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狱2的狱血魔神是什么么模式的啊?。。。

&b&请&/b&&b&扎进泥土,不要飘在天上。&/b&&br&&br&&b&想要成长,完美主义、失败洁癖和高姿态要不得。&/b&&br&&br&世事中滚得一身泥,好过姿态高高却一点东西学不到。&br&&br&&b&---------------------------------------------------------------&/b&&br&&br&&b&事情的开始和过程中,往往都是狼狈和不完美的。&/b&&br&&br&&b&但它们通向美好和顺利。&/b&&br&&br&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不可以跳过的阶段。&br&&br&但是,&u&完美主义者往往陷入这个思维和心理陷阱。&/u&&br&&br&&b&没有勇气,无法开始,没有承担,无法坚持,害怕失败,稍有困难和瑕疵就完全否定,进而放弃。&/b&&br&&br&&b&----------------------------------------------------------------------------------&/b&&br&&br&事情的进展并不需要一路顺利,甚至绝大多数时候,都是&b&坎坎坷坷、跌跌撞撞前进的&/b&。从外面看起来,身处其中的人显得&b&狼狈不堪&/b&,&b&一点都不光鲜靓丽。&/b&&br&&br&但是,随着时间推进,&b&事情居然也就这么慢慢地推动起来,慢慢地完善起来,事情居然就这么做成了,而且越来越好。&/b&&br&&br&而且,从中获得的&b&基础和经验&/b&,可以帮助在下一次类似的事情上更快地度过前期的困难阶段。&br&&br&就像我高中宿舍的一个男生,开始追班里的班花,我们虽然也支持,但也有&u&看他笑话的心理&/u&,因为班花曾经说过要好好学习绝不谈恋爱……。后来果然他被拒绝了,搞得很没面子,回寝室都垂头丧气。但是人家没有放弃,你对我有误解,那我就去澄清;你对我不看好,那我就去努力;加上他自身条件还不错,时间一久,等班花出现在他身边,两人卿卿我我之时,就剩下我们一群单身狗酸溜溜了。&br&&br&我们剩下的人当中,有多少有勇气开始,有多少能够坚持,有多少能够直面这个过程中的尴尬和羞耻。&br&&br&&b&做不到,所以得不到。&/b&&br&&br&&b&做了不一定得到,但不做肯定得不到。&/b&&br&&br&-----------------------------------------------------------------------------------&br&&br&不要那么高姿态。&br&&br&&b&你还没有那个资格。&/b&&br&&br&&b&就算你条件不错,想做事也不要高姿态,不要完美主义。&/b&&br&&br&无论是事业还是感情,都要有对于困难、失败、枯燥、不完美、狼狈、羞耻等等负面情绪和心理的抵抗力和耐受力。&br&&br&如果你没有,你就&b&错过了很多本来可以做成的事情。&/b&&br&&br&&b&进而失去了提升自己的大好机会。&/b&&br&&br&高贵冷艳要不得,要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小强精神。&br&&br&&b&姿态那么高,能吃吗?&/b&&br&&br&&b&扑下身子去吃土,厚着脸皮、硬着头皮不放弃,把自己姿态放低,你的本事才会涨上来。&/b&&br&&br&&b&这是真本事。&/b&&br&&br&&br&&b&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不要怕失败。&br&&/b&&br&&b&----------------------------------------------------------------------&/b&&br&&br&&b&关键是成长模式。&/b&&br&&br&某件事、某个人上的成败其实没有那么重要。&br&&br&重要的是,&u&完美主义的成长模式是封闭的,高姿态其实对应的是低成长。&/u&&br&&br&我们经历了那么多事,应该明白,某件事,某个人的得失不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进步了多少?你能学到什么?&br&&br&&b&你的成长模式,是开放的吗?是高效的吗?能够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吗?&/b&&br&&br&经历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根本不是某件事和某个人的问题,而是&b&你的模式出了问题。&/b&&br&&br&某件事情出了问题影响不大,&b&模式出了问题,却会影响一生。&/b&&br&&br&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br&&br&一站一年,一站十年,一站一生……差了多少里?&br&&br&没有成长性,就没有未来。&br&&br&&b&不想未来鬼打墙般不断重复过去的失败,就要——打破你的现有模式。&/b&&br&&br&--------------------------------------------------------------------------&br&&br&想想过去的十年,如果在某些时候你选择了不要那么完美主义,不要那么害怕失败,不要那么高姿态,是不是现在的你,就不是现在的样子?&br&&br&&b&如果是,如果你觉得有那么一丝丝的后悔,那就现在开始。&/b&&br&&br&今后的十年,放低姿态,放平心态,脸皮厚起来,身段软起来,骨头硬起来,胸怀大起来。&br&&br&沉潜,扎实,谦逊,坚定。&br&&br&&b&其中多砥砺,百炼成良才。&/b&&br&&br&&b&不要鄙视和畏惧泥土,&/b&裹了一身泥巴,分量却也越来越沉了,好过你十指不沾阳春水,却轻飘飘没什么分量。&br&&br&&u&&b&请&/b&&b&扎进泥土,不要飘在天上。&/b&&/u&&br&&br&以上。
请扎进泥土,不要飘在天上。 想要成长,完美主义、失败洁癖和高姿态要不得。 世事中滚得一身泥,好过姿态高高却一点东西学不到。 --------------------------------------------------------------- 事情的开始和过程中,往往都是狼狈和不完美的。 但它们通…
谢邀。&br&我觉得有三个方面&br&&br&1、野心不同&br&晁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匪帮老大,说白了他的理想不过就是跟兄弟们一起啸聚山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什么时候朝廷征讨了就带领全山兄弟拼死一战,赢了最好死了拉倒,老子这辈子也够本了。&br&而宋江则完全不同,他不甘于当一个山寨之主,他还是更希望得到朝廷的认可,进而搏个功名,封妻荫子,所以他必须要招安。只不过在招安之前,自己必须得有足够壮大的实力,才能有谈判的资本,所以在扩大实力这个阶段,他跟晁盖有部分目标是重合的。但就算是扩大势力,两人的思路也完全不同。&br&比如说,三打祝家庄的导火索是时迁偷鸡,杨雄石秀上山报信。此时晁盖的反应是这样的。&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众头领知道有好汉上山,都来聚会,大寨坐下。戴宗、杨林引杨雄、石秀、上厅参见晁盖、宋江,并
众头领。相见已罢,晁盖细问两个踪迹,杨雄、石秀把本身武艺,投托入伙先说了,众人大喜,让位
而坐。杨雄渐渐说到有个来投托大寨同入伙的时迁,不合偷了祝家店里报晓鸡,一时争闹起来,石秀
放火烧了他店屋,时迁被捉,李应二次修书去讨,怎当祝家三子坚执不放,誓愿要捉山寨里好汉,且
又千般辱骂,叵耐那厮十分无礼。不说万事皆休,才然说罢,晁盖大怒,喝叫:“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
斩讫报来!”正是:
杨雄石秀少商量,引带时迁行不臧。
豪杰心肠虽似火,绿林法度却如霜。
&/code&&/pre&&/div&&/blockquote&从晁盖的角度来说,他觉得时迁这事儿丢了他的面子,给梁山英雄抹黑了,所以连带着杨雄石秀也想要一刀砍了,以维护他梁山的光辉形象。&br&而宋江呢,则比晁盖想得多得多。&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宋江慌忙劝道:“哥哥息怒,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
宋江劝住道:“不然。哥哥不听这两位贤弟却才所说,那个鼓上蚤时迁,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
那厮来,岂是这二位贤弟要玷辱山寨?
哥哥权且息怒,小可不才,亲领一支军马,启请几位贤弟们下山,去打祝家庄。若不洗荡得那个村坊
,誓不还山。一是与山寨报仇,不折了锐气;二乃免此小辈被他耻辱;三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
用;四者就请李应上山入伙。”
吴学究道:“公明哥哥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戴宗便道:“宁乃斩了小弟,不可绝了贤路
。”众头领力劝,晁盖方才免了二人。杨雄、石秀也自谢罪。宋江抚谕道:“贤弟休生异心,此是山寨
号令,不得不如此。便是宋江,倘有过失,也须斩首,不敢容情。如今新近又立了铁面孔目裴宣做军
政司,赏功罚罪,已有定例。贤弟只得恕罪恕罪。”杨雄、石秀拜罢,谢罪已了,晁盖叫去坐在杨林之
下。山寨里都唤小喽罗来参贺新头领已毕,一面杀牛宰马,且做庆喜筵席,拨定两所房屋,教杨雄、
石秀安歇,每人拨十个小喽罗伏侍。当晚席散,次日再备筵席,会众商量议事。
&/code&&/pre&&/div&&/blockquote&这段文字里面可以解读的地方很多,首先说宋江,他这一劝,无形之中就自己做了好人,让晁盖做了坏人。可想而知,最后杨雄石秀得以加入梁山,最感激的会是晁盖吗?显然不是。所以后面为什么石秀拼了命地去救卢俊义,并不是因为他跟卢俊义有多深的交情,而是因为那是宋江看重的人。&br&其次说吴用,这可是七星聚义时就跟随晁盖的人物,两人还是邻居,多年故交。按说绝对应该是晁盖嫡系中的嫡系,但是呢,在晁宋两人产生分歧的时候,他却帮着宋江说话。&br&原因也很简单,以他的眼光,定然已经判断出来,宋江比晁盖更适合梁山,所以才死心塌地地追随宋江。以至于到后来宋江死后他跟花荣直接陪葬,这忠诚度不用多说了吧。&br&再说戴宗,这里面本来没他的事儿,可以说毫无关系,结果他突然跳出来,说宁可杀我也别绝了贤路。表面上看很突兀,但实际上仔细分析这句话,直接说晁盖绝了贤路,这一下子可把晁盖推到整个梁山的对立面上去了。话不在多,说到点子上了。不可谓不毒。而戴宗跟宋江的关系不必多说,心腹之人。&br&最后再说回宋江,晁盖免除二人罪过之后,他再来开口。先来说山上法度森严,意思有二,一是表面上替晁盖开脱一下,但其实之前戴宗已经给晁盖把大帽子扣上了;二来也是警告一下二人,你们别乱来,还是得听我的。之后又尽力安抚两人,杀牛宰马,安排房屋,可谓恩威并施,不由得二人不口服心服。&br&所以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对于新加入梁山的力量,晁盖和宋江的态度截然不同。晁盖基本是无所谓的,看对眼的就留,看不顺眼的就杀。而宋江是极力去拉拢的,尽可能地把新人都变成自己的心腹,只有这样,在将来的某一天,他提出招安时,反对他的人才不会太多,才能顺利达到他的目的,实现他的野心。&br&&br&2、情商不同&br&晁盖顶破天就是个洪兴瓢把子,铜锣湾渣fit人,直肠子,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没有花花心眼。这种人适合当朋友,但不适合做领导。相比之下,宋江就更有城府,可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br&以武松为例,早在宋江初识武松的时候,他就开始给武松灌输招安的思想,他是这么说的。&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武行者道:“我送哥哥一程,方却回来。”宋江道:“不须如此。自古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兄弟,
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
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
言,图个日后相见。”武行者听了,酒店上饮了数杯,还了酒钱。二人出得店来,行到市镇梢头,三岔路
口,武行者下了四拜。宋江洒泪,不忍分别,又分付武松道:“兄弟,休忘了我的言语,少戒酒性。保重
,保重!”武行者自投西去了。
&/code&&/pre&&/div&注意宋江的口气,完全是一个哥哥对自己弟弟的谆谆教诲。而武松这时呢?刚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哥哥。在这样的环境下,宋江用这样的口气嘱咐他,他怎能不把宋江当亲哥哥看。&br&另外要注意这时候的武松对朝廷尚未绝望,之前是他主动先向宋江提出招安可能的。所以宋江才会这样说,可以说是句句说到武松心里去了。&br&再比如说对李逵,宋江见到李逵之前,李逵可是戴宗的直系手下,算戴宗的心腹,而宋江见到他之后,铁牛立马就成了宋江身边的忠实打手。这个转变是怎么来的,来看二人相见的场景&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卤,
全不识些体面。”李逵便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卤?”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
,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卤,却是甚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
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
,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
甚鸟!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
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宋江连忙答礼,说道:“壮士大哥请坐。”戴宗
道:“兄弟,你便来我身边坐了吃酒。”李逵道:“不耐烦小盏吃,换个大碗来筛。”宋江便问道:“却才
大哥为何在楼下发怒?”李逵道:“我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却问这主人家挪借十两银子
,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自要些使用。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却待要和那厮放对,打得他家
粉碎,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宋江道:“只用十两银子去取,再要利钱么?”李逵道:“利钱已有在这
里了,只要十两本钱去讨。”宋江听罢,便去身边取出一个十两银子,把与李逵,说道:“大哥,你将
去赎来用度。”戴宗要阻当时,宋江已把出来了。李逵接得银子,便道:“却是好也!两位哥哥只在这里
等我一等,赎了银子便来送还,就和宋哥哥去城外吃碗酒。”宋江道:“且坐一坐,吃几碗了去。”李逵
道:“我去了便来。”推开帘子,下楼去了。
&/code&&/pre&&/div&&/blockquote&看看这表现,对比戴宗口口声声说李逵粗鲁,宋江不但不嫌弃,反而让他坐到自己身边,一口一个大哥叫着,还掏出银子给他。(相比之后在梁山上一口一个黑厮,宋江这心思只能说呵呵。)对于一个初次相见的人,他知道李逵喜欢什么,所以句句说到李逵心里。甜言蜜语加上真金白银,立刻换来李逵的一辈子忠诚,这买卖太划算不过了。&br&相比之下,晁盖除了开始的三阮刘唐,勉强加上朱仝雷横之外,可没再结下什么朋友。按说以他这豪爽的性格,跟鲁智深武松等人都应该成为至交,可实际上呢,宋江上山之后,他这个山寨之主基本上就被架空了。所以说二人的情商差距之大可以说是天壤之别。&br&&br&3、智商不同&br&生辰纲被劫事发,宋江要私放晁盖,这一段写得非常精彩,且看原文:&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  且说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葡萄树下吃酒。此时三阮已得了钱财,
自回石碣村去了。晁盖见庄客报说宋押司在门前。晁盖问道:“有多少人随从着?”
庄客道:“只独自一个飞马而来,说快要见保正。”晁盖道:“必然有事。”慌忙
出来迎接。宋江道了一个喏,携了晁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晁盖问道:“押司
如何来的慌速?”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
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济州府差一个何
缉捕,带着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书,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
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
来,报道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
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
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
  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
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晁盖道:“七个人,三个是阮小二、阮
小五、阮小七,已得了财,自回石碣村去了;后面有三个在这里,贤弟且见他一面。”
宋江来到后园,晁盖指着道:“这三位,一个吴学究;一个公孙胜,蓟州来的;一
个刘唐,东潞州人。”宋江略讲一礼,回身便走,嘱付道:“哥哥保重,作急快走,
兄弟去也。”宋江出到庄前,上了马,打上两鞭,飞也似望县里来了。
&/code&&/pre&&/div&&/blockquote&注意宋江的语气:“兄弟是心腹弟兄,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再加上他的表现,“略讲一礼,回身便走……上了马,打上两鞭,飞也似望县里来了”无不表现出情况万分危急,自己担着泼天大干系的样子。而实际上呢&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随即押一纸公文,就差何涛亲自带领二十个眼明手快的公人,径去郓城县投下,
着落本县,立等要捉晁保正,并不知姓名六个正贼。就带原解生辰纲的两个虞候,
作眼拿人。
&/code&&/pre&&/div&&/blockquote&就这点人,不够晁盖他们一划拉的。当然宋江送信这事儿的确够意思,但是被他这么一说,这事儿就从普通的够意思上升到了披肝沥胆,赴汤蹈火的救命之恩。晁盖这种直肠子人怎么能不死心塌地,感恩戴德。&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且说晁盖与吴用、公孙胜、刘唐三人道:“你们认得那来相见的这个人么?”
吴用道:“却怎地慌慌忙忙便去了?正是谁人?”晁盖道:“你三位还不知哩!我们
不是他来时,性命只在咫尺休了!”三人大惊道:“莫不走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晁盖道:“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
&/code&&/pre&&/div&&/blockquote&纵观整件事,从宋江收到消息开始,稳住何涛,忽悠知县,报信晁盖,回头再应付何涛,禀报知县,做得滴水不漏不说,从何涛到晁盖还都对他十分感激,可谓八面玲珑。&br&反观晁盖,上了梁山之后,因为感念宋江的义气,要找人给宋江送钱,表示感谢。这个无可厚非。可是找的是谁,赤发鬼刘唐!从外貌到性格,哪一条适合?你七人刚闹了郓城县,全县通缉,估计通缉令都贴满了,结果立刻让这红头发的大汉去找宋江,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宋江跟匪帮有关系?要知道刘唐这长相,当初什么事都没干就被雷横当坏人抓起来了,居然还找他给宋江送金子……&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宋江听了大惊,说道:“贤弟,你好大胆!早是没做公的看见,险些儿惹出事来!”刘唐
道:“感承大恩,不惧一死,特地来酬谢。”
&/code&&/pre&&/div&&/blockquote&看把宋江给吓得。刘唐也真实在,宋江说的怕惹出事儿来是担心你吗……先不说杜迁宋万朱贵林冲这些生脸,如果说还不够信任这些人,那么吴用公孙胜乃至三阮,哪个不行,非得找个辨识度最高,性子最莽的刘唐……你到底是表达谢意还是想弄死宋江……&br&再往后说,宋江上山之后,每次出兵都是一句话:“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于是他自己功劳有了,军权有了,晁盖一步步被架空,直到曾头市,他终于忍不住要亲自出兵,然后就死了。&br&&br&综上,作为领导人,晁盖跟宋江是全方位的差距。
谢邀。 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1、野心不同 晁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匪帮老大,说白了他的理想不过就是跟兄弟们一起啸聚山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什么时候朝廷征讨了就带领全山兄弟拼死一战,赢了最好死了拉倒,老子这辈子也够本了。 而宋江则完全不同,他不甘于当…
我需要的是决策方式,而不是策略结果,更不是心灵鸡汤。&br&&p&&b&第一个,抛硬币法,用于情感系列困难决策。&/b&&/p&&p&实施过程就是,抛一枚硬币,硬币的正反面决定分还是不分,而且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一定要尊重上天的旨意。&/p&&p&&b&精髓:在你把硬币抛出来的那一刻,你好像已经知道了你想要的答案。&/b&&/p&&p&知友补充,当你扔完一次,想扔下一次的时候,就知道了答案。&/p&&br&&p&&b&第二个,边际问题&/b&&/p&&p&边际价值才是决定你价值的地方。&/p&&p&当两个商品差不多的时候,哪怕一方只是比你好一点点,那它也具有很强的优势。&/p&&p&比如手机,每一个手机都是包含很多科技在里面的,但是你买手机你不会考虑他的价值,而是在市场中比较,具有竞争优势的你才会去选购。&/p&&p&&b&所以你可以理解,优秀一点点,就存在很大的机会。无论商品还是人。所以你要考虑你是否存在边际竞争优势。&/b&&/p&&p&&b&同样的你好一点点的代价也是很大的,60分变成70分,肯定要比90变成100分容易的多。&/b&&/p&&p&&b&还有你给快饿死的人,一个包子是就他一命,然后每天给他一个包子,他觉得包子不好吃,边际效益递减。(所以救急不救穷)&/b&&/p&&br&&p&&b&第三个,机会成本&/b&&/p&&p&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并不是说这个事情是有益的,你就一定会去做,因为这些时间和精力你去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许产生的价值更大。&/p&&p&而机会成本就是你去做这一件事情,而放弃的那一些事情,而那些被你放弃的事情就是你的成本。但是机会成本很难精确的去计算,但是却真实的存在着。&/p&&p&&b&以工资作为参考,计算一下,你是否愿意花那么钱去做这个事情。&/b&&/p&&p&&b&思考:比如一个工资不错,什么也学不会的工作是否有价值?&/b&&/p&&br&&br&&b&第四,系统论&/b&&br&这也是西方最新的哲学发展方向之一,就是系统化的看待问题,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被看成一个系统,系统里面有很多的成员彼此关联,比如教育系统,政府系统,医疗系统等等,很多表面的问题,有很深的历史原因,并不仅仅是医院这个主体决定的。比如高医药费,并不完全是医院的责任。教育系统,不是老师的责任,而是国家的历史原因导致的。(不深挖)&br&&b&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可以让你更好的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可以从现场看到本质,&/b&可以化愤青为良民,只知道批判,不知道如何建设是不够的。&br&&br&&b&第五,5Why分析法&/b&&br&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求其根本原因。&br&&b&很多问题都是系统性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正影响大局的不是表面的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找到问题根源。&/b&&br&&b&金典案例&/b&&br&&p&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停机的真正原因&/p&&p&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p&&p&答案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p&&p&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p&&p&答案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p&&p&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p&&p&答案三:因为润滑帮浦失灵了。&/p&&p&问题四:为什么润滑帮浦会失灵?&/p&&p&答案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p&&p&问题五:为什么润滑帮浦的轮轴会耗损?&/p&&p&答案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p&&p&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润滑帮浦上加装滤网。&/p&&p&如果员工没有以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他们很可能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p&&br&&br&&b&第六,5w1h分析法&/b&&br&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br&&b&主要用于项目规划,或者项目执行操作方面的分析。&/b&&br&&br&&p&&b&第七,SWOT分析法&/b&&/p&&p&对于优势和弱势是内部环境的分析。&/p&&p&机会和威胁是对于外部环境的分析。&/p&&p&&b&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多种方面,任何和商品,贸易,竞争有关系的都适用,而人也是一种商品。这个图标可以帮助你理清现状。&/b&&/p&&img src=&/2a725e769d9dcc00a4a3086_b.jpg& data-rawwidth=&407& data-rawheight=&34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br&&br&&b&第八,历史/未来的看待问题&/b&&br&这个和第七条一起看,第七条可以帮助你再一个时间点上去分析面的事情,但是很多事情是延续的,需要历史性的看待。&br&比如国家腐败,教育系统问题等等,分析一下历史原因,建国才60多年,很多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完美,批判需要,我们希望能够做的更好,但是愤青就显得low了,你行你上啊。&br&&b&知道了历史,也也就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发展成这样,更包容和理解了。&/b&&br&&b&当然也得预测未来,虽然不一定准确。&br&&br&第九,换环境&/b&&br&当你再一个环境中呆的时间太长,你所有的信息都是环境内部的信息,这会影响你对事情真实的判断。换一个环境,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换位思考,或者体验生活,有时候需要经常到别的地方去看看。&br&&b&用于处理长期压抑困扰你的问题。&/b&&br&&br&&b&第十,换位思考&/b&&br&&b&用户需求分析,矛盾解决的时候,可以让你理解客户需求,彼此间找到平衡。&/b&&br&&br&&br&&b&第十一,做充分的准备,和提前死亡线(赠品,不能算思维方式,但很重要。)&/b&&br&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情况下,你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没有多少学习的机会了,就像小时候考试一样,实践是考试而准备工作才是你真正在成长的地方。至于准备,无论多么完备都不为过,任何准备都会成为你后来的经验积累。&br&死亡线代表生产效率,有可能的话,尽量提前死亡线,因为后面还有很多麻烦事,是你预料之外的。&br&&b&很重要,做好你就很棒了。&/b&&br&&b&--------------------------------------------------&/b&&br&这么多的赞的确意料之外,问题也是我自己提的,因为一直没看到啥想要的答案就自己思考了一下,也出了很多错,感谢大家的指正。
我需要的是决策方式,而不是策略结果,更不是心灵鸡汤。 第一个,抛硬币法,用于情感系列困难决策。实施过程就是,抛一枚硬币,硬币的正反面决定分还是不分,而且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一定要尊重上天的旨意。精髓:在你把硬币抛出来的那一刻,你好像已经知道…
美苏的几千枚核弹也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中间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博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军事科技的进步、美苏之间的对抗、还有人性所面临的终极考验。&br&&br&我们从第一颗核弹讲起。&br&&br&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引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德国跟斯大林参加波茨坦会议,得知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后,他告诉斯大林美国掌握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斯大林对于这句话并没有特别多的表示,只是简单地做了回复。杜鲁门觉得有点扫兴,觉得傻乎乎的斯大林根本没听说过原子弹,根本无法理解这种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br&&br&下面是波茨坦会议上的斯大林,一幅小熊维尼式的憨厚样:&br&&br&&img src=&/9f7a26f498c44a5ca5fc679859daaf2e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9f7a26f498c44a5ca5fc679859daaf2e_r.jpg&&&br&&br&但波茨坦会议上的斯大林只是在故意装傻而已。斯大林不但知道原子弹,甚至比杜鲁门更早知道美国的原子弹机密——曼哈顿工程。(这就是历史的黑色幽默)&br&&br&由于曼哈顿工程在美国被列为顶级机密,杜鲁门作为副总统时竟然也完全不知情。一直到日,在原总统罗斯福去世、杜鲁门成为新的美国总统十三天后,才有人向他报告了曼哈顿工程的详情。而斯大林通过苏联的间谍活动,从1942年就开始在获取美国人关于制造原子弹的相关资料。据说曼哈顿工程遭到苏联间谍渗透的原因是它的保密级别太高——高到FBI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工程,自然就没办法防范苏联间谍。&br&&br&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美国人虽然已经试爆过一颗原子弹,但还是被它实战中展现出来的威力吓了一跳。美国人意识到虽然自己是第一个造出原子弹的国家,但也不可能永远保持核垄断。于是,美国代表心急火燎地在联合国提出建议,要求所有国家的核武器研制以及核材料的生产都要接受联合国的监管,以防止核武器扩散(大哥,现在全世界就你有啊)。苏联代表当然不买账,表示美国先把自己的核武器销毁掉,我们再来谈这事。大家整天口水仗打来打去,后来苏联代表干脆连会都不来开了,让美国跟自己的小兄弟们在会上尽情意淫。&br&&br&联合国里的口水仗一打就是好几年,一直打到日苏联引爆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br&&br&就这样,美国的核垄断仅仅维持了短短的四年。美苏之间长达40年的核对抗正式拉开了帷幕。&br&&br&在这四年里,美国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核战略,也没想明白原子弹应该什么情况下用、怎么用。在苏联引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前,美国人的态度差不多就是没事就先造着,造出多少来算多少。到1949年底,美国大约拥有235颗核弹。&br&&br&苏联第一颗核弹的爆炸声惊醒了处在深度自我陶醉中的美国人。出于对苏联的极度不信任,美国开始加速核武器的制造。&br&&br&到了1950年,苏联拥有5颗核弹,美国有369颗。&br&&br&到了1953年,苏联拥有120颗核弹,美国有1436颗。&br&&br&在这个时候,美苏双方的核打击能力都还没有到按一个按钮就毁灭世界的程度,因此美国还能愉快地跟盟友讨论下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一下核武器。比如1952年美国就在西欧部署了核武器,声称苏联一打过来就要用核武器自卫。在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国政府也曾经认真地考虑过要不要使用核武器。这个时候美苏由于地理位置遥远,双方都缺乏有效的远距离打击手段,因此顶多也就是相互进行一下核威慑,全面核战争是打不起来的。&br&&br&不过,在几年后苏联人取得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直接导致了美苏间的核对抗的进一步升级。&br&&br&日,苏联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击中了6000公里以外的目标。洲际导弹一出,国土广袤、战略纵深这些概念统统都成了浮云。就算你国土再广袤、战略再纵深,对于导弹来说不过是多飞几分钟的事。美国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向来不用担心本土的防守。但在苏联部署洲际导弹之后,美国本土也完全暴露在了苏联的核打击之下。&br&&br&如果说之前的美苏就像两个男人在相隔十米的距离上用枪瞄准对方,那么在洲际导弹出现后,这两个男人就好像是被关进电话亭里然后互相用枪指着对方的头,动也动不了,躲也躲不开。&br&&br&1957年10月,苏联又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很多美国普通老百姓晚上看到苏联人造卫星在天上一闪一闪,担心说不定哪一天上面就会丢个核弹下来。对于美国普通民众来说,遭受核打击的威胁从未如此真实过。&br&&br&这个时候的美国政府当然也怕,然后就有人提出了&b&相互毁灭保证&/b&(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简称MAD)这个理论。这个理论提出,在全面核战争中应该有两个概念:先发打击能力(First Strike Capability)和二次打击能力(Second Strike Capability)。&br&&br&先发打击能力很容易理解,指的是把所有的核武器发射到对方国家去的能力。而所谓的&b&二次打击能力指的是在经受对方的一轮核饱和攻击之后,仍然能够保存的核打击能力。&/b&如果美苏双方都能够确保自己具备二次打击能力,那么无论谁先发动核攻击,最后的结果都是两个国家(包括各自的盟国)一块从地球上消失。在这样的设计下,两国政府都会保持克制,避免发动全面核战。&br&&br&美苏核对抗升级到这个程度的时候,美国就非常非常怕自己失去二次打击能力。怕到什么程度呢?从1960年代初开始,为了防止苏联突然发动核战,美国永远保持一部分B52战略轰炸机挂着核弹头飞在天上。也就是说,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管美国老百姓在吃饭还是在睡觉,军方永远有一部分战略轰炸机在空中巡逻——不为别的,只为万一下一分钟核战爆发,他们可以立刻调转方向奔赴苏联投下机上的核弹。(评论区里有人问如果巡逻时核弹掉了怎么办,大家可以参考海岸星光的这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没有一些冷门有趣但又深刻的历史故事?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下面是众多巡逻路线中的一条,大家可以感受一下:&br&&br&&img src=&/226fe54b76aea145ce9fc7dd158bc022_b.jpg& data-rawwidth=&5398& data-rawheight=&69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98& data-original=&/226fe54b76aea145ce9fc7dd158bc022_r.jpg&&&br&从1954年到1963年,美国人一共造了700多架这种B52战略轰炸机,下面是一群B52退役后被堆在一起的照片:&br&&br&&img src=&/8a9c40d6c2db1cb87a117ece6f708e73_b.jp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8a9c40d6c2db1cb87a117ece6f708e73_r.jpg&&&br&&br&当然除了战略轰炸机之外,美国还有陆基弹道导弹和可以从潜艇上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来保证二次核打击能力。这三种武器也构成成了美国的战略核三角(Nuclear Triad)。&br&&br&在MAD思想的指导下,美国政府最担心的不是核战爆发,而是核战爆发后自己没有能力确保对方也完蛋。反过来讲,如果能让对手相信自己在经受核饱和攻击之后,仍然有能力进行反击,全面核战便不会爆发。&br&&br&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1960年代美国开始疯狂的加速核武器的制造和部署。同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有意无意地在各种报告中夸大苏联的核攻击能力,向总统施加压力要求更多的经费和更多的核武器。有趣的是,在地球另一端的苏联也上演了同样的一幕。苏联军方向中央委员会拼命强调美帝的核打击能力,请求拨给他们更多的经费去扩大核武器库。&br&&br&到了1960年代初期肯尼迪任美国总统时,美国已经拥有大约27,000核弹,而苏联的数量大约是这个的十分之一。&br&&br&这个时期美国内部也有人质疑是否需要这么多的核弹,甚至肯尼迪也觉得美国的核弹已经太多了。有报告声称只要有200枚核武器能够在第一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就足够维持必要的二次打击能力。但是,要造多少枚核武器才能确保有200枚能够存活下来?500枚?1000枚?还是5000枚?没有人经历过全面核战争,也没有人敢做这个保证。所以大家讨论来讨论去,结论就是核武器的数量只能增加,决不能减少。&br&&br&下面是美苏双方在冷战期间的核武器数量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到,美国核武器数量增长最疯狂的就是1960年代这一段时间:&br&&br&&img src=&/22d10ce729bdc76fd02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22d10ce729bdc76fd02f_r.jpg&&&br&有了足够多的核武器之后,还要有相应的指挥和通讯系统将他们发射出去。在1960年,美国军方制定了一个核打击系统叫做SIOP(Single Integrated Operation Plan)。这个方案简单地讲就是把美国所有的核武器的发射系统整合到一起,然后把发射权交到总统手里。每当有新的美国总统上任时,军方都会专门针对这个系统对总统做一次简报,告诉总统美国核打击力量的组成以及如何使用这个系统。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1960年的艾森豪威尔、1961年的肯尼迪、1969年的尼克松)在听过这个简报之后都表示觉得心情很压抑。&br&&br&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苏联领导人身上。1972年,苏联军方向勃列日涅夫汇报了如果美国进行先发核打击的话会有什么后果:苏联的军事力量减少到原来千分之一,八千万居民死亡。勃列日涅夫听了以后马上整个人都不好了。还没等勃日涅列夫恢复过来,军方又准备了三枚未安装核弹头的战略导弹让他熟悉发射流程。在按下发射按钮时,这位苏联领导人紧张到手抖,反复跟身边的人确认这三枚导弹是不是真的没有安装核弹头。&br&&br&作为一名人类的个体,美苏领导人的这种反应是非常正常的。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他们,在美苏核对峙最严峻的年代里,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每一分钟你都可能接到军方的紧急电话:“总统先生/总书记,对方的核武器已经全部升空,我们等待你的命令。”&br&&br&这个时候,你将会有大约20分钟来做出你的决策。但所谓的决策,无非只有两个选择:&br&&br&1)什么也不做,等着自己这半个世界在20分钟后被摧毁;&br&2)发射自己的核武器,摧毁对方那半个世界(但那时你应该已经死了)。&br&&br&人类有文字的文明大约有五千年。在这五千年里,人类的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但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却和五千年前的人类没有本质的区别。五千年前还在过着部落生活的生物,现在却要在20分钟内做出是否要毁灭世界的决定。如果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核弹头导弹的话,留给苏联领导人做出选择的时间将由20分钟进一步缩短至6分钟。这也是为什么苏联领导人对于美国人在西欧部署中程核导弹如此介怀,也是为什么美国拼了老命也不让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弹。&br&&br&人类核武器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人类这种生物的大脑所能承受的能力。&br&&br&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遭到全面核打击的情况下,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一个心理学上的终极问题。美国军方在向总统演示核武器发射流程的时候,也绝不会让总统站在发射台前,而是让一个替身扮演总统,真正的总统站在旁边观看即可。这样做是避免总统在演练过程中的操作会暴露自己的“终极选择”。&br&&br&把是否毁灭世界这件事交给一个人在6分钟内决定,也难怪美苏领导人一想到这些就心情压抑。&br&&br&不过,这竟然还不是美苏核对峙中最疯狂的时刻。&br&&br&美苏双方在建立了庞大的核武器库后,分别把发动核打击/反击的的权力交到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手里。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同时也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期间,理论上讲全面核战可能在每一分钟爆发,因此美苏领导人必须随时随地都能与自己的核战略力量保持联系。&br&&br&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总统开始使用核公文包(俗称Nuclear Football)。这个核公文包由专人携带,无论总统去哪都必须寸步不离左右。携带公文包的人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政治背景审查才能接受这个光荣的任务。&br&&br&&img src=&/a94d20fb47eadd09e63c692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94d20fb47eadd09e63c692e_r.jpg&&&br&&img src=&/38cebd22f84ea06eff03c726f5da0c7d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38cebd22f84ea06eff03c726f5da0c7d_r.jpg&&&br&跟很多人所想的不同,核公文包打开以后并不是一颗大大的红色按钮,它只是一个保障总统与核战略部队联络的一个通信工具。根据维基百科的描述,美国的核公文包中有描述核打击选项的文件以及授权进行核打击的密码卡片(也有总统把卡片装在身上)。&br&&br&苏联在1985年也开始使用类似的核公文包(也有可能更早,因为苏联方面的信息一向不如美国透明)。苏联核公文包原理的跟美国的大同小异,也是保持总书记与自己的核战略力量随时通信的一个工具。&br&&br&这样的指挥系统看起来挺完善,但其实还是有几个问题:&br&&br&第一,万一总统/总书记在第一轮核打击中被斩首了怎么办?美国在1980年代曾高调地将针对苏联领导人的斩首行动列入核打击的一部分。苏联方面无疑也会有类似的打击计划。日,车臣领袖杜达耶夫只是打了一个卫星电话就被俄军两枚呼啸而来的制导导弹炸死,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我相信为了斩首美国总统,苏联军方会很乐意付出比这多一千倍的努力。我不知道本来就心情压抑的美苏领导人每天想到对方会慷慨的拿出一部分核弹专门瞄准自己的脑袋会不会心情更加抑郁。(这里补充说明一下,斩首行动不一定意味着杀死对方领导人本人,也可以理解为直接瘫痪对方的指挥中枢)&br&&br&第二,总统/总书记没被斩首,但与核战略部队之间的通信系统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全面核战中,重要的战略目标都会遭受到超饱和攻击,因此一些地面指挥中枢可能在发动核反击之前已经被摧毁。例如另外一个答案中提到的美军神经中枢夏延山军事基地,号称可以承受核弹攻击。但答主在《死亡之手》这本书里面看到的描述是,里根在参观这个军事基地时有人问指挥官如果苏联的SS-18直接命中这里会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会被炸飞”。&br&&br&第三个问题与人性有关。如果接到发动核打击的命令后,战略轰炸机的飞行员、导弹发射基地的指挥官、核导弹潜艇的舰长,他们会真的像训练的那样去马上执行吗?如果全面核战爆发,世界上将不再有军事法庭,也不会有人来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真的会亲手按下毁灭世界的按钮吗?这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人性所面临的终极考验。在一部纪录片里,一位美国战略轰炸机的飞行员坦言如果当年服役时接到全面核战的指令,他会选择把机上的核弹丢进大海然后找一个大洋中的荒岛迫降。苏联也曾经出现过导弹部队在接到系统自动发出一个提高戒备等级的命令时,军官纷纷向上级打电话求证命令真实性的案例(这还只是提高戒备等级而已)。&br&&br&无论是美军还是苏军,都不可能对以上几个问题视而不见,让花费了无数的金钱和人力打造了庞大的核武器库在核战爆发后变为一堆废铁。因此,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部分地)解决以上几个问题。&br&&br&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的:&br&&br&&b&Designated Survivor (指定幸存者)&/b&:看过电影《空军一号》的都知道,美国政府对总统突然死亡或被绑架后由谁来继任总统有明确的规定(Presidential Line of Succession)。比如总统死亡后,副总统就继任接任总统,如果副总统也死亡的话就轮到众议院议长,依次类推。不过,在一些比如像总统就职典礼这样的活动中,这个继任者名单中的大部分都会出席,如果苏联在这个时候突然发动袭击怎么办?这时就会有一名内阁成员成为指定幸存者,在整个典礼进行的过程中身处一处秘密的藏匿地点。&b&在藏匿期间,指定幸存者也会有一个核公文包在身边。&/b&如果就职典礼现场发生灾难性事件导致所有潜在的总统继任者身亡,指定幸存者将继任成为美国总统。&br&&br&&b&Operation Looking Glass(镜像行动)&/b&:为了保证即使在地面通讯和指挥系统全毁的情况下也能下达核打击的指令,美国在一些EC-135C飞机上复制了整套核武器指挥和通讯系统。从日到日这长达29年的时间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美军天天都有一架这样的飞机在空中(好像只中断过几个小时?)。如果地面指挥系统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架飞机将成为空中指挥中心,并自动获得授权进行核打击的权限。在60年代后期美军装备了空中发射控制系统(Airborne Launch Control System)之后,飞机上的军官甚至可以在地面导弹部队人员全部死亡、地面通信系统全毁的情况下直接启动导弹发射,以完成美苏相互毁灭的保证。&br&&br&下图就是一架正在执行镜像任务的EC-135C飞机:&br&&br&&img src=&/31fa9c0fdbe89aacc3c038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1fa9c0fdbe89aacc3c0382_r.jpg&&&br&&br&有一点请大家注意,美国政府用来应对苏联核打击的具体方案都是最高机密,公众能得到的只是军方选择性披露出来的非常有限的信息。真正核心的内容都没有解密,也许永远也不会解密。所以上面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让大家感受一下美苏核对峙时期的紧张气氛。&br&&br&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苏联的。&br&&br&与美国相比,苏联的通信技术更加落后一些。但是技术上的落后无法束缚苏联工程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了避免前文提到过的种种问题,苏联设计师们制造出了一种特别的导弹,这种导弹上安装的不是核弹头,而是一种特殊的电子设备。在升空后,装在导弹头部的电子设备会向全苏联境内的洲际导弹发出广播,装有真正的核弹头的洲际导弹在收到这个广播后将会自动发射。这种设计可以在地面通讯系统全毁的情况下发动核反击,同时也解决了一线导弹部队指挥官拒绝执行命令的问题。&br&&br&那么,由谁来下令发射这些“广播导弹”呢?在1980年初,苏联设计师曾经考虑过把这个系统交给计算机来自动控制。如果电脑通过对地震波、放射线等数据的检测判定苏联已经遭到核攻击,将会自动释放“广播导弹”发动核攻击。这样的话,就算苏联从总书记到平民全部死光,一样可以对美国进行核反击。如果这套系统成为现实,那么就等于把全人类的命运完全交给了计算机来控制。计算机由于任何原因出现的误判,将直接启动毁灭世界的全面核战。&br&&br&在之前的冷战对峙中,不管美苏双方的核武器数量如何增长,局势如何紧张,至少发射权还是掌握在人类手中的。所以,答主个人认为,&b&在苏联设计师提出将这套发射系统全自动化的时候,就是美苏核对峙中最疯狂的时刻。&/b&科幻小说中机器控制人类命运的故事,在这一刻差一点就要成为现实。&br&&br&幸好,就连苏联军方也觉得这个想法过于疯狂,最后还是决定给这套系统设计一个开关,由人类来控制,仅在出现核危机的时候激活。这套系统被称之为死亡之手(Dead Hand),于1985年投入使用(到今天仍然没有退役)。&br&&br&在冷战已经结束的今天,大家读上面的内容时可能感觉就像是在读科幻小说(评论区很多人说像三体的情节)。但是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民众,世界核战爆发的可能性就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美国甚至有专门给小孩子看的教育动画片,告诉小孩子核战爆发后应该如何保护自己。&b&在这样的恐怖平衡中,对于美苏政府来说,保持双方核弹数量的对等只是最最基本的要求而已。&/b&事实上,他们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单纯的核弹数量要多得多:打击计划,核弹存活能力,核弹投放载体、指挥系统的可靠性等等。就像前文所介绍的那样,在核对峙的一步步升级中,美苏双方不但建立起了庞大的核武器库,还给这些核武器配备了一触即发、几乎不可能失败的启动机制。&br&&br&&b&今天,当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庆幸长达40年的冷战没有以另外一种方式结束。&/b&&br&&br&好,历史背景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开始回答题主的问题(你们不会真的以为我只是来讲故事的吧)。&br&&br&关于题主的问题“冷战时期,几十颗核弹就可以毁灭对方,为什么美苏还要造几千颗核弹?”,一些答案在上面的历史背景里已经提到过了,现在重新总结一下(先写下几个要点,稍后再扩充,写到半夜答主脑子已经不清醒了):&br&&br&1)由于相互毁灭保证的存在,美苏双方都需要考虑制造更多的核弹,以保证足够数量的核弹能在第一轮核打击中存活下来。由于核武器在实战中几乎没有被使用过,双方都很难计算出要保证足够的二次打击能力究竟需要制造多少核弹。&br&&br&2)一个国家的核力量是国家最高机密,因此美苏在判断对方实力时都会出现很大的误差。而两国的军方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在报告中有意无意的夸大对方的实力。&br&&br&3)政治家的政治需求,以及给予普通民众安全感。例如在肯尼迪竞选总统时,他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大肆抨击,指责他们导致了美国在军事上的落后,同时强调增强美国军事力量的紧迫性。&br&&br&可能有人会问,答主为什么前面要啰啰嗦嗦讲一大堆,而不是直接上结论。其实这几个结论,其他答案里都有,讲得比这个回答更细致。但是,答主觉得历史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灵魂的。与单纯地列出几条原因相比,大家可能在感受了当年冷战中核对峙的疯狂和恐怖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因。&br&&br&以上。&br&&br&=====================正文结束的分割线======================&br&&br&又写到了凌晨一点钟,终于写完了,脑子已经不清楚了,有什么遗漏的内容等明天再补充吧。&br&&br&如果文中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尤其评论区中的高人 &a data-hash=&bf7c67decbdf& href=&///people/bf7c67decbd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K JK& data-tip=&p$b$bf7c67decbdf& data-hovercard=&p$b$bf7c67decbdf&&@JK JK&/a& )。接下来答主将对大家提出的错误进行一一核实并修改(可能会花很长时间),谢谢。&br&&br&还有,评论中很多人说此回答很像《三体》里的情节,答主没看过《三体》,所以也不大清楚你们在说什么……&br&&br&评论区里有一位兄弟说答主的这个回答是抄袭的,&b&这是一项很严重的指控&/b&,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澄清一下。&br&&br&答主在写这个回答的过程中,用到的参考资料有大约七八本书,维基百科,两部纪录片,还有其他十几个网站。看这些参考资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数据和历史事件,比如第一颗核弹是什么时候爆炸的、苏联领导人在核战爆发的情况下有几分钟时间来回应、肯尼迪对于核弹数量的态度、以及勃列日涅夫在演练发射导弹时的反应等等。&br&&br&答主所做的是把这些找到的数据和历史事件串在一起,加上自己的点评和观点,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尽量讲出一个流畅的故事。&br&&br&我不知道除了上面这种方法,还可以怎样写历史。难道要肯尼迪复活,然后我去采访他?&br&&br&我不知道别人写一个答案要多长时间,反正这篇答案写到现在已经花了六个小时的时间(还不包括查资料和搜图片)。答主的另外一个过万赞的关于破解恩格玛机的回答,累计写了大约三十个小时,分六次才更新完。&br&&br&如果答主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其他书籍中提供的数据和历史事件,就构成抄袭的话,那么所有写中国历史的人都是在抄袭《二十四史》。&br&&br&如果我的文章中有错误,请随时提出,答主绝不是知错不改的人。至于是不是抄袭,就让大家自己来判断吧。&br&&br&谢谢大家支持。&br&&br&下面是截止到现在答主所用到的参考资料,本来是打算更新完毕一起放出的,看到评论区里有人要,我就放上来,之后可能会再增加。&br&&br&&b&书籍&/b&(有一些是有中文版的,但我看的是英文版,所以列出英文书名):&br&&br&[1] Nuclear Weapon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br&[2] Cold War: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br&[3] Real World Nuclear Deterrence: the making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br&[4] The Dead Hand: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cold war arm race and its dangerous legacy(这个有中文版,书的主标题叫做《死亡之手》,副标题很长的那个)&br&[5] Dilemmas of Nuclear Strategy&br&[6] Nuclear Weapons and Strategy&br&[7] The Manhattan Project - Making the Atomic Bomb (这是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文件)&br&&br&&b&网站:&/b&&br&&br&[1]英文版维基百科各种相关词条;&br&[2]其他各种网站,实在记不清了。&br&&br&&b&纪录片:&/b&&br&&br&[1] 《冷战谍中谍》(小米盒子上有得看)&br&[2] 另一部纪录片答主是N年前看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里面有doomsday这个词,搜了一下感觉应该是《On the Brink: Doomsday》这部。这部纪录片很震撼,答主就是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才知道冷战时期的核对峙有多么的恐怖。记得片子结束的最后一句话是“Tomorrow...could be doomsday.”&br&&br&&b&图片:&/b&&br&&br&除了下面三张以外,所有的图片都来自维基百科。&br&[1] 战略轰炸机飞行路线来自这里:&a href=&///?target=http%3A///dk/alert.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nuclear information project: the airborne alert program&i class=&icon-external&&&/i&&/a&&br&[2] 退役B52轰炸机的图片是从Bing图片搜索上随便搜来的(你问我为什么不用goolge图片搜索?对啊,为什么呢?)&br&[3] 第二张核公文包的图片也是Bing图片上搜来的
美苏的几千枚核弹也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中间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博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军事科技的进步、美苏之间的对抗、还有人性所面临的终极考验。 我们从第一颗核弹讲起。 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引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
1,当你打心眼里欣赏一个人的时候,未表达,是欣赏不是爱慕,他或她多半也正欣赏你。&br&&br&2,成就你的人也是毁灭你的人。&br&&br&3,一个人正面能量有多大,潜在的负面能量就有多大。就如树冠有多高,树根就有多深。&br&&br&4,世界不是你所看到的,也不是你所想象的,也不是你所期待的。它不以你的意志存在。以你的意志存在的只有你的生活。&br&&br&5,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有的爱都需要经营和对价,包括父母与子女。如果有幸遇到无条件的爱,那是老天爱你,独赐你的礼物。&br&&br&6,在办公场合炫爱老婆到肉麻的已婚男人,多半都有婚外情。情人还多是本单位的。&br&&br&7,当你未曾疑虑过这件事情能否做成的时候,最后都做成了。送给现在的自己。&br&&br&8,当你做成人世界的孩童,蒙昧无知,天真可爱,你会人见人爱,但不被信任和重用。只有你饱尝痛苦,成为成人中的一员,他们猜忌你的同时,接纳你。&br&&br&9,办公室友情不当真。若有工作伙伴常在客户面前以你的好友自居,那当心了,她多半在利用你的影响力。当你失去利用价值,她会掉头就走甚或落井下石。&br&&br&10,人性都有天使和魔鬼的部分。没有利益需要时,他是天使还是魔鬼,取决于你激发了他体内的哪部分。有利益需要时,你是谁已不重要,他会自主选择释放天使还是魔鬼。&br&&br&11,男人比女人更能将就一段婚姻。只要有部分他觉得有价值的,他就可以继续下去。不足的他会去其他地方补足。女人期望在婚姻里得到全部,不足的她会抱怨或者放弃重来。&br&&br&12,再无忧无虑的人也有被生活所逼而一瞬长大的时候。所以别轻意说我是上天的宠儿。你不是。只是老天对你的考验排得稍微后了点。&br&&br&13,孤独的路上,人满为患。&br&&br&14,顺境时的欣赏难以辨别。因为欣赏的可以是人,职位,权力,光环,甚至只是客套。只有逆境时伸手的朋友,才是欣赏你本尊的人。他坚信你可以东山再起。而这种真朋友往往不是在你顺境时凑热闹的那一拨。&br&&br&15,控制体重的唯一秘诀是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净身称体重,精确到两。坚持数年,体态如一。&br&&br&16,心灵鸡汤说,懂比爱更重要。但懂是一种混沌状态。被懂,可能是被爱,也可能是被操控。学会区分人家懂你的目的。&br&&br&17,若是适婚单身女子,当人就你的单身寒暄,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围攻之时,不要窘迫,不要烦,有人是好心,更多是无趣兼无聊。你淡然,看客便散去。&br&&br&18,泡妞是一种技能。有些人泡妞,不是为了得到你,是练练身手。就像时常登山或者玩游艇一样,让技能不生疏而已。&br&&br&19,成功人士都是泡妞高手。只看他是否出手。&br&&br&20,若你想客观了解一个人,请保持距离。保持距离是对人最大的敬重。近了,你只知看他真切了,却不知他看你也真切了。效果堪比锐化。&br&&br&21,某种程度上,强大和喧嚣和孤独皆成正比。&br&&br&22,心照不宣是一种美德。即便你知道对方已知道你知道。人生的境界怎么这么难啊。&br&&br&23,刚看到有人回答上知乎后的错觉,就是大牛们不仅牛,还都有时间。这不是错觉。这是真话。牛人所以牛,就在于时间管理和利用他人的能力。输出理念和思维,执行层面交与他人。所以他们是自由的。某种层面。&br&&br&24,恨嫁女儿心的真面目是,她们往往在状态最好的时候把恋爱这回事全然抛在了脑后。真正想起来需要恋爱都在落寞时。&br&&br&25, 如果爱好和才华转化不成金钱,就不该占用你太多时间。除非你已经有钱。&br&&br&26,爱好和才华就如1后面的那个零。有了1,零越多越加分。没有1,一堆零终究归零。这个1,是可以为你换取财富的主业。&br&&br&27,当你觉得身边都是高山时,那是因为你处在洼地里。当你成长为一座高山,就明了何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我始终相信,最后成为高山的人,一开始就对他们的前景深信不疑。&br&&br&28,有时候,女人为你生孩子,甚至生第二个孩子,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为了死心。&br&&br&29,但凡身不由己,再身居高位,也形同坐监。&br&&br&30,看到有问题问如何应对办公室老人。这个问题真是千古难题。就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倚老卖老与目无尊长一起被捆绑。所以通常的做法是表面认同。但我赞成一个回答,表面认同就是实际认同。表面认同的结果是,当有人争取新思维发言权的时候,他面对的是表面认同下的鸦雀无声。&br&&br&31,遥远的救世主中有句话,别拿你的职业拔高你的规格,让人轻看。深以为然。也别拿你所做的拔高你的道德操守,失了敬重。比如公益和慈善。&br&&br&32,以为低调才代表实力的,那是没有见过高调亦有实力的。真正有实力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自如切换高调或低调,用单相度的词形容他们太单一了。&br&&br&33,只要一个姑娘还会看书,塑身,买漂亮衣服,学会搭配,或者学习其他任何一项愉悦自己的爱好,她就没有真正放弃自己。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固有状态保持很久未变时,请赶紧动起来。&br&&br&34,有句话说,一个人缺什么,就炫耀什么。其实相反,你看到别人说什么总以为是在炫耀,或者你不爽的是别人无意中提及的点,那恰恰是因为,那个东西,你缺。&br&&br&35,口头禅是我能为你做什么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会遇到贵人的人,一种是已成为贵人的人。&br&&br&36,当你的格局阻碍了你的发展,就到了该亲手由内而外打破内核的时候。&br&&br&37,当你发现一家公司的闲人多过干活的人,这不是一家正经经营的公司。还有,闲人得罪不起。一,他有时间。二,他敢闲着,总有缘由。
1,当你打心眼里欣赏一个人的时候,未表达,是欣赏不是爱慕,他或她多半也正欣赏你。 2,成就你的人也是毁灭你的人。 3,一个人正面能量有多大,潜在的负面能量就有多大。就如树冠有多高,树根就有多深。 4,世界不是你所看到的,也不是你所想象的,也不是…
考微机之前,一只哈士奇不滚去看书却跑来胡扯,所以微机真心危机了。&br&&b&——————————————————————————————————————————&/b&&br&三观破碎第十名:边际递减效应&br&&blockquote&&b&边际递减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br&&/b&&/blockquote&第一次摸到边际递减效应,是高中学勒夏特列原理。当时的辅导书上还特别提到,勒夏特列原理不仅仅针对化学,在任何平衡体系中均有效。&br&如果你是国王,宣布减税百分之五,民众喜悦度上升5点,然后你宣布减税百分之十,很可能民众喜悦度就只上升了7点。换句话说,投入越多,效率越低,这叫边际递减。&br&有时候会想,也许当投入高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继续投入的效率就接近零了。&b&到了这个时候,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再有进步。&/b&&br&可是如果当我不再有进步的时候,目标还没完成该怎么办?&br&一想到世界上有那么多注定完成不了的事情,还得硬着头皮往下做,总觉得淡淡的忧伤。&br&再一想我终究不知道我最终能否完成手边的事情,忧伤浓了那么一瞬,又觉得庆幸。&br&&br&三观破碎第九名:光速限制。&br&&blockquote&&b&光速限制:任何有静质量的物体,都无法达到或超越光速。&br&&/b&&/blockquote&牛顿叔叔告诉我们,只要给物体两倍的推力,物体就能获得两倍的加速度。投入(力)与产出(加速度)永远成正比。&br&老师也是这么教我的,用两倍的努力,也就能换来两倍的成果。长久以来我都有一种感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规律,总在某些方面是共通的。&br&然后爱因斯坦冷冷一笑,大笔一挥就告诉了我这个结论。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越光速,加速度和力不成正比。&br&这个结论如何推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告诉我,在运动学里,&b&存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它挡住了我们继续加速向前的脚步。&/b&&br&&b&这样的透明玻璃,仅仅存在于运动学里吗?&/b&&br&我理解那些民科对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执念,我有时也希望他们是对的。情感和理智是两回事,就像那工作日讲解达尔文,周末再向上帝忏悔的可怜生物老师。&br&&br&三观破碎第八名:海森堡测不准原理。&br&&b&&blockquote&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blockquote&&/b&长久以来,地球人致力于用观测和计算描述我们所处的世界。他们不断的改进观测手段,造出越来越大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尝试看到最远的天空和原子核里最深邃的秘密。&br&他们相信:也许有一天,当掌握了宇宙间所有的规律,并且弄清楚宇宙间所有东西的状态,然后就可以构建一个模型来计算任何一个时间断面的状况。当人类拥有了对过去与未来无所不知的能力,那么跟神明之间也就没什么差别了。&br&现在海森堡告诉我,上面这段话的第二点:掌握所有东西的状态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一个电子,你都永远无法同时确定它的动量和位置。&b&我们对自然界观测上被上帝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死线。事实上这不是地球人手段不够测不准,而是它本身就是不确定的。&/b&&br&第一次读不确定性原理的时候,我想起一个神话:颛顼绝地天通,从此无人能够登天。&br&&br&三观破碎第七名:混沌理论。&br&&blockquote&&b&混沌理论:&/b&&b&非线性系统具有的多样性和多尺度性。&/b&&/blockquote&既然没有办法对整个宇宙做到对未来与过去无所不知,那么当我们缩小范围,只去预言已经明确的规律和已经测出状态的东西构成的系统会如何?&br&比如,我就预测三个物体的的运动轨迹,已知三个物体的初动量和质量,用牛顿定律求解。够简单了吧?&br&这个问题叫三体问题,答案是无解。因为它就是非常典型的混沌系统,虽然混沌作为确定性随机事件在本质上说因为规律确定而确定,但表现上却是无法消除的随机。&br&在确定的理论描述下的一个系统,却表现出不可重复不可预测的特性。混沌系统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而宇宙中,所有东西都是非线性的,地球人用的最多的“线性”不过是一种对非线性的近似。&br&&img src=&/eb082d3b9c41bc636cc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b082d3b9c41bc636cc3_r.jpg&&这张图来自网络。描述的是混沌电路。如果继续画下去,图线会把图纸整个涂出一大块墨斑。&br&你以为上帝只是通过堵死了人类彻底观测宇宙万物来阻止人类成为整个宇宙的神明的路吗?图样图森破。他用混沌系统让我们预言一个很简单的实际系统都不可能。&br&对了,混沌现象无所不在,它的另一个名字叫“蝴蝶效应”。也许你一个方才喷嚏,导致了三百年后人类的灭亡。&br&&b&科学帮助人类解析世界。可是,世界真的是可以被解析的吗?&/b&&br&&br&三观破碎第六名:罗素悖论。&br&&blockquote&&b&罗素悖论:我不是我。&br&&/b&&/blockquote&一个理发师宣称,他给镇上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也只给这些人刮脸。然后他就疯了。&br&如果他给自己刮脸,那么他就不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这个集合,不属于这个集合的人,理发师不能给他刮脸,所以他不能给自己刮脸。&br&但是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又属于这个“不给自己刮脸的人”的集合,理发师应该给自己刮脸。&br&理发师这个元素属于全集“镇上的人”,“镇上的人”分为两个互补集合“给自己刮脸的人”和“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理发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这不是一个理发师的强迫症,这是整个人类的数学危机。罗素悖论表示康托尔的集合论是自相矛盾的,在几乎所有的数学都建立在集合论上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悲剧。&br&不知道这个悖论刚出来的时候,数学家们是什么心情。也许是一觉醒来发现1+1不等于2的感觉,也许是辛苦建好一栋房子之后发现地基其实是不存在的感觉。&br&反正愚蠢的地球人当场就开始给数学打补丁了。&br&好在地球数学是人类自己建立的东西,修修补补的,加一些限制,比如不让这个理发师这么说,就好了吧。&br&但是罗素悖论的幽魂还在数学体系里飘荡着——&b&我们的数学,真的那么靠谱吗?&/b&&br&&br&&br&三观破碎第五名:哥德尔不完备定理。&br&&blockquote&&b&第一不完备性定理:&br&任意一个包含一阶谓词逻辑与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都存在一个命题,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否定。&br&第二不完备性定理:&/b&&br&&b&如果系统S含有初等数论,当S无矛盾时,它的无矛盾性不可能在S内证明。&/b&&/blockquote&20世纪20年代,数学家希尔伯特有个宏伟计划。这些地球人打算建立一组公理体系,使一切数学命题原则上都可由此经过有限步推定真伪,这叫做公理体系的完备性;希尔伯特还要求公理体系保持“独立性”(即所有公理都是互相独立的,使公理系统尽可能的简洁)和“无矛盾性”(即相容性,不能从公理系统导出自相矛盾的东西)。&br&哥德尔一脚踢翻了这一切——数学上,真的东西不一定是可以证明的。&br&是的,他是真的,但他永远无法被证明。&br&&b&我想我们可以开始信仰了。上帝也可能是真的,但我们永远也无法证明。&/b&&br&&br&三观破碎第四名:量子论。&br&&blockquote&&b&能量不连续:热辐射中能量一份一份的释放,每份(能量子)为普朗克常数与辐射频率的乘积。&br&&/b&&/blockquote&经典物理学,是以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三大支柱的经典物理体系。从伽利略时代开始,人类逐渐建立起来的完备体系,它是那么的成功,以至于当时的人都认为,以后的物理学将无事可做,只要把数据测量的更精确一些就好了。当时的人还不知道我上面说过的测不准原理。&br&经典物理学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是连续的。以热辐射为例,你可以发出一份值为无穷小量的能量。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数值都是可以的,因为能量连续。&br&能量连续,看起来不证自明的东西。毕竟过去,玻尔兹曼等人已经基于这个开创了热力学。&br&&img src=&/fb11d4ff528ab926d94c5abc55fd1c95_b.jpg& data-rawwidth=&214& data-rawheight=&2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4&&&br&但在解释黑体辐射的问题上,经典物理学麻烦大了。基于能量连续而导出的瑞利公式在长波段和实验符合的差不多,短波段完全扯淡。维恩也导出一个公式,嗯,短波段还不错,长波段也抓瞎。&br&黑体辐射这个问题,在长波段和短波段必须使用完全不一样的公式,两个公式对于另外一半的预测都是不正确的。说好的物理学的和谐美死哪去了!&br&一个叫普朗克的老头子最终解释了黑体辐射的问题,因为他做出了能量不连续的假设。但是黑体问题描述和谐了,但是大自然不和谐了。原本连续的世界中蕴含的和谐很快的被撕得粉碎。&b&世界是破碎、分立、不连续的。&/b&&br&普朗克花了很多年在怀疑自己的理论。而由量子论开始的量子力学,简直就是人类三观的渊薮。如果你第一次听量子力学的内容却又不觉得匪夷所思,那么你一定是没听懂。&br&&br&三观破碎第三名:观察者效应。&br&&blockquote&&b&观察者效应:&/b&&b&“观测”这种行为对被观测对象造成一定影响的效应。&/b&&/blockquote&你一定知道螳螂交配过程中,雌螳螂会把雄性吃掉。并且认为这是螳螂的习性。&br&事实上,这就是观察者效应——你观测到的,并不是事实,而是被你观测影响过的表现。&br&你以为观察者效应只在动物身上出现么?&br&当你以很高的频率观测一个粒子的衰变行为,却不知道你的观测使得这个粒子长时间不衰变。&br&对于薛定谔的那只猫来说,你的观测决定了他的生死,你不观测,它便处于生与死的叠加态。&br&那么,我们已经观测甚至检验过的东西,有多少没有被观察者效应影响过?&br&更进一步的说,我们认知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有没有被其他的,不仅仅是观测者的东西干扰过?&br&&b&我无法想象一个无法描述的东西,拿着装着我们宇宙的培养皿冷笑不止的样子。&/b&&br&&br&三观破碎第二名:费米悖论。&br&&blockquote&&b&费米悖论:“&/b&&b&他们都在哪儿呢?”&/b&&/blockquote&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br&可是,他们在哪呢。&br&对于费米悖论,有很多的解释。比如黑暗森林解释,地球殊异假说等等。&br&每每仰望星空都会想起这个问题。&b&璀璨的星河空旷且透明,却像一个巨大的筛子,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够穿越它。&/b&&br&&b&我们,似乎也没有理由认为我们能够做到。&/b&&br&&br&三观破碎第一名:热力学三定律。&br&&b&&blockquote&热力学第一定律:&br&能量不可能凭空产生或凭空消灭,永远守恒。&br&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表述):&br&为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br& 热力学第三定律:&br&绝对零度(T=0)不可达到。&/blockquote&&/b&愚蠢的地球人曾有一个很美丽的梦想:永动机。&br&人类首先尝试了违反第一定律的第一类永动机,然后又尝试了违反第二定律的永动机。&br&这场寻找无限能源的战争中,上帝用第一定律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获胜,找到让能量无中生有的办法。然后用第二定律告诉我们,我们也没法打平手,毫不损耗的循环使用仅有的能量。&br&所以宇宙的未来,在许久之前,就被研究热力学的人意识到了。只要宇宙是封闭系统,那么一定是其他的所有能量都最终变成无法再被利用的内能。当内能如此的平均以至于再也没有温差的时候,宇宙就死了。&br&所有的星星都已经熄灭,热量耗散在凄凉萧疏的无尽黑暗中。所有的文明都将消亡,所有的长矛都已折断。&br&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最后一个问题》,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看到结尾的时候,从不相信神明存在的我,竟然泪流满面。&br&&br&&b&———————————————————————————————————————————&/b&&br&补充两个初稿没有列进去的。&br&1.&b&德布罗意波。&/b&&br&长久以来,人们认为波动和实物粒子是两种不相容的东西。后来对于光研究发现,光既是一种波,也具有粒子的特性。于是就叫做波粒二象性。&br&后来,一个叫德布罗意的博士生开了个脑洞,提出了德布罗意假说。他认为,不仅仅是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任何实物粒子,比如电子中子质子,都有波的性质。&br&后来的电子衍射实验,证明了他是对的。电子作为一种粒子,居然有衍射。&br&任何一个物体你都可以看成是波,它的波长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以它的动量。&br&高中的时候,我实在是没法理解那些出考题的。&b&总叫我计算一个飞奔的胖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是什么心态。&/b&&br&&br&&br&&b&2.真空衰变&/b&&br&理论很复杂。我觉得我就算写出来,也没什么人看得懂。&br&所以还是讲一群鱼的故事。&br&有一群鱼生活在大海里 ,幸福的生活了好久好久。但是在这群鱼里,有一条科学家鱼,仔细的研究了他们生活的环境发现,他们大海里的“水”并不是水,而是液体炸药。&br&也许不知道哪一天,这群鱼生活的环境,就炸了。&br&真空衰变也差不多,大意是说,我们认为的真空并不是稳态的。它可能只是一种长时间不衰变的亚稳态而已。可是亚稳态终究是亚稳态,也许某一天,某个地方的真空就衰变了,变成能量更低的真空。&br&高能级的真空中出现一个衰变了的低能级真空,就像液体炸药里出现了一个火星。衰变迅速扩散,释放巨大的能量,摧毁泡壁上的一切。&br&唯一庆幸的是,真空衰变的扩散速度是光速。&b&当我们进入光锥,发现真空衰变的那一刻,也就是毁灭的那一刻。&/b&&br&&br&&br&&b&———————————————————————————————————————————&/b&&br&&img src=&/9aee4b4ec8cfe11b9bf8f61_b.jpg& data-rawwidth=&675& data-rawheight=&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5& data-original=&/9aee4b4ec8cfe11b9bf8f61_r.jpg&&&br&小哈表示,很喜欢神话和宗教,但我不是任何信徒。我质疑一切。与其说会跌入“信仰”,不如说跌入虚无主义。&br&而且科学和神学,在本源上的有相似的地方。&br&神学中你不能质疑神明,科学你不能质疑公设。神学质疑神明会有真主的冲锋枪,质疑公设会被当成神经病。科学神学在这个角度上来说是一丘之貉,只不过神学解决不了技术问题,科学可以罢了。&br&&blockquote&&b&政治老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相互联系的……”&/b&&br&&b&小哈:“老师,如何排除宇宙中存在着一种不与其他任何物质发生任何联系,也无法观测发现的东西这种可能?”&/b&&br&&b&政治老师:“去把我上一句话抄五十遍。”&br&&/b&&br&&b&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数是美的,和谐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自然数表示出来……”&/b&&br&&b&希帕索斯:“老师,我验证过了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无法用自然数或者自然数的比表示!”&/b&&br&&b&毕达哥拉斯:“嗯哼?”&/b&&br&&b&希帕索斯卒。&/b&&/blockquote&&blockquote&&b&小哈:“老师,为什么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均匀的。”&/b&&br&&b&物理老师:“(和蔼)什么意思?”&/b&&br&&b&小哈:“为什么会重复实验会得到一样的结果?明明时间和空间发生了变化啊。”&/b&&br&&b&物理老师:“(和蔼)怎么可能呐?”&/b&&br&&b&小哈:“一个生活在云母里的智慧生命测出来的介电常数跟一个生活在水里的智慧生命测出来的介电常数肯定是不一样的。人类凭什么认为在地球上测出的物理规律在整个宇宙中都适用呐?”&/b&&br&&b&物理老师:“(和蔼)来,去把这六套卷子发了,周末作业,周一讲。”&/b&&/blockquote&从人类开始爬科技树开始,就相信规律是真实存在并且永恒不变的,规律一定是自洽并且富有美感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被观测被计算被预言的。&br&可是,真的如此嘛?&br&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才要追杀所有泄漏无理数秘密的人,因为他们破坏了宇宙规律的美。后来我们妥协了,否定了万物皆数体现了这种美。&br&所以爱因斯坦才要说“上帝不掷骰子”。因为量子力学破坏了规律的确定性,一个充满了概率与不确定的宇宙是不美的。&br&所以霍金才要说“谁敢跟我提起薛定谔那只该死的猫,我就去拿枪”。不知道他拿枪是解决那只猫还是解决薛定谔。&br&我理解霍金、爱因斯坦和毕达哥拉斯。在科学前沿开拓是需要宗教般的执着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心志不坚定的人爬不了科技树。&br&&img src=&/b8f1957ed70ccbec3411_b.jp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1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b8f1957ed70ccbec3411_r.jpg&&最后来张照片。高能预警!&br&&img src=&/b258ca75d8f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b258ca75d8f_r.jpg&&又一次看物理看的心理阴暗,问邻桌:咱们朝这堆人扔个手雷吧,物理书能薄一半!&br&邻桌看了我一分钟:“我不觉得托勒密《天文学大成》比《天体物理学》简单,另外你确定你不会多一门课叫《神学概论》?”&br&Orz!&br&———————————————————————————————————————————&br&除修改错别字和病句以外的最后一次更新。&br&之前一直觉得缺了什么东西,思来想去想不出来。多谢 &a data-hash=&2b3c3a141bb8fcf82abae461bb212e00& href=&///people/2b3c3a141bb8fcf82abae461bb212e0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华音& data-tip=&p$b$2b3c3a141bb8fcf82abae461bb212e00& data-hovercard=&p$b$2b3c3a141bb8fcf82abae461bb212e00&&@华音&/a&的批评,现在我知道了。&br&&img src=&/1caef5d74e09ca_b.jp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1caef5d74e09ca_r.jpg&&我想,我被点了几百个反对,大概就是因为没说这句话吧。&br&&blockquote&&b&不要试图从数学和物理学中引出自己的三观。&br&&/b&&/blockquote&科学只能解决已知的东西,并且在解决未知的时候不断修正自己。从中提炼出来的东西,用《周易》的话说,叫“数往者顺,知来者逆”。&br&曾经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时候,也有人从中提炼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出来。现在已经是过街老鼠了。&br&文科占内存,理科烧芯片,本来就不能随便引申。&br&知易行难。
考微机之前,一只哈士奇不滚去看书却跑来胡扯,所以微机真心危机了。 —————————————————————————————————————————— 三观破碎第十名:边际递减效应 边际递减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
无冕之王。&br&&br&“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br&&br&我第一次看,也觉得一般,男主很聪明。&br&看第二次,男配很仗义。&br&大学时又反复看了不下十次,震惊。&br&&br&人最怕的就是习惯。我们每个人都身处肖申克,只是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慢慢的习惯了,习惯于晚睡,习惯于晚起,习惯于贫穷,习惯于已屌丝自居,……&br&&br&曾经的我们也经常立志:从下学期开始,一定要认真学习。从明天开始,每天背单词。从下周开始每天锻炼。……&br&&br&当你把一件事坚持一年,三年,十年的时候,再回来看这部电影。&br&-----------------&br&“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br&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br&&br&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br&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无冕之王。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我第一次看,也觉得一般,男主很聪明。 看第二次,男配很仗义。 大学时又反复看了不下十次,震惊。 人最怕的就是习惯。…
&img src=&/d1bcd8e6b_b.jpg&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d1bcd8e6b_r.jpg&&&br&&br&&p&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传奇家族。&/p&&p&别的家族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选对了就一飞冲天,选错了就听天由命。诸葛家族却是聚散天涯,分别跟了三个老板,偏偏一个老板都没跟错。&/p&&br&&p&别的家族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攀升。诸葛家族却是在汉末三国各自白手起家,异军突起,甚至一度控制了整个蜀国(诸葛亮)、整个吴国(诸葛恪)以及魏国局部(诸葛诞)。&/p&&br&&p&别的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风光时如烈火烹油,衰落时便树倒猢狲散。诸葛家族却是东边不亮西边亮,一个诸葛倒下了,另一个诸葛站起来。&/p&&p&本期为您讲述对汉末三国影响最为广泛的家族——诸葛!&/p&&br&&p&&b&诸葛家族的渊源&/b&&/p&&br&&p&秦朝末年,主公无能,内奸当道。陈胜率先跳反,其麾下有一首席名将&b&葛婴&/b&,有勇有谋,用兵如神。陈胜未称王时,葛婴遇见楚国后裔襄疆,为求得正统,便拥襄疆为楚王。但随后便传来陈胜称王的消息,葛婴感到一臣不能事二主,杀掉襄疆,并随即返回陈县拜见陈胜报告这件事情,端的是光明磊落。陈胜却因此怀恨在心,过后找了一个借口将葛婴杀害。&/p&&p&西汉文帝时,文帝为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赐封葛婴孙子为诸县侯,并世居于诸县。葛氏感念文帝的恩情,将“葛”姓与地名合并改称“诸葛”。&b&诸葛这个姓氏自问世那天起便饱含着对汉室满满的忠诚和感激。&/b&&/p&&br&&p&经过了一个世纪,在世风日下的汉元帝时期,诸葛家族出了一位大人物——&b&诸葛丰,&/b&这是一位卓越的凤凰男,因为德才兼备而出人头地,一度做到司隶校尉(相当于国家安全局局长兼首都卫戍区司令,权力超过明代东厂、锦衣卫),然后迅速因为凤凰男普遍存在的不够圆滑的特点,得罪了权贵阶层被降职为城门校尉,失去了监察权的诸葛丰仍然死性不改,继续直言敢谏,终于触怒皇帝,被罢官之后老死于家中。&/p&&br&&p&别人家出了一个大官往往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渐渐演变成世家大族,比如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不过是一个在狱中自杀的常败将军,却因为做人圆滑交友广泛,子孙照样发达,终于发展成鼎鼎大名的河内司马氏。诸葛家族却因为诸葛丰的关系从两汉官场消失二百年。诸葛丰这老爷子得罪了多少人,得罪到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也许诸葛丰的子孙们吸取了他的教训,不再那么刚直,但也都继承了他宁折不弯的死心眼儿。&/p&&br&&p&和平年代默默无闻,时代不行了就立马就爬起来似乎是诸葛家族的宿命。在兵连祸结、瘟疫横行、伸手不见五指的东汉末年,一个叫做&b&诸葛珪&/b&的年轻人当上了泰山郡郡丞(相当于副市长),他的弟弟&b&诸葛玄&/b&当上了荆州牧刘表的属官(主要负责向朝廷汇报工作),在官本位的时代蛰伏了两个世纪的诸葛家族,终于看到了一点崛起的苗头。可好景不长,正准备去洛阳出差的诸葛玄得到了兄长病故的噩耗,立刻请了长假,马不停蹄地前往徐州照料三个侄子(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和两个侄女(不是我不尊重女性,实在是史书上没有留下她们的名字),刚到徐州就赶上曹操前来攻城。诸葛玄赶忙带着五个孩子逃往扬州投奔和他关系不错的袁术,在兵荒马乱中,与诸葛瑾走散。&/p&&br&&p&要说这诸葛玄可真不是一般人,不仅能带着一群孩子逃跑还能让眼高于顶狂妄自大把出身看的比什么都重的袁术对他青眼有加,立马任命他为豫章太守(相当于市长)。诸葛玄兴冲冲地跑去上任,心想着诸葛家族马上要在这乱世当中有一块自己的地盘儿了!可诸葛玄这个太守只是袁术封的,随他去上任的也只有家属,朝廷任命的太守借了点兵马分分钟就把诸葛玄赶跑了。诸葛玄只好又跑回荆州投靠他的老领导刘表。舟车劳顿加上大喜大悲使诸葛玄生了重病,按说是命不久矣了,但上天似乎一定要诸葛玄完成他的使命,偏巧他的私人医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神医,《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要是换一个大夫,他的身体能不能支撑到孩子们长大就很难说了。&/p&&br&&p&在诸葛玄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他的主要成就是把两个侄女嫁入了荆州豪族蒯氏(刘表的铁杆心腹蒯良、蒯越的家族)和庞氏(庞统的家族),使诸葛家族进入了荆州的上流社会。在那个特别注重门当户对的时代,只是小康之家的诸葛玄竟然能做到这一步,只能说诸葛玄是一个有着超强人格魅力、使人无法拒绝的奇男子了,他的这种特质对从小跟着他长大的诸葛亮的影响想必是不容小觑的。&/p&&br&&p&&b&诸葛亮&/b&&/p&&br&&p&《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碾压东吴文臣、草船借箭抖机灵、借东风呼风唤雨、借关羽之手在华容道捉放曹、三气周瑜把周瑜挤兑得一命呜呼、七擒孟获一劳永逸、空城计震退司马懿,火烧上方谷惜败于天——以上事迹纯属虚构。那么诸葛亮的真实事迹有哪些?他为什么能够流芳千古?罗贯中为什么如此偏爱诸葛亮?&/p&&br&&p&&b&三顾茅庐&/b&&/p&&br&&p&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诸葛均兄弟在卧龙岗隐居。虽然诸葛亮后来总忆苦思甜说自己年轻时躬耕于南阳,可从他整天不是走亲访友侃大山、就是看书睡大觉顺便搞搞发明创造的生活状态来看,他不可能是一个农民,而是一个有钱有闲的小地主。&/p&&br&&p&身高一米八五,仪表堂堂、风流俊雅、有很多阔亲戚又志存高远、才华横溢的高富帅诸葛亮轻易得到了荆州最高军政长官刘表的连襟,名士黄承彦的垂青,把头发黄、皮肤黑但智商很高的女儿嫁给了他。从此诸葛家族与荆州五大家族刘、蔡、黄、蒯、庞、都成了亲戚。诸葛亮虽然只是一个无职无权的小地主,却可以自由出入于荆州的顶层社会、地位超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诸葛亮的婚姻是一次政治联姻,但他主要靠的还是他的人格魅力,证据是他的弟弟诸葛均从出身上看和他完全一样,却没能讨到豪门大族出身的老婆。&/p&&br&&p&小时候读三国读到三顾茅庐,不禁替诸葛亮担心,要是刘备不来他可咋办?后来知道了诸葛亮的人际关系网才明白,只要诸葛亮愿意,就能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狱血魔神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