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如何辨别显卡性能如何

查看: 29910|回复: 171
谈谈HD700阶段性的一些感受
玩耳机不少时间了,慢慢发现市场上不同时段总会有那么一两只耳机作为“受气包”形象出现,大概是论坛上不少朋友“喷”的欲望难以发泄。主流产品因为用家众多不好惹,因此,这些受气包一般都是些当下偏冷且销量不高的东西,他曾经是不错的650,w1000,也曾经是很不错的4040和L3000,目前,这个角色由HD700扮演。
如果只是以“700”的标准去要求hd700,那么应该是型号、价格、品质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如果以650为基准预期,那700很容易让人满足,如果以1000欧的水平要求,则必然会失望。
就声音而言,700高频明显是650的一个发展,偏暗,但中高频频段有一定加强,在保持650延伸感的基础上,提升了明亮感,让声音显得更有“质感”,低频量偏少但下潜出色,从两端来说,700营造出一种比较强的对比度,听起来明显比hd800要有起伏,更能表现音乐的“情绪”,这是一支有色彩,有立场的耳机,不是那种呆板的以“还原”为基准的平淡之作。
700的声场回归了老耳机那种以单元激发出来的感觉,而不是靠耳罩反射形成一个假象,但我个人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折中,对于喜欢老耳机的人来说,这个声场与纯吸收和衰减处理的那种相比不够真和自然,而对于喜欢800的人来说,这个声场不够大,不够刺激。
700的中频是他的灵魂,700的中频延续的是590那种色彩,不是580600那种,因此显得比较厚,形体感非常强,因为容易驱动,所以声音显得饱满,结像清晰完整且非常立体,很有“浮在空中的感觉”,但问题在于700为了改善800那种面无表情的冷漠,选择以一种浓艳的温暖方式呈现,因此声音显得有点讨好以至于做作,换句话说,听久了会觉得各种音乐偏一个味儿,虽然这种感觉比800有所收敛,但整体还是有些过于“商业化”,因此700只能说是带点新意的延续,并不能说是一个里程碑或者开拓者。
700身上有我非常喜欢的东西,也有我非常不喜欢的东西,所以对这个耳机的最终感觉恐怕我还需要很多年去体验。但在此之前我必须非常清楚的提出我已经确认的观点,hd700更贴合这个时代,她比目前销售的hd600和650好的多,专业的多,负责的多,有诚意的多,这才是目前应有的声学水准,和吃老本的败家子产品完全两回事儿。
至于舆论上对于hd700的评价,我觉得用亨利福特先生的那句话总结最合适: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说,“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171 KB, 下载次数: 0)
13:56 上传
~~~~~~~~~~~~~~
我倒觉得HD700比HD800更具有时代代表性,他代表了新时代耳机的调音方向,相对中性,又带有特意讨好耳朵的声音曲线。
手机里很老的图了,凑合看吧。
很早就写过一次700:
一直都想写一写700和800的对比,但一个是由于目前兴趣主要在静电,另外一个是感觉还没到给700下结论的时候,所以“阶段性”聊聊。
论坛里有700的帖子我应该都回复过了,有空的话我把这些东西再整理整理,到不是打算影响你的判断,只是希望能开启另一角度,拓宽你的视野,希望这些文字能有所帮助。
另引用另一个帖子里的回帖:
=============================================================
700和800的声音基本就是一根灯芯的两根灯捻,一个大单元,一个小单元,一个平淡,一个带着点情绪,虽然前后只相差三年。类似地93年的580和97年的600也是这样,在一个原型机上,分出两根叉,开出两朵花,就这样。800和700的声学水准是一样的,都是650的一个延伸。
他们两的区别是800更像是一种理念,就像一个汽车品牌的概念车,从800上市的一系列作风来看,这个耳机本来只是森海做企业展示而用的,纯粹的statement,但出乎他自己意料的是耳机消费水平超过了他的预期和想象,因此顺水推舟量产了而已。
800的声音充满了概念性,800的设计师与其说是对耳机设计有多深的理解,不如说是对消费者口味的把握有多深的体会,因此800的声音充满了对目标客户的刺激,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一款耳机上听到如此之多“卖点”或者说“噱头”,他的诞生就是以拨弄你的G点为目的的,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
但要知道,森海在耳机界混六十多年靠得也不是这点花架子,他比任何人都清楚hd800声音上的局限性。因此才诞生了一个孪生的hd700,这个耳机在做工用料和你能想到的一切与声音关系不大的地方,都能省则省,而在影响声音的部分则尽量选用理想的材料,她并没有因为消费者喜欢的各种噱头就做出调整,没有因为你喜欢木头,喜欢金属,喜欢高阻,喜欢德国制造,喜欢巧妙的架空设计感,喜欢精致的铝盒,喜欢性价比,就真得按照你的需求去做,这才是真正的“不妥协”。
但之所以说hd700只做了个开头却没能做一个好的结尾,就是这一切的理念没有能彻底得坚持下去,他没用金属外壳,却保留了hd800原罪之一的金属纤维滤网,没用精致的铝盒却给一个纸盒用上了闪亮的纸质贴皮,没有用日本定制的化纤耳罩却尽量保持了“看起来像奢侈品”的耳罩和头梁质感,没有刻意突出声音上噱头却最终添加了一抹暖色——在临门一脚的时候,700的设计师还是退缩了,低头了,所以hd700也只能卖700。
但即使这样,700和早已变成边角料及试验场的600、650依然不同,最起码她不是完全为了讨好你而存在。
==================================================================
等以后有了足够深的认识,再认真对比700、800和其他老森海或老静电。
刚正好在另外一个帖子里讨论到hd700,把发言总结到这里吧,以及一些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我自己的探索,我保持更新,虽然hd700我已经卖掉很久了,但对这耳机的情怀还在。
前两天我刚从隔壁发个帖子怀念hd700来着,这耳机上市6300的时候我就买了,当时手头有个hd800,感觉hd700是不如hd800的,但针对800的两个致命伤进行的修改,一个是中频上稍微有些血肉色,一个是没有了hd800那个恼人的金属味儿,当然要说我觉得还是有的,淡了一点。虽然整体上有些退步,但这两处修改至关重要。
我当时还是很喜欢hd700的,那时候除了hd800外,普通货色不说,对比了两支广受好评的耳机,he6和md1,感觉hd700并不差与于he6,二者都是诚实的声音,可以拿来过日子的那种,不不夸张各有优缺点,各有适应面。相比之下md1就有一种过于随意的放肆感,显得有些突破底线,而hd700是勇敢和锐意的,但最终并没有放弃底线,尤其是听古典乐的时候,端庄,乐感出色。
再后来我很幸运一位朋友维修8ps正好多出一些配件,叶立先生就此帮我制作了一台8ps,从此我进入了静电的世界。与之相应的不幸的是,我终究没有顶住论坛里的言论,出让了hd700留下了hd800。
然后,很遗憾,我进入了一个周而复始的世界,k812,007,009,ed12,rs1e,dt990,he560整个兜了一圈,最终发现其实这些耳机虽然一个比一个优秀,但似乎并没有一个比hd700更适合我,rs1e和ed12的荷尔蒙声儿让人有ons式的快感,但激情过去之后等着的却是无尽空虚。007/009和hd800一样的要么过分傲慢,要么过分恭敬,都不像是应该出现在“生活里”的东西。he560和he6一样,每次冲动听几天之后就觉得然并卵,颇有些老akg和老森海式脱离时代的傻白甜。最终留下的k812其实只不过是hd700的一个“严肃版”。
从2012年底到2016年初,我买过的耳机花掉的钱已经没办法算了,除了经验暴涨之外,更多的还是一种无力感——我总觉得自己一直在刻舟求剑。15年一次很好的机会听到朋友的一只hd700,但很遗憾带给我的并不是亲切而是疑惑,因为这支hd700和我当年买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声音明亮细节被锐化凸显,耳机线和耳罩也都与我当时使用的不同(线我的很硬,他的很软;耳罩我的里面有支撑物,他的没有)。
我卖掉hd700之后不到三个月就卖掉了hd800,我用这三年的生活和几万块换来一点教训,过去的时光是回不来的以及别人的意见终究是别人的意见。
========================
我目前暂时保留着一只hd558,说来其实和hd700还是比较像的,我是说设计逻辑上,当然声音其实也没太大差别,但hd558相对随意一点,hd700设计和制作考究些整体更经得起推敲。如果你只想买一只耳机慢慢听,顺手玩玩搭配什么的,不折腾也不泡论坛,那么hd700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我当年玩耳机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角色一定会觉得很幸运。但很遗憾,我玩的时候都是些hd600一类的大部头耳机,适合攻坚那些晦涩的音乐作品,并不见得适合休息或生活。
严格来说hd558和hd700都是dt48式的耳机——耳机支架上挂两个音箱,虽然一般认为k1000是这种设计哲学的极致,但要明白kk只是比较直观而已,558/700/800其实都是这种设计逻辑,只是558和dt48更像是耳朵上挂了个动圈音箱,而700/800更像是用动圈仿造静电,耳朵上挂了两个“仿静电”而已。这也基本注定了这两只耳机没办法直面我目前正在使用的主力耳机he60,因为仿静电毕竟不是真静电。
最后一提,这种设计思维并不是耳机设计的终点。
===========================
既然被顶上来了,索性再絮叨几句。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从另一个角度说我觉得也没错,如果你有一件利器,那可能需要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hd700其实并不是什么利器,只是一个普通的把除支架外整个身体作为发声结构的一个物件,能用来当工具但不止于工具,甚至可以说更适合家用欣赏、玩把,这个耳机是带一定染色的,声音也是有一些情趣的,有时候你用hd700听音乐,除了听音乐之外,hd700个性化的诠释也是其中一部分。我当然知道这样做是有悖于hifi原教旨主义的(客观还原),但不管怎样,我们已经进入这个时代了——从谱曲到演绎到唱片到音源到线到放大到耳机,整个环节没有哪个是朴实无添加的,这个时候,追求“绝对高保真”已经是力所不能及之事,那么到了这会儿,我想我们只能选择退一步了——如果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那就尽量让这个世界变坏的慢一些。
hd700用来休闲使用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可靠的,对音乐的诠释基本上还是美的,善意的。在这个音乐作品已经不再苦大仇深和充满反抗精神的时代,hd700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而如果你手头的音乐也都是那些美好的,情情爱爱的,那么hd700是合适的。
he60则不同,he60是件利器,是有种强烈的邪恶和反叛精神的,这种器材适合啃那些纠结的、原始的、严肃晦涩的音乐作品,典型的就比如巴赫晚年和贝多芬的大部分音乐作品。he60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把那些复杂的大部分帮你理清头绪,帮你拨开那些虚无的浮华和感官刺激,让你直面音乐被创作的那个时空,它更像是一座沟通历史和现在的桥梁,足够谦虚,足够客观。
hd700能不能用来干这个事情呢?我觉得也是可以的,虽然会有一些干扰,但习惯了也就可以“人肉屏蔽”。反之,he60能不能干hd700的活,听那些轻松愉快的东西?我认为基本是不行的。因为会有一种强烈的浪费感,“干货”数量不够,与此同时用来“压秤”的而填充的虚假和扭捏却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音乐听多了你会有种厌世的负面情绪——“我怎么会和这些家伙生在一起?”
所以说,he60(或其他类似的高级耳机)是邪恶的,他们对音乐素材没有那么高的容忍度,既需要你有丰富的经验、时间和资金去驾驭,又对音乐体裁有较为激进的限制,如果你玩不动,很容易思维被他带走,把你变得乖戾和极端,看什么都不顺眼。
从这个角度来说,hd700是进步的,宽容的,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趋势,所以如果你已经买到手了,那么还是好好用吧,别老泡论坛,有时间了,多换几种音乐素材,有钱了玩玩小道具,别老是抱怨。
最后,我只是安慰那些买了hd700 的朋友,以及帮那些正在使用或打算使用hd700的朋友更好的使用他,并不是推荐你去买,买什么耳机还是要你自己去听过自己决定,听别人说没用的。
========================================
切记,无论我之前说过什么,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要去受影响追求版本和编号。
引用第2楼拜倒红裙于 14:01发表的 :
我倒觉得HD700比HD800更具有时代代表性,他代表了新时代耳机的调音方向,相对中性,又带有特意讨好耳朵的声音曲线。我觉得论坛上不少关于700的评论已经扭曲,听上去像是小媳妇的牢骚,已经失实。
hd700新机不便宜,二手价格还说得过去。
我认识的两个用3xxx编号hd800的朋友,二手购买价分别是(2010年),另外两个用xxx编号800的朋友,一手价格是(2009年),初版从来都很贵,但初版一般都有比较高的品质,你没有理由要求自己六千块买的两万号和人家一万块买的第一批拥有同样的声音品质。
& & 既然楼主说到了受气包耳机,我就借楼主的宝地说说受气包耳机之一W1000吧,不另外开贴了。
& &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坛友一说起W1000就是女声毒器,其他完全不行。更有甚者还有诸如W1000是暖厚声的代表之类云云。我不知这是从何人开始的言论,但基本可以定性为胡说八道,道听途说。这么说的烧友基本都可以断定为自己根本没有听过,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 &W1000在产品线上被老铁定义为W2002的量产化作品,是W2002声音风格的一种延续。而真正了解铁三角W系列的烧友会知道,W2002是老铁调音风格的一个分水岭。从这时开始,老铁家木碗系列的声音风格开始走向冷艳,整体声音线条开始减肥,不再有以前W系列中频的那种肥厚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灵动隽秀的线条美。声音的灵魂部分是中频到高频的上三路(当然,这也是一些烧友诟病新老铁的地方,说老铁的低频不够给力,这种情况直到W5000开始才有所改变,这里就不再赘述)。这种线条美,体现在在中频人声的时候,自然就会让人感觉演绎一些声线纤细柔美的东方女声比较贴切。但是这种声音绝对不是媚,仅仅是冷感美而已,当然更谈不上毒。就像一条冰溪上溅起的几朵冰花,是一种冷淡美。比起女声来说,我倒觉得W1000真正拿手的是小提琴等弦乐和小型的室内乐等。另外如果在前端给力的情况下,W1000在演绎古典大编和森海6系相比,虽然没有那种巨大的动态和庞大的声场带给人的震撼感,但是W1000的细节表现力和层次感,其实是在HD600和HD650之上的。
& & 就说这么多吧。谢谢楼主。
不是说HD700高频有问题吗?(高频穿透力不足)
引用第4楼mvw于 14:13发表的 :
我觉得论坛上不少关于700的评论已经扭曲,听上去像是小媳妇的牢骚,已经失实。
hd700新机不便宜,二手价格还说得过去。
.......呵呵,一耳定性者有之,人云亦云者亦有之。人云亦云的在本坛从来不少见。
您的HD700听感是在EMS下获得的吗?
一直都很赞同mvw兄对700的评价
个人认为700除了全新售价偏高,其他真没什么好挑的。反正我个人听了700后对600基本没什么兴趣了。
我觉得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700是因为价位问题,跟自家比的话,往下有性价比高的600,使得很多人可以省出一部分钱来投资音源耳放,往上有800镇山,同价位别家还有T1竞争。加上人们在听到700的声音前就已经知道森海发布的是一款定位比800低比600高的产品,心里就已经给700排了个位,使得700从一开始就处于比较尴尬的情况
论素质,700对600的提升达不到800那样质的飞跃,论味道,却又留有6系的影子。但我依然认为700是一款好产品,如果能降价到4000出头,那我觉得700就能对HE500和1840构成很大冲击。而且至少相对与AKG K702 65th来说,森海明显更有诚意得多
[quote]引用第5楼拜倒红裙于 14:22发表的 :
价位有些偏高,别的倒没啥
引用第6楼飞猫-06-14 14:30发表的 :
不是说HD700高频有问题吗?(高频穿透力不足)有问题的耳机不会上被上架的,如果觉得某个成熟厂家的产品有低级“缺陷”,大多不是因为这耳机真的有缺陷,而是听的人思维可能被束缚了。
之前很少看到有人谈论hd700的缺点说到点子上去,倒是不少人在讨论“齿音”,搞得我似乎回到了04年那个大家都听口水歌的时代。
在录音水平合格的唱片中,是不会有“齿音”这个东西的,人在正在正常发音过程中,结束的时候,总可能会带一点声音上的拖尾,气流擦过唇齿的感觉,混合这一种哨音,这不仅正常而且是人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觉得听起来不适应,大多是由于整套器材有一个或多个环节在3~8khz内某些频段有人为增强,不知不觉中放大了一部分录音中的某些元素,显得不好听。实际上,一个好的耳机在表现这样的声音时,有水有气有肉,是很自然的。
因此,觉得有齿音,首先找唱片问题,其次是音源,耳机倒是比较靠后的部分。
当然我说过700在中高频段试图强化“质感”,某种程度上可能使得哨音有些突兀,但就我个人的体会,还谈不上“问题”或“缺陷”。
引用第8楼roll10于 15:32发表的 :
您的HD700听感是在EMS下获得的吗?是的,cd,pcfi和黑胶我都听,这些特性并不以音源和放大部分而明显改变。
引用第9楼切西瓜于 15:32发表的 :
一直都很赞同mvw兄对700的评价
个人认为700除了全新售价偏高,其他真没什么好挑的。反正我个人听了700后对600基本没什么兴趣了。
我觉得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700是因为价位问题,跟自家比的话,往下有性价比高的600,使得很多人可以省出一部分钱来投资音源耳放,往上有800镇山,同价位别家还有T1竞争。加上人们在听到700的声音前就已经知道森海发布的是一款定位比800低比600高的产品,心里就已经给700排了个位,使得700从一开始就处于比较尴尬的情况
.......是的,价格还是挺疼的。
不过当年买早期580和600的朋友估计也会疼吧,我记得我十年前想买个1000块的koss a250,都觉得很疼,更别说1700的hd580了 呵呵。
其实我是觉得只要大家不老把hd700和t1之流去比就会淡然很多了,一直觉得700属于t90这个定位的耳机。
呀 又是mvw的700评论
拜读,虽然不完全同意
引用第15楼七月转曲于 16:22发表的 :
其实我是觉得只要大家不老把hd700和t1之流去比就会淡然很多了,一直觉得700属于t90这个定位的耳机。
只要它的价格降下去了,就不会被人老是拿来和T1比
引用第17楼dinosaur3于 16:27发表的 :
只要它的价格降下去了,就不会被人老是拿来和T1比
我觉得和t1比不是回事儿,就像当年老880把同期hd600虐惨了,但销量是另一回事儿。
目前不少耳机玩家被森海给骗了,这个坑是森海自己挖的,森海从来都是同一个型号第一批顶级货色,后续的节操一地。换句话说,市面上还在销售的两千块的600和650,仗着老600、650的口碑,挂羊头卖狗肉。结果真把羊肉给你端上来,吃不吃的惯不说,光那真羊肉价就叫人受不了,hd700目前就这状况。
再者,t1和800前后编号声音也差蛮远,考虑到目前还算是“老版”,我觉得在明年年初之前(10000号以内),相比一万多的t1和两万多的800,我还是推荐700(或者更便宜还更“头版”的二手700)
顶楼主,等拥有700的人多了以后,它就被喷的少了。其实做为普通消费者来说,价格高低是厂家的事,你嫌价高可以不买。我6400买的国行的,听的很享受。等700降到4000的时候,我也许对耳机已经没有兴趣了,早花钱早享受。
希望他降价是一种美好的期盼,有希望、有追求也是一种享受,祝这部分喷700的烧友一直期盼,一直享受这种期盼的感受。
Powered by卡车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买车咨询]
重汽T7H和广汽日野700到底哪个质量好一些???
卡路里0 卡
卡车小伙,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 积分
卡路里0 卡
居住地广东 惠州市 惠城区
专属论坛: 
本人现在前四后八,现想买一台拖头,专业珠三角陶瓷运输,本打算在J6和日野之间选择,但听朋友介绍说新款重汽T7H配置挺不错,发动机和多数配件都是德国曼的,因本人一直都是最中意德国曼,所以虽还没见过实车,但已经很心动;可是朋友有用日野而且说质量挺好,380马力拉100吨左右都不费什么力,况且几乎没什么毛病,;我现在很矛盾,同样430马力16档,到底那个更好?一般装货90吨左右速比要多大最好?重汽自动挡标载没啥问题,重载到底行不行?哪位比较懂的朋友帮忙介绍一下,本人真的很急!!!拜托!!!
柴油21123 升
卡路里42 卡
卡车技师, 积分 547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268 积分
卡路里42 卡
居住地河南 郑州市 中原区
肯定380的日野了
柴油2261 升
卡路里0 卡
卡路里0 卡
梗系日野700啦,广东人葛至爱,做水鸭做密野啊!
柴油2261 升
卡路里0 卡
卡路里0 卡
中意归中意,依家温食艰难,肯定要买380葛日野妈托!
卡路里0 卡
卡车小伙,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 积分
卡路里0 卡
居住地广东 惠州市 惠城区
【原帖由于 12:15发表在2楼】
梗系日野700啦,广东人葛至爱,做水鸭做密野啊!
目前全国来说,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广东人对货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日野和五十铃的市场占有率也绝对是国内最高的!你说日野质量好,我绝对支持,但感觉驾驶室是不有点好像没有T7H大气……
柴油2261 升
卡路里0 卡
卡路里0 卡
【原帖由T7H/430=700/430于 12:23发表在4楼】目前全国来说,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广东人对货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日野和五十铃的市场占有率也绝对是国内最高的!你说日野质量好,我绝对支持,但感觉驾驶室是不有点好像没有T7H大气……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T7H不适合拉陶瓷,真心话,日野700拉陶瓷见过很多,重汽车毛病多,曼机也不觉得省油,不要做白鼠!听一句劝啦!
柴油213 升
卡路里32 卡
副班司机, 积分 5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4 积分
卡路里32 卡
拉重载跟车的桥速比选择有关系,跟啥牌子的发动机没啥关系吧,说T7H不能干大载的跟本不懂车。多是经验主义没多少文化的车主或司机说的话。
买车要根据自己使用工况选择合理的车辆配置才行。
柴油469 升
卡路里0 卡
卡路里0 卡
居住地云南 昆明市 官渡区
干掉小日本,支持国产,买T7H,一点不比日野差
柴油3279 升
卡路里525 卡
重卡司机, 积分 49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80 积分
卡路里525 卡
居住地广东 佛山市 顺德区
联合6K12.420一点不比日野差
柴油464 升
卡路里0 卡
卡路里0 卡
居住地上海 上海市 闵行区
支持T7H!!!!
请输入图片地址
从我的相册中选择图片:
点击图片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卡车之家商城正品配件推荐
拥有卡车之家车标
此勋章颁发给所有拥有卡车之家车标的卡友美利达700怎么样?性能,性价比。_美利达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4,876贴子:
美利达700怎么样?性能,性价比。收藏
RT。。。各位大侠给我说说吧,我着急泡妞用现学现卖。回复的我全粉了
「MARMOT」土拨鼠-全球27.5寸自行车始创者-单车界的法拉利-各大电商平台有售「MARMOT」土拨鼠-全球高端自行车领导品牌,运动健身骑行必选
维多利亚700着着急忙慌的。
我无知700没听过
无知女生车吧,没关注过,不过我同事给她媳妇买了个,据说很好骑,主要是女生骑车就相当的帅了
维多利亚可以了 女生骑绝对够
性价比不高。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134被浏览40213分享邀请回答73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彪悍性能陪你一战到底 联想Y700评测
彪悍性能陪你一战到底 联想Y700深度评测
天极网笔记本频道
作者:高志伟
责编:高志伟
1联想Y700深度评测
  【天极网笔记本频道】经历多年发展至今,市场早已成熟,产业进入细分阶段,如轻薄本、、变形本等产品开始快速涌入市场并各显其能。纵观整个笔记本市场,有一类产品可以称得上是“异类”,那就是!在笔记本市场销量跌宕起伏之时,游戏本像一棵常青树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称其为异类的原因之一。
彪悍性能陪你一战到底Y700深度评测
  在笔者看来与其说游戏本是异类不如说是“异形”!因为游戏本从外观设计到性能配置似乎都不属于这个星球,倒像是个天外来客。当然,也正因如此很多玩家才被游戏本所吸引。在众多游戏本品牌中,小Y是很多玩家甚至游戏发烧友所钟情的一个系列,可以说彪悍是它的标签,炫酷是它的符号。
预装Windows 10
处理器型号
Intel i7-6700HQ
128GB SSD+1TB 机械硬盘
IPS背光,IPS广视角炫彩全高清屏
NVIDIA GeForce GTX 960M
JBL品牌音响,第四代杜比家庭影院技术
  如今联想再次点燃小Y沸腾的游戏热血,重磅推出联想ideapad Y700-15 ISK(下文简称联想Y700)。融合红黑超跑炫酷外观和彪悍强劲硬件配置的联想Y700将从视觉、触觉和体验等多个维度为用户带来高端的游戏体验!
2A面:拉丝工艺彰显高品质
  A面:拉丝工艺彰显高品质
  相比于很多产品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炫酷的外观。从游戏本诞生之初,到如今遍地开花,凡是受欢迎的产品每一个都拥有属于自己的“DNA”,Y700自然也不例外。红黑配色的机身,跑车式的外形,外表面(A面与D面)采用的细腻拉丝工艺均体现了这款产品的个性,仿佛是一头整装待发的游戏怪兽。
  正如笔者所言,联想Y700机身A面采用了发丝级交错拉丝工艺处理,手感十分细腻,观感也十分有“逼格”!此外,这种工艺还能避免残留指纹、汗渍,有效保证机身整洁性。
超跑式流线设计
  在机身A面左上角,是联想今年新款logo,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也增加了品牌认知度。
联想Y700机身A面
  既然有跑车风格的外观,线条设计自然必不可少。在机身A面除了纵横交错的拉丝纹理,还有两条 不用忽视的切割线,使得机身增加了肌肉感,越来凌厉,更为符合游戏发烧友们对于游戏本外观的要求――酷炫!
3B面:广阔视界全高清屏幕
  B面:广阔视界全高清屏幕
  仅是自身好看还不够,显示出来的画面也要让人眼前一亮。为此Y700采用了无边框设计理念,将机身B面用一整块玻璃覆盖,主角是分辨率为的全高清IPS屏(最高可支持4K),拥有极好的可视角度与广色域。因此,无论是游戏画面还是视频画面均能展现得淋漓精致。
屏幕显示效果实拍样张
屏幕显示效果实拍样张
  此外,得益于无边框设计,在游戏过程中,画面会有很好的视觉延伸感可以帮助玩家获得沉浸式体验,更好的游戏,感受其中的乐趣。
屏幕显示效果实拍样张
屏幕显示效果实拍样张
  在屏幕上方还有一枚,可以满足用户视频通话的需求。
屏幕上方摄像头
  在B面左下角与右下角分别为白色和Y700的logo。
机身B面logo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了全玻璃覆盖设计,在联想Y700屏幕四周均配有不间断的凸起长条形胶条,可以避免屏幕闭合时与C面发生接触造成磨损。
4C面:红黑热血高触感键盘
  C面:红黑热血高触感键盘
  众多玩家期待的C面介绍终于来了!随着玩家对于自身“装备”要求的增高,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工具――也开始面临严峻挑战!如今很多玩家除了需要购买,同时可能还会花费财力购入键盘、等多种外设,以提升游戏体验,这不仅仅增加了成本,同时也使得让游戏本“移动”起来变得更加困难。
  Y700红黑相配的高触感键盘完全可以满足玩家对于键盘的各种要求!三级可调节背光,并在WASD玩家微操键位上进行了增亮处理,让玩家在黑暗环境中也能发挥自如。
  联想Y700的全尺寸键盘,按键键距、键程设计合理,按键确认感明确,同时配有适度的反弹力可进一步提升录入的准确性。
联想Y700背光键盘
  位于键盘下方是一体式触控板。
  联想Y700为提升C面的整体触感,对C面经过三次喷涂橡胶漆加工,从而更加光滑柔和,有细腻的亲肤触感,这对于游戏玩家而言还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大型但就游戏还是网游,一般游戏时长可能都会在一小时以上,甚至几个小时,因此键盘、掌托处舒适与否可以说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Y700通过这种工艺加工正好保证了长时间用户体验手部的舒适性。
联想Y700机身C面
  在C面的上部左右两角为一对经过专业调校的2.1声道JBL印象,独特的外形不仅是为了让机身闭合时更加紧密,同时也增添了产品的炫酷观感,而这还不是联想Y700声音系统的全部,稍后笔者会为大家揭晓谜底!
  联想Y700的键远离键盘,靠近C面右上角,可以有效避免误触。
  整体而言,联想Y700的C面设计考虑到了玩家体验的高效性和舒适性,即使长时间游戏手部也不会有不适应的感觉。高触感键盘,无论是游戏操作还是文字录入都能有高准确率、高效率进一步保证用户体验,即使不去消耗经费购买外设也能得到优质游戏体验。
5D面:稳定保障高效率散热
  D面:稳定保障高效率散热
  对于,特别是D面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D面散热设计的优秀与否直接影响了整机运行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高负荷运行时,如果热量不能及时传导出去,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轻则卡顿,重则死机甚至损害硬件。
Y700机身D面
  为了保证机器运行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联想Y700除了将散热出风口移至机身后部,避免热风直吹手部。同时,采用扇叶薄至0.4mm的双+纯铜散热模组,在D面添加长条脚垫(Rubber Foot 独家专利)防止热量回流。
D面辅助散热的长条脚垫
  因此在机身D面我们可以发现除了通风口外,还有多种辅助散热措施。如凸起的胶垫,可以保证机身与接触面间存有空隙,使得热量及时疏导出去。
D面的中置低音炮
  当然,除了散热系统外,在配有拉丝纹理的机身D面还有一位系统的成员――中置。齐全的音响配置,保证了联想Y700逼真的立体声效果,再搭配Dolby技术可以为玩家带来身临其境的音质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游戏、影音等娱乐效果。
6接口:无惧挑战应有尽有
  接口:无惧挑战应有尽有
  既然在上文中说道,玩家很有可能连接、、等各种外设或者移动设备,那么齐全的接口配置就十分重要了,这对于彪悍的小Y――Y700而言自然不是问题。
  在联想Y700机身左侧从左至右接口依次为接口、USB接口、多功能读卡器、合一接口以及一键恢复。
  在机身右侧从左至右依次为,两个USB 3.0接口、HDMI接口、网线接口以及锁孔。
机身右侧接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贴合机身整体红黑配色的设计风格,联想Y700的USB 3.0接口均被设计为红色。
机身右侧接口特写
  在机身前端还有一系列的指示灯,依次为电源、、触控板锁定、。
机身前端指示灯
  联想Y700可以说是中“轻薄”的存在,同时得益于机身出色的流线型设计无论是放在电脑包中,还是拿在手里都十分轻松,即使是女性用户也不会感到负担。
  联想Y700的散热出风口位于机身后端,同样有细节设计,因此看上去与整机酷炫的风格更为贴切。
机身后端的散热出风口
  在机身后端也可以看到“异形”,同时也会发现,得益于其独特造型,在整机闭合时A面与其保持水平,提升了整机跑车风格的一体性。
联想Y700音响效果
某品牌产品音响效果
  需要提到的是,联想Y700经过专业人士精心调教过的2.1声道JBL定制音响,相比上代将挪到了机身底部中央位置,声音更加浑厚自然,搭配Dolby技术,深入其境的享受震撼、细致的全方位听觉盛宴,满足每一个音影游戏爱好者的苛刻偏好。
7彪悍配置性能强劲
  彪悍配置性能强劲
  想要有强劲性能就必须配备彪悍的硬件!为了征服各类大型游戏,Y700率先采用了Intel第六代Core i7-6700HQ四核高端处理器,最高可睿频至3.5GHz,在14nm工艺与全新Skylake架构的共同作用下,拥有更佳出色的能耗比与图像处理能力,大幅度延长续航能力同时也保证高质量的游戏画面输出。
  采用Skylake架构的Core i7-6700HQ在性能方面相比前几代处理器有了均衡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Core i7-6700HQ为45W TDP,尽管在发热、功耗方面与前代产品并无兵线差别,但是在高负荷运行时,根据针对处理器的可以看出i7-6700HQ功耗在半小时内维持在40W以上,温度在90℃左右,同时一直处于3.1GHz的四核上,并未出现降频,表现十分不错。
  除了处理器,相比也是很多玩家关注的热点!毕竟烧显卡的游戏要比烧的游戏多很多(当然也有某些游戏堪称显卡与CPU双杀手)!联想Y700采用了NVIDIA GeForce GTX 960M显卡,最高可至显存,其GDDR5的颗粒类型相较于普通DDR3速度更快、带宽更高,无论是高清影音还是大型3D游戏,均可轻松驾驭。得益于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与Battery Boost技术,可实现最长两倍的游戏续航时间。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和了,联想Y700引入业界最新的DDR4内存与最高至512GB 的M.2。前者在更低的功耗下拥有更快的传输速率,而后者作为次世代存储载体可为玩家带来极速加载,绝不卡顿的游戏体验。此次笔者评测版本为128GB与机械硬盘组合。由于加入了SSD,联想Y700在开机、程序启动等方面都更加快捷流畅。以体验大型游戏为例,游戏启动要比仅使用机型硬盘的能节约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此外,笔者建议对于常玩的游戏之一直接安装在SSD所在分区。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启动效率,在游戏过程中所必需的加载环节(也就是读条...)都将获得更加流畅的体验。
内存缓存测试
硬盘读写测试
系统稳定性能测试
  通过系统稳定性测试可以看出,即使高负荷运行,联想Y700机身温度也十分稳定,并没有出现过高的现象。这得益于该机出色的散热设计,保证了机身长时间、高效率运行。对于游戏本而言,运行的稳定性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很多大型3D游戏来说,需要电脑长时间高效率运行,这会对电脑的散热带来巨大压力,如果不能保证硬件温度维持在一定程度内,则极易造成卡顿、死机甚至损害电脑配件。
  联想Y700配备了第六代Intel处理器以及NVIDIA 9系独立显卡,性能较上代产品有了大幅提升,游戏性能更胜从前,无论是热门的3D大型单机游戏还是各类网游均可流畅应对,保证为玩家带来最佳游戏体验。
8全面检验跑分测试
  全面检验跑分测试
  为了更加直观的展现Y700的性能状况,笔者选择多款对其进行检测,包括的运算能力、的显示能力、的读写能力、的续航能力等等。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结果吧。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1.5支持Windows XP和Vista的X86/X64系统,以及PowerPC和Intel架构Mac平台,最高支持16个处理器核心!CineBench使用针对电影行业开发的Cinema 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CPU和显卡的性能。Maxon公司表示,相对于之前的9.x版,R11.5版更能榨干系统的最后一点潜能,准确体现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包括两项,分别针对处理器和显卡的性能指标。第一项测试纯粹使用CPU渲染一张高精度的3D场景画面,在单处理器单线程下只运行一次,如果系统有多个处理器核心或支持多线程,则第一次只使用一个线程,第二次运行使用全部处理器核心和线程。第二项测试则针对显卡的性能。
CINEBENCH R11.5测试结果
  联想Y700的CINEBENCH R11.5测试结果为Opengl:46.15fps,CPU多核得分7.44pts,CPU单核得分为1.67pts。表现与其他采用i7 6700HQ的并没有明显差距,可以说表现比较稳定。但相比于前几代处理器,还是有所提升的,可以通过截图中的排行版来查看处理器性能变化。
  CineBench R15
  CineBench正式发布了R15版本,新的版本最为显著的改变就是其仅支持64位,32位被彻底抛弃了。相比R11.5版本的最多16个核心来说,R15版本最多能够支持256个逻辑核心,。此外新版本还加强了着色器、抗锯齿、阴影、灯光以及反射模糊等的考察,对CPU性能的检测更加准确。CineBench R15版本的最终成绩发生了改变,最终的单位为cb,而非R11.5版本的pts。
CineBench R15测试结果
  联想Y700的CINEBENCH R15最终测试结果为:OpenGL为51.05fps,CPU多核成绩为677cb,单核成绩为147cb。同样在此次跑分中,该机成绩与市场中采用同样配置的产品并无明显差别。
  Fritz Chess Benchmark
  Fritz Chess Benchmark是一款国际象棋测试软件,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Fritz9》这款获得国际认可的国际象棋程序中的一个测试性能部分。它可以让我们的X86也能完成IBM“深蓝”当初所做的事情,那就是计算国际象棋的步法预测和计算,虽然现在我们的个人依然无法与10年前IBM的“深蓝”相提并论,并且无论是在处理器架构方面、节点方面还是AIX操作系统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Fritz Chess Benchmark依然是目前在个人计算机方面最好的步法计算和预测软件,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对等的看到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个人计算机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水平。同时该软件还给出了一个基准参数,就是在P3 1.0G处理器下,其可以每秒运算48万步。
Fritz Chess Benchmark测试结果
  3DMark
  3DMark是最新版的3DMark系列产品,关于这款软件其实无需多言了,显卡跑分的首选。本次3DMark测试加入了三种不同的测试场景:“Fire Strike”(火攻)、“Cloud Gate”(云门)、“Ice Storm”(冰暴),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硬件设备。每一个场景跑下来都会得到一个单独的分数而不同场景的分数是不能直接比较的。其中Fire Strike测试是专门针对游戏设定,能够很好地检测一款PC产品的游戏性能。
3DMark测试结果
  最终联想Y700在3D Mark的Fire Strike模式下的测试结果为4021分,表现相当出色,足以帮助用户当下主流的大型3D游戏。通过对比测试结果,联想Y700最终的分要比很多同定位的产品高出300―500分不等.
  PCMark 8
  PCMark 8是新一代系统综合性能测试软件,可以衡量各种类型PC的综合性能。无论是在专业人士手中,还是在普通用户手中,都能通过他来了解系统性能,算是PCmark Vantage的升级版。PCmark8中囊括了非常大的测试数据量,包含七个不同的测试环节,由总共25个独立工作负载组成,涵盖了存储、 计算、图像与视频处理、网络浏览、游戏等PC日常应用的方方面面来评测我们的硬件能力。
PCMark 8测试结果
  通过多项跑分测试可以看出,联想Y700的性能不俗同时也很全面,无论是硬度轻度的商用办公还是重度的大型游戏娱乐均可轻松胜任。除此之外,长达4小时的续航更是扩展了该机的应用半径,提升了移动场景使用的用户体验。
9游戏实测――《魔兽世界》
  游戏实测――《》
  《坦克世界》(World of Tanks)是一款在2010年由Wargaming公司推出的战争网游。玩家会扮演年代的战车进行对战(PvP),高度要求战略和合作性。目前已有苏联、德国、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日本的战车可供玩家选用,预计未来版本会推出欧洲联合,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家战车,游戏中的战车根据历史高度还原,预计将有合共约500台战车。游戏日在俄罗斯首发,日在北美和欧洲推出,在中国由空中网代理,于日推出。目前全球用户超过6000万,中国坦克于日国服全球首发。
  在游戏过程中,画面细节丰富,体验流畅,运行稳定,帧数维持在60左右,并且在长时间游戏后Y700并未出现过热感。
10游戏实测――《英雄联盟》
  游戏实测――《》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是由著名游戏公司暴雪娱乐所制作的第一款网络游戏,属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以该公司出品的即时战略游戏《魔兽争霸》的剧情为历史背景,依托魔兽争霸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魔兽世界有着完整的历史背景时间线。玩家在魔兽世界中冒险、完成任务、新的历险、探索未知的世界、征服怪物等。
魔兽世界游戏截图
 如今《魔兽世界》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曾经的无知少年也已经娶妻生子,在《魔兽世界》十周年之际,恰逢《魔兽世界之德拉诺之王》上线,因此很多老玩家纷纷回归,再次将这款网游推上了新的巅峰。如今《魔兽世界》的不断发展和优化,整体可玩性都在提升,特别是最新推出的很多副本,在特定情况下对的配置要求还是很高的,如果你不想牺牲画面的美观性,换一台性能优秀的电脑还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当初开荒《决战奥格瑞玛》副本H一(现在应该是史诗了),那漫天黑水帧数瞬间掉到个位数,又或是《地狱火堡垒》中那层出不清的小怪。为此打不出伤害出本替补,现在想想都觉得很冤啊。闲话少说,先看设置。
  在游戏体验中,笔者进行了但不下副本,参加世界BOSS大战,攻打随机副本等等。画面设置优秀,极佳均未出现明顿,整体十分流畅。通过游戏内的帧数检测显示,在各类场景中稳定在60以上,表现出色。各种技能显示清晰,这对于倍加要求走位和闪躲技能的新版本来说质感重要。
11游戏实测――《鬼泣4特别版》
  游戏实测――《》
  《英雄联盟》(简称)是由美国Riot Games开发,运营的英雄对战网游。《英雄联盟》除了即时战略、团队作战外,还拥有特色的英雄、自动匹配的战网平台,包括天赋树、召唤师系统、符文等元素。作为时下最为火爆的对战网游之一,LOL拥有众多用户。这款游戏对于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进行团战时,如果电脑性能不足出现卡顿现象可能会直接导致崩盘,这点就无需笔者多言了。时游戏设置如下图。
  在是玩游戏时,无论是在线补兵还是集体团战,都未曾出现卡顿而且FPS显示一直维持在60,可见性能稳定。在试玩了几盘之后笔者发现Y700的机身温度还算稳定,掌托处仅有一点温热的感觉。除此之外,该机的也十分好用(当然,键位的话可能需要适应一下,这点因人而异),笔者找了几名同事进行试玩评价都极为不错。
12小Y诚意之作,陪你一站到底
  游戏实测――《鬼泣4特别版》
  《鬼泣4:特别版》是卡普空游戏公司开发的一款动作游戏。在日、6月24日发行,该游戏登陆Xbox One、PS4与PC平台。相比于《》笔者认为《鬼泣4》的画风更富古典美和哥特美学,看上去更加舒服,游戏体验也更为出色。不继续吐槽了,先看游戏设定!
游戏环境成绩
  在游戏过程中,Y700表现出色,帧数稳定。游戏画面连贯,动作衔接没有出现卡顿,技能特效表现丰富。在运行游戏前笔者使用其自带脚本进行测试,最终得到了“S”评分,表现可以说相当出色!
  小Y诚意之作,陪你一站到底
  Y700在设计上加入了很多酷炫元素:跑车式外观、红黑配色、A面与D面的细致拉丝工艺,充分提升了产品的档次,为用户带来高品质质感。此外,联想Y700不仅有凌厉刚毅的线条设计,在细节的雕琢上同样下了一番工夫,比如为配合整机风格,将USB 3.0接口由蓝转红,对WASD键做的曾亮处理等等均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配置性能上,联想Y700同样做好了准备,第六代Intel处理器i7-6700HQ与NVIDIA 9系独立显卡GTX 960M组合,在无边框全高清IPS屏幕上将展现流畅、细节丰富的优质画面,保证玩家对画质的追求!与此同时,和中置的声音组合,配以Dolby技术,将音效展现的淋漓尽致,最终带给玩家的将会是身临其近的沉浸式游戏、影音娱乐体验。
  从对细节的精心雕琢,到加入一系列强悍的硬件配置,联想Y700充分阐述了“精于心,炫于形”设设计初衷。对于广大玩家而言,联想Y700有着足够的吸引力。而对于Y系列而言,Y700正是游戏王者――彪悍的小Y再一次全面进化的结果!(作者:高志伟责任编辑:高志伟)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手机软件办公游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辨别显卡性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