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寻求瑟女女一起玩爱爱爱,有片,有激情...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历代女诗人的诗生活 (上)
我的图书馆
历代女诗人的诗生活 (上)
爱雅阁书馆欢迎您
&历代女诗人的诗生活 (上)
历代女诗人的诗生活:卓文君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浪漫爱情故事,曾经深深的打动过我。
那年,文君17岁,窈窕妩媚,才气过人,精诗文,善弹琴。可惜命运不济,偏偏和她开了个很大的玩笑,她年纪轻轻,未聘夫死,便成了名门新寡。她绮年玉貌,被幽居在寂寞深闺中,但一颗芳心如三月含苞的桃花,在春日里熠熠生辉。司马相如的出现,则如润物无声的春雨,一下子摧开了她爱情的花蕾。
一次文君父亲卓王孙宴请宾客,风度翩翩的司马相如来了,带来了他的一曲《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诗中,相如大胆直率的表白,一下子点燃了文君爱的激情。她朱颜玉貌,他诗情过人,才子佳人两相遇,瞬间碰撞出电光石火般的爱情。
她和他一见钟情。他爱上了她,她也委身于他。两人相吸相悦,却遭到了卓父的强烈反对。卓父岂肯把如花似玉的千金嫁给一个穷书生?无奈,文君只得随相如夜奔。
相爱时,爱情就是止渴的鸩酒,哪怕中毒,也要以最美的姿态,一饮而尽。相爱时,哪管山高路远坑深,就是走尽天涯道路,也要把他紧紧追随。文君就这样,放弃了富裕的家庭,跟随穷书生走了。
相如家徒四壁,文君只得放下千尊小姐之身,当垆卖酒为生,相如亲作打杂。想那时,她卖酒来他陪伴,相携相守,只要在一起,不羡神来不慕仙,夫妻恩爱苦也甜。想那时,两人甘苦与共,该是快乐幸福的吧。
文君的小酒店就在临邛老家不远处,要面子的桌王孙,岂肯让女儿受委屈,让人说闲话?无奈之下,卓父只得认下相如这个女婿,分给小夫妻俩金银财产。
文君和相如初始的爱情故事,就像一个经典的传奇,惹得多少人唏嘘赞叹!一个古代的奇女子,美貌,诗才,勇气,让千百年之后的我,深感汗颜。
我初次读到他们的爱情故事时,并不知道结局如何。我原以为两人付出真心以后,会像童话中说的那样:“他们永远在一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但当我后来得知相如负心时,像掉进了三九寒冬的冰谷里,心一下子被击痛,全身彻骨的凉。我好困惑:两个人的爱情到底能走多远?有时,经历了千辛万苦,跨越了千山万水,苦苦地寻找着那个人,当找到了,拥有了,可怎么也没想到,最终还可能失去。
相爱时,每个人都以为手中握着满满的爱,就像上天撒下的滴滴甘霖,它永远滋润愉悦着我们的心。就这样两情相悦,每天看着对方,相依相守,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经历了爱的沧海桑田之后,相爱的人还是分了手。
原来,走过了才明白,相爱的人不一定牵手终老;走散了,才想起,最美的芳华,留在了过去。在逝去后的某一天,忽然回首忆梦痕,感觉,一花一草皆温存。可那又怎样?逝去的,永远回不来了。留下的,只是徒然的伤悲和彻悟。
人心,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感情,又是多么的脆弱!
不是说“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吗?不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吗?不是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吗?不是有“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的宏伟誓愿吗?
爱情遇到金钱、权势、职位的时候,变得多么轻!轻的就像陌上花,不经意间,就会被暴风雨摧折;轻的就像空中絮,不知不觉间,就会被微风吹散。
寻寻觅觅,苦苦追求之后,忽然疑惑:到哪里去找洗尽铅华的爱?
当卓文君得知相如纳妾时,心里作何感想?她的心一定破碎如沙粒,在骄阳下灼痛吧。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寸寸柔肠,盈盈粉泪,都化成了绕指缠心的痛。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难道婚姻真的埋葬了文君和相如传奇般的浪漫爱情?
与文君成婚以后,司马相如凭借着他的辞赋名扬天下,官运亨通,名利随之而来。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穷的叮当响的书生。他功成名就,在长安城被封为中郎将,翅膀硬了,名望有了,他忘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忘了曾经的爱意缱绻。那些算什么,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吧了。
他全忘了,要把它抛进汪洋大海,所以,他要休妻纳妾。
相如不好直说,他派人送信给文君,信的内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他把心思隐含在数字里,十三个数中,唯独少了一个“亿”(忆)字,无亿岂不是“无意”的暗示?聪明的文君哪能不懂?她读信后,泪流满面,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提笔给他回信,写下了一首《怨郎诗》。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真是千古才女!我读到这首诗时,不禁惊叹文君的非凡才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回环往复,愁肠百结。全诗两个部分从一到万,从万到一,紧紧照应相如信中十三个数字,把分别后望眼欲穿的相思、愁肠百转的无奈和意冷心寒的伤感孤寂之情,书写的淋漓尽致。而最后一句“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不仅是对相如负心的抱怨,更是对男权社会的有力控诉。
文君作这首诗时,该是怎样的肝肠寸断?曾经的琴声相悦,曾经抛弃千金之身离家出走,曾经的恩恩爱爱,曾经的殷殷艳艳,都成了夕阳下七彩的云朵,随风远逝了。只有冰凉的心在晚暮中瑟瑟地打颤。
有诗中说“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可谁能留住爱的良辰美景?谁又能为相思而不老?对于旧时代的男人,这点,是多么的难以做到!
都说痴心女子负心汉,当相如看到这首诗时作何感想呢?名门小姐和书生才子,演绎了一场千古浪漫的爱情传奇,可是他还是负了她。他的身边已另有新人。变质的爱情,就像焖过的臭豆腐,虽然有了别样的味道,但他已经不喜爱了。
如果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婚姻一帆风顺,也许被抛弃就不会那么痛心。但她毕竟为他付出太多。她伤心欲绝,对爱依然有一份痴念。
她心不甘啊!
但是,文君让我佩服的不只是她私奔的勇气和过人的才气,更难能可贵的是她面对失去时,转身而去的决绝。她的《白头吟》就是明证。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诗写得刚柔并重,既有白头偕老的柔情,也不乏拂袖转身的勇气。诗中,文君以白雪和皎月自喻其人格的纯净高洁。既然爱已不再,就让我们如沟水各奔东西。既然他要离她而去,她也决不悲悲戚戚的求他回心转意。一个浪漫激情的开头,一个华丽苍凉的转身,有多少柔情蜜意,又是多么的决绝!
她要的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执著美好爱情。
就像一首歌唱的:“浪漫如果变成了牵绊,我愿为你选择回到孤单,缠绵如果变成了锁链,抛开诺言……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
这样冰雪聪明而又坚强的女人,岂容与人共侍一夫?她只愿他是她一个人的。这样的女人,怎能不让相如折服?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司马相如看完文君的怨郎信,不禁惊叹妻子卓绝的才华,他羞愧万分。遥想昔日,相如抚琴,文君夜奔,贫贱夫妻,当泸卖酒,几多感慨,几多悔悟。从此他不再提休妻纳妾之事。
想来,文君真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子。她并没有像现今的有些女人,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做法,挽回男人的心,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诗才,留住了丈夫的爱。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
经历了爱的百转千回,风雨之后,终见彩虹。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以华美的姿势出场,以中途被弃而决绝,以携手终老而留下爱情的佳话。
女人一生如此,夫复何求?
但是文君的故事还是有几多遗恨,他的命运波折,几乎成了封建时代悲情女子的共同宿命。在那有钱有势就要娶三妻四妾的男权社会里,爱情不过是镜花水月,很少有男人能抵住美色的诱惑。文君为爱涅槃,最终让相如回头,结局算是不错的,然而,当她转身时,想到相如的负心,是否悔不该当初的执著和付出?
原来,经历了爱的沧海桑田之后,红尘中的男女都不能免俗,海誓山盟,惊天动地,寻死觅活,激情和浪漫之后,才发现,那都如飘在云雾里的烟花,转眼就不见了。尝过酸甜苦辣,
数不尽的悲欢,牵绊和遗憾后,还是要过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
原来,相爱到老,劳燕分飞,都是人生的常态。但,只要相爱过,幸福过,痛苦过,体验过,就是无悔的一生。
&历代女诗人的诗生活:唐婉
太重,似有泰山压顶之力;有一种情,太长,跨越了生死的大界。
唐婉,字蕙仙,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之女,自幼文静灵秀,善解人意,才华横溢。据说,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两家人看在眼里,有心成全这门婚事。两人成年后,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娶了心爱的表妹唐婉,了却了年少时的一段心事。
揭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婚后,两人如戏水的鸳鸯,相爱相守,诗词唱答,过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快乐日子。他们如流连花间的戏蝶,在欢爱的花海里自由翩跹,每天双飞双栖。陆母是个专横而有威严的女人,她看在眼里,怨在心上。自古婆媳多矛盾,有人认为,是两个女人在同抢一个男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妻子。母亲把儿子从小养大,当另一个女人嫁过来,势必争夺了儿子的爱。所以,不可避免的使婆媳之间不和。这说的不无道理。
婚后陆游和唐婉整日沉浸在温柔乡里,忘了富贵功名,忘了科举进官,这引起了陆母的强烈不满。陆母想让儿子发愤读书,光宗耀祖,哪能让儿子因贪欢而忘了功名?儿子是自己的,陆母心痛儿子,却把主要责任归咎为唐婉,她认为妻子就应该帮助鼓励丈夫多读诗书,不能只沉醉在夫妻情里。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了,再加上唐婉没给陆家生个一男半女,几重的不满累积起来,陆母遂命儿子休妻。
陆游和唐婉恩爱有加,哪肯休弃才情俱佳的妻子?可是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可他怎忍与妻分手?于是悄悄另筑爱巢安置唐婉,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温、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就这样,一双情爱悠悠的鸳鸯,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利活活拆散。
唐婉被休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这真是唐婉不幸中的幸运,从沈园之遇,赵士程的大度,到唐婉逝去后,赵士程的未娶,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爱恋唐婉。一个被休的再嫁之女,能遇到这样的男人,真是她的福分。如果没有沈园之遇,也许唐婉可以携手和他相爱相守到老,可是命运就是那么的无情。
阴差阳错,十年之后,唐婉还是遇到了陆游。
那是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唐婉和丈夫赵士程同游沈园,恰巧礼部会试失利后的陆游也到沈园游玩,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漫步流连于花间桥畔时,竟然遇到了日思夜想的陆游!
命运常常和我们开玩笑,就这么巧合,她低眉昂首间,日思夜想的那个人,忽然映入她的眼眸。英国诗人白朗宁说:“他忘了一眼,她对她回眸一笑,生命瞬间苏醒。”就是那不经意的一瞥,一切都不一样了。浮云旧事温柔,爱又一次苏醒。对于曾经拥有过刻骨爱恋的两个人,曾经的山河岁月,曾经的恩爱相欢,曾经相守的朝朝暮暮,都在眼前一一呈现。
蓦然回首时,发现,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依然在心里最深的地方,等待着,某一次的机缘。彼此遇上了,细心地捡拾着曾经的爱……
难道这是冥冥中上帝的安排吗?
可一切都无法改变了,他已为人夫,她已嫁作他人妇。在目光接触的刹那,多少的爱恨交织?多少的情缘未了?眼底又有多少的忧怨?千般情,万般恨,如滚滚的东江水,在心底汩汩滔滔,奔流不止。咫尺却如天涯。两个相爱的人就在彼此的面前,可是却像隔了千山万水,再也无法跨过去。
这使我想起了泰戈尔的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彼此,成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爱你的人儿来了,与你爱的人见面了,只有清凉的风儿吹着,只有孤独的云儿飘着。四目相对,无语话凄凉,这是多么唯美伤感的意境!
千年后,当我想像着他们在沈园相遇的一幕,有多少的感慨和无奈!这不就是人生吗?当经历爱的沧海桑田,尘埃落定之后,依然想着那个人,念年着那个人,想和他相见,想向他诉说别后的相思,可见到了又能怎样?
只能徒增伤感吧了!
日子依旧,风景依旧,而那个人再也不属于自己。回不去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于是,这次相遇,一下子点燃了陆游的诗情。他挥笔在沈园的墙上写下了《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万千的情爱幽恨,万千的伤感无奈,都凝聚在字字句句里,可谓字字泣血,句句含情。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道不尽的相思苦,诉不完的离恨天,谁之错?
诗人总是多情的种子,总想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心灵的怆痛。可这一写不要紧,却要了唐婉的命。陆游啊,你千不该万不该,把词题写在墙壁上!当你表达自己的幽恨离情时,是否想过,那字字句句,都如锋利的刀子,剜割在唐婉的心上啊!
时间飞转,又到了第二年春天,唐婉怀着重重的心事,再次来到沈园。她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看着柳色依依,迈着沉重脚步,当走到去年和陆游相见之地时,猛抬头,忽然瞥见墙上陆游题写的那首《钗头凤》。唐婉反复吟诵词作,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相亲相爱的情景,不由得心潮起伏,悲恸不已。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相思交织着悲苦,无奈交织着无助,放不下又心不甘。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随手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人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从这首和词,可以看出唐婉的确是个才女。
黄昏薄暮,雨送花落,独依栏杆,泪痕残留,几多的幽怨?今非昨日,病魂缠绕,怕人寻问,咽泪妆欢,几多的相思难寄?赵士程虽然是个体贴宽容的丈夫,给了她感情的慰藉,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士程无论多么爱他,都不可能走进她心的最深处。她把一份纯净执著的情,永远留给了陆游。
世情恶与人成各的痛苦折磨,现实和旧爱的矛盾,思念和愧疚的双重煎熬,终于使她心力疲惫,日臻憔悴,悒郁成疾,不久,她的香魂便化作一缕幽幽的凉风,飘然而去。
唐婉的难能可贵,在于她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子。她既又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无限怀念,对陆游的无限思念,但她对赵士程一定有愧疚之心,从她和词“瞒!瞒!瞒!”的无奈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
如果隔在现在,一些想得开的女子,一定认为唐婉改嫁赵士程是她的福气。陆游有什么好,不就会写诗填词吗?他软弱妥协,重功名富贵,而赵士程温厚宽容,大度重情,知书识礼,这样的好男人哪儿找去?和士程这样的男人一起过日子,该多么的踏实幸福!
赵士程爱唐婉丝毫不亚于陆游,但他偏偏走不进唐婉的心里。这是不是爱的悖论?
有些人的爱情之花,只能开放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芜。也正是因为一次,开的太盛大,释放出所有爱的激情后,再也无人替代。唐婉的爱就是这样。
写这篇文章的第二天上午,我看到了《小窗幽记》中的几句话:“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有一种感情,当不能爱,又不能怨时,只有一死,才能表达爱的刻骨铭心、千回百转。
那是一种刮骨疗伤似的的痛,那是烟花释放所有生命激情后的凄美,那是昙花一现时的决绝和冷艳。只有死,才能让一份难以明说的情,永生!
唐婉就这样去了,带着不舍和思念,带着幽恨和离情。但她的早逝,给陆游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痛。因为,陆游懂得,她是因他而去的。
有人说,爱的最高境界是焚心,是懂得。唐婉的心碎了,被情爱和思念烧焦了,她即使活着,也是行尸走肉了,所以,她只有一死。她去了,也带走了陆游的心,因为他是爱她,懂她的。
唐婉去世后,陆游春风得意,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但功名富贵如浮云,怎能抵得上一份幽居于心的难了的情?再多的诗词,再大的名利,两鬓如霜时,都淡如悠悠的春江水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离恨越长,思念越深。
死生离别两悠悠,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
七十五岁时,陆游告老还乡。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至垂暮之年。旧事如天远,沈园依旧在,那曾经的一幕幕,就像一个个特写镜头,在他的脑海里反复重现。春风迎袖,花红柳绿,夕阳晚暮之时,常常看到一个黑衣长衫的老者,在沈园的幽径上踽踽独行。解不开离恨情,诉不完相思曲,物是人非,只有一颗孤寂的心,如黄叶般在暮色中飘飘荡荡。
唐婉成了陆游心里抹不去的痛。
沈园里,那伤心欲绝的惊鸿一瞥,那哀怨的眼神、消瘦的容颜,那锦书难托的无奈,都如刀子般剜割着他的心。思念的潮水汩汩滔滔,无需点染,他愤然写下了几首沈园怀旧诗,其中最有名的是《沈园二首》:
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如果说《钗头凤》是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是在书写昔日的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那么这两首诗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
有一种爱,超越生死,跨越古今,以致千百年之后的人,再来感受时,仍会泫然泪落。在生命的极限处,爱在申诉自己的永恒价值。感天动地!
就在他告别人世的那一年,85岁的陆游,白发如银,步履蹒跚,手拄拐杖,重游沈园。他怀着满腔的情和怨,写下了最后一首悼念唐琬的《春游》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带着无限的爱恨,溘然长逝。
在唐婉离世后的漫长岁月里,陆游苦苦思念了55年。他们的爱情,就像那滚滚的长江水,淹没了两人,也感染了后世。
唐婉虽含恨早逝,但她以自己的温婉和才情,赢得了两个男人真实深刻的爱,她这一生短暂,也算值了。她像烟花般,拼劲了所有的生命之爱,璀璨的绽放之后,便是凄凄的凋落。留给陆游和后来人的,是无限的追思和惋惜。
千年来,沈园已成为唐婉和陆游凄美爱情的历史见证。但在那故事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一条条无形的鞭子,抽打着那个时代相爱的男女,孝道礼教,功名利禄,摧残了多少美好的爱情啊!
历代女诗人的诗生活:李季兰
“至高至明日月,至疏至亲夫妻”“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我是从这几句诗认识李季兰的。我欣赏季兰的才气,但我并不喜欢她这样的女人。
李季兰,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名冶,以字行,峡中人,女道士。《唐才子传》上说她:“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可见她是才貌双全的女子。我从史料中,没有查寻到有关她家事的记载,但能给她琴艺和诗书方面熏陶教育的,大概是个殷实之家吧。
大凡才女有两类,一类是睿智聪明、知书识礼、感情专一,恪守礼节和妇道,这类的才女流传千古,给历史留下的是美名和赞誉,像卓文君、唐婉和蔡文姬就属于这类;另一类才女自恃才高,娇宠放荡,行为不羁,给后人的留下的是不齿,李季兰应该属于这一类。
据说她六岁时,作《蔷薇诗》:“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同“嫁却”谐音。这两句诗,显示了季兰的文才,也流露出她思春的情怀。小不更事的女童竟然春心萌动,心绪纵横?她的父亲听了非常气恼的说:“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于是,季兰的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将她送入剡中玉真观出家,让她了却尘缘,静心修行。剡中就是今日的浙江嵊县一带,那里风景秀丽,物产丰饶,气候宜人。自东晋以来,这里就文风鼎盛,骚人名士辈出。
不知是后人杜撰,还是巧合,真是一语成谶!李季兰的一生,正应了“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10个字。
道观本是道士“修道养德”的地方。道教相信修道可以摆脱尘世的疾苦烦扰,达到生活安乐,这是一种精神修炼。因此道教徒把“修道”放在首位,从而追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不受外界干扰的心灵清净之境。道观所处之地大都是灵山秀水、空气清新、住所幽静,修道者在这样的环境修行,听风声鸟鸣,看日升日落,返璞归真,清心寡欲,时间长了,自然集天地灵气于一身,成就仙风道骨,益寿延年。
李季兰既然是道士,就该修道立德,受到道观里清规戒律的约束。可季兰竟然芳心未泯,心绪乱飞,这一飞不要紧,竟飞出了一世的风流,飞出了一生的孤独和坎坷。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李季兰在清幽的玉真观中已是二八芳龄,她出落的面似芙蓉,肌如凝脂,亭亭玉立,妩媚多姿,她在道观中每日练字、做诗、弹琴,全身自然飘逸出一种萧散的风神。就像词人张先笔下“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的女子,不仅貌美,还有一种飘若游云的神韵。这样的女子,招来一些观光游览的文人雅士,也就不足为奇了。
道观的观主,见李季兰多才多艺,也有心栽培她,为她提供吟诗写字的专门房间,叫她每日研习书法,吟诗作赋,苦练琴技。这样经过了几年的磨练,她在翰墨及音律上有了很高的造诣,她的才名也因此口口相传,成了远近有名的才女。玉真观也因她而人气大增,每天都有许多人前来游赏,想借游观一睹她的芳容,一些文人雅士们则想接近她,和她谈诗论道,切磋诗艺。
哪个少女不怀春呢?玉真观清幽的环境,道教无为的思想,岂能锁住一颗青春驿动的心?
李季兰像三月初露的桃花,绽放自己的美丽,彰显过人的才气。相反,她的心并没有脱离凡尘俗世,她向往着外面的花花世界,想像尘世中的女人一样,享受男人的温暖和爱抚。
就是她这些不该有的念头,使她成为几个男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也给她的人生蒙上了几许污点。
闯入她生命中的男人比较有名气的有刘长卿、朱放、陆羽、皎然。这几个人在《唐才子传》里都有记载,可见李季兰在当时的知名度,是多么高了。
清幽的玉真观囚禁了李季兰的身体,却锁不住她的心,她长期的缩在玉真观中任芳华虚度,实在太不甘心。她要展露自己的才华,而结交名士则是促她成名的最佳途径。
在一天天寂寞难耐的等待中,她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男人终于来了。他就是隐居在剡溪、镜湖间,“排青紫之念,结庐云卧,钓水樵山”的朱放。才女遇名士,如他乡遇故知似的相悦相知。想来,季兰第一次见到朱放时,眼波流转间,一定有无限的爱意涟涟,深情款款,是一见倾心吧。试想,她等了16年,她爱的激情,一下子被眼前那个风神散朗的男人点燃,那种春心的浮荡是多么的热烈!
朱放也一定被她燃烧如火的爱所激荡,沉醉,忘了归路。
两人一见如故后,经常在一起谈诗论道,临流高歌,登山揽胜,赋诗抒怀,度过了一段十分快乐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一份游离世俗之外的爱,像海边的沙粒不知不觉间,从指缝里悄悄的溜走了。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告别。季兰的第一次爱短暂如烟花,美丽的绽放之后,便是寂寂的凄凉。相爱一场,两人还是分了手,于是,只得靠鸿雁传书,来倾诉相思之苦。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更何况季兰已品尝到了相爱相思的苦涩,于是她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很自然的从笔底下流出: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这首诗借月写分别后的相思之情,自然真纯,没有斧凿之痕。真实的感情,应该如山间溪流,自然叮咚的流淌,想来季兰的情思该是如此吧。
相思似满月,夜夜减清辉。那无声的月啊,静静的倾泻一地,夜夜在减着清泠的光华。只有一个多情的女子,在清凉的山风中,寂寞的独坐着,簇拥满怀的月光。
爱一个人是没有错的,思念是美好的,但是,才情万种的季兰啊,你忘了道士的身份!惹火烧身的,也只能是自己了。
和季兰临别时,朱放也写下一首赠李季兰的诗: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分离之时,也是断肠之时,可是肠断后,他却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只有季兰孤独的心,在道观的晚风中,无语问斜阳,独自话凄凉。
她一天天等待着朱放的归来,和她重修就好,欢爱依旧,和他游山玩水,诗词唱答,但远方的朱放忙于官场事务,无暇来剡中看望昔日的美丽情人。她望穿秋水,等不见良人的归来,只得发出“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的怨叹。
在季兰寂寞的等待中,另一个男人又闯入了她的生活,抚慰了她寂寞的感情。他就是江南有名的“茶仙”陆羽。陆羽不仅精通茶道,同时也饱读经书,是个博学多才的世外高人。《唐才子传》上说陆羽:“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从中可以看出,陆羽是个饱读诗书,喜爱游山玩水,性情非常的雅士。
陆羽在龙盖寺中研习茶道,诵诗著书,闲情雅致中,也渴慕异性知己的青睐。清寂的日子,他的感情渴望有一份寄托。这时李季兰的才名隐约传入他的耳中,他很想目睹她的芳容,领略她的才气。于是,他主动到玉真观里,探访了李季兰。想来,两人初次相遇,陆羽以清秀的气质,洒然的风度,随和非凡的谈吐,给季兰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才使他取代了朱放的在季兰心目中的位置。
此后,两人经常私下交往,对坐饮茶,围炉煮雪,谈诗论道。这样,日久生情,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最终深化为互诉衷肠、心心相依的情侣。季兰本是一颗多情的种子,她哪管什么道观的清规戒律,就像现在思想前卫的女青年,该享乐时就享乐,青春不挥霍,过期就作废。女人的花样年华可是短暂的,就像五月的红草莓,鲜亮诱人,可转眼就发霉变质了。所以,季兰需要男人的爱抚,需要有人抚慰她一颗寂寞难耐的心。
陆羽对季兰还是不错的。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迁到燕子湖畔调养,陆羽闻讯后,急忙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李季兰对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答谢: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病时相逢,季兰欲语泪先流,那娇弱的病态,那美人脸上的点点泪痕,一下子牵动了陆羽的心。他和她必究有鱼水之欢,所以他要尽一个情人知己的责任。“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陆羽用诗酒温暖着病中的季兰,给了她心灵的慰藉。
可见季兰和陆羽是心灵相通的密友、知己、情人,像季兰这样的女子,和他交往的男性不再少数,有的为她的色,有的为她的才,有的两者兼而有之,而她和陆羽该是两情相悦,心心相吸吧。一个道士经常游走在男人的世界里,能得到一人的真心,季兰该珍惜才是,可她偏偏不知好歹,又移情别恋起来。这个男人就是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
《唐才子传》记载,皎然,“俗姓谢,宋灵运之十世孙也。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可见,他和陆羽相交深厚。皎然善写文章,常到龙盖寺找陆羽谈诗,有段时间却总找不到陆羽,于是写下了《寻陆羽不遇》一诗:
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迁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陆羽每天早出晚归,到山中去与季兰幽会。究竟到山中去作什么呢?经皎然的一再盘问,陆羽才道出是往玉真观探访李季兰去了。从陆羽的口中,皎然得知季兰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所以,出于猎奇心里,她也想见见季兰。后经陆羽介绍,皎然也成了李季兰的诗友,常常是三人围坐,相互诗词酬答。
可季兰毕竟是个多情的女子,在和皎然多次的交往中,她被他出色的诗才,淡然的心境,深深吸引,于是常以目传情,暗送秋波,皎然却是修炼成性、心如止水、不为女色所动的僧人,他就像《西游记》中意志坚定的唐僧,抵制了美色的诱惑,保持了一份干净的节操,这更让季兰敬佩不已。面对季兰的挑逗,皎然曾写下一首《答李季兰》诗表达自己的心意: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对皎然的沉定之性,李季兰慨叹:“禅心已如沾泥絮,不随东风任意飞。”因而对皎然愈加尊敬,两人仍然是好朋友。读到这首诗时,我也不禁为皎然这样的僧人竖起了大拇指。面对送到手的美色而不上钩,真是个极品男人!
季兰啊季兰,你千不该万不该,见一个爱一个,天下有才有德的好男人多的是,哪能一见就生情呢?这不成了滥情了吗?不是说,好女不嫁二男吗?不是有些女人,为了心爱的男人守身如玉吗?而你呢?你是否懂得,谁游戏了感情,谁就要受到感情的惩罚!
所以,季兰的心灵注定是寂寞的。
据说,季兰和唐代有名的诗人刘长卿也有交往。史料上留下的是他们之间的“黄段子”:季兰经常和一些文人名士在乌程开元寺聚会,吟诗作赋。有一次,刘长卿也在场,他知道刘长卿患有阴重之疾,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疝气,于是,他引用陶渊明一首《饮酒诗》中的一句“山气日夕佳(“山气”同“疝气”谐音)。”刘长卿听后应声说:“众鸟欣有託。”在坐的都大笑不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季兰是个肆无忌惮、非常放荡的女子。
虽然说唐代是个非常开放的时代,但是季兰在大众面前,竟然开着那样的荤段子,使千年之后的我实在不能接受。我还是比较喜欢那种沉静内敛、不夸饰不张扬的女子。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时候,我们女性应有的自尊、自重、自爱等传统美德,都是不能丢的。
季兰的多情没有错,但她的爱给了那么多的男人,这样的女人怎能得到男人的心呢?再加上她身为道士的特殊身份,孤守一生是必然的。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又是多么的渴望获得一份真情真爱,像一个正常的女人一样,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男人和孩子,但她却不能够。当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情感的风雨后,她对这份真情真爱就更加的渴慕。
她流传下来的诗篇中,写寂寞相思最为深刻感人,那是她情的凝结,那是她心的诉说。
她的一首七律《感头》诗,书写了她独居观中的寂寞相思之情: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
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暮雨朝云,人来雁去;玉枕泪下,孤灯不眠;明月有情,顾盼流转,寂寞相思。此心难表,此情难寄。此情此景,读来让人泪下。
有人认为这是李季兰对爱情渴慕而写出的一首诗,我觉得不妥,这首诗像是在怀人。一个“忆”字,“寂寞复相思”的倾诉,流露了季兰那种寂寞的情怀,相思的苦涩。
清静的道观,锁住了季兰美好的青春年华,却锁不住她一颗悠悠的芳心。在无人的暗夜,她独对青灯长卷,在月明之时,她携琴独上高楼。一个又一个男人,从她的生命中来了,又走了,如一个个匆匆的过客,在她的情感码头小憩之后,便转眼没了踪迹。薄情寡义的男人啊,你可知季兰的心,是多么的消瘦?
多少相思的怨怼?多少无奈的回忆?多少断肠的离愁?都化作了点点行行的诗章。
一场寂寞凭谁诉?枉叫人梦断瑶台曲。于是,一首《相思怨》从她的心里汩汩而出: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这样的句子是让我过目不忘的。第一次在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里读到了这首诗,一下子记住了道观里的那个黄冠波带的青衣女子——,李季兰。
有时候,一句话让人记住一个才女,一篇诗文让人喜爱上了她的书。
相思是古今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人描写相思的诗句不在少数。“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这两句写相思之情的诗,丝毫不亚于“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
李季兰的情诗中,平白如话又道出深刻感情体验的当属于《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大唐盛世,诗才辈出,我认为,单凭这首诗,就可以确立李季兰在唐代诗坛的一习之地。读了以后,感觉朴素天成,余味不尽,真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由远近东西、清溪日月,聚焦为亲疏夫妻。从宇宙八荒、自然幻化的绚烂风景,体悟男女情爱的美好凄凉变化,选景精美,情理兼备。二十四个字,朴实无华,无任何雕饰,但却凝聚成一把利剑,将夫妻情爱深深的刺穿,将爱情由盛及衰的花开花落,书写殆尽,道破了人生情感的真相,酷烈,决绝,永远。
没有深刻的情爱体验,是绝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写到这首诗时,我想到了元代贯云石一首《红绣鞋》的曲子:
挨着靠着云窗同做,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为足,情为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瞧,爱的浓烈时,挨着靠着,偎着抱着,交颈缠足,化骨升仙,还不够,还在数着愁着,嫌夜如梭。如果再有一更天,该多好?
两个人,相好时,欢会愁日短,共枕拥梦长。哪管它红尘纷扰?哪管它天晴雨雪?哪管它功名富贵?两个人,都是彼此新鲜天地里的新鲜人,在一起时,人间一天,胜过瑶池千年,只觉得,心里明晃晃的,都是他,都是她。
但是爱又是脆弱的,曾经海誓山盟,同生共死,可是转眼反目成仇,不共戴天。离了散了,爱,如天上的云,飘远了。即使遇见了,却形同陌路。
这首诗,是季兰饱经人生和情感忧患后的无奈苍凉之叹,是曾经沧海后的心泪泣诉。钟惺《名媛诗归》评此诗:“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清黄周星《唐诗快》中又说:“六字出自男人之口,则为薄幸无情,出自妇人之口,则为防微虑患,大抵从老成历练中来,可谓惕然戒惧”。季兰的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夫妻共同的情感体验,也是对封建社会不平等、不和谐的夫妻关系的有力批判。
我个人认为,在李季兰留存下来的16首诗里,《八至》最好,其次是《相思怨》。
此外,她的写相思愁怨比较好的还有:
《寄朱放》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悦。
《春闺怨》
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
但《唐诗鉴赏辞典》里却收录了她的一首《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馀。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
这首诗是写寄给一位做校书郎的“七兄”的。诗的开头写百无聊赖的心境,接下来借景抒情,最后巧用典故,被诗家评论为“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由于季兰活动范围广,交往的男士多,所以她也写了一些送别诗,如下面的两首借景抒情,写送别时的离情别恨,也算作送别诗中的优秀之作。
《送韩揆之江西》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这些诗,足已奠定季兰在中国诗坛才女的地位。有了才,也就成了名人。李季兰性格开放,爱好交友,常参加一些诗酒会,即席赋诗,大展才华,出尽了风头。所以,李季兰的诗名越传越远,活动范围也已不限于剡中,而远涉广陵(现在的扬州)。最后,她的大名竟传到了长安唐玄宗的那里。
史载:“天宝间,玄宗闻其诗才,诏赴阙,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
唐玄宗读了她的诗,顿生爱才之心,于是,一纸诏书让她进京一见。可以想见,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季兰一个道姑竟能想如此殊荣,她心中该是何等的喜悦?从后人“不以迟暮,亦一俊媪”的评论中,可知此时的季兰虽徐娘半老,但还是风韵犹存的。
在她西上长安前,留下一首《留别友人》诗: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
此次进京,季兰已经40多岁,芳容不再,只能对镜自伤。想来,季兰一定是悲喜参半的,如果早二十年,正是青春花季时,她见到了唐玄宗,又会如何呢?她也许做如是想。可是,岁月悠悠,人生不可重回。
据说,季兰到长安后,爆发了“安史之乱”,战乱中,李季兰不知去向。
“自古美人如名将,人间不许见白头”。晚年的李季兰生活是十分孤苦的,人老色衰,门前冷落,在声声的哀叹中苦度时日。再也没有文人雅士来和他吟诗作对、煮雪饮茶。长夜孤灯,漫漫难挨,晚境凄凉中,诉说她生命最后的孤苦。
她早该料到会有这一天,但她偏偏要放纵,要展现自己。我不知道,这是季兰的聪明,还是愚蠢?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男权社会里,一个道士即使有冲天的才气,又能怎样?
最后,李季兰死得非常凄惨。关于她的死,唐人赵元一的《奉天录》中有记载:
“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诗,言多悖逆,故阙而不录。皇帝再克京师,召季兰而责之曰:'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曰: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
这里所说的是唐德宗年间,叛臣朱泚篡位,立国号大秦。而李季兰却给伪帝朱沘献诗称贺,李季兰的“悖逆”行为触怒了德宗,德宗责斥她一点思念明君的感情都没有,于是盛怒之下,命人将李季兰乱棍打死。
就这样,当年颠倒众生的丽妹,演绎了一生的风流,最终却成了乱棍下凄惨的女鬼。
李季兰的一生是多情风流的一生,也是可悲可叹的一生。可以用李后主的两句词来概括:“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一个道士,万千的风情,万千的愁绪,她的心,人间竟然没有一处可以安放?
她像一个戏子,企图上演华美的人生,可浮华的演绎后,只得以凄凉而收场,这到底是季兰的错,还是那个万恶社会的罪过?
季兰虽有才情,但纵观她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她是失败的,这主要有三:她没有认清自己道士的身份,没有保持一颗清静无为的心;她感情不专,太滥情,这在今天也是要遭到惩罚的;她没有认清世事,没有确定正确的人生走向。
写到这里,我在想:假如李季兰隐居在玉真观里,惟知素琴横月,吟诗研道,短笛吟风,该会有怎样的结果?该会修炼出怎样的仙风道骨?
《菜根潭》里说:“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物,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
最后,我想把这几句话送给千年前的道士李季兰,也送给所有的女人们。万物各异,世事有常,只要有一颗超越世俗的眼光、淡定从容的心境,我们就可以宠辱不惊,闲庭信步,活出真我来。
历代女诗人的诗生活:薛涛
清代文学家涨潮在《幽梦影》里说:“红裙不必通文,但须得趣。”而薛涛既有诗才,又很识趣,这样的女人,我焉能不爱?只可惜,她的爱情是一片苍茫的荒原,花开暗淡。
巴蜀之地,灵山秀水,人杰地灵。当黄娥、卓文君和花蕊夫人的故事,在蜀中广泛流传的时候,成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才女,她就是薛涛。
上天的眷顾给了才女朱颜玉貌,给了她过人的才气,却剥夺了她的幸福。家世衰落,命运多舛,沦落为妓为道,这是封建时代才女共同的宿命。薛涛也逃不掉这个宿命。
薛郧是一名京都小吏,历经了安史之乱,他亲眼目睹了长安城兵戈相见、血流遍地、妻离子散的悲惨场面,繁华的背后,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血腥杀戮。所以,战乱后,他举家迁居偏远的成都,希望远离京城那惊涛骇浪之地,过上平静如水的日子。
社会依然动荡,流亡蜀中成都的薛郧与妻子裴氏,天天在担惊受怕中度日。不久,裴氏生下一女,薛郧斟酌再三,为女儿取名为“涛”,字“洪度”。
社会的不安,使薛郧看透了世事,他对官场已十分厌倦,所以,大多闲居在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女儿身上,认真的调教女儿,教她熟读诗书。聪明灵秀的薛涛不仅过目成诵,还不时语出惊人,让父亲喜爱有加。据说,薛涛很小的时候就显出过人的天赋,八岁就能知晓音律,能吟诗作赋。
《名媛诗归》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薛郧坐在院子中,指着井边的一颗梧桐树,他吟出前两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父说完后,叫薛涛接续下面的两句,小薛涛看着高大的梧桐树,应声答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其父听后,愀然良久。栖息在树枝上,迎来送往,这随口而出的两句话,似乎预示着她一生寄人篱下、动荡不幸的命运。
人生无常,悲喜交集。就在薛涛沉浸在父亲的关爱中,一天天长大,诗才大增的时候,她的父亲却撒手人寰了。这对于一个14岁的少女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这意味着她依靠的坚实的大树倒下了,她真的要成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的风尘女子。薛涛与母亲裴氏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她欲哭无泪,欲言不能,无奈之下,她只得依凭自已过人的美貌及精诗文、通音律的才情,开始在欢乐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从而被迫沦为“乐妓”。
想来,薛涛是多么的不甘!如果不是被生活所逼,谁愿意走上这条屈辱的不归路?
薛涛十六岁时,已闻名遐迩。唐德宗时,朝廷拜中书令韦皋为剑南节度使,统辖西南。韦皋是一位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他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还是官宦之后,就把她召到府中侍宴赋诗,娱乐众客。在帅府,韦皋一见到眉清目秀的薛涛,顿生喜爱之情,为了一试她的才气,遂命她即席赋诗。薛涛从容不迫,稍稍沉思后,题下了“谒巫山庙”一诗: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这首七言律诗,有景有情,有历史典故,流露出凄婉惆怅之感。薛涛诗成后,韦皋拿过来一看,不禁惊叹:“真乃才女也!”从此后,爱才的韦皋对薛涛恩爱有加,帅府中每有盛宴,韦皋必定召薛涛前来侍宴赋诗,薛涛成了帅府的常客。
韦皋幕府人才济济,出入之人多是著名将相。薛涛经常在帅府里迎来送往,无需炒作,她的艳名便在成都广泛传遍开来。她成了蜀中交际场中的重要人物。
薛涛和许多达官贵人接触久了,学会了察言观色,说话做事很有分寸,再加上聪慧明理,与幕僚们诗酒唱和,锦心绣口,赢得了幕僚们声声的赞美声。许多人都想一睹她的芳容,领略她的诗才,所以,韦皋家里经常宾客盈门。韦皋更是对她欣赏不尽,他认为让她当应酬的诗妓,有些委屈了她,于是,想方设法提携她。
韦皋经过深思后,决定奏报朝廷,请求让薛涛担任校书郎官职,无奈府中护军进言:“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以一妓女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这段话中,“妓女”的称呼,“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的言辞,可以看出在世人的眼里,薛涛地位是多么的卑贱!
不管薛涛有何德何能,她终究是个诗妓,她逃不掉这个宿命。不像现在,一些女明星被包养后,一夜成名,有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于是聚光灯天天照着,其实,光鲜的背后,也有着辛酸史。所以,她们最怕的就是艳史被曝光。
薛涛要是搁在现在,也是红的发紫的文坛女星吧。
就这样,韦皋给薛涛申报女校书的事就搁置下来了。虽然报请校书一职未成,但在韦皋的心目中,薛涛早已是不折不扣的女校书了,她的“女校书”之名也不胫而走。王建曾有《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王建在这首诗里,给以薛涛很高的评价。
薛涛在韦皋的宠爱下,过了一段少女不识愁滋味,流连诗酒歌会的快乐生活。她甚至介入幕府的政事,何光远《鉴戒录》卷十记载:“应衔命使者每届蜀,求见涛者甚众,而涛性亦狂逸,不顾嫌疑,所遗金帛,往往上纳。”这事引起韦皋的恼怒,在贞元五年将薛涛罚赴松州。
这小女子也真够胆大的,给点阳光就灿烂,你岂能插手韦皋的政事?你难道忘了是谁碰红的?难道忘了自己的身份?无论你多么的受恩宠,你毕竟是个妓啊!
松州是西川的边陲之地,人烟稀少,景色荒凉。薛涛在那儿触景伤情,把边塞荒漠之景和自己内心的幽怨结合起来,写下了《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和《罚赴边上韦相公》两首诗。为进一步诉说委曲,薛涛又写了《十离诗》,差人送给了韦皋,诗云: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犬离主》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笔离手》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马离厩》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鹦鹉离笼》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燕离巢》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珠离掌》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鱼离池》
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
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鹰离鞲》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竹离亭》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
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镜离台》
这十首诗是用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来比自己,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只因为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名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瑕、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所以引起主人的不快而厌弃,实在是咎由自取,无可辨白!
《十离诗》不仅显现了薛涛过人的才情,也表现了她的聪明。她知道玩的过火了,所以,要通过忏悔来向韦皋赎罪。不管怎么着,她还是纠结他心头的结,聪明灵秀的薛涛岂能不知?韦皋读诗后,深受感动,回想起她的种种好来,很快就将她召回成都,对她宠爱如初。
韦皋对薛涛的确有知遇之恩,他恩宠她,她也依恋他,但她懂得,自己毕竟是供人玩赏的花瓶。
献诗获释后,薛涛回到成都,逐渐成熟起来。不久,她脱去乐籍,退居在浣花溪边。那里景色优美,她经常身着红衣,流连于花间溪畔。没有了帅府娱乐赋诗的热闹,她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观野花,吸夜露,过着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人的生活。她很满足。这段时间,薛涛游历了荣州等地,自然山水点燃了她的诗情,她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纪行之作,表达沉醉自然的喜悦。
隐居浣花溪畔的日子里,薛涛用毛笔或毛刷把小纸涂上红色的鸡冠花、荷花及不知名的红花,将花瓣捣成泥再加清水,从红花中得到染料,涂在纸上,制成静美的红色小彩笺,“薛涛笺”从此流传开来。红色使人喜悦兴奋,也象征了她对正常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渴望。她常在笺上写诗作赋,应酬贤杰。薛涛发明的薛涛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表明她是个多么有情趣的女子!
永贞元年,韦皋去世。继任的十镇节度使中,有段文昌、李德裕等五镇倾慕薛涛的才华,与她有诗书往来,过从甚密,当时著名的诗人王建、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都与薛涛唱和。人到中年的薛涛依然过着“门前车马半诸侯”的交游生活。
薛涛交往的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和禅师道流,像春风一样来又走,但缘分依然不肯在她的身上停留。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薛涛,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在青春如花的年龄里,她很想折下属于她的那一朵爱情之花,然而,乐妓的污名,就像长在脸上的斑点,永远无法消除。她只得站在爱情的河岸苦苦的观望,等待着爱情的那一枝花开。然而,她有的只是对爱情的渴慕,却终未成正果。于是,她只得在声声叹里,编织爱情梦想,用诗歌填补感情世界的空白。
喜爱她的男人有的是,但谁愿意和一个有污点的女人在一起生活呢?
四十岁那年,她生命中第一次真正的爱情姗姗来迟。
元和四年春天,三十岁的监察御史元稹,奉朝命出使蜀地,在司空严绶的撮合下,薛涛在梓州结识了任东川监察御史的元稹。据说,两人一见面,薛涛走笔作《四友赞》,赞砚、笔、墨、纸云:“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元稹见后,大为惊服。
也许是薛涛更为主动吧,毕竟她已是不惑之人,并且比元稹大了十岁。我想,一定是薛涛那种逼人的气韵和过人的才气,迷倒了元稹这个风流才子。40岁的女人,美在气韵,美在风骨,美在才情。虽然薛涛已徐娘半老,但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满腹的才华积淀而成的气韵,一定是鲜活生动的。
脱离乐籍后,薛涛一直在寻觅知音,在她交往的土大夫文人中,有些人与她的关系不同寻常,像郑资州、李郎中与薛涛都有过感情纠葛。但让她如此痴迷的还是第一次,她陷入感情的漩涡里不能自拔,于是轻易的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元稹。
瞧,这首《池上双凫》诗写得多么充满柔情蜜意: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相爱时,两人朝暮共守,双栖双飞,有多少温柔缱绻。永结同心的美好愿望,奏响心灵的恋曲。相爱时,即使40岁的人,也像清纯青涩的小女子,依然爱欲如火,有着灼人的热度。
多情公子元稹领略爱的旖旎风光后,深为薛涛那深挚的情意而沉醉,他也提笔赋诗,记下了他们的情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
薛涛虽然曾沦落为乐妓,但她卖诗不买身,这次,她对元稹是动真格的了。“细腻风光我独知”,多情的元稹可有了炫耀的资本。
一年后,元镇因得罪宦官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两人洒泪而别,薛涛写下《赠远二首》,情意真挚。其实,薛涛并没有留住元稹的心,从此元稹再也没有回来。
有些男人就像馋猫,总喜欢有味道的风情女人,等咬上几口,尝到了女人的滋味,就会到处炫耀,说出自己的快感,把女人的冶艳与风情当作在别人面前调笑的谈资。而吃不到葡萄的只能嫌“葡萄”酸,望洋兴叹,张大着嘴,谗言欲滴。
经常在公共场合露面、风情万种的女人,虽是男人眼中的尤物,但也只是稍纵即逝的风景而已。好多在情场上百战不殆的男人,午夜梦醒时轻唤的名字,不是交际场中轻歌曼舞、游刃有余的女子,而是在生活的一角,懂得何时为男人擦拭泪水,给他嘘寒问暖、端茶送水的素面女子。
所以,薛涛只是元稹感情路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被无情的抛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当我第一次读到元稹这首诗时,真是莫名的感动,但当我写薛涛的故事,深入了解了元稹的情史,我立即对他嗤之以鼻。
请看下面的记录:
贞元十六年元稹与崔莺莺恋爱,旋即弃之。
贞元十九年元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季女韦丛。
元和四年元稹识涛。七月,稹妻韦丛卒。
元和六年元稹在江陵贬所纳妾安仙嫔。(安氏之前还有个越妓刘采春)。
元和十年五月元稹续娶裴淑。
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什么“别后相思隔烟水,葛蒲花发五云高”(《寄赠薛涛》),都是自欺欺人的屁话。对于见一个爱一个的男人,有多少真情可以相信?
大才子胡兰成口口声声说,他从不曾拿爱玲和别人比,意即爱玲在他心目中是唯一的,可仅两年时间,他就辜负了她,还厚颜无耻的写下了《今生今世》(我不否认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把他的情史,一一道来。
看来,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一定准确;文品和人品,在有些人的身上并不统一。元稹这个感情大骗子,用她的《离思》诗欺骗了读者,让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他哪里想到,他负心的背后,是薛涛朝思暮想的泪滴。薛涛沉醉在那段短暂爱情的回忆中,日日想念着那个走远的人儿,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淤积于心,于是“锦江春望词”四首从她的心中汩汩流出:
其一: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其二:揽革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其三: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其四: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花开花落,鸟儿哀鸣,薛涛从春盼到夏,从秋盼到冬,她望穿秋水般的双眸里,有多少的期待和哀怨?可是佳期渺渺,再也不见那个心爱的人儿!
不思量,自难忘,惟有泪千行。在无数个难眠的暗夜,在好梦惊醒后的黎明,她叹息愁思盈,独自相思,黯然落泪。
离梦纵有千里长,无奈君心万里遥。人心是多么的难测?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写到这里时,我突然双眼潮湿。这是才女薛涛苦苦追寻四十年,爱情无寄的心泪诉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她半生的妩媚风流后,一颗空濛的心却如漂泊天涯的不系之舟,总也找不到情感停靠的码头。女人半生如此,是多么的可悲!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同花说相思”,我读懂了她心中的怨情和无奈的相思。
世事难料,爱了伤了,痛了累了,近了远了,疲惫不堪了,也终于看穿了。原来,有一种爱情,叫有始无终。
于薛涛这样的女人而言,撕去情爱的外衣,露出真实的皮肉,她看到的是血淋淋的教训:她不过是男人手中的一个玩偶。所以华丽的出场后,便是苍凉的转身。
我喜欢这样的女人,是因为她洞察世态人情的聪明的眼光。就像张爱玲,用心爱过之后,46岁就关闭了感情的闸门,一心投身文学创作中。一个用心爱过生活过的女人,一个世事洞明的极品女人,留给后人的是永远的怅叹和怀念。
爱情来了,爱得轰轰烈烈;爱情走了,没有纠缠;留下的,是尊严。我佩服的是薛涛感情受伤后,转身而去的冷冽决绝。
世事沧桑,欢乐艳情场中,一切都是虚空,聪明识趣的薛涛,从此退隐,遁入道门。她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制作精致的粉红小笺,在青灯古佛中,研读诗书,慢慢皓首,孤独的老去。65岁时,一代才女在忧愁寂寞中闭上了双眼。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并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至此,“女校书”真正成了薛涛的别名。
后人为了纪念风尘才女薛涛,在万里桥畔的锦江边筑有望江楼,楼下不远处有著名的“薛涛井”。井旁有两句诗题写薛涛的清婉小像:独坐黄昏谁作伴?怎教红粉不成灰。
写到这两句时,我止不住的流泪。感情淤积,如芒在心,无言表白,只是无声的落泪,落泪……
跨越了千年,心灵的契合瞬间抵达。我读懂了薛涛的美丽与哀愁,读懂了她的无奈与凄婉,读懂了她内心深处的冶艳与孤绝。
薛涛无疑是妩媚聪明的,可是封建时代的俗世风尘遮掩了她的才名,但才华卓绝的女子,后人终有定论。如今,薛涛井,薛涛墓,都成了供游人观赏的历史古迹,四川省还成立了薛涛研究会,这些都说明,她在历史上地位之重要。
然而望江楼上的另一副楹联,不仅概括了薛涛繁华寂寞的一生,而且把她的诗才与大诗人杜甫相提并论,可算是对她孤魂的一点安慰: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批把,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一生坎坷、情爱无依的薛涛,若地下有知,也该欣然微笑了吧。
历代女诗人的诗生活:鱼玄机
那个多情、泼辣的女子,正是才女——鱼玄机。
鱼玄机,字幼薇,一字蕙兰,长安人。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她才华横溢,美貌多情,与著名女诗人李冶、薛涛齐名。皇甫枚所作《三水小牍》,对她的才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全唐诗》存其诗1卷。
她生于长安城郊一位落拓士人之家,鱼父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小幼薇在父亲的栽培下,五岁便能背诵数百首诗章,七岁开始学习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诗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成为人人称道的“诗童”。
这样的才女,若在现代,身后一定有许多的粉丝追着,有媒体炒着,可是她毕竟生不逢时啊!
鱼幼薇一生有过许多男人,但对她影响较大的有三个男人,一个是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一个是她的丈夫李亿,还有一个是致使她丧命的乐师陈韪。
三个男人给了她三种人生:一个和她多有诗词唱和,成就了她的诗才;一个激发了她的诗情,使她看破红尘,堕落为荡妇;还有一个,导致她成了杀人犯。
对幼薇帮助很大的男人是温庭筠。从许多她和温庭筠的酬和之作中可以看出这点。有关她和温庭筠的相识,后人有许多想像。其中,流传最多的是下面初相见的故事。
那时,她还是个聪慧伶俐的孩童,但才名早已远播四方。鱼幼薇的才华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字飞卿)的关注。于是,爱才惜才的温庭筠慕名前去鱼家探访。一个春天的上午,温飞卿在长安附近的一个低矮阴暗的鱼家小院里,见到了活泼灵秀、肌肤纤白的小幼薇。飞卿立即眼亮心惊,喜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小姑娘。她想一试她的才气,于是以“江边柳”三字为题,让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没想到,十来岁的幼薇略加思索,便飞快地在一张花笺上写下《赋得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翠色连岸,柳烟远楼,影铺水面,花落人头,这是美丽迷蒙的江边烟柳图。后面的四句由上面的写景,转入书写不幸的际遇和心中的愁情。这首诗写的曲折有致,是写景抒情的上乘之作。这样的诗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有着爱才之心的温飞卿叹服。他反复的吟咏着,大加赞赏:“好!写的好!不愧为一个小才女!”
鱼幼薇与温庭筠第一次相见时,她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子,而他则是大她许多的中年郎。他对玄机的聪明睿智非常欣赏,有心想栽培她。从此温飞卿便经常出入鱼家,悉心教授幼薇诗词歌赋,成为这位“诗童”的老师和朋友。
这可能是后人为了彰显玄机的才气,有意杜撰的故事。幼薇确实写过一首《赋得江边柳》的诗,但不是作于她第一次见到飞卿时,应该是在她被李亿抛弃之后。
一个没有经过世事的小姑娘,是不可能发出“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的人生感叹的。如果没有相思相忆,又怎会有“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的愁苦感受呢?况且,在古代,“柳”与“留”谐音,多与送别、愁思有关。像“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这些诗句中的“柳”,都与离愁别恨有关。
由此推测,这首诗作于初见温庭筠是不可靠的。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有几句话:“人有邂逅相逢,慕其风貌,与通一语,不料其能诗者:已而以诗见投,则相得益甚。”有时,人与人的相逢,一个眼神,就定格了斯人的美好形象,无需言语,就会有相见恨晚之感。而飞卿面前的小才女竟然出口成章。这不能不让她喜爱非常。之后,幼薇和飞卿有诗书往来,两个人十分投缘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想来,飞卿和幼薇该是忘年之交了。
温飞卿性情爽直,喜欢过纵情放浪、无拘无束的生活,对权贵不满,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也是很坎坷的。于是,他常在那些歌妓和道士中游走,多和她们有酬唱之作,他的花间词也多写妇女生活,表现闺怨、歌妓、道士、戍妇的爱情和相思,体现对女性心理的体察和关注。他的词绮丽浓郁,感情率直,开了“词为艳科”的先例。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词名家的人,可以想见他对鱼玄机是产生很大影响的。他们之间的交往,不见正史,但两人多有酬和之作。由此可以看出,两人交往是比较频繁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的。
才子见才女,一定有怜才之心;才女遇才子,也一定心旗摇荡。随着时光的流转,小才女已出落成一个玉树临风的美人。他仕途很不得志,而她也人生无寄,两颗如飘萍的心,相互吸引,但终没有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人生有相聚就有离别,恰是离别点燃了幼薇的诗情。据说,幼薇14岁那年,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温庭筠写了一首诗《晚坐寄友人》,鱼幼微作《冬夜寄温飞卿》相和。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长夜孤灯,寒衾冰冷,木叶潇潇,残月西沉,此情此景,幼薇的心里有着多少的凄楚和幽怨?“盛衰空见本来心”“暮雀啾啾空绕林”,这样的心思,心明如镜的飞卿哪能不懂?但是他的可贵在于爱才而不贪色,他对玄机赏识,但依然保持着师生、好友、父女的关系。飞卿这样的男人在那个时代真是凤毛麟角,让我佩服。
有的论者说,飞卿面貌奇丑,时人称之“温钟馗”,再加上年龄相差悬殊,自惭形秽,温庭筠虽然对鱼幼薇十分怜爱,但又不敢再向前跨越一步。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爱色的男人,即使他是个懒蛤蟆,也是想尝到“天鹅肉”的。更何况飞卿是名满京城的大才子?送到手的美女,哪有不要之理?关键是人品和操守。
后来幼薇又作了一首《寄飞卿》诉说心曲,但温庭筠不为所动,依然和她保持着友好的师生朋友之情。假如飞卿是那贪色之途,也许幼薇早已成了伴他左右的温夫人。
幼薇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是李忆。
15岁时,幼薇与江陵名门之后李亿初识于长安。李亿来京,是出任因祖荫而荣获的左补阕官职,那时,玄机的才名已远播长安。他倾慕幼薇的才华,前去拜访,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不久,李亿用一顶花轿把玄机迎进了家门。
写到这里时,突然想起纳兰若容的两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初相见时,多好?她是临水照花人,他是翩翩公子哥,相爱相知,欣喜恋恋。只可惜男人的情太薄,轻如纸,一阵微风就把它吹散了。
婚后,幼薇和她的李郎情意甚笃,爱意缱绻,出双入对,过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恩爱日子。可是好景不长,幼薇的幸福很快就被李亿的正妻裴氏掐段。裴氏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她岂能容忍幼薇和自己的丈夫相亲相爱?于是,她三天两头的虐待幼薇,并找丈夫闹事。由于裴家的势力遍布京城,惧内的李亿无奈之下,只得把玄机送往长安附近的咸宜观。
就这样,走投无路的幼薇成了一名道士。进入咸宜观后,她改名为“鱼玄机”。在观里,她每天面对青灯古佛,想念着李亿,虽然李亿偶而也来看她,但远水总解不了近渴。她在一天天的等待中,消瘦了容颜。后来,从别人的口中得知,她朝思暮想的李亿已偕娇妻出京,远赴扬州任官去了。听后,玄机如遭五雷轰顶,心碎裂如沙。从此她看破红尘,及时行乐,对爱情不再幻想,走上了一条放荡不羁的人生之路。
玄机啊,你虽才情满腹,却参不透爱情的“玄机”!你怎不懂?你只是李郎心湖里一滴小小的水珠,不经意就化为水泡,飞散了。而你对李郎用情太深,却当了真!
这是男人的负心,也是女人的不幸啊!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情还在,而往事,却飘远了。
被李亿抛弃后,玄机依然想着念着那个心爱的李亿,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像“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隔汉江寄子安》)“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寄子安》“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情书》)“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春情寄子安》)等诗句,都抒发了对李亿的相思相恋之情。
那无尽的相思啊,恰如那滚滚滔滔的长江水,日夜东流,没有停歇之时。于是,一首《江陵愁望寄子安》自然的从她的心中涌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虽然以水喻情,古诗里早已有之,但我依然喜爱这两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好的诗句,一定是经过岁月的磨洗,光华不凋的。这两句诗不只是鱼玄机寄给子安的,也是所有经历了相爱相思苦痛的人共同的心灵体验。
但在她的所有怨情诗里,我最喜爱的是《赠邻女》(一作寄李亿员外):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这两句诗是玄机曾经沧海后,无奈的心灵怨叹。我读到这两句诗时,只觉得,字字如血染的红豆,颗颗滴着怨泣的泪珠。这岂止是玄机的怨叹,也是许多被男人辜负的女人共同的怨叹啊!
女人的一生,以爱情为贵;而世间最难得到的,是那真正的“有心郎”啊!
正像张爱玲在小说《红玫瑰和白玫瑰》里所写的那样:“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致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有时,女人只是男人手里的一朵花,男人喜爱的时候,就玩赏一阵子;讨厌的时候,就把她随意扔掉。而女人爱男人,往往倾注了一生的情,一世的爱。
有些女人经历的人生的坎坷和岁月的磨砺后,把苦涩的汁液,酿成铸造心灵芳香的美酒,从而变成浑身散发出灼灼光华的天使;有些女人遭遇不幸和苦难后,却破罐子破摔,自甘沉沦,堕落成魔鬼。
鱼玄机属于后者。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两句诗是鱼玄机人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她是一个秀外慧中、痴情万缕的贤淑才女;此后,她看破了人间真情,纵情极欲,变成了一个放荡冶艳的女人。她大胆的在咸宜观贴出“鱼玄机诗文候教”的告示,艳帜高张的招牌,引来了许多文人雅士和放荡公子,他们纷纷前往咸宜观拜访鱼玄机,谈诗论道,闲谈调笑。什么情呀,爱呀,统统见鬼去吧,玄机要活出她的妩媚、风流。
从此,她成了一个荡妇。
这样,多好!喜爱谁,就留宿观中,尽鱼水之欢;看不顺眼了,就一脚把他踢出门外。她自由自在,招蜂引蝶,宾朋满座,她可以放声大笑,也可以醉倒人怀。鱼玄机的生动、鲜活、泼辣、才华,迷倒了整个长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听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欲世界的女皇。
鱼玄机在咸宜观中陆续收养了几个贫家幼女,作为她的侍女,她开始过一种悠游闲荡的生活。曾和鱼玄机交游的文士有:李郢、温庭筠、李近仁、李骘等。随着交往人数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她结交了一个叫陈韪的乐师,就是这个人导致了她的死。鱼玄机身边有一位美丽的女婢,名叫绿翘。一次鱼玄机外出回到观中,发现她的男友陈韪与绿翘有染,玄机气急败坏的鞭打绿翘,竟将其活活打死。人命关天,事情败露后,玄机被处死。
就这样,一代才女走完了她短短24年的生命旅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遗憾和悲戚。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一个封建时代的才女,演绎了一生的才情和风流后,最终却成为一个杀人案!这是命运的捉弄,还是那个社会的罪恶?
但是作为才女,玄机又是多么的心不甘啊!《唐才子传》里记载了一件事:一日,她到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玄机见了羡慕不已。待他们题完后,她也满怀感慨地题下一首七绝:
云峰满目放春情,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瞧,这首诗写的多么大气!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前两句气势雄浑,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纵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男子一争高低,只有无奈空羡。
可见,玄机的放荡和堕落,是对那个社会的抱负和无奈的反抗。
有关玄机最后的归宿,还有一种说法,说她后来获救出狱后,改名虞有贤或鱼又玄。从此隐居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地区)苦读诗书。我真的希望,经历了人生大是大非后的鱼玄机能悟透人生的真谛,做一个心灵超脱的女子。
鱼玄机,因才气而名满京城,渴望爱情而嫁作他人妇,短暂的婚姻之后,是身心的放荡和本真的失却,最后走上了不归路。她的一生,多情放荡,怨叹悲愁,这难道都是才情惹的祸?
鱼玄机的坎坷爱情和人生经历,给了我们一定的启迪:
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只是童话,现实永远比童话更残酷。才也吧,德也吧,多数女人只能在人生舞台的幕后,独自私语,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喝彩,悲伤地上演着自己的独角戏。光鲜的背后,是无语的凄凉,无人能懂。
女人,经历了人生的丽日风雨,在繁复的美丽和曲折的悲欢之后,悠然醒转,如梦方觉。无论幸福,还是苦涩,我们都要努力的前行。
历代女诗人的诗生活:苏若兰
仅以一幅绣制织锦《璇玑图》流传于世,孤篇横绝;回文诗的集大成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就是魏晋三才女之一的苏若兰。
东晋时代,北方被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占据,他们之间相互攻伐,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战争连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恰在这纷争的战火中,武功县苏道质秀才的家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苏秀才夫妻俩虽不甚满意,但看着襁褓中女儿俊美可人的小脸,他们还是面露喜色。苏秀才思虑再三,给女儿起名为“惠”,字“若兰”,他希望女儿长大后具有兰心慧质,像空谷幽兰那样暗香怡人。
父母看着女儿聪明灵秀,于是认真教她识字习文,教她弹琴作画。不曾想,小若兰聪明异常,一教就会,过目不忘。十来岁时,先秦诗歌,汉魏乐府,她无不通晓。每有亲戚上门,或者朋友来访,都想一试若兰的才学,若兰总是对答如流,博得亲友的一片喝彩声。
若兰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她肤如凝脂,面若桃花,目如秋波,举止娴雅。腹有诗书气自华,若兰在诗书乐画的熏陶下,不仅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那种先天的资质和后天的修炼集于一身而形成的独特气质,使邻里的女孩子们黯然失色。
那时的妇女喜欢纺纱织锦,若兰每看着母亲和周围的妇女拿着纱线,在织机上织锦时,她就站在旁边观看。每当母亲完成一件花样新鲜、色彩鲜艳的织锦时,若兰就会拿过来,左瞅右瞧,好不喜爱。于是,习诗作画劳累之后,她就会静静的坐下来,学习刺绣织锦。没想到,两年之后,织锦技术大长。
若兰生于乱世,却不为屋外纷飞的战火所扰,她沉醉于诗词歌赋之中,在诗词中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她制作丝线,并把自己的诗绣在织锦上,绣成五彩缤纷的颜色。她的诗文辞句清雅,情感浓郁,表达方式往往玄秘莫测,因此很少有知音能欣赏。再加上她不善与人交往,这便形成了一种自怨自艾、孤芳自赏的心态,恰恰就象一株空谷中的幽兰。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很快,若兰到了婚嫁的年龄,许多富贵之家的公子,听说若兰的才名,都纷纷托人到苏家的门上求婚,但若兰不是等闲之辈,很少能看上那些碌碌无为之人。在千挑万选中,她选中了右将军窦真之孙窦滔。窦滔出身于将门之家,他风神秀伟,精通经史,能文能武,时论高下。
才子佳人两相配,成就一段好姻缘。婚后,夫妻恩爱,感情笃厚。
窦滔武艺超群,很有谋略,受到秦王符坚的赏识,被封为秦州刺史,若兰也随夫到秦州。不久,苻坚令窦滔为前部先锋攻打东晋,因连年作战,民不聊生,窦滔已厌恶战乱,反对符坚进攻东晋,借故不从。苻坚认为窦滔对他不忠,有“谋反之嫌”。于是,一怒之下,将窦滔革职发配到流沙(今甘肃敦煌一带)服役。
一对幸福恩爱的鸳鸯沉醉在新婚的快乐中,还没有醒来,很快就要被生生拆散。千里姻缘一线牵,为何新婚刚过就要分离?若兰满心忧戚,泪流成河,不忍离别又不得不别。她在池塘边送别丈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万千的思维涌上心头,前路漫漫,等待丈夫的将是什么?他们的婚姻又将经受着怎样的考验?她又将如何熬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于是,一首诗从她的心底涌出:
银箭昔日穿红线,何故今朝断丝弦?
送君池边千秋泪,漠漠流沙几时还?
千障山,路迢迢,黄沙万里遥。此次分别后,夫君几时才能回来啊?
窦滔很体贴妻子,他安慰若兰说:“阳春飞鸟戏鱼时,边关壮士自回还。”春光明媚,鱼儿戏水之时,我自会回来,你切莫为我担心哭泣。说完,他深情的看着妻子,为她擦去泪水。
若兰送别丈夫,情意绵绵,依依不舍,她慢慢的往前走着,总想多送丈夫一程。送到扶风城北门外时,必须分手了。瑟瑟的秋风吹打在身上,顿生寒意,一只孤雁悲鸣着向南飞去,若兰和丈夫站在古道上,都不禁流下了悲伤的泪水。面对满目萧条的景色,若兰情不自禁的吟出了一首诗:
瑟瑟秋风孤雁鸣,古道西望泪湿巾;
野日惨惨照荒草,佳音不知几度春。
万物萧瑟,荒草连天,野日惨惨,良人将去,此景怎不让人伤悲?不知何时才能得到丈夫的佳音,也许再见时,已过了几度春秋。
窦涛也不忍离开爱妻,她再次安慰若兰:“秋去冬尽春日暖,自有鸿雁送佳音。”分别自有鸿雁传书,等待冬尽春来的时候,就会有鸿雁送去佳音。你切莫为我担心,在家好好照顾自己。
窦滔沿着茫茫的丝绸古道走了。若兰日日独守空房,长吁短叹,静候丈夫的佳音。她望穿秋水的双眸里,满是幽怨和愁思。静夜无眠,独对孤灯,她用诗歌编织自己对丈夫的思念。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
几多月圆月缺,几度花开花落,若兰在煎熬中苦度时日,黯然落泪。她思念丈夫,把一首首诗织在锦缎上,寄给远方的良人。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还能收到窦滔的回信,可是日子一长,竟然音书寥寥。莫非丈夫变了心?莫非他另有新欢?还是……?她不敢往下想。她真想插上一双翅膀,飞到夫君的身边,和他一起分担生活的风霜雨雪。
可是千山万水,路途迢遥,到哪里去寻夫呢?
夜阑人静之时,她悲愁满怀,忧心忡忡,独自坐在空堂上,思念远人,她抚琴寄怀,琴声悠悠,弹着心中的悲歌: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
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这首诗描述了满怀悲思的人儿,独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抚琴,琴声时而呜咽如泉,时而激越如风,相思愁怨,心潮翻卷涨落。
谁曾想,若兰日日思君时,窦滔的身边却有了新欢赵阳台。这赵阳台不仅婀娜多姿,妩媚风情,而且能歌善舞,善解人意,窦滔初一见到阳台,就走了神,失了魂。所以,她深得窦滔宠爱。
明知相思苦,偏要苦相思。正在若兰苦苦相思之时,窦滔却用新人取代旧人。想来,男人大都是花心大萝卜,即使沦落潦倒,变为阶下囚,也还是不改本性,要打野食,尝野味。
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人啊,有时真犯贱。
正在若兰日日思君君未归的时候,时局又发生了变化。
东晋孝武帝太元三(378)年二月,秦王苻坚率兵10万,大举侵晋,并攻克东晋属地襄阳。不久,征南大将军苻洛发动内乱,领兵进逼西安。局势很危急,秦王苻坚考虑再三,认为窦滔很有才略,于是把他从流放地敦煌召回,重新起用窦滔,拜他为安南将军,镇守襄阳。
在到襄阳赴任之前,窦滔先回了趟秦州,他要见一见若兰和家人。窦滔未经家人和若兰的同意,擅自纳妾,自知理亏,所以,他不敢明目张胆的把赵阳台带回家,他先把阳台安置在另一处住地。他到了家,和若兰恩爱如初,诉不完的心曲,化不开的浓情。但窦滔又惦记着阳台,所以,隔三差五的留宿阳台处。时间稍长,若兰有所察觉,就暗中跟踪。终于在一个月白风清之夜,将两人捉了个正着。
按理说,古时男人纳妾是正常之事,若兰不该多管,但窦滔这样做,也确实让她着恼。试想:若兰饱受相思的煎熬,朝也盼,晚也盼,盼着他回来,没想到他竟然带回了一个新欢,这让若兰心里如何能平衡呢?所以,若兰怒火中烧。她不理睬丈夫,并捶打赵阳台。她经常到阳台处,恶语重伤,企图赶走阳台。阳台得到窦滔的恩宠,她岂肯离开?
窦滔认为若兰气量太小,也渐渐疏远了她。若兰重又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赵阳台被若兰所妒,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他经常在窦滔的面前告若兰的状。她专挑若兰的短处,在窦滔的面前进谗言,毁谤若兰。窦滔更加气愤,致使他和若兰疏离反目。若兰是正妻,窦滔虽然对她有成见,但也还是考虑影响的,所以,他去镇守襄阳时,邀若兰同往。当时,若兰只有21岁,正在和窦滔怄气,一口回绝了丈夫。窦滔只得携赵阳台到襄阳赴任,这也正中阳台的下怀。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一日夫妻百日恩,窦滔毕竟给了她美好的爱情,和她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新婚时光。所以,窦滔走后,若兰一人独守空房,日子长了,她感到寂寞难耐。同时,她也在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做的有点过火了。襄阳正在打仗,夫君的安危如何?赵阳台能对他体贴入微吗?她心忧如焚,又开始了寂寞的相思。
她盼着郎君能寄来锦书报平安,可是上次一别,杳无信息。若兰还想向以前那样给窦滔写信,寄托心中的情思,可她又很要面子,怕赵阳台耻笑。所以,一次次,她拿起的笔又放下了。她不由得后悔当初的任性和负气了。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她这颗心啊,郎君知道吗?
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只精巧的小茶壶,发现茶壶上有“可以清心也”五个字,她玩着玩着,忽然发现这五个字不论从那个字开始读,都能读出一句颇有意趣的话。她灵感的火花顿时被点燃,她设想可以利用这种巧妙的文字排列,来构成一些奇特的诗。
她想啊想,日不能食,夜不能寐。她要创作一幅惊世之作。
经过几个月的酝酿构思,她的心中终于有了一个诗系图谱。她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曲表达出来。于是,她坐下来,自己亲手纺纱,并把纱线染成五彩的颜色,然后把自己构思好的诗织进锦缎。
巧手织金线,根根都凝情。织机声声,声声都是她的离愁和思念。
她在长宽都是八寸的锦缎上,不停的织,共织出八百四十一个字,分成二十九行排列,每行也恰是二十九字,每个字纵横对齐。这些文字五彩相间,上下左右反复都成章句,里面藏着几千首不同体裁的诗,诗意多为倾诉她的思念之情。若兰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副图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当然,它也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象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
若兰不知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织出了这幅千古流传的旷世诗锦。一天晚上,当织完最后一根丝线时,她竟扒在织机上泪流满面。因为只有她知道,自己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那诗锦上又凝聚了她多少的幽怨。
她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哎——
一架织机,一盏孤灯,一弯瘦影。点点滴滴,在诗词章句里,吟咏成殇。日子寒凉,寂寥生疼。唧唧复唧唧,朝朝又暮暮。泪落,行行复行行。
一窗心事,有谁能懂?
“璇玑图”织好后,若兰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不解其意,文武精通的窦滔捧着“璇玑图”,左看右看,反复琢磨。看着这些徘徊宛转、纵横自成诗章的锦缎,他玩味十多天,当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时,不觉潸然泪下,并惊叹若兰卓绝的才情。旁人询问那锦缎是什么意思,窦滔意味深长地说:“非我佳人,莫之能解。”
这是一个寂寞深情的妻子对郎君无限的思念,不是自家的人,怎能读懂呢?
璇玑图中的诗如诉如怨,悱恻幽怨,一往情深,令人为之动荣;诗意多为倾诉若兰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织者的悲欢忧乐,相思怨怼,忠愤好恶,跃然纸上。读之,伤感处催人泪下,愉快处使人破涕而笑,真可谓妙手天成,奇思妙想,巧夺天工。据说,窦滔读后,深受感动,于是毅然遣走宠伎赵阳台,并派遣一批人马,把苏蕙接到了襄阳。自此,夫妻和好如初,恩爱有加,窦滔也跟着苏蕙学习诗词,两人常常一同流连于诗词的海洋中。后来窦滔战死沙场,归葬于扶风故土,若兰为情所守,终未改嫁。
苏蕙的“璇玑图”轰动了那个混乱的时代,上至朝堂,下至乡野,凡识文断字之人,都争相传抄,试着解读,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璇玑图”流传到后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伤透了脑筋,他们推敲琢磨,试图以解析出诗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才华。
争强好胜的女皇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宋代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3752首。明代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他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得五言、六言、七言诗4206首。当代著名学者李实先生,在他的《回文璇玑图》一书中,总结历代破译奥秘和规律,已成功破译出诗句一万四千余首,增添了新的文坛佳话。
没有标点的“璇玑图”全文排列如下(读时须排列成横竖各二十九行的方阵):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挑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兖衣想华饰容郎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粲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旗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冰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妤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尝远叹永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叹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奇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粲殊文德离忠体一违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与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祗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若兰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织就了这幅旷世杰作。而后来的人苦苦研磨,耗尽一生的心血,竟然不能完全读懂。这除了他对丈夫的一腔深情外,也绝少不了她的绝世才情。
下面是几首从“璇玑图”中整理出来的诗: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
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旧妇”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对于远方的夫君,她依然怀着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
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可回读的五言诗,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倒转来读,则表现得更加激扬蓬勃,感人至深。
谗佞奸凶,害我忠贞。
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这里又对那位夺她夫君的赵阳台进行了痛斥,喻她为“谗佞”。苏若兰之所以被丈夫抛在长安,全因了那位赵阳台谗媚进言,恃宠邀情,若兰怎不对她愤恨至极。
这些文字组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爱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