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关网史概要[1862-2004],...

天逸书屋烟台海关史概要【】
开&&&&&&本:16开页&&&&&&数:337页字&&&&&&数:I&&S&&B&&N:售&&&&&&价:60.00元 品&&&&&&相:运&&&&&&费:卖家未设置运费,请确认配送方式与运费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件)
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暂无详细描述。
店主推荐150.00元70.00元850.00元2900.00元890.00元10.00元5.00元28.00元8.00元8.00元5.00元15.00元15.00元10.00元1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成功加入购物车来自:恐龙书社您可以第11版:悦生活
烟台近现代历史和革命史的突出特征和特色
&&&&□徐明  编者按  烟台,作为胶东革命老区的中心城市、胶东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龙头城市,一直以来倍受世人瞩目。百余年来从“被迫开埠、辛亥举义”到“星火燎原、抗日怒潮、胜利解放”直到“走向辉煌”,历经苦难,百折不挠,奋勇当先,始终走在前列!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和革命史的缩影,它全景式、史诗般地呈现了“民族从屈辱到复兴、革命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与愿景。  在烟台山上的胶东革命史陈列馆入口处,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红底金字的展版,上写“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这,就是胶东革命精神,也是胶东革命和胶东人的特质。省有关专家曾把胶东的革命概括为“四先”:先驱、先行、先锋、先进。这,就是胶东革命和胶东人在革命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本质特征。那么,烟台作为胶东革命老区的中心城市,其特点特色是什么呢?  (一)烟台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城市,它最具代表性地见证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史,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对那段历史,因篇幅所限,这里只讲个大体脉络和重要历史节点。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人挑起,1842年战争结束,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有了“五口通商”。五个口岸都在江南: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共同北上攻打天津北京。1858年和1860年先后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这时就开始与烟台有联系了。一个是:当初法国军队是先在烟台登陆集结休整,然后乘船北上,与从旅顺出发的英军会合,攻了天津打进北京,逼迫清政府签下条约。当初法军司令部就设在烟台山的龙王庙;1860年洗劫烧毁圆明园的那帮法国强盗,就是从烟台山下出发的。再是,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是在“五口通商”的基础上,又逼迫清政府开了10个口岸,其中北方有3个:天津、牛庄、登州。牛庄就是今天的营口,登州就是蓬莱。当时英国首任驻登州领事马礼逊发现烟台芝罘湾港阔水深、地理位置优越,遂强行把领事馆建到了烟台山上。1861年烟台正式开埠,登莱青道署衙门1862年也随之迁到了烟台。从这时开始,烟台作为山东乃至北方最早开埠的城市,它的命运就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从本质到特征都交融在了一起,极具代表性地一步步走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在山东在江北,它是带有标志性的。而这些才仅仅是开始,真正发生在这里又轰动中外、震惊世人、影响到整个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件还在后面。这就是,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在烟台的签订和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生效。这两个条约在烟台的签订换约,是与国运紧密相连的。这要从为什么有《烟台条约》说起。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们纷纷觊觎中国,不断寻衅滋事,制造事端,以期挑起战争,扩大侵略。当时英国占据着印度,就企图从印度和缅甸等地进入中国西藏和西南。终于1875年发生了“云南事件”又称“滇案”:是年2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开枪打死中国居民。当地民众奋起抵抗,打死马嘉理,把侵略军赶出了云南。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反咬一口把事件说成是清廷幕后策划指使。同时提出超出事件范围之外的无理要求,要求清政府减免税厘、增开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开放云南边界贸易、允其进入西藏等等,否则就要撤使、绝交、用兵。为此,清廷与英使交涉谈判持续了一年多。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进行了艰难的谈判。谈判从北京谈到上海,又从北京谈到天津,最后从天津谈到了烟台。清廷软弱无能,惧怕英法等列强再犯京津、惧怕英俄联合侵占新疆与西藏,命李鸿章“妥办”。最后,李鸿章与威妥玛于日,在烟台山下英国人把持的东海关税务司,签下了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北海、温州、芜湖、宜昌,就是在这个条约确定下被迫开埠的。中英《烟台条约》是继1860年《北京条约》之后最屈辱的条约,它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它不仅给英国人自己争利益,还给狼狈为奸的同伙法国美国俄国等列强争。它不仅在经济上掠夺,还在外交司法上强行压迫干预。如逼迫大清派公使前往英国道歉;确定了臭名昭著的“观审制度”和“被告原则”,强行干预中国的司法审判制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其中所谓“被告原则”,即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凡被告是外国人的,须交由被告所在国官员进行处理。这些条款的确定与实施,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国人耻辱噩梦的开端,也是清政府丧权辱国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有过上千个中外条约,其中最为丧权辱国的前10个中,就有中英《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华民族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李鸿章深切地感到弱国无外交,必须增强国力军力,“中体西用”,抓洋务强国防,“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利炮坚船”。所以从1876 年后他又来了5次烟台,当年就开始在烟台相继建立著名的通伸冈西炮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金沟寨东炮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炮台时,专门请了德国军事专家,并投巨资购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昂贵的克虏伯大炮。他深刻认识到烟台的重要地位,1886年专门举荐委派其得力干将盛宣怀到烟台任了6年登莱青兵备道道台。从1876年到1888年用了12年,在胶东威海建立了清王朝乃至亚洲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为建北洋水师他还派员到英国学习培训、到德国和英国购置世界最先进的铁甲舰。但即使如此,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并没有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出现转机。仅仅过了6年,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于战后的日,代表清廷在日本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相尹滕博文当即逼迫清政府:20天后必须到中国烟台换约生效。这一次,因李鸿章在马关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卧床不起,清政府是派伍廷芳来到烟台。1895年的5月8日,中日《马关条约》在烟台山下换约生效。  大家可能要问,这些条约怎么会都在烟台呢?而且中英《烟台条约》是英国公使威妥玛提出要到烟台签、中日《马关条约》是日相伊藤博文提出要到烟台换。为什么?一、烟台是海港城市,外国列强在港口和近海有军舰甚至军队相要胁。而在清廷京城或内地城市,他们则有所顾忌。二、烟台有他们的领事馆,英国人把持的东海关税务司和稽查武装及众多洋行教堂等可作接应;近在咫尺的威海则已落入日军之手。他们有恃无恐。三、烟台是清廷重要官府所在地,即登莱青道署坐落于此。在这里签约、换约,符合当时所谓“国际法例”。《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3千万两白银(日本当时的年度财政收入才是8000万日元);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这一次清政府割让领土之多、丧失主权之重、赔偿款额之巨,开创了中英《南京条约》以来丧权辱国之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空前的丧权辱国条约。现在看,日本的崛起,直接得益于甲午战争。现代日本的起点,其实就是《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生效。这个条约的生效,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最为严重的是,它招来帝国主义列强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它不仅资强了日本的国力和发展,使日本“脱亚入欧”走进“列强”,而且也为5年后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埋下了祸根。实际上就是起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引领作用。还是以烟台为例,《马关条约》换约生效后,各国列强蜂拥而至,单是烟台山周边,不但“八国列强”来建了领事馆,连挪威丹麦芬兰这些北欧小国也来了,先后共有16个国家在这里建了领事馆。直到今天,在亚洲各国,没有几个城市有这么多的外国领事馆。这个领事馆近代建筑群今天还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然成为历史见证的实物载体。  由上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依然还在的百年建筑不难看出,烟台最具代表性地见证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史,是典型的中国近代史缩影。  (二)烟台和胶东是近现代中国革命发祥地之一,在这里最为集中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反帝反封建到推翻“三座大山”的各种革命组织和斗争形式;最具代表性、全景式地见证并呈现了“民族从屈辱到复兴、革命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和愿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各界民众奋起抗议抵制外国列强在烟台设立租界开始,到抗议巴黎和会将青岛划归日本引发“五?四”运动,各种组织、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和斗争在这里连绵不断,这实际就是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就是通常说的现代革命。发生的这一切,在全国其它城市和地区是罕见的。  一是烟台民众抗议外国列强设租界。烟台虽然开埠早,但有一个历史事实让国人对当时的烟台刮目相看。这就是烟台这个中国沿海开埠重镇、东海关税务司所在城市,竟然没有一处外国租界。这其实是烟台民众抵抗的结果。1861年烟台被迫开埠,先后有16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馆。外国列强对中国当时可谓是军事上侵略、政治上压迫、经济上掠夺、文化上渗透。西方列强们并不满足在烟台已拥有的特权,十九世纪末多次要在烟台建工部局设立租界,以便享有更多的外事豁免权和特权。但均遭到了烟台各界民众的坚决抗议反对,连道署也不得不予以抵制。最后清廷北洋大臣迫于地方抗议抵制压力,以及考虑烟台对清廷的战略地位,亦致函明确“不予准允”。列强的图谋终未得逞,最后竟连一条租街也没有设成。现在能看到的那个时期外国人印发的明信片,印有“芝罘租街”,其实是他们自己的称谓叫法罢了。  二是1910年爆发的莱阳农民抗捐抗税起义。这次起义的背景原因及性质还是与胶东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有关。概要地说,当时国家在外国列强欺凌下积弱积贫,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的巨额“庚子”赔款,迫使国库空虚的清廷把灾难推向了民众;各级官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胶东大地民不聊生,难以为继。前一年这一带闹灾荒,粮食欠收,到了冬天直到开春,几乎家家揭不开锅,老百姓要饭都没了去处,真是“路有冻死骨,饿殍遍山野”。当年开春后又招灾,麦收无望。而此时官府不但不放粮赈灾,贪官污吏们还巧立名目,变本加利苛捐杂税,百般勒索百姓。甚至丧尽天良,勾结奸商,囤积居奇,抬高粮价,致使民众走投无路。就是在这样的当口,曲诗文揭竿而起,率众起义暴动。他起义造反、攻打莱阳城的口号就是:夺回积谷、开仓放粮!起义迎和民心、顺应民意。当时,曲诗文振臂一呼,万民响应!起义农民如同干柴遇烈火,熊熊燃烧、势不可挡!曲诗文领导的这次起义暴动,纯粹是官逼民反。莱阳、海阳一带先后有数万人参加,活动范围方圆百余里,后扩大影响到十多万人,满清倒台后仍未平息。这次抗捐抗税暴动也是当时全国反清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胶东的统治,轰动全国、影响巨大。它震动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成为胶东辛亥革命的先声,被称为压倒满清王朝的“最后几根稻草”之一。暴动引发助长了社会的反清斗争情绪,激励了莱阳、海阳、招远、栖霞一带民众的革命热情。如十几年后,莱阳出现了胶东第一个农村共产党支部、胶东第一个县委和县委书记李伯颜、胶东第一个中心县委等。清政府在镇压暴动后,因为没有抓到曲诗文和几个起义骨干,恼怒之下,进行了“追责”:撤了前后两任镇压起义不力的莱阳县令和一任海阳县令、查办了囤积居奇“惹祸”的奸商、处理了从山东巡抚孙宝琦到登莱青道道台等官吏30余人。曲诗文后来是1914年满清倒台后从栖霞回到莱阳,正准备再次组织暴动时,不幸被官府抓获。他与两个儿子在烟台英勇就义。死难时大义凛然,极其惨烈。莱阳抗捐抗税这个大事件一直在胶东传诵不止,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被写进了中国历史教科书。  三是1911年烟台辛亥革命在山东首义。早在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初,黄县的徐镜心就在日本被孙中山看中。1906年徐镜心秘密回到烟台,传播进步思想,进行革命活动,是同盟会山东主盟人,并主盟设在烟台辖北方8省的同盟会北方支部。与黄兴一起都是孙中山的得力干将,被称为“南黄北徐”。日夜,烟台“十八豪杰”带领革命党人举行了武装起义,翌日凌晨攻占登莱青道署衙门,宣告烟台独立,在山东乃至北方最早脱离了清政府。这也是1912年8月,孙中山赴北京议和时,乘船在烟台驻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徐镜心1914年在北京被袁世凯杀害。四是学生运动。1910年烟台海军学校学生参与同盟会会员组织的活动,在校内订阅、在社会散发《民呼报》等替同盟会宣传的报纸刊物。1911年9月,清政府欲撤职查办容留“乱党”同盟会会员、怂恿学生滋事的校长谢葆璋,迫其与多名同情进步学生的校方人员辞职离校。1919年烟台学生和工人一起举行抗议示威活动,抗议巴黎和会将山东和青岛划给日本。从1919年开始,烟台海军学校学生李之龙即接受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学生开展进步活动。他关注国内局势,组织学生集会,甚至组织同学、校工、士兵等上街游行,声援五四运动,抗议外国列强奴役欺凌、反对政府丧权辱国。1921年在学校发动反对海校当局非法克扣军饷活动,被开除学籍军籍。当年他去上海,后到武汉,1921年由董必武介绍加入共产党。李之龙就是后来著名的“中山舰事件”的舰长,1928年被害于广州。关于烟台海军学校,故事很多,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第一任校长,邓兆祥、林遵都是这里毕业。最重要的是,烟台海军学校是共产党在烟台和胶东的红色摇篮。1921年秋,党中央派邓中夏、王荷波来到烟台,就是李之龙介绍到海校与进步学生郭寿生联系,从海校开始了党团活动。郭寿生1921年入团,1923年由恽代英、王荷波介绍入党,成为烟台和胶东第一个共产党员。1925年他离开烟台前,一直是直接向陈独秀和党中央报告烟台情况。从这里可以看出,烟台是共产党在全国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城市之一。  五是大家熟知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党领导了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胶东革命斗争。这部分的史实就太多了。著名的有:烟台工人罢工、“一一?四”暴动、天福山起义、威海起义、雷神庙战斗、玉皇顶起义、花园头战斗、大青杨战斗、地雷战、马石山十勇士、“三最”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胶东兵工、地下医院、北海银行、送黄金去延安、大参军、大支前、大调干、大运兵、中国首个“人民海关”和“全国海关干部摇篮”等。这里要说的,主要是在当时乃至对今天都有重大影响和重要意义的三件史实,它也最能说明第二个特点。这就是“烟台解放”、“阻止美军登陆”、“杨禄奎事件”。  先说“烟台解放”。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但盘踞烟台的日寇却拒不投降,声称要向国民党正规军投降,不给共产党土八路缴枪。这实际是有原因的,八年抗战,日本人对共产党领导的胶东军民是又恼又恨又怕。自从它踏上这片土地,敢对它打响第一枪给以痛击,灭了它不可战胜神话的,就是共产党领导的“雷神庙战斗”。共产党在胶东燃起了熊熊抗日烈火,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怒潮,建立了闻名全国的民主政权最稳固、经济实力最雄厚、革命文化最活跃的“三最”革命根据地,在敌后死死拖住并打击了日寇。1942年,即使冈村宁次亲自出马,坐镇烟台指挥,对胶东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大扫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等,最终还是被共产党八路军彻底挫败粉碎。所以,对于向共产党八路军投降,日本人死不甘心,要负隅顽抗。而胶东军民则对日寇不仅有八年来的血海深仇,更有“甲午仇”和《马关条约》在烟台换约种下的屈辱恨,真可谓:深仇大恨、不共戴天。日拂晓,在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指挥下,八路军东线部队向烟台市发起攻击。8月24日烟台解放。  这一天得来不易!无论对烟台对胶东甚至对全国,意义重大。这是当时共产党八路军在全国解放的第一座重要的沿海城市。整整50年了―――从日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在烟台山下换约生效,到日八路军消灭日寇解放烟台、胜利的红旗插上烟台山。这50年,胶东人民与全国人民背负了太多屈辱;这50年,胶东革命一如中国革命经历了太多苦难。50年的屈辱在这一天得以洗刷;50年的苦难在这一天迎来胜利!为纪念在解放烟台战斗中英勇牺牲的89名烈士、为纪念烟台成为共产党八路军解放最早的沿海重镇、为纪念驱走日寇洗雪屈辱、伸张民族正义,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政府当年即开始筹备,在第二年1946年的春天,建立了一座“民族英雄垂名千古”的抗日革命烈士纪念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坐落在烟台山巅芝罘湾畔,象征着英烈的革命精神:如山之永,万古长存;如海之恒,千祀不息!纪念碑的右下方是日本领事馆、左下方是德国英国美国领事馆、山下是意大利法国俄国等诸列强的领事馆; 纪念碑居高临下,傲视着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外国领事馆,寓意并昭示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被奴役受欺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再说“阻止美军登陆”。日,烟台市从日本法西斯铁蹄下获得解放,烟台军民欢呼雀跃,庆贺来之不易的胜利与和平。然而时隔仅仅一个多月,美军为了帮助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抢占烟台抗日胜利果实,进而以此为跳板抢夺东北战略要地,打着盟军的旗号,于9月29日悍然将第七舰队的5艘军舰开到了烟台海域,舰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要在烟台登陆。这一事件牵动了当时中美两国三方的最高决策层,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延安新华社10月6日播发了《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因美海军陆战队拟在烟台登陆致美军观察组叶顿上校函》,严词拒绝美军的无理要求。烟台党政军民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遵照“不排外、不媚外、不主动开枪、但也不丧失民族立场”的指示,与美军针锋相对,展开了一场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解放区军民一方面加紧备战,应对突发事变;一方面与美军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从日到10月17日,中共胶东区委外事特派员兼烟台市代市长于谷莺、烟台党政军民统一行动委员会书记兼烟台警备区政委仲曦东、烟台警备区司令员于得水,代表我方与美方代表巴贝中将、罗思凯少将和赛特尔少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谈判。双方唇枪舌剑、斗智斗勇,进行了反复较量。烟台市民也于10月8日和10日,先后两次达7万人在市区南操场举行游行示威。最终粉碎了美军登陆图谋,美舰被迫驶离烟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外交史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正如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所说:“美国人在烟台事件上低下了头。”  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这场军事外交斗争,创造了以军事斗争为后盾,把坚定的原则性和斗争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光辉范例。应当说,当时我军面临的局势和具有的军事实力,是不足以与世界最强大的美军相对垒的,但我们“不战而屈人之兵”,没费一枪一弹利用谈判的形式取得了胜利。这足见我党我军的智慧。也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理。这次胜利在战略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是保证了胶东和山东主力部队的顺利北上―夺取东北、开辟新的解放区,建立巩固新的革命根据地。建国后,参与这一斗争活动的许多烟台军政干部被调到外交部工作。其中仲曦东曾任外交部副部长、部党组书记,宫达非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徐中夫被派驻巴西、智利等南美多国任大使。先后有四任外交部副部长如陈楚、仲曦东、李耀文、宫达非,都是那个时期的胶东籍干部。仲曦东从军队奉调去捷克斯洛伐克任大使时已授少将军衔,说自己不懂外交工作。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对他说:“不对!你搞外交比我早嘛,从烟台就开始了。”  第三个是“杨禄奎事件”。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烟台办事处的美籍职员史鲁域琪,酒后纵车轧死烟台人力车工人杨禄奎,并企图驾车逃跑,激起烟台人民的极大愤怒,强烈要求严惩凶犯,为死者伸冤。事件发生后,烟台市市长姚仲明立即派员与“联总”驻烟台办事处代表李普尔进行交涉。并于第二天举行双方谈判。谈判中,对方傲慢无礼,出言不逊。竟狂妄地说什么,我们在国统区压死一个老百姓比压死一头驴还便宜。对此,姚仲明市长当即严词驳斥,警告他说:你看清楚了,这里是解放区不是国统区。你说话要放尊重些,你在国统区的那一套在这里可不好用!姚仲明市长说:我在这里严正地告诉你们,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是要为人民作主的!经过反复较量,李普尔理亏词穷。无奈之下,他又搬出了所谓的法律规定,说什么按照法律“被告原则”,史鲁域琪要由他们美方依法处理。他说的这个“被告原则”,就是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头上的那个所谓“法规”。姚仲明市长断然回绝,义正辞严地说道:这里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人民政府,不是国民党统治的国民政府,更不是当年的清政府。你们那些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什么条约、法规,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都统统作废了!在解放区的烟台,人民政府和正义的法庭必须给平民百姓以公道!我们一定要对肇事犯罪者进行审判!在姚仲明市长有理有节强有力的震慑下,加之当日烟台市政府、市职工会致“联总”烟台办事处的抗议书已送达李普尔,他这时已是色厉内荏,没了底气。最后,李普尔只得表示同意我方提出的惩处肇事者、负责遇难者善后及其家属生活费的要求。  5月26日,为杨禄奎举行了轰动全城的公祭。公祭仪式上,姚仲明市长为杨禄奎致悼词。然后按当地风俗,李普尔夫妇为杨禄奎扶灵送葬,史鲁域琪为杨禄奎披麻戴孝送殡。这一切都有清晰的照片留存至今。6月16日,烟台市成立临时法庭,对史鲁域琪进行公开审判,根据其悔罪态度,判处有期徒刑2年。第二天“联总”代表李普尔在《烟台日报》刊登向烟台人民的“道歉声明”;史鲁域琪在《烟台日报》上刊登“悔罪书”。悔罪的同时,表示感谢解放区人民和政府对他的宽大。“杨禄奎事件”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开创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地方法庭公开审判外国罪犯的先例。此事件震惊中外、影响巨大,因而载入史册。当时亲历公祭和审判的美国合众社记者葛兰恒在报道中写道:“美国人因撞死一个中国苦力而被审判并公开道歉,这在中国许多个世纪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处理“杨禄奎事件”的胜利,对当时我们党赢得民心,解放全中国影响巨大。当时国统区的人就说:这要是发生在咱这里,不要说是个人力车夫,你就是个市长让他美国人轧死了,也甭想有这个待遇啊。建国后,姚仲明市长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和驻多国大使,后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  2014年11月,烟台市委市政府确定修复利用芝罘俱乐部作“英雄胶东―――胶东革命纪念馆”、修复利用孙中山曾下榻的克利顿饭店作“胶东英雄―――胶东百年名人馆”时,就是为了宣传上面这些史实和革命先辈们。芝罘俱乐部这座建筑是1865年英国人设计建造,它是列强们入侵奴役这座城市的产物,经历了两个不平等条约在此地签订换约。但历史也是这么公正巧合:就是在这座建筑里,我们赢得了“阻止美军登陆”和“杨禄奎事件”的胜利。所以2015年研究纪念馆展陈大纲时就确定,要重点将烟台被迫开埠、中英《烟台条约》签约、《马关条约》换约这三个屈辱含恨史实,与烟台解放、阻止美军登陆、杨禄奎事件这三个洗刷屈辱、扬眉吐气的史实,进行历史性对照展示、复原展现当年的部分房间场景,真实地呈现“民族从屈辱到复兴,革命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和愿景。让人们在当年的历史建筑中感受那一段段令人震撼难忘的历史。  (三)烟台既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城; 烟台既是革命老区,又是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先进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烟台,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独树一帜!  作为胶东历史文化龙头城市和胶东革命文化中心城市的烟台,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国至今,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获此殊荣的仅有93个,但其中是革命老区和解放区的却屈指可数,烟台则是其中共产党解放最早的城市、是全国最早的解放区。歌里唱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唱的就是这里。烟台是1984年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唯一的革命老区。概言之,烟台既是革命老区,又是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国革命老区中是唯一的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中则是唯一的革命老区。烟台,以其经济发达、社会事业进步的成功城市形象,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独树一帜。  建国后,烟台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再立新功,成为全国各条战线的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忘传统,积极探索,创新拼搏,再铸辉煌。获得了“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201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926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9位;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3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8位; 开放发展水平在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中居第7位; 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59个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 经济综合势力在山东省居第2位、地级市排名第1位;多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名列全省第一。烟台在全国革命老区中,是唯一连续四届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唯一连续六连冠的全国平安城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模范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居奖”,几乎每年都举办全国和国际大型经济贸易和文化艺术博览会。曾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这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独领风骚。  烟台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历程,最具代表性地雄辩证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不但能够砸碎一个旧世界,我们也能够建设一个新世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台海关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