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后半生的魔法师幸福

【北京百姓网】- 免费发布信息 - 北京最大最全分类信息门户
更新提示:发现新版本浏览器,一样简单易用,速度提升30%不再显示&&关注百姓微信公众号,尽享快捷刷新、信息推送、抽奖活动等众多微信功能您只需要:1 &用微信“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2 &在微信中“关注”我们&|&|||||信息编号:该信息为60天前发布的,已过期。北京同城征婚精选信息11月19日北京昌平36岁&/&女士今天 20:33东城/崇文 - 前门30岁&/&男士10月25日西城/宣武 - 阜成门 - 北京市西城区39岁&/&男士11月18日长宁 - 中山公园36岁&/&男士北京同城征婚最新信息今天 21:09石景山 - 苹果园 - 石景山广宁45岁&/&女士今天 20:56昌平 - 昌平县城 - 昌平24岁&/&女士今天 20:50朝阳 - 大山子 -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辛店村257号..41岁&/&男士今天 20:33东城/崇文 - 前门30岁&/&男士今天 20:30朝阳 - 三元桥34岁&/&女士今天 20:25顺义 - 兴发二街10号43岁&/&男士今天 20:20大兴41岁&/&女士今天 20:19大兴 - 旧宫 - 旧宫镇南小街宇航小区41岁&/&男士今天 19:49密云 - 密云周边 - 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镇西田各庄镇36岁&/&男士今天 19:21昌平 - 昌平县城 - 北京昌平区县城23岁&/&男士
反馈建议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17.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100)|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寻一处僻静清幽,求一份宁静恬淡',
blogAbstract:'寻一处僻静清幽,求一份宁静恬淡,于孤芳自赏中品闲云野鹤之飘逸,涂绘心灵之画境。鸿羽飘落,天空里只留下袅袅啁啾荡漾,还有一抹盈盈烟波渍透的向往与惆怅, 有黎明前万籁俱寂的安逸;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度,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超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喜欢寻一处清幽,静静地坐在那里,让风儿吹去满心的疲惫。心好累,不想再飞,此刻,就让梦儿轻轻的醉。',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0,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当前位置: >>
高中语文课文素材运用
高中语文课文素材运用 高考精品作文选读 我们都知道?金素材,好作文?的道理。没有鲜活的素材,即使你拥有深刻的立意、 巧妙的构思、靓丽的语言,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但在考场为文时,相当一部分考生往往 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头脑中储备的精彩素材有限,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 ,不管 怎样搜肠刮肚,就是想不出来;第二,考场时间紧迫,容不得你前思后想、仔细斟酌,一 些平庸的或文不对题的素材就这样被匆忙写进了作文;第三,即使想出一些素材来,也是 隔年皇历,陈旧老套。缺乏鲜活素材支撑的作文,必定内容空洞、语言苍白、表达单一, 自然也得不到高分…… 中国古代名人(上) 1、技法提炼 2、中国古代名人:屈原 3、精彩范文一:滴水藏海看屈原 4、精彩范文二:你好傻啊,屈原 5、精彩范文三: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6、中国古代名人:项羽 7、精彩范文一:题乌江亭 8、精彩范文二:项王项王若奈何 9、精彩范文三:菊花飘香的时节 10、中国古代名人:司马迁 11、精彩范文一: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12、精彩范文二:绝知此事要躬行 13、精彩范文三:一生的回望 14、中国古代名人:诸葛亮 15、精彩范文一:抓住根本看轻其余 16、精彩范文二:入不出兮我心伤 17、精彩范文三:让历史来回答 18、中国古代名人:曹操 19、精彩范文一:致曹操的一封信 20、精彩范文二: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1、精彩范文三:曹操遗书 中国古代名人(下) 1、中国古代名人:阮籍 2、精彩范文一:人与路 3、精彩范文二:两把钥匙一扇门 4、中国古代名人:陶渊明 5、精彩范文一:人与路 6、精彩范文二:菊花人生 7、精彩范文三:谈意气 8、中国古代名人:李白 9、精彩范文一:李白的泪水 10、精彩范文二:诗仙的路 11、精彩范文三:月下独酌 12、中国古代名人:杜甫 13、精彩范文一:少陵问天 14、精彩范文二:肩膀 15、精彩范文三:我想握住你的手 16、中国古代名人:苏轼 17、精彩范文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18、精彩范文二:肩膀 19、精彩范文三:风雨任平生 20、中国古代名人:李清照 21、精彩范文一:行走在铭记与忘却的边缘 22、精彩范文二:诗人〃明月〃黄花 23、精彩范文三: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中国古代名人(上) 技法提炼 积累作文素材,首先可以从关注一个名人开始。 欣赏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蓦然发现,一些中外名人如屈原、曹操、李白、杜 甫、苏轼、鲁迅、霍金、贝多芬、罗丹等人的诗词、典故一次次在高考作文中出现。这些 的名人出现,既厚实了作文的文化底蕴,也诗意、雅化了作文的语言,巧妙的提升了作文课本作文素材 第 1 页 共 89 页 的档次。 下面,我们以杜甫为例。 品一杯传递民族灵魂的苦茶 2007 广东考生 一场千年的大雪,冻结了流逝的时间,唯有萦绕耳边的感慨绝唱。死,并不是终结, 他以湘江孤舟上那一具尸骨,向我们传递一种穿越千年的民族大义! 杜甫,久违了!沏一杯苦香的茶,我开始谈他。不,更确切地来说,是读这杯又苦又 清又香的茶,我想知道苦茶中传递的是什么样的真味。 茶很苦,读得也苦。尽管衣衫槛褛,饥寒潦倒,他们仍然高呼疾喊,为老百姓的疾苦 担忧,从来没有放弃过理想,从而成就了千古史诗。 读千年史诗,依然能感受得到那一场曾经吹破一所茅屋的秋风,和秋风也吹不冷的赤 子之心。我诧异,甚而惊悚。如何才能读懂他,读懂这杯苦茶传递的真意?我苦苦思索。 读他一遍遍,我懂得为什么沧桑的岁月与冷酷的历史会选择他,让他来雕刻历史、传 递真情。那是因为他有一颗忠诚的心,一种爱国爱民的责任感!尽管茅屋被秋风所破,他 依然呼吁?独使至尊忧社稷,众臣何以报升平? ,为皇帝担忧,为国家担忧;尽管妻儿饥 寒潦倒,他依然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总是推己及人,处处 为民着想,而不以自己的处境为意。 读他一回回,却读不懂;茶里藏真意,却品不出。人生的苦难都让你来承受吗?难道 你的一生只有苦难吗? 我叹息。你就不能媚俗一点,来保住那一顶小小的乌纱帽吗?你就不可以低一下高扬 的头,来安抚一下快要冻死的妻儿吗?也许你少点批判,少一点对寒士的担忧,你的生活 将会变样! 然而, 为了传递, 为了博爱, 这杯苦茶始终是那样的执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你还在为老百姓的疾苦悲恸流泪。 ?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你咬着牙记录真实的历史 细节。然而,当你在为老百姓的疾苦担忧时,你自己也是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直到冻 死在湘江的孤舟上,你一心所系的始终是天下百姓! 我终于懂了, 懂得了杜甫, 懂得了这苦茶传递的真意。 这是一杯需要细细品味的苦茶。 杜甫,他感慨世态,忧国忧民,始终以他刻骨铭心的文字与苦难对抗到底。 湘江那一片孤舟,承载着一具不朽的尸骨,诉说着一段凄苦的唐朝,传递着―种永恒 的民族精神! 这篇文章开头运用夸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人物背景。在针对性的引入杜甫这一历史 人物之后, 非常可贵的是直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没有像其他考生一样泛泛而谈, 而是以 “苦 茶”作比,在“品荼”中“品人” 。在品中体现人物的民族精神的传递,非常有代表性。 文章书写美观,人物特点把握十分到位,真正把材料用深、用透了。 阅读这样的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知识的广博,文化底蕴的厚实,思想境界的高 超,语言的华丽,哲理思考的深邃。可以说,这样的文章,作者无形中把它的境界提升到 了精神的高度,使得文章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和思想深度。这样的文章想不得高分都难。 很多历史人物原本就是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或政治家,他们名垂千古的故事本身就是 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诗文是他们的生命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奏出的最强音, 两者结合,让底蕴芳香四溢。高中三年,甚至高考备考阶段,关注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对 其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总结,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熟记并理解 他们每个人重要人生阶段的主要作品、名篇名句,必然会有助于我们写好高考作文。 具体说来,在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中,我们可以: 1.熟悉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 2.对其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总结,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 3.熟记并理解他们每个人重要人生阶段的主要作品, 重点落实在名篇名句上(有时陌生 一点的名篇名言效果会更好); 4.关注他人对该名人的评价; 5.试着将积累的这些素材用于不同作文中,切实掌握作文素材的变通本领,为写好考 场作文打好扎实的素材基础。 中国古代名人 ●屈原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 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 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 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 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 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 20 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 终关心着楚国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 、 、 、 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课本作文素材 第 2 页 共 89 页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 、 【原文再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 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 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 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 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传》 【素材评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这是屈原受到奸臣谗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 写的。正如司马迁所说: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 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谄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 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到: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适用话题】 适用“肩膀”“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责 、 、 、 、 任”“理想”“执著”等等。 、 、 【精彩范文】 滴水藏海看屈原 2005 年高考浙江考生 屈原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也是留给世人永远的感动。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痛 定思痛,我们应做的是透过屈原个例,来窥测悲剧的原因。 屈原只是一滴水,但滴水藏海,背后是深广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的个人性格特征。 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被楚怀王流斥,又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怀 石自沉汨罗。悲剧的背后,是朝廷的昏庸。 政治清明的朝廷,应当选贤授能,亲贤臣,远小人。而楚国恰恰相反,君王亲近靳尚、 令尹子兰等小人,疏远了忠心耿耿的屈原。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楚怀王 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大王叫屈原起草 宪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原就夸耀他的功劳,认为‘除 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偏信小人谗言,疏远赤胆 。 忠臣,这不是昏庸是什么? 当秦国割让汉中一带的地方给楚国来讲和的时候。楚王说: ?不愿意的地方,愿意得 到张仪就甘心了。 ?张仪听了说: ?用一个张仪抵汉中的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 ?到了 楚国, 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 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 怀王居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念私利而不顾大局,纵虎归山,这不是昏庸是 什么? 屈原悲剧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自我圣化的道德理想主义。 屈原总是将自己圣化,圣化成一个操守高洁的君子。他确实操守高洁。他总是以圣人 的姿态引导楚王,努力使之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王,从而使楚国的政治走入正道;他总是 从高悬而无根基的道德层面去评判现实中的楚王。 其结果总是发现现实中的楚王与理想之 间存在着距离。当然,屈原的自我圣化,并非为了自作圣王,而是为了以圣人的姿态辅助 圣王,从而建立一个人间天国――道德理想国。屈原将自己的理想政治称之为?美政? : ?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他愿意以自相殉这个?美政? ,可是,现实却击 碎了他的理想乌托邦。这种自我圣化,这种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追逐的道德理想,可以说是 他悲剧的重要原因。 滴水藏海看屈原,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也思考了许多。 【适用话题】 一枝一叶一世界 【名师点拨】 用散文化的笔法将屈原被楚怀王疏远的故事娓娓道来, 将屈原被放逐的个性特点分析 透彻。屈原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却遭遇不幸,屈原是追求理想和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却不 得寿终,将屈原的故事叙述清楚,将屈原的评介清晰展现在作者的面前。分析透彻一个人 物,展现一个历史人物,是【素材运用】的一个技法,也是获得高分的技法。课本作文素材 第 3 页 共 89 页 你好傻啊,屈原 2005 年高考贵州考生 汨罗江畔,冷风凄凄。 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人,缓缓地走着。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但是,他的心 在激荡,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 你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 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你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心 安理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怀王重用你,让你起草宪令,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差事啊!你要真的改革,会得罪多 少权贵,会结下多少仇敌!你的前途会蒙上多少阴影!但这些你都不顾,你都忘记了。你 只铭记自己的理想,铭记国家的富强,你毫无畏惧地说: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 路也! ? 两次被贬的委屈压不灭你的理想之火,小人的谗言、君王的昏庸不能掩盖你的理想之 火。怀王在关键时刻还是想到了你,把你调回……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你明知官场黑暗如昔,你明知怀王会再次听信谗言,你明知上官大夫等人不会善罢甘 休,你为何忘记了这些,却执拗地铭记自己的使命呢? 你真的回来了,结果又怎样呢?昏庸的怀王又一次听信了上官大夫一伙人,竟然放走 了张仪!你又能怎样?只能徒留叹息! 莫如算了吧,何必那样执着呢?对国家,对怀王,你尽了心尽了力,既然已经不能挽 狂澜,何必承受无边的苦痛?扛着锄头,披上蓑衣,回家种地,闲来访友喝酒,明月清风 作诗,不是很好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你满怀雄心壮志,要救楚国于水火,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竟以死来证明,为何?为 何呀? 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份铭记,这种看似愚拙不化的铭记,你在滔滔 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才使得那条本来很普通的汨罗江散发着品格的幽香。 【适用话题】 忘记与铭记 【名师点拨】 作者将对屈原的无限敬仰之情聚集于“忘记了自身的前途和安危,铭记着自己的责任 和抱负” 。写屈原可以有多个角度,如爱国爱民、矢志改革、操守高洁、文学成就等等。 作者从众多的角度中选择“操守高洁”来展开 2005 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忘记与铭记”的 话题。文章从三个层面对屈原倾诉:一是傻在改革, 被坏人妒忌;二是傻在不辨官场黑暗, 遭人陷害;三是傻在以死明鉴自己的衷心;片段组合素材,画面剪接素材,将一个人物的 不同阶段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加之作者运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对 屈原发出呼喊,使文章生动活泼,意蕴丰厚。 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2005 年高考云南考生 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 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 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 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 ?你已经被 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 ?他笑了笑,三分的 愉悦七分的苦涩: ?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Z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了吗?就不 能报效祖国了?你错了, 无论我在哪里, 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 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 ? 我又飞快地跑到那群得势后无比猖狂的小人身后,看见上官大夫靳尚的身影,那身影 正像幽灵般环绕在楚怀王左右。他像一只哈叭狗,在楚王面前摇头摆尾…… 瞧,人家靳尚的位Z多高啊!自然?价值?也无法估量啊!哪像屈原你啊,只能在心 中默默地等待,等待艳丽的桃花再开…… ?你说我没有实现价值吗?这要看‘位Z’了。 ?不知何时,屈原站在了我身边。 我激动地说了下面一段话: 您误解了,我无限崇敬您。 您被贬,但您的诗作《离骚》却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您被眨,但您的 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念着国家的存亡。课本作文素材 第 4 页 共 89 页 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下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 峰。 您的诗作是文学上的珠穆朗玛峰, 您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 时间飞快地流逝, 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 ,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 人。 您,在政治的位Z上,没有实现价值;在文学的位Z上,您价值巨大,千古流芳。 梦醒了,枕边湿湿的一片。 【适用话题】 位置与价值 【名师点拨】 屈原的事例本身具有多面性,在许多不同的题目里、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使用。本文 的主题是“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价值” ,这一主题恰好都统一体现在屈原身上。在政治的 位置上,屈原没有实现价值,落了个投江的结局;但是,在诗人的位置上,屈原创造了巨 大的价值,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本文立足此一例,借古说理,巧妙构思。作者先写屈原 的“政治的位置及其价值” ,后写“艺术的位置及其价值” ,中间用“这要看‘位置’了” 来过渡,最后小结,点明文章主题。 使用屈原这个事例时,作者以话题的要求为标准切入材料,用话题的透镜,透视所占 有的材料,使材料与话题要求相吻合。穿越时空,组合素材,让古代的屈原与当代的我, 直接对话, 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屈原就在眼前, 这样组合素材, 可以将经典的素材飞扬起来, 仿佛故事就发生在昨天。穿越时空组材,也利于作者抒发感情,把作者对屈原的情感,把 作者对屈原的崇敬,直接表露无疑。这就是作者的聪明之处。 由此可见,只要将旧材料同自我作文写作需要结合在一起,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就能写出 新颖独特的好文章。要做到这一点,应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加强对同一材料的发散思维, 多角度立意,唯有如此,方能在高考中任你题目百变,我自以不变应万变。 ●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 “遂将 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 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 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 我擒也。 ” 高中第二册学习了课文《鸿门宴》 ,让我们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文再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却……?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 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 数目项王,举所佩玉i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 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 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摘自《鸿门宴》 【素材评析】 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能成就 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 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 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 晚得臣服于他。 【适用话题】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 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 、 、 、 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特点 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 、 【精彩范文】 题乌江亭课本作文素材 第 5 页 共 89 页 2001 年高考全国卷考生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 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 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 ?曾是气吞残虏! ?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 你无畏的誓言。 ?何弊之乘?的果敢, ?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 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 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 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 ?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 没有。 ?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 ?此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 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韩信 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 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 起事, 英雄的南征北战, 英雄的失败。 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 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 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 ?虞姬虞姬奈若何? 于是在乌江, , 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 兮云飞扬? ,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 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适用话题】 诚信 【名师点拨】 仅仅用“中心明确,语言优美”来评价这篇散文,是远远不够的。这位考生不以成败 论英雄,而是以“诚信”为中心,深入探究人性的善恶美丑,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这种不拘前人旧说,用充满思辩色彩的严密推理得出的结论,表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科学 的创新精神。再加上严谨无隙而又流动自如的结构,优美畅达而又灵动轻捷的语言,便将 这种深邃的哲理思考悄无声息地融进了充分诗化的语言和无处不在的情感氛围之中, 显示 了作者相当成熟而扎实的语文素养。 侧重一个历史人物, 将其他人物拿来进行对比,突出要刻画的人物,也是【素材运用】 的一个技法。文章将项羽与刘邦进行对比,将鲁迅与毛泽东的评价进行对比,将范增的话 语与项羽的行为进行对比。一个时代英雄,完美与缺憾同在,失败与成功同在的,一个真 实的项羽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可贵的是运用对话方式,亲切而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项王项王若奈何 2004 年高考江苏考生 (一) 四面楚歌。 漫山遍野的凄凉的歌声侵入项王的脑海里,四年的刀光剑影在眼前闪烁不定,他想起 了自己手握长剑驰骋沙场的雄姿,想起了刘邦俯首称臣的委琐的样子,想起了虞姬含情脉 脉眼神…… 他望着虞姬,悲叹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奈何。 ? (二) 美人自刎乌江边。 鲜血从虞姬的苍白的肌肤中流下,开出绝艳的玫瑰,在那团红色中,虞姬的眼神绝望 而又饱含期望,手指如丝绸般滑落。项王一手托着虞姬,单膝跪下,一手将剑深深地扎向 泥土,看着虞姬渐渐暗淡的眼神,他仿佛明白了什么。 乌江亭长在旁劝项王快渡乌江。项王轻轻放下虞姬,突然起身,长剑直指青天。清风 吹拂着他的长发,他的身影愈发显得高大威武,四面的楚歌也仿佛在替他宣召着: ?刘邦 小贼,待我卷土重来之时,用你的头颅为虞姬祭奠。 ? (三) 又到兵荒马乱时。 烟尘滚滚,杀声滔天。 项王挥舞着长剑,剑刃飞快地掠过一个又一个颈喉,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光 一闪,刘邦人头落地。 夕阳照着项王的脸,刚毅的面庞上刻满了沧桑与寂寞。他的眼前浮现出虞姬清澈的眼 眸和干净的笑容。他轻声说道: ?虞,我回来了。 ?课本作文素材 第 6 页 共 89 页 (四) 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桌上仍摊着那本书,那篇文章叫《乌江自刎》 。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项羽应成为真正的霸王。他有着过人的才智和勇气,他有着震惊天 地的英雄气概。但为何要觉得无颜以对江东父老,他完全可以回去休养生息,重振旗鼓。 而他恰恰就缺少了这份灵动。有了这份灵动,他仍可保持他的英雄本色,而且可以成为一 个成功的英雄,一个被千古传诵的英雄。 灵动的水,仍可保持一片蔚蓝; 灵动的智慧,仍可造就一个英雄。 【适用话题】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名师点拨】 作者进行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了历史之中,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对 历史人物――项王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与诠释,也更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主题:灵动的水 可保持一片蔚蓝,灵动的智慧,可以造就一个英雄。文中对项王的性格的描写活灵活现, 个性鲜明。情节生动,耐人寻味。 专注一个历史人物,化用名人诗句,镜头剪接,画面组合,多种手法综合运用素材, 将项羽生前三个遗憾而凄美的画面综合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谓不高明;将三个画面,三个 素材分成三个并列示结构,不可谓不清晰。 菊花飘香的时节 2004 年高考重庆考生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 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 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 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 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 ?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吧, 、 、 、 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 如澄澈秋水? ,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 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 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 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 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面对滔 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 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 ?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 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 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 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不管他人如何期望, 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 追求自由, 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 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占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 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适用话题】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 【名师点拨】 将不同的人物,按照同一个主题组合在一起, 使题材丰富,意蕴丰厚。 本文选取稽康、 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 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旷远的画面,想象 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课本作文素材 第 7 页 共 89 页 ●司马迁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 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 其父司马谈死后, 司马迁承袭父职, 做了太史令, 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 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前 99),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 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 《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 ,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 抱负。 高中第六册第四单元,专门用一个单元来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及《史记》中的 选文。 【原文再现】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 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 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 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 ――摘自《报任安书》 【素材评析】 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 需要支撑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 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等。而当 我们的人生也遇上了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适用话题】 《史记》 ,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 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 ” 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为了理想而 放弃尊严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适用话题有“坚强”“意志”“忍辱”“诚信”“心灵的 、 、 、 、 选择”“肩膀”“雕刻心中的天使”等。 、 、 【精彩范文】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2002 年高考江苏考生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 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 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 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 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 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 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 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 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 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 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 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 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 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 量与意味着的责任, 是的, 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 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课本作文素材 第 8 页 共 89 页 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 ?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 ?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 ?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 地活着。 ?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适用话题】 心灵的选择 【名师点拨】 运用情景再现法,将司马迁遭遇厄运的情景再次展现在读者面前;运用心理刻画法, 将司马迁为正义而替李陵辩护的心理通过作者的窥视刻画暴露出来;运用联想法,将司马 迁当时想到的一些具有相同命运的历史人物屈原和伯夷、叔齐的遭遇展现出来;让读者明 晰司马迁何去何从的思想动态。综合运用多种素材组合的方法,可以使文章内容丰满。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06 年高考山东考生 雾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儿为了盛开流下的汗水;水中望月,你看不见它的皎洁之下的 灰尘。世间的事情,全都是雾锁烟笼,想探求生命的真相,请以心为眼,躬行探求。 昭君?一个人、一方冢、一生探求。? 山如黛、沙如风。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着中华文明的青色,只是少了位 从群山中走出来的佳人。沙还是意欲吞人的黄沙,还是那隔着中原与塞外的飞沙,只是多 了位从中原走出来的佳人――昭君。人人都说塞外凄苦,那儿的人杀人如麻,但你不怕。 没有亲身经历,道听途说,可信吗?于是你毅然踏上了出塞的马车,一路微笑,你要用行 动向世人证明:世上的事,要亲身探看,方可相信。事实证明,你赢了。塞外荒凉,但民 风纯朴。你的躬行,为历史画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昭君,没有被表面迷住了双眼,你亲手用躬行打造了自己的未来。 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司马迁?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一个?真?字。? 当飞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 你便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 躬行铺垫成生命的厚程。一部《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 尽不实,道听流言,司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于是他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 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他把真相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 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 司马迁用他一生的躬行创下了万世不朽之篇章。史家绝唱当之无愧。 壮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东坡?高唱赤壁东风,你潇洒成千堆雪。?坟岗茫茫,醉射天狼,杨花愁点五分, 三分雄风浩荡,苏轼之才,自不必说,但让我五体投地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那一句?事 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的得名多有说法,却没有一个人去躬身探求, 除了他。他没有被表象所迷惑,没有被前人所扰,只是默默地验证。好一个苏轼,只为他 的躬行,我五体投地。苏轼的躬行,也许只是历史的插曲,但其人格由此可见。? 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思绪纷飞,穿越千年的繁荣尘杂,我不由感叹,绝知此事要躬行。? 仰望星星的人,总以为星星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才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面 对世事,万不可被其表面所迷惑,需躬身亲试,方能得其真。世间的万象炫人心目,请借 东海之水,洗尽迷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 【适用话题】 读《星星》的联想或感悟为话题(2006 高考山东作文题,材料作文) 【名师点拨】 俗话说:三个臭屁匠,抵个诸葛亮。这句话运用在作文素材技法里头就是以多胜少! 文章中连续使用了三个名人:昭君、司马迁、苏东坡的事例,让文章构成并列结构,从三 个角度阐述不被表象迷惑,要办好事情就要“躬行”的话题,使得内容丰富多彩,意蕴丰 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用司马迁的事例,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洗尽迷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的哲学 思索。文章化用典故及古诗文名句,信手拈来而又巧妙融会,真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 寻” 。 一生的回望 2005 高考河北考生课本作文素材 第 9 页 共 89 页 走出梦的深处,我听见的不再是花与黑夜唱尽的繁华。立于历史的浪尖,我看到了我 的选择,虽令时人惊讶,但我无怨亦无悔。 ――题记 当我望眼天空的寂寞时,划过天际的流星让我惊奇,暗夜竞被它撕破了。 当我立于云端之上,再次向我的曾经与未来望去,我感到耻辱的后半生让我在时人的 讥讽与嘲弄中彰显后世。 回望曾经,我只是觉得继承父亲的官职,平淡了却我的一生就是我的生命轨迹。可命 运像在捉弄我,又像在成全我,让我做了一些让时人也让自己出乎意料的事情。 当面对李陵背叛朝廷的谣言时,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出来为他辩白。那时我的心中波 涛翻滚, 久久不息。 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面对事实没有人申辩呢?难道他们真的不知情, 还是害怕看到皇上阴沉的脸?那个夜晚我辗转无眠, 一颗秉持公正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于是我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面见皇上,为李陵申辩!我不知道我将面临什么,只是觉 得这是我司马迁作为史官的职责。 这个惊人的举动换回的后果让国人吃惊、嘲笑,让我自己都觉得不敢相信。许多官员 总是谈笑似的说着我的在他们看来?可歌可泣?的行为。我并未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因 为内心深处的责任赋予我面对苦难的勇气。 面对既成的事实,我面前的路途似乎曲折而不平,我想到了死,可当我面对枯树刚吐 新芽时,心中便有一种莫名的躁动。步履江边,看到那奔腾的浪花,我感到生命本身就应 该是不断的与挫折碰击才能激起人生的华章。 想到父亲临逝前的千般叮嘱,我又做出了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残喘 于世!时人骂我,笑我,不解我的行为,可我知道历史是公正的,它会给我最公正的定位。 我看到屈原那洁白衣裙轻扬,让世人不解他为何这般地情痴楚国,可我知道,那是他的矢 志不渝的信念与追求;我看到仲尼被困时奋笔成就的《春秋》 ;我也看到孙子膑脚后,不 屈中修列的《兵法》…… 一切的一切都似过眼云烟。不是为了追求名留千古,也不是为了张扬自己,当我立于 云端回望我的一生,我无怨亦无悔。出人意料的,我失去了后半生的幸福;出人意料的, 我成就了史学华章。可这种种的惊奇,又似乎早已注定,因为我的心中拥有一腔热血,我 的生命长河中流淌着一泓不折不挠的清泉。 【适用话题】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名师点拨】 将叙述的人称变换一下,将他人的视觉变换成自己的叙述视觉,有利于心理的刻画, 有利于心理的表白。 文章一改常态第三人称叙述方式, 以自述的方式, 刻画司马迁的心灵; 以自述的方式,解剖司马迁自己的心理,真实可信。 文章以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自述的方式,反思一生的生活、思想和著述的 成就,结尾点明题意,切合了“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的话题精神。文章中人物的形象、 思想情感、心理变化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写得细腻丰满,合情合理,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 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以大义为重、战胜痛苦耻辱最终青史留名的光辉艺术形象。这个形象 饱满动人,撼人心魄,可敬可叹。 ●诸葛亮 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将鼎 足三分, 烧博望, 借东风, 擒孟获, 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 故与关羽之 “义绝” 、 曹操之“奸绝”合称三绝。 诸葛亮执法严明,情义深重,勇于自责。有情而不枉法,执法而不忘情。这才是有血 有肉的诸葛孔明,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孔明!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我们才会由衷赞 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我们曾学过《出师表》 《失街亭》(《三国演义》)《蜀相》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涉及一 个人物――诸葛亮。 【原文再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 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摘自《出师表》 【素材评析】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 是千古传颂的佳话。 人们在甚赞诸葛亮的况世奇才的同时,课本作文素材 第 10 页 共 89 页 也甚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自从自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 生已任,正如杜甫所写“三顾频烦天下济,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死,长使英雄泪 满襟襟” ,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话题】 诸葛亮博学多才,担任蜀相期间,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 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适用话题有: “忠诚”“谦虚与成就”“大智若愚与成功” 、 、 、 “肩膀”等。诸葛亮对刘备的忠信历来被大家传为美谈,此事例适合话题“诚信” ;诸葛 亮不听刘备临终忠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适合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知” 等。 【精彩范文】 抓住根本看轻其余 2006 年高考福建考生 草船借箭是千古流传的佳话,这篇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特别是将三国中几 位重要人物刻画得逼真传神,将主角诸葛亮的智慧与肚量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还有周 瑜的嫉贤妒能,鲁肃的老实巴交,曹操的疑神疑鬼……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因此, 这样经久不衰的典故往往会引来更多的关注, 有人提出借箭不足十万支的话题也就不足为 奇了。 众所周知,故事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十万支箭三天交清,否则治罪。这不能不让人 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大雾飘散,曹军箭少,就很有可能是诸 葛亮白忙一场,最后让周瑜抓住把柄。?其实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清楚哪些是重 点,哪些是次要,人们常批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那么,拘泥于借箭够不够十 万支,也就分不清主流与支流之嫌了。故事要体现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一 做法就是文章的重点。仅凭这一项就足以让众人心服口服,假设诸葛亮只借箭八万支,或 者五万支,想必众人也会为他的机敏大胆所征服,还有人会给他治罪吗?周瑜必定是甘拜 下风,自叹不如,毕竟想不出如此计策的周瑜是没有脸面就箭的数量说三道四的。 因此, 作为比周瑜还不如的我们, 是不应该为足不足十万支争得面红耳赤的。 要知道, 我们看到的是草船借箭,而不是十万支。?哲学的辩证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说, 我们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已经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古人和今人一样有理由抓住事 物的本质,唐朝时有一位白袍将军薛仁贵,用兵如神,为唐王朝攻取辽东。大唐天子笑逐 颜开: ?我不喜欢得辽东,喜欢得将军。 ?唐天子是聪明的,他懂得,拥有一位用兵如神的 将才,何愁天下不定??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我们应保持 清醒的头脑、锐利的目光和敏捷的身手,抓住问题的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 ?数学题, 什么 X 啦,Y 啦,都只是一只逃窜的狐狸,你只要抓住它,就完成了一次打猎。 ?我们的 生活中也充满了?狐狸? ,要做一名合理的猎人就不应该被路边的风景所吸引,也不要被 拦路的荆棘所吓住,更不能因为一些小利益而放弃了大原则。?当我们学会抓住根本时, 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离成功也不远了。到那时,十万支箭,八万支箭,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我们懂得了草船借箭的智慧。? 【适用话题】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枝 【名师点拨】 专注一个人物, 将一个人物的众多故事联系起来, 并且与他相关的人物故事横向对比, 让文章的内容丰满起来,这也是【素材运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把这种【素材运用】的方 法叫做纵横交错法。本文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周瑜的嫉贤妒能,鲁肃的老实巴交, 曹操的疑神疑鬼进行对比,同时将诸葛亮的智慧与薛仁贵的智慧纵向对比,丰富素材,丰 富内容,突出主体。 入不出兮我心伤 ――诸葛亮的自白 2005 年高考湖北考生 作为一个出生在汉末乱世的普通百姓,我是不幸的;但是,我拥有诸葛玄这样一位叔 父,又是我的大幸。由于我这位叔父与荆州牧刘表的故旧关系,我们得以从故乡琅邪迁来 较为安定的荆州,在襄阳城西的隆中有了一块土地定居下来。我叔父去世后,我和我弟弟 诸葛均便以耕读为业,还交上了崔州平、徐元直等几个可称为一时人杰的朋友,日子倒也 过得逍遥。虽然我在当地也还有一点微名,甚至被人谬称为?卧龙? ,但我没有想到去入 仕做一番事业,以求闻达于诸侯。只想安安静静地隐居于垄亩之中,与一家人平平安安地 苟全性命于乱世。 可是,事情就坏在我的朋友徐元直的身上。他自己去投奔了流落到荆州的左将军、皇 叔刘备,又不能善始善终,临离开刘备之前又郑重其事地向刘备推荐了我。我知道这个刘 备一直是想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来争夺天下的,只不过是当时力量太弱小,锋芒还没课本作文素材 第 11 页 共 89 页 有暴露出来而已。而曹操已消灭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他本人 的出众韬略,统一天下只是略需时日了。我当然不愿出来趟这河浑水,逆天命而行,再让 天下生民遭受战乱之苦。因此刘备前两次造访我的茅庐的时候,我事先都故意回避了。可 惜,他第三次去的时候,我没有得到信息,正好在家里被他撞个正着。刘备的谦恭有礼, 诚心诚意也确实感动了我。况且,想到先贤们所说的?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建功立业 的欲望使我昏昏然了。于是,历史上又多了一个风云际会的美好传说。我当时就在我的茅 庐里发表了那个有名的?隆中对? ,给刘备今后的奋斗指明了方向。随后,在刘备的苦苦 哀求下,我答应了随他入仕,辅助他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 我平素最仰慕的人,其实并不是管仲和乐毅,而是?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张良辅助 高皇帝夺得了天下,不贪功,不恋位,既能入更能出,全身而退,得以尽享其天年。不像 另一杰的韩信,入而不能出,最终身死未央宫一妇人之手,哀哉!我并不是贪恋禄位的人, 因此,我当时还有一个如意算盘:以张良为榜样,待功成名就之后即全身而退。 可是,我的算盘打错了。自我入仕之后,屡屡处于危难之中。先是赤壁一战,幸亏我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江东孙权,结成孙吴联军,又得上天助我,吹得好东风,这才一把火 把曹操烧回北方,得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后来,庞统助刘备入川,贪功而操之过急, 被张任射死在落凤坡,刘备在川中进退两难,我不得不把荆州交给我并不放心的关羽而亲 自入川相助。刚刚夺得川中地区不久,志大才疏的关羽又失去了荆州并身死人手,使吴蜀 联盟被破坏,更使我在?隆中对?中所制定的战略方针再也无法实行。随后,刘备不听劝 告,执意要伐吴为关羽报仇,以致在夷陵被东吴陆逊打得大败,损失几十万大军,严重动 摇了国家的根本,蜀国从此一蹶不振。在这些时候, 我欲退不甘,也根本不可能抽身而退。 刘备死后,我受托孤之重任,为全名节,我更不可能全身而退了。只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 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现在,我快要走到我的生命的尽头了,回顾我的一辈子,我后悔我不该入仕,更不该 入而不出,一切无非?是非成败转头空? 。我虽然能入乎其内,一辈子风云激荡,虎虎有 生气,可我毕竟不能出乎其外,终究缺乏张良那样真正的高人高致。更让我痛心的是历史 没有逃出?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数十年?的恶性循环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 给天下百姓特别是川中百姓多带来了几十年的战乱! 希望我能入而不能出的教训能给后代 的?英雄们?以启示,不要逆天命而行,徒使天下生灵涂炭!知我罪我,任由后人吧!乃 作歌曰: 油尽灯枯兮吾将亡,蓦然回首兮心彷徨。 汲汲营营兮兴刘梦,劳苦百姓兮上战场。 入不出兮三十载,使天下纷乱兮断人肠! 【适用话题】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2005 年湖北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名师点拨】 变换叙事视觉,变换叙事人称,一改常见的议论,他人的叙事方式,换成第一人称的 叙事方式,让故事的主人公自己出场,自己叙说自己的故事,显然比他人叙事更加亲切可 信。文章通过诸葛亮的心理表白,叙事了他自己出山的经历,通过诸葛亮的口介绍了当时 三国的现状,和他自己最终未能完成大业的遗憾心理。 让历史来回答 2004 年高考重庆考生 人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蜀汉丞相诸葛亮 地点:超于尘世之外 来自马其顿的鹰啊!展开你黑色的翅膀,带来一种异地的苍凉。我忠诚的子民,我要 把爱琴海的波涛,宣泄在这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我记住每一句话,在阳光的照耀下,黑色 的羽毛发出夺人的光芒。那不是黑色的幽灵,是热忱的渴望,我能展翅万里。但眼前沙漠 的荒芜,却激起我万分恐慌。 亚历山大 (抬起头来):一个伟大的帝国昙花一现。与史诗般的歌颂与黎明的企盼相 差甚远。告诉我期盼的魔力,到达得了胜利的彼岸?前面一位深思的朋友,或许能打破心 里的浮冰。 亚 (径直走过去):你好,朋友,打扰你的思考。看你洒脱的外表,胸中必然荡漾着 智慧的波涛。请你给我指点迷津,告诉我人们的期望,是否在自己的高度面前无力苍白? 是认识自我,还是沉醉、期望下目光的殷红? 诸葛亮 (一摇鹅毛扇):看你如此英姿勃勃,似乎有大志未展。告诉我你的经历,或 许能为你指点一二。 亚 (遥望苍天):继承了父辈的遗志,高举着希腊文化燃烧的火把,我挥戈东进,三 年让庞大的波斯土崩瓦解。我认为我是?王中之王? ,或许是战神的下凡,手执宙斯的长 剑,划破岁月的迷茫,每一个人都认为我是希腊文化的使者,应该让每一片天地都永载伯课本作文素材 第 12 页 共 89 页 罗奔尼撒精神的精髓。 诸 (长叹一声):看来你壮志未酬,未能实现臣民们的鸿愿,我与你同病相怜,不过 我违背众人的意愿,想翻开历史新的一篇。 亚 如此宏大的气魄,让我叹为观止。不过你是否对自己认识清醒,但愿不是意气用 事而留下终身的遗憾。 诸 我周围贫民弱,但我不愿它偎依在强权之下延口残喘。起倾国之兵,先平南蛮。 北伐强魏,六出祁山,光复中原。强国为之色变,蜀人为之欢欣。但我展不开壮阔的波澜, 不是技不如人,实在力不从心,眼看到手的成功,却触摸不到他 的半分衣搂。它绝情的 冷漠,我痛苦的眼神,最后不过是一滴浊泪,滴落在我的眼前。 亚 这是英雄的悲哀,伊利亚特上的硝烟,不是阿伽门农的勉力而行,马托松平原上 的兵戈,也不是雅典人无力地挣扎,他们都实现了愿望,哪像你我的黯自神伤. 诸 你的昏民为你这位明主而骄傲,他们要你开疆扩土,续写史诗般的神话。而我的属 下皆劝我三思而行,战局的延续支撑不到我合眼的瞬间。或许我们都未认识自己,不知世 界之大,不识前途之险,留下的也不是遗憾,也找不到圆满的评判。 在他人的期望中仓促行事, 在他人的劝阻下一意孤行。 谁是谁非, 在于对自己的把握, 不是拿起笔,而是用自己的轮廓,描绘坦荡的明天。 ――后记 【适用话题】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 【名师点拨】 穿越时空, 让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有同等抱负思想的人物组合, 容易被阅卷老师接受。 在一起这篇文章用两个历史历史人物,亚历山大和诸葛亮,分别从二人的对话中揭示了话 题。亚历山大和诸葛亮都在顺应他人的期望时遭遇挫折和失败,就说明:在他人的期望中 仓促行事是不对的。文章精巧地把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历史人物放到一起,让他们通过自 己的话来讲自己对他人期望的看法,表达灵活,耐人寻味。 ●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 负我” ,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 , 谁都知道是指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 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 丰富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学过的《观苍海》 《龟虽寿》 《短歌行》 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 【原文再现】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 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课本作文素材 第 13 页 共 89 页 调“唯才是举” ,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 、 、 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曹操狡诈多变,性格 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适用话题有“智慧与狡猾”“理想”“抱负”及“诚信”“生无所 、 、 、 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等。 、 、 【精彩范文】 致曹操的一封信 2004 年高考全国卷考生 孟德君: 悠悠千载,别来无恙否?千载之后,您的枭雄气慨仍让晚辈钦佩万分,你横槊高歌, 你长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时,眉宇中流露出的求才若渴的神 情,仍让我想后心有余香。可是――孟德,我仍觉得您性格中有一极大弱点,这虽没阻止 您最终成功,却至少使您的时间推后了。 您对?人言?的态度错了!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 ,三把大火烧出了刘氏基业,可是赤壁一战让 您狼狈不堪,那把火烧在你的心头啊!您叹息,可您又可曾细想,失败之源是过分相信人 言啊――?北兵不善水战,宜用铁链子,船只,则行之平稳,丞相之成功之日亦不远矣? ――那个与卧龙齐名的人口舌生花,您敬若神明,可最终…… 的确?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 。但相信一切是一个人致命的错误。 是的,赤壁一役让您清醒了一点,可您又犯了又一种错,那就是――怀疑一切。 杨修乃千古名士, 对您又忠心耿耿, 偶尔有点恃才放旷, 可人无完人啊! 您最终以 ?扰 乱军心?之名杀之,使贤良之士心寒。您为什么杀他?是他对着被您?梦中?杀死的近侍 痛哭?丞相非在梦中,君在梦中耳?时下的祸根吧?他说的没错!您怀疑任何人又表现在 ――杨修细陈?鸡肋?之涵意时,您就该放弃这?食之无味?的一战,可您又过分刚愎自 用,执着进军,可最终却几乎丢丁性命。赛纳克说: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 是一样的? ,您就犯了这个错误啊! 但丁有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话虽自信,但是却忽略了一件事:人该常 听别人的意见。人啊, ?应当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 所以,孟德君,小女子有一言进上:别人的意见,当听则听,自己的自信,当信才信, 别被人言遮望眼,亦防自信扫慧云。 无知晚辈,出言放肆,尚请见谅。无知言论, 请君斟酌,认为有理,可信则信!认为无理亦可弃于案头,哂笑即可。 顺祝身安! 无知后生:XXX 敬上 XX 年 XX 月 XX 日 【适用话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名师点拨】 用书信形式,采取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的方式,可以拉近阅卷老师的距离,同时使人物 形象更加鲜活。以一“小女子”身份直陈“你对‘人言’的态度错了! ”真可谓“出言放 肆” !作者注意谏言委婉开篇,先褒扬其功德,在曹操或许沾沾自喜时当头棒喝!虽出言 大胆,却又因精熟三国,依靠丰富的论据说得句句在理,字字有情。曹操泉下有知,当为 之汗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004 年高考福建考生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 ?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 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 ,京剧当中的白脸, 《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 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 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曹操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 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 。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 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苛,行刺失败,董课本作文素材 第 14 页 共 89 页 卓怀疑他时他又临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 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 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 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 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 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 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象贤? ,刘禅宠信宦官, 难脱前朝柽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汉贼??乱臣?的 、 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大子以令诸侯? ,这一切 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高唱?山不 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 ,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 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 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刻的惩罚制度,让李 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 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适用话题】 选择所列举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文章 【名师点拨】 运用逆向思维,对历史人物进行大胆评说,是一种聪明的写作方式。文章难能可贵的 是作者没有受到世俗看法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作者认为, “曹操是一个强 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 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操这位集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于一身的枭雄,之所以 会招来“汉贼”“乱臣”的骂名,是因为“ 、 ‘汉贼’ ‘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 忠的愚民的缰索” 。这样的看法是非常有见地的,因而对曹操的评价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 是一篇精彩出色的人物述评。 曹操遗书 2004 年高考全国卷Ⅰ考生 曹丕吾儿: 呜呼,为父大去之日不远矣!于此海内战乱纷仍、国家鼎足三分之时,吾委实不忍撒 手而去。想当年吾雄心勃勃,欲拯万民于水火,一统华夏,建宏图大业。如此夙愿,今日 将成泡影。天乎?人乎?而今已乎!父死不瞑目也! 人言: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父有紧要之言欲告于汝,望 汝切记! 甲子年,黄巾作乱。吾挺身而出,集思广益,与众多仁人义士并肩携手,齐心协力, 斩贼首级万余,终大破之,故得以入朝为官。后吾败袁术,诛吕布,身居宰相之高位,挟 天子以令诸侯,欲定天下。 袁绍恐吾势大,率兵四十余万来攻,决于官渡。其时吾兵微将寡,粮草不济,世人莫 不以吾必败。然吾了无惧意,欣纳谋士雅言,从长计议,与绍巧妙周旋。时许攸?屈身袁 绍,言不听,计不从? 。方其来投,吾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攸出奇计,献良策, 吾军智劫乌巢,火烧粮草,遏绝退路,令绍首尾无暇相顾,终获全胜。自古及今,以寡敌 众、以弱克强者寥寥,然吾创此奇迹,岂不快哉! 后,吾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 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与孙刘联军决于赤壁。 此时北方初定,诸侯或死或降,天下与吾争雄者,唯孙权、刘备而已。然其兵卒之和 亦不过五万,吾自以孙刘必败,一统江山指日可待,遂妄自尊大,盲目自信。又轻信庸碌 辈蒋干之语,误中庞统连环奸计,拒纳其他谋士之谏,被周瑜小儿、诸葛村夫火烧战船, 八十余万大军顷刻烟焰张天,岂不痛哉!吾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至走投无路。后败走 华容,险些丧命,徒留笑柄。 此奇耻大辱,吾没齿不忘!回朝后反复自念,始知刚愎自用,轻信偏听,拒谏饰非, 祸莫大焉! 曹丕吾儿,为父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渐灭,止有孙权、刘备,未曾剿除,余皆不 足为虑。而今不起,引以为憾。未竟事业,望汝继承。汝当记取父之教训,遇事不可妄自 尊大,自以为是,亦不可忠奸不分,是非莫辨,偏听轻信,切勿重蹈父之覆辙。临终遗言, 儿其切记。勉之!勉之! 父字 建安二十四年冬课本作文素材 第 15 页 共 89 页 【适用话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名师点拨】 忠实原文,但是又要有所突破。从古典名著中取材,就意味着“带着镣铐跳舞” :既 不能严重违背原著基本内容,犯常识性的错误;又不能脱离话题范围,离题万里。如何处 理好二者的关系,本文给我们提供了范例。首先,作者非常熟悉《三国演义》 ,原著中的 情节、人物,乃至重要历史事件准确的时间、细节和人物的性格,甚至某些原文词句,都 了如指掌,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其次,文章始终扣住话题,不蔓不枝,紧紧围绕话 题选取材料,展开论述,除此一概不涉及。本文实际是借名著之材料,表达作者自己对话 题的看法,这正是文章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苏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 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 ―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 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 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这些事例适合话题“肩膀” 、 “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达与成功”“宽容与成就”等苏轼, 、 、 《题西林壁》 《明 月几时有》 《赤壁怀古》 《江城子》 《赤壁赋》等(高中语文第三册),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 文。 【原文再现】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 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摘自《赤壁赋》 【素材评析】 《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选文中他 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 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 且天地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人 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适用话题】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 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 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性格特点适合话题 “丰碑”“谈意气”“沉 、 、 稳与灵动”“高洁与志气”等。 、 【精彩范文】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定风波 2005 高考全国卷考生 一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 啪啦的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 片人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 有的撩起衣襟, 擦拭不断打在脸上的雨水; 有的小心翼翼, 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引来 一阵惊叫……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人们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苏轼微醺,走在后面。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全 然不像汴梁城里的那些宽阔而平坦的大路。 汴梁,唉――他已经离开很久了。课本作文素材 第 16 页 共 89 页 二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 啪啦的打在房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 人声喧哗……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推搡搡弄上了囚车。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他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街上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这个 曾经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 大路上,一辆囚车在穿行,雨在他眼前下着,雨水在他心中流着…… 三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 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 晴朗之后遭风雨。 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 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 ?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 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 间云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 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适用话题】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名师点拨】 这篇文章选材于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文章将词的意境具体化,写苏轼 在沙湖道中经历了一场出乎意料的雨,暗示人生中的意外风雨,意外波折,又写苏轼在风 雨中顿悟,他看透了世事,看透了人生的一种必然: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任何人 生的挫折都将成为过去。以苏轼的豁达而有此感悟是一种必然,是一种情理之中。 文章选材独到,构思精巧,对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分析精准,因而在依托《定风波》原 词的基础上可以游刃有余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文章的第一部分几乎就是原词的精 装再现。作者将苏轼在沙湖道中的境遇具体细致的描绘出来,使读者身临其境。第二部分 则完全是合理臆想,依托原词,对乌台诗案前苏轼被擒的场景进行大胆想象,使之与眼前 的景象形成关联:人生的风雨与现实的风雨。由此引发心灵上的呼应,促成本文观点的形 成。 细致的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些描写细腻美好,深得原词的韵味;这些描写目的 明确,词词句句无不为主旨服务。结构清晰是文章的另一个特色, 两大主体结构既体现 了原词的风貌,又形成了内容上的关联,深刻地揭示了主旨。 肩膀 2006 年高考辽宁考生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 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岗,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 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 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 又看见她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 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 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 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 来被人传诵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思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岗,他 挽弓射箭,呼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勋 章。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他的裣衽微张, 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 国的铁胆丹心,用肩膀承担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忠心与道 义用肩挑!他泼墨写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持节云中,何日遣课本作文素材 第 17 页 共 89 页 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祖国的忠心。 他满腔的报效祖国的热血被群小破坏殆尽,他被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到密州, 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他却执著地挂念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却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扛在肩膀 上,兴修水利,解缓灾役,他如此坦荡的胸怀,没有装下半分勾心斗角的邪气,却将社稷 与百姓放在比得失宠辱还重要的位Z。他用他的肩膀,撑起热爱生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 心,用他的肩膀担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志。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民计民生的大任。 古代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很多,但拥有如此厚实肩膀的人只有苏轼一个。陶渊明只愿躲 进精神的桃花源,却把一片污浊留给世间,自己独享清闲;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慨叹的确 沉重,但却放弃了用肩膀承担为民造福的重任;陆游和辛弃疾却把挫折放在第一位,不免 惆怅满怀,壮志未酬鬓发先白,给人的感觉是肩膀弱不禁风……只有苏轼有如此厚实的肩 膀,上关百姓国家,下系骨肉情怀。 仰望苏轼的肩膀,那是一座山…… 【适用话题】 肩膀 【名师点拨】 文化作文是一座山,文化作文是一条河。山可以横看成林侧成峰,河则奔流到海不停 息。文化名人就好像是这座大山,文化文人就好像这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文章侧重引用苏 轼的三首诗,表现苏轼的三个不同时期肩负的不同使命,同时文章又能将苏轼与众多的历 史名人进行横向对比,突出苏轼的肩膀厚实,宽大,能够承担个人和历史的大任。 风雨任平生 2004 年高考福建考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 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 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无阻, ?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 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 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阔达的心去面 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 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 、 、 、 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用美酒来面 对如画江山,如梦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 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的简单的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掉 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 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 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念家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 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 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 风雨的一生得以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豁达的心 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适用话题】 所给人物或文学形象中选择一个作话题 【名师点拨】 描述诗人的一生,诗句引用,适当点评,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将一个名人的故事演绎 得深刻无比。作者思路清晰,文采飞扬,以敏捷有致的文笔,给我们讲述了豪放派大诗人 苏东坡的当官为政。在遭贬时,他心胸豁达,仍然兢兢业业为民办实事;在受排挤时,他 依然坦然大度, 写下许多优秀诗篇??善用修辞是本文一大特色, 开篇就用一串 “造就了” 的“顶真”句,气势不同凡响。 ●李清照课本作文素材 第 18 页 共 89 页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 1127 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 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 四处流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 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 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 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 “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 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 《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原文再现】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素材评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 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声声慢》 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者深重的哀愁 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 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 意义。 【适用话题】 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东”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 “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 、 、 、 的灵动”“纪念”等。 、 【精彩范文】 行走在铭记与忘却的边缘 2005 年高考全国卷考生 我们在逐渐失去所有的记忆,名字是,年龄是,连爱过或痛恨过的人也是…… DDD题记 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里的一句台词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 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 谁知道李清照在铭记与忘却之间穿行,繁华的风景与似真似幻的光线汇成一种孤寂, 旧日的欢乐光阴沉淀成一缕轻烟, 多少日子, 李清照走在贴满伤感诗意的屋子里, 一个人, 拖着长长的影子,寂静地游荡。仿佛一条美丽孤独的鱼, 红藕香残! 花自飘零水自流! 凄凄惨惨戚戚! 我多想对她说,忘了吧!找一个新的李清照! 你为什么不可以忘记一切,只记得你喜欢荷下划船!却把香梅嗅? 可人的记忆是一种很奇怪的载体,往往你越想忘的越不会忘记,越想铭记的却越是慢 慢变得不再明晰。 所以,也许,有的时候,重新开始一次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 可是当本应有的铭记变成了难以遗忘美丽伤疤,生命的意义原来都是凄芜的荒凉。 是的,记忆消失,灵魂也会消失。李清照如恋恋风尘中迷离的蝴蝶,在铭记与遗忘的 夹隙中寻找着爱的自由,她的爱没有明天可以停留。 …… 《东邪西毒》里说,当你不能拥有的时候,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不再遗忘。 时光不再,只是,幸好还有一息尚存的回忆让她可以重回那些去过的老地方,幻想着 牵已经离散的爱人的手去指点片片星光,那片温柔的荷花还在记录着他们的故事,刻下他 们曾经留下的划船时的笑语,以及粉身碎骨般的爱恋。 听说鱼的记忆只有 7 秒,7 秒之后便又是一个隔世的轮回,7 秒之后忘掉曾经的声色 光影,重新投入到一个新的世界里安身立命。 它是否真的愿意忘记 7 秒前曾经与另一条鱼擦身而过, 愿意割舍 7 秒前曾经嬉戏熟悉 的水池泽国? 我们也不知道李清照的痛苦!她是怎样在铭记与忘却的边缘行走的!课本作文素材 第 19 页 共 89 页 虽然鱼有 7 秒的回忆, 可重要的是, 只要下一个 7 秒如果他还在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 就还有新的回忆可以铭记。 我只祈祷:假如我们也会遗忘,但至少我们曾经一起哭过,一起笑过,一起到过那些 美丽的地方。 【适用话题】 忘记和铭记 【名师点拨】 将一个名人的诗词和故事作为文章的线索,将后人对“铭记与忘却”的理解,来透视 诗人李清照的心路历程;引用电影《东邪西毒》里的名台词,透视诗人的伤感与孤寂,古 今题材综合,不失是一种【素材运用】的高明手法。 诗人〃明月〃黄花 2004 年高考重庆考生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半生的魔法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