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真正的走自己的路 议论文,这路走的对吗。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你好!我认识一女的,处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同居了,之后她对我说比我大,她结过婚,我当时有点蒙,因为我是真的爱她,我说那些我都不在乎,她又说她还没离婚,想离婚找不到男方人,让我给她出钱打官司离婚,我答应了。2013年四月份我给她四千块钱她去了,但是去了没办离婚的事,钱花完了他回来找我了,我们又一起生活,一直到2014年8月份她又要去办离婚的事,我给了她5000块钱。到春节时她要我和她去她家过年,到她家时她身上一毛钱没有,全用的是我的钱,过完年我就回家了,她要在家多呆几天,我回家后就联系不上她了,打电话给她家里也说没见着人,我担心她就去她家找了,是十五晚上到他家的,当天晚上她确实没在家,她家里人对我说她女儿送我走后就没回家,是我把她女儿拐卖了之类的话,找不到人找我要人,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城里找人了,到城里也没找到人,到中午了那女的给我打电话说,她家里人打电话给她说了,我去他家了,她对我说她在厦门,让我等他两天,我要去找她她说不要,就让我等,觉得不对我就去她家了,她在家里,和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她就只有一句让我走,他们一家人这样骗我,她和我一起这几年我上班的工资全给她用了,过年去她家和找她也用了近两万,我的几张银行卡都在她身上,是她要求保管我的银行卡,她自己用我的卡取过很多次钱,她现在不认帐了,他这行为算是诈骗吗,我该怎么办?
你好!我认识一女的,处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同居了,之后她对我说比我大,她结过婚,我当时有点蒙,因为我是真的爱她,我说那些我都不在乎,她又说她还没离婚,想离婚找不到男方人,让我给她出钱打官司离婚,我答应了。2013年四月份我给她四千块钱她去了,但是去了没办离婚的事,钱花完了他回来找我了,我们又一起生活,一直到2014年8月份她又...
你好!我认识一女的,处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同居了,之后她对我说比我大,她结过婚,我当时有点蒙,因为我是真的爱她,我说那些我都不在乎,她又说她还没离婚,想离婚找不到男方人,让我给她出钱打官司离婚,我答应了。2013年四月份我给她四千块钱她去了,但是去了没办离婚的事,钱花完了他回来找我了,我们又一起生活,一直到2014年8月份她又要去办离婚的事,我给了她5000块钱。到春节时她要我和她去她家过年,到她家时她身上一毛钱没有,全用的是我的钱,过完年我就回家了,她要在家多呆几天,我回家后就联系不上她了,打电话给她家里也说没见着人,我担心她就去她家找了,是十五晚上到他家的,当天晚上她确实没在家,她家里人对我说她女儿送我走后就没回家,是我把她女儿拐卖了之类的话,找不到人找我要人,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城里找人了,到城里也没找到人,到中午了那女的给我打电话说,她家里人打电话给她说了,我去他家了,她对我说她在厦门,让我等他两天,我要去找她她说不要,就让我等,觉得不对我就去她家了,她在家里,和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她就只有一句让我走,他们一家人这样骗我,她和我一起这几年我上班的工资全给她用了,过年去她家和找她也用了近两万,我的几张银行卡都在她身上,是她要求保管我的银行卡,她自己用我的卡取过很多次钱,她现在不认帐了,他这行为算是诈骗吗,我该怎么办?
浏览次数:0
建议当面咨询律师。
房天下知识为您分享了一条干货
报警诈骗、。,、。
建议面谈,给你解答。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ask:4,asku:1,askr:552,askz:32,askd:26,RedisW:0askR:1,askD:0 mz:hit,askU:0,askT:0askA:3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要走多少路才能找到自己的路 要遇多少人才能遇到对的人_百度知道
要走多少路才能找到自己的路 要遇多少人才能遇到对的人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做什么,想要什么……有时候,在自己都无法做出抉择时,那我们就跟着自己的心走吧命运是掌握你自己的手里的,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一切都让它随心真的,也没有什么人是你真正要跟他们在一起的所以随心去活吧,人也是你自己去相遇没有什么是你真正要走的路当我们失去目标时当我们迷茫时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做着自己应该做事时我们或许也应该让自己的心来决定一切吧这世上便没有什么真正的对与错,是与非所有的一切,也不可能总是处于困境中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明白自己拥有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更自我,都只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有时候便不需要偏执于那么让我们烦恼的事就像这样的问题,我们该走什么样的路,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一样一切都让它随缘,很多时候,顺其自然反而会让一切都变得更舒心吧人一生不可能总是很顺心
突然觉得有他在身边很幸福.也许什么是对,一切都是那样的没有规则..,那就够了吧.
如果某一天,什么是错?
相信缘分吗?
你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那么幸运一定会属于你!
命运来了就到了!!加油!!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日本爆笑电影(5)《五个相扑的少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日本爆笑电影(5)《五个相扑的少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安迪小斯百家号点击关注↑娱乐最佳↑在座的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人是对相扑这项运动比较了解的啊?小编的话呢,对于相扑这项运动的第一印象,果然还是停留在了电视里边的那种重量级别的大胖子,每一个人都是大腹便便的,然后每一个人都会穿着一个白色的布裤衩,发型是扎起来的类似于在时尚界一直都十分流行的那种丸子头。当然相扑这项运动的比赛相关规则,小编是没有了解过的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哦。那么小编这次要讲的关于相扑的日本喜剧电影就是——《五个相扑的少年》,可以看得出来,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已经十分耿直地告诉了各位观众朋友们,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发生在五个相扑的少年身上的一些故事啦,更详细点来说的话,就是五个出于不同目的而进入了相扑部的少年,在经历了相扑练习的过程和一些小故事之后,都各自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理,在这个成长的期间,当然也引出了不少的笑料。《五个相扑的少年》这一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的一所教立大学里,有一位名字叫做山本秋平的学生,正在日本教立大学的社会学系里面读着四年级,然而就在秋平满怀希望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毕业时,却突然之间被秋平学校里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兼大学相扑部门顾问——穴山叫去,告诉秋平说,因为秋平平时旷课的次数太多了,所以他不能给予秋平足够的学分,想要积累足够的学分毕业的话,就必须要加入学校的相扑部。秋平想要毕业的话就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在当时学校的相扑部里,只有一个身体消瘦、留级了很多年的青木,而在后来逐渐加入学校相扑部的几个人都是出自于各自不同的目的:一个名字叫作田中的胖子,是一个十分虔诚的基督教徒;一个名字叫做春雄的大一新生正好是秋平的弟弟,而春雄则纯属是无奈地被逼着入部的。就这么急急忙忙组成的一个队伍,也不难理解他们在很多的比赛之中都是接连着失败,也遭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和辱骂。面对这些负面的评价,相扑部的他们渐渐地有了斗志,开始了认真的训练,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够在下一次的比赛之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从此不用再受到人们的耻笑。而那个时候,一位名字叫做斯迈利的来自英国的留学生也正好要加入这个相扑部。他们准备充分的再一次参赛,实力的确不容小觑,但是却又因为斯迈利总是不愿意脱下短裤,导致违反了比赛的规定,每一轮都白白地丢了不少分。然而就在比赛的最后一轮,还差一分的关键时刻,斯迈利终于脱掉了他的短裤,相扑部迎来了胜利。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影片呢?或者对这部影片有什么看法的话,都可以在下面通过留言来告诉小编的哦!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安迪小斯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安迪小斯分享最新信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怎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怎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文中,提供了一个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通过这一过程,我想我们可以找到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所在。
第一步:倾听灵魂的声音
第二步:了解自我的需要
第三步:了解自已的特质
第四步:评估自己的能力
第五步:投身现实去偿试
这是一个通过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深刻地了解自我的方法。
……………………………………………………………………………………………………………………………………………………………
我在如何确定这个标题时总觉得有点困难。到底是用“怎样找到人生的目标”好,还是用现在这个标题好。我了解到很多人并没有把寻找人生的目标当做人生的头等大事,似乎那是个太遥远、太缥缈的问题,与现实无关。也有可能是根本就没有人告诉过我们怎样找到人生目标,有步骤和方法吗?也可能有人会说,这需要有方法吗?直接找就是了。
更多的人只是想有人可以直接告诉他怎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要想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首先要找到人生的目标。人生目标和想做的事表面上是两回事,其实是一回事的两个不同层面的体现。
从文字上来看,“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句话应当这么说:“找到真正的自己想做的事”。句意可以分为具体先后逻辑关系的两部分,一是找到真正的自己,二是找到想做的事。这句话的主体是“我”,客体是事,完成找到那事情的人是自己。因此,只有找到真正的自己以后,才能谈找想做的事。这句话背后又隐含了两个深刻的话题。一是“找到自己”与事情无关,与外界无关,只关乎自己的内心;二是找到事情,与现实息息相关,要做的事情是自己的内心在现实中的具体化。
为此,要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必须先要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们无法去通过寻问他人找到真正的自己,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没有人可以比我们更理解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这是人类最悲伤的现实,我们每个人孤独的根源都在自于此,自己的路只有靠自己去走),我们只有向内问自己的内心。要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就必须与自己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这是一个需要用极其认真的态度对待问题(这也是这篇文章显得沉重的原因,我不想把它写成娱乐性的文字)。“深刻”要建立在专注的基础上,“专注”首先要静心,想要让心安静下来,就得先让身体安静下来。为此,在整个探索自我的过程中,都需要我们保持安静,而后静心,用极其认真的态度对待它。
可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可以怎样与自己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怎样去深刻地了解自我。现实太强大,我们似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我们的一生该怎么活着,我们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在我的生命中,也不曾有人系统的告诉我怎样去了解自我,怎样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怎样去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关于人生,有太多太多的理论,太多太多的声音,我们也有太多太多的经历和自我的观念。这些就像破碎的瓦片,把生命的真像埋没其中,让我在寻找时东寻西觅,左右为难,无从下手。文中,我偿试着通过自我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学习和思考,从那堆杂乱的碎片中,找到一些闪烁着人生真像的描述,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就怎样找到人生的目标这个命题,形成一个初有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的文字说明,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参考。
……………………………………………………………………………………………………………………………………………………………
我们常常会遭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打击,有时被打击得体无完肤。不过,我觉得被打击是一件好事情。当我被打击时,如果让我苦恼了,那一定是说明我确实存在不足。当那个打击的落点刚好在不足之处,脑袋里一定会被打出一个洞。如果我始终维护自己,只看到那个洞以外已有的内容,那肯定不会有进步,那是固步自封。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到那个洞,那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会想办法去学习和实践,去填补那个洞,就会脑洞大开。当我把那个洞填满以后,别人再用同样的方式打击我时,就不奏效了。换个角度看,再次面对同样的打击时,我还可以检验补缺填洞的效果。
不过,我觉得上面说的内容,对于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被说和太烂的道理,是废话。我也这样认为的,因为道理谁都懂,关键是做起来难。为什么做起来难?如果仔细审视上面的内容,我们会隐约发现在其后有一个隐藏的关键问题,这个关键问题就是难做到的根本原因——缺少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一个人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的话,上面说的那些道理,在他面前简直不值得一提,他不用懂那些道理,自然就会坦然接受各种打击。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种积极向上动力呢?或者说,怎样才能让人保持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呢?
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那些拥有积极的精神状态的人,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可为之奋斗的目标。当这个目标足够坚定和明确,就可以让人保持一种奋斗的精神状态。阶段性的目标,可以让人在这个阶段中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贯穿一生的目标,可以塑造持续一生的高能状态。如果这个目标足够明确和坚定,就可以让人奋不顾身地为之追寻。
积极的精神状态是人在向目标进发的过程中自然显现的,不需要耗费毅力去维持的。如果发现自己需要通过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去时刻保持那种积极的精神状态,那么那个目标一定不是你真心想要追寻的。真正的目标一定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无论是阶段目标,还是贯穿一生的人生目标都是如此。那个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一直都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迎接它。可是,我们总是被外界的种种因素干扰着。这些干扰因素有可能来自于现实的逼迫,有可能来自现实的诱惑。它们就像噪音一样干扰着我们,无法倾听到发自灵魂的声音。又像雾霾一样遮住了我们的双眼,无法看到真实的自我。
如何听到那个发自灵魂深外的声音呢?如何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呢?
道理说得再好听,知道的再多,也不如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方法,让我们可以依法偿试。
我曾经也是特别的彷徨和苦恼,面对着自己的人生,总是有心恢意冷之感。当有一天,我发现我不能再这样浪费生命时,我四处寻找可以让我好好过一生的人生之道。终于有一天,一个智者看出了我彷徨的精神状态,说我缺少人生的目标。我恍然大悟,于是又开始寻找可以让我找到人生目标的方法。如今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很兴奋,过得充实而快乐。更让我开心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可操作的寻找人生目标的方法。我想把这些经验体会分享出来,给需要的人提供参考。
……………………………………………………………………………………………………………………………………………………………
第一步——倾听灵魂的声音(寻找灵魂的指引)
那个智者对我说的话中,有两句对我影响最大。第一句是说我必须要有一个人生目标,第二句是要我自己去想,问自己什么才是我最想要做的。当时,我觉得第二句简直是废话。可是,我却无法反驳,他却实说的是对的。对的实在太简单了,简单的让人无法相信,甚至让人有点发疯。我还是照做了,可是无法下手啊,怎么想?怎么问?空想吗?于是我上网四处搜寻方法,我在网上找到一个方法,是一个叫“奶牛Denny”的人写的。我觉得那个方法蕴含了巨大智慧,和智者说的话很契合。我报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认真的偿试了一下,结果大出所料,以致于觉得非常幸运。下面把原文贴上。我觉得原文作者已经把方法说得很清楚了。随后,我把我的体验分享一下。因为原文所述的方法是成功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的第一步,而后还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做与现实对接的工作。
关于如何找到人生目标(原文)——转自奶牛Denny
我想用一种最简单、直接、有成效方法来解决那些励志文章和成功故事的一个通病:就是他们一直鼓励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但从来不告诉年轻迷茫的我们怎么去找到“我们想做的事”(以至于误导了很多朋友以为那就是“我想一觉睡到国庆节”或者“我想做个吃货”之类的意思)。
我要说的这个方法在我认识的许多人身上成功过,但它不是我想出来的。知名博客写手Steve
Pavlina在它的博客中对这个方法有很详细的描述,但似乎也不是Steve
Pavlina自己想出来的。网上也有不少中文翻译版本,有可能你曾经看到过,但那些翻译都有失偏颇,以至于让读者很难理解精髓。所以在这里把原文重新编辑,结合以上的经验分享,再用比较适合中国人的陈述方式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愿意尝试,愿意按照要求去做,或许我们可以用接下来的不到500个字,帮助你在20分钟到1个小时内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我们开始吧。
&先在你忙碌的生活中找出一个小时的完全空闲的时间。关掉手机,关掉电脑,关上房门,保证这一个小时没有任何打扰。这一小时只属于你,和你要找到人生理想这件事。你要记住,这可能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你的生命可能在这一个小时候变得不同。如果一个小时的时间货币只能用来换一样东西,那么就是找到你的人生目标绝对是最值得的。
(2) 准备几张大的白纸,和一支笔。
在第一张白纸上的最上方中央,写下一句话:“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是的,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把你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马上写在第一行。任何想法都可以,而且可以只是几个字。比如说:“赚很多钱。”
(5) 不断地重复第4步。直到你哭出来为止。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尽管这个方法看上去很傻,但是它很有效。如果你想要找到人生目标,你就必须先剔除脑中所有那些“伪装的答案”。你通常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和过程去剔除那些覆盖在表面上的那些受到外界观念、主流思维影响而得出的答案。所有的这些伪装的答案都来自于你的大脑、你的思维、和你的回忆,但真正的答案出现时,你会感觉到它来自你的内心最深处。
对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类问题的人来说,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个小时或者更多)才能把脑子里面的那些杂物剔除掉。在你写到50-100条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放弃,或者找个借口去做别的事。因为你可能觉得这个方法没有任何效果,你的答案很杂乱,你也完全没有想哭的感觉。这很正常。不要放弃,坚持想和写下去,这个抵触的感觉会慢慢地过去的。记住,你坚持下去的决定会将这一个小时变成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
当你写到第100个或者第200个答案的时候,你可能突然会有一阵内心情感上的涌动,但还不至于让你哭出来。这说明那还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是把这些答案圈起来,在你接下来的写的过程中你可以回顾这些答案,帮助你找到最终的答案,因为那可能会是几个答案的排列组合。但无论如何,最终的答案一定会让你流泪,让你情感上崩溃。
此外,如果你一开始不相信人这辈子活着有什么目的,你也可以写下“1.
活着不为了什么。” 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坚持想和坚持写下去,你也会找到让你哭出来的答案。
作为你的参考,Steve
Pavlina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花了25分钟在第106步找到了他的最终答案。而那些让他有一阵情感涌动的答案分别出现在在第17,39,53步。他将这些抽出这些答案重新排列,最后在第100步到第106步答案得到了升华。想要放弃的感觉出现在第55到60步(想站起来做点其他事情,感觉极度没有耐心等等)。写到第80步的时候,他休息了2分钟,闭上眼,放松大脑,然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这么做很有效果,在那2分钟的休息后,他的思路和答案变得更加清楚。
如果你一定要拿笔者来做参考,那么答案是我当时比较无知,还不知道这个系统的方法,所以我用了四个月的摸索和迷茫,撞了很多墙,才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在第二章个人故事里会提到)。但经过笔者核实,这个方法科学有效,只因为它提炼出了关键的原理。
无论你愿意用什么方法,你最终的答案一定会是一句比较长的句子,或者几句句子的组合。这个答案在外人看来一定非常的空洞,就像是我前面所说的那种“谁都知道,但是只有少数人真正理解的大道理”。但是这几句空洞的句子会对你有非常丰富而且有意义的含义--因为这是你自己用了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你过去所有的经历,去思考,去判断,去剔除,去整合,去沉淀,最终领悟出来的。如果你认真看完了从文章开始到这里为止所有的分析,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奶牛Denny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nnythecow
以上是我转载的奶牛Denny博客中的原文。我当时仔细地把原文看了好几遍,希望不要错过什么重要的内容。我也打开了他的博客,仔细地阅读了他这篇文章前后的内容。他写和很好,很有启发性。因此,我也建议有意去实践这种方法的人,先去读读他的这篇博文。我后面把链接贴上。对于任何可以给我们启发的人,我们都要虚心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
我花了两天的空闲时间读完他的文章以后,找了一个安静的下午,先确定不会有任何干扰,打定主意,即使有再重要的事情来,也不管。我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整个实施过程,需要我们保持平静的心,只有暂时心无挂碍,才能心静。我也做好思想准备,并不希望自己真的可以在1个小时时间里就能找到结果,我给自己的时间是3个小时。我确保3个小时里不被外界事务干扰。我找了几张大大的A3纸,一支可以持续写很久的笔,我感觉我可能要写很多很多的字,不想写到一半就没有墨水了。
按其方法,我写下第一个目标“赚钱”——此时,我已经很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了,我想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前提。我思考我为什么要赚钱,于是有了第二个目标“我要养活自己”。写的过程中,不需要受到什么语法或其它规则的制约,只是把脑海里瞬间浮现的目标或想要做的事直接流淌在纸上就行,不需要有什么理论性的思考作为指导,更不需要去想那些人生道理,只是不停地写,也不要管自己写了多少。奶牛Denny文中所说的那些写到多少多少步会出现什么情况,只是为了事后的表述更清楚而总结出来的。我不知道写了多少,写了多久,始终没有他说的有什么“情感涌动”的感觉。我有点怀疑这个方法了,对我这样自诩看透人生的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但是,既然做了,我还是决定继续写下去。写了很多目标以后,我发现确实有那么一些内容会微微触动我的内心,而且,这些目标会以相同文字或不同的表达方式浮现在纸上,我如法把它圈出来(反正圈出来也没什么,随心情)。写了很久,估计有快一个小时了,我还是没有找到什么可以让我流泪的东西。我有点失望,我觉得像我这样理性的人可能不会流泪吧。我很烦躁,停下笔,如文方法,让自己安静了几分钟。我起身缓慢地走动了几下,抽了半支烟。然后又坐下来,继续写。当再提笔时,我发现我无法接上刚才的状态了,那也没办法,继续写。直到最后,估计快两个小时了,我发现了有那么一句空洞的话变得特别清晰。但是,我仍没有流泪(可能我就是铁石心肠吧),只是有点小小的情感涌动,这个情感的涌动对我来说已经很难得了。于是我把那句话写了下来,空洞得让我自己也无法相信(这是一个什么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脑海里,占据整个脑袋?)”。我还是写了下来,毕竟那是花费了我快2个小时时间从脑袋里扒出来的东西。我还发现,那句话中的关键词基本上是我在前面有点感动,或者总是不知不觉重复写下来的东西。接下来,我把那句话好好整理了一下,通过不同的方式,力图表达得更符合那个占据我整个脑袋的空洞的东西。写完以后,我仔细地看了看,确定就是我脑袋里的扒出来的东西的准确表达。因为太空洞了,简直就不是一个目标,没有什么逻辑,没有什么可以想象得到的图景,甚至没有什么可操作性。我很怀疑它是不是真正发自我内心深处的目标,也很怀疑这个方法是否有效,又因为它根本就没让我流什么眼泪,我就扔了它没再管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按部就班像往常一样生活。那个下午找目标的状态就像做了一场梦。不过那句空洞的话却总是在我的脑海里不时浮现,挥之不去。就像种下一粒种子,自己在悄悄地孕育着(我似乎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我有时在想,人的思想总是不停地变化,受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和我们的境遇、经历的影响,不时会有一些新的想法,这些想法肯定会让那个空洞的东西变淡消失,人还是会现实地活着。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大概是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当我一个人在散步时,那个空洞的目标再次浮现,那么的清晰,就像天空中漂来几个字(确实是这个感觉)。我在心里读出来,瞬间我就被内心涌出的情感淹没了,眼泪唰地几乎流了下来(我忍住没哭,第一反应是:卧槽,神经病啊!我肯定脑袋进水了,这是什么事啊,莫名其妙!白痴!)。事过以后,它越来越清晰,有时候我都觉得有点烦了,完全不符合现实啊,想把它从脑袋里赶揍。可是从那以后,那粒种子就像发芽一样,不断成长,又过了几天,我莫名地越来越坚定地相信那句空洞的话所示的东西就是我的人生方向。对,就是一个方向,不是逻辑,不是理论,不是蓝图,也不是我具体要做什么工作。和我具体要以什么为一生的事业,想要做什么工作无关,它只一个方向的指引。
那个下午一个人安静地探索内心给我带来的东西,使我灵魂有了住所,那是灵魂透过现实的自我表达。也许就是因为它的空洞,所以才不会有任何事物可以捍动它;也许就是因为它的空洞,所以才可以包容一切。它是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的宝藏。我在扒拉人生的宝藏堆时,扔掉了宝玉、扔掉了金块、扔掉了荣耀和种种以前认为非常珍贵和需要的东西,最后找到了一块不起眼的臭石头,可是那才是我真正视为珍宝的东西。
我发现有了心的方向,我就想去找我需要做什么与那个方向保持一致。这是在灵魂的指引下,自然地去做的事,没有意志力的参与,就像有一个巨大的引力拉着我去寻找想要做的事情。接下来,我就开始了寻找与现实相符的具体工作的历程。这件事情一定是我内心想要做的,它一定是我可以视之为事业的工作。人毕竟还是要现实地活着。只是,此现实已非彼现实了。
……………………………………………………………………………………………………………………………………………………………
关于第一步的一些疑问
可能有人会怀疑这个方法的可行性,我当时也怀疑。我在和朋友讨论第一步的方法时,朋友就对那个方法表示出怀疑。他觉得第一步的方法太简单,也并不可靠,觉得心里的目标会随着人的成长和境遇的改变面改变。那么,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真的改变会改变心的方向吗?
我认同人的思想会随境遇改变的,想要做的工作也会因思想的改变而改变,它一定会受到自己处境的影响。出于生计的逼迫或者其它因素的诱惑等等,大多数人会无法把自己最想要做的事当做毕生的事业。只有少数一部分人,在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具备了良好生存条件,不为生存担忧,才有幸去甩开膀子追寻自己想要做的具体事情。但这一切皆与灵魂无关,就像一个人的精神与他具体从事什么,经历过什么没有关系一样。
假设心灵所指的方向真的会随着人生的阅历改变,那么估计只有等到人死的那一刻才能找到真正的心灵的指引;要么,只有那些人生阅历一辈子保持恒定不变的的人才能找到心的目标。这些人也不需要什么心灵的目标了吧?估计只有植物人才能做到。事实上,这两种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出现。通过这样简单的事实可见,灵魂所指的方向是不会随着人生阅历改变的。我们在人生路上,会改变的只是我们的观念或者我们从事的工作,工作和观念是必须要附着在具体事物上的,而灵魂不是附着在外境上的幽魂,是我们内在的展现。灵魂的指引是方向性的,是超越外物的。是我们误把观念当成了灵魂。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周恩来当年立下目标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先不去考证其真实性。这已经是一个很空洞的方向了,如果再空洞一点,可以改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一生”。这样改,就彻底找不到现实基础了。这句话中的“中华”不是指具体的事物,它只是一个范围,是“中华民族”这个社会意义上的范围,他也可以说是为了“全世界的人类”。“崛起”也是一个概念性的词,怎么才叫崛起?只有他自己知道。“努力”也是一样,怎样努力,只有他自己知道,现实只不过是体现了“努力”的载体。“一生”是一个时间性的限定词,他不可能说努力好几辈子。所以可以说也可以不说这个词。接下来,他就要在现实中找到符合他的目标的可以做的实际的事情了吧?他可以去经商,通过赚很多钱捐给政府建设国家。他也可以去努力当个科学家,用知识振兴民族。他可以做各种事情去实现他的“为中华崛起”的目标,能做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达到这个目标,那就要看外部条件和机遇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想(观念)越来越深刻,阅历越来越丰富,可是那个灵魂的指引(志向)并没有变。
恰是那些观念总是会变成干扰因素,将我们的灵魂遮掩着。往往我们受到外界的诱惑越多、外境的压力越大,就越难倾听到灵魂的声音。十七八岁时人生的阅历少,那些覆盖在灵魂上的干扰因素少,只要用心去找,方法得当,很容易找到灵魂所示的方向,这不稀奇。人到四、五十多岁,还能轻易找到灵魂的方向,那才难得。
我们在第一步中所做的一切,正是排除外境的干扰,最终听到那发自心底的声音的过程。当听到自己灵魂的声音时,你会发现它真实却又空洞得没有任何现实基础,让人坚定的相信它的存在,却又无法用言语解释。正是因此,它才不会被现实左右。如果想真实的体验这这一点,我们只有去偿试,只有通过偿试,最终真的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你才真的知道那是怎样一种体验。一旦找到灵魂的指引以后,我们会把现实当做垫脚石,去扎实地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打好基础,为最终实现灵魂的指引而不懈努力。就像很多成功的人一样,现实地先解决温饱问题,一步一步打拼,实现财富的自由,而后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个奋斗过程,是灵魂与现实接轨的过程。那个灵魂的指引,一直是他们行动的动力,在人生最困苦的时候,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会为他们呐喊加油,给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勇气和力量。所以,在确定人生事业的过程中,虽然一定是要考虑现实因素的,一定是要立足现实的。但是,首先还是要找到目标,要先立志。
我们可以慢慢来,按部就班,先假定自己在任何情况下可以确保衣食无忧,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业,而后再把现实因素一个一个的加进去。就像拟制一个计划,做自已人生的策划书。把复杂的事情,分成简单的步骤,加入一个因素,进行一次调整,直到加入所有的制约因素,就可以真正找到一个符合现实的人生目标,人生计划也在寻找目标过程中自然显现。就像一个企业制定一年的生产经营计划一样,首先要制定一年的收益总目标,这个目标可能只是几组数字,如同我们那句空洞的话。然后,再把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生产运营费、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因素一个一个地考虑进去,通过计算和演绎,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
企图一下子就能综合所有的现实因素找到人想要做的事情是不科学不现实的。当下所找到的人生目标,制定的人生计划,在未来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因突来的机遇变得更容易实现;或者遇到突来的阻力,变得更难实现。但是,改变只是现实中履行计划的方法和步骤,真正的目标是不会变的。就像企业在一年的生产销售运营过程中,要不断地根据各种因素对所做的计划进行调整一样。但是,不管怎样,可以肯定,所有现实的改变都是朝着那个灵魂指引的方向前进的。就像企业虽然可能会改变策略,但年收益目标始终不变,指引和带动着企业的行为一样。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验证,不需要穷尽心思去找理论依据。
如果我们认同境遇和思想只会在一段时间或暂时改变我们的事业方向,但不会撼动内心的指引,那么,就可以进行第二步。
话说回来,我想我们还是先完成第一步寻找内心方向的事情,因为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文字和理论是去讨论人生,没有一点益处。我们必须去实践,去体验,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开放的心态去体验,只有体验才会带来真正的领悟,否则我们只是在空想。空想会让人越来越狭隘,越来越懈怠,越来越失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
第二步——了解自我的真实需要(实现人生定位)
第二步是一个以自我问答的形式呈现的方法。是一个认清自己到底可以放弃什么的过程。
我们之所以难以找到什么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是因为我受到的诱惑太多。我们的心总是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制约,这些制约束缚着我们心灵的手脚,让我们无法甩开膀子前进。这些制约中有一部分是传统的观念。比如金钱至上主义、官本位主义、面子问题等;有一部分是我们“想拥有什么”的诱惑,这些是我们尚未拥有却想要的。比如更多的名利或者一些具体的事物;有一部分是我们已经拥有的,但已成为负累,却不想丢的。比如已经掌握的技能知识,已经积累的社会资源以及已经拥有的具体事物。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当前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减轻或者完全不必承担的,只是由于我们太在意,想通过付出更多,从而把付出当作一种与他人交换回报的筹码,而使它成为一种而负累。有一部分是我们当前必须承担的,比如赡养父母等,但这部分决不会成为负累,只有当我们懈怠和懒惰时,它才会被认为是负累。
我们需要让自己明析哪些是我们可以放弃的,只有甩掉包袱才能轻装上阵。甩掉包袱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己到底需要做什么的过程。从而可以摸清自己底数,建立一个在现实中定位自我的起点。
那么,我们开始吧。
方法步骤:
1.给自己1个小时不受干扰的安静的时间和空间,拿出日记本或者几张大纸。先让自己安静下来,可以做几次深呼吸,直到自己不想再深呼吸为止,保持平静的状态。心理默想几遍“我一定要搞明白我这一生到底需要什么。”这是心理学上给自己做浅催眠的方法。
2.第一行写上“我这一生到底需要什么?”
3.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要停下来思考,把所有思考都直接写下来,就像记流水帐一样(把意识流直接转化为文字)。我们需要做的是按以下逻辑思考并直接写下:
(1)我需要……
(2)为什么?
(3)因为……所以我需要(给出自己第一反应的理由,不要去用生活的理论分析它,只写下自己的感觉,此时完全跟着内心的感觉走。哪怕答案显得幼稚可笑,不可启齿,或者有失道德都没关系。这是一个完全不受打扰的空间。你完全可以在写完以后立刻销毁那些文字,但一定要写下真实的需求和感受。只要坚定的写下去,很快就可以和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已对话了)
(4)我真的需要吗?
(5)答案(肯定或否定的,比如:“真的太需要了”或“我想可以不用”)
(6)为什么?
(7)因为……所以……(自我解释什么原因)
(8)我确实真的需要吗?!
(9)答案(“真的”或者“好像没那么需要”或者“好像没有也可以”)
(10)为什么?
(11)因为……
直到把一个问题彻底问清楚自己,写到最后觉得那个问题已经完全不需要再问自己为什么了为止。通常,只要问到“我确实真的需要吗?”就可以找到最真实的答案了。但是,如果认为还可以再问下去,也可以继续自问自答。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联想,可能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又引出对另一个需要的疑问。这时,只要有疑问被引出来,我们就接住它,回答它。在不断地回答以后,会自然地回到这个问题的起点。在回答我需要什么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些东西并不是特别的需要,只是有点需要,也按真实想法写下来。
4.接着写下一个想到的需要,重复步骤3。
5.最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形成3句话:
(1)我这一生到底需要什么?
(2)我可以放弃什么?
(3)我可能无法……但是我可以……(比如:我可能无法给父母优越的生活,但是我可以时常去陪伴他们。或者,我可能没有钱请得起朋友们吃饭,但是我可在他们心灵需要休息时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心灵等等)
整个过程可能会感到很累,那是正常的。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一定要问我们需要什么?有的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不直接写我可以放弃什么呢?是因为如果先问我们不需要什么,那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面对自我否定,我们无法做出有效的自我交流。而带着疑问的自我肯定,既不是一个自我肯定也不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才可以把自己引入一个客观的角度和自己交流,就像客观地看另一个人一样。
最后总结中,之所以写我可以放弃什么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写我不需要什么,因为我们不需要的我压根就不会去认同它。在整个自我交流过程中,它自然就被遗忘,在完成整个过程以后,我们已经心知肚明了。放弃的过程,就是常说的“放下”,只有放下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我们才可能真正与自己在一起。
形成的3句话中的最后一句也要有,因为那是一种彻底的自我认同,是一个自我认同的最差的结果,也是一个自我谅解和寻求他人谅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它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是一个人生的定位。有了这个结果当作人生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在内心就会减少很多的压力,从而可以更加轻松地前进。而带着这样的良好的心态去努力,生活怎么可能会变差呢?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生活的压力大,恰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可以承受的底线,没有这种底线的认知,一旦遇到环境的影响,就会心生恐惧,加剧心理压力。这样还怎么能把事情做好,怎么谈理想和人生目标呢?
对于平时很少自我对话的人来说,这一步的操作可能需要多次或较长的时间。没关系,我们只要去实践这个方法,在每次自我对话以后都会让自己或多或少地感到轻松。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心灵成长的方法,多做几次,想得到最终的结果是很快的。
这个过程也只能把当前的需要写出来,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更多的事,随着人生阅历积累,可以不定时重复这一过程,随时为心灵做一次大扫除。
当我们可以轻松上阵时,再来寻找具体可以做什么就心里有底了,这时候再进行第三步,效果会很好。面对各种干扰因素时,做选择会很客观、很准很快。
……………………………………………………………………………………………………………………………………………………………
第三步——了解自已的特质(确定职业方向)
下面,将介绍一些找到自己的特质的操作方法。
同样,我想还是先说一些关于理论性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个人的特质,指的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好取向。这些天生的喜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行为和思维的模式,当它模式化时就表现为性格。面对具体事物时,喜好取向就会转化为兴趣。天生的喜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职业成就,甚至直接影响工作过程中的幸福感。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有些人天生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当他不得不去面对众人讲客套时,还是感到压力和不爽。他必须要用自己的意志力,去推动自己做这些不喜欢做的事情。无论他多么努力地去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技巧,甚至从内心逼迫自己向外向发展,他还是会在与人交往时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因环境所迫,他必须要去做外向型的工作,那么势必会降低他工作中的幸福感。因为他总是要用意志力去推动自己做不情愿做的事,会总是觉得累。其实他并不适合做一些需要不断与人接触的工作,比如销售、公关之类。与这些工作相比,他更适合做一些需要独立完成事情的工作,比如办公室文员等。在符合他性格的工作中,更容易出成绩,也无需运用太多的意志力,从而更容易获得幸福感。而天生外向的人,他不用多努力地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就很容易活跃在交际圈。那么,他更容易在销售、公关之类的工作中做出成绩。
为此,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天生特质的工作(以工作为例),想在工作中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就需要我们先了解自己的天性。根据天性,我们不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适合做的具体工作,但是,可以确定一个容易出成绩的职业方向。
通常,我们的这一天性总是被社会环境压抑着,我们也从来没有认真地去确认过它。这一步要做的就是去确认我们的天性,从而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我看到一段话,是知乎上一个叫徐小平的人写的,他的自我介绍是真格基金创始人,我不知道作者身份的真伪,但是他所说的话确实让我非常有启发,我在他所说的话的基础上,综合了一些理论和方法,找到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我们确定职业方向。
先将他在面对“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一提问时,给出的回答原文:
“真正喜欢的东西需要找吗?这是一个悲伤的问题!悲伤是因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发现自我、寻找激情,树立理想。不幸我们的教育把大部分人身上这类最宝贵的财富给剥夺了。正常发展起来的人,其心灵发展应该顺利经过下列几个阶段:从天生好奇心——到兴趣——到兴趣的升级版即激情——到激情的固化版即理想——到激情与理想在灵魂的安装(放)及发现自我。好奇心和兴趣被压抑的人,是悲催和不完整的人。找教育算账,向灵魂索取——你在做你‘喜欢’的事情时,有没有想着其他事情?那就是你‘真正喜欢’的东西……”
文中说的极是,可能大多数人都无法幸免天性被压抑的命运。有太多的现实因素干扰着我们完整和通透地呈现真正的天性。我们常常把那些我们做得还蛮有成绩的事当做我们天生的兴趣所在,其实,那只是我们运用着自己的意志力努力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努力后的成就感中找到快乐。但是,那只是很短暂的快乐,那只是人在付出后得到回报的快乐,与人生真正的幸福感无关。是我们误以为成就感就是幸福感了,误以为付出后得到回报的快乐就是幸福了(事业如此,爱情亦如此)。真正的幸福感是来源于做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情的。在做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时,我们无需成功,也会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甚至,哪怕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只要让我们能抽出一点点空闲时间去做那件事,就已经感到幸福了。更甚,哪怕我们想到还有时间去做那件事,就已经感受到幸福了。做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时,我们无需通过他人的评价获得幸福感。他人的好评可能会让我们有获得成就感的快乐,但那与幸福感无关。同样,他人的差评也不会让我们丧失信心,因为做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时,我们不需要信心,我们只是在享受过程。那些差评只是道不同者的见解,与幸福感无关。幸福与他人无关。
为了避开干扰因素,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找到我们真心不喜欢做,不擅长做的事情。当我们从喜好的反面出发,去寻找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时,就是在排除那些外界因素的干扰,避开把成就感当做幸福感的这个陷阱。这一步中又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分步——寻找自己真心不喜欢做的事情。
方法步骤:
1.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和独处的空间,拿出一支笔和几张大纸。坐好,做几次深呼吸,直到自己自然地不想深呼吸为止,转为正常呼吸。平静下来,心里默想:“我要找到自己真心不喜欢的做的事情。”
2.在纸的顶端写上“我真心不喜欢做什么事?”
3.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比如:真心不喜欢一个人看电影,不喜欢跑步,不喜欢一个人闷在家里等等。当写到一些事情时,会觉得特别不喜欢,甚至让我们一想到就很反感,就把它圈下来,继续写。我们最好坚持下去,当我们实在不耐烦时,可以休息几分钟。同样,我们此时不需要生活哲理的参与。
4.最后,我们把那些特别不喜欢做的事情提炼出来,形成一句或一段概括性的话,做为对自己天性的描述。比如:我天生不喜欢做那些操作性强的事情,不喜进行理论性的思考等等。
在这一步中,我们发现的真心不喜欢做的事情,有可能一部分正是我们误以为喜欢的事,也有可能是我们被生活所迫正在做的事情,这时我们可能会觉得矛盾。没关系,这一步只是让我们了解自己(而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得出的结果会自然地内化和自我认同,无论你是排斥它还是肯定它,它会都会慢慢深入骨髓,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另外,我们无法写出那些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具体的事情,因为我们没有真实的体验,我们只能在事情的性质上给出一个粗略的答案。这一步中得出的结果只做为一个重要参考。
第二分步——职业兴趣测试
这一分步中,我们要从正面直接寻找我们适合做的事情。为了避免干扰因素导致的偏差,我们要借助心理学上的一个工具,通过职业兴趣测试,来相对客观地评价自身的特质。我是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来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的。有关这个测试的专业内容可以上网去找,有条件的话,可以直接找职业规划师去做相关测试,得到更专业的帮助。我是自己在网上找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自己测试的(只需要回答30多道判断题)。只是对其结果做了一个概略的分析,这觉得只要确确实实地完成前几步的工作以后,这个测试的结果当做一个概略的参考就足够了。而且,测试的结果和前几步了解自我的过程所得的结果会基本吻合。尤其是寻找我真心不喜欢做什么这一步,与测试结果形成互补验证。我这里只概略地说明一下我是怎么运用这个测试的。
请大家在看我个人体会前,最好先去了解一下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的有关知识。
我的测试结果是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传统型都保持基本相同的长度接近六边型的顶点,但是企业型和现实型两个方面接近中心。我最后综合了一下给出一句话就是:“适合结合传统研究社会和艺术,不适合做社会交往过密和创立企业等方面的工作”。
接下来,我对个初步的结果进行了深化。因为艺术型体现的强的人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研究型的人独立工作能力比较强,传统型的人又比较喜欢安定守旧(这一点与艺术型相对,在测试过程中,有这样的情况的人不多见)。进一步提炼的结果是:“我喜欢结合传统独立地做有关人文方面的研究,适合过安定的生活,不适合在社会上打拼创造实体企业。”
写这个结果时,我一方面结合了之前形成的自我认识(包括我内心的方向、我真心不喜欢做的事),一方面力求客观地依据按照测试结果。又由于我在此之前,通过寻找“我这一生到底需要什么?”这个过程,对自己的底线和定位有了很清楚的了解,使我可以最大可能地排除外界诱惑的干扰,客观大胆地对自己进行评测、描述和概括。测试结果与我了解的自己的特质非常的贴切。
如果你按部就班完成了之前的每一个步骤,那么,现在你应当对自己有了一个较深刻的了解,对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做的事情的方向,有了一个较为客观和准确的认知。就可以进行第四步的工作了。
……………………………………………………………………………………………………………………………………………………………
第四步——评估自己的能力(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这一步我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因为到此步时,操作和实践以上几步的人已经对自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了。对于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剩下的只是加入一些现实因素,理性地分析一下现实条件(之前的步骤中,基本不需要理性的参与)
每个人当下可以做什么,其实已经在做了。对于完成到这一步骤的人来说,如果你是正在思考如何选择大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已经有了心灵指引的专业方向了。如果你是正在大学读书的学生,也应当有了一个未来执业的方向了。如果你是已经工作、还有换工作的机会的人,也有了转换工作的方向指引了。如果你是已经有家庭和现实责任更多的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可能无法轻易转行,不过,内心也应当有了一个寻找适合自己的,真心感兴趣的事情的方向了。
评估自己的能力主要从几个现实层面着手。
一个是经济条件。对于可获得足后方经济支持的人来说,真是太幸运了,可以大胆地通过不断地偿试,接触感兴趣的新事物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对于正在工作又有养家糊口责任的人来说,主要还是以寻找个人兴趣,通过发展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充实内心。如果想把个人兴趣与转换工作相结合。那么,我想首要的事情还是发现兴趣,先看看兴趣是否已经转化为激情,再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看看激情是否可以持续。激情往往是暂时的,但是对于真正的兴趣来说,激情可能在一天两天里会平静下来,但是过了那几天,激情又会再次燃起。如果面对同样的事情,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着激情,那这件事情自然会成为人生的目标。此后再考转换工作的事。转换工作时,要理性地着重考虑和评估转换成本问题。先考虑如果要转换工作,目前的工作所积累起来的资源和学识是否可以延续。看看这个转换成本是否可以维持当前的生活水平,如果不能,降低到什么程度可以接受。如果不可以接受,那么就先不要转换工作,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保持现在的工作不变,适当降低工作强度,多抽出时间做与希望中的下一份事业相关的实践,积累从事下一份事业的资源和经验,等到这个新的事业可以基本维持自己可接受的经济生活水平时,就可以大胆地转换工作了。二是不转换工作,调整好心态,把当前工作安排好,可以利用工作之余,把喜欢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有些人常常觉得生活得太累,就是因为没有兴趣爱好,没有找到内心方向的指引,没有除工作以外自己喜欢做的事,也不愿意去花时间了解自己,不去偿试新事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活得没有中心感,没有生活的中轴线。今天被朋友叫去玩,明天去吃喝,反正哪里可打发时间就去哪,常常被各种生活中的诱惑左右,白白浪费生命,却一点激情、一点幸福感都没有。
第二个是身体条件。这个不用多说了,常常身体状态虚弱的人,想做与体力消耗大的的工作,估计也难以做好。想做对身体条件要求严格的工作也难。比如有人想做飞行员,可是高度近视,那就不要去想了。
第三个是社会环境条件。我们常常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而无法去做感兴趣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政策、法律和社会道德上不允许的事情,你再感兴趣也不能做。
除这些以外,根据个人不同,还有一些个人特殊的因素制约能力的发挥,那就自已把握了。
……………………………………………………………………………………………………………………………………………………………
第五步——投身现实去偿试(去偿试去偿试去偿试)
最后一步,也是最现实的一步,就是去偿试。
前面引用的文中说:“正常发展起来的人,其心灵发展应该顺利经过下列几个阶段:从天生好奇心——到兴趣——到兴趣的升级版即激情——到激情的固化版即理想——到激情与理想在灵魂的安装(放)及发现自我。”
这觉得作者说的很对,确实是那么回事。这句话背后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和前提,就是偿试。真正的兴趣都是通过偿试获得的。如果没有偿试,光在家里坐着想,或者问再多的人也是一点用也没有。如果你想知道在河里游泳是什么体验,就去河里游他一次。
对于一些天性长期被压抑和剥夺的人,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兴趣爱好,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并不是说他们从来都没有好奇心,从来都没有过兴趣,只不过自已觉得迫于现实,没有条件去偿试。其实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兴趣。有些人是因为发现自己突然对什么感兴趣,没做多久就没时间和精力去继续做了,久了,就不再想去寻找什么兴趣了(我以前就是这样),这真是一个可悲的事情。其实也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兴趣。
但是,更可悲的不是陷入这种状态,而是我们的思维模式错了。我们要为自己的天性活着,但不能成为生活的奴隶。我们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偿试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能力,我们可以在找到真正的兴趣爱好以后,首先把工作努力做好,把生活安排好,让自己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用做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去引导我们整个人生。如果用这样的角度看待人生,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总是有中心感,我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工作只不过是养活自己的手段,生活只不过是一个过程,我们会由衷地获得满足和幸福。否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就只能依靠从他人的给予中获得。
那些因生活所迫,放弃以前的兴趣的人,其实并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如果有的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非要说未曾清贫难做人,那说明你根本就没有偿试过,没有真正勇猛地偿试寻找自己的天性,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我看过一个报道,说一个工地上的工人,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每天把工地上的工作做好以后,就学习篆刻,还四处寻师,坚持了十来年,现在竟然是一个公认的篆刻大师。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字的人,有几个比他活得更清贫?因此,“偿试”才是让生活更幸福的起点。当我们找到真正的兴趣时,根本就不需要通过意志力来自我督促,我们自然地就会努力和坚持。
释放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偿试,走出原来那个封闭的圈子,打开胸怀去接触新的事新的人,去体验人生,去发现自己的激情。有一天,那个你可以让你一生都感到幸福和充实的事情,一定会主动来找你。
找个时间和自己好好对话,做一次彻底的心灵之旅,幸福的生活从了解自己开始。找到了自己,何愁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思想不是行动的先导,搞反了,偿试才能引领未来。
飞言飞喻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afyfy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自己的路 议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