始来东莞落户,东莞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各种恶果也开始相伴而来。由于每个镇、每个村都是各自为政,所以为了自己小圈子的利益,相互之间的竞争就是难以避免的,为了吸引工厂到自己村投资,各个村不惜拼命秀下限,不仅是降低土地价格,而且还給他们提供了很多本不该提供的便利,比如污水可以随便排放,工人可以不交社保,不签劳动合同,甚至开黑厂也没人过问。总之一句话,只要把上面要收的钱都交齐了,随你工厂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人管。  无序竞争带来的后果很快开始显现,东莞的土地和河流等很快就都被污染,每个村都开满了工厂,虽然东莞很快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众多工厂在东莞的分布杂乱无章,毫无产业布局可言,每个镇、每个村都同质度极高,没有人出来做一个象样的规划。各个工厂良莠不齐,各个村都被塞满了大量的毫无技术含量、纯粹靠廉价劳动力才能生存的三来一补工厂。他们互相之间为了争夺订单而竞相压价,搞得利润低到了只能勉强生存的地步,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危机到来时,大量工厂倒闭,东莞的受害程度全国最严重。我所在的工厂就是因为利润越来越低,虽然订单不见减少,但是却越来越难生存,到2007年,老板果断选择了卖厂。一两年后,我们越来越发现了老板当初的决定原来是如此地英明,后来工厂先后经历了劳动合同法实施、金融危机、人工成本升高等几道关口,一路走来步履相当艰难。  纵观东莞一路的发展,从一开始的无序发展,到后来的恶性竞争,再到后来的工厂和外来工的大量流失,在这一路上都很难看到东莞政府的影子,很明显,象这样大的一件事情,采用这种完全放任自流的方式来发展显然是不行的,一个村长的眼界就是这个村的短期利益,最多也就是这个村的长期发展,不可能去考虑镇的发展,更不会顾及东莞市的发展。一个村的人也不可能去考虑环境污染的问题,比如一条河会流经几个镇,很多个村,它的污染不是一个村造成的,任何一个村、一个镇都不可能解决它的污染问题,一个村不排了,其他的村还在排,这个村就会成为污染的被动受害者。允许企业排污,各个相关单位还可以向企业收取排污费,何乐而不为?所以,除非是政府强势出面,否则东莞的污染问题是无解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正是由于东莞市政府一开始的缺位,东莞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更多地进入了各镇、村、个人的腰包,各村、镇已经习惯了自行其是的风格,政府越来越难以插手,再后来,各个镇和村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说每个镇都富可敌县这是毫不夸张的,甚至是有的村都已经富可敌县了,每一个村支书所拥有的财富说出来都够吓死人的。可以说,东莞市政府对于东莞的发展越来越失去了话语权。就以暂住证收费来说,经过焦点访谈暴光后,东莞市政府未必就不想停止收费,红头文件也下发了,但是各镇各村拒不执行,东莞市政府无可奈何,拿下面一点办法没有。
  三,城市不象城市,农村不象农村。  十几年前,朱鎔基总理为东莞量身定做的这顶帽子,到今天还在戴着,还是那么合身,都说东莞发展快,为什么一顶帽子一戴就是几十年?为什么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把它摘下来?  东莞的各个镇到底该算是城市还是农村?这真的是个难解的问题,不光是外人看不懂,就是东莞人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前两年我还在路上看到政府同时挂出来的两条标语,一条内容是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条说是要加快城市化改造,两条标语相距一两百米的样子,真的不知道东莞人到底是想要闹哪样。虽然两条标语应该不是同一个部门搞出来的,但是从中可以看得出来的一点就是,这个问题比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还要严重得多:东莞人不仅是不知道自己该算城市还是该算农村,而且他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决定好要走城市化还是要走农村化,也就是说,发展了这么多年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北在哪里,到现在还是一群没头的苍蝇,也难怪会把东莞搞成城市不象城市、农村不象农村的怪现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怪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东莞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奇葩体制,整个东莞没有成为一个整体,而是各自为是,一人一个想法,一人走一条道路,虽然说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这样的体制显得活力十足,但是时间一长,到一定规模时,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弊端就尽显无遗。  有人要说了,都三十年了,东莞人还没想好要走农村化还是城市化,难道东莞人这么傻吗?谁不知道城市化是大趋势,东莞人会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明白?要我说,东莞人确实 是没想明白,倒不是因为笨、因为傻而想不明白,而是因为利益,东莞人在算的是另外一笔帐,怎么样做才对自己最有利,有一部分人会因为城市化而获利最大,也有的人会因为保持农村化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两部分人自然是各打各的算盘,其外在的表现就如上面所说,一会儿表现出要城市化,一会儿表现出要农村化,几十年都没个结果的局面。试举一例,农村的土地是属于集体的,城市的土地是属于国家的,由农村变为城市,就会出现土地权属的改变,有人得利,有人受损,所以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作为一个身在东莞的局外人,东莞的内情到底如何,我也不知道,只能是根据所见所闻推测一下,大体上也就是这样了。  其实,到上个世纪末为止,深圳关外的几个镇的情况和东莞是一模一样的,上面的说的问题他们也都有,但是进入21世纪后,在深圳政府的主导下,关外很快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的转变,到现在已经是很像个城市的样子了,而东莞到现在还在徘徊。  徘徊的结果就是,看似每个人都守住了自己的最大利益,但是却导致了东莞的整体大滑坡,别的城市都在大踏步向前发展,东莞却止步于内耗,陷入大幅度的衰退,东莞的整体利益是受损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每个人的获利都是相对的,而受到的损失却是绝对的,这就好比是我站在泰山顶上,你站在平地上,我高过你,但是后来你脚下的平地几经抬升,已经 变成了青藏高原,虽然你还在平地上,我还在泰山顶上,但是从绝对高度上来说,你要比我高得多了。  在这个时候,东莞市政府本来是最不该缺位的,首先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然后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协调各方的利益,引领东莞各地走出困境,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只是一味地放养,无所作为,再这样下去,东莞实在是前途堪忧。
  楼主一直提到东莞“农民工”问题,我结合我在东莞这些年的情况来分析一下,你所说的问题我想这个并非是东莞内外部环境问题,农民工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  马云说过it产业靠创新和质量,制造业靠产量和规模,我这里仅仅就以一个大家很普遍的问题加班问题来说说大家的心态。我2011年就职东莞鸡啼岗黄江泓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公司还算蒸蒸日上的时候,里面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并不是上世纪60后,而是一个80后工人,当时公司每天中午厂里会安排以两条线连班,那个女孩子不管是别人的线还是自己的流水线如果有天没连班会显得很不乐意,当然我想像她那种喜欢加班爱加班不在少数,毕竟加班就有钱。  另外一个事情就是2012年年初我在百花洞大岭山旭港五金公司,当时碰到一个经理每次开会都会与里面工人说这样的话“你们给我做好品质,生意好了老板订单多了自然会有班给你们加”,这个的确是大实话,上面经理很了解下面工人,农民工没班就估计就等于等死,从我下面例子你可能会更有启发。  这个企业是我去年就职的一家企业,东莞寮步的,名字为东莞寮步威霸清洁器材有限公司,在石大路良边路口,早期为美资后面由于经营不善和公司经理贪污被一个丹麦老板收购,详细情况就介绍到这里,说这些就是以这个典型外资企业为例。公司按照惯例将近每年都会有5个月的淡季,由于我们是跟着生产线走属于间接人员,按照道理公司没生产是没班加的,但是一直以来包括我们部门和其他部门公司管理人员都会刻意安排一点自己喜欢的人员加班,后面我大概算了下从周一到周六每天11个小时都是在上班,周日是8个钟,当然周日也有人11个钟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打混的混老板加班费的。后面在我们部门内部会议上我们一个品质组长说给我们加班是给我们增加福利,当时咋一想觉得有点道理,后面想想实际上是自己卑微了自己。后面包括我们那组长也会利用这个加班问题来惩罚一些不听他话的员工,用他的话说他如果看哪个人不爽会让他天天晚上不加班当然还另外加罚款逼人家走。  直到今年开年公司工资改革时候我给我们那组长在开会时候提过像我们品检没事就不要去车间坐着玩去搞那个加班,可以改革一下工资结构比如月薪制或者是综合工资制这样比较人性化,当时我话还没说完人家就开始叼我说我做事不好不想干就可以走之类的话,让我在那个会议上很没面子,当然我也知道他也没那个能力改变那个局面,但是他也不想我破坏他那种所谓的加班团队气氛,后面在和人事经理一次沟通会上人事也是支支吾吾的说目前加班权利下放到部门,听她那意思也不好改变,后面像我这种不大在乎加班的就辞职了,不过现在想想这个问题并非某个工厂所独有,毕竟东莞普通工人除去办公室写字楼的都得靠那个加班来生活。  来深圳后这样的问题同样如此没改变,公司包括一些90后女孩反正就是事不多也喜欢在车间里待着,更不用说一些老汉,每次都要看看今天到底有没有班加,没班加心里会很落寞,不过深圳在加班问题上比东莞要好一点,就是这里如果不是那种私人加工厂每个星期都会放一天假,这个我们还是要感谢富士康跳楼影响,当时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被老板当成机器定在车间显得太压抑后面选择这种方式。所以说到底农民工问题并非是早期我们父辈那一代所存在,新生代也同样存在,然后国内整个制造业环境氛围,当然据说现在软件行业也涌现了“码农”这个称号,我想主要是国内软件人员有不少程序猿在敲代码,在架构和项目设计方面和印度还是有差距吧!  
  这里其实有两个作者,大花炮和石排质检员,比文彩呢  
  天涯真是好,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最后大概聊聊大家最最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东莞小姐问题,来深圳后再来看东莞小姐会觉得如果一个城市需要软实力和软环境的话,东莞扫黄是必须彻底才能重新塑造自己厚德务实的名声,虽然我也去过国内不少城市也见识过这些东西好多地方存在,我也不好做对比,那我就和楼主一样还是和深圳关外对比吧!0  我所在地应该属于关外很偏远的地方而且以前也是属于民国东莞管辖过的地方,偶尔几个菜市场会碰到几个老得掉渣的妓女,但是和我之前在寮步和一些地方见到的站街女相比还是没什么气候,再者我有时从塘厦从深莞2线到塘厦水霖学校那条路到黄江会看到一个很气派的大酒店,忘记什么名字再和深圳比一下,会发觉东莞搞得最气派城市地标估计就是酒店了,而深圳关内高楼大厦几乎就是一些企业研发总部了。当然我个人虽然也比较喜欢乱世一点的地方,不过对于别人可能不一定,一个城市形象其实是很重要,外人一提东莞可能就是觉得这里是工厂多的地方,治安差,小姐多的场所。  我是 05年到东莞的,我个人也觉得东莞也就是那个时候小姐才像春笋一样发芽,之前99年和97年到东莞的感觉还是挺好,也没见有多少发廊。05~09年那个时候东莞大街上还是挺多红灯区如一些红色短裙套装的福建城温州城那个时候还比较火爆,后面到10年几乎搬走的搬走倒闭的倒闭,估计也是扫黄搞的吧,那时候黄江车站,江海城,黄江医院等外面到处都是,而现在那种几乎没出路用现在的话说转型升级,到10年后大概就是沐浴城,桑拿,酒店又大张旗鼓的出来,从里面你会看到奶子大大性感的女人,当然一部分也转移到打游击战和巷战,这一部分几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东莞打工酒吧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