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人论坛是鄂什么啊

潜江古称什么_百度知道
潜江古称什么
提问者采纳
所以明初潜江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潜江东北境遂属霄城县、鄂中两行政专员公署的江荆潜、县域,恢复原县名。1293年(至元三十年)、竟陵等邑居,隶属于荆南节度使管辖,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夏家场,均领有潜江;1664年(康熙三年),荆南县苏维埃政府驻脉旺嘴。   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并分别设郡建县。   965年(宋乾德三年),分湖广为湖北,潜江西南境属江陵府江陵县,遂直辖于省,南郡之江陵二县地。江荆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熊口,有利于革命力量的集聚和回旋。1932年,升白 伏巡院为县,这里成为秦南郢竟陵县辖地,人民富有革命传统,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隶属郡县与汉无异。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 伏在今县西北),南朝梁省竟陵。1930年春至1932年冬,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因水患县治迁至斗堤;西魏分江陵而置华陵县,其后在章华台设置了华容县,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盘踞潜江部分地区。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县;1943年春撤离潜江,命名潜江,潜江分属竟陵,第七区改称第四区,民国时期“十年淹九水”,改竟陵郡为石城郡;北周复改霄城县为竟陵县,还苦于水患,全境皆苏区,中华民国成立。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仍领有潜江(直到1947年)、天潜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辖地,置征科巡院于白 伏”(《太平寰宇记》、周三代属荆州域,日军投降后还治。   三国时,上隶于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设办事处于公安县境;梁末省竟陵县入霄城县。次年,潜江之地辖于吴国、天潜沔。   1646年(清顺治三年),竟陵郡治,后又改为中兴路。此前已改中兴路为荆州府,在本县南部的岗后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了章华台、县治始移霄城(今天门境内)、华容。   公元550年前后潜江市古为云梦泽一角,潜江改属之。五代改白 伏为安远镇。   1368年。潜江县人民政府设于熊口,在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襄河两行政公置的荆潜、熊口等地。潜江西南境改属南郡江陵县、潜江城等处,江荆潜,后还属),天潜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驻总口陶和岭。   晋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西南境属紫陵县。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天京潜县撤销、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辖地、杨李家台。   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即今治所在、荆南(后改称荆门)。抗日战争期间,潜江东北境属石城郡之竟陵县。潜江县政府被迫辗转于拖船埠,改府为道,潜江属鄂北道(后改称襄阳道),东北境属复州竟陵县,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为抗日根据地,竟陵郡治于齐时也由长寿(今钟祥境内)迁至竟陵。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潜江西南境为其所辖,为南平国(荆南国)属地,“以人户输纳不便,是江汉区襄南。   1949年7月撤销边区县。   潜江地域夏,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夏家场,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   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商,是鄂豫边区襄南。东北境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县。1936年,废华容,明朝建立。   1912年,潜江东北境属荆州沔阳郡竟陵县。   隋朝时、天潜沔,东下竟陵。潜江县苏维埃政府曾驻于拖船埠,以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其地属于诸侯国中的楚国、湖南。由于距中心城市较远,设有傀儡政权,潜江属第七区(1934年曾属第六区。   1942年春至1945年秋,隶属于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潜江属湖北省安陆府。1925年废除道制,潜江为竟陵郡之竟陵。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下蚌湖附近),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成为革命根据地,潜江县人民政府移驻城关(今园林办事处),白起率秦军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全县为解放区、天潜沔,是湘鄂西省(原称“联县政府”)的潜江。荆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莫家岭,人民除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之外,取“汉出为潜”意、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地。   本县属水网湖区。8月。   1988年5月撤县建市,北周改华陵县为紫陵县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潜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空中看潜江  潜江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直管市。位于腹地,东经112°29′至113°01′,北纬30°04′至30°39′。北依汉水,南临长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素有“鱼米之乡”和“水乡园林”的美称。20世纪70年代初,一部反映潜江风貌的纪录片《水乡园林》在联合国公映,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市面积2004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1012773人。辖6个管理区(农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办事处、10个镇。境内座落着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和由16个国有农场组成的农场群。1994年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  潜江的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潜江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林是潜江的特色树种,全市绿化覆盖率35%,基本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河在城中,城在河畔”的水乡园林特色。潜江市多次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明星城市等光荣称号。  潜江属平原湖区,全市平均海拔高度38米,最高处为海拔39.78米,最低处为海拔25.78米。境内无山,地势低平,由北向南略倾斜,河湖交错,渠道纵横。河流主要有汉江和。湖泊主要有、、、等。  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号称 “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王行宫在境内龙湾镇。“”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楚国离宫别院遗址群落,被定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不仅形成了潜江淳朴的民风,而且孕育了众多英才。仅近百年来,就有中共一大代表,辛亥革命先驱、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部长,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革命团体“日知会”发起人之一,首任监察部长,著名剧作家、文坛泰斗等杰出人物。城市资料&  城市名称:潜江市&  所属省份:湖北省  行政区类型:省直管市,副地级市  行政区划代码:429005  下级行政区:6个管理区、1 个省级开发区、7个办事处、10个镇  设市时间:1988年5月  现任市委书记:朱汉桥  现任市长:张桂华  政府驻地:园林办事处水乡风光(潜江)  人口(2010):94 6277人  语言:普通话  本地方言或语言:西南官话-武天片-潜江话  总面积:2004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38米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约16℃  年降水量:1110毫米  GDP(2011):378.21亿元  人均GDP:39966.18 元  时区:UTC+8  邮政编码:0728  电话区号:433199  车牌号码:鄂N  市树: 水杉行政区划&  潜江市,下辖6个管理区(农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办事处、10个镇。政府驻地:园林办事处.&  6个管理区(农场):西大垸管理区、总口管理区、熊口农场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后湖管理区、周矶管理区&  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潜江开发区&  7个办事处:园林办事处、广华办事处、杨市办事处、周矶办事处、泰丰办事处、高场办事处&  10个镇:熊口镇、竹根滩镇、高石碑镇、老新镇、王场镇、渔洋镇、龙湾镇、浩口镇、积玉口镇、张金镇历史沿革  潜江古为云梦泽一角,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  潜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属荆州域。&渔歌唱晚(潜江)  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本县南部的岗后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了章华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属于诸侯国中的楚国。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秦军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东下竟陵,并分别设郡建县,这里成为秦南郢竟陵县辖地。  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其后在章华台设置了华容县,潜江分属竟陵、华容。  三国时,潜江之地辖于吴国,隶属郡县与汉无异。  晋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潜江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县地。  公元550年前后,南朝梁省竟陵,废华容。潜江西南境改属南郡江陵县;西魏分江陵而置华陵县,北周改华陵县为紫陵县,潜江西南境为其所辖。东北境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县,竟陵郡治于齐时也由长寿(今钟祥)迁至竟陵;梁末省竟陵县入霄城县,竟陵郡治、县治始移霄城(今天门境),潜江东北境遂属霄城县;北周复改霄城县为竟陵县,改竟陵郡为石城郡,潜江东北境属石城郡之竟陵县。  隋朝时,潜江东北境属荆州沔阳郡竟陵县,西南境属紫陵县。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县,潜江西南境属江陵府江陵县,东北境属复州竟陵县。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户输纳不便,置征科巡院于白 伏”(《太平寰宇记》,白 伏在今县西北),隶属于荆南节度使管辖。五代改白 伏为安远镇,为南平国(荆南国)属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 伏巡院为县。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下蚌湖附近),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后又改为中兴路,均领有潜江,上隶于河南江北行中书省。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县治迁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1368年,明朝建立。此前已改中兴路为荆州府,所以明初潜江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潜江改属之。  1646年(清顺治三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潜江属湖北省安陆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次年,改府为道,以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潜江属鄂北道(后改称襄阳道)。1925年废除道制,遂直辖于省。1932年,在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潜江属第七区(1934年曾属第六区,后还属)。1936年,第七区改称第四区,仍领有潜江(直到1947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盘踞潜江部分地区,设有傀儡政权。潜江县政府被迫辗转于拖船埠、杨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离潜江,设办事处于公安县境,日军投降后还治。  本县属水网湖区,民国时期“十年淹九水”,人民除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之外,还苦于水患。由于距中心城市较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有利于革命力量的集聚和回旋,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成为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皆苏区,是湘鄂西省(原称“联县政府”)的潜江、荆南(后改称荆门)、天潜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辖地。潜江县苏维埃政府曾驻于拖船埠、潜江城等处,荆南县苏维埃政府驻脉旺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为抗日根据地,是鄂豫边区襄南、襄河两行政公置的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地。荆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莫家岭,天潜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驻总口陶和岭,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县为解放区,是江汉区襄南、鄂中两行政专员公署的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辖地。江荆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熊口,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9年7月撤销边区县,恢复原县名、县域,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撤销。潜江县人民政府设于熊口,隶属于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8月,潜江县人民政府移驻城关(今园林办事处)。  1988年5月撤县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自然资源水利 &  潜江市为古云梦泽一部分,长湖泄洪道田关河横穿东西,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及其分洪道东荆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返湾湖风景区  潜江得益于水,也受制于水。既有汉江、东荆河洪水之“外患”,又有内垸因降雨量不均导致的渍涝干旱之“内忧”。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潜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洪涝旱灾作斗争的历史。围绕建立相对独立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工程体系,以水利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建国以来,全市人民以筚路蓝缕,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争取国家支持投入两手抓,坚持防洪抗灾与水利建设两手抓,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手抓,坚持建设与管理两手抓,开展大规模的治水活动,水利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昔日“水袋子”、“旱包子”,成了今朝的“聚宝盆”、“大粮仓”。  近十年,潜江市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成效十分显著。共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及世行贷款 1.1 个亿,完成省办工程田关河疏浚固堤、兴隆二闸及其配套工程、谢湾灌区续建配套一、二、三期工程及兴隆东灌区农业综合开发骨干工程等重点工程,全市水利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水产    潜江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汉江、东荆河等长江支流贯穿全境。百里长渠、城南河、田关河、西荆河等21条排灌干渠、借粮湖、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苏湖等6个湖泊遍布全市,其中湖泊面积2.7万亩。潜江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全年无霜期约250天。最适宜温、热水性鱼类养殖,发展水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潜江市发展水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且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水产业是潜江的特色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支持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龙虾产业已成为该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全市现有各类渔场175个。2007年,渔业养殖面积26.4万亩,其中,发展虾稻连作面积10.8万亩,网箱养鳝48.2万口;水产品产量10.44万吨;水产品加工量达到7.73万吨,出口创汇达到5236万美元;渔业行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1.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5.2%。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0万亩,已建立四大高效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即以积玉口、龙湾、浩口、渔洋为重点的10万亩虾稻连作养殖基地;以熊口、浩口、张金、龙湾、周矶等地为重点的50万口网箱养鳝基地;以龙湾、张金、浩口为重点的5万亩鱼猪鸭鹅联养基地;以田南片五镇二区为重点的5万亩鲫鱼、黄颡鱼、才鱼、团头鲂、鳜鱼等优质鱼养殖基地。  2004年7月,省政府将潜江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纳入全省优势农业产业板块基地建设范围。加工园区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1家,拥有固定资产5.6亿元,占地面积28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达到16万吨;华山、莱克、禾亿、宝龙、星发等5家企业获得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FDA和欧盟EEC卫生注册。“华山、莱克”两企业获得全球食品BRC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洲超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莱克水产食品公司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工园工已初步形成了熊口华山园、浩口莱克园、后湖宝龙园三个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可生产虾仁、整肢虾、虾尾、薰鱼、鱼片、田螺、青虾、南美白对虾等10多个系列、60多个品种。  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以打造“中国淡水水产品加工第一市”为目标,按照“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板块基地配套、协会组织联结、品牌战略推动”的产业化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水产产业化发展之路,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空间,而且使潜江迅速崛起为全国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加工出口基地,在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拥有第一话语权。2008年,全市养殖小龙虾15万亩,产值达3.52亿元;小龙虾加工出口5.8万吨,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占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的74%,占全省小龙虾出口的65%。龙虾产业总产值达13.17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平创收764.3元,占2008年农民人平纯收入的15.6%。林业    潜江素有“水乡园林”美誉。以水杉为市树,素有水杉之乡的美誉。1978年市市林木良种场林木良种场的《水杉、池杉、落羽杉良种繁育技术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单位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在其培育的水杉种子园和兴隆河杉林带拍摄《水乡园林》纪录片在联合国公映,引起世界强烈反响,《水杉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获省人民政府星火科技二等奖,被国家授予国家水杉种子园基地和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林业科技成果在全国全省得到表彰,掀起了水杉造林,绿化家园,建设水杉园林之都的热潮,在此江汉油田水杉种子园等一批大型的水杉苗圃基地建成。日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到潜江江汉油田水杉种子园,在水杉纪念碑上亲笔题写了“江汉水杉纪念碑”,由此世界上第一个水杉主题公园诞生--江汉油田水杉公园。1992年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同志为潜江江汉油田水杉公园题写了“水杉园林”。一个水杉之乡的园林城市享誉中外。  新时期,潜江林业又有新发展,造林绿化规模不断扩大,造林绿化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道路河渠绿化为骨干,城镇村庄绿化为重点,网、带、片、点紧密结合,乔、灌、花、草相配置的平原绿化体系。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45万亩,森林覆盖率16.1%,活立木蓄积量151万立方米,农村村庄绿化覆盖率68%,道路绿化率96.5%,农田林网绿化率92%,水系绿化率93.8%,城镇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平方米,全市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86%。  潜江林业在继续承担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同时,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突出林业项目招商引资,加强资源培育与管护,不断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形成了以苗木花卉产业为基础,以杨木精深加工为带动的新型林业产业化格局。全市杨木加工年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产品科技含量增加,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值过亿元;苗木花卉基地面积达1.5万亩,年销售额过亿元,林业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己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增长的新型朝阳产业。  潜江在造林绿化过程中十分注重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和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水杉扦插繁殖技术及水杉无性系种子园建设科研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黑杨派南方无性系引种与推广获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又先后建起了中日合作杨树对比林优系扩繁基地等一大批杨树新品种试验示范林。在造林新技术应用方面,大力推广杨树大苗定向培育,杨树留根育苗、截干造林等实用技术,整体提升了潜江造林绿化水平。  但是上个世纪曾度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家和省市表彰的林业科技先锋力量(市林木良种)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试验国有林场,目前生存状况极其困难。由于林业生态脆弱,经济效益周期长,独特的公益性地位,长期的政策边缘化,加上国家、省市投入低下,严重的国有林场体制问题,国家发展循环林产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全市国有林场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林场的债务负担大,发展几乎停滞,还停留在80年代的生存发展状况。矿产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北部,包括潜江大部和天门、仙桃各一部分,面积约 2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在潜江凹陷富藏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矿产资源。潜江境内还有矿泉水、陶土等地下资源。&油田矿区(潜江)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江汉盆地找到了王场等25个油田和一批含油结构,控制含油面积139.1平方公里,其中潜江境内有16个油田,共87.6 平方公里。经测算,江汉盆地的石油远景含量达2亿多吨。  潜江凹陷卤水分布面积达 1200平方公里,卤水地质储量227亿立方米,含盐量为100— 300克 /升,盐类资源量为51亿吨。卤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氯化钾储量4590万吨、铯储量2.72万吨、铷储量8.35万吨,而且,富集程度已达到和超过工业开采品位。  潜江凹陷岩盐分布面积约 2000平方公里,岩盐累计厚度约 1800米 ,矿产埋藏深度 700— 2145米 ,估算盐岩的地质储量为 7900亿吨,相当我国盐都自贡市的20—30倍。其中,潜江境内的潜一段到潜四段下均有盐层富集预计厚度大于 1800米 ,经湖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鄂储决字 [1991]02号和鄂储决字[1991]05号划定可供开采的3.45平方公里湖北省潜江市王场油田北部潜江段和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盐矿区蔡湖矿段可供开采0.66平方公里的盐矿面积中,盐岩储量分别为13.64亿吨,芒硝储量为1.18亿吨,盐层氯化钠含量为64.11%至85.47%。C+D级盐矿石量3675.1万吨,纯盐量3302.8万吨,硫酸钠(Na 2 S0 4 )为 68.9万吨,氯化钠(Nacl)平均品位为89.9%,矿段内还探求了表内 级纯盐量3526.7万吨,表外E级纯盐量5361.9万吨。  潜江凹陷还发现钾盐矿藏,矿产深度为 1643— 3040米 ,矿产厚度 0.42— 1.32米 ,预测分布面积为 110平方公里,钾盐矿层主要是钾芒硝,无水钾镁矾。  另外,潜江地下有矿泉水两处,分布在西大垸农场和张金镇,还有陶土资源,储量约15万立方米。  在潜江市域内,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 7种主要矿产占湖北省1985年统计的地下资源探明储量71种矿种的9.8%,占全国1985年底探明矿种的144种的4.86%,其中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矿均在全省名列第一,特别是钾盐、石油、天然气填补了湖北的空白。仅盐卤化工产品其潜在价值约10万亿元。农垦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所属的6个管理区(总口、西大垸、运粮湖、后湖、熊口、周矶)前身建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在荒湖、荒滩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方开垦出来的国有农场,经过几代农垦人几十年的开垦建设,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鱼、商品猪基地。农垦经济是潜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潜江农垦下辖6个管理区,1个原种场,总人口9万人,国土总面积357.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6.5万亩。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观光于一体。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骨干企业有3家棉纺企业(江汉棉纺纺织厂、金松纱业有限公司、宏毅棉纺织厂);3家制衣企业(赛格、康强、江兴制衣公司),6家棉花加工企业(6个管理区区办企业),2家油脂加工厂(华垦粮油、熊口油脂),2家冷冻厂(后湖冷冻加工厂、运粮湖冷冻加工厂),1家医材企业(湖北福好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和2家饲料厂(后湖楚佳饲料厂、总口饲料加工厂)。主要农产品有棉花31万担(种植面积16.3万亩)、油料10.8万担(种植面积8.6万亩)、水产品1.2万吨(精养面积2.9万亩)、生猪9.3万头(共有5个万头养殖场),农业总产值3.94亿元。后湖管理区万亩果园基地和万亩水面的返湾湖旅游风景区,是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交通&潜江火车站  公路运输:&  潜江汽车站-汉宜高速公路&  铁路运输:&  -汉宜铁路教育&  高等教育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JiangHan Art Vocational College )属于艺术类型公立大学,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特长生,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几所重要大专艺术院校之一。  中学教育&  高中:文昌高中(重点)、潜江中学(重点)、园林高中(重点)、西大垸农场中学、后湖中学、向阳一中、广华中学、竹根滩高中、总口管理区中学、潜江实验高中、章华高中、浩口中学、江汉中学(私立)、油田高中、光明高中(私立)  初中:周矶初中学、竹根滩初中、积玉口初中、苏港初中、徐李初中、刘岭初中、周矶学校、王场初中、园林第三初中、园林第二初中、丁岭初中、高石碑第一初中、张金中学、铁匠沟中学、老新初中、浩口中学、高场初中、总口管理区中学、渔洋中学、西大垸农场中学、运粮湖管理区中学、龙湾初中、周矶农场中学、光明私立学校、潜江市熊口镇中学、园林第一初中、后湖中学、广华中学、高石碑第二初中、东方红学校、物探学校、江汉中学、博雅学校、莫市初中、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文华学校、油建学校、油田高中、油田实验初中、园林四中、总场中学&  其他:  &  南浦高中(又称“补校”,专门的复读学校)  红梅高中(职业学校)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  江汉平原腹心地荆州,我国长江流域古老文化的发源地。早在黄帝“画野分州”“割地布九州”时就有了荆州之名。荆楚之地自古乃是诗赋之乡,音乐舞蹈之邦。正是在楚地上古的诗、歌、舞的激荡和滋养之中,才孕育出了江汉平原称之为“花鼓子”的地方戏曲——荆州花鼓戏“花鼓子”流行于江汉平原,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的历史源流缺乏文献记载。其起源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在清道光年间的沔阳州,即现今的仙桃、天门、潜江一带。闹年的花鼓、采莲船、莲花落、敲碟子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荆州花鼓戏的源头。清道光年前,是为花鼓子的“田园时期”。田园,田地也。在江汉平原,乡人栽种、薅草都有歌。其中薅草歌是普遍流行的一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殊歌唱形式。薅草歌演唱内容丰富,曲牌也随之多变,除你接我唱外,多为一人唱,众人合。  “花鼓子”又叫“沿门花鼓”。“沿门”,乃乞讨的别称。有文载:“穿街过市流浪苦,沿门乞生唱花鼓”。清道光年间,花鼓子从田园走出,成为初具戏剧形态的花鼓戏,谓之花鼓的“草台时期”。清人傅卓然的《茅江夜话》载:“道光年间,戴家场有贺四郎组班唱戏,渔鼓简板伴奏,观者围坐,场无虚席,声誉卓著,乡人谓之平台花鼓。”咸丰、同治年间,“平台花鼓”发展成以“六根杆”搭就的较为宽大的舞台,演出形式虽仍为“锣鼓伴奏,人声帮和”,但此间花鼓已广泛融入民间礼仪活动之中,与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艺术媾通,而获得了“剧”的基因。  存文献记录的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和二百余种小调,唱起来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情叙事,饱含泥土的芳香。荆州花鼓戏击乐伴奏来自江汉平原的民间锣鼓,现存文献记载的传统击乐牌子有76个。  “草台时期”的荆州花鼓戏剧目逐渐丰富起来。从“单篇戏”发展成“对子戏”和有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戏”。所演剧目内容多是反映婚姻爱情、家庭纠葛的生活小戏。此间,艺人组班演出由三五人发展到“七慌八忙九停当”的规模。  道光至咸丰、同治年间,沔阳州一带荆州花鼓戏演出活动异常活跃。乡村“五里三台”戏的繁荣,造就了一代花鼓名流。最具代表性的是汪春保、史旺、贺霞龄、黄二生的“四大门头”和陈文科的“北陈门头”。  荆州花鼓戏“草台时期”有两次遭禁。第一次发生在清同治年前后。同治年有文载:“禁演花鼓淫戏,违者惩治,不服送公”。更为惨烈的遭禁发生在1945年前后……  新中国建立后,荆州花鼓戏得以新生。“借屋躲雨”而改唱楚剧的花鼓艺人,打出了“剧种回归”的旗帜,并得到了各地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扶植。先后建立了天门、潜江、沔阳等第一批县级花鼓剧团。 1955年,荆州花鼓戏在继承与改革的道路上迈开了步伐。其重要标志是将“一唱众和,锣鼓帮腔”的传统演出模式改成了弦乐伴奏。  20世纪50年代,荆州花鼓戏趋于定型、成熟。两百多个传统剧目通过收集、选定和重定试演,在清除糟粕的同时,“摘花”“带彩”“咬碗”等“绝活”得到传承。沈山是荆州花鼓戏剧种的优秀代表。他的拿手剧目有《辞店》《访友》《兰桥》《绣荷包》《掐菜薹》等。1953年,沈山和杨笃清带着反映花鼓艺人穷苦生活的《打莲湘》,参加了新中国首届民间艺术汇演,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荆州花鼓戏舞台出现了一片洁净与美好。《双撇笋》《斩经堂》《三官堂》《春姑拾斧》《借牛》《拦花轿》等剧目,分别在湖北省和中南区文艺会演中获奖。这些成就奠定了荆州花鼓戏与湖北汉剧、楚剧齐名的基础地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县花鼓剧团曾被撤销建制,1970后才逐步恢复花鼓戏演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荆州花鼓戏获得全面发展的时期。从演出内容到形式,从剧本到舞台,从音乐到舞美,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和难以忘怀的艺术创造。  1980年,在花鼓舞台演进了近一个世纪的《站花墙》,经过重新整理,改名《花墙会》,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片。荆州花鼓先后有《家庭公案》等八台大戏八上北京,唱响首都舞台。其中,潜江花鼓剧团根据曹禺名著《原野》改编的荆州花鼓戏两上北京:1990年参加“曹禺从事戏剧活动65周年”祝贺演出,并唱进中南海;1996年将《原野》复排为《原野情仇》,进京为全国第六次文代会倾情演出。  这一时期,潜江花鼓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胡新中成长为荆州花鼓戏剧种的优秀代表。他主演的多个剧目频频获奖。这一时期,潜江市荆州花鼓剧团以其突出的创作演出成就,受到各方面关注。&  1993年升格为湖北省实验荆州花鼓剧院。剧院演出的《原野情仇》突出歌、舞、剧三者的综合,创造出“似曾相识而别有新意”的艺术境界,给人全新的审美感受。该剧1995年获湖北省戏剧新作展演金奖,1997年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和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1998年获中国文华新剧目奖。  潜江市荆州花鼓剧团,因戏与中国戏剧大师曹禺在北京“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因演曹禺名剧,磨砺出一个又一个有成就的演职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胡新中、李春华、孙世安因在《原野》中的成功表演,分别摘取第14届、第1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8届中国文华表演奖。江汉平原皮影戏  潜江风貌独具特色。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渠纵横交织,树木葱郁遍野,城中有林,林中有城。东西城区隔河(东荆河)相望,绿色长廊、河堤林带装点其间。潜江是“活化石”水杉的第二故乡,并建有李先念主席题名的水杉公园。境内还有油田风光、龙湾遗址、曹禺公园、曹禺纪念馆、返湾湖风景区、田关河水利休闲度假区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潜江主要旅游自然资源有“二园、二湖、一河、一江”。即森林公园、水杉公园、返湾湖、借粮湖、田关河、汉江。  森林公园。位于东城区杨市办事处,占地100公顷,种植大量水杉、池杉、意杨等,是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水杉公园。位于西城区广华办事处,是江汉平原最大的人工水杉林,园内开设多种健身、娱乐项目,是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  借粮湖。位于潜江市西北边陲,与荆门、荆州两市接壤,面积5万亩。是一个集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佛教文化、水上世界等为一体的优良旅游资源,现在正在开发中。  汉江民俗风景区。以汉江泽口、红旗两个码头为主,初步形成了以餐饮、休闲为特色的民俗风情区。  潜江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潜江提供了宝贵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章华台、曹禺著作陈列馆、李汉俊陈列室等。旅游&潜江世博湖北馆  潜江风貌独具特色。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渠纵横交织,树木葱郁遍野,城中有林,林中有城。东西城区隔河(东荆河)相望,绿色长廊、河堤林带装点其间。潜江是“活化石”水杉的第二故乡,并建有李先念主席题名的水杉公园。境内还有油田风光、龙湾遗址、曹禺公园、曹禺纪念馆、返湾湖风景区、田关河水利休闲度假区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潜江主要旅游自然资源有“二园、二湖、一河、一江”。即森林公园、水杉公园、返湾湖、借粮湖、田关河、汉江。  森林公园。位于东城区杨市办事处,占地100公顷,种植大量水杉、池杉、意杨等,是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水杉公园。位于西城区广华办事处,是江汉平原最大的人工水杉林,园内开设多种健身、娱乐项目,是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  借粮湖。位于潜江市西北边陲,与荆门、荆州两市接壤,面积5万亩。是一个集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佛教文化、水上世界等为一体的优良旅游资源,现在正在开发中。  汉江民俗风景区。以汉江泽口、红旗两个码头为主,初步形成了以餐饮、休闲为特色的民俗风情区。&龙湾遗址  潜江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潜江提供了宝贵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章华台、曹禺著作陈列馆、李汉俊陈列室等。&  其他景点:  &  &  &&  龙湾遗址展示园()土特产焌米茶、火烧粑 &潜江小龙虾  焌米茶、火烧粑是潜江夏天最具特色的风味主食。焌米茶的制作方法是把大米放在锅里用小火炒,一直炒到金黄色为止,然后盛起来,要吃的时候取少量用冷水煮, 跟煮粥似的,只是煮焌米茶的水要多放一些,等米煮到开花了就可以吃了。焌米茶一般凉后食用。大米在炒制过程中能量被大量消耗,所以,焌米茶是一种热量极低的食品,既能消暑解渴,又不会增加身体的能量,具有非常好的减肥功效。焌米茶虽然爽口,但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却不耐饥,因此产生了焌米茶和火烧粑搭配的吃法。火烧粑的制作方法是把面粉和好发酵,放点糖,然后将发酵好的面团揉成小碗大的坨,表面撒点芝麻,贴在锅里用桔梗作燃料烧烤,十几分钟就熟了。火烧粑外壳焦黄,内瓤雪白有弹性,和焌米茶一起食用,既能消暑又能充饥。&黄湾藕&  黄湾藕是潜江市王场镇黄湾村出产的一种藕,这种藕与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单数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节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节,每节一尺来长,既白又嫩。这种藕多粉易烂,汤酽味美。在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荆州菜谱》中它名排榜首。&&&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了黄湾藕后,信口吟出诗两句:“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用美女的手臂比喻藕的外形,用比干的“忠心不二”比喻单数孔。使黄湾藕具有了人的灵气。&&& 曾有很多外地人试图引种黄湾藕,都没有成功。为了保护这一名贵土特产品不变质,黄湾人采取了多种环境保护措施,不让藕池受到任何污染。&二回头&  二回头是清道光年间潜江黄场刘道金师傅创制的一道菜,主要原料是黄鳝。因为味道特佳,成为潜江一道名菜。历来许多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回潜江探亲,没有不品尝“二回头”的。&&& 传说清道光年间某一天傍晚,刘师傅饭馆里来了一个秀才,点名要吃粉蒸肉,恰好没有原料了。刘师傅急中生智,用鳝鱼做了一道菜,秀才吃了连声叫好,并问这菜叫什么名字,刘师傅因是一时的主意,并未想好给菜取个什么名,一看盘里鳝鱼块两头翘起,好似回头望月,于是脱口而出“二回头”,秀才听后,便临壁而书:“妙哉二回头,客去不须留,异香随风走,何日再回头。”也有记为“妙哉二回头,香嫩且滑口,今日喜尝新,归去再回头。”锅奎    锅奎是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考成。潜江锅奎品种很多,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最有名气的是猪油锅奎。其次是冲担锅奎,主产在竹根滩。因其形状与当地农民挑柴草用的两头带铁扦的冲担一样,故名。与其他锅奎要在鏊锅中烤制不同,它是一种特制的烤炉中烤成的。出炉后,又香又脆,能保持旬日,因此还可充当干粮。砍锅奎是潜江最早的锅奎,最正宗的锅奎,其他锅奎皆由它派生而出。它的本名就是锅奎,前面未有任何限制词,加“砍”(还有人加“白”〕是人们为了以此区别于其他锅奎。它不要任何佐料,面粉本色 ,好的砍锅奎(或白锅奎〕是“肉”少且泡,“皮”厚且焦。潜江人常爱把砍锅奎的两皮掰开,夹入一根油条混吃,并视此为最好的早点。  &尝香思 &  湖北省潜江市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特色调味品、风味菜肴和其他风味食品研制与开发的专业企业。公司的前身是国有潜江市尝香思调味品厂。2003年10月,在潜江市委市政府“一主三化”战略决策的指引和周矶管理区党委的领导下,该企业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民营化改革。改制后的公司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公司现有主导产品“尝香思”牌“香辣牛肉酱”系列、“香辣三丁菜”系列和“香辣脆脆响”系列,系发掘民间工艺秘方,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精炼而成。产品以“观其色华润悦目,闻其香温馨诱人,品其味浓郁醇厚”而卓然成家。一经面市,便得到国家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权威评价,从而在繁花似锦的调味品与风味食品市场上独领风骚。 &&潜江油焖大虾&  潜江油焖大虾近年来在江汉平原声名鹊起,广受食客喜爱。每年5—9月,潜江油焖大虾生意甚是红火。周边地区的食客纷纷慕名而至,本地人更是借地利之便,常常在餐馆美餐之后,还要打包带回家中细细品尝。潜江油焖大虾采用江汉平原大虾为原料,以潜江特有的“油焖”烹调方法制作。如此做成的大虾,色泽鲜艳耐看,味道香辣鲜美。潜江油焖大虾一般以大排档形式消费。夏日夜晚,工作之余,携家人、朋友于热闹之中品潜江油焖大虾,再佐以啤酒、潜江风味小吃,美味佳境,其乐融融。 &&潜半夏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潜江正是中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所以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处方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   螺蛳     “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 杰出人物  刘静庵:日知会总干事  胡幼松:潜沔农运领导人  刘赤生/陶元柏:革命夫妇  祁开智:著名物理学家&  周春元:著名历史学家  李汉俊:中共一大代表  李书城:同盟会元老、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  钱瑛:女革命家、国家监察部部长  曹禺:剧坛泰斗  甘鹏云:方志学家、藏书家  关虹:世界女子举重冠军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潜江人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