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山是杭州上城区邮编的郊区还是中心城区

| &市民邮箱: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融入大都市
建设新桐庐”的对策与思考
  作 者:   来 源:   发布时间:
“融入大都市& 建设新桐庐”对策与思考
&&都市经济圈是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后,以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为基础,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主导,通过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以频繁的人员流、资本流和信息流为基本特征的经济联系,最终形成的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杭州提出打造都市经济圈是杭州实现产业提升、功能提升、提高首位度的需要,是杭州融入长三角经济统一体、参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竞争的必然选择。为此,杭州提出了以“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为手段,合力构建以杭州城区为核心、以杭州市域为主体,以临杭六县(市)为节点的杭州都市经济圈,打造长三角的“金南翼”的战略构想。桐庐作为杭州市域的一个县,毫无疑问是杭州都市经济圈中的主体,应该切实承担起我们在经济圈中的责任,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从杭州都市圈融入长三角的利益诉求来看,桐庐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偏小、区位条件欠佳、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域,极有可能被“抛离”核心圈层而被边缘化。因此,桐庐必须紧紧这一重大机遇,科学应对面临的挑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精心谋划、统筹兼顾,立足长远、突出重点,加大融入力度、加快融入步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深做实融入文章,对于实现桐庐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桐庐经济在区域范围的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融入的背景和形势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0.0 mso-hansi-font-family: 仿宋_GB年5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上海主持召开的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杭州在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更好的发挥长三角中心城市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全省、服务于长三角、服务于全国。9月21日,《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总体规划》研讨会在杭召开,杭、嘉、湖、绍四市和临杭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六县(市)的领导和相关部门会聚一堂,共商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8220;七共&#8221;的基本思路和打造长三角的&#8220;金南翼&#8221;的战略目标。
1、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和谐发展需要桐庐融入
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战略,是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新挑战的科学判断。一方面,杭州经济已经率先进入了发展的平台期和调整期,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进退消长的&#8220;十字路口&#8221;,如何尽快度过平台期,率先形成高层次的&#8220;三二一&#8221;产业结构,是杭州面临的重大命题,已经启动实施的市区&#8220;优二进三&#8221;产业转移和调整战略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另一方面,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杭州组团竞争、抱团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打造长三角&#8220;金南翼&#8221;的必然选择。萧山、余杭的撤市建区是这一发展需要的先行。都市圈战略的推进是要以更大气的理念、更宽阔的思路构建更强大的经济统一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桐庐相对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可以成为杭州产业调整的重要承接地,&#8220;三江两湖&#8221;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区域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可以为杭州三产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随着市域网络化战略的推进,桐庐与杭州的关联度将越来越高,桐庐作为中心城区和组团的补充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因此,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健康、和谐发展需要桐庐发挥应有的作用。
2、桐庐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借力都市经济圈
桐庐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杭州市域五县市中相对靠后,传统产业也面临优胜劣汰的&#8220;阵痛期&#8221;,亟需借力杭州大都市的产业、资源、人才、市场等优势,促进桐庐经济的升级转型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我们已然确定的&#8220;强工业、优农业、兴三产&#8221;的发展思路,都需要借力杭州大都市的强大辐射力。工业发展必须紧紧把握杭州市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和市委、市政府&#8220;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8221; 的机遇,充分利用桐庐的资源优势和高速公路的效应,依托业已&#8220;串珠成链&#8221;的杭千沿线五大产业平台,做深做透承接都市产业转移文章,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平台,坚持&#8220;建区造城&#8221;并举,实现城镇功能提升与工业功能区产业、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工业化与城市化齐头并进。农业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杭州都市圈这一大市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效益农业,加快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为杭州提供优质农副产品,打造杭州郊区的&#8220;菜篮子&#8221;。三产发展必须紧紧依托杭州都市圈几千万人口这个大舞台,充分发挥桐庐&#8220;天蓝、山青、水绿&#8221;的环境优势和丰富的旅游产品资源,吸引人们来桐休闲、观光、居住、消费,把桐庐打造成杭州都市圈的&#8220;后花园&#8221;;并要把握好杭州城区高层次人才和高技术产业&#8220;外溢&#8221;的机会,以人才带动产业,推进人才的柔性流动和产业的&#8220;跳级&#8221;发展。
3、周边县市的融入态势&#8220;逼迫&#8221;桐庐必须加快融入步伐
自从杭州构建都市经济圈战略启动以来,周边县市的融入步伐明显加快,纷纷在规划接轨、产业对接、资源共享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主动的接触,在交通、居住、就医、就学、创业、休闲等方面采取了很多实质性的举动。特别是杭州确定了&#8220;破界融入&#8221;的大手笔、大理念,临杭六县市被纳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范围后,有关县市更是以积极的姿态,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的融入工作。特别是安吉和德清,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融入大杭州,正从&#8220;单相思&#8221;走向&#8220;蜜月期&#8221;。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0.0 mso-hansi-font-family: 仿宋_GB年12月,安吉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杭州医保外地定点医院,杭州市民凭市民卡可在安吉直接刷卡看病。据相关材料显示,安吉为融圈战略的实施确定了十多项具体举措。其中包括加大杭州媒体对安吉的宣传力度,策划&#8220;印象安吉&#8221;系列活动,借名扬名、借牌树牌、借势造势;加快杭长高速二期建设,实施与杭州城际轨道交通的对接;开通杭州与安吉的公交线路和旅游专线,尽快构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过路过桥收费问题的解决,对部分在安杭资企业发放公路通行绿卡,适时取消县内收费站点(2008年1月1日,安吉县孝丰收费站取消收费);加快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辟&#8220;园中园&#8221;,提高杭资企业转移的承接能力;积极发展临杭房产,举办安吉人居杭州展会,打响&#8220;一等房产、三等价格&#8221;的品牌,使安吉成为杭州的&#8220;后花园&#8221;;出台多项就医、就学、通行、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惠民利民政策,着力优化相互融合、社会共享的大环境;农副产品进杭州超市,竹乡文化进杭州社区等等。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bidi-font-size: 10.0 mso-hansi-font-family: 仿宋_GB年1月20日,杭州与德清的公交线开通运行。随着&#8220;杭州都市经济圈&#8221;工作的积极推进,德清的同城化效应日趋明显,目前在德清已经实现可刷杭州医保卡、社保卡、公交卡、公园卡,互通共用的相关政策也正在商讨研究中。
周边县市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推进一体化战略已经启动,同城化效应已经逐步显现,桐庐再不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快推进融入战略的实施,将有可能成为都市圈经济发展的&#8220;锅底&#8221;。
二、融入的基础和挑战
(一)比较优势
土地资源储备相对丰富。近年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农民下山集聚、低丘缓坡开发等手段,不断拓展用地空间,筹措建设用地指标。全县现有用地空间1.2万余亩,其中杭千高速公路发展带尚有发展空间8000余亩,大部分可以连片开发利用。根据农民下山集聚规划,到2009年,尚可复垦新增耕地1500余亩,可全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低丘缓坡资源丰富,据调查,可开发为耕地的低丘缓坡资源有1万余亩,为土地的占补平衡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丰富的土地资源储备成为我县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成为杭州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地。
生态环境条件相对优越。在越来越重视健康、有品质生活的今天,桐庐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笔潜力无穷的财富。&#8220;全国绿化模范县&#8221;、&#8220;全国卫生县城&#8221;、&#8220;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8221;的金字招牌和&#8220;潇洒桐庐&#8221;的独特文化内涵,必将发挥它越来越强大的魅力。
交通网络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我县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对外交通&#8220;四通八达&#8221;,且道路等级均在一级以上,特别是杭新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我县与杭州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为提高。日渐完善的城市基础和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建设,使高速沿线五大产业平台&#8220;串珠成链&#8221;,承接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的拓展、城镇网络框架的完善、县城商务区的启动建设,都为城市功能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活力相对较强。2004到2006年,桐庐连续三年入选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百强县,在&#8220;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8221;三项指标中,&#8220;发展活力&#8221;得分均在81分以上,均超过了富阳和临安;而其他两项得分都在60分以下。2007年又被评为&#8220;长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县市&#8221;,发展趋势被权威经济组织充分看好。民营经济活力强劲。以分水制笔、横村针织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块状经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壮大、繁荣,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懂管理、善闯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家。
(二)制约瓶颈
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到2007年底,桐庐的人均GDP只有35908元,在市属五县市中位次靠后;产业结构以传统为主,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在杭州城区产业梯度转移中也未能&#8220;抢&#8221;得足够的份额。经济圈理论显示,如果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存在太大的经济落差,将很难形成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因此,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增强产业关联度是桐庐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必由之路和当务之急。
产业层次相对偏低。传统的针纺、服装、制笔、箱包等产业占了全县工业比重的60%以上,但由于产品层次偏低,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宏观调控趋紧等影响,2007年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产值增幅只有5.4%,比全部规上企业增幅低了20个百分点。加大落后、过剩生产能力的淘汰,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实施&#8220;腾笼换鸟&#8221;和倍增计划,是桐庐传统产业摆脱困境,桐庐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勤成本相对偏高。虽然交通网络初步完善、通勤距离已经缩短、交通方式日渐丰富,但桐庐与杭州的通勤成本相对还是偏高。以一辆家用小车和一辆十顿货车为例,走320国道或杭新景高速从桐庐县城到杭州南往返一次分别需要过境费用115元、85元和285元、240元。再加上燃油消耗及其他相关费用,成本依然偏高,一般收入阶层难以承受。
要素支撑水平相对偏弱。主要是资金和人才的支撑能力相对薄弱。县内金融体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受国家金融政策和上级行调控的制约较大;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门槛难以破解。人才资源相对不足,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三、融入的思路和举措
桐庐要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就是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科学定位、错位发展、主动接轨,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为杭州经济服务,分享大都市圈带来的效应,在合作中实现自身发展。要按照&#8220;把握一个核心、做好两项对接、坚持三大原则、落实四项保障、实施五大工程&#8221;这一总体构想,做深做透&#8220;七共&#8221;文章,既要借力大都市,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快融入步伐;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走既具有时尚气息、又具有浓郁桐庐特色的发展之路,把桐庐建成杭州都市经济圈的&#8220;后花园&#8221;、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和休闲经济的示范区。
(一)把握一个核心
要把握好&#8220;主动服务、错位发展,发挥优势、洼地蓄金,借梯登高、谋求共赢&#8221;这一核心。桐庐在实施融入战略中,要树立主动接轨的意识和理念,在服务大都市经济圈中主动参与,以大气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做好融入文章。把发展方向可以定位为广义的&#8220;郊区经济&#8221;模式上,做足服务杭州的文章,坚持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经济新&#8220;蓝海&#8221;;努力挖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比较优势,积极营造投资、消费和特色经济的&#8220;洼地&#8221;,吸引都市圈其他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注入和发展。要&#8220;借都市之力强自己之基,借杭州之梯登经济之高&#8221;,借力大都市发展自己,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经济一体化、待遇同城化。
(二)做好两项对接
1、产业对接:杭州城区&#8220;优二进三&#8221;产业梯度转移战略的实施为桐庐与杭州都市经济圈的产业接轨带来了利好消息。桐庐在产业接轨上必须走&#8220;扩大总量、提升层次、彰显特色&#8221;并行的道路。做大总量必须以工业为基础,大力实施&#8220;工业强县&#8221;战略,做好杭资企业转移承接文章,通过引进和培育几家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来带动全县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产业,实现与大都市产业的同频共振。发挥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经济,提升产品附加值,彰显&#8220;潇洒桐庐&#8221;的独特魅力,实现郊县经济向郊区经济的转变,推动全县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经济质量的不断提升。
2、人文对接:杭州&#8220;精致和谐、大气开放&#8221;的人文理念是杭州快速繁荣的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要充分挖掘&#8220;潇洒桐庐&#8221;文化积淀中的积极因子,大力弘扬&#8220;创大业、比贡献、争上游&#8221;的昂扬斗志。要做深做透富有桐庐特色的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品牌打造文章,找准与杭州城市闲适文化的结合点,大力发展休闲经济。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对接,加大人才引进与交流的力度,完善促进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准确定位、选准对象、把好质量,要特别重视创新型企业家和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8220;引进来、安得下、用得好&#8221;,必须充分利用好高层次人才自我实现愿望特别强烈的&#8220;习性&#8221;,搭建好平台,为他们的工作创造足够的空间。
(三)坚持三大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政府可以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搭建产业孵化平台等方式实现&#8220;筑巢引凤&#8221;;通过完善基础硬环境和服务软环境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优越的外部空间;通过多方协作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构建区域大市场;通过对社会发展领域各项制度的改革,构建统一的框架和细则,促进区域内的融合与共享。
2、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就是要准确定位、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自身发展。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效应的发挥需要时间、周边城市自身的发展壮大需要时间、都市经济圈运作机制的形成也需要时间。因此,必须选择易于突破的领域首先开展合作,寻找容易趋同的利益共同点作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3、项目带动原则:融入都市经济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一载体,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促发展,深入做好重大项目的谋划、包装、保障和推进工作,通过实施一批有利于促进融入的交通类项目、产业类项目、环境基础类项目、社会类项目等,带动某一领域的大发展、大融合。
(四)实施五项工程
1、实施交通通畅工程,发挥交通在通达和承接方面的基础作用。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以 &#8220;对内快速化、对外高速化、交通网络化&#8221;为目标,努力降低通勤成本,充分挖掘交通基础设施的放大效应,着力发展高速公路经济和黄金水道经济,实现交通方式的最优化和交通效益的最大化。
以杭州网络化大都市建设为抓手,加快交通路网建设,逐步实现城际快速轨道、公路、水路、信息网络的完善。主动做好与杭州城际轨道项目规划的对接,争取在2010年前启动城际轨道项目前期工作;尽早解决320国道桐庐、富阳、建德收费站的撤并或搬迁问题,力争2008年开发区收费站的搬迁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公交向五县市延伸的指导意见,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和积极主动的争取,力争2009年开通桐庐到杭州的公交车;要积极配合钱塘江流域航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以通航能力的提高为契机,开通从西溪湿地经运河抵达桐庐的水上旅游专线,大力发展黄金水道经济;加快建设桐庐综合码头,完善仓储物流配套设施,逐步构建辐射周边、水陆联合的运输体系和供求网络,使综合码头成为桐庐县内、周边县市乃至浙西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中转地,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加快《桐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及早启动桐庐县级物流中心建设,充分整合县内物流资源,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建设融仓储、运输、分送及相关增值服务为一体的&#8220;杭州西部区域商贸物流中心&#8221;;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加大数字电视覆盖力度,积极构建和使用新一代互联网络。
2、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实现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几何级增长。
以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高速公路经济带打造为重点,做深做细三次产业的优化升级文章,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都市农业,培育服务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一是推进传统农业向都市高效农业转型。以花卉苗木、绿色食品两大行业为重点,主动承接萧山花卉产业的幅射和对接,做好基地建设规划,做大做强产业;壮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完善运作模式,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农产品进杭州超市步伐,拉长产业链。以横村为中心,拓展休闲观光农业;以钟山为中心,推广生态高效农业;以富春江为中心,开发生活体验农业。
二是推进桐庐企业向杭州籍企业的转型。以高速公路沿线工业园区为主平台,规划建立杭州企业两次创业园,研究制订吸引杭资大项目和优质搬迁企业进创业园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杭州东部软件园DD桐庐信息产业园建设步伐,扩大结合点,充分发挥提升传统产业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桥梁作用。鼓励县内传统企业走出去开展高端合作,吸引更多的都市圈内优质生产要素集聚桐庐。
三是推进过境观光旅游向目的地旅游转型。突出生态、休闲、文化、拓展主题,融合山水、森林、溶洞、峡谷、民俗等特色旅游资源,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温泉疗养、山地拓展、农家休闲等特色旅游,实现从&#8220;观光时代&#8221;转为&#8220;复合型时代&#8221;转变。适时举办&#8220;富春江山水节&#8221;,打响&#8220;潇洒桐庐.富春江山水&#8221;品牌。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优化旅游饭店格局,适度超前发展高星级饭店,到2011年建成四星级以上标准饭店5家以上;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档次,形成适应杭州旅游国际化发展的接待设施格局。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设立国际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成&#8220;一站式&#8221;旅游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与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网运行。推进县城至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交通网络建设,至2011年实现公交通达所有景区,构建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打造长三角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是推进房产经济向楼宇经济转型。以县城商务区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商业商务办公和专业特色市场,开拓会展、中介、金融等服务业,加快配套中高档零售业、饮食服务和文化休闲业,争取&#8220;一年成形、两年成市&#8221;,构筑县城商务中心,增强都市现代产业幅射承载能力。着力楼宇招商,大力培育和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
3、实施人文品牌工程,培育富有桐庐特色的精神和文化产业。
深入挖掘桐庐人文品牌的内涵,喊响富有桐庐特征和时代特色的&#8220;桐庐精神&#8221;,努力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积极打造人才集聚新平台,充分发挥&#8220;潇洒桐庐&#8221;的强大魅力和吸引力。
一要以&#8220;潇洒桐庐在杭州&#8221;为主题,每年策划两地文化共知共鸣、资源共享共荣、产业共建共兴、市民共唱共乐、媒体共推共促等宣传载体,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桐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要主动与杭州医药港接轨,弘扬中药文化,做靓&#8220;中药鼻祖&#8221;的文章,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生物医药、生物保健、医疗器械、医药产业的发展,打响始祖&#8220;桐君医药&#8221;品牌,使医疗器械、医药产品、保健食品与药膳饮食&#8220;串珠成链&#8221;,大力培育医药文化产业。
三要充分挖掘我县名人文化,深入开展桐君、严子陵、叶浅予等的文化品牌研究,着力打造我县剪纸、越剧、故事、小品四大文化拳头产品,打响&#8220;中国剪纸之乡&#8221;和&#8220;越剧人才摇篮&#8221;品牌。找准与杭州城市闲适文化的结合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四要以省女子足球训练基地的建设为契机,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着力招引一两所在杭大专院校、科研基地等落户桐庐,集聚人气,提升软实力。
五要加强多层合作,建立人员上派下挂等交流机制,促进信息的流动,增进交往与感情;进一步完善集团联百乡、社区乡村结对等活动,促进桐庐与杭州的深入交流与互惠共荣。
4、实施休闲宜居工程,以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催生新的产业和服务品牌。
充分挖掘桐庐独特山水资源和优越生态环境的特质,科学分析、准确定位,坚持大众化与精品化并重的基本思路,探索我县休闲、旅游、人居等服务产品的差异化发展路子,努力延伸传统产品的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催生新兴产业,打造桐庐品牌。
&#8220;国际花园城市&#8221;是对我县融自然和人居于一体,城市现代人居环境的高度肯定,&#8220;山水福地、人居佳境&#8221;品牌被杭州、上海等周边城市逐步认同,要进一步保护生态,加快高速公路沿线的整治和景观带项目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桐庐区位便利、山水秀丽的资源优势,深入研究杭州市场不同客户群体的购房需要,着力解决关健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开发一批品位高、配套全、有一定规模的精品楼盘;充分利用我县生态环境优势,优化房地产布局,引进高品质房产开发企业,在合适区块有序开发一批休闲度假住宅和产权式度假酒店;推出适合投资、度假、安家及老年人托老等,运动休闲、养老休养、假日休闲、农家休闲等不同房产类型,吸引杭州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来桐置业。同时,发挥宜居优势,积极吸引研发中心入驻,吸引大批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入住,适度有序推进创业人才公寓专项用房建设,以促进整体创业环境的优化。适度发展濒杭山水房产,充分发挥桐庐高性价比的房产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杭州及都市圈周边城市人们来桐居住消费,全力打造杭州西部生态宜居城市。
5、实施社会共享工程,加快民生保障领域的共建共享与互惠互荣。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民生保障领域各项制度的改革,以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软实力的综合提升和软环境的持续优化为重点,实现与杭州市区相关政策的充分对接,充分接受杭州优势资源的辐射。
一要提升医疗卫生、教育等的软硬件实力。加快推进县级综合医院硬件建设和特色专科医院建设,通过与在杭知名医学院校或医院联合结对等形式,增强我县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争取杭州市区医保的定点;推进重点学校与杭州市区名校的合作办学,建立和完善教师结对、挂职锻炼、送教下乡、学术交流等体制机制,提高教师综合教育能力,不断提升教育软实力;
二要加快在社会保障、就医就学、旅游休闲等领域的同城化政策的研究,加快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惠民政策,加快实现社会共享领域的双向互动。比如来桐投资创业者的子女入托、就学,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来桐投资、居住人士凭杭州医保卡就近就医;凭杭州市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等,享受当地居民在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公园和部分旅游景点等的优惠待遇;发放&#8220;绿色通行卡&#8221;,实施来桐投资者自备车减免县内交通通行费的优惠政策,等等。
四、融入的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组成的县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推进各领域的融入工作;按照方便与市相关对口部门联系的原则,建议成立几个专项协调工作机构,下设交通组、城建组、产业组、社保组、宣传推介组等,主动与市委、市政府及市相关部门做好衔接,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寻求共赢发展。
2、机制保障
建立与市级联动的协调机制,主动做好与杭州市相关发展战略的衔接;完善考核机制,切实分解任务,排出年度计划,努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重视建立与周边县市组团融入、抱团发展的互动机制,以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积极发挥本县市人大、政协委员的作用,加大宣传和呼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家联谊会、同乡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促进产业对接与共兴。
3、政策保障
加快研究出台产业培育、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共建共享政策,主动做好与杭州市相关政策的对接,特别是要在吸引杭资企业落户、在杭企业总部转移、高层次人才引进、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优惠便利政策,以更好接受杭州经济的辐射和带动。
4、项目保障
抓好项目建设是实施融入战略的落脚点,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的原则,加强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和网络化大都市的项目前期研究,建立和完善项目资源库,这类项目要优先申报省、市重点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在建项目要加强资金保障和协调推进力度,促进早日发挥效益。
-==市政府各部门网站==-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
市民族宗教局
市纪委(市监察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文广新局
市人口卫生委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钱江新城管委会
市机关事务局
市邮政管理局
-==区县(市)政府网站==-
高新(滨江)
-==区县(市)招商(投资)网站==-
上城区招商网
下城区招商网
江干区招商网
西湖区招商网
萧山区招商网
富阳区招商网
桐庐县招商网
建德市招商网
钱江新城招商网
-==国内合作网站==-
北京市投资促进局
上海合作交流办
天津经合办
新疆协作办
武汉招商局
青岛经合办
宁波经合办
广州协作办
-==异地在杭商会网站==-
杭州湖北商会
杭州永康商会
杭州江苏商会
杭州德清商会
杭州潮汕商会
杭州宁波商会
杭州湖南商会
杭州青田商会
杭州泉州商会
杭州金华商会
杭州衢州商会
杭州市国内来杭投资企业联合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上城区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