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打了2次可我有2万甲但是爱我的人生不如死却全死了我只有一…

凤凰语文论坛学习管建钢老师的《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我的图书馆
凤凰语文论坛学习管建钢老师的《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必要的交代这是一本很危险的书。我深深地知道,僵化的作文训练导致的后果是什么。这是一本很必要的书。我清楚地明白,语文教师多么迫切地需要“作文训练系统”。一个语文教师想要教好作文,必须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课程标准说,“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知识的教授。这不等于说,教师可以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教师恰恰要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课程标准”也正是把语文教师看成“具有系统作文知识的人”,才提醒语文教师,写作知识的教学要精要,不能把你肚子里的“系统知识”当成作文教学本身。遗憾的是,每次说起语文教师要有系统的作文知识,无数的语文老师问,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系统的作文知识有哪些。无数没有作文知识系统的语文老师,拿着语文教师资格证,教着语文。当年我这样做语文老师,如今很多年轻人也这样做语文老师。其中的尴尬与无奈我感同身受。很多的语文老师说,管老师,你写本书,我一定买来读。那刻,我发下愿心,要整理“系统的作文知识”。整理中我发觉,光有作文知识不行,作文知识要转化为作文训练,一个个可以拿来“用”的训练,才能对语文老师产生更直接的帮助。于是有了这本书。身边的一线语文老师看了初稿,说,有了它,我会教作文了。这是我所欣慰的,也是我所担忧的。语文教师按着一个“序列”或一个“系统”来“教”作文,麻烦会有多大,我心知肚明。老师们希望有一个作文训练的序列或系统,是他们脑子里的作文知识、作文训练,处于空白或半空白状态。这本小书,我希望它能对老师们的作文教学产生好的效益。良好的愿望有时会带来恶劣的后果。训练的序列化,几乎将无可抵挡地带来训练的机械化。没有序列的日子里,混乱之中,还能杀出几棵“无师自通”的“好苗”;有序的“僵化”训练,会把所有的苗子,都“教”成一棵棵没有任何前景的“老苗”。学生写作上的技法训练,应如周一贯先生讲的,“热烈的创作状态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时候”,给学生点一下,拨一下。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熊熊燃烧,他们想写、愿写,有一种迫切写好的愿望,这个时候,技巧训练水到渠成了。凡是读过《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老师都知道,我的作文教学已经完成了作文兴趣的激活、作文意志的磨练,完成了作文动力系统的构建。《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也就成为我的作文教学研究,继续深入的一种必然。我这样一个“实践研究”的序,与马正平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马正平教授认为,写作能力本身是个概念,是个“虚无”,它需要依附在一些“写作因子”上,才成其为能力。这些“写作因子”按序排列为: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写作技能。也就是说,写作兴趣本身就是写作能力,而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写作意志本身就是写作能力,而且是第二重要的能力。写作技能,在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之后。我担忧的正在于此:语文老师还没有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和期待,就进行一步步的训练。要是你的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要是你还没有使学生产生作文技能的“获得性”需要,那么,您可以把这本书放一放,您可以先阅读《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按照拳法的套路去打架的人,一定是鼻青脸肿的那位。为把“序列化”带来的“僵化”的恶果,降低到最低点,我将作文教学的重心,从“作前指导”后移到“作后讲评”。学生写了作文,老师认真研读学生的作文,提出学生作文里的“亮点”,大家一起学;指出学生作文里有“缺点”,大家一起改,一起练。这就是我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教学理念。它“先号脉”——研读学生作文,“再下药”——进行相关训练,我以为,这样的训练,能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能接近、乃至达到“绿色无公害”。您研读学生的作文,发现了一个“亮点”或“缺点”,却不知道怎样训练或指导,那么,您不妨打开这本《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从中寻找匹配的“训练”,如此“用”下来,您会发现,您的实际训练的“序”,和书中表达的“序”,不一样,那我要深深地感谢您,您所做的,正是我所期望的。第二轮带班,您会发现,它和您第一轮使用的“序”,又不一样,那我要恭喜您,您所做的,正是大师格罗培斯的“无序之序”。当年,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马上就要完工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径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好的方案。某日,格罗培斯突然要求工作人员:“撒上草籽,提前开放”。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格罗培斯让人按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格罗培斯的妙处在于,顺从游人的“实际需求”,走的是“无序之序”。“作后讲评”的作文训练,它的妙处也在于此。以“说话力”来说,您发现学生的作文,缺少丰富的对话,提示语简陋,说话句的形式单一,您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取病例,再结合书中的知识点、训练点,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小学生作文常见病”来说,里面例举的各种“病”,只是“书”的写作的例子;教学中,您一定要用所您教学生作文中的病例,学生才有挠痒之快、切肤之痛。啰嗦一遍,书中的“序”,是为写“书”而设的“序”,它是“死”的,实际的教学是“活”的,哪个内容先教、哪个内容后教,哪几节先教、哪几节后教,都需要老师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灵活使用。此话实在多余,就此打住。
第一章& &“心灵力”训练第一节& &敏感力小学里,女生比男生更有作文优势吗?答案的肯定性,可以用现实的状况来回答。为什么?有人说,女生乖巧、听话,比男生勤奋;有人说女生的文面干净,印象分高。听起来有点道理,却不是很有道理。女生总体比男生写得好,不是她们比男生努力,而是女生天生比男生敏感。女人是感性的动物,男人是理性动物,难怪周国平说,女人做哲学既是对哲学的伤害,也是对女人的伤害。小学作文大都写自己的情绪、情感,那团情绪、情感即作文的中心。小学里的男生粗不拉几,不细腻,不细致,作文自然比不上女生。老师批评小女生,小女生战战兢兢了一堂课;老师批评小男生,小男生朝老师的后背做个鬼脸,什么事都没了。小男生和小女生,都写老师批评的事,你说,谁写得好些?■心理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敏感,不是眼睛看出来,也不是耳朵听出来的。敏感来自内心。作家都比较敏感;不敏感,作家只好在家里“作假”。怎样的人敏感?林妹妹那样的人;别人的一句话,能在心里掂量三天五夜的人。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外在的,看得见、听得到的世界;一个内在的,看不见、听不到的世界。后一个,即人的内心。作文写得好的人,拥有两个世界;作文写不好的人,只有一个外在的世界。教作文,不能只忙文字上的活,要使学生确认,人,还有一个广阔、丰富的“内在世界”,进而,要关注“内部世界”;关注久了,人即会敏感起来。学生喜欢故事,不妨讲个小故事。一位心理学专家要进行一次心理实验。他来到一所关押死刑犯的监狱,有一位死刑犯,明天要执行死刑,征得死刑犯和监狱领导的同意,进行了如下试验:将死刑犯关进一间漆黑的狱室里,用刀片在死刑犯的手腕静脉上,割一道口子,让血不断流出,流在一个盆里,“滴哒滴哒”地响。第二天,心理学专家再次来到狱室,死刑犯已经死亡。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看出,他死于失血过度。实际上,心理学专家所用的刀片,是钝的,根本没有割破死刑犯的皮肤,“滴哒滴哒”的流血声,是事先准备好的水龙头放水的声音。死刑犯不知道这些,他以为自己的血在不断地放,他是被自己吓死的。学生明白了,人有心理的力量,那不是迷信,而是科学。把钢丝拉在10厘米高的平地,谁都敢上去走;把钢丝拉到10米的高空,打死你也不肯上去。心理的力量,不神秘,不是空中楼阁。写作文,要善于把“心理的力量”的前前后后,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六年级学生去参观“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有一条灯光大道。第一组同学过去后,灯光大道下的灯,亮了起来。第二组同学一脸胆怯,不敢前行。为什么?灯光大道下,成千上万条毒蛇相互缠绕,昂头吐芯。要是你在第二组,敢过去吗?小乙,短头发,圆脸蛋,叽叽呱呱的女生,嚷道:“我可不去,毒蛇咬死,会死得很难看的。”头顶的大灯也亮了起来,绝大多数的同学又面色从容,鱼贯而行。为什么?灯光大道下,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的玻璃罩子,两侧还有透明的玻璃护栏,绝对安全。要是你在第二组,敢不敢过去?戊中“敢”了,丁丁仍然“不敢”。“玻璃罩子下的毒蛇,仿真的,塑料的,现在,你敢不敢过?”我这么一说,丁丁连连点头,敢了。人的心理影响着人的行为,决定着人的行为。一丁点的小插曲,人的内心也会泛出丝丝的涟漪。你不关注新闻,美国大兵啥时候从伊拉克撤回,你自然不知道;你不关注自己的内心,内心里的一个个念头、想法,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你自然一无所觉。人的心理的力量不是微小的。你关注自己的内心了吗?■体察内在的活跃的语言我出字谜:一字十八口。阿丙,文静的男生,带着眼镜,喜欢书法,字儿公正秀丽。他稍作思考,举手回答:“杏”字,“十八”放在一起,是“木”,上面一个木,下面一个口,连起来,一个“杏”字。戊中,男生,活泼的男生,薄嘴唇,大虎牙,脑子转得快,他说:也可以是“呆”字,“口”放上面,“木”放下面。“‘十’和‘八’放在一起,有很多种放法,放上?放左?放右?你选择了哪一种‘放法’?”我抓住阿丙回答的漏隙,追问。小乙满脸不屑:谁会放左、放右,当我们白痴啊。想都不用想,“八”的一撇,放在“十”的左下方;将“八”的一捺,放在“十”的右下方,成了一个“木”字。“十”和“八”组成“木”,太简单了,想都不用想,一下过去了,溜过去了。然而,每个人都会按小乙说的去想。太简单,容易忽略。写作文,要把别人忽略的想法,捕捉出来,读的人才觉得你“细腻”,你“有才”。再出:“一条小狗四张嘴”、“十月十日”。前一个,大都能猜出来,我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说清楚,说出别人忽视的念头。后一个,有难度,想不出来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将想不出来的“想”,也说出来。阿丙怎么也想不出“十月十日”。他说: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国民党的生日。国,不对;民,也不对;党,离十万八千里了。十月十日,能不能像“杏”和“器”一样,组成个什么字?“十”和“月”放在一起,不对;“十”和“日”放在一起,没这个字呀。老师出的什么谜,难死了。不好,有人猜出来了,我的心比马蜂窝还乱,哪还能猜出来。不想了,等丁丁的答案吧,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个什么字。猜谜,猜出答案是开心事;关注自己的内心,猜不出,也是好事。猜不出,你有左冲右突的想法,想法、念头反而比一下子猜出来的人,更杂,更多,更丰富。“九十九,打一字。”不管猜不猜得出,三分钟后,写下心里想的。戊中定不下来,见我路过,招呼我,说:“我猜出来了。99等于100减1 ,‘百’字上去‘一’,‘白’字?”“‘百’是怎么来的?哦,数字的100,转化为汉字的‘百’。一横怎么来的?数字1,转化为汉字的‘一横’。‘百’字上的一横?‘百’字,拿去上面的一横,剩下个‘白’字。”我把声音压得低低的,怕影响旁边的同学,“人内心的想法,快如闪电,你写不长,写不具体,不是没有写的能力,而是你没有静的能力,没能静下心来,细细地回味,那一闪而过的内心。”丁丁,小女生,瓜子脸,马尾辫,白白净净的,她猜出来了,写下了内心的想法:九十九,什么东西啊?九加九?九乘九?上面一个九?中间一个九?那还有一个十呢?当风景啊?九十九,九十九,一百,一百;一百一百,九十九,九十九……唉,九十九等于一百减一。一百减一,一百减一,“百”缺了“一”,哈哈,想出来了,拿掉“百”字上的“一”横,一个“白”字!慢着,别得意,再验算一遍,九十九,等于一百减一,百,拿掉上面的“一”,剩下一个“白”字,对了,肯定对了!小乙没猜出来,内心的想法也写得很不错:九十九打一个字?我怎么感觉自己“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呀。像“十月十日”那样拼搭,上面“九”,中间“十”,下面“九”,那不成怪胎了吗?要不,横着拼,“九”加“十”加“九”,没见过这字呀。可惜没带康熙字典,或许上面有这个字。九、十、九,加在一起,二十八,“十”和‘八’,刚说过,一个“木”,“二”“木”,两根木头,“林”?太棒了,可是,谁能替我证明,“九十九”等于“二十八”呢?没写好的,没将内心的“猜”写清楚的,没关系,课后,从写好的伙伴那里抄两段,抄好后,读一遍,琢磨别人怎样捕捉内心的,也有收获。猜谜,内心有着连续不断的想法、念头;做一道应用题,内心也有着连续不断的推算、思考。写作文,要经常回头看看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念头,写出来,那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能力。■捕捉内在混沌的感觉故事往往蕴藏很多无法明说的内涵。很久以前,上帝为每一个人准备了一份礼物,那就是“成功和快乐”。上帝不愿人们轻易得到这份礼物,他担心得到太容易了,人们不懂得珍惜。上帝把天使找来,商量如何把这份礼物藏到一个很难找到的地方,人必须努力、努力,才能获取成功和快乐。一个天使说:“我们可以把礼物深埋在地下。” 上帝回答说:“不,不能怎么做。人们只要掘地三尺,就可以找到它们。” 另一个天使建议:“我们可以把礼物沉入黑暗的海洋深处。” 上帝还是不满意:“不,那儿也不行。人类已经学会潜入深海的本领。不用费力就能找到它们。” 又一个天使说:“我们可以把礼物带到雪山之顶,把它藏在那里。” 上帝再一次否决了这个建议:“不,人们最终会攀上最高的峰顶,然后把礼物带到山下。” 天使们毫无办法,只好说:“我们确实不知道把成功和快乐藏在什么地方。天上地下,高山海洋,似乎没有什么地方,人找不到。” 这时,上帝开口了:“我想起一个地方,可以埋藏成功和快乐。我要把这份礼物深藏在每个人自己的身上,他们永远都不会想到,成功和快乐,就藏在自己的身上和心里。”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内心最丰富、最复杂、最广阔,上帝将他的礼物藏在人的心里,太高明了:(1)人的内心丰富、复杂、广阔,黑灯瞎火,不可捉摸。(2)人“活”在外在的世界里,人“活”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里,忘记了眼睛和耳朵之内,还有“活”在自己的心灵里。下节语文课,老师要检查背诵情况,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写,一直在背书。课上,我的同桌被老师抽到了。他背得不熟,老师说,下午还要查他。等了半天,老师也没抽到我。第一句,“我”有什么内心的想法?大甲,高个子,比班上最高的女生,高出半个脑袋。大伙跟她开玩笑,哪天成了名模,别忘了我们。大甲说,老师说要检查,“我”为什么课间一直背书?里面有原因。丁丁顺着大甲的话,说:“我”肯定没有背出书来,心里一定很乱。 “‘乱’字,猜得准。不过,单一个‘乱’字,不行,要把心里的‘乱’,细细地写下来,才是作文的高手。”我给后面的话,划上横线,“这里呢?”“同桌背不出,‘我’背得出,却不抽‘我’,‘我’,‘我’,”阿丙一着急,小脸发红,有点口吃,“‘我’心里一定有想法。我也经历过,希望老师抽我背,自己又不敢举手,心里很矛盾的。”男女生分两大组。男生给第一句添“心里的想法”,女生给后面的添“心里的想法”。写后,比一比,谁添的“内心活动”多。学生写后,不管写得好不好,有了写的心得或困惑,我再出示范句: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做了,一直在背书。万一老师抽查到我,看我背得结结巴巴,批评不说,同学跟前的面子丢大了。要是老师抽查到我会背的小节,那多好,同学跟前挣了一把脸,多光彩。我有两个地方不是很熟,老师都有火眼金睛的,专门抽你背不出的地方。要是抽我不会背的段落,那惨了。快,趁课间还有几分钟,临时抱佛,“抱”得熟一点。“万一老师抽到我……‘抱’得熟一点”,是“我”内心的盘算。人做任何事情,都由心里发出指令,再去做。把内心的想法捕捉出来,有条理地捕捉出来,这是作文的一项大本领。同桌被老师抽到了。他背得很不熟,疙里疙瘩,我听得心里直发痒,恨不得站起来帮她背。老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我真怕老师发脾气,老师一发脾气,遭殃的不是她一个人,大家都提心吊胆的。幸好,老师没怎样,只说课后好好背,下午还要查她。老师再请人背,我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的目光朝我扫来,我兴奋得脸都发烫,心里祈祷着,喊我喊我,我背我背。手自信满满地往上伸。老师的目光从我的手上掠过,到那边去了,我一下子泄了气,看来,没有表现的机会了。哎,早知如此,课间我就不背死背活了……添了两处内心活动,人“活”了,故事“活”了,作文“活”了。上次的“猜谜”,只要按着心里“想”的顺序,将“想”的内容写出来,八九不离十了。很多时候,人的内心只是一种感觉,惊恐,喜悦,生气,慈悲,哀伤,愤怒,等等。写作文,要有一种本领,将内心的混然一团的“惊恐”或“喜欢”、“哀伤”或“愤怒”,用文字清晰地写出来;而不能“我很开心”“我很愤怒”“我很痛苦”。我拿出气球,作文课上吹气球,好玩,兴奋。“我吹气球有个怪脾气,不准发出声音,谁尖叫,我生谁的气。”活动前把规则说清楚,每一个学生似乎天生地愿意接受游戏的规则,而不是作业的规则。我把气球吹大,眼看要爆炸了,停止,给学生感受自己的内心。走下讲台,靠近大甲的头,吹一口;靠近小乙,吹一口;靠近阿丙,吹一口;快爆破了,靠近丁丁,假吹;靠近戊中,假吹。唬得学生们捂着耳朵,侧着身子,闪,闪,闪。眼神朝这儿瞄一下,那儿瞄一下,小乙错以为,下一个是她;阿丙误以为,下一个是他。也有几次“暂停”,给大家喘息的机会。反复几次,回到大甲身边,将气球吹爆,把大甲吓得比小乙还“小”。安静,回顾自己的内心,紧张、放松、害怕、刺激,都有;写吧。大甲写的:气球越吹越大,老师越吹越起劲,你看他,脸逼得通红,跟红气球一个颜色了。老师一边吹,一边走,哈哈,走到小乙那儿了。小乙吓得身子直往后缩。不好,老师朝我走过来了,在我同桌那儿站住了,炫耀似的,将气球停在同桌的鼻子前。气球越吹越大,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同桌恨不得大喊大叫,可管老师有言在先,不能出声,谁出声,谁写检讨。我估计,她心里一定有15个吊桶打水,哦,不,30个吊桶打水,14上,16下。拜托,管老师,你快走开,快走开,千万别在这里爆炸,气球爆炸的威力据说也是不小的,我这个邻居也会遭殃的。小乙写的:管老师似乎听到了我心里的祷告,真的停止了吹气球。我们都呼地松了一口气。这口气刚松到喉咙口,还没来得及吐出去,管老师又吹了起来,哼,他只是吹酸了嘴巴,休息一下!我还没有反过神来,只听得惊天动地的响声滚滚而来,“砰——”我的天啊,地震了,海啸了,老虎来了,快逃命啊。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录自己没想到的句子,将别人的精华,“借”进自己的片段里。■有一种内心叫推理小时候,有篇课文《找骆驼》,印象特深,现在派上用场了。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边走,赶上去问:“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吗?”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是的。”“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不错。”“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对极了!您看到它往哪儿去了?”老人说:“那我可不知道。”商人忿忿地说:“别骗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我请学生猜,老人会怎么说。学生说上什么或说不上什么,不要紧,将学生的注意力收过来,将学生的好奇心勾起来,那就好。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干嘛生气呢,听我说嘛。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至于骆驼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商人听了,照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人的脑子,经常会“不由自主”地从一个现象,推想到下一个现象。“不由自主”到了什么程度?连自己都不知道已经进行了“推断”“推想”。你看了一眼天上的乌云,不由加快了步伐,那是你有了“乌云黑,大雨来”的推想。太阳出来了,你把阳台里的衣服挂到外面,那是你有了“太阳里晒衣服,干得快,杀菌”的推理。“推理”成一种“本该如此”的生活习惯,倒把习惯背后的“推理”给忘了。《找骆驼》中的老人,没有存心要为商人找骆驼,他有这方面的经验,这经验自然而然地帮他完成了推理。要是没人来问“骆驼”,一两天后,老人也就把“骆驼”给忘了。学生内心里的各种各样的“推理”,没有一颗“留意”的心,也会不知不觉地丢失。要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内心,开启心中的“推想”之门。课前,我拍了一小段录像:(1)办公室的浦老师,坐第一排,离门口最近;第二位杨老师,教数学,稍胖。第三位李老师,教英语,稍瘦,坐空调下。(2)镜头回到门上,门上贴着一张纸,上写:为了——不让某人冻成冰棍,请随手关门!纸上,什么意思?难不倒大甲:“办公室里,某个老师很怕冷,提醒大家要随手关门。”“那‘冻成冰棍”的人,会是谁?”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同学都认识,我又问,“写这张纸条的人,会是谁?”学生在心里头推理,判断,不能“说”,为“写”伏笔。给足“想”的时间,再将内心的“话”,变成一句句清楚、明白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请看戊中的《谁冻成了冰棍?》:办公室的门上,贴着一张绿色的纸,上面写着:“为了——不让某人冻成冰棍,请随手关门!”嘻嘻,有意思。办公室里有三位老师:杨老师,浦老师和李老师。“冻成冰棍”的会是杨老师吗?不可能,杨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胖的,胖人不怕冻嘛!会是李老师吗?不可能。办公室有一架空调,李老师的座位在那台吐着热气的空调的出风口,再冷,也不会冻到她。会是浦老师吗?有可能。浦老师的办公桌靠门最近,门一打开,浦老师第一个受到寒风招待。再说,冬季长跑,浦老师跑得最起劲的,她一定怕冷。“某人”,一定是浦老师。这张纸又会是谁写的呢?杨老师,他可没有时间来搞这种小玩意儿。李老师?不可能。纸条是最近出现在门上的,这段时间是英语节,李老师是英语节的领军人物,她的空余时间,绝对不会比杨老师多。浦老师写的?大有可能!浦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空闲的人物,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讲,她最有可能写;从性格上来讲,浦老师非常幽默,她还会对学生做出开枪的手势呢!纸条上的文字,令人开怀大笑,很符合她的性格。再说,办公室的空调开着,开门的话,会浪费电,浦老师是出名的环保主义者,这纸条百分之百是浦老师写的!我猜的,肯定没错。究竟是谁写的?戊中猜得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猜”“想”,用笔捕捉了下来。我和学生一起读布鲁诺的名言:“聪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要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考虑和更多的理解。”对于作文而言,观察只是基础,重要的是思考、推断,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推断的人,笔下才会有无穷的文字,一个人看到的事情、现象可以结束,思考、推想永远不会结束,只要你愿意。我拿出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推荐道:“它会让你享受到观察后的思考、推断的乐趣。也希望你能做一个观察后,能思考、会推断的人。”■矛盾,普遍的心理活动多年前,有一篇高考作文,因一段内心活动,获得了高分。怎样神奇的一笔——灵魂深处出现了两种声音。一个我说:“这是司机的错,你应该去抄下他的工作证号码,投诉他!”另一个我说:“可是,你每天都搭乘这部车,如果司机报复,是很容易的哦!况且,那位老人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太多管闲事了吧?”一个我又说:“这是小事,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指出他的错,那么他就会认为没有错,以后他就会一直这样下去的。”对啊!就是因为没有人肯出来指出错误,社会上才依然存在不良现象,我明白了……小学生也能看出它“神奇”在哪里:用两个“我”,写内心的矛盾。作业,先玩再做、先做再玩?上课,举手还是不举手?排队,安静等候,还是边聊边等?尿急,忍一忍?向老师请假?人,时刻处于选择中。吃饭,吃这个菜?那个菜?穿衣服,这件还是那件?只要有选择,内心就有矛盾。人,经常处于“选择”的矛盾里。捕捉内心的矛盾,不深奥,只是没想到;小学生也会,请看:我跑啊跑,跑得满头大汗,腿不听使唤了,像长在别人身上的了,不行,不行了,一个我说:“不要跑了吧,好汉不吃眼前亏,休息,休息一下。”我刚要停,另一个我跑出来,大喝:“不能停,下定决心,闯关,勇往直前!”偷懒的那个我说:“又不是正式比赛,干嘛那么认真。下次好好练。”勤奋的那个我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总想拖到下次的人,不会有成绩!”真的不难。打消了“畏难”情绪,我出示练习:我考了90分。90以上,是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考试的时候,觉得很难,担心考不到90分,现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试卷发下来,有一道题,和同桌的答案不一样,老师都批了对,一验算,我错了。怎么办?讲不讲?讲的话?不讲的话?两个“我”打起了架。请学生写“内心的矛盾”。阿丙话不多,出手却不慢,很快,片段写好了:另一个我说:“天知地知我知,赶紧将错的答案擦掉,改一个正确的。”我急了,蹦出来嚷道:“不行不行。你这样子,丢的不是分数,是诚实!”“难得撒一回谎,不要紧。心里知道错了,就行了。再说,我不也是想哄妈妈开心吗?”“妈妈知道我的行为,开心得起来吗?刚学了孔子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要勇敢地站起来!”螃蟹看起来,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是勇士。现在,没人说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只会说贪吃的庸士。第一个想到“一个我、又一个我”的人,是天才;第二个、第三个,是懒惰,是不动脑子,死模仿。内心的矛盾,不能总“一个我、又一个我”、“一个天使、一个恶魔”。内心的矛盾,不能用一个模子套。高尔基的《母亲》,里面也写两个“我”打架:“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接着又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吗……” 可是,她立刻又鼓着勇气严厉地说:“完蛋了!” 她向周围望了一遍,什么也看不见,各种想法在她脑子里像火花似的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 “丢掉箱子逃吗?” 另外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 “丢掉儿子的演说稿?让它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 她把箱子拿到身边。 “那么带了箱子逃吗?……赶快跑!……” 这些想法都不是她原来有的,好像是有人从外面硬给她塞进去的。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打着她的心。这些想法使母亲痛若,并且侮辱了她,逼着她离开自己,离开巴威尔,离开已经和她的心联系在一起的那一切。母亲觉得,有一种敌对的力量执拗地紧抓住她,紧压着她的肩膀和胸部,玷辱地,使她陷在死一般的恐怖里。她太阳穴里的血管猛烈跳动起来,头发根觉得发热。 这时候,她心里鼓起一股好像震动了全身的猛劲,吹灭了这一切狡猾而微弱的小火星,像命令一般地对自己说;“可耻啊!”写“母亲”内心的矛盾,心灵的挣斗,没用“一个我、另一个我”。法无定法,写内心的矛盾,也有无数种没有定下来的方法,作文,要有一种“不轻易重复别人”的念头。到这里,我出示另一个“矛盾”情景,请学生练习。我得了100分,高兴得不得了,“第一”又保住了。看到同桌的试卷,我发现有一道题与她的答案不一样,究竟谁错呢?一验算,我错了。怎么办?讲不讲?两个“我”在打架。不能写“一个我、另一个我”或“一个天使、另一个恶魔”的模子写,用“自己”的方式。大甲的片段不错:不讲吧,总觉得心悬在半空里,不踏实,好像从老师那儿偷了东西。讲吧,我的“第一”让位了,我的“肯德基”也泡汤了——妈妈答应我的,只要考试100,她就奖励我“肯德基”。不讲,我决定了。再看到左臂上那两条鲜红的杠杠,它们仿佛也在嘲笑我:你怎么这么虚荣,这么懦弱?讲,话到嘴边,却怎么也吐不出来。■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商场里,同一件衣服,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不能说这件衣服一会儿惹人喜欢,一会儿惹人讨厌,那只是人的审美不一而已。同一件衣服,你说贵,有人说不贵,人的消费观念、购买能力不同。同一件事,同一个物,不同的人的内心反应,不一样。写作文,要忠于自己的想法、反应,哪怕不一定正确;对作文来讲,那个不一定正确的想法,才是最真实的想法。只有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想法,作文,才能不只写出外在的事件,还写出由它产生的、贴着自己灵魂的情绪与念想。期末,班主任为学生写评语,学习好,或者有个性、特长的,好写。学习不好,也没进步,要特长没特长、要特点没特点的,难写。难在哪里?学校要求多说鼓励的好,表扬的话。怎么些呀?一位老师灵机一动,想出了一句经典的话。我卖了个关子,扫视全班,才抖出底儿:“该同学学习成绩十分稳定。” 一阵笑声。大甲没有笑,她说:“那个同学看了,会觉得嘲讽,我笑不出来。” “你很善良。” 我点头,请她坐下,“同一个笑话,有的同学笑,有的同学不笑,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情绪反应,不会完全一样。你要忠实于自己的情绪反应。”我又问两个笑的同学,一个哈哈大笑,一个轻轻一笑。同一个笑话,同样是笑,笑的程度不一样。对同一件事的情绪一样,然而,反应的强度不一样。你要能捕捉自己的反应的强弱程度,大笑的同学,你要能写出大笑,轻轻一笑的同学,你要写出自己的轻笑,这就叫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我请笑得厉害的戊中和小乙,说说“笑”的由来。小乙平静了,说:“那老师很风趣,稳定,就是没有进步;十分稳定,那是说‘十分不好’。这么一想,我觉得很好笑。”戊中的理由:“听到最后一句,我想起了班上一个‘学习十分稳定’的同学,上一个课间,他欺负我,我觉得那老师的评语,帮我出了一口恶气,不由得笑了。”你看,“笑”的背后的理由,不一样。两个人内心的话,一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写作文,要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内心的“想”,写出来。以往,老叫学生睁大眼睛,看外面的世界,听人的对话,看人的动作、表情、外貌,这没错;错的是,忘了让学生去关注内在的世界。人的内心世界,至少等于“对话”“动作”“表情”“外貌””之类加起来的世界。人的对话、动作、表情、外貌,一般都夹带人的内心活动、内在情绪。作为老师,要有一双敏锐、敏感的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内在世界”,经常表扬、夸奖能用语言捕捉“内心世界”的学生。老师的关注赢来学生的关注,老师的作文审美,会成为学生的作文审美。读到戊中这样的话,要欣赏,要夸奖:黑暗中,我的房间变得没有边际,UFO 攻打地球了?火山爆发了?遇到恐龙了?地震了?NO,NO,NO,撞到床脚了。继续往前走,“咚 ”, 又撞床脚了?NO,撞墙了。可怜我,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摸到门口。要是我有一双猫眼就好了,黑暗中也看得见。读到丁丁这样的话,要欣赏,要表扬:望着一群欢快、自由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妈妈真是的,作业都做完了,还不让我出去玩,还说什么为我的安全考虑,说白了就是不想让我玩。一天到晚补习,我生下来到底是用来干嘛的?哪天你们才不再束缚我的翅膀,让我自由飞翔?!小学生读书,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不是一跳而过,就是一带而过。以“人物的内心”为主题,去阅读,再交流,会起到很好的导引作用。加上平时的练习,能比较快地将“阅读力”转化“作文力”。■敏化心灵的“心灵物语”与一个人握手,有人说:跟那人握手就像跟树枝握手。又有人说:跟他握手就像握住了一条泥鳅。那文字有灵气吧?文字有什么灵不灵、气不气的呢?文字的“灵”、“气”,来自人的“灵”、“气”。人的“灵”、“气”不是眼睛看来的,耳朵听来的,而是,内心敏感出来的。心灵的敏感,不是几次练习解决得了。它要长久的、持续的“敏化”。怎么“敏化”?我有一招:心灵物语。每周一次,和一个“不是人的物体”对话。请看大甲的:复习课文,语文书突然开口对我说:“主人啊,我要投诉你,你千万别用佛山无影脚把我踢飞啊!”“嗯,放心吧,我很爱惜你的,不会虐待你的。”我伸出右手,对天发誓。“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点,”语文书把身子往前倾,翻到了第二课《三亚落日》,“你看,前面几篇课文,预习的词语你都划下来了,上课还注明了重点的句子,画几条线出来。读课文语气加重的地方,你也用了小三角标明。这些圈圈画画,是你认真学习的表现。”我的脸上泛出了幸福的红光,我怎么会伤害语文书呢,表扬都来不及:“呵呵,多谢夸奖!”“你也别高兴得太早。”语文书按捺不住了,把身子往后一歪,翻到了《夜晚的实验》,“你再看看这篇课文,除了划出生字词和最后一句话,别的呢?”“我,我,我……”脸上的红光顷刻间变成了不好意思的青光。语文书摸了摸脑袋,沉思了一会儿:“我看呐,你八成是上课开小差、做白日梦了。”“我又不想这样!”我把语文书翻到了前面,“不写得挺认真的吗?你也不必这么苛刻吧?”语文书摇了摇头:“不是我苛刻,你是毕业班的学生,要对自己负责。这样下去,绝对有问题,你要对自己严格一点。”“嗯,”我点了点头,“从今天起,我一定注意,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偷懒,误了大事!”语文书看着我,笑了:“这样才配做我的主人,主人加油!”与语文书对话,与小狗对话,与花瓣对话,与大树对话,与小草对话,与黑板对话,与试卷对话,与蚊子对话,与太阳对话,与月亮对话,电灯,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试卷,课桌,垃圾桶,黑板擦,讲台,粉笔,都行。教室里的写完了,写校园里的,杜鹃花,喇叭花,草坪上的草,路边的杂草,枫树,香樟,紫藤,冬青,路灯,水龙头……一切都能成为“物语”的对象。与一切的“不是人的”东西的对话,“对”的“话”,都是人的心里的“话”。一次,两次,三次,一学期,二十次;一学年,四十次;两学年,八十次;一次次的,与花草树木“对话”的人,内在的“话”会多起来,人也会随之敏感起来。某天,一片叶子落下,戊中停下脚步,弯下腰,拾起来,抚摸一番,思量一下,那太好了,敏感了。有人说,鞭策一个作家的好办法,别让他得志。不得志的热,忧伤而多思。忧伤而多思的人,能保持心灵的敏感。敏感,写作文的重要品质。■“以心转物”和“以物转心”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写出别致的祝福“短信”。春天有人这么写:春天来了,冬天已经过去了。我代表田里的青娃,山里的蝴蝶、水里的鱼儿、树上的鸟儿、园里的花儿。祝大家笑容如春天般温暖,像花儿一样绽放。夏天有人这么写:喜鹊喳喳叫,为你送上好运道!蛤蟆蹦蹦跳,跳出生活好劲道!鸭子摇啊摇,让你天天乐逍遥!我的短信绕啊绕,夏日祝福就送到!秋天有人这么写:喜欢一种声音,是微风吹落露珠;欣赏一幅图画,是朗月点缀星空;继续幽兰弥漫旷谷;祝福一位朋友,是笑看短信的你。在秋天的季节里祝福快乐!冬天有人这么写:冬天的风要刮起了,雨要飘起了,寒冷要侵袭了,朋友,让我问候短信燃起一把火,将你温暖,愿你保重身体,健康快乐!季节变了,你的情不变,“转”的是季节,“转”的是好玩的文字。除夕,下了一天的雨,你能用“雨”,发祝福短信吗?除夕,下起了大雪,冷得不得了,你能用“雪”,发祝福短信吗?除夕,没有下雨,没有下雪,也没有阳光,阴沉沉的,你能用天气发祝福短信吗?丁丁写下雨的除夕,短信如下:每一滴雨都寄托了我对你的思念,每一滴雨都凝聚了我对你的祝福,亲爱的朋友,伸出手,接一滴雨吧,那是我一路风尘而来的心。大甲写下雪的除夕,短信如下:漫天的雪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期盼,带给你欢乐,祝冬至团圆,温暖溢满整个冬天!阿丙写阴沉天的除夕,短信如下:阴沉的天上,每一朵云里都挂满了沉重的想念和祝福,今晚,也可能明早,我再也挂不住的满腔的祝福和想念,会随着雨点降落在你的房顶。请你一定要注意查收。形状:雨;内容:想念和祝福。天气变了,你的情不变,“转”的是天气,转的是好玩的文字。上次,我让大家回家看电影《草房子》。《草房子》里有两场雨。第一场雨:油麻地小学要参加公社的文艺汇演,桑校长选文艺苗子,选到的留下,没选到的,走人。秃鹤很想上,却没选到,心情很不好。秃鹤来到芦苇边,风来了,雨来了。第二场雨:一天,下大雨,桑校长让桑桑去叫纸月留下,纸月不肯。桑校长得知后,亲自将纸月追了回来。桑桑见纸月回来,雨中舞动着雨伞,大叫,放鸽子。两场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第一场雨,表达了秃鹤的伤心,愤怒,绝望。”看了我剪下的电影片段,问题迎刃而解,阿丙答道,“第二场雨,纸月不肯留下,表达了桑桑的失望;后来,纸月回来了,又表达出桑桑的喜悦。”雨,真的如此“敏感”,随着主人公一起悲、一起喜?“不是的。”丁丁看着画面上的桑桑,心,仿佛到了那个纯真年代,“其实是作者,还有导演,用‘雨’表达‘人’的心情。”我撑起一把雨伞,踩着与雨一样好听的韵律,走在细雨湿润过的路上,脚很舒服,心很惬意。淅淅沥沥的雨落在伞上,沿着伞面轻轻地滑落,一滴,两滴,三滴……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断地落下来,跌到水坑里,绽放出一朵朵小花,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水纹。片段里的“雨”是欢快的,雨如“断了线的珍珠”;雨如“朵朵小花”“一道道美丽的水纹”。天的心情就好像和人一样,捉摸不透。哗啦啦,一场暴雨闪电般从天而降,残忍地砸在人的心上,刺痛心口。这场雨昏天黑地地下了整整一个上午。”片段里的“雨”是无情的,冷酷的,残忍的,“砸在人的心上”“昏天黑地”。同样的雨,不同心境下,雨给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同样一轮月亮:(1)抬头望那月亮,月亮像一只发卡,弯得使人心醉……,(2)抬头望那月亮,月牙儿弯弯的,像伙伴们那笑得甜甜的嘴……(3)抬头望那月亮,月牙儿弯弯的,犹如一张冷冷的弓,冷冷地注视着我……老祖宗早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前两句的空旷景象,越空旷,越衬托出作者的“千万孤独”。“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满天霜”“江枫”“渔火”,与“愁”字联起来,一读,一想,一思,一品,味儿出来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者的内心全藏在里头了。千年后的我们,一看到昏鸦,眼前不只是一只鸟,还有孤独,昏暗,不祥。聊了上述内容,我出示两个情景:张明语文考试只得了66分。回家后,一向严格的妈妈会怎么教训他?还有,和同学约好星期天去钓鱼,不知道还去不去得成?揣着那份沉重的试卷,张明忐忑不安地走出校门……——那天,或许是个晴天,走出校门的张明,看到了往日时常见到的阳光、树叶,路边的野花。那天,也许是个阴雨,走出校门的张明,看到了乌云,看到了雨水,看到了水花……张明语文考试得了99分,全班第一!一向重视学习的爸爸妈妈知道后,会怎么褒奖他呢?买玩具,还是肯德鸡?还有,上次爸妈答应给他买溜冰鞋,何不趁热打铁?揣着那份写满希望的试卷,张明喜滋滋地走出校门……——那天,走出校门的张明,或许路过公园,看到了公园的栅栏,看到了公园里的绿树,看到了一缕夕阳。那天,走出校门的张明,或许路过建筑工地,看到了成堆的垃圾,听到了烦闷的噪音。分四个组,一二组写第一个情景。第一组,写晴天考砸了的张明的所见所闻;第二组,写雨天考砸了的张明的所见所闻。大甲分在第一组,她写:张明忐忑不安地走出校门,阳光刺得他不能不低下头。路过那棵大树,他发现这棵大树真的很老了,一张张落叶有气无力地打着圈往下落,带柄的落叶多像数字“6”。他捡了一张,在手心里慢慢地揉,揉得碎碎的,才解气地扔了出去。扔出去时,他发现了一朵野花,很精神的花,笑得无忧无虑的花,张明忽然想哭,他觉得自己比不上那朵野花的生活。小乙分在第二组,她写:张明忐忑不安地走出校门,天阴阴的,心沉沉的。天上有乌云在移动,一块一块,都朝着张明的心里移,塞得他的心满满的,快撑不住了,要下雨了。张明使劲地瞪了瞪眼睛,将泪水咽了回去。几个低年级的同学在踩水花,水花溅了起来,刺耳的笑声也溅了起来。人要是不长大多好。张明看了看更黑更沉的云,加快了脚步,向那个不愿前进的方向,前进。三四组写第二个情景。第三组写经过公园的张明,第四组写经过建筑工地的张明。阿丙分在第三组,他写:张明喜滋滋地走出校门,仿佛才一抬腿,就拐到了公园。公园的围墙围成了栅栏,栅栏白色为主,带了点绿色,绿色从低到高再到低,形成半个润润的圆,张明从来没有细致地看过栅栏,他发现栅栏很美。栅栏里透出几根绿枝来,他忍不住伸手轻轻地在它们柔软的叶上抚了一下。公园里很安静,买门票的老奶奶还打着盹。一缕夕阳落在老奶奶的白发上,多么安祥的夕照图……丁丁分在第四组,她写:张明喜滋滋地走出校门,三步并作两步,转眼就来到那个讨厌的必经之地——垃圾场,奇怪,此刻的垃圾场,飘出来的臭气,似乎有了臭豆腐的香味。那里正在施工,以往要捂着耳朵过,现在,那打桩声、搅水泥声,居然汇成了一曲气势磅礴的大合奏。张明欢快的心,仿佛要跳出来,和着那大合奏一起欢跳!类似的练习,可以设计多种,如:妈妈得阑尾炎住院一个多星期了,今天终于出院了。一早,我跟着爸爸去医院接妈妈。已经好多天没见到妈妈了,我真恨不得飞到医院。——路上,“我”看到了很多景和物,那是怎样的景和物?爸爸病了。我不知道爸爸得了什么病,只是总看见妈妈偷偷掉眼泪,我非常担心。今天是星期天,我缠着妈妈一定要去医院看看爸爸,妈妈默默地点了点头。——汽车在公路上飞驰,一路上,“我”看到不少的景和物,那是怎样的景和物?看到的景和物,会随“心”而起伏、而欣喜、而叹息、而焦虑了,能捕捉自己内心里的感觉了,作文的天地就宽了、广了,文字也有生气了。第二节& &思考力敏感的人,能写出内心的温度;思辨的人,能写出内心的深度。一个习惯思辨的人,会从事物的表面,深入事物的内部,发掘出新鲜的意味。大作家,写的也是些生活小事、琐事。李清照,不就写一次喝醉了酒,回家认不得路了,把鹭鸟吓坏了。辛弃疾的不就写一对老头老太,喝了点酒、晒晒太阳,说说三个儿子。作家的本领在于,用小事、琐事,写出别人看不到的意味。一个人写作文,有几个不会写的字,查一下字典罢了;有几个用错的标点,找人把一下关罢了。有一样东西,谁都无法替代,别人也无从帮助,即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情感,来于内心的敏感;思想,源自内心的思辨。你不思考,只能写出人云亦云的作业,绝对写不出与众不同的作文。思考力,作文教学绕不开的“坎”。■你的思考“关机”了吗?“有些文章,就故事来讲,写得并不生动、细腻。如《山谷中的谜底》,”拿学过不久的课文说事,是我常用的伎俩,“它的精彩,在于如下的思考。”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文中的故事,不只作家刘燕敏一个人看到,很多人看到了,只是没有刘燕敏那样新鲜的、有意思的思考。有的同学一遇到不顺心的事,脱口而出两个字:倒霉。(1)有个同学作业没做好,被老师留下来补作业,他说,今天真是倒霉。(2)下雨天,有个同学摔了一跤,她说,好倒霉啊。(3)昨天考试,有位同学没考好,她说,这次考试真倒霉。(4)儿子回到家,一看妈妈不在,马上看起电视。看得正起劲,妈妈下班回来,逮个正着,批评了他一通,儿子埋怨,真倒霉。不肯思考的人,所有的不如意,都叫“倒霉”。一个思考的人,会转到“倒霉”的背后去。上面的四个“倒霉”,背后究竟是什么?一两分钟后,学生举手。大甲说第一条:“老师留他下来,是对他负责,为他好,不是倒霉。再说,那倒霉也是他自找的。他想要不倒霉,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及时完成作业。”戊中说第二条:“摔跤,我们都经历过。每次摔跤都有原因,自己不当心,东张西望不留心,摔跤了,那说明走路也要用心,不然,够你难堪的。”“摔跤可能踩着了香蕉皮什么的,那说明扔的人不讲卫生,缺德。”大甲给戊中做了补充。丁丁说第三条:“考试没考好的原因是什么?课上没有好好听讲,课后又没有好好复习,只有这样想了,以后注意了,才能考好,光埋怨倒霉,以后还要倒霉。”“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是妈妈关心我。妈妈不这样,我会被电视迷得忘了写作业,到了学校,也整天人心惶惶的,生怕挨老师批评。”只剩下第四条了,小乙赶紧站起来发言。阿丙给小乙补充:“我猜,那个儿子看电视看得作业也忘了。作为学生,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我做完作业看电视,妈妈不批评我,有时还会帮我选择好看的节目,和我讨论节目里的内容。”不错,想到“倒霉”的背后去了,这才叫思考。经常这样想,你会成为一个有思考力的人,巴尔扎克所说的“力量无边的人”。英国有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青年,叫比尔盖茨。一天,比尔·盖茨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科莱特拒绝了,他认为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那不可能。10年后,科莱特成为BIT方面的博士,比尔·盖茨进入《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又过了2年,科莱特成为博士后,比尔·盖茨成为美国第二富豪;又过了3年,科莱特认为自己能够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比尔·盖茨却已经绕过BIT软件,开发出EIP财务软件,速度比BIT快1500倍,两周内占领全球市场,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思考?“我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关键要去实践。”大甲如实说了自己的想法。小乙跟大甲想的不一样:“我认识到机会很重要,科莱特学好了知识,可是机会没有了。”“你们的思考,不能说不对,不过,你看作家刘燕敏是怎样思考的。”随即,屏幕上出现了刘燕敏的话: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他也许得永远等下去。 作家的思考,叫“深思考”。我向大家推荐了刘燕敏的《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着的》《生命树》:“你读她的书,你要读懂什么叫写作的思考,什么叫以思考取胜的写作。经常想到事情的背后去,慢慢的,你也能有她那样的深思考。”■思考“开机”的三种方式一加一等于几?不是数学题,思考越独特越好,答案,越想不到越好。小乙第一个抢答:“等于一。一杯水加一杯面粉,和起来,成为一团湿面粉。”“等于三。爸爸和妈妈在一起,生了我,我们家有三个人。”戊中的回答引来一阵笑声。“等于四。妈妈生了对双胞胎。”阿丙也难得风趣起来,教室里的笑声升温了。笑声里,丁丁手举得端端正正,眼里写满了迫切,怕自己的答案,给别人说出:“‘1+1’等于‘王’,不信,你把‘1+1’竖起来看。”“1分钟加上1分钟,等于120秒。”一个灵感激活了另一个灵感,大甲激活了戊中:“1公里加上1里,等于1.5公里,也就是1500米。”做数学题,这样答,肯定错。写作文,这叫精彩。你的思考越开阔,你心里想的越多,你写下来的话,越多,哪用担心什么字数。我公布第一种让思考“开机”的方式:摆脱标准答案,敢于“胡思乱想”,敢于将“胡思乱想”写下来。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猜,猪会说什么?小乙举手答道:“猪的嗓门大,绵羊和奶牛的嗓门没有它大。”“猪要减肥。”阿丙的异想天开,使戊中想起了什么:“猪听了,说,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捉我,那是要我的命啊!” 大家笑了,笑过之后,又觉藏有深意,不笑了。绵羊和奶牛嘲笑猪,那是它们没站在猪的角度想问题,没有换位思考。我给大家讲了另一个故事:两个好朋友坐车去游山,半途下山。后来,听说没过多久,车遇到塌方,车上的人全部丧生。你是其中的一个幸运者,事后,会说什么?“我很幸运,感谢命运对我那么好。”小乙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我把大家的思维拨了个向:“要是站在那些受害者的角度呢?”“他们很不幸。要是车开得快一点,或慢一点,就能躲过这场灾难了。”丁丁不无遗憾地说。丁丁的话,加速了大甲的思考:“‘我们’不下车的话,说不定,车早开过了塌方的地方了。‘我’很内疚。”换位思考,不只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善良和宽容。换位思考,能使你的思考,多了一个、两个乃至好几个角度,你不只有了“绵羊”的角度,“奶牛”的角度,还有“猪”的角度,还可以有“牛”的角度,对不对。我随手画了一张冰山图,冰山的下面是什么?大家说“更大的冰山”。我们看不见下面的冰山,,然而我们知道,下面是更大的冰山。人的眼睛是有限的,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外面的一部分,很多埋起来的部分,海底的、地下的,我们看不见。看不见,不表示不知道,人还有一双“思考”的眼,能“思考”到外在的眼所看不到的地方。讨厌作业的同学,你只看到了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你要看到冰山后面的一部分:老师为什么布置了那么多作业呢?老师布置多了,批得也多,老师不是自讨苦吃吗?“我知道,老师也是为我们好,希望我们将来能考上好的中学。”大甲率先发表看法。“学生的成绩考不好,老师要被校长批评。老师也是没办法。”小乙站在老师的立场说。“一些家长也希望老师多布置点,我在家里,除了老师的作业,妈妈还给我别的作业,他们觉得老师布置得少了。”阿丙站在家长的立场,提出自己的看法。“学校的成绩不好,校长也会很没面子。所以校长允许老师多布置点作业。”戊中站在校长的立场,看这个事情。“校长为什么要多布置作业呢?教育局要校长拿出好的成绩来。”丁丁想到更深的“冰山”去了,“听爸爸说,中学里考大学,都有指标。考得好,政府就奖励;考得不好,要挨批评。”“为什么要这样你批评我,我批评你,你考我,我考你的呢?”大甲疑惑地问,“难道不这样,我们就不肯好好地学了?老师就不肯好好地教了?”想到冰山的下面去,想到看不到的地方去。只写自己看到的东西,人人都会。作家的一项重要本领,想到了别人用眼睛看不见的内容。我们的思考,不一定完全正确。然而,写作文,不是做计算题,本质上没什么“对”和“错”。每一个错的思考,你把它写出来,它一定充满了作文的价值。■作文,一种“深思考”有个人看到邻居的小男孩横切苹果,苹果核居然像一颗五角星。故事出现在哪篇课文里?“《苹果里的五角星》。”我的话音刚落,大家齐声回答。故事一点也不复杂。叫我惊奇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作者的思考——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作者的思考还在继续——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深思考”。写作文一般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安静,人没有干扰,容易进入“深思考”。有一家公司的老总,看到文件纸都只用一面,另一面空着,觉得浪费,下令:纸要正反两面用,既能节约用纸,还能节能环保。这事,好不好?大家自然说“好”。一段时间后,公司所有的用纸,都两面使用。负责印刷的工作人员说:已经用过一次的纸,上面有油墨,油墨会滚到滚筒上,导致卡纸,印刷的速度慢了,复印机、印刷机的寿命也会减少,维修的频率和费用也会增加。维修产生的垃圾多了,且是有害物质,影响环保。现在你认为,纸双面使用,值吗?一时之间,大家难以取舍。深思考后,你会发现,简单的问题复杂了。对作文来讲,事情越曲折、越复杂,越好写,写作文要有一种本领,一个简单的事情,你能想得很复杂。一枚曲别针,要你写一篇作文,有难度吧?你想复杂了,写篇作文,小意思啦。曲别针能夹纸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用途?学生分成N组,每组想10种曲别针的用法。看哪一组想得快,想得别出心裁。不出声,用笔,不然被人家剽窃。我玩了点小聪明,用笔,能留下思考的痕迹。过了五分钟,大甲汇报他们的成果:(1)夹在书页当中做书签。(2)拉长后,当攻击人的武器。(3)用来做成一个胸针,做装饰品。(4)做成数字“0”。(5)做成数字“1”。我插话:“数字类的,2、3、4、5之类的,就不算了。”大家会心地笑了。大甲说,数字“1”不算,继续:(5)做成英语字母“L”。(6)做成汉字“口”。(7)可以导电。(8)做表的指针。(9)和别的东西进行化学反应,变成新的东西。(10)当发卡。一根曲别针,能不能写成一篇作文?——大家说“能”。要是没人和你讨论,是不是写不出来?学生说“是的”。我否定,不和别人讨论,你可以在内心里,自己和自己讨论,自己和自己争辩,争辩出一大堆的话。经常有人说,写作文,没有故事。不是的。根本在于,你没有思考。芝麻大的事情,也能写成好文章、大文章,事情或许有限,对事情的思考,却没有局限。你觉得没话写,那不是你词汇枯乏,而是,你没有好好思考,你的内部的“话”,太少了。■睁大你的思考的眼 早上,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嚷:“昨天晚上,我刚从澳大利亚回来。”学生“哇”地叫出了声。丁丁调皮地问:“老师,有没有给我们带礼物?”“没有,我忙着呢,没时间。”我一本正经地说,“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港,悉尼港大桥,邦迪海滩,日光浴,冲浪。对了,我还去了凯恩斯,大堡礁,白色沙滩,哎,乘坐玻璃船,看海底的珊瑚和热带鱼,太棒了。”一张张图片随着我的话语,呈现出来,大家看得入了谜。突然,大甲想明白似的,问:“管老师,上周五,你还在学校,昨晚又在家了,你来得及吗?”“怎么来不及,我乘飞机的。”我理直气壮。“去澳大利亚,飞机上要12个小时,来回24个小时,你不吃不喝,也来不及呀。”“切,”我露出鄙夷的神色,“我不是还拍了很多风景照,它们都证明我去过。”“不对。管老师,照片你从网上下载的,照片的左下角还有网址呢。”前排的阿丙,念出了图片上的网址。我投降了。一切都是我编出来的。很多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没有想到,老师瞎讲。习惯了听别人讲,忘记了一边听,一边要用脑子来思考、判断。由这件事,你有什么思考呢?戊中明白了,我们要时刻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能只是“听”。丁丁说,老师故意骗我们,心是好的,方法有点怪。“为表达我的歉意,给大家带来一张早已灭绝了的珍奇动物的图片。”我打开一个图片夹,说,“你觉得它像什么?”小乙觉得它像一匹骆驼,又像一匹马。大甲觉得它像四不像,又不像“四不像”。丁丁问我,它到底叫什么。“它叫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是一种早已灭绝的动物,谁也没有见过。”“老师,你又骗我们了。”又是大甲第一个觉醒,“既然早灭绝了,谁也没有见过,你怎么会有图片呢?”其他同学也醒悟过来,发觉再次上当,忍不住埋怨起来。为什么会再次上当?课上,一味依赖老师,以为老师讲的总是对的;家里,一味依赖家长,以为家长什么都懂;伙伴间,一味依赖伙伴,以为伙伴有水平。依赖别人惯了,遇到事情,总听别人的,忘了自己去思考和判断。学生缺少一种思考:“验证性思维”。对于别人的观点、看法,不去验证,想当然地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请看一条短信:哥哥,我出门在外,钱包被偷了,手机没电了,借同学的手机发的短信。请汇点钱到我的账号里面,账号为……戊中嚷:“那是骗人的、骗人的。”凭什么呀?戊中说:“我是独生子女,没有弟弟、妹妹呀。”要是收到短信的人,正好有个弟弟,或者是表弟、堂妹什么的呢。“账号有名字的,要核对一下。”看来,大甲蛮有生活经验。“回个电话过去,让弟弟或妹妹听一下,确认一下。”阿丙话不太多,却很稳,他的点子,赢得了大家的赞同。有了“验证性思维”,生活中不会吃亏,写作文也会有很多的话。随后,学生就此事写作文。《不思考的代价》《要用自己的大脑》《不要总相信别人》《老师撒谎了》,我推荐给报刊社,发表了两篇呢。■亮出自己的观点新学期开学,我问大家,自己选同桌,还是老师安排?教室里炸了锅,大部分认为,自己选好;小部分认为,老师安排好。闹后,做一道选择题:支持自己选,支持老师安排。阿丙问能不能中立。不行,要有自己的立场。中立,往往没有自己的观点,不肯深一步思考,定夺。很快,分成两派,进行辩论,看哪一方更有理。两方各选择三个代表,代表们整理大家的理由,辩论。第一轮,讲述选择的理由。A方,选择“自己选的好”,理由:(1)自己选,能和好伙伴一起坐,心情愉快,学习效率自然高。(2)自己选,能够培养我们的能力,学会当家做主人。(3)人都喜欢新鲜事物,尝试新鲜事物,自己选座位,就是。B方,选择“老师排的好”,理由:(1)老师排,能考虑同学的互补,如,纪律好的和纪律差的,一起坐;成绩好的和不好的,一起坐。(2)老师排,能考虑到身高的搭配,不会乱。(3)老师比较有经验,不会出什么乱子,自己排肯定有问题,到时候,还得老师出马。第二轮:辩驳对方的理由。A方,认为“老师排座位”,有以下坏处:(1)坏人和好人在一起,不一定是坏人变好,也可能好人变坏。纪律好的和纪律不好的一起坐,不一定都变得遵守纪律,也可能变得都不遵守纪律。(2)身高配了,性格上不配,合不来,还会有问题。(3)班主任排的座位,主课上不乱,不是主课,还是乱。B方,认为“学生自选同桌”,有以下坏处:(1)自己选,肯定选和自己关系好的,上课会说悄悄话,影响了学习。好朋友坐在一起,反而会出现矛盾,连好朋友都做不了。(2)尝试新鲜事物是好的,可不是所有的新鲜事物都要去尝试的。不好的新鲜事物,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呢。(3)前三天做同桌,有新鲜感,时间一长,新鲜感就没了。第三轮,后援团补充证据。A方的后援团补充:自己选同桌,应该尝试;不尝试,你怎么知道好或坏?有问题,大家得到了教训,那也是收获。两个好朋友在一起,要真影响了学习、友谊,他们一定得到了深刻的教训。B方的后援团补充:这些年,一直老师排座位,那说明老师排座位有成功的地方,要不然,全国都自己选座位了。老师排座位,也会征询同桌的意见,不适合的再换,里面也有“自己选”的成分。末一步,从“嘴上谈兵”到“纸上谈兵”,写成作文,好的作文,发表在“班级作文周报”或“班级博客”,看谁的作文,最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类似的“两难话题”,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争辩中,学生的思维的广度、深度、慎密度都得到了锻炼。一次的锻炼自然不够,思维的锻炼和身体的锻炼一样,要长久,持久。这些年,我们开展的“两难话题”辩论有:(1)流行歌曲进课堂好,还是不进好?(2)网络游戏,该不该玩?(3)压岁钱自己花,还是给父母?(4)和伙伴怄气,该不该先“低头”求和?(5)“严”老师好,还是“不严”老师好?(6)做“乖”乖学生好,做“鬼”学生?(7)你崇拜歌星吗?崇拜歌星好不好?(8)小学生该不该把手机带到校园?(9)好朋友做了错事,该不该报告老师?(10)兴趣广泛好,还是专一好?……报上的一条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名牌大学的毕业生H,在某IT行业工作。一天晚上,回家路上,H捡到一个钱包,内有信用卡和身份证等。那天晚上,H看电视,节目里说,很多人将自己的信用卡的密码,设为自己的生日,那很危险。H心里一动,拿着那张信用卡和身份证去取款机,一试,果然成功。信用卡内有10万元钱。H分几次,将钱取了出来。忐忑不安的H,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让他马上归还失主。H联系失主。失主是个年轻人,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很开心。就在这时,警察到了,将H抓起来。原来,失主已经报案。我问学生:H有没有罪?大甲、小乙、丁丁、戊中都认为“不应该”。我公布了答案:H被判有罪。这不只是一次辩论,一次作文,也是一次法制教育。每月,发一个“话题”到班级博客,一个月后,“班级作文周报”专门辟出一块,刊发学生的辩论记录。那也是一个很“潮”的做法。■思考力隐藏于批判力写作文,不能只有大概的结论,“我不喜欢考试”“我不喜欢作文”“我不想去上学”“我不喜欢家长的管教”,“不喜欢”的背后是什么,不能不去想。你喜欢考试吗?戊中很鄙视地看了我一眼,嘀咕道:“喜欢的是疯子。”你能说出不喜欢考试的10个理由吗?戊中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压力大”“怕考不好”。我反驳戊中。第一点,压力大,才能动力大;有压力的学习效率,高于没有压力的学习。第二点,有后三名,也有前三名;有考不好,也有考好的。你光想到考不好、家长没好脸色,怎么没想到考好了、家长有求必行,给你买100多元的溜溜球呢?学生继续思考“不喜欢考试”的理由,拿出的理由越多,越能使人心服口服:(1)考试多,作业自然也多,没时间锻炼身体,一天到晚做作业,身体不好,视力差了。(2)考试多,压力过大,不会成为动力,成了反动力,能躲一天是躲一天,家长那儿,能瞒一天就一天。(3)一次考好了,也不敢开心多少;下次考不好,人家会说你骄傲。(4)没时间看喜欢的书,没时间做喜欢的事。我帮学生补充了几条:(1)考试导致死记硬背,那不是真正的学习,知识,只要上网百度一下就行了。花那么多时间去学“百度一下”的知识,不值得。(2)读书只是为了考试,分数就是命根。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没有了。而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只是、不是考试,而是将来的实践能力。(3)考试的作用大了,导致作弊。从小考到中考到高考到公务员考试,到处都有作弊。考试使人不诚实、不诚信。(4)导致只看分数不看人。德才兼备,应该德在前、才在后。现在正好倒过来。这样衡量人,用人,危险。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好的现象,我们要批判,批判不能停留在“不好”上。我扫射了一下安静的教室,丁丁专注地看着我,等我往下说:“你的批判,要用一条条的理由来说明。一般来说,你想的前三个理由,大家都想得到,你往后想的第四、第五、第六个理由,那才是真正的批判力。”班上有不少同学喜欢看流行小说,网络小说,读名著的,不多。我请学生写出不喜欢读名著的理由,至少5个,越多越好。绞尽脑汁地写,越后面的理由,越是别人想不到的,与众不同的。大甲的5个理由:(1)写的故事跟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关系。(2)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都是古文,读不懂。鲁迅的、巴金的,也有些读不懂。(3)名著一般都很厚,看见了就头疼,没有了看的勇气。(4)老师说要考试的,跟考试挂了勾,我就不喜欢。(5)名著的用词造句,不像流行小说那样,和我们很近,三分钟就抓住我们的心。有了5点理由,才真正有批判力,才让人刮目相看。批判的作文,别人往往不接受,人家说,你说得倒轻巧,你说怎么办?你写的作文,没有解决问题,反闹出了矛盾,那不行。光有批判,没有建设;光揭别人的短处,不帮人解决问题,不行。批判力的背后,还有一个“力”,建设力。以“考试”为例。考试不可能取消,只能改善,你批判了考试的问题,要提出别人能够接受的改进意见。大家讨论后,提出了3条改进意见:(1)考试次数不能太多。一个月不能超过两次,最好只考一次。(2)考试成绩可以有平均分,可以有排名,但要保密,只限于学生本人知道。(3)考试后,对考得不好的同学,要帮助,而不只是批评。至此,学生就考试写作文,一点也不觉得难。为什么不难?你有那么多内部的思考的“话”了。利用“班级作文周报”,我经常性地,让学生争鸣,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你说你的理的时候,会抓住对方的弱点;我说我的理的时候,也会抓住你的弱点。这就是批判力。批判力,与正要进入逆反期的毕业生,心理特征上,最相匹配。抓住“批判力”,训练“思考力”,可行。第二章&&“描写力”训练第一节&&说话力小学生写作文,第一苦恼叫“字数”,毕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作文不只是一种表达,也是一份作业;字数,作业完成与否的显性标志。字数是温饱。连温饱都不能解决,谈什么审美。连字数都七拼八凑,谈什么好坏。轻松过了“字数关”,学生对作文的恐惧,能消减大半。■原来“人”那么会说话为“字数”苦恼的学生,你读他的作文,作文里的“人”几乎全是哑巴:有一次,我在做暑假作业,他没劲,跑过来跟我讨论电脑游戏。我让他等会儿再说。他立刻抓起了我的作业本往楼上放。后来我上楼去找,没想到他藏东西的能力那么强,找了半天都没找到。过了一天,他才在奶奶的追问下把本子交了出来。我翻起来一看,被他撕破了一页,连忙用透明胶粘好。“电脑游戏”怎么“讨论”的,“讨论”了什么,有多少话呀。“他立刻抓起了我的作业本往楼上放”,“他”总会说上一两句再上楼吧;“我”的作业本被“他”拿了,总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不吭一声吧。“后来我上楼去找,没想到他藏东西的能力那么强,找了半天都没找到”,作业本被藏,怎么也找不着,总要急吧;一急,总有埋怨的话吧。“他才在奶奶的追问下把本子交了出来”,“奶奶”怎么追问的,“他”怎么回答的,又有很多话。“我翻起来一看,被他撕破了一页”,有点脾气的,会说上一通;好脾气的,也会嘀咕上一两句吧。“我”“他”“奶奶”,明明说了很多的话,作者硬把他们的话,咽下肚去,“写”成哑巴。有一次,我病了,妈妈正在上班,爸爸也在上班,只有爷爷在家。爷爷得知我发烧后,打电话给妈妈。爷爷带我去了医院,随后,妈妈也过来了,到了我的身边,我仿佛听到了她急促的呼吸声。爷爷怎么“得知我发烧”的?“我”忍不住告诉爷爷的?爷爷发现我不对劲,问的?“告诉”也好,“问”也罢,都有话呀。爷爷打电话给妈妈,一定有话;孩子是妈的心头肉,妈妈一定会问个明白,电话里,有多少话呀。“爷爷带我去了医院”,要去医院,爷爷总要和我说吧,不可能无声无息地上医院。“随后,妈妈也过来了,到了我的身边,我仿佛听到了她急促的呼吸声”,妈妈来了,除了“急促的呼吸声”,一定还有急切的询问声吧。一些作文,不是“全哑”,也是“半哑”,不肯让“人”多说半句。一个人一分钟,一般说120个字,你一天会说多少话,伙伴一天会说多少话,爸爸妈妈一天会说多少话,老师一节课会说多少话。一节难忘的XX课,要写五百字,思来想去,难。有什么难的?一节课,老师会说多少话,同学会说多少话;老师开口说话,同学开口说话,哪用为“字数”愁? 大甲、小乙、丁丁们,一想,对啊,多少话呀,把话写下来,这就是作文啊。童话,不就是让动物开口说话嘛?上课到现在,才几分钟,我播放了刚录下的音。播放,大家记录,吓一跳,全写下里,只怕你记得手酸,嘿嘿。做晚饭时,妈妈发现没有盐了,叫我去买。我正在看电视,不肯去。妈妈非要让我去。我只好去。多少“说的话”没有写出来?学生七七八八地说开了:妈妈怎么叫“我”的,没有说话。“我”不肯去,怎么拒绝妈妈的?妈妈非要让“我”去,会有好几个对话。“我”只好去了,心里不情愿,会有“话”。同桌俩,一个演“妈妈”,一个演“我”,会有什么对话,会有什么动作、神态。大甲和小乙自告奋勇,演给大家看。我要求大家“三看”:一看对话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二看对话“来回”多不多;三看对话的动作、表情,是否活灵活现。“我觉得妈妈不太像,妈妈见‘我’不肯去,肯定很生气。”“妈妈正在做菜,发现没有盐,说话应该很急切的。”“妈妈非要‘我’去,至少设计三个来回的对话。”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表演要到位,很难,那要有表演的天份。我们不是演员,我们只要写下来,把不到位的地方写到位就行。写后,我出示范文: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立即打开了电视。我一边看着《虹猫蓝兔七侠传》,一边大声喊着:“妈妈,我饿死了!饿死了!赶紧给我拿点吃的!”“冰箱里有面包,你自己拿,先吃点,我正在做饭呢!”正在厨房里切菜的妈妈高声喊着。我快速爬起,打开冰箱,拿起面包,立即回到电视前。清纯可爱的莎丽又遭马三娘陷害,毒药让她失去右手剑法,差点丧命。“这个坏三娘,气死我了!”我从沙发上跳起来,跑到电视跟前,指着马三娘说,“你敢再害莎丽,我就把你杀了!”正在这时,妈妈从厨房里跑了出来,对我说:“我们家里没有盐了,赶紧到下面小商店买袋盐来。”“我正在看《虹猫蓝兔七侠传》,我不去!”“没盐不能做菜,你快去快回,回来再看。”“不行,回来我就不知道莎丽怎样了!”“你今天晚上要不要吃晚饭?”“我就看电……”“视”字还没有说出来,妈妈拿起遥控器,按下了红色键。我正看到紧要关头呢,情急之下,喊:“我就不去,就不去,你把电视打开。”“你再跟我这样说话!”妈妈虎着脸,把遥控器扔到了沙发上,举起了巴掌,向我——“好,好,我现在就去,我现在就去!”我见没妈妈真发脾气了,好汉不吃眼前亏,马上软了下来,接过妈妈手里的钱,飞向了楼下。没有人说话,连标点在一起,不过36个字,哑巴开了口,近500字。“人”开口说了话,了不得。一家人总有聊天,总有讨论吧,回家,录下来。专门制造“哑巴”的阿正,感叹道:原来,“人”那么会说话呀。■说话句的四种形式不能光写人“说的话”。说话句,一般由“说的话”和“谁说的”组成。“谁说的”,又叫“提示语”,提示读的人,那话谁说的,怎么说的。两部分的组合,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提示语在前头,如:已经到了门前,马小跳停下脚步:“我数一二三,我们一起冲进去!” 第二种,提示语在后头,如:“还有多远?”没走几步,唐飞就吃不消了。第三种,提示语在中间,如:“我叫马小跳。”马小跳把唐飞、毛超和张达往巨人跟前推,“他是企鹅唐飞,他是猿猴毛超,他是河马张达。”“提示语”和“说的话”,大都连在一起。也有“提示语”、“说的话”独立为一节的,这,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说的话”独立一节,在前;“提示语”独立一节,在后:“杜真子,就算我求你了,你去吧!”马小跳果然上当,在电话里死皮白脸地求杜真子。第二种,“提示语”独立一节,在前;“说的话”独立一节,在后:马小跳瞪了他一眼:“你不能去!”第二种,也有“提示语”后,不用“冒号”,改用“句号”的:马小跳早就看唐飞不顺眼了。“唐飞,我看你今天有点不正常。”杜真子早就看马小跳不顺眼了。“马小跳,我看你才不正常。人家唐飞、毛超和张达见到我都很高兴,就你不高兴,你什么意思呀?你是不是不愿意我去?”认识了说话句的几种形式,马上找课文中的说话句。平时不注意,没留神的,都“跳”出来了。这个兴奋地举手,那个兴奋地嚷:“找到了、找到了。”拿出课外书,课外书里找,更多,更新鲜。找了,再背,形式,借例子背下来,才记得牢。叽叽喳喳背了一通。我做了个暂停的动作,说:“注意我的话,我的动作,等会儿,说一个完整的说话句。”我指了指墙上的奖状,说道:“这张奖状,是拔河拔来的。那天,大家齐心协力,丁丁的手都发疼了,还没命地拉。”小乙的“提示语”在前:管老师指着墙上的奖状,说:“这张奖状,是拔河拔来的。那天,大家齐心协力,丁丁的手都发疼了,还没命地拉。”大甲的“提示语”在后:“这张奖状,是拔河拔来的。那天,大家齐心协力,丁丁的手都发疼了,还没命地拉。” 管老师指着墙上的奖状,说。阿丙的“提示语”在中间:“这张奖状,是拔河拔来的。”管老师指着墙上的奖状,说,“那天,大家齐心协力,丁丁的手都发疼了,还没命地拉。” 大甲随口说一句话,大家用不同的形式说“说话句”。小乙随口说一句话,大家用不同的形式说“说话句”。你“说话”,我“练句”,气氛很热烈。有的时候,要省略提示语;大都发生在两个人的对话,前面已经交代是谁,读的人一看上文,能知道谁说的。如课文《第一朵杏花》中的: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什么事情啊?”“竺爷爷,杏花开啦!”“什么时候?”“刚才。”“是第一朵吗?”“是。”第一句是竺爷爷,第二句是孩子,两者交替。我又出示《变色龙》里的:啊呀!”小李的叫声震惊了寂静的田野。大家以为他碰上了毒蛇,急忙赶了过去。“什么事?”“刚才我采豆荚时,手碰到冷冰冰的东西,一看是条‘怪蛇’,吓了一跳。”“在哪里?”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什么事”“在哪里”,谁说的?阿丙认为,大家说的。是“大家”里的一个人说的,还是“大家”一起说的?一合计,可能是其中的一个人说的,也可能是某几个人一起说的。没有提示语,读了,又不知道究竟谁说的?这样写,可以吗?学生答不上来。我说,没问题,这里的对话,谁说的,不重要。 省略提示语,显得简洁、干净。回家作业,读课外书,抄各种形式的说话句;有能力的,写一段对话,注意提示语的内容、位置。■精彩藏在“提示语”里我板书“您好”,请小乙说。小乙说出了“您好”的原意。大甲写了下来:小乙大声说道:“您好!”“你们听我说,看听出了什么。”我用虚情假意的谄笑,说“您好”,“您好”的意思变味了。我咬牙切齿地说“您好”。大家听出来了,“您好”里有太多的“您不好”。我又说“我好害怕”,一种真的很害怕;一种搞笑的,大家听出了“我一点也不害怕,你尽管来”的意思。同样是“您好”“我好害怕”,为什么听出了不一样的意思?“管老师,你说话的语气、表情变了呀。”老喜欢躬着腰的大甲,挺了挺了背。看来,写说话句,不能只注意说的话。说的话,最多把啰嗦、重复的话,去掉,其它,怎么说就怎么写。说话句最要花功夫的,是提示语,提示语的功夫,是真功夫。我说:“我自己走回家。”爸爸说:“你考得很好啊。”不少同学的说话句,“我说”“他说”“爸爸说”“妈妈说”个没完。谁能改一下提示语,使句子有了新的意思。戊中有了答案:事到如今,我只能赌气道:“我自己走回家。”——其实,我并不想自己走回家。”小乙一脸的兴奋,她也有了不错的答案:爸爸不无嘲讽地看了我一眼,看得我心里发毛:“你考得很好啊。”——这是说我考得很不好。写说话句,一定要注意提示语,精彩就藏在提示语里。表示“说”的意思的字、词有很多,讲、喊、答、叫、问、训,都是。还有吗?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字又一个字,出现在黑板上:呼、吟、读、斥、责、骂、吼、劝、告、评、议、赞、论、述、夸、辩、曰……写说话句,要想,用哪个字来代替“说”。不要总用个“说”字。两个字表示“说”的词,谈话、讲话、叙述、议论、商量,还有吗?集体的智慧就是多,黑板上留下了一长串:复述、声明、谈论、辩论、议论、畅谈、商讨、狂言、发言、婉言、谎言、直言、说服、评说、怒斥、驳斥、批驳、辱骂、诅咒、申诉、劝说、劝告、解说、讲解、分辩……很多成语也表示“说”,振振有词、滔滔不绝、一语中的、窃窃私语。还有吗?“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小乙喊道。“快人快语、打开天窗说亮话、一语道破天机、妙语惊人。”戊中一口气报了四个。以前学过的词,一一激活了:明人不说暗话、妙语连珠、唇枪舌剑、巧舌如簧、能言善辩、能说会道、道听途说、强词夺理、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大放厥词、说三道四、花言巧语……整整一黑板,全是表示“说”的。读、背五分钟,记得越多越好。之后,我让丁丁挑一个不大用的词,考大家:谁能用它做提示语,说一个说话句。第一个“振振有词”,大甲接招:有些养狗人很不道德,狗拉屎拉在小区里,别人批评她,她还振振有词:“谁家的狗不拉屎,拉屎怎么啦!”第二个“婉言”,小乙接招:“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游戏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一个接一个,练了一会儿,停,抄黑板上的词语,回家大声地读背10分钟。■不带“说”字的提示语王老师火了:“作业到现在还没完成,你居然,还有心思打篮球!”“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人!”我狠狠地跺了一下脚,转身走了。好的说话句,不只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动作、表情、肢体上的“话”,有“立体感”。人说话,多少会有肢体语言,平时不注意,肢体语言溜走了。我们说“不”,会“摇摇头”、“摆摆手”,活狠狠地看对方一眼;我们说“是”,会“点点头”、做个“OK指”;“赞扬”别人,会面带笑容,翘起大拇指;愤恨、生气,眉头皱紧,或握紧拳头。人紧张了,手足无措了,习惯摸鼻子、摸下巴、拽衣襟……小乙笑着揭大甲的老底:“大甲紧张的时候,会使劲吸鼻涕。”大甲羞了,也揭小乙的老底:“小乙紧张的时候,腿肚子会抽筋。”阿丙报料,陈老师有个口头禅,一堂课不知道要说多少个“我们说,我们说”。一想起陈老师的“我们说”,大家笑了起来。我把手食指放在嘴上,说:“嘘,别说话,安静。”“用我刚才的话、动作,说一个说话句,注意,提示语不能有‘说’字。”学生一时没回过神来,我再显了一遍,大家才恍然大悟。丁丁说:管老师伸出食指,往嘴上一搁:“嘘,别说话,安静。”“有声音,有动作,有画面,充满立体感。”趁此,复习了几种形式的提示语,“谁能将提示语放后面?”戊中说:“嘘,别说话,安静。”管老师伸出食指,往嘴上一搁。阿丙说:“嘘,”管老师伸出食指,往嘴上一搁,“别说话,安静。”“还有一种,提示语和说的话,都独立一节,”我在黑板上写道:管老师伸出食指,往嘴上一搁:“嘘,别说话,安静。”人的表情很丰富。喜、怒、哀、乐、惊、吓,镇定、平静、慌张、无所谓,等等。单单“喜”,有很多种“喜”;单单“哀”,有很多种“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深藏不露的人的“怒”,脸上可能很淡,你看不大出来;胸无城府的人的“怒”,可能把脸都气歪了。表情作提示语,也很精彩。我拿起一个作业本,表演:“哎呀,不好了,你的作业本上有一个小洞。”大甲答:“哎呀,不好了,你的作业本上有一个小洞。”管老师一脸的大惊小怪。我盯着小乙,表演:“上课,不要开小差,要好好听讲。”小乙答:“上课,不要开小差,要好好听讲。”管老师一脸严肃,死盯了我好一会儿。大甲演,小乙说句子;小乙演,大甲说句子。戊中演,阿丙说句子;阿丙演,戊中说句子。一转眼,快下课了。小学里的作文,大都写故事,写人的作文,也离不开写故事,要想使故事有声有色,你要让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要想使说话句精彩,要思考,能不能不用“说”字,能不能用别的字,能不能用“人”的动作、表情、神态。这一想,你进步了,这一变,你有水平了。几乎每一本童书,都以精彩的对话,赢得小读者的喜爱。读课外书,注意对话,更要注意提示语,下月的“班级读书推荐会”的主题:精彩的对话,精彩的提示语。■提示语形式的微妙已经到了门前,马小跳停下脚步:“我数一二三,我们一起冲进去!”提示语在前,一般地,它强调提示语里的话,强调“停下脚步”。“我数一而三,我们一起冲进去!” 已经到了门前,马小跳停下脚步。说的话在前,一般地,“话”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深一些。“我叫马小跳。”马小跳把唐飞、毛超和张达往巨人跟前推,“他是企鹅唐飞,他是猿猴毛超,他是河马张达。”提示语在中间,一般地,突出前面的说话内容,也使得前后的意思,得到了区分。我把第三句变化了一下:“我叫马小跳。他是企鹅唐飞,他是猿猴毛超,他是河马张达。” 马小跳把唐飞、毛超和张达往巨人跟前推。大甲答:说话的内容在前,强调了马小跳说的话。我又变了一下:马小跳把唐飞、毛超和张达往巨人跟前推:“我叫马小跳。他是企鹅唐飞,他是猿猴毛超,他是河马张达。” 小乙答:提示语在前面,突出马小跳怎么“说”的,“说”之前做了什么。提示语有这些细微的变化,谁能把握住它的细微,谁就是高手。上次,看了《第一朵杏花》中的对话,省略了提示语。有个同学,给它加了提示语。我出示: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什么事情啊?”竺爷爷问道。小女孩急忙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看着小女孩说:“什么时候?”“刚才。”小女孩赶快回答。“是第一朵吗?”竺爷爷笑眯眯地问。小女孩爽快地回答:“是。”一朗读,一对比,学生发现了,没有提示语,对话紧凑,不拖沓,显出“人”急切的心情。提示语,“用”还是“不用”,也有讲究。“杜真子,就算我求你了,你去吧!”马小跳果然上当,在电话里死皮白脸地求杜真子。提示语和说话的内容,各自为一节的,句子短,段落短,读起来很轻松,既突出了说话的内容,也突出了提示语中的内容。马小跳瞪了他一眼:“你不能去!”丁丁一点就通,发言:这个形式,既突出了马小跳的“瞪”,也突出了他说的“你不能去”’。提示语和说话的内容,都得到了强调。五种不同位置的提示语,作用的细微变化如下:第一种,提示语在前,一般强调提示语。第二种,提示语在后,一般突出说的话。第三种,提示语在中间,一般突出前后说的话,提示语既有语气上的停顿,也有意思上的停顿。第四种,省略提示语,使得对话流畅,急切等。第五种,提示语和说话内容各独立一节,既强调了提示语,也突出了说话的内容。写作中,几种形式要交替使用,只有交替使用,才有灵活,灵动,读起来才“气顺”。我下发文章《军神》,学生重点感受其中的对话。(1)他对诊所的主人——著名的外科医生沃克先生说:“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给治治。”(2)沃克医生查看了他的伤势,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字?”(3)“刘大川。”(4)“干什么的?”(5)“邮局职员。”(6)“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1)句,提示语在前,强调诊所的主人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也含有尊重、尊敬之意。要是将提示语放后面,那就强调了被土匪打伤,急切地要求医生给自己看病。(2)(3)(4)(5)句,没有提示语,简洁、干脆;好的医生应是干净、利索、果断的,军神刘伯承也是干净、利索、果断的。(6)句,有人当面撒谎,一般会很不高兴,沃克医生只是“有些不悦”,必须要加以说明。中间有了提示语,稍作停顿,语气舒缓了,沃克医生的宽容,也传递得充分了。此外,沃克医生的两处说话有提示,也表明了这里的主角是沃克医生。提示语在前、在中间,没有提示语,三者交替使用,语气很顺,提示语用还是不用,用前还是用后、用中间,要考虑读起来是否“顺口”“顺气”,是否连贯,紧凑。山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我的人生不如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