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帮我过qq音速官网AC700回 我现在以经410回 给QB

2018 大陆重映电视剧 · 剧情 · 喜剧关注话题分享阅读全文1K14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weibo.com/u/?topnav=1&wvr=6&topsug=1&is_all=1 (老板你…阅读全文6611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251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2145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170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2,650&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473dfcbddbfc2d666fe2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473dfcbddbfc2d666fe2_r.jpg&&&/figure&&b&壹、Two Steps From Hell&/b&&blockquote&Two Steps From Hell(地狱咫尺),厂牌简称TSFH或XTS(在ExtremeMusic中的简称),是一家位于洛杉矶的音乐制作公司,由Nick Phoenix和Thomas J. Bergersen于2006年3月成立,他们曾与属于Hans Zimmer(汉斯·季默)下属的RC公司(Remote Control Productions Team)在2010年至2011年间有过短暂合作。公司主要制作用于电影预告片的音乐,所创作的音乐属于Production Music/Trailer Music(版权音乐/预告片音乐)。作品风格以史诗、气势、新世纪、古典为主。他们还发行过app呢!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可以找到。&br&&/blockquote&&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fe1a5087bbfc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fe1a5087bbfc6_r.jpg&&&/figure&&b&《Flight Of The Silverbird》&/b&(很喜欢开头的笛子声)&/p&&p&《el Dorado》&/p&&p&《After The Fall》&/p&&p&《Star Sky》(不听不是中国人!!!)&/p&&p&《Victory》&/p&&p&《SkyWorld》(这个整张专辑都不错)&/p&&p&《Never Back Down》&/p&&p&《Flying Snow》&/p&&p&&b&贰、Audio machine&/b&&/p&&br&&blockquote&Audio machine中文为音频机器[trailermusic]厂牌的简称为&strong&AM&/strong&,是属于华纳音乐旗下的&strong&LABEL&/strong&。主要作曲家来自BMI大英作曲家协会的成员。当今世界上最顶级以及最赋盛名的几家商业版权音乐出品厂牌之一。他们的音乐在&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so.com/doc/460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广告&/a&电影领域也是独树一帜。&/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1f9ebce23db1ae01351f7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p&《Shadowfall》(前后过渡挺好的)&/p&&p&《Danuvius》(科教频道???)&/p&&p&《Tree of Life》&/p&&p&&b&《The New Earth》&/b&&/p&&p&&b&《Epica》&/b&&/p&&p&《The Fire Within》&/p&&p&&b&叁、Alan Silvestri&/b&&/p&&blockquote&&p&亚伦·史维斯查(日-),美国&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so.com/doc/39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影配乐&/a&作曲家、指挥家,因《阿甘正传》(英语:Forrest Gump)获得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和格莱美提名。&/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43b33c82abefb355bb97_b.jpg& data-rawwidth=&1047& data-rawheight=&1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43b33c82abefb355bb97_r.jpg&&&/figure&&p&《What We Need Is A Hero》(被各种综艺节目乱用,包括《跑男》)&/p&&p&《Final Battle》&/p&&p&《Delivering the Warheads》(《特种部队》的配乐)&/p&&p&《Snake Eyes》(同上)&/p&&p&&b&肆、Thomas Bergersen&/b&&/p&&blockquote&Thomas Bergersen 全名 Thomas Jacob Bergersen,为著名的预告片制作团队“Two Steps From Hell”的创始人之 一。2011年他与伙伴 Nick Phoenix 一起制作发行了首张个人创作专辑《Illusions》。&br&&/blockquote&&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1d7aff774b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Empire of Angels》&/p&&p&《For The Win》&/p&&p&&b&《Archangel》&/b&(节奏很快的战歌)&/p&&p&《Immortal》(人声配合得不错)&/p&&p&《Rada》&/p&&p&&b&伍、John Dreamer&/b&&/p&&p&德国业余游戏电影配乐大师,专长史诗配乐,曾为《质量效应》、《战地3》、《上古卷轴5》、《刺客信条》等游戏配乐。&/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a5dd6c646d86d0904b3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2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a5dd6c646d86d0904b3_r.jpg&&&/figure&《True Strength》&/p&&p&《Rise》(也是慢热的)&/p&&p&《Becoming a Legend》&/p&&br&《End Of My Journey》&p&&b&陆、X-Ray Dog&/b&&/p&&blockquote&&p&X-Ray Dog是一个专门为好莱坞电影预告配乐的音乐工作室。&/p&&p&他们的作品几乎不针对一般消费者,网上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他们的配乐作品下载。他们的作品对口直接输送到了数字影视后期制作公司。约六成以上的好莱坞强片的预告片配乐都出自他们名下.像是神鬼奇航系列、魔戒系列、黄金罗盘、那尼亚传奇、金刚、X-Men系列、变形金刚、凡赫辛等等,只要是气势磅礴的动作片、史诗巨片几乎都是一致选用口碑甚佳的X-Ray Dog。&/p&&/blockquote&&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8dd823cbc5cc8bf08b928acd7db8c0f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8dd823cbc5cc8bf08b928acd7db8c0f_r.jpg&&&/figure&《Cyberworld》&/p&&p&《Hope Always》&/p&&p&《Here Comes The King》(短小精悍)&/p&&p&《Ravenous Dog》(电音)&/p&&p&&b&柒、Klaus Badelt&/b&&/p&&blockquote&克劳斯·巴德尔特(德语:Klaus Badelt,日-),德国作曲家,擅长为电影和电视配乐。作为好莱坞最大牌的作曲家之一,他已经为二十多部好莱坞的获奖大片作曲,如《加勒比海盗》、《迈阿密风云》、《忍者神龟》、《珍珠港》、《碟中碟Ⅱ》和《X战警》等,多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无论在什么样的画面要求下,巴德尔特总能创作出细腻委婉、气势恢弘等不拘一格的音乐。&/blockquote&&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2fbd391513eeedbb30f_b.jpg& data-rawwidth=&290& data-rawheight=&4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figure&《He's A Pirate》(太经典了,《加勒比海盗》)&/p&&p&《Barbossa Is Hungry》&/p&&p&《Will and Elizabeth》&/p&&p&&b&捌、Ramin Djawadi&/b&&/p&&br&&blockquote&德籍伊朗作曲家,为电影和电视剧担任管弦配乐作曲家,因曾获得格莱美奖提名而逐渐为人所熟知。&br&&/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b347a2c223c_b.jpg& data-rawwidth=&252& data-rawheight=&3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2&&&/figure&《Pacific Rim》(这个没得说吧)&p&《Main Title》(《冰与火之歌》配乐)&/p&&p&《Driving With The Top Down》(很燃,《钢铁侠》的配乐)&/p&
壹、Two Steps From HellTwo Steps From Hell(地狱咫尺),厂牌简称TSFH或XTS(在ExtremeMusic中的简称),是一家位于洛杉矶的音乐制作公司,由Nick Phoenix和Thomas J. Bergersen于2006年3月成立,他们曾与属于Hans Zimmer(汉斯·季默)下属的RC公司(Remote …
&p&所以说死宅就是不可燃____,(自己填)&/p&&p&陈坤首先是明星,然后他喜欢动漫,&/p&&p&麻生首先是首相,然后他喜欢动漫,&/p&&p&使徒子首先是清华本科毕业,然后他喜欢动漫,&/p&&p&哦对了,还有,&/p&&p&死宅首先是____,然后他喜欢动漫。&/p&&p&那问题在哪?&/p&&p&问题不在于你喜欢的动漫干扰了你的现实世界生活,&/p&&p&而在于你在现实世界本来就是不可燃____啊!&/p&&p&如果你能够上清北,这些都不是问题,反而是青春的美好回忆,&/p&&p&你在知乎上答题“保送清北是什么体验”,&/p&&p&你二次元和三次元的老婆,换了又换,&/p&&p&你在微博上发条漫,在豆瓣上写影评,在B站疯狂盈利,月入X万,&/p&&p&你甚至可能有一天开始画自己的作品,创建了自己的世界观,有自己的死忠粉,&/p&&p&现在这点苦恼还是问题吗?&/p&&p&不会是,&/p&&p&但是,你做不到,&/p&&p&因为在现实世界,你什么都不是,&/p&&p&你清楚!&/p&&p&王思聪如果只会喷人,打LOL,那他成什么了?&/p&&p&但是,没关系,他还是阔少,&/p&&p&所以他说两句话,人民日报都会专门回应,&/p&&p&你说你想自杀,你爸妈都只会给你一个冷漠的眼神。&/p&&p&两个人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也得不到一样的结果的,&/p&&p&因为有一个人没资格。&/p&&p&这是从0开始的现实世界生活,&/p&&p&现实世界中,没有失败者的位置,&/p&&p&这个游戏,你敢玩吗!&/p&&p&所以,你认输了,&/p&&p&你躲在温暖的被子里,&/p&&p&在这里,找两个顺眼的答案看看,&/p&&p&然后每周继续下载原作小说,看你的蕾姆蕾姆,玩你的游戏,&/p&&p&把你剩下的高中时光继续浪费在动漫里面,&/p&&p&继续沉浸在你的幻想世界里面,&/p&&p&“不放弃二次元”,&/p&&p&这样做真的太容易了。&/p&&p&你知道你在挥霍你的未来吗!&/p&&p&在临近高考的这三年里,你敢扔掉手机,不看动漫吗?&/p&&p&你能从普通人变成有别于他人的存在,&/p&&p&变得至少离梦近一点的机会,就是这一次高考了,&/p&&p&你敢全力以赴吗!&/p&&p&但是这太难了,&/p&&p&所以你肯定会选择那条看起来更容易的路吧。&/p&&p&“可是,这都不是我的问题,这都得怪那该死的抑郁症!不看动漫我真的会死……”&/p&&p&mortals are so predictable ... and such terrible liars ...&/p&&p&我能看到,有那么一天,你要为你的软弱和平庸,付出代价,&/p&&p&在课堂上神游太虚,然后到社会上,找一份像快递员,收银员,推销员这样的工作,&/p&&p&然后说:英语数学真心没用,我活了30年,现在根本用不上英语和数学,&/p&&p&彻底堕入到租房子,挤公交,下苍蝇馆子,&/p&&p&买不起玩具打孩子,为了几千块钱的事和亲人吵架,&/p&&p&这种庸俗,琐碎的日常生活的漩涡中去。&/p&&p&你永远也见不到你的蕾姆蕾姆了,&/p&&p&如果哪天你真的见到她,你只能在被子里哭了,因为你早已经配不上她了。&/p&&p&——————————————————————————————————————&/p&&p&因为普通人本来就没资格向命运索要任何东西。&/p&
所以说死宅就是不可燃____,(自己填)陈坤首先是明星,然后他喜欢动漫,麻生首先是首相,然后他喜欢动漫,使徒子首先是清华本科毕业,然后他喜欢动漫,哦对了,还有,死宅首先是____,然后他喜欢动漫。那问题在哪?问题不在于你喜欢的动漫干扰了你的现实世…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73fb5ed5bdfb70259c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73fb5ed5bdfb70259c4_r.jpg&&&/figure&为报答感谢突破300,也是值进击的巨人真人版在日上映,献上第25篇。&br&&b&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去原答题链接赞同支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进击的巨人》原作漫画的画工粗糙、叙事凌乱,为什么成为明星作品? - Macro kuo 的回答&/a&&/b&&p&前一篇:&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donghuakaocha/& class=&internal&&动画考察24 魔法少女的舞台装置——从美术设计框架看《魔法少女小圆》 - 动画考察 - 知乎专栏&/a&&/p&&p&这期动画考察有幸刊登在了《二次元狂热》2013年发售的进击的巨人增刊《进击调查团》上(参考:&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国内ACG研究向杂志《二次元狂热》? - Macro kuo 的回答&/a&)。下文是将杂志刊登版本的文章经修改而成。&/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0bfa85fa7178bef8577fef5d7b467a65_b.jpg& data-rawwidth=&1065&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5&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0bfa85fa7178bef8577fef5d7b467a65_r.jpg&&&/figure&&p&  恐怖的巨人设定,粗糙的画风和别扭的漫画分格,残暴灰暗的吞食镜头,不知名新人作家的出道月刊漫画……在所有这些一定程度限定了读者群的要素影响下,2009年开始连载的《进击的巨人》进入2013年后,一举实现了动画化和包括周边书籍在内的漫画总销量破3000万的两大壮举(2015年已突破5000万部),并且通过喜闻乐见又便于传播的动画形式,将其风潮带出了日本这个加拉帕戈斯化*的、仿佛与世隔绝的“墙内”,与故事中的调查兵团一起冲到了“墙外”的世界,立刻成为了各国日本动漫爱好者们的焦点话题。而作为第一部以动画影像形式登场红白歌合战的深夜档动画的原作,这部作品“巨人化”之谜,还亟待揭晓。&/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aebdf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aebdf_r.jpg&&&/figure&&p&*注:加拉帕戈斯化(ガラパゴス化、Galapagosization)是日本的商业用语,指在孤立的环境(日本市场)下,独自进行“最适化”,而丧失和区域外地区的互换性,面对来自外部(外国)适应性(汎用性)和生存能力(低价格)高的品种(制品?技术),最终陷入被淘汰的危险,以进化论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态系作为警语。也称作加拉帕戈斯综合症、加拉帕戈斯现象(Galápagos Syndrome)。日本的手机产业是代表例。&/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a6f0a358daed850aee171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ure&&br&&p&&strong&超越密室的“再读”可能性&/strong&&/p&&p&  作品故事讲述了:被巨人吞食了母亲的主人公由于在巨人到来前的和平时所感受到的对于墙外世界的憧憬和失踪的父亲所留下的迷雾重重的话语,为了复仇与巨人作战而志愿加入探索墙外世界的调查兵团,和青梅竹马的少年少女等新兵伙伴们一起被卷入绝望般的战斗中。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不明其然地获得了“巨人”化的方法——故事就围绕这样的主人公展开了。然而到了中盘,随着在“主人公之外也存在其他人能成为巨人”的这一秘密被揭开,读者们对于作品的视线就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p&&p&  “人类里潜伏着可以成为巨人的人”这一事实的暴露在漫画连载当时也可以说是掀起了一阵波澜。然而“身边有敌人混入”的这个故事展开本身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秘密揭开后重新去读过去的篇章,并在事后发现印证秘密的细节(也就是所谓伏线)”的这种读者行为本身,也是解谜类故事的常用之道,并非是《进击的巨人》所特有的特征。&/p&&p&  尽管如此,《进击的巨人》之所以可以带来如此强烈的冲击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一事实的暴露所提示出的“潜伏者”的存在将故事当初交待给读者的(或者说使读者想当然的接受了的)“人类对巨人”的这一对立构图一下子就改写成了“‘墙内的人类’对‘墙外的人类’”的对立构图了——的这一点上。&/p&&p&  这一改写与其说是通过解谜真相大白,不如说是促使读者心中产生了诸如“墙外的人类到底是谁”、“墙内身边的人中间还存在别的潜伏者么”、“巨人到底只是生物的一种形态,还是说单纯只是一种交通工具,或者说同时存在这两种种类的巨人”之类的无数全新谜团。于是,通过故事中这一秘密的暴露而注意到至此的伏线存在的读者们,就很难不去想象对于这些无数的新谜团的解答的伏线也一定是被事先安置到了作品里的某个地方。甚至说不定,对于至今还未描绘出来的解答某个谜团的伏线也一定已经被安置到了某个场景里……可以说,《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就是这样让其读者陷入了无尽的假设和考察的轮回之中而难以自拔。&/p&&p&  就好像魔方为了凑成一个面转一次就会立刻影响到其他面一样,在至今的展开中本不应该出现所谓伏线的地方,就会有可能通过改写叙事的前提条件而成为新的伏线。也好像曾经的法国前卫作家米歇尔·布托尔将时刻改变相互关系的故事配置比作“运动体”的构想一般,《进击的巨人》作为可变的故事内容,也是不断地在演变运动着的。虽说至本文截稿之时,故事还没有任何确定性的表现存在,然而在故事里时不时出现的疑似伏线的描写中,甚至存在让人联想到超越目前故事现状所能预见的作品构造、伴随时空跳跃的剧情展开的可能性的描写。如果这种对于作品世界观整体的改创也是有可能的话,那么可以说,这部作品几乎所有细节都有可能被设置成为多层伏线似的“拥有套层结构的俄罗斯套娃”般的存在了。&/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489ad20edcbc3a0e7d071741_b.jp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489ad20edcbc3a0e7d071741_r.jpg&&&/figure&&p&  当然也可以换个说法。和解谜类故事里常见的“密室”和“孤岛”等一样,在“墙”的设定里拥有密闭空间构造的《进击的巨人》,同时又通过“巨人”这个来历不明的敌人,事先预告出了密闭空间外部的存在。密闭空间的谜、密闭空间外部的存在——两者就这样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使读者欲罢不能。而这就形成了这部作品的最大特征。&/p&&br&&p&&strong&和EVA不同的解谜&/strong&&/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912bebdc881eea09f42de00bf8888e3a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912bebdc881eea09f42de00bf8888e3a_r.jpg&&&/figure&&p&  回想起来,1995年开始播映的《EVA》(参考&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 - Macrokuo 的回答&/a&)之所以能够使其人气持续至今的一个很大的要素,就是因为有“使徒到底是什么”、“主人公们是为什么、又是在和谁战斗呢”等的“谜”存在。正好当时也是标榜可以连接互联网的Windows 95发售之际,由于媒体和内容的消费构造变成了双向性的存在,变得谁都可以在因特网这个公共场所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意见。在变化中反而在构造上必然使“流通的语言由公共的转化为私密的、复杂的转化成单纯的”的这个转化期里,《EVA》之所以没有单纯以“喜欢或是讨厌”、“愉悦或是愤怒”的这种二分法被消费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总是会在作品中出现不论大家怎样费尽口舌谈论都无法导出一个“结论”的、大大的“谜”。&/p&&p&  小说、漫画、电影、电视剧、动画,任何常见的解谜作品,无论是寻找犯人、动机亦或是手法,故事里所设定的谜总是在读完、看完这部作品的时候就被解决了的。反过来说,也就是当作为对于谜的结论的“解决案”被导出的时候,很明显“谜”就不复存在了,读者或观众的关心就会被回收为以“读后感、观后感”为名的个人式的“喜欢或是讨厌”、“愉悦或是愤怒”之中了。而为了避开这个单纯的归结,要么就必须尽量使其不出现“结论”而将解谜拖后(在这个意义上,《EVA》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场持续了20年的解谜过程),要么就使用同样的主人公和登场人物制作别的全新的故事(续集或者是番外篇),而无论是哪种手法,都需要将作品往某个新的方向扩张开去。&/p&&p&  与此相对,《进击的巨人》的“谜”却总是会将读者拉回已经通过(读过)的地方。然而,作品不会明目张胆地依靠不断描绘同一个场面,也不会采用类似&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donghuakaocha/& class=&internal&&凉宫春日&/a&的&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donghuakaocha/& class=&internal&&无尽的八月Endless Eight&/a& 剧情里“让进行了时空次元跳跃的登场人物一而再、再而三地体验同样的事情”的这种将故事本身拉回原点的“流行的循环构造”(参考&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donghuakaocha/& class=&internal&&动画考察30 动漫里时间循环故事的表象初步研究 - 动画考察 - 知乎专栏&/a&,这种构造对于读者或观众来说事实上还仅仅是原路返回而已),而是保持了故事的单线性,让读者不断自发地重新回到同一个场所再次阅读,回眸本应早已通过了的光景,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就是一种与“莫比乌斯环”或者“克莱因瓶”等相通的、再度回归式的构造,一种让人不由回首的轮回感。&/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aac46e4a8a5f35db365bb7690915abb6_b.jpg& data-rawwidth=&470& data-rawheight=&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0&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aac46e4a8a5f35db365bb7690915abb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29cb8c2d28aa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29cb8c2d28aab_r.jpg&&&/figure&&p&  当然,作为娱乐作品的《进击的巨人》还是与近乎飘荡着无法完全解决的“谜”的感觉的《EVA》不同,事先就勾勒出了一大半的故事设计图,并在一点一点地展现其全貌。数年后当全篇完结的时候,说不定包括现在所无法预见的循环构造的可能性在内的“谜”都将近乎完全解开,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充满催化剂的“优秀的解谜作品之一”而留存史册。然而就算在完结之后,等待从第一卷开始第一次读的后续读者们的,必定还是一种惊讶和重读。而这些后续读者们也必将围绕着故事世界未有着落的终点,在被接连而来的新谜团和假象玩弄的同时,不断重新回到已经经过的故事风景以寻求线索和可能性——这种近乎调查兵团的一员似的冒险,将会只是《进击的巨人》连载期间的读者——更是漫画月刊这个稍显过时的(数十年后说不定将不复存在的)纸质媒体上的连载形式的读者——才能体会到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不正是在目睹着《进击的巨人》这个巨人的进击的渺小人类的一员么?&/p&&br&&br&&p&&strong&作为逆向EVA的《进击的巨人》&/strong&&/p&&p&  同样是用“谜”来吸引其读者或是观众关注,《EVA》和《进击的巨人》的具体手法却是完全相反的。&/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7b985cfb8b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2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7b985cfb8b_r.jpg&&&/figure&&p&  主人公的艾伦恰恰是将真嗣君的内省式性格颠倒过来的感情外放式存在,强力的三笠对应的则是病弱的绫波,形态与人类相近的巨人对应捉摸不透的使徒,几乎只出现在回忆中而下落不明的、为艾伦着想的艾伦父亲则刚好是不断给真嗣带来阴影的、自私的真嗣君父亲的对立面……而在这两部作品中这数不胜数的颠倒要素中,最为明显的颠倒关系,恐怕还要数《进击的巨人》里未知的“墙外世界”和《EVA》里以象征生物来源的Central
Dogma命名的、深埋地下容纳第一使徒ADAM的神秘空间的这一组对立了。同样作为故事中剧情、悬疑和谜所集约的接点以及与异界的境界线,《进击的巨人》的故事总是以象征作品本身的“墙壁”为中心而展开的,而《EVA》则是以Central Dogma(中收容的Lilith和ADAM)为中心展开的。为了解开世界之谜,《EVA》中的主人公们就需要深入到这个象征生命之源的母性子宫式的Central Dogma里探索和自我再生,而《进击的巨人》里的主人公们则是已经处于母胎(墙壁、自我)里的人,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难产(难以突破高墙)的困难,或者应该说,就好像睾丸(围了一圈的高墙)里的精子一般,想要突出高墙却难以达成。&/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0bfa85fa7178bef8577fef5d7b467a65_b.jpg& data-rawwidth=&1065&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5&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0bfa85fa7178bef8577fef5d7b467a65_r.jpg&&&/figure&&p&  笔者的这种将两部作品中的谜的对立存在比作子宫和睾丸的对立的着眼点里重要的是,在《EVA》里将回归母胎作为谜的终结点的这个主题之所以在充满科学性的同时又让人感到一股难以抹去的宗教性,可以说是由来于已诞生了的生命想要再次通过entry plug回归母胎的不自然性。于是,《进击的巨人》里将自己生命仅仅交给相对巨人来说实在是太过渺小的身体进行作战的人类悲惨的姿态和仿佛在强调这个事实一般的巨人的奇异姿态(自然,最为原始的战斗),也就仍然对应了融汇科学的精华来应对不测情况时、却总是科学这边败北的《EVA》的姿态(不自然,科学的战斗)。与《EVA》的不自然性相反,《进击的巨人》所对应的则是生命处于极限状况下渴望留下后代,争夺与卵子结合的机会而被射出睾丸的精子们的自然主义。&/p&&br&&p&  就是这么具有自然主义特色的《进击的巨人》,却又能创造出本文文头提及的非凡影响。原因应该就在于它在遵守了少年漫画的绝对教义的同时,少有地实现了叙事的共时性。&/p&&br&&br&&p&&strong&时代和设定的后设性&/strong&&/p&&p&  何谓少年漫画的绝对教义?那就是“少年漫画作品的主人公所前往的绝对是危险的未知场所”的这一点。而在虚构的少年漫画当中,想要描绘主人公前往这个危险而未知的场所时,经常容易忽略的是,常有的叙事的要领5W1H(也就是What、When、Where、Why、Who、How)中的When这个存在。这里的When不仅仅是指故事中的某个时间,更多指的是读者在接触故事时的那个时间。也就是说,作品容易单纯只有读者沉浸到故事中“读故事的现在”,而不存在这个故事内时间和故事外时间上的联系性。而《进击的巨人》可以说是较少有地实现了这个后设式(后设性定义参考&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银魂》好看在哪里? - Macro kuo 的回答&/a&)的共时联系性,与笔者曾经谈到的《EVA》、《银魂》以及&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donghuakaocha/& class=&internal&&《死亡笔记》&/a&等作品并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个时代。&/p&&p&  《进击的巨人》作品内的时代,即“被高墙围绕、苟且一时过着和平生活的人类,因为某日巨人打破高墙而失去领土和安宁”的这个时代,完全是与被现实中的“高墙”所围绕,也就是经历了文头也提到的加拉帕戈斯化成长的岛国——这个日本的当代重合的。日本人在很大程度上仅依靠内需而实现的和平的经济发展中,随着岁月的沉淀而逐渐遗忘了国际竞争的残酷性的同时,只是在潜意识里畏惧外来的事物。当名为全球化的外国资本这一巨人终有一日不可避免地推倒了这堵大墙时,给日本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于是,想要冲出墙外的主人公们所在的调查兵团们,就对应了任天堂、索尼等冲出了世界市场的日本势力。也因此,艾伦和三笠的发色才会被设定为容易让日本读者产生共鸣的黑发。而唯一被设定为东洋人种后代的少女“三笠”这个日本名字也在暗暗反映出,在全球化进程中唯一保有日本固有性的宅和动画文化以及日本动画里男性主人公“我”的消失的这一现象(男性主人公“我”的消失参考&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donghuakaocha/& class=&internal&&动画考察15 日本动画故事性的现在到将来 (轻音少女,夏日大作战,EVA,东之伊甸,反叛的鲁路修,穿越时空的少女)&/a&)。同时三笠的强劲实力也不可不谓是日本冲出世界市场的势力中最为强劲的宅文化的暗喻。&/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e790a1baff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e790a1baff2_r.jpg&&&/figure&&p&  除了时代性,《进击的巨人》中的设定,也不得不说是完美对应了日本人心性的。剧中兵士的性命在与巨人作战时有如风中烛火一吹即灭的设定所对应的,就是从二战时的特攻队走出,一直延续到今天福岛核电站中奋战在一线的职员和老人们的武士道败者美学。正是这种自我牺牲式的追求“大局败”的美,与懂得欣赏樱花瓣飘落的瞬间“雅”之美的日本人心性的重合,才保证了这部作品的成功。类似的例子在日本宅文化圈内可以说比比皆是,就像笔者在&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 Visual Art's / Key ( Key 社),以及其业界影响? - Macro kuo 的回答&/a&里用日本现代美术的“原罪之地”联系世界系的故事困难时也提到的,二战后的以《哥吉拉》为首的日本怪兽电影就曾被比喻成国民国家的暴力以及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破坏力的象征。这些电影通过将这种对于战争和核武器(巨大的暴力)造成的伤痛的暗喻形象化,和其观众的心象世界实现吻合而得到人气的同时,也使其本身获得了发展和创新。这种发展同时也是人们在想象个人力量所无法抗衡的巨大暴力时,时代将这种暴力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相分离的过程。而在《进击的巨人》里,我们看到的是横跨在主人公们面前的另一种“巨大的存在”——巨人。这里,无论是巨人们外貌和人类很像,且有可能潜伏在主人公们当中的这个设定本身,抑或是作者访谈里谈及的“因为无法与同样身为人类的醉酒顾客交流”的这个巨人形态设计来源,都恰恰与这个失去了大故事(即TED里李世默口中的元叙事,具体参考&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donghuakaocha/& class=&internal&&动画考察9.5 “萌”时代“小故事”交流问题——从美少女游戏,网络人肉到江苏卫视非诚勿扰&/a&)的时代里不明正体的“巨大的存在”是相吻合的,而面对这种“巨大的存在”,艾伦、作者以及作品外生存在当下的其他人,都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一种彷徨和不安。而这种不安又与作者对于自己首个连载作品的那种“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懵懂感共鸣,使得他本身作为新人漫画家所持有的不安定的作画和构成不仅没有过多影响到作品本身的质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形成这种作品所独有的世界观出了一臂之力。&/p&&br&&br&&p&&strong&从2000年代回归1970年代,从角色回归剧情&/strong&&/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366ec71c0fd2ddbc760dca1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366ec71c0fd2ddbc760dca1b_r.jpg&&&/figure&&p&  对于遵守了少年漫画绝对教义的《进击的巨人》,出版社也打出了“这就是21世纪的王道少年漫画”的宣传标语。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读者和观众对作品的反响以及出版社编辑部打出的这个所谓“王道少年漫画”的称谓的话,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是存在偏差的。&/p&&p&  提到王道少年漫画,大多数日本动漫读者就会联想起周刊少年JUMP作品,比如《One Piece》、《死神》、《火影忍者》之类的作品。就算回想过去,也最多只会联想起《龙珠》、《圣斗士星矢》、《北斗神拳》之类的例子。&/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922ab6c1a7f919b547b8af35fe20af6e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2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p&  如果将这些作品当做少年漫画的典范的话,可以说正是日本被泡沫经济、通货膨胀、华丽的体育界等存在所象征的时代形成了当今“少年漫画”的形象。然而,将《进击的巨人》和这些作品比较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让人联想起象征了石油危机和冷战期的1970年代少年漫画的风格。&/p&&p&  这种1970年代少年漫画的风格,具体来说就是楳图一雄的《漂流教室》、永井豪的《暴力杰克》之类的作品了。其中《漂流教室》讲的是,在受到地震袭击后只有在校的一群小学生幸存的世界里,知道了“荒废的世界其实是被毁灭的未来世界”这个真相的小学生们互相协力并开始以小学为据点建立了一个国家的故事;而《暴力杰克》描写的也是,因巨大地震而毁于一旦的日本关东地区与日本本州岛分断后,在想要通过暴力支配变为无法地带的关东的邪恶势力和阻碍这个暴政的暴力杰克之间发生的战斗。两者描写的都是在某种绝望的状况下迎难而上,坚强地生存下去的人们。就算是对于日本70年代漫画作品不熟的现代漫迷,如果有看过2012年上映的、以秋山勇二70年代的漫画代表作为原作的剧场版动画《阿修罗》的话,也会对这种作品有一种大致的把握。&/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b9ae1f6a82e328debc4f56ddd6c75a43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7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b9ae1f6a82e328debc4f56ddd6c75a4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26fa60ea05be18c1983db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31ac636b1f88aa447720_b.jpg& data-rawwidth=&183& data-rawheight=&2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3&&&/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14c1e7dcfffee923b8ef6ea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14c1e7dcfffee923b8ef6ead_r.jpg&&&/figure&&p&  可以说,70年代的日本不光是冷战,包括联合赤军(浅间山庄事件)的绑架事件、公害问题、尼克松总统改变世界秩序的两大方针、石油危机、客机事故、诺斯特拉达姆斯的预言问题等等在内,就算在这个日本达成高度经济成长之后,70年代也是一个表现了社会变革和事件的关键词频出的时代。&/p&&p&  当时手冢治虫的故居常盘庄(トキワ荘)世代的创作者们也还活跃在第一线,漫画周刊常常可以招募SF作家作为漫画原作者,永井豪所属的Dynamic Production也曾以动画化为前提而进行作品企划。当时的少年漫画杂志对“漫画”的定义还是属于这么一个混沌的状态,也因此有着某种创作的自由度存在。这种自由度可以说促进了漫画作品获得科幻和动画的影响、展现对于时代性的反响。于是作品里的悬疑要素就在这个时代的作品里逐渐变强,衍生出了许多如今的漫画周刊作品里难以想象的风格。&/p&&p&  相对于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现在以JUMP漫画为首的少年漫画却更为程式化了。例如,这些所谓的王道少年漫画一般来说都是有着“打倒一关又一关的敌人从而进发到新的关卡”这个明快的构造。无论是《七龙珠》、《海贼王》、《火影忍者》还是《死神》,成功的少年漫画可以说大多都将故事设定在为了实现“闯关式的战斗漫画”的“旅途”这个主轴上。&/p&&p&  也正是因为从80年代延续至今的JUMP漫画的这种特性,《进击的巨人》的原作者当初在将之后成为《进击的巨人》连载的原点的、自己的首部作品拿到JUMP编辑部的时候,会吃闭门羹——《进击的巨人》与她的少年漫画先辈成功者们不同,是将故事主线定在了以据点防卫(防卫被高墙所保护的人类生存区域)为中心的。这样故事就变得被动,而故事的结局也就不像少年漫画一样容易被预见到了。这种据点防卫设定,在《EVA》之后的最近日本漫画界里可以说属于不容易被作者采用的设定,如此看来,《进击的巨人》不被JUMP编辑选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p&&p&  如果说最近的少年漫画是用“少年面朝目标过关斩将”的构造在描绘故事的话,那么可以说,《进击的巨人》的据点防卫类的故事跟70年代的少年漫画的“坚韧不屈的少年竭尽全力应对环境状况的影响”的构造是相近的。而我们不难发现,《进击的巨人》里的角色形象不像其它漫画那样一登场就那么鲜明(像阿尼·利昂纳德、莱纳·布朗、贝特霍尔德·胡佛、尤弥尔这些配角从登场到揭露他们的真相为止甚至都容易被读者遗忘)。也就是说,故事比起对于登场人物角色的描写更侧重对于剧情的描写。这一点和原作漫画是在70年代流行的“月刊杂志”这种周期的媒体出版物上登载的这个事实,也都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部作品与它的前辈70年代少年漫画们的不解之缘。&/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fa489e1a394cdaf7094066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e0b16ab1ccf28250af05_b.jpg& data-rawwidth=&343& data-rawheight=&4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3&&&/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66caad5e4bdd3b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66caad5e4bdd3b_r.jpg&&&/figure&&p&  原本漫画之神手塚治虫在早期开创日本特有的故事漫画的时候,就有将科幻小说的叙事法、电影的分镜头等技法融入漫画的表现手法当中。所以,从早期直至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漫画都应该受到了手塚的影响,比起漫画人物角色更为注重对于漫画剧情的描写。而这一风潮在漫画家小池一夫“发明”了“树立起角色”(キャラクターを立てる)这个词之后,漫画故事中的“人物”(Character)向“角色”(Chara,特指漫画里带有设定的角色)的转变就变得渐渐显著起来了,各种御姐、萝莉、正太等程式化、标签化的人物开始占领漫画人物角色的形象。整个日本动漫的业界也对动画、漫画、游戏等的角色周边商品潜在的可观经济收益形成了足够的认识,于是动画角色和剧情的位置就有了一个转换,前者渐渐变得较为优先了起来。然而,这种进程随着时间延续,在国际化和后现代化的潮流中,容易迷失自我的现代人处于这种角色百花齐放的环境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都必然会随着因特网的复制传播,无限制的对角色文化的接触而渐渐习惯和对所谓的“萌”式角色开始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当创作者在这种疲敝期想要创作出引人侧目的作品的时候,就有必要回到漫画的原点,也就是再次让读者接触到漫画中“主题和故事的魅力”。而这种前兆恐怕就在于类似岩明均的《寄生兽》、浦沢直樹的《MONSTER》或是大名鼎鼎的《EVA》(EVA比较特殊,其主题和故事往往艰深难懂,却依旧可以依靠登场人物的魅力来弥补这些特点)之类的作品中,并结果于《进击的巨人》了。不过,当回归“主题和故事”的时候,漫画作品吸引人读下去的理由就变得不再是角色而成为了设定本身。于是,在作品长期连载基本是靠角色来保证延续的日本漫画至此的状况下,《进击的巨人》想要获得能够维持一定长度连载的人气,若没有角色特征特别突出的人物的帮助,就必然需要靠上文所说的解谜布阵、呼应时代背景以及日本人的心性来激起回应了。&/p&&br&&br&&p&&strong&从个人的有意识到群体的无意识——作品考察的意义&/strong&&/p&&p&  常常有读者在读过复杂难懂的考察或评论动漫作品的文章后,会表示被评论的作品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都没想这么多,读者或评论者撰文指手画脚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一派空谈。类似这种反评论式的观点特别是多见于在评论《EVA》之类的作品的文章下方。确实,如果直接问庵野秀明他在创作《EVA》时是否有下意识地将90年代中期那个时代的背景融入作品当中,并借用作品来隐喻在评论《EVA》时经常被提起的所谓“俄狄浦斯、耶稣”等神话宗教的人物的话,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当然,庵野秀明在导演《EVA》的时候,确实有着他个人的主题构思和想法,也就是他个人的有意识。然而,艺术创作理论告诉我们,在追溯艺术创作的本源地的时候,其归属并不属于创作者本人,而应该是归属于作品存在性境遇的创作活动当中。也就是说,在我们对某个作品追根溯源的时候,需要解析的,其实往往并不是其作者本身的创作初旨——这些往往都是只要通过与创作者的对话就可以知道的事实——而应该是作品的“存在性境遇”,也就是其出现的背景,以及观众或读者对其的反响。而这个背景和反响所反映出的,往往就是群体的无意识了。&/p&&p&  莎士比亚的那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言极是,对于作品的解读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而在后现代的潮流中,各种观点百花齐放,正如上文所说,因特网也加速了这一进程,观点和发言的愈发私密化和单纯化,使得对于作品的评价也渐渐沦落为了“内牛满面”、“我擦”、“不明觉厉”、“2333”、“马克”等单纯的感性感官。而这些一眼看上去仿佛是属于意义不大的个人的意见的集合的背后,却往往隐匿着群体的无意识。&/p&&p&  正如笔者在&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评价《罪恶王冠》这部冻鳗? - Macro kuo 的回答&/a&里所提到的,包括中日在内的亚洲地区属于湿润性社会,有着更重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母权制倾向。于是日本就有着“需要KY(日文空気を読む的缩写,意指辨识场合和环境,察颜阅色)进行行动选择”的所谓“并排走(横並び)”文化的封闭性,同样中国也有我们特有的枪打出头鸟和“我代表……”的从众文化。在这种相对个人独立的欧美来说独特的人际关系下,社会学上普遍存在的群体从众心理也就更为突出。于是,在亚洲对于作品的观点也就更有可能变成“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成为了我们语文教科书上对于作品意义和中心思想的标准答案。可以说,上一节所提到的日本少年漫画的日趋程式化、作品里的角色较剧情的重要化,在其特有的商业意义之外,也是与这种文化氛围分不开的。而这与《进击的巨人》作者諫山創创作的初衷是想要打破自己生活的闭塞感也不约而同地形成了共鸣。正是諫山創鼓起勇气将他自己个人的有意识融入到了作品中,并从类似《怪物猎人》、《Muv-Luv ALTERNATIVE》、《侏罗纪公园》、《零之使魔》等20部具有时代性的作品中汲取要素和精华为自己所用,他的作品才会在打破少年漫画定式的同时,触探到日本国内以致世界范围内的动漫粉丝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一个正在进击的“巨人”。&/p&&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fa836bcbda4a1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pic2.zhimg.com/fa836bcbda4a11_r.jpg&&&/figure&&p&  那么作为接受者的读者和观众难道就只能把自己的感受埋没在那些感性的赞叹或是疑惑的群体无意识中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每一个继承和延续了御宅血统的日本动漫粉丝都应该有能力总结归纳自己个人的有意识,也就是理性分析、评判作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会、也不应该像本节开头的反评论式的观点一样因评判的作品的作者的创作意志所转移,在反映出作品的“存在性境遇”的同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作品被动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应该用自己的谈论和评判来回报和呼应作品的作者,将自己的有意识融入到对于作品的评判中,并与更多人分享和交流,想必这才是《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内外所体现出的对于动漫作品考察的意义所在吧。既然年龄小于笔者的諫山創有这个勇气,那么笔者也就应该不畏于写下此文,抛砖引玉。&/p&&br&&br&&p&&strong&从村上春树的耶路撒冷文学奖演讲谈当今世界“墙=巨人”与“蛋=人类”&/strong&&/p&&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aadad84dc52c7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aadad84dc52c7_r.jpg&&&/figure&&p&  记得日在耶路撒冷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受奖人日本文豪村上春树用其演讲批判了以色列对于加沙的进攻。被誉为“为了社会中的个人自由的耶路撒冷奖”——诺贝尔奖的登龙门的该奖,同时也因其极为强烈的政治色彩而闻名。这一文学奖项的选考委员由耶路撒冷市市长任命,颁奖仪式上有以色列总统和诸多耶路撒冷要员出席。在过去曾有获奖作家为了抗议耶路撒冷政府对巴勒斯坦采取的政策而拒绝受奖的这个颁奖典礼上,村上春树的话锋直指颁奖典礼前爆发的加沙纷争中造成的超四位数的平民死亡:&/p&&blockquote&  请你们允许我发表一条非常私人的讯息。这是我写小说时一直记在心里的。我从未郑重其事到把它写在纸上、贴到墙上,我宁愿把它刻在我内心的墙上:&p&  “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p&&p&  是的,无论这一高墙如何正确,这个蛋又是如何不正确,我都会站在蛋的这一边。其他人会不得不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许时间或历史会决定。如果一个小说家,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所写的作品站在墙那边,那么这样的作品有价值吗?&/p&&/blockquote&&p&  村上春树的这则演讲被广为传播,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议论纷纷,其中大都是称赞村上春树对于权贵的这种批判式的态度。而同时也有人对于他依赖比喻的暧昧态度和演讲内容里赤裸裸的招揽支持的表演性质表示反感。然而,事实上对于村上在这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谁也难以分辨,同时评判村上春树的政治态度的是非对于本文也并没有太多意义。这是因为,这则演讲与其说有着对于加沙纷争的政治性的评价本身,不如说跟人类的生存现状的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个联系也是与同年开始连载的《进击的巨人》密不可分的。&/p&&p&  比如,村上春树的演讲继续道:&/p&&blockquote&&p&  今天我只希望向你们传达一件事情。我们都是人,都是超越国籍、种族、信仰的个体,都是面对着叫做“体制”这个铜墙铁壁的危卵。显而易见,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这堵墙太高、太强大,也太冰冷。假如有任何获胜的希望,那一定来自我们对自身和他人灵魂的、绝对的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的信任,来自于我们对于灵魂相聚所获得的温暖的信仰。&/p&&p&  请仔细想一想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灵魂。而体制没有灵魂。我们不能让体制来吞噬我们。我们不能让体制自我增殖,自行其是。体制并没有创造我们:是我们创造了体制。&/p&&/blockquote&&p&  读毕这段演讲,读者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恐怕不少人会将这里村上春树所说的“体制”这个词解释为社会构造,具体来说就是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式的东西。同时,不少人也会解读出“资本主义的体制会带来人类的疏远感”的这种锈迹斑斑的普遍认识。这里的“体制”中有着太过强烈的“国家”的味道了。&/p&&p&  正像村上春树所言,“高墙=体制”确实是“我们人类=卵”们所建造起来的,并且是为了使我们的生命延续下去而建起的东西。然而,正像《进击的巨人》里对于部分人类可以变成巨人的设定和为了抵御巨人的侵攻的、疑似由巨人硬化能力树立而起的高墙的描写一般,想要不被“高墙=体制”的具现物巨人所支配和吞噬,就必须要认识到那些难以探知的“高墙=体制=巨人”并非处于“我们人类=卵”的外部,而是处于我们内部的这个事实,也就是需要认清《进击的巨人》中人与巨人间互相成立的微妙关系。事实上,高墙与卵、体制与个人或是巨人与人类,无论在村上的演讲中,还是《进击的巨人》的世界里,又或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并非是互相对立,而是像《进击的巨人》里调查兵团和艾伦巨人的合作、抵御巨人的高墙是由巨人硬化制成的可能性一样——两者往往是处于协作共犯的关系的。也就像作品中评判艾伦的处置,墙壁里出现巨人时登场人物间的激烈讨论一样,谁也是没法在这个体制如此深入影响的世界里,站在体制外对其进行破坏的。&/p&&figure&&img src=&http://pic1.zhimg.com/eb0dfda1a28_b.jp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http://pic1.zhimg.com/eb0dfda1a2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2.zhimg.com/41e3eff0ed09cf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4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figure&&img src=&http://pic4.zhimg.com/a9cec019f28a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pic4.zhimg.com/a9cec019f28af_r.jpg&&&/figure&&p&  想要对于体制和个人、高墙和卵、巨人和人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这一现实视而不见的人,比如在发现巨人化的艾伦指挥部下立即对其开火的队长,反而会烙下祸根。而想要将体制和个人撇清的人,就像在演讲里想要将高墙和卵撇清的村上春树,最终都会是像《进击的巨人》里想要将巨人从人类中撇清的调查兵团一样,付出惨痛的代价,却收获甚微的。可以说,20世纪最后的几十年的世界格局的动荡变化,和上面村上春树的这段演讲所象征的一样,从他的频频出现在动画《企鹅罐》里的表达了“高墙”和“卵”的共犯关系的小说《青蛙君拯救东京》,到渴望从“卵”中分离出新的“高墙”而继奥威尔的“Big Brother”所象征的旧“高墙”解体后创造了“Little People”这一概念的近期作品《1Q84》里,作品风格渐渐难以引领世界想象力导致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变化,都无一例外地与《进击的巨人》中横跨在渴望了解巨人,从隐匿在我方中的人类中寻找出巨人的调查兵团和人类面临的危机相互重叠了。而正是諫山創的那种突出重围的有意识通过在汲取其他时代感的作品的精华(承认“高墙”和“卵”、“体制”和“个人”的融合现状)的同时打破少年漫画界的固有观念(有意识触碰无意识),才实现了这种奇妙的重叠。&/p&&figure&&img src=&http://pic3.zhimg.com/dce68cf403c15f8d67d84a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pic3.zhimg.com/dce68cf403c15f8d67d84a_r.jpg&&&/figure&&b&感谢阅读,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去原答题链接赞同支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进击的巨人》原作漫画的画工粗糙、叙事凌乱,为什么成为明星作品? - Macro kuo 的回答&/a&&/b&&br&&p&郭文放&/p&&p&日&/p&&p&日本东京&/p&&br&&br&&p&下一篇 &strong&&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donghuakaocha/& class=&internal&&动画考察26 《那朵花》再考:逆转的视角下角色和人物的关系,超和平Little Busters!&/a&&/strong&&/p&
为报答感谢突破300,也是值进击的巨人真人版在日上映,献上第25篇。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去原答题链接赞同支持:前一篇: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1b8dece5af2aaf6f344ce7dc7c62fcd_b.jpg& data-rawwidth=&1435&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1b8dece5af2aaf6f344ce7dc7c62fcd_r.jpg&&&/figure&&p&(全文约&b&7400字&/b&,阅读需&b&20分钟&/b&)&/p&&p&现在很多动漫都开始走肉腐萌的路线,经常是一言不合就摇乳、爆衣。&/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daab0a5430cd3_b.jpg& data-rawwidth=&326& data-rawheight=&3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6&&&/figure&&p&&i&(超级肉番《一骑当千》,打架不爆衣服算打架吗?)&/i&&br&&/p&&p&额,刚开始看看还挺有意思,不过看多了以后就会感觉无聊了。毕竟,波再怎么摇也就那样了,难道还能上天吗?(话说,要真能摇到天上去,我还是挺好奇的)。&/p&&p&越来越多的老司机们都说想看看有深度的动漫作品,那么——&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7b30e5ff30afdd15782fea685bb3075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1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7b30e5ff30afdd15782fea685bb3075_r.jpg&&&/figure&&b&什么才是有深度的动漫作品呢?&/b&&/p&&p&很多人一谈到深度就会联想到&b&黑暗向、致郁系、猎奇&/b&等等标签。&/p&&p&确实啦,有不少带有上述标签的作品在内容上是挺深刻的,比如&b&《魔法少女小圆》。&/b&&/p&&p&第三集的反转一下就把它从萌向变成了猎奇向,妥妥地打上了猎奇的标签。不过呢,它表现的思想内涵却极其深刻,每个魔法少女都很萌,但萌萌的外表背后都背负了很多沉重的东西。&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ec43e5d6f1d7dba96ddf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ec43e5d6f1d7dba96ddf_r.jpg&&&/figure&&/p&&br&&p&等一下!&b&猎奇、黑暗这些标签就能等同于有深度吗?&/b&&/p&&p&&b&也不全是。&/b&这些标签与真正的有深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像2010年的《学园默示录》,完全是走猎奇路线,各种花式砍僵尸真是让人开了眼。&/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c410c06c37ab0df3f3a0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9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1c410c06c37ab0df3f3a0_r.jpg&&&/figure&&p&可是,整个故事通篇都是在讲一群摇乳妹子怎么打僵尸,它展示的主要是砍杀的血腥和妹子们的身材,看完以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妹子们的波好大、好摇啊。&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63f3fe41ab8d58edb5e9_b.jpg& data-rawwidth=&224& data-rawheight=&1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4&&&/figure&&/p&&br&&i&(妹子,波好靓哦)&/i&&br&&p&&b&至于其余的内容,完全木有留下印象&/b&&/p&&p&这些黑暗、猎奇的设定仅仅是浮在表面上的内容,&b&并不代表有深度。&/b&&/p&&p&那么,&b&所谓深度到底是咋回事?&/b&&/p&&p&其实,有深度的真正意思是&b&故事内容能引起大家的反复思考,并通过思考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b&&/p&&p&用四个字来表述就是&b&观念重塑。&/b&&/p&&p&举个栗子。&/p&&p&我们人类都是靠直觉去认识这个世界的,古人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后,很自然地认为天像一个大锅盖子一样把地面盖住。&/p&&p&在古人的观念中,世界是酱紫的——&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719eaafcba62d7bb7cafd0db98ba9719_b.jpg& data-rawwidth=&444& data-rawheight=&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719eaafcba62d7bb7cafd0db98ba9719_r.jpg&&&/figure&&/p&&br&&i&(天圆地方)&/i&&br&&p&那如果告诉他们,我们世界并不是天圆地方而是个球,颠覆了他们原有的观念,&b&这对于他们来说便是有深度的内容。&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91ff3b38ef264df957aeaabd09f0c1e_b.jpg& data-rawwidth=&224& data-rawheight=&2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4&&&/figure&&/b&&/p&&br&&p&到了现在,人人都知道我们是生活在地球上,&b&世界是个球已经变成常识了。&/b&&/p&&p&可如果这个时候如果有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人工智能演算出来的虚拟现实,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活在梦里,&b&这同样颠覆了我们原有的观念。&/b&&/p&&p&对于我们而言,这也是有深度的内容,比如当年的《黑客帝国》,一经推出,轰动了多少人额。&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53bc16881_b.jpg& data-rawwidth=&292& data-rawheight=&3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2&&&/figure&&/p&&br&&p&说来简单,但实现起来还是比较难的,要不然现在世面上既有深度又受欢迎的动漫作品也不会非常罕见了。&/p&&p& 一般来说,既有深度又能得到大众认可的动漫作品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b&一、有颠覆常识的观念;二、方便理解;三、易于接受。&/b&&/p&&p&&b&一、有颠覆常识的观念&/b&&/p&&p&人的观念有三类,分别是&b&世界观、人生观&/b&和&b&价值观,&/b&也就是大家常念叨的&b&三观。&/b&&/p&&p&三观具体解释来比较复杂,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就是——&/p&&ul&&li&&b&世界观&/b&——你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br&&/li&&li&&b&人生观&/b&——在这样的世界中,你想成为什么人?&br&&/li&&li&&b&价值观&/b&——为了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那在你眼里什么事情最重要?&/li&&/ul&&p&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固定的三观,但却各不相同。比如同样是人,却因为观念的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生活,像有的人就能为了梦想去努力、去拼命,有的人就只会混吃等死。&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8d750ff5de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8d750ff5dea_r.jpg&&&/figure&&/p&&br&&i&(有人喜欢发奋,而有人喜欢当废人)&/i&&br&&p&不过呢,纵使每个人的三观都不一样,但也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是能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偷、抢这些犯法的事是不好的,而乐善好施、帮助别人是好的。&/p&&p&这些能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观念就被称之为&b&常识。&/b&&/p&&p&而有深度的动漫作品就至少有一个&b&能颠覆常识的观念。&/b&&/p&&p&就像《fate zero》中的卫宫切嗣,&b&他就颠覆了我们关于正义的观念。&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a721d2a09f69d924e439414ebc75e15_b.jpg& data-rawwidth=&732& data-rawheight=&6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a721d2a09f69d924e439414ebc75e15_r.jpg&&&/figure&&/b&&/p&&br&&p&故事开篇就讲了&b&他的理想是追求正义&/b&,可是在之后的剧情里发现.....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母,这是个什么鬼?&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efc83cfec8e364ba07dc0d92f42affe_b.jpg& data-rawwidth=&387& data-rawheight=&4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7&&&/figure&额,光从表面的行为上看感觉很矛盾吧,既然追求正义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天理不容的事?&/p&&p&&b&但如果从三观层面上来解析一下,就能理解了。&/b&&/p&&p&在卫宫切嗣小时候,他的童年玩伴夏莉因为父亲的实验事故而被感染病毒,即将变成毫无理智只知饮血的怪物。&/p&&p&理智尚存的夏莉因为不想变成那样的行尸走肉而恳求切嗣杀了自己,但年幼的切嗣不忍心杀死她,回去找大人求救。&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b801eddc734c24b5a3cc5de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5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b801eddc734c24b5a3cc5de_r.jpg&&&/figure&&/p&&br&&p&可是,等切嗣带着大人回来时却发现为时已晚,夏莉彻底变成了怪物,并且已经在整个小岛上散布了病毒,把小岛变成了地狱。&/p&&p&这一次的经历彻底刷新了卫宫切嗣的世界观。&/p&&p&他认识到,&b&世界是残酷的&/b&&b&,惨剧不会因为自己的心软而消失,一时的心软只会酿成更大的悲剧。&/b&&/p&&p&同时,这次童年的不幸也催生了他希望拯救他人的愿望,这种愿望再加上残酷的世界观便形成了他独特而又扭曲的人生观,也即是&b&成为只拯救更多人的正义之士。&/b&&/p&&p&在他眼中,更多的生命就意味着更大的价值,他拼尽一切就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为了救起哪怕只多一个人的这一边,就必须抛弃哪怕只少一个人的另一边,为了多数人可以活下去,而将少数人灭绝。&/p&&p&&b&即使,那少数人中有他所爱的那些人。&/b&&br&&/p&&p&所以,这种观念落实到行为上,就是那样弑父杀母的结果。&/p&&p&为了避免童年的灾难再一次在其他地方上演,让更多的人蒙受伤害,他枪杀了自己的生父,&b&用一条性命换来更多人的安全。&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9a0c51be86fd29b87c3d457_b.jp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9a0c51be86fd29b87c3d457_r.jpg&&&/figure&&/b&&/p&&br&&i&(他认为如果他父亲逃走了,那会造成更大的灾祸)&/i&&br&&p&&b&这种拯救更多人的行为从道理上讲确实是正义,但从道德上说却是十分残酷的。&/b&&/p&&p&而卫宫切嗣将这残酷的正义坚持了大半辈子。&/p&&p&像是他为了不让飞机上的病毒扩散到地面,用火箭弹将载有病毒的飞机轰成了碎片,即使他知道如同他母亲一般的娜塔莉亚也在上面,&b&因为杀一人可以拯救更多的人&/b&。&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ee4c9dba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6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ee4c9dba_r.jpg&&&/figure&&/p&&br&&i&(年轻的切嗣将养母娜塔莉亚送上了天)&/i&&br&&p&还有,在知晓世界上存在着能实现一切愿望的圣杯后,他便想借助圣杯的力量将他一生的夙愿——让更多人获得幸福最大化,变成让全人类都获得幸福。&/p&&p&那么,&b&与全人类的福祉相比,他认为在圣杯战争中所进行的杀戮就不值一提了&/b&。所以他才能在圣杯战争中不择手段,用最快、最高效但同时也是最不计后果的方法去获取胜利。&/p&&p&比如他为了保存saber的实力,践踏了lancer想与saber决斗的愿望,用令咒强制让lancer自杀。&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92dae902bfcaecad2ec20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92dae902bfcaecad2ec20_r.jpg&&&/figure&&/p&&i&(果然是自古枪兵幸运E,他运气实在是太不好了)&/i&&br&&p&为了防备对手东山再起,他背弃了承诺,让手下杀死了毫无反抗能力也没有利用价值的肯尼斯。&br&&/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c05c62650adcbc0e597ef_b.jpg& data-rawwidth=&847&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c05c62650adcbc0e597ef_r.jpg&&&/figure&&i&(被带了绿帽还被干掉,又是一个悲催的人物)&/i&&br&&p&为了增强自己的战力,提高胜率,他拿走了唯一能缓和爱妻痛苦的宝具阿瓦隆,让自己的爱妻陷入更大的痛苦中。&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efc1c3fbc7c9a0edb81_b.jpg& data-rawwidth=&846&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efc1c3fbc7c9a0edb81_r.jpg&&&/figure&&/p&&br&&p&&b&他为了追求正义做出了太多残忍的事情。&/b&&/p&&p&相信这个故事动摇了很多人心中关于正义的观念,它让大家看到,&b&正义不是锄强扶弱那么简单,而是极为残忍的选择。&/b&&/p&&p&&b&观念的一旦被动摇,人的行为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b&&/p&&p&依然是卫宫切嗣,他采取的所有行动都是基于童年时形成的三观。&br&&/p&&p&可是,在圣杯战争的最后,他被圣杯吞噬,进入到了圣杯的内部。&/p&&p&他被圣杯强迫看到了未来的光景,意识到如果继续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走下去,表面上能拯救更多的人,但最终只会造成更大的灾祸,&b&而他自己就是灾祸的源头。&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228ea3a9c_b.jp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228ea3a9c_r.jpg&&&/figure&&/b&&/p&&br&&i&(卫宫切嗣在圣杯中终于领悟了真相)&/i&&br&&p&&b&他一直为之奋斗的观念因此而崩溃。&/b&&/p&&p&直至那一刻才知晓,他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更是让他离原本的愿望越来越远。&/p&&p&观念被更正之后,其后的行为也就跟着出现了变化。&/p&&p&他放弃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圣杯,更用令咒命令saber摧毁了被污染的圣杯。&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9a3a390a95ad3d3f280e5d7c61c597cc_b.jpg& data-rawwidth=&853&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a3a390a95ad3d3f280e5d7c61c597cc_r.jpg&&&/figure&&/p&&i&(圣杯战争结束后只留下漫天火海)&/i&&br&&p&他放弃了用杀戮去实现正义,只是单纯地去救人。圣杯战争结束后,他在漫天的火海中寻找幸存者,希望能为过去的自己赎罪。&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9d6b34a9e56a2cdfe98c74_b.jpg& data-rawwidth=&847&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d6b34a9e56a2cdfe98c74_r.jpg&&&/figure&&/p&&br&&i&(他对人生已经不抱希望了,只是想为自己赎罪)&/i&&br&&p&终于,他在瓦硕之中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士郎。&/p&&p&而后他也放弃了杀手的生涯,用尽自己的余生去努力充当一名好父亲,希望用对养子的爱来弥补内心的愧疚与痛苦。&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ebfbd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ebfbd_r.jpg&&&/figure&&/p&&br&&i&(在生命的尽头,他的养子士郎陪在他的身边)&/i&&br&&p&三观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差异都很大。我们每个人所看到、所接触、所理解的世界都和别人多多少少有些不同。&/p&&p&而有些动漫作品便是将这些三观的差异放大到极点,让我们得以接触全新的思想,以对我们原有的观念形成巨大冲击,让我们的三观发生些许变化。&/p&&p&&b&那这些动漫作品便是有深度的。&/b&&/p&&p&&b&二、方便理解&/b&&/p&&p&有深度作品的最终目标是想通过颠覆常识的思想来改变我们,以重塑我们的观念。&/p&&p&可如果一些观念虽然本身很有颠覆性,&b&但却隐藏得太深,不好理解,那也达不到重塑观念的目的。&/b&&br&&/p&&p&还是以《fate》系列为栗子。&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d6babfe4c9fe90e370f3731_b.jpg& data-rawwidth=&327& data-rawheight=&3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7&&&/figure&&/p&&p&不过角色已经变成了十年之后的卫宫士郎。&/p&&p&卫宫士郎继承了他老爹卫宫切嗣的理想,也想成为拯救他人的正义之士。&/p&&p&&b&如果光从他的言行上看,根本搞不懂作品想传达的观念到底是什么,因为里面有太多自相矛盾的地方。&/b&&/p&&p&比如一开始,&b&他表现得很不堪。&/b&&/p&&p&卫宫士郎刚出场的时候是学校出了名的老好人,天天学雷锋做好事,在学校中无条件地帮助别人,连他朋友都觉得他太好说话了。&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244e29c461f25a03378bfb5c43d6010_b.jpg& data-rawwidth=&859&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244e29c461f25a03378bfb5c43d6010_r.jpg&&&/figure&&/p&&br&&i&(他朋友都觉得士郎是太没节操的老好人)&/i&&br&&p&甚至,他对一些明显带有欺负性质的行为,也都默默忍受下来。&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b233ec049c6d67590bc_b.jp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b233ec049c6d67590bc_r.jpg&&&/figure&&/p&&br&&i&(一切的故事都由此开始,如果他晚上不去帮忙,就没后面的事了)&/i&&br&&p&乍一眼看上去,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那种软弱可欺的老好人吗?&b&简直是谁都可以上去捏一下的软蛋。&/b&&/p&&p&而后的剧情中,&b&他的表现更加不堪&/b&,感觉做出的事都很有勇无谋。像在fate线的故事中第一次遭遇Berserker的时候,他舍身推开saber,挨了B叔一刀,被劈碎了腹部。&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ce8a5dc248d829cef9d211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ce8a5dc248d829cef9d211_r.jpg&&&/figure&&/p&&p&还有在UBW线中,他在伊莉雅将要被吉尔加美什杀死的时候跳出来阻止。&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9ae6e8ff8a78f49c2cd6_b.jpg& data-rawwidth=&981&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9ae6e8ff8a78f49c2cd6_r.jpg&&&/figure&&/p&&p&这些表现,让大家觉得他就像个冲动的傻瓜,没实力还喜欢乱BB,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结果就是很多人在网上骂他是废材男猪脚。&br&&/p&&p&&b&可他这个人真的很不堪吗?&/b&&/p&&p&&b&细细推敲就会发现很多地方......不对劲。&/b&&/p&&p&比如&b&你认为&/b&&b&他冲动?&/b&NO,在极端情况下&b&,他异常冷静。&/b&&/p&&p&在UBW的第九集中,rider在学校张开了结界,他的同学们都因为被抽走了生命力而倒下,一向冷静的远坂凛在面对这一情况的时候都有些慌乱,站在门口有些不知所措。&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355ee2e2a86ee28ffceeb3_b.jpg& data-rawwidth=&856&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355ee2e2a86ee28ffceeb3_r.jpg&&&/figure&&/p&&br&&i&(一向冷静的远坂凛都有些慌张了)&/i&&br&&p&而他却冷静地走上前,去测量同学们的心跳与血压,告诉远坂人还有救。&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6cf52b0dbc150777fbe7_b.jpg& data-rawwidth=&868&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6cf52b0dbc150777fbe7_r.jpg&&&/figure&&/p&&br&&p&&b&那他懦弱?&/b&不对,&b&他的精神力量之强甚至远超想象。&/b&&/p&&p&大家还记得在UBW第一集中卫宫士郎独自锻炼魔术但失败的场景吗?失败的后果没有在动画中表现出来,但实际上在原著游戏中这次的失败差点让卫宫士郎丢了性命。&/p&&p&卫宫士郎并没接受过正统的魔术教育,他摸索出来的修行方式是有很大问题的,但由于卫宫切嗣的早死而没有来得及纠正。&/p&&p&其结果就是卫宫士郎一直按照错误的方式去修行,可是,这种方式有着生命危险,之前就已经有好几次差点因为修行的失误而命丧黄泉。&/p&&p&&b&然而,他却用这种不要命的锻炼方式整整坚持了五年,近两千个日夜,无一间断。&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37fe603b40a472f603d_b.jpg& data-rawwidth=&863&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137fe603b40a472f603d_r.jpg&&&/figure&&/b&&/p&&br&&i&(他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锻炼,结果连最基本的魔术效果都达不到)&/i&&br&&p&先不说他将一件事坚持多年的那份执着。&/p&&p&更关键的是他每天晚上都要去鬼门关前转一圈回来,换做普通人早就精神崩溃了吧,但他白天却依然能保持着正常人的理性与生活,&b&这种精神力量可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b&&/p&&p&&b&那他无谋?&/b&也不对,多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童年时的火灾以及那五年不要命的锻炼)&b&让他对如何求生掌握了一套自己的方法。&/b&&/p&&p&就像他第一次遇到lancer时毫无还手之力地被秒杀,可是在第二次遇到lancer的时候,他就能根据lancer的动作拟定好战术,&b&躲过了好几次致命的杀招&/b&(这一点在动画中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原著游戏中就有大段的心理描写,详细说明了他如何数次绝处逢生)。&/p&&p&&b&其水平之高甚至让身经百战的lancer都表示赞赏。&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631d77bbecf_b.jpg& data-rawwidth=&865&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631d77bbecf_r.jpg&&&/figure&&/b&&/p&&br&&i&(一个此前从未接触战斗的普通人能让身经百战的Lancer吓一跳已经很厉害了)&/i&&br&&p&&b&综上所述,他的性格可以说是非常理智与冷静,那为什么还会做出那些看似很不理智的事?&/b&&br&&/p&&p&其实,他所有言行的背后都隐含着&b&同一个观念&/b&,这个观念可以解释以上所有矛盾。&/p&&p&不过,06年的fate 线动画没有把这个观念给亮出来,很多人不知道作品想表达些什么,于是大家只是一个劲地讨厌卫宫士郎。&br&&/p&&p&但去年的UBW线动画就详细解释了这个观念,&b&作者还为了降低理解难度,很贴心地给观众们安排了一名解说。&/b&&/p&&p&UBW的16集中,远坂凛在伊莉雅的墓前质问卫宫士郎——&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78e43c31ff9edaac414e_b.jpg& data-rawwidth=&947&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78e43c31ff9edaac414e_r.jpg&&&/figure&&/p&&br&&i&(远坂凛发现了卫宫士郎的扭曲)&/i&&br&&p&&b&卫宫士郎言行上的异常源自于他扭曲的价值观,其价值观是无私。&/b&&/p&&p&普通的好人是喜欢帮助别人,但有个前提,那就是自己不会因为帮助别人而受到伤害。如果会因为帮助别人而蒙受损失,正常人的选择都是明哲保身。&/p&&p&但卫宫士郎却太过了,他即使承受巨大伤痛也要去帮助他人,甚至会为了毫不相干的人付出一切。&/p&&p&那些看似有勇无谋的做法,根本不是冲动,而是依照他发自内心的愿望才做出的行动。&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ab1f73c340c4edb050e2_b.jpg& data-rawwidth=&861&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ab1f73c340c4edb050e2_r.jpg&&&/figure&&/p&&br&&i&(他一直在思考怎样成为正义的伙伴,最后得出的答案是无私)&/i&&br&&p&&b&在其观念中,他人的利益是排在第一位的,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完全无关紧要。&/b&&/p&&p&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他才会在别人快要被杀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冲上去。&/p&&p&即使,他舍身去救saber和伊利亚的时候和她们都不算很熟(救saber 的时候才刚认识她几个小时,救伊利亚的时候也只是在最开始见过一面)。&/p&&p&即使,他知道自己在敌人面前毫无招架之力。&br&&/p&&p&即使,他清楚只要出去就一定会丧命。&/p&&p&&b&但为了别人的利益,他依然冲上去送死。&/b&&/p&&p&听起来很伟大吧,远坂凛却说,这种无私根本就违反了人的天性与本能,感觉很崇高,但这种价值观在本质上是扭曲的。&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d110fe8c36cc_b.jpg& data-rawwidth=&855& data-rawheight=&7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d110fe8c36cc_r.jpg&&&/figure&&i&(远坂凛真心希望卫宫士郎能为他自己而活)&/i&&/p&&br&&p&每个人至少都会渴望一两样东西,比如安逸的生活,或幸福的家庭,但无私却是把一切好处都拱手让给他人,什么都不会留给自己。&/p&&p&&b&如果抱着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走下去,这样的人生只会充满痛苦与后悔。&/b&&/p&&p&事实上也是如此,在结局中,成为英灵后的卫宫士郎就是因为太过无私而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他曾有过朋友、亲人、爱人,但最后都失去了,甚至在人生的尽头&b&,他拼命追求一生的理想也失去了。&/b&&/p&&p&他一无所有,剩下的唯有痛苦,他最后的愿望只剩下一个死字。但可惜,成为英灵后就已经没有死亡的概念,甚至连自杀都做不到。&/p&&p&&b&所以,他才想通过杀死过去的自己来让时间轴扭曲,从而让英灵卫宫彻底死去。&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aa50ae7b65f03f5d6297afca368b2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aa50ae7b65f03f5d6297afca368b2_r.jpg&&&/figure&&/b&&/p&&i&(英灵卫宫最后的愿望就是能摆脱痛苦的轮回)&/i&&br&&p&fate系列之所以能被称为神作,一方面是因为&b&它传达的观念非常具有颠覆性&/b&。fatezero告诉我们&b&正义一点都不美好,它很残酷&/b&,而fate本篇则告诉我们&b&无私一点都不崇高,它很痛苦&/b&。&/p&&p&另一方面&b&作者也花了很大力气去把这些晦涩观念给理清楚。&/b&作品中专门有一些内容是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观念的,比如《fate zero》的第十八、十九集,以及《fate UBW》的第十六集。&/p&&p&不过呢,作品中&b&有很容易理解、并能颠覆常识的观念&/b&就算是有深度吗?NO,&b&仅仅有这两点依然是不够的。&/b&&br&&/p&&p&它还需要第三个条件。&/p&&p&&b&三、易于接受&/b&&/p&&p&最开始,我说过有深度就意味着&b&观念重塑&/b&,而重塑的意义就是要让你的三观发生改变,&b&可如果作品传达的观念根本就不被接受,那咋改变?&/b&&/p&&p&我们通常说的毁三观就是这样。&/p&&p&&b&毁三观的意思是内容表现出的三观偏离我们常识太远了&/b&,大家都不接受,看完以后一百个人里面估计有八十个要骂一声“卧槽”或“傻逼”。&/p&&p&像我最近看了一部叫《Bloody Girl》的漫画就是这样,这部漫画比较小众,但看完以后保证让你三观尽毁。&/p&&p&故事大意是一个女人学变装英雄,晚上跑出去惩恶扬善,然后把她&b&自己认为&/b&的一些恶人给杀了。&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ac06b2bdee47db71e8f4_b.jpg& data-rawwidth=&411& data-rawheight=&5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1&&&/figure&&i&(顺便一提,这身打扮还挺中二的)&/i&&/p&&br&&p&额,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老套,像美国那边的超能英雄之类的,但问题是&b&她杀的都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人&/b&,有些甚至还是一些欺凌事件的被害者。&/p&&p&最最奇葩的,是&b&她杀人之后还如同吃饭喝水般理直气壮&/b&,认为自己一点错都没有。&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a35ac2fa3c_b.jpg& data-rawwidth=&675& data-rawheight=&9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a35ac2fa3c_r.jpg&&&/figure&&i&(她觉得自己是绝对正确的)&/i&&/p&&br&&p&我相信只要看过的人都知道,这里面的三观简直扭曲到没边了,大家看完以后肯定会表示灰常惊讶,世界上居然还会有这样的人。&/p&&p&不过呢,也就仅此而已了,&b&一开始就扭曲程度太过的三观无法得到认同&/b&,大家只会站在远处狠狠批判它,根本不会让这种观念进入内心,也就很难改变我们固有的想法。&/p&&p&&b&而三观重塑则采用了更容易让大家接受的方式。&/b&&/p&&p&在最开始,作品展示给大家的观念&b&很像常识&/b&,等它被认可、被接受、彻底进入大家的内心后,&b&再将它一点点偏离常识&/b&,让读者陷入纠结、犹豫和思考。&/p&&p&像前面《fate》系列中的卫宫父子就是如此,故事最开始时他们一个追求正义,一个追求无私,他们都希望让更多人获得幸福,都喜欢去帮助别人。&/p&&p&这种想法表面上看有错吗?&b&没有吧&/b&,&b&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为这些观念点赞。&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9bd7aa6db44b6872dff1d048ef55fd5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9bd7aa6db44b6872dff1d048ef55fd5_r.jpg&&&/figure&&/b&&i&(点赞!)&/i&&/p&&br&&p&可是随着剧情发展,作品逐渐揭露出&b&正义背后的残酷以及无私带来的痛苦&/b&,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一点点向我们逼问——&br&&/p&&p&&b&这样的观念,我们真的认同吗?&/b&&/p&&p&在反思中,我们对正义与无私逐渐改观。&/p&&p&还有&b&《魔法少女小圆》&/b&,这部作品也是一样的。&/p&&p&故事最开始展示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开头很温馨、很唯美,也很和谐。&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db66fc5d0fb227e7ede99c27f5a2d30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10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db66fc5d0fb227e7ede99c27f5a2d30_r.jpg&&&/figure&&/p&&br&&i&(故事开始很和谐吧)&/i&&br&&p&看到前两集的时候,大家肯定感觉魔法少女都很酷吧,不仅力量超群,还能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b&这可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剧情展开。&/b&&/p&&p&然而,第三集的时候,画风突变,力量最强的麻美学姐被怪物咬掉了头,还被嚼成了一堆碎肉,&b&到了这里才发现原来成为魔法少女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1e45caedfc74c_b.jp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1e45caedfc74c_r.jpg&&&/figure&&/b&&/p&&i&(麻美断头已经成为神作标志了)&/i&&br&&p&&b&后面的故事更是逐渐揭露出魔法少女的黑暗面。&/b&&/p&&p&比如成为魔法少女就会失去自己原有的身体,真正的自己已经被压缩成了一块宝石,&b&平时看到的样子其实是QB制造的战斗用傀儡。&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c30fcd689c9a92b15ba20f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6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dc30fcd689c9a92b15ba20f_r.jpg&&&/figure&&/b&&/p&&br&&i&(宝石离开身体太远之后,傀儡就会变回尸体)&/i&&br&&p&还比如,魔法少女只要使用过力量就会积累负面能量,当负面能量积累到一个临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音速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