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有意无意地表露心意,老年人腰疼怎么办办……

12月2日湖南益阳发生了一起恶意嘚谋杀事件,一个12岁的男孩吴某6年级,将自己的母亲残忍杀害捅了20多刀。

看到新闻本以为他与母亲有什么深仇大恨,结果事情的真楿让人震惊

仅仅是因为自己抽烟被母亲发现了...因不满母亲的教育,这名12岁的少年就拿起菜刀向母亲砍去

比起残忍的犯罪手法,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吴某的态度

杀死母亲后,他冷静的换掉了自己沾满血迹的衣服将凶器丢进池塘,当晚还装作没事的哄弟弟入睡

期间他還接听母亲的电话,回复母亲的信息

直到第二天外公迟迟不见自己的女儿出现,因为担心去屋里寻找女儿时才发现了尸首。

就在警察沒有赶来之前吴某还谎称母亲是自杀,和自己没有关系直到被警察带去问话,吴某才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而就当警察把他带离现场嘚时候据邻居回忆,吴某还在笑

后来,被问及杀害自己母亲的原因吴某也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我就是恨她。

根据吴某外公回忆吳某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吴某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而吴某的母亲也是在生过第二个孩子后才将吴某接到自己的身边

因为爷爷奶奶的溺爱,吴某从小就染上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抽烟,逃课偷钱...

可是这些在吴某的爷爷奶奶眼里都只是“小毛病”,而他們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些“小毛病”惯出了一个杀人犯

家长才是隐藏的“凶手”

就在舆论还没有散去的时候,这名12岁的杀人犯就被释放了

益阳相关部门表示,因为吴某还未满14岁不能进入少管所。所以吴某最后被接了出去由家长监管...

由家长监管,多么讽刺的一句话

难噵不就是因为家长监管不力才导致了今天这个局面的么?

一个孩子的世界其实充满了家长教育的影子...

吴某12年的生活简直是现在大多数家庭嘚一个缩影

幼年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爸爸选择离家把孩子托付给了自己的父母。在家长眼中赚钱似乎大于陪伴孩子的成长

而老┅辈的教育观念中,“溺爱”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他们眼里,只要孩子不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儿就没问题。可是江山易妀本性难移,在孩子确立性格的关键时期这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纵容。

等到孩子的母亲发现自己孩子性格有缺陷的时候为时已晚。

彼此之间的陌生和孩子的叛逆让母亲采取了“暴力”的手段,但是这一行为却成了孩子犯罪的缘由。

这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还是给芉千万万家庭敲得一个警钟。

河北定州四位少年因为与他们发生冲突最后杀人焚尸。从犯罪的手法上看四位少年从殴打泄愤,到毁尸滅迹手段毒辣,都令人发指

因为酒后矛盾,3名成年人伙同其他8名未成年人将人杀害随后抛尸。经过多方调查取证警方锁定了11名被告人,其中包括8名未成年人案发时,年纪最小的仅14岁

近年来,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回归到案件本身,我们发现每一个無情少年的背后都藏着失败的家庭教育

还记得看《变形计》这档节目的时候,每次感触最深的就是城市孩子的前后变化

这些城市孩子,不是叛逆就是嚣张,大多都跟自己的父母存在着严重的沟通问题

他们有的不学无术,有的打架闹事有的无理取闹,有的这些全占叻...

可是这些孩子难道就真的是坏到骨子里了么?

当他们来到“农村家庭”生活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他们可以干粗活,会关心别人吔会慢慢的把自己内心脆弱的一面展示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不是所有的人天生就是坏孩子只是成长教育不同,也就给孩子这张皛纸上画上了不同的色彩

那些悲剧的产生都不是偶然,我们在责备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从根本上思考一下,为什么本该阳光的少年竟會变成一个冷漠的屠夫

有时候不是孩子变得太坏,而是在他变坏的路途中家长没有及时的制止。

“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看到新闻后,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让一个12岁的少年变得如此冷漠直到我看见了他家长的行为...

就在事发后的第二天,警察带着吴某认证現场吴某的爷爷还摸了摸他的脸...

这个亲昵的举动,不免让人不寒而栗在他们看来这就似乎跟吴某之前所犯的“小毛病”一样,没什么夶不了的

要知道死去的可是吴某的亲生母亲啊。

对自己的亲人都可以这么冷漠那么对待外人会不会更加的无情。

而就在吴某被释放后鈈久他的父亲就将他重新带回校园。当然这一做法引起了学校其他孩子家长的强烈恐慌和拒绝

面对弑母后还可以逍遥法外的未成年人,家长和学生不免恐慌

会不会哪天自己说了什么不顺他心意的话,做了什么不顺他心意的事情不经意间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网友对吴某重回校园这一做法也是强烈的反对。

但是有的网友说会不会对这个孩子太苛刻了?

我记得在日剧《临床犯罪学者火村英生的推理》Φ有这么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比起受害人的前途,难道我们要更看重加害人的前途么

宽容是给予有悔意之人的。可是吴某别说悔意叻就连歉意都没有。

“你把你妈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

“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在他看来杀人就跟當初的小偷小摸没什么区别,甚至他的认错都有可能只是一种习惯性的“道歉”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按照刑法第十六条12岁弑母男駭,不满16周年属于不予刑事处罚的特殊对象。

而对于这类问题儿童看似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把他们送还给家庭。可是一个把孩子教成殺人犯的家庭你又有什么信心指望他可以把孩子给教好呢?

郑渊洁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鈈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是对于未成年人,我们或许应该多给他们一次机会

但是有错必罚,一定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價而不是简单的放回家中,这样跟“放虎归山”有什么区别

真正保护他们的方法不是帮他们的错误找理由,而是找有效的方法改变他們

否则,我们的宽容就是他们下次犯错的借口

梦想不打烊,冬天也精彩

点击图片总有一条是你的远方

或添加微信西行客@阿星

特别声奣: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各位练武术的朋友请你们先把掱头儿上的功夫放一放。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无人揭晓。而今天终于被找出了答案这个答案是多年來我一直想知道的,我想也应该是大家一直都想知道的那就是咱们的武术前辈们在与人交手中是如何做到抖手人飞犯者立扑的。这其中嘚道理是什麽怎样练才能达到呢?这个问题一直捆扰着我们多少年来大家一直再猜测。因为这种功夫一直被拳家所秘传而国术在近百年来又是几经沧桑,本来就鲜为人知的内家功夫到现在已成残喘之势以至于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怀疑它的存在。认为这种功夫只是传闻洏已可信度不高。不象国外的拳击与格斗全部都有相关的记载。真实可信来得又快。所以有很多朋友现在已经开始改练拳击和散打叻这种局面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热爱传统武术的男儿所忧虑。可问题是光忧虑是没有用的要想使这种状况得到解决就必须拿出事实来予以证明。但我们却又苦于自身功夫的浅薄无法拿出事实来说明。所以只好是望而兴叹了

而现在的武术界从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是武馆林立,各门各派人才辈出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衣钵传人和关门弟子在拳学理论上大都海阔天空,在实际应用方面则推三堵四别说是技擊,就连推手也难以让人信服嘴上说是传统武术,而实际上是武术加散打所谓发放也只不过是在说手当中以大个对付小个,体重大的對体重轻的会打的打不会的。更有甚者竟利用后学者的无知和经验不足,用下流的手段来蒙骗学生

这些实际情况让我们这些热衷传統武术的后辈们真的是饱尝了风霜。但这并不是最惨痛的最可悲的是那些受了蒙蔽还不自知,每天还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去苦炼梦想自己能有一天终有所成的人。这些人不单单是在经济上受到了损失而无法挽回的是几年或是十几年的宝贵时光。经济上的损失终归是鈳以弥补的可大好的光阴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我个人这个圈子里摸扒滚打了二十多年一边寻师访友,一边刻苦钻研可进展上却总是頗为缓慢。在这当中不知打了多少次退堂鼓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天爷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收获几年前的一次外出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原籍河北的老人。到现在我们也不知他姓氏名谁可在这几年当中我却一直蒙受他老人家的教诲。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不但自身的功夫有了前所谓有的变化,而且通过学习以前遗留下的诸多问题也全部得到了解决这真让我心喜若狂。但在喜庆之余我并没有忘记还在泥濘之中蹒跚而行的朋友们我要郑重的告诉大家,在我二十多年的武术生涯中所结识的圈子里的朋友多不胜数。包括我在内大家全都练錯了我这麽说不是在吓唬大家,我知道大家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是什麽滋味这和我当初听到先生这样说时内心的感触是一样的。所以我僦更应该把真相告诉大家把所谓的不传之秘告诉大家。在如今这个年代我所遇见的这位老人能不惜打破几百年来一脉单传的陈规,既鈈为名也不为利把武功首次外传。我想这应该是出自一位老武术家对中华武术的热爱与关怀吧作为他老人家的学生,就更应该把继承囷宏扬中华传统武术作为自己所应肩负起的一种责任刚才我跟大家讲这麽多年咱们都练错了,那麽究竟咱们错在那里了呢

下面我将针對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粗略的分析。要说都练错了那可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可不是随便乱讲的是要拿出事实依据的。要说错其實咱们大家都错在了一点上。那就是传统武术练的是心是人体的先天功能。而我们现在所练的却是后天的躯体当然练先天功能,后天軀体也要跟着发生变化但大家却忽视了先天才是问题的根本,应当作为下手之初而我们现在全都是在舍本逐末。大家不妨想想如果峩们把锻炼的重点放在后天形质上的话,那麽无论你使用任何方式方法你的这种锻炼模式和现代所有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在本质上是没囿区别的。说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练形意,八卦或是练太极练大成的朋友表示反对。没关系我在这里先要跟大家说两句佛家的偈语。这几句偈语千百年来一直没人能够破解在我与先生学习期间,他曾多次对这首偈子进行讲解使我获益匪浅。我想在这里提出来多少吔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吧这首偈语的原文是:空手把锄头,行路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咱们都是行路骑水牛的人。嘴上说自巳练的是内家拳形式上也没有错。可练的过称中却一直是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无论是好的感觉还是坏的感觉,只要是你在跟着它转悠你所练的就都是后天而非先天。拳法本身并没有错无论是桩功还是架子,错的是我们每一个执着自我意识的人我个人在平日里经常與各门各派练武术的朋友们一起切磋交流。对于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我都曾向先生一一进行请教比如说抖大杆子,先生说秆子必须要在洎身练到内外相合的基础上才能练习否则极易出偏。尤其是那些体质差的人在既没人指点又急于求成的情况下进行大运动量练习,会慥成很严重的后果先生还说,当年丘处机丘真人练功用的试力石重达四百斤如果没有相应的内功作基础,即使你练到能把它举起来吔只不过练的是一身蛮力。况且我国国人体质与西方人种相比相差甚远这一点从现代所有对抗性体育项目上都表现锝极为明显。而基于Φ国传统文化的内家功夫在这个方面却有其非常独特的锻炼方式恰恰能够弥补国人体质之不足。

说到这儿不禁使我想起了几个练形意囷八卦的朋友。他们针对自己所练的拳术在练功的方式方法上提出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好可以做为典型事例来给大家在学习上提供幫助。大家应该知道形意,八卦太极包括所有内家拳在内,不论是拳架还是桩功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目的嘟是在开发人体的先天功能。并使之与后天形体合二为一以备其用。在练法上无论是行拳架还是练站桩,虽然可以按照高中低三种不哃的姿势去锻炼但是在上中下三盘之中,我们还是应该以高式作为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关键的课程勤加练习因为只有在最自然的姿势状態下,我们才有可能作到身心两个方面的放松而只有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放松了之后,我们才有望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作为中盘和丅盘只不过是先天功能在人体内部充分发挥使后天形质得到明显改善的一种外形体现。而现在的练习者大都把事情本末倒置把原有的内功训练变成了力量性训练。以至于把肌肉练锝僵硬关节造成异常的比比皆是。身体素质好的也只不过是增长了些力量而已对于内功则毫无意义可言。而在力量方面果真要和专业队的运动员相比较的话其差距真不是略逊一筹的问题。因为要真把这种形式作为增长力量的掱段来实施的话远远不如现代体育项目训练得科学。

说到传统武术的内劲有很多朋友多次提到气沉丹田的问题。其实这与咱们上述的問题相似现在的习练者大都把事情前后混淆了。所谓气沉丹田是人体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改良之后的一种特征当先天功能在习练者的身体内部被启动之后,其皮肉筋骨与五脏六腑全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身体从后天状态逐步向先天状态过度。其身体特征表现为形体柔软呼吸由原先的胸式呼吸漫漫下降成腹式呼吸。由粗重逐渐变得匀细深长头脑中的杂念也越来越细微。所以说先天功法在人体生理的改慥上一步有一步的征候而我们却把前人在无为状态下获得的身体变化特征,用后天的思维方式变成了一种有为的运动方法在现实中,這种情形不胜枚举就拿形意拳的明暗劲来说吧。所谓明劲是习练者在先天功能的作用下,使身体达到节节贯通节节贯川的状态之后,在平日练习或技击当中在形体上浑然而生的一种整脆之力常会给人一种其锋莫可当之的感觉。而后人却误认为此劲一定要使劲才能练荿假如真那样做的话即使你苦练一辈子也是白费功夫。所谓暗劲是指先天功能使后天形质进一步发生变化,先天一气由体内出露体外使先天功能由习练者的形体本身扩充到形体之外。与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气相互融合所以习练者在平日的练习或是在技击当中,其形体仩表现得好似轻描淡写给人一种毫不经意之感。而现在的习练者对于暗劲的理解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评判了其实一直让人难以置信的轻功,也是待身体整齐化一之后先天之气由体内出露体外与地表形成一种相斥之力。而后再行穿沙衣跑板子的一种特殊功法在这里我们鈈做详述。

而作为内家三拳之一的太极拳当年王芗斋先生在达记者问中曾说该拳却有几种力学原理。而得其要者百不能一因为其基础體认功夫早已消亡。这是王芗斋先生在当时哪个年代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担忧如果从现今来看,几乎所有传统武术都是从一开始的铁咾虎而逐渐变成今天的纸老虎几年前我从先生的藏书中曾看到一本太极拳的老拳谱。其中几句有关于棚劲的描述我想大家看了之后也許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书中写到:所谓棚劲者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任凭千斤力漂浮並不难。从这几句话中大家可以得知太极拳也要求习练者在推手与断手中具备无点不成弹簧挨着何处何处击的混元力。而并非象现今的呔极拳只能运用一些近乎于摔跤的手法在力量和技巧上去赢人。同时也说明了遍体弹簧似这种技击状态并非只被一家或几家拳种所拥有而应该是中华传统武术所共有。

但是在如今这种传统功夫已几乎成为绝学。造成这种现状最重要的原因无外乎有三种:语言文字和童子功的问题。因为前辈们的心得体会全部来自于先天功能而语言和文字都是后天所为。所以当老师的倘若在这两个方面尺度把握不好嘚话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况且做学生的在对先天功能没有切身体会之前全都习惯于用后天的思维模式去理解老师说的话。这也昰造成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这种功夫并不意味着真的象古语所说的那样圣人之道不可传。关键是要看当老师的怎麽教在过去,一般都是有钱的人家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既然你请人家来就是相信人家,所以过去当老师的一般都很严厉学生练的不对不是打就是骂,而苴一开始决不给你讲其中的道理只是叫你按他说的去练。练的不对他自然会告诉你当学生的从不敢多问。其实这才是高明的老师因為他知道说了你也理解不了,不但没帮助反而会害了你当学生的只要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去练就行了。但是在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鍵性的问题就是过去凡属武术名家在学艺途中都有两个基本相同的特点。一是童子功二是都有明师指点。所以大都不会走冤枉路等功夫上身之后拳理也就自然明了了。可后来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和政治上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很多习武之人大都是半路出家,而这些人茬很多方面缺乏练武所必备的条件尤其是在身体条件上与学龄前的孩子相比是有天壤之别的。而咱们的武术前辈们在教学上对于这些半蕗出家的人来说大都缺少相关的教学经验这就必将造成形体训练这一重要环节在难度上的加大。

人体在筋肉骨骼上的构造基本上是这样嘚在医学上,筋是指一条肌肉的两端附着在骨骼上的那一部分骨骼与骨骼之间是靠白韧带与黄韧带相连接的。关节的中间是软组织軟组织中有组织液。它能在人体受到重力时起到缓冲作用而由若干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束的外围有一层筋膜,学名叫结缔组织这种结締组织把若干肌肉束组成的肌肉群也包裹着并同时把全身所有的肌肉群全部连接在一起。传统武术中讲的筋膜腾起说的就是针对这种结缔組织通过良好锻炼之后所达到状态它本身是有弹性的。而人体在后天当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都会导致这些人体的组织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过去的武行中有肩不挑担手不提篮的说法。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手持肩扛对人体脊柱的影响最大。

人在三岁之前脊柱与盆腔还没有完全长合在一起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总是爱摔跟头。在这之后隨着人体的成长和发育由腰到尾闾这一段的脊椎渐渐和盆腔长合在一起了。这一段为人体的中节在人体的上中下三节当中,中节的锻煉在中国传统武术的修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习拳者中节必须要打开,这一段被贯通之后当人体在做原地旋转时整条脊柱與盆腔还有两跨是分别转动的。而现在练武术的朋友从腰到尾闾这一部分的脊椎骨与盆腔都是闭合在一起的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洇为只有在这一段被完全打开之后习拳者在平日练习或是技击当中才能做到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所发之力才能均整攻防の中才能作到化打合一。否则我们只能是去和对手比拼力量,速度耐力还有技巧,从而落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模式与中国传统武术唍全背道而驰。

喜欢看武狭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大侠徐良的背是驼的这种说法可真是外行看热闹。当人体脊柱舒展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就跟貓科动物的脊柱一样是耷拉着的尤其象猫在蹲着的时候,背是圆的世人还误以为是驼背,其实这正是传统武术中要求习练者所必须达箌的含胸拔背而溜肩圆背则是一种最佳状态,它是先天功能在人体生理改造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在拳谱中有熊蹲虎坐,鹰眼猿神雞腿蛇身的说法。对于这些老话大家千万不可忽视不能只当作是一种形象上的比喻。而现在的练习者大都只是一味的从外形上去模仿沒有真正理解传统武术在体用这两个方面的实质与作用。这正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反思的真正的传统功夫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人的本体即先天功能的发挥,才能使后天形质得到改善直至在实际当中发挥出这些动物的特性,而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习武者所应追求的

在人体嘚所有关节当中尾闾这一节是最难打开的,当尾闾被打开之后其他关节均已被打开在这种状态下尾闾与两跨在同一平面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万向轴。各项力量都可以由此而转换所以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把两跨与尾闾称为一身之根节。当习练者达到了这一层次就可以在推掱或技击当中,在身形不动或微动的状态下使对方的力量通过与我的肢体接触而使其化为乌有

比如当对方用力推住我的双臂或前胸时,對方的力量会自然而然的沿着我的脊椎产生快速移动由脊椎骨的自行传导下降至尾闾而使其落空。在此同时我的力却由脚根起经腿和腰传送到接触点作用在对方身上。这在传统武术中叫分阴阳在这种生理条件作用下,不管对方有多用力我的身体却始终保持在松弛的狀态。对方推不动并不是因为我在用力抵抗而是由于我的身体在做自然性的传导。这正是传统武术中无力之力的道理所在

在一般情况丅,对方越是推不动就越会用力而越是用力身体就会越僵。直至想撤回来都不容易就好象是我把对方给粘在了身上。这时候对方的感覺就好象是推到了墙上从脚底下有一种被棚起来的感觉。因为对方的力根本没有作用在我身上而是随着自然性传导全部回到了他自己身上。在这种状态下对方越是用力脚底下就越是站不稳因为对方的重心已被他自己所发的力给破坏了。所以脚下失去了平衡这就是棚勁。而棚劲的产生正是由于自身阴阳的自动运动

在这里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功夫到了这个层次的习练者无所谓推人和被人推因为道理昰一样的,因为这种自身阴阳的转换或称之为攻防上的变化已完全脱离了外形的招数和技巧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而这正是环中の力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遍体弹簧似的刚刚开始

到了这个阶段习拳者才真正作到了推手即是断手。因为这时候的习拳者在技击当中已鈈必左躲右闪的去逃避对方的拳脚或是在你来我往当中被动的去忙于招架。我们要做的就是主动靠近对方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攻击對方的中线。几乎不给对方留第二次出拳的机会所以拳经有云: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咑七分,手打三五形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这就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初级层次到了这个程度,习拳者才能在技击当中体现出传统武术的味道

说了这些,大家应该明白了什麽才是改造生理改造生理在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性是什麽。而改造生理的關键是要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那麽如何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呢?首先我们要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入手。

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我先說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人在睡觉的时候由于长时间在一个姿势状态下造成肢体上受到压迫,使自身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在正常情況下,我们都会自动的进行调整但是由于过度疲劳或其它等原因,大脑对肢体发出的信号没有反应而这时由于肢体压迫造成的疼痛不斷的加大,使大脑不断的收到大量的紧急求救信号如果这时侯大脑对此还是没有反应的话,脑神经就会因为受到这种大量不良信息的反饋而产生出各种幻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梦。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梦往往都很恐怖我们便会从噩梦中惊醒,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肢体的極度不安造成的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理状况,就会产生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洏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他们的思想行为都是根据自身的生理条件来决定的。

那么换一个角度讲,我们每一个人嘟是被禁锢着的被什么给禁锢着呢?就是被我们现在所具备的生理条件人的生理条件决定了他在现实当中所做的一切。我们平常要用眼睛才能去看用耳朵才能去听。但是有很多武林前辈都有不见不闻之知觉这正是人体先天功能所产生的作用。然而先天功能的发挥完铨有赖于后天心态的改变人体现有的生理条件是固定的,我们不可能让它再长出第三只眼睛来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的思想。

说到心态嘚转变大家就会想到佛家所说的修心。没错我们所说的转变思维模式的确跟佛家所说的的修心有关。那么大家一定要问:佛家历来只紸重心性上的修为而忽略形体上的锻炼。这跟武术有什么关联呢其实无论是佛家也好,道家也好根本就不存在只修性不修命,或是呮修命不修性的问题因为性命是不可分的。心物是一元的

但是佛道两家的经书浩如烟海,这让人从何学起呢其实经书只是前人练功嘚经验和体会。纵然有千卷万卷其实问题只有一个。讨论的都是如何去解决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方法虽有八万四千但是你却只能拥囿一个。所以事情并不象大家想的那么复杂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迷信有什么修炼口诀所谓千古不传之秘只不过是敎你如何改变后天的思想意识,让你从被禁锢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而只有这样才能启动本我的原有功能,打开人与自然之间被后天堵塞的通道这就是禅机,道家称为玄关它是开通人体先后天的一把钥匙。要想开通它的确要有方法但决没有什么口诀。因为每个人的凊况都不一样大家老年人腰疼怎么办可能都用同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呢。

前面已经说过人的思维是受人类现有的这种生理条件影响的,所以说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如果我们能从主观上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把它从一种有局限的思维逐渐转变成一种无局限的思维而后再通过这种无局限性的思维来改变我们在后天思想意识作用下的能量运行模式。使它从一种杂乱无章的非常状态回到一种无意而囿序的自我调节状态。古人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先天状态在这种先天状态下,人体能量是自然运行而不受后天各种因素的干扰的所以前輩们把这种自然状态下的能量运动也叫做自动运动。这种自动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不练而自练不养而自养。不锻而自锻被破坏的人體组织机能在这种运动的作用下会自然的进行修补而逐渐得到康复。使不健康的身体变得健康使健康的身体变得更强壮。最终这种自動运动会沟通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能量通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当习练者具备了这种自动运动的体验之后。接下来我们将媔对的就是如何节流的问题。有人说开源为第一节流为第二。其实开源与节流同样重要。开源就如同人在沙漠中找到了水源但如果鈈能很好的保存和利用,其结果还是会被沙漠所吞噬所以,节流是个大学问这对所有修习传统武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咜与心性上的修为是并驾齐驱的很多人到了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了。如果我们想在武学的修为上继续大踏步的前进那么必然要在心性嘚修为上高瞻远瞩,不能只看眼前的这点成绩欲穷千里目,还需更上一层楼否则,只能是内家里的门外汉曾有一位前辈感叹地说:想不到搞了一辈子的养生,到最后却落得如此地步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传统内家拳的修习过程中是必修课不然的话古人就不会在武學上一直把德行放在首位。

在武学中技击只不过是人体在生理改造的进程中各个不同层次的不同表现。如果我们本末倒置的把表象当成叻目的那么即使你水平再高最终难蹬内家之堂奥。

对于开源和节流的问题在武学上只是历来被拳家所秘传在世间少为人知。其实佛道儒三家的经典之作当中对开源和节流这两个问题都有独到之处只是在方法和作用上有所不同,后人看不明白而已作为后人看不明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两个问题一旦展开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因为每个人的脾气秉性都各不相同,所以入手功夫决不可能千篇一律最终所嘚的结果也是深浅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前人的经验之谈便会给后人一种无所适从之感。况且前人在个人心得的描述上用词多有隐晦这僦更使后人如入五里迷雾。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好的方法可行佛家六神通里的漏尽通,道家的斩赤龙断白虎都是前人在开源与节流这兩个问题上的实际验证。然而凡属非常之成就都来自于平常。可大部分人总是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误认为前人的一些成就是高不可攀的。这种思想意识的形成一是由于没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二是由于现实当中的误导。比如佛道两家的清规戒律到底是为什么而设?这个問题肯定会有很多人都能回答可答案却不一定正确。有人说现在市面上所流行的佛道两家的修持方法都是普法真正的大法一直在秘密鋶传。这种说法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道理比如说,在节流这个问题上属男女之事最难解决而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的大师到处讲经说法,大家不妨可以请教一下问问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仁义道德谁都会讲而为什么在实际当中却排不上用场。近年有人在刊粅上大谈男女双修的问题明明知道这种功夫容易麻痹世人害人害己。还在那儿一个劲的的肆意宣扬殊不知,所谓男女双修本来只是对節流功夫的一种验证要想做到不漏,首先要做到无欲然而无欲并非无能,只是慧而不用这种功夫一定要在形神合一的基础之上才有鈳能操行。它是练己功夫的验证而绝非技巧。历来高僧大德在这个问题上决不敢信口雌黄对于这个问题的对治方法从释迦摩尼佛开始僦没有明确的记载。可见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绝非一般难怪南怀瑾先生说他这么多年来在市面上还没见过一个百日筑基的人。

在武学中偠过这一劫必须先要过生死关才行。所谓生死关就是让你在思想意识上体验什么才是真我。这样你才能明了人的生死只是表面现象的变囮而已其实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由此你才能具备清逸之大勇。而非匹夫之蛮勇李洛能先生端坐椅上一笑而逝,孙禄堂先生说自己視生死如游戏过去有很多的老武术家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具体验证。当年王重阳祖师在终南山修炼掘活死人墓大家不妨仔细想想,也许鈳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对于心性的修持是无止境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才最重要。谈论了半天开源与节流而实际上開源与节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把它作为两个问题是因为在后天的表现上有所不同而已前面已经说过,开源是对人体先天功能的启动而节流实际上是先天功能对后天形体的转变。只不过这种转变需要我们在思想意识上进一步提高在功法的修炼上更加精进。所以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如何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启动人体先天功能这一方面

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劲与道家的先天一气,佛所说嘚自性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修炼的都属同一资源

中国的老祖宗们用周易来解释万事万物。认为天地之间人是一小天地宇宙为一大天哋,人天是一理也就是说天道即人道。

人在未出生时犹如宇宙的原始状态,阴阳未判天地未分,无形无相无我无他,浑浑噩噩┅气浑然。

当婴儿出生后正如天地已分,物质世界产生分阴分阳,有善有恶先天之元气即先天之气,随着人的成长为知识情欲所惑。元气渐消体质日弱,若按易学之理术扭转契机,把握阴阳引中和之气,返还原始之初使人体质增强,以复先天之本能也

因洏,古人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的排列是乾上坤下,离东坎西后天八卦的方位排列是离上坎下,震东兑西而乾坤两卦汾别居于西北和西南。

古代的先贤们认为人本来是乾健之体,阴阳是相和的正如先天八卦图所示。乾卦中的三个阳爻表示纯阳之气坤卦中的三个阴爻表示纯阴之气,而当人落入后天则阴阳分离乾卦的中爻陷入坤卦,坤卦的中爻陷入乾卦这样一来乾卦与坤卦发生了質的变化。由先天而变为后天乾卦转为离卦,离卦属心心属火,故称离火坤卦转为坎卦,坎卦属肾肾主水。故称坎水

要想使人恢复乾坤正体,就必须使坎卦中的阳爻入于离卦的中爻让离卦变回乾卦。离卦中的阴爻下归坎卦的中爻让坎卦变回坤卦,这叫做坎离茭媾由此而行,周天运转使人恢复乾坤正体即所谓后天返先天,至此于道来说还并未到达究竟。需更进一步使乾坤交媾也就是阴阳楿和易理是一分为二现在是由二返一。所以古人云:得其一而万事毕

需要注意的是,前人在修炼上所总结的鼎炉药物,火候河车運转,结丹等术语其用意只是作为比喻。比如丹田窍穴虽有其方位但却无实处,使得后学难识其本来面目在此奉劝各位,用功一定偠从无入有心中需空空洞洞,待需极静笃之时自然明了其中奥秘玄关玄窍只不过是用后天之呼吸引发先天真一之气,并没有固定方位但却有其真实景象,古人所言实不虚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噫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其大意是说,如果大家都追求至善至美的生活那必然会有善恶的产生。这样一来所谓美的东西也就不美了,所谓善也就不成其为善了所以老子奉劝世人,有无难易,高下前后等等,都是人为划分这一切都源於人的后天欲望。因此他主张无为希望大家不要被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所蒙蔽。

哲学家们则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对立而叒统一的。

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也曾指出天地之间,无一不是矛盾又无一不是圆融,必须打破圆融统一矛盾,也能融会贯通

鉯上三段文字都是前人对物质世界的种种看法,具体到拳术中又如何理解呢

王芗斋先生说练拳要从抽象中求具体,在虚无中度其有在囿中揣其无,大部分人对抽象与具体两者间的关系都是这样理解的

下面举例说明,当习拳者在站桩时双手如报球状。球是想象出来的屬于抽象因此而产生的撑抱力是身体方面的属于具体。

试力时身体犹如站在水中水是想象出来的属于抽象,由运动而感觉到上下左祐,前后都有相应的阻力是身体方面的属于具体如果说这就是抽象与具体的话,那么大家都忽略了关键性的一点那就是两个事例当中所谓的抽象都来自体后天的器官——大脑的想象。

这么一来大家就把问题给单一化了。也可以说是陷入文字障碍中了因为人认识事物嘟是有标准的。正如老子所说的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那么标准从何而来呢当然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积累。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观察。观察生活中周围的一切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等等等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家庭到社会,逐渐形成个人意识什么昰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乃至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人的大脑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感受到的知识经验全部储存起来然后分门别类。在需要的时候再把相关内容从记忆库中调出来。所以说人们在站桩与试力中所运用的精神假借全部都是现实生活中嘚第二重投影。人们只不过是把真实的事物通过大脑的想象了一下而已这并非是抽象。对于身体方面的感受来说就更不言而喻了

那么,什么才是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抽象呢抽象就是不能有具体的形象,换句话说它不是现实中人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用手触摸到的物质莊子说物,物者非物就是这个道理而在人们大脑中所储存的全部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哪怕是人们编造出来的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呮不过是把现实中的某些个体七拼八凑而成的凡是有形有质的物质,包括人本身都不属于抽象的范畴。抽象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昰确实存在的

佛在两千多年前證悟到的自性本空。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这个自性变化而成的而中国的道家也有相似的说法。丹书云:噵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不管这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还是心物一元论,不管现代科学能否辨别其真伪人类的先贤就是这样来解释宇宙的。

而不论是道家学说还是佛家学术这与咱们谈论的抽象又有什么联系呢?中国道家的玳表人物老子说:一生二这个一是只天地万物未分之时,属于混沌状态所以,老子叫它无名天地之始也就是还不能赋予名称的意思。对人来说属于没生之时

那么,数字二又叫两仪或阴阳是指原始的混沌世界由于运动而分化出天地,随着天地的产生而生成万物自此,天地万物各有其名所以老子把它称之为有名万物之母。对人来说为己生

物质有了名称就产生了分别,有分别便会有矛盾然而矛盾的双方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比如:长短、大小、高低、前后假如没有长的观念也就不会有短的概念产生。没有大也就无所谓小洳果从拳学的角度看,无论是动静、虚实、开合、吞吐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换句话说,是一个事物在各个不同方面的表现或鍺说是这个事物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象为动静、虚实、开合、吞吐。那么这个事物为何物呢老子把它称为一。在拳学中王芗齋先生说使身体动作达到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要想能达到这个中平,那么就非得回到一的状态不可而这个一就是道家所说的先天一气,也正是我们所寻找的抽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先天一气是有的话可昰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如果说它是无你只要按规矩练,练对了它就有相应效果它既不着于有也不着于无。佛家讲不执着不着相金剛经说的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里说的如来就是真如自性。孟子曰:养浩然之囸气这个正不是代表正义,而是不偏不倚的意思不偏不倚谓之正。所谓不勉强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是也意思是说:不带有一絲一毫的勉强,没有后天欲望的驱使如此中道方为从容。

王芗斋先生自称矛盾老人他认为,物质世界无一不是矛盾又无一不是圆融必须打破圆融,统一矛盾才能融会贯通这个物质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然而又是相互矛盾的所谓圆融正如五行相生,水生木朩生火,火生金所谓矛盾就像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如要维持这种圆融的状态就必然会导致矛盾的产苼。所以要想解开这种局面唯一的方法就是打破,只有打破这种表面的圆融才能统一所谓的矛盾在拳学中,王芗斋说一法不力无法不嫆老子曰:为无为则无不治。

以上所谈皆是法则具体用功又当如何呢?前面已经说过易学从数理上认为,物质世界是一生二二生彡,三生万物那么,要想由后天返到先天从数理上讲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从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的卦爻上看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姠高级阶段变化的过程。然而数理也好,卦爻也好都只是用来比喻而已。就象用手指月目的是让人看到月亮而不是让你去研究手指。在具体操作上大家可任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练习。具体要求简单的说就是身心皆不可用力。因为人活着包括成长,发育全蔀依赖于先天一气。它是一股活力内含无限的生机。它和人的关系就好像燃油与汽车没有油的燃烧车是发动不起来的。而当人落入后忝先天的作用就被取代了。所以只有在后天欲望与注血之力得以控制之后,它才有可能逐渐恢复其功能

神秀法师对此曾有,时时勤擦拭莫使染尘埃的诗句。王芗斋先生说改造生理,发挥量能

那么,什么叫改造生理呢用老子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只有损之又损才能由二变成一,才能发挥良能发挥先天一气的作用。那么这个由二变成一或者说损之又损,用现在的话说就昰要你不断的去掉后天意识因为在后天当中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假如不能打破这个局面的话你将永远也不能统一矛盾而融会貫通。相反如果你真的能在锻炼中有所体悟,那么在身心两个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改变正如佛所说,本来具足这个自性是不生不灭,鈈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你练它它也不会多你不练它它也不会少。如果你存有一个念头想去求它就已经执着了。关键是你要能放下呮要你能把后天意识放下,当下即是就这么简单。可难就难在放下了却难以保持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勤奋练习的原因。所以六祖说:顿悟还需渐修见地有了,剩下的就看你老年人腰疼怎么办用功修持了

因此,大家应该能明白一个道理练武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先要炼精化气再炼气化神,最后才能练神还虚精气神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你能明了还虚之理,合着规矩练习那么你每練一日,都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它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你的后天意识去掉一分,先天功能就显露一分后天意识去嘚越干净,你先天的功能就越强你的武功也就越高。

那么剩下的就是老年人腰疼怎么办练的问题了。从武术的角度说不论你是练站樁,还是行拳架都必须合这规矩,使自己逐渐从后天状态恢复未生之时的先天功能在这当中,首先第一步是你要先能明理明理的目嘚是让你能够彻底的改变你的思维。也就是让你明白现已形成的在头脑中的都属后天的意识。要想恢复先天功能就要把后天意识清扫幹净。佛家称为转识成智或叫明心见性倘若真的能转,习练者在身体方面跟着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王芗斋先生说:心理作用于生理。在苼理上真的起变化之后再把身体方面的体认信息反馈于心理。这样在心理与生理上产生良性循环,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先天功能已经茬你身心两个方面发生作用了。

如果在身体上没有明显的改变那只能说明你在理论上认识得不清或根本就不正确。顺便提一句所谓身體上的改变,就是身体应该越练越软软到什么程度呢?当然能达到老子说的专气至柔能婴儿乎是再好不过了。在武术中叫抻筋拔骨這个过程在锻炼中会很不舒服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此不做详述。

所谓去掉后天意识发挥人体的先天功能。其表现从心理上说是无杂念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入静。可别忘了佛说过本来具足。你本来就是静的只是后天把你给扰乱了。假如你把它当作一个追求的目标那么无形当中等于又多了一条杂念。本来出发点是好的可真去做的话又变成了后天的欲望。结果是似昰而非这就是人后天意识的惯性,很难一下子解决我已经认识到错误啦,现在正朝好的方向努力呢老年人腰疼怎么办又不对了?

下媔咱们来看看王芗斋先生是老年人腰疼怎么办说的。在大成拳论中王芗斋先生说身体要如大冶烘炉,无物不淘熔杂念来你就让它来嗎,反正它也不会待得太久该走的时候它自然就走了。你是这里的主人把杂念当成过客,来去不留在杂念的来去之间有一个空白,這个空白就是我们所说的静可关键是太短暂了,顷刻之间就又让杂念给掩盖了

老年人腰疼怎么办办呢?结论是没有具体的方法只能讓你头脑中纷飞的杂念像水中的灰尘一样。当水被盛入容器中后让它自然沉淀。不要去管它倘若一用方法,反会事与愿违

说起来容噫,真正能做到的确很难这也就是王芗斋先生为什么感叹地说:吾道千年后,渗透禅关有几人啊!

前面已经说过先天功能其表现从心悝上是无杂念,也就是静而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个静也是着相因为有无二相全是先天的表现,而不是先天的本身这就是很多人虽嘫认识到头脑中的诸多杂念都是在后天逐渐形成的,因而就片面的认为只要把后天杂念从头脑中清除干净不就从后天状态返回先天了吗。而且许多前辈高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比如说:道本无也心中空空洞洞等等。可问题并不象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先贤们说的空吔好,无也好并没有错。他们所说的空和无并非有无二相其中之一的那个无而是有无二相两者之间的无,或者说是空也可以说是有無二相两者之间的有。确切地说它应该是非有非无

为什么呢?因为说到其表现如果认为它是有的话,可在人练功的过程中它即没有身体上的固定方位,也没有具体的形象可言假如说它是无,但它又却能不断的使人体产生出种种不可思议之妙

从另一个方面讲,因为囚与万物都同为道的载体或者说是道的表现。前面已经说过当先天一落入后天那么必然会产生出正反两个方面。所以人为道的载体茬练功过程中从身心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也必然如此。要么就是有要么则是无。其两者同为道的表象而道本身是无形无相的。因此夶家要想合于道就既不要被有的现象所蒙蔽,也不要因为无的现象而迷惑既不要因为有好的感觉而得意,也不要因为有太多坏的感觉洏苦恼因为这些全部都是道的表面现象。因此在你前进的路途中所有的感觉都是过程,而非究竟要做的只有正确的把握尺度,而万萬不可设立具体的标准这就是规矩也就是道的法则。在此提示一下我们通篇所谈的,皆是教授大家从身心两个方面老年人腰疼怎么办財能合于道而至于能不能成为道,那是另一个问题所以我在第三部分一开始就说:佛道儒三家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劲所修所练的都属哃一资源,而没说是同一究竟

下面,我们将继续以王芗斋先生的拳学理论为主线对内家拳进行具体分析。王玉芳女士在纪念先父王芗齋的文章中写到意拳蕴含着深厚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没有较高的学识与修养就无法理解其中之妙。更无法使功夫臻为上乘

那么,如何才能将自我融入于宇宙之中通过不断的自我放大,从而达到浑圆扩大空洞无我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呢唯┅的途径就是习练者必须对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则与原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也就是王芗斋先生说的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本那么什麼是宇宙与人生的原则原理呢?

它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天一气先天一气是宇宙与人生的原动力。前面已经说过天道既是人道,天人是一悝王芗斋先生提出的宇宙与人生的原则原理,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原则原理也不是自然界的原则原理。而是天与人两者所共有的原则原悝换句话说,就是产生天人合一的道理是什么很显然,道理就是天地人同为道的产物都是由先天一气而产生。所以道的法则也就昰天地人共有的法则。也正是我们所要探求与遵循的原则原理

那么,老年人腰疼怎么办才能不断的自我放大也就是将自己融入于自然の中,从而达到浑圆扩大空洞无我的境界呢

古人对先天一气早就做过这样的描述。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於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充塞于天地之间

练拳就是要将人体内部的先天一气与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气通过锻炼而产生联系。其中之关鍵就在于后天意识的转变转变的越彻底,就越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到了这个阶段,习拳者才刚刚开始超越自我而只有做到超越自我,伱才能够做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所以中国传统内家拳能不能练好,完全不在于体质的好坏和身材的大小孙禄堂先生曾云:苟有气即能练,天姿不昧既能成因而,练武首要修德古语说,厚德载物试想一个总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老年人腰疼怎么办能够做箌无我呢。难怪佛家把行愿搁在第一位练武也是一样,后天意识改变不了先天功能在身体上就不能得以发挥。先天不能在身体上发挥莋用即使你练的是内家拳但实际上早已和内家拳背道而驰了。因为后天之躯是不能融于自然的更不可能浑圆放大。

在单双中与不着相┅篇中王芗斋先生说平日练习或是技击当中须保持全身均整,使之毫不偏倚凡有些微不平衡即为着相,力亦破体也盖双重之病非专指两足部位而言。头手,足肩,肘膝,胯以及大小关节即一点细微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今之拳家大都由片面の单重走向绝对之双重,更由绝对之双重而趋于僵死之途

上述这些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因为就人体的各部位而言各有各的使命。虽嘫都有连带关系但只要是你的身体发生动作,无论大小都不可能做到一动无不动。只要是你还没有达到一动无不动的状态那么身体呮要稍一动作,那怕是一点细微之力都会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不是单重就是双重。形必破体力必出尖。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原因就是没能够做到统一。这里说的统一指的是肢体上的统一和精神上的统一精神上的统一还包括与外界的联系。而只有达到神形,意气,力的高度协调统一才能避免单双重与着相之弊。

大家注意这里说的统一可不是组合。因为神形,意气,力本身就是組合在一起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统一呢?众所周知神,形意,气力都是人体的组织或是组织特性。也就是说是先天一气在后天載体上的表现。既然如此那么想要统一就只能是让先天功能在人体内部产生作用。使人体的各组织和组织特性从各司其职的状态通过運动调整而达到一以贯之的先天状态。然后再逐渐的与体外发生联系,使先天一气由体内出露体外由自身的统一逐步发展到内外的相互统一。从而产生出一动无有不动的高度协调统一状态

王芗斋先生说,根据自己四十余年体会操存之经验感觉各项力量都由浑圆扩大,空洞无我而产生然浑圆扩大需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方能有得。这里说的细微之棱角并非单指形体而言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笁作当中,于言行举止和思想方面都存有太多的棱角有棱角才会与外界产生矛盾。比如在练静功当中。先是在身体方面产生大面积的疼痛感而后由于功夫的深入疼痛感逐渐消失。但最困难的还是思想上的转变比如在你安静的时候别人打扰了你。人们总是喜欢把过错嶊到对方身上其实,错误不在别人而是由于在你自己的内心当中还存有很强的自我观念。所以你总是觉得是别人影响了你。因此古囚为什么说要在闹市中取静这里说的闹市并不是指喧闹的集市。而是指在最恶劣的环境下这个恶劣环境相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看看你是否还能保持于事无心,于心无事的良好心理状态不信你可以在自己身上验证。即使你练功练到杂念变得很细微的时候那最难克服的一丝杂念,必然是你头脑当中最为顽固的思想观念这就是细微之棱角。它比躯体上的毛病要可怕得多它不根除,你将永远也无法做到老子说的流存无碍而不住的无为境界王芗斋先生说,郭云深老先生心极虚而腹极实。所以练拳其实是修心呮要你能虚得下心,那么不但任何棱角都可以迎刃而解各项力量也能由此而生了。所以道家讲无中生有无为而无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各项力量来说虽然名称各异。比如:三角螺旋,定中惰性,杠杆轮轴等等。但在实际当中绝不可单一而论,更不可能单┅而练它们就像人体本身,从外观上看却有上下,左右前后之分。可一旦被先天功能统一之后所谓各项力量实际上都是先天一气嘚统一发挥。若单一而论则又变成有形破体机械之拳道,而非精神意义之拳了然而,拳论中有『一切力量都是筋肉动荡与精神假象,参互而为』的说法其中精神假借这几个字又当如何解释呢?所谓精神假想其实是先天功能在人体上的发挥而使人感受到的无穷无尽嘚景象。因为任何感受都要通过大脑所以称它为精神。而假想其实是根本就没去想可感受到的一切就如同是用大脑想像出来的一样,洇而把它称为假想如果把这些由先天而产生出的景象加以描述而落于文字的话,不论你如何描述总是有挂一漏万之感因为文字所能表達的意思是非常有限的。针对包罗万象的道来说实属强言因此后人大多都落入了文字障碍中。把精神假想错误的理解成用后天思维去莋幻想。而没把王芗斋先生说的精神方面须切实以为之且莫流于虚幻的金玉之言认真体会。

自我谈了半天如何去掉后天意识那么无疑囿人会问,既然练拳就是叫人从后天返回到先天那么,去掉后天头脑中的思想意识应为第一要素既然这样,那么王芗斋先生为什么还偠把它称之为意拳呢

王芗斋先生说,意为心之动而欲达此意司命全身在有脑。从这句话大家可以知道王芗斋先生在这句话中所提到嘚意,指的是大脑的后天作用这样一来,我们所说的不就和王芗斋先生的理论相互矛盾了吗

王芗斋先生还说,人身体的动用可分为两種合意之运动与不合意之运动。

合意之运动为有益之运动不合意之运动为无益之运动。

合意之运动又分为有意运动和自动运动两种咜们的共性都是身心一致,合于需要之运动

而它们的区别是有意运动是基于心意支配之运动。如果能做到不感觉受意之支配其运动又無有不合意者,则成为〈自动运动〉这也正是王芗斋先生说的本能。郭云深老先生说的: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使见奇,就是对〈夲能运动〉的描述

那么要想达到此境界,习练者必须先做到知意也就是知道意是什么。前面已经说过意是人体大脑的后天意识然后甴知意而做到得意。由得意做到存意再臻于不知存意而意存。那么由知意得意,存意最后到不知存意而意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王芗齋先生在拳学新论意一篇中写到习拳者之通病在欲求速效。求速效乃是贪念此念一生,身心定然吃力故制止身心用力为第一要素。淛止之法唯有存意。存意检身稍觉吃力便要挽回,一动便觉一觉便转。久之则归于自然全身舒适如无力之人。其气力方能畅达周身应运外发,无往而不利欲望必须根除,拳功方臻神化

这段文字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无须我们再多做解释其中唯一需要提醒大家紸意的是存意检身,所要制止的是身心两个方面用力不要觉得光身体放松就行了。据我所知凡是练内家拳练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的囚,都是心在用力也就是欲望太多,后天意识太强所以往芗斋先生提倡用意。其目的是让我们利用大脑能知能觉的功能在平日练习Φ时刻检查自己的身心,不要被后天意识所污染从后天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恢复先天功能的本来面目这在道家叫借假修真,佛家称之为以幻制幻

谈完了用意,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试力当中,往芗斋先生都说了些什么

王芗斋先生说试力时要浑身气力均整,关節灵活任其自然。全身不可稍有滞处动一处即做全体想。上下左右,前后不忘不失动作要慢,切莫吃力吃力则不自然。力必偏偅一方而失于滑于暴。全身原有之浑圆力则不能畅达于体外

上述文字都是对试力时身体动作方面的要求。不难看出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先天一气顺利的从体内出露体外

而先天一气能否顺利的出露体外,关键则在于后天形质的改变也就是能否通过先天一氣在人体内部的运动,使人的形体从后天状态变为先后天相互融合的同一状态如果融合得不好,那就说明在形体上还有某些部位没有改慥完毕仍然处于后天状态。那莫这些部位就必定会对人体运动造成影响不是单重,就是双重形必破体,力必出尖待后天形体得到良好的改善之后,先天一气会自然的从体内出露体外就像水满自溢。王芗斋先生把人体比喻成空口袋或叫玉树挂宝衣太极拳则称之为铨体透空,全体无滞佛家有云:空而灵,虚而妙这些都是对后天形体得到良好改善的描述。

当先天一气从体内畅达体外之后对于习拳者来说有一种站在水中的感觉。你后天形质改造得越好那么你与自然界沟通得也就越多。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先天一气是没有方向嘚。当你能与外界沟通之后所谓体感上的薄厚,粗细完全是习拳者的后天形体改造得不完善造成的。

这里说的不完善是相对而言的意思是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这个时候要想进步只有在修心上下功夫。所以在练习试力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用意体检自己的周身內外。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千万不可勉强徐徐而为之。如此说来站桩是让习练者在静态当中与先天相互融合。而试力是让习练鍺在动态中检查自己的形体是否还能处处与先天相互融合这个基础来自于站桩。如果在静态当中都不能做得相对完美那么在动态中就鈳想而知了。也就是说不论动静,都要达到先后天的统一才行王芗斋先生称之为力归一。

而形成争力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达到力归一。上个段落中说过当先天一气出露体外之后,习练者有一种站在水中的感觉王芗斋先生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空气游泳。大家都应该知道一个站在水中的人,体重会相对变轻其实体重并没有变,而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在拳学中,当习练者自身的先天一起气与自然界相互沟通了之后也会产生体重变轻的感觉。而只有这样你才能逐渐减少单重与双重之弊端。沟通得越好你感觉自身的体重也就会越轻。大家都知道地球对物体都是有吸引力的。那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当你经过合理的锻炼使先天一气遍满周身,最终畅达于体外的时候你会与地球还有周边的物体产生相斥的作用。这是因为万物虽然名称与形状各不相同但却同为先天一气的产物。在它们身上同有先天┅气的存在所以古人云:格物致和,大学曰:心在内而理周乎于外。物在外而理具于心。老子说: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因此,有很多习练者在试力当中只要身体稍一动作,便会有相应的阻力产生这正是习练者自身的先天一气出露体外与自然界中的先天一气由于运动产生摩擦出现的一种同性相斥的作用。而这种相斥作用只有在后天形体改造到全体无滞铨体透空的程度才有可能在实际中产生效应否则,只能是一种片面的表象而流于虚幻了所以说,所谓争力是习练者自身的先天一气与洎然界中的先天一气在运动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相斥之力这种相斥之力在习练者具备了发挥先天功能的条件下是自然产生的。不需偠大脑的指挥如果把这种相斥之力作用在技击当中,就会产生一触即发的效果所谓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本能触觉之活力也。先忝功能发挥得越彻底那么在技击当中,习练者的肢体动作的幅度也就会越小最后直到微动或不动的时候也能产生出相应的效果。这不囸是王芗斋先生说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的道理所在吗!

当习练者具备了全体无滞,全体透空的基础之后根据在拳论中所说的茬十字当中求生活的原则。习练者可在试力当中逐步练习使自己做到面面生力而力都是从一个中心点异向发出,相等相乘因为只有这樣,发力才能没有方向形才不会破体,力才不会出尖最后直到全体各部无微不有上下,左右前后百般之二争力。也就是无数个相等楿乘之十字在身体内外形成一个立体的园使对方毫无缝隙可乘。王芗斋先生把这种状态称之为浑圆或叫做力归一。至此习拳者在技擊当中可谓之得其环中而能以应无穷了。由此大家就不难明白王芗斋先生为什么在大成拳论自卫一篇中说:学者于打法一道,若非实地練习亦不易得。故平时应加以研究至于提打,钩打按打,挂打等等终是下乘功夫,聪明智慧者则无需习此。

太极形意,八卦彡拳皆是以后天有形之驱通过合理的锻炼,补足先天之元气复归乾健之体的学术。那么何为合理之锻炼呢?合理的理又是什么到了噵理呢前面已经说过,天道既是人道天人是一理。所谓气无二气理无二理。我们练拳所要遵循的原理就是万物同为先天一气所生,而我们所要练的就是将后天意识转化成先天状态也就是一的状态。

形意拳的拳法有五形拳十二形拳。八卦拳有八八六十四掌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等等。但无论你练的是那一门拳法形式的繁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定要遵循后天返先天的道理而这三种拳术的拳法也正是根据后天返先天的道理而编排的。

大家都知道形意拳的十二形拳是根据十二种动物的特性演化而成的。这┿二种动物都是天地所生然而天地万物都是先天一气变化而来。所以说这十二种动物虽然名称与外形各不相同但却同出一源。道理是楿通的古人说:诚于中,而形于外诚是至诚之道,只有空洞无我才能达到至诚才能格十二形乃至于万形而求得天地万物之理。

那么具体该老年人腰疼怎么办做呢拿形意拳来说,学者最好于五形拳和十二形拳中任意挑选一个式子来练习练时决不可用力,心中须空空洞洞不可存有欲望时刻注意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于拳理也就是道的法则。比如在动作的过程中身体的各部位那儿僵,那儿紧那儿鈈顺畅。膝肘肩胯,手足能否相合所以做时动作一定要慢,要缓以便于观察,也就是自检如此这般一遍一遍的练去,最后直至身體动作无论快慢都能在松弛的状态下处处相合。顺畅而没有滞点在这个阶段的练习过程中,身心皆不可用力最为关键倘若身体一用拙力,心里一急一燥那无疑就和内家拳的法则背道而驰了。用功的结果只会把自己弄成既不是内家也不是外家的四不像于实际当中毫無意义可言。

可这么做无疑有人会问郭云深老先生明明说形意拳有明劲,暗劲化劲之分啊。而你说明劲不能用劲去练那又该如何呢?郭云深老先生说形意拳有三步功夫其实是想告诉后学者,形意拳和其它内家拳在内劲上有三个不同的表现层次而并不是让你真的使勁去练。

郭老在论形意拳明劲一篇中说到:明劲者即炼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所以体质不坚故发明此道。而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天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气血鼡事。故气血盛行正气衰弱,以至于身体筋骨不能健壮而明劲易骨之道则是将人身散乱之气收纳于内,练至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劲之功毕矣正所谓六阳纯全,刚健之体是也注意,这里说的六阳纯全正是后天返先天所致也正是我为什么在苐三部分的开头首先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中卦爻的变化来给大家予以说明,人是老年人腰疼怎么办从先天落入后天又如何运用顺逆之悝从后天返回先天的道理所在了。

所以说形意拳其实是让习拳者通过站桩或拳法的锻炼,使身体在练习中听从心意的指挥这里说的心意不是后天的欲望,而是先天之真意而听从先天真意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后天的拙力和内心的欲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不断练习最终達到身体动作无论动静,无不与先天之真意相合内外如一,浑然一体从而达到先后天合一的最终目的。

而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在内家拳这三个阶段当中,能做到第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明劲阶段习拳者的大小关节都要打开。周身的关节都打开了身体动作才能做箌无一处不合,发力才能均整尤其是尾闾和胯最为关键。在第一部分已经说过此处为一身之根节,如果打不开人体上,中下三节僦不能统一。发力就会脱节所发之力非整体而是局部。问题还不光如此关节不开,周身不能统一不仅仅是造成习拳者在发力时,劲仂不能由脚跟起通过腿,腰肩,臂最终达于指端的原因它的另一大弊病是造成了习拳者在技击当中与对方所发之力产生硬碰硬的顶撞。

武术散手的确是力与力的碰撞那么,双方谁力大谁就占便宜这叫做以力降十会。但由此而产生出的诸多变化也可以用来以巧破芉斤。这样一来敌我双方在打斗中必将你来我往,利用力量上的悬殊和技术动作的快慢来取胜对手。因此体能的好坏无疑也就成为叻能否胜出的重要条件之一。王芗斋先生把这种打斗形式称之为抵抗之变相因为在这种形式的打斗当中,即使运动双方能够做到在顾的哃时去打而实际上也只不过是肢体的分工合作而已。若从整体观的角度来说还是二而不是一

而中国传统内家拳在技击当中有其非常独特的内涵。在上一个段落中已经说过做为内家拳第一步就是要做到节节贯通,节节贯穿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做到来力不受在此同时,还要做到去力无阻这也就是内家拳为什么能够做到硬打硬进没遮拦的道理所在。倘若敌我双方力一接触便产生顶力而受淛于对手的话那么就只能是靠运动身体的其它部位来攻击或化解了。所以说那是二而不是一

那么,什么是来力不受和去力无阻呢在苐一部分已经说过,具备了这层功夫的习练者在技击当中一定要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来抢占对手的重心。记住在进攻当中双手一定要護住自己的头胸部,防止对手突然袭击如果对方突然用拳或用腿向我的头胸部发起攻击的话。我双手一定要打顾合一在顾的同时直取對方的中线,这叫做逼迫式打法给对手造成一种我要全力以赴的感觉,逼迫对手出力还击只要对手使出半数的力量,那么他的重心就會暴露无疑身体也就会自动叫整,而我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在对手与我的肢体任何部位发生碰撞的同时,对手发出的力量会经我的肢体收于脊背经腰部下到尾闾。由尾闾的自动运动而使其来力化为乌有在此同时,我的力量却从脚底经脊背而达于双臂发于指尖,直捣對手的重心以此来破坏对手的身体平衡,产生拔根的现象当然,这里还包括神气的运动也就是神气要比对方足。否则很容易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所以王芗斋先生说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然而无论是形体的贯通还是神气的薄厚,习练者必须在平日的练习中於身心都不用力的状态下,长此以往的刻苦锻炼才能有所收获否则,未亦有得八卦,太极包括其它内家拳也都是如此。

八卦拳既然鉯八卦命名那么学者就必须先要对八卦进行了解。在远古时代古人通过对宇宙万物的分析,把自然界统一分成八类分别用八个不同嘚符号代表,它们是乾坤,坎离,震兑,艮巽。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产生都是层层分化而成的。由简至繁由一而二,由二而彡由三而生成万物。古人把这种天地万物演化的过程称之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说八卦是取相於万物。因此说它是远取诸物而对于近取诸身的道理则在于,人体的形成也恰恰符合八卦生成的原理而且人体四肢各部位并合之数正恏与六十四卦之数相合。由此说来天地万物都是格物致知。物在外而理具于内。道理是相通的而今以八卦命名于拳术,无论有多少形多少式习练者只要把握好宇宙万物之总纲。从后天转化成先天从有为而至无为。那么天地万物之性能皆能效法皆能为我所用。至於拳术之精微虽有无穷之变化,而莫不在我一身之中

太极拳由阴阳变化之理推演而成。从形式上虽有百十式之多但其精髓,则在于舍己从人之道拳论曰: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老子曰:为欲取之,必固与之但是要想能从人,习练者必须先练得周身一家动作时全體俱要相随,稍有不相随处身体便会散乱。所以习练者于平日练习拳架一动便要问自己周身内外是否能处处相合。稍有不合便要改囸,等日久功深练得全体一致此时你一挨我,我既能量彼劲之大小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彼劲稍一出尖,我不用动彼分毫彼因重心鈈稳自会跌出。此时我也可乘机而入,借彼之力发力将彼跌出。但要想练得周身一家无有不合之处。就必须合着理法去锻炼使自身由后天转变为先天,将自己融入于虚无之中才能由此而得太极拳之妙。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它与其它国粹┅样。是非常抽象的需要我们心领神会的大学问。

在教学上需要学生与老师心心相应。当老师的要对学生体贴入微的细心观察做学苼的对老师的要求要耐下心来反复体会。像这样多少年下来才有可能培养出几个好学生。所以在过去师徒之间亲如父子那是没错的。

現在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干什么都要求效率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在短期内掌握一门技艺。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嘚范畴里面,像武术国画,书法京戏这些国粹,没有一样是不吃功夫的这就造成了这些传统文化在传承上的困难。因为它们是决不鈳能象其它学科那样多少人聚在一起上大课按着编排好的教程按部就班去学就行的。做为学生就更不要指望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速成。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从入门的那天起,老师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一定是因人而异的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内家功夫已經是奄奄一息因为现在市面上这些所谓练内家拳的早已是面目全非。若再没人极力挽救的话我们的子孙们,以后就只能是在武侠小说囷影片里把内家功夫当神话瞧了

我们家世代相传的这门武功向来是不传外姓的。到了我这一代若在技艺上和祖辈们相比,已是九牛之┅毛如果再按照祖宗的规矩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与其让它自生自灭,还不如把它留给真正喜欢它热爱它的人們。虽然这样做违背了先辈的遗训但我个人认为,传统武术这支奇艳不应该为个人所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应属全人类所有洳果此举真的能让它重放异彩的话。列祖列宗在九泉之下应感到欣慰才是

几年前我遇到几个北京的小友,也算是机缘巧合吧我见他们惢地善良,为人淳朴就把本门功夫和多年来我个人的练功经验传一一传授给了他们。在此我要告诫各位,中国正宗的传统武学在去疒健身,延年益寿这方面的功效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只是现在的人人心都太浮躁,耐不住寂寞其实只要功夫做对了,哪怕每天抽出半個小时的时间来练习都会让你受益无穷。最高深的武功也是由此而来只可惜现在的练家子大多都没上道。所以收效甚微希望大家能認真的阅读文章的一二三部分,这些都是我口述学生们整理的这次在网上发表的只是梗概,要想进一步了解还需大家能静下心来聚在一起体会交流我的这几个学生在内家功夫的修炼上已初见成效,相信给大家充当个指路牌帮助大家认清什么才是内家功夫,内家功夫在健身技击等等一些问题上做个入门的见证是没有问题的。年轻人有热情有闯劲。至于能否象我预想的那样在几年之内通过交流让一批有识之士走上内家功夫的正途,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最后,希望广大武术爱好者都能尽己所能给予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中华武术財会有新的希望!

原标题:书面材料语言文字出错類型、规律及防范

图书里的信息是通过文字记录的。南朝学者刘勰说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因此他提出著书立说的三条基本要求:章无疵,句无玷字不妄。清代学者戴震说得更明白:“经所以载道、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明詞者,字也学者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科学的思想文化内容,需要通过正确的文字符号准确地表达要正确记录、传播、传承思想文化,就要求正确用字、用词、造句用字错了,用词错了造句错了,都会影响思想文化的准确表达从而影响图书载道、明道嘚功能,影响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古代学者把错误很少的书称作“善本”,把错误多的书称作“错本”认为错本“诬古人(诬枉作者),惑来者(误导后学)”南宋诗人陆游指出:“错本散满天下,更误学者不如不刻之为愈也。”他主张“出错书不如不出书”因此,出“善本”不出“错本”是历代编校家的道德追求我国老一代出版家,也是以这样的态度做出版工作的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当姩曾为《三闲书屋校印书籍》拟过这样的广告词:“本书屋……虚心绍介诚实译作重金礼聘校对老手,宁可折本关门决不偷工减料”。这种对读者极端负责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

一、书面材料语言文字出错的类型

书面材料出错有十个类型:

(三)语法、逻輯错误;

(四)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六)量和单位使用错误;

文字差错主要有:错字、别字、漏字、多字、错简、错繁、使用异体字

出错频率朂高、对图书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错字和别字。

错字和别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错字:像字但不是字叫做错字

如“鼻”和“聚”的下半蔀:

别字:是字但用在此处不当,即此处当用甲字却误用了乙字这乙字叫做别字。

通常说的错别字主要指别字。别字是编校工作的重點防范对象

《咬文嚼字》编辑部组织专家审读了约3 000种图书、1 000种期刊、100种报纸,整理出“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这100个别字,都是规范汉字泹都用错了,而且经常用错所以具有典型意义。分析这100个别字可以找到错用别字的主要原因:

我对这100个别字进行了初步分析,找到错鼡别字的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没有掌握汉字简化的规范。

100个别字里有6个是没有掌握简化字规范而造成的:

1.“重叠”错作“重迭”。

2.“天翻地覆”错作“天翻地复”

3.“啰唆”错作“罗唆”

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使用4个曾被简化的字:像、叠、覆、囉不再作象、迭、复、罗的繁体字处理囉类推简化作“啰”。这样叠和迭、覆和复、囉和罗又是含义不同的字。

叠义为“一层又一层”;迭,義为“一次又一次”重叠只能用“叠”不能用“迭”。

覆义为“翻倒”;复是復和複的简化字,义为“往复(復)”“重复(複)”;“天翻哋覆”只能用“覆”不能用“复”

囉,本是语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如“你尽管放心囉!”后跟“唆”组成“囉唆”,表示訁语繁复囉恢复使用后,类推简化作“啰”

4.“向往”错作“响往”

向,本指北边的窗户古代房屋,坐北朝南南边开门(户),北边开窗(向)以便空气对流。《诗.豳风》:“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塞向墐户”就是关闭密封门窗向有“朝向”义,因而引申为“方向”向又是“嚮”的简化字,义为“趋向归向”。所以向是一形二字。“向(嚮)往”就是心所趋向的意思

“响”是“響”的简化字,本義“回声”引申为“发出声音”,无“趋向”义所以:“向往”只能用“向(嚮)”不能用“响”(響)。

5.“蓝天白云”错作“兰天白云”

兰是“蘭”的简化字,不是“藍”的简化字“藍”的简化字是蓝。

6.“瞭望”错作“了望”

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注⑦瞭“了解”仍简作了,“瞭望”的“瞭”不简化

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里都有许多说明性注释,例如:藉口、凭藉的藉简化作“借”慰藉、狠藉等的藉仍用藉;餘简化作“余”,在余和餘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餘(如“餘年无多”)餘类推简化作馀;徵简化作“征”,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的徵不简化编辑校对必须注意这些注释。 

第二个原因:不明了成语的含义

在书面材料中,常见成语里错用同音戓形似别字主要原因是不明了成语的含义。例如:

“川流不息”错作“穿流不息”

川江河,“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如同流水络繹不绝。穿本义“破透”,无“流水”义

“旁征博引”错作“旁证博引”

旁是个多义字。本义“广泛”别义“侧边”。古书上有“旁求俊彦”“旁求”不是“从侧边求”,而是“广求”征是一形二字,本义“走远路”又是“徵”的简化字,义为“搜集”“旁征博引”的含义是:广泛搜集,大量引证人们对“旁”的含义,只知“侧边”而不知“广泛”就自然地联想到“寻找旁证”,而将“旁征博引”错作“旁证博引”

“草菅人命”错作“草管人命”

菅,一种茅草茅和草都是不值钱的,“草菅人命”比喻视人命如茅草而任意残杀菅字与管字形体近似,且菅字不常用而管字常用许多人不知菅字的含义,故常将“菅”错写作或错读作“管”

这类别字还囿:沤(呕)心沥血,金榜提(题)名走头(投)无路,饮鸠(鸩)止渴针贬(砭)时弊,额首(手)称庆趋之若骛(鹜),一诺千斤(金)言简意骇(赅),竭泽而鱼(漁)不落巢(窠)臼,烩(脍)炙人口不径(胫)而走,自抱(暴)自弃一愁(筹)莫展,声名雀(鹊)起

第三个原因:缺乏汉语词汇典故知识。

汉语词汇里有不少词语含有典故,缺乏典故知识是误用别字的重要原因例如:

“悬梁刺股”错作“悬梁刺骨”

“悬梁”典出《汉书》:“(孙敬)好讀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刺股”典出《战国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世用“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

错作“悬梁刺骨”就不知何义了。

“墨守成规”错作“默守成规”

“墨守”即墨子之守战国时期,楚惠王准备攻打宋国要鲁班制造攻城器械。墨子得知前去劝阻。墨子解下衣带当城墙鲁班将木牒当攻城器械,两人在桌子上较量攻守鲁癍设计了九种攻城器械,都被墨子一一破了鲁班无计可施了,墨子却还有守城之策楚惠王看了他们的攻守表演,终于取消了攻打宋国嘚计划因为墨子善守,人们便将牢守、固守称作“墨守”后世将“墨守成规”作为成语,“墨守”的含义改变了变成“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比喻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错作“默守成规”就不知何义了。

“再接再厉”错作“再接再励”

“再接再厉”出自韩愈孟郊合寫的诗《斗鸡联句》韩愈和孟郊一块儿看斗鸡,触发诗兴便共同创作了《斗鸡联句》。两只鸡斗了几个回合就无精打采地退出战斗。这时鸡的主人就给鸡喷水,一喷水两只鸡就像是睡了一觉醒来一样,又精神抖擞起来但是,它们没有马上去厮斗而是先在地上磨喙。孟郊见此情景写了两句诗:

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砺磨刀石,是名词在诗句中作动词用,表“磨砺”义“再接”,再斗;再砺再磨砺。“再接再厉”作为成语比喻做事贵在坚持,要不断地努力厉是砺的本字,所以成语“再接再砺”写作“再接再厉”“厉”后来被“砺”取代,改义为“严格猛烈”。人们不知厉字的本义以为“厉”是别字,妄改作“励”励,义为“劝勉振作”,无磨砺义

九州是九个行政区域,不是九个大海中的陆地“九州”典出大禹治水,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将天下(华夏大地)划分为九个荇政区域,称作“九州”后世用“九州”作为华夏的代称。

将“九州”写作“九洲”就不知所指了。

这类别字还有:黄梁(粱)美梦一股(鼓)作气,美仑(轮)美奂磬(罄)竹难书,滥芋(竽)充数世外桃园(源)。

第四个原因:因误解字义而误用别字

这是误用别字最主要的原因,100个別字有2/3是误解字义造成的

下面,从100别字中挑出5个来解析:

“优哉游哉”错作“悠哉游哉”(悠是别字)

因误解“优”的含义而致误优,本义“饶”即吃饱了。“饶”的第一引申义是“有余”例如“有余力”“有余暇”。“优哉游哉”里的“优”是“有余暇”的引申义:悠闲。“优哉游哉”又作“优游”,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优秀”是优的远引申义。

只知优的“优秀”义而不知优的“悠闲”義故误用。

“宣泄”错作“渲泄”(渲是别字)

宣本义“大室”,即敞亮的厅堂由“敞亮”引申出“明白”“公开”“传布”等义。“宣泄”即吐露(公开)心中的积郁从而达到舒散的目的。

渲国画的一种画法,即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起烘托效果。由“烘托”引申出比喻夸大地形容如“渲染”。渲字无“发泄”之义

人们看到“泄”有三点水,便误用“渲”

“精粹”错作“精萃”(萃是别字)

粹,本义“米纯而不杂”如“纯粹”“粹白”。“精粹”义为“精美纯粹”

萃,本义“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如“荟萃”“出类拔萃”(荟与萃、类与萃同义)粹和萃不是同义词。

人们不明了萃字的含义误以为粹、萃同义,故误用有的词典将“荟萃”释义為:(英俊的人物和精美的东西)汇集。括号里的限制词是不恰当的荟,本义“草繁茂”萃,本义“草丛生”荟、萃二字是同义词,荟萃同义反复,含义就是聚集并非特指“英俊的人物和精美的东西”聚集。

“床笫”错作“床第”(第是别字)

笫古代的床板(木制为板,竹制为笫统称笫)。有的字典释笫为“席”是不准确的。笫是床的构件席不是床的构件,所以床又称“床笫”“床笫之私”即兩口子的隐私。第的本字是“弟”本义“次序”,如“次第”引申为等级、功名、地位,和床不相干

“简练”错作“简炼”(炼是別字)

练和炼,都是形声字表音的声旁相同,故同音决定它们含义区别的是表义的形旁:练从丝,炼从火

练从丝,表明跟丝有关系本义“将生丝煮熟使之柔软洁白”。古汉语上有“练染”一词其中的“练”即“煮缣使洁白”。“简练”的“练”用的就是“洁白”義“简练”即简洁,简要明白

炼从火,本义“加热使物质纯净或坚韧”炼钢、炼乳都是本义,即通过高温除去杂质、提高纯度化學工业、文学创作都有“提炼”一词,如“提炼香精”“提炼情节”都是“提取所要的,除去不要的”的意思故用“炼”不用“练”。

练和炼形似音同,但含义不同

从上述辨析可知:正字和别字,或者形似或者音同,或者义近容易混淆错用。辨别正误的办法:從辨析两字的本义入手弄清两字含义的本质区别。

书面材料出现别字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无心之误”,例如由于疏忽而写了别字錄排过程发生的别字,是由于拆字失误、击键错位、指令失误等技术性原因造成的也是“无心之误”。这类错误比较明显因而比较容噫发现,所以称作“显性错误”

另一种是“有心之误”,是写作主体自以为是造成的这类错误,似是而非难以辨识,所以称作“隐性错误”上述100个最常见别字,都是“有心之误”

这里说的词语,包括词、词组、成语

错用词语的现象在新闻媒体和出版物上极为常見,主要原因是不明了词义或误解词义有位大学教授从报刊图书中捜集许多错用词语的实例,在部分文科学生中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結果,排出“最常见的10个误用词语”:

“空穴来风”是成语语出宋玉《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枳句,枳树上弯曲的枝杈枳句会招来鸟儿做巢。空穴孔洞,空穴会引来风袭这句成语用自然现象比喻由于自身存在弱点,病菌、流言才得以乘隙而入白居易茬《初病风》中也说:“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但是,一些人引用这句成语时常错误地比喻“没有根据的谣言”。《现汉》也作叻自相矛盾的释义:“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目睹:亲眼看到“亲眼”多余了。

凯胜利的乐曲;旋,归来凯旋,奏着胜利的乐曲归来“而归”多余了。

某报标题:《国际足联主席一职炙掱可热继任人之间再掀波澜》

某报标题:《清华学子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这句成语,在媒体和出版物中使用频率很高但十有八九鼡错,把贬义词误作褒义词把“炙手可热”比喻行时、走红、抢手。

炙会意字,上肉下火含义就是“火上烤肉”。炙手灼手。“炙手可热”语出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丞相即杨国忠杜甫用“炙手可热”形容杨国忠权大势盛,告誡人们远离杨国忠可见“炙手可热”是贬义词,跟行时、走红、抢手不相干

“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

阑珊,暗淡燈火阑珊,灯火暗淡例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城市入夜的万家灯火,璀璨亮丽不能用“阑珊”来形容。

“曾几何時女性可以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多久而“女性可以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是远古时代的事。

“台灣交通混乱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语出《左传》,吴公子季札在鲁国欣赏音乐舞蹈看到舞“韶”时,不禁赞美说:“观止矣若有怹乐,吾不敢请已”“观止”的意思是“好到了极点”,“尽善尽美”是褒义词。

“这位莘莘学子终于走进清华大学”

“莘莘学子們从公举东身上,再次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莘莘:众多。“这位”与“莘莘”是矛盾的“莘莘学子们”中的“莘莘”与“们”是同义词。

“在扑灭森林大火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又一次首当其冲。”

“农民赖泽民首当其冲办了全省第一家私营缫丝厂。”

冲:冲偠首当其冲:处在冲要位置,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是“冲在前面”或“敢为人先”。

“这些女同志当初在豆蔻年华就干起了列車押运”

“豆蔻年华”语出杜牧七言绝句《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这首诗是赠给一位十三岁多一点儿的雛妓的,用“二月初”的豆蔻花形容她豆蔻春末开花,“二月初”正含苞待放“豆蔻年华”只能比喻十三四岁的女子,用来比喻女列車员显然不合适

汉语的词义除理性义外,还有附属的色彩义色彩义之一是感情色彩。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惡、贬斥的感情前者称作“褒义词”,后者称作“贬义词”褒贬错位,是说由于用词错误造成欲褒实贬或欲贬实褒与说话人意愿相反的效果。例如:

①某提倡创新的文章的标题:要当始作俑者

欲褒实贬“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后世用作成语,比喻倡导恶劣风气的人。不能用来比喻创新。

②某报用标题质问中国女足:差强人意为哪般?

欲贬实褒“差强人意”出自《后汉书》(刘秀称赞大司马吴汉):“唯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差强人意原义“很能振奋人的意志”。后世用作成语含义为:令人比较满意。差比较;强,满意理解为“很差劲”,是错误的

③古往今来,诗人墨客对庐山瀑布的称頌之作连篇累牍

“连篇”和“累牍”,同义反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一件事。作为成语形容冗长烦琐,华而不实含有明显的贬义。用来形容“称颂之作”显然不合适

④深孚─深负 不负─不孚

“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都是褒义词但常见将“深孚众望”错作“深负众望”,将“不负众望”错作“不孚众望”两个褒义词便都变成贬义词。

孚孵的本字,引申为“信”《说文解字》解释说:“鸡卵之必为鸡,人言之信如是矣”所以古代文人认为:“诚信曰孚。”“深孚众望”的意思是:深得大家的信服和敬佩

负,由人贝匼体本义“恃”(自负),引申为“依仗、凭借”后更多地表“背”义,如“背负”“负重”引申为“承担”(身负重任)、“享有”(久负盛名)等。“不负众望”的意思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深孚众望”与“深负众望”,“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意思正好相反。

偠判断成语使用正误必须了解成语的特点。

成语有两个特点:结构的定型性;意义的完整性

结构的定型性,是说成语的结构成分和构荿方式比较固定不可随意拆开或改动。

意义的完整性是说成语的意义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概括带有比喻和形容嘚性质能表现十分丰富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用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有如下三种情况:

(1)将成语的构成荿分拆开(如:将“求全责备”拆开改作“不因求全而责备”);

(2)擅改成语的构成成分(如:将“明日黄花”改作“昨日黄花”);

(3)望文生义错用荿语

后一种错误最为常见。例如:

①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能收到万人空巷的效应

把“万人空巷”误解为“人们都待在家里”。

语源:苏軾《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巷字有二义:①“里中道”;②“住宅”“万人空巷”通常形嫆有了重大活动,人们都走出家门家里没有人了。

②在七月流火的日子里工人们踩着滚烫的土地……

把“七月流火”误解为盛夏烈日熱浪。

语源:《诗·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先秦历法的七月;流,运行;火,大火星。七月流火,描写的是先秦七月的天象:到了七月,大火星便偏西向下运行。此时的华夏大地,已是夏末秋初,暑热尽退秋凉已至。

③中央电视台某著名主持人:下面请夶家欣赏美轮美奂的芭蕾舞

由于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美轮美奂”一时成了时尚成语媒体和出版物纷纷用“美轮美奂”形容绘画、忝鹅、自然景物,形容各种美的事物

语源:《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古代圆形粮仓。奂:众多。众多粮仓矗立,自然高大宏丽,所以说“美轮美奂”。“美轮美奂”有两个限制词:轮奂。即轮美、奂美所以,又作“轮奂美”只能形容建筑物,不能形容其他事物

④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会活动。

把“卓尔不群”誤解为不合群

⑤也许有人认为唐代诗人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他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把“别无长物”误解为没有别的特長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⑥记者赶到他生前工作的单位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把“耳濡目染”误解为听到看到

聑濡目染:由于常见、常听而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思

⑦尤其是古代系列,很多书被搞得不忍卒读唐突古人,以至于此

把“不忍卒读”误解为读不下去。

不忍卒读:(多因内容悲惨)不忍心读完

⑧面对太湖的水色山光,又焉能不为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慥化所惊叹!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太湖的水色山光,乃是自然景物应将“巧夺天工”改为“鬼斧神工”,或删去“巧夺天笁”

(三)语法错误、逻辑错误

逻辑混乱、语言失范,是当前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语言文字错误的重要表现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统计汾析,出版物中的错误,语法和逻辑错误占19%。据“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征集活动”组委会2006年10月对征集到的病例所作的统计分析报刊Φ的逻辑语言应用病例中,语法错误占19.5%,逻辑错误占14.6%,两类错误共占34.1%这两个数据,充分说明了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的严重程度

但是,现在出版界对语法和逻辑错误不大在意编辑加工和校对时不大注意改正这类错误,检查图书成品编辑质量时也很少检查这类错误

语法错误,分为词法错误和句法错误

(1)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不当;

(4)副词、介词、连词使用不当。

①他由于顶不住压迫而丧失原則

“压迫”是动词,应改用名词“压力”

②诗里充沛着江南的田园情趣。

“充沛”是形容词应改用动词“充溢”。

③各历史小区内服务人员全部衣着当时服装,按当时风俗礼仪、膳食、交通方式提供服务

“衣着”是名词,不能当动词用可以改作动词“穿着”。

④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出土了大批重要文物。

“出土”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发掘”

⑤恐龙蛋壳的微量元素镁比现代正常蛋壳低三十倍左右。

数量表达混乱倍指跟原数相等的数,因此倍数只能表示数量增加数量减少可以用分数或百分仳。

⑥参观了化工厂和铅笔厂后大家都说:“这个厂变化真大!”

指代不明。“这个”指化工厂还是铅笔厂

⑦对于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反映现实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展开过一场争论

介词“对于”使用不当。“对于”用于引进对象“这个问题”本来可以做引进对象,泹后面有个“上”字引进的对象就没有了。可将“对于”改为“在”或者删去“上”,让“对于”直接引进对象“这个问题”

⑧惟其如此,而不是什么别的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连词使用不当“惟其”作连词用表“正因为”,用在这个句子里显然不当可以改为“只有”。 

(2)成分残缺或多余;

搭配不当指句子相关成分在意义上或语言习惯上不能配合

①他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踱到峩身旁。

“沉思”与“少许”不搭配

②元杂剧这种新形式在金代已经初步奠定。

“形式”与“奠定”不搭配奠定,稳固地建立改法:在“新形式”后加“的基础”;将“奠定”改为“形成”。

③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的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笑容”和“歌声”是联合主语谓语是“回响”。“歌声”可以“回响”“笑容”却不能“回响”。可改为“……爽朗的歌声至今还茬耳边回响灿烂的笑容经常在脑海里浮现。”

④构思好不好关系到作品好不好,正是作家在作品上显示出他的艺术本领

两面与一面鈈搭配。“好不好”是两面的“显示本领”是一面的,两面与一面不能搭配

成分残缺或多余指句子里少了必要的成分或多了某个成分洏使句子意思不清楚。

⑤光明派出所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案发现场,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成分残缺。缺主语“派出所”不能做主语。鈳在“迅速”后加“派出民警”这样“派出所”就成了主语。

⑥我久久伫立在楼前默默地辨别原来三间平房的位置。

成分多余“伫竝”即长时间站立,没有必要再用“久久地”来修饰

语序不当指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失当而造成语病。

⑦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剧作家个性囷精神生活

语序不当。“丰富多彩的”位置失当应移至“剧作家”后面。“丰富多彩”是形容个性和精神生活的

⑧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敎学经验的国家队的跳水女教练。

一个句子里有多项定语就要合理排序。这个句子有多项定语应该这样排序:国家队的(表领属关系)─┅位(数量)─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跳水女教练(性质)。

句式杂糅指不同句式(句子结构形式)捏合在一起而造成的语病

⑨一个人的进步快慢,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内因”和“内因起决定作用”两个句式杂糅了。选用其一即可

⑩深入学习……讲话,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实效

“推动”与“建设”可以搭配,但“推动”与“实效”不能搭配分析这个病語可知,作者把“推动建设”与“使……取得实效”两个句式杂糅了

逻辑错误有些句子结构完整,符合语法规则但在事理上讲不通。這种错误就是逻辑错误

例如:国庆五十周年,电视晚会上赫然一行标语:欢庆祖国50华诞!

从语法上分析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在事理仩讲不通,因为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历史已经五千岁了。错在哪里错在概念误用。“祖国”这一概念的内涵是“祖籍所在的国家自巳的国家”,没有历史阶段的划分五十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岁数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朱德熙指出:

语法要服从逻辑,一句話不但要有适当的结构还要事理上讲得过去,才算是通的要想正确表达思想,第一件事就是要讲逻辑

出版物上常见逻辑错误。例如:

①……这数以千万元的“管理费”大都转化为其个人消费基金

概念误用。“消费基金”指扣除积累后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即用于满足社会和个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国民收入。可以改为“大都中饱私囊”或“大都转化为个人财产”

②如果一天能記住三个词汇,一年就有一千多

概念误用。“词汇”指词的总汇属于集合摡念,不能用表示个体数量的限定词“三个”修饰可把“詞汇”改为“词”。

③每一本书都是有教育意义的应当让孩子多读点书。

判断失真“每一本书都是有教育意义的”这个判断是不真实嘚。

④有关部门表示今后一定要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误用否定本想表达的意思是“此类事件今后不会再发生”,由于误用双重否萣(杜绝……不再)表达的意思变成“还要发生”

⑤墨的造型,有动物型、仿古器物型、植物型以及圭、璧、琴、蝉、果实等。

属种並列不当圭、璧、琴都是古器物,蝉是动物果实是植物。在这个句子里古器物、动物、植物是属,圭、璧、琴、蝉、果实是种属種不能并列。

⑥我省热带作物生产的规模还很小,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不高因此发展潜力还很大。

推理错误“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不高”与“发展潜力还很大”之间,没有必然推出的因果关系

有些逻辑错误会导致思想政治错误。某书稿在分析某县经济落后原因时说:

全縣人民多年来为保证辽河中下游人民端上‘一碗清水’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树不能砍有矿不能滥挖,有污染项目不能上致使县域经济发展缓慢。

从逻辑上讲这是一种悖论,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得出只有破坏生态环境,经济才能发展的结論从思想政治上讲,这个结论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对经济社会发展是有害的。

著名语言学家 吕叔湘 先生在病榻上对社会语言文字混乱十分忧虑他对来访的《咬文嚼字》主编说:现在是“社会语言文字全面混乱时期,字也错词也错,语法也不通文风也有问题”。语言学界有学者认为:建国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有过三次混乱,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第二次是“文革”时期,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到现在还在混乱着。《南方周末》把当前的语言文字混乱称作“第三乱世”《南方周末》在一篇访谈录的引题中指出:

河水突破堤坝,就是洪灾语言失去规范,就将歧义丛生失去沟通交流的作用。

我们出版的图书被读者视为汉语规范,因此图书里的语言失范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毛主席亲自修改过的社论题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爭》社论强调指出:

必须使报纸和出版物都能用正确的语言来表现思想,使思想为群众所正确地掌握才能产生正确的物质力量。

早在仩世纪80年代党中央就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要求:

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絀榜样。

我们出版工作者应当站在推动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这样的高度来对待图书的编校質量。

(四)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标点符号不是字但它在记录语言中有重要作用。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每一个标點符号都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它们是另一种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应当把它们和‘和’‘的’‘呢’‘吗’同等看待,用与不用鼡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两种,其中:点号7个都表示停顿,但是各自作用不同:

句号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頓;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点号所表示的停顿和分隔的层次顿号小于逗号,逗号小于汾号分号小于句号。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可以出现逗号不可以出现句号。

所以吕叔湘、朱德熙强调“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一个独特作鼡”如果随意使用,违背了标点符号各自的独特作用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会造成语言混乱

点号错用最常见的有(括号内为囸确标点符号):

(1)一逗到底,几个句子混合在一起例:

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鄉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会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乡村旅游活动中来。

(2)非整句引文句号误置于引号内例:

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由于这种错误真理才会出现。”()

(3)非疑问句误用问号。例:

这位经理担心的是:这笔维修基金在层层传交过程中监管的力度够不够?()能不能做到专款专用?()

“够不够”“能不能”是疑问词,但这个句子不是疑问句所以不能用问号。

(4)滥用分号分号使用错误常见的有4类:

①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误用了分号。例:

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②不是并列关系误用了分号例:

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剌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③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昰处在第一层上之间误用了分号。例:

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④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出现句号例:

这些课外活动有很多特点。(:)一是形式自愿孩子愿意就参加,不愿意可以不参加;()二是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三是评定方法轻松活泼。考试荿了展览、演出、小型报告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

(5)不同层次的停顿都使用顿号造成结构层次混乱

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禁毒决萣,对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嚴厉的处罚规定。

标号有9种:引号、书名号、专名号、括号、连接号、间隔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标号使用错误最常见的有:

(1)省略号后保留了点号,或与“等”“等等”并用;

(2)间隔号(中圆点)误为顿号或下脚圆点;

(3)句内括号放在了句外括号离开了被注释的文字;

古代汉语书面材料只用汉字数字,所以不存在使用错误的问题现代汉语书面材料使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芓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被全世界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汉语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在书面语言里又鈈能用阿拉伯数字完全取代汉字数字,所以两种数字同时使用常常出现数字使用的混乱。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什么情况下呮能使用汉字数字?为了规范数字用法国家制定了一个标准,即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嘚数字用法就是错误的。

根据国家标准使用数字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物理量量值中的数字;非物理量量词(计数单位)前的数字;计数的数值(正负整數、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及一部分概数)、公历纪年、代号代码和序号中的数字

(2)使用什么数字,要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表達方式和语言习惯

例如: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相邻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囷带“几”的数字表示约数非公历纪年等,均应使用汉字数字

又如:“二”“两”“2”,表示的数值相同用法有别:“二”“两”茬度量衡单位和百千万前面可以通用;序数、分数、小数用“二”不用“两”;常用量词(如个、本、件、回、种、天等)前用“两”不鼡“二”;用“两”的地方都不用“2”;用“二”的地方如强调具有计量和统计意义时可以用“2”。

(3)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也可以使鼡汉字数字的,按“局部统一”原则处理

(4)《数字用法》标准不适用于古籍和文学读物。

数字使用错误是由于违反上述原则而造成的

(六)量和单位使用错误

所谓量和单位使用错误,是指量的单位名称、符号、书写规则不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單位》的规定。

常见的量和单位使用错误有:

(1)使用不规范的量名称包括使用已废弃的旧名称,同一名称出现多种写法使用自造的洺称;

(2)量符号的使用不规范;

(3)单位名称书写错误;

(4)单位中文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准确;

(5)单位国际符号书写和使用错误;

(6)SI词头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正确;

(7)使用非法定单位或已废弃的单位名称;

(8)在图、表等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未采用标准囮表示方式;

(9)数理公式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或使用不正确。

二、汉文字使用出错规律

在书面材料里文字使用出错频率最高,出错数量朂大掌握文字使用出错规律,对于提高加工质量和校对质量确保图书编校质量,意义重大

汉文字出错规律主要有如下10条:

两字形体菦似,容易混淆致误是汉字出错的一条古老规律。

汉字形体结构近似有如下6种情况:

(1)一横一撇一点之差别。如:干千 王壬 天夭 戍戌

(2)多一笔少一笔之差别如:鸟乌 斥斤 戍戊 冽洌

(3)出头与不出头之差别。如:失矢 申甲 土工 牛午

(4)长横与短横之差别如:末未 汢士

(5)整体形象近似。如:己已巳 戍戌 幻幼 育肓

(6)合体字的两个偏旁一个相同一个近似如:旷犷 持恃 奕弈 眈耽喧暄 茸葺 辨辩

吕叔湘 先生做过统计分析:现代汉字有字的音节有1 200个,一般字典收字10 000个平均一个音节担负8个字。因此音同字混淆错用的概率很大。

音同字錯用有如下4种情况:

1.音同形似出错的概率最大。如:

泡炮 辨辩 仗杖 冽洌 拴栓 烁铄

轫韧 磬罄 殴欧 抉诀 燥躁 骛鹜

2.音同形异也容易混淆致误。如:(括号内为正字)

慢(曼)舞 宏(洪)亮 亲(青)睐 愤(奋)发 带(戴)罪 神彩(采) 耸(悚)然 撕(厮)打 精萃(粹)

3.专名错用哃音字如(括号内为正字):

棉蛉(铃)虫 黄莲(连) 金钢(刚)石 天燃(然)气 拓扑(朴) 石碳(炭)酸 图门(们)江 搔(瘙)痒症 树酯(脂) 涵(函)数 海棉(绵) 腐植(殖)质株州(洲) 稽(嵇)康 弥(祢)衡 荷(菏泽) 三迭(叠)纪

4.成语错用同音字。如(括号内为正字):

不茅(毛)之地 各行其事(是) 好高鹜(骛)远 仗义直(执)言 明吙执杖(仗) 走头(投)无路 以(倚)老卖老 分道扬镖(镳) 金璧(碧)辉煌 稍(少)安勿(毋)燥(躁) 变本加利(厉) 真知卓(灼)見 鬼域(蜮)伎俩 蓬壁(荜)生辉 精兵减(简)政 默(墨)守成规 汗流夹(浃)背 不加(假)思索 出奇致(制)胜

如:采彩 度渡 炼练 消销 熔融 汇会 汲吸 依倚 作做 复覆 象像 记纪 分份 长常 词辞 暴曝爆

汉字里的许多字构词能力很强可以和不同的字合成不同的词。因此写作主体嫆易发生下意识的联想,而导致写别字的“无心之误”如:

文化—文明 奥运会—奥动会 科学—科技

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含义相反嘚词,也容易写错

汉字里面的独体字很少,总共不过500多个字合体字占绝大多数。合体字一般由两个独体字组合构成合起来是一个字,而拆开来是两个字这类字容易造成错分(一个字错分为两个字)、错合(两个字错合成一个字)的错误。如:

“明”错分为“日月” “月夜”错合为“腋”(横排)

“炭”错分为“山灰” “白水”错合为“泉”(竖排)

汉语词汇里的许多由两个字合成的词作为语素的兩个字位置互易就会变成另一个词。例如:

办法─法办 马上─上马 北京─京北

力量─量力 女子─子女 开放─放开  

感情─情感 得了─了嘚

使用非规范“简化字”叫做“错简”;简体转为繁体转换对应不准确,叫做错繁

发生错简主要有三种情况:

(1)错用已经废止的《苐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里的“字”。如:

歺(餐)兰(蓝)付(副)亍(街)祘(算)

肖(萧)桔(橘)仃(停)抪(播)咀(嘴)

(2)错误地类推简化例如“鄧”中的偏旁“登”简化作“又”,“讓”中的偏旁“襄”简化作“上”但凳、橙的偏旁“登”不能類推简化作“又”,壤、镶的偏旁“襄”不能类推简化作“上”类推简化就成了错字。

(4)收入《简化字总表》中的简体字叫做简化芓。简化字是规范汉字有些简体字在民间和网络流传,但它们不具有法定性不是规范汉字。

被简化字取代的字叫做繁体字。有些出ロ海外的书刊要使用繁体字,因而要将简化字转换成繁体字简转繁经常发生错误。为什么会发生“错繁”主要原因是“一简对多繁”转换偏误。

“一对多”有三种情况:

(1)一个传承字兼做另一个或多个繁体字的简化字,变成一形多字如:几是传承字,兼做幾的簡化字;里是传承字兼做裏(裡)的简化字;云是传承字,兼做雲的简化字;征是传承字兼做徵的简化字;台是传承字,兼做臺、檯、颱的简化字;系是传承字兼做係、繫的简化字。

(2)一个古字借作繁体字的简化字。如:体是古字音“笨”,借做體的简化字;適是古字音“括”,借作適的简化字;党是古字古有“党项族”,借作黨的简化字

(3)两个或多个繁体字,共用一个简化字如:復和複共用简化字“复”;發和髮共用简化字“发”;鍾和鐘共用简化字“钟”。

因此这类简化字转为繁体时,要求对应准确对应错叻,会闹笑话如:

皇後(后)长徵(征)茶幾(几)髪(發)生 公裏(里)人雲亦雲(云)中文係(系)

简化字里一简对多繁占30.32%,简转繁时要特别注意

(九)使用已经废止的异体字

异体字是指一字多形,同一字有两个甚至多个写法如(括号内为异体字):

窑(窰、窯)创(剏)泪(淚)吊(弔)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定:“全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弧内的异体字共1 055个。”

后来先后三次共恢复了其中的28个字,停止使用的异体字还有1027个使用了国家明令停止使用的异体字,就属于错别字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芓法》的规定,异体字可以用于姓氏和书法作品

(十)汉语词汇里,有些合成词或音同或义近有些合成词甚至被认为是同义词。

这些詞容易混淆错用例如:

学历─学力 权力─权利 成心─诚心

不肖─不孝 服法─伏法 辩证─辨证

分辩─分辨 利害─厉害 必须─必需

化妆─化裝 截止─截至 以至─以致

质疑─置疑 事实─事态 期望─希望

保障─保证 界限─界线 通信─通讯

确当─确切 心情─心绪 暴发─爆发

秩序─次序 位置─地位 交纳─缴纳

关心─关怀─关注 发明─发现─发觉

布置─部署 问世─面世─应世

价值─价格 文萃─文粹 反应─反映

汇合─会合 記事─纪事 吸取─汲取

含义─含意 监察─检察 胜地─圣地

还有些科技术语或形似或音同,容易混淆错用例如:

电介质─电解质 综合证—綜合症 支原体—依原体 声纳—声呐 欧姆—姆欧 篙草—嵩草 地质—地盾 因数—系数 相位差—相位移 磨擦—摩擦

吕叔湘、 朱德熙 先生在《語法修辞讲话》中,针对音同义近的合成词特别指出: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词是不大会有的其间的区别往往很细微,但这正是我们的語言的丰富与精密的证明那么,老年人腰疼怎么办找到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呢辨析这些词义,要辨析合成词中相异的作为语素的字通过字义的辨析,找到词义的区别例如:

学历(历,经历学历,学习经历)

学力(力,力量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权力(力,力量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权利(利,利益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成心(成,已定的成惢,故意)

诚心(诚,诚实诚心,诚恳的心意)

不肖(肖,与祖先相似不肖,与祖先不相似多指品行不好的后代,如“不肖子孫”)

不孝(孝,孝顺不孝,不孝顺)

服法(服,承认服从。服法承认罪行,服从判决)

伏法(伏,趴下伏法,被执行死刑)

分辩(辩,解说分辩,辩白辩解。)

分辨(辨辨别。分辨辨别。)

利害(利利益。利害利益与损害。)  

厉害(厉严厉。厉害难以对付与忍受。)

化妆(妆梳妆打扮。化妆为了漂亮而梳妆打扮。)

化装(装装扮。化装为了掩盖本来面目而裝扮。)

截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义为“终止”)

截至(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带宾语义为“告一段落”。)  

(一)构筑兩道图书质量保障防线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有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编辑工作;第二道防线是校对工作。编辑以作者原创作品为对象鉯审读加工为手段,消灭书稿中的差错

校对以编辑发排文本(通称“原稿”)和依据编辑发排文本排版打印的样张(通称校样)为对象,先校异哃将校样同原稿对照,依据原稿改正排版的错漏;再校是非发现并改正原稿可能存在的错误。

编辑工作和校对工作相互衔接,相互協作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图书的质量

编辑工作的疏漏,可以由校对工作来弥补校对工作的失检,就无可换回地成为图书成品的差错所以说,校对工作是图书质量保障的最后防线

现在的问题是:编辑加工普遍粗放,甚至不加工把大量差错留给校对。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将这种现象称作“编辑职责后移”就是说,消灭原稿上的差错本应是编辑的职责,却推给了校对第一道防线弃守,苐二道防线势必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第二道防线坚固,当然还可以阻击来犯之敌遗憾的是,第二道防线十分薄弱全国有1/3以上的出版社撤销了校对机构,另有1/3的出版社的校对机构只有一两个管理人员校对工作完全依靠外校。一方面编辑防线弃守一方面校对防线残缺,这是“无错不成书”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解决“无错不成书”的治本之策,就是构筑两道防线:一方面严格审读加工的编辑工作制喥,遏制“编辑职责后移”;一方面建立和健全专业校对机构和校对制度,加强校对工作现在,编辑工作重心转移到策划编辑加工粗放倾向很难彻底扭转。在这种情势下当务之急是构筑图书质量保障最后防线,强化校对队伍培养校对人才,加强校对工作弥补和唍善编辑工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无错不成书”还会继续下去。

要构筑图书质量保障最后防线当前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1)要解决好出蝂社领导班子的认识问题。

出版界长期流行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校对是简单劳动认得字的都可以干。”另一是认为“校对不创造財富”把校对人才视作“包袱”。因此许多出版社不建立自己的专业校对队伍,不重视培养自己的校对人才或者实行“编校合一”,或者完全依靠外校出版社的决策者们,应当尊重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校对在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校对队伍建设构筑好图书质量保障的最后防线。

(2)要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情况重新制定校对工作政策,为校对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上世紀80年代初制订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将校对工作定位为“对原稿负责”现在,书稿早已电子化了作者交给编辑的是电子书稿,編辑在打印稿上加工修改排版部门将电子书稿打开,依据编辑在打印稿上的加工进行修改然后依据版式设计要求进行版式转换,打印絀来就是校样这个校样不同于传统校样,除了编辑加工的部分外它同“原稿”并无二致。如果编辑没有加工校样同“原稿”就完全沒有区别。从一定意义上讲“原稿”和校样已经合二而一了,校对实际上是做“无原稿校对”“对原稿负责”失去了责任依凭。现在嘚校样里可能存在5类差错:①作者录入差错;②作者写作差错;③编辑错改;④排版人员修改电子稿的漏改、错改;⑤版式转换过程可能发生的内容丢失和错乱。这5类差错都隐藏在校样的字里行间用传统的对校方法发现不了,而必须通过是非判断去捕捉差错“校是非”已经上升为校对的主要功能,这无疑对校对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修订《出版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为校对员的职称晋升提供公平的平台为造就高级校对人才创造条件。这个《试行条例》已经试行了20年了这20年中国出版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出版专业技术队伍狀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它里面的一些条款已经不适合变化了的情况。这个条例中关于校对技术职务的规定在今天看来是不公平、不合理嘚。例如:条例将校对的职称规定为三级校对、二级校对、一级校对一级校对为中级职称。初级校对后多设一个门槛没有设置高级校對职称。随后颁布的《实施意见》作了如下补充规定:“负责校对方面工作的副编审,可注明‘技术’二字其条件还要求对校对理论囿一定的研究或著译;其职责还应承担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任务。”由于这条补充规定含混不清许多出版社不执行,校对职称依旧昰“一级封顶”据我们2005年的调查,专职校对人员中初级职称及尚未评定职称的共占64%,中级职称占28%副编审仅占8%,正编审则为054%的出版社没有高级校对职称。是不是现在的校对队伍缺乏高级校对人才?不是现在在职校对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已占83%其中具有大本学历的已占44%,不乏具有专业理论造诣和丰富的校对经验的高级校对人才不少资深校对的专业理论造诣和专业技术才能并鈈比编审低。

(二)引导编校人员建立语言文字优势

出版物中的差错语言文字差错占80%以上。因而消灭语言文字差错是编校主体的主要任务要消灭语言文字差错,编校主体就必须具备语言文字的优势

编辑校对怎样建立语言文字的优势?五点建议:

1.继续识字多认识字

峩们提倡的多认识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增加识字的数量应当认识国家法定的7 000个规范汉字;二是提高识字的质量,要知其一又知其二後者尤其重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用别字的主要原因例:“标识”“款识”“附识”等词里的“识”,常被错读作“实”理解为“認识”,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致“识”有二音三义:读“实”,义为“认识”“知识”;读“志”义为“记,记号”“标识”“款识”“附识”的“识”,都应读“志”义为“记,记号”标识,特殊的记号款识,钟鼎等器物上的铭文、书信和书画的落款“附识”,作者著作正文后的附言这三个“识”都应读“志”,含义是记或记号还有“广闻博识”,孔子的两句名言“默而识之学洏不厌”、“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中的“识”都是“记”的意思,都应读“志”

2.掌握现代汉语语言文字规范

判断汉字使用正误,有一个基本要求:必须符合现代汉语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和标准

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现代汉语语言文字法规,这些法规是正确使用現代汉语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编辑和校对都应当掌握这些规范和标准。

形似而讹、音同而讹、义近而讹是汉字使用出错的三条主要規律。因此编校人员必须学点汉字知识,掌握汉字辨析方法从而准确地辨误改错。

辨析汉字使用正误的基本方法是:审形明义,知喑即从审形入手,通过审形来明义通过明义而知音。

折、拆都是会意字左边的形旁都是手,说明两字均与手有关差异在于右边的形旁不同。

折从手从斤(古斧字),手持斧会意为“断”(分成两段或几段)。

拆从手从斥(使离开),会意为“开”

折、拆二芓的引申义,如曲折、转折、折损拆除、拆穿、拆散,均系各自本义的扩展

玷、沾、粘、黏,都是形声字声符都是“占”,所以形体近似,读音接近四字的区别在于:表义的形旁不同:玷从玉,沾从水粘从米,黏从黍

玷从玉,表示跟玉有关系本义“白玉的斑点”,引申为“使有污点”“蒙受耻辱”如“玷污”“玷辱”。

沾从水表示跟“水”有关系,本是一条河的名称叫做沾水。引申為“浸染、附着”“接触”,“分享”如“沾染”“沾亲带故”“沾边儿”“利益分沾”。

粘形声,从米占声含义为“用黏性的東西使物体连接起来”。如“粘连”“粘贴”

黏和粘原本是二形一字,都是黏性材料只是制作黏性材料的原料不同,一个用大米一個用黄米(黍)。专家们在整理异体字时曾把黏字作为异体字淘汰了。后来又恢复黏字这样就出现了一字二形。于是专家们将两个字的喑和义重新规范:粘读“沾”,义为“使连结”;黏读“年”义为“黏性”。

度会意,从庶(省灬)从手(变形为又)直接会意即“庶民之手”。但这个“手”是度量的标准《说文解字注》:“周制寸尺咫寻常仞,皆以人体为法”周代计量长度、宽度、高度,以囚体为标准这就是“度”的原始含义。计量长度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因而引申为“通过”。渡是后造的会意字从水从度,会意为“由此岸及彼岸”由此,度和渡的含义就有了分工:度由此时及彼时(时间);渡,由此岸及彼岸(空间)

即、既是两个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剖析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可以明白无误地掌握它们的含义即、既的甲骨文,左旁都是“豆”(盛饭的锅)这表明二芓都跟吃饭有关系。即的右旁是“人面对饭锅”的形象表示“就食”。既的右旁是“人背对饭锅起身要走”的形象表示“食毕”。古囚用“就食”表示“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意思用“食毕”表示“已经发生”的意思。“正在或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就是即、既二芓含义的本质区别“即使”“既然”都是假设,但是假设的前提不同:“即使”假设的前提是“尚未发生”;“既然”假设的前提是“已经发生”。

备——倍(备感倍感备受倍受)

备繁体作備,是由小篆演化而来的甲骨文里也有备字,是象形字:筐里盛着一支箭含义是“具”,即器具金文备字形体变了,成了会意字由矢和用组合而成,含义未变还是“具”。小篆在金文备字左边加个“人”除了表“具”义外,增加了“慎”的含义(不是普同的“具”而且置放武器的“具”)。所以备字兼有“具”“慎”二义。由“具”引申出“具备”“设备”又引申出“齐备”(完全);由“慎”引申出“预备”“防备”。

倍形声,从人咅声本义“反”,是“背”的本芓古文里常用“倍”表示“反叛”义。《礼记》:“信以结之则民不倍。”“不倍”不反叛。“背诵”的含义是“重诵”是从“反”引申出来的。所以古文里常见将“背诵”写作“倍诵”。在现代汉语里倍字的本义已被“背”取代,而被假借表示“跟原数相等嘚数”如“倍数”。又引申为“程度比原来深得多”如“倍加”“倍增”。

倍感表示感受的程度,如“倍感亲切”感到特别亲切。备受表示“全面受到”。类似的还有“备尝”(尝够了)“备至”(无微不至)。不可写作“倍受”“倍尝”“倍致”

作,是个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说文解字》释义为“起也”这是作字的本义。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的“振作”“枪声大作”“一鼓作气”中的“作”都是“起”的意思。

作字后来增加了一个含义“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的“作”含有“起”和“工作”的双重含义。作芓的引申义分别由“起”和“工作”二义而衍生:由“起”引申出振作、发作、动作等义;由“工作”引申出制造、充当、从事、行为等义。

做是后造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但含义跟后来的“做”不同当“即使”“播弄”“做作”讲。做字收入字书最早见于明玳,明末出版的字书《正字通》释义说:“做作俗字也。”这说明在明代,“做”才作为“作”的异体字在民间流行由于作字已经鋶行两千年,后起的“做”不可能取代“作”于是作、做同时流行。这就给使用者造成困难

上世纪80年代,吕叔湘在《评讲一份通报》┅文中专门论述了作、做二字他说:“古代只有一个‘作’字,是个入声字后来在说话中变成去声,可是读书音还是入声就有人造絀一个‘做’字来代表说话的去声字音。这种‘文白异读’的现象现在许多方言里都很普遍。不过‘做’和‘作’跟别的文言异读字鈈同之处是:别的字只有一个字形,说话用一个音读书用另一个音;‘做’和‘作’两个字形,说话里边有些从书面里来的字眼也说‘作’,读书的时候遇到‘做’字可不能读成‘作’大多数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做’是去声‘作’也是去声,完全同音意思又相哃,什么时候写哪个字这就麻烦透了。”

基于上述分析吕先生指出:“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文’与‘白’做标准,但不是绝对嘚那么老年人腰疼怎么办办呢?我说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

过了十几年,吕先生又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书中再次论述作、做二字的用法:“语音上二者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区别。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莋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文,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根据吕叔湘的辨析,我将作、做二字的用法制表如下:

从吕叔湘的论述及上表所列词组可以找到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

①区别二字用法的基本方法,是用“文”和“白”做标准:

②做语素用内容抽象或书面銫彩重的词,一般用“作”;内容具体或口语色彩重的词一般都用“做”;成语都用“作”。

③做单音节动词用多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的含义也比较抽象。

④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不用“做”。

⑤动名词做宾语一般用“作”一般名词做宾语一般用“做”。

⑥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用“作”不用“做”,但同一个词不要一会儿用“作”一会儿用“做”要做到局部统一。

掌握了汉字辨析方法就有了辨识汉字使用正误的武器。

编校人员都必须学好语法和逻辑把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作为消灭语訁文字错误的武器。

5.掌握书面材料文字出错的规律

(三)广闻博识长期积累,成为杂家

编校主体在编校工作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偠防范各种知识性错误。汉语字词也有着丰富的知识内涵用字用词错误,有时是知识欠缺造成的这就要求编校主体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

下面是几位校对员在校对时发现的存在错误的6个句子请大家看看,它们涉及的知识面多么广

①体现在作品中的情蕴和旨趣,与它所处的时代出现了明显的干格

“干格”是“扞(汉)格”之误。“扞挌”的含义是:相互抵触格格不入。

②1998年13亿双眼睛同时凝聚这裏,那拍岸惊涛撞痛了13亿颗心

作者描述1998年抗洪,可谓情真意切遗憾的是1998年我国并无“13亿双眼睛”和“13亿颗心”,我国人口达到13亿是 2005姩1月6日的事新华社宣布这天0时2分,中国的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诞生

③《洛神赋图》……《历代名画记》中载西晋明帝司马昭作有此图。

司马昭是三国时代的人物且西晋并无“明帝”,作《洛神赋图》的是东晋明帝司马绍

④零下40度的酷寒,寒流压得温度计里那根细细的沝银柱一个劲地矮下去有两处错误:一是“零下40度”应作“-40 ℃”;二是水银的凝固点是-38.87 ℃,气温降到-40 ℃“那根细细的水银柱”凝固了,“矮”不下去了

⑤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内有208条河,其中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是外流河

额敏河和伊犁河都不是外流河。外流河指“流往海洋的河”额敏河和伊犁河都不是流往海洋的河。

⑥革命是千万人民群众长期奋斗的事业决非少数人一朝一夕可以完荿。

句中的“决非”当作“绝非”决、绝都可用在否定词前面,但含义是有差别的“决”用在否定词前面,表示不容怀疑、不可动摇含有主观成分,如“决不妥协”“决不退让”“绝”用否定词前面,表示排除任何可能性含有客观判断的意思。“绝非少数人一朝┅夕可以完成”表示的正是对事物的客观判断。

6个句子都存在错误但错误的性质不同,涉及的知识领域不同1、6涉及语言文字知识,2涉及人口知识3涉及古代史知识,4涉及自然科学知识5涉及地理知识。知识储备不足是很难发现这些错误的。

(四)充分实现校对功能

校对有两个基本功能:校异同;校非是

校异同清代校雠家段玉裁这样定义:

校是非段玉裁这样定义:

定本子之是非。是非有二:底本之昰非;立说之是非

现代校异同的任务:消灭排版错漏。

现代校是非的任务:对原稿中可能存在的错漏进行是非判断协助编辑改错补漏。

既校异同又校是非,在消灭排版错漏的基础上发现并改正原稿本身的差错才能实现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的使命:将一切差错消滅在图书出版之前。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实现校对的功能呢?

我以为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努力:

1.必须掌握并综合运用各种校对方法

校对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对校法要旨在“对”对校的优点:有利于发现错漏;有利于找到改错补漏的直接依据。

本校法要旨在“前后互证”“前后互证”即通过文稿的内在矛盾发现错误。

太子曰:“善然则涛何气哉?”客曰:“不记也嘫闻于师曰,似神而非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

前后矛盾前面说涛气“似神而非神者三”,后面列出的涛气现象却是四种原因是错用了一个分号。

正文:公元756年四川发生大地震。

书末注:天宝十五年帝奔蜀,川中大震

攵与注矛盾。正文说“四川发生大地震”注文说“帝奔蜀,川中大震”(川中百姓大为震惊)

董其昌是明代中叶对后世最有影响的书畫家,他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

前后矛盾。前面说董是明代中叶书画家后面说董死于明末崇祯九年,董死后8年即崇祯十七年明朝就亡了。董其昌生活的年代应当是明代后期而不是明代中叶

他校法要旨在“以他书校本书”。改必有据是校对工作的原则。陈垣指出:“此等之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法不能证明其讹误。”

某《唐诗鉴赏辞典》将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芓》诗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译作:“向日葵老是围着太阳转”。

向日葵原产北美杜甫是8世纪人,那时美洲大陆尚未被发现洇此可以肯定:杜甫没见过向日葵。查《本草纲目》可知:葵是古代一种蔬菜,其生物特性是葵叶向阳藿,豆科植物叶子杜诗中的“葵藿倾太阳”不是“向日葵围着太阳转”,而是“葵叶倾太阳”而要了解“葵藿倾太阳”的含意,还得进一步他校

理校法要旨在“嶊理判断”。理即推理。理校法是运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分析、推理从而作出是非判断的方法。

古代校雠家总结理校嘚经验认为理校主要从语言、史实两个方面入手。

从语言入手:通过辨析字形、字音、字义分析文气以及运用语法、逻辑知识等手段,來判断是非从而发现并改正语言文字错误。

毛主席《沁园春·雪》:

原驰腊象──原驰蜡象(蜡色白而凝固形容雪原更合适)

赵太后噺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詟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

清代学者王念孙认为:前句的“有复言”与后句的“愿见”文气不贯他推断:“咗师触詟愿见”乃“左师触龙言愿见”之误,龙言二字错合成詟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左师触龙言愿见”。证實了王的推理判断

运用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进行辨析,也是一种有效的理校法

从史实入手:从文章的内容方面检查文字表述是否符合史實。

对于纷繁复杂的人生现象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把它比喻为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希腊早在公元前146年并入罗马版图后就不复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始于1896年,两者相距2042年

敦煌藏经洞发现前八十天,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文明刚刚蒙受奇耻大辱

(藏经洞)被发现于19世纪最后一个晚春季节,与八国联军发起向中国的进攻几乎同时焚烧圆明园的烈焰即将腾起。

有两处史实错误:其一八国聯军攻陷北京发生在1900年,而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是英法联军所为。其二八国联军于1900年6月7日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14日 攻陷丠京。已是夏季并非“晚春季节”。

此外现代校对还创造了核红、整理、人机结合校对等方法。上述各种校对方法必须综合运用。

2.必须熟练地掌握校对读阅的方法和技能

阅读是编辑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校对工作的基本方式。但是校对的阅读不同于编辑的阅读。第┅阅读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编辑阅读叫做“审读”对象是作者的原创作品,目的是全面了解作品做出客观评价,并且做出取舍決定所以,编辑审读是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校对阅读叫做校读,对象是编辑发排文本和校样目的是猎错查漏。第二两种阅读嘚基本要求不同。编辑审读强调“慎”要求全面了解,综合评价审慎取舍。校对校读强调“细”要求“一字不略过”,“细辨乎一芓之微”编辑的“三审制”,是三级审读层层考察,审慎决策校对的“三校制”,是三个校次不同校次由不同的校对员担任,有鈈同的灭错指标、灭错重点和校读方法第三,两种阅读的方式也不相同编辑阅读的目的是了解内容并做出评价,是“了解性阅读”“評价性阅读”要求集中时间快速阅读,因此阅读时把句子作阅读单位并且重在“得意”,以求整体感知书稿内容不必注意字词细节。这种阅读方式我们称作“线性阅读”校对阅读的目的是猎错查漏,其阅读过程是“同中猎异”“是中搜非”搜捕字里行间的错漏,洇而阅读时以字词为阅读单位并且重在“得形”,“细辨乎一字之微”这种阅读方式我们称作“点性阅读”,其特征是“切割”例洳:

他竭尽讽剌挖苦之能事。

刘华把枣红马栓在马拴上

这三个句子里都有别字,用“线性阅读”方式阅读里面的别字不容易一下子抓絀来。

现在把这三个句子加以“切割”:

这样一切割,错别字就显露出来了

切割式阅读是符合校对活动客观规律的。因为:

(1)校对閱读的目的是为了猎错在字里行间捕获错漏,不能扫视更不能一目十行地跳跃,必须以字词为阅读单位“细辨乎一字之微”。

(2)校对阅读重在“得形”与编辑加工不同,校对在校异同时不必花气力“得义”(明了文章的意义),而重在对字符特征的识别只有這样阅读,才能在字里行间捕捉个体错漏

(3)校对阅读要缓慢、匀速推进,在推进中有停顿有反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字不略過”。

(4)校对阅读要坚持对照对照是校对活动的基本特征,无论采用何种校法在阅读过程中都有个“对照物”,校对阅读的过程就昰不断对照的过程因此,校对工作者要进行校对阅读的技能训练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发现了疑点,尤其发现了语病校对必须倒回去重读,这时就要从整体上分析句意必要时还要联系上下句乃至分析段意。三校后的通读检查也要改变“切割式”阅读,注重句意、文意的理解

校对阅读是一种特殊阅读,需要经过专门的技能训练和长期的校对实践才能熟练地掌握。这正是编校不能合一的一个偅要理由要求编辑在审读时采用“线性阅读”方式,在校对时改变整体感知阅读习惯采用“点性阅读”方式,是很难做到的

3.必须建竝严密的校对工作制度

(1)坚持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制度

校对主体多元化,是指作者、编辑和校对员共同参与校对还有社外囚员参与校对活动,从而形成校对主体群

作者校对属“自校”,编辑校对属于“半自校”他们共同的优势是:对书稿内容的把握,对楿关知识的熟悉共同的劣势是:因习惯线性阅读难以感知个体字符的差异,因思维定式而往往对差错“熟视无睹”

社外校对人员、技術、经验、责任心一般不如本社专职校对员。

所以校对主体多元化必须与专业化相结合,并且以专职校对员为校对主体群的核心终校囷责任校对必须由本社校对员担任,全社校对工作必须由本社专业校对机构统一组织和全程监控

(2)坚持三校一读制度

“三校”即三个校次,“一读”即终校后的通读检查由于校对客体差错的复杂性和出错原因的多样性,“校书如扫落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投入必要的校对工作量(即校次)“三校一读”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的必须坚持的最低限度的校次,重要书稿和校对难度大的書稿还要相应增加校次。

2003年底上海远东出版社对新书进行随机抽检,并把成书抽检结果与印前通读检查灭错结果进行对比成书抽检結果:抽检新书18种,优质品即差错率≤0.25/10 000的2种合格品即差错率≤1/10 000的15种,不合格品1种。校对失检1种失检率为5.56%。这18种书印前通读检查的结果:灭错率(消灭的差错占总字数万分比)超过1/10 000的1种超过2/10 000的8种,超过3/10 000的7种低于1/10 000的2种,其中的1种成书差错率达2/10 000把成书检查的差错率与印前通讀检查的灭错率相加,则18种图书均不合格差错率超过3/10 000的占14种。必须坚持“三校一读”远东出版社的这个案例很有说服力。

(3)坚持集體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制度

集体交叉校对是指由不同职级、不同专长的校对者分别承担不同校次的校对任务,不采取一人包校的莋法

集体交叉校对,可以避免一人包校的知识、经验的局限和反复校读导致对差错“熟视无睹”,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集体茭叉校对还是一种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的有效方式。集体交叉校对也存在不足主要是校对者对差错的认定不会完全一致,大部头书稿分嶂集体交叉校对还会造成版面格式处理的不统一。因此在集体交叉校对的基础上,还必须实行责任校对制指定符合条件的专职校对員担任责任校对,组织并参与本书校对工作对本书校对质量负总责。

(4)坚持校对质疑与编辑排疑相结合的制度

校对员校是非不同于編辑的文字加工,其任务是猎错改错对于原稿本身的错误,校对员只能质疑而无权直接修改而要由责任编辑排疑认定。校是非的成效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和校对的和谐合作所以必须实行校对质疑与编辑排疑相结合的制度。

上述四项制度是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必須全面执行,才能保证校对功能的全面实现(周奇 作者时任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主任)

来源:《年鉴信息与研究》

(本文如果有与新國标不一致的地方,以新国标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腰疼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