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农校贴吧好不好?

漳州农校60周年校庆
求知 务实 创造 奉献
――在60周年校庆典礼上的讲话
漳州农校校长:何小青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亲爱的校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漳州农业学校60周年华诞。我们齐聚一堂,举行简朴而隆重的庆典,共同回顾岁月的甘甜,共同重温师生的激情,共同描绘未来的蓝图。今天,有如此众多的各级领导、来宾、同仁、校友们在百忙之中拨冗光临,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让我们全校师生倍感荣幸。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来宾、老师、校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适应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日,原址在漳州市区芝山(即现在漳州市政府所在地)的寻源中学改办为“漳州农业技术学校”,隶属龙溪专署管辖。1952年秋学校更名为福建省龙溪地区农业学校,划归省农林厅领导。同时,由龙岩农校转入部分学生来校就读,形成初农和高农两种学制。1953年至1954年秋先后三批接收莆田地区农校6个班学生来校就读 。1958年,学校实行由省农业厅与龙溪地委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1959年3月农校与龙溪地区农科所合并,成立农校农科所党总支,统一领导农校与农科所工作。1960年秋大招生,设三年制,五年一贯制和专科班等多种学制 。1960年秋与农科所分离。1961年春 摘掉专科帽子,回复中专建制。学校领导管理体制再次变更,Ч槭∨┮堤苯恿斓肌1962年秋试行“社来社去”招生。1964年为解决“半农半读”生产基地问题,接收白花洋农场院山作业区作为新校址。1965年秋季,新校舍基本建成,芝山校舍全部移交给第二师范学院,全校师生迁入院山新址。1966年春省农业厅再次把学校下放龙溪专署领导。1966年秋,因“文革”学校停止招生。1969年1月龙溪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进驻农校,秋季学校被正式宣布撤销。1970年10月教师被下放农村。1973年改办为龙溪地区农业技术训练班,被下放的专业教师陆续调回任教。1975年12月经省批准,复办龙溪地区农业学校,实行“省、地共管,以地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1977年秋恢复中专招生,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学制二年。1978年秋,学制改为三年。1980年11月教育部批准我校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6年,随漳州地改市,我校更名为漳州市农业学校。1987年秋季,各专业改招初中毕业生入学,学制四年。1996年秋季,中专学校全面取消“统招统配”招生制度,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 1999年秋季我校与福建农业大学合办生物技术专业高职班。2001年我校与漳州师院联合举办“3+2”农业生物技术高职班。2002年秋季我校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办食品加工、畜牧兽医、园艺三个专业“3+2”高职班。2003年秋季华南热作农业大学(现更名为海南大学)在我校设立函授站,举办本、专科两个层次共五个专业函授班。2007年5月市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同意农校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紧密型合作办学,将漳州农校纳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总体规划,划归市教育工委管理。7月,“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圆山校区”在漳州农校挂牌成立。 
  60年风风雨雨,农校从一所普通的技术学校,到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校名、校址几经更迭,历经坎坷;60年薪火相传,团结、勤奋的农校人,用几代人的青春和热血,秉承“求知、务实、创造、奉献”的校训,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奋斗之路!
  这是一条走向成才的求知之路。万千八闽学子,怀着青春的憧憬,带着亲人的嘱托,来到芝山,来到圆山。教室的灯光引导着他们的前进方向,田野的稻穗显示了知识的伟大力量。一千多个日夜,在人的一生中十分短暂,但老师们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却可以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这里,成了改变他们命运的转折点,成了他们终身难忘的地方。谆谆善诱、诲人不倦的老师,成为他们人生的导师;设施完善的实验室,为他们打开了知识的宝库;农果牧齐全的实习农场,成为他们磨练技能的大舞台。2万多名毕业生,就像一颗颗饱满的水稻种子,从这里撒向闽南乃至全省、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以农校毕业为荣耀,以为母校争光为己任,许多人成为省市县乡各级党政领导,成为优秀企业家,成为硕士、博士、留学生;而更多的人则始终坚持在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工作第一线,为农业、农村发展、农民致富默默地贡献,为母校赢得了声誉!
  这是一条扎扎实实的育人之路。60年的办学历史,既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书育人的成长史。这片智慧的沃土,留下了跋涉者的足迹,洒下了创业者的汗水。他们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恪尽职守;他们摆脱名缰利锁,甘守清贫;他们用自己的博大与无私、智慧与勤勉、至诚与关爱书写了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灿烂与壮丽。 从50年代的“米丘林”班,到60年代的工农结合;从70年代末复办时师生开沟筑渠,平整土地,到80年代的移山填沟建操场;从上世纪的毛坯石垒起的瓦房,到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宽敞高楼;师生课堂上同学习、试验田里同劳动、球场上同竞技、舞台上同高歌;学生不懂,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病了,老师为他煲汤熬药,不是父母,胜似父母,言传身教,情深意长;学校始终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不仅让学生学到技能,更让学生学会做人。生活学习融为一体,课内课外相互贯通,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品位: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尊师爱生、勇于创新、乐于奉献!这些光荣的传统,像涓涓细流,滋润着莘莘学子的心田,成为陪伴他们终身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使农校学生深受社会各行各业欢迎,成为农校最响亮的一张名片。
  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创造之路。历代农校人,忠诚党的农业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专业设置上,由单一的农果专业发展到覆盖一二三产业的二十多个专业;教学上,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上,先后举办过“社来社去”班、不包分配中专班、军地两用人才班、校企合作订单班、“3+2”高职班;科研推广上,黄光华老师向地区行署提出建六六六粉厂的合理化建议,黄景风老师设计的联合打谷机获省农具改革一等奖,蒋俊辉、张英贤老师发明的生物切片多重整体染色技术至今全国领先,黄幼雄老师主持培育的早稻良种“78130”“79106”,增产效果显著,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引进台湾白被毛木耳新品种及栽培新技术,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苏亚北老师主持的的《漳州水仙花新品种选育与高海拔优化栽培技术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铜奖,《中国水仙种球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等级》制定与应用科研项目,荣获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的兽医门诊、蔬菜栽培、食品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均在当地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这是一条心血凝成的奉献之路。学校几任党政领导班子发扬“为事业真诚团结,讲服务不谋私利,当师表领导做起”的作风,创建了一支民主和谐、团结互爱的优秀团队。几代教职工在艰苦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战线,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学校,爱岗敬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不仅个人,包括家庭、子女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牺牲,涌现出黄幼雄、黄光华等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农业劳动模范,黄德灵、卢长河、何小青、罗维金等一批省部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曹蕾博士、苏亚北高级农艺师等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即使已调出农校的许多教职工,也对农校抱有深厚的感情,继续从各个方面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国家教委)、全国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全国中等农业教育改革先进单位(农业部)、“加强实践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农业部)、省农牧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先进单位,省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绿化红旗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单位和漳州市科教兴农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等。、年四次通过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复评。
  六十年风雨兼程,学校每一次的提升和发展,都凝结着历届学校领导和几代教职工的心血和智慧,凝结着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的关怀和支持,凝结着万千校友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校庆是一次展览,盛满回忆,检阅成就;校庆是一次聚会,欢歌笑语,放飞理想。但是校庆不是炫耀,不是陶醉;校庆是里程碑,校庆是誓师会。回首昨天,60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校有过辉煌的时刻,被誉为“闽南黄埔”、“乡镇干部的摇篮”。展望未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深知肩负的历史使命。市场经济的冲击、学校之间的竞争、生源数量质量的下降、地理位置的偏远等等,都给学校的办学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坚定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科学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传承60年传统之精华,整合现代教育之特色,立足漳州,面向全省,抓住机遇,勇于探索。要认真贯彻《漳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 》, 充分利用地处漳州市的区位优势,力争把农校建设成为农林类国家中职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国家重点支持的涉农专业点,有效发挥闽台农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和漳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质量,出特色,上规模,建设和谐幸福校园;要积极创造条件, 落实市政府办公会议决定,继续推进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办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社会需求的其他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各位领导、来宾、校友们参加今天的庆典,并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祝漳州农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助学金发表一览,上面都说发下来了,学校的还存着干什么?_漳州农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92贴子:
助学金发表一览,上面都说发下来了,学校的还存着干什么?收藏
有十一个发300的,还有一个是要发450.没有发300的 投诉去漳州市农业学校2012年05月份国家助学金学生名单本月共有 614 学生进行集中支付,其中 602 人当月享受 150 元,其中 11 人当月享受 300 元,其中 1 人当月享受 450 元,共计发放金额 94050 元。 姓名 学号 年级 办卡银行 金额(元) 支付方式 备注 蔡大伟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补:3、4月份
插画培训,60天入门到插画高手,推荐工作
这是哪里查的啊,我去查看看
您老够强悍,这都查出来了
两个字的名字好少、我很骄傲~
国家助学金发放情况可从“福建省教育厅网-----学生资助网----国家助学金公示平台”查到我校的具体人
楼主有点傻,你发布出来的只是公示材料,钱也不在学校,当然也就不存在学校不发存着的情况;省资助中心公示后才会从银行发到个人的银行卡;发超过150元的都有注明原因,也不存在多发的情况;楼主要投诉,渠道有的是,可以打电话到省资助中心,具体电话贴在学生科的窗户玻璃上已经有一年之久;不过当你打电话去投诉时,人家肯定把你当傻子,因为你投诉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学校并不存在挪用资金的情况!!!
据说,钱是打进我们的卡里,不经过学校的
楼主真是个傻子,国家助学金的发放----钱是不经过学校,这种简单的事都不懂,还说什么投诉!
发现上面好些个熟悉的名字。。。。为什么他妈就没有我的名字呢。。。
要不您老回来继续
楼主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发表没经过核实、容易引起不稳定的言论,是不适宜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该学校还没发布课程,你可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漳州农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