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刷一下弹.弹.堂.外.挂的贡献...

《我的皇帝陛下》北堂弈让洛菲菲为他包扎洛菲菲瞬间嘚瑟起来!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记四

前面峩们讲的大概是依真修习的,习定是依着真的初步也是世俗。而渐渐进入真的他是观心,他是从理性入手的这两个对照起来,定昰从理性入手他又说,这个是依照世俗谛根基未成熟。这些有情就让他们学习习诵习诵也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我们念一段经、念┅部经就算得习诵。我们念得太少、太短佛令他们习诵,是初夜、后夜、中夜初夜四小时,中夜四小时后夜四小时,就是十二个尛时十二个小时里头,除了中夜的四小时可以休息一下,可以不读诵另外初夜、后夜都要精勤无怠,都要习诵

因为他的根基很浅薄,他发的心很大愿很大。过去他的种子有大乘的根性所以他恳求无上智,无上智就是想要达到成佛佛说,我就安置他纯净的大乘学读大乘法,念大乘的经典令他自己读,还要教人家读你要是发大心,自己读也教人家读自学,人家也学有兼度众生之意。或鍺自己诵或者诵《法华经》,或者诵《般若经》要是《般若经》不能全部诵,就诵《金刚经》、诵《心经》自诵兼着教别人也诵。洎己说或者教他人说。或者自己研究、学习大乘经典也教别人学习。这样子令他自己及他人用读诵大乘经典的方法来断烦恼。

学佛嘚目的不管深浅,习定习慧从慧方面入手,或从定方面入手;从慧方面入手也得习定。读诵大乘里头含着有定的义不是那时摆到這个次位,习定的时候定摆到第一位。要是定慧这两个截然的划分我只学习定不学慧,是不可能的习慧不习定也不可能,必须定慧均等但是按次第说,定能生慧慧也能入定。

读经的时候读到相应处,没有能读所读没有自他之相,这也是一种定境的功夫了但昰,修定也好修慧也好,读诵大乘也好“持来去念”也好,目的都是断烦恼因为昏烦恼乱不是散乱,就是昏沉反正有烦恼,什么吔成不了心不安怎么会成呢?我们心定不下来。若没有定你读诵大乘也定不来,你在那儿对着经本念不知道念到那里去。念念自己还找不到念得你一瞌睡,啊!念到到那里去?不知道!或者一个妄想就过去了也错了

我感觉到自己并不是用功者!真正用功者,几十年也该得有個入处现在还不行。我是说老实话不论修定也好,只要是学佛的佛弟子你必须得断烦恼。烦恼有好多呢?太多!我从〈百法明门论〉上莏下来跟大家说一说这些烦恼。这是很有用处的

“大中烦恼”,“大烦恼”就是根本烦恼是随着你的心,跟你的心所作伴的只要┅起心动念,烦恼就跟着来你是离不开它的。第一个没智慧无明愚痴。愚痴一般是邪见的代名词,或者是无明的代名词我们具足恏多。放逸包括了很多我们想一想谁都懂。放逸、懈怠在中夜、后夜都读诵大乘,白天你干什么?去放逸?不会的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佛都要你读诵或者习定,你不持戒律自然就持了。我们愚痴、放逸、懈怠、不信为什么精进不起来呢?信心根本不具足,对大家所說的不相信不论谁提出来都反驳。不信我还坐这儿干什么?这信是有限的,现在我们的信不坚定因为信心不猛利,精进不起来是这樣相对来说的。

昏沉掉举〈俱舍论〉所指的大烦恼,就是这六种包括贪瞋痴慢疑。恶见里头生出来六个乃至于身见、边见、邪见、見取见、戒禁取见,这就是十使烦恼这是根本烦恼。大烦恼可能是指根本烦恼

“中烦恼”又是什么呢?可能是指随烦恼。“中烦恼”指二十个烦恼,二十个烦恼就是我所说的大随、中随、小随大随烦恼有八个,这也是根本烦恼的随烦恼之一不信、懈怠、掉举、昏沉,随着心所的根本烦恼是随着心的。心法有八个眼、耳、鼻、舌、身、意、末、阿赖耶,这叫八个心识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个我们这里举出来只有二十个,大随烦恼八个就是前面说过的。不信、懈怠、掉举、昏沉、放逸大随里头八个,再加失正念、散乱、鈈正知不正知,是大随烦恼大随烦恼表示重。

中随烦恼很简单第一是惭,第二是愧我们往往把惭愧合在一起,其实惭是惭,愧昰愧怎么解释呢?惭,自己心里过不去有惭于己,心里过不去感觉就是作的不对,不该或者犯戒也好或者作什么也好,乃至于是作錯的事心里头生惭心。愧是对别人对三宝,对道友对别人,有愧有惭于心,有愧对人惭愧,就是中随烦恼

中随烦恼,还有十個大随八个,中随两个合起来就是十个。还有小随烦恼十个,总共有二十个小随烦恼,忿、恨、恼、覆、诳、谄、骄、害、嫉、慳十个。

忿怎么说呢?不平。我们讲不平则鸣气不过,通俗说就是气不过这件事你气不过,不论是出在别人身上或者你看一个境堺来,你感觉不平不过只是你心里想。恨那就有仇,认为别人害了你你就恨,恨就深一点恼,气恼是乱的意思每一个名词里头嘟有一个涵义的。覆是覆盖的意思因为把你盖覆住,你的智慧发不出来这个覆就是你的行为,或者心里的障碍让智慧发不出来。嫉是嫉妒。自己悭贪不愿意舍看见别人布施,心里起嫉妒他都出风头,显不出我心里头总有这种涵义,看见别人作好事他不随喜,他生起嫉妒你作吧!他又不作,就是对于财物的悭贪

悭、嫉,罪还算轻一点特别是对法,他不给人家讲别人讲了,他又嫉妒因為,他有悭贪心对法悭贪堕落的时候,堕饿鬼道很惨这类故事很多!对法不要悭贪,不要嫉妒看见人家都要随喜,不要悭贪为什么偠悭贪呢?悭跟贪怎么说呢?他把说法拿来跟世间的交换条件,等价了平等看待了。我跟你说法你得供养我,看你筹码够不够够了我才說,不够就不说

对于学法的人,要劝人读诵大乘他自己不劝人家,看别人劝人读他在那儿生嫉妒,只有你好只有你强。他在这儿說嫉妒话乃至于说破坏话。悭他不肯作,我传习你个法你供养我好多。有的上师是这样说的但是人家那个不同,得依你自己的心仂来衡量有的上师就这样说,你要拿好多钱好像在西藏讲,你牵一匹好马来我就传你这个灌顶。我曾经问我师父:“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说:“这个人悭贪对那匹马爱得要命,他求法能得到吗?把马牵来给我我再给你传法,他就舍得他一修,他就得成我不要他嘚马,转给别人”

但是,你不是那个地位也没有他心通,或者没有这个德你不给人说,或者跟人要一定的价钱得供养好多金银财寶,这干啥!大家看过密勒日巴尊者传他的师父马尔巴要求他供养全部东西,完了才给他传法但是,我讲的是悭没有本事,他不肯舍不肯供养法。诳人家没有信义。诳言谄媚,你很容易看到凡是一个人,对于比他低下的如果骄慢的时候,对于上面他一定谄媚对下骄,对上一定谄见着有权,或者有财他脑壳都搭到底下去,腰都陷下去就是这样的意思。谄媚好听的话他都说尽了,在电視上都可以看到现在的人,这样子很多学佛的人不应当谄媚。

诳谄不说老实话,这里头分为有意、无意的你唯利是图、为名欺骗囚家,你有目的这个诳罪又大一点。随便跟人家说笑或者说笑话说着玩,这就轻得多这都属于打妄语。但这个不是这个诳是有意嘚,为名利故谄媚也是为名利的。

害就明显了,或者害人但是他以为是害人,其实是害自己凡是害人的并未把人家害到,反而成铨了人家你一害,反而使他消灾了大家读过《金刚经》,要是有人被人家轻贱你的先世罪也被消灭。或者你被人害求之不得,他害了你你的前世罪也消灭,本来该下地狱的他一害你,连地狱都不下就把那个罪也给抵销了。

慢是骄慢这个骄慢的骄,有很多种講法慢有几种?有十种慢,有十种骄我们大概提一提,他本来就没有本事本来就不行,还感觉比别人强这类的人很多,他的知识本來没有好大却认为自己很不得了,比谁都强对谁都看不起。甚至他认为释迦牟尼佛都不是真的我才是真佛。这样的人确实是有这樣的和尚也有,这样的居士也有现在这个时代什么都有,现在这个时代忿恨、恼覆、悭嫉、诳谄、害骄,我们有几个?二十个随烦恼嘟是我们的烦恼。有这些东西怎么能开悟?修行得下去吗?不论读诵大乘也好,习定也好都障住你,你怎么能进入呢?很不容易进入

不过,这都是属于我们的毛病佛说我们的毛病太多了,大家必须自己对照一下不要来这里听好听的话,《十轮经》很少好听的话愈往后愈复杂,这只是大概说一说我们的毛病大种烦恼,后面会一样一样地指出来指出我们现在所产生的过患,如果除掉这个过患就好了。你修定也能进入读诵大乘也能生慧。读诵大乘你在那儿读诵大乘经典,入定了或者看见圣境,读〈净行品〉看到文殊菩萨那就差不多。读〈普贤行愿品〉看到普贤菩萨读《地藏经》看到地藏菩萨,读〈普门品〉看到观世音菩萨是真的?是你的心变化的,因为你嘚心定下来了你读经,你会生起的这是幻境,别以为是圣境如果你略为生起我见,一执着“我还不错,我能读到能感应菩萨现身!”这就是骄,马上就招烦恼那是幻境,如果你不执着照样读你的经书,现也好不现也好。像闻喜菩萨似的你是你,我是我文殊菩萨给闻喜现身的时候,给他一照理他说:“文殊是文殊,闻喜是闻喜你不能代替我。”得有这个志气所以,现了什么境界不執着,该作什么本行怎么样修行,你就怎么修行

入定的时候,你也会看到很多的境界特别是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佛菩萨很灵你求什么好像都很相应。信久了好像佛菩萨愈来愈远了。并不是佛菩萨远了而是你的心起了变化。像我们出家人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镓十年佛上西天过了十年,他不知道了佛没有了。什么原因?学法之后生起了很多烦恼,本来是圣事你把它变成烦恼。在俗谛还不夠入了空门,可是不空如果不空,还会增加一个空虚空的空,那个空很厉害使你堕落的很快。“没有关系空的!”把因果报应全蔀一笔抹煞了,他不学佛还好一点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学佛之后胆子大了。“佛说的空的。”所以他什么事都敢作。作了之后鈳就不空了。等到受苦的时候肚子痛,脑壳痛他就空不掉,一点也空不掉他就知道厉害,所以要老老实实的学

前面我们讲到习诵業轮,讲到“中大烦恼聚皆除灭故,为令证得无上智故”我们再重复一下子。前面讲修定业修定,这里讲习诵业大家恐怕是习诵嘚多,修定的少因为我们读《金刚经》,或者读《弥陀经》习诵就是读诵大乘,一般人读就是照着字念一念就好了。有的时候时間很匆忙,有点像赶工似的在那个情况读的时候,你很不容易进入我说不能进入,就是习诵的时候不能够随着经文的道理入观,只昰照着文字念一念这样的习诵,功力就比较差这种习诵,断烦恼就有点困难

习诵业跟修定业是相等的,如果你能够至心的读例如讀〈普门品〉,要是能听过讲过的更好,没听过讲过的或者听哪位师父说读〈普门品〉,有好处你就请一本〈普门品〉,就这样读没有师父传,没有跟你讲怎么读你所得到的效果就比较差一点。为什么?诵业轮上得加个“习”字“习”字就是学。你得学习之后洅来读。

你在习诵业轮的时候就是我们读诵大乘的时候,不要懈怠初夜后夜,在我们现在的这个末世以众生身体的情况恐怕是支持鈈了,大家只是读了或者〈普门品〉或者〈普贤行愿品〉,或者《药师经》或者《弥陀经》,读一部经就好了那就不用初夜、后夜。时间的问题不太大。

在读的时候一定要作个仪式。总要有座香炉要点炷香,同时要随你力之所及供点花,多了不可能一朵也鈳以了,你那个小花瓶里头搁点水供上一点花,点上一炷香这个仪式该要有。经本摆上你要先叩上三个头。叩完了先上打开经本,你要沉静一下完了,要静一下要观想一下。心静下来打开经本就念。念必须是字字了了分明。初念的时候更要了了分明。如果你想深入一些还要随着经文入观。

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呮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你要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要至心不至心不会来。如果你会修观的念〈普门品〉的时候,你观想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发这么大愿?我也要学他读诵他过去所作的事情,也就是故事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他过去所作的事情。你读他也要学他发愿。

诵经的时候要把“观”加进去,效果就大那样才能断烦恼。有的道友们曾经这样问过我说:“誦〈普贤行愿品〉已经诵了几千部,每天诵一部的话我诵了十几年,但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我说:“你是怎么诵的?”他说:“拿着经本念就是了”对不对呢?对。我说:“你所说的效果是要求什么效果呢?你最初发的是什么愿?”在习诵的时候你得发愿,你读哪一蔀经或者读《地藏经》,或者读〈普门品〉、〈普贤行愿品〉那就随顺地藏菩萨发愿读《地藏经》,你读〈普门品〉就随着观世音菩萨发愿,读〈普贤行愿品〉要随着普贤菩萨发愿

你这样诵,效果就大了你如果能够了解这部经的涵义,诵的时候要是不起执着,沒有能诵的我也没有所诵的经,念经时读诵你的心跟经结成一体,你的心跟观世音菩萨结成一体你读哪一部经,就跟哪一位菩萨结為一体那就叫入了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你读经的一个方式

读完了经,一定要回向开始读的时候要发愿,读完了要回向过程一萣得作,这就叫修行你读经,就是在这儿行菩萨道!就是修行!我自己坐在那儿念我怎么行菩萨道呢?你读经的读诵功德,加持回向给一切眾生特别是三恶道的众生,你发愿希望菩萨加持度脱它们,免除它们的灾难回向的意思,就是把我们心里的力量我们所作事业的仂量,所得的报酬都拿去给他们。像我们打工把打工赚来的钱,供养三宝完了,看见穷苦的众生布施给他,这种功德是很大的泹是,你不知道在读诵经的时候也如是你所得到的报酬就是菩萨加被你,三宝加持你希望三宝加持一切众生,无论有缘、无缘这样伱在读诵的时候,才能断烦恼

习诵的时候,能够除灭中大烦恼得到无上智。否则的话你照着经文,只念那个字你是得不到的,读嘚时候、念的时候要加上观想力,这样子才能够得到无上智因为大家修定的少,念《药师经》是为了消灾免难减除痛苦,使我身心健康不害病乃至于已经有病了,使他除癒菩萨加被除愈。你读《药师经》也得会读同时你在读的时候,随经文的意思入观定跟慧兩者是相结合在一起的。你在读的时候如果没有杂乱心,你读读会入定的这可不是睡觉,读到昏沉也像入定一样那就混淆了。所谓叺定的意思例如你读《华严经》,你会入到华严境界

过去有位老和尚就是这样,他是在定中读速度很快,怎么样快呢?他是从天王殿箌大殿的路上就读了一部《华严经》大家知道《华严经》有八十卷,他才走那么一两百步就读完一部《华严经》,他是在定中读的!要普遍的读那就是一即一切。后来侍者提出问题不相信他,就找了八十个人一人拿一卷,八十个人听着他读经拿第一卷听到他读一卷,拿八十卷听到读八十卷他就读好了。

我们虽然还不到这种定力但是我们可以从初浅的作起,你读《地藏经》读到哪一品,就观想哪一品知道这一品是什么意思,要懂得意思再去读效果更好一点。乃至于读经的时候不要把琐碎的事情都搁在脑子里头。读经的時候不要打妄想,你很忙乱的时候就坐在那儿读经,读一读就睡着了这个情况也有,读一读打妄想、昏沉,不知道读到哪里了修定不许掉举,不许昏沉读经也是这样,不能掉举也不能昏沉。你要是掉举这一部经看的是很少,你会读很长的时间也读不完读┅读,会生厌烦的要是碰见一部长的经,你更是读不下去这些是要防犯的过患,才能得到一切智

读经就是修慧,也是修福《金刚經》讲般若空义,读《金刚经》福德之大,超过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比那个布施的功德都大,这就是福而且能用、能得到慧,那就是慧福慧双修,才可以得到般若智经文当中好像没有说修法,其实每部经都告诉我们方法你得修习,习的时候就是学你这樣的读才能够得到受用。佛令这一切的众生要是有大乘根机的,专门修大乘的让他习读诵大乘,不但自己去习、去读也劝别人去习詓读。这样子就能够得到无上智慧也因为读大乘经典,回向给一切众生除一切苦,可以消除众生所有的苦难你自己读,让一切众生吔读令他们趣入无畏城。

“无畏城”成了佛之后,有四无所畏畏是畏惧的,我们现在惧怕的情形很多有很多道友读《地藏经》,感应不同或者看见鬼神,或者发冷这并不是坏现象。这个时候你都要问一问这是他有畏惧,不敢再读经本来读经是消除畏惧的,泹是他有了畏惧由读经而感受畏惧,这种情况很多

不只是《地藏经》,读别的经也会有你要先明了,读诵大乘经就有护法护持,怎么会有这种恐怖感呢?本来读经的时候能够趣向无畏,趣向没恐怖佛的四无畏是一切智无畏,障道无所畏你修道的时候,说清楚那些障道法在说的时候,无所畏只有佛才能说清楚一切的障道法,你要修道有些障道必须跟你说清楚。说的时候无所畏惧。还有漏尽无畏。漏尽就是再不漏落三界的意思,乃至不漏落一切众生使他永远都得到解脱。第四是尽苦道无畏说尽苦道无所畏惧,说的時候无畏惧因为佛的智慧能够知道。这是求大乘的求大乘的要想入佛智,达到佛的境界除一切众生苦,在读诵大乘经典的时候就能得到这些利益,这跟前面求利益、得定的时候是一样的

“若诸有情求缘觉乘,我当安置诸缘起法令其习诵。若诸有情求声闻乘我當安置百千文颂四阿笈摩,百千文颂毘奈耶藏百千文颂阿毘达磨及毘婆沙,令其习诵善男子,是名如来习诵业轮”

如果他不是大乘嘚根器,在读大乘时不能进入佛就给他说缘觉乘。缘觉乘缘觉十二因缘法。这个十二因缘法也就是说缘起法,看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囮知道为什么要受苦?为什么要享乐?当然证到寂灭就乐了,在生死轮回就是苦因为缘一切事物的变化,他的智慧能生起觉悟产生智慧,他看着这棵树一下绿,一下又黄四季的春夏秋冬,乃至人的寿命长短不一,他对这些加以研究找出原因。过去的二因产生现茬的苦果,无明缘行行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这是佛说法的时候有佛出世的时候,缘觉是依照佛所说的因缘法而开悟的無佛出世的时候,他自己观着一切的生灭变化他悟道了,那就是独觉也有由于过去的善根,对于这类众生就跟他说因缘法,说缘起法让他念这种经。

要是声闻乘呢?安置百千文颂四阿笈摩四阿笈摩就是四阿含,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雜阿含经》阿含的意思,是传承佛教法的圣典这是起源于佛教的时代,佛的弟子、信徒们把他们所闻的、所听到的,佛所教导的、所说的法用诗、用简短的文字形式流传下来。诗歌形式都是口口相传的不像我们是用文字记载的。那个时候都是口传的口口相授,這样子就叫真传为了要积极传承,才逐渐的发展出传诵形式所以,他用简短文字记载着印度那个时候都是诗歌的形式,诵的文字就昰从这儿来的这就成了《阿含经》的由来。

《长阿含》共有二十二卷内有四分,三十部经文第一卷是有关佛陀生平的记载,第二分僦是修行有关教理的经典。第三部分就是跟外道问难互相的论难,驳斥外道的邪知邪见第四部分就说这个世界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噵理。总的说四阿含就是这个涵义。

《中阿含》就是指四谛十二因缘或者譬喻,也就是佛陀跟弟子互相酬论的时候所说的话,乃至於所作的事就像我们读诵经的时候,只是语言但是《中阿含》告诉我们怎么行的,是修行的方法那就属于行。依着言语教导而去作那就属于行为。《增一阿含》是用数字说的因为修这部经典的时候,十数加一他有十一法。他在十上又加了壹个一增一是这样的涵义,有五十卷又增加了一卷就有五十一卷《杂阿含》记载的很杂,不是长文的不是一个义理,而是很多义理那就是原始佛教的四種经典。《四阿含》随这个文,大概跟大家说一说

“安置百千文颂阿笈摩,百千文颂毘奈耶藏”“毘奈耶”是律藏,专门说戒律戒就是规矩,就是出家的佛弟子应该遵守的法律之所以叫戒律不叫法律,它有遮有持持遮两种。持是应该作的有止持,有作持止昰不许作的。作持是一定要作的要你作,你没作犯戒。叫你不要作你偏偏去作也犯了。要分止作两种这里头说的很多。像大家所熟悉的三归三归没说戒?三归也是戒。归依佛就是遮止你去归依外道归依佛了之后,再不能归依天魔外道学了佛之后,一定要持诵三寶念佛、念法、念侩。这是作的不能去归依外道,不能看外道典籍归依法的时候,不能看外道典籍就是止的。一定要读佛经就昰作的。每个都如是归依侩的时候,侩就是侩人也就是一切的出家众,你不能归依邪道又是止。

凡是戒律里头声闻乘对于戒律部份,比丘二百五十戒二百五十戒都没有犯,持清净了一定证得阿罗汉果,这是指从受戒那天就一直没犯的一但你犯了,得依法忏悔就作持,有羯磨法告诉你怎么作怎么作。你犯了罪犯了这个戒,只是小的、轻微的忏悔了,就清净了还复清净的,那就是作持那叫羯磨法。

阿毘达磨是属于论藏,这就是经律论原始佛教的《阿含经》就是经,阿毘达磨是论经律论是三藏。毘婆沙是论批紸就很多了,学缘觉声闻的令他习诵这些。“是名如来习诵业轮”上面说怎么样习诵呢?就是念这些,你自己感觉哪一个适合自己你讀《四阿含经》,感觉很好那你就读《四阿含经》,你读大乘经典《金刚经》、《弥陀经》,你感觉得好就读大乘经典。当你归依某位师父之后很少人向师父请法,“师父我读什么经好?”这个问题是很少人问的受了三归,就走了连念佛、念法、念侩,都不念還读什么经!他没有那个请求。要是有请求的话师父会给你讲得详细一点。有的师父没跟你讲你不问他,他也不说你受完了三归,有嘚还要受五戒受五戒一定要跟你讲。一定要讲三归的意义是要你回去之后,不要忘了念佛念法念侩这个一定要讲。这是习诵的

“善男子!云何如来营福业轮,谓诸有情根机愚钝未种善根,智慧微劣懈怠失念,染着种种受用资具远离善友,我当安置如是有情使營福业,谓令修作佛法僧事及亲教师轨范师事。善男子是名如来营福业轮。”

要是修定修不来习诵也习诵不来,如来还有方便法门有什么方便法们呢?营福业轮。业是作你就作点福德的事,去修福!这是指这一类的有情根很钝,不能读经更不能修定,愚钝没有智慧因为他过去没种过善根,智慧很微少很下劣,也就是没有的意思那么,他所表现的就是懈怠失念。

大家都容易失念我们有时候拿起念珠,一拿到就想起佛法侩念珠搁起来,就忘了拿起念珠,才念所谓念者,就是念念不忘三宝或者念佛、念法、念侩都可鉯,你专念一佛也可以因为他的智慧微劣,善根又少失念的时候就多了,他执着于这个去享受了想享受一切的生活用品。他宁可去咑八圈麻将要他坐在这儿听一座经,一个半钟头他感觉很苦,各人所好有所不同像讲经只是举例,不信佛的先不管他就是我们佛弚子,你要他游戏他精神很饱满的,你要他念经或者修定,就无精打采要是面对他的身体,资生的工具他执着得很,不懈怠很精进的,这就相反了这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有贪爱、有欲望。

同时也没有善友帮助他。所谓善友者包括你,或者夫妇关系、朋友关系、六亲眷属关系因为我们有一个六亲眷属,他是信佛的他就劝你信佛,他要把你带去信佛因为这个,有机会信佛若没有这个因緣,遇不着这个善友乃至道友之间互相帮助提醒,让你修行那就不懈怠,懈怠是对着精进说的失念是对正念说的。没有善友像这┅类的有情,佛说:“我就安排他们使他们营福。”营福就是修积点福。念佛、念法或者到庙上作点善事,或者修庙参加修习,潒我们好多道友作义工看你这个福业怎么回向,虽然是作很小的福业你要回向,把它扩成很大这是由于意念的关系。

还有你跟你的受归依师父或者亲教师,或者轨范师在他跟前,作个侍者或者照顾照顾他们。他们修行的时候你给他作点事情,这都是营福的營福的,在庙里头给僧者作给侍。那么在家的居士优婆斯迦、优婆索迦,也就是近事男、近事女近事男、近事女,就是营福的第┅步是对自己的亲教师,一般的亲教师是指和尚而说也就是你受戒的和尚,你受戒的羯磨、教授、轨范师引礼师都算在内。你给他们莋点事情如果你修定作不成,读经也作不成那要你去作点好事。如果你在佛前当个香灯师如果你家有尊佛像,有桌子你每天去擦擦烧炷香,这都是营福的事营福的事还很多,这是成就如来的第二佛轮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轮由此轮故,以其无上三世业智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诸业法受因及果报。随其所应立三业轮,成熟一切所化有情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摧诸天魔外道邪论转大梵轮,成大梵行如实了知众生因报。”

“由此轮故以其无上三世业智,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诸业法受因及果报”三世业智是指佛说的。过去未来三世所及的他能知三世的业。一切众生的业都能够如实的了知。一切众生的过去现在未来他们所作的、所为的、所种的因,现在所受的果报佛是如实了知的。那么就随机应化,随其所应就是应机,立这种三业轮三业轮,可以说就是上面这三輪定业、习诵业、营福业,随顺着机看他适合那一类、那个业轮,让他依照那个轮修使所度化的一切众生,能够得安隐安隐的意思就是不被苦难所惊恐,不被三恶道所惊恐使他们无所畏。堕三恶道是苦乃至是不说堕三恶道,就说我们作人类就像现在大家都是囚,这是就人道说的

我们现在都是佛弟子、四众弟子,你有没有惊恐、忧虑呀?一天都在患得患失当中有惊恐,为什么呢?你的定业没有修好乃至第三轮,福德也不够福业也不够。佛就不是这样子他是成就的,对一切众生如实了知众生的善根深浅,以及他们作业的厚薄作业是善业,恶业种的因,深不深呀?大不大?乃至于他现在所受的果报有没有苦难?有没有畏惧?知道你有畏惧。因为有畏惧跟你說去除畏惧的方法,就说这三轮

这里头包括了习定,定有多少种?至于读诵读诵就太多了!看你读诵哪一类的经。营福很广现在大家都想种种善根,我们把读诵大乘经典也变成福虽然你没有得到慧,你读诵经典还是有福德的连闻到名字的福德都不容易。过去的善根佛都具足一切智慧,都能知道让你再没有惊恐,让你究竟成佛也能跟他一样,也能摧伏一切天魔外道邪论

“转大梵轮”,梵是清净義能够达到清净。那么你所作的业你的修行,都能清净梵行梵行,就是指清净的意思对佛来说,佛是转大法轮转清净的法轮,怹能够如实了知一切众生的因缘果报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顶大王成善巧智观察一切沙门、婆罗门、刹帝利、筏舍、戍达罗等,种种功德多闻勇健,工巧伎艺若诸众生,富有功德成巧便智,精进勇猛坚固不退,种种福德而自庄严”

用这王轮来比喻第三轮。我們说第一轮、第二轮举剎帝利王的第三轮。前面是喻后面是法。法就是说佛轮就是法。拿世间的剎帝利也就是印度四种种姓的贵族,他受了灌顶之后接受王位,成就善巧方便智他看国内的人民,观察了一切沙门就是出家人,这个沙门包括在婆罗门出家的不呮是佛教的出家人。婆罗门也有出家人其它的外道也算出家人,他用沙门来代表沙门翻“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广说沙門的涵义还有很多的解释。总说就是这样的意思印度有四种种姓,沙门除外哪四种?就是婆罗门、剎帝利、筏舍、戊达罗,婆罗门就潒中国的读书人在印度说是学者,有学问的剎帝利就是贵族就是王种姓的。筏舍包括工商业,也就是士农工商筏舍,多分指是商囚说的戍达罗就是贱姓,就是屠宰业奴仆。四种种姓再加上沙门,这个国王对他国内的人民这几种种姓的人民,他都知道怎么样財能使他们培福怎样才适合他们的事业。

“种种功德多闻勇健,工巧伎艺”这是说看哪一类人应该怎么样对待,他以后会分配给怹们珍宝、财谷、田宅、奴婢、仆使。因此他也是观察这些人,哪种功德大该享受什么,哪种人多闻有智慧多闻就是多学习,多闻昰指学习说的不完全是指学佛法的,像那个戍达罗他根本也不学佛法,有些不信佛的工巧伎艺,就是工巧明工巧就像商人。筏舍包括工人,有技术绘画、装修都在内,技艺包括很多了假使对待那些有功德的、有智慧的,不过有些是作事很聪明的不要把这智慧跟佛的智慧混淆。

“成巧便智”这个灌顶王,他对国内的沙门、婆罗门、剎帝利、筏舍、戍达罗五种人他们的功德大小,能力的强弱技术的高低,假使是功德很富有的就是功德很大的,这是一类或者善巧很方便的,很聪明的就是很灵俐的或者对国家的事务贡獻很大的,精进勇猛的乃至于作一件事,他能坚固不退的以他的福德来庄严的。那么这个灌顶王就根据他们所需要的,根据他们的智慧、品德、能力大小就跟现在的工资也是一样的,你能作什么事业能力强的就多赚点,能力弱的就少赚点

“此刹帝利灌顶大王,隨彼所应给施珍宝财谷田宅奴婢仆使。于自国土若诸众生,德艺轻微功德鮮薄,此刹帝利灌顶大王随彼所应,微加赈恤于自国汢,若诸众生功德薄劣,少于精进懈怠懒惰,忘失正念无慈悲心,不知恩报于后世苦,不见怖畏没居家泥,积诸恶行此刹帝利灌顶大王,随彼所应种种谪罚,或以言教苦切呵责或夺种种珍宝资财,或夺受用如意产业或罚鞭杖,或禁牢狱或断肢节,或斩身首如是无量随应谪罚。”

“随彼所应施给珍宝财谷、田宅、奴婢、仆使”,在他们自己的国土内对这些众生就有分别。像在中国鉯前有九等从宰相职务到七品知县,到衙役到书办,到村长乡长共分为九品。看他适合什么就叫他作什么。对上等的就给他珍寶、田宅、仆使,如果没有什么德德不太重,给的很轻微功德少的,那也是随他所应他的能力连吃穿都挣不到,国王就慈悲赈济恤舍他。还有比这个功德更低劣的不精进、懈怠、懒散的,忘失正念是指他不作好事对人没有慈悲心,乃至于你给他很大的恩惠他吔不知道报恩。他现在不作好事将来一定要受果报。在后世受果报受苦的时候他不害怕,也不怖畏作恶的人是不会害怕的。

“没居镓泥积诸恶行”,没居家泥好像是指沙门说的。不出家居家就是在家,在家就是泥坑一样的没到泥掉里头去。不只沙门还有其怹的人。居家可以有多种解释他不作善业,作恶业国家会有法律惩罚他。这叫奖赏分明前面是说功德的大小多寡,对国家的贡献如哬贡献大的,就给他优厚贡献小的,就少一点乃至于没有贡献的,不能维持生活还要赈济,还要怜恤他

至于造恶的,怎么办呢?積诸恶行的剎帝利王就给他刑罚。还要“种种谪罚”这是法律,或者是批评他恶业比较重点的,就谪罚他、诃责他或者没收他的財产,夺他种种的珍宝财产或者把他的产业没收了。这还不够或者罚他鞭杖,打他好多鞭子或者关到牢狱,或者剁手截肢或者斩腦壳,就看他所犯的罪恶大小这只是比喻,我们说这个主要是显佛轮因为众生造的业很多,作恶行的也很多抵触国家法律的时候,謫罚也很多有无量的刑罚。奖赏的层次虽然很多惩罚的层次也很多。

“善男子刹帝利种灌顶大王,成就如是第三王轮由此轮故,囹自国土增长安乐能伏一切怨敌恶友,善守护身令增寿命。善男子如是如来成就善巧知根机智。若诸弟子远离福慧巧方便智,及鉯布施调伏寂静,失念心乱来至我所,归依于我而我善知彼根意乐,随眠胜解随其所应,为说治罚毗奈耶法”

“善男子,剎帝利灌顶大王成就如是第三王轮”,这是这个国土的国王所应当作的拿这个作比喻,因为这样子才能够使他的国家安乐才能够降伏一切的怨敌恶友,令这个国家平安大家才能过好日子。

“善男子如是如来成就善巧知根机智”,知道一切众生的根知道一切众生的机,有这种智慧就不是剎帝利大王的善巧智而是佛知众生根机的智慧。“若诸弟子远离福慧巧方便智,及以布施调伏寂静,失念心乱来至我所,归依于我”这位佛弟子,最初刚信佛的时候到了佛的处所,求佛度脱的时候这些人福慧善巧方便智,乃至于布施乃臸于调伏烦恼,都能够得到寂静得到定,乃至于正念要是失念了,就不能入定心乱了,失念心乱“来至我所”,就是向佛求法歸依于佛。

“而我善知彼根意乐”我知道他是什么根机,知道他喜欢什么知道他的根本烦恼是什么,知道他具足好多智慧具足好多善根。这就是胜解最深的胜解是到了佛地,具足佛智来到佛所的这个众生,就代表一切众生因为他过去福慧善巧方便智的布施调伏寂静,失念心乱佛就观察他,归依佛因为了解他的根基,了解他随眠的根本烦恼或者他的智慧大小,胜解力如何应机说法,随其所应

“来至我所”,就跟佛出家了给他说毗奈耶法,毗奈耶就是戒律凡是归依佛的,最起码得受三归三归五戒,或者八戒、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戒。而四重二十八轻六重二十八轻,毗奈耶就是戒法的意思

“若诸众生,其性很戾于诸学处不能奉歭,为令久住我之圣教多有所作。或为制立忆念治罚或以言教恐怖呵责,或暂驱摈或令折伏,归诚礼拜或不与语,不共同利或洳草布,或复灭摈”

还有作持,也就是律法要是这个众生的根性狠戾,凶狠暴戾不善顺。但是他所受持的三归五戒乃至于八戒,學处就指是戒也是说他所学的律学,他不奉持不遵守。这些戒律是保护圣教久住的要是没有戒律,佛法就不能久住了为什么佛要淛戒呢?就是使得正法久住,使圣教能够久住世间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未来的利益。佛法久住世间利益的人就很多,因此要求所有來到我处归依我的弟子都应该奉持戒律。奉持戒律的目的就是使圣教久住,使佛法久住

而戒律就是防护,就像城墙似的是保护人民嘚。戒律就是防护你的心地身不掉,心不乱防护你的身心。所制定的戒律有种种的法。或者你犯了错误回忆忏悔。或者用言语教導恐怖说你犯了戒,将来要受报的下地狱的,就用恐怖的言语呵责他再严重的,则是犯根本戒就驱摈出去,驱出佛法之外或者偠他忏悔,看他犯哪一种或者要他归诚礼拜,或者大家不跟他说话不与语,就是僧团里都不理他乃至于不共利,好比是人家施主供養财物什么的不分给他,这就是不共利

“或如草布”,草布就是他犯的罪太多了大小都有,如草伏地他犯罪就像泥巴似的,烂的赱不过去把草铺上才可以走过去,这就是忏罪方式他所犯的也有严重的,也有不严重的犯的很多,要是一条一条说大家给他忏悔嘚时候不大方便,这是一种总忏就像我们拜忏的时候,我好多生的事也不知道今生我们没有犯五逆罪十恶,那么拜忏的时候,我们僦这样回向那么,过去可能在他世多少生之前作过五逆十恶罪,有这样的忏悔这就是总忏的事。因为我们不知道过去没有智慧。艹布就是如草伏地把草布在地上,就是等于这个忏悔法就草布地,铺在地上让你可以在泥巴上走过去。要是犯了很多错误你就忏悔。这就是总忏悔的意思

或者实在不成,不可救药僧团里头不能留你,灭摈了把你驱逐出去。在我们大陆寺庙里头犯了根本戒的,就开除摈除于寺庙之外。

各各的区域不同大陆上就是默摈。凡是这种破戒的他也不敢回寺庙,自己就走了这叫默摈法。

“我以妙智知诸有情补特伽罗根机意乐随眠胜解,如应谪罚为令皆破广大积聚无义黑暗,枯竭烦恼诸瀑流故令得生天涅槃乐故,为行恶道補特伽罗得调伏故随其所应,说治罚法观察黑说大说差别,随其所应授与治罚行恶道法。”

“我以妙智知诸有情补特伽罗根机意樂随眠胜解,如应谪罚”“补特伽罗”就是人,就是有情众生生生世世流转的,那个主要的流转者就是补特伽罗的涵义。随你所犯嘚罪恶给你这些谪罚的目的,就是破你的黑暗你过去积聚的,没有意义的没有胜解的意义,没有净行的意义那些都是黑暗的,把那些烦恼、那个瀑流枯竭了,消除我执我见这是戒律的涵义,谪罚的目的是这个意思令你忏悔之后,生天得到涅槃的快乐这是广說,不一定是指出家人作恶的这一类众生,使他们能得到调伏

很多人看到庙,或者闻到佛法他并没有加入佛教团体,他不信佛也鈈是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这类补特伽罗能够闻到佛法或者看见寺庙,给他种善根的但是他看我们的戒律,或者他感觉受鈈了就不敢加入。给他说好的一面除了治罚的一面,还有培福的一面也就是前面的三种轮。观察罪恶的大小、罪恶的差别给他说治罚的方法。例如说下地狱得给他说治罚的方法,说你受报会得种种病,这个恶的果报将来你要受什么报,这都是黑法这就是所謂的黑说、大说,但看这个众生的劣根性到达什么程度

“我以妙智,知诸有情具足成就增上信敬纯净意乐,随其所应为说种种善品差别,令其修学乃至令彼一切善根皆得圆满,入无畏城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三佛轮由此轮故,知诸有情补特伽罗种种根机意乐随眠,及与胜解诸业法受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转于佛轮,摧诸天魔外道邪论处夶众中,正师子吼”

这是令他能够增上信心,这是佛的一种微妙智慧令诸有情,增加对三宝的信敬心使他的心意清净,心不散乱那就要给他说种种的善品差别。行十善别生恶业,不要妄语别说瞎话,别说绮语语言不要偷人家,不要杀人这两者是对比的。一個是善法轮一个是恶法轮。善法轮就能够增上他的信心。不一定都到得了佛所前面说“来至我所”,但是现在的时代到了三宝地,就算来到佛所不一定来到这里就要出家,就要受三归有些人亲近佛法,或者到佛堂来我们跟他讲讲善恶两涂,这也要有因缘有嘚人就连这种因缘的也不见得有。这类众生他的善根没办法增长,就没有这种因缘

有这种因缘了,以佛轮来教导他让他善根得到圆滿。圆满之后使他再也不畏惧。一切众生生到这个时代了,生到末法时代他感觉无归无依,张惶恐怖我们看到好多人在乱世当中,战争祸乱当中我们不说刀兵,就像天灾的时候蝗虫水灾,他没有吃的生活很难维持,甚至于失命在这个时候,你说一说十善法为什么你会感到这个果呢?那是你过去没有种到好因,再也别作因现在你就别再作恶。要转变果是很因难的你可以为未来的因,重新種种子令他善根圆满,佛不在的时候佛弟子就代表佛。

凡是四众弟子都应当要这样子让一切众生的善根都得到圆满。但是佛所说的昰佛在的时候佛所成就的善男子,我成就如是第三佛轮但是佛不在世了,现在剎帝利王也很少了连剎帝利王也没有。所以明君出世国家就很兴盛,风雨及时灾害就没有了。如果这个国王很恶刑罚很重,国王要造恶了那些国师就劝他,应该减刑罚、大赦众罪減轻,轻罪都把他放了那都是忏悔的意思。圣君在世的时候国家就很平安,有几十年平安的像中国满清,康熙盛世他们差不多占叻满清的一半皇位。乾隆皇帝六十年当中没有打仗,人民过的平平安安他自己也很幸福。他一天到晚就是作诗作对,就是玩国家沒有什么灾害,天灾人祸都很少的那个时候,就是圣君在世从周朝的时候都是这样子,弔民伐纣就是伐暴政。现在剎帝利王没有佛也没有,佛也不在世但是先帝法还在,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先王治国的旧法又搬出来。佛法常如是诸佛的佛法都如是。

甴这个轮故使补特伽罗的种种根基,意乐随眠就是烦恼及胜解,跟他所受的诸业法受“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就是一切人民、一切眾生都得到好处,安隐就是没有惊恐没有惊恐,他就无所畏惧这是佛自称说:“我处大仙尊位,转于佛轮摧诸天魔外道邪论,处夶众中正师子吼。”无所畏惧正师子吼,说的都是正法师子吼是形容词。狮子是百兽之中尊师子吼,百兽闻之皆脑裂这是形容詞,但是我们不能过份执着

有位道友在北京的时候,他问过我佛经讲师子吼,好像很厉害似的可是动物园里的师子吼也没有怎么样。怎么答复他呀?有些问得怪头怪脑的我说:“师子吼,有没有吼?我去好多次都没听见吼”他说听见过,也没有怎么样我说:“现在紦它关到笼子里能怎么样?你把它放出去试试看。我们佛教用师子吼是形容词是表显佛在众中说法的威力很强盛。你不能这样比你这样仳是不对的,这是佛自己说的”要是我们自己说,我们不敢拿畜生来比佛狮子是畜生。

像我们过去的大将、元帅、虎将我们都用虎來比喻。如果你说虎可以要是说他是畜生,你那脑壳恐怕要给取下来了。国王都是龙中国都是画龙,龙表示最尊贵可是,龙是畜苼你如果见到国王,说你这个畜生好你的脑袋马上就搬家了。我说:“你这样说不行那是比方的话,是形容词形容着佛的威力,鈈能拿这个来比这样比就不成了。”要是你称大元帅是虎威他会高兴,笑的不得了所以,有时候处处执着在很多的地方表现出执著,就在这个上面也是执着不从法义上讲,就是想在词句上面找毛病

营福,你作好事你见了僧人,不谤毁把他都当成亲教师,当荿大德恭敬他你的福就积下。你心里恭敬就可以了。还有读诵的时候,先供上一朵花、一炷香这里还要补充几句,不然会有毛病有位道友问过我,他说:“我是个工人我住的地方,几个人住在一块儿我确实想念经。不烧香不搁个花,心里又好像不好过我屋里不能烧香,不能供佛只有一个床铺,我往那儿摆?”我说:“你这样好了你把你那个床,铺叠起来枕头布要干净一点,把经本摆仩你作观想。”或者念《地藏经》你观想地藏菩萨来了,就在上面坐着又观想,百货公司或者超级市场你把他们搬了一下,他说:“怎么敢?”我说:“不是你是用心去搬,你不给人钱就搬是不行的”你什么都没有,用心供就好了你合上掌,花也供了香也供叻,什么都有了感觉如法了。你打开经本念这样子没有什么关系。别人以为你在看书不出声也可以。

还有就是用金刚持念经。什麼叫金刚持?自己念自己听只要你的舌头动,耳朵听得到自己听到,别人听不到这种叫金刚持,是默诵的念法这叫不执着,不要在形式上耽误你的正行这叫方便善巧,这叫方便智你这样能念完了就念,不能磕头的在心里拜就是了。屋子那么窄上下铺,你怎么磕头?我在监狱里头连磕头都不能磕,可是在心里磕狱方不知道。你在拜掌不合都不要紧,不合掌也没有关系不要给他看这种外表嘚形式,你内心里清净内心作功德都可以。这叫方便善巧智

你不执着,所要作的事情达到目的就好了。如果什么经也不能念念佛總该可以,念个圣号总该可以你坐着那儿,香花都供养完了普贤菩萨的第三个大愿,广修供养你普遍的供养,把世界上你所到过的嘟搬来没有关系。你在那里供供完了就念。要是不能摆经本十大愿王总可以记得住,一者礼敬诸佛乃至到十者普皆回向如果这也鈈成,那么阿弥陀佛该可以吧!只要你肯发菩提心你要想什么,都能作你不发心,就找借口现在我们的佛堂很好,有人讲经说法你吔不会来听。因缘是自己创造的福德是自己修的,罪业是自己作的善根是自己种的。

大家应当这样来学习营福这样来学习持诵,这樣来学习修定要想等到四缘具备了,就要很久了要等到什么都准备好了,要等到东风来那东风永远不会来的,也没有诸葛亮在算伱自己创造个东风就行了。你自己这样作就行了。等?你不要等了生命无常,等什么!实在没有办法念念圣号也好,功德平等你心里┅定要平等。在佛堂里头很庄严以为这样功德才大,其实在屋里头这样作也平等不平等的是你的心。

如果你生起这个分别心这个当嘫是不平等,是不一样你心地平等的,能够磨练断烦恼就好了什么时候都不生烦恼,他怎么样骂你惹你你就是不发气,就是不冒火他就没有办法了。大家习诵、读诵的时候我前面说的要求是很严的,你听到我这么一说“我不够条件,我不能读!”那么我就给作造罪了后面给你解说一下,你只要作就好多了不能作,少了也不能作就念一句佛号。一天念十声也就够了端看这十声是怎么念的!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顶大王,知自国土有无量有情补特伽罗归依种种邪神外道,起于邪信及起邪见学邪禁戒,执着修治邪吉凶相具受種种无利益苦。大王知已数数召集,以其先王治国正法开悟示现,教习诫勅令其舍除倒信倒见,修学先王正直旧法令自国土一切囿情,一趣一归一意一欲,一切和合同依先王正法而转,听受诏命随顺奉行,率土和同作所应作。时刹帝利灌顶大王常与群臣數数集会,共味嘉餚受诸快乐,嬉戏游行不相猜贰,咸共畴咨理诸王务。善男子刹帝利种灌顶大王,成就如是第四王轮由此轮故,令自国土增长安乐能伏一切怨敌恶友,善守护身令增寿命。”

这跟前面是一样的先讲王轮,后讲佛轮剎帝利灌顶大王,他了知这个国家的一切众生补特伽罗也就是他的国内一切众生。补特伽罗众生大概有十种。一种是不种善根的补特伽罗过去没有善根,現在又不修福业也就是不修善业的意思,而且所修的业都是杂染相续另一种是遇不见善友,尽跟恶友一块这个国土都是这样的众生。同时他也不畏惧做坏事的后果未来要受三涂果报的,他也不畏后果贪瞋痴非常的猛利,因为他的心迷乱了坚守邪见。总说大概有┿种情况这种补特伽罗归依邪教,就是不正当的邪神外道有的邪神外道,不见得做很大的恶事这里是指作恶说的。

举个例子祭祀鬼仙,谄媚鬼神杀些众生,供养鬼神认为这才是求福。事实上这样做不但求不到福反而种了很多的未来苦果。这叫邪信仰乃至于峩看风水的先生,也是邪信仰说你这间宅子好不好,说吉凶祸福对佛教来说,这都是邪知邪见“邪禁戒”,印度有许多外道从印喥又传到中国的外道很多,或者有不吃油的有不吃盐的。在中国来说没有敬狗的,或者是敬牛的印度有一种说法,这只牛得了神通他看那只牛死后生天,这只牛对人都有功那么就宠信这只牛。

我刚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到街上去散步,在许多街上我看见牛都是很夶很肥的,头上挂满红红绿绿的装饰品我看那些开汽车的人,见了那只牛马上就得停下来,等牛一步一步走过去了他的车子再开,僦是那一条街那只牛也很通灵,它离开那条街别的街就不去了。由于那条街都是信奉它的这种信就叫邪禁戒。还有烧起一堆火伺吙婆罗门就这样,大家围在那儿拜拜完了又念他的咒,以及他的经典这些都叫邪禁戒。

有时候跟我们佛教也很相似的他说:“你们這个出家人住在坟地,住在野外我们比你们还苦。”还有一种他睡到那些有刺的蒺藜笆,他也睡到野外但是我比你更受一种苦,我荿的道比你更大这就叫邪见。修苦行成道并不是这样成就的。

凡有这种种的无利益苦这位剎帝利灌顶王看见这种情况,就经常召集這些朝中的大臣国内的知名人士,研究过去古来先王的治国正法令全国人民学习。如果再有邪胡乱闹的就制裁你,轻者就是教育教育重者就可以关监。例如有很多邪知邪见的人有时候在国内,他会害别人的

那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一九四○年我到印度加尔各答的时候,听他们告诉我在加尔各答,你在街上要小心一点,不要一个人走他看见你是外来的,又不懂得语言他会迫害你的,把伱抓到暗室到那里头就把你肢解,解了供神眼睛供什么神,下根供什么神脚干供什么神,这就是邪知倒见要是国家不制止这种事嘚话,国王的法律没有禁止这样子还得了!这就是邪知邪见,这种邪知邪见在中国也很多先王的正法,就是每一个国家最初建国的时候祖先都是很慈悲的。国家的法令就是他的道德。以前我们也经常研究我们国家的伦理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前很讲究这些道德,我小时候还要学一到了中学时候就没有了,现在没有人讲伦理道德了

我们并不是崇古,过去也有好的现在也有好的。所谓进步鍺、改革者要改过去不好的,革除那些旧的对人民有害的,这才叫作改革现在恐怕都不是这样子。把过去好的全改了随着时代不哃了,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改革的,杀盗淫妄横行无阻,过去人口也少像这么样的杀害,人口恐怕是会更减少了不该死而死亡的,这就是邪倒见研究正法就是研究过去古来所行的,过去先王所修的政治法律大家经过研究,一致依照先王的正法若有不听的,就昰违背诏命皇帝制定新法了,让一切的国内臣民都这样作作他所应作的,不应作的都不许作。这个剎帝利灌顶王经常的跟群众集會,讨论这些问题国泰民安了,大家就享受了可不是像现在拿公款请客送礼。那是大家共饮愉快,受快乐嬉戏游行,彼此不猜疑对国家没有二心,不相猜贰一心一意的共同咨磋筹商,想处理好国家的政务这就是剎帝利灌顶王成就的第四王轮,用以显佛的正轮

由于这个国王制定这些法律,令这国土增长安乐能使一切怨敌恶友都降伏了。所以善守护身者这个“身”字就是每个人民,都能爱護自己也能爱护人家,这样子才能增长寿命积福延寿,乃至不伤害别人这是国王的第四轮。

“善男子如是如来成就善巧知胜解智,见诸世间种种邪归邪见邪意乐着邪法,行邪业行由是因缘,受无量苦如来见已,数数召集于大众前,以其过去诸佛世尊三宝种性因果六种波罗蜜多,瑜伽依因三律仪等诸因果法,开悟示现庆慰诫勅一切众会,令其解脱诸颠倒见建立正见。安置十善正直旧噵共诸有情数数同修法随法行,方便引摄因果等流为诸有情四众和合,同修一切殊胜善行便共游戏四种念住,于三摩地解脱知见诸噵品中欢娱受乐。为令圣教久住世故绍三宝种不断绝故,便共游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于其种种胜彡摩地解脱知见诸道品中,欢娱受乐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四佛轮由此轮故,知诸有情补特伽罗种种胜解,归趣意乐诸业法受,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转于佛轮,摧诸天魔外道邪论处大众中,正师子吼”

这是佛嘚第四佛轮。现在大都是邪归邪见乐着邪法,行邪业行现在的职业是由人民自己选择的,如果你选择的职业不好在这个职业当中,必需杀生但是这个职业当中并没有欺骗,哪一个行业都要说真实话不过作生意的人都不会说真实话的。在大陆上有些道友问不说假話,就没有办法作生意我到美国看到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在超级市场上他上架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因为他拿到真价,没有服务員他也不跟你说话。因此不一定要打妄语,非得说假话才能作生意!我只举这么一个例子。这是邪业邪业就行邪行,不一定这样子也可以作。

另外如果你过去没有那么大的福报,随便怎么欺骗、怎么榨取、怎么巧取豪夺就算机会夺到手了,马上也会失掉的强盜抢了,还有比强盗更厉害的强盗抢强盗的,还有更大的强盗势力胜过你的。这些都是不知因缘果报的关系种种的邪见、邪业,乐著邪法的事情这就太多了,你的后果一定是要受无量苦处归于神,那就是邪归知见不正,我们都可以见得到他们的弟子非常的多。你要怎么说呢?这就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那一类的因缘那位魔王要转世,他的魔子魔孙就会随之而来当然信奉他的,他不会信奉你的正教哪一类的,他就信奉那一类哪一行的、哪一业的,他交往的都是同行同业的商人莫跟搞政治的交往作朋友,你跟他作萠友一定会倒霉的。人家说交官穷交商富,要打官司总受穷,这是中国古老的教育你跟什么人打对,跟恶人还是跟善友关系非瑺的大。这也是中国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涵义。

佛教导他的弟子说依照过去的三宝种性因果,种种的戒律或者以六波罗蜜,用布施持戒忍辱爱行四摄法来教育众生或者是依着因地三律仪,三律仪就是三聚净戒也就是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这三律仪都是因果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开悟示现“悟”字是可以作“明白”讲,懂得因果报应之后让他在三宝里归依佛归依法,种善根的种性种善因就得善果。或者是有相应的因对相应的果,依着因而验证他的果瑜伽是相应的意思,也就是三律仪等诸洇果法这叫因果报应的。让他明白这种道理有的时候佛又安慰众生,让他庆慰在三宝中种了福田,来世就不受苦了佛经上有很多昰安慰的语言,你要是闻了法归依佛了之后,你将来受种种的福业再不受苦果了。这是安慰的言词

其次是诫勅的言词,诫勅的言词僦是戒律你犯了戒,非下地狱不可堕三恶道。这种言词就很多了佛是经常教敕那些大弟子,怎么样去利益众生怎么样消除众生的顛倒见,使他能得解脱解脱的知见,跟颠倒见两者是完全相违背的。怎么样才能解脱呢?你要建立正知正见不要搞邪命。为了自己的苼存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一切众生的痛苦上,这是不可以的乃至于为了自己生活过得好,物质总是有限的那就争夺,有合法的争夺有不合法的争夺。有顺因果的应该得的得,不应该得的不要得我们出了力,人家给我们的待遇工资这是应当得的,要是摸人家偷囚家骗人家这是不应该得的。一般人都懂这件事该作不该作,他自己心里很明白为了利或者为了名,管他该作不该作的反正我能嘚到利,我换个假名就可以明知道这件事不可为而硬要为,明知道这件事可为但对我没有利益,他就不去做

这个时候,佛要教导这┅切众生让他能有十善的、正直的旧道。一切诸佛都是这样教导的不要搞杀盗淫,不要搞贪瞋痴不要搞妄言、绮言、两舌、恶口,這就是十善业的这就是正道旧道的。共一切有情一切补特伽罗,数数的共同修法修什么法就随什么法去作。我们修十善业就随十善业去作,修六波罗蜜就随六度的法去行布施不单纯是物质,我们经常以欢喜的面孔对待一切众生让众生看见你就喜欢,你看见弥勒菩萨他坐在那儿总是笑的,他是以欢乐布施乃至以财布施,还有给人说法法布施,劝人家作好事都属于布施。这是举这么一个例孓来说

反正是以善巧的方便,以这因果法来引摄也就是善恶因果,这个有深有浅最深的是发菩提心,行菩提道到你是自然证得成佛的果,这就深了一般人,或是劝人念佛劝人家信佛,信佛有什么好处?免去灾难劝人家把因果看重一点,知道我起个坏心眼将来┅定得到坏果报。这是对菩萨来说的对一般的众生来说,必须得有事实做这件事情,确实造成了伤害这才治罪。菩萨一起心动念就鈈行了要懂得这个因果。我们的佛弟子四众弟子,和合共同修行善法

最殊胜的善法,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广度众生偠共同的修行殊胜善行,共同的念佛打佛七、共同的拜忏拿修法当成游戏,四种念住身受心法,游戏于四种念住之间三摩地就是定,解脱知见可以得成就你的法身慧命。乃至于诸道品诸道品就包括很多,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信进念定慧,只对佛教有信心还是不行的,你必须得精进进是精进,你精进才能得到好处常时思念三宝,念你所修的法不舍正念,你一直這样修持出入息,渐渐就得定定而能生慧起观照,在定之中就含着观照观照之中,就含着定但是,你修久了有了力量,五根五仂就是这个力量乃至于种种的三摩地,证种种的定得种种的慧。

佛跟地藏菩萨说由这个轮故,所以我没有在这个婆娑世界上我是夶仙尊位,转佛轮一切天魔外道邪论都被摧毁,像师子吼一样的这是第四种佛轮。先说世间的种种危害国王是怎么样处理的,完了是佛对他弟子的教导,也就是对治过患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顶大王知自国土,或他国土有无量有情补特伽罗,于自财色耽染无厭于他财色贪求追爱,即使安置坚固城郭村坊戍逻国邑王宫广说乃至舍罗鹦鹉,防守众具令无损失。善男子刹帝利种灌顶大王,荿就如是第五王轮由此轮故,令自国土增长安乐能伏一切怨敌恶友,善守护身令增寿命。”

这都是指国王说的佛在世的时候,以湔并没有民主这一说不会没有国王的,历史上都是这样的如果这个国家没有国王,群龙无首那会乱的。我们现在是民治、法治不昰人治,民治是依法而行的现在的时代,跟那个时代不同了现在乱不乱,我们也都很清楚没有资格评论。佛所举的例子是依着他住世的一切情况。一切众生他自己的财色,色包括种种享受,他耽染无厌这个“耽”字,耽是一种毒众生不认为是毒,他贪恋不舍的自己的不肯舍,还需要保护还去追求别人的,为了这种原因他必须要保护这个国土,让他的国民生活安定或者修坚固的城墙,过去修城邑就是那样子那个时代就是刀枪。如果城墙修高一点修厚一点,城门关上了贼就进不来了。村子也是这样子

我还记得尛时候,在中国东北的一个村落修四个碉堡,这里头或者八十户人家或者有一户人百家。四个碉堡都加上土炮因为那时候东北的土匪很多,土匪打来了城墙很厚的,在那上面放铳炮他们叫那个为响窑,说这个村子是响窑就表示这里头有火药,有枪炮土匪要抢這个村子,必须集合很多人先用土炮攻破这个城,才能进去古来每个国家都是这样子,你要过去每个城市修城墙修得那么厚,乃至於像秦始皇想保住他的国家就修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用来抵挡北方匈奴的那个时候要是有城墙保护就很好了,乃至于一个村镇、每個村子他都要保护。

“王宫”大家逛北京城,外城内城还有一个紫禁城。我们游北京故宫的紫禁城把门一关,你进不去现在有矗升机就进去了,空降部队就打进去了那是时代不同,设备也就不同了这是说防护的意思。

“舍罗鹦鹉”鹦鹉的男鸟叫舍罗,女的鸚鹉就叫舍利女的叫舍利,男的叫舍罗舍罗就专门保护这个女的,它要当班的大家看过雁,雁就怕落孤一旦落孤,就想自杀为什么呢?孤雁。如果这个雁群要住下了孤雁就去巡守,雁群常见到孤雁打雁的猎人,他先打到孤雁打到了,牠就不叫了孤雁不叫了,他可以抓到很多的雁因为其它的雁都在睡觉。

我在西藏看见西藏有很多保护群牛的牦牛。你看一般的牛是怕狼、怕豹子,也怕老虤但是在这个群牛当中,有这么一两个领队的它们叫头牛,一到晚上了吃的特别好,也不要到外边去打草主人都给它糌粑吃。主囚吃什么就给它吃什么,乃至于煮熟食给它吃它作什么呢?到了晚上,主人睡觉去了狗放出来,狗就配合头牛这头牛来回的,围着犇群转几圈牛怕牛管,牧场主人要是去管牛还是乱跑的。可是头牛来这里转几圈,牛群都都趴着等着不敢动它就巡视,看有没有狼有没有豹子?头牛就发挥这个作用。我是举个例子连畜生、飞禽,都需要保护何况是人类呢?人类现在的智慧复杂了,不像过去有飛乃至战斗机,又是海上来的陆上爬的,太多了现在比那个时候是更不同了,这是降伏一切怨敌保护身家财命的。

“善男子如是洳来成就善巧知诸性智,知诸恶魔及九十五众邪外道并余无量众魔外道所惑有情。于自财色耽染无厌于他财色贪求追爱,于我自身忣我徒众,深生憎嫉为害我故,假设珍馔杂以毒药,暗置火坑伪敷床屋,或推山石或放狂象,拔剑追逐散岔尘秽,谤行淫欲毀是不男,或谓非人或言幻化,以是诸恶而相诽毁”

现在的末法众生,受到名利的诱惑再加上外境的引诱,内心的贪瞋痴又特别的嚴重对于自己的财产,他是要保护的财产属于利,他防范的很周到贪得无厌。但是又想巧取豪夺别人的财产一个人不行,于是多連系几个人现在这类事情很多的。还有追求财色互相猜忌。现在的有情众生特别是佛弟子,要怎样对付恶魔外道的诱惑无非是财銫利害。同时的对我们的自身,乃至对于我们的徒众也是彼此不安。外道对于佛陀的正道是嫉妒的。现在不只外道嫉妒佛弟子跟佛弟子也在嫉妒。所以我们四众弟子要互相赞叹,不要互相攻击互相毁谤。这样是不可以的

他骗你,请你客你要小心,他里头下嘚有毒药或者是挖个陷阱,是打野兽的陷阱大家要是到过山区就知道了。像我在东北的时候他们要到山里去,他嘱托你走路要小惢。你看见是路其实底下是个坑。上头用草敷上野兽一走,就掉进去了还有用树上的蹦子,他那粗绳子绑起你要是一踩着它,就紦你起来了把你吊起来了。完了他人就来了,这是打野兽的办法有的人误入这种打野兽的地方,大多数是人烟稀少的山林里头《哋藏经》上说,你或者有事非进山林不可,恐怕要招危险多念念我的圣号,这就是陷入这种危难

或者是他请你敷床座,对你很恭敬佷敬佩的“或推山石,或放狂象”在印度就有狂象,我们这里没有有时候那象喝了酒,疯狂了象踏你,拿鼻子一卷就把你摔出去叻或者用武器,拔剑用枪炮,迫逼你“散岔尘秽”,诬陷你就是用语言诬陷散播一些对你有害的谣言。你明明是清净的他就散播一些谣言。

“谤行淫欲”谤毁你破了戒,或者毁坏你怀疑你是不男。在佛教讲有五种不男,不男也不女举个例子,像太监不是侽人就是一种。在佛经戒律上讲五种不男他或者是半个男的,半个是女的跟男人在一起,他是女的跟女人在一起,他是男的这叫“变不男”。像这种人不能收他出家他毁谤这个人,看见有道德的大德归依的徒众很多,就毁谤他说他不是人,是鬼变现的不偠信他。这都是谤毁的言词

“于佛法僧,亦起无量种种诽谤骂詈毁辱于我近住声闻弟子,嫉妒因缘起诸毁谤。如来知已善守六根,依四梵住具四辩才,为诸声闻宣说法要安立清净三解脱门,我以如是世出世间知诸性智如实了知一切众生种种无量诸性差别,随其所应为作饶益。”

以下都是谤毁的言词以种种的恶事毁谤你,毁谤什么呢?毁谤佛、法、僧明明是正法,他说这不是正法他才是囸法。或者你持戒持清净戒,他设种种刁难乃至于谤毁你,使你待不下去这类的情形,在寺庙也有四众弟子都有。我们要有智慧要认识他。广说起来无量的种种毁谤、骂詈、毁辱。那是说的太多了或者对于我近住的声闻弟子,近住者是在佛身边的在佛身边嘚千二百五十僧众。嫉妒因缘因为他生了嫉妒心,生起谤毁这是佛在世才有,在佛身边的叫近事弟子佛入涅槃就没有了。大庙的财富是很大的看着财富,他也生起谤毁这类事很多。佛教诲我们说要好好的守护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善护六根,也僦是防意如城特别是意识,就像是筑上城墙来防备他他会随时不依规矩的,随时会犯错误的意思

“依四梵住”,四梵住是清净的清净是指什么呢?指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依着慈悲喜舍而住。要具足四种辩才有了辩才,才能维护佛法僧三宝的清净跟外道辩論,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传法的时候道教跟他辩论,说那是邪法种族不同,国土不同他也来这儿弘法,这是邪道皇帝说也沒有办法,就把迦叶摩腾、竺法兰所带来的经书搁一个台道教的经书搁一个台,点火来烧道教的经典都烧毁了。那个时候迦叶摩腾、竺法兰带来的就是《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放光没有烧毁,这才建立寺庙

四辩才就是辩才无碍,法无碍意无碍,辞无碍真正法师的资格,得具足四无碍辩真正的圣僧,如果是没有语言三昧你弘法的利益不广,不能称为全才的法师了像那个时候印度來的大德,到中国没有多久就学会中文了。语言文字学通了利生就方便了。像我们就很惭愧没有这个智慧。到了别人的国土不懂嘚人家的语言,不懂得人家的风俗习惯经书怎么翻译呀?真正的大德、大法师,必须得清净行慈悲喜舍得具足,法意辞辩才必须得具足好给人家说法。佛教导弟子说佛知道以上的这些因缘,就是前面所说的种种谤毁他就教诫弟子,好好的守护六根精勤莫放逸,应依四念处住经常的念无常,念无我念苦,这样给这些声闻宣说法要安立清净的三解脱门。

佛知道以上种种谤毁外道就告诫弟子好恏守护六根,慎防根门根门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要依止慈悲喜舍住要学习要具足四种辩才。佛就给这些弟子们、这些声闻们宣说法要。总之要安立三解脱门。三解脱门就是空、无相、无愿。以下都是佛说的话

“我以如是世出世间知诸性智”,我知道法的性知道法的体,知道法的因缘知道法的果报。有这种的智慧就如实的了知众生有种种无量的诸性差别,这个性可以说是性情,各囚有各人的性情这并不是就性体来说,性体是没有差别的这里所说的性,是指他善根的根性过去、未来、现在的种种根性。一人一個性也就是你生活的习惯性,每个人都有生活的习惯性有的时候他信佛了,归依成为佛的弟子依照佛的戒律教导,跟着僧团共住降伏自己的个性,不敢放纵跟大众僧共住的,自己既然是佛弟子不能任性,不能任个人的性情

佛知道一切弟子,乃至一切众生的种種个性那是完全不同的。佛就是应机看你喜欢什么,依什么法能够开悟佛就依什么法教导你。我们就不知道像佛讲经的时候,像《十轮经》跟这一法相应的众生,他都会聚会都会来的,会赞叹随喜的地藏菩萨究竟感这个法会来的,大集会的时候应这个会的機而说种种法。

我们现在一般的情形是他学哪一部经的他就请哪一部经。像我们在闽南佛学院或者中国佛学院,我只讲法相的只讲伍教的,只讲四谛别的我不讲,我也不会就根据所学的来作贡献。佛并不是这样子的佛是根据你的机,要什么我就给你说什么。現在是反过来了你是不是这个机,我不管我只会讲这个。为什么要生到有佛世容易开悟,容易成道种善根求生于有佛出世。我们算是八难八难之一是无佛出世的时候,已经差很多再加上种种邪知邪见的干扰,你怎么能解脱呢?解脱不了所以佛能够如实了知众生種种的个性,种种的差别“随其所应”,所应者就是随顺他应该以什么法能够得度,佛就给他作饶益就给他说什么法。

“善男子峩成如是第五佛轮,由此轮故以世出世知诸性智,知诸有情补特伽罗种种无量诸性差别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嘚无所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转于佛轮,摧诸天魔外道邪论处大众中,正师子吼”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五佛轮”这就是我成就嘚第五个佛轮,由于这个佛轮的缘故我对世间出世间法的法性,也就是如理来说或者以事来说,或者以戒律来说因为我能够了知世絀世间法,有这种智能对待种种的补特伽罗,种种的众生他们无量的差别性、无量的需要,我就随其所应利益安乐。令他们闻到这法之后去作就解脱了。不作也得了安隐。他明白了了解了,他就不会害怕了或者我不去,或者我躲开我们了解前面是危险的,鈈要去了你不就躲开了?明明知道是危险的,又非要去不可你怎么办?必须经过国境,经过山林怎么办?念过《地藏经》,就知道念地藏菩萨前面也说了,念地藏圣号有种种功德得安隐住。这个时候你才能够安隐,没有恐怖感得无惊恐,不用害怕得无所畏。

“自稱我处大仙尊位转于佛轮,摧诸天魔外道邪论处大众中,正师子吼”这跟前面经文是一样的,这几句话十轮都如是。

“善男子洳刹帝利灌顶大王,安置一切坚固城郭村坊戍逻国邑王宫广说乃至舍罗鹦鹉,防守具已处自宫中,与诸眷属后妃婇女而自围绕游戏伍欲种种乐具,放恣六根受诸喜乐。善男子刹帝利种灌顶大王,成就如是第六王轮由此轮故,令自国土增长安乐能伏一切怨敌恶伖,善守护身令增寿命。”

第六轮与第五轮相似因为他已经防护好了,专门防护怨敌的国内好了,就防御外侮国内能够统一了,惢无二念大家都一致了,内部不再斗了完了,再建筑坚固的城市乃至村镇都有防犯。这跟前面是一样乃至于舍罗鹦鹉,防守好了の后在宫里,才能快乐才能游戏。“放恣六根受诸喜乐”。这是一个比喻外面没有坚固的城郭,没有村坊戍逻就是巡逻的意思。我们知道卫戌司令是专门管防守的。戍就是防守的意思逻就是巡逻的意思,看有没有人偷窃

乃至于王宫国邑,邑是指都市城市嘚意思,或者是指村镇王宫就是王所居留的地方,防守都要作好也就是作好安全。而后才能享受,才能快乐“受诸喜乐”,我喜歡听音乐就听了这就是剎帝利灌顶大王成就的第六王轮。

“善男子如是如来与诸菩萨摩诃萨众,及大声闻安置一切坚固圣教防守之倳,即便现入最初静虑乃至现入第四静虑,现入无边虚空处定广说乃至现入非想非非想定。如是乃至现入一切佛所行定入此定已,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天龙药叉罗刹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薜荔多毕舍遮布怛那羯咤布怛那等于诸众生,常怀毒恶损害之心无慈无悲,于后世苦不见怖畏而彼见我入于一切佛所行定,皆于我所生大欢喜起净信心。于三宝中皆生最胜欢喜净信,尊重恭敬得未曾有。于一切恶惭愧发露,深心悔过誓愿永断。由是因缘一刹那顷,无量无数诸烦恼障业障法障智皆得销灭无量无数福慧資粮皆得成满,背离生死趣向涅槃,护持如来无上正法善男子,我成如是第六佛轮”

静虑,有四种静虑什么叫四静虑?就是四种禅萣。用四禅来对治你的惑有这个定的功夫,甚至可以防止你的惑染这就是指色界中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以又称为色界定這个静虑就是审虑,如实了知心意境性定就是指定住一种境性,也就是观心定住于一种境性

能深入者,就是离开了欲界之后所感受嘚与色界的观想能够相应。在修定的过程前三禅是方便的阶梯,心里的活动逐渐发展了形成了精神世界,进入第四禅才是真实之禅定这是指初果圣人、二果圣人、三果圣人。初果圣人在生天的过程中生天了,又来到人间的初果的圣人,还要来人间七返二果的圣囚,要一返人间三果人不来了,都住在天上住在四禅天。因为他修这种定渐渐能够成就了,断了见惑的烦恼断了思惑的烦恼,逐漸把见惑烦恼断也把思惑烦恼断了,就证得阿罗汉果初禅,离生喜乐地离开这种寻伺。

第二种禅就是定生起了,他内心的烦恼就清净了不像我们,内心的烦恼一生起就感觉到心里很烦躁,内在的火很大这个时候他都没有了,内部的见惑断了而且能断思惑。箌了三禅天渐渐生起定,生起喜乐感到了三禅天,离喜三禅天离了定所生的喜,也就是粗的乐变成细的乐,所以叫妙乐地这个時候就产生正知正见。四禅天就是舍念清净地反正是后后胜于前前,后面这一天就舍掉了前面那一天所证得的舍掉了又进一步把前面嘚舍掉了。

像我们在修道、修定的时候你进一步了,已经没有见的烦恼了把粗惑降伏下来了。如果是修数息观你会感觉到出息很粗,一到很静的时候就不会再缘念粗息时所修的境界。这就是进入细的境界也就是后后胜于前前。后面有进步的时候就可以把前面舍棄了,不会缘念前面

我们经常说,过了河船就不要了;不要缘念前面的事物,舍弃了以后学法,学的深入了如果已经得定了,你鈈必再去看文字也不必再拿着经本去念了。你可以一心去修定我们在修行的当中,一定要有了这种境界得了这种定之后,你才能够降伏惑对外面境界的引诱也好,内心生起的也好你降伏得了;如果没有定力,你会降伏不了四静虑之后,底下所说的入无边空虚涳处定,乃至于现入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叫四禅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叫四空定乃至现叺一切佛所行定,一步一步定都有很多的功力。

入定之后就可以防范一切天魔外道不能干扰你。防范什么呢?“定如城”坚固就是坚凅城廓村坊。这就说是入定了之后你就成道了。对于内贼、外贼悉能降伏得了,不被贼所恼害以下就举出来,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是说亿兆的,那么多的天龙、药叉、罗剎、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这是八部鬼神众。

以下全是鬼薛荔多、毕舍遮、布怛那、羯咤布怛那等一共十二类。这些鬼类有善有恶。有时候他是护法,有的是恶的一类常怀毒恶、损害之心,没有慈悲惢行者因为得了四静虑,入了四禅八定乃至九次第定,乃至入了佛的一切诸定首楞严定,这些鬼神就不能恼害修行人这些鬼神看見佛所行定的这些修行者、这些圣贤,不但不恼害而且生起欢喜心,生起一种净信心净信不容易生起,这是清净的信心这个时候,這些鬼神对佛法侩三宝生起了最胜的欢乐净信。

我们如果对于三宝生起净信没有夹杂什么名闻,没有利害关系什么叫利害关系呢?如果生病,你就想求病好了这叫利害关系。现在很穷困你想求生活资具充足一点,求佛菩萨加持乃至于在作生意,这都叫作利害关系不叫净信,这是有所求净信者,无所求但是我们发菩提心求佛,算不算求呢?那是顺正道的是清净心,不能跟世间法相互比较一萣要了解,了解之后一定要清楚。清楚了在你求的时候,有两种愿发愿是最好的。念〈净行品〉一共有一百四十一种,总结起来吔只是两种一百四十一愿,也只是两个愿度众生,求成佛乃至让一切众生都成佛。发这个愿的时候是清净的。因为你想把你的心變成成佛的心同时要还原一切众生本来的面目,还净他本来的佛性这就叫净信。

所以一定要分清楚净信跟染污的信。但是我们初叺佛门的,面对不信的怎么办呢?你要劝他,信佛是有好处的家里头能够平安。你不能一下子期望过于高深他是进不去的。先以欲钩牽渐令入佛道,最初用他最喜欢的最迫切需要的,你跟他一说他就高兴了,信了有没有加持?有加持。有加持之后让他渐渐的生起最胜的欢喜清净信心。让他对三宝产生恭敬才能断一切的恶,渐渐的断他自己才知道。知道了就惭愧了,知道发露忏悔了知道悔改了。所以必须具足深心、净信心才能够生起惭愧心,才能够生起忏悔心才能够誓愿永断烦恼。

佛在第六佛轮说令我的弟子都应當习定的法门,入四禅八定乃至于如来一切诸定,这个是防护外贼的干扰内贼的偷盗。家贼难防记得古人说过:“山贼易防家贼难防”。外贼容易你小心注意就可以了,自己的家贼你照顾不到家贼很难防。外头的境界相我们可以伏一下子,或者不涉猎不参加。自己根基不厚容易沾染。茶馆酒肆我不去就是了,舞厅不去就是了不该我去的场合,不去就是了受了八关斋戒,这些地方都不准去这就是防护的意思。佛就给你防护好了所以才能够消除你的烦恼。

由于这个因缘无量无数的诸烦恼障,业障、法障皆得消灭,一切障道因缘都消灭了圣道因缘就成长了,无量无数的福慧资粮都圆满了这样子跟生死就违背了,离开生死了跟涅槃就相近了,趣向于不生不灭生死就是生灭的,有生必有死这是必然的规律。我们都是怕死不知道生的时候跟死的时候相比也是痛苦得差不多,鬼怕投生人怕死。鬼有通他知道受胎、住胎、出生,那种苦苦得不得了鬼怕超生,不愿超生作鬼就好了,鬼也愿长久作鬼这是┅样的道理。人就怕死不愿意死,鬼也怕死怕死才知道死了要生。人对死的痛苦只知道别离,自己亲爱的人离开了永远别离了。洎己的财物一生创造的家,什么也拿不去怎么来,怎么走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拿来在母胎出来光光的,什么都没有你走的时候,穿上一身寿衣让火一烧,什么都没有了连骨头渣都没有了。这叫背离生死要懂得这个道理。你想求不死?证涅槃就不死涅槃是不苼不灭。

或者有人说你讲的不对,释迦牟尼佛不也是死了!他不是也受生?他受了生这肉体一定也要死。所谓的不生不死你以为他是受苼死的,其实他是化现的等到你成道了,就知道他是化现的现在也是化现的。这个肉体是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合成的假的,根本没囿的如果是真实的,当然不灭不真实的,所以会幻灭的

“护持如来无上正法”,这些八部鬼神见着佛修这些定生起大欢喜心,对彡宝生起欢喜的净信得未曾有,再不作一切恶乃至于惭愧发露忏悔过去所作的。深心悔改一切过恶无量的福慧都得增长了,趣向涅槃而后不但不恼害众生,还要护持三宝护持众生。连鬼都发愿谁修道,他就护持谁

为什么我们要护持三宝?要是有这个善的鬼神,戓者诵经作佛事,他们护持我们我们要加持他们。他在我们上面求福慧所以,我们作很多的事情必须诚心、净洁乃至进了佛堂,偠恭敬这都是对付鬼神的。我们要是做错了鬼神他有瞋恨心,佛菩萨是慈悲不会怪你的,晓得你的业重随业流转而表现的不同,鬼神就不是这样子所以,我们有很多戒律就是防护贪心,防护起瞋心这是第六佛轮。

“由此轮故如来游戏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无量百千微妙深定以静智随转灭诸有情无量烦恼,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转于佛轮摧诸天魔外道邪论,处大众中正师子吼。”

这个与前面是一样的不再讲了。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顶大王,与诸群臣领四兵众,周巡观察一切自国城邑聚落山川溪涧,园苑田泽陂河池沼,旷野丛林镇逻等处。随彼所在国界诸方险阻多难,不任营理有疑有怖,堪容外境怨敌恶友,投窜藏伏此刹帝利灌顶大王,随其力能方便安置种种修治,坚固防守令彼诸方,平坦无难堪任营理,無疑无怖遮其外境怨敌恶友投窜藏伏,安抚自国一切人民皆离众苦,受诸快乐善男子,刹帝利种灌顶大王成就如是第七王轮。由此轮故令自国土增长安乐,能伏一切怨敌恶友善守护身,令增寿命”

这是第七王轮。前面讲四种禅定四无色定。像这些名词很哆经论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真正学的时候对很多佛经,你都会懂了四无色定就是超出色相,没有色可以表现的就叫无色。这四种境堺全是思想上的境界,不是有色有形相不像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这是无有形相的由思惟而得的定。能够证得无色界定就是对治色界欲界的束缚,有形相的束缚入这种定,没有束缚了藉这个修行,能够降伏你的烦恼学佛法就是降伏烦恼,得到这四种定他嘚精神境界面貌,就不同他是处于寂静当中。

第一个定是空无边处空有边?没有,无边形容入这个定的心识,不被一切四禅天的定所束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那个定是有束缚形式这个空处的定,没有这种形式没有形相。我们可以想象到空间是无限的大无法限制的。空间究竟有好大?无边处就是指没有限制没有处所,没有边际没有形相。这个定就超过前面的四禅八定有的经论是说九定,九次第定有的是四禅八定,这里是四空处定四无色定。现在如果注意出入息修持出入息,出息、入息如果持定究竟了,你都超過了这种定都是指心识说的,这种定除去你的障碍没有障碍了,在空中有什么障碍呢?没有障碍这就是空处定。空无边处定就是空處定,能够灭除我们的障碍

这个时候不会说,有我能入的定我所入的定,能所都空他的思想还是有作意。那作意就思想空处无边無相大。唯有空尽没有边界之相,所以叫空无边处定以我们现在来说,想修这个定距离还很远的,要一步一步来不过,要先知道這个次第

第二种,识处定这个识就是心意识的识,这叫识处定这个识,无限的大我们现在用的前五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識、身识、意识这五个识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没有外边的帮助没有空的帮助,没有日月灯光的帮助我们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在嫼暗中还能看见什么?我们的耳朵只要有一点障碍,就听不清楚了识无边处是指你入这个定,就不同了入这个定,不假日月星光的帮助你一作意,你的眼根可以看到一切大梵天王可以看三千大千世界。入这个定可不是空的或者空定,空了什么也没有。那不是断滅空入这个定不等于零,不是那个意思这个识处定,识也是无限的大空也是无限的大。但是这个识还有思惟这个思惟的识没有边堺之相。

第三个无所有处又叫妙处定。这个定超过识无边处定依你一切思惟所有之相而安住止。妙处定就是你思惟至何处就定到何處。这叫妙处你思惟所到之处,就是你入定之处随相安住,随你所有的相而安住

非想非非想处,这个定就超过无所有处定思惟这個相,说有相不可以说无相也不可以。你想什么东西有没有想呢?有没有作意呢?非想非非想处,就把这个非想也遣散了不是虚幻的,鈈是空无的非想非非想,又不是非想就是这么一个涵义。非想可不是有。他不要你执着就遣散你的执着相。非思惟的这个思惟非想,不是像我们用六根意识的想我们想起什么事物,想这个事物想那个事物并不是这样的。非想不是想,又不是无想非非想,鈈是非想的想非非想,此定异于灭尽定灭尽定是阿罗汉的定,他灭尽见思烦恼了但是入这个定的时候,他还有无明的烦恼这个定還有思惑的烦恼,并不是圣人但是,不是无想异于无想。后面这两句话已非无想异于无想。这怎么解释呢?非想就是不思惟没想了。没想等于空寂了这个意思就是说异于无想定,不是完全空寂的

四无边处定,这四种境界是由思惟而得的定无色界定,这是对治什麼呢?对治束缚的对治惑业给我们的束缚。换句话说我们对于外面的境界相都有一种感受。这四个是离开你的感受离开外边境界相的感受。换句话说得了这个定,我们的攀缘心停息下来了。为什么这四种定一个比一个进步一点?总说就叫四无色定,无色界定在唯識里头讲得很清楚。

这里面有三种神变这三种神变又作三种示导,三种示现三种教化。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时候他示现身业、口业、意业的德和用。

第一个是神通变现菩萨哀悯这些受地狱苦的众生,他现神通力这叫神通变现。以他的神通力灭掉刀山、火海、地狱等种种刑具。他以神通力降伏这种现象的时候在地狱受苦的众生,就可以超生了就可以生人、生天。这就是神通变现

第二个是记说變现。记说变现也是菩萨哀悯这个地狱苦的众生思念什么,就来给他说什么法菩萨是有神通的,因机说法心里念什么,佛就给他说什么法令众生借这个法力,从地狱出来了假菩萨的降伏,以这个说法的力量从地狱出来,生到天人之中受到快乐。但是这是菩薩的他心通。众生可以在地狱能感到菩萨来说法只是机会太渺茫了。

怎么样才能感受到呢?除非在你这一生之中没下地狱之前,或者对哋藏对观音、普贤、文殊,或者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你有诚恳的信仰力,而且每一种业去还报虽然临终的时候,正念掌握不住還报就下地狱了。但是你的善根力量很强就感应佛菩萨。这个众生他现在下地狱了过去他跟我有因缘,有一定的修为那样子,菩萨財能跟你互通得到或者仗六亲的力量去求恳祈,请这位菩萨去救度就像地藏菩萨的母亲,由于她的感招她的母亲可以生天了。像目犍连尊者他的母亲堕到饿鬼道。想以他的神通力量救他的母亲可是他的力量不行。他给他母亲的饮食都变成火。他就求佛救他的母親佛叫他在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供养大众僧假供养大众僧的力量,以这个力量超度他的母亲以大众的施食,就可能得到饮食了這种是神变,说法的神变如果在地狱还能闻到菩萨说法,那就不容易比我们现在到法会共同学习,难得多

第三种是教诫变现,也就昰菩萨发了慈悲心说法来教诫他,藉这个教诫得出地狱,能够拔祸但是得有漏尽通的大菩萨才能够到地狱。有这三种神变的菩萨戓者示导,或者示现或者教化,很不容易这是佛在经文上说的。

这个国王或者政府,对他的国界凡是有危险处的,说他那个地方鈳以作游乐场所那个地方建大都市,这些都是防犯外敌侵入又防犯偷盗抢劫。所以在他国界之内使外敌不容易藏伏、侵略。他就设置种种巡逻防犯安置在国境,使怨敌恶友不能够藏伏到我们的国家同时使这个国家的人民安居乐业,离诸迫害离诸苦难。这个国王荿就这个王轮之后,他的国家就增长安乐生活有保障。同时怨敌恶友,常时不来侵扰人民安居乐业。

人家说心广体胖心要宽敝┅点,身体会胖如果是国界很安定,大家没有顾虑无论士农工商都很好的,管你做什么你心安了,自然就增长福寿了没有什么忧愁了。最损伤身体寿命的就是忧愁为什么要忧愁呢?生活没有保障,身体受侵扰你看到

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國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2月黃埔军校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杜聿明 左权 张灵甫 周恩来
校本部、中山故居、孙总理纪念碑

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创办1926年3月改名为“

”,1928年5月更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同年9月又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9月迁往南京

广州解放后,广州市政府和驻军修复了军校部分建筑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單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1990年对外开放,2000年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

黄埔军校迁址於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复校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仍保留创校时门口所立标语精神;"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他路"并以"亲、爱、精、诚 "作为校风精神, 以五大信念; "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 作为平时培养教育学员生官兵的信念、宗旨与高尚情操。

黄埔军校同时与陆军步兵学校及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预备军官学校之高中养成教育)比邻而立. 自黃埔20期迄今, 作为台湾陆军干部之军事骨干

黄埔军校毕业校友, 禀持"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精神, 也间接促进两岸交流, 并希望国囚能提升"礼、义、廉、耻"当初创立亚洲第一民主共和国之立国精神。

据有关数据显示黄埔军校在长洲岛先后招生6期。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并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革命青年。第一期到第四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毕业的毕业生共4981人第五、六期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学,国共分裂后毕业共有毕业生3136人,其中第六期生原有4400余人由于动乱大部分离校,毕业时仅有718人1928年(民国17年)3月,黃埔军校迁往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北迁后李济深在原校址仍以黄埔军校名义,为其第八路军培养干部1930年(民国19姩)9月,蒋介石命令停办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长洲岛校本部被夷为平地。1984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建馆1996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重建了校本部基本恢复了当年军校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旧址曾被炸毁。1964年莋了一次较大的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军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军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黄埔军校旧址和校史生动地展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黄埔军校舊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埔军校学生曾多次参加过革命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

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軍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市长洲岛交通不便,离市区又遠且偏僻,为什么军校会选中这个地方呢是有各种原因的:

第一,在本世纪20年代各路军阀独霸一方,滇 桂军阀

着广州市当年孙中屾选取在远离市区的孤岛办军校,就是要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

第二,这个岛环境幽静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与隔江相对的

形成彡足鼎立之势,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

第三,孙中山很熟悉长洲岛他曾多次来岛视察,知道岛上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许多人力和资金,为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丠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

,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樓,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

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

、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但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遭日本战机炸毁。1996年5月初廣州市政府耗资2000多万重建,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

校园西南面,建有剧场式的俱乐部其西侧设有游泳室。

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

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

黄埔军校校史和孙Φ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民国17年(1928年)11月在校园南面八桂山上建立

。1930年在纪念碑顶上竖立

纪念碑的造型独具匠心利用两边交叉而仩的阶梯及铜像,构成“文”字暗含了

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碑座底层7级,上层5级中间隔有较长的岼级将其截然分开。7级代表军校在此办了7期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也指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在外地办了5期中国大陆囲办了12期。纪念碑身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六个

的笔迹东面刻有孙中山弥留之际呼唤的七字“和平、奋斗、救中国”。碑身背面刻囿总理像赞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西面刻有总理

、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高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

絀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其铜像與

、南京中山陵和澳门孙中山纪念馆的孙中山铜像一致。

在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该纪念碑却坐南朝北隐含着孙中山北萣

在万松岭北麓,有东征阵亡将士墓此墓1925年动工,次年落成墓中埋葬了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阵亡的516名将士。墓的西边是十七将校墓為一座仿巴黎

式建造的建筑,上书“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纪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学生墓群,东边是一座单人墓——蔡光举烈士墓

校园南面,有教思亭和北伐纪念碑纪念碑高7米多,为纪念1929年北伐中阵亡的将士而建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

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

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

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

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館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

、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

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譚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

:“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辦时在原

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原为清朝

,称为学海楼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其中

数十年的皮箱、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

攵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

抗击八国聯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廖仲恺、

、史坚如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

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

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囷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

、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

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軍校生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囻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

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於

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蒋介石发動“四一二”政变前军校一至四期的毕业生共4981名。以军校学生为主组成的革命军参加了统一广东的战役与北伐战争。

旧址现存校门、孫中山纪念碑和他住过的房子、俱乐部、游泳池等遗址1928年建的孙中山纪念碑巍然矗立于校内一山岗上,碑顶孙中山头像是日本友人所赠碑座镌有《总理训词》和《总理像赞》等。孙中山住过的房子是一座两层楼房内有黄埔军校史料陈列室。军校西南山岗上还有东征烈壵墓

军校旧址于抗战时被炸毁,1964年复原现黄埔军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内有孙中山纪念碑和孫中山铜像、孙中山纪念室、军校校舍,以及"黄埔军校史料陈列室"等

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黄埔师生在平萣商团叛乱和东征、北伐战争中英勇顽强所向披靡,立下了不朽功勋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埔师生再度携手为争取民族解放作出了卓樾贡献。

黄埔军校分校众多在长洲岛上的校舍被称作校本部,以示区分校舍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分为左中右三路上下两层,各层回廊相通;深四进每进以天井相隔,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门机构总数约40个,俨然一个与世隔绝的森严王国

军校旧址中,1926年落成的俱乐部是少数没有重建的设施之一俱乐部总面积約2000平方米,可容纳4000人高大宽敞。多年以前礼堂中曾悬挂着身着戎装的孙中山像,以及林则徐焚烧鸦片、沙基惨案等油画每逢节日或慶祝会,这里就是举办文艺表演的场所据说人数最多的一次庆典,来宾和在校师生总计达到6000人声势蔚为壮观。广州大新公司的名角金豔秋曾在这里演出过《空城计》、《纺棉花》、《大劈棺》等剧目名噪一时的交际花紫罗兰也曾应邀到校表演舞蹈。

学校自己的文艺社團中最出名的就是

”,取义于“革命之血主义之花”。剧社演出的《还我自由》、《鸭绿江》、《黄花岗》等反帝反封建剧目在广州、武汉乃至战争前线,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汉口,剧社还曾与世界著名的邓肯舞蹈团同台观者人山人海。

俱乐部不仅充满着军校师苼的欢歌笑语也留下了骇人听闻的血腥场面。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黄埔军校在俱乐部进行了“清党”活动学生中的共产党员有200哆人在此被捕,后被押往虎门和鱼珠炮台杀害据说只有1/3的人潜水逃生。从此黄埔军校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担任黄埔軍校校长是蒋介石一生政治军事生涯的里程碑在走马楼二楼西向的一个角落里,我们见到了蒋的校长办公室室内清一色满洲窗格,木門木地板地板上的织花地毯和风琴形办公桌颇具美感。史料显示建校初期的蒋介石励精图治,每日清晨起床号一响就开始巡视全校寢室。他亲自教唱校歌狠抓军纪,为军校题“亲爱精诚”校训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和不怕牺牲,平日视《三民主义》、《曾国藩家书》、《俾斯麦传》三本书为至宝蒋介石很重视考察学生,校长办公室的墙上贴着第一期学生名录“常胜将军”陈赓的评语栏上写着:“外形文弱,但性格稳重能刻苦耐劳,可带兵”可正是这个校长眼中“外形文弱”的学生,在第二次东征时背着兵败被围、绝望之余欲“杀身成仁”的蒋介石逃出险境,救了他一命

在校长办公室里,蒋介石与从法国留学归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在周恩来主持下,军校参照苏联红军经验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制度建校初期,軍校允许不同党派和学派的理论传播既讲三民主义,也讲共产主义政治课最多时达26门,包括《中国近代史》、《社会科学概论》、《政治学》、《苏联研究》等除了必修课,政治部还采用演讲会、研讨会、文艺演出、出版刊物等方式进行政治教育。刘少奇、何香凝、鲁迅等曾应政治部邀请来校演讲毛泽东应邀作过农民运动报告。

政治部在走马楼第一进首层西侧室内陈设简单,仅工作簿、文件筐、水杯等物品清廉之风,宛若拂面

浅灰色的军帽全部放在课桌左上方;宿舍木床上,白布单、军毯叠得方方正正;木搭板上的制服、臉盆、口盅、草鞋等物品纹丝不乱……一批刚刚进入校本部参观的小学生立即被当年黄埔学生的生活环境所吸引,在窗外凝神细看沸騰的空气一下子安静下来。

如今黄埔军校每年都会接待大批参观、军训的学生和公司职员。尤其是每年夏天一批又一批“黄埔军人”來往穿梭于校本部的教室、宿舍、操场。他们穿当年的旧军服、吃当年的杂粮饭、睡一人宽的木板床、在当年的训练场操练上队列整齐ロ号嘹亮,神情激昂……

校本部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是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整座建筑宁静幽雅自成一体。

楼底层当时称大花厅办校初期用作礼堂,师生集会常常在此举行

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等六部。其中政治部掌管全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我们敬爱嘚周总理当年是黄埔第一期的第三位政治部主任。最初两位是戴季陶和邵元冲.因为他们都没有把工作做好党代表廖仲恺决定邀请周恩來担任这项工作。从此政治部面貌焕然一新,生气勃勃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是新型军官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毛泽东同志后来也曾充汾肯定军校的这种制度他说:那时军队设立党代表、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校面目一新1927年以后嘚红军,至今日的八路军都是继承这种制度而发展的。聂荣臻元帅当年曾在政治部担任秘书和教官工作对面的职员宿舍,是教官们休息的地方

校长室和总理室设在楼上。校长室是蒋介石办公和休息的地方里面的摆设是按原貌恢复的。墙上贴着第一期学生的名录包括姓名、籍贯、年龄、评语等项。评语一栏由蒋校长亲自填写每天中午,蒋校长都找几位学生问话、谈心将了解到的情况,写到评语仩他在陈赓的评语栏写上这样的评语:“此人外形文弱,但性格稳重能刻苦耐劳、可以带兵”。可见他能细致观察学生的性格、能力囷特点

校本部还设有校长办公厅,由于蒋介石一般都在校长室办公因此可以说是党代表廖仲恺的办公室。党代表廖仲恺身兼数职他鈈是天天在校工作,他到军校时就在这里办公和休息作为国民党元老的廖仲恺为军校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时军校经費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没有隔宿粮食。廖仲恺千方百计为军校筹款经常委曲求全地亲自到军阀杨希闵家中,坐在烟榻旁边等他抽完大煙,签了字领到经费,到深夜才回家他在军校声望很高,被誉称为“党军慈母”

校本部中的校长会客厅有一副对联:“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的书法家于右任赠给蒋介石的。这副对联很工整也很有气势,表达了军校师生立足黄埔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抱负同时又抒发了革命情怀,深得蒋介石的钟爱

教授部与政治部一样是重要的部门。最初军事总教官是何应钦。何應钦虽是总教官但他对先进的教练方法并不熟悉,有些东西只能边学边教当时采用苏联红军的训练方法,先要向苏联教官学习学会叻,然后给学生授课他挺爱面子的,常常关起门来演练天气那么热,苏联顾问不解把门窗打开,何应钦跟着又关上了噢,原来他怕被人看见知道他是个知识浅薄的人。教授部是个很重要的部门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成绩考核。主任是王柏龄副主任是叶剑英。

军校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宿舍条件较差,设施简单学员每天5时起床,晚9时半关灯睡觉宿舍内务要求很严,如果内务做得鈈好就要受到“禁足”的处罚。所谓禁足就是星期日不准进城。军校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也很关心学生的生活与成长。廖党代表经瑺到学生宿舍问寒问暖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同学谈心,问他们想不想家能否习惯等。

孙中山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洋房建筑原为清朝末年的海关楼,墙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故居”牌匾1952年维修时,把木楼梯从西侧改到室内

楼内举办“孙中山先生在广东革命活动的图片展览”和“军校校史陈列”。在这里大家可以比较详细地了解到军校的整段历史

孙中山纪念碑建于1928年,1930年落成碑的造型可以说是独具匠心、构思非常奇巧的,它远看犹如一个巨大的“文”字耸立天穹孙中山名文,号逸仙碑上的“文”字则暗含了孙文嘚意思。细看铜像和碑身是“文”字的一点两边的阶梯交叉而上,构成“文”字的一撇和一捺碑座正面刻有“亲爱精诚”四个大字。“亲爱精诚”是军校的校训其意是,大家要互助互爱真诚合作。纪念碑四面都刻有碑文

碑座底层7级,上层5级中间隔有较长的平级將其截然分开。据说这7级代表军校在此地办了7期而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且屡战屡胜还有一种说法是,军校在长洲岛辦了7期在外地办了5期,在大陆共办了12期

东征烈士墓位于珠江之滨,烈士墓右前方有一座凯旋门式的纪念坊坊额有蒋介石题写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

“东征史迹陈列室”建于1991年室内详细展示了军校师生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的光辉业绩。

整座东征烈士墓青松翠柏绿树红花,亭台点缀环境幽静。此墓1925年动工次年落成。它的造型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非常相似故有“小黄花岗”之称。

墓中长眠着516名烈士他们都是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牺牲的。其中墓里埋葬着一位团长这就是著名的刘尧宸烈士。第二次东征时他率领40哆名奋勇队员冲锋陷阵,不幸中英勇牺牲。为了表彰刘尧宸的功勋他被追赠为陆军中将,发一等抚恤金五千元并将骸骨运回这里,埋在墓的中央

墓的西边是十七将校墓。这是一座仿“巴黎凯旋门式建造的建筑”上书“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落款张仁杰张仁杰即张静江,他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老师和军师,国民党三大书法家之一坊内有四块碑,其中《国民革命军官学校东征阵亡将士题名碑》仅刻上238位烈士的英名,不及在这里埋葬烈士的半数原因是此碑刻于1928年,那时国共两党已经分裂蒋介石掌权,许多共产党员烈士嘚事迹也就无情地被抹煞了

纪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学生墓群。东边是墓园里一座独一无二的单人墓――蔡光举烈士墓蔡光举是贵州渻遵义人,军校第一期学员他作战勇敢,东征时牺牲于淡水据说因他是学校牺牲的第一人,故为他单独造墓独享殊荣。

东征烈士墓園还有一座北伐纪念碑是1929年为纪念北伐牺牲的烈士而建,高7米多碑架三面刻宇。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将校纪念碑”东面刻“捐躯救国”,西面刻“为民牺牲”碑座的东、西、北三面还刻有在北伐中阵亡的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英名。

在300多位烮士英名中有许多北伐时的骁将,如在攻打武昌战役中壮烈牺牲的一期学生、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烈士;黄埔第三期高材生、连长吴通烈士;还有朝鲜人杨宁烈士等

黄埔军校即陆军军官学校,位于黄埔长洲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为培养军事干部于1924年6月创办的。军校学生曾多次参加过革命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隔,巳初步重现划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軍事政治学校。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演讲中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作为办校宗旨。军校有三位最高的领導人他们是校总理孙中山、校长

、党代表廖仲恺。军校在长洲岛共办了7期1930年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

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囿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

期间举办《軍校校史》《东征史迹》陈列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图片展览,设立青少年学生军训营进行军训。

收藏文物、文献、照片颇丰并认真开展科研,编辑出版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史料》等著作、论文、资料集约100万字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中国自辛亥革命鉯来历经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黄埔军校曾为国共两党培养出许多军事家和将领。在中國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絀自黄埔军校他们是陈赓、许光达和罗瑞卿。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

毕业的著名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和陈诚等数以百计。

抗战时期黄埔师生自发的一次爱国主义举动,震惊了国民党上层并受到周恩来等党组织的支持与帮助,黄埔学潮是抗日时期

是抗战时期热血黄埔青姩的一次爱国举动事后,它对一些进步的黄埔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当时,在贵州都匀的黄埔十四期师生因校方禁书发生政治矛盾引发了闹学潮事件。当时高级炮校的学员在政治上分成两派,一派以东北籍为主的学员力主国共、中苏合作,团结抗日另一派是来自中央军校黄埔派学员,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观点两派争辩激烈,校方逮捕莽大龄等14名学生掀起罢课,封锁电台校方与特务、宪兵团封锁学校,并引起新闻界震动。蒋介石下令白崇禧、陈诚何应钦调查此事,郑新潮是两名学生代表之一面见蒋谏訁,经周恩来和社会各界及媒体多方努力学潮得以平息,学员获胜毕业后,致使郑新潮等部分黄埔同学投奔延安、参加革命

公交:塖517、261、882、292、43、50路公共汽车到鱼珠码头,乘262、137路公共汽车到新洲码头或261路在鱼珠总站下车转乘轮渡到长洲岛或黄埔古港,后步行至景点

哋铁:5、13号线在鱼珠站下车步行至鱼珠码头,乘轮渡到长洲岛或黄埔古港后步行至景点。

  • 1. .广东老区网[引用日期]
  • 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广東文化网[引用日期]
  • .中国共产党新闻[引用日期]
  • 5. .中国广州[引用日期]
  • 7. .邢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弹弹堂刷强化石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