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每日生活情报的报刊是什么啊?类似于斯巴达克斯...

报刊亭变身café?! | 想象 · 一座城 - 简书
报刊亭变身café?! | 想象 · 一座城
Catarina Portas 將自己品牌中葡萄牙特色茶点帶到城市生活裡,以城市为本,不仅复刻城市记忆,更希望创造城市不朽的历史痕迹。
报刊亭曾经是资讯更新最快的地方。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纸质媒体优势逐渐被削弱。而报刊亭这个销售纸质媒体的场所,在各种移动端的面前,显得越来越不重要,它的书刊饮食零售功能已被便利店取代,社区交流功能也让位于连锁咖啡店、书店或城市广场。国内甚至有的报刊亭因为位置不合理而引起市民的反感,也给了政府“影响市容”的理由,对报刊亭进行拆迁。据公开数据,2008 年至 2012 年底,全国共已拆除 10468 个邮政报刊亭。这个除菜市场和博物馆以外,独具特色也最能承载共同记忆的公共空间——这个可以自由自在用方言闲聊、打公共电话,充值公交卡,或者顺道买点本地烟、都市报及本地特色冷饮,比如上海的光明冰砖,西安的冰峰汽水,或是北京的喜乐和北冰洋的地方怎么样才可以继续在这个更新快捷的都市继续存在?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报刊亭”(Kiosk)也正在经历同样的问题。
▲1985 至 1992 年间在葡萄牙流通的报刊亭邮票由葡萄牙画家 Maria de Lourdes Ribeiro 设计在里斯本,它们曾经是最具城市文化特色的建筑之一,最初经由土耳其进入欧洲,后又从巴黎传入里斯本。1896年第一个亭子在城市中心的罗西欧广场建立,随后又有 30 多个散布在广场、公园和街道边。它们色彩鲜艳、图案细腻,带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专门售卖Calipe(一种用铁线蕨叶子汁和橘子花蜜做的酒)等当地特色饮品小吃,因此也被称为点心亭。不过,这些亭子从20世纪初开始失宠,虽然还留有原来的结构,但年久失修。
▲葡萄牙A Vida Portuguesa的小店,在一条小巷子里。2004年,Catarina Portas眼见部分葡国产品备受廉价入口货的威胁,经典品牌逐一消失,于是开始在全国搜寻经典品牌,数年后自立门户开设这家店(店名意为“葡萄牙生活”)Catarina Portas 是葡萄牙特色产品品牌 A Vida Portuguesa 的创始人,自 2004 年以来一直在全国各地四处搜寻被遗忘的传统品牌或工艺。她觉得这些小亭子也有被重新发掘的潜力,因此在 2009 年找到建筑师 Jo?o Regal 一起写了个提案,说服市政厅翻新了市中心五个区域的小亭子,以 café 的形式重新开放。
翻新后的小亭子混合了东方传统建筑风格和欧洲新艺术,尽管整体形状依然古典,用色却很大胆,像是给平淡的街道加了个几何色块,显得生动而诙谐。这些亭子就像里斯本街道生活和城市文化的美丽碎片。它们让人感受到城市对公共空间的尊重,同时又创造出新的社区中心,让这里的人有机会一起享受这座城市的美。
不仅如此,Portas 还翻新了菜单,撤去毫无特色的冰激凌和苏打水,把传统茶点又加了回来。想喝点什么的话,有柠檬汽水、甘露酒、Calipe 以及加了肉桂和柠檬皮的冰牛奶;吃的是玉米面包配本地特色浓汤。
“亭子看上去挺小,对周边社区却有很大影响。”Portas 说,“它们好像帮助我们重新发现了葡萄牙的身份标识。”
当地居民和游客又回来了。中午常有学生或附近的店主来吃午餐,放学早的孩子们则喜欢来吃下午茶。晚上附近邻里也爱呼朋唤友来喝一杯。
翻新后的小亭子混合了东方传统建筑风格和欧洲新艺术,尽管整体形状依然古典,用色却很大胆,像是给平淡的街道加了个几何色块,显得生动而诙谐。摄影师 Richard John Seymour 在拍下这些照片后说:“这些亭子就像里斯本街道生活和城市文化的美丽碎片。它们让人感受到城市对公共空间的尊重,同时又创造出新的社区中心,让这里的人有机会一起享受这座城市的美。”
翻新后的报刊亭甚至也吸引了一波竞争对手的注意。里斯本大厨 José Avillez 打算也在自己的 Mini Bar 餐厅旁建一个复制版,卖三明治、芝士和本地酒。他说:“这些亭子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与晴朗的天气正相配。”
▲Catarina PortasCatarina Portas 將自己品牌中葡萄牙特色茶点帶到城市生活裡,以城市为本,不仅复刻城市记忆,更希望创造城市不朽的历史痕迹。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报刊亭。透过不同的报刊亭,可以看见不同的城市文化:巴黎:城市一道亮丽风景
“别碰我的报刊亭!”这是法国《费加罗报》2013年一篇有关巴黎市报刊亭报道的标题。据2013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巴黎大区人认为,巴黎报刊亭是首都的象征。“巴黎没有报刊亭,这就像巴黎没有埃菲尔铁塔。伦敦没有红色电话亭,纽约没有黄色计程车一样”。的确如此,巴黎市现有的300余个报刊亭在移动互联网和即时通讯时代,再次焕发新的生机,仍旧是巴黎市内一道漂亮的文化风景线。
作为奥斯曼男爵改造巴黎城的成果之一,法国第一家报刊亭于1857年出现在巴黎大道,随后两年涌现了60家报刊亭。1859年起,第一批报刊亭逐渐替换为一种新的风格:八角形凉亭样式、带有圆顶、上耸箭头。1874年,此前作为私人企业财产的报刊亭转卖给巴黎市政府。到1892年,巴黎市内已有报刊亭350家。这种八角凉亭式的建筑美学风格此后少有变化。如今,巴黎市每天最早开张的报刊亭早上4点30分亮灯,最晚的报刊亭凌晨2点关门。报刊亭不仅只是报刊的零售点,更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显示,88%的巴黎大区人认为报刊亭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81%的人认为报刊亭是社区的地标之一,67%的人认为报刊亭是良好生活品质的一种表征。50%的巴黎大区人还将报刊亭作为约会和见面的地点。巴黎报刊亭业主茜尔维表示:“当你在报刊亭中时,其实你就位于了社区的核心位置。客人们自然向你涌来。在销售商品之外,我们也发挥着社会性的作用。”东京:培养国民阅读习惯
日本是世界报业大国,以其1.26亿人口的规模,不仅有《读卖新闻》这样销量近千万的报纸,还有多份如《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和《每日新闻》这样销量在数百万份的报纸。与其人口相比,如此发行量蔚为可观。而这背后的原因不仅涉及日本人的阅读习惯,也有报纸发行与销售体系的支撑。
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如果你想买一份报纸,是极为方便的事情:街头随处可见的便利店,都会有专门销售报纸和杂志的长货架,而且种类颇为丰富;车站入口和站台上,也大都会设有出售饮料和报纸的售货亭;在一些稍有历史的社区,还可以看到风格古旧的书报铺。此外必须提及的是,即使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日本的实体书店仍很发达,市内主要的地铁站边通常都可以找到颇具规模的书店,这里也会兼卖杂志和报纸。在这其中,便利店、售货亭与书报铺,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便利店是东京社区生活的核心。在东京,通常在社区徒步范围内都会有不止一家便利店,这里的报刊最新、最快,而且基本涵盖各种常见种类。购物时可以随手买下心仪的报刊。
地铁等处的售货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方便。乘客在站台候车时,想起今天报纸还没看,或是对哪份报刊的标题比较感兴趣,就可以顺手买一份,以便乘车时阅读。在新干线上,在通勤地铁上,一车厢的日本人各自安静地阅读各自手里的报刊,曾经是令很多外国人到日本后印象深刻的场景。即使在手机阅读、电子阅读人数不断增加的今天,也仍有很多日本人坚持阅读纸质报刊。首尔:“獬豸商店”美化市容十多年前,韩国街头有很多专门的报刊亭,但最近几年数量锐减。遍地开花的24小时便利店逐渐取代了报刊亭售卖报刊的角色,报纸杂志电子版的普及也让电子订阅成为主流,智能手机的出现则挤占了更多人的阅读时间。
不过,一种名为“獬豸商店”(Haechi Shop)的街边贩卖台,依然充当着报刊亭的作用。在首尔市区的一些繁华地段,可以见到这些棕色的、装潢一致的街边贩卖台,店铺内主要出售饮料、香烟、彩票、电话卡等日常杂物,还在上班时段提供早餐,同时也配备了售卖报刊的货架。这些贩卖台其实是首尔市政府为美化市容、同时扶助弱势群体而出台的政策成果。为了美化市容,2007年,首尔市政府通过公共设施标准设计征集方案,推出了四种新式贩卖台,内部还设有换气扇和冰箱等。每个贩卖台的造价达7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2万元)。
2008年3月,首尔市首先安装了四个设计不同的示范性贩卖台,随后开始进行阶段性安装。2008年建了1000个,2009年建了500个。到2009年底,首尔市内的新式贩卖台“獬豸商店”已全部建成。
▲首尔吉祥物“Haechi”獬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提醒大者如牛,小者入羊,类似麒麟,全身长者浓密又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还能辩是非曲直,能实善恶忠奸。是非常公证,智慧的象征。这些新式的贩卖台上都有“Haechi Shop”的字样,并印有獬豸的图案,与整个首尔市政的形象设计系统是完全一致的。贩卖台的整体颜色设计也采用了“古宫褐”,与这座遍布古代宫殿的古都相得益彰。贩卖台背面墙体则成为首尔市发布公益广告的空间。根据《首尔市公共设施内设立报纸彩票贩卖台、商铺和自动售货机的条例》规定,残障人士、老人和单亲家庭、国家有功者及其亲属有优先租赁贩卖台的权利,通过出售报刊、饮料等维持生计,市民也可更方便快速地购买所需物品。通过其他城市报刊亭管理的例子可以证明,报刊亭的存在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价值。报刊亭的存在与否体现了公众对于纸媒体的态度。一些决策者、支持者认为,网络时代报刊需求量已开始下跌,智能手机和电子书的普及,更让纸版报刊逐渐被边缘化,即便取消报刊亭也无伤大雅。然而事实证明,阅读习惯是长期的、顽固的东西,智能手机再发达,总有人宁肯捧着纸版,即便在智能手机、电子书更普及的欧美,公交车和地铁车厢里,也照样随处可见阅读报刊的乘客,商场门口和地铁出口,也照样摆放着免费取阅的报刊箱,更何况,许多报刊的深度内容,是app所不载的呢?
一些地方打着“和国际接轨”的旗号,试图以便利店、超市代售报刊,取代“有碍观瞻”的报刊亭,这种构想虽然不错,但现实却未必能如人愿:报刊发行利润普遍较单薄,而便利店则面积有限,寸土寸金,这样做的结果,能够在便利店“存活”的,只能是那些利润较丰厚的时尚杂志(事实上各国便利店报刊销售都是如此),加上“隔行如隔山”,便利店老板对报刊、对报刊发行渠道的熟悉程度、钻研精神,都势必远不如专业报刊亭经营者,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市民阅读的多样性,影响整个城市文化的厚度。对于报刊亭的利用,需要因地制宜,这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研究城市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但以“影响市容”为借口,一刀切地把报刊亭这种本应珍惜、感激的事物赶出城市,丢离市民生活,是最蛮横、最懒惰、最糟糕的办法。参考资料:【游记】旅欧寻牙记——2014西葡之旅Life 时尚|报刊亭还能成为“城市名片”?/ 今日头条对报刊亭城市应存感激之心 / 陶短房她把报刊亭做成了城市名片,也做成了一门不错的生意 / 好奇心日报世界大城市如何管理报刊亭 / 参考消息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淡定
广州市越秀区捌零柒社会服务中心(807创新空间)是集培训、咨询、传播、公共空间于一体的非营利性NGO支持型机构。
第一章借鸡生蛋,无本生万利 借力生财,一举两得 “借别人的手帮自己干活儿,就等于找人为己干活儿。”在现在这样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想要在商场上干出一番成就,仅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学会“借力”,让别人替自己赚钱。 犹太人做生意全世界有名,在生意场上,他们常...
日下午3点15分,北京市西直门外上园大厦B座4层2#电梯内走出一位拎着灰色行李箱的年轻小伙子,他来到401室外用右手合拢的食指与中指敲了敲淡红色的木门,伴随着门被打开时发出的“嘎吱”声响,一位身材魁梧、目光犀利身穿黑大衣与黑皮鞋约莫四十五岁的中年男人出现在...
宣城市的天空飘着小雪,老朱从消防队借来了梯子,颤颤巍巍地爬到了商业大厦的墙壁上,把从军供大楼里接过来的电线拉了下来,跑了两个多月,终于把电线接了过来,他的报刊亭终于可以开业了,老朱也松了一口气。
老朱回想起1999年冬天,自己的报刊亭开业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老朱...
世界上总有一些品牌,让我们为之倾倒,心甘情愿地追随它们,成为它们的忠实粉丝,无怨无悔地充当它们的义务推销员。这些品牌无一不是有故事的品牌,而且是会讲故事的品牌。这样的品牌不止有产品,还有魅力。它们的产品和故事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气质。事实上,一个成功的品牌也是...
本地函数 浏览器: 控制台: 调用另外一个js文件的函数 1.同级目录下新建文件夹modules,进入文件夹新建一个文件 2.otherfuns.js 3.修改原来的02_funcall.js 浏览器: 控制台: 导出多个函数 otherfuns.js 02_funcall.js
一袭华装 独自在秋天张望 孤芳自赏 寻不到相同颜色 习惯了春天开放 秋天芬芳 却没有人鼓掌 贪婪地吸吮阳光 无奈 败给了霜降 早该料到 错在秋天开放 不会有收获
借我一个曾经 借我完整不破碎 借我幼儿的肆意与狂欢 借我初见少年的惊艳与鲜活 借我孤绝清冷如往昔 借我狂妄生猛不相见 借我十年不念你 借我彻底的冷漠与温良的善 借我不惧世故的初心 借我厚重与安详 借我喑哑沉默如隆冬 借我从容不迫的梦乡 可你说人生就如梦一场
参考博客:https://www.cnblogs.com/zhou--fei/p/6747938.html 一、dispatch_group_t相关属性介绍 1.dispatch_group_async(group, queue, block);将block任务添加到que...
缘起时,耐不住一点点的思念;缘灭时,经不起一点点的思考。当所有的甜蜜和芬芳回归原位,才会发觉,其实不是身边的事物变了,而是某一方的味蕾出现了偏差。 曾经爱过一束朴素的玫瑰,以为那时的心跳心动就是一生爱的宿命。当看过一季又一季的叶落,回首恍若梦境般的往事,——或许那只是偶然的...独家:让报刊亭更好服务城市——“北京邮政报刊亭现状与发展”研讨会召开_新浪新闻
  《参考消息》记者谢开华1月30日报道 1月29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参考消息报社承办的“北京邮政报刊亭现状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报业协会、北京报刊零售公司和在京主要报刊社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报刊领域专家与会,为报刊亭如何更好地继续服务中国城市献计献策。
  邮政报刊亭是城市文化的窗口,也是舆论传播的阵地。自上世纪末以来,报刊亭在各大城市广为兴建,尤其在北京,报刊亭成为首都的一道文化风景线。然而,近两年来,随着网络阅读的迅猛发展和国内一些城市管理思路的变化,报刊亭的发展却面临严峻挑战。
  据参考消息报社副总编辑王湘宏介绍,近年来,平面媒体的零售面临巨大压力,既有新媒体带来冲击的因素,也与报刊亭发展受阻使读者购报不便有关。他举例说,2014年8月北京市朝阳区“整治”报刊亭,便导致《参考消息》在该地区的零售量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怀福也表示,很多世界大城市的报刊亭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报刊亭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也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但是国内不少城市因为报刊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简单地进行拆除,这其实并非最好的管理办法。
  与会专家认为,报刊亭曾为城市的文化传播做出重大贡献;而面向未来,报刊亭在提升中国报刊文化影响力、服务终端读者、构建城市新型文化阵地方面,依然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如何让报刊亭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承担好都市文化阵地的功能,与会人员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中国报业协会发行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东胜建议,邮政报刊亭可以携手中国主要大报建设“主题报刊亭”,宣传报刊文化,建设报刊品牌。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副总经理王波则表示,政府应该对报刊亭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比如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就业机会,把各项便民服务功能引入报刊亭等,把报刊亭打造成一项惠民工程。
  参考消息报社一直关注城市报刊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王湘宏副总编辑介绍说,2014年,《参考消息》专门组织了“世界大城市如何管理报刊亭”系列报道,为中国报刊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参考消息网站还利用社交媒体发起“随手拍报刊亭”活动,得到了世界各地网友的热烈响应。
  报刊亭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城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块阵地。城市对报刊亭应存感恩之心,而不能简单地一拆了之。城市管理者应当提升管理水平,让报刊亭在新形势下为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好服务。
  【延伸阅读】香港报刊亭:政府善治的受益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驻香港记者张宁8月21日报道 报刊亭在香港一般称作报纸档。这道在香港街头散发墨香纸韵的风景,抵挡不住社会发展大潮的裹挟,渐渐消逝,引起乡愁几许。
  历史悠久 兼营杂货
  这座城市史料记载的首个流动报纸档,由颇负盛名的英文《南华早报》于1904年创办。地点就在当时港英殖民政府总部所在的中环花园道。
  《南华早报》创办人是孙中山领导下的兴中会成员谢赞泰,反清自然是《南华早报》初期的指导思想。香港首家报纸档地处英国殖民政府军事、政治、宗教的心脏地带,难免引起殖民政府暗地支持反清的不宜联想。好在,《南华早报》的报纸档并未闹出什么外交风波来。以此地为出发点,香港报纸档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之前,报纸档花样不多,两三张折叠凳,三两个水果箱,就搭建起来,除开报刊,允许兼营的货物甚少。近30年来,政府逐渐松绑,报纸档渐有流动杂货铺的样貌。在今日报摊,可见打火机、小食品、矿泉水、香烟、地图等诸般杂货,这与内地报刊亭是类似的。其中,香烟所占的比例较大,在有些摊位,甚至占到全部货品的五分之一强。图书和卡通漫画书的比例在上升,有的也占五分之一。
  期刊销售和内地近似,按门类摆放,品种繁多,包括时尚、电脑、体育等。所不同的是,一些报纸档出售色情读物,摊主会奉上黑色塑胶袋,供此类读者消费时包裹遮羞。
  同内地报刊亭一样,香港报纸档可以做广告。固定位置有两处,一是在摊位背面,朝向机动车道,整面均可以承接广告。二是在摊位正面上方。由于香烟销量较大,因此报纸档的香烟广告较为普遍。
  统一规划 “占道经营”
  对报纸档构建,香港政府进行统一规划。目前的报纸档,以带轮手推车为依托,夜晚歇市后收拢起来,形似厚约半米、宽约两米、一人多高的铁柜子。白天营业时,面朝人行道的两扇门打开后,整体看起来像书架。
  报纸档厚度较小,紧贴机动车道摆放,尽量减少对行人的影响。香港寸土寸金,几个平方米的报纸档空间逼窄,档主尽可能利用空间,使每座报纸档显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香港报纸档大多紧挨机动车道而立。在内地,城管恐怕不会坐视这一“占道经营”。香港政府却不加干涉,乐见报纸档生存。香港政府深得市场经济之三昧&&尽最大可能,给予无论规模大小的经营实体以足够自由。报纸档自然也是政府善治的受益者。
  然而,伴随电子阅读习惯的统治力上升,报纸档这一百年历史风情,逐渐褪色。香港媒体调查显示,顶峰期全港3000余家报纸档,目前已缩水超过一半。
  目前,报纸档主要集中在香港港岛区商业中心地带的中环、湾仔和铜锣湾等地。即便在这些地段,报纸档也正在离我们而去。
  就在湾仔的《南华早报》办公地点隔壁,我亲眼目睹了一个报纸档的消失。2005年,我在此地见到一位独臂中年男子,找回零钱时,用英语对我说:“谢谢你,先生。”2014年,这座报摊已经不见踪影,而和它一墙之隔的书店也同时消失。在报纸档史上最初的主人《南华早报》眼前,这样的消失格外令人唏嘘感叹。
  ( 20:47:25)
  【延伸阅读】首尔报刊亭:“獬豸商店”美化市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首尔街头报刊亭
  《参考消息》驻首尔记者彭茜8月21日报道 十多年前,韩国街头有很多专门的报刊亭,但最近几年数量锐减。遍地开花的24小时便利店逐渐取代了报刊亭售卖报刊的角色,报纸杂志电子版的普及也让电子订阅成为主流,智能手机的出现则挤占了更多人的阅读时间。
  不过,一种名为“獬豸商店”(Haechi Shop)的街边贩卖台,依然充当着报刊亭的作用。在首尔市区的一些繁华地段,可以见到这些棕色的、装潢一致的街边贩卖台,店铺内主要出售饮料、香烟、彩票、电话卡等日常杂物,还在上班时段提供早餐,同时也配备了售卖报刊的货架。
  这些贩卖台其实是首尔市政府为美化市容、同时扶助弱势群体而出台的政策成果。为了美化市容,2007年,首尔市政府通过公共设施标准设计征集方案,推出了四种新式贩卖台,内部还设有换气扇和冰箱等。每个贩卖台的造价达7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2万元)。
  2008年3月,首尔市首先安装了四个设计不同的示范性贩卖台,随后开始进行阶段性安装。2008年建了1000个,2009年建了500个。到2009年底,首尔市内的新式贩卖台“獬豸商店”已全部建成。
  “獬豸”是传说中能辨善恶、主持正义的上古神兽。从朝鲜时期开始,獬豸石像就频频被设置在宫殿内,景福宫光化门前面的獬豸从古时候起就是为首尔“消灾降福”的神兽。这些新式的贩卖台上都有“Haechi Shop”的字样,并印有獬豸的图案,与整个首尔市政的形象设计系统是完全一致的。贩卖台的整体颜色设计也采用了“古宫褐”,与这座遍布古代宫殿的古都相得益彰。
  根据《首尔市公共设施内设立报纸彩票贩卖台、商铺和自动售货机的条例》规定,残障人士、老人和单亲家庭、国家有功者及其亲属有优先租赁贩卖台的权利,通过出售报刊、饮料等维持生计,市民也可更方便快速地购买所需物品。
  首尔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现在首尔市内共有2297家“獬豸商店”。其中1121家为综合商店,1176家为修鞋店。店面规格为2.8米长,1.4米宽,2.6米高。贩卖台背面墙体则成为首尔市发布公益广告的空间。
  ( 20:49:26)
  【延伸阅读】东京报刊亭:培养国民阅读习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东京街头报刊亭
  《参考消息》驻东京记者杨汀8月21日报道 日本是世界报业大国,以其1.26亿人口的规模,不仅有《读卖新闻》这样销量近千万的报纸,还有多份如《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和《每日新闻》这样销量在数百万份的报纸。与其人口相比,如此发行量蔚为可观。而这背后的原因不仅涉及日本人的阅读习惯,也有报纸发行与销售体系的支撑。
  三大渠道 方便购买
  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如果你想买一份报纸,是极为方便的事情:街头随处可见的便利店,都会有专门销售报纸和杂志的长货架,而且种类颇为丰富;车站入口和站台上,也大都会设有出售饮料和报纸的售货亭;在一些稍有历史的社区,还可以看到风格古旧的书报铺。此外必须提及的是,即使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日本的实体书店仍很发达,市内主要的地铁站边通常都可以找到颇具规模的书店,这里也会兼卖杂志和报纸。
  在这其中,便利店、售货亭与书报铺,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便利店是东京社区生活的核心。在东京,通常在社区徒步范围内都会有不止一家便利店,这里的报刊最新、最快,而且基本涵盖各种常见种类。购物时可以随手买下心仪的报刊。
  地铁等处的售货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方便。乘客在站台候车时,想起今天报纸还没看,或是对哪份报刊的标题比较感兴趣,就可以顺手买一份,以便乘车时阅读。在新干线上,在通勤地铁上,一车厢的日本人各自安静地阅读手里的报刊,曾经是令很多外国人到日本后印象深刻的场景。即使在手机阅读、电子阅读人数不断增加的今天,也仍有很多日本人坚持阅读纸质报刊。
  服务周到 引导阅读
  书报铺则尤为值得一提。书报铺是社区居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东京老社区的书报铺老板们,往往也都是社区里的老住户,他们对社区居民的需求十分了解&&某人喜欢地理类杂志,某人爱读历史类杂志,某人对旅游感兴趣。这样,他们就会经常针对居民的需求进货。同时,这些书报铺还都可以订货。如果有什么不太容易买到的限量版书籍、过期杂志,他们往往可以通过书报商渠道搞到,有时甚至比网上书店还要便宜。
  喜欢阅读的日本人,支撑着庞大的出版行业;而服务周到的出版发行行业,反过来又在培养日本国民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引导着日本民众的阅读方向。在日本,畅销书动辄能够达到数十万册的销量,突破百万册的畅销书也时有所见;相对严肃的、深度的书籍,同样可以实现商业盈利;报纸的头版广告,往往是最近的畅销书和新书,而非医疗广告或房地产。这正是这个国家发展的潜力之体现。
  北京东京 差距不小
  作为一名北京市民,记者在东京生活和工作时,也会比较两个城市的建设经验。在报纸书刊销售和商业零售方面,可以说北京有如下特点:
  首先,社区层面的零售商业尚不够发达。在北京的很多社区,规范的便利店少,零售店铺分布不均且店面建设参差不齐。由于过去长期积累的规划等方面“欠账”,北京的商业规划缺乏便利感,一名居民在“徒步圈”内可以选择的购物地点很少,有时为了买瓶水也要走出很远。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国内报刊零售的商业习惯,北京便利店内销售的报刊种类较为有限。
  其次,地铁商业尚不发达。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北京的地铁目前仍处于解决“出行难”的阶段,至于地铁与商业设施的结合,尚与东京这样的国际化大城市有明显差距。
  第三,与东京相比,北京的实体书店明显较少,不仅分布稀疏,而且也没有东京神保町这样“书店街”的盛景。而这确实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水准。
  最后,单就北京而言,报刊亭不仅是在销售报纸,往往也兼卖饮料、早点、电话卡、水果等,并提供公用电话,给自行车打气,为过路者指路等。这使报刊亭不仅是一个“卖报纸的亭子”,也成为社区的基层细胞,是社区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北京报刊亭是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自发填补着上述商业业态和社区基层服务的缺失。
  应该说,一个社区有报刊亭,是这个社区生活达到一定水准的标志。在北京,从报刊亭所卖报纸、杂志的品种、多寡,就可以推断出这一带大致的发达程度。在北京一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地区,或是看不到报刊亭的存在,或是只能看到一些售卖低质出版物的手推车。这其中并无任何行政因素,完全是市场所决定的&&当人们仅仅只能忙于生计时,当人们已没有精力甚至没有兴趣去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时,人们也就不再需要报刊去充实自己了。
  ( 20:38:00)
  【延伸阅读】巴黎报刊亭:城市一道亮丽风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巴黎街头报刊亭
  《参考消息》驻巴黎记者刘卓8月21日报道
“别碰我的报刊亭!”这是法国《费加罗报》2013年一篇有关巴黎市报刊亭报道的标题。据2013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巴黎大区人认为,巴黎报刊亭是首都的象征。“巴黎没有报刊亭,这就像巴黎没有埃菲尔铁塔。伦敦没有红色电话亭,纽约没有黄色计程车一样”。的确如此,巴黎市现有的300余个报刊亭在移动互联网和即时通讯时代,再次焕发新的生机,仍旧是巴黎市内一道漂亮的文化风景线。
  文化标志 社区纽带
  作为奥斯曼男爵改造巴黎城的成果之一,法国第一家报刊亭于1857年出现在巴黎大道,随后两年涌现了60家报刊亭。1859年起,第一批报刊亭逐渐替换为一种新的风格:八角形凉亭样式、带有圆顶、上耸箭头。1874年,此前作为私人企业财产的报刊亭转卖给巴黎市政府。到1892年,巴黎市内已有报刊亭350家。这种八角凉亭式的建筑美学风格此后少有变化。
  如今,巴黎市每天最早开张的报刊亭早上4点30分亮灯,最晚的报刊亭凌晨2点关门。报刊亭不仅只是报刊的零售点,更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显示,88%的巴黎大区人认为报刊亭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81%的人认为报刊亭是社区的地标之一,67%的人认为报刊亭是良好生活品质的一种表征。50%的巴黎大区人还将报刊亭作为约会和见面的地点。
  巴黎报刊亭业主茜尔维表示:“当你在报刊亭中时,其实你就位于了社区的核心位置。客人们自然向你涌来。在销售商品之外,我们也发挥着社会性的作用。”
  多种经营 重现活力
  巴黎市报刊亭和报刊本身都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而在2000年后出现萎缩。巴黎市的报刊亭数量曾一度下滑至260多个。为促进报刊亭良性发展抵抗危机,巴黎市政府在2011年末授权报刊亭业主可以在报刊亭出售钥匙链、小纪念品、饮料、雨伞、非医疗性防护品。为促进报刊亭商业竞争力,巴黎市还决定将一种特殊商品专供报刊亭出售,这就是名为“给我讲巴黎”的纸张系列产品,包括笔记本、明信片等,上面印有代表巴黎特色的图案和风景。
  2005年10月开始,巴黎市将报刊亭网络的管理和发展交由德高集团下属的Mediakiosk公司经营。Mediakiosk公司的收入为报刊亭立面的广告收入。公司每年向报刊亭发展投入200万欧元。到2013年,有37个报刊亭全新开张,71个报刊亭得到翻新和扩大营业面积。据巴黎市政府网站数据,巴黎现有报刊亭340个,计划到2015年增加到350个。
  巴黎报刊亭保证了巴黎日报42%的销量。据调查显示,72%的巴黎市人会去看报刊亭摆放的报刊杂志的封面,54%的巴黎人会在看过封面后购买至少一份报刊。
  Mediakiosk公司自2010年开始配置一些带有由法国设计师奥拉&伊图设计的全新样式的“新一代”报刊亭,将一些新的互动服务和数字屏幕整合入报刊亭之中。
  德高集团总裁、Mediakiosk公司监事会主席让-夏尔&德高曾在首届报刊亭庆祝活动揭幕致辞中说:“无论现在正进行的科技变化如何,巴黎报刊的未来都要经过报刊亭,巴黎市自己在未来的谱写中也不能缺少报刊亭。未来报刊亭的嬗变应伴随城市生活以及巴黎人民期待的变化。我们共同的职责应是行动起来,帮助报刊亭业主,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高收入、巩固其经营模式,以及最终保证他们的根本性任务:传播报刊和提供便民服务,让我们的城市活跃并人性化,总之就是持续触动巴黎和巴黎人的心。”
  合理规划 规范管理
  法国城市对报刊亭的建设有严格规定。报刊亭设置要同城市空间的局限相适应。无论是复古还是现代风格的报刊亭,都要符合城市环境。报刊亭的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建筑需要使用非合成材料,符合现行所有的安全规章。为保证报刊亭以最优形态融入城市风景,Mediakiosk公司的研究办公室与城市的技术部门紧密协作。而为回应市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Mediakiosk建造报刊亭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可回收的,公司还在测试装配风力发电设施或太阳能板的环保报刊亭。
  Mediakiosk公司在介绍中指出,因为维持城市内报刊发行仍是一项公共利益活动,公司一直和各个市镇紧密合作。城市新建报刊亭的流程大体如下:Mediakiosk的代表或报刊中心经销人一旦发现城市内有可以设立报刊亭的潜力地点,二者会先同管辖机关的工商代表就计划展开可行性研究。计划一旦通过,二者再同城市规划和路政机构人员会面,如有必要还要带上法国国家建筑师,以确定报刊亭的准确位置和设施。随后公司研究办公室和城市技术部门合作制定完备的计划书。招标完成后,公司和市政府要签署《公共区域占地多年协议》。如果市长有意愿,公司和报刊经销人会负责寻找报刊亭售报者。一般来说,市中心一家报刊亭新开张,城市会举行官方开张仪式,市长会出席。
  记者在巴黎生活期间也是报刊亭的顾客。在巴黎大街小巷乱转而迷路的时候,向附近报刊亭售报人问路是最保险的。据记者观察,巴黎市内一些报刊亭位置距离地铁口很近,有的大概不到10米,且正对地铁口。巴黎市区人口密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一些著名旅游区更是游人如织,但是也并未出现报刊亭附近出现人流堵塞情况。总体而言,巴黎在管理报刊亭方面,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其他世界大都市学习:一是报刊亭建筑风格独特,且和周边环境相容;二是城市管理者将报刊亭视为一种文化传播和居民社交场所;三是报刊亭维护、更新、联网交由市场解决;四是报刊亭选址和配置得到严格论证,一经确立通常极少变动。
  ( 20:33:00)  (原标题:独家:让报刊亭更好服务城市——“北京邮政报刊亭现状与发展”研讨会召开)
最后一次见季建业,释传真送给他一个拔鞋用的“提拔”。第二天,释传真一进市政府大门,门卫就对他说这个鞋拔“送得好”。他说,我们季市长一大早被“提拔”走了,他被中纪委“提拔”到党中央去了。
南方都市报记者,在一家海鲜山庄暗访当地警察聚众吃娃娃鱼,遭到警察殴打。在记者被打5天后,此事曝光,深圳警方随即通报,对14名涉嫌违规的民警停职调查。
规则一直没有在社会生活中主导过人们行为,相反,都是潜规则隐规则主导着社会。现在突然要按规则办事了,人们总担心有人不守规则,有人会插队,有人会走后门,缺乏遵守规则的自信,无论如何都往前排挤,这导致后面的人更焦虑了,于是就没规则了。
“淘宝式勇气”代表了这个时代里稀缺的市场精神和权利意识,无论最终是输是赢,这都应值得鼓励。1月27日,也就是前天,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听取教科文卫体和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时说,“政府不要总给市场发号施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类似于斯巴达克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