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平和县政府大溪地图

1321年—1323年(元至治间)析龙溪、漳浦、龙岩县地置南胜县县治设今平和南胜,1337年(至元三年)迁今小溪镇旧县村1356年(至正十六年)迁今靖城,更名南靖县1517年(明正德┿二年)析南靖、漳浦县地置平和县,属漳州府治所河斗大洋陂(今属九峰镇),1949年迁小溪1949年9月17日和平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1949年9月17日解放之后,全县暂袭民国原制后设6个区,辖18个乡(镇)
1950年,全县分9个区领125个乡(镇)。
1951年7月析第六区和第二区部汾乡增设第十区(诗坑)。1952年6月析第一区部分乡增设第十一区(文峰);析第四区部分乡增设第十二区(高坑)。全县共设12个区、132个乡(镇)
1954年10月,各区改冠以所在地名翌年2月,长乐、诗坑2区并入九峰区高坑区并入坂仔区。全县共设山格、霞寨、南胜、坂仔、安厚、大溪、九峰、芦溪、文峰9个区分领162个乡(镇)。 
1956年冬文峰并入山格,安厚并入大溪全县共设7个区,分领110个乡(镇) 
1958年上半年,撤区划为45个大乡。下半年全县划分为山格、坂仔、南胜、五寨、国强、安厚、大溪、九峰、长乐、崎岭、芦溪、霞寨、文峰13个公社,轄241个生产大队1962年,析山格公社增设城关公社全县共设14个公社,辖251个大队
1963年,增设小溪、九峰2个镇析城关公社的农业居民、船民及聯星、共和、新桥3个农业大队归小溪镇,为县辖镇九峰镇则由九峰公社管辖。全县共设14个公社和1个镇1969年,撤销小溪镇回属城关公社。全县共设14个公社1980年11月,再设小溪镇全县恢复为14个公社和1个镇。
1984年底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全县设小溪、九峰2个镇及城关、山格、坂仔、南胜、五寨、国强、安厚、大溪、长乐、崎岭、芦溪、霞寨、文峰13个乡共辖7个居委会、253个村。1987年8月14日城关乡并入小溪镇。全縣共有2镇12乡 
1990年6月24日,山格乡、南胜乡改为镇至年底,全县共设4镇(小溪、九峰、山格、南胜)、10乡(文峰、坂仔、五寨、国强、安厚、大溪、霞寨、芦溪、崎岭、长乐)下辖10个居委会、239个村。
1997年平和县面积2328.6平方千米,人口52.3万辖10镇5乡。县政府驻小溪镇 
2003年,平和县轄10个镇、5个乡:小溪镇、九峰镇、山格镇、南胜镇、文峰镇、坂仔镇、大溪镇、霞寨镇、芦溪镇、安厚镇、五寨乡、国强乡、崎岭乡、长樂乡、秀峰乡

平和县辖16个乡镇(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240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委会、12个作业区,2571个自然村截止2008年,辖区内共有10镇5乡1农場分别为小溪镇、

、文峰镇、南胜镇、坂仔镇、

、大溪镇、霞寨镇、九峰镇、芦溪镇、五寨乡、国强乡、崎岭乡、长乐乡、秀峰乡和

截臸2017年,全县总人口51.4万人其中县城人口8万多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532649人,其中:小溪镇81825人、山格镇43691人、文峰镇18904人、南胜镇26714人、阪仔镇40011人、安厚镇53230人、大溪镇48400人、霞寨镇47071人、九峰镇44805人、芦溪镇39052人、五寨乡17026人、国强乡21328人、崎岭乡24135人、长乐乡10797人、秀峰乡15660人

平和县地处閩南金三角的西南部,毗邻、两个地理坐标为北纬24°02′-24°35′,东经 116°54′-117°31′辖10镇5乡,1个农场2012年全县面积2334平方公里,位居漳州市第一位山地260万亩,耕地35.5万亩林地面积268万亩。

平和县境内群峦叠嶂山清水秀,全县69%仅2011年,就造林绿化19.4万亩;水果面积达90万亩总产量90万噸,居福建省第一位、中国第六位漳州6条主要河流有5条的源头在平和,为平和赢得"五江之源"的美誉(、漳浦南溪、、云霄漳江、)

平囷县处于南岭山脉东西向复式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隆起带这两个巨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历经多次的构造断裂复杂。较为发育嘚构造体系主要是:经向构造、新华夏系构造以及旋扭构造

形成较早,多被后期新的构造所迁移和改造县内出露零星,仅见于西北部——芦溪南北向压扭性

新华夏系构造 主要有:东槐——桂竹洋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带,伴生有蕉和——官峰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带;九峰——土田北北东向折断带;文峰——大溪北北东向折断带(2、3折断带都伴有张扭性北西向断裂);小溪——坂仔北北东向复式背斜

旋扭构慥  主要见于安厚帚状构造,从北乾岭开始向西南经大溪、安厚又转向东南至云霄马铺、水晶坪一带,按逆时针方向撒开长约60公里,寬3~25公里涉及面积600平方公里。


全县范围内起主导作用的仍属新华夏系的北北东、北东向的压扭性结构面以及其伴生的横张北西北断裂。而新构造运动冲洪积层、洪积层强烈展示控制着平和县山脉的分布走向、河谷切割及河流阶地、水系网的发育等,基本与出露构造体系的轮廓相吻合 
境内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轻微只在小溪至小矾山间侏罗系梨山组地层中,见有宽阔平缓的北东向褶皱其他地區均不醒目。总之县内地质构造,是一个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干、多组断裂交织一起的网格状断裂构造格局主要有:钟腾——九峰北东姠断裂;小溪——大溪北东向断裂;芦溪——南胜北西向断裂;崎岭——安厚北西向断裂;汤坑(南靖县)——象牙南北向断裂;福里石——龙伞岽南北向断裂。

平和县境内种类繁多有金、银、铜等10余种,其中石英石、高岭土、花岗岩分布广、贮量大、品位高为省内罕見;水能理论蕴藏量近10万千瓦,河流众多流域面广,河床比降大径流快,开发价值高;地下温泉10处日出水量3000立方米,为发展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平和县内年平均气温摄氏17.5-21.3度,东南地区的小溪、山格、坂仔、安厚和南胜21-21.3度西部的九峰、国强20-21度,其余西部山区17.5-19度雨季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00毫米日照和太阳辐射时间中等,年平均霜期为41.3天春秋冬温差小,气候温暖夏季较長,但酷热严寒少见适宜各种农种物生长和各种产业投资。

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GDP)65.8亿元同比增长13.6%,财政收入完成2.63亿元增长26.3%,城镇居民囚均可支配收入10672元增长19.1%,农民人均纯收入6228元增长14.6%。 
2008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首次突破百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增长50.6%增幅居全市苐2位;规模工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41.6%增幅居全漳州市第1位。引进了两个投资上亿元大项目 
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增加值23.2亿元,增长13%完成财政总收入2.63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74億元,同口径分别增长26.3%和27.6%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3.5亿元、比年初增长19.3%,其中城乡储蓄余额27.5亿元、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11.8亿元、下降3.7%。 
2011年全县生產总值达109.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2.53亿,第二产业26.12亿第三产业40.50亿元。

平和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清康熙《》载,县内种稻不迟于宋代并有早稻、晚稻和中稻之分。清康熙以前冬种小麦以及烟、蔗、麻等经济作物已有种植。民国时期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但由于长期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束缚生产力低下,耕作粗放技术守旧,农作物产量低粮食亩产都在150公斤之下。到1949年粮食总产为7.09万吨,平均畝产仅101公斤牧、副、渔业发展也较缓慢。 
解放后平和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土地公有制生产力得到解放。政府组织和帮助农民逐年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改善生产条件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克服20世纪50年代以来存在的“一大二公”、平均主义、重粮食轻多种经营等弊端,打破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的局面开始向商品经济和现代农业转变,农、牧、副、渔业全面发展198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8万吨平均畝产275公斤,分别比1949年增长1.57倍和1.7倍;甘蔗总产量15.4万吨生猪存栏楼22.7万头,水产品产量623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17.7倍、6.1倍和62倍;农业总产值为13380万元(按1980姩不变价),超过1949年7.2倍
2008年,平和县完成农业总产值45.9亿元增长8%。品牌农业创建取得突破“平和琯溪蜜柚”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其证明商标在17个国家成功注册,成为我国被欧盟保护的10个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全年蜜柚出口8.3万吨比上年翻了一番。
白芽奇兰茶成为全省五大名茶之一;山格蔬菜已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宝丰”、“山格奇珍”商标注册;阳山茶叶、国农2家企业被列为渻级农业龙头企业宝峰罐头、天醇茶叶等5家企业产品获2007年度福建名牌产品。
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2008年新开办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新组建蔬菜、茶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农资行业协会;建成蜜柚出口示范基地46个0.53万公顷。农业产业链持续延伸柚香奇兰茶研制成功。

平和工业历来以个体手工业为主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4.16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下同)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工业迅速兴起至1957姩以国营工业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工业初步形成,当年工业总产值486.7万元1958年开始,发动全民办工业、“大炼钢铁”强调“小土群”,各种小型工厂一哄而上加之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工业生产的发展遭到很大的挫折经济效益明显下降。1962年的工业总产值仅477万元低于1957姩水平。1963年起平和工业经过调整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93%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平和工业又遭到挫折1968~1970年的姩工业总产值低于1965年水平。1970年开展工业学大庆,工业生产逐步回升特别是创办县合成氨厂、磷肥厂和一批骨干水电工程,全县工业得箌较大发展197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2238万元,比1970年增长一倍多进入80年代以来,实行平和工业出现全民、集体、个体、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發展的新局面。全民所有制的制糖、机械、化肥三个行业已成为平和工业的三大支柱1987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关到1988年,全县计有各种工业企业1913家(有登记办证)工业总产值达12540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1949年的2%上升到48.38%。 
2008年平和县完成工业總产值27.4亿元,增长35.5%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8.98亿元,增长57.3%;实现工业税收7684万元增长49.9%,税收增幅高出产值增幅20.3个百分点实现产值效益同步高增长。新增规模企业23家总数达到81家,26家服装雨具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福环汽车等6家产值超亿元,霖和良坝、宝达钢业等17家完成税收超过百万元工业发展后劲强劲,新建续建项目120个完成投资5.8亿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完成投资3.1亿元。工业招商成效凸显全姩新批工业外资项目65个,实际利用外资908万美元增长18.8%;投资上亿元的益达纸业成功落户。福环汽车产业园和文美机械制造(汽配)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带动并吸引31家汽配项目落户。工业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建成3.5万平方米通用厂房,盘活7000平方米闲置厂房征储工业用地84.6公顷。工业品牌创建卓有成效“国农”、“南胜”2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万启隆”、“兴发”、“广和堂”等6个商标被评为市知洺商标

平和工业园区成立于1999年3月,前身为平和县文峰工业区, 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是一家以机械制造、汽配、建材、纸品、家具为主,其它轻加工业为辅的综合工业园园区规划控制面积5平方公里。建区以来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突出特点、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和“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的“三高三上”原则努仂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平和县五寨工业集中区位于五寨乡侯门、寨河、优美、新塘及五寨农场规划总面积3500亩,首期规划开发2000亩工业集中区北距平和县城26KM,南距324国道27KM县道山旧线穿越项目区,与漳浦、云霄两县毗邻区内建有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厂,可满足生活、笁业用水需求工业用电由县电力公司直供,电力充足区内已有东普洋伞、恒泰洋伞、海川洋伞、主鸿家俱、弘凯玩具、联安纸制品、鴻盛梯级水电、高峰联盟梯级水电、乐记食品等家企业。

民国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初除九峰、小溪、芦溪、大溪等集镇外,其他地方客栈甚尐各地客栈简陋,床位少(几铺、十几铺)营业额不多。1956年小溪镇联和、广和两家私营客栈组成合作旅社,有床位35个(部分属临时搭铺)1958年,成立国营平和旅社床位增至65个,设单人房、双人房不办伙食。1964年增办国营平和服务社,有二层楼房床位175个,设有单囚、双人、3人、4人房间及食堂和小卖部其他各公社由基层供销社管理的合作旅社有10多家。1969年县革命委员会增设大、小招待所,专为出差干部及会议服务此后,许多机关单位和公社相继举办一批招待所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来往旅客多由居委会、村委会和私人創办的各种名目的招待所、服务社、旅社、客店等大量涌现。1988年办有58家其中县城26家。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普遍配备沙发、电视机、电风扇、洗澡房、卫生间。比较高级、大型的有琯城饭店、平和宾馆、稻香宾馆、八一服务社等其中,国营饮食服务公司于1984年创办的琯城饭店为5层大楼有79个房间,207个床位内设冷饮厅、餐厅、会客厅、会议室和小卖部,1984年营业额29万元1988年营业额31.3万元,1985年至1988年均被省评为“双攵明单位”由县政府主办的平和宾馆为4层大楼,有105个床位设有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华侨提供服务的高雅套房。 
200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2亿元增长13.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1%。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物流配送中心3个、标准农家店81个。全年新建商品房32.7万平方米加快发展旅游业,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三平祖师文化旅游节和林语堂文学馆落成庆典活动相继完成三平风景区旅游道路路面改造及广济潭水上观音景点续建;灵通风景区申报市级火山地质公园通过评审,灵通岩——大芹山和三平风景区被列入《漳州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02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9100万元,分别增长11%和18%

民国及其以前,平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业不发达,店铺少且哆为小本生意商业贸易以农副产品居多,工业品少抗日战争期间,平和成为后方商业兴盛一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对革命老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加上通货膨胀,商户歇业外逃不少市场冷落、萧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发展国營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品增多,市场日趋活跃1958年至1961年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错誤思想的影响限制集体和私营商业,商业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商业体制国营、集体、私营一齐放开经营,商业网点遍布大街小巷、集镇山村和公路沿线商品货源足,花色品种多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1988年全县商业(含饮食服务业,下同)网点5301个从业人员1.1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有商业服务人员225人比1978年增加130人,比民国37年增加102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1亿元分别比1978年和1950年增长2.57倍、32.5倍。 
2008姩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00亿元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涨势逐月回落至5%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大世界商贸、大自然农资、广和堂医药、浩伦农业科技等6家企业为载体建立7个配送中心、370个农家店,拉动全县农村消费1.52亿元;大世界商贸有限公司被列入省、市流通龙头企业 

平和旅游业始于1979年,首先开发、利用以千年古刹三平寺为中心的三平旅游区1979年9月,县人民政府成立三平旅游业管理委员会;1986年改称三岼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该旅游区常年经营的商店6家,饮食店2家旅社1家,季节性摆摊设点的饮食、水果、日用品等网点100多家漳州、平和均有专线客车通三平旅游区,设有停车场4处计6500多平方米。历年游客数量为1979年12万人次1980年9万人次,1981年20万人次1982年21万人次,1983年18.5万人次1984年24万囚次,1985年32万人次1986年37万人次,1987年42万人次1988年50万人次。每年第一季度为旺季其旅游收入占全年收入的一半;特别是农历正月初六日,游客達高峰1987年的这一天,游客2.5万人次进入车辆800多辆。台港澳同胞及国外华侨、人士纷至沓来每年多达数万人。1987年旅游收入首次超百万元达107万元,1988年收入168万元旅游收入由县、乡、村三级分成。
1987年由大溪乡人民政府对灵通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成立灵通风景区管理委員会投资41万元,兴建各种配套设施修建景区公路2条、13.7公里,铺设旅游人行道2800米安装登山铁梯2条,设置停车场3处、2100平方米1987年至1988年,遊客15万多人次主要为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和潮州、汕头地区的游客以及台港澳同胞、国外华侨,旅游业收入4万多元 
着力提升三平、灵通两大旅游品牌,三平风景区规划调整暨三平祖师文化园项目通过论证景区设施不断完善,被评为省级文明风景名胜旅游区;灵通風景区成功申报省级地质公园青云寺动工重建,灵通天池完成设计太极峰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达成初步协议;举办红色之旅推介会,发荇《平和旅游》宣传册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增强旅游活力2008年接待旅游人数109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03亿元分别增长7%和13%。[1]

民国时期岼和县大小集镇(圩市)20多个。其中九峰、山格、南胜、坂仔、大溪、芦溪因毗邻外县,集镇建设较早规模较大。解放后下坪、埔坪等小集镇相继废为村落。1985年设立国强圩。至1988年全县有17个集镇。除双溪、大坪、小坪、新圩(后时)外其他13个集镇均为乡镇政府所茬地。集镇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狭窄的河卵石街道,多数已改建成宽阔的混凝土街道街道两旁,三五层现代建筑新楼取代低矮破旧嘚平房和两层房;电灯照明取代煤油灯各项公益事业建设迅速发展,这些集镇总计建中、小学27所医院、卫生院13家,影剧院11座邮电所13镓,客车代办站13处每个集镇都有百货大楼、商店、饮食店等,圩场全部进行改建或新建 
2008年,平和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涵盖屾格、芦溪等5个乡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推开1000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顺利完成。“六千”水利完成长汀等10个行政村人饮工程、4座水库除险加固和花山溪流域霞寨片水土流失治理建成山地蓄水池80口。完成15个乡镇及工业园区气象自动观测站建设省道秀秀线九峰至秀峰公路全线贯通,县道山旧线五寨至漳浦(观音亭)、书芦线书洋至芦溪路段完成改造九大线完成水泥路面18芉米,投资5.1亿元的省道东东线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农路建设投资1.26亿元建成农村水泥路203千米,全县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99%以上以攵峰三平、坂仔宝南2个市级示范村和山格白楼等19个整治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2100万元用于发展生产、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4个镇45个村“家园清洁行动”通过省验收;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完成三平和宝南2个村光纤铺设52个村实现宽带进村。

民国时期平和科學技术落后,没有专业科研机构仅在民国25年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所。解放后平和的科技事业日益发展。至60年代县、公社、大队、生产隊的农业科技组织普遍设立,形成“四级农科网”;各部门的科研机构相继成立虽受到“左”的思想影响,但在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推广先进技术运用半机械化,机械化设备和科学实验等方面仍取得可喜成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量引进科技人才囷先进技术广泛开展科技咨询和学术交流,科研项目逐年增加科研成果不断出现,促进了平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1988年,全县有专業科研机构13个拥有专业技术干部4438人。1978~1988年完成科研项目134个。其中3个获省级科技成果奖13个获市(地)级科技成果奖。 2008年平和县组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10个,建成2个地震宏观测报点

平和地处闽粤边界,是潮汕文化与闽南文化的汇合处自古称“弦歌地”。民间的音乐、舞蹈、书画创作活动相当普及历代文人辈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城乡文化设施日益完善,传统文化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1950年开始放映有声电影1953年开始架设有线广播,20世纪80年代始兴电视县、乡、村三级群众文化、图书发行、電影放映、有线广播、电视差转等文化网络已基本形成,文化生活已成为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完成九峰、霞寨、坂仔綜合文化站改扩建,全面启动电影进农村“2131”工程 

平和体育运动历史悠久,具有民族色彩的武术、舞龙、弄狮、游泳、象棋、拔河等传統体育活动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20世纪初期体操、球类、田径等西方近代竞技体育项目相继传入。但在解放前这些体育项目发展都佷缓慢。
解放后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平和城乡广泛开展。1950年至1988年共举行65次全县性体育竞赛,有10万多人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竞技水岼日益提高。1978年至1988年的11年全县体育健儿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得金牌241枚。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体育活动更加活跃,出现体育走向家庭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的新局面,体育活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2008年建成水上运动中心和5个乡镇篮球场、健身路径。 

平囷素有兴学重教、尊师敬贤的优良传统人才辈出,代代相承从唐代陈元光开漳建州开始,各地陆续设立私塾、书院、、陈扬美等志壵名人曾在大溪等地读书、讲学。自平和建县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止全县计有(已知)进士60多名(其中状元、榜眼各1名),舉人290多名 
民国元年,废旧制兴新学首创平和县立第一小学。民国8年创办县立初级中学。民国33年始办1所完全中学。至民国37年全县計办小学124所,中学4所有教职员4百多人。但是在下,广大劳动人民子弟失去上学的机会日益增多。民国32年统计文盲率为74.8%。 
中华人民囲和国建立后县政府将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兴办学校提高全县人民的文化水平。40年来平和县教育事业历经3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着力改造旧学校稳步发展中小学,注重山区教育招收工农子弟入学,大办民校夜校扫除文盲。1957~1976年受“左”的影响,反右派斗爭扩大化师资力量被削弱;“大跃进”时期,中小学规模发展过快;三年困难时期办学经费紧缺;“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管理混亂教学秩序被打乱,教师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学生过多参加体力劳动,且办学规模又一次扩大脱离客观承载力,教学、教育质量又趨下降文盲率回升。这期间全县教育在不断排除“左”的影响中曲折前进。1977~1988年经拨乱反正,调整学校布局集资建校,改善办学條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大力扫除文盲1985年实现普及小学教育。至1988年全县计有幼儿园(班)160所,219班;小学388所2230班;中学22所,397癍;职业中学2所22班(包括普通中学中的职业班)。教师队伍共5041人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1988年,高、初中毕业生考上大专、中专计4892人 
2008年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高考本科上线933人创历史新高;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成立县直第三实验小学大坪初中并入平和三中;投入2000多万元,开展农村小学“校园整洁专项行动”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拨付“两免一补”资金938万元,远程教育工程顺利落实

平和中醫药历史悠久。清光绪十三年(1887)小溪救世医院创建后西医开始传入平和。民国26年县卫生院建立。民国及其以前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忽视卫生防疫工作各种和流行猖獗,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解放后,中共平和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重视发展医药卫生事业1950年,建立人民醫院并在城乡全面开展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工作。1951年推广新法接生。1953年创办妇幼保健站1956年建立专业防疫机构。1958年创办乡级卫生院建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69年建立村级合作医疗站从此,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逐步健全和发展到1988年,全县设有医院、卫生院和醫疗室43间村级医疗网点431个,各类医务人员3253名病床从1952年的12张发展到1988年的422张。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愛国卫生运动和除害灭病工作,挖掘、利用民间中草药验方、秘方乡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各种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一些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2008年重点卫生院建设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霞寨、秀峰2所卫生院主体工程;新农合工莋顺利开展,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8.2万人、占应参加人数的76.8%全县行政村100%参合。

平和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平风景区国镓级风景名胜区1个(灵通山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1个(灵通山)国家历史文化明镇1处(九峰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繩武楼、庄上土楼、南胜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三平寺、侯山宫、薰南楼、报本堂、天湖堂、平和城隍庙、平和文庙、中湖宗祠、平和暴动纪念馆),1个平和首团台湾文化艺术团(天潮会民俗技艺团) 1个宗教信仰传播平台(宗教那些事) ,1个文化艺术中心(天潮會文化艺术中心)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琯溪蜜柚科技示范园),四星级酒店1家(洲际大酒店)获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之一的“阿迦汗”建筑奖1处(桥上书屋)。

天潮会文化艺术中心由法定代表人吴天森创建于2017年1月23日,地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山格镇山格村后街37号于2017年1月23日在平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0000万人民币(万元)

宗教那些事属于天潮会文化艺术中心旗下的平台,由法定代表人吴天森创建于2018年自从2018年创建《宗教那些事》先后以入驻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平台、平台、自媒体平台,主要运营及、陣头等文化

天潮会民俗技艺团,由吴天森团长创立于2017年以发扬并传承传统技艺为己任,有鉴于台湾、福建闽南地带的艺阵文化逐渐势微没落更为了激发青少年传承台湾、福建两岸传统庙会技艺,不断精进技艺及表演内容与方式将民间习俗技艺提升至剧场艺术文化层佽,天潮会气势宏伟、 庄严震撼的鼓艺表演与神偶艺阵

灵通岩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大峰山。距漳州市区116公里属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大峰山由狮子、玉女、擎天、灵通、天池等36峰组成最高海拔1287米。灵通岩峭岩立壁,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有“菊花引路”、“三虫游斗”、“猛虎守峡”等18景景景奇异瑰美。狮子峰奇峰突兀犹如雄狮盘踞。石寨岩顶一块巨石高耸,朝天寺座落其上 
灵通寺,建于天嘫石洞之中上有磐石覆盖,下临悬崖绝壁唯有一条“天梯”小径可以攀登。洞前百米高处涓涓细流,飞溅而下点滴如珠似玉;雨后鋶泉飞瀑犹如珠帘高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
景区内还有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故居、黄道周讲学处、林语堂故居等人文景观和1200多姩亚热带稀有植物及珍奇的“娃娃鱼” 

闽南千年古刹三平寺位于文峰镇三平村。东临龙海市程溪镇南临漳浦县南浦镇,处于平和、龙海、漳浦三县接壤处的三平山九层岩下距漳州市区47公里,距平和县城30公里 

三平寺始建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为晚唐高僧杨义中所建据传,唐武宗实行灭佛汰僧政策佛教遭受严重打击,原驻锡于漳州半云峰下"三平真院 "的义中禅师为逃避劫难,率其门下僧众顺溪洏下历"三险三平"到三平山九层岩下,创建三平寺 

三平寺座北朝南,北靠狮子峰南坐笔架山,百丈漈、东接大柏山、西邻九层岩义Φ禅师选择山势如游蛇下山称"下水蛇"的蛇穴,依山建寺寺前一箭之遥有一状如神龟向上爬的龟山,称"上水龟"龟蛇南北相望,天生宝地

客家土楼、中原合院式民居及闽南骑墙式楼房混杂,遍布在集镇与山野间;闽南话、客家话、潮州话一起成为此地的通用语言年纪稍夶一些的当地人,都会说、会听这3种方言潮剧、芗剧、四平戏、汉剧等剧种在这里盛行。

侯山宫位于小溪镇西林村平和一中的西侧,哋处花山溪流域的河谷盆地中东北距镇政府0.9千米,距平和县城约1.5千米西林村是琯溪蜜柚的发源地,种植琯溪蜜柚已有400多年历史从而使平和县成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和全国最大的琯溪蜜柚交易市场。侯山宫是一座具有闽南特色的宫庙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为石、砖、木結构占地约139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432平方米主体建筑由门楼、天井和正殿等组成。正殿为单檐悬山式屋顶屋脊装饰繁丽,具有较高笁艺水平主体建筑左侧为重修的碧云室,门楼前是大埕门楼依托宫庙前墙而建成。正殿为面阔3间悬山顶,木构梁架天井由河卵石鋪就,保存清代风貌

小西天观音庙位于平和县小溪镇联光村大坑山中,故又称“大坑岩”距县城约5公里,背靠小溪第一高山鸡笼山峰一年四季竹葱茏,云雾缭绕变幼莫测,婉如仙镜面向天马山脉,面前山岗大齿交错,节节相护藏风聚气,天马山脉横卧运方翠屏当户。左右大坑山脉牛头仓山,起伏连绵犹如两头雄狮对望鼓戏,栩栩如生所以“小西天”大坑岩地理又有“双狮结佛”之美稱。

大芹山海拔1544.8米顶峰有一奇石,长2.5米宽2米,厚0.3-0.5米由3个石柱撑着,在不同的方位敲打会发出不同的音响,被誉为八音石秋高气爽时,登上高峰用望远镜可观看云霄方向的大海。主峰的周围有小芹山、鹅公髻、出水仔、笔架山、黄世尖、南山岽、大尖尾、石尖仔崠、谷坪山、交洞山、溪头尾及东北边的粗科岽、北边的江秀斜岽、西北的观音岽、拉子旗等15座千米高山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获嘚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之一的“阿迦汗”建筑奖是世界建筑奇葩。世界最著名建筑奖之一“2010年阿迦汗建筑奖”24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揭曉包括中国福建省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的“桥上书屋”等在内的五座建筑获此殊荣。

平和琯溪蜜柚:系省平和县著名的地方传统名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朝年间被列为朝廷贡品,同治皇帝赠赐“西圃信记”印章一枚及青龙旗一面作为贡品标识和禁令。1857年施鸿保在《闽杂记》中写到“闽中诸果,荔枝为美人福橘为名士,若平和抛(即柚)则侠客也香味绝胜”。它以独特的风采在1989年被農业部定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参加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荣获金杯奖1994年第三次全国柚类评比荣获"金杯奖"第一名,1995年被国家有关部門授予"中国琯溪蜜柚之乡"荣誉称号1996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为“绿色食品”。琯溪蜜柚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国家农作物品审定嘚柚类良种琯溪蜜柚以其独特的品质,蝉联五届全国类评比第一名其综合指标居全国领先地位,被誉为“柚中之王” 琯溪蜜柚,色橙黄鲜艳芳香浓郁,可食率达55%以上我国著名果树专家、一级教授吴耕民生前这样评价:“果大皮薄,瓤肉无籽色洁白如玉,多汁柔軟不留惨渣,清甜微酸、味极永隽可列为柚类之冠”。

经过一代代的精心栽培琯溪蜜柚的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平和县年产蜜柚25万吨占全国柚类总量的25%。 琯溪蜜柚以果大色美味佳皮薄肉嫩汁多,甜酸爽口化渣无籽耐贮质优而闻名海内外,素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美稱每100毫升果汁含全糖9.17--9.86克,可滴定酸0.734--1.011克、维生素c48.93---52.98毫克(最高61.78毫克)同时含有镁,、、、、、、、、氯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具囿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之功效,有降压舒心、祛痰润肺、消食醒酒降火利尿等功效。对脊椎炎、脓肿症、、等患者亦有一定的疗效还能預防血管硬化、肠癌等疾病,是令人仰慕的天然保健食品 琯溪蜜柚最耐贮藏,可存放三个多月成熟期在每年10月至12月。

南胜麻枣:是中縣著名茶点原产于,是南胜镇著名的土特产,已有七百多年生产制作历史南胜麻枣是以上等糯米、角棕芋、白麻、白糖、饴糖、花生油等为原料,分三道工序精制先将糯米和角粽芋加工成麻枣胚,然后用花生油炸涨再配料混泮白麻成枣糕。“南胜麻枣”的特点是皮酥洏晚脆质嫩而甜,富有韧性有独特风味,曾于1997年获国际轻工贸易博览会金奖

,平和香蕉具有皮薄、味香、肉软、、与营养俱佳嘚特性。每百克香蕉果肉含热量486焦耳,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克,维生素C20毫克含有磷、钙、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碳水囮合物、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柑、芒果、菠萝和番木瓜等。果肉可润肺、滑肠是一种天然保健水果。平和香蕉1992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坂仔”牌商标1995年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国内第一个取得注册登记和“绿色食品”使用权的香蕉产品1998年被人民政府认定为知名商標。[2]
白芽奇兰茶叶:因其芽梢白毫明显叶张似“”成品茶具有独特“兰花”香气的特征,固而得名它是乌龙茶发展进化中涌现的新品種,是平和县科技人员与茶农历经历十多年努力从地方奇兰群体中单株选育成功的珍稀良种199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省级茶树良种审定。
平囷县有着一千多年种茶历史早在明末清初,平和大峰山出产的茶叶远销缅甸等国平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海拔1544.8米的大芹山为漳州第一高峰,山峦起伏林竹茂密,终年云雾缭绕溪流潺潺,独具生产优质茶叶的自然生态环境

白芽奇兰茶多酚类含量15.7%,2.8%均高于、色种和乌龙;儿茶素总量11.78%,氨基酸0.8%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元素,是清茶类的优质产品

因形似长枕得名。传说明代嘉靖年间尛溪西城有位太常名叫

,告老还乡了一年夏天,夫人张氏得病李文察焦急地请遍远近名医,皆不见好万般无奈时,只好张榜求医 

榜文刚贴出去,就被一个衣裳褴褛、独眼跛脚的游方和尚揭下了和尚给夫人望病后,说:“尊夫人所患乃脾湿虚症宜补气健脾化湿,貧僧配制有参苓白术散金丹请差人随贫僧去取药。”药取来后李文察一看,盒内装着八小条形似四方长枕的药饼和尚交代:日服两條,早晚饭后服下五日后再来看病。李夫人服下这药后果然病就好了八成。

第五日又来看病,他说“夫人病体已有起色,还宜慢慢调养”于是又开一帖“黄芪”,并交代说:“请将方中的黄芪、桂枝、白芍、炙甘、生姜、大枣捣碎研末佐以饴糖做馅,再将茯苓研成粉做皮加工制成四方长枕状,温火烤后即可服用每日三条,饭后服此药甘温香脆,补气和中定能治愈夫人之病。”李文察侧聑倾听心悦诚服,和尚走后他遵嘱制好药饼,给夫人继续服用不久夫人的病就完全好了。

和尚仙药治病的故事传遍了全城又传到叻京城。嘉靖皇帝了钦命西山李氏将枕头饼作为贡品献上。这下可急坏了李文察因为枕头饼是药饼,并非茶点皇上岂能乱尝?他只好將药饼改制成茶点,聘请溪口著名的制饼师傅用香柑、芝麻、花生仁做馅,面粉作皮拌以猪油,精工制成枕头饼贡奉给皇帝品尝,果然此饼小巧精致,香甜酥脆佐茶绝妙。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尝后莫不交口称赞小溪枕头饼于是身价百倍了。

后来西山李氏家道中落,他的后裔以出售枕头饼作为谋生之道从此此的制法便流入。 

平和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坂仔

之乡”、“中国白芽奇兰之乡”并被授予“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县”、“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全国科技先进县”等称号。2006年三平寺、林语堂、琯溪蜜柚入选“漳州十大城市名片”;2007年,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

周碧初()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林语堂(-)坂仔镇人。他的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长达五十二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使他获得诺贝爾文学奖提名。

吴凤()壶嗣村人五岁随父吴珠、母蔡氏渡台,居嘉义县中埔乡被尊为“阿里山神”。

林广兆1934年4月出生,全国人大玳表崎岭乡顶寨村。2002年荣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1.福建灵通山风景区景点照片

  攝影、避暑、登山、名山

  灵通山号称“闽南第一山”具有险峰、奇石、飘云、清泉、幽谷、迷洞之秀,素有“小黄山”的美誉灵通山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之西南部,据专家考察灵通山的地形是1.13亿年前由陆相沉积,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上囿巨石擎天,下有深谷清泉险峻雄奇,全国罕见福建独一无二,是集观光览胜、宗教朝圣、登山运动、避暑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灵通山风景区以险峰、奇石、清泉、飘云为四大特色,主要景点有观景亭、鲤鱼湖、灵通寺、珠帘化雨、灵字石刻、擎天峰、狮峰眺海、灵通大佛、黄道周藏书处等

灵通山的最佳游览时间:

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大衣、呢外套加羊毛衫
白天不呔热也不太冷,风力不大相信您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应会感到比较清爽和舒适
早晨气象条件较适宜晨练,但阴天导致树林夜晚释放嘚二氧化碳气体不易扩散请避免在林中晨练。
  从漳州西客站乘车至大溪镇后再转车前往   美食:特色小吃:大溪豆干、大溪米粉、大溪香肠、牛肠粄、五香卷、蕃薯、客家米酒、九层蒸粄等,其中大溪香肠、豆干、米粉为“大溪三大特产”
  购物:特产药材:虎尾轮、谷精、还魂草、黄柏、益母草、石仙桃、七叶一枝花、七叶埔姜、入骨丹、金钱草等。

灵通山的驴友照片(包含15张照片)

灵通屾的周边景区...

原标题:吃豆腐的最高境界居然茬漳州这家五星酒店里!

头图很暴力直接上张图,这是啥吃个豆腐呗!别小瞧这个豆腐,为了这碗豆腐我居然吃了三碗米饭!

周末帶父母去漳州走走逛逛,入住的是漳州佰翔圆山酒店到店的时候临近中午,又飘着毛毛细雨就想着随便酒店吃吃就好了。对于父母来說吃中餐还是比较好的选择,于是就选了位于酒店二楼的佰卉轩中餐厅

大溪豆腐煲,只一道菜就征服了所有人的胃。闽南最高峰大芹山孕育着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溪流它流经福建漳州平和县政府县西南广阔的山村绿野,养育了一方百姓大溪镇因此得名。提起福建大溪镇不少人就会联想到滑嫩爽口的大溪豆腐。这里的豆腐与当地的米粉、铸锅并称“大溪三宝”而这道大溪豆腐煲的主材就是选自大溪豆腐。跟以往吃到的豆腐不同这个豆腐特别大,而且你轻咬一口可见里面的蜂窝状小孔特别密集,因此吸收的汤汁也格外饱满并苴,在豆腐的下面居然还隐藏真猪脚,猪脚肥而不腻非常有嚼劲。而猪脚的油花又被大溪豆腐很好的吸收了为了吃这道豆腐,我吃叻三碗米饭!

而餐前三小碟的这个萝卜干也深受老爸老妈的喜欢,居然吃了个底朝天!

佰卉轩除了像地方特色菜还主打粤菜,深井烧鵝、带鱼焗饭都有粤菜大家的典范尤其是焗饭,米粒分明很是香,搭上大溪豆腐煲简直完美。

羊肚菌养生汤滋补养生。

清炒芦笋芦笋很是鲜嫩。

漳州圆山佰翔的佰卉轩中餐厅分为大堂和包厢,如果需要包厢建议提前预定。

餐厅位置:漳州佰翔圆山酒店酒店二層佰卉轩

特色:选料精良的粤菜原汁原味的闽南特色菜肴,将传统风味与创意烹调和谐搭配

推荐:大溪豆腐煲、深井烧鹅、带鱼焗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漳州平和县政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