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登山队员在登雪山时时是登山队员在登雪山时谷还是山脊

7名来自天津的登山发烧友被困小五台50小时(转帖)
查看 (800)
7名来自天津的登山发烧友被困小五台50小时 时间: 9:29:56 来源:&iframe name="google_ads_fram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googleads.g.doubleclick.net/pagead/ads?client=ca-pub-8727&dt=3&lmt=&output=html&slotname=&correlator=3&url=http%3A%2F%%2FHtml%2Fbxgs%2FF31%2F.html&ea=0&ref=http%3A%2F%%2Fs%3Ftn%3Dsayh_4_dg%26ie%3Dgb2312%26bs%3D%25D0%25A1%25CE%25E5%25CC%25A8%2B%25B1%25BB%25C0%25A7%26sr%3D%26z%3D%26cl%3D3%26f%3D8%26wd%3D%25D0%25A1%25CE%25E5%25CC%25A8%2B%25B1%25BB%25C0%25A7%2B%25CC%25EC%25BD%25F2%26ct%3D0&frm=0&ga_vid=.&ga_sid=&ga_hid=&flash=9.0.115.0&u_h=768&u_w=1024&u_ah=738&u_aw=1024&u_cd=32&u_tz=480&u_java=true&dtd=609" frameborder="0" width="468" scrolling="no" height="15" allowtransparency="true" />救援人员在山崖上对被困人员施救情景。李海龙摄救援后下山充满艰辛。武殿森摄获救者与从上海赶来的妈妈拥抱。武殿森摄本报驻张家口记者李彦宏张岩 通讯员李海龙■新闻提示10月26日,7名来自天津的登山发烧友在攀登蔚县小五台山时与其他队友失去联系,被困于山上的悬崖峭壁之间。张家口市及蔚县先后动用了消防、武警、公安、供电、通信共400余人,在北京某专业救援队的技术指导下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绝壁大救援,历经50小时努力,7名被困人员成功获救。■警报:7名登山者失踪10月27日上午10时30分,蔚县公安局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打来电话的是天津的一名登山发烧友,称他们中的7名(6男1女)登山队员在攀登小五台时失去了联系。经了解,天津12名登山发烧友于10月25日上午8时从西金河口村上山,欲实现从小五台的西台到南台穿越。26日14时,其中5人因为生病及体力问题原路返回,其余7人继续登山。当日下午,已经下山的一名登山发烧友发现与山上的7名登山队员失去联系,于27日上午向蔚县警方报警。由于先前派出的搜救队无果而终,鉴于登山队员已在山上近三天两夜,蔚县公安局迅速将情况报告至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很快,由张家口市政府副市长唐树森任总指挥的“10·27”抢险救援联合指挥部成立。10月28日凌晨4时30分,由张家口市、蔚县两级武警、消防、公安多名干警为主体,同时吸收60多名熟悉山上地形的当地村民,混合编组分成的两个梯队展开了救援工作。其中,第一梯队负责搜索,第二梯队负责救援。■告急:24名救生员被困10月28日上午11时,经过艰难的跋涉后,第一梯队的第一路搜救工作组发现了失踪的登山人员。随后,等待命令实施救援的第二梯队迅速出发,与第一梯队会合,共同展开营救。但是,到了16时许,天空突降大雪,救援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在海拔约2882米的蔚县小五台山上,大雪飘飞,随着气温骤降,先前融化的积雪很快结冰。救援人员的脚下不断打滑,一名被困人员顺着保险绳艰难地沿着峭壁向上爬,上面的救援人员吃力地拽着保险绳。但是,经过两次长时间的努力,被困人员终因体力严重透支,无力配合救援工作,致使救援被迫中止。而由于山势陡峭,雪大路滑,24名救援队员无法撤回,亦被困山上。由于被困的24名救援人员缺乏御寒物品及食物,急需救援。29日零时许,指挥部迅速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新的救援方案。于是,29日凌晨2时许,由10名当地的村民和10名消防战士组成的救援队出发,为被困山上的24名救援人员运送给养品及御寒物品,并营救其下山。■惊魂:4小时绝壁营救29日凌晨3时,一支由5名村民、15名张家口市公安消防支队的消防战士、5名公安巡警、2名专业救援队员组成的救援攻坚队出发,前往7名登山队员的被困地点。凌晨3时出发,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早上8时30分,救援攻坚队赶到了距离被困登山队员约200米高的山崖上。在救援队员眼里,被困人员位于他们脚下的“谷底”。事后,参加救援的张家口市公安消防支队三中队一班班长马良介绍说,救援队与被困登山队员均位于同一个陡峭的山崖上,而救援队的据点则是在距离登山队员近200米的高处。马良说,山崖几乎呈90度,战士们要想在山崖上站稳脚跟,不得不抱着山中的树,否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滚落下去。正式大营救开始了。在北京某山地救援队的技术指导下,救援队先将营救所用的保险绳、腰带等物品,沿着陡峭的山势送到距离被困人员不远处,再接着抛送到登山队员被困地点。被困人员用腰带将自己固定好后,拽着救援人员抛送下来的另一条固定的绳子,而救援人员在上面的据点拽拉系在被困人员腰间的保险绳,才使被救人员顺着山崖向上攀爬。而为了尽最大可能保障被困人员的安全,救援人员还在约200米高的山崖上,每隔一段就设一名消防战士。拽着救援人员抛下来的绳子,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被困人员一个接一个地艰难爬上了山崖,到达了救援人员的据点。缓慢的救援从当天上午月8时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约12时30分,整个过程用了4个多小时左右。■返程:磕磕绊绊5小时7名被困人员先后安全地到达了实施救援的地点,一场惊险的绝壁救援也暂告一段落。但是,接下来的返回也异常艰险。由于救援人员带上山的食品一部分送给了先一批的救援人员,救援人员又饥又累,加上返回的路程也极为险峻,山势陡峭,救援人员们只能呈蹲坐姿势下山,“大家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当日17时多,20余人的救援队伍护送着7名被困人员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山下。作为此次救援行动救援组的总指挥,张家口市消防支队支队长介绍说,此次救援气候恶劣,山势艰险,能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实属不易。记者了解到,由于小五台山山势陡峭,气候多变,近几年来不时有登山发烧友光顾,而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登山发烧友被困事件。此次,张家口市县两级领导到各级各部门的人员共出动了400余人参与了救援,购买各种救援物资花费了将近18万元。■追踪:获救者身体无恙10月30日,记者了解到,经检查,尽管被困者在山上困了几十个小时,但获救时他们的身体均无大碍。此次从天津到蔚县攀登小五台的12名登山队员均是通过网络联络起来的发烧友。在被困的7名人员中,有两名是天津大学的在校生,其中一名是天津大学天行健户外运动社团成员。昨日下午,记者和天津大学取得联系,据天津大学学工部部长雷鸣介绍,该校两名学生是登山爱好者,这次是利用周末时间和其他登山爱好者相约前去小五台登山的,属于学生个人行为,学校及天行健社团在出事之前毫不知情。在得知两名学生被困之后,学校立即派了两名老师赶到现场参加营救工作。据雷鸣介绍,10月29日,被困学生获救之后,已经在家长及老师的陪同下返回学校,学校立即为他们做了体检,确定学生身体状况没有问题。雷鸣表示,目前,学校已将此事向正在外地开会的校长进行了汇报,校长非常重视此事,得知学生脱险经过后,已经安排学校有关部门准备感谢信,把天津大学对营救人员的无私救援精神的感激之情,送达张家口及蔚县的政府、老乡及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电池搬运工当地媒体记者武殿森是营救过程的亲历者。据武殿森介绍,由于小五台海拔太高,进山之后任何普通的通信设备都处于没有信号的状态,当地政府紧急调运了4部卫星电话和两台便携式直放站,但由于这些装备属于临时急用设备,专用电池只能维持3个小时,而临时架设卫星电话的山头根本没有充电电源,从山头到山下能充电的地方,最近距离也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面对这种情况,参与救援的两位老乡主动请缨,担负起往返运送电池的任务。他们爬上高高的山头,取下电池,返回山下给电池充满电,然后再爬上山头……直到救援结束,两位老乡已经记不起在举步维艰的山路上往返了多少次。□一袋方便面据武殿森回忆,让他很感动的一件事发生在营救的第二天。当时一位老乡作为向导带领救援队伍进山,为了减轻负重,老乡只带了两包方便面充饥。当天下午,救援队伍终于找到了被困人员,但由于山高雪大,救援队员根本无法接近被困人员所在的悬崖,只能看着干着急,而此时被困人员已经在风雪肆虐的悬崖处呆了一天一夜。看到这种情况,老乡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仅剩的一包方便面用绳子系上,送给了被困者。
警钟长鸣^^^^
1027小五台被困队伍经历( 转贴给大家提个醒 )小五台获救出来快一个月了,休整和处理各方面的事情,一直没有静下来写总结,也许因为是惭愧和内疚吧,迟迟没有动笔。我知道这一次是我们错了,让许许多多关心我们的亲人朋友们担心,动用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在这里我说一声对不起!很多人对我们批判、责骂,或者对我们的误解,那都是我们应该承受的,包括这篇帖子出来后即将面对的。而我需要写这样一篇经历,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关心和救助我们的人们,也希望能提醒后来人,不要再犯我们一样的错误。这次的活动我是副领队,也是被困七人的领队。我从2003年开始玩户外,走过两次5000米级雪山,小五台也来过四次了,走过两次冬季小五台,一次东沟登顶东台,一次西沟上中东山脊并返回,队伍里有人五台都走过,也有一些人有过冬季小五台的经历,并没有新人,原计划是一次秋季小五台西中南三台连穿,没有想到最终会走到如此的地步。给的教训是惨烈的,也是深刻的。还是从第一天开始说吧。第一天(10月25日)早六点大家起床,简单早餐后8点离开管理处开始登山。因为一天车到达比较晚,三点才入睡,导致了第二天的晚出发,这也是第一天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 出发上升没有多远,我们看到了积雪,积雪的出现让大家兴奋,同时也有了大雪的担心。其实来之前我们就知道山里已经下雪了,但我们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有一人带有雪套和我冲锋裤自带雪套之外,其他人都没有雪套。果然越爬升雪越大,上升到海拔2000米时,雪深没鞋,接近膝盖。大雪让人行走很困难,并大量消耗体力,队伍的行进速度变得很慢,原计划在12点能到达的西台山脊,在接近1点半左右我们才到达。1600米的连续爬升,五个小时的高强度雪地负重上升,让一些人体力消耗巨大,到达西台山脊时,队伍已经有人出现了体力不支。此时西台山脊上的风已经达到七级,若不是有着登山仗支撑,人很难站稳,迎风行走寸步难行,背风行走是被风吹着走,还必须用登山仗向前支撑以减速和平衡,山脊行走变得非常危险、艰难。到达山脊后队伍继续按照目标前进,然而因体力因素队伍距离逐渐拉开,前后时差已达到半小时。5:30,太阳下山,在队伍最前方的我判断距离三岔营地约有半小时路程。领队对讲机呼叫我停止前进,就地扎营,而原处的山脊无法扎营,我向沟下撤百米也没有发现营地,返回山脊后领队所在的后队也早到达了,此时前队的人已经在寒冷的山脊上呆了接近一个小时。寒风和低温让大家的体力迅速丧失,有人体力透支并出现发抖现象。领队决定就地扎营,而我坚持要前行寻找合适的营地,合适的营地能保证用食和睡眠。考虑到体力因素,领队带领五人就地扎营,五人在一个帐篷内熬夜,我带领其余体力不错的六人继续前进。前进不到半小时,我们发现一块不错的平地,七人迅速扎下三个帐篷,并在帐篷内生火做饭。热汤、方便面和肉肠让大家体力迅速回升,在温暖的睡袋内大家安然入睡。第二天(10月26日)考虑到第一天体力损耗比较大,我们放弃了继续前往中台和南台的计划,决定从中东山脊下西沟。2004年冬季我曾有过一次西沟上中东山脊并原路下撤的经验,该线路难度不大,我判断可以成功下撤。这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临时改变计划是很有风险的,在这样一个强度级别的活动中,当原计划不能完成时,最好的决定就是原路返回,而不是走向一条计划外的线路。简单早餐后,9:50左右,我们出发向中东山脊前进,1个小时左右到达三岔,并走上中东山脊。中东山脊东西向偏南,西北风垂直行走方向吹来,七级大风和大雪让原本就陡峻的山脊行走更加困难和危险。行走了接近一个小时,在距离正确下撤线路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的地方,有人发现了有向西沟下撤的线路,我折返回来观察的这条线路,初步判断可以下,为规避山脊行走的危险,我决定队伍从该处下,就是这样一个决定,把整个队伍带入了小五台百慕大,这个小五台山最凶险的地方。其实真正的下撤点是自山岔出发,经过中东山脊最低点后走上西边坡的草甸下撤,至最低点之前的所有部位均不能下撤。我的原计划就是这么走,又是犯了临时改变计划这样一个致命错误。最初的下撤非常容易,我们甚至玩起了滑雪,大家坐在雪地顺滑而下。事后看到了05年diamon队的总结,几乎一模一样,他们也从同样的地方下,也同样玩起了滑雪。下滑数百米高度后,遇到悬崖,寻找线路继续下撤后发现到达山沟,在山沟行走很容易出现悬崖,为了避免沿山沟行走,我带大家横切,希望能够翻过山脊到达正确下撤线路,然而横切线路上发现该山脊形成了自上而下长距离断崖无法继续前行,此时已经下降了数百米,回撤将导致今天无法走出去,队伍只有继续向山沟下撤,三点半左右,山沟遇到一个冰瀑布,不远的绝壁有一根上下固定的4mm登山辅绳,该绳往下连接到谷底的半坡高度,长度约20米。两侧都是绝壁,再无前进线路,除了沿绳而下。在绝壁上往沟里看,依稀觉得沟比较平缓,沟的远处可能就是西沟的1700营地,似乎曙光就在眼前。看到登山绳,且上下固定,我的判断是有人曾经从这里下撤,那么证明这条线路是可以下撤的。而后来听山岳救援队挪亚说,那根绳其实是05年diamon队留下的救援绳。经验主义的错误让我决定让大家沿绳而下,并最终导致了步入绝境。我用绳简单做了一个简陋下降器,沿绳而下,安全下到了沟底。其他人依次沿绳而下。因大部分人无攀岩速降经验,在用绳子做下降器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到第六个人下降时,天已经快黑了。我焦急万分,若天黑前所有人不能完成下降,那么当天走出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嗖!”第六位队员顺绝壁就滑了下来,停在了半坡处,惊得沟底的我一声冷汗。“怎样?没事吧?”“……”“怎么样?有受伤么?头有受伤么?”“没事,我没事!”“检查一下头部!”“没问题,我一切ok!,但绳子断了!”我虚惊一场,沟底距离绳子底部的半坡位置还有20余米高,我爬了上去,检查发现绳子确实断了,从上部断掉,应该是绳子老化及磨损岩石所致。此时天已经黑了,绝壁上剩余1人,他的装备已扔到谷底,留他一人在山上很危险,只能让他冒险继续下。第七人已顺短绳下降到了一个平台上,我将下部的十余米绳向上抛给了他,他结上绳后继续下。此时我用登山仗在半坡处做了一个保护,并随时准备拦住他。“当!”在我几乎都没什么反应时,突然发现他就从绝壁上摔了下来,我下意识的拦他,他撞到我后我紧紧把他抱住。异常凶险!水平支撑的登山仗成功的起到了缓冲作用,让他下降速度减缓,若我未能抱住他,而他又不能成功制动,摔下20多米的陡壁,后果将不堪设想!我着实惊出了一身冷汗。我询问检查他的状况,他说头流血了,嘴唇破了,问他是否头晕和头痛,他说都没有,我摸了摸他头部流血的位置,感觉应该是皮外伤,心安了。此时我发现我头灯撞坏了,鼻子不受控制的流鼻血。沟底的队员也知道上面发生了状况,大声询问情况,我回复他们安全。仔细检查,登山绳又在同一个地方断掉。断绳的地方距离半坡平台大约6~7米。下撤到谷底后,我们收拾好继续前行。先行下撤的两人已经前行探路,行走了十余分钟后,遇到了停止前进的两人,“前面又遇到了冰瀑布,我们今天无法继续前进了,只能扎营。”他们说。我的判断是就算能前进也太凶险了,于是让大家扎营,我赶到前方查看。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冰瀑布,夜晚深不见底,明天凶卜未定,返回营地后大家开始节约粮食,当晚尽量少吃。而其实当晚大家的食物已剩不多。被困山里,当晚大家情绪不佳。我们三人一个帐篷,当晚喝了点热水,各吃了三分之一根肠。我迟迟不能睡着,明天该怎么办呢?后撤的路因为登山绳断了已经堵死了,两侧又是绝壁,又遇到了冰瀑布,全队如何才能安全撤出?第三天(10月27日)6:30,所有人起营。我喝了点榨菜汤,吃了4cm的肠后,开始拔营。全队到达了冰瀑布位置,往下依然深不见底,判断高度约15~20米,我们有14米的断绳,把风绳等所有绳子连接后估计绳能下到瀑布底部。后路已堵死,两侧是100余米高的绝壁陡崖,依稀感觉有些地方可能可以攀爬。是所有人沿绳下,还是一人沿绳下或攀爬陡崖外出求救?而实际证明断绳非常不可靠,若下降过程中再断可能出现危险,且沿冰瀑而下必然导致身体全湿,绳不能再利用,若再遇到冰瀑布将彻底堵死在沟内,下冰瀑有更大的危险和不确定性,于是我否定了结绳下冰瀑布的方案。我转向向上了攀爬陡崖,这是一个一百余米的陡崖,一百多米的沟内最靠近下游的陡崖看上去是最有希望攀爬上去的,爬到二十余米高度时,遇到了一个倒90度,高约6米的绝壁,攀爬无法继续进行。沟里其它地方看起来攀爬难度更大,而就算我能爬出去,整个队伍也不可能全部爬出去。我想现在可以确定了,没有援助,整个队伍是无法全部出该山沟了。这个结论将非常打击士气,我无可奈何的跟大家说,大家拾柴火生活吧,我们要保持体能,或许要等待救援了。在谷底的大家似乎对这个结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并没有激烈反应,大家迅速捡枯树和枯枝,在营地生起火来。既然判定需要依靠营救,于是我们多种途径释放求救信号。1、 生火的同时烧些垃圾和枯叶,造成大量烟,期望沟外能够看到。实际发现因沟太深,烟在出沟之前就消散得差不多了;2、 吹求生哨,长三声短三声;隔断时间大家一起喊,希望外界能够听到;3、 释放一个漂流瓶,内有纸条写有我们的信息和外界的联系人,希望瓶能被人发现;4、 我爬到沟的各个高处拨打112,实际各处都无法接通。5、 保持对讲机开机,希望外界能够定位对讲机6、 支好帐篷,希望有人能从对面山脊看到。同时,采取一些措施确保生存:1、 生火取暖,保持把鞋袜、衣服烤干,确保温暖,保持能量;2、 从沟内取水烧水,保证热水饮用;3、 非必要少喝水,减少尿液以减少盐分损失;4、 煮雪松松针,补充电解质;5、 精确食物准备,确保4~7天食物。在大家烤火保证热量的同时,我继续在沟里不同的位置寻找攀爬断崖的可能,五处地点多次尝试失败后,我体力开始透支,于是放弃了继续攀爬,回到火源点烤火。全身暖和了,大家精神状态都还很好,没有人崩溃,没有人抱怨,大家虽然知道目前的处境非常不利,但都有着乐观的态度,互相鼓励。我则担心的是外面的几位队友将处于无比焦虑的状态,以及工作的几位会不会因为无法上班而工作受影响。其他人都进帐篷了,我在篝火边沉思。明天该怎么办?今天爬不出去,是因为攀岩技巧太差,不敢做动作,还是没有使用上一些工具和技巧?或许明天大胆做动作,或许扔绳子绕树木,攀绳而上,或许搏一搏就成功了。我想怎么也要爬出去寻找救援,否则再等下去太凶险了。中午、晚上都没有吃东西,睡到一半的时候被饿醒了,经过激烈心理斗争后,我吃了一颗酥糖,并将糖纸舔得干干净净。这可能是我吃到一生中最好吃的一颗糖。第四天(10月28日)照例6:30起,天刚亮,起营生起了火,其他队员继续睡觉以保存体力。我进行绕树爬升试验,并用风绳和挂扣制作保护。做的保护试验失败了,那表示一旦在空中不能有闪失,一旦没有抓稳将非常危险。我又尝试攀爬沟底的几处绝壁,照样以失败告终。我把目标定在了最下游的悬崖,那6米负角度陡壁一旦攀爬成功,就极可能爬出谷底。就在我攀爬的过程中,我依稀听到了人的呼喊声。有人在寻找我们!我马上较大家都来谷底一起向外呼喊,在我们几人接近声嘶力竭的呼喊声中,我们听到了对方回复的喊声。“他们听到了!”“他们听到了!”我们异常兴奋!此时的时间大约10:20在我们双方一次次的呼喊定位中,我们感觉对方正逐步靠近我们。10:50,陡崖顶部出现了人影,我们立即对上了。“是你们7个人困在下面了么?”“是!!”“你们有伤亡么?”“没有!我们七个人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很好!”“你们有缺水么?”“我们不缺水,但我们缺食物!”“好的,我们给你们扔点食物,再马上找人来救你们,你们等着啊!”和前来寻找我们的乡民对上话了,所有人都非常兴奋,我感到压力也释放了不少。这个时候大家已经兴奋的在讨论出去后要吃什么大餐了。一位乡民往下爬陡崖,在50米高出扔下了一包食物。大概五包方便面、五包榨菜、五个鸡蛋、两根火腿肠。真是一顿丰盛的午餐啊,有食物在肚子里的感觉真好。没有了获救的担忧,大家的精神状态便好了起来。下午4:30分,山岳救援队到了,开始了紧张的布绳。5:15左右,结绳完成,副队长挪亚下撤到了谷底,与我们会合。此时天已经快黑了,天空开始下起了大雪。体力稍差的第一位队员上,或许对STR系统不熟悉,他在半空中怎么也无法继续上升,体力透支,1个小时过去了,天已经完全黑了,且雪越下越大,此时已不具备继续救援的可能了,于是挪亚跟救援指挥部报告,停止救援,陡坡上救援人员撤回,挪亚与我们在谷底再呆一晚。第五天(10月29日)照例6:30起营,7人分了挪亚给的两块巧克力后,迅速拔营,7点过到达救援地点开始沿绳攀爬而上。当天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最艰难的30米高度后到达一个平台,我作为最后一位被困者于11:20爬到了该平台,山岳救援队立即向指挥部发送消息:所有被困者已成功获救!平台之上还有100余米的陡崖,却依然危险重重。所有人到达平台后,都将换上另一个安全带,沿绳而上,隔有几米就有一位消防武警做保护,许多陡坡几乎是武警生拉硬拽而上。大概上了几个平台,换了两次安全带后,终于脱离了陡崖,到达了山脊上的安全地点。100多米高陡崖上和安全地点,沿路保护和救援的达数十位消防武警、公安、老乡和专业救援人员,如此大的救援力量让我们吃惊,亦为这么多人无私的实施救援而感动着。消防武警官兵奋力救援,有人没有手套,拉绳的过程中甚至将手磨破;有人鞋底不防滑,在陡峭的山崖下一方面要救人,一方面还得保证自身安全。有的公安干警前夜还在巡逻。重达几十斤的登山绳就是靠几位老乡义务背上了山脊。就在山脊一个5平房的平台上,山岳救援队的飞雪及其他武警、公安等24位救援人员在没有其他装备下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下拥挤着呆了一晚上。这些救援者的伟大行为让我们感动万分,这一次,我真正感受到了和谐社会的力量,感受到了政府的强大。下午四点,获救队伍到达了西京河口寺庙。到此时,我一直绷紧的神经终于松驰了下来,压力终于释放了。不记得上次流泪是什么时候了,但当我在路上遇到前来迎接我们的领队和天津、北京赶来的户外朋友时,当我们拥抱在一起他们说活着就好时,我的眼泪禁不住涌了出来,我不断说着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误,是我把队伍带入了绝境,让这么多人为之焦虑,为之担心,并为之付出,我非常愧疚。当地政府在西京河口寺庙准备了热粥、馒头等食物,又是一顿毕生最美味的食物。学生的家长、公司的同事、救援的人员、政府人员和记者来回穿梭,让我们感受着亲友、同事们的关爱和救援的重视,我们一次次的说着感谢的同时,负罪感却在我心中慢慢滋生,我之后在角落里默默看着这一切,沉默着。深夜1点,我到家了,见到了接到天津公安局委托成都公安局发布的怀疑我已死亡的失踪通知书而乘飞机赶到的女朋友,也见到了整晚在我家等候的天津户外的朋友们。到家了,心安了。后记小五台回来很多天了,我们一直在反思着,在总结着。我们希望大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希望会有一些经验教训沉淀下来,告诫后来人。1、 高强度的活动,不能轻易改变计划和线路,一旦发现原计划不能实现,那么原路撤退。2、 除非队伍从最开始就定义为探路队,否则不能走非成熟路线和未走过的路线。3、 除非实施救援,否则不会用到绳索,遇到需要使用绳索则代表队伍走错了。4、 非成熟线路不要走向山沟,应走向山脊,山沟不可预见的状况太多。5、 不要使用山里留下的登山绳,很可能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安全事故6、 领队应携带足够的技术装备,如辅绳、主扣、线锯、指南针、求生哨等,使用大功率手台。7、 强度大的活动,要保证食物充足,可多携带压缩饼干;除非活动结束,否则永远要为自己留下保证1个星期不饿死的食物。8、 技术线路永远是王道。感动,贯穿于这次救援的全过程,而感恩,则让我们反省,让我们行动。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想想远在家乡的父母?他们为了我们含辛茹苦,无怨无悔,我们为他们又做过些什么?对于工作,我们是否总在抱怨,总是不满,会疲倦,会迷惘?我们是否意识到正是企业给了我们梦想起飞的舞台,使我们成长,成功!对于社会,我们是否会经常抱怨各种社会问题,我们是否意识到社会一直在给我们无私的馈赠?懂得感恩父母,才会有不断奋斗的动力;懂得感恩企业,才会以最佳的心态去面对职场中的压力和挑战。懂得感恩社会,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于是我们倡导更为安全的户外运动模式,不仅为自己,也为关爱我们的亲人朋友们。我们制作了锦旗和感谢信,给山岳救援队、三夫户外店,给张家口当地政府、消防武警、公安和山区管理处,对他们的义举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发动了一个助学计划,拟用于西京河口中小学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目前已有近万元,并希望贯彻于我们户外每次活动中,希望成为一种传统延续下去。我们制作了警示牌,请乡民帮助固定于我们错误的下撤点,提醒后来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山解封后我们会再去立这样的警示牌。我们虽然遇险被困,但我们不是弱者,也不是木头人,我们会以行动来表示。再一次向所有人说对不起!
轻易的改变计划和路线是大忌^^^
下降居然敢用别人留下的绳子,这也犯了大忌^^^最后说的好,技术永远是王道:)
幸亏有惊无险哦~~~阿弥陀佛~~~
蛮吓人的!
早就看过啦~~~嘿嘿~~~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好好再想想......
别人留下的绳子也敢用哦。。。。
警钟!安全第一~~~
安全为主!!!
蘑菇-我为工作狂
有老大就有小蘑菇
wang li song
没有冰镐冰鞋就敢走雪地...领队太差了...回来这么久还没想起来这个失误哦
主要是风险意识不明确,,
哪能走没退路的路呢?除非无需退路.......
蘑菇-我为工作狂
娘的,就因为这个事故小五台封山了。
小五台啊~~~~~~~~~~~~~~~~~~~~
正好,别去了,泡泡温泉多惬意~
可是封山也不是好办法
那就炸山吧,别那么高...:)
昨天把老板的宝马弄丢了,被07843的警察叔叔找到,老板很晕菜
好惊险的经历,看得我又是激动又是胆战心惊的。
有惊有险,平安就好!
专业点专业点
好在有惊无险!·
对大自然要保有敬畏之心!谢谢狐狸
由于被困的24名救援人员缺乏御寒物品及食物,急需救援。汗。。。
无语...不知道怎样形容心里的感受只想说一句:珍视生命,善待家人和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登山队员在登雪山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