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是人吗

& && 文章列表文章列表晨起,似乎最早的不该是人类了,而最归终于晨露,在都市,是很少见到晨露的踪迹,一个梦中,晨露偷偷的告诉我,一个秘密,是一个关于她的秘密,她说她不愿呆在这个都市,这... | 能忘记过去种下的的后悔于谁来讲都是幸福,看来人们不喜欢幸福。我想起了兔子的眼睛。兔子到底想要向我表达什么样的心情,不论它在吃东西还是在跳跃,不论它在我手掌上还是... | 比如对我,我是个很没用的女人,书读得不好,也从没出社会工作,自小就身体虚弱,相貌更是平凡得有失千金风范。我愚昧无知,又狭隘肤浅,我根本继承不了父亲的事业,所以... | 所以,在这种“五洲震荡风雷激”的社会动荡中无论哪所学校都不可能有正常的教学和安静的环境,舒明到南江中学就读期间难得有几天安静学习的日子,而更令他悲哀的是学校的老... | 亲爱的,你有七天没听到我这样叫你了吧,医生只诊断对了一半,我是失忆了,不过不是间歇性失忆,而是选择性失忆,我选择性想忘了你,忘了我们的过去,可这七天你却能回忆起... | 可是无论你们怎么嘲笑我讽刺我,我就是不把照片还你,我骗你说我扔掉了,我知道你不相信,可是你拿我没有办法。其实我对你也不差,每次你叫我陪你出去逛街我都很乐意,我... | 我是母亲中年后才得到孩子,她是那样的珍视我,她一生不曾拥有什么金玉珠宝,而我就是她的金玉她的珠宝。她把对前两个没能出生的孩子的内疚全化成爱,放到了我身上。可今天... | 然而小岳对英语突然的努力学习没能让他英语成绩大幅提高,却让英语课代表危机感加重起来:“这小子这么努力干嘛,英语成绩要是超过了我,我面子岂不是丢光了。倒让林子松了... | 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过了很久,她说,我爱你。我们又一次抵死缠绵,如盛放的鸢尾。(5)我带着施落落走在夜市里,她蹦蹦跳跳的,像个孩子一样天真。看啊,这个锁和你背上... | 还有试试看的感觉,夜游神,我看你能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嚣张多久的挑战感和背叛感。我写到这你看到这应该明了为什么我在开头说有种荒废年月的感觉。我是不是还在走着我的夜路... | 后来,医生告诉我们,看不到下颚其实很正常的时候,你妈妈的情绪才稳定了下来。你妈妈很爱美,自从怀上了你以后,所有的衣服都不能穿了,穿着臃肿的孕妇装走在街上,别人的... | 他重重的叹了口气:“南南,我只有你一个孩子,那时给你取名叫许胜男,你知道爸爸对你的期望有多大—可你说说不喜欢这个名字,好,我随你。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改名,... | 第16章这一次,佳南忍不住笑出...你不了解她?陆嫣不落痕迹的将这个问题奉还。“她是我的女儿,我可能会看不明白。许彦海冷静地说,“我需要你的意见。“我只能说,如果滨海... | 她却忽然慌了神,低下头不敢看苏城。这时远处不知谁放了烟火,一下子升腾到夜空,绽放出激烈的美丽。苏城的脸被绚丽的烟花映出一种熠熠生辉的光彩。她只是羞涩地站着,... | 只是很遗憾,牟牟突然请不了假了,我们的发起人成为了第一个退出的人,这很让人沮丧。世博行一度变成二人行,后因有另外一个同事的加入,又恢复了三人行。或许是因为这是... | “巧凤,我说句话你或许你不爱听…”候奎一边给黄巧凤斟酒一边观察着她的脸色说:“其实你活得太累,现今就是这么个社会,只要不太出格,何必大动肝火?不是还有句话吗?... | “叔叔,想追我妈妈的人很多哦…”小姑娘有些同情的看着他,趁妈妈不在的时候通风报信,“你…好像是她最不喜欢的一个呢。第57章对于小女孩率真的评价,陈绥宁露出有些为难... | “抱歉,我以为你不回来了。我这就收拾东西,给你腾位子。苏清在心里不停地责怪自己被美色诱惑,这次丢脸死了。“同学,对不起。占了你的位子。常欢带苏清再次向林澈道歉。... | 因为每个人都只是一个人,不是神,都有优点或是缺点。你听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同时,伴随社会... |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因为怀孕小便多,所以每夜都睡不好觉,白天我不喜欢睡觉,所以我又开始头晕,心慌。我没告诉老公,只是忍着,也偷偷去医院开了一点药,但效果不大,... | 一周文章阅读榜&
sanwen.net当前位置: >
> 我是人不是神
正在播放:我是人不是神
播放出现故障,您需要更新!对不起,您需要更新您的浏览器到最新版本或更新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
我是人不是神 歌词
所属专辑:我是人不是神(单曲)
歌曲:我是人不是神 mp3
《我是人不是神 乔嘉》歌词
歌词出处:5nd音乐网
我是人不是神
词曲:秀才
原唱:乔嘉
编曲:胜屿
和声:胜屿
混缩:刘羽伦
发行:晓华文化
心中有苦闷 委屈何处伸
为什么百依百顺爱你一个人
是我太愚蠢 还是现实太残忍
全心全意付出一切还不够标准
不是一家人进不了一家门
好或不好都离不开所谓的缘分
你要的生活 我也会努力去挣
请你不要动不动就生气让我滚
我是个平凡人 我又不是神
收起你的天真 不要太过分
爱情要永恒 需要两个人来疼
你不懂得珍惜就别怨我心太狠
我是个平凡人 我又不是神
没有万事如意完美一百分
日子要安稳 需要两个颗心来等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可能不可能
LRC歌词编辑Q:
心中有苦闷 委屈何处伸
为什么百依百顺爱你一个人
是我太愚蠢 还是现实太残忍
全心全意付出一切还不够标准
不是一家人进不了一家门
好或不好都离不开所谓的缘分
你要的生活 我也会努力去挣
请你不要动不动就生气让我滚
我是个平凡人 我又不是神
收起你的天真 不要太过分
爱情要永恒 需要两个人来疼
你不懂得珍惜就别怨我心太狠
我是个平凡人 我又不是神
没有万事如意完美一百分
日子要安稳 需要两个颗心来等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可能不可能
我是个平凡人 我又不是神
收起你的天真 不要太过分
爱情要永恒 需要两个人来疼
你不懂得珍惜就别怨我心太狠
我是个平凡人 我又不是神
没有万事如意完美一百分
日子要安稳 需要两个颗心来等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可能不可能
发行时间:发行时间:发行时间:发行时间:发行时间:发行时间:我爱,故我是人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我爱,故我是人
  孔子的理想:让世界充满爱
  儒家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文化遗产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提出了中华民族,或者说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可以总结为六个字:仁爱、正义、自强。仁爱主要是孔子的概念,正义主要是孟子的概念,自强主要是荀子的概念。但是我们今天只能讲仁爱。
  仁爱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范畴,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亲亲之爱,第二是恻隐之心,第三是忠恕之道。孔子为什么提出这个概念呢?因为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社会风气败坏,所以孔子就提出一个仁爱的观念来救世。孔子认为,现在世道这么不好,天下这么混乱,根本原因是大家不爱,所以要用仁爱来救世。而仁爱的基础是亲亲之爱,第一个亲是动词,亲爱的意思;第二个亲是名词,亲人的意思。因此,亲亲就是爱自己的亲人,首先就是爱自己的父母双亲。对父母的爱叫做孝,有了孝就可以实行仁爱。怎样实行呢?首先是顺序延伸,就是顺着这个序列延伸过去。孝首先是爱父母,也要爱祖父母,还要爱曾祖父母,这样以孝为出发点,顺序延伸。从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就这样爱上去,就是顺序延伸。还有一个是对等相爱。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有一个长期以来被人诟病的内容,也是我们儒家思想一直受到批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儒家主张不平等。儒家是主张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其具体表现就是君臣父子。君与臣是不平等的,父与子也是不平等的,后来发展到夫与妻也是不平等的,男尊女卑、君尊臣卑。这就是不平等,五四以后一直受到批判。有一点我们要讲清楚,“三纲五常”是后世儒家的主张,不是先期儒家的主张,这个账不能算到孔孟头上,所以我的主张是可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因为孔孟的主张是人与人不平等,但是要对等。对等就是人际关系当中的双方必须同时提出道德要求,不能只做单方面的要求。因此做子女的要孝,要爱父母,不等于说做父母的就不爱子女,做父母的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不是孔孟的思想。孔孟认为做父母的对子女也要爱,这个爱叫做慈。子女孝,父母慈,都是爱。那么这样一个关系发展到君臣关系,也有对等的要求,就是君要仁,臣要忠,这是对等的。
  孟子还认为,君不仁臣可以不忠,这也是很多批判儒家的人容易忽略掉的。孟子的原话是这样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如果做君主的把自己的臣民看作自己的手脚,那么我们做臣民的就把你做君主的看作自己的心肝宝贝,就维护你。如果你做君主的把我们做臣民的当作土疙瘩,当作草,那么我们做臣民的就可以把你君主当作仇敌。所以孟子有一个思想是,君主不合格,人民有权革命来推翻你。孟子曾经和齐宣王谈话,孟子跟齐宣王说:“大王,我们打个比方说吧。比方说我有一个朋友,是我的铁哥们。我要出差,我就把我的老婆孩子托付给他,拜托帮忙照顾一下我的老婆孩子。我出差了,一去几个月。回来一看,我的老婆孩子快要饿死了,请问大王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这好办,绝交。”孟子又说:“那好。再比如你的手下去治理一个地方,他把这个地方治理得民不聊生,老百姓都要饿死了。这样的官员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这好办,撤职。”孟子说:“好。一个朋友不够格我们应该绝交,一个官员不够格应该撤职,如果是一个国王不够格,把这个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该怎么办呢?”这个意思很清楚,他应该下台嘛。但齐宣王不能说自己就该下台吧,所以《孟子》里的记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齐宣王就把脸别过去,说其它的去了。实际上孟子的意思很清楚,一个君主不够格,人民是有权革命推翻他的。这个思想的来源就是他们的一个基本观点,人与人不平等,但是要对等。因此,做子女的要孝,父母要慈,慈也是爱。也就是说,做父母的要爱子女,子女的子女也要爱,子女的子女的子女也要爱。因此从慈出发,爱到子女,爱到孙子女,爱到重孙子女,就这样一路爱下去了。请大家注意,从孝出发是一路爱上去了,从慈出发是一路爱下来了,那么纵向的人就全都爱了。这是孝,是仁爱的第一个内容。
  亲亲之爱的第二个内容叫作悌,悌是指爱兄弟姐妹,是横向的爱。兄弟姐妹要爱,亲兄弟姐妹要爱,堂兄弟姐妹也要爱,表兄弟姐妹也要爱,相当于兄弟姐妹的同学同事战友,还有兄弟民族都要爱。这样横向的也爱过去了,这就是顺序延伸,对等相爱。后来孟子还提出一条,“由此及彼,推己及人”。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当于兄弟姐妹的同学同事战友我们也爱,这就是“由此及彼”。“推己及人”就是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只要看见是个老人,我就把他当作我们家的老人,我就以孝心对待他;我看到一个小孩,不管是谁家的孩子,我就看作是自己家的孩子,只要是小孩,我就以慈心对待。这样的结果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孔子的理想。世界如果充满爱了,请问大家还会有动乱吗?还会有战争吗?还会有盗窃吗?还会有治安问题吗?警察都可以不要了。这个理想好不好呢?应该说很好,但是有人反对。
  有恻隐之心,就可以做一个好人
  墨子和孔子一样,都认为当时社会的混乱是因为没有爱。由于不相爱,所以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贼,人与人相残,没有爱。而墨子也主张用爱来救世,但是墨子认为孔子的仁爱是不对的,因为仁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爱,是不平等的爱。我们刚才讲的很清楚,最大的爱、最多的爱是给了父母的,而且儒家的不平等甚至到了父亲和母亲还不平等的程度。比如父亲去世要三年治丧,就是做儿子的要披麻带孝三年,即25个月。大家知道24个月是两年,25个月就算是三年。就像曹操号称80万水军,其实没有那么多。而母亲去世则要看情况:如果父亲在世而母亲去世的,只需一年;如果母亲去世父亲也去世了的,才是三年。对待父母都不平等,所以墨家表示反对,认为这是不平等的爱,凭什么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呢?墨家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与人天生平等,应该平等,永远平等。墨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平等概念的思想家。因为平等,那么对所有的人都应该给予相同的爱。而且墨家认为,如果不是对所有人相同的爱,就不可能让世界充满爱。墨家认为爱一定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是无私的,而儒家的爱是有私的。所以墨家主张兼爱,就是对任何人都完全相同,完全平等,一模一样的爱。墨家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爱确实是无私的。真正的爱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就像我们当父母的人都可以体验一下自己对子女的爱是不是这样完全无私的?我看现在我们中国社会对子女对孙子女的爱已经是无以复加了。我接触过很多人,不管多大的官,也不管多大的腕,更不管多大的款,到子女面前都是“孝子贤孙”,倒过来了,是完全无私的。所以有私并不是真爱,这是墨子的道理。
  因此,墨家和儒家有一个辩论。当然墨子比孔子晚,他不可能跟孔子辩论,是墨子的学生和孟子辩论。比如说有一个婴儿在地上爬,爬着爬着眼看着就要掉到井里面去了。儒家这时候就不可能先想想这是谁家的孩子,他怎么往井里爬,然后算一算这婴儿与我的远近亲疏,而是很可能一把先将婴儿救过来。这样墨家认为这就是兼爱了。孟子则说:“不对,这不是兼爱,这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不忍心一个人无缘无故地无辜地受到伤害,这是人的天良,跟兼爱仁爱没有关系。现在我们看,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谁对谁不对呢?其实都有道理。因为你如果没有一种博大的胸怀,不能把人与人看作是完全平等的,你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让世界充满爱的理想。但是你要求每个人爱别人就像爱自己,爱别人的孩子就像爱自己的孩子,那又是不现实的。孟子就说,请问你墨家之徒,你自己能做到爱邻居的孩子就像爱哥哥的孩子,爱哥哥的孩子就像爱自己的孩子吗?不可能,因为每个人都是爱自己的孩子超过爱哥哥的孩子,爱哥哥的孩子超过爱邻居的孩子。但是在别人受到危害的时候,应该有一个人道主义的精神出来救援。在救援的时候,就不能考虑远近亲疏的关系了,这就是恻隐之心,这是仁爱的第二个内容。
  恻隐是悲痛、悲伤的意思,恻隐之心就是不忍心看到别人悲痛悲伤。这个概念是孟子提出来的,是仁爱的一条底线,这条底线非常重要。我们知道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难免要做一些不忍之事。比如说我们要不要屠宰食用动物?我们的医学院里要不要有实验动物?至少人类目前还做不到不要,因为人是一种杂食动物,人需要摄入动物蛋白。当然个别的素食主义者坚持素食我也很敬重,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全世界的人都不吃肉,而且我们的新医药、新药品、新技术也不能拿人做实验,只能拿动物做实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问题是我们不能理直气壮地认为我们就应该这样,我们这样是天经地义的。我们要承认一点,我们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是不得已而选择做出的不忍之事。所以,我们对食用动物和实验动物要心存一份感激,而且绝对不能虐杀,不能用虐待的方式对待它、折磨它,这是不可以的。折磨小动物、虐待小动物,那就不是人了,就失掉了做人的底线。这个思想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话我的解读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总是难免要做点坏事的,我不可能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既然大多数人都难免做点坏事,至少很难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那么我们凭什么判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我认为就看他有没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这不在于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或者是做一个英雄事迹,我们可以从很多小事情做起。比如说能不能善待小动物?不要看见一只猫或一只狗过来了,就一脚踢过去。能不能不做这个?比如说看见老年人过街,可不可以扶他一把?又比如说我们出入弹簧门的时候,可不可以推过门进去以后,还要回头看一看后面有没有人?而不要自己进去后就一甩手,门顺势弹回去把后面的人打到了。这些都是一些小事,但像这样点点滴滴地做起,你就可以做一个好人,因为你有恻隐之心。
  诸子教人
  治国做人
  众所周知,先秦诸子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或者说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所处的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黄金时代。德国有一位哲学家叫雅斯贝尔斯,把这个时代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在地球上最主要的几个文明古国,或者说文明民族中,都产生了自己的精神领袖。比如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比如说以色列的犹太先知,比如说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比如说中国的先秦诸子。我们中国的先秦诸子留下的宝贵思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治国,还有一个是怎样做人。这样一笔宝贵思想文化遗产,在我们今天实现我们祖国的和平崛起,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都仍然有着它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先秦诸子历史上的说法有九家或者十家,但是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四家,就是儒、墨、道、法,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
  人都可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仁爱的第三个是忠恕之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要让别人行得通。还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挨骂,你就不要去骂人;自己不愿意挨打,你就不要打别人。这就是忠恕之道,是仁爱的第三个内容。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儒家的仁爱体系是一个很精致的体系,孝是纵向的,悌是横向的,忠是积极的,恕是消极的。一纵一横,一正一反,这是一个很巧的设计,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设计。那么忠和恕一个积极一个消极,哪一个更重要呢?我认为消极的恕更重要。在这里,积极和消极没有褒贬之意,只是一个客观的描述。消极的恕比积极的忠更重要,因为积极的忠不一定做得到。自己想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如果自己都站不住呢?如果自己都行不通呢?那我就没法实行仁爱了。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人人都可以做到。所以,孔子的这个主张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了,联合国大厦里面刻的就是这句话。这样一个完全做得到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
  我还认为,我们今天仅仅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够,我的主张是“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这是庄子的主张,但庄子没有说这个话,是我从庄子的思想里面归纳总结出来的。庄子的思想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真实自由的生活。庄子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如果不是真实而自由的,不是他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这个人是不幸福的,是痛苦的。你不要把你认为的幸福标准加在别人身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标准,每一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天性。庄子追求的是真实而自由的生活。
  所以,道家对儒家和墨家的争论是什么态度呢?儒家是有等级的爱,墨家是兼爱,道家说不爱,不仁爱也不兼爱,而是不爱。不爱也不是恨,道家所说的不爱就是不管,你不要去管别人,你要让人家按照自己的天性,自己的个性,真实而自由的活着。庄子说,一个好的社会是不需要爱的,也是不需要救助的。庄子讲了一个故事,说泉水干了,鱼到了陆地上。鱼离开水不能活,于是所有的鱼就把自己仅有的唾沫给另外一条鱼,想用这点水让那个鱼活下去,这就是“相濡以沫”。这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庄子怎么评价呢?他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也。河流里面有的是水,鱼不用吐唾沫,那不更好吗?
  老子也说过,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是傻乎乎的,那就天下太平了。为什么呢?因为领导人傻乎乎,老百姓也傻乎乎,大家傻乎乎就相安无事了。如果领导人明察秋毫,洞悉一切,那老百姓就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琢磨着怎么应对。所以老子说,最好的社会是不需要救助的,最好的管理是看不见的。有没有道理?也有一定的道理。比方说服务,我就主张最好的服务是看不见的。道家的观点是主张无为的,当然道家的无为内容很丰富,今天只能讲一丁点了。道家对于治国的观念可以总结为六个字:君无为、民自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小政府、大社会”。这样的好处是人民也满意,领导也不累。
  那么法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道家主张不爱,法家则认为人与人没有爱。韩非讲,每年秋收的时候,长工在地里割麦子,地主亲自带人挑着饭菜酒肉到地里叫长工吃,是因为爱长工吗?不是的,他是希望长工吃了以后多割一点麦子。长工非常卖力地割麦子,是因为爱地主吗?不是的,是因为他的工钱是按照割麦子的多少算的。所以长工和地主只有利害关系,而不是爱。当然也没有恨,就是利害关系。如果我做这个事对我有好处,你也觉得有好处,这就叫善;如果只对我有好处,对你没好处,就认为是恶。所以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制度。制度的根本也只有两条,一个是赏,一个是罚,因为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是人的共同人性。你给他足够的好处,那这个好事就会有人干;如果有足够的好处,那坏事也会有人干。只要是给予的利益足够大,那他就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因此法家认为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制度。法家学派在西方被翻译为“行政管理学派”,也叫“制度与行政管理学派”,他们就是主张用一整套制度来运作,把国家变成一架机器,这个机器有一套自动运转的程序。领导人只要按一下启动程序,国家机器就自动运转,这样就天下太平了。
  今天时间不多就没有办法再展开说下去了,但是从我们刚才勾勒出的线索可以看出来,先秦诸子确实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是极其丰富的,也不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说清楚的。大家对这些问题如果有兴趣,建议去读我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本书。
  “我的数学好着呢!”
  易中天:刚才一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说美国的现行治国方式是不是就是道家和法家的结合?这个严谨地说,我只能说不是。因为美国人建国的时候,不知道咱们有道家和法家,但是这个同学提的问题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们确实有相似之处。这个同学说,美国一方面制度很健全,是依法治国,这个像法家的主张;另一方面人民又很自由,“小政府、大社会”,这个有点像道家的主张。对此,我们也只能说,人类的思想是有共通之处的。虽然美国人并不知道我们道家的主张和法家的主张,但这个只能说是“不谋而合”。他们的治国理念或者说建国理念是由他们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出来的。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我只有再给自己做一个广告,我有一本书叫《费城风云》,副标题是“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建议你去读这个书,你就可以知道美国人这个观念是怎么产生出来的。谢谢。
  听众提问:我的孩子读四年级,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听到您的讲座,从此就爱上了您。
  易中天:谢谢。
  听众提问:因此他也就开始酷爱历史。但是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和担忧。我们家现在有很多历史书,他还喜欢读一些军事上的书,但我就有一个担心,他读文史类的书太多了,对他的数学学习有影响。
  易中天:他偏科了,是吗?如果是偏科的话,我就给这个孩子一点建议。既然他爱我,我只好拿自己来说事了。小朋友,我可以告诉你,我上学的时候,数学好着呢。整个初中高中阶段,我的数理化成绩都非常好。数学最低的成绩是93分,化学考试最低的成绩是98分,我的物理考试没有得过99分以下,都是100分。你如果喜欢历史,我希望你学好数学,学好数学有利于你学好历史。因为数学,尤其是平面几何,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当我们面对悠久的历史、面对大量的史料时,你如果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没有甄别能力,你就会掉进这个史料的汪洋大海中,出都出不来。我们面对这么复杂而漫长的历史,如何把这个线索拎出来,靠的就是学习数理化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实证能力。
  听众提问:我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高三毕业班老师为了给学生上晚自习,让自己的孩子失去了及时治疗的机会,结果双目失明了。您认为这样是仁爱吗?
  易中天:这个事情要我说,就只能说是万恶的高考制度。但是,目前这种高考入学方式又是暂时没有更好方案替代的方式,因为它至少做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以部分地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如果没有了高考,我不知道我们将来的招生会是什么样子。目前的高考至少可以保证,不管什么出身、什么家庭背景的孩子能在分数面前是平等的。现在解决的办法我个人的建议,还是不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了使我的话更有公信力,我还是拿我自己说事,我就没有上过大学。至于你说的那位老师,我只有表示极大的同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方面她是一个极其敬业的老师,为了班上的学生,连自己的孩子都不顾了,她的敬业精神值得崇敬。但是我以为,凡事都有一个度,不能过度。如果敬业到自己的孩子双目失明,那就过度了。但是我相信这位好老师好母亲,她心里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因此我建议就不要在这儿拿她说事了。
  听众提问:易教授您好,非常喜欢看您的书和听您的演讲。我想问您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就是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您最喜欢或者最欣赏的是哪个人?
  易中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中,我想还是鲁迅先生。细说其中原因,那要一个专门的讲座才能讲。简单的说,我认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观察是最透彻的,尤其是对中国国民性的看法,是最透彻的。这也与我小时候的阅读有关系,因为我很早就开始读鲁迅的书,一生深受其影响。当然还有一位常州人也要提到,就是吕思勉先生。我讲汉代风云人物、讲三国,都曾深受吕思勉先生的影响。谢谢。
  听众提问:在西方哲学史上,除了马克思以外,哪位对您的影响最大?
  易中天:康德和黑格尔。
  听众提问:那笛卡尔呢?
  易中天:我简单说一下,我觉得从笛卡儿那里我学到了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当你建立一个逻辑体系的时候,一个理论体系的时候,必须找到一个没有争议不可再还原的逻辑起点,你必须找到这个起点。笛卡儿告诉我们,其实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怀疑的,比如说,亲眼所见不一定真实,可能错视;亲耳所闻也不一定真实,可能误听;书上写的不一定是真理;老师说的也可能是错的;世间万世万物都可以怀疑,唯独有一件事情是不能怀疑的,这就是我在怀疑。我怀疑我在怀疑,我还是在怀疑。因此,我在怀疑这个事情上是不可怀疑的,那么作为怀疑者的我,也就不可怀疑了。这就叫作“我思故我在”,实际上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就找到了这样一个逻辑起点,任何思想体系都要有这样一个东西。比如说我们今天讲的孔子,他也找到了一个不可再还原的逻辑起点,就是亲亲之爱。任何人都是爱父母爱子女爱兄弟的,如果连这点爱都没有,这点爱都要教育,那就不是人了,是畜生。所以,孔夫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他找到了这样一个鉴于中国人特有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逻辑起点,相当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套用笛卡儿的说法,就是“我爱故我在”,或者是“我爱,故我是人”。所以孔子对我们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就在这个地方,而且他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字就是爱。孔子说,你怀着爱心对别人,总归不会错。所以他的学生子贡曾经问他:“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一句话,让我一辈子受益无穷?”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人,不论身份地位、贫富贵贱,死守住这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永远都会是一个善良的好人。我就用这八个字结束今天常州的演讲,谢谢大家。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我是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