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发射时间有没有宇航员?

宇航员将不再入住天宫一号 寿终后或可超期服役
关键字: 中国航天神舟十号天宫一号载人航天神舟飞船神舟八号航空航天
新华网报道,神舟十号和宇航员返回地面后,仍停留在轨道上的天宫一号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专家说,该飞行器已经处于寿命末期,但其各方面状况良好,可能将继续在轨进行试验,但宇航员不会再入住。待其寿终后,地面将控制它进入大气层烧毁。
再见,天宫一号
此次与神十一别,意味着天宫一号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天宫一号目前已在轨安全运行635天,接待了6名航天员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
分离后,天宫一号再次转至长期运行轨道。当前,天宫一号已处于两年设计寿命末期,专家表示,由于其各方面状态良好,或将超期服役,继续在轨进行各项试验,但将不再迎接航天员入住。
专家表示,之后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届时天宫一号和二号或将同时在太空运行。&寿终正寝&后,天宫一号将在指令控制下坠落地球,或在大气层烧尽,或落进海洋,不会成为太空垃圾,也不会危及地面。
天宫一号历程:
日21时16分 发射
天宫一号是目前中国在轨飞行的最大的航天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8.5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地面上的&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日1时36分 首次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迎来神舟八号飞船,与其成功实施中国首次交会对接。神舟八号任务没有航天员参与,其间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12天,择机进行了第2次交会对接试验,继续飞行2天后分离。
首次交会对接的成功,意味着中国的交会对接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
日17点06分 首迎航天员入住
作为中国第一个&太空宫殿&,发射升空262天后,天宫一号迎来首批乘客。去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带着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奔赴天宫。
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九深情&拥吻&,在交会对接后组成组合体。3名宇航员第一次启用了&太空房间&。
&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日12时55分 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开飞船&。6月24日,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太空,相聚6天的神九与天宫一号缓缓分离,神九在自动控制下抵达140米停泊点,12时38分航天员刘旺开始操作飞船手柄。12时55分,天宫一号与神九再次合二为一,中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实施。
日10时11分 首次航天员太空讲课
6月20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把天宫一号变成了中国最高的课堂。上午10点多,神舟十号航天员给全国青少年上了40分钟的太空课,全国8万多所中学、6000万名师生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直播共同收听、收看。女航天员王亚平主讲了这堂神奇的太空课。
责任编辑:堵开源天宫一号失控将撞击地球?华裔宇航员辟谣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黎史翔
原标题:天宫一号失控将撞击地球?华裔宇航员辟谣
  法制晚报讯(记者 黎史翔) “天宫一号失控,将会撞击地球。”21日,《卫报》、《每日邮报》及《每日电讯报》等知名英国媒体网站,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博眼球”。
  《卫报》开篇称,中国官方确认这一重达8吨的空间实验室,将会在2017年的某个时候进入大气层,而其某些部件可能会撞击地球。不过,对于这样的报道,英国网友并不买账。有网友留言称:“我能问问《卫报》为什么坚持把这样的信息发出来吗?文章标题完全是误导性的。”
  今晨,国际空间站首位华裔站长焦立中接受《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天宫一号现在的状态形容为“失控”,是过于戏剧化的表述。而曾参与美国阿波罗号登月项目的詹姆斯?黑德博士告诉本报记者,到2017年,随着天宫一号进入返回地球倒计时阶段,地面控制人员将能够做出更好的预测。天宫一号陨落对于人类生命的威胁将会是微乎其微。
  报道唬人 猜想天宫一号陨落 “像下雨一样从天上掉落碎片”
  2011年,中国发射升空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并预计将于2017年下半年陨落。对此,《卫报》援引哈佛大学天体学家及太空产业爱好者乔纳森?迈克道尔的话说,这表明中国已经对天宫一号失控,后者将“自然地”返回大气层。
  而迈克道尔后面的话听起来就更有些唬人:大气环境些微的改变,就能导致着其陆地点从一个大洲变成另一个大洲。尽管这一8吨的庞然大物,在穿过大气层时大部分将会熔毁,但是一些部件,例如火箭引擎,由于结构太复杂,可能无法完全烧毁。最终可能变成100公斤左右的块状物体,如果被它砸到,足以给你重重一击。
  他说道:“(天宫一号)有可能会造成危害,说不好会砸到谁的车上,像下雨一样从天上掉落碎片,或者击穿谁家的房顶。跟飞机翅膀掉下来差不多,但不会造成大范围危害。”
  网友反感 “这标题也太搞笑了” 称文章夹杂偏见
  记者发现,早在今年7月,英国《独立报》网站就援引“业余天文观察者”托马斯?多尔曼评论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随时可能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坠落并撞击地球”。 如今媒体再次以“博眼球”的标题和内容报道,也引发当地网友热议。不过,记者看到,点赞数最多的评论称:对《卫报》无语了,天宫一号本来就完成任务了,还用“失控”描述它。话说真的有必要在一篇文章里夹杂这么多偏见吗?一些网友则对类似新闻标题已经“无感”:这标题也太搞笑了:小心天外飞物!把自己锁起来吧,外星人就要来了!”
  美国纽约双语主持人、皎子传媒联合创始人王早早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英文文章的确有点“标题党”。而几篇文章中都使用“Crash”这一单词,其往往用来表达撞车或是什么东西砸下来,如今用来报道天宫一号,就读者来说会感到很恐慌。而这就需要大家在面对这样的文章时有很高的“媒体智慧”,能够自己进行解读。
  “可以看到很多网友对此并不买账 ,这就说明大家意识到这些文章有一些问题。而且它们都是西方阅读量很高的报纸,难免有导向成分在,有失偏颇。”王早早说。
  辟谣 将目前状态形容为“失控” 表述过于戏剧化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以下简称法晚):英媒所谓天宫一号失控的说法是否准确?
  焦立中:将天宫一号现在的状态形容为“失控”,是过于戏剧化的表述。失控意味着地面人员不再能够控制其移动或是改变轨道。这与飞机或是汽车的失控是完全不同的。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将不再计划派遣航天员,它完成了所有其原定计划该完成的动作。
  可以说,天宫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有口皆碑的事情。
  尽管从表面看,任务控制中心不再指挥它,但是可以说它只是以一个相当可预期的动作,在轨道内“航行”。按照计划,它将会进入到大气层,在那一过程中其大部分将会烧毁。
  法晚:天宫一号处于怎样的状态?
  詹姆斯?黑德:基于万有引力定律,(在燃料消耗殆尽后),天宫一号所在的轨道由于地心引力将会在某一时刻降低一些。由于缺乏燃料,中国的地面操控者已经无法提高轨道,但是绝不能说天宫一号失控。
  法晚:中国这一首个空间实验室表现如何?
  詹姆斯?黑德: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历史性的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在轨4.5年,比其原计划的在轨时间多出了2.5年。
  在此期间,中国航天员造访天宫一号,学习如何在太空中生活和做研究。应该祝贺中国拥有完成这一历史性技术和科学研究的成就。这对中国未来十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规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陨落 大部分部件在下落中烧毁
  法晚:天宫一号的燃料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詹姆斯?黑德:空间实验室是一个非常庞大且沉重的物体,就像地球轨道所有受地球引力牵引的所有物体。让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保持在地球轨道运行,需要大量燃料推动,而空间实验室(在原定使用年限内)是能够携带这么多燃料的。
  所以,在天宫一号比预定任务时间延长了两年多后,现在燃料已经消耗殆尽。而天宫二号成为了新的空间实验室。
  法晚:这一过程可能会发生什么?
  詹姆斯?黑德:举例来说,美国第一座空间站――天空实验室(skylab)早前成功完成了其任务,重新返回大气层。在下落过程中,这一航天器与大气层不断摩擦产生热量,因此在进入大气层后其大部分部件已经烧毁。有很少的一些零片掉落在地球,但是并没有人因此受伤。
  实际上,我还留有天空实验室当时重新进入到大气层掉落在地面的一小片残骸,作为太空纪念品挂在我家中留念。
  可控 天宫一号碎片 造成损伤可能性微乎其微
  法晚:为什么会有撞地球这样的猜测?
  詹姆斯?黑德:与搭载航天员从月球和地球轨道重返家园的飞行器不同,天宫一号并不是空气动力型的外观。它外形非常复杂,有很多突出的模块。这也就是为什么没人能够事先准确预测所有部件是否将会烧毁,会不会有一些部件掉落到地球,以及它们将落在哪里。但是到2017年,随着天宫一号进入返回地球倒计时阶段,地面控制人员将能够做出更好的预测。
  好消息就是地球由三分之二的海洋构成,而且很多地方人烟稀少。所以,天宫一号陨落对于人类生命的威胁将会是微乎其微。
  法晚:有关碎片伤人的担忧是否多余?
  焦立中:实际上任何“幸存下来”掉入地面的天宫一号碎片,不大可能会造成任何损伤。这些碎片将很有可能落在海洋中,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由海洋构成。
(责任编辑:杨晨虹)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天宫一号是好久发送的,上面有没有宇航员啊_百度知道
天宫一号是好久发送的,上面有没有宇航员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天宫一号没有宇航员,与神舟8号、9号和神舟10号对接后才有宇航员。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日下午(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神舟十号飞船也在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那对接了的宇航员怎么回来呢
天空一号就一直停在太空中吗
宇航员从神舟号的返回舱回到地球。天宫一号用完后就留在太空,天宫二号还将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进行对接。下一步就是组建空间站了。下图为返回舱实体:
采纳率:91%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天宫一号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天宫一号失控将撞击地球?华裔宇航员辟谣-闽南网
天宫一号失控将撞击地球?华裔宇航员辟谣
来源:法制晚报
&  法制晚报讯(记者 黎史翔) “天宫一号失控,将会撞击地球。”21日,《卫报》、《每日邮报》及《每日电讯报》等知名英国媒体网站,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博眼球”。&  《卫报》开篇称,中国官方确认这一重达8吨的空间实验室,将会在2017年的某个时候进入大气层,而其某些部件可能会撞击地球。不过,对于这样的报道,英国网友并不买账。有网友留言称:“我能问问《卫报》为什么坚持把这样的信息发出来吗?文章标题完全是误导性的。”&  今晨,国际空间站首位华裔站长焦立中接受《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天宫一号现在的状态形容为“失控”,是过于戏剧化的表述。而曾参与美国阿波罗号登月项目的詹姆斯·黑德博士告诉本报记者,到2017年,随着天宫一号进入返回地球倒计时阶段,地面控制人员将能够做出更好的预测。天宫一号陨落对于人类生命的威胁将会是微乎其微。&  报道唬人 猜想天宫一号陨落 “像下雨一样从天上掉落碎片”&  2011年,中国发射升空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并预计将于2017年下半年陨落。对此,《卫报》援引哈佛大学天体学家及太空产业爱好者乔纳森·迈克道尔的话说,这表明中国已经对天宫一号失控,后者将“自然地”返回大气层。&  而迈克道尔后面的话听起来就更有些唬人:大气环境些微的改变,就能导致着其陆地点从一个大洲变成另一个大洲。尽管这一8吨的庞然大物,在穿过大气层时大部分将会熔毁,但是一些部件,例如火箭引擎,由于结构太复杂,可能无法完全烧毁。最终可能变成100公斤左右的块状物体,如果被它砸到,足以给你重重一击。&  他说道:“(天宫一号)有可能会造成危害,说不好会砸到谁的车上,像下雨一样从天上掉落碎片,或者击穿谁家的房顶。跟飞机翅膀掉下来差不多,但不会造成大范围危害。”&  网友反感 “这标题也太搞笑了” 称文章夹杂偏见&  记者发现,早在今年7月,英国《独立报》网站就援引“业余天文观察者”托马斯·多尔曼评论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随时可能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坠落并撞击地球”。 如今媒体再次以“博眼球”的标题和内容报道,也引发当地网友热议。不过,记者看到,点赞数最多的评论称:对《卫报》无语了,天宫一号本来就完成任务了,还用“失控”描述它。话说真的有必要在一篇文章里夹杂这么多偏见吗?一些网友则对类似新闻标题已经“无感”:这标题也太搞笑了:小心天外飞物!把自己锁起来吧,外星人就要来了!”&  美国纽约双语主持人、皎子传媒联合创始人王早早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英文文章的确有点“标题党”。而几篇文章中都使用“Crash”这一单词,其往往用来表达撞车或是什么东西砸下来,如今用来报道天宫一号,就读者来说会感到很恐慌。而这就需要大家在面对这样的文章时有很高的“媒体智慧”,能够自己进行解读。&  “可以看到很多网友对此并不买账 ,这就说明大家意识到这些文章有一些问题。而且它们都是西方阅读量很高的报纸,难免有导向成分在,有失偏颇。”王早早说。&  辟谣 将目前状态形容为“失控” 表述过于戏剧化&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以下简称法晚):英媒所谓天宫一号失控的说法是否准确?&  焦立中:将天宫一号现在的状态形容为“失控”,是过于戏剧化的表述。失控意味着地面人员不再能够控制其移动或是改变轨道。这与飞机或是汽车的失控是完全不同的。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将不再计划派遣航天员,它完成了所有其原定计划该完成的动作。&  可以说,天宫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有口皆碑的事情。&  尽管从表面看,任务控制中心不再指挥它,但是可以说它只是以一个相当可预期的动作,在轨道内“航行”。按照计划,它将会进入到大气层,在那一过程中其大部分将会烧毁。&  法晚:天宫一号处于怎样的状态?&  詹姆斯·黑德:基于万有引力定律,(在燃料消耗殆尽后),天宫一号所在的轨道由于地心引力将会在某一时刻降低一些。由于缺乏燃料,中国的地面操控者已经无法提高轨道,但是绝不能说天宫一号失控。&  法晚:中国这一首个空间实验室表现如何?&  詹姆斯·黑德: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历史性的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在轨4.5年,比其原计划的在轨时间多出了2.5年。&  在此期间,中国航天员造访天宫一号,学习如何在太空中生活和做研究。应该祝贺中国拥有完成这一历史性技术和科学研究的成就。这对中国未来十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规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陨落 大部分部件在下落中烧毁&  法晚:天宫一号的燃料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詹姆斯·黑德:空间实验室是一个非常庞大且沉重的物体,就像地球轨道所有受地球引力牵引的所有物体。让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保持在地球轨道运行,需要大量燃料推动,而空间实验室(在原定使用年限内)是能够携带这么多燃料的。&  所以,在天宫一号比预定任务时间延长了两年多后,现在燃料已经消耗殆尽。而天宫二号成为了新的空间实验室。&  法晚:这一过程可能会发生什么?&  詹姆斯·黑德:举例来说,美国第一座空间站——天空实验室(skylab)早前成功完成了其任务,重新返回大气层。在下落过程中,这一航天器与大气层不断摩擦产生热量,因此在进入大气层后其大部分部件已经烧毁。有很少的一些零片掉落在地球,但是并没有人因此受伤。&  实际上,我还留有天空实验室当时重新进入到大气层掉落在地面的一小片残骸,作为太空纪念品挂在我家中留念。&  可控 天宫一号碎片 造成损伤可能性微乎其微&  法晚:为什么会有撞地球这样的猜测?&  詹姆斯·黑德:与搭载航天员从月球和地球轨道重返家园的飞行器不同,天宫一号并不是空气动力型的外观。它外形非常复杂,有很多突出的模块。这也就是为什么没人能够事先准确预测所有部件是否将会烧毁,会不会有一些部件掉落到地球,以及它们将落在哪里。但是到2017年,随着天宫一号进入返回地球倒计时阶段,地面控制人员将能够做出更好的预测。&  好消息就是地球由三分之二的海洋构成,而且很多地方人烟稀少。所以,天宫一号陨落对于人类生命的威胁将会是微乎其微。&  法晚:有关碎片伤人的担忧是否多余?&  焦立中:实际上任何“幸存下来”掉入地面的天宫一号碎片,不大可能会造成任何损伤。这些碎片将很有可能落在海洋中,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由海洋构成。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至24日召开。
48小时点击排行榜全程回顾: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天宫一号
来源:央视
正在看第段
相关专题:
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
[责任编辑:PN014]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发射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