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背景音乐沈阳旅游广告时的背景音乐

天气预报: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旅游
发展总体规划(年)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沈阳市人民政府
&&&&&&&&&&&&&&&&&&&&&&&&&&&&&&&&&&&&&&&&&&&&&&&&&&&&&&&&&&&&&&&&&&&&&&&& 日
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15—2020年)
沈阳市旅游局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沈阳市市域全境,规划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兼顾沈阳经济区“1+7”城市群(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
第2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年至2020年。规划分为三期:第一期为2015年至2016年,第二期为2017年至2018年,第三期为2019年至2020年。
第3条&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引领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指导沈阳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是促进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生态文明、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的旅游专项规划,是培育旅游业成为沈阳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及市民幸福事业的重要指南。
第4条&规划原则
秉承融合发展、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区域统筹、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原则,统筹规划,全面提升,力争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第5条&规划依据
(一)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旅行社管理条例》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GB/T&《旅游规划通则》(2003)
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2003)
GB/T&《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
GB/T《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2010)
GB《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HJ/T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三)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
《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
《国务院关于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102号)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年)》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辽宁省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强省意见》(辽政发〔2001〕18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意见》(辽政发〔2011〕2号)
《关于加快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辽政办发〔2013〕43号)
《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沈阳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2014—2017年》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
《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
《沈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沈阳市太原街地区综合提升规划》
《蒲河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
《浑河两岸综合提升改造规划》
《沈阳市辽河干流生态带恢复规划》
《盛京皇城规划设计》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二章&综合分析
第6条&发展背景
宏观战略背景。一方面,宏观产业形势助推沈阳旅游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9.8%,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1%,创造了10540.8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占全部就业岗位的3.6%。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以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化发展初级阶段,旅游休闲正在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刚性需求。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2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1.07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36.1亿人次。另一方面,“4+2”国家战略部署为沈阳旅游明确新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先后提出了&“美丽中国”、“文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四大国家战略和奋斗目标,指引新时期沈阳旅游的发展要向生态、文化、综合改革、新型城镇的宏观方向迈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两大国家战略为沈阳明确了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新方向。
区域发展背景。“1+7”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对沈阳旅游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沈阳经济区共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国家A级景区149家,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旅游区域一体化应率先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导。沈阳应以旅游为桥梁、纽带,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挑起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大梁。
城市发展背景。从城市空间格局来看,沈阳积极拓展和优化发展空间,由集聚老城向拓展新城发展,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等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城际连接带新城新市镇建设全面启动。从城市产业体系来看,沈阳将努力形成以新型工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从区域中心地位来看,沈阳是东北中心城市,在2014年全国各大城市GDP排名中位居第18位,副省级城市GDP排名第10位。随着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推进,沈阳的区域中心地位得到更多强化。
最新政策指引。近五年来,我国连续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法律与政策,日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自驾车房车营地、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方向,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意志与国家战略。辽宁省颁布《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国家级优先开发区域中包括沈阳市域9个区域,旅游需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带动作用助力沈阳城市发展。沈阳市政府出台《沈阳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为此,沈阳市先后颁布了《沈阳市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2014—017)》《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支持。
第7条&资源分析
沈阳旅游资源单体总量共903&处,数量庞大,类型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类型上占绝对主导优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圈层分布、近河靠城”的特征。
在旅游新视角下重新审视资源,沈阳旅游形成了传统资源与新兴资源融合的格局。拥有以历史人文为主体的传统旅游资源,包括:以“一宫两陵”世界文化遗产、张氏帅府和“九一八事变”发生地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创造新中国工业史上162个“第一”和工业遗存为代表的工业文明,以豪爽淳朴的地域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关东民俗。同时具有综合城市功能衍生的商贸流通、节庆会展、生态休闲、时尚文化、体育研学等新兴旅游资源。
沈阳与周边城市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集聚效应、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工业文明优势。沈阳需突出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功能的主体地位,通过与沈阳经济区及其他周边城市的资源互补、品牌共建、线路串联等措施,催生旅游联动效应,借助区域合力支撑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发挥创新示范和龙头效应,引领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旅游走向国际。
从东三省区域旅游的角度来看,沈阳旅游资源在工业文明、历史文化上特色突出,旅游产品可差异开发。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背靠经济总量最大的辽宁省,旅游产业实力最强,临近日韩,可为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客源基础。同时沈阳的气候环境更为宜居宜游,有利于树立主客共享的旅游环境。
沈阳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是:发挥中心城市综合优势,推动社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加强传统资源整合,组合开发复合型产品;创新遗产活化手段,推动文化资源向产品转化;打破行政体制划分,促进旅游资源价值利用。
第8条&市场分析
国内外旅游市场分析。2014年,沈阳市接待国内外游客830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9万人次。沈阳旅游市场总量可观,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名第8位,相比武汉、成都、广州等副省级城市还有很大差距。
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大,是沈阳市旅游的主体市场。客源以辽宁省内近距离市场为主,辐射范围有限;短途过路游客多,以观光游为主要目的,但商务会议客流较大;消费水平高,餐饮、购物支出占比大,休闲需求强;自助休闲、智慧出行将成为主流,自驾车旅游成为重要旅游方式。
入境市场起步晚、发展基数小、人均消费低。近年来沈阳接待入境游客增长迅速。客源以韩日为主,辐射东北亚,港澳台市场潜力凸显;入境游客综合停留时间较短,游客大多以短期的商务游客与周边观光客为主。
明确旅游市场定位。国内市场定位是:激活基础市场——沈阳本地、沈阳经济区“1+7”城市群、辽宁省内等为近程基础市场。开发重要市场——以东北、内蒙古、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内的大城市为中程重要市场。拓展机会市场——国内其他地区(以国内西北、西南等远程市场为主)。入境市场定位是:巩固主体市场——东北亚、港澳台。开发潜力市场——俄罗斯、东南亚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拓展机会市场——欧、美、澳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根据细分市场确定市场策略,重点针对环渤海特别是北京市场,开发家庭亲子娱乐体验类产品、休闲度假游和历史文化体验游,强化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性,注重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强化商务旅游专项市场,围绕会议中心、酒店集聚区建设城市休闲片区,以便捷渠道连接景区景点,通过针对性营销激活其休闲需求。
第9条&发展基础
城市产业基础。城市综合竞争力强,2014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8位。服务业发展潜力大,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45.5%,旅游业对其贡献度较高。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中心,东北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
旅游业基础。2014年沈阳旅游总收入1065.6亿元,在东北各市排名均为第一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均为第八位。旅游景区多但不精,全市共有旅游景区150多个,其中国家级景区65家,景区收入以门票为主。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及新业态旅游特色产品逐渐形成。旅游要素总体规模不强,特色不突出。城市品牌知名度高,受工业形象遮蔽,旅游品牌弱。
成功经验。“一宫两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沈阳拥有了世界级旅游名片;最高纬度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北方都市形象;卧龙湖、蒲河、浑河的生态治理,提升了旅游休闲环境;第十二届全运会的衍生效应,推进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制约因素。一是品牌不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象认知度不高,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不鲜明。缺乏旅游品牌项目、品牌产品、品牌商品引领,旅游核心吸引力不足。二是产品不精。历史文化、工业文明、关东民俗等优势资源未能形成精品旅游项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欠缺。休闲度假设施缺乏精致设计、合理布局和先进管理。三是合力不强。区域中心城市的旅游集散功能不突出。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机制初步形成,旅游资源缺乏整合,旅游产品同质化突出,整体品牌形象不强。四是企业弱小。旅游综合竞争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旅行社经营实力、旅游饭店服务水平、特色景区规模、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旅游宣传营销投入与城市发展需要不符。五是融合不够。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生态建设成果尚未全部真正转化为现实旅游产品。六是体制不顺。体制机制的弊端没有彻底解决,重点旅游资源大多隶属于各级行政部门,部分旅游单位“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制,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章&&总体思路
第10条&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旅游观,着眼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全面融合、体制创新、龙头引领、区域联动”战略,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先发展历史文化、工业文明、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体育健身旅游,把城市综合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增强旅游产业的驱动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打造“传奇盛京,福运沈阳”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
第11条&总体定位
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
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以清前文化和工业文明为根基,以民国历史和关东民俗为特色,以重要区位和交通便利为支撑,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优化旅游环境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发挥东北枢纽城市地位的作用,实现沈阳旅游业对东北亚旅游市场的辐射和聚合,将沈阳建设成为旅游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城市和东北亚旅游目的地、东北亚旅游集散地。
第12条&形象定位
传奇盛京&福运沈阳
第13条&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打造具有东北亚地区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树立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形象。构建国际化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或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培育国际知名的旅游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发挥传统品牌文化优势,培育旅游演艺、旅游商品、特色餐饮品牌。到2020年,旅游发展排名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比2014年翻一番,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确保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超过80万人,旅游成为幸福导向型的民生产业,旅游对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提高沈阳旅游的性价比,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和人均消费,保持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游客满意度排名前列。
整合优化阶段(年):优化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重点推进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启动龙头项目的前期工作;推出城市旅游品牌形象。2016年,实现游客接待量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00亿元。整合沈阳经济区旅游资源,组建旅游企业联盟、旅游服务中心。
重点突破阶段(年):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初步形成2个龙头项目,新增一个5A级旅游景区,促进国有景区向市场化运营转型;加强城市综合功能和旅游优势资源融合,重点发展文化、工业和都市旅游产品,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发展智慧旅游,树立全国知名旅游城市形象。2018年,实现游客接待量1.2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800亿元。开通沈阳经济区旅游环线,开发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全面提质阶段(年):建设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结合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果,全面提升旅游国际化品质。建成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大型旅游项目,培育一批能够影响东北亚的大型旅游企业。提高旅游产业效益,达到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水平。到2020年,实现游客接待量1.6亿人次以上,其中过夜入境旅游者1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其中外汇收入16亿美元。形成沈阳经济区旅游产品开发、宣传营销、服务标准一体化格局。
第14条&发展战略
龙头引领战略:培育支撑沈阳旅游定位和旅游主题的龙头项目、龙头景区和龙头旅游片区。重点打造盛京皇城、传奇梦工厂、中央艺术公园、福运四季四大龙头,起到引爆市场的作用,形成人气集聚,带动全市系列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将“传奇盛京,福运沈阳”树立为全国领先、世界知名旅游品牌。
区域联动战略:加强内外旅游联动,强化区域合力和沈阳旅游龙头地位。充分发挥沈阳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优势,加大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组建沈阳经济区旅游产业联盟,整合远郊区县、沈阳经济区其他城市优势资源,通过浑河、蒲河、辽河三条休闲水廊和交通路网形成区域联动和互补,促进广域市场集聚,将沈阳市建设成为区域旅游母港。
全面融合战略: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统筹功能,推进旅游业与工业、商贸业、农业等产业融合,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互动;与中心城市建设融合,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性吸引,实现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共享;与东北文化的快乐内核融合,构建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的旅游标签;与城市生态建设融合,结合生态公园、生态廊道建设,提升城市旅游品质品位。
体制创新战略:从旅游项目、景区、城市旅游片区的发展动力机制出发,对经营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提升旅游市场化水平,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落实为重点旅游项目配给相应的土地、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塑造更加健康的旅游产业综合环境,加快精品资源向精品产品转化。
第四章&规划布局
第15条&沈阳经济区旅游发展格局
沈阳经济区基本形成以沈阳都市旅游为核心的“三圈三轴”总体格局。
“三圈”:环城游憩圈承接中心城市功能外溢;近程旅游圈以城乡休闲为特色;远程旅游圈以度假体验为重点。
“三轴”:哈大高铁轴、丹阜高速轴、京沈沈吉高速轴,沿轴线布局旅游项目和集散设施,促进区域旅游良性互动。推动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
表4-1&沈阳经济区旅游格局一览表
距中心车程时间
环城游憩圈
沈阳市沈北新区、浑南区、苏家屯区、于洪区
产业活力,山水宜居
40分钟以内
近程旅游圈
沈阳新民市
北方泉都,沈西花园
沈阳辽中县
万顷湿地,水韵辽中
满韵清风,沈抚同城
神奇山水洞,生态本溪城&
快乐之都,北方水城
故都龙兴地,山水度假城
山泉之城,佛玉之都
远程旅游圈
沈阳法库县
白鹤之乡,飞翔法库
沈阳康平县
辽宁第一湖,中国锶享城
东藏阜新,绿色阜新
温泉海岸,百年商埠
红色海岸,锦绣之州
湿地海岸,生态盘锦
哈大高铁轴
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
综合旅游交通发达,大型旅游城市沿线分布
丹阜高速轴
彰武-新民-沈阳-本溪
辐射丹东、内蒙古满洲里两大口岸的联动轴线
京沈、沈吉高速轴
抚顺-沈阳-盘锦发展轴
生态旅游、滨海旅游特色突出
注※:锦州市、盘锦市不属沈阳经济区,因临近沈阳市,故列入总体规划发展格局。
第16条&沈阳市旅游空间结构
全市按照“一核、三区、三道、五廊”(1335)架构发展。
都市旅游核心:包含沈河区、和平区、皇姑区、大东区、铁西区东部、浑南区西部、沈北新区南部。应发挥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优势,围绕重点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与商业、文化、工业、会展等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氛围浓郁、工业特色鲜明、旅游服务功能齐备的都市旅游核心区。具体划分为三大板块:都市文化旅游板块(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西部、皇姑区南部),以清前历史、民国历史、抗战历史旅游为核心特色,兼顾宗教、民俗、时尚旅游;都市工业旅游板块(铁西区、大东区东部、皇姑区北部、沈北新区南部),以工业遗产游为重点,同时发展企业旅游、创意文化旅游;都市休闲旅游板块(浑南区西部),以现代城市生活体验为特色,重点发展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和城市生态公园。
环城游憩区:包含沈北新区、浑南区东部、苏家屯区、于洪区、铁西区西部。承接城市中心功能和市场外溢,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生态休闲、乡村体验、温泉养生为主,发展主题公园、动漫创意等新业态。沈北新区整合方特欢乐世界、辽河湿地、蒲河、稻梦空间、怪坡等资源,突出锡伯族民俗特色,建设“生态沈北&锡伯故里”;浑南区整合植物园、棋盘山、鸟岛,带动陨石山、中华寺等项目,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家屯区重点发展马耳山景区、杨城寨生态旅游区、白清寨运动休闲度假区,开展休闲农业、体育旅游;于洪区重点发展小韩村温泉、大德农博乐园、丁香湖主题乡村游,突出设施农业、朝鲜族民俗特色;铁西区西部打造浑河西峡谷、细河U谷、彰驿乡村为主的乡村生态游线路。
新辽温泉湿地旅游区:包含新民市、辽中县。发挥近城优势,围绕温泉、湿地、休闲庄园等优势产品,构建综合性生态休闲组团。新民市优化发展兴隆堡温泉旅游度假区、农耕文化主题产品;辽中县优化发展蒲河国家湿地公园、休闲农庄,重点打造珍珠湖休闲度假区。
康法养生休闲旅游区:包含康平县、法库县。打通康平、法库与科尔沁左翼后旗连接通道,实现与辽西蒙东地区旅游联动。康平县以培育养生养老医疗产业为基础,做强卧龙湖生态旅游、锶矿泉养生度假旅游产品;法库县基于通用航空产业,以财湖、獾子洞景区为依托,以“法库国际飞行大会”品牌为引领,发展特色专项旅游。
三条旅游绿道:以市域内三条主要河流及其沿线资源构成生态水系产品体系。浑河绿道包括五里河绿道、沈水湾绿道、西峡谷绿道等;蒲河绿道,包括环秀湖绿道、环丁香湖绿道、环珍珠湖绿道等;辽河绿道,包括环卧龙湖绿道、柳河绿道、七星湿地绿道等。
五条旅游廊道:以中心向外辐射的沈康、沈新、沈辽、沈苏、沈抚五条旅游廊道为骨架,构建次级交通网络,串联特色旅游产品,布局新建项目,完善服务设施。沈康旅游廊道以沈康高速、沈康城际铁路为载体,串联沈北、法库、康平,联动铁岭、蒙东地区;沈新旅游廊道以沈阜高速、沈新城际铁路为载体,串联于洪、新民,联动阜新等辽西北地区;沈辽旅游廊道以京沈高速、沈阳至辽中城际铁路为载体,串联铁西、辽中,联动盘锦;沈苏旅游廊道以沈本产业大道、沈本城际铁路为载体,串联浑南西部、苏家屯,联动本溪;沈抚旅游廊道以沈抚大道、沈抚城际铁路为载体,串联浑南东部,联动抚顺。
第17条&沈阳市旅游产业布局
(一)四个旅游产业集聚区
沈北旅游产业集聚区。涉及沈北新区全域范围,打造六大“主题”旅游产业组团,包括以方特欢乐世界为主要代表的现代城市主题公园组团,以蒙牛乳业、辉山乳业、伊利乳业、克拉古斯等为代表的工业主题旅游组团,以沈阳怪坡风景区为代表的怪文化主题休闲产业组团,以七星国家湿地公园、七星山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湿地产业组团,以稻梦空间、怡丰度假村为代表的创意农业产业组团及以北汤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养生主题组团。将沈北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增长极。
浑南旅游产业集聚区。涉及浑南区全域范围,按照“一心三区一带”的格局,重点建设浑南奥体旅游商圈旅游集散中心,“福运四季”生态休闲度假产业区、“中央艺术公园”现代城市时尚艺术文化体验产业区和东南部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区,浑河沿线观光体验产业带。将浑南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旅游综合产业新城。
铁西旅游产业集聚区。涉及铁西区全域范围,打造三大工业旅游产业板块,包括铁西老城区工业遗产和创意旅游板块,重点发展工业主题娱乐、工业历史旅游、工业文化创意;
铁西新区工业企业旅游板块,发展工厂观光博览与体验产业;铁西新区生态和乡村旅游板块,以铁西新区彰驿古驿站为主,发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将铁西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要素集约、功能齐全、绿色生态的传奇工业旅游区。
苏家屯旅游产业集聚区。主要涉及苏家屯东部临空旅游开发区范围,按照“一城、两区”的产业格局,重点建设航空国际城,以五洲城、绿地南航航空城等为代表,发展总部经济、国际会展、高端旅游购物、度假产业;乡村休闲区,以马耳山、杨城寨为代表重点打造农业庄园综合体,发展乡村观光、农事体验、度假居住产业;体育度假区,以沈阳马术运动中心、白清寨滑雪场等为代表,积极发展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度假、体育会展等休闲体育度假产业。
(二)十个旅游产业集群
分别打造5个城市旅游产业集群、1个环城旅游产业集群、4个远郊旅游产业集群,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政策、土地资源向集群倾斜,龙头项目带动,整合相关资源,提高综合竞争力。
5个城市旅游产业集群:
和平老北市民俗旅游产业集群。以升级建设关东民俗市场项目为重点,挖掘老北市民俗文化,大力发展四大特色产业,包括整合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积极发展关东民俗非遗艺术体验店、民俗博物馆、民俗商业步行街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休闲产业;延伸发展老边饺子馆、李连贵熏肉大饼、西塔冷面等为代表的民族、民俗特色美食产业;重新打造沈阳大戏院、评剧院、大观茶园,开发唐派京剧、“韩花筱”评剧、东北大鼓,积极发展民俗文化演艺产业;串联周边中兴商业大厦、兴隆一百等综合性企业,积极发展民俗文化培训、民俗文化会展业。整体打造关东民俗文化产业中心。
沈河盛京皇城旅游产业集群。以升级改造盛京皇城龙头项目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包括以商业街坊和文化院落为抓手,积极发展高端文化休闲产业;新建梦回盛京剧场、王府会馆、六部会馆等项目,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整合沈阳商业城、0101流行馆、中兴新一城、恒隆广场、豫珑城等商业综合体经济,带动发展主题性高端会展、时尚消费品零售、电子商务、旅游金融等新型商业业态。整体打造传奇盛京文化旅游高地。
大东龙之梦休闲旅游产业集群。以龙之梦亚太城为核心引领项目,集中发展三大特色旅游产业,包括引入以室内主题游乐园、冰雪屋、3D动画魔相馆、家庭电影院、冰上运动、时尚娱乐表演等为代表的休闲娱乐业态,发展城市旅游休闲娱乐产业;以大悦城、小商品大世界为载体,支持培育“盛京好贺儿”旅游商品品牌,发展城市休闲购物旅游产业;以龙之梦休闲广场、古玩城、新建会展中心为载体,发展文化博览会、美食节、高端会议等会展节庆产业。整体打造大东区综合休闲旅游集群。
皇姑乐天都市旅游产业集群。以乐天世界、沈阳天地为核心引领项目,积极扶持发展两大特色产业,包括以乐天世界、沈阳天地、平安财富大厦、保利大都会等商厦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旅游金融贸易、商品贸易、会议展览等高端商务商贸旅游;结合商务旅游,积极开发都市休闲娱乐旅游业态,配合乐天主题公园建设、沈阳天地项目,带动建设沈阳特色的主题游乐设施和项目。整体打造成为商务活力充沛、都市休闲娱乐性强的区域性旅游中心。
浑南现代城市旅游产业集群。以兴隆大奥莱为核心引擎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城市购物休闲旅游产业,带动健康体育旅游、沿河观光体验旅游、文化艺术娱乐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兴隆大奥莱完善发展国际品牌购物、酒店住宿、美食餐饮等业态,注入旅游咨询、旅游休闲等旅游功能,联动周边亿丰时代广场、万达广场、奥体中心等项目发展购物休闲、健康体育旅游。结合城市休闲片区建设,积极带动浑河沿线游船观光、旅游体验等产业发展。带动盛京艺术中心发展艺术创作、演艺活动、文化节庆等产业。整体培育成为集商贸购物休闲、旅游体验、文化艺术娱乐等功能完善的城市RBD。
1个环城旅游产业集群:
于洪光辉农业旅游产业集群。以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引领,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业。依托蒲河及九龙河资源,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野外露营、农家乐、亲农家园、拓展训练等项目。扶持大德农博园、小韩村等产业龙头,以花卉为特色产品,打造农业旅游精品,培育成为设施农业先行区。延伸开发温泉旅游、会展旅游,配套绿色餐饮、住宿、交通。构建以休闲农业为基础,设施农业、农业博览等延伸开发的集群。
4个远郊旅游产业集群:
新民兴隆温泉旅游产业集群。以兴隆堡温泉为核心,
积极引入温泉游乐、健康医疗、养生养老、温泉会议等项目,大力发展温泉养老养生、温泉休闲娱乐等温泉旅游业。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民间资本引进,积极配套完善休闲公园、休闲购物中心、社区生活服务,增加游客活动休闲空间。以大喇嘛乡大喇嘛村、车屯村军区农业新技术实验基地为中心,积极发展农家乐、果蔬采摘、农事体验、餐饮娱乐服务,打造观光体验农业示范区。整体打造成为集温泉旅游、居住疗养、生活服务、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生态新城。
辽中珍珠湖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以珍珠湖国际假日公园为核心引领,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度假产业。结合杨士岗温泉,以庄园综合体和养老社区项目为代表,大力发展医疗康复、养老养生产业。围绕蒲河廊道,科学运营管理政府回租土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带动沿线观光、休闲、体验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打造成为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
法库财湖通航旅游产业集群。以法库财湖通航机场为核心,大力发展以总装试飞、航空培训、运营管理、航空博物馆科普、航空救援为核心的通用航空旅游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包括以法库国际飞行大会为引领,发展通航会议展览;以私人飞行客户群为对象,发展私人休闲会所、度假酒店、高端运动体验中心等高端休闲服务产业;延伸发展航空飞行俱乐部、财湖水上运动休闲俱乐部、冬季冰雪运动基地为代表的体育运动娱乐产业;联动财湖、财宫等建设生态养生基地、休闲度假基地。整体建成集航空体验、航空服务、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生态优越的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发展区,辽宁通用航空运输枢纽中心和东北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基地。
康平卧龙湖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以卧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引领项目,大力发展湿地科普、湿地创意、湿地观光休闲等绿色生态产业。带动发展康体养生产业、乡村休闲产业。包括发展锶矿泉养生,带动万亩松和金沙滩分别发展森林观光、森林养生和沙漠观光、户外运动,打造康体养生产业链;带动周边前进渔家村等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整体打造成为综合性湿地公园式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
第五章&旅游产品规划
围绕打造“传奇盛京,福运沈阳”品牌,创新多元旅游业态,发挥资源潜力,以城市休闲片区为主要抓手,集聚发展休闲城市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福运文化旅游和工业传奇旅游产品,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和四季生态旅游产品,差异开发专项体验旅游产品,合力推动全市旅游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第18条&集聚化发展休闲城市旅游产品
转变发展观念,优先发展以城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旅游为主要业态的城市旅游产品,实现旅客向旅游者的转化。将沈阳整体打造成为北方休闲之都。
发展城市休闲片区,构建休闲旅游载体。依托沈阳历史文化、工业文化、城市新兴业态、关东民俗等核心资源,打造引擎项目,联动周边景点、街区、商厦等散落资源点,集聚城市观光、休闲旅游、商务会展功能。创新发展模式,规划建设盛京历史文化休闲片区、北一路-赞工街工业主题游乐休闲片区、浑南艺术时尚休闲片区、世博园-棋盘山休闲片区四大主要城市休闲片区,形成城市休闲骨架。此外,打造六大辅助城市休闲片区,即北市-西塔美食民俗休闲片区、中山路-太原街建筑及购物休闲片区、五爱-南塔购物休闲片区、长江街-北陵文化及购物休闲片区、龙之梦-东中街购物休闲片区、青年大街金廊商务休闲片区,从而构建“4+6”的城市休闲片区,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形象窗口、旅游龙头和服务枢纽,形成沈阳城市旅游休闲体系。
在城市旅游休闲片区内,丰富休闲业态,放大核心引领。建设袖珍公园、旅游厕所等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增加休闲商铺,策划娱乐体验活动,构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绿道等休闲游览连廊,串联片区内景区景点、商业街、休闲空间、购物场所等城市休闲资源。在城市旅游休闲片区之间,构建交通互通、营销互依、管理互动、智慧互联等联动方式,打通沈阳北站、沈阳站、沈阳南站、桃仙国际机场、绕城高速出入口、沈阳旅游服务中心等交通门户,形成与城市旅游休闲片区间的通道,通过城市公共交通无缝衔接,引导游客在片区之间的流动。
提升城市观光体系,塑造沈阳新风貌。挖掘历史文化之城、工业文明之城、生态园林之城、艺术时尚之城四大城市看点,在四大城市休闲片区内培育沈阳四大主导城市地标:沈阳故宫、盛京艺术中心、植物园百合塔、传奇梦工厂主题乐园。带动区域性地标和城市观景台建设。塑造“美丽沈阳”魅力景观轴线。结合城市重要道路、生态廊道等,以“金廊”“银带”为核心引领,建设多样化的景观轴线体系。推广文物径步行观光、休闲绿道骑行观光、公共巴士观光、有轨电车观光四大观光方式。美化城市休闲片区景观环境。结合城市休闲片区文化特色与街区肌理,实施灯饰景观提升工程、立体园林绿化工程,分别体现四大城市风格特色。
构筑城市娱乐体系,激发城市新活力。大力发展关东民俗、大型实景、欧美时尚等特色演艺项目;特色餐饮街区、主题美食体验、大型餐饮中心等美食旅游项目;流行音乐基地、艺术创作基地等时尚娱乐项目;商务酒店、会展中心、展览场馆等商务会展旅游项目;浑河夜景、夜间美食、24小时购物等夜生活旅游项目。
第19条&创新化发展福运文化旅游产品
以建设精品文化旅游项目为抓手构建旅游核心吸引物,以建设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为支撑烘托城市文化氛围,以举办文化娱乐演艺活动为手段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以文化创意旅游商品为保障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全面打造集文化休闲、文化体验、文化节庆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沈阳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沈阳文化旅游品牌。
发展以清前文化为龙头的历史文化旅游,做大世界遗产品牌。依托“一宫两陵”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带动效应,以“建载体、创营销、做创意”为手段,建设盛京皇城龙头项目,发展大北陵文化遗址公园、东陵文化遗址公园等重点支撑项目。策划“从盛京到北京”等系列文化影视节目,推出京沈“康乾御道”自驾车旅游线路,实现盛京和北京“双京互动”,文化旅游品牌共享。促进盛京创意产品设计、历史建筑风貌恢复、专项博物馆建设、特色服务业态注入、主体基础设施改造,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增加旅游收入,全面激活清前文化,建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承载、展示、体验清前文化的旅游胜地,打造“清前文化第一城”。
提升以“九一八”为新名片的抗战历史旅游,体现沈阳国际情怀。重点建设世界二战和平公园,提升“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串联沈阳盟军二战战俘营旧址、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等抗战历史旅游景区,纳入全国历史事件旅游精品线路,扩大沈阳抗战历史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打造以&“福运生活”为主题特色的关东民俗旅游,塑造关东民俗生活的浸泡式体验。通过建设关东民俗市场旅游区、深度融合关东民俗要素、开展特色民俗演艺活动,实现全域化关东情调,将东北人的气概、豪放、快乐、幽默的元素融入到旅游的各个要素当中,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福运沈阳”幸福体验旅游产品。
开发以民国文化、宗教文化为支撑的多元文化旅游,实现东北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恢复提升中山路欧陆风情街营造民国历史文化氛围、建设民国传奇主题公园(南有冯小刚公社、北有沈阳民国传奇主题公园)、策划民国传奇节庆活动等措施,充分保护利用沈阳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创新发展沈阳民国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中国北方民国风情旅游第一高地。整合沈阳宗教文化资源,通过建设大佛寺o禅文化旅游区、举办“福运沈阳”拜谒活动、设计宗教文化旅游路线、开发宗教文化创意商品、将寺庙纳入城市休闲片区等措施,开发沈阳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结合佛教文化、怪文化及生态风景资源,打造沈阳怪坡风景区文化旅游度假区,形成集度假、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品。
第20条&特色化发展工业传奇旅游产品
通过应用高新科技、创新开发利用、注入时尚元素三大方式激活工业文明新发展,放大沈阳传奇的工业历史成就与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促进工业文化融入现代旅游生活消费中,打造成为影响国内外的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
建设世界级工业博物馆,打造世界工业文明之城。重点对中国工业博物馆进行提升改造,以科技化、体验化、时尚化手段强化工业文化内涵的宣传与渗透,打造世界级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吸引力,引领多主题、多形式的工业博物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露天广场,结合大型工业主题展览活动形成开放式博物馆,鼓励创新工业主题现代化设计、街道设计,增加3D工业主题涂鸦时尚元素。带动以工厂生产和企业文化展示为主的现代化工业观光博览游,充分展现可触碰的工业文明。
打造世界级工业主题乐园,带动工业休闲娱乐发展。在工业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对接工业旅游市场趋势与消费需求,以卫工街中央部位的原红梅味精厂老旧厂房、机械设备等为载体,进行旧厂区改造,重点打造一座兼具休闲娱乐体验与工业文化展示功能的世界级工业主题乐园,构建新一代工业传奇吸引源,支撑“传奇盛京,福运沈阳”品牌建设,带动一批工业文化休闲游憩项目发展,突出工业文化主题的娱乐体验和休闲消费功能,以创新手法展示和传承工业文化内涵,增强体验感和趣味性。
创新工业科技游,提供持续发展驱动力。依托现代化工业企业聚集区,建设浑南工业科技创意产业园、大东汽车文化旅游产业园等工业创意设计产业园,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强化工业科技研发与工业创意设计功能,持续为沈阳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创意源泉与驱动力。
开发高端工业创意旅游商品,做强工业文化旅游消费。在沈北新区建设沈阳高端工业旅游商品设计园,启动沈阳市高端工业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工程。对接旅游购物市场需求,鼓励各大工业企业开发与工业产品相关的专利型旅游商品,以政府特许、专利保护、独家经营的方式进行生产销售。
积极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业遗迹,提升国际知名度。以《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指导,重点保护铁西区、大东区、皇姑三台子等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工业遗产。挖掘梳理沈阳重要的工业遗产资源,积极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提升沈阳工业文化旅游新高度,打造世界级文化品牌。
第21条&融合化发展生态四季旅游产品
采用区内保护、区外发展的圈层保护模式,以生态休闲、养生、度假为主要功能。重点升级乡村观光、度假旅游产品,规范发展多主题温泉度假旅游产品,激活冰雪节庆、冰雪运动、冰雪娱乐等产品,灵活开发森林湿地观光、养生、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实现沈阳生态突围,打造成为宜居宜游的生态旅游示范城。
升级乡村旅游产品。构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建设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发展生态观光、田园采摘、温泉体验、民俗创意等休闲农业项目,形成环城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重点针对北方市场,做强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突出满蒙风情、锡伯创意、湿地花海、关东果乡四大特色,发展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疗养四季休闲,结合全省农业旅游“百千万”工程,以特色主题乡村为依托,做足做强休闲农业产业经济,包括休闲农业餐饮、住宿、加工、康乐休闲、游乐活动、农事体验、配套服务、手工制作、演艺等,全面激活休闲农业产业链条,集中打造十个农业旅游示范园区。近期重点以新民三农博览园、沈北稻梦空间、紫烟薰衣草庄园、怡丰度假村为项目抓手,提升打造四大乡村主题精品景区。以苏家屯区紫晨山庄、于洪区大德农博乐园、辽中县庄园综合体为项目抓手,结合设施农业建设一批中高端乡村庄园,挖掘庄园产业经济。
规范发展温泉旅游产品。主题化+精品化打造品牌温泉旅游。通过主题化服务、主题化景观设计,打造清皇帝行宫式温泉、法国庄园式温泉、日式乡村温泉、新乐石器部落温泉等主题温泉;尽快出台相应的温泉法规或条例,规范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打造新民、于洪、沈北温泉产业带,在加强硬件环境改善外,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精品化打造温泉,形成沈阳特色的温泉品牌。积极完善公共休闲业态,配套打造休闲公园、休闲购物、休闲餐饮,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交通服务等,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增加游客停留时间。联动温泉周边乡村、商业、冰雪等资源,升级发展温泉+地产、温泉+农业科技、温泉+会议、温泉+冰雪等多元模式,丰富温泉功能。
做强冰雪旅游产品。一是以“冰雪户外运动+休闲度假”模式为突破,做特冰雪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东北亚滑雪场、白清寨滑雪场和怪坡滑雪场,打造四大冰雪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抓住冬奥会申办成功的机遇,积极做强冰雪户外运动产品,包括专业户外运动、大众户外趣味运动。整合周边商业、乡村、文化等资源,复合式开发童话冰堡、冰雪迷宫、儿童基地村等文化休闲冰雪产品,冰雪垂钓、冰雪温泉、冰雪休闲购物、民俗美食、木屋度假、冰雪酒店等冰雪度假产品。二是以冬捕节+冰雪节为两大抓手,引爆冰雪节庆。积极结合沈阳文化内涵,重点打造特色冰雪节庆,如盛京皇朝冰雪节、关东民俗冰雪节、锡伯族冰雪节,融入民俗表演,以冰雪漫画、冰雕雪雕、冰雪摄影、冰雪户外艺术博物馆等多种形式体现文化元素,推出沈阳冰雪文化的“动画代言人”。三是以城市综合体为依托,点亮新型休闲冰雪业态。培育冰滑梯、冰屋酒吧等室内创意冰雪项目。四是积极培育冰雪旅游市场主体,探索互联网+冰雪旅游,打造冰雪O2O旅游产品,延展冰雪旅游商品、冰雪运动装备品、冰雪培训、冰雪餐饮、冰雪住宿等产业链条,实现冰雪旅游全面发展。
保护与创新开发森林湿地旅游产品。以区内保护、区外服务的圈层式发展模式,在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依照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开发建设,保护生态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森林观光、亲水休憩、康体养生、度假休闲旅游,开发生态、游船、湿地、会议、温泉、自驾等旅游产品。丰富浑河、辽河、蒲河生态景观,沿河建设休闲交通廊道,完善沿河绿道、休闲驿站、景观园林等游憩设施。
第22条&差异化发展专项体验旅游产品
着力发展一个先行先试产品——低空飞行旅游。发挥沈阳作为低空空域改革试点管制区的政策优势,及沈飞、黎明、沈飞研究所等工业制造的产业优势,以法库财湖通用航空基地为依托,吸引国际化通用航空运营企业进驻,引进小型运动飞机、直升机、动力伞、飞艇、热气球等,重点发展低空飞行旅游产品。
重点发展两大优势产品——商务会展旅游、购物休闲旅游。一是商务会展旅游。依托大型商务、文化艺术、会议展览设施及地标性建筑,通过举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商务会展,提升沈阳的商务会展旅游的品牌知名度。重点推出“中国工业”“中国航空”“创意产业”“总部经济”等会展品牌,重点强化沈阳会议与观光休闲、展会与商务休闲产品的有机结合,使旅游业与商贸业融合发展。形成独具东北工业魅力的商务会展旅游经济,并推动形成沈阳高档次、高品位商务会展旅游产品。二是购物休闲旅游。结合沈阳中街商业圈、太原街商业圈和其他城市商业游憩综合体,重点发展国际名品购物、东北亚特色购物、本土特产购物、文化创意购物等旅游产品,形成不同风格、集本土文化符号和国际时尚元素于一体的各类购物休闲场所,成为沈阳休闲旅游业态的新亮点。积极争取建设“东北亚国际免税购物区”,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开发三大特色产品——健康医疗旅游、房车自驾旅游、体育健身旅游。一是健康医疗旅游。充分利用沈阳作为中心城市和联合国生态示范城所具有的一流医疗资源和生态养生资源,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四大特色健康医疗养生产品,即国际健康医疗、锶矿泉健康养生、温泉康体养生、传统中医养生。二是房车自驾旅游。形成“一圈环城自驾线路”和“五条放射性自驾游线路”两类自驾旅游线路。利用村镇和景区设施,初步建设滨水型、田园乡村型、山地森林型三大类型10大示范营地。依托沈阳全国百强旅行社、自驾游俱乐部,积极引入自驾车基地、户外营地等,组建沈阳自驾游总公司。配套完善的自驾游服务体系。三是体育旅游。大力开发体育休闲项目,以白清寨运动休闲基地为重点项目,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主打高尔夫、足球、马术、滑雪运动、自行车赛等。积极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竞技体育赛事,谋划做大国际滑雪赛事等运动品牌。
探索开发业态新模式——互联网+旅游。积极引进同程网、携程网、途牛网等在线旅游企业,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要素和技术,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新业态的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打造“互联网+医疗旅游”“互联网+休闲度假”“互联网+自驾游”等多种新业态。
第23条&设计精品旅游线路
市域主题游线。打造四条主题游线,传奇盛京主题游线、盛京福运主题游线、福运休闲主题游线、时尚休闲主题游线。
全市主题游线。北部生态康养主题游线、西部生态度假主题游线、南部乡村休闲运动主题游线。
沈阳经济区主题游线。初步打造沈辽传奇历史文化旅游、沈铁福运休闲度假旅游、沈阜工业基地旅游、沈本绿色生态旅游、沈抚休闲娱乐旅游、沈鞍佛教文化养生旅游、沈营温泉休闲旅游等主题游线。
第六章&旅游项目规划
第24条&项目体系
重点打造盛京皇城、传奇梦工厂、中央艺术公园、福运四季四大引擎项目,形成沈阳旅游的四大王牌,支撑打造沈阳传奇福运的旅游形象,带动发展大北陵文化遗址公园、世界“九一八”遗址公园等十三个重点项目,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丰富产品多样性,引领全市一系列支撑项目发展,最终构建“四大龙头、十三个重点、多项支撑”的项目体系。
表6-1沈阳市旅游项目体系
龙头项目(4项)
盛京皇城文化旅游景区、传奇梦工厂、中央艺术公园、福运四季
重点项目(13项)
大北陵文化遗址公园、世界“九一八”遗址公园、中山路欧陆风情街、民国记忆主题公园(规划)、世界级工业博物馆(暨工业遗产申遗工程)、关东民俗市场、盛京王朝.清文化主题公园、卧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法库财湖通用航空基地、新民兴隆温泉度假区、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白清寨休闲运动基地、沈阳怪坡风景区文化旅游度假区
城市旅游项目
太原街、百里运河、龙之梦城市综合体、五爱市场、青年大街金廊商圈、盛京红磨坊、二人转演出剧场、西塔街、长江商贸街、卓展购物中心、辽宁电视塔、五里河公园、青年公园、乐天世界等
文化旅游项目
沈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大佛寺o禅文化旅游区、新乐遗址、堂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九如巷历史文化街区、八王寺、无垢净光舍利塔、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日本战犯审判庭、沈阳张氏帅府、中共满洲省委旧址、陈云故居、郭松龄故居、刘少奇故居、杨宇霆公馆、孙烈臣公馆、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中华寺等
工业旅游项目
沈阳高端工业旅游商品设计园、香港中升集团汽车科技服务产业园(和平区)、和世泰钛业工业设计园(苏家屯区)、嘉泰工业装备博览城(铁西区)、铁西金谷、华晨宝马学院、装备制造工业设计中心(铁西)、铁西-大东宝马新工厂、工人村广场、沙岭工业园(于洪区)、五金园(于洪区)、于洪区工业旅游交流示范基地、香肠博物馆(沈北新区)、啤酒博物馆(苏家屯)、汽车博物馆(和平区)、陶瓷博物馆、老龙口酒博物馆、爱新觉罗皇家酒业博物馆、1905创意园、浑南工业科技创意产业园、首府都市工业文化产业园、中国航空工业创意产业园等
生态旅游项目
浑河城市水系旅游项目、沈北农业科技温泉城、兴隆堡法国庄园式温泉、蒲河滨水景观带、锶泉冰雪康养国际旅游综合体、苏家屯区杨城寨村、新民市马家套荷花村、法库县公主陵契丹辽村、沈北新区石佛寺锡伯族村、于洪区小韩温泉村、辽中县三尖泡子农业旅游示范村、铁西区朴坨村、康平贾家草莓专业村、康平刘家生态农业特色村、浑南区王士兰村、怡丰乡村主题精品景区、稻梦空间主题精品景区、紫烟薰衣草庄园主题精品景区、新民三农博览园主题精品景区、于洪区三山梅花鹿园、辽中县庄园综合体、长白岛滩地森林公园、陨石山森林公园、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七星山湿地公园、细河U谷、冰雪丽人节、雪雕节、大学生冰雪节、城市冰屋、马耳山生态旅游区、珍珠湖-仙子湖、丁香湖、新星世纪环球湿地城等
第25条&龙头项目
(一)盛京皇城文化旅游景区
以皇太极时期的盛京方城为核心,总面积2.3平方公里。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通过总体控制、风貌恢复、文化植入、功能提升等措施,形成集观光休闲、文化创意、高端服务、博览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城市文化旅游区。
总体控制皇城风貌,提升皇城核心吸引力。按照《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保护整体格局。在故宫申遗控高基础上,保留原9米、12米的高度控制分区,整体控制高度。加强对皇城内13处文保单位的保护,重点对东三省总督府等文保单位进行修缮。
恢复皇城历史格局,再现皇城历史风貌。逐步恢复“九宫格局、宫城居中、前文后市”的布局结构。改造、复建历史建筑。根据《盛京皇城规划设计》内容,结合九宫格局和复建项目,在“一宫、一庙、三府、六部”周边地块,新建满清风貌街区。
植入休闲业态,突出文化体验、创意功能。通过商业街坊、高端文化院落等,植入商业、交流、博览、演艺等文化功能。策划清文化体验活动。开发盛京特色旅游商品,推出沈阳皇家美食、“萌系”文化创意商品、清前文化工艺品等系列旅游商品。引入智慧旅游,实现创意营销。
(二)传奇梦工厂
利用原红梅味精厂的老旧厂房,通过旧机械设备改造、主题景观打造、休闲娱乐业态注入,打造集主题游乐、观光休闲、科普体验、餐饮住宿、文创消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世界最大的工业主题游乐园。
创新改造旧机械设备形成工业游憩娱乐项目。收集并利用各类废弃的工业生产设备,创意化改造为广受游客喜爱的各类工业主题游乐项目,构成工业主题乐园的核心娱乐吸引。
设计布局展示沈阳传奇工业历史的景观小品。挖掘沈阳创造的100多个“新中国第一”传奇工业历史,以情景再现或微缩的方式打造系列景观小品,展示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工业生产场景,配套工业历史场景解说系统,强化传奇工业历史的文化渗透。
创意开发丰富的工业旅游商品。对接旅游购物消费需求,瞄准“成功的主题乐园收入中购物占比达30%”的发展目标,鼓励引导华晨宝马、可口可乐、沈飞航空园等龙头制造企业,创意开发工业专利型旅游商品。
注入工业文化主题的时尚休闲消费业态。围绕主题游乐项目配套具有工业文化主题的休闲消费业态,为游客提供时尚创意的休闲消费场所。
(三)中央艺术公园
依托浑南新城中央公园、辽宁省博物馆、科技馆、盛京艺术中心等,重点打造一个开放式生态艺术公园、一个全体验音乐大厅、四大文化科技场馆,形成集艺术景观欣赏、艺术创作、文化体验、演艺活动、娱乐休闲、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艺术体验区。
设计建造开放式艺术景观,营造休闲、艺术氛围。依托现有的浑南新城中央公园,建设艺术环形大道,在艺术大道两旁设计艺术雕塑群、创意植物景观、音乐喷泉广场、T型空间、艺术休闲设施等景观,定期举办亚洲艺术节、艺术论坛、艺术交流、雕塑DIY等活动。
增设室外艺术化旅游项目,加强文化体验感。在已有的辽宁省科技馆、博物馆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在室外选择合适地块,建设露天剧场,举办露天音乐、主题话剧等演出,增强艺术文化体验;设计高互动性的家庭游乐公园,定期举办“家庭欢乐日、小小艺术家”等节庆活动。
提升全体验的旅游演艺,集中展现传奇盛京的灿烂辉煌。提升盛京艺术中心为世界顶级水准的演艺厅,遴选盛京传奇故事,打造一场集观赏、互动体验于一体的《传奇盛京》大型文化演艺。引入高端发烧器材体验店、无线音乐基地等新业态,形成集音乐演出、音乐文化展示、音乐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音乐文化体验中心。
促进四大场馆联动营销,打造东北文化、艺术、科技的中心。利用场馆集聚优势,加强省博物馆、省科技馆、省图书馆、省档案馆的联动,通过制作联合宣传册、策划宣传广告、合作举办节庆活动等整体营销手段引爆市场,
注入多元休闲业态,为游客提供主题式旅游消费服务。利用中央艺术公园周边的房产,以艺术、科技、历史文化为主题,提升改造成为主题酒店、休闲街区,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购物、休闲服务。鼓励引入全国各地艺人和青年企业家,创造性、艺术性经营科技主题酒店、艺术主题酒店、档案主题酒店、玻璃屋餐厅等休闲店铺。
(四)福运四季
以沈阳植物园升级改造为重点,打造景观博览、花卉展示、花卉科技、花卉经营等四季开放的北国花博城。利用世博园效应,带动左翼东陵公园、鸟岛、欧陆风情小镇的生态休闲和右翼棋盘山的生态度假双翼发展,形成棋盘山“度假四季”和鸟岛“鸟鸣四季”,挖掘东陵“福运文化”,打造东陵文化遗址公园。整体将福运四季打造成为四季可游的生态传奇品牌和福运休闲品牌。
全面升级改造沈阳植物园,打造四季开放的北国花博城。采用高纬度园林科技,引进多种景观植物,打造花卉四季景观,形成“春有花满世园、夏有乐动世园、秋有多彩世园、冬有炫动世园”的特色景观。策划四季节事活动,丰富游客旅游体验,集中做强婚庆旅游,做大“四季鲜花婚礼”,打造“四季婚纱摄影基地”。延伸花卉产业链,多元化、创新化生产花卉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丰富园林主题休闲业态,打造花卉主题休闲娱乐功能区。改造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基础服务设施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强化生态休闲,带动左翼发展。依托东陵公园、鸟岛、欧陆风情小镇资源,突出福运文化主题,强化生态休闲功能。
挖掘福运文化,打造东陵文化遗址公园。依托鸟岛,融入福运景观,打造“鸟鸣四季”产品。以欧陆国际风情小镇为载体,打造福运文化小镇。
突出生态度假及文化休闲,辐射右翼发展。依托棋盘山滑雪、湖泊、森林、度假设施等资源,以“度假四季”产品为核心,打造成为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与一体的棋盘山文化休闲度假综合旅游区。形成“度假四季”产品,打造一年四季不同主题的度假项目,包括春季森林木屋度假体验、夏季避暑度假体验、秋季乡村果园精品度假、冬季冰雪度假体验。开发三类特色度假设施,引入悦榕山庄、途家等度假酒店连锁模式,连锁化发展度假酒店,打造“内奢外朴,梦享水居”的精品民宿,个性化、创意化、舒适化设计打造森林木屋和冰雪屋。彰显文化特色,挖掘关东民俗文化,将“东北八大怪”文化元素融入棋盘山度假产品中。构建全域配套度假体系,打造风景化生态绿道体系、自驾车营地注入健康医疗服务等。
统一标准、构建联盟、一体化发展。统筹建设植物园、棋盘山、东陵、鸟岛、欧陆小镇等内部连接绿道、服务中心等设施,统一服务水准,合作营销,发展联票制等;开发“游在植物园、吃在棋盘山、购在欧陆风情小镇、住在棋盘山”等类似线路产品;以旅游度假产业为核心,构建“1+N”产业联盟,带动花卉产业、体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产业链,实现5大区域整合,构建“5个1&5”的品牌效应。
第26条&重点项目
(一)大北陵文化遗址公园
以世界遗产北陵为核心,涵盖新乐遗址等周边景区,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增设文化体验项目、融入现代科技手段、配套休闲服务设施等措施,将世界遗产北陵打造成为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知名的大型文化遗址公园。
(二)盛京王朝o清文化主题公园
项目范围预选址在沈北新区四环外大望村,区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展现清朝时期宫廷文化、市井百态、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通过清主题业态植入、科技娱乐项目引进、互动活动设计、实景演艺打造四大措施,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清代风貌的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三)中山路欧陆风情街
中山路欧陆风情街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城市格局与建筑风貌,因此,通过控制保护、丰富业态、增设休闲设施等措施,将其打造成为集文化、创意、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充满民国味道的历史街区。
(四)民国传奇主题公园(关东影视城)
项目范围以关东影视城为主,占地面积约0.28平方公里。通过改造提升、文化植入、引入业态、联动发展等措施,将关东影视城提升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集影视拍摄、文化创意、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商业购物于一体的民国文化旅游区。
(五)世界级工业博物馆(暨工业遗产申遗工程)
以中国工业博物馆为核心载体,拓展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蒸汽机车博物馆、奉天军械厂等工业历史遗迹,创新利用高新科技强化工业文化历史展览展示功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升沈阳工业旅游品牌影响力,整体打造成为以工业文化科普体验和工业遗迹观光休闲为主要功能,兼具工业文化主题娱乐、餐饮、购物等多功能的大型工业文化旅游综合体。
(六)关东民俗市场
项目范围包括东至北三经街,南至市府大路,西至南京北街,北至东西快速干道,总面积约0.66平方公里。重点挖掘老北市关东民俗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注入、资源整合、节庆打造三大措施,延续关东市井文化,再现老北市风情,创建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富于人文色彩和生活气息、散发着独特老沈阳魅力的综合性文化街区。
(七)世界二战和平公园
在现有的北大营遗址基础上,以沈阳抗战历史事件故事为主题,重点挖掘“九一八”、“柳条湖”、“皇姑屯”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以“以史鉴今,珍爱和平”为开发理念,通过建设博物馆、微缩事件(战场)原貌、设立雕塑群、配备军事主题休闲服务等措施建设世界二战和平公园,集中展示沈阳传奇的抗战历史故事,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国内知名的集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区。
(八)卧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对接《卧龙湖生态区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将由康湖、平湖组成的内湖建设为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打造湿地风光、设立生态科普项目及融入辽金、满蒙文化等措施,打响“北卧龙、南红滩”的辽宁省湿地项目代表性品牌,将卧龙湖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区,同时带动康平建设“水环境生态自然、水文化异彩纷呈”的“大湖之城”。
(九)法库财湖通用航空基地
项目范围总面积68平方公里。通过建设通航产业园、设立通航文化主题公园、举办航空博览会、完善财湖旅游项目等措施,创建成为集产业、娱乐、教育、商业于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新城。
(十)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
项目范围位于蒲河廊道辽中段中下游,北起珍珠湖,南至蒲河沿码头,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立足流域水利工程、生态优化和教育、旅游休闲度假多重目标需要,采取国家公园的打造理念,以生态修复为基础,融入旅游元素,建设室内湿地展示中心、室外湿地世界、湿地户外中心、湿地休闲中心,将辽中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一个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科研宣教、生态旅游体验为一体、以保护栖息鸟类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保护区为主题,最大限度发挥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湿地公园。
(十一)新民兴隆温泉旅游度假区
项目建设范围位于新民市东部,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通过建设国际风格的温泉度假村集群、建设形象鲜明的主题公园集群、建设医疗保健疗养中心集群、举办温泉主题推广活动,营造高质量的度假环境,提供多元化、高档次的康体旅游产品、舒适周到的旅游服务,打造成为集医疗保健、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商务会议、居住疗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世界温泉风情集群小镇”。
(十二)白清寨运动休闲基地
项目范围包括白清寨滑雪场、白清山地自行车赛场、白清寨漂流生态乐园、广福寺以及周边乡村资源点,通过开发滑雪运动、山地运动、漂流、宗教养性、东北乡村等产品,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顶级休闲运动体验区。
(十三)沈阳怪坡风景区文化旅游度假区
项目范围以沈阳怪坡风景区为核心,覆盖周边20平方公里地域,整合资源开发,以七星降福为形象定位,通过打造世界怪文化聚集地、塑造佛文化体验、配套温泉度假休闲三个措施,整体建设成为新沈阳怪坡风景区,打造成为沈阳城市新名片、文化新载体、休闲新去处。
第27条&建立旅游项目准入退出机制
建立“可拆分、可合并、可调级、可招商、可落地”的沈阳市旅游项目准入退出机制,推进项目库的实施及动态跟踪管理。
(一)龙头与重点项目的申报和筛选
龙头与重点项目申报条件:符合国家、省、市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市和区、县(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符合专项资金的管理原则和使用方向;有项目方案、实施计划、资金预算;有牵动引领示范作用;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相关部门的审核意见;自筹或配套资金落实到位;项目建设已经启动。
龙头与重点项目的申报主体:市旅游局实施本级项目的责任处室。各区县(市)旅游局。其他申报单位包括:在沈阳市依法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具有适当的经济规模;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纳税和银行信用良好;无违法违规行为。
龙头与重点项目的申报程序:申报主体根据各自的单位性质,提报申请,并经相关领导部门同意后,统一提交市旅游局汇总。
龙头与重点项目的筛选:沈阳市旅游局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市辖区、县申报的引擎与重点项目按照评分细则打分,甄选出符合条件的举荐项目。沈阳市旅游局组织专家、专业规划公司前往实地开展考察调研工作,形成举荐项目的《项目调研评价和改进建议》,每年筛选出一批全市引擎与重点备选项目;对于在全市有重大意义的重要旅游项目,可以由市旅游局联合相关部门直接指定为全市重点打造和推介的旅游项目。
龙头与重点项目优先扶持:根据《沈阳市本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沈阳市旅游局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程序》及《沈阳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年度申报指南》,优先扶持龙头项目和重点项目,定期给予资金扶持。
(二)项目库调级原则
每年年底前进行项目推进情况评估并进行一次项目库调整。市辖区、县旅游局向市旅游局申报,并提出项目评估材料和项目库调整意见,经市旅游局审核、批准后统一调整。
原则上,一般项目达到重点或龙头项目评分标准要求,前期开发获得市场认可,具有显著品牌效应,项目规划获得政府审批通过,招商条件成熟,是市辖区、县近期内重点推出的招商引资项目,可调为重点或龙头项目。重点或龙头项目发生重大变化的,签约后一年内未开工建设,因国家政策调整或其他情况变化已不符合重点项目要求,因建设条件长期无法达到难以实施,应调为一般项目。
第七章&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和落脚点,推动沈阳旅游产业由传统六要素产业向泛旅游产业链条转变,构建沈阳市以旅游业为引领、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提升旅游产业在沈阳国际化进程和新型城市化中的作用。&
第28条&巩固发展核心关联产业
(一)旅游业与工业融合
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以传奇梦工厂为龙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主题游乐园,以时尚创意的休闲娱乐体验引爆沈阳市工业旅游。以华晨宝马汽车生产厂、可口可乐生产厂、沈阳航空博览园等骨干工业企业为引领,带动工业企业开展特色工业旅游,配套旅游服务功能,注入休闲消费业态,提升并创建一批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工业遗迹旅游、工业观光旅游和商务考察旅游,推出工业旅游精品路线。重点建设大东汽车文化旅游产业园、首府都市工业文化产业园、中国航空工业创意产业园等工业创意设计产业园。
做强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实现沈阳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从批量生产到定制化生产,从机械化生产到旅游创意设计生产,探索互联网+工业旅游的新模式,加强市场渠道拓展,将老工业基地的资源以新工业基地的方式发展起来,提高沈阳旅游装备制造业的软实力。积极发展旅游汽车制造产业,培育壮大观光缆车、索道、高科技游乐设施、体育运动装备、户外旅游运动与野营设备、旅游保健防护用品、宾馆饭店用品、旅游工艺品、数字导览等生产企业。大力发展低空旅游飞行器制造。提高旅游装备国产化生产水平,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一批“沈阳制造”旅游装备精品品牌,促进旅游制造业创新发展。
依托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创新旅游商品制造。依托沈阳市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对接沈阳市高端工业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工程,提高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丰富沈阳市旅游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沈阳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品牌。
(二)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
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促进沈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持国有资本加强对清前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时尚文化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力度,形成3-5家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构建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旅游投融资运营主体,发挥创意研发、品牌培育、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出台税收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各类小微特色文化企业和创业个人,支持个体创作者、工作室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重点延伸并做强沈阳三大特色产业链条,形成一批文化旅游知名品牌。深入做强以鲁美艺术为代表的民俗工艺产业链、以“中国好声音”模式为代表的流行音乐产业链及创意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和生产产业链。建设沈阳美术馆、文艺名家系列艺术馆,发挥工艺美术大师和文化名人在品牌培育中的作用,促进文化旅游市场繁荣发展。建设三个文化旅游产业中心,一是以“盛京皇城”为龙头,以北市场和北运河沿岸历史文物资源为支撑的历史民俗文博中心;二是以西塔朝鲜族风情街、太原街和南运河为重点的时尚文化娱乐消费中心;三是以浑南新城和浑河滨水休闲带为重点的创意文化旅游中心。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打造和平老北市民俗旅游产业集群、沈河盛京皇城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孵化功能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带动工艺品研发、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发展,促进文化旅游由单纯观光型向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转变。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升文化旅游的原创能力。探索与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鲁美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及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共同培养机制,通过政策支持引进海内外高端创意人才。鼓励文化名人与艺术大师创办文创工作室、开展培训讲座等,促进人才培养和传统技艺传承。加强对沈阳关东民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学艺者的培训,着重提高其创新创意能力。
第29条&激活基础关联产业
(一)旅游业与商贸会展业融合
以商贸、会展为切入点展开定向营销宣传。策划旅游购物节、消费季和“时尚商品周”等常规活动,以商贸购物巩固普通游客市场。依托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沈阳全国汽配展等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展会活动,强化沈阳市旅游产品宣传推广,促进城市商贸客商向休闲游客的转变,提升沈阳城市商贸旅游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引进城市综合运营商,统筹城市商贸、会展、旅游等功能。以税收、土地、配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实力强大的城市综合运营商投资入驻沈阳,综合性开发城市商业休闲旅游综合体和中央休闲区,配套大型会议中心、购物娱乐广场、旅游休闲活动空间等,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实现城市综合体的价值外溢及区域商贸、旅游、休闲消费一体化发展。
依托特色商业资源,差异定位构筑商贸旅游核心吸引。在沈阳市主要商贸会展区,依托沈阳珍贵食材、精品饰物、字画文化等传统特色商业形成的购物吸引,注入餐饮、休闲、娱乐等旅游服务业态,分区差异化定位,形成城市商贸旅游亮点。促进商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古迹与现代商业街的有机融合,打造成融清前、民国传统文化和都市时尚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商贸旅游区。
(二)旅游业与农业融合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对接《沈阳市都市现代农业规划纲要()》,加快发展“三高+休闲”农业,逐步形成“三带、四区、六支撑、多基地”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积极促进旅游与现代农业的融合,推进农业观光、农产品采摘、农业文化体验、庄园经济等多种农业旅游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多元休闲业态。以农业旅游示范园区、休闲农业专业村、休闲农业采摘园为基点,开发观赏型、科普型、采摘型、体验型等多种农业旅游项目,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展乡村旅游连片开发试点,推动乡村旅游向园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做大做强沈阳市周边果蔬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在沈阳市周边农村大力发展田园观光、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以薰衣草花带、稻田画等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景观。重点在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和康平县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
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农业旅游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农特产品销售网络。积极发展高档花卉品种,巩固鲜花生产基地的优势地位。
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培训体系。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稳步推进“送教下乡”计划,每年有计划的免费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引导乡村旅游全面迈入品质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轨道。
(三)旅游业与林业融合
积极推进沈阳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建设,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按照《沈阳市林果产业发展规划》,以沈阳市五龙山、白清寨自然保护区和2个森林公园为中心,发展东部森林生态旅游,建设以生态观光、康体休闲为主要功能,中国北方重要的自然生态旅游经济区。优化提升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法库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和辽宁七星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和休闲旅游服务,推进建设九龙河湿地公园、四道号湿地公园、花古湿地公园等9个湿地公园,形成北部湿地生态旅游集群。重点以金沙滩为抓手,推进北部沙漠观光、户外运动旅游,建设沙漠公园。同时推进生态旅游与森林资源保育相结合。
第30条&培育新兴关联产业
(一)旅游业与休闲体育融合
大力发展户外运动旅游,形成一批户外运动基地。沿浑河水系建设休闲绿道,贯通沿线景点,布局体育休闲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一批野外生存基地、登山基地、垂钓基地、漂流基地等,推进自行车、户外露营、漂流、健走等户外运动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休闲体育旅游片区。利用全运会建成的体育设施,开发高尔夫、马术、极限运功等体育度假旅游产品。
发展特色体育休闲旅游,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加强大型赛事、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利用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铁西体育场、十二运马术中心等设施,加快田径、游泳、三大球、赛马等体育产业发展。举办足球、羽毛球、马拉松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以高水平的观赛产业带动休闲体育产业在策划、运营、服务、营销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提升。大力发展滑雪体育旅游。
(二)旅游业与康体养生融合
充分利用沈阳整形整容、内外科、中医药等优质医疗资源,发展特色医疗、中医药疗养、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养生养老旅游,促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加强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适当配备老年人、残疾人出行辅助器具,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
(三)旅游业与教育修学融合
积极发展研学旅游,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研学旅游接待体系。重点针对研学市场,开发沈阳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提高工业旅游的娱乐性和体验性。
第31条&优化提升旅游产业要素
(一)旅游住宿业
一是调整结构,做强精品酒店。引进国际知名的精品酒店品牌。鼓励精品酒店为游客提供&“管家式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居民发展“盛京人家”入户式体验住宿。二是差异发展,形成东北特色住宿集群。充分挖掘沈阳清前文化、关东民俗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东北特色住宿设施,形成“满韵别院”“东北人家”、绿色庄园、森林度假木屋、辽金文化客栈等为特色的主题度假酒店、产权度假酒店、特色主题民宿集聚区。三是拓展产业维度,培育新型住宿业态。多元化开发东北乡村民宿、乡村客栈、乡村酒店、乡村旅社以及乡村度假村等,加快培育汽车旅馆、汽车营地、汽车俱乐部、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四是加强行业管理,发展智慧化住宿管理服务。在酒店行业大力推广电子商务,鼓励沈阳酒店企业接入沈阳智慧旅游平台。
(二)旅游餐饮业
一是统一规划管理,培育特色餐饮品牌。在太原街、中街、吉祥夜市、兴顺夜市等打造标准化“放心夜市”;积极引导“老边饺子“等沈阳老字号引入现代消费理念和经营手段,支持老字号餐饮企业探索连锁经营模式。二是立体创新营销,打造“盛京味道”。制作并发放沈阳美食地图,与“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类电视节目合作,在全国著名美食期刊杂志上设立沈阳美食专栏。三是创新多元业态,丰富餐饮体验。重点发展满汉全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体验项目;积极实施餐饮“名师、名菜”工程和“名小吃”申遗工程,开展“盛京皇城中品满汉全席,东北大炕上尝沈阳小吃”等特色餐饮文化体验项目。
(三)旅行社业
一是尽快健全旅行社体系。制定沈阳市旅行社发展方案,以旅游局为主导,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打造品牌旅行社;健全大、中、小各个不同类型的旅行社体系。二是鼓励中小型旅行社做专做特。培育一批提供自驾车旅游、山地体育运动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特色乡村旅游、会展商务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的旅行社,鼓励做专做强。三是加大国际品牌旅行社引进力度。积极引进港中旅、美国美地国际旅游集团等知名旅行社,展开深度合作;支持旅行社推广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引导沈阳旅行社行业与时俱进的发展。四是鼓励旅行社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鼓励旅行社开发文化旅游、关东民俗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工业旅游等线路产品,业务延伸至航空、铁路票务,以及度假休闲、会议展览、商务旅游、节庆赛事等领域。
(四)旅游购物业
一是搭建创意设计平台。搭建院校设计课程、商品设计大赛、专业设计机构三大平台。依托沈阳市旅游学校、辽宁大学等专业院校的智力资源,深挖沈阳盛京文化特色,设计特色旅游商品;定期举办“福运沈阳”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政府设立旅游商品开发专项经费,支持旅游商品新产品的开发。二是开发特色创意旅游商品。全力打造“盛京好贺儿”旅游商品品牌,培育形成二人转嬉笑人物、大姑娘叼大烟、工业主题卡通人物、清前风格人物等具有幽默、福运元素的“沈阳手信”,激活沈阳购物旅游市场。三是合理布局旅游购物点。在太原街、中街、西塔街、中山路、吉祥街等地设置“盛京好贺儿一条街”,融入沈阳市本土民俗文化,塑造购物体验趣味性。分别在不同级别的旅游集散中心、重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等设置旅游购物点或商场。四是加强政策扶持。采用贴息扶持、资金奖励、税费减免、活动推介四大手段,引导沈阳设计创意商品化。设立“盛京老字号一条街”,减免现存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的老字号店面租金、税金与旅游商品展柜的柜台费。争取政策支持设立免税购物店,建设“东北亚国际免税购物区”。充分利用微博等社交网站,通过知名旅游网达人游记等内容进行软性宣传,提高沈阳旅游商品的品牌知名度。
(五)旅游娱乐业
一是建立完善旅游文化娱乐体系,打造沈阳特色娱乐品牌。精心打造以清朝宫廷文化歌舞表演为代表的清文化娱乐品牌、以“二人转”、满族民俗表演为代表的关东民俗娱乐品牌、以中国好声音舞台为代表的时尚音乐品牌沈阳三大娱乐品牌。重点扶持民营艺术演出团体发展,强化沈阳娱乐体验吸引。二是放大旅游演艺引领,做强做活“旅游夜经济”
以“夜游浑河、四大夜市、夜间大戏”为引领,以大型节庆活动为支撑,以浑河水系为轴线,激活、串联、带动沿岸开发晚宴、演艺吧、酒吧、茶吧等夜间旅游娱乐产品。
第八章&市场营销
第32条&旅游形象体系
将“传奇盛京,福运沈阳”作为沈阳旅游的整体形象品牌,上升为城市宣传口号,以各区县旅游形象品牌为支撑,以不同的细分主题旅游品牌为补充,构建多级旅游形象体系。结合各细分市场的旅游需求,大力营销沈阳盛京皇城、传奇梦工厂、中央艺术公园、福运四季等龙头项目品牌,打造传奇、福运、休闲的沈阳旅游新形象,提高沈阳旅游在海内外游客市场的知名度和感召力。
第33条&市场营销目标
近期(年)目标:巩固基础、强化域内。初步树立沈阳市统一而又深入人心的旅游品牌形象,并在沈阳经济区内广泛传播,强化域内居民对沈阳旅游形象的认知度与向往度,吸引域内居民在沈阳的旅游消费,逐步促进商务客、过路客向游客转化,覆盖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客源市场。
中期(年)目标:加速崛起、辐射全国。建立沈阳城市品牌管理平台和沈阳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传奇盛京,福运沈阳”旅游品牌,有效吸引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客源,激活研学旅游和老年旅游等新兴市场。
远期(年)目标:提质增效、接轨国际。巩固沈阳作为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地位,留住过境游客,延长来沈游客停留时间,力争海外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达到4天;开拓完善东北亚、港澳台、俄罗斯等入境核心市场,积极争取欧、美、澳洲等高端客源市场,逐步将沈阳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
第34条&营销实施措施
以“三地”营销模式为指导,制定针对目的地、客源地、网络(第三地)的多层次营销策略,以“目的地营销”激活沈阳市庞大的本地休闲市场与过路中转市场,以“客源地营销”攻占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以“网络营销”形成无缝、立体的旅游品牌推广网络,建设足以支撑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地位的组合营销体系。
开展目的地营销。一是营造传奇休闲的城市旅游氛围。设计具有传奇色彩、休闲活泼的城市旅游品牌logo,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十大主要领域(见表8-1),在沈阳市内形成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二是打造福气多样的节事活动。以春季花博会、夏季旅游节、秋季音乐节、冬季冰雪节四大国际性节会引领,塑造“月月有活动、天天都精彩”的节事品牌,集中区域和时段进行针对性宣传推广,以福运节庆体验、休闲会展旅游支撑“福运沈阳”建设。三是采取针对性营销策略。针对本地居民,推动旅游宣传进社区、进乡镇,灵活运用价格杠杆,平衡淡旺季。针对来沈商务会展客人:借势城市综合体进行旅游宣传与服务,继续引进影响力大、国际化程度高的大型会议会展项目。针对市场过境游客:通过机场广告位、航空杂志、报纸、列车广告多种载体,加大对沈阳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表8-1&沈阳城市品牌标志应用的十大主要领域
重要会议、招商活动、代表团考察活动、节庆活动、会展活动等;
标志性建筑物、历史建筑、标志性城市雕塑、文化宫、博物馆等;
机场、车站、入城口、办事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
景点景区、特色街区、历史街区、公园、大型商店、卖场、广场等;
城市记忆、城市小品、城市家具、文化碎片等;
道路、桥梁、路标、路灯、霓虹灯、门牌、邮箱、公共交通等;
旅游宣传片、宣传册,公益广告等;
公务人员的徽章、名片,公务信封、信纸,公务活动中的纪念品等;
荣誉证书、奖章、奖状、奖牌,信用证牌等;
特色行业、名企名品的宣传推广等。
表8-2&沈阳旅游节事营销活动表
民俗传统类
o&农历新年
o&端午节赛龙舟
o&中秋民俗灯会
o&皇寺庙会
o&盛京城庙会o灯会
o&元宵灯会
o&关东庙会
o&锡伯族西迁节
o&关东民俗文化节
o&小凉山西瓜节
o&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
o&中国沈阳韩国周
o&康平县观鸟节
o&法库县白鹤节
o&稻田画节
o&郁金花节
o&风筝文化节
o&泼水节、美食节
体育赛事类
o&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
o&五里河足球活动周
o&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沈阳站
o&冰雪嘉年华
o&热气球节
o&冰雪丽人大赛
会议会展类
o&沈阳国际汽车展览会
o&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制造业博览会
o&世界遗产博览会
o&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
o&中国沈阳商品交易会
o&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暨全国汽车配件采购交易会
o&《新春朝贺》皇家礼仪展演
o&沈阳国际珠宝展
o&东北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
o&中国(沈阳)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
o&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o&国际微电影节
o&沈阳中兴服装节
o&动漫电玩博览会
o&汽车工业博览会
o&建筑产业博览会
o&沈阳户外用品博览会
o&邀请知名明星、名人出任沈阳旅游形象大使,参与拍摄沈阳旅游电视广告,演唱沈阳旅游主题歌曲
o&“新年·新世界”沈阳跨年倒数
o&泼水闯关狂欢月
o&华语动漫金龙奖
o&沈阳国际城市创新奖
o&水上音乐会
强化客源地营销。一是媒介营销。交通媒介:重点在高铁、动车车厢内以杂志、宣传片等形式,包装推广“乘高铁,游沈阳”“乘坐京沈高铁,体验关东民俗”等迎合客源市场需求的产品。传统媒介:使用宣传资料类、书籍类、杂志类、报刊类等多种纸质媒介方式,广泛宣传推广沈阳旅游产品。二是渠道营销。通过政府举办推介会、与知名旅行社强强联合、引导社会组织推广沈阳旅游产品、举办国际展览会议等多渠道宣传推广沈阳旅游品牌形象。三是政府公关。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要领导报送简明旅游内部专刊;利用有影响力的私人机构宣传;借助驻外办事处开展客源地营销;利用过境免签政策开展营销。四是境外市场营销。与国际知名视频网站,如:谷歌旗下的Youtube等合作,在其网站上开设独立的沈阳旅游视频营销专区;借力国际网络平台,强化线上营销;构建境外营销数据库;借航空公司搭建国际营销桥梁;设立境外旅游营销机构,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表8-3&沈阳旅游渠道营销策略表
与国家旅游局合作
依托国家旅游局参与重点对外推介活动,对重点客源地进行相对集中、持续的宣传推广,推出“沈阳旅游年”、“沈阳旅游月”等活动。
“1+1”城市推介会
与内地著名旅游城市联合举办推广与交流活动,如北京沈阳周、大连沈阳周、哈尔滨沈阳节、天津沈阳节等。
“1+N”城市推广机制
联合环渤海城市,签署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旅游推广的协同机制,并举办一年一度的旅游推广会。
“中外合作”推广会
联合首尔和东京,以“亚洲一家亲”为宣传口号,向欧美旅客推广各自的旅游特色。
联合上海、北京,在日韩等国启动投资推介会,推广各自商贸业、旅游业。
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中国旅行社总社、中国康辉旅行社、中青旅、南湖国旅、广之旅、港中旅等7大旅行社签署《关于旅游市场共同开发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拓展沈阳的海内外旅游市场。7大旅行社积极挖掘沈阳旅游亮点,开发沈阳旅游新产品。
鼓励本地企业、民间组织、乃至海外驻沈企业采用沈阳旅游品牌及标识,同时保留其自身品牌形象。
制定严格的旅游形象体系使用管理规范,比如使用申请登记、标志规范指导等。
争取国际会议举办权
争办如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冬季+夏季达沃斯会议、世界工程师大会、世界生物材料大会、国际数学家大会、国际心理大会等,借势推广沈阳旅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电视台背景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